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30 06:24:12阿楨
《涂爾幹死了》
亞瑟.伯格在《哈姆雷特謀殺案》才玩過「謀殺」的噱頭,在《涂爾幹死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2006)又玩弄涂爾幹的「自殺論」,他在<前言>自白道:
《涂爾幹死了》是一部推理小說。小說的主線圍繞著傑出的私家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和他忠實的搭檔約翰‧華生博士展開。和許多推理小說一樣,它也是一部思想小說,這些思想來自19世紀和20世紀最重要的幾位社會學家和社會思想家,他們是:W.E.B.杜波依斯、埃米爾‧塗爾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拉基米爾‧列寧、格奧爾格‧齊美爾、比阿特麗斯‧韋布和馬克斯‧韋伯。
我是懷著極大的樂趣來寫這本推理小說的,希望它不僅能使您開心,而且能對您有所啓迪。要讓成文于上個世紀之交的社會學理論味美可口已非易事,讓它在21 世紀被人消化吸收更是難上加難。但另一方面,社會學理論試圖解釋的是人之爲何所以爲的問題,問題本身頗爲引人入勝。希望您在閱讀過程中既能欣賞不同人物的驚人智力,也能領略他們對人類社會行爲的奧秘所闡發的深刻洞見。
通過此書,您將會了解到官僚體制、失範行爲、自殺、宗教與資本主義之間的關系、不同類型的權力、魅力、階級鬥爭、無意識、俄狄浦斯情結、女權主義思想、信仰和價值的力量、種族問題、集體抗議的力量、象徵等。
是嗎?只怕小說的文字藝術和社會學理論的思辯,二者都會落空。
那可未必!有人就讀出:
塗爾幹是十九世紀法國的社會學家,當然早已歸了道山。說“塗爾幹死了”,究竟是什麽意思呢?
作爲近代社會學鼻祖之一,塗爾幹以其經典名著《論自殺》開創了關于自殺研究的實證主義先河。在他看來,自殺並非僅僅是一種個人行爲,而是一種社會事實,與既定社會的聚合與整合程度有關,具體來說,可區分爲利己主義型、利他主義型、失範型、宿命論型四種。不過,盡管推重實證研究,塗爾幹卻不曾爲了驗證自己的理論而自殺。那麽,伯格的意思是否是說,在當今的世界上,塗爾幹關于自殺的學說已經不再行時了呢?
伯格把我們帶回到二十世紀初葉──那個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的時代。作者虛構了1910年倫敦的一次學術會議,出席者有探幽燭微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強悍無情的革命家列寧,社會學的三位開山韋伯、塗爾幹與齊美爾,以及黑人民權活動家杜波依斯、女權主義社會活動家韋布等,簡直就是當時社會思想界高手雲集的世界武林大會。青年時代就酷愛決鬥的韋伯在與塗爾幹爭論之際,一時情緒失控報以老拳──結果塗爾幹失蹤,布拉克內爾夫人的鑽石項鏈在混亂中丟失。蘇格蘭場的警察在河邊發現遺物,以爲塗爾幹已死;大偵探福爾摩斯與他的助手華生醫生于是出面展開調查。結果,被調查的每個人都熱衷于宣揚自家的社會理論,對此,神通廣大如福爾摩斯這樣的大偵探,也不免陷于困頓。
韋伯與塗爾幹雖然生前並未謀面,但兩位大師確實是同時代人,不過他們在自己的著作中卻從未提及對方。韋伯在憤怒中打向塗爾幹左臉的一拳,實際上是自殺研究的兩種取向──理解的社會學給實證社會學的一記勾拳。小說虛構這一情節,或許是在暗喻實證主義對于自殺研究解釋的乏力吧?
1917年11月15日,塗爾幹帶著他對無量自殺者輕擲生命的痛惜,對社會團結的憧憬,辭別人世。然而在他身後,當今世界上每年仍 有100萬人選擇了自殺。只要人類社會各種矛盾與沖突依然存在,只要人們還在向世界頑強地索取意義,就會有孤獨,就會有憂郁,就會有自殺。塗爾幹的自殺類型學也許涵蓋不了所有的個案,但依然是一條重要的研究取徑。在自殺研究中,兩種取向的對峙將長期並存;在社會研究的方法論方面,個體主義與集體主義也會恒久共生。在這種意義上,應當說,塗爾幹和韋伯一樣,也沒有死。小說的結尾處,塗爾幹“死”而複生,也許正暗含了此種意味。2007年1月18日《社會學家茶座》2007.1.卷首語
http://new.china-review.com/article_sixiang.asp?id=18812
可是,在這次會議之前,韋伯長久以來受到憂鬱症困擾,他不僅有自殺傾向,還有指向他人的暴力可能。在塗爾幹看來,自殺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個人行為,自殺與犯罪行為是一個失範的社會的病態表徵。但是,究竟如何在現實生活中來驗證自己的理論觀點呢?塗爾幹還沒有把握。他需要一個實驗,就在來參加會議的這群最智慧的人之間。他知道自己和韋伯在社會學研究中的觀點分歧,在晚宴上他故意以激起對方憤怒的姿態挑戰對方的觀點:個體不是有意義的行動的承擔者,某種不明確的集體意識才是主導個體行為的力量。
果不其然,韋伯憤怒了,他以德國海德堡大學前決鬥會成員的強壯體格給了法國紳士塗爾幹一記老拳,晚宴現場一片混亂。優雅女士見暴力與流血而昏倒,可惡的是,有人趁亂偷走了優雅女士的貴重鑽石。但是,最可怕的是,受到傷害的塗爾幹失蹤了!警察在泰晤士河的下水道裡發現了塗爾幹被掏得空空的錢包!是誰偷了鑽石?是誰洗劫了塗爾幹?塗爾幹是不是死了?現場的每一位社會學家和思想精英都成為潛在兇手。這是多麼重大的案件。這麼重大的案件當然需要 高手來偵破,作者把福爾摩斯和華生請上了場。福爾摩斯要調查上述那一系列著名人物,且聽他們怎麼陳述自己對偷竊、暴力、自殺與謀殺的態度-- 而這其中包含著他們最重要的社會學觀點:一個社會學家或者革命家、精神病學家對於自己時代與社會基本結構的認知。‧‧‧‧
這些關涉到我們社會生存基本面的問題,從來都沒有被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思考過。但是,現在有人想讓你知道,一些在思想田地裡耕耘的人對於人類社會生存的思考:我們社會的基本結構是什麼?"社會進步的前景"是什麼?得到進步的可能和方式是什麼?但是,你被細節與離奇的事件淹沒得太久了,作者虛張聲勢地大喝一聲,"塗爾幹死了!你猛然一驚,塗爾幹是誰?他幹什麼了?是什麼人幹掉他了?是不是那個叫韋伯的人?既然你收到了邀請,那就跟著福爾摩斯,你會走近那個謎團,但是你會發現越來越多讓你不解的事情---而這正是一切思考的開始。
http://magazine.sina.com.tw/xinminweekly/412/2007-01-07/195626677.shtml
上一篇:《哈姆雷特謀殺案》
下一篇:《笛卡兒的秘密手記》
總覺得這一類藉由時空錯置的想像式寫實手法
將主要表達或介紹的理論或人物
以略帶戲劇性情節張力來鋪陳的小說
(例如 : 達文西密碼)
具有一種類似催眠的效果
將讀者引入其中
你是怪胎,有下文為証: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861/20050917180717/ 2007-08-31 08: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