中國製造
真是占了便宜還賣乖!價美物廉、又替全球担下環保和耗能的罪名,還要顧人怨!
這,本台前書評《中國製造》和時評<大陸造假與打假><匪貨入侵>早已指出: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662691/2007071406090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4413557/20070905054245/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19/20061116065431/
大陸傢俱產業總產值已躍居世界首位
http://www.cdnews.com.tw 2007-09-15陳恆光/綜合報導
走出高污染、高耗能、資源浪費的發展階段,大陸傢俱行業發展一路突飛猛進。此間最新統計顯示,二○○六年,大陸傢俱出口量達一百七十四億美元,占全球傢俱貿易總量的五分之一。大陸不僅成為世界第一大傢俱出口國,傢俱產業總產值也已躍居世界首位。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正在上海如火如荼進行中的二○○七大陸國際傢俱展尚未唱罷,亞洲規模最大的二○○八北京木工展就已按捺不住。根據主辦 方公佈的最新資料,尚有半年時間才開展的二○○八北京木工展,目前展位面積已達六萬平方米,國際參展商數量已占展會百分之三十。國際傢俱行業目光齊聚大 陸,期望分得一杯羹。
中國大陸建築裝飾協會材料委員會副秘書長張仲玲在此間表示,在木材工業和傢俱產業多年來每年以兩位數增長的過程中,木工機械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 色。廣被大陸企業所採用的現代化機械設備,使中國的木工機械行業更加適應規模化的生產,由於減少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品質,大陸的木材工業及傢俱出口才 在國際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上海市木工機械同業聯誼會會長王坤告訴記者,改革開放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大陸木工機械行業相繼誕生了一批具有行業代表性的民營企業, 正是這批民營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開拓精神,在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大膽創新、自主研發,在短短十年時間內,大陸國內的木工機械產品品種不斷增加、產品結 構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產品得以躋身國際木工機械銷售市場。
與此同時,木工機械產業的壯大,還接連帶動了此間建材、輕工等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統計顯示,二○○六大陸建築裝飾工程總產值高達一萬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占大陸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六。
業內權威機構預計,“十一五”期間大陸建築裝飾工程總產值年均增長將超過百分之十五,“十一五”末期,其年產值將達到二點一萬億元人民幣。
大陸傢俱出口07年將破200億美元
http://www.cdnews.com.tw 2007-09-12 16:09:20陳恆光/整理
9月12日,中國大陸傢俱協會理事長賈清文9月11日透露,今年大陸傢俱出口有望突破200億美元。據悉,今年前7個月,傢俱出口額已經達到124億美元,其中沙發、坐具等產品佔據了半壁江山,而外資及港、台傢俱企業在出口總量中所占比重有60%。(圖文/中新社)
歐盟對大陸鞋展開反規避調查
http://www.cdnews.com.tw 2007-09-11 16:52:36陳恆光/整理
仍在歐盟反傾銷利劍下掙扎的中國鞋企,再度面臨嚴峻考驗。中國大陸輕工工藝進出口商會9月9日發佈聲明,稱歐盟已正式展開對大陸皮鞋的反規避調 查,“歐委會根據歐盟產業界的投訴,疑我輸歐皮鞋存在經澳門轉運的規避現象”。目前,輕工商會已經發出通知,要求涉案企業積極做好應訴準備。(圖文/中新社)
燈塔工廠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智造邁向新高度 2022-10-22 證券日報
輪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燈塔指明方向。在製造業轉型升級中,也需要燈塔工廠來傳播經驗,照亮數智化前行的道路。如今,燈塔工廠陣營不斷擴容,而我國燈塔工廠的數量已居全球之首。
10月11日,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新一期燈塔工廠名單,全球有11家新工廠被評為燈塔工廠,其中有5家工廠來自中國。至此,中國的燈塔工廠數量已經達到42家,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屬於A股上市公司或者關聯方的燈塔工廠數量超過20家,占到約半數。本次入圍的是寧德時代宜賓工廠、海爾青島工廠、美的順德工廠、三一重工長沙工廠和西部資料上海工廠。
燈塔工廠項目由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合作開展遴選,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是“數位化製造”和“全球化4.0”的示範者,代表當今全球製造業領域智慧製造和數位化最高水準。
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印發《中國製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的行動綱領,隨後多個配套政策和規劃陸續出臺,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全面轉入實施階段。
在“十三五”時期,工信部等部門就遴選了305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推動了583個智慧製造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專案建設,探索出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
在今年9月,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2022年度智慧製造試點示範行動的通知》,試點示範內容包括智慧製造優秀場景和智慧製造示範工廠,加快我國智慧製造產業的發展成為共識。
除了試點示範行動外,去年底,工信部、發改委等八部門發佈的《“十四五”智慧製造發展規劃》,闡明了如何推進製造業數位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到202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位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初步應用智慧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位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基本實現智慧化。
2018年相關投資開始增多,融資事件達到163件,融資金額為486.43億元;2019年智慧製造領域融資數量152件,融資金額達234.05億元,較上年有所回落;2020年融資數量與金額較上年有所增加,融資金額為449.17億元;2021年市場融資事件繼續呈上升趨勢,融資數量達196件,融資金額為467.69億元。
提質增效
……..
越南學者:中國人很怕被越南製造取代,卻不懂我們最大的痛處 2022-07-26
【導讀】近年來,有關外商投資轉向越南、越南製造將取代中國的討論持續不斷。很本文提供了越南學者的內部視角。作者以越南製造業的一個分支——電子工業為樣本,分析了近30年來越南經濟政策與電子工業發展的關係。
回應
越南憑什麼不能產業升級?
越南還真的實現不了產業升級,1,越南儲蓄率過低。2020年越南人均GDP為2800美元,中日韓三國分別在2007,1972,1987年達到這個水準,三國在當時的儲蓄率分別為50.28%,36%,39.17%,而越南只23.16%,和泰國印度比都遠遠不如。2,研發投入(R&D)比例過低。2007年中國GDP比重為1.34%,1986年韓國為1.6%,而越南僅為0.53%。2020年生產總值,雲南2.4萬億人民幣全國第十九,廣西2.2,貴州1.7,越南1.8。越南體量太小,只能是世界工業產品的補充者,而非替代者。
越南取代中國?不過是那些公知意淫出來的!開始是日吹,接著韓吹,印吹,現在是越吹,下一個估計是印尼吹,
郭台銘遷廠印度越南大敗!富士康 101億重返中國贛州設廠 台灣人全世界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Ys9S4imlU
民進黨讓兩岸關係冰封! 郭台銘付出「3個誤判」代價 2021-12-02
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2021年上半年富士康印度南部工廠產能砍半、越南北江地區生產基地暫停營運,這樣的狀況,讓郭台銘不得不把蘋果的供應鍊移回中國大陸,除了中國大陸在管控疫情方面表現不錯之外,中國大陸人力素質高、效率高、管理成本低、供應鏈完整,才是讓富士康再次回心轉意的最大主因。
在2019年初時,郭台銘投入國民黨總統提名,當時蔡英文民調雪崩,國民黨陣營帶頭大哥們見獵心喜,原本打算和柯文哲、王金平組第三勢力問鼎總統寶座,但卻在登記的前一晚喊卡,最後郭台銘的人馬如李縉穎、劉宥彤、蔡沁瑜通通落選,僅高虹安靠柯文哲民眾黨進入立法院,這樣「藍綠氣勢消長」也就是郭台銘第二個誤判所付出的代價。
最後同年年尾,美中激烈對抗,民進黨政府造成兩岸關係冰封,一面倒向美國老大哥,但郭台銘卻睥睨國台辦、羞辱台商是狗腿子、打手,聲援香港反送中運動,如今民進黨把香港反送中運動用完即丟,公理與正義在也時間沉澱之後,也隨風飄散,這是郭台銘第三個誤判的代價。
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離開後才發現幾乎每一條道路都通向中國
美國Supply Chain Dive網站2021-10-14:經過多年“中國製造”後,供應鏈正考慮替代選項 在美國,“中國製造”標籤無處不在。但成本上升、貿易戰、疫情等風險,促使一些企業重新思考他們與供應商和中國的關係。美國的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道恩•蒂烏拉說:“我們意識到已將太多力量用在一個國家。”但美國供應鏈的變化,並非是要大規模離開中國,只是多元化。隨著疫情持續蔓延,沒有任何採購目的地能獨善其身。來自中國的單一採購並非唯一風險。
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後,許多企業把視線投向越南,一些企業還在孟加拉、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尋找供應商。但東南亞許多國家缺乏發達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及港口,這會導致延遲交貨時間和其他風險。有些企業考慮回流美國,卻很難逆轉30多年來一直將製造外包、“離岸”到新興市場的趨勢。
那道路又重新回到中國?美國的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道恩•蒂烏拉說,通過在越南增加供應商,SIG的一些成員自認實現了多樣化。到頭來他們卻發現,越南供應商與中國供應商都在同一地方購買原材料和零部件,“幾乎每一條道路都通向中國”。
中國不僅擁有眾多製造中心,還擁有豐富的原材料、充沛的勞動力和強大的港口基礎設施。全球企業已(與中國)建立了只要中斷就會造成損失的供應關係。此外,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和消費群體,國際企業都希望與中國做生意。去年,中國的電商銷售總額高達2.4萬億美元,顯然令美國7920億美元的線上銷售總額相形見絀。
相關新聞
中國限電(+美國量化寬鬆+疫情下全球供應鏈嚴重受阻+能源食品及眾多大宗商品價格急升)將成全球停滯性通膨引爆點。
習2021-09-21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回應:限電背後原因: 第一:不想用資源換廢紙(美元) 第二:不希望工廠低價傾銷 第三:推高美國的通脹 第四:尋求定價權。)
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2021/09/28 中時
近日大陸東北地區連續發布限電通知,然而限電政策並非最近才開始,當中涉及氣候變遷政策、去產能、提高能源效率、疫情後經濟復蘇與供應鏈失調等問題,雖然未來中國減碳路途仍極艱辛,但也由於其強勢作為,全球暖化問題總算出現令人樂觀的希望。
這次限電的直接原因是大陸官方下令要達到年度減碳目標,尤其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9月22日在聯合國發表演講時重申「雙碳」(2030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承諾,隔日東北與沿海省份就發布了限電通知。其實早在習近平聯合國演說之前,「能耗雙控」政策就推行相當長一段時間,要求對高能耗產業、能源使用效率低的產業要進行去產能。
不過由於疫情關係,去年以來經濟復蘇是優先政策,產業能耗率要求就讓位給經濟復蘇。到今年9月才發現減碳進度落後過多,於是下一聲令下要求追趕減碳進度,9月初就陸續有江蘇、廣東、雲南、廣西、浙江等16省分進行嚴格的減碳措施,其中以煤發電是碳排的最大戶,首當其衝地遭到停產。《人民日報》微信官號俠客島則形容這像是「開學前狂補作業」,命下達後,有的省分「開二停二」,有的「開三停四」,都為積極達成上頭交付的減碳任務。
今年以來為了各地經濟復蘇,對去產能與限制高能耗產業是比較放鬆,但這也導致各地對發電煤的需求大增。大陸是全球煤的第一大生產國與消耗國,約有93%是國產,因此價格也隨著需求而快速上揚,今年5月約500多元人民幣一噸,夏季漲到800多元人民幣,目前已漲到超過1400元人民幣。大陸的動力煤(發電用)是以市場價,有經常性的波動,但電價則是政府定價,煤價一旦上揚,高能耗產業存在的價值就更低了。
習近平2021-09-21週一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 支持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
習宣佈,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JohnKerry)等全球相關人士對習近平的最新表態表示歡迎。
北京清華大學22日新成立的「碳中和研究院」將圍繞碳中和的目標,打造出技術創新中心、高端智庫戰略中心、高層次人才培育基地、合作交流傳播平臺等功能。將在零碳發電與動力、新型電力系統、零碳交通、零碳建築、工業深度減排、減汙降碳協同增效、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與碳匯、碳中和戰略等方向重點發力,力爭在碳中和主戰場與關鍵技術突破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外媒關注中國啟動碳市場:為世界最大碳市場裝上最後一塊拼圖 2021-07-17 觀察者網
2011年10月以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等地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地方試點從2013年6月陸續啟動了交易,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
2021-07-16,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開張。收盤價51.23元/噸,漲幅為6.73%,交易量410萬噸,總額2.1億元。中國目前還沒有出現交易所交易型基金(ETF),但歐盟現在已經有兩隻碳交易ETF產品,規模都在數千萬歐元。
多家外媒報導了中國碳市場的首日交易情況,強調了中國此舉帶來的重大意義。也有外媒認為中國碳市場尚不成熟,其發展依然面臨著一些挑戰。
相關新聞
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即將上線!彭博:中國只為增加更多污染源|
回應
美國為我們叫好的,我們都該理性看待。
碳交易--維基百科
碳交易的兩種型態
配額型交易:指總量管制下所產生的排減單位元的交易,如歐盟的歐盟排放權交易制的「歐盟排放配額」(EUAs)交易,主要是被《京都議定書》排減的國家之間超額排減量的交易,通常是現貨交易。
項目型交易:指因進行減排項目所產生的減排單位元的交易,如清潔發展機制下的「排放減量權證」、聯合履行機制下的「排放減量單位」,主要是透過國與國合作的排減計畫產生的減排量交易,通常以期貨方式預先買賣。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有:
歐盟排放權交易制(EU ETS)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CN ETS )(經歷7年試點,2017-12-19正式啟動)
美國的加州排放權交易制度(CAT)
紐西蘭碳排放權交易制度(NZ ETS)
其中歐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也是體制最完善,目前企業納入最多的大型碳市場。
美澳兩個交易所只有象徵性意義。截至第3季,歐盟2006年的交易金額達188億美元。
提前撤離211人!貴州六盤水成功避讓一起地質災害 無人員傷亡
2021-07-15日19時20分許,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雞場鎮箐頭村周家坡組發生一起滑坡事故,造成3棟房屋倒塌,倒塌面積1000餘平方米。所幸該處此前在排查時已提前10天被確定為有地質災害隱患,因撤離及時,55戶211人成功緊急避讓,無人員傷亡。
回應
跟前幾天日歐的同類事故形成鮮明對比
師從中國的時代已然到來 2021-02-02 日本雅虎新聞網
2021年1月,亞馬遜平臺上新開設的店鋪75%來自中國。
電子商務誕生於美國。亞馬遜于1995年成立,並于2004年進軍中國。當時,阿裡巴巴淘寶網才成立1年,然而,到了2019年,美國只有4家電商年銷售額突破1000億美元,而中國有6家。破1萬億的美國電商業只有1家,中國則有3家。
最近20年,隨著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輸出中國經驗的“Copy from China”(師從中國)的時代已然到來。這其中,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服務,最能夠體現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互聯網發展。
支付寶借鑒了美國的PayPal,但支付寶的利潤主要來自數位結算、為加盟商提供服務並收取服務費等。但PayPal營收主要來自手續費。
2020年12月,被稱為“美國版拼多多”的Wish在納斯達克上市。不過,Wish的股票市值最高只有145億美元,拼多多是2000億美元。
最近兩年,在中國頗受歡迎的“直播帶貨”也正在被傳入美國。比如,亞馬遜/穀歌/臉書效仿“淘寶直播”。
如今,中國的產品和經營模式正在輸往世界各地。這主要歸功於幕後的生產線工人、倉庫分揀員、快遞員,以及通宵工作的程式師。中國的電商奇跡正是他們創造的,這也是其他國家所難以模仿的。
回應
馬雲以支付寶創造性模仿亞馬遜,在李克強互聯網+政策下,創造了全球第一的互聯網經濟。
西方國家都靠“山寨”起家,中國做到了極致! 2020-12-30 人大教授金燦榮
人類工業化歷史上沒有國家不山寨的。英國山寨荷蘭;法德山寨英;美山寨法德英;然後日本山寨他們。中國工業規模大體系完整學習能力好,山寨的特點就是規模大,品質好。我們做到了山寨史的奇跡,假冒不偽劣,品質比正品還好。
回應
創造性模仿+成本性創新+開放性改革
誰將成為下個世界工廠?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將取代中國
美國石英財經網2021-01-09如果中國不再想當世界工廠,誰將取而代之?
加入世貿時,中國還是全球製造的一個小角色,此後幾年就成為世界低成本工廠,為全球製造勞動密集型產品,如紡織品、玩具、服裝等。但如今中國希望專注于更高端製造業,依靠國內消費促進經濟增長,並將生產廉價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工作留給別國。
若中國的計畫奏效,誰將取而代之成為世界工廠?這是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經濟學教授戈登•漢森在近來為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撰寫的文章中試圖解答的問題。
過去20年來,只有孟加拉、柬埔寨和越南在全球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中占比顯著增長。但它們的規模完全不足以像中國在當初那樣取代東亞的生產。考慮到經濟生產力時,中國更是令其相形見絀。而羅馬尼亞、波蘭、摩洛哥、土耳其等歐洲、北非和中東的候選者,就更不起眼了。
那中國自己是“下一個中國”嗎?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仍將留在中國,但正經歷巨變——技術上尤其是自動化。事實上,中國是使用工業機器人的領軍者,但主要應用於汽車、電子等領域,低成本商品行業並未表現出明顯的應用動機。
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或將分散到中國其他地方,“如此一來,中國或將最終取代自己”。二戰後的美國曾出現類似發展。但在中國,企業並未迫切地從沿海遷往內地,後者缺乏工業基礎設施或將抑制生產力。
儘管一些公司努力擴大在中國以外的採購,但發現放棄中國代價太高。這導致“中國+1”戰略興起,即公司繼續將大部分製造業留在中國,把部分業務分散至越南等地。但中國製造業基礎設施依舊無與倫比,且性價比極具競爭力。
俄媒:人人都在談中國,但缺乏真正的瞭解
今日俄羅斯網站2021-01-03從這個美國節目看出美國人對中國的瞭解是多麼膚淺和貧乏,難怪正輸掉經濟戰
隨著(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28年超過美國,你會認為(美國)政治家、分析家和評論家至少會嘗試著瞭解“敵人”,而非製造各種陰謀論。
中國懂得改革與對西方開放將帶來技術革新和生產力發展——但與美國所希望的截然相反。
在美國,一些人喜歡從(西方)道德角度去討論美中關係變化,比如稱中國是企圖替換美國工人的邪惡代理。這也許對贏得選舉甚至改變輿論有效,但對改變歷史進程無效。其目的就是製造北京是壞蛋的形象,卻絲毫無助於解決實際情況——中國制度正獲勝的現實。
為什麼我國中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沒有從東部轉移到西部,而是轉到了東盟? 2020-11-25
【本文來自《為什麼中國人討論RCEP很熱烈,日本人談得比較少?》評論區】
原因有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三點是:
一,人力資源是流動的,你認為西部經濟不發達,人力成本低,但是勞動力是可以出來打工的,如果工資太低,人家就出來打工了,所以廉價勞動力的紅利是不存在的。
二,運輸成本,現代畢竟還是海權時代,海運的成本還是遠遠低於陸運,空運,這樣的話國際貿易的運輸成本在東南亞是遠遠小於中國西部的。
三,國家政策希望中國產業升級,不想再以前一樣只用GDP來考核地方官員,像環保,科研,等等資料都在考核中,這樣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沒有了政策上的優勢!
回應
我不從中國內部自身的角度去談,而是外部因素,我們公司做越南的業務,越南為了吸引外資,在政策上做了很大的改變,例如低價拿地,低息貸款,免稅等等等等,對外進出口政策也是有利於吸引外資。中國有強大的基建配套和完整產業鏈,用工成本提高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市場,如果所有成品都自己造,然後出口到越南,加之關稅,產品在越南當地可能就沒競爭力了,也就失去了當地的市場。
不是匯率問題,是因為中西部沒法設立關稅保護,誘導產業在西部落地。
所以中西部地區還是要走適合的產業發展之路,比如貴州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我住農村集鎮,一個月600塊能過挺好,對應美國什麼收入水準?
我在農村有第二居所,,扣掉週末回家的費用,我一個月600塊就能生活的很好。三項費用:一、強制成本,電信寬頻以及手機通訊,78元/月;二、使用成本,水電氣,二百/月足夠;三、飲食成本,考慮自留地、飼養雞鴨等,200塊是可以的。
也就是說,一個四口,人均千元/月的話,正常點二千塊/月積蓄是有的,就生活水準來說,在美帝離城一小時車程的城郊社區,一家四口家庭沒有五萬刀名義收入一年的話,是遠活不到國內農民水準的。最少也是沒有保障或是積蓄的,極大概率會淪落到信用喪失(破產)人群。
鄭州富士康掀離職潮:不加班工資低 月入兩三千熬不住 2020-05-14 新浪財經
近日,有傳聞稱因疫情造成蘋果手機銷量削減,進而導致富士康訂單減少、部分員工將從本月起放假4個月至9月1日。
對此,富士康科技集團表示,“目前集團大陸各廠區運作正常,並無所謂大規模裁員及休假情況”。
富士康佈2019年四季度,營收1.74萬億新臺幣,同比減少4%;淨利潤為477.66億,同比下降24%。2019年營收5.34萬億,同比增長1%,淨利潤為1153.09億,同比下降11%。
蘋果2018第四季收入同比下降4.5%,銷量下降15%。
相關新聞
中芯14納米營收增長近30%,資本支出翻倍至43億美元買設備
特朗普05-13延長行政令一年,繼續封殺華為和中興,晶片龍頭中芯暴漲10%市值破千億!
法國《挑戰》週刊:中國從曾經的世界工廠變成科技碾壓者
比亞迪複製富士康創收1300億“代工大王”將易主.比亞迪攻車用等半導體 衝擊茂矽等中小型台廠。 富士康敗走印度蘋果取消印度製造iPhone 11
新iPhone SE全球熱銷,第一天銷量12萬,網友:這銷量雷軍看了都笑而不語.
疫情影響電子斷鏈蘋果惠普缺貨新iPhone延遲發佈.痛失5G先機蘋果銷量下滑77%,全球大量關店. 華為2019年5G手機全球銷售第一1900萬支市占37%,三星36%但獲利失色4季劇減38%.
三星發佈全球首款5G量子加密手機 首批量產可達100萬部(回應:三星又搞噱頭?確實是噱頭,只是個亂數產生器,噱頭大於實用) “墨子號”首次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
美擬切斷華為晶片貨源,川普制裁沒再怕!華為:2019年財報營收提升23%手機年增26%,已可不用美零件,轉與聯發科或三星合作,高通台積電慘了,美若切斷,中會反擊將調查蘋果等美企.
全球半導體支出估年減3%,傳華為轉台積電單中芯,台積電暴賺背後沒說的秘密是漫無止境資本支出。2016~2018年支出9742億2019年獲利3511億,還有燒台灣的電。
中微5納米刻蝕機04-23已獲批量訂單.
美04-27對中出口半導體新限制,台積電供貨華為摔跤,陸晶圓龍頭中芯有望爽吃轉單.
海思2020年Q1晶片出貨量超越高通首次登頂中國手機處理器市場.
日媒:中國科技專利9∶1領先美國. 5G專利量華為躍居全球第一,華為05-09攜手18家車廠成立5G汽車圈. IDC:到2022年5G將推動中國數字經濟25%的社會經濟增長.
因疫情中國加快發展5G、AI、數據中心、特高壓、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充電樁... 有別於「鐵公機」傳統基建,今年可期1兆人民幣投資,2025年底前至少10兆.
非媒: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工廠”
坦桑尼亞《公民報》2019-12-25:中國故事與別國的命運
晚上10點,列車抵達黃海之濱的工業城市青島。我來這裡是為增進對中國的瞭解。
出站後,見到了來接我的杜文禮(音)先生。今年快60歲的他是一名工廠主。我來青島見他,因為我認為,他做什麼及怎麼做,或許能透露中國故事一個雖小但重要的部分——而中國故事如何展開,將影響世界許多國家的命運。
次日早晨,杜先生載我去位於鐵山工業園的工廠。杜先生的工廠比較特殊,它是“工廠的工廠”:這裡製造建工廠所需的設備和機械。
在這個工廠,無人操作的機器嗡嗡地運轉,這足以說明這個新時代的巨大機遇(工業生產效率將會最優化)和危險(人類勞動將會被重塑,這值得思考)。參觀完工廠,我們談到了製造業的將來,以及向全世界出售機械並維護的種種挑戰。杜先生主要做橡膠和輪胎製造機械,產品遠銷葉門、埃及、孟加拉、象牙海岸等國。
過去30年,那些“落後工廠”驅動了中國的製造業繁榮,使該國占到了全球工業產出超32%。在非洲本地的市場、商店和路邊貨攤,幾乎所有那些出名的中國商品,比如聖誕裝飾品、競選宣傳品等均來自此類工廠。而現在,像杜先生這樣的工廠主建造了更新、更乾淨和人工智慧的工廠,同時更多的中國人進入中產行列及追求更高的工資,這類舊工廠於是越來越少見了。
在中國,幾乎每個企業都在為生存而激烈競爭,杜先生的工廠也是如此。因此,對於許多中國企業來說,在海外開拓不是為征服,而是為生存。在這裡,我見到的幾乎每個其他公司都設有一個“國際部”,由會講英語的年輕人主管。杜先生想要利用政府的倡議在青島以外的遙遠地方大展手腳。可以說,他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顆小螺絲釘。而正是這些成千上萬不起眼的小螺絲釘,在世界地圖上打下了“中國製造”的印記。(作者詹紐瑞•馬卡姆巴,喬恒譯)
倫敦中央聖馬丁發涉嫌種族歧視的學生作品,遭校友聯名抗議 2019-11-15 觀察者網
11月14日,有網友爆料,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時尚與紡織品預科課程在其Instagram帳號上發佈了一個涉嫌種族歧視的學生作品,畫面中不僅寫有“中國製造0價值”的標語,還有疑似清朝長辮的元素,及清末黃龍旗中的紅珠圖案和藍紅配色。
消息一出,引發中國時尚界的強烈反對,中央聖馬丁的中國校友設計師@XUZHI_CHEN 立即組織該校校友聯合向學校遞交公開信以示抗議。
當地時間11月14日深夜,參與簽署公開信的一名校友告訴觀察者網,該校相關負責人回信表示,將於當地時間15日早上發佈致歉聲明寫道,他們注意到有兩條橫幅造成了冒犯,對此感到抱歉,但覺得“種族歧視”的說法是在“斷章取義”(be taken out of context),是被簡化的圖像所誤導。
回應
要學會上街遊行,打橫幅,吹大喇叭,塑造自己不怕鬧事的形象,這樣才能在西方那個種族之爐獲得尊敬。
這設計者你有本事搞一件“穆斯林應該吃豬肉”的作品出來啊。
我有時覺得西方人挺缺心眼的,腦子不太好使!1、西方國家不停地利用社交平臺、媒體、娛樂節目中調侃和污蔑中國產品品質不好。中國產品不僅品質好,性價比也高,西方國家試圖打壓中國產品的價格提升空間反而讓中國的中低端產品迅速佔領全世界,到處都是made in china!西方國家的商人有時也會幹拿中國的產品換個標籤充當自己本國的產品高價出售的勾當,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嘛!2、西方國家總是造謠說中國人權狀況不好,是個獨裁國家,還不忘不斷地給自己臉上貼金,美化自己,所以全世界的難民都往西方跑,哪怕跋山涉水幾千里路都要過去 3、西方國家狂妄自大,傲慢無禮,對非西方國家指指點點,儼然把自己當成了教師爺,不尊重其他種族、其他文明、其他制度,還容忍和默許媒體人、政客在公開場合發表“種族歧視言論”而不會受到懲罰,以“言論自由”之名不加以追究,這些都激起了越來越多的非西方國家人民和政府的反感,反而促成了非西方國家越來越團結,合作越來越緊密,西方國家最終將越來越被邊緣化!西方國家必將為自己的傲慢和愚蠢付出代價!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11_15_525293.shtml
中國海軍“下餃子”船廠能賺多少錢?1艘055或僅3億 2019-09-14 新浪軍事
中國武器物美價廉在世界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現如今,中國海軍正在瘋狂的“下餃子”,對於噸位不一,性能不一,造價不一的各式艦艇,很多人便會疑問,船廠在造完一艘艦艇之後,能夠賺到多少純利潤?
實際上,對於這種事情,國內早已頒佈了相關法律和條款。根據《軍品價格管理辦法》和《海軍艦船訂貨合同管理規定》,軍品的利潤必須保持在5%以內,相關的專案會有專門的監督組和督查組監視,一旦違規則會被移交給軍事法庭受理。
這也就意味著,即使是一艘造價60億人民幣的055驅逐艦,船廠實際上能夠拿到的錢只有3億人民幣左右,還是最大的。而一艘造價為35億人民幣左右的052D驅逐艦,利潤最大維持在1.75億人民幣。一艘造價為14億人民幣左右的054A型護衛艦,船廠最大的利潤僅為7000萬人民幣。
而這之中,產量最大的056型護衛艦單艦價格在7億人民幣左右,其利潤也就是3500萬元。071型船塢登陸艦造價在19億元左右,僅比054A型護衛艦要貴點,其純利潤也就是9500萬元。利潤最豐厚的當然是航空母艦和核潛艇,一艘航母保守估計造價在100億元以上,那麼它的利潤就是5億人民幣以上。核潛艇造價如果按照80億元計算,則是4億人民幣。
這樣的利潤相對於國外,真的非常良心。如果同樣的訂單放在國外,軍火商估計都不會正眼瞧。以英國31E型護衛艦為例,單艦價格據說不超過2.5億英鎊,但就是如此價格,英國造船廠竟百般推辭,表示要先滿足民用訂單。(作者署名:利刃軍事)
回應
中國的軍工體系說到底,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穩定與安全。不是和洛馬公司那種西方軍工集團一樣只為了賺錢。這兩者有巨大的區別。所以,軍工哪怕賠錢,也要幹下去。這為的是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這個收益不是金錢能衡量的。
重量不到180克 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為心衰患者帶希望 2019-06-21 央視財經
蘇州某醫療器械公司首席執行官陳琛: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厚度只有26毫米,直徑50毫米,重量不到180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受關注的人工心臟。陳琛鑽研人工心臟至今已近三十年,2008年成立公司,自主創新研製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
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人類開始人工心臟的研究,從最初模仿人類心臟結構的第一代仿生人工心臟到第二代的功能性人工心臟,再到現在第三代的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
研發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的一大難題,就是在保證血泵高效率運轉的同時,把血泵體積儘量縮小。利用永磁鐵和電磁鐵的不同特性,通過“四兩撥千斤”的特殊調製方法,降低電磁鐵的體積和功耗要求,從而實現減小齒輪直徑,將血泵體積整體縮小。原來六七十毫米直徑的血泵,縮小到50毫米,厚度也減小到26毫米。還解決了第二大難題——血液相容性,從而解決血栓的形成問題。這樣的設想,對血泵的生產工藝提出挑戰,對產品的密封性要求很高,相當於一滴水大小的空氣要想穿透到這個產品裡面,需要上百年的時間。
既能診病又能治病 中國自主創新的“彩超”機驚豔世界
奚水,是這個“彩超”科研項目牽頭人,從事“彩超”研製近20年。奚水公司的科研人員有160人,平均年齡32歲。他們一代資料處理平臺的速度可以理解成 5G 速度的 10 倍,而目前開發出來的二代產品,傳輸頻寬比上一代高了將近150倍;成像顯示的速率,也將近快了一百倍以上。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超聲診斷科瞭解到這個產品後,率先引進了八台,也讓以往那些高不可攀的國外“彩超”價格紛紛降價,原來300萬左右的進口設備降到180萬。
目前,這個能診斷還能治病的“彩超”產品已經銷售到東南亞、中東國家、歐洲、印度、俄羅斯等80多個國家,2018年,他們銷售4千台左右,銷售額近3億元。
2013年-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僅僅在2018 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就達到5250億元,比2017年的4450億元增長750億元,增長率接近18%。
中國武器為何受歡迎?美俄產品兩大優點我們全都占了 2019-03-15 新浪軍事
蘇系的槍械結構簡單,火力威猛,易於保養,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其精准度並不是那麼好。但是對於遊擊隊來說,好用易保養就好,精准度什麼的,就用密集的火力來補償。遊擊隊的三大神器中有兩大就有屬於蘇系武器的範疇(AK47/74和RPG),由此就可以看出遊擊隊員對於蘇系武器的熱衷。
同屬於一個時期的美軍的M16與蘇軍的AK47相比較,前者的的精准度更高,但後者的殺傷力更強。這也是美系裝備與蘇系裝備最大的不同——美系的裝備在保證火力密度的基礎上更側重於精確打擊,蘇系裝備是在追求結構簡單的基礎上側重於火力密度與火力殺傷力。
吸取了蘇系武器精髓的中國武器,近年來也在逐步登上世界舞臺大顯身手,不但吸取了蘇系裝備簡單可靠的優點,也加入了美系裝備精准的特點。這也使得我國的裝備在世界的軍貿舞臺上占了越來越多的比重。當然,這也得感謝蘇系裝備為我們留下的好底子。(作者署名:利刃/穿雲鷹)
那種高污染、腐敗嚴重、低俗現象氾濫的GDP運動是中國老百姓想要的嗎?大多數人的回答顯然是“不”。這幾年中國的調整是全面的,既是經濟上的,也是社會性和政治性的。今天中國經濟增速換擋了,我們對這個數字不習慣,但是政府清明了,社會風氣清朗了,公平增加了,土壤、水和空氣的清潔都在恢復,我們的社會難道不是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嗎?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理念、新路徑和新動力都在逐漸形成,過去的發展成績巨大,但說實話有些粗糙,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在以往成就的基礎上進行轉變。我們無法一蹴而就,但中國新舊轉換的設計是邊行進邊完成。
歷史上一些大調整往往是通過各種“休克療法”實現的,比如斷崖式的經濟危機。中國是迄今唯一沒有出現過嚴重硬著陸危機的高增長大經濟體。
中國的經濟調整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和貿易戰的疊加衝擊,增加了複雜度。但是中國能夠有序對抗這些負面影響,錘煉了中國經濟的承受力。2018年6.6%的增長率裡面包含了中國體制所貢獻的特殊定力和成熟。
西方一些分析人士表達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悲觀態度,但他們的分析僅僅停留在資料的最表層,而沒有沉下去。
中國2018年依然貢獻了全世界約30%的經濟增量,繼續排第一。我們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市場資源擴張的前景是全球最被看好的。中國經濟總實力和綜合國力都保持著逐年上升態勢,6.6%這一增長率低點對這些趨勢都不構成打斷,而且它所提供的有效能量並不比過去的時候少。
中國經濟當然有自身的問題,邊發展邊調結構,中國是第一個這樣做的大國,不熟悉就足以讓我們交一部分學費。但是中國的大方向顯然找對了,它得益於我們對國家重大經濟挑戰的客觀判斷和實事求是的解決態度,還有執政黨的領導力。
外界的各種聲音都值得我們兼聽,然而過去的情況已經表明,外界的分析和支招經常有些偏,遠不及我們自己改革開放以來的研判準確。這說明外界總的來說沒有摸准中國發展的脈絡和邏輯,他們的視角常有新穎之處,材料的發現也對我們構成補充,但他們就是容易被立場和價值觀帶歪,得出偏離中國現實的結論。
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遠比西方人想的充足,駕馭力則比他們想的強大、有效。我們的問題的確多得數不過來,但在這個龐大、厚實的國家裡,沒有哪個問題能夠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對抗。這聽上去有點虛,但它就是中國真實且最為強大的時代公式。
6.6%這一“最低增長率”並非中國經濟正在走向斷崖式危機的徵兆,而是中國解決尖銳問題、控制嚴重風險後實現軟著陸的過程。當然了,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增長率能夠再高一點會更好,但是能夠一邊大幅調整,一邊保持這一中高速的增長水準,已經證明了中國站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位置上時的穩健和韌性。
世界輿論都提到一點,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的中國沒有採取10年前4萬億元基建投資的強刺激。這不僅反映出中國政府對經濟基本面良好頗有信心,還因為這10年間中國經濟的結構已經有了很大變化,當時中國不得已,只有增加基建一條路,而2018年時,中國可以承接溫和刺激政策的經濟運行面和點要豐富得多。
如果中國的治理模式像美歐那樣,在經歷了高速發展的幾十年後,一定會有一場美國1929年式的經濟危機,這也是西方一些人鼓噪中國崩潰論的經驗依據。然而中國的體制優勢使得我們能夠主動化解積累起來的風險,讓前進與解決問題有效結合成同一個宏觀政策。
這不是哲學和詭辯,而是中國經濟活生生的現實。2018年6.6%的增長率對應了遠超過十多年前10%以上的實際經濟增長規模,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比當時清潔了許多,中國的生態環境已經邁過從遭到破壞到走向修復的轉捩點。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瞄準經濟發展的“以人為本”原則,食品安全、教育、醫療、養老、宜居、旅遊等高度涉及民生的領域更多成為投資的方向。
中美貿易戰發生在2018年,它顯然對中國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但這種負面影響無疑要比它一旦發生在十幾年前小得多。今天的影響也是大的,但它是中國能夠不以“傷筋動骨”的方式承受得了的。
社評:重回高增長不難,但時代不會回頭 2019-01-23 環球時報
中國2018年GDP增長6.6%,創28年來最低年度增幅,引起諸多議論。其實如果中國想高一點,我們迅速沖到8%,未必是件很難的事。
中國最近幾年大量去產能,高污染的企業受到嚴重限制。華北地區的霧霾天數明顯在減少,很多河流的污染情況得到好轉。只要稍微放鬆一點調結構針對治理污染的努力,就能恢復不小的一塊GDP。但是大家願意嗎?
這幾年不健康(楨:?)的娛樂業(相關新聞:阻礙「中國夢」 娘炮與佛系被央媒點名指導)、尤其是色情業受到嚴厲管制,公款消費也是這幾年GDP中頗具分量的一塊損失,如果恢復這一切,GDP馬上可以點燃一部分動力。
美國在高速增長
你在搞笑?美國GDP同比2.5%, 4.1%是假的是環比,中國用的同比。
經濟增長了,人民得到多少實惠?高房價,看不起病,上個好點學校上不起,工作八對八,每週休三四天。實惠在哪?
大學公立本科一年學費幾千元/大學宿舍住宿費一年1200元的白菜價/高鐵平均1公里0.36元的客運價,鐵路平均1公里不到0.1元的客運價/城市地鐵幾元錢可以環遊半個城市——你以為是市場價?戈壁山區手機信號都能滿格/哪怕不到100人的偏遠村莊都給你開山架橋通電通水/一個村莊建一個4G基站最後收取的通訊費還不夠基站的電費/發生火災或者險情你一個電話消防官兵就迅速趕到而且免費服務/發生天災軍隊3小時就立即出動不顧危險迅速救援——你以為全世界都這樣?城市晚上10點之後你仍然可以喝酒K歌亂串亂逛/最好的醫院都是國家公立醫院都對最貧窮的民眾敞開大門/政府官員直接入住貧困家庭,挖空心思幫助貧困人群脫貧致富——你以為是理所當然?
環球時報社評:如何看經濟下行中6.6%的年增速
國家統計局2019-01-21公佈,中國2018年GDP總值達到900309億元,增長6.6%,第四季度增長6.4%。這是中國經濟總量首次踏上90萬億元人民幣的臺階,但從增長率看,6.6%又是1990年以來最低的年增速,6.4%是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低的季度增速。
如何看中國的經濟形勢呢?外媒的最初評論大多集中在了“中國GDP28年增速最低”上,強調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這些都是事實,必須正視。然而僅僅從“最低增速”的角度看中國經濟,又很容易誤讀它。
人們都還記得,在早些年中國經濟增速高達兩位數的時候,我們經常談要控制經濟增速。為什麼?因為中國當時的增長高度粗放,而且對出口依賴度太高,我們付出了巨大的環境和生態成本,而創造的財富卻沒能充分地轉化為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和優化。直到2014年,中國生產的鋼筋水泥和煤炭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再不轉型,這個國家已經承受不了。
外媒稱中國GDP增速實際只有4.1% 發改委回應
2019-01-22,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佈會。有記者提問:昨天統計局公佈了內地的經濟增速是6.6%,但外媒有的認為實際增長只有4.1%,有的認為甚至更低。對此,有何評論?
新聞發言人孟瑋:
首先,從實物量資料看。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6.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這是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幅;煤炭在嚴控新增消費的情況下,消費仍增加1.5億噸左右,天然氣更是大幅增長400多億方、增速17%以上;全年全社會貨運量增長7%左右,其中鐵路貨運量增長9.1%。實物量指標是經濟增長最直接的反映,這些實物量資料可以有力支撐全年經濟增長資料。
第二,從關聯資料看。看三大產業,2018年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2%,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7.7%,一產增加值增長3.5%。看三大需求,2018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9%,且在四季度逐月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全年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出口增長9.7%。看就業和收入,全年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361萬人,比上年多增10萬人。前11個月全國財政收入增長6.5%,而且這是在全年減稅降費規模達到1.3萬億元的條件下實現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1.8%。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無論按照GDP核算三種方法的哪一種看,支撐6.5%左右增速的資料都是匹配的。
第三,從國際組織預測看。今年1月初,世界銀行發佈最新一期的《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6.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等對中國2018年GDP增速的預測值為6.5%—6.6%。
最後,我想說的是,中國經濟擁有巨大的發展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持高品質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我們不追求高速度,更加注重高品質發展,但中國經濟完全有條件、有潛力、有能力保持合理區間的增長。
相關新聞
IMF將2019年世界增速預期下調至3.5% 發達國家將僅為2%
回應
這是西方人慣用的伎倆打壓不了中國就唱衰中國。西方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
西方唱衰中國也不是最近這一兩年了,我們也應該見怪不怪。我們應該抱著一個平常心,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對於別人的說三道四,我們只當刮了一個耳旁風!
去年82萬億,今年90萬億,不是增長9.26%嗎?
扣除物價上漲按可比價格算6.6%
怎麼說呢,本人搞外貿的,做過低端的地攤貨,也做過世界最頂尖產品的出口,大多數情況是做競爭比較殘酷的“大陸貨”。最頂尖的東西,不需要宣傳,no.1,就是最大的廣告,屬於“愛要不要,不要滾”的絕對壟斷市場。低端的就是跑量,跑“微利”,簡單的說就是價格戰,沒花頭。最難做的就是本文裡說的所謂“高精產品”,實際上這些還是“大陸貨”,技術上的門檻已經極低。我們行業內有句行話“沒有不合格的產品,只有不合理的採購價”。問題出在“稻花香”不香,國外的廠家那是不香,也吹成香。而國內在這方面投入都極低,同樣品質的產品,你就賣不好,賣不出價。再加上現在領導各大工礦企業的“中生代”,大多經歷過絕對的“崇洋媚外”的熏陶,卻不一定了解其他行業,所以就產生了認識時間差,還是90年代的思維“還是國外的好”。
我曾經也是理工男,也有你這種認識。但自從轉行後,就改變了認識。總結只用我們行業的行話“沒有不合格的產品,只有不合適的價格”。絕大多數問題僅僅只出在採購環節,這就是問題的本質。就好比軍工產品(本人軍人世家,所以稍微了解點),一般給企業的訂單價格是市面同質產品價格的1.5-2倍,甚至3倍。那麼企業主傻缺才會把貨做爛。為了未來的訂單也得把貨的品質高於平時的水準。這就是“價格”決定品質。
嗯,沒錯,只要中國能做的東西,沒有不是“門檻低”的大路貨的,你看中國製造出殲20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國家立馬吵著鬧著要研發自己的四代機了,而當年世界上只有F22的時候,大家可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高端設備的螺栓幾乎100%進口,有點太聳人聽聞了。不知道專家們嘴裡的高端設備指的是什麼?國內有相當多的緊固件企業都在提供高端緊固件。比如航天科工集團下屬的航天精工,比如為高鐵提供大量緊固件的晉億,幾大汽車公司如一汽,東風等都有自己的專供緊固件下屬企業。且不說這些中國企業,就算是大量的外資緊固件企業也在中國有很多工廠生產高端緊固件。比如汽車緊固件,大量的德資,美資,日資緊固件企業為配合汽車廠家都在中國有廠。我就認識一家日本建材緊固件企業在江浙地區的工廠。日資企業很多都從這裡購買高端緊固件,甚至反過來出口日本。
科技日報:為什麼我國高端裝備上的螺栓幾乎100%進口?2017-11-01
2017年前八月,我國機械工業實現利潤1.14萬億,順差1021億美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數據。但是,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蔡惟慈指出,在各地普遍存在著低端大量出口,高端不得不大量進口的現象,在機械工業由大到強的進程中,創新能力弱和基礎不強仍然是主要製約因素。他認為,在“中國製造2025”所部署的五大工程中,各地普遍存在著智能製造熱、工業強基冷、創新驅動難的現象,在機械工業由大到強的進程中,創新能力弱和基礎不強仍然是主要製約因素。
譚建榮院士也補充道,目前我國在金屬加工機床、儀器儀表、汽車等方面仍存在高額逆差,高端供給不足矛盾突出。而隨著我國高精度、深拉伸、超低速等極端工況的需求增加,我國鍛壓機床自主設計開發麵臨困難重重。“高精度、大尺寸等關鍵零件的精密加工需要高端鍛壓機床,後者也是重大工程的基礎,但隨著我國高精度、深拉伸、超低速等極端工況的需求增加,我國鍛壓機床自主設計開發麵臨困難重重。”他列出一組數據:2016年我國金屬加工機床外貿逆差45億美元,儀器儀表逆差126億美元,汽車逆差更高達338億美元,高端供給不足矛盾突出。他又以高速力機為例,在日本,這種廣泛應用在小型精密零件的沖壓加工的設備,在8mm衝程100KN壓力下滑塊速度可達每分鐘4000次,而我國產品的最高速只有每分鐘1200次。更宏觀的事實是,歐美鍛壓機床數字控制化率可達80%,而我國祇有不到30%。
不過,可喜的是,一些骨幹企業與時俱進,不斷破解上述難題。無論是譚建榮還是蔡惟慈都提到了一個國企——濟南二機床集團。以上世紀50年代中國第一台龍門刨床、第一台機械壓力機為肇始,“濟二”先後研製出450餘種中國首台(套),承擔了11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沖壓衝備國內市場佔有率達80%,直至成為世界三大數據沖壓裝備商之一。
.....
回應
這個可比圓珠筆頭重要多了,希望能盡快攻關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從積極的方面考慮——當你的機械製造產業處於低端時候,對於中高端的零件需求肯定有限;正因為現在產業開始升級,對中高端零件需求加大,進而出現對於這些產品的需求和製造缺口這很正常。只要有錢賺,技術積累到一定水平,肯定有人去幹的。
國產高端螺栓不行?你得出高端螺栓得錢啊!
一些地區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環保部啟動持續一年的強化督查,目的就是為了改善“2+26”城市的環境質量。至今強化督查已經進行了近半年,一些城市的環境質量開始出現向好的趨勢。
據環保部介紹,通過開展標準件行業整治提升,邯鄲市永年區的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永年區空氣質量指數較5月份強化督查啟動之前,除臭氧(O3)有所增加外,其餘6項指標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10、PM2.5、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2)分別較5月份下降21.37%、31.0%、16.7%、7.9%、38.1%、35.7%。“曬藍天、拍白鷺”已經成為近來永年群眾朋友圈最活躍的氛圍。
不僅是邯鄲市永年區,據環保部介紹,鄭州市的二七區優良天數、PM2.5、PM10、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持續位於鄭州市前列。新密市PM2.5、PM10指標持續下降,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位居鄭州市前列,區域水環境質量全面改善。
回應
大幅下降也正常,低端越來越沒有競爭力,中端利潤薄,要做高端的了
別胡扯,你要學美帝?就剩下金融和高端?
環保部近幾年干了不少實事,大家都看在眼裡了。畢竟之前的高耗能高污染髮展模式真的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地方經濟歸零,污染企業也必須關!因為超額利潤零成本的污染企業不關,任何正常企業都難以生存!深圳為何高科技?因為污染企業幾乎為零!為何污染企業是零成本超額利潤?因為在發達國家其利潤根本就不夠排污費,擺明了就是要關掉這些企業,那麼在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層級和規模,關閉這種垃圾企業不但是治理污染,更是騰籠換鳥!不是主觀決策,而是形勢倒逼!決策人順應民心和經濟規律的高屋建瓴之舉!國民幸甚!
作為鄰京河北人,犧牲的痛楚外省人無法理解,優勢資源被虹吸進京,津。省下的就是被環保部門定義的“散亂污”企業,開始是限水電、後來貼封條、現在直接剷平……換來的藍天白雲和新鮮空氣讓大批失業者難言喜悅!
我也是河北人,我覺得主要是河北沒有幾個好領導,都是懶政得過且過的,導致河北產業這麼畸形。
地方一刀切,好多輕污染小企業也關門了,比如家具廠,織布廠,養殖場!
家具廠不清楚。但是織布廠,養殖場可不是什麼低污染行業,而是對湖泊水質影響及其嚴重的行業!織布廠涉及印染,含磷高;至於養殖場則必須配套田地消化糞肥污染。織布廠這類,完全支持國家的做法。小工廠技術差,攪亂市場,浪費資源,更沒有治理的能力。
二七區是鄭州市環保整治力度較大的一個區,不僅實施了“不允許不達標違法施工、生產;不允許以停工代替整改”等嚴禁的措施,而且還建成“互聯網+”大氣污染防治精準整治平台,整合區域綜治視頻監控、“藍天衛士”、渣土車GPS定位等監控資源,同步開發手機APP,隨時查看監控點情況,形成全天候、立體式的監控“天網”。
如此嚴厲的環保管制措施非但沒有影響二七區的經濟發展,反而今年前8個月,二七區全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6億元,增長9.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7億元,增長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4億元,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239.5億元,增長14.7%。
環保部透露,二七區19個省市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93億元,已完成投資136億元。150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計劃投資452億元,已完成投資274億元。213萬㎡安置房實現樁基施工,114萬㎡安置房順利回遷。
嚴肅問責有效傳導環保壓力
針對強化督查,環保部及國務院相關部門以及京津冀晉魯豫6省市政府聯合出台了攻堅方案、量化問責方案等措施。據環保部介紹,一些城市加大了對違法問題及不作為、慢作為的查處及問責力度。
為確保“散亂污”企業清零整治和標準件產業規範提升,環保部表示,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成立了由區委、區政府督查室、組織部組成的聯合督導組,對各項工作進行強化督導、跟踪問效,每天通報,定期調度,頒發流動紅、黃旗;同時,對連續落後的部門和鄉鎮,由組織部、紀委監察局依據有關規定進行約談問責,嚴查重處不作為、慢作為人員。
環保部稱,截至9月底,邯鄲市永年區對123人啟動問責程序,其中,給予黨政紀處分77人,誡勉談話11人,通報批評35人,確保了責任落實到位,壓力傳導到位。
在強化問責的同時,邯鄲市印發《關於對“散亂污”企業及標準件企業偷排偷放非法生產實行公開舉報的通告》;公安、環保持續開展夜查和突擊檢查,對違法違規生產、偷排偷放的企業,依法嚴厲打擊,從嚴從重追究法律責任。據環保部介紹,截止目前,邯鄲市已移送公安案件52起,其中刑事案件9起,刑事拘留9人,批捕5人;行政拘留案件43起,行政拘留47人。
濟南市也加大了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據環保部透露,截至目前,濟南市共查處環境污染刑事案件5起,行政拘留5起,抓獲違法嫌疑人員16人,立案236件,罰款875.4萬元。9月15日至10月9日,環保部巡查組共核查前期整改的環境問題430個,已完成整改416個,佔比96.7%。
環保督查未造成28城市經濟大幅下滑部分城市經濟指標呈上升趨勢
持續時間長達一年的京津冀及周邊區域“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以下簡稱強化督查)正在進行。一種怪論始終未散,那就是環保督查嚴重影響了地方經濟發展。
事實真的如此嗎?據法治日報2017-10-11 報導,包括11日在內,環保部連續通報了一些地市的做法及相關調查數據。事實及數據顯示,在環境壓力的倒逼之下,山東省濟南市、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等一些地方企業成功轉型,經濟指標非但沒有出現大幅下滑,反而呈上升趨勢。
同時,還有一些城市始終保持環保高壓態勢,嚴厲查處環境違法問題,嚴肅問責責任人。環保風暴之後,不僅經濟沒下去,空氣還好了。
經濟未受影響多地出現增長
環保部11日通報稱,今年濟南市政府投資360億元,堅決推進濟鋼搬遷工程,擁有年產1200萬噸鋼鐵產能的濟鋼已於今年7月初全面停產。同時,濟南市東部老工業區已完成54家企業的搬遷;已拆除鍋爐323台;對“散亂污”企業進行了集中整治。
“2017年上半年,濟南市GDP總量為3417.4億元,經濟同比增速為8.3%。2017年1至8月,濟南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2%,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2.4%,居山東省第一,稅收比重同比增加80.6%,濟南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1%,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正不斷增加,以高耗能行業為代表的低端供給進一步減少,工業發展順利實現了新舊動能的換道轉擋。”從環保部公開的這一組數據看,顯然,環保風暴並未使濟南市的經濟指標出現下滑。
新密市的經濟同樣沒有受到環保風暴的影響。據環保部介紹,新密市借勢環保督查,全面進行產業結構轉型。主要經濟指標在經歷了去年小幅回落的短期陣痛後,2017年全面回升。“今年1至8月,新密市耐火材料產量799.6萬噸,同比增長7.0%;產值534.3億元,增長7.7%;增加值98.5億元,增長4.9%;稅收3.3億元,增長40.9%;綜合能耗下降12.5%。耐火材料產業對工業發展的貢獻率達28.1%,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16.7%。”環保部指出,借環保督查全面進行產業升級是新密市經濟持續向好的重要原因。
日媒:成本上升,中國商品為何仍然質優價低?
日本“商業報導”網站2017.7.5文章,原題:成本上升,為何中國產品仍然便宜? 眾所周知,如今中國的產品價格比日本產品仍然便宜很多。但這種巨大的價格差從何而來?筆者認為,那是中國企業利用其強項——“成本操控”來實現的。
中國產品曾經是“價廉質差”的代名詞。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在以手機為主的家電和日用消費品等領域的產品質量在逐年提高,耐用程度已經達到歐美廠商的工藝水準;產品的品質在許多方面已經超過日本產品。可為何在成本不斷增加的當下,中國的產品依然能做到品優價低?結論是:中國企業通過“低成本操控”方式來極力控制無謂浪費來實現產品低價格,確保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市場所需的最基本標準。
筆者認為,中國企業擅長低成本操控的原因有三個:一,企業決斷迅速且敢於投資。在擁有14億人的世界最大市場,利用地理優勢快速進行設備投資和拓展銷路,不僅可縮減成本,而且還能在短時間內降低流通和售後成本。中國企業迅速決斷的特點,與中國人性格直率有關,也與大半企業經營者都是公司創始人有很大關係。只要老總一句話,公司所有人就會朝著一個方向前進;二,中國的資金調配條件比日本優越。在中國,由於政府鼓勵創業,有許多半官半民式風險投資基金。初創企業利用這些基金可以很快並低成本地完善設備和場地;三,中國企業對產品定位很明確。中國的經營者不是一味追求高品質目標,而是瞄準最終端用戶所需的最低品質標準。並且,他們擅長利用這一標準來降低成本。(作者花園祐,豐豆譯)
回應
中國產品質量越來越好,卻又不貴,具有極高性價比,滿足了廣大國人的需求,外國產品在中國的銷路將會越來越舉步維艱。---------支持國貨。
關鍵的一點,在中國,為任意產品提供零部件的廠商都具有極大的規模效用,產業鏈非常完整。
現在越來越多的買國貨,因為質量真的差不多,價格低很多。所謂很多國際大牌都是中國給代工的。
首先是:能幹的中國人>國家與社會管理水平>科技創新精神>完善的基礎設施>完整的產業鏈>先進的網絡銷售平台>發達的物流快遞。
“成本操控”?為什麼不稱作“成本控制”?這漢語修養真是“罄竹難書”啊
為什麼不稱作“成本創新”?
日增產50萬噸煤炭仍填不上缺口,國家發改委要求進一步增產
澎湃新聞2016.9.30消息,日增產50萬噸後,煤炭供需仍存缺口。為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穩定供應,國家發改委計劃讓部分符合條件的煤礦在今年第四季度再進一步釋放先進產能。
澎湃新聞獲悉,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局9月29日下發了一份《關於適度增加部分先進產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供應穩定的通知》(下稱“通知” )。
產能釋放期限暫定為今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執行中根據市場供需情況確定市釋放實施和停止日期。有關地區可根據本地煤炭供需形勢,對上述日期進行具體安排。
相關新聞
沙特取代美國重回世界最大產油國
OPEC減產國際油價漲 台塑化周一調漲汽柴油0.1元
中國發展頁岩氣15年計畫 2020年產量300億立方公尺,2030年800-1000億。
回應
切,當年控制煤價拉跨山西全省一群礦企,連帶下游產業破的破,停的停,現在你說增產就增產?西部開發也不管,挖煤時記起來了?山西就那點煤炭家底,全給你們挖了,後輩子孫全喝西北風去啊?況且現在礦區塌陷已經很多了,等煤價市場經濟再說吧。你們不是澳洲的煤便宜麼?買去唄
那是國家的,不是你們山西的,再說媽的開礦的錢,不大都讓你們的煤老闆們掙了
資源是國家的,但與不能然山西人貼錢哇吧,一噸煤倒貼5毛是常態,就這還經常要不回來錢。
不是產能過剩嗎?去產能去過頭了?
你這是典型的被西方片面思維方式教化中毒了,凡事只看事物一個側面。山西貢獻了煤,但全國哪個省沒貢獻自己的力量?去產能的是淘汰污染重技術落後的,做強做大優秀先進的,不是簡單做總量的減法。
那麼目前的中國是否有能力製造出單反?答案是:當然有。首先要指出,20年前中國國產的手動膠片單反相機有好幾個品牌。首先把單反分解,比照一下中國目前的工業能力分析一下。
外殼和機械結構:無障礙。
電路、顯示、接口部分:無障礙。
反光鏡箱、五棱鏡與快門簾幕:無障礙。
圖像傳感器:國內的半導體工藝水平是夠的,也確實有人做出來過。
自動對焦:整個對焦反饋環路分成兩部分,技術障礙也不大。
鏡頭:國內光學設備廠家有能力提供光學和結構部分(事實上這些廠家也為國外進行OEM)。
回應
沒有必要鑽牛角尖,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勢,日本當然是不乏有其先進性的一面,別人先進的地方我們要敢於承認,要學習。成天放這種嘴炮毫無意義
作者之所以“鑽牛角尖”,是因為一直以來就有一些人,利用單反問題來證明日本科技的強大,以此推論日本強大,而中國因為連個單反都造不出來,由此推論中國什麼都不如人家。而這種言論還常常會得到一些腦殘者的附和。作者就事論事,並沒有說日本沒有先進性的一面,僅從市場的角度分析單反。
十年前,是所有工業大類日本都比中國先進, 現在, 是某大類裡邊的某種產品日本比中國先進, 十年後,是某大類裡邊某產品的某個零件日本比中國先進,再十年後,大家覺得呢?
單反要和日本比,機床要合德國比。這些要中國所有的東西跟全世界比個遍的公知,要真生在德國,日本,美國,只怕能罵的更多,這些國家能生產的還種類還沒中國多知,
日本單反相機牛,能證明什麼? by三思柯南2015-9-25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但凡涉及中日比較和爭論的話題,總會有人提到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彷彿單反已經成了維護日本國家主權、捍衛日本民族尊嚴的堅強盾牌,是日本“先進”的標誌。但這其實是個偽命題。如今單反相機領域日本品牌一枝獨秀,並不能用來證明日本擁有無可匹敵的優勢。
理由是什麼?對我這種看法表示異議的人可能立即會指出:如果單反不能證明日本先進到變態的程度,為什麼中國沒有自己的單反?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反問一句:你見過現在市場上有什麼美國品牌的單反嗎?美國和日本究竟哪個更先進一點呢?換句話說,如果把語境改到美日比較的話題,用單反作為論據恐怕就很難令人信服了。
因為單反是一種小眾產品。雖然在電視尤其是體育轉播中常常可以看到手拿單反相機的攝影記者,單反相機的需求和保有量卻沒有想像得那麼大。主要的單反相機製造商佳能在八十年代後期以來一共才生產了幾千萬台單反相機,平均到每年大約幾百萬台。
單反本身的價格也導致了這個市場注定不會很大。一套最低配置的入門級的單反,2600元人民幣,不便宜。但是用這種入門配置能拍出的東西也很有限。想達到準專業水平,投入數万元是相當正常的情況。如果你不是愛好攝影,恐怕很難一次掏出幾萬元購買單反器材。
而且,單反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較高。如果你只會把單反當傻瓜相機用,如今的手機照相功能可能更適合你,而且手機還更加輕便廉價呢。
還有一點,從膠片時代開始,單反相機以及鏡頭就是被當作耐用消費品進行設計的。尤其是單反機身鏡頭都不便宜,一個好的鏡頭動輒上萬元。
這種情況也導致了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單反技術更新換代速度非常慢。
在這種小眾市場裡,先發優勢就非常明顯了。以新聞攝影為例,雖然市面上至少有5、6種135單反品牌,實際上攝影記者使用的要么是佳能要么是尼康,這兩家基本把這個領域專業用戶的市場瓜分完了。(事實上,這兩家競爭也並不激烈。攝影愛好者把這兩家技術升級緩慢形容為擠牙膏就是一個證據。)。這時候,一個新的品牌要想擠進來就非常困難。就連索尼的單反實際上是收購了日本另一家相機生產商美能達的相關部門。即便如此,索尼的單反至今仍然進入不了單反的第一集團。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決策者,你會決定投入大筆資金開發產品擠進這個市場嗎?多數人都會選擇:不會。
東莞市長回應諾基亞等工廠倒閉:不具代表性未現二次倒閉潮
去冬今春,有世界工廠之稱的廣東東莞市接連傳出外資企業關停遷移等消息。4月,媒體報導繼2008年以後,東莞市出現中國製造業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企業倒閉潮:大大小小的工廠不停關門,熱鬧的廠房冷清下來,招工的牌子到處都是。據中新社消息,東莞市市長袁寶成2015-7-23到“粵創粵新”對此回應說,東莞並未出現二次倒閉潮,但中小企業面臨壓力大,有一部分低端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等國家。
袁說:“諾基亞和聯勝科技的倒閉是沒有代表性的。諾基亞倒閉是因為它被微軟收購了,聯勝科技倒閉是因為它在台灣的母公司倒閉了,這兩家企業的倒閉是最沒有代表性的,卻被炒作得最厲害。”
袁指出,近年來,東莞科技創新取得很大進步,但是與深圳、廣州等城市相比,東莞仍存在創新、創業氛圍不足等問題。接下來,東莞將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只有夕陽的產品,沒有夕陽的產業”,東莞服裝、鞋帽、家具等傳統製造產業通過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就可以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東莞企業有“生”有“死”,應該是屬於正常市場現象。
回應
這就是熊彼特所說的資本主義破壞性創新,舊的產業被淘汰,可是新的產業卻沒有出現,於是失業率就越來越高。
哪來什麼失業率,現在國內所有行業普遍的招工難,東莞也一樣。工資低了,生活工作條件不好,就招不到人。
蘋果也快了,不是危言聳聽。當初諾基亞也是輸在操作系統上,蘋果系統易用性軟件通用性是渣。
諾基亞和蘋果沒可比性,看看蘋果市值
擔心個啥,東莞的那些工廠比起富士康差了一條街,早就該關門倒閉了!
騰龍換鳥未嘗不可
就怕籠騰空了,沒有鳥進來,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5_07_24_327971.shtml
相關新聞
“粤创粤新”见证广东超越改革向创新转型 2015-7-21
廣東上半年GDP增7.7%,經濟企穩回升趨勢明朗2015-7-21
广东加快向高科技产业转型 2015-7-16
广东批发市场转型难:50%开过淘宝80%没能赚钱 2015-7-12
粤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刷新20年纪录上半年1200亿 2015-7-23
廣東東莞實施外資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工程 2015-7-14
向台商喊話:粵台商別出走就地轉型利多 2015-7-23
8、2013年中國汽車產量1927.18萬輛,連續四年蟬聯世界第一,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25%,穩坐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大國的寶座;是1978年14.91萬輛的129.25倍。
9、2013年,中國的造船完工量6021萬噸,雖然受全球主要是歐美市場萎縮的影響比上年下降21.4%,但仍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到世界總造船量的41%。
10、2013年中國的手機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達到70.6%。
11、2013年中國的積體電路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達到90.6%。
12、世界第一大服裝生產國。
13、世界第一大鞋類出口國
14、世界第一大傢俱出口國
15、世界第一大食品生產國
16、世界第一大紡織品出口國
17、2013年中國生產了340噸黃金,排名世界第一。
18、世界第一農業大國
19、中國的糧食產量世界第一中國的糧食產量世界第一。201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為58957萬噸,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統計,中國的穀物產量占世界總量比重一直處於世界第一位。2013年,在全球19種主要農產品中,中國雄居世界第一位的有12種。
20、中國是世界第一漁業大國,2013年中國的水產品產量為5906萬噸,連續23年雄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水產品總量的60%以上。
21、中國是世界第一養禽業大國。2013年中國的禽蛋產量為2860萬噸,占到世界總產量的45%。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703057-1-1.html
真相讓全世界震驚:中國竟會有如此多的世界第一
1、2010年,中國就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美國從1895年直到2009年,已穩坐了114年)。2010年世界製造業總產值為10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占19.8%,略高於美國的19.4%;但如果用聯合國統計數字,按2011年年初的匯率計算,中國製造業產值為2.05萬億,而美國製造業為1.78萬億,那麼中國高出美國就達15.2%。
2、2013年中國的生鐵產量為6.58億噸,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總產量的59%;與1978年中國生鐵產量3479萬噸相比,增長了17.9倍,翻了將近9番。
3、2013年中國煤炭產量為36.6億噸,為全球最大產煤國,產量占到全球總產量的一半;為1978年6.1億噸的6.6倍。
4、2013年中國的粗鋼產量為7.17億噸,占全球15.5億噸粗鋼產量的46.3%,排名世界第一,超過第2至第20名的總和;與1978年的3178萬噸相比,增長了21.6倍,翻了10番半。
5、2013年中國水泥產量為21.84億噸,排名世界第一,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是1978年6524萬噸的33.5倍。
6、2013年,中國的電解鋁產量為1988.3萬噸,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總產量的65%以上。
7、2013年中國化肥產量6840萬噸,是世界最大化肥生產國,占世界總產量的35%;是1978年869.3萬噸的7.9倍。
中國製造業
怎麼了,前評<炒作美國頁岩氣>才云: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軍售軍費不能阻止中國崛起,那就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能源業突破,製造業新生機,以及嬰兒潮進入退休期引發的醫療、休閒服務吧!
旣然叫炒作,就好比美日之前的房股滙市之泡沫,美國又再炒作新的泡沫罷了。再說,中國也有不輸美國的能源、製造、醫療、休閒產業!
如今換中國炒作製造業了?
中國製造業連德國都怕,何須炒作?只列最近相關新聞便可一目了然!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機械設備2013年出口超日本居第三 挑戰德國
德國發出警告:中國機械製造業嚴重威脅德國
美製造業不振 2014.2.3全球股震 美大跌2.1% 日更重挫4.2% 歐股重挫
歐巴馬2014.2.25砸1.4億美元拚製造業(楨:1.4億算啥?)
美2014首季GDP負成長1% 3年首見
日2014-4零售額暴跌13.7%,12年最大
安倍2014-6-24第3箭 遭譏只是飛鏢
日2季GDP減6.8% 三年最差中日筷箭之爭
中美製造業PMI持續擴張 歐脆弱復甦
美股連四跌 今年漲的全數吐光
美失業率小升 四聲無奈 美國民眾無感經濟復甦
美國科普白癡多 1/4不知地球繞日
外媒驚呼中國世界最大口徑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 超過美國的300米 將引領世界20年
中國天河二號再度蟬聯2013年全球最快電腦
中國重工受韓國求救起重12000吨打撈沉船:揚眉吐氣
海軍副司令:將派新裝備搜救馬航客機 可探深6千米
中國新型萬噸油壓機下線:可一體鍛造航母甲板
中國製造業不多是耗能/低價/山寨/頂多是假成本創新之名的才能龍行天下?
這個嘛!別老看反中的文宣,偶看央視以下紀錄片的宣傳,便可知中國是憑著堅強的裝備製造業、才能包攬多項世界大工程:
跨越中國製造:大國重器
中國現代奇跡
超級工程
國企備忘錄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461482
中國品牌在國際迅速擴張 國際商標申請量增長2014-5-13 新華國際
湯森路透公司CompuMark部門今天在國際商標協會2014-5-13年會上發布的一份新報告《中國品牌走向世界:中國企業全球商標戰略的最佳實踐》稱,中國品牌正在國際上迅速擴張。
中國企業的國際商標申請量猛增:近五年來,中國企業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交的國際商標申請總量增長了84%,在2013年達到35637件。這比1990年的申請量增長了47倍之多。
中國內地的國際商標申請量排名世界第七:在全球范圍,中國當前的國際商標活動水平位居第七,排在美國、日本、德國、中國香港、英國和法國之後。
尚在起步階段:來自知名中國跨國品牌、法律公司和政府機構的知識產權專家的評述證實,雖然商標申請量正在增長,但國外商標保護的概念對很多中國企業而言仍然較新。隨著企業對待全球商標戰略越來越認真,中國目前正經歷一次重大轉變。
相關新聞
5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智慧發力促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
李克強2014年5月訪非:投資非洲推介中國製造
習近平主席3月底訪問德:中國製造牽手德國製造
中國品牌百強 中移動最具價值2014-5-11
全球最大廣告傳播集團WPP最新發布的《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的總價值高達3798億(美元,下同),顯示價值回升的態勢;其中中國移動、工商銀行、騰訊名列中國最具價值品牌的前3強。
購買影響力不輸外企
報告也顯示,中國品牌的品牌資產和購買影響力與在華外資品牌大致相當,不過中國品牌在差異性上仍處落後地位。
百度為最受信賴品牌
報告並發布了中國最受信賴的品牌前10名,分別為百度、中國國航、攜程、中國國旅、蘇寧、伊利、平安、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張裕。
受惠汽車、電子及時裝業飛速趕超,中國品牌在全球消費者眼中快速崛起。在一項全球調查中,中國製造排名第9,甚至超越擁有三星的韓國及Angry Bird的芬蘭等以品牌為傲的製造業強國。通過海外併購,國際大牌來華生產,以及小米科技、阿里巴巴等創新公司脫穎而出,中國製造正加速擺脫粗製濫造形象。不過有專家指出,在自主創新及建立自主品牌上,中國製造仍任重而道遠。
小米的崛起不是個別現象,一批新興科技企業正成為中國新一代製造的領軍者。微信躋身全球三大社交軟件之一,華為最近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訊設備廠商。中國製造以全新的形象出現。產地調查發起人、Future Brand亞太區總裁Sarah Reiter認為,中國正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工程師」,新一代製造業,尤其是電子業,不再是山寨者,而是科技與創新的全球參與者。
另一方面,中國製造通過兼併獲得核心技術和品牌,飛速成長。吉利、聯想這些本土行業龍頭,在成功收購沃爾沃和IBM後,迅速打入全球市場。聯想已經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廠商,在歐美銷售強勁,顯示中國製造的thinkpad得到全球消費者的認可。
中國設計領域競爭力令韓國為之驚嘆2014-5-9
“4、5年前去中國出差,當地大企業的最高設計負責人(CDO)或者高層管理人員還會通過人際關系找到我們說壹定要見壹面,讓我們給他們壹些指點。最近,中國設計師相比拜訪韓國設計師,更想拜訪的是美歐的設計師。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在設計方面的發展以及自信。”
通過調查統計的結果也顯示出了中國在設計方面的潛力。根據韓國設計振興院(KIDP)的統計結果顯示,北京市內與設計相關的企業有兩萬多個,大約25萬人(占北京就業人數的3.8%)從事著與設計相關的工作。
三星電子迅速決定,繼上海之後要在北京成立第二個中國地區的設計研究所。
中國設計師提升中國服裝全球地位2014-5-17國際商報
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服裝市場,而且消費結構也在改變,中國的高端消費者正在尋找那些能真正令他們與眾不同的服裝。“中國創造”的設計師設計的服裝最近在紐約、巴黎或者米蘭時裝周上博得喝彩,中國服裝及其市場在全球的地位迅速上升。
中國製造低價優勢漸失 向中國智造轉型提速
中新社廣州2014-4-24電 (程景偉)正在廣州舉行的第115屆廣交會開幕以來,記者看到,中國外貿企業通過自身努力積極尋覓商機,但以往的“拼價格、拿訂單”模式已難持續,低價優勢的日漸式微倒逼“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步伐提速。
“中國創造加力全球服裝供應鏈2014-5-15國際商報
《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服裝價值鏈》系列報告的第五部分深入研究中國——世界上最大的服裝出口國和最大的奢侈品活躍市場,而且消費結構也在改變,中國的高端消費者正在尋找那些能真正令他們與眾不同的服裝。“中國創造”的設計師設計的服裝最近在紐約、巴黎或者米蘭時裝周上博得喝彩,中國服裝及其市場在全球的地位迅速上升。
中國製步步高升 向頂級品邁進 2012-08-15 旺報
《環球時報》引用德國《世界報》報導,過去中國向西方企業初開放之際,「中國製造」成為大批量、低成本、低品質的代名詞。但隨著經濟突飛猛進,及中產階級對產品品質的要求,「中國製造」逐步邁向創新、獨特和細膩的方向。不管是小型手工作坊或大型企業,都正在建立自我品牌。
雖然北京鼓勵陸企走出去,但並非所有行業,希望自我提高品質後再出走。比如,越來越多的中國貨車銷售到烏茲別克斯坦、埃及和斯里蘭卡,但中國車商還在等待時機,等品質提高時再進入要求更高的歐洲市場。
陸買氣下滑 奢侈品市場退燒 2012-08-15 旺報
在大陸熱賣的奢侈品,最近出現蜜月期提早結束的跡象,從高單價珠寶、知名時裝品牌到頂級手表等,似乎買氣後繼乏力。包括Prada等重量級品牌,也都放緩在大陸開店腳步,而且這股消費趨向也正從一線城市蔓延至二、三線城市,顯然消費者瘋狂追逐奢侈品的風潮,開始褪色。
陸本土品牌竄起 舶來品市占降 2012-08-15 旺報
過去歐美消費品牌都展現出強勢的銷售佳績,如今在大陸本土消費品牌迅速崛起後,尤其在牙膏與洗衣粉等市占率開始受到擠壓,首當其衝就是全球最具分量的清潔用品大廠寶潔(P&G),正飽受大陸品牌的步步進逼壓力。
大陸一支自稱採用中草藥的牙膏,不僅售價是P&G的2倍,而據歐睿資訊諮詢公司調查,這款草本牙膏在大陸市占率從5年前的1.1%上升到8.8%。同時段P&G卻從20.8%降到19.7%。
詳參【圖博館】:中國製造《低價中國》《中國製造》《龍行天下》專利權大戰 《時尚考》 台灣時尚沙漠? 兩岸紡織業 中國製造業 2014-05-18 10:13:28
光棍節vs感恩節
馬雲雖是中國矽谷紅衛兵1之一,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支付寶光棍節喊一句芝麻開門、單日交易額五十幾億美元便打破美國電子商務所創紀錄,但比起美國整個感恩節五百多億商機還是粒芝麻,為何單挑光棍節毛病?
樹大招風唄!限時性的全球電子購物2雖多有共同:折扣戰砍到見骨、少數貨品質差價高、退貨率高等問題,但馬雲跟人打賭1億人民幣,說到2020年中國電子商務零售市占率要超過1/5,加上中國正從世界工廠3轉型成世界市場4,屆時馬雲將從網路淘走大部分金錢5。
更可怕的是馬雲的獲利模式6,已不再局限宅族屌絲們7的宅經濟8,隨著全球行動支付,淘寶網上的中國基金可能走出家門國門行銷世界。
難怪台灣當局要呼籲有風險別買,可是就像第三方支付可能成為網路非法吸金,但台灣的網購教父還不是要逼政府開放網路金流。
錢!錢!錢!為了錢,憑空也能搞出光棍節,就不怕玷汚了節日的神聖性?
少來了,在資本主義拜物教的消費主義下,洋人所創的聖誕節9母親節10情人節11都早已商業化,就不許中國人創光棍節?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293166
跨越中國製造 (2009) 央視紀錄片 簡介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在國際製造業的新格局中,中國製造業正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正發生著怎樣的深刻變化?中國製造將如何實現自身的跨越?
第一集:《製造的競爭力》,敘述了中國製造是如何從不具備競爭力繼而在30年的過程中轉化為全球市場上低成本高效率的楷模,通過各種類別製造業中的典型案例,表達了中國製造的興起怎樣改變了全球經濟的格局。同時為中國製造在下一步的轉型升級破題——中國企業的價值取向: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
第二集《品牌在縫隙中漸進》,通過幾個不同類別的企業案例揭示了中國製造企業如何在強手如林的全球市場,為打拼自己的品牌而進行的艱苦探索,為正在全球市場低迷過程中的中國製造企業開啟了一扇可供借鑒的視窗。
第三集《創新的世界觀》,其核心是“讓創新開拓市場,讓市場維繫創新”,通過東軟、吉利、龍芯等案例,揭示了在全球化時代的創新思維邏輯——“以我為主整合全球資源為我所用”,這樣一個引領中國製造未來的思維方式。
第四集:《國際化之路》,全面分析了TCL、聯想和東軟在國際化過程中的不同境遇和不同結果,並以此透視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路徑——實力與價值的交換的信任,以及企業文化的全面融合。
第五集:《升級中國製造》,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製造的低成本優勢收到了了空前的挑戰,中國企業如何建立高技術含量的低成本,放棄單一的低價優勢構建未來的國家競爭優勢。通過比亞迪、中集、吉利、一汽等案例,分別從技術升級,戰略升級、管理升級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
http://search.cctv.com/search.php?qtext=%E8%B7%A8%E8%B6%8A%E4%B8%AD%E5%9B%BD%E5%88%B6%E9%80%A0&type=video&sid=0000&pid=0000
貿易額超美? 陸稱誤會一場 2013-02-15 旺報
大陸商務部13日發表聲明,稱媒體日前報導大陸2012年進出口總額超越美國是「一場誤會」,原因是中美兩國外貿統計基礎不同所致。聲明指出,若依據相同統計標準,美國去年貿易總額為3.88兆(美元,下同),中國為3.86兆,比美國少了156.4億。
日前陸媒報導大陸去年進出口貿易額正式「超英趕美」,認為大陸經濟復甦趨勢較持續進行量化寬鬆的美國來得更強。但商務部發表聲明指出,媒體援用的「美國商務部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與大陸使用統計口徑不同,因此造成大陸貿易總額略多的情況。
WTO將公布世界排名
聲明也指出,美國商務部亦公布另一與中國統計口徑相同的數據,按照此數據,美國去年貨物貿易總額應為3.88兆,而大陸為3.86兆,比美國少了156.4億。
這組數據是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標準計算,出口以船邊交貨價(離岸價)、進口以到岸價進行統計。聲明並指出,WTO將於今年2月底或3月初公布最終世界各國貿易額數據及排名,更準確的中美貨物貿易額差距屆時即可揭曉。
儘管大陸去年並未真正超越美國,差距也是有史以來最小數值。大陸去年雖然未完成年初制訂的貿易總額10%成長目標,但年成長率依舊有6.2%,在全球仍然表現亮眼。
賺的都是代工血汗錢
不過外資法人機構對大陸經濟數據準確性也抱持存疑態度。高盛、瑞銀與澳新銀行的分析師就分別指出大陸亮眼的進出口數據禁不起檢驗;瑞銀比對大陸出口數據與港口及貿易夥伴的進口數據,發現存有極大差異;而高盛則以低迷的製造業海外訂單數據來佐證出口數據偏高。
澳新銀行研究團隊在1月初發表報告,質疑大陸統計數據可信度。他們發現每季國民生產毛額(GDP)、工業產出、固定資產投資和通膨數據無法滿足用來檢驗數據合理性的班佛法則(Benford’s Law)。
班佛法則認為,在一個自然的數字資料庫中,第一位數的值越小其出現頻率應越高,反之數值越大者出現的機率越小,而假造的資料經常不符合班佛法則。
但也有學者指出,儘管大陸去年貿易總額略小於美國,在今年復甦態勢下要超越美國並非難事。問題在於未必「數大就是美」,在大陸工業發展技術與資源都相當依賴外資的情況下,大陸賺的都是代工「血汗錢」,龐大的貿易總額反而代表對貿易依存度過高,在發展內需及總體經濟結構轉型上,都未必是好事。
瞄準國際 陸9大產業兼併重組 2013-01-23 旺報
面對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大陸官方出重手,點名汽車、鋼鐵、水泥、船舶、電解鋁、稀土、電子資訊、醫藥、農業等9大行業,推行企業「市場化」的兼併重組,明文規定「大者恆大」,目標邁向國際,將影響900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4兆元(人民幣,下同)。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先前「盲目性」併購導致很多問題;所以這次堅持市場化運作,並取消各地自行出台、限制外地企業對本地區企業實施兼併重組的規定,也會鼓勵外資參股、併購。
台商可關注汽車零部件企業,向服務領域延伸,包括研發、採購、現代物流、汽車金融、資訊服務和商務服務,都是商機;造船業的中小型細分市場也可發展特色品牌;但台灣本土電子資訊業競爭壓力恐將加大。
陸打造怪獸 台灣皮要繃緊
台灣出口業目前最大對手是韓國,其動用國家資源培植不少「大怪獸」,以科技業來說,有成本、經濟規模優勢,台灣中小企業為主的靈活模式,屢吞敗仗。
為提振士氣,不少專家學者探討韓國財閥化缺點,包括官商勾結嚴重、國家重要資源都落在三星、現代等5大財閥手上,讓韓國社會階級難以流動,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私相授受、扶植關係企業的戲碼更是不斷上演。
過去幾年,大陸「看上」哪個產業,哪個就完蛋,台灣「四大慘業」中的太陽能、LED和面板等,大陸無序發展導致的產能過剩、殺價競爭總扮演「最後的『一堆』稻草」;而今,產業集中化說是官方為解決產能過剩,但「更大尾」央企也將不斷現身,屆時誰聽誰的話?是否又引發國際貿易戰?(楨:只准韓日打造怪獸?競貶?)種種問題還需觀察。
回應
老共出手了.看來韓國那些財團企業準備挫列等了....之後各方面成熟的集團…一個華為抵幾個三星也不是不可能
中國多座城市被嚴重的霧霾所困擾。北京市的可視距離一度降至200米以下,幾乎和煙囪一樣。中國的霧霾隨著偏西風越過韓國西海。有研究結果顯示,韓國大氣中三分之一的微塵來自中國。中國大氣污染帶來的危害還擴散到全世界。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總量中占四分之一以上,達美國的1.5倍。至於在環境領域,中國可謂是一個「問題學生」。
但我們有必要從其他角度看待中國的大氣污染問題。全世界超市中沒有一個不出售中國產品。這是因為中國工資較低,環境相關規定鬆懈,中國產品具有成本競爭力。如果中國工人的工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汽車、發電站的排氣量標準和煉油廠的石油質量標準被提高,就很難再看到價格低廉的中國產品。可以說,現在很多發達國家都委託中國工廠生產能源和勞動密集型產品。
環境標準鬆懈造成污染的最直接受害者是中國人。就像住在工業園區附近的居民忍受污染危害,市中心才能保持清潔環境一樣,正是因為中國人飽受大氣污染之苦,發達國家國民才能在清新的空氣中購買價格低廉的產品。這是一種環境分工、技術分工。
中國政府因環境問題成為眾矢之的時可以這樣說,沒有比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對改善世界環境做出更大貢獻的政策。如果不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中國人口將比現在多4億。污染物排量受人口、收入、技術三個因素的影響。據說,人口減少4億可使年二氧化碳排量減少18億噸。這一數字是韓國年二氧化碳排量(6億噸)的3倍。
中國不會永遠接納污染產業。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人類在滿足基本需求後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韓國也是在解決糊口問題的上世紀80年代後期才出現環境組織,並修訂了《環境法》。
只有經濟上富裕了,才有精力關注環境問題並投資。因此很多人說「越富裕越清潔」。
中國是在追趕發達國家,因此可以在發展過程中有意避開發達國家犯下的錯誤。他們不必採用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使用的落後技術,而是採用進一步升級的尖端技術。就像日本曾因焚化爐污染問題而頭疼不已,但較晚使用尖端焚化爐的韓國則沒有任何問題。中國具有這種後發制人的優勢。
中國政府今年冬天對霧霾問題的處理和過去有所不同。即,隨時公開污染濃度。一環境組織從前年開始公開自己測量的北京市超細灰塵濃度後,中國有關當局可能受到了刺激,所以從去年開始公佈測量值。據說中國國內約有3500個環境非政府組織(NGO)。中國的環境狀況和上世紀80年代的韓國相近。筆者認為,中國政治體制雖然特殊,但中國環境運動日益活躍,環境投資也不斷擴大,改善環境只是時間問題。
詳參【圖博館】:大陸環境危機 2013-02-21 09:32:28
勞力密集型台商 「首選還是大陸」【聯合報2012.11.28
大陸人工成本高漲、企業應如何轉移,台資信邦電子總經理陳其忠認為,勞力密集型產業已不可能回台,未來墨西哥、緬甸與巴西可能成為世界工廠(楨:?)。
台商回台投資是政府重要政策,然陳其忠以美國總統歐巴馬希望蘋果回美建廠、當時賈伯斯的回應說:「我回不去了!」陳其忠指出,勞力已非台灣的競爭優勢,但中國大陸的人工成本逐年上漲,許多勞力密集型台商也在考慮如何外移。
目前較多探詢的是東南亞國家,但勞資與生活文化的差異大,陳其忠表示,越南工人常常罷工,泰國的物流業不發達且近年常水災,馬來西亞、印尼則是回教國家,不是發月薪、而是周薪,領了薪水後可能去消費、不上班了。
陳其忠認為,中國大陸因同文同種、語言說得通,加上兩岸和解出現曙光,未來兩岸只會更自由化,大陸還是勞力密集型台商的「首選」;至於往重慶等內陸城市遷移,陳其忠表示,重慶是特例,薄熙來承諾的稅收減免能否兌現,「大家的看法是只維持到2013年」。
至於未來,陳其忠指出,大陸工資肯定逐年上升,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環境也有障礙,企業只能在兩害之中取其輕,而巴西、墨西哥與緬甸三國,未來最有可能取代大陸成為新世界工廠。
在金融危機的挑戰上,陳其忠表示,今年一至十月信邦電子營收已突破八十三億新台幣,全年可突破一百億元,主要歸功於2008年以來的企業轉型,轉攻資料擷取、工業控制、醫療零組件、汽車與太陽能等領域,創造出新附加價值。
以太陽能為例,陳其忠指出,太陽能面板因大陸產能過剩而大幅跌價,但行業利基點是熱能與電能的微逆變器,加上能源成本已成家庭重要支出,儘管歐洲各國停止太陽能補助,消費者還是會買,現與歐洲轉換器公司合作,效益很不錯。
對於未來產業發展,陳其忠表示,機器人或是全自動化無人生產,是因應人工成本高漲的未來趨勢,隨著全球暖化與人口爆炸,環保節能與老人醫療照護會是下一波產業的成長動力。
根據本報日前報導,大陸最大的電腦廠商聯想集團,已規劃在3至5年內,將其部分重點產品全部轉型為自行生產,不再委託代工。這雖是市場盛傳的訊息,並非聯想正式宣布的動態,但此一「自行生產」動向,確是大陸產業體系下一波非走不可的道路。這條路並可能為大陸創造出另類的「世界工廠」。台灣相關主管部門及產業界對此應注意掌握及因應。
按照市場訊息所言,聯想集團目前積極轉型為自行生產的重點產品,包括筆記型電腦和一體成型電腦(AIO)。儘管聯想集團未發布具體的自行生產規劃,但該集團近一年來之實際廣設自有生產據點,卻是有目共睹。其新設據點分佈於在合肥、成都、武漢等地。
基本上,在大陸像聯想這樣的品牌大廠,若要擴大自行生產,當前就有「順風車」可以搭乘。後者即大陸政府現正大力推動落實的「城鎮化」政策方針,其將帶動的「新一波工業化」,乃是品牌大廠開疆拓土的良機。因為總體經濟上光有新城鎮不行,還需要有新興的工業體系來支撐,否則新城鎮也只是空架子。其道理就是俗話說的「無糧不穩,無工不富」。然而,數量成千上萬的新城鎮,未來的工業建設實需加以「系統化帶動」,否則各地一哄而上、爭相盲目投入,必然造成市場失序以及資源浪費。這就給了大陸本土品牌大廠出面主導的空間。
這些大廠現在很有條件深入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循著新城鎮發展的軌跡,去布建或更新自己的生產鏈。且由於他們挾著植根於本土的「主場優勢」,很容易去挖掘出各地最優質的生產要素,並給予最有效率的配置,而在各個合適地點投資設立生產據點,分別從事原材料生產、中間零組件製造、最終產品組裝,及轉投資之服務業經營等。
如此構成的產業鏈,應是大陸新一波工業化的主要載體。它是由本土大企業出面,對新城鎮工業化建設作「主導性投資」而形成。此種產業鏈的屬性將是「在地化」的,即其生產和銷售都依託國內市場,而且母廠和各地配套廠的關係是緊密的和長久的。
更重要的是,這種結合本土新一波工業化,所形成的新產業鏈,將來一旦壯大成為大陸工業的新主流,則大陸將因此而發展成「另類的世界工廠」。以往大陸所擔當的世界工廠角色,主要生產外銷品,且台、外資廠商的分量也大過陸資廠商。而將來的另類世界工廠,則是植根於大陸本土市場,並由陸資廠商來擔綱,其中的「世界」格局,將表現在大陸新產業鏈規模可望為世界之最,對全球產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還有,陸資大企業有了本土新產業鏈的支撐,會更有力地「走出去」,到國外投資設立分廠,使自身經營架構擴大為「國內外並舉」,進而達致「全球化產銷」的境界。
對於大陸此一發展趨勢,台商究竟如何因應呢?讓人欣慰的是,近來有幾家台資企業,和大陸品牌大廠建立了「強強聯合」的相互投資關係。譬如,仁寶集團和上述的聯想集團,合資設立了合肥「聯寶廠」。以及,台灣水泥集團攜手中國建材集團,交叉持股合資經營四川泰昌水泥廠等。這樣的緊密聯合,使相關台資企業順理成章進入大陸「新工業化」潮流下的新產業鏈,其將因此而擁有穩健、持續發展的空間。
問題是,目前大陸上廣大的台資企業之中,有條件和陸企作「強強聯合」者,並非是多數。也就是說,大多數台資企業將來不但很難成為陸企爭取的合作夥伴,而且要面對上述「新產業鏈集團」的擠壓,經營上會越來越辛苦。
我政府當局應該針對這種情勢,採取有力的幫扶台商措施。可以採取的作為,除了老生常談的輔導台商「轉型升級」之外,另有必要協助整合台商隊伍,使台商與台商之間,也可以透過交叉持股、策略聯盟、共同研發、共創品牌等方式,來形成諸多的「強勢經營集團」。這樣才有條件去因應大陸新一波工業化的潮流,並從中找到台商本身的立足點,以及賡續發展的契機。 2013-01-13 10:32:29
中國製步步高升 向頂級品邁進 2012-08-15 旺報
有外國媒體報導指稱,「中國製造」曾被視為廉價和偽劣產品,不過隨著大陸中產階級注重生活品質,也讓許多大陸企業著重提升產品品質,且立志在全球創立頂級品牌,以李寧體育用品店為例,已在倫敦和巴黎開設專賣店,邁向國際市場,並與頂級品牌同步競爭。
《環球時報》引用德國《世界報》報導,過去中國向西方企業初開放之際,「中國製造」成為大批量、低成本、低品質的代名詞。但隨著經濟突飛猛進,及中產階級對產品品質的要求,「中國製造」逐步邁向創新、獨特和細膩的方向。不管是小型手工作坊或大型企業,都正在建立自我品牌。
「並非所有來自中國的產品都是垃圾」,曾在北京工作6年的法國攝影師德里馬斯表示,在大陸他見過許多中國製造的高品質和獨特產品。為了讓更多人知道,他還創辦了網路雜誌「很好的中國製造」,無論是竹家具、連帽衫或地毯,都必會展示「中國製造」的元素。
雖然北京鼓勵陸企走出去,但並非所有行業,希望自我提高品質後再出走。比如,越來越多的中國貨車銷售到烏茲別克斯坦、埃及和斯里蘭卡,但中國車商還在等待時機,等品質提高時再進入要求更高的歐洲市場。
陸買氣下滑 奢侈品市場退燒 2012-08-15 旺報
在大陸熱賣的奢侈品,最近出現蜜月期提早結束的跡象,從高單價珠寶、知名時裝品牌到頂級手表等,似乎買氣後繼乏力。包括Prada等重量級品牌,也都放緩在大陸開店腳步,而且這股消費趨向也正從一線城市蔓延至二、三線城市,顯然消費者瘋狂追逐奢侈品的風潮,開始褪色。
陸本土品牌竄起 舶來品市占降 2012-08-15 旺報
過去歐美消費品牌都展現出強勢的銷售佳績,如今在大陸本土消費品牌迅速崛起後,尤其在牙膏與洗衣粉等市占率開始受到擠壓,首當其衝就是全球最具分量的清潔用品大廠寶潔(P&G),正飽受大陸品牌的步步進逼壓力。
大陸一支自稱採用中草藥的牙膏,不僅售價是P&G的2倍,而據歐睿資訊諮詢公司調查,這款草本牙膏在大陸市占率從5年前的1.1%上升到8.8%。同時段P&G卻從20.8%降到19.7%。
富士康擬巴西再建五廠 蘋果借力搶市場 鉅亨網新聞2012-02-02
承諾要在2012年把優秀員工帶到巴西的郭台銘沒有食言。昨日,外媒報導,為蘋果代工產品的富士康計劃在巴西建設5家新工廠,以滿足市場對iPad和其他平板電腦的需求,預計5年內所有工廠年均生產近4000萬臺產品。
去年,富士康即表示要在5年內投資120億美元,在巴西的電子業扎根。不過事實上,巴西的勞動成本要遠遠高於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以此前富士康在巴西聖保羅州Jundiai市的工廠為例,外媒報導稱,當地工人每月起薪約1058巴西里爾(約605美元),幾乎是富士康中國員工酬勞的2倍,對於擅長控制成本的富士康而言,為何仍要在巴西進行大手筆投資?
規避巴西高昂的關稅或是重要原因之一。巴西對進口商品課稅繁重,使得國外電子產品的價格增近3倍,此前蘋果多款電子產品都在巴西創下了全球售價之最。例如,巴西對於iPad征收的關稅達60%,iPad售價高達985美元,巴西16G的iPhone4S因高關稅售價高達2599巴西里爾(約1405美元),幾乎是美國市場價格的2~3倍。
“相比巴西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以及規避繁重的進口關稅,富士康在巴西設廠的勞動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他認為富士康巴西大建工廠,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如果蘋果iPad借富士康打開巴西市場,其他與富士康合作的IT企業也或將借道在巴西獲益。
巴西的消費市場對富士康和蘋果而言,都有不小的吸引力。平板電腦是巴西新興中產階層獲得互聯網服務的相對廉價的方式,這一階層約占巴西總人口的一半。如果富士康在巴西設廠量產iPad,將大幅提升蘋果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從而搶占巴西市場。
不過,如何在巴西建立完善的供應鏈生態系統仍是問題。李易認為,在中國市場,假如富士康的工廠從沿海城市深圳遷徙到內地省份河南,其產業鏈合作伙伴的遷徙成本較低,但如果到巴西,合作伙伴遷徙的難度太大,對於憑借一己之力的富士康而言,如何更好地完成供應鏈的配合度將是一大挑戰。此外,富士康還需要對大量的當地工人進行技能培訓,這同樣需要不菲的時間。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發表國情咨文,當中表示要加強對付中國大陸等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並把就業機會拉回國內。
歐巴馬表示,他的執政團隊已經加強對中國大陸等其他國家採取貿易行動,以保護美國製造業者。
他說:「有超過千名美國民眾現在有工作,就是因為我們遏止中國大陸輪胎進口激增。」
但歐巴馬說,必須得做更多,才能重建美國製造業。目前全美勞動市場只有9%的民眾從事製造業。
「我們無法將所有轉移海外的職缺拉回國內。但目前在中國等地做生意花費越來越高,而美國則是越來越具生產力。」
「我們現在有大好機會,能讓製造業回到美國,但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
(楨:妄想逼外企回美就業官媒所共造的)富士康公關危機或迫使蘋果等企業重組供應鏈 鉅亨網新聞2012-02-07
導讀:MarketWatch客座專欄作家伯恩森(Patrick Burnson)撰文指出,富士康公關危機很可能會迫使蘋果和其他類似的跨國企業重組自己的供應鏈,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將就此擺\脫再度遭遇公關危機的可能性。
以下即伯恩森的評論文章全文:
現在,許\多供應鏈專家都相信,蘋果想要走出近期的公關危機,就意味著他們在運營面必須做出重大的調整。
不久前,《紐約時報》發表報導,揭露了蘋果供應商勞工待遇方面諸多值得懷疑的問題。
報導指出,在為蘋果生產產品的工廠當中,工人們不得不超負荷勞動,而且環境也很不安全。
如果蘋果(AAPL)想要擺\脫由此而來的消極影響,他們恐怕不得不重建自己的屏幕、閃存、微處理器等的第二和第三層供應商網絡。勞工待遇更好的韓國和日本工廠,可能會成為最優的選擇。
事實上,供應鏈分析師們之前就已經在警告美國企業,說他們外包給中國的產品很可能會在春節前的若幹周當中出現所謂“質量衰減”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低薪勞動力將離開位於沿海地區的工業中心,回到自己內陸的家鄉去過節的緣故。
不過,今年的龍年對於一些跨國企業而言還來得更早,這當然是因為蘋果廣受歡迎的產品背後的故事被披露在世人眼前的緣故。
富士康(FXCNF)是一家台灣承包制造公司,看上去似乎能夠比較成功\地免於質量衰減的問題,因為他們雇用了大量員工,二十四小時高速運轉。可是,這一次他們雖然沒有造成質量衰減,卻造成了“品牌衰減”。還有一個事實值得注意,這就是在過去兩年間,富士康已經有近二十位工人自殺。人們很容易就會想到,當蘋果的形象受到玷污,投資者對他們股票的態度就可能會發生變化。
毋庸贅言,政治面和環境面的種種因素在這當中也發生了影響,但是歸根結底,對於蘋果而言,如果他們過分依靠中國的組裝工廠和廉價勞動力,他們作為全球公民的名譽自然就不免被置於風險之下。
只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相信,蘋果或者其他的公司就會在不久的未來將這些就業機會重新拿回西半球。亞洲外包在全球性衰退當中達到了頂點,不會因為今天的問題就由盛轉衰。同樣,我們也不會看到那些企業會以犧牲產品按時生產和配送的代價來謀求妥協。畢竟,企業的一切都是基於長期財務目標和股東價值的。
總而言之,企業供應鏈的變化,真正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市場需求的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有預先的產能規劃,讓他們能夠較早掌握情況,做出有效反應,以便達到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的。
那些遠沒有蘋果成功\的企業當然也希望能夠通過挑戰供應鏈的執行力讓自己重新回到成長的軌道。這就可能意味著他們會將外包盡量集中在一個地區內的若幹鄰近的國家。從這個角度看來,不斷升級自己港口和陸地運輸能力的東南亞地區及南亞次大陸都已經做好了迎接新投資的准備。
可是,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在不久的將來目睹另外一場公關危機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顯然,僅僅一個B計劃還是不夠的。如果跨國企業自己不肯去盯緊供應商對勞工做了些什麼,也會有別人替他們盯著。(子衿)
相關新聞
美脫口秀名嘴 諷富士康「恐怖工廠」
點名富士康壓榨員工‧紐時揭中國血汗工廠
血汗工廠_美媒轟蘋果才是元凶
血汗工廠爭議庫克駁:蘋果從未「忽視」供應鏈 2012-02-10 10:06:20
廣東台商:經營困難 不轉型就等死2011-09-07 中國時報
勞工成本上揚、人民幣不斷升值和出口市場不暢旺,始終是大陸台商近年之痛,以出口製造業為主的廣東台商感受更深。遭逢○八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經營困境,惠州台商協會會長張秋進說,現在台資企業不轉型只能等死,轉不好的話就早死。
在探討企業轉型升級座談會上,從事電器工業的張秋進表示,廿年前到廣東投資時,大陸生產成本比台灣低五%,出口歐美市場訂單應接不暇,但八年前歐美企業來大陸設點並直接採購後,就知台商「來日無多了」。
更慘的是,當歐美採購商認定製造業台商比較沒競爭力後,大陸同業反而一直爬起來,規模甚至比台商大,製造業台商想靠外銷生存,只會面臨兩頭夾殺的局面,而惠州一千五百餘家台資企業,現在思考的都是該如何存活下來?
東莞台協會長謝慶源說,上半年東莞已有四百多家台企倒閉,比起金融海嘯時期的六百餘家,這一數目還算正常、合理範圍,但目前東莞的情況是,在歐美市場蕭條、出口銳減三至七成的陰影下,沒有土地和廠房的台企只能盡量縮編或將重心轉移其他地方。
惠州台協榮譽會長楊平和認為,產業轉型升級並不是說生產燈飾、製造鞋子的企業,明天就改做高科技產業,而是要不斷提升傳統製造業的產品品質以拉動價格,品質一提升,自然就能夠轉型,現在不能再以低勞力、低成本經營模式因應,畢竟「便宜沒好貨」。
廣東暨南大學台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恩表示,傳產業台商正處於生產與出口愈多、虧損就愈大的困局,若技術研發未實現轉型升級,最終還是躲不過新的倒閉潮,如果從外銷轉內銷,一來台商進口機器設備與原物料違反內銷規定,二則大陸內銷市場不夠規範,台商要從外轉內談何容易!
大陸持續緊縮銀根、放慢台商在大陸上市步伐,加上通貨膨脹,一波波惡浪向中小型台商襲來。一些台商說,他們現在擔心的是一直在流傳的陰謀論成真,即大陸正利用今年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逼附加價值低的勞力密集中小企業升級,無法適應的藉機淘汰,達成全面騰籠換鳥的目標。
融資難不是中小企業困難的首要原因 2011-8-23中國財經報
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吳顯亭表示,在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環境下,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的總量不僅沒有減少而且增加了。雖然,上半年人民銀行六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三次上調存貸款基准利率,但是在采取這些措施的同時,人民銀行充分發揮中央銀行的職能作用,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強信貸結構調整,努力把更多的信貸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中小企業。
從全國數據來看,到今年6月末,全部金融機構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爲20.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59萬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爲9.7萬億元,比年初增加8659億元,同比增長25.9%。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占全部企業貸款余額的比重比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末分別高3.7個、2.5個和0.6個百分點;大型、中型、小型企業貸款新增額占全部企業貸款新增額的比例大體上是三三開。而前幾年大型企業基本占比百分之四五十。
銀監會完善小企業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張小松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銀監會爲幫助小企業擺脫困境提出“兩個不低于”的目標——小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增量。對此,張小松也列出了一組數據:2008年末,銀行金融機構小企業貸款余額是4.4萬億元,2009年末是5.82萬億元,2010年末是7.55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1萬億元和1.72萬億元,增長幅度分別爲32.2%和29.6%,明顯高于同期M1、M2的增速。截至今年上半年小企業貸款余額是9.7萬億元,是2008年末的2.2倍。今年6月末,小企業貸款比去年同期增長26%,比全部貸款增速高9個百分點。
未出現中小企業破産倒閉潮
吳顯亭介紹說,今年上半年中小企業生産和生存狀況總體正常,沒有出現個別媒體報道的大範圍、趨勢性的中小企業破産倒閉問題。
從企業産銷銜接狀況來看總體正常。到今年6月末,全國工業企業産品銷售率爲97.8%,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浙江省中小企業産品銷售率是97.15%,比去年同期提高0.03個百分點,浙江全省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生産設備利用率爲78.6%,同比提高4.6個百分點。其中,滿負荷生産的企業占9.2%,利用率在80%以上的企業占58.5%,利用率在50%以下的企業僅占2.4%。
從廣東、浙江等代表性地區工商局對企業倒閉數量統計來看,和往年相比也沒有特別明顯的數量變化。比如浙江今年到6月末整個上半年注銷企業1.44萬家,而2008年同期注銷的是1.71萬家,2009年同期注銷的是1.54萬家,2010年是1.24萬家。
融資難不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首要問題
吳顯亭分析認爲造成今年上半年部分中小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結構性問題。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正面沖擊的高耗能、高污染、建築業、房地産業的中小企業反映困難的聲音更大一些。二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信貸非常寬松,部分企業規模擴張相對較快,受投資慣性影響,在今年宏觀緊縮後就會感到資金相對緊張。三是今年以來美國、歐洲、日本、中東、北非等海外市場動蕩,國內市場也由于多重因素疊加的影響,使一些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收窄,生産經營壓力相對加大。四是一些企業投資經營戰線拉得太長。
張小松認爲,從銀監會調研的情況來看,小企業今年的困難,在宏觀上是一種政策結構的體現,既反映信貸投放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特殊情況回歸常態,也反映了信貸政策與國家淘汰落後産能、加快産業升級的宏觀政策相結合取得的結果。在信貸總量調整的大環境下,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同樣面臨融資需求滿足率有所下降的情況。銀監會在調查中也發現,融資難不是小企業當前面臨的首要問題。調查顯示,小企業面臨的困難位于前四位的分別是:原材料的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融資成本上升、出口彙率上浮。
吳顯亭最後表示,目前部分中小企業生産經營發生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個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應共同努力,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把這個問題解決得更好。
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108/23/t20110823_16625307.shtml 2011-09-07 10:21:54
社評-從中國製造到為中國製造2011-02-07 旺報
台商在大陸的經營環境出現重大挑戰。今年1月北京基本工資從每月960元人民幣調高至1160元,漲幅高達20.8﹪,超越上海的1120元成為大陸基本工資最高的城市。但過不了多久,2月1日江蘇基本工資調高到1140元,而3月起廣東省更將調高到1300元,真正成為大陸第一。對廠商而言,基本工資的調整,代表工資及以工資為計算基數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加班費等支出同步調整,企業實際增加支出會是最低工資增幅的將近兩倍!
……………
除了加薪、留人之外,台商當然還可以努力提升自動化作業比重,減少對人工依賴;或配合大陸官方「建設大西部」計畫,將工廠遷往內陸。但自動化設備投資龐大,只有大廠才能負荷;遷往內陸,則涉及上下游供應鏈,廠商未必願意配合。
面對這些經營困境,我們期待台商積極思考「經營模式如何從『降低成本』,進入『價值提升』,及在『價值鏈』上取得關鍵地位」。台商已到了不得不改弦更張的時候了。
中共去年10月提出對「十二五規畫」建議,將「擴大內需」首次獨立章節,置於任務之首,提出「居民收入成長與經濟發展同步」政策。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分析,預示中國未來5年將進入「經濟內生動力大轉型、發展成果全民分享」的新階段。
……………
台商在大陸經營出現危機,但危機也是機會。台商應當把握「十二五規畫」以及「ECFA元年」所帶來的商機。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科技、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都是「十二五」期間中國重點鼓勵的投資方向,應該成為台商投資的優先產業選項,與「計畫」的目標一起進行產業升級。
……………
美國《新聞周刊》曾以「從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到為中國製造(made for China)」為封面故事,標示了中國全球經濟角色的轉變。服務是台商優勢;出口賺匯時代,台商扮演「資本」、「技術」、「管理」提供者角色,內需消費年代,台商可以轉型販賣「服務」。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1020700225.html
最新出版的《新聞周刊》以“爲中國制造”作爲封面故事,展示了全球企業如何從“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向“爲中國制造(Made For China)”的巨大轉變。
文章指出,目前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爲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品位,或重新設計産品,或專門制造。原因在于,中國消費者“現在希望量身定做屬于中國人的奢侈商品”。
在筆者看來,從這條新聞中可同時讀出正反兩方面的涵義。
從積極的方面看,這是中國多年來擴大開放和融入全球化的結果。近年,中國不再片面追求擴大出口,而將注意力轉向實現進出口平衡。外貿進口的巨大增幅爲國際奢侈品也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的門檻,中國人的消費結構也産生了質的飛躍: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樂型轉變,進入了追求生活質量的新階段。以汽車消費爲例,據一般經驗,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汽車開始進入家庭;達到4000美元時,私人購車將出現爆發性增長。此外,旅遊消費也將迅速膨脹,住宅消費向郊區化、別墅化發展,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普及階段。
另外,中國居民收入和購買力的實際增速也大大超過人們的設想。2000年,中國官方確定的人均GDP目標是到2020年達到3000美元,而實際上,中國在2008年就超過了這一目標,而從3000美元到4000美元更只不過用了兩年時間!照此速度,加上人民幣升值速度的不斷加快,也許用不了10年,中國人均GDP就會達到1萬美元。于是,國際品牌不再將中國視爲一個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而是作爲一個潛在的中等發達國家,提前進入市場布局和定位調整。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服裝和箱包出口國,每年向歐美出口大量此類産品。與此同時,中國對歐洲的香奈兒、愛馬仕、LV等高級服飾、皮具和化妝品的需求也正在節節上升。這一現象可以用國際貿易理論的“産業內貿易”來解釋。它指的是一個國家在一段時間內,同一産業部門産品既進口又出口的現象。即便中國目前還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由于産品內“垂直差異”的存在,爲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就可能出現歐美進口中國制造的中低檔産品和中國進口歐美生産的高檔同類産品的現象。
因此,國際奢侈品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爲中國人量身定做也非不可思議之事。2008年至2009年,中國消費支出增長15%。其中,汽車和電視的銷量全球第一,電腦銷量排名第二,而其它消費産品,從珠寶(25%)到化妝品(20%),再到奢侈品、手機(50%),增長表現也令人印象深刻。
但另一方面,中國對國際奢侈品消費能力的過分早熟,也反映了中國當前消費結構中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而這種分化又源于國民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就國際經驗來看,當一國人均GDP達到2000至3000美元時,通常會伴隨著中産階層或中等收入人群的顯著擴張。相比之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人的生活物質條件確實得到較大改善;但中等收入者並未大量出現。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過去片面強調效率、忽視公平,近年來中國收入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已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整個社會收入結構類似于一個寬底座的金字塔。
按世界銀行的測算,中國基尼系數已上升到0.47,大大超過0.40的國際警戒線,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和對立情緒也日益尖銳。而中國國內一項獨立調查也指出,2009年中國貧富收入之比爲1比13,10%的家庭掌握了41.4%的財富。也許正是這10%的人,成爲了國際奢侈品在中國的消費主力軍。
值得欣慰的是,2010年初以來,中國決策層在公開場合頻繁表態,強調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調整的重要性。中國國家胡錦濤在談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將“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放在了首位。此外,中國總理溫家寶、副總理李克強也先後提及“分好蛋糕關系到公平正義”、“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中國收入分配改革如今已步入深水區,零敲碎打式的增量改革已沒有多少余地,剩下的就是直面矛盾的核心:重新調整收入分配格局。不少學者將本輪收入分配改革的整體思路概括爲“提低、擴中、調高”六個字,即: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並且通過財稅政策對高收入群體進行二次調節。其中,“提低”和“調高”更類似于手段,而“擴中”才是目標和歸宿。
剛結束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等已正式寫入“十二五”規劃。筆者相信,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中國更多民衆也能享受更高品質的消費和服務。
http://review.usqiaobao.com/2010-10/29/content_621713.htm 2011-02-07 12:57:21
大廠先後進駐 大陸躍世界研發之都【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 2011.01.11
諾基亞與微軟等世界知名企業的全球最大研發中心,現在都在中國大陸。當初微軟大家長蓋茲要在北京清華科技園設點都沒位子,得到隔壁的中關村才有空位。
北京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昨天在講述這個小故事時,信心滿滿地表示,中國大陸已變身為「世界研發之都」,而儘管仿冒與盜版等問題在大陸層出不窮,他認為「那些是樹木,不是森林」。
換句話說,胡鞍鋼認為,中國大陸的市場龐大,潛力十足且活力無窮,包括台商在內的外資企業不應該「見樹不見林」。他說:「在我們大陸有句話,「林子大,什麼鳥都有;林子大,什麼樹都有。』」
胡鞍鋼坦承,仿冒問題在大陸確實嚴重,但這是經濟發展中伴隨的問題。他舉大陸商務部統計說明,全球前500大企業在中國大陸成立的研發單位及設施,已有1,400多個,顯示大陸早已成世界的研發重鎮。
胡鞍鋼也引述市場研究機構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專利在中國」一書指出,2009年中國大陸就是全世界的專利申請大國,也是發明申請的第二大國。預期到2011至2012年,中國大陸在這兩方面都將拿下世界第一。
胡鞍鋼談十二五:中國 要從黑貓變綠貓【經濟日報2011.01.11
北京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表示,中國大陸要透過「十二五」規畫,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綠色革命)的領導者,從世界最大的黑貓(汙染國)變身為綠貓。
另參本館:
綠能產業 專利權大戰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高科技資匪無罪 中國製造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高科技資匪無罪 山寨經濟學 中國山寨經濟
■在強勢日圓推波助瀾下,日本產業空洞化已急遽惡化,能夠打上「日本製造」金字招牌的道地日本貨正在不斷消失中。
英國媒體集團Haymarket Media在7月公布2011年亞太最有價值品牌,前五名依序是索尼、三星、Panasonic、樂金(LG)和佳能(Canon),顯見日本品牌在亞洲消費者心目中仍具有一定的地位。
該項調查係針對亞洲10個市場,約33,00名年齡介於15到64歲的受訪者,請他們選出最好或最值得信賴的品牌。
喜愛日本品牌的亞洲消費者,在選購時多半要求「日本製造」。但這幾年下來,他們發現愈來愈難買到道地日本貨。這是因為過去30年來,日本企業不斷將生產基地移往海外。
委外生產比重攀升
以索尼公司(Sony)為例,日本國內工廠在1990年代初期多達40座,如今剩下23座。在這當中,16座工廠生產零組件,僅7座組裝完成品,例如電視機和攝錄影機。索尼的電視機委外生產率在上個會計年度(截至今年3月底)突破5成,遠高於前年度的2成。
由於日本消費電子出口急遽縮減,這個部門的貿易赤字大幅擴增。根據日經新聞報導,2004年,日本出口1兆7,900億日圓的消費電子,對日本貿易順差貢獻了1兆550億日圓,及至2010年,這個金額萎縮到9,100億日圓,加上進口突破1兆日圓,消費電子部門的貿易赤字達1,051億日圓。
而在今年前7個月,消費電子部門的貿易赤字已逾1,300億日圓,全年預料將達到2,000億日圓。
大致而言,日本歷經三波產業空洞化(industrial hollowing)。1980年代中期之後,由於廣場協議導致日圓高漲,同時亞洲四小龍崛起,日本傳統製造業開始將生產移往海外。第二波在1990年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日本高科技業接著出走。第三波則在2000年代,日本企業外移據點,擴張到新興國家。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8月時對大型製造商進行的訪查,約46%表示,如果日圓兌美元匯率維持在76日圓的高檔長達半年,他們就會把生產基地移往海外。
中小企加入外移潮
除了大型製造商,日本中小企業也投入產業外移的行列。公營放款機構日本政策金融公庫(JFC),在今年4~9月間提供融資以協助250家中小企業往海外拓展,企業家數約為去年同期的兩倍。
日本數位相機全球市占高達8成,但價格競爭驅使日商將生產委外給台灣。賓得士理光(Pentax Ricoh Imaging)社長三浦善司語重心長的說:「我們再也不會看到日本國內興建一座數位相機廠。」
全球數位板市占逾8成的日商和冠(Wacom),311大地震之後便赴中國成立元件生產基地。和冠社長山田正彥表示,他們必須將供應的風險降到最低。「我了解產業空洞化的憂慮,但國家之間的界限早已消失。」
山田正彥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觀點,他表示:「留在國內未必一定有利於日本。我們應該把一切都留在圍欄內,或者我們應該走出去,從外頭對國家做出貢獻?我會選擇後者。」 2011-12-11 10:10:34
中國成為全球第2大工業製造國【中央社2010.03.27
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今天說,去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製造業總值所佔比例已達15.6%,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2大工業製造國。但他也承認,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
中新社報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統計顯示,2009年中國在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達到15.6%,日本為15.4%。美國以19%仍居全球首位。
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粗鋼產量為5.68億噸,占世界47%;水泥產銷16.5億噸,占世界60%以上;港口吞吐量70億噸,占世界50%以上。
王忠禹在北京舉行的一項會議說,中國製造業在全球製造業總值中所佔比例已達15.6%,許多行業或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被稱為「世界工廠」。
但他承認,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多數企業尚處於產業鏈中低附加價值的底部,生產性服務相對落後。在發達(已開發)國家,生產性服務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跨國公司主要業務由單純的製造業向服務業延伸和轉移。
據統計,美國服務型製造企業占所有製造企業的比例為58%,而中國只有2.2%。
王忠禹指出,中國企業應順應製造業發展趨勢,透過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從簡單加工向自主研發、品牌營銷等服務環節延伸,創新商業模式,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
另詳參本館:國際金融新體制 雙率大戰 G2 中國崛起 《強國之鑑》中國宣言 中國就業 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製造業高端ERP市場一直是被如SAP、Oracle、QAD等跨國公司牢牢掌控。但是2009年末,金蝶發布了高端產品EAS7,用友U9面向天津地區客戶首次正式發布了U9新版V2.0,浪潮基於SOA架構的GS 5.0產品也在2009年問世。
IDC預測,隨著2010年國內ERP廠商大舉進軍高端ERP市場,國際ERP軟體巨頭們也不得不針對國內製造業市場採取更具競爭力的營銷策略。中國高端ERP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預測5:ERP與PDM結合型解決方案將升溫
隨著2009年中國製造企業對產品研發及創新需求的增加,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軟體市場也成為管理軟體領域增長較快的IT解決方案子市場之一。 2009年5月,用友軟體發佈公告,稱以698萬元的價格收購重慶邁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部分資產,並成立用友PLM事業部,從而吹響了用友正式進軍PLM領域的號角。這也標誌著主要ERP廠商開始關注推出ERP和產品數據管理(PDM)整合型解決方案。
IDC預測,由於用友的示範效應,2010年更多的ERP廠商將更加青睞客戶經營策略,通過研發和兼併收購推出ERP和PDM整合型解決方案,尤其是面向業務流程相對簡單的中小型企業。
預測6:中國CAD市場或將掀起價格戰,通路商面臨洗牌
2009年10月Autodesk這一全球二維CAD市場巨頭宣布2009年10月14日至2010年1月22日將在中國大陸市場實施“設計·飛越2010用戶回饋計劃”。該計劃期間,Autodesk將把其包括AutoCAD2010版在內的幾款最新產品的價格驟然調低80%進行大規模促銷。此次價格激勵政策的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IDC預測Autodesk的大幅降價將對整個中國CAD市場形成巨大的衝擊。對於Autodesk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基於Intellicad平台的產品提供商,例如中望、浩辰等,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2010年中國CAD市場或將掀起史無前例的白熱化的降價狂潮,CAD通路商也將面臨洗牌重組的命運。
預測7:基於Knowledge-ware的數字化設計和仿真解決方案將成為CAE市場最大的攪局者
IDC預測,2010年隨著Modelica聯盟在全球CAE市場的進一步壯大,以及中國國內如武漢天喻和蘇州通元等PLM廠商的基於Modelica的解決方案的日漸成熟和應用案例的增多,基於知識件和模型庫的數字化設計和仿真解決方案將主要在離散製造業,如汽車、工程機械、航天和軍工CAE市場有所突破。
預測8:MES市場將全面復甦,整體市場集中度將有所提升
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鋼鐵、汽車、化工等生產製造執行系統(MES)普及率較高的行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影響一直貫穿了整個2009年。隨著十大行業振興方案出台,以汽車行業為主的離散製造業復甦帶來的製造企業剛性需求提升,以及從計劃到執行的斷層問題愈發受到企業的重視。 IDC預測,2010年中國生產製造執行系統(MES)市場將實現緩慢增長。
此外從廠商競爭狀況來看,隨著ERP廠商向下層領域逐漸滲透,自動化企業向上層擴充實力。中國整體MES市場集中度將有所提升。西門子、寶信、石化盈科、浙大中控、明基逐鹿等領先廠商在2010年有望提升市場市佔率。
預測9:3G助推製造業移動資訊化和M2M應用部署加速
2009年,三大運營商3G核心網的基礎建設基本完成,網絡覆蓋率大幅提升。此外,2009年8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無錫考察傳感網產業發展時明確指示要大力發展網路產業。這些都為製造業移動資訊化和M2M應用部署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和政策支持。
IDC預測,2010年製造企業如移動企業應用和辦公服務、實時供應鍊和物流管理、IP監控、維修調度、客戶關懷等領域的移動資訊化和M2M應用部署的案例,將由於3G網絡的到位而不斷增加。
預測10:綠色製造和合規管理催生製造業資訊化新應用
由於中國政府大力促進節能減排、製造業環保和合規,中國製造企業,尤其是大型龍頭企業,越來越關注節能、環保,這也促成了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供應鍊等相關技術在2009年的發展。此外,2009年美國和歐盟都對進口產品提出了日益嚴厲的環保和合規要求。
IDC預測,產品全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技術,對碳排放的評估軟體等幫助企業檢測和通過美國、歐盟以及中國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新型應用軟體系統,將在2010年中國大型製造企業得到初步應用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597142_480202_NT_97bcb7bc.HTM 2010-03-29 09:34:29
中國西裝 挑戰義大利貨【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08.03.31
大陸高級西裝製作技術日趨成熟,已經可挑戰義大利,一向只在義大利下單的美國Jhane Barnes品牌,把全部訂單都轉到中國,以800美元 (台幣2萬4300元)的大陸高級西裝,和1400美元 (台幣4萬2500元)的義大利西裝競爭。
中國已是平價成衣的主要供應國,有些名設計師也向中國採購,但Jhane Barnes首開美國中高級西裝先例,完全依賴中國生產。華爾街日報說,這象徵中國製造業已向上提升。
歐元兌美元匯率維持高檔、義大利西裝售價水漲船高,Jhane Barnes轉而以「中國製造」為賣點,宣稱中國西裝品質不輸義大利或美國製作的西裝。華爾街日報特定請來紐約Parsons設計學校兼任教授布朗德、曾為丹佐華盛頓製作戲服的裁縫羅斯岱爾體檢中國西裝。
華爾街日報把795美元的Jhane Barnes大陸西裝,和三款較貴的西裝一起比較,包括1395美元的義大利Corneliani、1495美元的美國Hickey Freeman、998美元的義大利BrooksBrothers。所有西裝的標籤都貼上膠帶蓋住。
布朗德和羅斯岱爾認為,Jhane Barnes的大陸西裝製作水準不錯,但手工還要細一點,才比得上Corneliani;至於比起Hickey Freeman和Brooks Brothers,兩人意見不同。
Jhane Barnes表示,50家加盟店中,有幾家不願意賣中國西裝,有些消費者也可能因產地而選擇不買中國西裝。紐約證券交易員保羅說,800美元以上的價碼,可以買到高級布料作的義大利、英國或美國西裝,中國貨目前對他還沒有說服力。
紐約奢侈品顧問柏克表示,中國業者已投資甚多在設備和人力訓練上,有適當訓練和機器的幫助,中國貨也可以登上高級產品之列。柏克認為,雖然消費者對中國西裝還有成見,但接受度會愈來愈高。
梅西百貨去年秋季開始在紐約旗艦店賣Jhane Barnes的中國西裝,美國東北部另兩家分店今年春季也開始賣。SaksFifth Avenue百貨原本沒賣Jhane Barnes義大利西裝,但紐約旗艦店去年秋天開始試賣Jhane Barnes中國西裝,今年春季增加訂單數量,將觀察春季銷售情況再決定是否列為固定銷售商品。
市場研究機構IDC指出,2009年的中國製造業可謂“危”、“機”並存。全球金融危機的餘波還未散盡;美國和歐盟不斷加大對中國設置貿易壁壘的力度;中國政府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陸續出台;工業與資訊化結合的步伐加速;中國政府大力發展中西部經濟;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進入實質性階段。
截至2009年底,雖然從GDP、CPI/PPI、進出口貿易總額等宏觀經濟指標以及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等關鍵行業指標的走勢來看,中國製造業整體呈現全面復甦的跡象,但是中國經濟和製造業仍未真正走出困難時期,2010年仍然充滿變數。
基於當前的經濟和製造業總體市場狀況,IDC對2010年中國製造業IT市場的十大預測如下:
預測1:經濟回暖和政府鼓勵自主創新促進工業化與資訊化結合,製造企業有望加大資訊化投資力度
2009年,工業與信息化部門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製造企業加大產品創新力度,進行技術和設備升級。此外,工業與資訊化部門牽頭建立了8個兩化結合試驗區,分別是上海、重慶、廣東珠三角暨廣州市、南京市、唐山暨曹妃甸地區、內蒙呼包鄂地區、青島市。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轉變製造業的企業經濟成長方式。
此外“1010工程”確定包含航空、鋼鐵、石化、汽車、船舶、裝備、消費品、資訊、現代物流、生產性服務等10個重點產業,將實施工業軟體振興、節能控制與綜合利用、中小企業資訊化應用推廣、兩化結合示範園區引導、公共服務平台支撐、電子商務扶持引導、資訊基礎設施等級提升、政府監管服務資訊化、資訊安全保障、兩化結合專業人才培訓等10個專門工程。
工業和資訊化部門部長李毅中於2009年11月明確表示,中國將加強對工業化和資訊化結合的資金支持力度,繼續從企業、產業、區域三個層面推進“兩化”結合。從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到資訊化與工業化的結合,顯示中國政府將大力支持製造業的資訊化建設。
IDC預測製造業和製造業資訊化廠商2010年將面臨新的機遇。 IT廠商尤其要關注8個兩化結合試驗區的“1010工程”涉及的產業中的國有大中型企業。
預測2:政府全力積極推進中西部開發和東北舊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故兩地區製造業資訊化水平可望提升
2009年,政府對實施西部開發、東北舊工業基地振興和中部地區崛起戰略高度重視,故使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資放款,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製造業升級效果顯著。此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已經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政策,發揮政策效應,藉金融危機的機會,建立提供製造業轉移的平台,並有效引導產業集聚。
隨著中央政府和中西部以及東北地方政府的合力促進發展政策的落實,沿海製造業將加速轉入,當地製造業產業結構升級、外資投資升溫。成都、武漢、西安、重慶、瀋陽、長春等一批中西部和東北核心城市,在2010年將步入快速發展期。
IDC預測,2010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大中型國有工業企業將獲得中央和地方政府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以進行產業升級改造,ERP、MES、PLM等基本的資訊化應用將得以深入。此外,中西部和東北各經濟開發區和高新工業園大型工業項目的上馬和諸多製造企業落戶,將帶來可觀的ICT基礎設施和服務的需求。
預測3:大中型製造企業重視應用系統的深入應用和集成,小型和成長型製造企業青睞SaaS
金融危機的餘波使得大型製造企業的資訊化投資,主要是硬體投資,相對謹慎。 IDC預測,深入應用已建資訊系統和加強各應用系統的整合將成為企業2010年的工作重點。這主要是根據應用的進展繼續實施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同時將加大對軟體維護服務的支出,以確保資訊化實施的效益。已建的ERP、PLM、MES、SCM各系統的整合預計也將成為2010年大型製造企業資訊化工作的重點。
小型和成長型製造企業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群體,因此其企業資訊化支出受影響也較大。 2009年隨著一些市場運作不成功的SaaS廠商陸續退出市場,金蝶友商、用友偉庫、阿里軟體等市場運作比較好的廠商加大了對市場的投入,中國SaaS產業鏈基本形成,整體用戶規模增長顯著。 IDC預測,隨著用戶前端體驗的提升、資訊安全部署更加成熟、以及虛擬化技術的實施使用成本不斷降低,SaaS在小型和成長型製造企業的普及率持續提升這一趨勢將在2010年繼續保持。
IDC認為,2010年製造業解決方案供應商應該更加關注大型企業對於深化應用已建資訊系統的需求、以及加強各應用系統的整合需求;SaaS廠商要通過改善用戶體驗、降低使用費用等手段積極把握小型和成長型製造企業的資訊化需求。 2010-03-29 09:31:14
2008年大陸紡織服裝出口面臨新考驗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2-29 陳恆光
二00七年中國大陸紡織服裝業儘管遭遇了貿易限制、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成本提升等諸多坎坷,但出口仍保持較快增長。據廣州海關統計,二00七年大陸紡織服裝出口一千七百億美元,同比增長一成九,其中廣東依然是最大的出口省份,出口額高達四百二十億美元,高居各省之首。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在大陸紡織服裝出口整體走強的背後,透過海關統計資料,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二00八年大陸紡織服裝出口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仍存在不確定因素。由於歐盟於二00七年六月一日正式實施REACH法案,大陸服裝對歐盟出口大幅下降。二00八年歐盟對大陸紡織品的配額限制宣佈中止,取而代之的是中歐雙方採用監控制度,若大陸的紡織服裝產品仍未改變過去那種在一兩個市場區域集中紮堆的出口狀況,可能遭遇來自歐盟新的貿易保護措施。對美國市場而言,受“次級貸”風波及經濟增長乏力等因素的影響,出口乏力。
二是部分主要紡織服裝品種出口出現下滑。其中非針織或鉤編織物制服裝、皮革服裝和裘皮服裝、棉坯布出口都出現下跌趨勢。
三是內資企業出口後勁不足。
四是在油價上漲帶動下,棉花價格也會形成新一輪漲價行情。
二00七年以來,中央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作為貿易順差重要來源的紡織服裝業,已成為宏觀調控的直接對象,降低出口退稅等政策使大陸紡織服裝產業的傳統競爭優勢有所減弱。
面對國內外各種不利因素,大陸紡織服裝企業可以採取以下策略予以應對:
一是理性把握出口節奏。
二是適當加大內銷力度。
三是儘量採用美元以外的貨幣結算,將可能出現的損失降到最低。
四是有條件的企業適當走出去開工廠。將工廠建立在發達國家未設限的發展中國家可以盡可能地規避貿易壁壘,也可以主動防範發達國家的反規避調查,減少貿易壁壘帶動的損失。
■大多數人都願意為一支「瑞士錶」,多拿出幾張鈔票。但現在有愈來愈多的瑞士錶,未必完全瑞士製造。
瑞士是鐘錶王國,「瑞士製造」這4個字,一直以來都是鐘錶品質的絕對保證。但要是有支「瑞士錶」的母公司不在瑞士,內部零件也不來自瑞士,那麼這支錶還算是一支「瑞士錶」嗎?
以瑞士萬峰錶(Swiss Mountaineer)為例,該品牌號稱瑞士錶,母公司卻是香港的「金鶯」公司(Golden Hawk),而內部零件則大量來自中國深圳,可能與一般人所認為的「瑞士錶」,有著不少出入。
瑞士製造 身價鍍金
瑞士鐘錶公會(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理事長尚丹尼爾.派奇(Jean-Daniel Pasche)不客氣地說,現在有越來越多外國企業,尤其是亞洲業者,都知道將一支手錶冠上瑞士製造、誤導顧客並以高價售出,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
除了萬峰錶之外,近期也有其他中國業者透過斥資買下瑞士錶商,直接晉身為瑞士錶的擁有者,其中包含屬於瑞士鐘錶公會成員的綺年華(Eterna)及艾米龍(Emile Chouriet)。
但金鶯公司經理Vincent Chan相當直接地表示:「就算所有的瑞士人可能都不喜歡我們的做法,他們也不能做些什麼,因為我們是有遵守規則的。」他更進一步質疑,其實許多瑞士小公司,還未必能像金鶯一樣守法。
根據瑞士現行法規,一支手錶必須同時滿足使用瑞士機芯、在瑞士組裝並完成最後檢測等3個條件,才能在外表使用瑞士製造等字眼。
至於所謂的「瑞士機芯」,則是內部採用50%以上瑞士零件(不包含裝配成本),以及機芯的組裝與最後檢測必須在瑞士完成。
這些法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瑞士製造的品質,以鞏固瑞士錶在全球豪華錶市場的龐大產值。
蘇黎士Vontobel銀行分析師韋伯(Rene Weber)指出,瑞士手錶產量在全世界僅佔3%,但卻以此主宰了豪華名錶產業。在總值400億美元的全球手錶市場中,瑞士錶總計便佔了一半以上。
其中身為全球最大鐘錶商的Swatch,去年營收總額高達78億美元,旗下產品包含新潮流行的Swatch,以及諸如寶璣(Breguet)、寶鉑(Blancpain)、歐米茄(Omega)與浪琴(Longines)等眾多豪華高價品牌。
保鐘錶江山陷兩難
為了保障鐘錶江山不墜,瑞士鐘錶公會的500多名成員,多數都主張要提高瑞士鐘錶的生產標準,也就是將瑞士製造零件佔所有總成本(不僅機芯)的比例,提高到80%以上。
但正如金鶯經理Vincent Chan所質疑的,瑞士本土就有很多小公司,恐怕達不到上述標準。
部分小型業者甚至警告,要是往後小型業者無法由國外購買零件,又無力自行投資生產,就勢必得向Swatch等本土大廠進貨,導致處處掣肘、競爭力大失,從而對整體產業健全造成傷害。
艾米龍駐日內瓦負責人杜比利(Jean Depery)也說:「所有人都想堂而皇之在錶面上展示出瑞士製造……,但要是一支錶內部每樣東西都必須是瑞士製造,大部分的瑞士錶業早就被摧毀殆盡了。」 2012-05-20 11:54:53
偶覺得有些人沒必要那么反大陸啊。不只你們覺得共產黨不好,偶們大陸內的只要讀到高中也都知道共產黨那點事情啊。正如你們所說,中國不發達,剛建國的時候很窮,總要靠點違法的事情起家。。。。就像學過經濟的都知道,在某個國家的初期,政府都靠剝削來的原始金。公司也同樣,要一直是依法納稅,有哪個公司能強大。。。。但是那公司發展了,有足夠資金了,有足夠能力了,能偷稅漏稅嗎?大家都看著哪。如果中國夠富了,能那樣嗎?我覺得中國總會發展的,這種情況也總會改善的。
正當人們還在回味“味千拉面”濃縮液的千種滋味之時,肯德基的“調配豆漿”又在人們本就脆弱不堪的“食品信仰”傷口上撒了一把鹽。迷信“洋品牌”的人也迷茫了,我們還能相信誰?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外的月亮比國內的圓”這種崇洋媚外的思潮就興盛過,那時我國的經濟建設剛剛起步,相比西方先進國家很多方面技不如人可以理解。現今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但“洋崇拜”依然泛濫,很大程度上卻是國內廠家自砸招牌將市場拱手相讓,如今味千拉面、肯德基一個個現身說法,告訴我們:“洋崇拜”可以休矣。
三鹿事件之後,筆者周圍的很多人開始對國產奶粉嗤之以鼻,將他們一棒子打死,義無反顧的轉向了施恩、多美滋等洋品牌,孰料所謂的洋品牌”也曝出了奶源非進口事件,於是很多人便不知選什麼牌子是好。
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衛生監督部門的作為也讓我們信心不足,然而我們所需要的不是“杯弓蛇影”,而是切切實實的去除“洋崇拜”,或者說是品牌崇拜,對事物本身的好壞做出自己的判斷,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讓問題品牌失去生存土壤。
血燕事件 凸顯洋假貨問題2011/08/21 新華社
食品安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工商部門檢測暴露出「血燕」產品的問題之後,人們對「血燕」的迷信轟然崩塌。又一個補品神話破滅了。
翻看近年食品安全事件,一個個真相被「吃」了出來:牛肉可能是豬肉變的;粉條可能是墨汁和工業石蠟調和的;雜糧饅頭可能是染色的…。
血燕產品,又被「吃」出了哪些真相?針對這次血燕事件,輿論突出關注的一點,就是洋假貨問題。如同此前被曝光的「達芬奇」問題傢具,這類事件凸顯了對所謂海外品牌產品的監管方面的漏洞。有關專家認為,問題血燕「飛」進中國市場,至少存在兩方面的漏洞,一是從出入境檢驗檢疫的程序可以發現,各地海關的標準並不統一,一些進口燕窩送檢單上,只有甲醛的檢驗標示,並沒有亞硝酸鹽的檢驗項目;第二,市場上銷售的血燕產品,大量是走私進入中國的。
關於血燕燕窩,一直存在著似是而非的傳說。一種說法是金絲燕吐血築成,還有一種說法是岩洞中的礦物質滲透到燕窩而成。對這些說法,一直缺少科學的求證和根據,即使在引燕業十分發達的馬來西亞,對此也莫衷一是。
消費者盲目迷信傳說,不良商家因此炮製出了一個龐大的血燕產業。「吃燕窩的人比築窩的燕子還多,能不造假?!」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馬來西亞燕窩經銷商說。
責怪消費者沒有識別能力,盲目相信傳說,是捨本逐末的評斷。從深層講,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十分嚴重。某些生產和行銷者眼中只有利潤,完全無視公眾的生命和健康。
食品安全問題本來最不應該成為頑癥,因其廣泛涉及個人健康和生命安全,且一旦曝出極難掩蓋,再則中外任何政府都對此類事件重典治亂。為何食品安全事件仍然層出不窮?消費者要吃的是真實放心的食品,而不是什麼真相。這樣的要求看似簡單,但完成起來卻很艱巨。食品安全監管對象點多面廣,小、散、亂特點突出。而監管機制不明晰,監管標準不一,使不法行為成為可能。但問題再複雜,也不能成為食品危機頻繁爆發的理由。只有提高食品安全門檻,實施更為科學有效的政府和社會監督,讓造假者受到嚴懲,讓誠實商家收穫品牌溢價,食品安全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緩解。血燕事件的發生,不僅是對公眾,更是對相關檢查監管部門發出的警示。
「蘋果」耍大牌 消費者寵的【經濟日報2012.01.14
iPhone4S昨(13)日在大陸開賣引發搶購,多數實體零售店大排長龍,消費者怨聲載道,網路販售的中聯通網站也被訪客擠爆而癱瘓,開不了網頁。
不過,iPhone4S登陸比在美國上市晚了三個月,遭大陸民眾抱怨;大陸官方媒體為消費者抱不平,新華社報導,大陸、加勒比海與非洲等地成為第三批iPhone 4S上市市場,似乎成為「蘋果式」慣例,iPad第一代也是在美國發售後的167天才登陸,許多蘋果粉絲認為,蘋果不重視大陸消費者對其市場的貢獻。
報導還稱,國際品牌除上市時間延後外,對產品品質也缺乏責任意識。像是西班牙服裝品牌ZARA,兩年內七次被抽檢品質不合格,LV、Chanel、Dior等國際大牌也都曾被抽檢不合格,且提供售後服務和退換貨規定也很苛刻。
報導指出,造成國際品牌在大陸「耍大牌」的現象,主因是缺乏競爭讓處於壟斷地位的洋品牌有恃無恐,仗著產品好而有恃無恐;還有大陸現行法律的處罰標準「中外有別」;及地方政府出於就業、稅收等利益考量,疏於監管洋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表示,一些跨國公司會「耍大牌」也是大陸消費者「寵」出來的,呼籲消費者應性選擇,「盲目崇洋」不可取。不過,這項建議大陸消費者似乎聽不進去。 2012-01-14 10:59:18
产业必须升级,提高民族品牌的自主研发能力,否则将受制于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是吗,那我觉得中国共党产比你们什么民主进步退步党都好,我们生活真有你们差吗,真是值得怀疑
下不為例
必删 2007-11-06 06:53:56
中國共產黨因為是黑心人.
製造的當然都是黑心或囉.
老衲一些中國貨的3C產品沒用半年就壞了.
簡直爛到有夠.
下不為例
必删 2007-11-06 06:53:10
大陸國研網/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現實發展及對策
http://www.cdnews.com.tw07-10-31
內容摘要:在世界經濟整體走弱的大背景下,中國大陸經濟仍然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中國大陸製造業更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如何正確選擇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發展路徑是眼下必須思考的問題。
從世界範圍看,製造業始終是發達國家經濟實力的脊樑。製造業的水準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決定了這個國家在世界 上的經濟地位。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國公司中,80%集中在製造業領域,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3個國家——美、日、德,其製造業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競爭 力最強的。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現階段,製造業迅速崛起。
一、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現實發展
(一)製造業全球增長最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製造業持續高速發展,成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主要拉動力量。1990年,中國大陸製造業增加值超過巴西,位居發展中國家 和地區之首,進入了世界製造業10強,位居第八;2000年,中國大陸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達7.0%,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在世界10強中居第 四位;2004年,中國大陸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份額提高至10%,排名超過德國,上升至世界第三位。據聯合國統計署和工發組織計算,1993年—1998 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4%,而同時期發展中國家只有5.4%;1998年—2003年大陸製造業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仍然高達年均 9.4%。
(二)製造業對外貿易快速發展
中國大陸出口總額占世界總出口的5%,其中製造業產品占九成。2003年進出口額更達8512.1億美元,其中出口4383.7億美元,進口 4128.4億美元,十餘年來一直保持貿易順差。2004年和2005年我國對外貿易連續突破一萬億美元,現在我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三大貿易國。通過十幾年 的迅速發展,中國大陸在不少重要工業產品方面已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生產大國,中國大陸現在已有100多種製造產品的產量處於世界第一位,囊括了家電製造 業、通訊設備、紡織、醫藥等十多個行業。
(三)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得到提高
隨著外商投資的產業鏈延伸和配套規模不斷擴大,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研發機構逐步增多。中國大陸的部分行業已開始與國際接軌,採用國際標準或引進 外國技術、資金進行生產、加工和銷售,競爭能力提高。外商投資結構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近年來中國大陸一些地區“既做鞋子又做晶 片”已經取得了成功。珠江三角洲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承接IT產業的轉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二、製造業國際轉移趨勢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現了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就製造業領域而言,呈現出兩個重要的特徵:一是此輪產業轉移伴 隨著新的產業分工方式的出現——產業鏈縱向的高度分工化,即加工、組裝、製造等相對勞動密集度高的產業環節由發達國家轉移出去,形成了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 內優化佈局其產業鏈,加工、組裝、製造等環節與研發、設計、品牌等環節空間分離的格局;二是具有一定基礎和比較優勢的低成本發展中國家,承接了發達國家轉 移出來的加工、製造等環節,有了參與新一輪全球分工的機會。
多年來,發達國家紛紛向中國大陸實行產業梯度轉移,主要是瞄準了中國的人力資源和巨大的市場優勢。到目前為止,世界500強跨國企業中有400 多家即80%已進入中國大陸,39萬家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投資專案2000多個。在一波波的產業轉移中,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動向:繼一些跨國 企業的生產中心自九十年代向中國大陸轉移以後,不少研發機構也開始在大陸設立,像微軟、英代爾、朗訊等世界級大公司在大陸設置研發中心,同時跨國公司在大 陸採購力度進一步加大,IBM、惠普、通用電氣、柯達等跨國公司都在大陸成立了採購中心。
三、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發展路徑
(一)努力做好傳統製造業
大力發展傳統製造業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戰略重點。中國大陸在現階段還離不開傳統製造業的發展:中國大陸13億人口的生活資料離 不開傳統製造業,人們完成基本的生產活動離不開傳統製造業;隨著農村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有幾億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其中大部分 都是從事低附加值的製造業生產;中國大陸擁有傳統製造業產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生產技術和產品價格優勢。從工業基礎、吸納就業以及政府資源總體配置的角度 觀察,當前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當務之急是繼續努力做好附加值低的製造業,確保自身的競爭優勢。
(二)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
目前,世界製造業正在發生深刻的戰略調整。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能夠獲得最大經濟利益的是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發達國家盡力參與並搶佔各產業中 的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環節,同時將低技術與低附加值環節轉移給處於發展階梯較低的其他國家,從而完成產業價值鏈的分離和轉移,以確保效益和收益最大化。美 國、日本、歐盟日益成為牢牢控制技術和銷售兩個利潤高端的“腦力國家“,而韓國、臺灣、中國大陸等東南亞國家日益成為提供生產要素、加工製造商品、承受環 境污染的“體力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際間競爭的加劇,如果大陸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限制在較低層次,就會喪失長遠的競爭能力,勞動力優勢也很難維 持。因此不僅要充分利用勞動力的成本優勢,也要利用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機構,實現高科技產業的突破,發展高科技產業。
四、對策建議
(一)對傳統製造業作出政策和資金傾斜
中國大陸的製造業,正是憑藉著超大規模國家的市場優勢、低成本生產要素和生產能力等綜合成本優勢,逐漸形成了加工、組裝環節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 勢,進入了國際產業分工的大循環之中。進入WTO以後,產品的出口環境會日趨完善,為此大陸政府要對傳統製造業制定相關政策、給出適當資金傾斜,鼓勵傳統 製造業的發展;在傳統製造業產品的出口信貸、出口退稅和保險等方面制訂鼓勵優惠的政策;在大力推動企業跨國經營、擴大產品出口的同時,積極鼓勵企業在國外 開工廠,開展境外加工貿易;持續吸引資金進入,爭取形成傳統製造業的規模效應,為今後擴充和升級產業結構打下基礎並創造條件。
(二)循序漸進地向自主創新的模式轉變
無論是一個企業和一個國家,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發展,才能成大器,但改革開放至今,大陸製造業始終沒有擺脫“引進消化型”的技術創新模式。因此在 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一方面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同時做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使自主開發的技術和產品所占比重逐 步提高,適時把握機遇並創造條件,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投入、重點突破一些高新技術的前沿領域,並以此為基礎,力爭迅速實現產業化。
總之,中國大陸應就自身發展的現實基礎及國際產業轉移趨勢,在製造業的發展上要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仍然要大力進行傳統製造業的生產製造與加工,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另一方面要在一些新興產業和領域開闢自己獨特的道路,通過這些領域培育和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作者: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政法學院 熊芙蓉)
參考文獻:
1、金碚.世界分工體系中的中國製造業[J].工業經濟,2003(8).
2、于蕾,沈桂龍.“世界工廠”與經濟全球化下中國國際分工地位[J].世界經濟研究,2003(4).
3、潘嶽.改善體制環境,發揮中國加工製造業的比較優勢[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2(5).
4、魏建國.我國製造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不斷提升[N].新華社.
大陸成衣進口喊卡 美歐商會不語【聯合報07.10.24 朱婉寧、
因政府高層「關切」與成衣業者抗議,經濟部國貿局取消原訂昨天召開的大陸物品輸入審查會議,五十四項大陸成衣開放進口臨時喊卡。
美歐商會並未對此發表任何評論,只是表示將密切觀察後續發展。
國貿局副局長吳新華昨天表示,紡織相關公會共有廿一個,開會之前部分業者並不知此事,直至消息曝光後才表示反對意見,顯示整合業者意見的困難。國貿局延後會議,希望能針對所有業者意見重新審慎處理。
至於何時會重啟會議?吳新華表示,目前沒有規畫,但希望儘快。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五年多,但一直限制大陸物品進口,美國商會與歐洲商會這幾年不斷向政府施壓,希望經濟部儘速開放大陸物品進口。
據了解,這次國貿局預定開放的五十四項大陸進口成衣,包括男用西裝、風衣、睡衣,女用套裝、洋裝等,大多是由歐洲商會提出。
經濟部與歐洲商會在上個月的工作小組會議中取得共識,預定本月底由經部宣布開放進口這幾項陸製成衣。
吳新華說,這次原訂討論的成衣皆屬羊毛、棉織類,這些都是台灣少量或沒有生產的產品,即使無條件開放,對國內相關產業的影響也不大。
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也指出,大陸紡織品的出口平均單價,過去三年中已上漲一點五倍,現在進一步開放大陸紡織品進口,對國內相關產業的衝擊不大。
黃偉基表示,以大陸沿海各省工廠為例,因用電及燃料成本的升高、環保支出的擴增、勞動法令的改變等,都使大陸製成衣的競爭優勢逐步衰退,尤其與東南亞部分國家相比,大陸成衣的低成本優勢都已逐漸消失。
歐洲商會昨日不原對國貿局暫緩審查發表意見,只表示目前尚未接到國貿局通知,將密切觀察事件發展。
美國商會多次強調,台灣開放大陸物品進口對民眾只有好處,因為消費者選擇更多,商品價格也會更低。美商若因此擴張在台灣的業務,還能增加本地就業機會。
台聯:外商干涉內政 應速廢工作小組
經濟部國貿局原訂昨天審查五十四項中國成衣進口,卻臨時喊停。台聯立委批評經濟部此次準備開放進口,是歐洲商會下指導棋施壓,政府應立即廢除「開放進口工作小組」。
台聯立委賴幸媛表示,國貿局即將召開大陸物品審查會議的消息曝光後,她的辦公室立即接到許多本國成衣業者的陳情電話,她也馬上急電經濟部長陳瑞隆、國貿局長黃志鵬與工業局副局長沈榮津;在她要求下,經濟部、國貿局決定延後召開大陸物品審查會議。
賴幸媛痛批,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於九月初指示經濟部國貿局及工業局等相關單位成立開放進口工作小組,納入美僑商會、歐洲商會的外商代表為小組成員,讓外商公然干涉我國內政,卻拒絕本國業者加入,無異「買辦政府」,簡直是喪權辱國。她要求政府立即廢除開放進口工作小組。
台聯立法院黨團也舉行記者會,堅決反對開放中國成衣進口,若經濟部不緊急踩煞車,不排除發動成衣產業勞工包圍、癱瘓經濟部,要求陳瑞隆下台。
愈晚解禁 愈棘手【經濟日報╱記者 林淑媛
大陸物品進口開放決策,從大陸白酒、磁磚、成衣等,開放品項愈到後期,敏感性愈高,進口商和本地生產業者之間利益拉扯愈大,政府處理起來更加棘手。
國貿局官員表示,大陸物品審查依據兩大原則,不外乎是國家安全與不造成產業重大損害的前提下,才能開放大陸物品進口。我國91年1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大陸物品審查會就進入制度化,每兩個月審查一次。
不過,愈到後期,產業界要求開放的產品敏感性愈高。昨天天舉行的大陸物品審查會議中,原本要通過54項羊毛、棉織成衣的議程,因為針織公會與內衣公會的關切宣告暫停,就是最顯著的例證。
去年因控告大陸毛巾涉嫌傾銷案,使得大陸物品開放爭議趨於白熱化,而糾結多年的大陸白酒與磁磚進口,更是沸沸揚揚,不同產業團體對抗多年,國貿局至今仍無法做成開放決議。
國內進口業者從91年開始,即不斷提出開放大陸白酒的申請,但因金酒公司強烈反對,幾次審查會議都被打回票。最近,台灣中酒公司等進口業者的動作更加積 極,數次以大篇幅的廣告公開要求國貿局開放,但金酒公司與金門縣認為,開放大陸白酒將危及金酒的產業生計與縣政府的財政收入,強烈表態反對。另外,大陸磁 磚進口也是爭議多年磁磚業者雖然大部分已經外移,但國內仍有少部分業者生產,這與毛巾業者的處境相同。
新聞眼》政治擺中間 WTO擱一邊【聯合晚報╱記者沈明川
韓國、越南等各國成衣,以及歐美日等各國酒品都可以自由進入台灣市場,唯獨中國成衣、白酒有「設限」,台灣似乎違反WTO(世界貿易組織)最惠國待遇精神。
在WTO架構下,如果國內產業因進口量增加而受到衝擊,是可以採取「防衛措施」機制,對進口貨設限,只是實施的標準門檻高,所以歐美各國在中國申請加入WTO時,要求在2012年前如果中國進口成衣等商品進口量增加太快,可以採取設限的進口救濟措施。
兩岸最妙的是,雙方在WTO入會時並沒有進行談判,所以在法理上,台灣對中國成衣、白酒進口不能設限。事實上,台灣對中國成衣、白酒等商品的設限行為,中國代表曾在WTO抗議過,但僅止於「抱怨」層次,並沒有「提告」。
台灣對中國商品進口設限,固然是為了保護台灣產業利益,避免廠商、勞工、農民利益受到過大衝擊,導致失業等社會問題發生,不過多少也含有政治意圖─台灣一直表達「願意開放」態度,但強調要先經過正式諮商,以表現「政治實體」作為。
而中國明明吃了虧,但也沒有向WTO「提告」,一方面固然是台灣市場太小,不值得大費周章,但更重要考量是,如果正式諮商,會不會等於直接或間接承認台灣是「政治實體」?這種政治層面的考量對中國來說,遠勝過經濟利益考量。
只是台灣擺明占中國便宜,建立在中國「沒有惡意」的基礎上;如果中國「有惡意」,以目前台灣對中國的經貿依存度,經濟恐怕會陷入很大危機。所以就台灣長期經濟利益考量,兩岸目前經貿僵局,最好儘快尋求突破,回歸到WTO架構下的正常關係。
5年內 印度製超越中國製>中時07.10.08 彭志平
三年前,印度製造業出口金額僅五四○億美元,大陸則近四千億美元,大陸媒體還稱印度「小弟弟」。但根據一份針對全球五百大製造業中三四○家公司的調查,印度正成為製造業外包首選,三至五年內,「印度製造」可能會取代「中國製造」的地位。
外界對於印度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資訊、金融及客服業;但是,印度的製造業也正蓬勃發展中。今年三月,印度製造業出口金額已達八百億美元。大陸製造業出口金額佔全球總額超過八%,印度僅比大陸低了一個百分點。
印度的優勢,在於比大陸更具低廉的生產成本。以工資而言,大陸製造業勞工的月薪在二五○至三五○美元,但在印度則是從六○美元起跳。
和十年前比較,印度製造業的出口結構已發生重大變化,工程電子、包括藥品和製藥業在內的化學產品成為過去三年的出口主力,化學產品的出口年增率高達一七%。另外,○五年至○六年印度的汽車零件出口金額突破二○億美元,後勢續看漲。
歐洲最大電腦諮詢服務公司凱捷(Capgemini)針對《財富》雜誌全球五百大製造業公司中的三四○家做了調查,未來幾年印度會成為他們外包的首選。三至五年印度將挑戰大陸「世界工廠」的地位。
不過,調查也顯示,廠商抱怨印度缺乏生產供應鏈,包括港口、機場、電力供應等基礎設施也相對落後。
大陸國研網/宏觀綜覽:中國大陸製造業應對經濟全球化策略
http://www.cdnews.com.tw 2007-09-27 5:27:10
內容摘要: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世界製造業也在開始新一輪的轉移,給中國大陸製造業帶來機遇, 也帶來挑戰。中國大陸製造業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抓住經濟全球化提供的機遇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積極融入國際大分工是當前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它在深度和廣度上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在此背景下,世界製造業的發展態勢,特別是世界製造業中心的轉移一方面為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另一方面也帶來了異常嚴峻的考驗。
一、經濟全球化帶動中國大陸製造業的快速發展
(一)加快製造業產業結構調整
經濟全球化帶來世界性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跨國公司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具有專案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出口產品多、投資領域寬和投資方式多樣化等 特點,具有全方位提升製造業增長品質之功效。由於中國大陸長期賴以進行生產規模擴張的國內市場環境已不復存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在 全球化競爭中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取向。世界性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是國內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大機遇,積極地有選擇地承接發達國 家的產業轉移,壯大製造業的規模,有利於提升中國大陸製造業的水準,擴大製造業出口的份額與價值,把中國大陸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從而加速中國大陸 的製造業發展。
(二)促進中國大陸比較優勢產業的發展
中國大陸製造業其規模已居世界第四位元,一批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並已經初步形成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具有較強的技術支撐和工業配套 能力;船舶工業、紡織工業和家電工業等產業已經或正在成為世界強勢產業;服裝、化纖、鋼鐵、電解鋁、水泥、電視機等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其中電解鋁、鋼、 水泥產量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20%、23%和40%;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製造業集群初具雛形;一大批具有較強技術實力、製 造能力和競爭能力的大型企業正在成長,經濟全球化使我國成為世界生產的一部分,有利於發揮中國大陸比較優勢產業的發揮,節約社會勞動,使生產要素達到合理 配置,提高經濟效益。
(三)提升我國製造業的管理水準
從整體上看,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管理從理論到實踐都相對滯後,甚至比技術的差距更大。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人才流、資本流、資訊流、知識流和物流的 湧動過程,中國大陸製造業能夠引進、吸收世界上的先進管理,並根據中國大陸的國情進行管理創新。事實上進入中國大陸的跨國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已給我們很多 啟迪和借鑒。
二、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大陸製造業帶來嚴峻的挑戰
(一)民族製造業發展受到擠壓
目前中國大陸的民族製造業技術水準較低,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應有的競爭力。世界貿易組織(WTO)實施的所謂“平等競爭機制”,實質上政府可 以用來保護、扶持國內製造業的手段幾乎不存在。在製造業具有競爭優勢的發達國家製造業產品,將會隨著關稅的迅速降低,而大舉進入我國,這將使國內民族製造 業舉步維艱。由於企業產品的競爭不處於相同水準,在發達國家的產品隨著經濟全球化大潮大量湧入國內市場的情況下,國際貿易的不公平性便有增無減,中國大陸 的民族製造業在這場競爭中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中國大陸民族製造業在失去“保護傘”後能否迎接挑戰受到了普遍懷疑。
(二)加劇環境污染
目前,中國大陸主要還是以能源和原材料為依託發展基礎製造業,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其佈局仍然是以集中為主,受資金、技術等因素的制約,在環 境保護方面顯得較為薄弱。發達國家的一些重度污染企業會趁中國大陸急於引進外來投資之機,不斷地轉嫁到我國進行生產,這便使中國大陸的環境污染進一步加 劇。中國大陸應予以高度重視的問題,應該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去切實保護環境,甚至不惜犧牲一些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 (三)造成人才進一步匱乏
經濟全球化競爭歸根到底是知識、技術和資本的競爭,其本質是人才的競爭。製造業全球化、資訊化、集約化發展加劇了人才資源配置過程的競爭,導致 人才資源跨國流動的迅速增加。各發達國家在自身加速人才培養的同時,加緊了對人才的爭奪,其主要措施是通過不斷修改、調整移民政策,吸引國外高智力人才; 利用獎學金、高薪、高福利等優越的學習與研究環境等利益驅動手段引誘外國留學生和優秀科技人才;通過在他國建立研究開發機構,開辦跨國公司等形式,雇用當 地的科技人才。如美國微軟公司就在中國大陸設有研究院,德國、英國等也相繼出臺種種優厚政策從全世界吸引資訊枝術人才。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出國留學人 員累計達40多萬,而學成歸國者僅約33%。顯然,在這場全球人才爭奪戰中,發達國家佔據絕對優勢。
三、採取措施積極促進我國製造業的發展
(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這種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涵蓋經濟、科技、環境、人口、社會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服從這一發展戰略,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發展戰略必須進行 調整,利用經濟全球化的契機,從單純彌補“雙缺口”為主轉向參與國際分工、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促進技術進步、實現地區協調發展以及注重資源節約和生 態環境保護上。在利用外資方面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引資工作的重點要由引資數量轉向引資的品質,加強對外資專案的篩選和識別;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處理好 引進外資、促進製造業發展同保護自然資源和城市環境之間的關係。
(二)加快製造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國際競爭力
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由製造業國際競爭力所決定的產業興衰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國製造業的發展命運。製造業知識、技術、資本構成的高低成為其產 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國際製造業全球轉移是中國製造業在發展中調整結構,在結構調整中保持較快發展的良好契機。因此,中國大陸在按照國際規範全面改善 投資環境後,應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提供的機會積極吸引投資,加快中國大陸民族製造業的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升資本技術構成和產業資源增量,用高新技術改造 傳統業務,提高其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創造競爭優勢,使高技術、高附加值業務成為未來中國大陸製造業的主體,並努力尋求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有效 途徑,力爭自己的民族工業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三)實施人才戰略,構築製造業人才高地
國家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制定多種多樣的鼓勵政策吸引和積聚更多的人才,推動體制機制創新,重視人才價值,充分體現知識資本的價值,承認智 慧勞動、管理勞動、知識勞動、技術勞動等複雜勞動的基本權利,在企業治理權力和勞動報酬方面予以充分激勵,創造人才聚集創業的基礎條件;探索實施創新型人 才戰略,創辦相關科技研究實驗機構,提供風險投資,促進跨國科研開發交流與合作;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推動人才選拔、人才管理制度創新,大力使用符合 知識經濟要求的年輕人才;在海內外廣攬和積聚優秀人才,擴大人才總量,優化人才結構。(作者:熊芙蓉)
參考文獻:
1、郭重慶.從經濟全球化看發展製造業[N].光明日報,2007-1-7.
2、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製造業發展態勢分析[N].光明觀察,2005-11-17.
3、金碚.世界分工體系中的中國製造業[J].工業經濟,2003(8).
4、林玲,劉恒.“世界工廠”與中國製造業發展思路[J].經濟評論,2003(5).
中共十六大以來科技實力大幅提升
http://www.cdnews.com.tw 2007-09-25 陳恆光/綜合報導
官方最新完成的大陸科技實力研究表明,中共十六大以來,大陸科技實力大幅提升,具體表現為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部分領域進入世界前列,整體上 與國際先進水準差距進一步縮小,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迅速提高,科技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強有力支撐,科技發展的基礎條件和環境日益改善。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中共科學技術部24日下午專門舉行媒體吹風會,該部調研室主任胥和平用一組資料來展示大陸科技的“家底”:目前,大陸 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三千五百萬人,世界第一;去年大陸研發人員總量為一百四十二萬人/年,世界第二,大陸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人力資源大國。
大陸創造和發展知識產權水準大幅提高,現已建起較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近年來大陸發明專利年申請量連續三年超過國外申請量,去年大陸發明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四位。
基礎研究領域,大陸國際論文總數世界排名已由一九九一年十五位上升至目前第四位,在三大國際檢索系統論文總數中占百分之七。大陸在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取得大量自主知識產權。
大陸科技投入規模不斷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高,已成為全球研發投入的一支重要力量。去年,全社會科技支出經費總額四千五百億元人民幣,全社會研發支出總額三千零三點一億元人民幣,居世界第五位,研發投入強度占到GDP的百分之一點四二。
大陸高技術產業規模在世界範圍內已處於較高水準,高技術產業總產值目前達到三萬四千多億元人民幣,高技術產品出口勢頭良好,去年進出口總額逾五千億美元。
科技支撐能力明顯提高,產業技術創新取得多方面突破,使大陸用全球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全球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同時,人口與醫療衛生科技進步極大提高民眾的健康水準。
大陸已與一百五十二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係,與其中一百個國家簽定政府間合作協定,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等國 際大科學、大工程計畫,還參加約三百五十個國際科技組織,並有兩百零六位大陸科學家在國際科技組織中出任各級領導職位,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高水 準的國際科技合作格局已經形成。
早上我看民族自主汽车品牌奇瑞、中华、吉利、比亚迪的发展,感觉他们让大陆财大气粗的三大汽车集团自叹不如,他们也准备搞自主开发。而且支线客机也在上海组装。还有其他民族品牌异军突起比如联想、华为等让我仿佛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但是在大陆外资在众多行业中依然占绝对优势,国人不能不警惕,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还很弱,必须不断学习。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必须逐渐铲除。希望台湾有志之士多些大的中华民族感情,不要搞小民族悲情和民粹,要以整个中华民族利益为重,和大陆一起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375912/20070710062856/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9751831/20070701065327/
支线客机到運八時再一併貼
另外,從溝通投巧來論,如您想與時下一般台灣人對話的,不提「民族感情」、效果可能會好些。 2007-10-01 06:40:27
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应该尽快产品升级,否则我经济上将受制于人,两岸三地应该携手抵御外国经济侵略和保护资源。
大陸市場夠大
足以自立世界性品牌
尤其在開放競爭下 2007-09-29 06:48:42
台长说的没错,他们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以美国最可耻,他们便宜了,让大陆人民来背黑锅,一边让你开放市场,一边自己控制自己市场,而且不按世贸规则办事,至今不承认已经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庞大经济体为市场经济社会,大陆污染近来也持续恶化,没有办法,谁让大陆的科技水平不如人家呢,不努力永远摆脱不了这种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试想大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多长时间,美国可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大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很多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政府也认识到了,但是现在我觉得还需要持续的改革,严厉惩治腐败和经济犯罪,激励民族企业(包括港澳台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从而使整个民族经济上不受他人摆布。
在西方政軍強壓下,中國政府尤其改革開放後,都能走出一片天了
更何況再加全民參與的經濟
在競爭下,產品自然會升級改善的 2007-09-27 07:03:35
能做到唾面自乾,在他人不斷的圍剿謾駡中不斷前行,這纔是大陸最可怕的地方。
說真的,如果大陸真的像人們說得那麽不堪,不可能大發展。這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
無風無雨
那成大樹 2007-09-25 06:56:51
以廣大的人力物力所堆砌成的高產量及高產值
其勢勇猛銳不可當
卻同時能夠尋求巧門
規避反傾銷稅的報復---
現代另一項的中國奇蹟---有勇有謀
聰明的臺灣人 可不要被打敗囉
()
至今仍以量取勝 2007-09-25 06:56:30
昨天新聞報導
中國還賣假手機呢
真的外殼
裡面全是假的
只能開機
騙了台灣貪小便宜的觀光客
那能不仿造假些 2007-09-25 06:54:24
陸新型儲能規模相當於1.4個三峽水電站 達3139萬千瓦2024/05/08 中時
大陸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從重力、風電到鋰電池儲能等各種新型儲能技術的應用,截至2023年底,全大陸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自「十四五」規畫以來,新型儲能裝機更直接推動經濟投資超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4493億元)。
大陸央視財經8日報導,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技術,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技術。2024年,「發展新型儲能」被首次寫入大陸政府工作報告。現在,各種新型儲能技術已經在各地進行應用。
在江蘇如東,大陸首個100MWh重力儲能項目正在建設中,再過1個多月,項目就將正式投入運行,大陸重力儲能也將實現「從0到1」的突破。如東重力儲能項目所在的如東縣被稱為全國海上風電第一縣。今年第1季,如東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能源發電項目為電網輸送清潔電力46.11億千瓦時。
報導指,重力儲能是一種機械儲能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新能源產生的富餘電能提升重力塊進行「充電」,等到用電高峰時,再放下重力塊,用重力做功「放電」,從而為電網提供電力。
廣東佛山寶塘儲能站,是大陸一次性建成的最大電網側獨立鋰電池儲能電站。儲能站裝機規模300兆瓦,占粵港澳大灣區新型儲能裝機總量的1/5,每年可向粵港澳大灣區輸送4.3億度清潔電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萬噸。
截至2023年底,全大陸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相當於1.4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可以滿足2000萬戶居民的用電需求。2023年一年,大陸新型儲能新增裝機規模已是「十三五」末裝機規模的近10倍。
今年,廣東儲能項目的備案數量同比增長超5倍;江蘇今年將有400萬千瓦新型儲能併入國家電網,以滿足電力保供及電網調節需求。「十四五」以來,大陸新增新型儲能裝機直接推動經濟投資超1000億元。
面對新型電力系統的挑戰和機遇,大陸還在探索更多的儲能手段。常州市的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是壓縮空氣儲能領域的國家試驗示範項目。鹽穴儲能未來的產業化、商業化前景,還有賴於轉換效率的提高和建設成本的下降,科學家仍在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