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孝子
不錯了啦!上班奴假日還會回老家當孝子(女),已難得。
如今中年男女對上對下都要當孝子(女),不知老年還要不要繼續孝順宅男(女)?
急診室SOS 假日爆孝子潮【聯合晚報07.08.02林進修】
想一窺現代人的孝道嗎?假日走一趟醫院的急診室就行了。多位急診室主任觀察發現,一到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民俗節日及周末假日,急診室就湧進大批上了年紀的病患,其共同特色就是身旁都有滿臉焦急的子女,急診科醫師通常戲稱他們為「假日孝子 (女)」。
例如,嘉義長庚醫院位於太保往朴子的168號縣道旁邊,方圓30公里內儘是逐漸沒落的農漁村,年輕人大都出外到大都市討生活,只剩老人家死守家園,「假日孝子(女)」特別多。
該院急診室主任蕭政廷解釋,這些在外打拚的子女,平常忙於工作,只有假日才有空回老家。探望年邁雙親或阿公、阿嬤,結果看到這些老人家這裡疼、那裡也痛,全身上下都是毛病時,往往傷心不已,自責沒有盡到為人子女的責任,於是二話不說,開車載著他們就往醫院急診室衝。
「那種場景,真是震撼!」在台北文化圈打滾近20年的李先生,今年端午節那天陪年邁父親到嘉義長庚醫院掛急診時,一個下午就看到一個個老阿公、老阿嬤被家人送進急診,多到醫護人員得小跑步到處「轉檯」的地步。
蕭政廷將這種場景形容為「假日症候群」,該院平常日每天的急診量約150人次,一到假日就衝到200人次以上,今年端午節那天更飆高到232人次,足足比平常多出5成以上。他較擔心的是,如果這些老人家只是血壓、血脂或血糖偏高的一般慢性病患,晚幾天就醫還沒關係,要是他們罹患的是急重症,硬是撐到假日才由子女陪同就醫,就可能出問題。
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盧立華最近就碰到一名老阿公,血糖控制得不好,右上臂的傷口一直沒有收口,最後甚至併發褥瘡而潰爛,血水直流。經詳細問診才知道,原來他怕給兒子帶來麻煩,每次兒子從外地打電話回來請安時,他總是忍著痛,不說就是不說,直到兒子回家過節時,一看情況不對,才半強迫地帶他就醫。
對於這些老人家的可憐處境,台北馬偕醫院醫務專員張國頌籲為人子女者應勇敢負起責任來,打拚事業之餘,也要多關心死守老家的父母或阿公、阿嬤,三不五時回去探望他們,若發現他們的健康出了問題,立即陪同就醫。
報復印尼 恐拖垮臺灣家庭 2020/12/01 中國時報
印尼政府片面宣佈明年元月起執行「零付費」政策,將要求雇主自行負擔7萬到10萬元不等的訓練費,我勞動部拿不出辦法之際,又逢印尼疫情轉趨嚴峻,昨天指揮中心宣佈暫緩印尼移工來台兩周,後續輸台人數恐砍半,連日期也沒定數,正值敏感之際,很難讓人不聯想是勞動部拿不出反制辦法的「報復」之舉。
受到疫情影響,近期來台的印尼移工因等不到集中檢疫所被卡在境外的人數眾多,而台灣則有無數個包含身障、重殘、高齡者家庭,引頸等待著這群背負最沉重看護工作的移工來維持一個家庭正常運作許久了。對許多經濟支柱兼顧照顧者的弱勢家庭來說,一旦少了他們,維持家庭正常運作很容易說垮就垮,如今突然喊卡,無異陷這些家庭於水深火熱之中。
日前當印尼政府片面宣稱執行「零付費」政策讓移工護照簽證、機票、訓練費都轉由雇主支付,印尼籍移工對該免剝削政策都表示強烈支持,但這龐大經濟壓力也轉往雇主身上,10月下旬不少國內雇主上街抵制該政策,要求印尼移工甚至「印尼人」滾出臺灣。
退萬步言,移工赴他國工作,往往是為了更好的薪資待遇,這是在母國相對得不到的待遇,然而移工來台常背負高額仲介費,到了全然陌生環境,工作前兩年幾乎是邊工作邊還債,有些受到雇主不平等待遇,加上屢見不鮮的兩國仲介聯合剝削,當中的淚與心酸可想而知。
國內長照制度長久被嫌不好用,彼此都有實際需求,事實上,據監察院調查「勞動部直聘中心職能不彰,引進移工比率低」一案,迄去年總引進人數只占總引進比例的1.13%,顯示簡化並完善現有的「直聘」制度刻不容緩。直聘制度若完善,雇主使用意願也會提升,移工才能跳脫仲介剝削,彼此才能在誠信下滿足雙邊需求,而不是放任剝削亂象未解,導致最弱勢的移工與長照家庭弱弱相殘。
回應
低價奴役印尼勞工
還不願意負擔費用
台灣真夠差勁
美國護士地位很低嗎,為什麼美國人都不當護士? 2009-01-16
昨天看新聞說美國護士還是很缺,都要從大陸印度菲律賓等南亞落後國家徵外勞護士,還有一些原本從事低階勞動階層沒有工作機會的才會轉而當護士(哇 門檻好低),在經濟不景氣時還有大量職缺的工作,應該是平常都沒有人想要去做的.台灣護士也因為要長期輪班及休假不穩定又工時長且更難與家人配合而流動性非常大,所以大家幾乎都看到小護士,很少35.40歲以上的護士.多數美國病人都是非常難伺候的,醫生又有很多都很跩,更是非常難伺候,還要輪班,人種又多,不做事還都自成小圈圈愛排擠其他種族.
為什麼響望美國?因為人家美國照規定走!1護人:多少病人 就是多少!台灣法條規定1護士:6-8病人,實際上1護士:1x-2x病人,都是常態,一切都是cost為考量!一個星期內有可能上兩天白班再上兩天小夜,休一天,再上兩天大夜!這種輪班式,真的太誇張了!台灣不尊重護理人員,當狗在用!醫院早就發生護士荒了!多的是護校還沒畢業就打算轉行的!新護士,能在醫呆超過3年可能比例不到50%.
護理地位不如醫生? 2020/10/27
本文來自《考上北大獎10萬!貴州一學生從北大退學後又考上,學校這次卻不願兌現?》
北大護理系只是招生冷門而已,主要是很多學生出於社會地位的焦慮,覺得護理地位不如醫生,因為大家眼裡看得到的醫生都是專家級的,其實醫生不到副高(專家)以上,在三甲醫院裡地位並不比護士高,三甲醫院護理要達到副高職稱的要求相對低,醫生必須博士,護理專業可以碩士,而小醫生在醫院中的人脈甚至不如手術室護士,因為手術室護士經常會有跟院長、主任一起手術的機會。
回應
這考生考北大護理不過是10萬獎金的手段,玩兩次還,北大還兌現?
科室裡的護士長是和科室主任平級別的耶!而且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小大夫見到年齡差不多的護士都會先叫姐姐。因為人家上班早,資歷更深,而且也熟悉科室裡的各種規則潛規則,而且跟一個超有經驗的老護士搭夜班是小大夫們最開心的時刻!人家處置的比我們都快,而且規範。
護士和醫生的地位真的平等嗎? 2017-03-04 知乎
回應
醫生和護士平不平等,我不知道,反正他們都比實習醫生高一等
當然不平等了。像我這種社會底層的醫生,從小就是被護士罵大的。實習被罵,讀研被罵,規培被罵,現在33歲的主治了,醫囑開錯幾個還得被護士罵一頓。連討個老婆以前也是做護士的,回家還得被罵……
護士需要負出更多,回報卻很有限。很多病人不敢罵醫生就拿護士撒氣,還把護士理解為護工使喚,並且是萬能護工,什麼都要解決。
印尼也來"欺負"臺灣 台媒:這就是民進黨要的新南向嗎 2020-10-23 環球時報
據臺灣《中國時報》22日報導,印尼政府日前宣佈2021年1月起實施輸出印尼外勞“零付費”政策,即外勞的護照簽證、來回機票和訓練費用約7萬到10萬元新臺幣,都將轉由臺灣雇主負擔;引發強烈反彈後,印尼政府再度公告稱政策提前於今年11月啟動。外勞在台人數達71.9萬人,其中以印尼籍的27.9萬人為最多,其後依次為越南籍及菲律賓籍。外勞中,高達99.3%都是看護,其中擔任看護的外勞有27萬人,與此次零付費相關的外勞人數高達4萬人。21日,台雇主團體赴印尼駐台辦事處強烈抗議,呼籲儘快與印尼協商。台稱,已持續通過管道表達台方立場。
中時評論稱,臺灣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但島內的長期照護政策總是趕不上老化腳步,以至於外籍家庭看護工成了最後一張安全網,至少讓一個家庭維持經濟活動而不被拖垮。如今面對島內看護最大來源地印尼的“勒索”,當局應該硬起來,而不是被綁架得毫無招架之力。諷刺的是,面對印尼獅子大開口,台卻像是軟腳蝦,不僅不敢硬起來表達強硬訴求,為數十萬家庭爭取權益,甚至連個辦法也拿不出來,問題是印尼得逞後,恐也引起其他南向國家跟進,難道這就是蔡政府要的南向政策嗎?
台灣六個錢坑 將淪為債奴 2020/10/11 中時社論
台灣出現6個錢坑,勞保、軍購、民進黨政府亂花錢,是3個大錢坑;全民健保、長期照護和嬰幼照顧是3個小錢坑。每一個錢坑都會排擠一般政務,經濟建設、教育文化與社會福利的需求都會受到排擠,無力進行國家發展該有的各種投資,經濟前景難以樂觀,社會發展也會逐漸黯淡。雪上加霜的是,政府還要發行更多債券來籌措財源,越來越多預算要用於「還債」,國家財政陷入惡性循環,每一個國民都會受害。
勞保今年將虧損600億,勞保基金將在2026年破產。今年政府撥補了200億元,明年規畫繼續填補220億元,和虧損增加的速度相比卻都是杯水車薪,若不依承諾盡速改革,勞保基金註定破產。
軍購是一個黑洞級的超級錢坑。未來4年美方售予我國的武器和前4年相當,大約4000億元的話,合計就是8000億元,加上一般認為武器維護費用(維修、訓練、彈藥等)約為武器售價的2到3倍,以2.5倍計算將達2兆元之多。軍事支出回到蔣中正時代,再次成為政府預算支出的首位,儼然進入戰時狀態。
民進黨政府亂花錢更是財務大黑洞。風力發電一次購買20年的費用約為2兆元,若對電費不漲,政府就要多付出1兆元左右。核四停建損失2800億元,將轉嫁到民眾的電費負擔上。這雖不是政府的債務,卻是政府政策反覆加重在人民身上的重負。
…….
短短10年間,中央政府債務已從民國99年11月的4.56兆元,增加到民國109年9月的5.48兆元;人均債務也從19.7萬元提高到23.2萬元。
回應
民進黨拿百姓的稅收,用政策方式收買選票, 再從中上下其手.
天邊孝子症候群
回應
通常在父母身邊默默照顧的都是父母最不親不疼的小孩
媳婦就是最不親最不疼那個「家人」!
然後還因為住一起有摩擦,父母還越來越有意見。
最疼的大概都王子病公主病養尊處優的 等到父母生病他們可能也不會管⋯⋯
天邊孝子不止在醫院碰得到啊,還有一種是從來沒露面,等到老父親過世才來奔喪(分遺產)的...然後到了現場就開始,那個地方不合禮節啦,哪邊師父請的不好啦,經念得太少啦,最重要的是.....
喪葬費他不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MowpRjxU6I
失智症的「天邊孝子」 2015/08/25 • 作者 / 伊佳奇 • 出處 / Web only
最近有人在網路上探討「天邊孝子症候群」,這現象主要是指除給醫療團隊或家庭照護者的困擾外,也經常是推動善終的阻力,於是有家屬在這次失智症支持團體中指出,這現象一樣困擾著失智症家庭中的主要照護者,平常不見人影,久久出現一下,就指責主要照護者,比安寧療護的狀況更加嚴重。
這名稱原本是英文,「來自加州的女兒症候群」Daughter from California Syndrome。是指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人,經常會突然出現平常不在照護的子女,出現後就批評醫療團隊的治療,責怪平日在負責照顧的家人,埋怨他們為「何要放棄?」,進行安寧療護。
即使是疾病末期,已回天乏術,雖然大家經由多次討論,已決定要讓長者能有善終,但是這位「孝女/孝子」仍「堅持要救到底!」結果讓病人身上插滿了管子,CPR壓得肋骨斷了好幾根、七孔出血……讓長者無法有「尊嚴」的離開。
致衛福部長:長照保險不是這樣算(沈政男)2019/09/22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最近提出「每人月繳一個便當錢」的長照保險政見,衛福部長陳時中回應說,「1年只能收到800多億元,不夠用」,既然如此,現行「長照2.0」1年財源300多億元,豈不更加不夠用?陳時中說,「全台家庭聘僱外籍看護與住院費用,1年不只800多億元」,其實住院費用歸在健保,而非長照保險。以目前全台23萬外籍看護、月薪2萬多元來計算,1年500多億元就可支付看護費用。
【年輕人不用是誤解】
到底台灣長照需要多少錢?以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平均值來看,約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8%,而台灣1年GDP為6000億美元,因此合理長照花費應為1400億元台幣。另外一個算法是從醫療花費來換算。有長照制度的國家,兩者比例約為1比5,若以台灣1年7000億元台幣健保支出來換算,長照所需財源剛好也是1400億元台幣。
不管採行稅收制或保險制長照,能找到夠多財源的就是好制度,比如採行稅收制的瑞典與法國,政府找到的稅收,以GDP比例來看,是台灣「長照2.0」的好幾倍。陳時中又說,「採行長照保險國家沒人0歲納保」,其實德國就是0歲納保。他也說「日本布建25年才採行長照保險」,殊不知日本在2000年啟動長照保險,當時老年人口比例為16%,而台灣再過2年就會達到這個數字。台灣一向以健保自豪,但學習台灣健保的韓國,早在2008年施行長照保險,他們的口號是「發揚儒家精神,啟動國民集體大孝」。
陳時中說,「讓年輕人繳交長照保險費用是剝奪年輕世代」,意思是年輕人不需使用長照,更是誤解。家裡有失智失能長輩的人都知道,照顧負擔一來,蠟燭兩頭燒,很難不心力交瘁。台灣每年發生好幾起「照顧殺人」,也就是不堪照顧負擔而殺死老人家的悲劇,而這些照顧者大都是青壯世代。蔡政府即使不願推行長照保險,也不應挑撥世代矛盾。
【健保體系可挪長照】
「長照2.0」雖已簡化給付流程,但相關行政作業仍是第一線人員的負擔。台灣採行長照保險的另一個優點便是現行健保的給付與服務體系,可直接挪用到長照。台灣健保獲得舉世讚譽,長照保險同樣也能成為另一項國際標竿。 (作者為老年精神科醫師,全文刊載於蘋果日報論壇)
回應
1.沈醫師把這個貼在BLOG是好事,因為蘋果很小氣,要收錢才給人看
2.但願蔡英文連任後能顧慮「世上苦人多」並參考這個意見,不要像現在一樣只是把他們當魯蛇...
五、令人「恐懼」的安寧療護?
根據聯合報報導,新加坡連氏基金會2010年調查全球40個國家的死亡品質調查,台灣排名第十四名、亞洲第一,2015年調查擴大到80個國家參與,台灣進步到第六名。但安寧之母趙可式揭露「其實是假像」,因為過去都是她帶領調查人員「只看好的樣版」。又如日本安寧病房裡甚至還設有吸菸室與酒吧,讓患者有「享受人生最後一根菸」的機會,而一般胃癌的病人也不可能喝酒,但日本會讓病人先吃嗎啡止痛再喝酒,宗旨就是讓病患過世前完成心願。如果看到相關投訴,那就更令人驚懼:
1. 高雄一名孫先生父親年邁癌末,家人希望轉到安寧病房卻遍尋不著,最後問出某醫院有15床,但平常只開3床,老父親生前大小便失禁,全身臭氣難聞,家人只想讓父親洗個澡,走得舒舒服服,但父親過世前,都沒能排進安寧病房用按摩浴缸洗澡。
2.北部某家醫院設有安寧病房,按規定應設有洗澡機,但有末期病人住進去後,家屬想讓病人洗掉滿身屎尿髒汙,找了半天才發現洗澡機被塞在角落閒置,也有家屬申請宅服務的安寧居家照護,希望減輕長輩癌末痛苦,但護理師沒有協助處理,只會說「這是人死前必經過程,就順其自然吧」,家屬悲痛不已。
3.趙可式舉例,北部有家醫院的安寧病房,是由病房志工協助病患洗澡,而非護理人員,有病患因癌細胞侵蝕骨頭,非常脆弱,志工幫患者洗澡,撞來撞去竟把昏迷病人小腿骨頭撞斷。她也碰過遺體護理時的安寧護理師丟下尿布就走,家屬滿臉錯愕,她只好用手機開視訊,一步步教家屬處理。
4.到去年底,全台安寧病床共804床,但許多醫院不想經營,或找不到人手就關床、減床,甚至有醫院因做得不好沒病人,乾脆全部撤除。
趙可式表示,不少醫院裡的安寧病房排班表有兩套,一套應付評鑑用,一套是實際,很多病房平日沒有病人,有病人再亂抓人來服務,但是家屬多半覺得「人都過世了」,不會投訴醫療糾紛,卻讓更多醫院有恃無恐、亂搞一通。
六、安養機構「勝過」安寧病房 嗎?
我去親眼看到的那個小型安養機構,其實並不新,也是一人照顧數人,他們對於住民若發生醫療狀況,則是立即叫救護車送到大醫院,我當時跟老友家屬建議,若是住安寧病房直接就有醫生,不是「更好」?但看到相關報導後,原來「內情並不單純」,實在「不要問!很恐怖!」…..
為何家屬寧願送病人去安養機構也不願送去安寧病房? 2019-08-23
一、資訊不對稱:哪裡有空床?
首先,我應該先介紹一個可以查詢各大醫院安寧病房空床的網站,有需要的網友可以查詢就近醫院的狀況,這是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的「安寧緩和病房空床查詢」,幾乎全台各大縣市的大醫院都有空床。
二、費用多少?
安寧病床有健保給付的健保床,大部分為三人房,少數醫院的兩人房也是健保床,單人房必須支付差額,費用數千元不等。若醫院的兩人房非健保床時也要支付差額,另外,伙食費及部分健保不給付的部分也要自行支付。
三、入住資格、居住天數限制、如果穩定了呢?
住院日數大於30天以上必須審查,大部分的病人大概都住15天上下。服務對象為:「指罹患嚴重傷病,經由二位專科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
癌症末期病人
八大非癌末期病人
1.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
2.其他大腦變質
3.心臟衰竭
4.慢性氣道阻塞,他處未歸類者
5.肺部其他疾病
6.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7.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
8.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
若病況穩定後轉安寧居家療護,所以並非一住進去就要「死在裡面」。
四、台灣人利用安寧病房的比率如何?
據監察院調查,截至去年底,全台74家醫院設804床安寧病床,全年平均占床率只有56.69%,且各家醫院落差大,有的百分百,有的不到百分之一。我在查詢空床的時候也訝異台灣人利用的比率竟如此低。
健保對安寧病房的給付不低,一天近七千元,但醫院一般病房的病床數與護理人力比率是二點五比一,安寧服務卻是一比一,想把安寧做好,勢必賺不了錢,加上有專業、有意願的安寧醫護人力不好找,都是品質低落的原因。若再對照各家醫院投注的人力差異狀況,如成大安寧居家療護團隊有十六名專任護理師,臺北大型醫院的總病床數是成大的三倍,安寧居家護理師卻只有一人,安寧醫療品質良莠不齊也是可預見的。因此,監委江綺雯建議,應該恢復原有的安寧服務專業評鑑,而不是放在醫院整體評鑑裡。
兒子遇車禍變“植物人” 公婆不忍耽誤兒媳代起訴離婚
據華商報2019-07-06日報導,25歲的兒子突遭車禍成了“植物人”,懷有身孕的兒媳靠著超強的忍耐力,與公婆一起支撐起家庭的完整。可一年後,老人卻非拉著兒媳到法院,要讓兒子與兒媳離婚……
小媛與小胡都是商洛老鄉,二人常年在西安打拼。2017年9月,經人介紹相識後,於2018年2月走進婚姻殿堂,當時小媛24歲,小胡25歲。小媛性格溫和,孝敬公婆;公婆也把小媛視若己出,疼愛有加;小胡在外務工,辛苦打拼。在街坊鄰里看來,這是一個令人羡慕的幸福之家。
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5月,因為一起交通事故,造成小胡嚴重的顱腦損傷並伴後遺症,一直處於昏睡狀態,不能言語、大小便失禁。當時小媛已經懷孕6個多月。
靠著這樣的意志力,小媛和公婆齊心協力撐起了這個家,孩子也順利誕生,讓家裡重新有了生機。
經過一年的努力,醫生說小媛能夠存活是個奇跡,孩子也健康長大,而小胡的艱難則被公婆看在眼裡、痛在心上。在他們看來,小媛不能因為兒子耽擱了一輩子,因此商量著讓小媛與兒子離婚,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然而,卻遭到了小媛反對,她執意要贍養公婆、撫養兒子、扶養丈夫。
在老兩口耐心勸慰下,最終小媛與公公一起來到未央區法院。
兒媳同意解除婚姻關係 仍認公公婆婆是爸媽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深入交談,老胡和老伴作為小胡的法定代理人,與小媛鄭重地在調解筆錄上簽了字,小胡與小媛解除婚姻關係,小睿睿由老兩口直接撫養,小媛每月給付1000元的撫養費。
回應
我代表男權嚴厲譴責小媛,老公生病不能自理竟然就同意離婚,拋夫棄子,渣女!
兄弟玩笑不能亂開,也要看場合。
好公婆,好兒媳,只可恨馬路殺手,毀了多少家庭幸福。
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2019-04-25 聯合報 陳亮恭
長壽社會有三種系統性風險,亦即年金、長照與健保,全球已開發國家在普遍長壽現象下都遭遇類似困境,各國的解決方法不一,但都成為各國施政挑戰;這也是政府二○一六年上任的優先議題。若今日社會仍處於戰亂、貧窮或傳染病肆虐,前述社會風險都不會出現。
今年四月初台灣健保署指出,健保財政前年與去年均出現短絀,且財務缺口預期會持續擴大。台灣高齡民眾一年使用近卅次門診,是美國高齡者三點五倍,也明顯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多科就診也帶動多重用藥與重複檢驗,而高齡民眾每年住院次數也高於已開發國家。
快速高齡化是人類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現象,位居領先群的台灣,若不能更積極創新與整合,比糖果便宜的藥物、比通水管便宜的插管治療、比腳底按摩便宜的心臟按摩、比算命便宜的專業診療都會是常態,且可能更嚴重,民眾將面對更片段的醫療、難以整合的長照與系列的照顧困境,若未能正視問題本質又抗拒改變,將造就日益惡化的醫療品質,優質人才也將流失。
專業照護人才的短缺
自從2012年,受訓照護員的人數甚至至今都處於停滯狀態。照護業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導致無法開發勞動市場的一半勞動力。
在高度身體化的工作環境中,女性看護者容易淪為性騷擾和暴力的受害者,66.8%的受訪者曾經遭到照護對象的性騷擾。很多時候,上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造成許多照護工作者的心理創傷。
此外,經常性加班以及輪班製造成照護人員無法平衡工作與家庭義務、心理及身體的負擔、相對較低的薪資,以及不受社會尊重,都使得照護業的缺勤率極高,讓年輕人卻步,長期以來導致人才短缺。
職場結構與型態轉型以及社會連帶的弱化也是問題所在。過去,父親的薪水足以養活全家四、五口人;如今,父母二人都必須要上班,才能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品質。
同時,孩子為了找工作而離開家鄉的距離愈來愈遠,導致現代家庭在地理上愈來愈分散。因此,對專業照護的需求隨之提高。加上德國在2011年廢止兵役制,替代役隨之消失,因此護理界也突然少了數十萬位照護幫手,照護危機更雪上加霜。
至於地理分佈,德國16個邦雖然都面對照護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不過不一樣的是,不同邦——尤其是東西德之間——經濟待遇的落差極大。西南較富庶地區,照護人員月薪可領到2900歐元,東德則只有2000歐元。這樣的落差讓東德的照護人才不願意留在家鄉服務,導致東德照護危機比西德還要嚴重。同時,基於人口結構以及年齡分佈,東德的照護需求比例比全國的平均高許多。
傳統照護機構和半機構式照護服務單位缺乏專業人才,有照護需求家庭請不起專業照護,在這些壓力下,造成許多德國人往東歐尋求解套,在灰色地帶的24小時居家照護市場上尋找外籍女性看護。
「打黑工實際上是我國照護體制的重要支柱。政治界和政府部門都很清楚,卻選擇視而不見。否則,要付給看護的薪資要漲很多,大家得按照《勞基法》辦事,而且相關部門必須負擔監督責任。如此龐大的支出漲幅大概會讓現行的制度崩解。」
事實上,德國政府長期對長照的忽視,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社會大眾對護理界的態度:人們習慣把一切的照護工作——尤其是女性的勞動——視為理所當然,完全看不見護理人員每日辛勤的付出。只有發生醜聞時,大家才會關心相關的議題。
回應
這些問題台灣也有, 應該是全世界都面臨的問題.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3619747
老人德意志:被高齡社會壓榨的「德國照護者」 2019/04/03 戴
根據德國官方數據,從2015年到2017年短短兩年內,有資格接受照護福利的人數驟升了19%,2017年底更首次衝破340萬人。同時,雖然各地的養老院及其他照護機構努力徵招護理人員,但人數往往不足以應付各地需求。
家庭照護的沉重負擔
傳統而言,照護年長者以及身心障礙者被認為是大家庭共同負擔的責任。工業革命之前,在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農民的長子會繼承農場和所有的牲畜,其配偶或未婚姐妹則負責照顧年老的父母。不過,因為以往人類的壽命並不長(1950年代,德國男性平均壽命仍僅有65歲),但如今,德國新生兒平均壽命預估,女性可長達83歲,男性則為78歲。
一直以來,在家裡接受照護是大部分德國人的心願,2017年,高達76%的照護需求者(即259萬人)選擇在家裡接受照顧,其中176.5萬人完全依賴親戚的照顧,而大部分的照護者依然是女性:平均61歲、已婚的母親,不從事正職工作,照護期平均長達三年多;50%的照護者照顧自己的父母,13%照顧配偶的父母,而1/3的女性照護者照顧其配偶。
入不敷出的社會照護保險
80年代開始,因為平均壽命提升以及照顧期延長,不得不依賴社會保險補貼來維持基本生活。1995年起,德國開始全面實施「社會照護保險」,成為如健保、勞保、養老保險等社會福利的強制性國家制度。
1995年,護保費原訂為收入的1%,雇主和員工各負擔一半。如今,費用已經漲至3.05%,2015年開始,無子女者還須多繳0.25%附加費。
然而2017和2018年,德國的照護保險連續兩年入不敷出,虧損分別為24.2億歐元(約847億台幣)和35億歐元。近年來要求國家「用稅金補貼照護保險」的聲浪不斷。
除了社會高齡化之外,主要原因還有2016至2017年間的照護改革。當時《加強照護法》(PSG)I、II、III不僅放寬相關標準,還將認知技能納入失能評估的考量,讓更多人(尤其是失智症患者)享有申請照護保險補助的資格,進而擴大了受益範圍,也增加了支出負擔。
養老院與照護機構的品質問題
光是醫療方面的照護,德國已有高達60%的養老院被驗出有問題,1/3照護機構在餵食、確保照護需求者補充足夠水分方面有所疏失。
這些長照醜聞背後發生的原因,往往都與照護專業人才短缺所導致的工作過勞,以及無法周全對待每一位失能者有關。再者,過勞的照護人員因為身、心理壓力過大,經常選擇提早退休或轉行,導致留下來的同事工作負擔更重。
不插鼻胃管 「無管人生」的哀與愁 2019-01-15 聯合報 李莉/長照協會理事
看到報載國人20萬裝置鼻胃管比率高於日本五倍,感觸良多,是醫療的問題?是照護的因素?抑或是政策的影響?筆者從事急性醫療到長期照護服務近卅年,整理出以下影響因素,提供從事照顧服務產官學參考。
一、急性醫療與居家照護未接軌:病人住院時在急診或病房時就被放置鼻胃管,在出院前,醫護人員沒有重新評估是否有繼續放置鼻胃管的必要性,出院後就帶著鼻胃管回家,家屬也不知道可以移除鼻胃管,就成為長期放置鼻胃管的狀況。
二、餵食時間過長人力不足應付:不論是居家照護或是機構照顧,協助餵食所花的時間會比灌食長,複雜度也高。我曾經協助家中長輩吃一罐五十CC的燕窩,花了一個小時吃了三十CC,最後只好放置鼻胃管了,在居家一對一照顧的情況下如此,更何況住在長照機構一對多的情況下,沒有足夠的時間協助長輩慢慢進食,所以長者長期放置鼻胃管的機會就會增加。
三、缺乏專業人員介入吞嚥訓練:長照機構對於放置鼻胃管的長輩都有進行移除管路計畫,希望讓長者及早拔除鼻胃管,但是成效不佳,因為在鼻胃管移除前,需要進行專業的吞嚥訓練,而吞嚥訓練是需要語言治療師協助訓練指導,語言治療師的資源缺乏甚少介入,因此在無專業指導的情況下,沒有吞嚥訓練的技巧,很容易造成個案的吸入性肺炎。
四、家屬為申請補助款拒絕移除鼻胃管:當工作人員努力協助個案進行吞嚥訓練成功,可以移除鼻胃管時,反而家屬阻止移除長者的鼻胃管,主要原因是:移除鼻胃管後就沒有政府的補助費用了,家屬考量補助款的因素,反而阻擋長者可以移除鼻胃管的機會。
五、做完胃造廔無法繼續住在原機構:為何台灣推行胃造廔的比率無法與國外相比?除國人對於身體必須要開一個洞的接受度較低外,另外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在台灣老人福利機構收置個案類型是有限制的,有造廔口的個案需住在有申請長照床的老人福利機構或是護理之家,所以一般的老人福利機構長者若是移除鼻胃管改作胃造廔,就無法住在原來的機構。站在業者的立場個案就流失了,站在家屬立場要找新的照護機構,所以積極做胃造廔的意願就降低。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說,日本每年有十萬名上班族為了照顧而離職,當家人過世,有人找不到工作,經濟貧困,變成下流老人。目前台灣老化速度比日本嚴峻,每年照顧離職者高達13.3萬人,要兼顧工作與家人不容易。
受訪者就認為,照顧家人之後,請假頻率提高(90.6%)、無法參加工作以外的聚會(86.7%)、無法配合加班(86%)、遲到早退頻率增加(82.6%)、對同事或部屬造成困擾(81.5%)是前五大影響工作及生活的現象。
因此,43.3%受訪照顧者不讓同事知道自己照顧家人,主因是不想和同事多談私事(77.4%),也擔心錯失重要工作機會(28%)。
吳麗雪推測,國內存在老人歧視,職場對照顧者並不友善,上班族擔心同事誤解他們的工作能力而不願多談。
「我請假照顧中風的媽媽,遭主管刁難!」一名公家機關約雇人員就無奈地說。她媽媽中風後,數度跌倒,除了常請假,遲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飯,雖然會加班完成工作,但主管仍有微詞,讓她感嘆國內缺乏長照友善職場。
五成照顧者盼企業提供照顧福利津貼
在本次受訪的照顧者心中,長照友善職場該具備哪些條件呢?調查發現,依序是:提供照顧福利津貼,例如,老年照顧補助、貸款或互助金(53.5%)、彈性工作地點,希望在家或辦公室的地方工作(45.1%)、提供老年照顧服務,設置日照中心,或合作簽約照顧機構,提供優惠(42.2%)、工作總時數不變等。
可是,企業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能提供這種福利的少之又少。以提供照顧福利津貼為例,僅9.7%受訪者的企業做到,反倒是一年提供七天的家庭照顧假,已有23.9%的受訪者享有。
「日本每個老人不論有幾個子女,一輩子有93天顧老假,」陳景寧說,安倍政府在2016年提出「零介護離職」,由子女分數次請假93天,企業付六成薪水,讓員工回家安心照顧,事後返回職場,做法值得台灣參考。
當台灣在2025年進入老年人占兩成人口的超高齡社會,長照將成為全民課題,如何讓照顧者免於擔心成為長照難民,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54586
「我差點就要放棄申請了,」在台北一家教學醫院擔任護理師的照顧者說,為了幫失智的叔叔申請入住公費榮民之家,她周旋戶政、地政事務所、退輔會、健保署、醫院、榮家等好幾個地方;又因為不熟悉申請程序,單位之間資訊不同,前後耗時半年多,才安排成功。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解釋,長照2.0尚未補助住宿型機構,為的是鼓勵長者留在自己家裡養老,因此,補助申請日照中心、居家照顧,只要被照顧者通過評估,一週內便可以享有服務。
六成五照顧者不了解長照2.0政策
其實政府的長照2.0實施一年多,但民眾了解並不深。受訪者中,非常了解長照2.0者,只有3.1%,完全不了解(38.8%)與不了解者(27%)合計達65.8%。其中,41~50歲照顧者,有44.8%完全不了解,51~60歲者不了解者更增加到一半。
因為不了解,受訪者對長照政策的感受以「遠水救不了近火,無法照顧中重度失能」最高37.2%,尤其是51~60歲感受最深,超過其他年齡層。受訪者還認為這是無效的紙上政策,不如解決照顧人才荒30.2%,以及各單位資訊不統一,鄰居口耳相傳,講得都不一樣(29.7%)。
面對民眾不了解,薛瑞元提出澄清,「到宅服務的居家照顧員人數在兩年內,已經快速增加55%。」他解釋,政府近來提高照顧員薪水,時薪從200元調到350元,2016年有9000人,今年已有1.4萬人,全台日照、日托中心也從2016年44個,大幅增加到現在的2446個,成長速度超越預期。
據衛福部統計,扣除已有外勞與長照機構照顧,長照2.0主要協助44萬名在家的長者,目前已服務14.6萬人,比率達三成三,希望明年能夠再提高到一半。
然而,或許是台灣老化速度太快了,民眾來不及了解政府作為,六成三的受訪者認為長照2.0完全幫不上忙或幫不上忙。尤其是51~60歲族群,有五成四認為完全幫不上忙。
調查顯示,有八成五的受訪照顧者,非常擔心或會擔心變成長照難民,特別是年齡較高的51~60歲族群最擔心,比率達87%,其次是41~50歲族群,也有86%。
65.3%照顧者最擔心費用入不敷出
大致說來,受訪者最在意長照會影響自身經濟,他們最害怕長照費用驚人,入不敷出(65.3%),其次是擔心被迫退出職場,沒有收入而生活陷入貧困(49.6%),也憂心長照需求消失後,變成失業者無法重回職場(35%),甚至憂慮自己不婚、無子而孤老,無人照顧(29.6%)。
但在台灣的醫療體系裡,將照護責任外包的真相,換來的是民眾沉重的照顧負荷,這已是現在主政者不能迴避的問題。
回應
台灣醫院將照顧病人工作委由家屬乃至於病人自費來請看護,根本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國家醫療制度,也是虛假住院健保,只以半套服務的健保制度,執政政府為何不學歐美先進國家?
台灣很多人又想享有歐美先進國家的福利, 但又不想要像歐美人般付出相對的稅金或費用. 就跟勞保之於公保一樣, 勞工又想跟公保拿一樣多錢, 又不想像公保般繳這麼多錢.
政府花310億拚長照民眾看得到吃不到?2018-10-29
申請長照平均耗32天 八成五照顧者憂淪長照難民
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勢必成為全民課題。《遠見》與104銀髮銀行合作執行「2018年長照經驗大調查」,詢問曾有照顧經驗民眾的甘苦和對長照政策的看法。如何不讓老人變成人球、解決照顧人才荒,讓照顧者免於擔心變長照難民,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勞動部依據台灣人口老化比例,失智、失能等發生率推估,在1153萬名上班族當中,至少有231萬人正在承受照顧壓力。
每名照顧者要照顧1.3人每天睡不到6小時
今年調查顯示,受訪者中平均每名照顧者要照顧1.3人,比2016年的1.1人要多;每天要花6.6個小時照顧,比2016年的5.6個小時多一小時;平均每天睡眠時間是5.78個小時,比2016年的6小時再少一些。可見照顧壓力愈來愈大了。
至於照顧模式,又以全額自費在家自己照顧最多,占48%;第二高是請外籍看護工(19.6%);第三高是政府補助的居家照護(19%)。近來政府推廣子女把父母送到日間照顧中心,由於機構尚未普及,比例只有5.6%。
政府推動長照2.0,花費310億元,民眾感受到了嗎?長照服務更便利了嗎?
詢問照顧者向政府申請長照資源時,從申請到完成,平均要和3.4個政府單位接洽,有近四成受訪者聯繫三個單位,甚至近兩成需要聯絡四個。
從申請到完成,平均耗費32天,27.8%的受訪者花了三週到一個月,甚至有兩成受訪者耗費一個月到兩個月才完成。
盼台灣推動「全責照護」 統一管理訓練、紓解病家壓力
長年為醫院機構發聲的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祕書長吳明彥坦言,「全責照護是台灣醫療的漏洞,照服員應該納入醫院正式人力,由醫院管理可以訓練得更好,如果照顧發生什麼問題,責任也能由醫院扛下。不要說歐美國家,和我們鄰近的香港、新加坡醫院都實行全責照護,台灣也要趕上。」
翻轉關鍵〉全責照護人力 應納入「護病比」
護理人力不足,其實是醫院看護和照服員外包,無法建立全責照護的主因。目前醫院評鑑雖然要求各級醫院需要達到一定的「護病比」,但不同病房有不同的標準。
儘管護理人力不足,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困境,但台灣連最高標準的醫學中心1比9護病比,仍高於日本的1比7,以及美國、澳洲的1比5。要真正達到醫院全責照護的品質要求,病房照服員與病床比,應該要達到1比3或1比4的目標。
健保支出明年破7千億 財務持續惡化,恐調漲健保費
明年健保總額協商出爐,健保總支出將首度破7千億元,健保署近日不斷釋放推動分級醫療、雲端病歷,盼能節流,但也表示「若財務持續惡化,就得提高健保費率」,為健保費可能調漲埋下伏筆。如果明年健保真有調漲保費的壓力和需求,那麼把全責照護納入健保,值得討論。
「照護給付」民眾補差額 提列醫療費用減稅、減輕負擔
滕西華認為,如果以差額負擔、配合保費合理調漲,值得各界凝聚共識,「如果這塊(照護)由健保給付、民眾差額負擔的好處在於,健保費有弱勢補助機制,低收入戶可以減免,但現在大家住院要自己請看護,看護是每天收現金的、經濟不好的人也不可能會少收;另外,看護費用若納入健保還可提列醫療費用減稅,亦可考慮納入年度住院負擔上限,不讓住院支出過於龐大。」
吳明彥則支持由醫院評鑑或醫院人力設置標準之中,納入全責照護的人力標準,先要求醫院去做、由病人自費,會比現在一對一請看護成本低。
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劉梅君認為,全責照護可分階段規畫,如先針對某一部分的病人優先實施,再將其他範圍慢慢涵蓋進來,也許就不會遭遇較大的反彈。
台灣少子化 住院孤兒多!看護10天要價2萬6...廉價健保體系下的「照護黑洞」 2018-11-08 今周刊
「一對一看護」外包模式 醫院只管媒合、從中賺取佣金
《報導者》與立法委員吳玉琴辦公室進行「全台醫學中心看護大調查」,截至2018年9月,發現19家醫學中心機構,有13家由院方仲介看護、4家不涉入,另外長庚醫院則有代訓合作對象,代轉介但不抽佣。相對於歐美先進國家,由醫院全權負責病人照顧,維持醫療品質,台灣的住院照護只能說做半套。調查中發現,醫院平均向仲介公司收取3%至5%的佣金,作為管理費或訓練費,或是以「租借辦公室」收取租金,而這筆錢通常由仲介公司向看護和照服員收取10%的佣金中支付。
台大看護「把關」有制度 要求完訓證明、進行技術測驗
目前醫院媒合「一對一看護」既無規範、也無標準,醫院任何作法都「沒有違反規定」。無論有沒有證書、有沒有受訓,都可以從事看護或照服員工作。
此次調查發現,經由醫院為病家媒合照服員或看護的,僅5到8成,仍有不少的住院病家自請看護,或由家人看護,這潛藏著更大的危機,一般人未經專業的訓練,而自請看護的體系裡,也發現未經訓練的逃逸移工,這都形成醫院整體照顧品質的黑洞。
此外,陪病和外院看護進入醫院,不僅成為院內感染的大麻煩,本身也是遭感染的高風險群。2003年,台灣SARS疫情蔓延,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其中2位看護及4位家屬不幸染病身亡,而看護工和洗衣工因為跨院接案,也成為「活動傳染源」。
家屬當護佐「台灣獨有」 進出頻繁恐染病、院方也頭痛
當時擔任醫策會副執行長的周照芳,陪同美國疾病管制局3名感控專家參觀台灣多家醫院,美國專家好奇「台灣病房怎麼那麼多人?」周照芳不好意思地說,「都是家屬或看護,因為台灣一直都把家屬當成Nurse Aid(護理佐理員)來用。」聽得美國專家頻搖頭。
79歲的周照芳,SARS後全力推動醫院「全責照護」,她認為台灣應該朝向美國是由醫院直接聘用護理佐理員(護佐),協助護理師完成病患生活照顧的工作。「病患進到醫院就是醫院的責任!」
照護黑洞〉台灣少子化社會 「住院孤兒」變多
「『住院孤兒』會愈來愈多!」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提出警訊。她指出,高齡化和少子化,愈來愈多「沒有家人」的人,住院只能仰賴看護,如果醫院不能全責照護,丟給病家自理,一來費用難以承受,二來也沒有保障。
二、探視平鑫濤時間長短:
瓊瑤透露平鑫濤住院400天,她每隔1天去醫院探望,她沒去的那1天,兒子陳中維一定要去,堅守至今,並感嘆「那孩子(指平家子女)呢,2周來看一次,待半小時就走了,照顧跟探望是不同的」。
平鑫濤次女平珩指出,平鑫濤住長照中心,有全天候看護照料,她和姊姊平瑩一周最少探望2到3次,弟弟平雲更頻繁,至於瓊瑤則是一周探望3次,每次半小時到1個小時。平雲表示比起台灣60%長照家庭必須完全靠親人自己照料的辛苦,瓊瑤有1個秘書、2個看護、1個傭人可以使喚,她有兒孫,父親也有自己的子女,並非孤立無援。
三、探視平鑫濤的態度:
瓊瑤表示平鑫濤因為插鼻胃管不能吃固體食物,但他是美食主義者,對食物仍有渴望,她就拿食譜指著蛋塔,假裝拿起來咬一口,丈夫也模仿她的動作,藉此給他精神上的慰藉。某天平瑩帶女兒來探望平鑫濤,看到這場景噗嗤一笑,讓瓊瑤難過想哭,去跟平瑩說:「你那天在笑,我想哭,你爸爸自尊還在,不能這樣嘲笑他。」
平雲則說「我們姊弟一直有默契,看父親時不要愁眉苦臉,以笑容面對他,而不是哀聲嘆氣」。
四、重掀50年恩怨情仇:
瓊瑤當年跟平鑫濤相識相戀,平鑫濤已有家庭,跟妻子林婉珍育有平瑩、平珩、平雲2女1子,瓊瑤因此背負多年「小三」之名。瓊瑤透露:「我一直在他們面前矮了一截,這50年來的恩怨也就一筆勾銷了。」
她說「他怎麼追我我都沒講過,現在我知道我錯了,我對這3個孩子道歉,我就是不該認識他爸爸,請他們饒了我吧,我也不該在他們的爸爸要衝到懸崖下,趴在引擎蓋上求他,才撿回一條命,我一錯再錯,我跟他們道歉」。
平雲表示「我們從來不曾忘記當年發生過的事情及母親受到的委曲與痛苦。如果一段愛情是建立在傷害另一個人、建立在另一個女人的犧牲上,那麼這樣的愛情並不偉大,也不值得拿來歌頌炫耀」。他說:「媽媽是個溫柔又堅強的女人,也很豁達。」據了解林婉珍現年87歲,她後來再婚的伴侶已過世。
五、平鑫濤病況出書爭議:
瓊瑤在平鑫濤失智時,自詡擔任「特別護士」,也打算要把這段經歷寫成書出版。她說有去問過平雲要不要出版,但平雲回信「我爸那麼愛你,你為何要出這本書」,但她想說的是,寫作是她的職業,當年也是平鑫濤一直鞭策她不要停止,但在平家子女的反對下,她已放棄此計劃。
平雲明確表明反對瓊瑤出書,「家父很重視個人隱私,不希望生病的事公開」。
我現在萬念俱灰,也不再相信人間有情,我跟你們爸爸之間五十幾年的感情,在你們的攻擊下,也變得蒼白薄弱!我暫時不會再去探視他了,免得情緒決堤而崩潰!但是,關於你爸爸現在需要的東西,我還是要清楚交待一下:
鑫濤日常所需用品和注意事項
……….
希望你們也能如先前我照顧你們父親,這樣的照顧他到終了,這也就是他的福氣了!言盡於此,各自珍重!
瓊瑤
寫於可園2017.05.02鑫濤住院427日
回應
沒照顧自己老爸還嘴別人, 真是TMD不孝
別偏聽,看看平家小孩的說法再下斷語吧!清官已很難斷家務事,再碰到善於玩弄筆墨撩動讀者情緒的當事人...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0/2439081
瓊瑤撕心裂肺翻臉平鑫濤子女 都怪這5件事2017.5.3
(新增:瓊瑤與平家子女說法對照表)
這是一根鼻胃管引爆的家庭悲劇!瓊瑤及平鑫濤曾是文壇的恩愛眷侶,但年老最怕病來磨,平鑫濤如今失智、中風住院,插鼻胃管維繫生命,瓊瑤將心中的萬般不捨盡訴文中,卻因為扯入侯文詠,造成平鑫濤與前妻生的兒子平雲撰文反擊,瓊瑤對外界質疑一一回應,萬念俱灰地決定交出平鑫濤的照顧權,她與平鑫濤子女衝突越發尖銳化,歸結5大事件的對立,造成這個家庭分崩離析的主因:
一、要不要插鼻胃管:
瓊瑤覺得有負平鑫濤的囑付,「他清醒時明確交代不接受侵入式治療,就包括鼻胃管」,對她來說「加工活著」就是一個悲劇,認為平鑫濤「要轟轟烈烈活著,不要淒淒慘慘躺著,這叫殘忍,可是他們(平鑫濤子女)認為是愛」。
平雲則表示讓父親插鼻胃管是艱難的決定,但父親一直是生命的鬥士,只要有一絲希望,就從來不會放棄,並強調父親不插管的前提是病危,但醫生自始至終從沒判定過父親病危或陷入重度昏迷,「他只是失智而已」。 他強調這事「最後變成一個網路公審,變成我父親該死,兒女不讓他死就是不孝」,為此感到無奈和荒謬。
而醫界則認為鼻胃管是為長遠營養與餵藥維生之用,在失智症生命末期已嚴重退化到近乎植物人時,國外作法建議連鼻胃管都不用,但插管或不插管仍有爭議,沒有誰對誰錯。
早上起床,看到鋪天蓋地的新聞,才知道你們對我有這麼大的反應!我向你們三個認錯,我錯了!
1963年不該把我的《窗外》寄給皇冠!
更不該接受你們爸爸的安排,從高雄到台北接受採訪!
然後也不該繼續在皇冠寫《幾度夕陽紅》!
接著又在你們父親主編的聯副寫《煙雨濛濛》!
那些寫作的日子,我幾乎在你們爸爸的鞭策之下,日夜無休的工作,相信也給皇冠帶來了榮景,給你們的父親帶來驕傲!
我再也沒有想到,當你們父親躺在醫院,最後為了我想寫一部呼籲《病人權利自主法》和《善終權》的書,讓我們兩家分裂到這個地步!
你們捏造的事實,說我說過:「沒有靈魂的肉體,就不值得活下去」等等,讓我欲哭無淚。至於你們杜撰的「對我來說,你們的父親已經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肉體,從今以後,請你們自己照顧,我要去過我自己的生活了!」更是荒謬絕倫,如果我曾經說過那些話,我還會活在每天數日子的煎熬中,一周三次奔赴醫院探視嗎?如果我說過那些話,你們怎麼沒有把父親接回,到四百多天後才提出來?如果我說過那些話,怎麼每次出國旅行的是你們?而我始終守在台北?
人在做,天在看,不要如此殘忍和惡毒!
你們畢竟是鑫濤的孩子!自從他2002年生病後,身體就不好了,是我在每天照顧他!他能如此長壽,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把你父親送到H醫院,是因為它是一家有規模的醫院,有各科醫生,會照顧得比較周到,總比送到安養中心好。因為你父親插了鼻胃管,需要各種專業照謢,不是我能夠居家照護的。當時,平瑩還問我為什麼不能接回家?讓我當場傻住,我已經老了,我不是神,我也不是萬能啊!
總之,我錯了,我向你們三個鄭重道歉認錯,我不該認識你爸爸,不該寫出讓你們不愉快的文字,很多很多不該!請你們三位高抬貴手,饒了我吧!(我不會再回應你們,你們無論再說什麼,都算你們對!我錯!)至於你們想把爸爸接回自己照顧,我成全你們!雖然現在已經過了「照顧期」,躺在醫院裡的鑫濤,有我訓練好的哈達照顧,有我拜託的院長和護理長照顧,有醫生照顧,你們只要探視就好了!
另外,在你們父親身邊服務了17年的淑玲,最終也沒有落得你們一句好話,也就不需要她再處理你們父親的大小事了吧!我會讓她把看護的事情交接清楚,讓你們好接手後續工作。
您真正一直無法接受的其實是父親「失智」這件事。對於您來說,父親得了失智症,不再記得您,無法對您說愛,就是「沒有靈魂的肉體」,就不值得活下去,不如去安樂死。但對我們來說,即使父親得了失智症,不記得我們了也沒有關係,只要他在自己的世界裡好好地活著就足夠了。他不記得我們,但我們對他的記憶還在,不會因此影響我們對他的敬愛。
………
原本可以引起社會大眾對於長照議題的正面討論,可惜最後卻流於個人情緒的負面發洩。父親50年來對您的照顧總是盡心盡力、無微不至,我們很感謝這一年多年來您反過來對父親的照顧,但比起台灣百分之六十多長照家庭必須完全靠親人自己照料的辛苦,您有1個秘書、2個看護、1個佣人可以使喚,您有兒孫,父親也有自己的子女,您並非孤立無援。
我們也很感謝雖然非親非故,但一年多來放棄休假、真正24小時一直在病房裡陪伴、照料父親的印尼看護。我們十分願意照顧自己的父親(但之前平瑩提議說要把父親接回她家照顧,您卻馬上一口回絕),我們也很樂意見到您放下心中的重擔,出去散散心,籌備新戲、寫新的小說,更衷心希望,關於這件「家務事」的紛紛擾擾,能夠到此為止。
以上,如有冒犯之處,敬祈見諒。
也祝您 身體健康 寫作順利
平雲 敬上
回應
人就要死了,家屬就出現了。
可以想像,老先生走以後,將來遺產也有機會吵個不停吧﹖
羅生門 ,這下理不清了
瓊瑤啊,期望妳別利用這個愛你的男人他的剩餘價值去完成自己的商業價值!
主張安樂死是個人的思維,雖符合醫學時代進步的潮流,但不能剝奪他人的生存權,除非他立有醫療決定的授權書?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0/2438048
瓊瑤回應平家子女最終篇 「成全你們接回爸爸照顧」2017-05-02聯合報
作家瓊瑤近日因丈夫平鑫濤插鼻胃管一事,與平鑫濤和前妻的子女相互寫信質疑,瓊瑤今晚在臉書貼上一封「給平瑩、平珩、平雲的一封公開信」,稱要請三位平家子女「高抬貴手」,她不會再回應他們,「人在做,天在看,不要如此殘忍和惡毒」。她並稱,平家子女說想把爸爸接回自己照顧,她會成全他們。
瓊瑤全文如下:
「我們一再隱忍」平鑫濤女兒:無端牽連到侯文詠2017-05-02聯合報
瓊瑤因夫婿平鑫濤插管一事風波不斷,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平鑫濤女兒平珩,今天在臉書貼文公開弟弟平雲寫給繼母瓊瑤的信,表示父親一向極注重隱私,很遺憾父親的病情現在變成公開討論的話題。她指出,他們兒女本來對瓊瑤阿姨一直以禮相待,但為了顧全父親的體面,一再隱忍,可是事情的發展已讓他們不得不站出來澄清,尤其無端牽連到侯文詠及許多醫護人員,更讓他們過意不去。平珩全文如下:
●一封沉重的公開信
瓊瑤阿姨:
自從3月12日您發表寫給中維、琇瓊的公開信後,這一個半月來一路看您的發文,心情也從一開始的體諒與理解,逐漸轉變成心痛與不解。儘管您在文章中所述有許多地方跟事實有所出入,基於我們對於父親的尊重,一直隱忍至今。但看了您4月28日的發文甚至不惜動用三字經開罵,考慮良久,覺得還是需要代表我們三個子女表達一下我們的立場。
您要表達您對安樂死的支持,我們一向尊重。您要追憶過往跟父親的恩愛,我們沒有意見。您要藉由貶損、醜化我們來凸顯您照顧父親的偉大,我們概括承受。但我們不能接受的是,父親的病情被炒作成有如連續劇般的題材。看到一群並不清楚事情來龍去脈真相的網友跟著批評、指責,讓我深深有一種荒謬的感覺。他們講的不是什麼陌生人,而是我們的父親啊!當這些事不關己的網友在拚命按讚、分享之際,他們也彷彿在責備我們:「怎麼不早點讓我們的父親去死,要讓瓊瑤受這種苦?」這原本是我們的家務事,卻被迫將父親的生命送上公審的祭台(而且似乎大家都告訴我們應該判父親死刑),對身為子女的我們來說,這是一件多麼殘忍又令人感到心痛的事!
您一直念茲在茲插鼻胃管的事,但其實真正的重點始終不在於究竟要不要插鼻胃管這件事,而是我們跟您對於父親值不值得繼續活下去的認知不同。父親的遺囑寫得很清楚:「當我病危的時候,請你們不要把我送進加護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醫療器具來維持我的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護病房裡。所以,無論是氣切、電擊、插管、鼻胃管、導尿管......通通不要,讓我走得清清爽爽。」開宗明義的前提就是「當我病危的時候」,但問題是:所有醫生自始至終從來都沒有判定過父親病危或陷入重度昏迷,他只是失智而已。
重度失智插不插鼻胃管 醫師分析利弊2017-05-02中央社
作家瓊瑤丈夫平鑫濤因失智住院,瓊瑤不滿平鑫濤子女讓父親插鼻胃管,引發爭論。失智症權威甄瑞興今表示,插管怕增加感染風險、不插又怕患者餓,坦言站在家屬立場,確實兩難。
失智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的疾病,根據過去經驗,失智從診斷到死亡平均餘命約5到9年。插管雖然有機會延長患者生命,但很可能因反吐、嗆到等原因,併發吸入性肺炎機率大大提高,恐惡化成敗血症。
甄指出,他以前非常反對不救失智患者,但後來接觸到很多重度失智患者,他們雖然心肺功能正常,但已完全忘了自己是誰….
不過,家人的不捨、親戚的輿論壓力等家庭層面、人心層面,站在家屬立場該怎麼選擇,真的很兩難,但坦言,「如果今天我是病人,我也會選擇不插管」,與其吸入性肺炎引發其他感染帶來的痛苦,寧可自然離開,也讓他從原本堅持每個都要救的想法,轉而推動失智安寧工作。
回應
乾脆立法,重症或嚴重失智失能者、確定是植物人者 ,直接按,樂死算了!採普遍強制執行,這樣最省醫療資源與病人家屬滷蛋,誰都不要怨,總有一天輪到你!
插管爭議… 究竟為了不讓誰痛苦?2017-05-03聯合報 張濱璿醫師
2016.1.6公布,但2019.1.6才施行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第十四條規定於病人符合末期病人、不可逆轉的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以及其他經公告之病人病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無合適解決方法時,醫療機構或醫師始得依病人所預立之醫療決定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生治療或人工營養。立法院於附帶決議,應由各相關醫學會依據專業建立具體判斷標準與程序。也就是說,因為「極重度失智」或「極度痛苦」等情形的認定仍存在許多爭議。
…..
回應
99%的失智不可能恢復,只會變成植物人。這樣不安樂死,是跟誰過不去?除了醫師可以賺錢,誰得到快樂?該死就死,連死都不會嗎?
或公或婆說法都有理,但都未必是當事人的意志,還是以當事人能自主時預先和家屬建立的共識為憑。
是的。本例的爭議在醫生違反病人意願。在美國醫生會被吊照的
醫養結合還是護養結合 2016-04-29 15:25:42
自從2015年年底國務院轉發了衛計委的《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以來,「醫養結合」甚至「醫養融合」的話題日趨升溫。放眼世界,在中國成為社會熱點的「醫養結合」,在國際上,尤其在已開發國家,好像並不怎麼提及。
平心而論,「醫養結合」的表述並不準確。因為對於絕大多數老人而言,更為迫切需要的是日常生活照料,以及並非以治癒為目標而是以延緩病情(慢性病)發展和維持生理機能的護理和康復。所以,核心問題其實是「護養結合」(?)。再專業一點,現在通常叫做「長期照護服務」。
強調護養結合和長期照護服務,其實是強調醫養分開。一旦投入「醫療」這個無底洞,恐怕連個響聲都難聽到。要解決這個問題,最佳的選擇就是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尤其是針對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的長期照護服務和長期照護保險。
綜上所述,籠統地提「醫養結合」,恐怕會使老齡化的中國社會陷入一個將來難以自拔的泥淖。高層提這個概念,可以理解,因為正像總理所言,老年服務機構要取得與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險相關的資格面臨著很多障礙。但必須要釐清的是,這樣的結合是有邊界的,簡言之,就是治療疾病的事歸醫療服務,其他的生活照顧和非治療性的康復、護理歸長期照護服務。
按照國際慣例,再結合中國國情,要做好三件事:第一,老年服務機構要以有經驗的護士(很多養老機構聘用了醫院退休的資深護士乃至護士長)為核心組織起一個包括護士、護理員、營養師、康復師、社會工作者在內的專業護理團隊;第二,老年服務機構要聘用有執業資格的醫生,但並不一定要駐院,主要職責是定期巡視查房,為罹患慢性病的老人開藥,並在搶救時儘可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第三,老年服務機構要與臨近的綜合性醫院簽訂合作協議,並預設一條緊急搶救時的綠色通道。
總而言之,首先是醫療歸醫療,照護歸照護。然後,用系統論的語言表述,就是在充分分化的基礎上實現功能耦合,最終整合成一個更高層次上的能夠有機互聯的「醫養結合」,以使「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第3章 中國養老服務供給現狀與問題研究
3.1家庭養老現狀與問題
3.2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與問題
第4章 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構建與需求預測
4.1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構建
4.2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預測
第5章 城鎮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模式構建
5.1國際借鑒:德國、日本長期照護保險制度
5.2地區經驗:青島市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
5.3模式構建:醫養結合的視角
第6章 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參數測算
6.1模型構建
6.2數據來源
6.3基本結果
第7章 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效果評估
7.1評估思路與模型構建
7.2數據來源
7.3基本結果
第8章 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參數敏感性
8.1收入估計模塊參數變動的敏感性
8.2支出估計模塊參數的敏感性
8.3結果模塊參數的敏感性
第9章 結論、討論與政策建議
9.1結論
9.2討論
9.3政策建議
醫養結合
“醫養結合”就是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醫”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諮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養”包括的生活照護服務、精神心理服務、文化活動服務。利用“醫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集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等為一體,把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將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功能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的新型模式。
目錄
1 概念的形成
2 項目推進
3 服務模式
▪ 醫養結合以養為主持續照料
▪ 醫養結合以養為主健康療養
▪ 醫養結合以養為主健康親情社區
項目推進
2016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民政部發布了《關於確定第一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的通知》,於9月發布了《關於確定第二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的通知》,文中確定了以北京市東城區等50個市(區)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以北京市朝陽區等40個市(區)作為第二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並明確了試點單位應盡快建立相關機制,全面落實醫養結合工作重點任務,確保試點取得積極進展,收到良好社會效果。
醫養結合:中國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模式構建與實證研究
作者: 楊貞貞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內容簡介
我國當前已進入人口快速老齡化時期,家庭養老負擔沉重,如何制定有效的長期照護政策,優化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科學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模式,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
在分析了我國社會養老服務現狀的情況下,《醫養結合——中國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模式構建與實證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居家/社區養老、居家/社區養老+家庭病床、養老機構以及醫養機構”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分類方式;構建了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模型,並結合PADIS人口預測數據、CHARLS微觀調研數據等,對未來我國城鄉社會養老服務需求規模進行預測;創新性提出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划撥支付與個人繳費相結合”的城鎮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模式;測算了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的籌資參數標准,並進一步對該籌資模式建立的效果及其參數的敏感性進行了分析。
根據所作研究,本書提出依托醫療服務資源整合,推進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通過建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划撥支付機制、鼓勵45+歲群體繳費及將政府”補救型”社會養老服務財政投入轉化為對個人籌資費用補償等措施,逐步推進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划撥支付與個人繳費相結合籌資模式試行的政策建議。
楊貞貞,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專業博士,浙江大學人口仿真與數據挖掘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浙江城鄉人口老齡化與長期照護服務需求研究”獲浙江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招標優秀課題三等獎,研究領域:人口與社會保障。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問題的提出
1.2研究目的與意義
1.3概念辨析與文獻回顧
1.4研究數據、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
1.5主要創新點
第2章 中國老年人口需求特點分析
2.1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
2.2城鄉老齡化發展路徑差異顯著
2.3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問題突出
2.4城鄉老年人慢性病並發現象凸顯
進一步說,日本郵便公司開辦「銀髮事業」,並不是為了要配合政府政策,而是對準時代的需要,推進郵政事業的轉型,以降低虧損。為此,日本郵政特別成立了新的事業部,叫「郵局守望相助服務」,來推廣這項業務。即使如此,有些日本老人或家屬對於郵差登門入室的服務仍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唯恐「引狼入室」。因此,當賀陳旦談到郵差兼做長照,聲稱是在盡「社會責任」時,他不僅傳達了錯誤的訊息,彷彿探視老人是每名郵差的附帶義務;他更混淆了中華郵政的經營本質,彷彿所有公營機構都有義務不計代價地配合政策行事。這些,都是極易誤導的觀念,也可見賀陳旦對此構想缺乏深思熟慮,卻對長照流於一廂情願的附和。試想,要完成「長照的最後一哩路」,豈是光憑萬名郵差大軍即可成事?
不可否認,台灣許多郵差都具有善良、可親的本性,有些人也早就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做著探視及服務老弱的工作。這些,自都令人感佩。但無論如何,政府要推動「郵差做長照」的工作,必須要有更務實可行的規劃,不能光憑浪漫或天馬行空的想像,更不能把郵差當成可以隨意差遣、壓榨的勞工。尤其,愈是想用廉價方式達到長照的普及,看護人員的薪資就愈容易被壓低,長照的品質就愈難提升,而長照的專業就愈難受到尊重。
橘逾淮為枳,台灣要學日本的郵差做長照,請運用智慧認清現實,不要學到四不像。
回應
綠色的異想世界...鍋貼役vs長照役
相關新聞
郵差加入長照? 衛福部:可研議附加服務
郵差加入長照?中華郵政:不能經營 只能輔助
替代役也加入長照?葉俊榮:確實有規劃增加社會役
郵政兼做長照? 立委:配套待研議
郵差兼做長照?陳時中:若直接做可行性
聯合/郵差做長照:部長的夢幻與現實2017-04-06聯合報
交通部長賀陳旦拋出「郵差做長照」的構想,要利用郵局網路及郵差人力關懷偏鄉老人,透過送餐、探視等方式建立通報機制,完成長照的「最後一哩路」。對於賀陳旦的發想,外界的反應是驚訝多於認同,郵政工會更大表不滿,認為應先解決人力不足問題。衛福部長陳時中則直言,長照非交通部職掌,郵局直接做長照「可行性不高」。
賀陳旦的構想沒有贏得社會的掌聲,有幾個原因:第一,他把長照想得太簡單,以為送餐、探視等服務就是照顧老人,這矮化了長照的內容。第二,他把「郵政經營」和「社會責任」混為一談,以為郵差送信順便探視老人兩件事可以任意連結、同時兼顧;殊不知,這可能導致事情兩頭落空。第三,政府在一例一休政策中高唱勞工權益,賀陳旦不能解決郵差目前的血汗加班現象,卻還要為他們增加新工作項目,郵差當然憤怒。
事實上,「郵局做長照」並不是賀陳旦個人的創新發明。二○一三年底,日本郵便公司開闢「向老人問安」、「代購用品」等業務時,中華郵政即考慮跟進,但迄未付諸行動。當時的想法是,郵政系統遍布全台都會和偏鄉,擁有上萬名熟知區域路徑和通曉社區人情的郵差,可以提供地方銀髮族貼心的服務。
這樣的構想當然不錯,但是,如果不能釐清「服務」和「業務」的界線,並規劃出可以有效運作的模式,則任何夢幻美意都只是想像,不可能持久。以日本郵局的作法為例,其服務方式是採取「會員制」,會員每月繳交一○五○日圓(約三百元台幣)的基本費,郵差則每月探視入會老人一次,並提供必要協助,同時將長者的情況回報給其不同住之家屬。如果每月再多繳二四○元,郵差可以每天致電慰問,並協助老人代購日常用品送上。
亦即,日本郵局提供的銀髮服務,基本上是「業務」,而不是「社會服務」。而且,內容僅止於基本的月探視、日電詢及採購服務等,目的在協助親人能掌握老人的狀況,而不是直接介入照護。也因此,當賀陳旦語焉不詳地談到「郵差做長照」時,一般民眾即不免誤以為郵差還要幫忙照顧老人起居,覺得難以想像。對現職郵差而言,更容易感到排斥,覺得自己的專業是送信,已夠奔波辛勞,怎麼可能一夕變成「看護」?
無緣社會
目錄
引子“無依無靠者”與日俱增的日本
第一章追踪“在途死亡者”:歸納在僅僅幾行字裡的人生軌跡
專欄悄然普及的“直接火葬”
第二章日趨脆弱的家庭紐帶:“拒領”遺體的去向
第三章單身化時代:“終身未婚”的驟增
專欄靠兒老人
第四章職場關聯斷絕之後:依賴虛擬家庭的人們
第五章吟唱“單身情歌”的女人:依賴虛擬家庭的人們
專欄共同墳墓
第六章年輕群體中蔓延的“無緣死亡”恐懼:推特上對未來的不安
專欄年富力強的“家裡蹲”
第七章為了紐帶的恢復:度過第二次人生的男子
第八章消失的老人:接連發生的老人失踪
第九章從無緣社會走向結緣社會:探求新的“關聯”
短評
看了三分之一之後,覺得這就是我的國人的未來。日本NHK目下記錄的不過三萬多無名死者,對中國來說,這個數字將翻十倍或者百倍,因為人口眾多。
一直在擔憂,不久後的中國,會不會也變成這樣的“無緣社會”,轉念一想,不怕,我們有廣場舞!跳廣場是多麼可愛的愛好啊
書評
時常有人談及中國社會中無所不在、難以逃脫的關係網絡,如果你很厭煩它,那麼小心,它的反面也一樣可怕。這一景像在日本已漸漸變成現實:在那裡,問題並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謂“無緣社會”,就是指這樣一個人際關係極度萎縮的社會。雖然人們常說“人...
遠離“無緣”親近“結緣”
剛開始讀日本NHK特別節目錄製組集體完成的這本名為《無緣社會》的書時,心中充滿了好奇,日本人又發明什麼漢字詞彙了?比如“窮忙族”、“尼特族”、“家裡蹲”之類,現在是“無緣社會”,等到讀完第一個因“猝死”多日直至屍體腐爛才被人發現的大森忠利的故事,忽然不忍再讀下...
犯罪學專家,龍谷大學法務研究科教授,濱井浩一說道:「日本刑務所雖然環境不怎麼好,大部分倉房不設冷暖機,但是,總算是一個有屋簷的地方。」「在刑務所裏可以交朋友、有監護員保護、有人照顧健康、食物還會有專人親自送到。」「就算死了,都會有人為你厚葬拜祭。」
根據國際刑法研究(Institute for Criminal Policy Research/ICPR)最新研究顯示,在日本每10萬人,僅有47人在囚,遠低於美國的693人和香港的115人。但在囚者中,一成以上是年逾65歲的長者。在個別刑務所,更有高達三成是長者,全所平均年齡超過50歲。
為應付囚犯老化問題,日本刑務所專為高齡囚犯特設了「養護工場」,讓他們在囚時能做更簡易的工作。懲教職員亦有照顧行動不便,或患有認知障礙囚犯的責任。神戶刑務所中的職員前田敏宏說道:「你要經常留意他們的身體狀況。看他們臉色好不好,有沒有吃完飯。」數年前,刑務所更設置了運動設施,供高齡囚犯做柔軟體操,「說實話,這裏和護老院沒有分別。」
在日本,刑務所即是監獄,但與大家認識的監獄不同。刑務所在囚人士大部分需要強制勞動,作類似勞改的工作。日本法律中判監分「懲役」和「禁錮」兩種,只有犯上嚴重罪行才會被判「禁錮刑」,即真正意義的「坐監」。其他大部分罪行只會判「懲役」,進入刑務所判囚和工作。工作內容包括洗衣、木工、縫製等生產作業,相對上較自由。
貧窮並非主因 而是找不到生存意義
日本老人寧願犯罪坐牢,貧窮固然是原因之一。據統計,老人犯罪以偷竊最多。不少釋囚重犯,是因為生活窮困、吃不飽而再次偷竊。不過,貧窮並不是老人犯罪的唯一原因,甚至可能根本無關。
日本中北部地區,新瀉縣近日的最新報告,2015年度全縣盜竊犯罪案為2,238宗,當中65歲或以上的年齡組別佔了36.1%,創歷來新高。犯罪理由中有更多是令人費解的:「我有錢但不想付。」
每當談到老人犯罪和老人問題時,日本傳媒都會把問題聚焦在社福制度,或老人的「孤獨」情緒上。據統計,重犯偷竊入獄的老人中,有三分之二是因為「找不到生存意義」、「沒有人可傾訴」、「社福措施不足」、「放監後一個人生活孤苦伶仃」,因而再次犯罪。神戶刑務所中的佐藤先生以自由換取容身之所的心態,正好反映出了大部分積犯的心聲。
除老人院外,負責照顧的專業護理員亦嚴重短缺。截至2014年,厚生勞動省統計,全日本需至少140萬個專業護理員,但目前實際只有100萬個,尚欠40萬人。人手不足造成前線人員工作量過多,部分人員把怨氣發泄在老人身上,導致老人院出現虐老事件。2014年11至12月間,川崎老人院3名老人遭職員連環殺害,讓日本社會再次響起警鐘,突顯照顧人員不足、老人院良莠不齊的問題。
家族關係疏遠 退休老人孤獨老死
日本在經濟起飛年代為阻止城市人口過度擠迫,大力「去城市化」,建設衛星都市,促使人們搬離大城市前往近郊地區居住。但泡沬經濟爆破後,經濟不景下新一代年輕人為尋求機遇,離鄉別井,告別雙親回流大城市中,造成世代隔絕。
因此,在人口老化過程中,非大城市的地區惡化情況最嚴重。然而老人設施不足,家人又不在身邊,部分老人只好留在家中兩老相依。一旦另一半仙逝,就會留下自己一個成為孤獨老人。
既失去了企業的「社緣」,又失去了家族的「血緣」,若然自己同樣離鄉別井生活,更進一步失去「地緣」。部分老人為不想「無緣終老」,忍受不了因孤獨變得怪僻起來,有人直接在車站放火泄憤,大部分人居然當上小偷,到處偷竊。失敗被抓沒關係,連續犯案更可以被關進有如老人院的監獄。
日本的老人甘願走進監獄,是因為患上「孤獨」的疾病。
日本不少長者獨自死於家中無人知曉,有工作人員帶同特別用品到死者的寓所清潔。(路透社) 日本不少長者獨自死於家中無人知曉,有工作人員帶同特別用品到死者的寓所清潔。(路透社)
位於日本中南部地區、兵庫縣明石市的神戶刑務所(監獄)內,有一位70歲的佐藤先生(假名),因潛入民居爆竊被抓,判囚3年6個月。屈指一算,他已是第六次進來。「今次出獄,一定要好好重新出發。」每次出獄時,他都會這樣向自己發誓:「出獄後一定要找份好工作,好好生活。」
出獄後,政府為他安排了一間住所,連同生活保障金讓他過活。可是,他最後還是去了犯事,再一次被關回來。就這樣來來回回,過了20年。
「哈哈,我又回來了。」他苦笑自嘲着:「再出去恐怕已沒法生活了。這裏雖然沒有自由,但最少有一分安心感。」
監獄成護老院 近四成重複犯罪
據統計,截至2014年末全日本刑務所在囚人士為60,486人,60歲或以上長者為9,736人。而2014年全年判囚入獄的長者有2,283人,當中近四成最少已被判6次以上。他們為何要不停重複犯罪?監獄的生活,真的要比外面好嗎?
無緣社會的老化危機 日本老人找不到生存意義 甘願走進監獄2016-05-04
近年出現「無緣社會」此新名詞,形容日本老人無「社緣、血緣、地緣」這奇怪的社會病徵。
日本今天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是高齡老人,人口面臨嚴重老化。人活到60載,理應滿腹知識經驗,受人尊重。但日本的老人,卻變得愈來愈奇怪──他們無理取鬧、蠻不講理、甚至突然暴走、動手打人。他們甚至甘願自投羅網,「享受」鐵窗日子。他們還請不走,出獄後又急着犯罪,再走回來。一整代老人是過去日本騰飛年代的主角,現在很多人卻淪為「老害」。究竟日本社會出了什麼毛病?
(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2010年,日本放送協會的一個節目,介紹日本正變成「無緣社會」:「親人離鄉別井不在身邊,終身僱傭制度被打破,導致企業社會制度崩壞,人與人間的關係正愈來愈疏遠。」「每年日本有3萬2千人孤獨死,其中1,000人更是身分不詳。」
所謂「無緣」,是指日本人正失去三大「緣分」:社緣、血緣、地緣。「社緣」是指工作與人際關係的連結(「會社」是日語「公司」的意思);「血緣」是指與親戚的關係;地緣則是指與故鄉的相聯。儘管無緣社會影響的是所有日本人,但對年老長者的而言最為嚴重。
日本在1970年代經濟起飛,企業奉行終身僱傭制度是最大功臣。在終身僱傭制度下,企業對僱員的照顧無微不至。由住宿、醫療保健、結婚、甚至生兒育女和教育、老後照顧,都由企業以「家庭式的溫情」全部包辦。
可是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大量企業被迫轉型。企業調整或取消終身僱傭制、削減企業福利、嚴格執行退休年齡制度。過往由企業帶動的社會福利制度一下子消失,為社會埋下了隱憂。結果踏入21世紀,戰後出身的「團塊世代」(昭和20年代,即戰後1945年至1954年出身的一代)陸續退休,炸彈隨即引爆。
社福制度落後 老年生活保障不足
企業社福制消失後,政府雖然積極接手,但因人口急劇老化、經濟不景而致資源不足,加上起步緩慢,制度至今仍無法趕上老人所需。
以老人院為例,日本在2000年實行「介護保險法」(照顧保險法),允許更多民營企業經營。私營老人院每年雖以倍數增長,但截至2013年,全國合資格但仍在等待牀位的老人仍有52萬人,較2009年的調查結果增加10萬人。其中患有嚴重障礙不能自理的,亦增加近28%至8.6萬人,牀位顯然不足。
而“老看老”模式,又更容易將老年人推上絕路。日本雖然有養老保險制度,但如果兩個人都是65 歲以上的老人,而其中有一人臥病在床或老年癡呆後,另一方的生活將非常困難。由於健康一方擔心自己死後對方無法生存,出於這種“愛”,很多老人就選擇了用“無理心中”這種方式,結束了對方與自己的生命。當然,也有很多子女因養老壓力過大,選擇與父母一同死去的,這是日本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雖然很多人將上述問題歸結於人口老齡化,但其根本原因卻是經濟不景氣造成的。泡沫破裂後,很多日本人背負上了沉重的債務。而生孩子,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投資。於是,很多人選擇了少生或不生,做一個丁克族。但是到了老後,由於沒有任何子女承擔贍養責任,社會機構又嚴重人手不足,很多老人家庭成了“孤島”,而一旦喪偶,“老看老”鏈條斷裂,“孤獨死”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雖然安倍政府提出“安倍經濟學”,高喊重振日本經濟,並打算引進外國護工,但是從目前的狀況看,卻基本沒有任何實際舉動。顯然,這種只打雷不下雨的做法,不可能將棘手的養老問題無限期拖下去。
日本“老老看護”模式陷入惡性循環 2016-12-09
截止12 月5 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累計在任天數達到1807 天,超越中曾根康弘升至戰後歷任首相的第四位。而修改自民黨總裁任期後,安倍很有可能成為日本有史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不過,雖然在任天數不斷刷新,但安倍面臨的“養老問題”卻沒有太大改變。
目前,日本社會面臨嚴重的“高齡少子化問題”。據日本內閣府公佈的“ 2016 年高齡社會白皮書”顯示,到2015 年10 月1 日,日本總人口1.2711 億人,其中65 歲以上高齡者為3392 萬人,老齡化率達到了驚人的26.7% 。而厚生勞動省在8 月發布的“介護保險事業報告概要”稱,日本全國被認定為需要介護的人數為627.8 萬人。也就是說,每5 位高齡者中就有1 人需要被照顧。這不僅需要大量的財政支持,還需要巨大的人力保障。
然而,由於老人護理行業“強度大、待遇低”的特殊性,很多年輕人不願從事該行業,這就造成了日本養老護工的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產生了“相對年輕一點的老人照顧年長老人”的特殊現象。
換句話說,“老人看老人”便是日本的養老現狀。而在這種“不平衡”的狀況下,難免會出現嚴重的社會問題。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從安倍“二進宮”後的2013 年起到今年8 月,日本共發生179 件針對老年人的護工殺人或“無理心中”事件,共造成189 人死亡。而這些殺人事件中,約有4 成發生在70 歲以上夫婦之間。“殺老人”在東亞文化中被視為絕對禁忌,而事實卻在日本頻頻上演,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反思。那麼,具體來說,日本為何不得不廣泛採用“老看老”模式?
日本護工缺口大,無法有效照顧老人是主要原因。近年來,日本發生了很多令人震驚的護工殺人事件。最令人震驚的便是今年7 月26 日在神奈川縣發生的造成近四十人死傷的“植松聖殺人事件”。其次還有橫濱市一家醫院的“點滴殺人事件”和川崎市“黑心護工從樓上扔下三老人事件”等等。雖然這些事件有不同的原因,但有一點卻是一致的。由於勞動強度大,工資低,造成了介護人員的嚴重不足,而這種情況的惡性循環給護理人員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重壓之下,一些原本善良的護工對老人舉起了屠刀。這讓很多日本老人不敢依托社會機構,只能“老看老”。
艾麗的印尼中介幫她找工作,並給她買機票,為此她連本帶息一共欠中介大約3千美金。中介每月從她工資裡扣錢,至少要一年才能還清。除此之外,她還要每月給台灣中介付錢。
在還債壓力和恥辱之下,艾麗不敢告訴任何人,包括她的家人。"在我的文化里,人們認為被強姦過的女人很骯髒,"艾麗說。"我感到羞恥、骯髒。我怕別人看不起我,我不想告訴任何人。直到現在我都沒告訴我媽,因為她知道了一定會非常傷心。"
艾麗說,老闆的弟弟"有別人在場時就裝作不認識我",所以沒人感覺到有什麼異樣。
儘管艾麗在人聲嘈雜的火鍋店工作,但卻幾乎沒有機會與他人交流。
"我的工時非常長。我從早晨6點開始工作,準備食材,打掃衛生,直到晚上10點或11點。週末時間更長。我上班時不能和任何人說話,老闆只讓我幹活。我在那里工作了16個月,只在春節時放了一天假。連生了病都要工作,"她說。
台灣政府不保障外勞享有固定假期,對他們的福利也少有過問。而勞工中介關注的往往只是雇主的利益。
"冰山一角"
人權組織說,艾麗的經歷不是孤立案件,官方獲知的類似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主任韋薇修女說:"她們不敢報警,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工資被雇主扣除或保存,她們欠著高額的中介費,除了還債還要養家。她們不能回家,她們沒有自由。"
遭遇性侵的外勞即使報警,也往往為時太晚。
回應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著名做家韓寒
物以類聚,流氓欣賞流氓很正常。
台灣有濃濃的人禽味。
http://www.guancha.cn/local/2017_01_24_391187.shtml
外媒:台灣每年發生100多起外勞遭性侵案件2017-01-24
去年,一名印度尼西亞籍的女傭到一名男雇主家照顧其老父,卻被雇主多次性侵。9月,她用手機拍下了自己被雇主強奸的視頻。視頻被上傳到YouTube網站上,但後來被刪除。雖然,當時此事引起了台灣當局的重視,但據BBC中文網1月23日報導,此類悲劇卻未曾減少。
這則視頻顯示,雇主性侵女傭時,受害者哀求其停止,並試圖將其推開。
受害女傭告訴警方,她把性侵視頻發給她的中介公司,但中介拒絕為她更換雇主。她於是將視頻發給一個朋友,朋友利用社交媒體來公開雇主的罪行,引起社會對外勞遭性侵問題的關注。
新聞曝光後,不只印尼百姓憤怒,台灣民眾同樣為雇主獸行感到不恥,稱其為“台灣之恥”,“真的是人渣,不要臉的老廢物!台灣人的臉都被你丟光了!”
據台灣網去年9月15日報導,台媒對此事大呼丟臉,親民黨“立委”陳怡潔指出,這類事件重創台灣地區國際形象,台灣當局需要重視嚴肅處理。
她更提案修正台灣地區“就業服務法”相關規定,明定曾有性侵所聘外籍勞工之行為,且經判刑確定之不肖雇主,終身不得再聘僱外籍勞工。
據悉,BBC記者試圖聯繫該印尼女傭,但台灣官方的社會福利機構說,她的案件仍在調查中,而且她情緒仍不穩,因此不便接受采訪。雖然,這個印尼女傭以自己的悲慘經歷揭開了這一行業的陰暗面,然而,卻仍未能改變台灣社會的這一現象。
但另一位境遇相似的印尼女外勞同意在不披露身份的條件下接受我們的採訪。艾麗(化名)22歲時來到台灣打工,賺錢養家。她說,她在一家火鍋店開始工作不久,就被老闆的弟弟強姦。
"他第一次強姦我,是我開始工作一兩個月以後,"艾麗說。"那天早晨,他帶我到店裡,其他一個人都沒有。我無法制止他,也無法呼救,只能哭……我以為只是那一次……可是發生了一次又一次。他一星期要強姦我三到五次。"
開始時,艾麗不會說中文,求助無門,連手機都沒有,更沒時間交朋友。
為何不報警
儘管連續遭受性侵,她並沒有報警,也沒告訴任何人,包括她的雇主和中介。
"他們會說都是我自己的錯。我怕他們會把我送回去,"艾麗說。"那時我剛到這裡,還欠中介2千5百萬印尼盾(約1867美元),每月都要還債,還帶利息。我怕他們把我送回去,我就還不了債了。"
又老又窮 恐成「下流老人」
「新貧階級主要為一群中年、有工作能力的家計負擔者,因為失業或不穩定就業,使家庭經濟陷入困境。」李淑容指出,這群新的貧窮人口因原多為中產階級擁有房產,不符合社會救助體系認定的貧窮標準,得不到補助,掉落在社會救助的安全網外。
勞動部統計,全台灣四十到五十九歲的中年人,有近廿一萬人月所得不到二萬元,這群十多年後要退休的人,眼前的日子都快過不下去,未來極有可能變成日本所謂又老又窮的「下流老人」。
中年人面臨的另一項貧窮風險是「照護離職」,在台灣高齡化、失能人口增加趨勢下,愈來愈多人為照顧年老退化失智的雙親、或是先天身心障礙的孩子辭去工作。根據衛福部推估,台灣目前「隱形失能」人口一百卅一萬,受影響的工作人口(隱形照護)達二百卅一萬人,其中十三點三萬人因此離職。
隱形照護 另一個貧窮警訊
「為照顧家人而辭去工作,很可能淪為另一個新的貧窮人口。」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提出警訊。
團結工聯秘書長黃育德表示,以往結婚較早,四、五十歲小孩可能都大了。但現在很多人結婚晚,孩子還在國中到大學階段,是最花錢的時候,負擔最重;且家庭經濟不佳會影響下一代,貧窮也恐淪入「世襲」。
目前社福多半集中在老人與小孩,對於家庭負擔最沉重的中年問題反而沒有太多力量,一些國家開始注重社福資源重分配,從中年階段就出手,減少貧窮世襲的問題。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長李美珍表示,對還未陷入貧窮線以下的家庭,目前政府儘量運用在地力量,包括企業社區扎根計畫或鄰里照顧支持系統等,關心孩子,讓父母喘口氣,也拉孩子一把。
中年新貧族 社福遺忘的臉孔 2016-10-03 聯合報
一名曾經月入6萬的單親媽媽,辭職照顧重病父母17年,現在靠政府補助度日。
一名大夜班保全,靠2萬多月薪支撐一家生計,一家五口睡在五坪不到的房間。
一名職業婦女,為照顧腦麻兒放棄工作,一家生活捉襟見肘,無法計畫未來。
這是台灣社會的縮影,在微暗的角落,愈來愈多中年人在貧窮線下掙扎;更有一群「踩著貧窮線的中產階級」,儘管收入未跌至貧窮線下,卻瀕臨貧窮邊緣,如同陷入貧窮的流沙漩渦中載浮載沉,成為「流沙中年」。
現在40多歲的中年世代,20年前踏入就業市場時,正好遭逢1990年代中期景氣低潮,產業外移造成結構性失業,派遣、臨時工大量增加,薪資停滯20年,許多人在這樣的產業結構下,不斷在低薪工作中循環,成為中年「窮忙族」。
也有一些中年人,為照顧年老退化失智的雙親、或是先天身心障礙的孩子辭去工作,失去收入加上龐大的醫療費用支出,讓他們從中產階級跌入貧窮。在台灣高齡化、失能人口增加趨勢下,「照顧貧窮化」風險正在蔓延。
聯合報採訪團隊實地訪問貧困中年家庭,藉由他們真實生活的故事,呈現「流沙中年」的生活面貌、形成的結構因素、進而試著提出解方,提供政府及早建構安全防護網,幫助中年人從貧窮的流沙中脫困。
薪資停滯 中年窮忙族日增
現在四十五歲的中年人,廿年前剛踏入職場時,台灣就業市場的薪資就已開始惡化。」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分析,台灣的薪資成長趨勢在一九九○年代中期出現反轉,九○年代中期以前,台灣的薪資與經濟成長亦步亦趨;中期後,薪資成長趨緩,二千年後甚至出現停滯、負成長。
辛炳隆指出,九○年代台灣受到全球化衝擊,產業大量外移,製造業就業人數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低薪服務業,現在四十多歲中年人,長期在這樣的產業結構下,不斷在低薪工作中循環,「中年貧困」現象逐漸浮現。
東吳大學社工系副教授李淑容根據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資料統計分析,研究顯示,台灣從一九九七年開始,愈來愈多人口落入貧窮線下,在貧窮線百分之百到百分之一百五十之間的人口比率也大幅增加,從一九九七年的百分之二點三七,到二○○二年的百分之十一點八六達到高峰,研究中將這群瀕臨貧窮邊緣的人口,定義為「新貧」。
照護員低薪、保費連年漲 日本長照快被錢壓垮2016-09-29 聯合晚報
2014年日本把消費稅從5%調高到8%,支應日益膨漲的社會福利費用,今年日本介護(長照)總支出可能達10.4兆日圓,與開辦介護保險時相比漲3倍,厚生勞動省今年8月甚至提案、應把納保年齡從40歲再降低。
從上世紀七○年代老人看病免錢,到2000年開辦介護保險,日本每三年微調、每五年大幅調整給付對象、給付額等,長照費用持續增加。1成使用者負擔,剩下9成由政府預算及保費各分擔一半。
為抑制長照費用隨急速高齡化的人口比例增長,2012年日本政府鼓勵在宅在地照護;去年追加「排富條款」、調高長照服務自付額比例、把資源集中在中重度需求、失智者身上等,盼對財政有減壓效果。不過,專款專用於社會福利的消費稅增至10%的決議案,在民意壓力下暫緩。
福利大國變負債大國
日本這個福利大國與「負債大國」畫上等號,且還是在有保費收入的情況下。介護保險費用從開辦時的每月平均不到3千日圓、已經直逼6千日圓;厚勞省指2021年後40歲以上人口將減少,9年後的月保費可能衝破8千日圓大關,提案讓更年輕的人一起納保,但社福委員態度保守。
在人力方面,最基層的照護服務員普遍低薪,2014年統計、長照機構工作月薪不到22萬日圓、家庭訪問照服員22萬700日圓,比日本產業平均薪資32.96萬低11萬日圓。雖然打工性質的照服員時薪高於一般打工族,但是每天可訪問家戶數及服務時間有限,每個月收入仍低。但在機構的第一線人員反應,要協助入浴、排泄,每個月有4、5次值夜班,付出與所得不符比例。
回應相關新聞
找長照財源 衛福部:菸捐+菸稅擬漲10元
研究:失能後給女兒媳婦顧 住院風險低3成2016/06/30 聯合晚報
國內研究發現,與外籍看護相較,失智失能老年人如由女兒或媳婦照顧,導致住院風險降低34.7%。如果是兒子或另一半照顧,住院風險與外籍看護差不多。但不管老年人是由外籍看護或家庭照顧者照顧,死亡風險無顯著差異。
進一步比較子女照顧及外籍看護的照顧品質,第一年由外籍看護照顧的失能老人住院風險較高,照顧時間如超過13個月,兩者即無顯著差異,研究計畫主持人之一、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陳雅美說,這代表外籍看護約需13個月才能上手。
最新一期台灣衛誌發表「不同親屬關係之家庭照顧者照顧,對居家老人死亡與住院風險之影響」研究論文,研究團隊長期追蹤273名新北市某區域醫院附設居家護理所的失智失能居家老人,透過護理紀錄,分析外籍看護與家庭照顧者照顧,對於居家老人死亡與住院風險的影響。
歷經12年觀察,結果發現,儘管外籍看護工均為女性,且年齡都與女兒、媳婦差不多,但外籍看護所照顧的老人,住院風險卻明顯較高。
這項計畫由陳雅美、中壢天晟醫院社區醫學主任黃郁超共同主持,研究發現,女性家庭照顧者所照顧的失能老人,住院風險較外籍看護照顧低了28.5%;如由女兒或媳婦照顧,住院風險更降低34.7%。
研究還發現,女兒和媳婦照顧品質較好,且未隨時間而有太大變化,但如果是由兒子照顧,則照顧品質隨時間逐漸下降,問題可能出在兒子身上,原因在於長期工作,身心負荷較大,無法妥善照顧老人。
陳雅美指出,雖然年輕女性家屬照顧品質較好,但照顧老年人是長期且辛苦的工作,民眾應該捨棄傳統觀念,不要因此年輕女性能夠好好照顧失能長輩,就要求她們離開職場。
她建議,政府應該正視家庭照顧者的付出給予足夠的支持,可考慮採現金給付,提升家庭照顧工作的尊嚴與價值,讓更多人願意投入長照工作。另外,外籍看護工應比照本國籍照服員訓練的嚴謹程序,台灣目前有22萬外籍看護擔任照顧工作,創造優質的照顧品質,是當前長照政策重要任務。
相關新聞資料
台灣立法院 2015/12/18三讀 5種病人可依預立醫療決定安樂死
全球死亡質量指數報告:台灣亞洲第一 中國排倒數第10名,英國擁有最高的死亡質量,這有賴於英國全面的國家政策,姑息治療與英國國民醫療保健制度的廣泛結合,以及英國強大的臨終關懷行動。(回應:現在網絡普及了,這種消息政府想封鎖也不行了,作為中國人我感到悲哀。 先整明白啥叫姑息治療再悲哀!就是放棄治療,讓人死的安詳沒有痛苦!說白了,中國就是過渡治療。明知道治不好的病,還要去手術化療,人為增進患者死亡前的痛苦! 說的太好了。所以,是觀念問題,不是福利問題。 建議由專家另外搞一個全球死亡質量指數報告,通過翔實、有說服力的數據,把我國排名放到正數第一位。)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2016-1-1 在紐約曼哈頓住所內遭護理員襲襲
日本頻發骷髏屍骨案件說明什麼:除了生活日趨貧困為領取養老金因素外,在一些日本人的文明素質中,包含一種史前文明的劣根性,這就是極端的冷漠、殘忍和缺乏人性。他們平日里相互寒喧彬彬有禮,然而鄰里之間極度缺乏溝通,女兒可以勒死年邁的父親、父親可以餓死5歲的幼兒。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日本社會病了? 中共的國企社保與醫保改革 假日孝子 )
美媒:是誰製造了“毒保姆”群體潛規則?中國需反思
美國僑報2015-12-31是誰製造了毒保姆群體潛規則? 30日,有媒體曝出,在廣州有專門做“毒保姆”的群體。為了多賺錢而不惜將魔爪伸向臨終的病人,“毒保姆”群體展現了人性惡的一面。令人深思的是,究竟是誰製造了“毒保姆”這個群體的潛規則?
首先是家政服務行業缺乏統一的服務和管理標準,缺乏相關法律依據,監管乏力,家政服務領域的培訓、管理等方面存有盲區,也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家政行業“野蠻”生長。
其次是從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一些保姆本身就是黑工或不法分子,如何天帶就曾因盜竊而入獄數年。再次,“解穢金”(保姆做一兩天老人若病逝也要按一個月收費)行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解穢金”充分考慮到“臨終關懷”的特殊性,本身是對保姆利益訴求的尊重,但這讓極個別居心不良的保姆動起了歪腦筋甚至罪惡的念頭。
分析表示,當務之急,應盡快出台相關政策法規,規范家政行業的發展,並對黑家政給予整治,以有效淨化家政市場。同時,提高從業門檻和從業者素質。
在中國邁入老齡化社會的大背景下,政府應做好兜底工作,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積極發展養老產業,為老人提供更多服務。
回應
是誰製造了恐怖主義,美國需反思。
是西醫製造了「毒保姆」,西醫,讓病人長期受苦,又假慈悲不許安樂死,要病人生不如死,西醫是無能和最邪惡!
立院三讀 5種病人可依預立醫療決定善終 2015/12/18 中央社
立法院院會今天三讀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5種類型病人可透過預立的醫療決定,決定自己在特定醫療情境下是否接受治療。
三讀條文規定,意願人為預立醫療決定,應符合經醫療機構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經其於預立醫療決定核章證明;經公證人公證或有具完全行為能力者二人以上在場見證;經註記於全民健康保險憑證。
條文規定,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醫療機構,其資格、應組成的諮商團隊成員與條件、程序及其應遵循事項的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醫療機構或醫師在什麼樣情況下可以協助病人善終?條文規定,病人符合5項臨床條件之一,且有預立醫療決定者,醫療機構或醫師得依其預立醫療決定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之全部或一部。
這5項臨床條件根據條文規定,包括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的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
條文並規定,應由兩位具相關專科醫師資格的醫師確診,並將緩和醫療團隊至少兩次照會確認。此外,為避免衍生醫療糾紛,條文也規定,醫療機構或醫師執行這項業務不負刑事與行政責任;因此所生的損害,除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且違反病人預立醫療決定者外,不負賠償責任。
民進黨籍立委田秋堇會後發言表示,這部法絕對不是安樂死也不是協助自殺的法律,只是希望讓病人自然回歸終點,不要加工延長生命,如果法早日通過,她的父親不需要受到這麼多痛苦,她也不需要這麼自責。
提案人、國民黨籍立委楊玉欣表示,這部法是台灣保障病人權利上重要的里程碑,第一部以病人作為規劃主體,保障病人權利的法律,這是開始,更讓人深刻了解尊嚴與自主的內涵。
她特別感謝台北市長柯文哲、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的臨門一腳,及柯建銘國會辦公室主任何佩珊的全力協助,讓這部法可以順利完成三讀。
相關新聞
馬偕院長罹癌後告白:想推動安樂死
加護病房主任陳秀丹:無效醫療不是我的選項
另詳參【圖博館】: 《生死一線間》 末代健保 《誰將生存?》 假日孝子 《生命的自主權》 《自殺的權利》 《選擇自殺》 《人類自殺史》 《揭開老化之謎》 《生死學》叢書
消基會:逾9成民眾贊成擴大善終權2015-11-25 聯合報
立法院日前初審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草案,讓末期病人、不可逆的昏迷者、植物人、重度失智者、因疾病痛苦但無法治癒者,可預立善終醫療指示;但部分爭議條文被保留到院會朝野協商,增添變數。消基會昨公布問卷調查結果,呼籲立委正視民意需求,盡速協商、完成立法,回應病人需求。
消基會說,調查顯示,有九成九民眾贊成擴大拒絕維生治療適用範圍,九成五民眾贊成生前簽署善終指示,九成七同意醫療委任代理人由親屬出任、醫師執行病人醫療指示可免除法律責任。
漸凍人病友袁鵬偉昨出席記者會,透過太太發表心聲說,漸凍人病程退化到最後只剩眼球可動,一躺就是一、二十年,整天只能望著天花板,「有何生存意義?」希望自己能有選擇死亡權利,優雅轉身、尊嚴死去。
消基會醫療糾紛委員會召集人、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尚文說,依據健保資料庫統計,臨終病人過世前一個月,百分之五十二點九都是無效醫療,無效醫療費占加護病房費八成;台灣使用呼吸器人數更是美國五點八倍,無效醫療比率高。
消基會醫療糾紛委員會委員、台大醫學院退休教授陳榮基也說,台灣有「搶救到底」的文化,過去曾有醫師因為尊重病人意願卻反挨告「加工自殺」,若草案能三讀,可讓醫師判斷回歸專業、讓病人能選擇尊嚴死亡。
現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民眾可預立意願書選擇安寧緩和醫療、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但對象僅限醫師判定不可治癒、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的末期病人。
立委楊玉欣等人提案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將預立醫療指示生效狀態納入上述五種對象,但爭議條文包括善終權適用範圍過大、無效醫療判定缺乏標準、預立醫療指示缺乏第三人機制確認病人真實意願、醫療委任代理人限制不足等。
消基會強調,衛福部可透過施行細則建立標準,不能因爭議條款就致整個法案立法延宕,並要求衛福部應對草案公開表態,回應社會疑問和需求。
大陸終結一胎化 養老長照政策考驗仍大2015-10-29 中央社
學者寇健文今天說,一胎化對大陸經濟發展、子女教養等社會層面造成負面影響,中共雖決定結束一胎化,但遠水救不了近火,現今仍得面臨養老、長期照護等層面的考驗。
全球死亡質量指數報告:中國排倒數第10名
2010年,經濟學人智庫(EIU) 發布了死亡質量指數報告,2015年,EIU再次發布死亡質量指數報告,將涵蓋國家和地區從40個增加到80個。
收入水平與死亡質量正相關
在調查中發現,英國擁有最高的死亡質量,而且富裕國家或地區往往排名較高。與2010 年相同,英國在2015年度死亡質量指數中排名第一,這有賴於英國全面的國家政策,姑息治療與英國國民醫療保健制度的廣泛結合,以及英國強大的臨終關懷行動。
回應
現在網絡普及了,這種消息政府想封鎖也不行了。作為中國人我感到悲哀
先整明白啥叫姑息治療再悲哀!就是放棄治療,讓人死的安詳沒有痛苦!說白了,中國就是過渡治療。明知道治不好的病,還要去手術化療,人為增進患者死亡前的痛苦!
憑良心說:中國醫療制度可是最差的
印度比中國強你信嗎?他們的免費醫療簡直比鄉鎮診所還差私人診所,一般人還都去不起
這麼多吃不上飯的非洲國家和印度排在前面,真是有說服力的報告呢
誰相信這樣的信息報告,估計不是沒腦子就是腦子太發達。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居然排在埃塞俄比亞之後,在80個國家中名列71位!國人的悲哀呀!衰衰衰
你根本就沒有搞懂啥叫姑息治療!就是放棄治療,不做化療,手術!
對於中國,姑息治療的普及在中國一直很緩慢,治愈性治療方法佔據了醫療戰略的主要地位.
說的太好了。所以,是觀念問題,不是福利問題。
建議由專家另外搞一個全球死亡質量指數報告,通過翔實、有說服力的數據,把我國排名放到正數第一位。
http://news.sina.com.cn/c/nd/2015-10-30/doc-ifxkhcfn4214352.shtml
另詳參【圖博館】: 假日孝子 兩岸社會保險 中共的國企社保與醫保改革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末代健保 《誰將生存?》
庶民經濟《快樂經濟學》幸福城市排名? 《中國人口:太多還是太老》 《破碎的大地》 《中國人口增長的多重危機》
日本長照缺口 苦等外勞 2015-11-04 聯合報
2008年8月日本依「經濟合作協議」(EPA)引進在母國受過醫療訓練的印尼、菲律賓人,學了初級日文後,來日本的安養院等處實習,3年後接受與日本人一樣的國家考試,沒通過就得回國,至今通過考試獲工作簽證的不過3百人;然而厚生勞動省試算2025年「團塊世代」年滿75歲,長照人力將缺額38萬人。
在日本人心中介護還是3K(骯髒、危險、辛苦)工作,這兩年因人手不足,規模小的日照中心、到宅看護業者破產數明顯增加。通過EPA引進外籍幫手杯水車薪,業者要求開放「純勞動力」、門檻低的外籍看護工。
全責護理 不再1人住院全家倒2015-10-25 聯合報
台灣社會高齡化快速,長輩一旦住院,家屬照護壓力大,新北市三峽恩主公醫院前副院長周照芳推動「全責護理」,病人住院期間,醫院負責一切醫療和日常照護,減少感染風險,且每日照護費1200元,幾乎一般看護費用的一半,大受病患和家屬歡迎,全台已有8所醫院推行。
周照芳說,英、美、日、新加坡等國,早已全面實施「全責護理」。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管制局專家訪台時,皆曾質疑台灣醫院「菜市場」般的住院環境,病人無法得到專業照護,院內感染風險與速度也大幅增加。
長照路漫漫 政策跟不上銀髮潮
檢視政府祭出的長照服務法和長照保險法,前者今年五月三讀,後者還躺在立院,再加上財源不足、照顧服務員人數不足,面對銀髮浪潮,前路崎嶇。
衛福部統計,國內76萬失能人口,其中46萬為65歲以上老人,但長照服務涵蓋量只有15萬4千餘名失能老人,尚有八成未受照顧,長保法上路後,照服員人數至少得有到5萬人以上,才足夠服務需要的民眾。
社家署統計,取得訓練結業證書者,累計105,521人,但實際在長照體系執業者僅26,942人,只有二成,多半是二次就業的中年民眾。
另外,女性照服員占八成六,傳統觀念認為照顧工作應由女性負擔,但照服員工作負荷重,如何讓照顧工作跳脫性別框架,也是政府功課。
民國89年,長照法草案規畫剛起步,當時長照服務涵蓋率僅2%,現在涵蓋率提升到33.5%,但失能老人也從四十萬人成長到46萬人,為增加長照服務涵蓋率,推出「長照量能提升計畫」,期盼三年內能將涵蓋率提升到40%。
80歲以上 巴氏量表申請放寬【聯合報2012.04.25
勞委會昨天邀集衛生署、內政部討論放寬身心障礙者及八十歲以上國人申請外籍看護工標準,會中初步決定放寬八十歲以上的巴氏量表申請分數,從卅五分調高至六十分。
勞委會表示,這項修正案,將在五月初的「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會議中提案討論,若提案通過,新規定最快可在今年第三季上路。粗估將有三萬三千多名八十歲以上老人,可因此申請外籍看護。
目前八十歲以上申請外籍看護的老人約九萬多人,如果再加上這三萬三千多人,總計約達十二萬餘人,全國目前共有五十二萬戶家庭中,至少有一位八十歲以上老人,這樣一來,約有五分之一家庭可申請到外籍看護。
我國已是高齡社會,放寬高齡需照顧者申請外籍看護、檢討巴氏量表的聲音不斷,勞委會於昨天召開會議,收集各界意見。勞委會職業訓練局局長林三貴在會後表示,會中決定,外籍看護工開放不能影響國內長期照護體系,以及不應將年齡視為照護的唯一標準,需考慮失能狀況。
其中較具體的建議,是八十歲以上應降低失能評估標準,將從卅五分以下可申請外籍看護放寬至六十分以下可申請,巴氏量表需經醫療團隊評分,分為進食、移位、個人衛生、如廁、洗澡等十項,例如無法進食為零分,需別人協助、切好食物或穿脫進食輔具為五分,在合理時間內進食、不需協助為十分;可自行刷牙、洗臉、洗手、梳頭及刮鬍子為五分,需別人協助才能完成為零分。
勞委會職訓局外勞管理組組長傅慧芝說,高齡不等於失能、身心障礙者也不等於失能,因此還是要由專業團隊判斷有無失能照顧需求。她表示,目前的巴氏量表已考量失能照護,因此不就身心障礙者再特別放寬。
林三貴表示,雖然現行巴氏量表不是最完美的,但經過討論,至少還是目前醫院專業評估上最有信度、效度的可行方式,因此仍暫不調整。傅慧芝說,待長照法通過後,將改為由長照機構評估是否能申請外籍看護。
相 關 新 聞
老盟:守護老人 關鍵在長照制度
仲介:巴氏量表現行35分…癱瘓才能過
91歲癌末爺爺 請不到外籍看護
長日將盡 在瑞典勇敢老去2011/07/18 聯合報
聯合報慶祝創刊六十周年,為讀者規畫「借鏡國外,提升台灣」國外採訪系列專題,並以影音、幻燈片、廣播等多媒體形式呈現報導,邀讀者一起走向數位匯流的新媒體時代。
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長期照護的需求迫在眉睫,但目前台灣長照是靠十八萬名外籍看護工及無數家庭照顧者支撐。反觀瑞典,百分之九十三的老人能在家中老去,因為有高密度的居家照顧讓家屬安心。瑞典如何辦得到?
當生活能力漸失,靠的就是縝密的「居家照顧」體系──這正是急著打造長照制度的台灣,極度需要卻欠缺的。
「如果瑞典經驗能給台灣一點建議的話,那會是:老人在家老去,幸福感最高。當然,前提是政府必須提供協助。」瑞典延雪平大學老人學教授葉特‧山史川謙和地說,協助包括年金經濟安全、住宅支持及足夠的居家照顧等等。
山史川說,當老人逐漸失能,市政府會派出評估員,決定老人需要哪些服務及提供的頻率。老人的需求常由交通服務開始,政府讓行動不便的老人以「搭公車的費用搭乘計程車」,好外出訪友、購物,維持與世界的連繫。接著就會是安全警鈴(若有突發事件,社福人員能立即處理)、送餐服務、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等等。
「瑞典優質照顧」研究員艾彌兒‧奧斯柏格分析,一萬美元是住進安養機構的成本,瑞典政府不免思考:一萬美元能夠購買多少廿四小時的居家照顧服務?當然是後者便宜。於是,協助老人在宅老化,免費修繕加上居家服務,是人道,也是經濟理性,更創造了龐大的照顧就業機會。
相關新聞
瑞典高福利制度難移植? 觀念可啟發!
台灣70萬人需長照 補助少、人力窘
每月3萬起 住養護中心 荷包好沉重
回應
只談現象不談內涵的偏頗文章,這系列報導根本是譁眾取寵
台灣如果真的這麼做、這些老人僅有的積蓄可能全被騙子騙光
天下沒白吃的午餐. 台灣並非高稅負國家, 補助當然少.
台灣不可能,北歐的稅50%起跳.台灣的稅不高都有人要逃稅+越來越好吃懶做台灣人
也不想想人家的稅率有多高,只會羨慕人家福利好有個屁用,台灣連資本利得都科不了稅,油電水價漲個幾毛就罵政府
為何只有瑞典有,美國有沒有,日本有沒有,德國有沒有。至水要治好,堤防要蓋的又高又厚,路要平整,有急難打個電話免費的直升機就要到,生病了打電話給消防隊就有免費的救護車,到了醫院花個500元就要拿一堆藥回家當紀念,還不計各種輔助,又要少交稅,這種國家我也想去。 .
「台灣沒有瑞典的高稅率,所以不能學瑞典的高福利;否則福利會拖垮台灣。」這句話是事實,或是迷思?
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楨:林的綠獨福利國家立場!)認為,說瑞典稅率比台灣高很多,所以註定我們學不來瑞典模式,「這不對」。他認為,瑞典稅率與台灣差距「沒想像中高」;如果我們得不到那樣的社會福利,「完全是政府效率及分配公平的問題」。
林萬億說,二○○九年為例,瑞典稅收占GDP的百分之四十六點六,是包含稅與各種社會保險費,如全民健康保險、年金保險等,讓它顯得巨大。其實,其中有四分之一屬社會保險費,也就是俗稱的社會安全稅。
林萬億指出,相反地,台灣稅收占GDP百分之十二到十三,相對偏低,但未計入社會保險,我們要另外繳全民健保費、勞保費,每學期要為子女籌學費、每年繳牌照稅、房屋稅等,「用不同名目繳給國庫」,難怪民眾自嘲是「中華民國萬萬稅」。
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指出,政府要照顧人民的生老病死到什麼樣的程度,「這是價值選擇的問題」;如果是自己父母或小孩需要長期照顧,有誰不希望得到像瑞典那樣的福利服務呢?「問題是,在現有的稅制下,政府連最起碼的分配公平都談不上。」王榮璋指出,稅收不足,只能「舉債施小惠」,債留子孫。
由瑞典看台灣,「瑞典優質照顧」研究員艾彌兒‧奧斯柏格指出,瑞典是世上老人照顧經費占GDP比率最高的國家;台灣人民與政府應該一起決定要提供人民什麼程度的服務、財源如何籌措,人民自付額與政府各占怎樣的比率,「這是最困難的部分」。
瑞典社會安全部長吾爾夫、克里松的回答或值玩味:「你永遠可以說,制度很難移植,從這國移植到那國,畢竟文化結構不同;但是,移植觀念和啟發是可能的。從遠處反身觀察自己,更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弱點。」
回應
瑞典稅收占GDP的百分之四十六點六,1/4是社會保險= 12%,跟台灣的稅收 "總比率"相同。[他們光是社會保險費就等於台灣全部的稅收],這還叫差不多?還有3倍的普通稅收還沒算。
台灣人應該先詳細查一查瑞典或其他西方國家的稅制,再來想想是否“中華民國萬萬稅”? 在澳洲有10﹪GST,我是中低薪,稅制從32%起跳,一樣要另外繳房屋稅,地價稅,額外的健保稅,現在連呼吸都要繳稅(減碳稅)。社會福利也沒有像瑞典那麼好。台灣人要願意多繳稅,政府才有能力提升福利。不然政府的錢那裏來?
台灣70萬人需長照 補助少、人力窘 2011/07/18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
根據統計,國內需要長期照護者,約七十萬人,但國內現階段所能提供的照護資源,除了八萬張養護機構的床位,另外,居家服務、居家護理等,可服務兩、三萬人,至於社區服務,更是杯水車薪。
到宅服務 時間難足夠
諷刺的是,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吳淑瓊說,國內投入居家照顧服務者,與十八餘萬名外籍看護完全不成比例。
目前長照十年計畫所提供的居家服務,多半是短時數、低頻率的到宅服務。以重度失能者為例,每月補助上限為九十小時,以一般戶為例,需自費四千八百六十元,才能在除周休二日外,每天享有四、五小時服務。一旦時數超過,民眾全要掏腰包,以每小時一百八十元購買,難怪立委質疑,「一個月就有七百廿個小時,這樣照顧足夠嗎?」
價格難拚外勞 靠專業
相較之下,一個月兩萬元的外勞費用,顯然「便宜又大碗」。長期照顧推動聯盟秘書長吳玉琴說,難怪民眾若遇到家人需長期照顧,「反射動作就是請外勞,用途更多」。不只要把一家照顧好,連家事都要包辦。
台大社工學系副教授楊培珊,以台灣約十八點二萬名外籍看護工、每月兩萬元粗估,每年單是聘僱外籍看護工,至少要四百卅六億元。
台灣居家服務員價格上拚不過外勞,只能在專業上競爭;微薄的收入要來養家活口,也不容易,寧可到醫院、養護中心當看護,拿固定薪水。黃薏錚說,若是新手上路,前三個月往往是流失高峰。
居服員 月薪難達兩萬
即使是「口碑」不錯的居服員,一天服務六名個案,以每名個案時薪一百五十元計算,扣除周末、假日,一個月收入不到兩萬元。而且來回穿梭在個案家庭的交通所需時間及費用,都要自行負擔。
新北市長照管理中心主任彭美琪以新北市居家服務員為例,平均年齡為五十歲,不少人都是中年轉業,往往無一技之長在身。
她認為,案源比較不成問題,不過,受限於社會地位及收入,「不少人都抱著過客心態」,薪資結構需要再提升。 2011-07-18 11:01:34
那一年曾做錯的事
導演:范揚仲
演員:潘麗麗 李佳穎 李律 張捷
阿立和國鋒是兩個情感互相依賴的高二生,某天,阿立誘使國鋒翹課,又提議一起偷車、飆車,但那晚卻發生意外,國鋒從此成為植物人。阿立原本是不愛唸書的人,卻在復學後認真上課,因為她每晚都要到療養院照顧國鋒,為他吸痰擦身換衣等,並拿出當日課表、課本和講義,轉而幫國鋒上課,她希望原本就是升學班的國鋒能在考試前醒來,不要錯過那原本應該發生的未來,卻也因為那一年曾做錯的事,她以贖罪的心情,放棄自己人生的其他可能。
那一年曾做錯的事~導演的話
在這個故事裡,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我的 那一年
一場車禍
讓所有人都陷在這個漩渦裡
就像繞不出去的迷宮,不斷的反覆,重來
我們希望這像是個真實的故事
就像隨時會發生在你我四周
甚至,在某些情節或角色出現之後,你會想「啊!這不就是那個誰嗎?」
阿立是我們的主角
跟國峰一起出車禍,她沒事,但國峰卻變成植物人了
一年多來,她每天去醫院照顧他
人的本性,總有私心的地方
阿立的私心是想要實現自己不會離開國峰的諾言
而國峰媽媽則是私心的把阿立的行為當作懲罰
妹妹的私心是希望自己不要被影響
於是,壓力就這樣形成了
它把所有人都困在過去裡
該往前嗎?能往前嗎?往前是什麼?
如果,表演的本質在於真實
那麼你一定會記住李佳穎的阿立,潘麗麗的國峰媽媽,李律的國峰妹妹,張捷的國峰
她們像是真的經歷過一次那樣的事件
很多時候,在我們的拍攝裡,故事都是自然的被她們的表演說出來
如果沒有不斷的提醒自己那是假的
情緒總會回不來,跟著一起哭是司空見慣的事啊!
當媽媽被提醒也許國峰還會躺在那二十年三十年時,她無助了起來
而她悲傷與憤怒唯一的宣洩對像只有阿立
面對著所有的指責,阿立無法反應,她甚至只能無助的重複做著她應該在醫院才做的事
再也無法忍受的妹妹伺機爆發,她想要終止這一切
在這個故事裡,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我們也是,你也是 by范揚仲
http://blog.sina.com.tw/tbspts/article.php?pbgid=38401&entryid=611038
《非常愛情》(1997)
導 演:吳天明
編 劇:程彤
主 演:袁莉 柳雲龍 朱道嫻 韓夫一 龔蓓苾
在考大學的過程中,舒心和田力兩個年輕人相識,並産生了純真的愛情。田力考入北京大學生物系;舒心和田力的好友文彙考入了省醫學院。
畢業後,田力留校從事生態研究;舒心在省醫院當了一名醫生。正當舒心喜氣洋洋地准備作新娘時,一封電報,傳來了田力在野外考察時墜下懸崖的噩耗。
經各大醫院醫生會診,結論是:田力的腦細胞大部分壞死,肌體頂多以植物人的形式存活一年。舒心則表示她絕不放棄,只要有萬分之一的希望,她就要付出一萬倍的努力去救治。
從此,舒心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曆程。在她不懈的努力和老中醫的幫助下田力終于蘇醒過來,可他喪失了記憶,智商降爲三四歲的兒童。
舒心不氣餒,她遵照老中醫的指點,用科學的方法,堅持對田力進行體能和智力的訓練,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目標是使田力成爲一個自食其力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幾年過去了,舒將全部的精力、體力、物力和情感給了田力,朝夕相處中她集教師、醫生、母親、戀人的職責和情感于一身對田力無微不至地照料,而田力雖然還是不認識舒心,但他像個大男孩一樣對舒心産生了依戀和依賴。舒心拒絕了好友文彙的愛情,不顧母親和田力外婆的勸阻,同田力舉行了婚禮。
新婚之夜舒心柔情滿懷,可田力無動于衷不解風情。 田力導師病危,舒心帶田力到北京看望。
夜晚,田力在北京大學的未名湖畔,看到當年舒心刻在楊樹上的“思”字,突然打開了塵封的記憶的閘門,他認出了舒心就是他十年前的愛人。
由于舒心在救治腦損傷病人方面卓有建樹,被作爲專家正式調入省腦康複中心;田力也重返山野,致力于他所熱愛的生態學研究。
永失我愛 (1994) (Farewell My Love)
導演:馮小剛
主演:徐帆 郭濤 劇雪
劇情梗概:
專門替別人從外地往北京運送汽車的個體司機蘇凱巧遇空姐林格格,並對她一見鍾情,但是格格對他的印象卻不好。後來在一次接送格格與她的同事回京途中,在路上所發生的一切,使格格對他産生了好感,並在回京後不久,雙雙墜入愛河。
然而就當他們感情日深並准備結婚的時候,蘇凱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不忍拖累愛人,狠心趕走了格格……
當格格得知一切來到他的面前時,病情已經惡化的蘇凱已沒有表達感情的能力了,唯有眼淚在流淌著。
熱情幽默的青年蘇凱對空姐林格格一見鍾情,經過一番努力,終于用真誠打動了格格的心,二人迅速墜入情網。隨後,蘇凱用賣舊房得來的錢在公路旁買地建房,兩人滿心歡喜准備結婚。就在此時,蘇凱因身體偶感不適去醫院診治,想不到診斷結果卻是他得了一種叫做“肌無力性疾病”的不治之症,蘇凱一下子陷入絕望。格格一邊工作,一邊沈浸在婚前的喜悅中,蘇凱冷靜下來後,爲了不拖累年輕的格格,決定向格格隱瞞病情並提出分手。格格被蘇凱強忍心痛趕出了門,格格的好友楊豔知道實情,留下來照料蘇凱。善良的楊豔在照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愛上了個性堅強、心地善良的蘇凱,蘇凱在楊豔的安慰與鼓勵下終于回應了這份愛情,隨後含笑離開人世。多年以後.格格一家和楊豔一家一同在蘇凱留下的小木屋中過著幸福的生活。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9518046 2011-05-24 10:51:30
《瘋狂養老院》Getting On
英國‧劇情片‧30分│UK‧Fiction‧30’
導演│Director: Peter Capaldi
一齣描寫老人安養病房裡幾位醫護人員與病患間互動關係的情境喜劇,彷彿紀錄片般的運鏡風格,寫實而又幽默的刻劃病房裡那些垂垂老矣的寂寥心靈,以及醫療職場上荒謬呆板的制式生態。
從開場時,護士的手一邊握著準備往生的病人,另一邊按著手機的冷漠無感,就將這種心態展露無疑。有趣的是因為醫療體制的僵化,以及部門間的隔閡,讓片中主角們竟然因為病患的一坨「屎」該如何處理而搞得焦頭爛額,犀利地諷刺當今英國社會過於繁文縟節的顢頇心態,以及那種從下到上的官僚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劇出色譏諷的對話,其實是沒有腳本的,當中的台詞全由演員們即興發揮,讓人見識到英國劇場所培養出來的紮實訓練。尤其,飾演拘謹護士長的Joanna Scanlan、唯唯諾諾老護士的Jo Brand,還有自以為是女醫生的Vicki Pepperdine,三人默契十足的嫻熟表演。也正因為這些優秀的演員,才能讓《瘋狂養老院》那種獨特的英式尖酸嘲諷得以如此透徹入味。
第六屆世界公視大展精挑細選來自全球9個國家的11部精彩好片,主題為《慾望.謊言》,帶領觀影民眾一起揭露謊言世界包裹的「赤裸慾望」及「醜陋真相」。
今年的開幕影片由山寨版紀錄片登場:(另參本館:《電視紀錄片創作》)
單元一《紀錄片搞山寨》由來自英、美的兩部仿紀錄片喜劇【瘋狂養老院】、【結婚大作戰】爆笑開場。
單元二以「死亡」為題的兩部劇情片,日本NHK製作的【老人‧金魚‧少女】(原名:火の魚),以及改編自真實空難事件的瑞士片【寄發死亡通知單】,無法預料的劇情發展,結局同樣令人震驚!
單元三《"金"爆全球》,這場金權遊戲你玩得起嗎?本單元輪番呈獻自加拿大、美國、愛爾蘭漂洋來台的三部影片【女工搞革命】、【華爾街啟示錄之「錢」進泡沫】、【有殼蝸牛運動】,全都緊扣著「MONEY、MONEY、MONEY」,大人物把玩金錢世界的醜陋手段,是市井小民們無法想像的!
《真相威而鋼》眼前真實世界全由謊言編織而成?【神秘男孩之死】看德國公共電視台如何跨國踢爆法國公視2台產製的戰地「偽新聞」,告訴您什麼才是「實況報導」!
女人四十>維基百科
《女人四十》(Summer Snow)是一齣許鞍華導演的1995年電影。在199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中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男配角共六個獎項,並獲得其他四項提名,包括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美術指導及最佳剪接。此外,《女人四十》更入圍柏林影展競賽項目,蕭芳芳獲得最佳女演員銀熊獎,以及基督教評審團獎,備受好評。
劇情簡介
《女人四十》一劇主要講述香港一個典型的職業婦女如何在家庭和事業之間爭取平衡。故事的重心為劇中的女主角阿娥(蕭芳芳飾)在婆婆意外過世後和患上阿茲海默症的公公(喬宏飾)的相處過程。
阿娥是一家衛生紙公司的資深員工,和先生(擔任駕照考試的監考官)(羅家英飾)及獨子定一(丁子峻飾)居住在一棟老屋內。樓下則是公公和婆婆(譚倩紅飾)居住的地方。 阿娥精打細算,做事幹練。(從一開始在菜市場買魚和後來要計程車司機迴轉路程的方式就可見一般)和公公的關係不是挺好,因為公公大男人主義,脾氣又大,互相都看對方的言行不順眼。但是婆婆處處都關心阿娥,帶阿娥也挺好,阿娥生日那天,公公婆婆一塊來吃飯,婆婆還專程燒了鮮蝦要給媳婦吃。婆媳關係挺好,只是老是受公公之故而事有多磨。
一日公公拿著麵包跑去正在跟街坊摸兩圈的阿娥旁邊,要她幫他打開麵包包裝,阿娥認為公公又是當著鄰居的面給她難看,氣急敗壞的拎著大包小包回到家,才意外發現婆婆倒臥家中昏迷,在通知救護車來前,婆婆已經不幸往生。公公在婆婆的喪禮上竟然不認得自己的太太和親生子女,唯獨只認得大媳婦(香港話的媳婦之意)阿娥一人。後來阿娥帶公公到醫院檢查,證實其患上老人痴呆症。雖然公公有兩子一女,但次子一家和女兒(羅冠蘭飾)卻推三阻四拒絕接患病的父親到家中居住,結果公公便只好到長子家中居住。
除了公公突然住到家中使阿娥大為傷神外,公司裡來了一個新人Isabella Au,年輕貌美又引進了一些新的觀念,譬如說用電腦處理公司繁雜的訂單和庫存,還有讓老闆和一些股東驚艷的姿色。原本都被老闆所仰重的阿娥經過諸般如此也不禁感到悵然若失。
在長子家中,公公時常到處遊走,而且又曾大喊大叫,甚至拿著撐開的黑雨傘當作降落傘自天台一躍而下,著實令都要上班的長子和阿娥大感煩惱,於是開始物色護老院讓公公可以得以被照顧而不用阻礙到一家三口上班上學。
公公與長子一家和女兒一起到野外農場體驗耕種之樂。最初公公只認得阿娥一個,但在農場,他不但摘花給阿娥,更認得和摘了花給女兒。可惜當公公再摘花時,他胸口突然狡痛,暈倒去世。劇情亦將結束。
最終,阿娥不意走上天台,卻發現了成群的鴿子在天台地板上,而公公在罹病住到阿娥家來後,曾經說過在天台看到整群的鴿子,但是都不被相信。阿娥脫下拖鞋,慢慢走近這群忙著啄食米粒的鴿子,呼喊著先生到天台來看這個原本被當作是瘋言瘋語卻是真實的奇景。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5%B3%E4%BA%BA%E5%9B%9B%E5%8D%81
張潔獻出「最愛」2002-11-15
一九九六年冬夜,青年女導演馬曉穎在一個小火車站的書攤前看到一本名字動人的小說——《世界上最愛我的那個人去了》,作者是榮獲過茅盾文學獎的著名女作家張潔。馬曉穎一口氣讀完了書,回到北京就費勁地找張潔購買版權,然而張潔不願意,不管用任何方式、任何人、多少錢,因為自己的文學作品從沒有被拍過的先例,因為這是自己和母親真實的事,因為母親和她的私人感情不想變成大眾話題,因為不信任別人有能力了解她和母親這一輩子的過程。
這是馬曉穎的電影處女作。她曾在一九九三年報考中央戲劇學院未果,一九九四年再次角逐北京,一路過關斬將,終於如願進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並參與多部影視劇的創作。其中電視連續劇《來來往往》,她不僅是編劇之一,還兼任副導演。《世界上最愛我的那個人去了》劇組四十五天把外景全部拍完,為了這四十五天,馬曉穎等了三年。三年前,斯琴高娃答應扮演片中的女主角,後來檔期一直空不出來,直到二○○一年後半年才如願以償。她簡短地說明了接這部低成本影片的原因:「素材感人,再加上看到了導演的用心良苦。」扮演媽媽的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演員黃素影,扮演女作家先生的是中央實驗話劇院的著名演員石維堅。
http://paper.wenweipo.com/2002/11/15/EN0211150035.htm
張潔>百度百科
張潔(1937~ )當代女作家。中共黨員。原籍遼寧撫順,生于北京,幼年喪父,從母姓。讀小學和中學時愛好音樂和文藝。196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統計系,到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翌年加入中國作協。1982年加入 國際筆會中國中心,並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赴美國參加第一次中美作家會議。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1992年被美國文學藝術院選爲榮譽院士,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會員,中國作協第四、五、六屆全委會委員、第七屆名譽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現爲國家一級作家、國務院授予的有特殊貢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市作協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委員。
獲獎情況:
《從森林裏來的孩子》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誰生活得更美好》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條件尚未成熟》獲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祖母綠》獲全國第三屆優秀中篇小說獎。
《我的四季》 代表張潔這一時期的散文是通向理想人生的艱難跋涉,出于生活中的左沖右突的困境。
長篇小說《沈重的翅膀》(獲全國第2屆茅盾文學獎,曾被譯成德、 英,法,瑞典等多種文字出版)。
長篇小說《無字》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北京市第三屆文學藝術獎,《小說選刊》2001—2002年優秀長篇小說獎,第六屆國家圖書獎,第二屆女性文學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張潔獲意大利1989年度“瑪拉帕爾帝”國際文學獎。
1992年被選爲美國文學藝術院榮譽院士。
是迄今爲止全國唯一獲得短篇、中篇、長篇小說三項國家獎的作家,並創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三連冠”紀錄。是迄今爲止全國唯一獲得兩次茅盾文學獎的作者。
張潔以“人”和“愛”爲主題的創作,常引起文壇的論爭。 她不斷拓展藝術表現的路子,作品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
http://baike.baidu.com/view/9131.htm 2011-01-18 11:33:58
子女不常探望父母 觸法2011-01-06 中國時報 羅培菁
大陸從一九九九年起已步入老年化社會,為解決老人乏人照顧問題,大陸新修訂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需經常探望、問候老人,子女如不遵守可能觸法。
據統計,大陸目前約有一.六七億六十歲以上老年人,其中,半數因子女工作或結婚而成為乏人照料的獨居老人。根據北京《法制晚報》報導,新法草案在「精神慰藉」章節中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並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問候老人」。
大陸民政部門官員表示,新法通過後,如子女不經常回家探望老人,老年人可依法提出訴訟。「以前這種訴訟法院一般不會受理,但以後法院須立案審理」。
有民眾質疑,頻率多高才是「經常」?什麼樣的探望才屬「合法探望」,回家和父母聊到半夜是探望,如果買水果、拿生活費給父母,只聊二、三句就走人算不算違法?批評這種自由心證的規定修入老年法,定義實在模糊。
“常回家看看”入法能解老人之窘嗎2011-01-06新華報業網
“常回家看看”,是空巢老人的深情呼喚,也是子女的應盡孝道,但將來可能成為剛性的法律責任。正在修訂中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力圖將精神上的贍養義務與法律責任合而為一。道德和法律的這次碰撞,立即蕩開了層層衝擊波。
不常回家看看將違法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基本完成的消息昨日傳出。該法修訂草案中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別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這是首次擬以法律的名義將“常回家看看”作為子女的法律責任。
涂奶奶這樣的老人在我省正越來越多。江蘇60歲以上老人近1300萬,1986年我省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提前了13年。老齡化伴生空巢化。我省獨居或與子女分開居住的“空巢老人”,城鎮有近500萬,農村有400多萬。這些老人和子女長期分開,精神上的空虛寂寞難以排解。
“作為子女,應該經常看看父母,我們自己也是有孩子的,一把屎一把尿地養大,不來看自己,會很傷心的。”南京白雲養老院的陸先玲院長很讚同“常回家看看”入法,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在我國進入老齡社會、空巢老人家庭佔比越來越大的現實狀況下,這個立法的本意很好,是積極的。”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小冰教授認為,這反映出我國對老人的關懷,從“單純重物質’轉向‘物質和精神關懷並重’的更高層次。”
老人寂寞用法律能解決嗎
“‘常回家看看’如果獲得通過,成為法律條文,以後子女不常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訴諸法律,法院也會立案審理。”南京市秦淮區法院孫俠副庭長告訴記者,她一直在關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修訂。她說,老年人贍養案件,一般都是老人因兒女不給贍養費而對簿公堂,法官在判決或者調解後,通常會叮囑一句:“除了要贍養老人,更要常回家看看啊,老人更需要精神慰藉。” 但這句叮囑,沒有任何法律強制力。該法院上世紀90年代初在省內率先設立老年人權益保障庭,至今無一位老人因子女不盡精神慰藉義務而訴諸法庭。去年,該庭共受理各類糾紛130多起,其中涉及老年人贍養的案件佔10%。
“從道德上升到法律的層面,立法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需要解決操作層面的問題。”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頤認為,“常回家看看”入法,操作上的難度比較大。子女如果做不到,怎麼追究?如果子女疏于探望問候,導致獨居老人死亡多日無人問津,可能還容易追究。但大多數情況下,很難追究。
孫俠非常樂見“常回家看看”入法,但“回家看看”什麼頻率?什麼方式?如何約束?畢竟涉及活生生的人,而對“意願”及其行為的約束是最難的。她預計,即便是入法了,執行起來,大多只會以調解形式解決。
省社科院法學所副研究員方明說,道德約束靠輿論譴責和自律,但法律約束力在于有強制性。她把“常回家看看”入法,比成離婚案件中的“探視權”規定。她說,新《婚姻法》雖然有明確規定,如對方拒不執行,法院可以強制執行。但從實際執行效果來看,探視權執行十有八九不能到位。“這樣的規定入法,是一種‘無害條款’,但執行起來,可能難度很大。這樣的無害條款太多的話,會影響國家立法資源。”
法律“搶戲”會否反而衝淡親情
70多歲的南京盲老人王映梅,和子女不住在一起。她難過時就會在床上喊兒子:“我頭昏啊,兒子也不來!”“我兒子不來哦,不帶我去看病哦。”記者了解到,其實老人40多歲的小兒子隔半個月就會來一次,但是老人覺得這還不夠。
“‘子女常回來看看’寫入法律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有老人一旦不順心就因此把子女告上法庭,會不會把親情搞淡了?”陸先玲說,“老小老小”,老人往往很孩子氣,因為生活面狹窄,會一時想不開、意氣用事,如果鬧上法庭,一旦矛盾激化,雙方感情就更淡了,臉皮撕破了,想恢復就不容易了。
據一家網站調查,48%的網民認為,父母可以起訴子女,要求他們“常回家看看”;同時41%的人認為,感情不能勉強,被強迫的關懷不會帶來溫暖。
“現代中國人比較喜歡的方式是:兩代人就近居住,彼此互相幫助。”省老齡委副主任牛飚認為,“常回家看看”唱唱可以,但寫入法律可能就會缺少人情味了。眼下,有很多父母和年輕人住在一個社區,一棟樓、甚至門對門,這樣既互相幫助,維護了尊老愛幼的倫理,又適應了兩代人各自的需求,保持著和諧的代際關係。我省3年內要新增6000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些老人的“家”,不是物理空間概念,而是具有人際關懷、情感交流,同時具備物質養老和精神養老的社會環境。(沈崢嶸 唐 悅 唐傳虎 陳炳山)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11-01/06/content_21796225.htm 2011-01-06 10:14:52
母親多次陳情 讓王曉民安樂死【聯合報2011.01.05(另參本館:《生死一線間》 假日孝子
人生能有幾個四十七年?漫長的床側照顧,王曉民家人忍受的辛酸、折磨,非局外人能體會;她母親趙錫念在世時,最怕身後無人照顧女兒,多次向總統陳情讓王曉民安樂死,引來無數同情,但迄今都未能獲法律允許。
趙錫念民國八十五年胃癌去世;病故前,她還是躺在病床上,一字一淚地寫下希望愛女安樂死的原因,並寄給熟識的記者;一位母親臨死前的陳情書,引發社會各界討論,星雲法師、證嚴法師都曾發表看法,並探視王曉民。
「女兒永遠是我心中的寶貝,守著青春已消褪、容顏已枯萎的女兒,我也曾掙扎、埋怨過,直到罹癌,我仍得忍著癌細胞的侵蝕,要為女兒堅強的活下去。」趙錫念在陳情書裡寫出愛女情切。
但她也哀怨地說:「王曉民日日都得靠抽痰度過危險,甚至每隔十五分鐘就得抽痰一次,這對一個母親來講,沒有比天天都得面對孩子受到窒息的威脅還要痛苦的事了。」
王雲雷、趙錫念夫婦疼愛王曉民,女兒變成植物人後,兩人對女兒的愛更濃烈。退休多年的原高雄縣大樹鄉公所社會課長蔣世源說,趙錫念即便臥病在床,仍時刻掛心女兒安危,樓上樓下裝了很多監視器,「她自監視器觀察女兒狀況的情景,至今都常在我腦海裡浮現」。
他說,王家長期雇看護、廿四小時輪班看護王曉民,除定時抽痰、翻身,還會為王曉民全身按摩,避免她長褥瘡及肌肉萎縮,「王曉民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皮膚比嬰兒還細嫩」。
民國八十八年三月王雲雷過世,蔣世源曾去看過王曉民,並記得那天王曉民一直張著嘴,眼角噙著淚,每次他喊著「曉民」時,王曉民就會眨眼,從那時,他才真的相信王曉民「是有知覺的植物人」。
王曉民的妹妹王曉嘉曾經對媒體說,外界都以「植物人」形容姊姊,但姊姊有喜怒哀樂,「我們全家都不認為她是植物人!」
也因為這個緣故,趙錫念雖然希望政府立法讓王曉民安樂死,但她丈夫及另三名女兒都反對,曉民的父親王雲雷還邀記者到家裡「見證」女兒會對他笑,要求媒體不要再討論女兒的安樂死!
相 關 新 聞
‧17歲車禍成植物人,躺47年 王曉民走了
‧親情、外援支撐 王曉民存活47載奇蹟(楨:長照者之畸刑!)
‧拔管「安寧死」 植物人不適用(楨:惡法!)
正面面對死亡:
最後的邀請(書:帝奇亞諾.坦尚尼,時周,2009)
潛水鐘與蝴蝶(電影/書,尚-多明尼克,鮑比,大塊文化,2006)
卡蜜諾(電影)
最後12天的生命之旅(電影/書,艾力克‧埃馬紐埃爾‧史密特,方智,2004)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電影/書,米奇.艾爾邦,大塊文化,2006)
最後的美麗(電影)
一路玩到掛(電影)
痛苦面對死亡:
伊凡.伊里奇之死(書:拖爾斯泰,志文,1997)
小氣才奴葛蘭岱(書:巴爾札克,高寶書版,2006)
一顆心的淪亡(書:收錄於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 茨威格,商周出版,2005)
陪伴死亡:
長路將盡(電影/書,約翰‧貝禮,天下文化2010)
影子大地(電影/書,道格拉斯‧葛萊遜,立緒,2004)
明日的記憶(電影/書:荻原浩,商周出版,2007)
陪妳到最後(電影/書,瑞,科倫,商周,2010)
然後呢(書:紀優、穆索,皇冠叢書 2009)
死亡權與安樂死:
點燃生命之海(電影)
我不是殺人犯(書:弗雷德瑞克、 蕭索瓦,先覺,2006)
死亡醫生You Don’t Know Jack(電影)
生命的自主權(書:朗諾.德沃金, 商周出版,2002)
死亡的臉(書:許爾文.努蘭, 時報出版,2009)
如何死在俄勒岡(紀錄片)
在瑞士的日子(A short stay in Switzerland)(電影)
死亡的權利(HBO 紀錄片)
死亡之後:
PS我愛妳(電影/書:西西莉雅.艾亨,時報出版,2008)
當綠葉緩緩落下(張老師文化,2006)
死亡在醫院:
心靈病房(電影)
醫師與生死(書:趙可式, 寶瓶文化,2007)
安寧伴行(書:趙可式,天下文化,2007)
好走 – 臨終時刻的心靈轉換(書:凱思林.辛,心靈工坊,2010)
最後的擁抱:來自資深安寧護士、撫慰病患和家屬的溫暖叮嚀(書:瑪姬.克拉蘭&派翠西亞.克莉,野人,2011)
http://tw.myblog.yahoo.com/nieotechlawinnet-bioriskwtohealth/article?mid=957&prev=968&next=954 2011-05-24 11:05:17
長照服務法 剛「旅行」到行政院【聯合晚報 2010.12.27(另參本館:《生死一線間》
對於王老先生殺死失能愛妻一事,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長鄧素文上午表示,今天一早即清查資料發現,王老先生從未提出長照服務申請,即使王老太太身體不良於行,符合資格。或許社福體系介入,就能挽救這樁悲劇。
鄧素文指出,衛生署已經將「長照服務法」送至行政院,目前正由行政院審議中,相信在未來幾個月內,就有達成共識,送至立法院審議。
鄧素文強調,儘管「長照服務」尚未上路,但衛生署「長照10年計畫」已經運作多年,以今年度為例,至11月底,就有9萬多人提出申請,6萬5000多人獲得照護。
依照「長照10年計畫」,一般民眾超過6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超過50歲、原住民滿55歲,就能向各地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出長照申請,只要通過評估,依照失能情況,就可獲得適當照護。
長照10年計畫的照護項目共有八類,包括照顧服務員、喘息服務、居家護理、居家復健以及日間照護等。鄧素文指出,如果王老先生能夠妥善運用相關資源,提出申請,應該可以稍微減輕他的身心負擔,不致讓悲劇發生。
鄧素文強調,未來將加強關懷通報系統,包括各地村里長、鄰居、親友,如果發現周遭有獨居老人、失能老人可以伸出援手,撥打關懷專線4128080,減少類似不幸個案發生。
相 關 新 聞
‧殺妻凶器釘太深拔不出 將解剖
‧牧師:王妻曾說生命是神給的
‧「單獨照顧,只會創造第二個病人」
‧防悲劇 獨居老人有賴民眾通報
‧父釘死久病母 在美兒子泣不成聲(楨:不見棺材不掉淚!)
‧新聞眼/孤寂 病磨 誰陪老人到最後?
‧不忍或殘忍? 網友反應兩極
‧評論/讓家屬喘息 別讓愛耗竭
‧評論/照顧老病? 愛心只在事件後氾濫..
‧評論/愛是…全家人一輩子痛苦?
‧ 讓家屬喘息 別讓愛耗竭
‧ 照顧老病? 愛心只在事件後氾濫…
‧ 愛是…全家人一輩子痛苦?
‧ 全家動員照顧 父安詳的走
‧ 只剩一個媽 不敢輕忽
‧ 24小時不歇 怕被說不孝
‧ 母親壓力大 憂鬱想輕生
‧ 孤獨…容易倔強 求救…需要學習
紅十字總會長陳長文籲修正就業服務法,延長外籍看護在台居留期限,立院朝野昨天中午進行協商,民進黨立委陳節如與黃淑英表達反對,強調此舉會排擠本國勞工,堅持不准延長。朝野協商宣告破局,本會期確定無法完成三讀。
依照議事規則,朝野協商未過的法案,從提案發起日起有一個月的協商期,此案已確定無法在此會期通過;熟悉議事運作人士表示,新會期一開始將進行總質詢,最快也要三月才審法案,陳長文的外籍看護五月即將離台,修法恐怕來不及。
陳長文日前以「一位極重度殘障兒子的家長」的身分,多次奔走國會請命,並拜訪立法院長王金平、藍綠立委,希望修正就業服務法第五十二條,延長外籍看護在台期限。報導一出,引發社會熱烈回響。
得知協商破局,陳長文昨晚淡淡地說「又多一些挑戰」,一個父親卑微的請求,卻被外界認為是矯情,這確實「始料未及」,他更無法認同反對立委的言論,畢
據透露,朝野協商過程氣氛不佳,陳節如一開始就表明反對立場,認為陳長文來立院遊說,此風不可長,延長外籍看護年限也不能解決問題,草草吃完便當後,旋即離開,讓在場立委一片錯愕。
提案修正的國民黨立委鄭麗文對此表示「非常遺憾」,搖頭嘆息無法接受結果。
鄭麗文表示,外界對延長外籍看護可能引發的問題,她都解釋過了,也一再強調延長外籍看護不會排擠本勞,更不影響外勞額度,「不懂反對的委員在想什麼」。
相 關 新 聞
‧立委陳節如:照料重障兒不靠外傭
‧陳節如:我兒比陳長文寶貝還慘
‧外籍看護延長12年 林益世:各界支持
‧聘非法外勞、超收費用 停業最長1年
一國兩制 長不出長照【聯合報╱王品/台北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2011.01.05
陳長文提出外籍看護工作年限延長為十二年的議題之後,很多人都在問:外勞便宜好用,那本國的長照體系怎麼長得出來?如果政策一直是讓外勞更易申請,那結果不是形同把台灣的長照整個「外包」給鄰國了?
外勞「好用」,表示外籍看護勞動處境確實需要改善;不過就「便宜」而言,不僅現在便宜,將來外勞若納入長照的一部分,也仍舊會是相對便宜的。所以邏輯上來說,外勞「便宜好用」不是造成我國長照體系長不出來的原因。(楨:邪者偏見!)
我國長照體系長不出來,是因為這個惡性循環:
一、現行申請外籍看護的資格、程序與評估方式,是假醫學之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造成一國兩制。申請外勞走的是「醫院—醫師—診間評估」的程序與標準,而申請政府的居家服務,走的是「長照中心—照顧管理專員—家訪評估」。這兩種服務,都有服務到「極重度」失能的人,為什麼前者不需要家訪就能評估「需要二十四小時照顧」?
二、因為申請外勞有這個方便門(漏洞),導致資格標準與評估機制容易作假。日前發生弒妻悲劇的王老先生,就在他的部落格上說,資格不符的人想請仲介弄到資格的行情價是三萬元。花三萬元就能買到之後九年的二十四小時照顧服務,這個鼓勵作假的誘因強不強?
三、不管是勞政、社政、衛政單位,都毫無「抓作假」的節制管道。徐薇濫用外勞被查,是因為她大剌剌在電視上談「外傭打掃經」,勞委會被動去查。但是對於評估時就作假、使用上也作假、被照顧的人已經往生了仍然作假繼續使用外勞的,政府何曾制度性地去查?相反的,如果使用政府的居家服務,每個個案、每天的服務,服務員都被要求填寫服務內容與花用時間。想想台灣怎麼做到「騎機車戴安全帽」、「垃圾不落地」、與「捷運站裡不准吃喝」這三件世界奇蹟。哪有什麼台灣管不了的事?是不為也。
就是因為這三環節的惡性循環,導致台灣的外籍看護每年成長一萬人,目前有十八萬外勞在台灣家庭照顧身心障礙者與虛弱老人。
政府居家服務呢?每年永遠只服務二萬多人,每年只維持四千多個照顧服務的就業機會(含全職、兼職)。為什麼這麼少人在使用政府的居家服務?就是因為申請外勞有「不公平的方便」,所以才容易申請,才把「未必需要二十四小時照顧」的人也吸引去使用外勞,造成居家服務長不起來,而政府竟然打算在幾年後就推出長期照顧保險。
如果這種一國兩制繼續下去,政府的服務能量持續沒有成長,請問長照保險到時候要怎麼服務大家?最後長照保險是不是變成「強迫儲蓄」的騙局一場,強迫人民年輕時儲蓄,到老,再發錢給你請外勞、請太太、請媳婦、或請子女照顧? 2011-01-05 10:24:55
極道鮮師>維基百科
《極道鮮師》是日本漫畫家森本梢子的原作漫畫,及後是同名的電視劇和動畫。電視劇由日本電視台製作。台灣稱極道鮮師(緯來日本台播出),香港稱我miss係大佬。
2009年宣佈開拍電影版,日本在2009年7月11日上映。
……………
日本極道>維基百科
"Yakuza"(日語:ヤクザ)是日本社會裡從事暴力或有組織犯罪活動的人士或團體,統一稱為極道(ごくどう)。"Yakuza" 的名稱是來自日本紙牌遊戲花札(玩法一說是「おいちょかぶ」)的一個最壞組合「八九三」。日本政府和警方通常把它們指為暴力團,又公告了所謂的指定暴力團。山口組是其中之一例子。
因為極道在日本的勢力很強,幾乎被有些人看成是一種職業選擇。(另參本館:《幫會與華人次文化》《中國幫會史》《教父》《盜匪》)
極道幫幫忙
導演:西谷弘/石川淳一
演員:草彅剛/黑木梅紗/山本裕典/藪宏太/五十嵐隼士/夕輝壽太/宇梶剛士/仲里依紗/夏川結衣/松平健
俠義之道,就是鋤強扶弱、四海一家。
他,是人們眼中的黑道大哥,沒想到…卻被叫去當看護?!因為老大說,要稱霸天下,必先安撫老人;要當幫派接班人,就得先去老人院!平時逞凶鬥狠的他們,真能搞定這些老人嗎?
「集會」六本木地區翼興業組長·翼彥一(草彅剛飾演),l7歲就開始就混跡黑道,是傳說中無惡不作的男人。而「集會」池袋地區的組長四方木理子(黑木梅紗飾演),則是年紀輕輕,便統率各方混混的女中豪傑。
某日,「集會」的大老鷹山源助(松平健飾演),召集了彥一、理子等幫內各路人馬,宣布要他們深入敵對幫派的地盤,進行「研修」。只要表現優異,就有機會晉升接班人!大家聽了無不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沒想到「研修」的內容,竟然是到老人院當看護…
日劇裡最常提到的黑道題材就是校園混混,舉凡年輕偶像們無一沒有演過流氓高中生,尤其以仲間由紀恵的【極道鮮師】為最大宗的出品者。本劇腳本家古家和尚以「俠義道」最初的定義「鋤強扶弱、犧牲自我的男子氣慨」為發想,對照現今「黑道」以暴力討債、詐騙謀生的墮落,從意想不到的角度重新切入俠義與社會的相關性,構築出黑道與看護為一家的看法,可說是首部正式探討老人養護的電視劇。
提到「黑道」與「老人」的關連,首集開場白中僅點出窮凶極惡的黑道以弱勢的老人為詐騙金錢的下手目標。直到「隼會」大老鷹山源助感嘆年輕組員們無惡不作早已失去「俠義之心」,命令他們進行研修以爭取接班人的地位並重新思考「黑道的存在價值」。六本木地區的組長翼彦一、池袋地區的組長四方木りこ、赤坂地区的組長六車雅人、西日暮里地区的組長二本橋賢吾、以及品川地区組員黒沢五郎、上野地区組員鷹山三樹矢等六人,才混入敵對陣營的養老院裡實習。
以「俠義不能當飯吃」的心情混黑道的彦一等人,為了晉升為下任接班人,老大一句:「黑道不是騙子,難道你想一輩子成為那樣子的混混嗎?這個世界以後都是老人的天下,學會跟老人打交道,成功地跟老人做生意才能取得天下。」於是這群凶神惡煞必需收斂脾氣、不露鋒芒,隱藏真實身份進入養老院裡進行「研修」。他們為老人們把屎把尿做牛做馬,即使與院裡原本的工作人員頻生磨擦,也要對老人的脫序行為忍氣吞聲,他們之間發生的這種種瘋狂趣事,交織出這部頗獲好評的日劇。
其實本劇最主要的企劃意圖並非要討論黑道的俠義內涵,而是藉由詐騙集團猖狂的社會現狀,來探討「老人養護」目前潛藏的黑暗面及問題面。現代醫療的進步、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面臨在即的就是人口佔比極高的老年人及其養護照顧問題,而科學更可以推算出20年後的老年人口數是當前的2倍。「高齡養護」可說是全國人民眼前所必需考慮的重要大事。
然而,老人看護不只是送進養老院這麼簡單的事情而已,老人心理、家庭聯繫、醫病復健、臥床不起、虐待自虐等各種現實情況,每個細節都無法輕易忽略帶過。而本劇也展演出真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式各樣看護問題,透過黑道的介入以幽默明快的喜劇方式來描繪,穿插夏川結衣飾演的企業家羽鳥晶的做法及自身經歷,結合一般社會、大眾媒體、原生家庭的各種角度來探討養老院裡的生活與工作。這部看似誇張輕鬆的搞笑劇碼,卻傳達出發人省思的深刻意涵,讓人不得不佩服古家和尚的精彩劇本,即使結尾沒有給予完整的標準答案,企圖以熱情來化解問題的本劇,充滿人情味的意味深遠雋永,很值得人們反覆尋思體會。
時代不同以往,「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慢慢地轉變為「家有一老如有一擾」。夏川結衣演出的老人事業社長,曾經狠心拋棄患有老人認知症的母親並表述初衷說:「我是為了照顧老人的家人而創辦養老事業的。我不是神,沒有想過要拯救誰;我不是理想主義者,我是現實主義者。距離理想最遙遠的地方就是養老院。」後來卻步上母親的後塵患了相同疾病,讓人不勝唏噓之外也感受到惡有惡報的濃厚警惕意味。
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你有想過老年生活要如何度過嗎?即使年輕的你還沒想到老年生活,但不久的將來可能照顧家中長者的重擔也會落到自己的肩頭上,工作與家庭要如何兼顧?老人問題的解決、黑道俠義的尋回,老人與黑道之間的接觸相互闡述了兩者的真義及人性,看過這部得獎無數的佳作,想必會給觀眾帶來截然不同的想法與感動。
本來小薑不是很喜歡草彅剛,當然不是因為他的醉裸事件,而是他瘦得不像樣讓人覺得有點軟弱。跳脫「好好先生」及「喜憨傻直」的形象,帶頭耍狠的草彅剛反而展現出演技的另一個層次。劇中直爽不做作的個性非常MAN,雖然常浮現不耐煩的表情,舉手投足卻帶著熱情與溫柔,尤其與夏川結衣對戲時不經意流露出的柔情,將這個浪漫的熱血黑道大哥詮釋的很好。而黑木梅紗演出的黑道大姐頭狠勁更勝草彅剛,極欲在男人堆裡撐起自己的一片天,不得不大刺刺地破口大罵、翹腳打架樣樣來,但是對彦一傾心的她還是拋不掉女人的那一面,在最終回給了草彅剛深情的一吻。
特殊的題材、精彩的劇情、優質的演出,熱血又浪漫的俠義黑道故事有空一定要看看喔!
http://over-time.idv.tw/note/note_full.php?num=1151 2010-06-29 11:54:36
訂祖父母節 反應兩極【聯合報╱記者周宗禎2009.11.05
教育部擬把8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訂為「祖父母節」,建議父母在開學前最後一個假日帶孫子到祖父母家,祖父母可送孫子開學文具,開學第一天並陪孫子上學。
台南縣歸仁鄉文化國小周姓老師昨天說,校園對這項消息十分冷淡,雖有不少家長是祖父接送孫子女上下學,但似乎沒人在乎這個節日,因為有沒有這個節日都沒差,孩子還是要由祖父母接送上下學。
龍崎鄉洪姓退休老人表示,訂祖父母節根本沒意義,「兒子女兒把孫子丟給老人家照顧,有些一丟就不管,還談啥倫理教育。」
小朋友對「祖父母節」似乎不甚了解,起初還以為可多放假一天,後來知道訂在星期日原本就不上學,顯得有些失望。
在兩岸經營事業有成的歸仁鄉仁壽宮主委羅秋川認為,祖父母節訂為國定假日,增加企業成本壓力,尤其大量雇用中年勞力的傳統產業、本土中小型業者衝擊最大。
新營國小校長陳茂德肯定這項構想很好,他說,工商社會親子互動減少,「父母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親,孩子都在看。」依教育部的構想可以增加祖孫三代互動機會。
「希望這是一個起點。」陳茂德期盼除了祖父母節的活動外,祖父母也能參與孫子學校的活動,平日父母親也要多帶孩子探望阿公、阿嬤,為阿公、阿嬤慶生,要延續祖孫的互動。
教育處長王崑龍指出,有人認為訂祖父母節,父母會把責任推給上一代,這是多慮了,倫理親情永遠存在。台灣人口老化,老人越來越多,訂祖父母節也是敬老尊賢表現。
王崑龍說未來教育處會要求學校多辦活動,邀請阿公阿嬤與孫子一起參與,讓老人家有受重視感覺,而不是只有祖父母節一天的活動。
教育部又有新點子,最近端出了「祖父母節」的構想。據稱已獲得吳揆的大力支持,將訂八月最後一個周日為「祖父母節」;並建議阿公阿嬤可在開學前的這天買文具送孫輩,並在開學日牽著孫兒上學去。
教育部長吳清基說,如此是希望增進祖孫間的感情交流,培養傳統孝道精神,「弘揚師道、推行孝道,國家才有希望」。教育部次長吳財順則說,台灣現在是高齡化的社會,未來是超高齡化社會,增訂「祖父母節」可帶動社會尊重老人。
這真是教育部向行政院及人民丟出的一道「道德測驗題」。在「重視孝道」、「尊敬老人」、「培養祖孫感情」的大旗之下,誰敢曰不宜?
我們同意,孝道、敬老,或者增進世代間的理解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課題;教育部能主動擔起移風易俗、發揚孝道的重責大任,其勇於任事的精神也令人敬佩。但是,檢視「祖父母節」的構想基礎,不免發現這是出於對家庭型態、倫理關係的傳統想像。
就教育部官員目前為民眾描述的內涵,要祖父母送文具給孫輩,開學日牽他們上學去,看來主體仍是兒孫,而不是祖父母,只是正式派定祖父母的工具角色。於是,即使在為他們設立的節日,他們的功能還是送小孩上學;官員難道不知道,這早就是許多台灣老人家每日的例行工作,無薪而且無法請假?
但是,現代社會裡,愈來愈多的祖父母希冀享受晚年的自在,在盡了養兒育女的人生義務之後,再不希望餘年繼續為兒女提供免費「愛的勞務」。更有甚者,不負責任的兒女把孫子丟給祖父母照顧,靠老人津貼養孫兒。面對下一代的「啃老族」,如此的「祖父母節」豈不令祖父母感傷?
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或強調倫理道德而設立節日,必須小心。在多元社會裡,對愈見多元的家庭型態,比如單親家庭、各自帶著前次婚姻兒女再婚的「重組家庭」等,必須更具文化敏感度,避免以舊社會的思維為學生的家庭貼了標籤。已有教師反省,在母親節畫「我的母親」、作文課寫「我的父親」,對許多單親或重組家庭的小孩都可能是難題;如今要訂「祖父母節」,倘若父母輩與祖父母輩的關係異樣,難免徒然增加祖孫三代的緊張。就台灣社會現狀來看,此種可能性恐怕不小。
再者,對於節慶,台灣官方與民間早都各自發展出「過節公式」:儀式與消費。依照台灣社會現下的「過節」習慣,祖父母節場景大概是:官方必會舉辦應景儀式,諸如選拔「模範祖父母」、舉辦「溫馨祖孫情」徵文或者「手機簡訊祖孫傳情」大賽。民間則是比照目前過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商業化」模式,商家推出「祖父母節大餐」,以及給祖父母的應景禮物組合。如此一來,教育部期待中的發揚「孝道」或「敬老倫理」,全由商家發揚光大,為人子女、孫兒者,只要埋單即可。
回到問題的初衷,若想增進祖孫情、對老人的關懷,還是那句老話:「言教不如身教」,若是父母能孝敬祖父母,孫兒輩大概不致太失禮;但若是父母早與祖父母疏離,祖孫情要靠一天的「祖孫節」來維繫,只怕反而是傷口撒鹽。
邁入老人社會的台灣,要照顧眾多的祖父母。我們並不反對訂定節日喚起倫理親情,但國家要用更全面、更細緻的政策來承擔治理責任。已上路的國民年金、勢在必行的長期照護保險,都是切中老人社會需求的重大政策;遺憾的是,政府將明年的弱勢托育及長照社福預算大幅刪減,眾多老人將首蒙其害,這顯然不是訂定「祖父母節」可以彌補的。 2009-11-10 11:49:30
政院力推長期照護 馬總統肯定【中央社09.02.16
總統府今晚召開政見落實會議,聽取衛生署報告,會中討論焦點集中在政院力推的長期照護制度。總統馬英九肯定長期照護制度,指示除政府要投入資源外,也要有民間力量參與。
行政院長劉兆玄、衛生署長葉金川等人晚間前往總統府,報告相關政見落實進度。馬總統對葉金川臨危受命,積極落實他競選總統時的政見,大力肯定,並要大家給葉金川拍手鼓掌;這也是馬總統首次在政見落實會議中,主動要與會成員給予官員鼓掌。
據轉述,葉金川在會中提到「1.5代健保」改革漸進方案,強調這項改革方案是為了彌補財務缺口,希望未來能獲得立法院支持。
行政院將建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預計民國99年上路。劉兆玄晚間也在會中強調長期照護制度的重要性表示,高齡化社會來臨,長期照護是社會安全網的重要一環,以後70歲年紀恐被視為中年,大家都會有此需要。
他說,長期照護在民進黨執政前,副總統蕭萬長擔任行政院長時就在做了,未來行政院會完成這項工作。
馬總統也呼應劉兆玄的說法,期許執政團隊向年輕人推廣「照顧老人就是照顧自己的未來」的觀念,因為將來每個人都會老,都需要照護。
台灣逐漸進入高齡化社會,行政院已將長期照護列為未來重大政策目標,衛生署已草擬長期照護福利法,署長楊志良已向行政院院長吳敦義簡報。根據規畫,以每月五萬所得的民眾為例計算,每月約需繳長照保費170到300元之間,而負責居家照護的家人,每小時可請領85元補助津貼。
跟著健保走 但未列優先法案
不過,礙於二代健保的實施日期未定,長照保險費基又是跟著健保走,因此,行政院尚未將長照福利法列為優先審議草案的名單中。
長照福利法攸關國內40多萬名臥床、行動不便民眾的照護,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處長鄧素文指出,此法主要是管理及評鑑養護機構的服務品質,並估計國內照顧服務員的需求人力約2萬多人。也規定負責居家照護的家人應先接受一定訓練,始能請領補助津貼,以鐘點計酬,每小時約85元。
楊志良指出,長期照護福利法包括長照福利政策的財源依據、養護機構品質評鑑,及照護員的人力評估,等於是長照的基礎,如果能夠儘速通過行政院院會審查,並交付立法院,完成審議,對於國內需要長期照護的40多萬患者及家庭來說,將是一大福音。
費率約為二代健保的1/5~1/9
除了長照福利法之外,政府規畫長期照護的另一重要法案是長照保險法。參與長照保險財務制度規劃的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研究所教授鄭文輝表示,依據初步規畫,未來長照保險費用僅約健保費的五分之一至九分之一,如果二代健保費率為3%,月所得5萬元的民眾每月健保費1500元。換算後,每月長照保費約在170至300元之間。
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
http://www.ltcpa.org.tw/
老人福利安養護長期照護機構查詢
http://sowf.moi.gov.tw/04/12/12.htm
有關 長期照護 的學術文章
http://scholar.google.com.tw/scholar?q=%E9%95%B7%E6%9C%9F%E7%85%A7%E8%AD%B7&hl=zh-TW&as_sdt=0&as_vis=1&oi=scholart 2010-05-20 09:45:45
照護體系沒落實 如何喘息 聯合報╱記者張耀懋09.02.12
又一起媳婦殺婆婆的人倫悲劇,在傳統倫理下,長期照顧者其實是另一個「應受照護的族群」。
研究顯示,逾半的家庭照護者都是「7─11」,而且沒有人和他(她)們輪班。這些家庭照護者絕大多數健康情形不好,而且合併有神經衰弱、焦慮、憂鬱等症狀,甚至身心崩潰,胡梁美足的悲劇只是冰山一角。
在台灣邁入老齡化社會後,長期照護需求愈趨殷切。每六名失能老人中,約有五人分別由另一半、兒子、女兒、媳婦與外勞照護,只有百分之五由社區機構照護。
有經濟基礎者或可聘外勞幫忙,其餘的就只能由家人分擔。與配偶、兒女相比,媳婦與外勞與被照護者其實都沒有太多的感情因素,當一到台灣或嫁入夫家,就需背負這種廿四小時的照護重擔,既沒有照護專業,「土法煉鋼」一肩挑起所有照護責任,其身心之煎熬可以想見,早已不是「任勞任怨」可以形容,類似的悲劇或外勞弒主的社會新聞,肯定還會繼續。
各縣市衛福單位或都推有「喘息照護服務」,讓這些照護者可以有喘一口氣,但畢竟是短暫換手。而馬蕭政見的「長期照護保險」能否紓緩這些壓力,也有很多爭議。財源固是難題之一,照護體系未落實更是阻礙。以台灣目前的照護體系,如全民健保初期「有保費、沒醫療」「有繳費、沒醫院」的困境必再上演,而在偏遠地區將更加嚴峻。加上政策不定,長照體系的投資也未如預期的發揮功能。
要在長照荒漠綠樹成林,是要先澆水?還是先移植樹木過來?這也許就是台灣長期照護保險目前面臨的難題。
齊邦媛(右)昨天首度暢談寫「巨流河」的心路歷程。
記者楊德宜/攝影
一向低調的名作家齊邦媛,昨天和世界女記者與作家協會四十名成員見面,首次對外暢談創作「巨流河」的心路歷程。她為了專心寫作,堅持住進長庚養生村,直到「巨流河」完成,才和反對她住養生村的兒子「和解」。
「那是很多聲音叫我寫的!」快滿八十六歲的齊邦媛,去年完成廿五萬字、記錄一九四九年中日戰爭的回憶錄「巨流河」,為了這本巨著,她八十歲那年,不顧兒子反對,堅持住進長庚養生村,耗時五年完成。
五年來,為了創作拒絕接觸外界的齊邦媛,昨天談起她八十歲後的人生,一開講就四十分鐘,眼前資深的女作家,隨她的妙語如珠,時而大笑,時而情緒起伏!
「我很快樂,真的很快樂!」齊邦媛說,從沒想過活到八十;真的八十歲時,偶然發現她來日不多,因為丈夫突然倒地、送醫插管,再也沒回家,「我很可能也會那樣」。
齊邦媛說,她在二○○三年曾去美國兩個兒子家住了半年,跟著五歲孫女過著如天堂的生活;「人不適合活在天堂,死後才要進天堂」,她不快樂,「我從來是很孤僻的人,我喜歡做我的事、我的夢」。
齊邦媛說,在美國,看到台灣寄來的信,光看到郵票就要掉淚,台灣是如此美好遙遠,她跟兒子說要回台灣,兒子說:「你個性真的太強了」。她滿心期盼「過我自己的生活」。
齊邦媛說,決定住進養生村才告訴兒子,兒子大怒:「我們對妳有什麼不好嗎?」學生獲知也在電話裡哭起來:「老師為何您要到那種地方」。
她回憶說,剛來半年很不快樂,但當她開始動筆寫「巨流河」,不再生病也不煩惱,每天只嫌時間不夠;上月兒子來信居然說:「也許妳到這裡才能寫妳的書」,對她來說是很大轉折,「我和我兒子和解了」。
齊邦媛說,寫「巨流河」是她一生的大願,「我寫我父母、祖父母、朋友,抗日戰爭的中國,是最好、最有骨氣的中國,我一定要寫出來」。
「我晚上一直哭、一直寫,那個時代應要留下什麼…」她說,希望大家不要想是齊邦媛寫的,「那是很多聲音叫我寫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611767.shtml 2010-05-20 09:31:19
身心俱疲 媳悶死癱瘓婆婆自首【聯合報╱記者鄭國樑09.02.12
高雄市四十五歲婦人胡梁美足照顧七十一歲癱瘓婆婆胡榮會,因精神、體力不堪負荷,前天中午涉嫌悶死婆婆,晚間向警方自首。
她坦承去年十月就有「讓她(婆婆)早走」念頭,最近更身心俱疲,昨天被警方依殺人罪嫌移送高雄地檢署偵辦。
鄰居說,胡梁美足照顧婆婆很辛苦,也曾抱怨,且有人看見她撿食路邊來路不明食物,懷疑精神出了問題。
「照顧她(婆婆)沒有白天、夜晚,又沒薪水,比外籍看護還不如。」胡梁美足前晚在警所過了一晚,昨天仍頻頻嘆氣,悶死婆婆後身心雖不用再受煎熬,卻一點也沒有解脫的輕鬆感。
她供稱婆婆有脊椎、肝膽疾病,癱瘓臥床多年,去年十月她從台南縣老家接婆婆來高雄當天,就想把婆婆推落澄清湖,「讓她早走」,但最終打消了念頭。
她說,每天為婆婆翻身、換尿布、餵食相當累,只有她一人服侍,沒得換班,心情很糟時還打過婆婆;前天實在身心俱疲,才決定要「送走」婆婆。
前天近午,她先用繩子、衣服綁住婆婆手腳,再拿枕頭悶住她的臉十多分鐘,見婆婆還能喘氣,改用膠帶貼住婆婆嘴鼻,以為一定能悶死,乃先外出吃午餐;半小時後回來,發現婆婆還有呼吸,她再拿枕頭悶住臉約廿分鐘,確定斷氣後才鬆手。
要婆婆離世的念頭雖相當堅定,但婆婆斷氣後,她卻失魂落魄般待在家裡,直到前晚才向警方自首。警察趕到她澄清路住處,發現胡榮會早已死亡。
胡梁美足的先生說,妻子廿四小時照顧婆婆很累,但會下毒手令他難以置信。母親原在善化老家由父親照顧,他與太太有空才回家探視;因父親身體變差不堪負荷,去年十月才接母親到高雄,由太太照顧。看著精神狀態不好的妻子,他心懷不忍,沒有苛責。
媳悶死婆婆》今年第4例了【聯合報╱記者程嘉文09.02.12
「這是我今年聽到的第四個案例,前三個案例殺死親人後都自殺了!」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穎叡指出,類似媳婦悶死癱瘓婆婆的案例,每年要發生三、四十件,平均一個多星期就有一樁。政府對居家照顧者提供的「喘息服務」,質量都要加強。
目前需要長期照護的民眾,在安養機構約三萬人,聘外籍看護的家庭約十六萬人,在家中由親人照顧的有四十萬人以上,平均得照顧親人十年。
申請引進外籍看護,須先通過巴氏量表評估,每月花費超過兩萬元,許多家庭負擔不起。
沈默的女性照顧者【聯合報╱何定照07.10.09
一名男子因妻子中風癱瘓三年最近訴請離婚獲准,引起社會爭議,指責、同情聲浪皆有。然而,在這名男子「重獲自由」時,國內廣大女性仍默默承擔著終身照養家人、配偶及其親屬的勞務,卻始終被社會認為理所當然。
根據主計處統計,近二十五年來,已婚女性勞動參與率直線上升,已婚男性勞動參與率則直線下降;但是,願做家事的男性仍僅三成,女性則逾七成五。在現實中,女性更不但要服侍配偶和孩子,還要服務婆家老小,而當兄弟不願照顧娘家父母,也往往無怨挑起責任。
諷刺的是,這許多女性同時照顧原生家庭、自己家庭及婆家的無私付出,大眾卻往往看不見。因為,在社會內化的刻板印象中,「照顧家人」是女性的天職,沒什麼好誇耀或同情。反之,若有男性自願負擔照顧責任,便成了傳頌一時的佳話;至於那些不願負擔的,也多能得到體恤。
這種偏見反映在歷來相關司法案件上,人們會發現,幾乎沒有女性「膽敢」以丈夫癱瘓為由訴請離婚;因為,連周遭親人都不會支持她。夫家當然不願放棄一個「免費」的照顧機構,娘家也擔不起「女兒不守婦職」的罪名。
更殘酷的現實是,眾多女性照顧的還不只是配偶小孩,而是癱瘓的公婆、乃至其他叔伯親戚。然而在匱乏的社會照顧系統中,在現有的社會偏見與法律下,有多少人曾正視她們的困境,將照顧責任公平分配,讓女性從傾斜的社會角色掙脫?
去年過世的美國女性主義學者艾莉斯‧楊在名著「論女性身體經驗」中,曾試圖翻轉向被貶低的「維護、持家工作」的價值,強調其「歷史延續」的意義。
然而,在歧視女性已經太過內化,以致政黨拿著「趕羚羊」、「他,馬的」當宣傳語也無所自覺的台灣,當務之急應該是回到社會現實面,訂定長期照顧的周全政策,別再漠視這個社會女性照護者已承受的莫大重擔了!
現代父母多的是
假日孝"子"
開開玩笑
~~^^
如果是工作環境 & 性質特殊
那就另當別論了
畢竟"久病床前無孝子"之外
分身乏術 但求溫飽 自然亦無法克盡孝道了
其實 孝道並不是多大的學問
老人家(當然不是全部)有時候只是得到幾句關懷的問候
便能滿足
而像從前"事親至孝""父母在 不遠遊"的時代
也無需再是盡孝必然的
樓上這幾位看來都是單身的人,像我們這樣的人,如果也能當假的孝子就偷笑了,高鐵通車了又如何,我們婆家在雲林,光坐自強號和嘉義至雲林的計程車錢,一家三口,來回一趟,就要5000元以上,再加上我是論件計的工作,還要加扣一天的工資,別說高鐵了,我兒子還問騎腳踏車要幾天才會到。
也許有人要說,放假再回去就好了,很抱歉,我們沒有假期,我們只有要不要接這筆工作的問題,想賺這筆錢就得工作,過年時一年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是家常便飯的事
老實說我們心理也有怨,我們要接老人家來台北住,他們不肯,要我們常回去看他們,這合理嗎?我們是上下兩代一肩挑,我們的負擔,又豈是這些寫文章的人可以了解的,
拼命維持一大家子生活無虞,早就秏掉了我們所有的心力,我們沒有休閒,沒有娛樂,甚至沒有自我,我們一直是為別人而活著,還要被人指指點點,說我們不孝,我們是那裏做錯了,不這樣做,那又能怎麼做,這個急診室主任又是那裏做得比我們更好了,
聯合報這個新聞製造報,連民生新聞都要亂寫,這些人是那裏沒盡到為人子女的責任了
我也好想只當假日孝子
假日孝子真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2007-08-07 12:57:02
電影《七五計畫》:描繪未來日本為老年人贊助安樂死專案,大多數人積極回應2022-06-18
在萌生了一個劇本構想之後,日本電影導演早川千繪決定找到母親的同齡友人和其他熟人,驗證上面的這一假設性問題。她所得到的答案是:“大多數人對此都很積極,他們不想成為別人或自己孩子的負擔。”
在早川千繪看來,這一結果看似令人震驚,卻有力地反映了當下日本文化和人口結構。《七五計畫》獲第75屆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特別提及獎。
這部電影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首次擔任總監製的集錦電影《十年日本》中的一部《七五計畫》的再創作,描繪了這樣一個未來景象:日本政府宣導安樂死,以及為孤獨老人集體埋葬,興奮的銷售人員不斷推銷著這些服務,就像推銷旅遊保險業務一樣。
日本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為65歲及以上,按人均比例算,日本的百歲老人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在日本的65歲以上老人中,五分之一為獨居,該國老年癡呆症患者的比例非常高。隨著人口的迅速減少,日本政府面臨潛在的養老金短缺,以及如何照顧年長公民等問題。
雖然年長的政客仍主導著日本政府,日本媒體也時常強調所謂“快樂老齡化”的樂觀報導,但安樂死在日本是非法的,但這卻偶然會在可怕的犯罪情境下出現。2016年,一名男子在東京郊外的一個殘障人士中心殺害了19名正在熟睡的人,他聲稱這些人應該被安樂死,因為他們“在家庭生活或社會活動中遭受著極端困苦”。
日本鳥取大學的副教授安藤泰至,主要研究生死學、生命倫理等課題,他認為在一個某些人因過渡工作而死亡的社會(日本),這種潛在的未來景象是更加可信的。“想像一個接受安樂死的地方並非不可能。”
回應
我也希望我晚年有合法平價安樂死,沒必要渾身病痛苟延殘喘。沒安樂死就燒炭
這個題材在日本並不新鮮,拋棄老人(自生自滅)在日本平安時代的《大和物語》、《今昔物語》及其他歌謠、故事中均有記載。影視方面,早已《楢山節考》,並且是名導演木下惠介和今村昌平兩個各有千秋的版本。電影原著為深沢七郎的短篇《楢山節考》,小說以日本民間的棄老傳說為主題,講在一個楢山深處的村莊裡,老太太因年老被兒子背上山,令其自生自滅的過程。
相關新聞
枝裕和 《十年日本》:悲觀真的無可避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IfMJjl3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