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共要當大地主了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2007.05.22道瓊社紐約電】
為外匯存底找出路 中國可望成全球大地主
歐、美投資人近來持續投資中國大陸不動產,其實大陸投資人也已開始投資海外不動產,加上中共當局計劃成立一投資機構,專責運用其高達1.2兆美元的外匯存底,中國可望成為全球大地主。
目前除非有政府支持,否則大陸投資人尚未能投資海外不動產。不過,許多不動產業者都看好大陸投資人對海外不動產的興趣。包括北京當局為分散外匯存底投資,宣布將成立國際投資專責機構,一般預料將師法新加坡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模式。GIC投資全球不動產比例很高。
DTZ(戴德梁行)控股公司本月發表一篇研究大陸資本在全球不動產市場概況的報告,DTZ北亞地區分公司董事長華特(David Watt)說:「為分散風險並使報酬極大化,中國資本投資全球只是遲早的問題,由於資本雄厚,北京可望掌控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型投資機構。」
華特認為,北京成立專責外匯存底投資的機構後,私人投資海外不動產的限制也可望隨之放鬆。一旦放鬆管制,大陸投資資金將湧向歐、美等成熟市場。
有些投資者已經獲得政府贊助,開始投資歐洲不動產。其中最具野心的是「波羅的海明珠」計畫,該案投資15億美元,預定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興建佔地180公頃的多功能園區,其中包括120萬平方公尺的住宅區,以及休閒與購物商城。
參與該計畫案的投資人包括上海政府投資的上海實業控股公司、零售業者百聯集團、旅遊業者錦江國際控股公司、不動產業者上海綠地集團,以及促進俄國與東歐經貿合作的上海歐亞實業開發中心等。
ING房地產亞洲區執行長李博特(Robert Lie)說,中國大陸投資人對歐洲不動產極有興趣,「我們與有興趣投資歐洲的投資人已有接觸」。
大陸投資人對美國也很有興趣,其中一例是北京萬通地產公司。該公司計劃在紐約設立中國中心辦公大樓,目標是吸引已在紐約或那斯達克股市掛牌或計畫掛牌的大 陸企業。萬通地產原先打算在新的七號世貿中心頂樓設立中國中心,不過最後功敗垂成,現正考慮在曼哈頓市中心另行購置或開發一綜合辦公大樓,占地約20萬至 30萬平方公尺。
想解決人口問題,最快捷的方法是給年輕人提供保障性住房
【本文來自《9省份常住人口變動一覽:出生率全部下降,部分降幅擴大》評論區】
回應
完全可以參考新加坡組屋計畫
新加坡的生育率還不是一樣低,分房+分錢,在新加坡被證明是不行的:
鄉下好是好,可是晚上肚子餓了有外賣嗎?生病了附近有醫院嗎?
【本文來自《為什麼新加坡人均八萬美元了,卻並不讓人神往》評論區】
相關新聞資料
過去60年的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和中等收入陷阱(回應: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一個話語陷阱,這是美歐為掩蓋割發展中國家韭菜的話語陷阱。)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人均壽命為什能超美?
要麼工作到70歲,要麼永遠不退休……美國,養老也難
現在的農村吸引人的只剩下房子和環境
【本文來自《“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系列|溫鐵軍:錯過了“鐵公基”、房地產的,抓緊看向“第三資產池”》評論區】
驚訝,新時代的男女比例繼續失衡(回應:第一胎生男就不再生了,第一胎女會再生一個,50%機會生男孩,那自然就男比女多了。)
這些人口小縣為啥要“精兵簡政”?
原因是人口太少、無需太多編制人口,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倒逼的改革?
我在北京待了十多年,開始感覺和地方差距較大,這些年覺得差距越來越小了
【本文來自《如果時間退回到23年前,我會堅定不移的選擇留在北京,甘心租房子過苦日子》評論區】
小崗村現在確實不如很多村,但不能以此否定小崗村當年的先進
【本文來自《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到小崗村調研》評論區】
我是安徽定遠人,鳳陽的鄰縣,看到有人陰陽怪氣評論小崗非常生氣! 從開始包產到戶到如今才不過四十年,大批經歷過這段從大集體轉變包產到戶歷史的人還活著呢,還有幾億人,怎麼有些人就想否定歷史!
回應
那些認為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重要的,根本就不懂三農!大集體時,很晚還在栽秧,而分田單幹後,秧苗很早就載好了。
分田後農閒時間多,可以去做其他產業,增加收入。但是: 1、農民生產積極性不再。2、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機械,推廣不開。3、農民分化開始了,農業水準徘徊了。我地90年代開始,就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各級政策扶持;流轉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規模化、集體性質的經營。
私有制單幹對農村真的好嗎?那你說說,小崗村現在為啥幹不過大寨和華西村?
相關新聞資料
天下第一村華西村或臨破產?負債369億 2022-09-07 新浪財經
從免費分房到今天還房貸到八十歲,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我拒絕回到八十年代,但我不拒絕當時的免費分房,免費醫療
回應
八十年能分兩套房的人,自然會懷念那個年代,你得去問問逃荒的農民看他們懷戀不懷戀。
我不會喜歡改開前的那種住房體系, 所有的資源被少數人把握,現在的不管這麼說主動權多少還是在自己的手裡。
便宜無好貨,沒有免費的午餐。 任何貌似免費或便宜的東西,背後都有高昂的成本。就說便宜的“福利房”吧。 50年代一些單位建造的“筒子樓”基本上就是磚砌、少量水泥;鋼筋缺乏怎麼辦呢?竹子替代。60、70、80年代的房子“長了一些筋、要害是預製板”。90年代的房子樓板是“現澆面”結實一些了。 現在的各種商品房是框架結構和框架剪力牆結構。
單純降房價,其實未必能真正解決民眾的不滿
【本文來自《“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系列》評論區】
哪怕是住炒分開的方案,貧富差距還是擺在那裡的,不滿依然在。地段差異依然在啊!
英國二號高鐵(HS2)530公里居然要將近1萬億人民幣
英國高鐵建設預算不斷飆升,從2007年71億英鎊,到2012的327億,到2015變557億,2019漲到880億,2020年1月《金融時報》拿到最終報告,1060億!京滬高鐵2008年開始建設,總投資2209.4億元人民幣,全長1318公里。
回應
別總以為人家也能強拆啊!
都是什麼時候的老黃曆了,還來說。 現在各地都盼著政府拆遷富。
美國《重要空間法》 因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對私人財產實施強制徵收。
美國為什麼沒有強拆?因為強拆已經法律化了《重要空間法》,就算強拆也是合法的,所以就不算強拆 就像政治獻金合法化,所以就沒有行賄了。
如果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考慮,建高鐵確實很昂貴,而經濟效果是存疑的
【本文來自《英國修個高鐵居然要將近1萬億人民幣評論區】國鐵每年的虧損已經超過3萬億,向4萬億接近。
回應
國鐵2022年虧損一千多億。國鐵總負債六萬億,但總資產是九萬億。
相關新聞資料
2023年春運機票飆漲、高鐵票難搶遊子嘆返鄉不易(回應:中國鐵路2023年1月7-21日春運15天近1.1億人次,同比增長27.3%。
越南第2次邀請日本參加高鐵建設,日本人會上套嗎
日本蓋越南大橋塌求助中國, 阻帶路割肉搶印度高鐵慘賠
官方2023-02-11通報山東女足球員稱家中遭強拆:被拆的系676平方米違法建築
這種事情經歷過拆遷就明白了,有拆遷消息時,家家戶戶都瘋狂擴建,很多釘子戶張嘴就要幾千萬,這是一個發財的機會。
回應
原住民的土地就沒有強拆。
不是把印第安人都強拆了嗎?眼瞎看不見?
想看美國是怎麼強拆,有部老電影 “Battery Not Included” 講的很清楚了。美國老百姓鬥不過萬惡的開發商。
我們也沒有"非法"強拆,走過法院手續,就是合法強拆了。
平均地權條例三讀通過 2023-01-10 經濟日報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今(10)日三讀通過,五重拳之一重罰炒作行為規定,將在蔡總統公佈修正後生效施行,內政部表示,其餘四項規定包含限制換約轉售、建立檢舉獎金制度、建立私法人購買住宅許可制、以及解約申報登錄,皆要完成子法擬定後,再報請行政院核定施行日期。
相關新聞
打房最重的一拳!《平均地權條例》1/10三讀通過!房市已現逃命潮?對房市的4個影響:1.預售屋市場衰退、成屋市場成主流。2.中古屋成投資族群下一站。3.豪宅交易縮減。4.中小型建商將淡出預售屋市場。
台灣高房價有3大主因:資金寬鬆、利率偏低。投資炒作、有利可圖。民眾預期心理「房價雖不合理,但還會再不合理」。
炒房重罰5000萬房價會崩?苦苓4理由戳破殘忍真相 2023/01/13 房產網
苦苓列出房價不會下跌的四大理由,第一是台灣的人口數雖然減少、戶數卻在增加,獨居和小家庭越來越多,既然需要更多的房子,房價怎麼會不漲?第二是可以蓋房子的土地越來越少,地價一直漲,房價怎麼會不漲?第三是建材漲、人工漲,蓋房子的成本大幅增加,房價怎麼會不漲?最後則是全球性通貨膨脹,只剩不動產還能保值,房價又怎麼會不漲?房價就跟油價、電價一樣,能夠「凍漲」就阿彌陀佛了,想等著房價下跌才買房的人,恐怕得失望了。
網友普遍認同苦苓說法,「真正問題在供需和景氣,所有打房手段不見得有效,甚至還有反效果」、「沒辦法真打房,只有廣建社宅,並以市價一半,只租不賣」、「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歷史經驗:除非經濟崩潰,房價才會跌,其他任何行政措施都是沒有用的」、「營建成本漲5成以上了,哪可能會跌?」但也有網友說「房地產也曾泡沫化,風水輪流轉」。
10年前美英紀錄片中的“鬼城”鄂爾多斯,如今為何GDP能趕超上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3lhjU-h8c&t=11s
10年前美英報導的中國最大鬼城鄂爾多斯,2021年人均GDP第一 2023-01-03
國家統計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生產總值114.37萬億元,同比增長8.1%,人均80976元,同比增長8.0%。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級及以上城市經濟資料也相繼出爐。其中,2021年經濟增速達到10%的城市就有37座。
一、24座GDP萬億城市,福州首超泉州進入20強
二、26城人均GDP超2萬美元,鄂爾多斯人均GDP全國第一
鄂爾多斯人均GDP快速增長,由2020年的16.41萬元增長至2021年的21.9萬元,首次超越石油之城克拉瑪依成為全國第一。無錫、北京、蘇州、南京、深圳、上海、常州、珠海分列三至十位。
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 多地新規向爛尾樓說“不”2022-08-08 新华网
近日,多地出臺了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新規,加強預售資金流向透明度,同時進一步壓實開發商、政府和銀行三方的主體責任。但專家認為,預售資金監管仍有待進一步調整、優化並落實到位。建議,“一是預售資金監管帳戶要由住建局、監管銀行、開發商三方監控,監管銀行要招標確定;二是監管流程要清晰明瞭,資金使用審批流程需先由企業申請,再由監管銀行審核,最後由監管部門審批;三是預售監管部門、銀行以及住建部門要各司其職,不達到專案進度不批准資金申請;四是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建立黑名單,凡有嚴重違規的企業原則上永不錄用。”
房地產不是毒瘤,房地產是各國經濟中最重的那根柱子,就像美國也是如此 2022-11-28
回應
請記住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這一條就夠了。
當年輕人們決定去拼房 2022-11-17
最近幾年,在年輕人群體中日益流行的一種購房方式。他們因為彼此間首付不夠,就拼在一起,合資購房。
回應
翻身農奴變房奴
以前的奴隸,枷鎖、腳鐐。當代的奴隸,房貸、車貸、消費貸……..。
為什麼商業是最大的慈善?
我爸媽都在一家集體飯店工作,我問過我爸,飯菜味道怎樣?我爸說,就一家飯店,你自己好想的。
沒有競爭,就沒有動力改進。想一下互聯網銀行/微信出現前的銀行/移動。
如果慈善只是將富人的財富再分配給效率差的人,整個社會一定會更差。
“人人為自己,就是人人為他人”在“公地悲劇”的場景下不適合。
有利潤的地方,就有人把服務和產品提上去,最終大家都受益。
很多領域都監管協力廠資金了,為啥一到農民工欠薪,勞動部門就做不來呢 2022-11-28
【本文來自《農民工拿不到錢,消費者拿不到房,錢都去哪兒了?》評論區,標題為小編添加】
現在很多工程,至少三四層轉包,如果不向下撥款,整個工程涉及到的人,都得完蛋。工程,包括其他很多行業,大多先賒後付,所以信用、誠信尤為重要。但工程行業暴利,民間承建大多摻雜著黑惡勢力,所以誠信就變的不值錢。父親曾是小包工,每年年關,拉著大量土特產去催要工程款,上面得到款項,就是壓著不撥付,非要去求去要才給。
回應
正規施工企業的農民工工資確有銀行專戶監管,代發工資。但這些外包的施工隊就無法監管。
農民工拿不到錢,消費者拿不到房,錢都去哪兒了? 2022-11-27
2020年《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規定,如果甲方沒錢,施工單位要先行墊付農民工工資,對相關的人工費支付方式也做了規定。但實行起來有難度,很多承包單位分包給他人,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農民工就可能拿不到錢。
北師大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專家的建議完全錯誤,預售有積極意義 2022-07-26
董教授的理由是:一是國外有預售制;二是開發商可以隨時調整規劃,以適應市場銷售;三是有利於老百姓,可以幫進群省錢。
房地產的預售制度不能取消的話,至少改善銀行對預售款的監管吧 2022-11-28
現在的監管說起來很嚴格,要看跟供應商的採購合同,發票等才付款。但開發企業搞幾個看起來沒關聯的供應商,做幾個合同就把錢套出來了。銀行根本管不住,也沒有能力管。建議改成銀行按樓盤建設的形象進度付款。
萬達:前三季度新增13座萬達廣場,收入364.39億元 2022-11-08
樓市寒冬仍在持續,地產商們或忙於節衣縮食過冬,或忙著出售資產解套。早就經歷過這些的萬達,這一次顯得輕裝上陣。11月8日,萬達2022年度第二期中期票發行20億元。
儘管實體商業受到了一些衝擊,但萬達的擴張腳步似乎並未受阻,前三季度已累計新開的萬達廣場有13座。截至6月底,已開業萬達廣場約422個。2022年前三季收入364.39億元,同比增長6%,比上半年增長49%;淨利潤107.92億元,比上半年增加66%。現金流淨額為96億元,較上半年增長14%。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325億,資金較為充裕。資產負債率約50.6%,比年初降低1%,仍維持在行業較低水準。
在行業遍地折價促銷“誘惑”下,萬達今年也開始有計劃的出手掃貨。如4月初,建業地產宣佈將全部商業專案整體出租給萬達。萬達宣佈將以輕資產運營的方式接手位於北京朝陽區的藍色港灣商業專案和位於海澱區的五棵松卓展購物中心。此外,萬達還接手合肥爛尾樓萬泓中心,改名北京路萬達廣場;接管遼寧葫蘆島興隆大家庭商業集團爛尾的專案,擬改為葫蘆島萬達廣場;接管山西忻州最大的商業綜合體田森匯,更名為萬達廣場;還在贛州、揚州、杭州、長沙及成都拿下多個商業項目。
回應
萬達算是跑的早,套現的快的,所以手裡有現金,復蘇的就快了……
相關新聞
地產寒冬2021:有些房企債務違約賣資產有些房企家有餘糧不斷拿地
樓市寒冬 為何地方“賣地”收入反而大漲? 2017-05-02
雄安新區五周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DQwXRd_JO8
雄安新區設立五周年取得四大進展 2022-04-01 北京新浪網
雄安新區迎來五周歲生日。這五年,城市建設有序推進,未來之城雛形初顯,「雄安大計」正在落地見效。概而言之,以下四個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其一,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供給不斷完善。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貫通,雄安高鐵站投入使用,「四縱三橫」對外高速公路動脈全面打通,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交鑰匙項工程已接近尾聲,為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了有利條件。
其二,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開始起步。中央企業在雄安新區設立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已達100餘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正在籌劃雄安新區校區,北京協和醫院已確定進駐新區。
其三,生態環境改善成效顯著。2021年1-7月,白洋澱水質達近10年來最好水準,湖心區平均水質達到IV類標準,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9.05%。
其四,管理體制愈發健全。《河北雄安新區條例》通過地方人大立法,賦予雄安新區管委會「參照行使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職權」、行使國家和河北省賦予的省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
2021年以來,雄安新區步入了大規模開發建設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城市功能培育是確保「雄安大計」夯實基礎、初顯實效的關鍵之鑰。目前,雄安新區「地上城市」與「地下城市」建設雙軌並進,「雲上雄安」數字智能城市與實體城市建設虛實互動、孿生共長,未來城市雛形初現。
展望未來,雄安新區的建設發展應結合階段性目標與長遠規劃,一方面,需持續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有效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積極探索京冀雄三地共建共管共用的新型合作機制。
另一方面,應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匯聚全國乃至全球的創新要素,以「鏈條式」的引進模式吸納高端高新產業項目。
與此同時,社會各界對於雄安新區建成全球典範城市應保持足夠的耐心與信心。縱觀古今中外,日本築波科學城開工建設至基本建設成熟耗時20多年,深圳從小漁村成長為現今的國際大都會跨越了40餘年,浦東地區開發至今也歷經了30餘年的沉澱。(石敏俊,浙江大學雄安發展中心主任;林思佳,浙江大學雄安發展中心智庫助理研究員)
陸定調處理恒大危機傳利多 解讀4大政策重點 2021/10/16 中時
中國人行15日明確表示,房地產總體健康,恒大集團的問題是個別企業經營不善的現象,不會發生系統性危機,其債權分散、風險可控,因此將要求其處理不良資產,同時給予金融支持協助復工交房。外界分析認為這是大陸央行對解決恒大危機提供了正面訊息,這對購屋業主固然是吃下定心丸,但恒大分佈大陸各地工地過多,資產結構龐大而複雜,如此處理方式可以避免猛爆性危機,但處理爛攤子的時間會拖得更長。
央行談話可歸納為4項:
1.恒大的問題是個別現象,大陸從2016年,整個房地產業的杠杆率已經降低了很多,所以不必擔心其它房企會受到牽連而出現系統性行業危機。
2、恒大的問題是未依政策趨勢進行去杠杆化,盲目且多元化擴充,增加資金杠杆負擔過重,導致資金流出現問題。
3、恒大債權人數極多,金融負債約佔全部債務1/3,平均攤到個別金融機構身上不會太集中,風險分散可控。
4、希望恒大處理一些資產,結束不相關的多元化事業部門,回到本業上。為此,金融部門將提供資金協助其復工交房,以結束其財務危機。
在大陸央行放出處理恒大的結論之後,在解決恒大問題時主要交給地方政府及當地金融機構,地方政府督促在大陸上多達1300多個房地產項目儘快復工,與恆大有往來的地方金融機構則提供復工所需要的資金流通。
陸媒早先也傳出消息稱,恒大財務危機發生後,內部也召開了多次會議,會議有有2個主題:儘速復工、保障順利交屋。雖然意識到復工與交屋的重要,但缺乏資金就什麼都動不了,現在有央行喊話給予金融支持,很多協作廠商也能恢復信心,讓工地動起來。
相關新聞
中國版雷曼兄弟(楨:? )?「恒大危機」懶人包帶你看懂為何牽連全球股市
一張表比較「中國恆大與雷曼兄弟」:只炸中國(楨:? ),不會造成全球危機的3個理由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09/post/202109220019
不准潘石屹落跑,黑石收購SOHO中國告吹、股價暴跌34%。潘石屹夫婦09/12現身紐約美網決賽現場,潘跑了但留下了買命錢。 (回應:老潘现在才跑有点幼稚,李嘉誠避禍神操盤! 各種精英都跑了,牆國以後就剩共同富裕的粉紅了。)
深圳住建局等7部門2021-04-08聯合調查“深房理”
在深圳市住建局等7部門發佈通知的半小時前,深房理更改了置頂微博,“剛剛收到律師通知,已經完成申請立案。最近要處理的事情較多,會少更新微博,諸位、見諒!”深房理表示,通告上面說的是涉嫌是疑似,爆料人舉報了,迫於輿論,只能讓他們調查。合夥買房和代持買房都不違法的。還有涉嫌虛假廣告行為,前段時間就已經在調查了。
相關新聞
140萬粉絲的 “深房理”被調查,會員炒房夢碎,爆料人遭死亡威脅。
千億P2P深房理將炒房證券化 ,銀行扮演了角色! 只有一個深房理嗎?
所謂會員“集資炒房”,其模式就相當於股票市場的集資制度,假如房子的總價是1千萬,首付是300萬,那麼十個人合夥炒房,每人只需出資30萬就可購買。這種證券化的炒房投資,往往是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的漏洞。
為什麼縣城以後不能蓋高樓了? 2021-04-12 新浪財經
住建部為了回應碳中和,發起了關於綠色低碳建設的徵求意見。
縣城的新建住宅以6層為主,6層及以下住宅占比應不低於75%。確需建設18層以上居住建築的,應嚴格充分論證,並加強消防應急、市政配套設施等建設。
回應
電梯將是一個重要的配置。年齡大的人非常需要。現在舊住宅改造一般都要加裝電梯。莫名其妙的限制,真是不接地氣。為啥不直接禁止汽車呢
樓層少了減少熱交換就是扯蛋了。減少熱交換的方法有好多,減少暴露面才是真正的原則。一樣的住房面積,樓層多了少些房頂少些暴露面所以熱交換會減少才是。而且樓層多了省土地面積,能減少供熱廠跟住戶之間的距離,也減少熱損失。至於說6層的樓房可以不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更是扯蛋。房子都是越來越堅固,建些落後不安全的房子沒人買才是浪費。
這種閉門造車的決策往往無法堅持,會帶來社會財富極大的浪費和碳排放)。
大家都在吐槽仲介費過高,說明這個模式本身有問題,有啥好的解決辦法嗎? 2021-03-12
大家都在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覺得2%-3%費用過高,超出了仲介所提供的服務。另一方面,仲介又在大吐苦水,覺得費用難以覆蓋成本。
有人建議國家出面建立資料庫,確實不太合理,市場歸市場,國家也不是萬能的。
我提出一個個人的見解啊,各家社區物業是否可以承擔起房屋出售出租的仲介角色,物價局直接定一個較低的服務費用。
回應
仲介不過就是一個三陪:一陪:陪著你看房,房子好壞一般都是房主介紹、買家自己判斷。二陪:陪著你和房東談價,撮合一下。三陪:陪著你去辦手續,所有的事都是你在辦。真有買賣糾紛了,使勁撇責任。不惜出賣良知,替賣家隱瞞缺陷、缺點或其它負面資訊。
仲介具體幹了什麼值這麼多錢呢?無非是資訊不對稱而已。1. 壟斷了房屋出賣和出租資訊 2. 估計賣家提高房價,賣家當然願意,房價一高,仲介費也高了不少。
錯了,仲介不是賣資訊的,而是賣服務的。有人會覺得,只要花時間,我也可以自己找到合適的銀行,做出合理的貸款計畫。問題在於你有沒有這麼多時間、精力和人脈。仲介提供的服務當然不僅僅只是提供方案,辦理貸款,還很多,比如業主贖樓,客戶黑名單能否處理等問題,還有過戶的首付支付方式,過戶手續,稅費,過戶後怎樣交樓,樓內物資清點等,不一而足。
我在2013年--2015年賣買房經歷了兩次與仲介的交道。從賣房之初仲介人員就不厭其煩的帶人來我家看房,遇到砍價的顧客,他們靠著專業素養,通過平衡買賣雙方利益,很快拿出讓雙方都滿意認可的方案;接下來的過戶又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我覺得3%仲介費不算高,因為,與他們的付出和我得到的方便和實惠想必,這錢出的值!當然,有可能我前前後後幸運地遇到了負責任的好仲介。因此不擺事實單純評價服務費高低沒意義也容易傷及無辜。造成整個仲介產業人設崩塌。
胡潤報告:中國億元資產家庭13萬戶,職業股民占10%炒房者占15%
2021-02-08《2020方太•胡潤財富報告》,顯示,中國擁有600萬人民幣資產的“富裕家庭”總財富達146萬億元,是中國全年GDP的1.5倍,其中,擁有億元人民幣資產的“超高淨值家庭” 94萬億元,占比64%,同比上漲4%;擁有3000萬美金資產的“國際超高淨值家庭”89萬億元,占比61%,同比上漲5%。146萬億中,預計有17萬億將在10年內傳承給下一代,42萬億將在20年內傳承給下一代,78萬億將在30年內傳承給下一代。
中國擁有600萬人民幣資產的“富裕家庭”數量501萬戶,同比增加7萬戶增長1.4%,其中擁有600萬人投資資產的180萬戶;擁有千萬人的“高淨值家庭” 202萬戶,同比增加4萬戶增加2%,其中擁有千萬投資資產的108萬戶;擁有億元的“超高淨值家庭”13萬戶,同比增加3,000戶增加2.4%,其中擁有億元投資資產的7.7萬戶;擁有3000萬美金的“國際超高淨值家庭” 8.6萬戶,同比增加2,100戶增加2.5%,其中擁有3000萬美金投資資產的5.4萬戶。
2019年中國經濟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逆全球化思潮和經貿摩擦持續等外部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的國際背景下,繼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全年GDP增速為6.1%,實現年初預期的經濟增長目標。至2019年底,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三大指數均呈現較大漲幅。其中,上證指數上揚22%,為2014年以來最佳表現;深證成指累計上漲44%,創下2010年以來的近10年最大年度漲幅;創業板指比上年同期上漲44%。另外,恒生指數全年上漲9%。2019年12月份,四個一線城市新建住宅同比上漲3.8%,二手上漲1.7%;二三線新建分別上漲7.3%和6.7%,二手3.7%和3.9%。
中國財富家庭地域分佈:北京第一;廣東第二;上海第三;香港第四;浙江第五。
……
回應
北京人只要擁有一套五環以內的二居室,其家庭資產就超過600萬了吧,數量應該比這個統計要多吧!
北京人不過就是房產價格推出來的家庭資產高,自住的房產又不能變現,不過紙上富貴。
並不完全是紙上財富,把自主房產抵押給銀行,可以貸款一大筆錢,能做很多事情。而且可以選擇不住在北京,把北京的房子賣了,去一個二三線城市買房,生活品質會提升很多,當然教育、醫療、娛樂等相對下降,這不過是對生活的選擇而已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住房保障體系 2020-12-12 央視
從棚戶區改造超額完成,到公租房實現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應保盡保,再到小戶型、低租金的政策性租賃住房幫助越來越多的新市民解決住房問題,“十三五”期間,我國住房保障網越織越廣、越織越密,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
前不久,河南焦作最大的棚改項目解放區棚改項目一期主體完工,這意味著到明年五月,4000多戶居民就能陸續搬入新居了,這讓前去工地參觀的居民們特別開心。
提速的不止河南,“十三五”期間,全國棚改累計開工超過2300萬套,超額完成2000萬套棚改目標任務,説明5000多萬居民改善了住房條件。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髒亂差的棚戶區的景象,正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成為歷史。
同樣成為歷史的,還有低保、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因為他們已經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家住甘肅酒泉的張秀娟,2017年申請到了一套50平方米的公租房,一個月的租金才302元。這對家庭困難的她和老伴來說,意義非比尋常。
截至2019年,全國已有3800萬困難群眾住進了公租房,累計近2200萬困難群眾領取了租賃補貼。在此基礎上,各地公租房分配進一步放寬了准入條件,將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其中。在四川南充,進城務工人員何紹強今年4月就順利地申請到了一套公租房。
為進一步加大力度解決新市民的住房問題,“十三五”期間,國家還在13個城市開展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今年又在11個城市試點籌集120萬套小戶型、低租金的政策性租賃住房,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國有企業或其他機構參與建設運營。前兩天,合肥高新區首個國有市場化租賃住房項目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企業來替員工租房。
五年來,各地通過棚改、公租房實現對困難家庭的兜底保障,通過政策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不斷豐富住房供應管道,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和新市民住房問題,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
大同易主 市場派奪7董事大勝 2020-10-22 聯合報
百年企業大同經營權易主!大同公司昨天召開股東臨時會重新改選九席董事,是大同第一次由非林家人召開股東會,出席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二。董事改選結果,市場派大獲全勝,由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林文淵等人拿下超過三分之二的七席董事,取得經營權。
以大同董事長、有「最強媳婦」之稱的林郭文艷為首的公司派僅獲得二席,包括林郭文艷及獨董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王金來。林家傳承百年的大同,首次由外部股東取得經營權。
王光祥在股臨會後舉行記者會表示,「當務之急是擦亮大同招牌,讓股東有感。」預計下周召開董事會推選大同新任董事長,市場派一致推舉林文淵出任大同新董座。林郭文艷則發表聲明,不論如何,她會一如往昔,全力守護大同的百年基業。
公司派批評林文淵經營台苯期間,台苯本業從獲利十點七億元驟變為虧損二點九六億元,質疑林文淵「這樣的表現,如何經營大同?」
大同聲明指出,該公司是投審會明定的機敏行業,不准陸資投資,但陸資疑慮確實始終存在,從未被完整查核確認。大同強調基礎是產業,並非土地開發公司,地賣完就沒了,萬名員工工作權及其家庭生計如何保障?此外,大同迄今仍是華映最大股東,面對勞資糾紛,林文淵若接任董事長,應主動面對勞資糾紛及落實承諾。
董事會重大決議須有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通過,意味任一方須獲得六席以上席次,才算實質掌握大同主導權。
相關新聞
大同…百年家電代名詞 「最強媳婦」無力回天
大同土地資產價值千億元 王光祥:優先開發芙蓉大廈
回應
大同本身不爭氣,這讓蔡英文的表哥王光祥有了可趁之機。
作為一個被迫農轉非的人,感覺很多網友對農民農業一無所知 2020-10-11
首先,農村戶口值錢嗎?這看以後農村還分不分地,舍此農村相比城市戶口任何優勢。從建國到21世紀初,工業化所需資本是依靠壓榨農民取得的。城裡人得到了各種各樣的隱形福利,現在看到農民手機有點土地就眼紅了。其次農民貧困是因農作物價格太低,如果國家不壓制糧價,國際糧價可以瞬間翻一番。
回應
作者偏執了:1.農村戶口突然吃香一是因為有宅基地,可以蓋上有天下有地的別墅式住宅,二是有可能成為拆遷戶,三是有村集體分紅。2.關於養老金丶退休金,城裡人沒進單位的就沒有。3.農村戶口至少還有塊地,找不到工作也不致於挨餓。城裡人一日不打工連買菜錢都沒有。作者不能把所有城裡人都當作既得利益者。
國家不打壓糧價,進口糧價最終會很高?我國是糧食最大進口國,如果放開糧價,先不說漲價的後果,單就國外補貼的低糧價就把你打得七零八落,所以國家的調控和儲備是在保護農民。
如果農村真的那麼好,你是把所有無人村的的農民都當傻子看嗎?
我老家就是無人村,都遷到鎮上買房住,但是權益還在,田補山補還是一樣有。
現在網上買東西,對於農村的來說不友好,買了根本送不到 2020-10-11
中郵是目前在中國快遞點最細最全的物流企業了,能到達村裡,不過效率不高就是了,偏僻的山村可能1個星期1次甚至半個月一個月1次都有,增加通郵頻率是目前最快捷的辦法,指望私人企業不大可能,因為設點和通郵的所有成本是真的高
回應
中國的郵政系統也就是和中國的快遞比顯得沒效率,放眼全世界,中國的郵政系統也是第一等的存在。另外,還是因為有郵政在,我們的快遞費才這麼便宜。
2020.09.26【文茜世界周報】北京地產大亨任志強 涉貪汙受賄判刑18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gdSw_Ap-Q4
回應
任志強不是地產大亨,不是企業家,是國有企業領導幹部。媒體很不專業!
和老潘肥佬黎一樣都是陳文茜好朋友
在中共法律下貪污起碼人民還看到死刑或十年以上判刑,所謂民主政府,請律師打上十年八年無罪放行!
要是臺灣就好了,喊一聲臺灣國萬歲,大貪官陳水扁,都沒事,到處閒逛。
任志強貪污受賄等罪判刑18年 法院官網:任服從判決不上訴
法院官網2020-09-22指,法庭審理查明,任志強於2003年至2017年間,利用職務便利,貪污公款4974萬餘元;收受賄賂125萬餘元;挪用公款6120萬元;濫用職權致使國有控股企業遭受特別重大損失1.167億餘元,其中國有股東華遠集團財產損失5378萬餘元,任志強個人獲利1941萬餘元。
法院認為任志強行為分別構成貪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罪,依法應予懲處。鑑於任志強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全部罪行,承認所指控的全部犯罪事實,自願接受法院判決,且違法所得已全部追繳,法院對公訴機關的量刑建議予以採納,數罪並罰,合並執行有期徒刑19年,並處罰金人民幣420萬元。法院官網稱:宣判後,被告人任志強當庭表示服從法院判決,不上訴。
相關新聞
任志強被重判18年 中國民間質疑四起 2020-09-22 中央社
回應
任志強被抓,富人為他喊冤,窮人喊讚!
“鬼城”房價從5千漲至1.5萬,人氣是怎回來的? 2020-09-06 第一財經 林小昭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過去十幾年來,各地紛紛建設新城新區,一口氣建造了大量樓房。從2010年到2014年左右,包括鄂爾多斯、雲南呈貢新城、鄭州鄭東新城、貴陽金陽新區、河南鶴壁、江蘇常州武進、惠州大亞灣新城、營口鮁魚圈等地,一些片區因極高的空置率,一度被外界冠以“空城”“鬼城”。但如今……
貴陽的金陽新區(2012年改為觀山湖區)2012年十一黃金周之後,因為一則“購房入戶”的“救市”政策,“貴陽將成鄂爾多斯2.0”的消息更是不絕於耳。
但2019年觀山湖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3.3%,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3.8億元,增長6.7%,總量排名全市第一。
現在觀山湖區已成為貴陽新的城市中心,生態很好,產業興旺,夜市發達,人口已經超過了50萬人。“如果當年不建新區,貴陽老城區在交通上就會寸步難行。”
來自貴陽的王女士說,新區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金陽那邊是新區,剛開始人比較少,但現在已經非常繁華了,房價也漲了很多。
鄭東新區的發展也頗為類似,2019年GDP為1139.63億元,躍居全市第2位,入駐人口達150萬。一手房單價大多在每平方米3.5到4萬元,而城西的中原區等地才1.5萬元。
同樣的昆明呈貢新區,2013年地鐵1號線南段開通後,與市中心連成一片,2016年,呈貢的高鐵昆明南站投入使用,實現了從“空城”到“軌城”的蛻變。
省會城市、中心城市人口導入快
新城建設應因地制宜
回應
當年第一個寫鄂爾多斯康巴什是鬼城的記者真的瞭解康巴什嗎?不過是嘩眾取寵罷了
新區剛建設起來人氣肯定不夠,等企業都轉到新區後人氣自然就來了. 媒體整天張口這個閉口那個鬼城,現在人氣來了又要來吹一波.真是無恥
城市化進程改變了我國社會結構。之前農民進城路線是從鄉村到城市再返回鄉村,目前將轉變為從鄉村到城市定居,人口從土地上“拔根”。我國正從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三元”結構轉變。在鄉村與一二線城市之間形成一個“非工非農”的結構。
縣市級城市與中西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省會城市,缺乏工業化基礎,城市就業不足,工資水準低。農民進城買房落戶之後,無法支撐起體面的城市生活,有可能繼續向沿海地區流動務工。缺乏工業化作為基礎的城市化,本質是“消費性”和“依附性”的,有可能成為“偽中產”群體。相對於城鄉二元結構,城鄉“三元”結構蘊含的系統性風險大,需注意三點。
一是城市化與工業化保持匹配。“消費性”的城市建設,在短期內,有可能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長期來看,農民的消費能力有限,農村人口大量脫離土地,會造成社會彈性喪失、社會風險集聚。
二是提升縣域治理水準。大量人口集聚在縣市已成為既定事實。中西部地縣市的“繁榮”源於兩方面。一是外出農民工換取工資收入,返鄉消費。二是財政轉移支付和公共支出。縣市城市承擔家庭再生產、教育、醫療等功能。縣域治理可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借助國家資源投入來構建基層治理體系,預防風險發生。
三是“三農”改革堅守底線。尤其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高度發達的市場體制中,各類要素自由流動,在城市投資的效率更高。資本下鄉的目的,一般是看中那部分不能流動的農村土地,而土地是社會穩定的最大根基。(作者是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
回應
農民進城買房落戶,能否負擔起中產的生活成本,我明確告訴大家:不可能,高技術高門檻工作農民想搶也搶不到,低端產業一方面工資低福利差一方面在低端產業也在逐步轉移工作崗位在減少。這才是文章所說“偽中產”的矛盾所在。
農民我自己認為市政、保潔、養老、維修或是超市、洗浴等就近就業。我所在集鎮,如果過千戶市民(不含附近村組吸引就業人口),是可以自給的。汙水處理、保潔、公安消防、中小學、衛生院等市政基本夠了。
「快進城買房!」 陸取消300萬人口以下城市落戶限制 2019-12-28 世界日報
中國近日公佈新戶籍政策,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並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並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消息引發網友熱議,紛喊「快進城買房啊」。專家解讀,中國已有超百餘座城市推出相關「零門檻」落戶措施,這項新政將加大中國人才和勞動力的流動,催生新「明星」城市,有助拉抬受中美貿易戰牽制的中國經濟發展。
俠客島評論指出,取消落戶限制新政主要是針對農民群體,他們將從「農村城市就業鄉村養老」,轉變為「農村城市就業城市定居」,還能吸引一批人去購房。放寬人口300萬至500萬城市落戶條件,說的是通過升學、就業順利遷入第二、第三重點城市的人群。「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目標是優秀人才。
2020年落實2億農民工落戶城區,將有助農村發展及整個社會群體改善。通過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大都市圈發展,是明年以及今後中國經濟重要的新動能。
評論指出,放寬城市落戶政策,也使中國正從以往的城鄉「二元」結構走向城鄉「三元」結構,面臨著不小的機遇和挑戰。
桂華:應對城鄉“三元”結構的挑戰 2019-12-27 環球時報
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得益於正確的城市化道路。在引入市場手段配置城鄉要素的同時,堅持社會政策對城鄉關係的干預,建立起了保護型城鄉關係。農民在鄉村完成家庭再生產與勞動力再生產,在城市參與就業,保持我國勞動力低成本優勢。農民進城就業,拓寬家庭收入來源,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鄉村脫貧。在保護型城鄉關係下,農民可進城,可返鄉,城鄉結構富有彈性,城市化風險被化解。在大規模人口流動過程中,中國沒有出現城市“貧民窟”。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放寬放開大城市進城落戶政策。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這意味著農村人口將加速向三四線城市轉移。
誰來救救這些不想繼承土地的日本人 2019-09-26 日本天天“蔣”
近年來,因為不願繼承土地的人越來越多,“無主之地”成為困擾日本政府的一大問題。
土地多值錢,為什麼不願繼承土地?事實上,日本繼承房地產要繳納高額稅費,不少人覺得稅後已經沒有太大剩餘價值,而且每年都要費力管理,按時繳納房地產稅。
我們的中國網友就說了,日本政府將這些無主之地全部收歸國有不就完了嗎。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日本3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中,私有土地占53%,國有土地占23%,歸屬地方自治體的土地占8%,剩下的16%是河流與道路等。如果將無主的私有土地收歸國有,不僅會增加政府在管理、運營上的財政負擔,消耗納稅人的稅金,而且還缺乏法律法規上的合法性。
日本民法裡沒有放棄土地所有權的規定,法院也沒有相關判例。雖然政府可以託管沒有主人的私有土地,但是只要此例一開,很可能會形成定規,讓政府不堪重負。如果政府將這些託管的無主之地全部用於公共事業,開發及運營的成本又非常高,偏遠地區甚至沒有利用的途徑。而且,一旦政治介入,政府的權力可能會因此而膨脹,再也無法控制“收地”的衝動,從而產生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目前,日本土地所有者如果放棄土地,可以免除管理費用及土地產生的各種關聯責任。因此,日本法制審議會正在開展討論,計畫為放棄土地設置一定的條件,比如所有者放棄土地時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以充當管理費等。
就連這筆“放棄費”都繳納不起的所有者怎麼辦?日本將計畫對他們放棄的土地開展競拍,或用於各種空地空屋再利用項目。如果這些措施都不行,政府再考慮託管他們的土地。
回應
日本政府比起中國政府確實差得太遠了。中國每年土地財政收入就占總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所占比例更大
如果連管理土地的稅費都承擔不起,那日本的土地開發成本豈不是太過高了。
旺報社評》政治集權、經濟分權的試探 2019/09/25
大陸人大常委會決定,自2020年起改變農村土地僅能由國家徵收的規定,在符合國家資源整體規畫的前提下,作為工商業經營之用的農村建設用地,將可以由農村集體透過出售或出租等方式,轉讓給單位或個人使用。修訂案也大幅改善過往地方政府強制徵收土地的弊病,明確界定土地徵收的公共利益用途,也加入更多限制條件與補償規定,讓地方政府不能隨便亂徵收農村土地,也讓農民擁有更多的參與、監督及話語等權利。
北京這次土地改革獲得正面的肯定。一方面,對人口比重高達4成的大陸農民來說,這是對早先土地管理過度傾向城鎮發展的矯正,也是遲來的公平正義展現。另一方面,對當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的北京當局而言,此舉將可全面解放長期被凍結的農村土地財富,為陷入成長停滯困境的大陸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資金動能活水。除有利市場化的加速進行外,也將有助大陸挺過這一波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危機。
這些看法,都沒有錯,但似乎流於表面。嚴格說來,這次的土地制度改革,有兩個深層意涵,一是加速推動大陸城鎮化進程,另一是打破中央權力愈來愈加集中的迷思。
首先,在加速推動城鎮化進程方面,農村土地交易的市場化,代表農民不需在苦守著代代相傳的土地,而可以透過土地的買賣移轉,離開鄉村進入城市,從而擺脫農民身分,除可加快城鎮化的步調外,也可縮小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換句話說,土地改革不只是要創造「土地紅利」,更是希望透過這個過程提供農民誘因,加快農業人口轉移為城鎮居民,進而達成2035年城鎮化率(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75%的目標。
其次,這次土地改革,無疑是北京政府再一次大規模的放權讓利行動。目的是把過去國家壟斷的農村土地買賣權利,重新歸還給農民。這就不免令人聯想到,1979年大陸經濟改革的濫觴,即是源自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個讓大陸得以實現市場經濟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這個改革,不僅改變當時農村貧瘠的樣貌,也為大陸經濟帶來40多年的榮景。箇中關鍵,無非就是中央政府願意放手,把權利下放給人民。
社科院:東部農村宅基地閒置程度最高達13.5%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04-28發佈了《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8~2019)》。
綠皮書指出,近年來,我國農村宅基地閒置問題日益普遍。2018年,農村宅基地閒置程度平均為10.7%。按四大區域分析,東部農村宅基地閒置程度最高,西部次之,東北第三,中部最低。
綠皮書指出,按村莊區位條件看,村莊離城市距離越遠,宅基地閒置程度越高;按地形來看,平原農區村莊宅基地閒置程度最高,丘陵地區最低;從貧困角度看,村莊宅基地閒置程度隨村莊貧困程度的加深而升高。
綠皮書分析稱,農村宅基地閒置最主要的兩個原因是家庭成員長期外出務工和城鎮有其他住房。分區域看,城鎮有其他住房是東部、中部和東北部宅基地閒置的最主要成因。隨著村莊離中心城市距離加大,家庭成員長期外出務工原因對宅基地閒置程度的影響增加,而城鎮有其他住房原因的影響減弱。
為盤活和重新利用農村閒置宅基地,各地開展了農村宅基地整治,而主要做法、安置補償方式、推廣條件等方面有所差異。針對農村宅基地整治中存在的問題,綠皮書建議,分區分類推進宅基地整治、適度放活宅基地流轉範圍、提升農戶參與度、完善補償標準、多管道籌集資金、提升退出宅基地複墾率等。
回應
農民可以進城買房,而居民就不可以去農村買房。這很不合理。農民有田有宅居地,居民什麼都沒有。以前曾經有段時期,做居民的可以由政府安排一個工作,因為這事,成了農民受苦受難的資本,當居民的被罵到現在。可當居民的早就沒有了工作的機會了,他們一無所有。世態早已改變,可農民們還是以為他們是吃虧的,受苦受難的!這世道太不公平了
麻煩你把前幾十年工農剪刀差吐出來再說這話。看農村這幾年國家補助多了各種怪話出來了。也不想想當初怎麼不留在農村?現在有點好處了就開始不公平了
國務院辦公廳:限制開展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等境外投資
據新華社2017.8.18報導,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加強對境外投資的宏觀指導,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推動境外投資持續合理有序健康發展。
《意見》鼓勵開展的境外投資包括,一是重點推進有利於“一帶一路”建設和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境外投資;二是穩步開展帶動優勢產能、優質裝備和技術標準輸出的境外投資;三是加強與境外高新技術和先進製造業企業的投資合作;四是在審慎評估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穩妥參與境外能源資源勘探和開發;五是著力擴大農業對外合作;六是有序推進服務領域境外投資。
7月31日上午,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對外直接投資3311億元,下降了42.9%,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制。
這些成效,都是因2016年底以來,監管層踩下急剎車,整頓非理性海外併購的大力度,前所未有的堅決意志。《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號“俠客島”7月31日文章稱,來自商務部的另一組數據顯示,上半年,房地產、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海外投資同比下滑超過82%,只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3%。另外,上月底,復星、萬達及海航等也接連表態,響應國家號召。
.....
回應
早就應該這樣了。老百姓都能看出來的錯誤,專家精英卻盡力鼓吹,奇哉怪也.
換句話說,我們只要資源和技術。
王健林,你轉移資產的問題中央已經知道了!
主要是貸了銀行的款去弄這些,大手筆的收購球隊。
洗錢投資
通過債券基金股票,套現,所謂境外投資,就把中國財富轉移出去,洗錢幾次就是某些富豪的私人財產了。
看你說話者語無倫次不知所云的樣子,還沒接受過基本的高等教育呢吧?沒文化真可怕!
沒文化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忽悠不了吧,錢不好掙哇
加拿大樓市泡沫有多誇張?房價比美國高50% 2017.5.29 新浪綜合
華爾街金牌沽空者Marc Cohodes表示,加拿大的樓市泡沫不亞於美國次貸危機時期。
針對加拿大樓市風險的警告聲越來越高,那麼加國樓市泡沫的程度到底多嚴重?不妨從與鄰居美國的對比中來了解一下。
加拿大按揭房產公司(CMHC)發布的數據顯示,加拿大新屋銷售價格實現兩個月連續上升,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漲。數據顯示,加拿大4月新屋平均售價為每戶751,881加元(約合559,123美元)。以加元計,同比上漲11%;以美元計,漲幅則較為緩和,為2.64%。
與此同時,美國房價則出現下滑。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美國4月新屋平均售價為每戶495,271加元(約合368,300美元)。按加元計,同比下滑0.49%;按美元計,同比下跌3%。
由此得出,加拿大新屋平均售價比美國高出51.8%;而去年同期,加拿大新屋平均售價僅比美國高出36%。由此可見,加拿大和美國房地產市場之間的分化正在加劇。
如果考慮到兩國到經濟情況差異,房價這一差距則更不合常理。美國經濟處於復蘇狀態,且人口是加拿大的10倍,但土地面積少於加拿大;反觀加拿大,人口稀少且經濟狀況不穩定。
據華爾街見聞此前介紹,目前加拿大的自有住房率為70%,是全世界最高水平,而美國地產泡沫破裂之前的住房自有率也差不多達到這個水平;目前房地產行業佔加拿大GDP的12%,在美國地產泡沫時期,房地產也是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從2015年起就開始做空加拿大房地產市場的華爾街金牌沽空者Marc Cohodes曾向媒體表示,加拿大的樓市泡沫不亞於美國次貸危機時期,他稱溫哥華樓市瘋狂的現狀,是一個洗錢、投機炒作和低利率的混合產物。
上個月,加拿大最大的非銀行房貸供應商Home Capital Group陷入流動性危機,公司股價在消息傳出當日暴跌65%,創公司史上最大單日跌幅,疑似引發了一場“加拿大版的“次貸危機”。
回應
樓市調控效果初顯 北上廣深租房價格下滑
澳媒:海外購房熱降溫中國新規令澳加樓市受重挫
摘要:看起來,除非有些人利用洗錢渠道,否則溫哥華將只能低價甩賣那些無法還清房貸的房產。
根據《澳大利亞人報》2017.2.2文章,中國禁止公民把資金轉移到境外以購買墨爾本、悉尼、溫哥華等海外房產的行動,已然開始發威。隨之而至的是,作為澳樓市熱潮重要推手的中國資金在迅速縮減。
中國一直在打擊個人資金外流現象,但把國內掙到的錢寄到海外已成中國中上階層支出文化的一部分。政府多次開展整治行動並於今年出台嚴打措施。如今中國人向境外轉移資金不僅變得更困難,還因為可能與貪腐有關而變得危險。
就在幾年前,海外投資者和在澳華人還佔悉尼公寓成交量的80%。在墨爾本,該比例更高。但以在悉尼公寓住房市場一家獨大的美利通集團為例,隨著非華裔澳大利亞人紛紛進入,去年11月至12月,海外投資者和在澳華人佔該集團住房成交量的比例跌至50%。
鼎盛期,非澳籍中國人在該樓市佔比達50%至60%,並因此成為最大海外購房群體。但如今,這些買家在悉尼新公寓成交量佔比已跌至25%,且仍在下降。有的樓盤竣工時,一些曾交納10%房款的期房購買者甚至難以支付房款。
根據美國商業內幕網2月2日文章,中國新規正使個人資金難以流入外國樓市。中國買家不但將無力繼續為海外房價推波助瀾,還可能無法為已購房產還貸。這將影響全球樓市。溫哥華所在的BC省財政數據顯示,去年6月至11月外國人在當地購買4515套住房,均價約合77.6萬美元,相當於該省家庭收入中位數的14倍。
當然,這些買家並非都無法還貸,但這只是冰山一角。該省僅跟踪外國買家6個月,而溫哥華早已是中國購房者的熱門目的地。因此,受限於新規的中國購房者可能遠多於此。看起來,除非有些人利用洗錢渠道,否則溫哥華將只能低價甩賣那些無法還清房貸的房產。(作者史蒂芬·潘瓦斯等,王會聰譯)
空置房產引澳“鬼城”擔憂中國人只買不住 2015-7-24 青年參考
海外購房者不斷湧入,推動悉尼和墨爾本的房地產市場日益繁榮,但許多澳大利亞人對大筆外資的到來並不領情。許多中國買家斥資數百萬美元購房空置的做法,更是被當地人視作眼中釘,並引發了對鬼城的擔憂。
有澳大利亞媒體指出,房價飛漲和空置房屋固然令人擔憂,但不該責怪中國買家。事實上,澳政府積極鼓勵外國投資者購房,以此來推動該國的經濟發展。
澳大利亞國家統計局稱,自2012年底以來,該國房價已上漲30%。瑞士信貸今年5月發布報告稱,2013~2014年,中國買家使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新房價格上漲了23%。
別將高房價歸咎於中國人
澳大利亞目前的房產空置率還是2011年的數據,中國買家湧入後提高了多少尚無確切數據。更何況,許多澳大利亞人在非主要城市擁有用來度假的第二套住宅,也為空置率作出了貢獻。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的數據表明,海外買家在新南威爾士州的住房需求僅佔19.5%,這意味著80%的買家都是當地人,而兩成海外買家也不僅來自中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則在最新年度報告中表示,在獲批的海外房地產投資人中,中國投資者只佔不到17%。換句話說,超過4/5的外國投資者並非中國人。
事實上,《悉尼先驅晨報》稱,澳大利亞政策鼓勵外國人投資房地產,因為該國需要更多錢建設新的住房,外資對此助益良多。“有證據表明,外國投資實際上可通過增加供應使房地產價格維持在較低水平,而不是導致價格壓力。”去年的議會報告如是說。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也評論稱,當地房價飆升背後真正的罪魁禍首不是中國買家,奧克蘭、溫哥華和舊金山等其他國家的城市同樣被中國購房者淹沒。各國的頭條新聞都出奇相似地把矛頭指向中國買家,恐怕是有意讓民眾的視線從真正的問題上轉移開來。
相關新聞
中國人一年砸286億美元買美國房產成最大海外買家
加州房子快被中國人買光了
中國人移民美國後:個個後悔得想死
中國人怕“限” 全球掃房淘金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复苏迹象
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继续升温
2015上半年中国房地产贷款平稳较快增长
瑞信研究失真 中国房地产基本无泡沫
另詳參【圖博館】:老共要當大地主了 屋奴 房市 中國房地產《走向平衡式開放》
跨國並購 (2011) 央視紀錄片 簡介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和中國企業逐漸成熟,海外投資和跨國並購已經成為一種熱點現象。進入2000年以後,中國企業發起的跨國並購無論在金額上、規模上、深度上都進入了一個迅猛發展時期。尤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企業的身影在跨國並購領域表現得越來越活躍。如何降低跨國並購的風險與成本?如何通過跨國並購,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要求?這是中國經濟當前的重大命題。但目前國內經濟界對這一經濟活動的認識還存在不少模糊地帶,財經媒體也從未對這一經濟活動進行過系統深入、專業權威的報導。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歷時半年精心打造的七集系列片《跨國並購》,用國際化多維度視角,深度解讀跨國並購經典案例,揭開跨國並購背後的韜略與機謀、博弈與利益、交鋒與合作,對正在融入全球經濟鏈條的中國企業,具有很高的借鑒價值。節目聯合哈佛商學院、沃頓商學院等國際知名研究機構,深入索尼、聯想、中遠、TCL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近距離跟蹤報導它們展開跨國並購的艱辛歷程,以國內外經典案例為切入口,探索跨國並購活動的核心區域,揭秘跨國並購所暗藏的商業玄機。節目既具備全球視野,又具有歷史縱深,既細緻解剖企業個案,又在理論上對跨國並購的商業規律進行了高度總結和歸納。
《跨國並購》特別節目內容覆蓋了跨國並購的大部分領域,從如何破解政治法律障礙到如何降低並購風險,從如何面對文化差異到如何實施人事整合,從如何制定並購戰略到如何運用仲介機構,再到如何抓住中國經濟的機遇,全面客觀地反映了國內外跨國並購領域的基本面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知名經濟學者胡祖六等將走進節目,分享他們對跨國並購的經驗和思考。節目還採訪了美國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美國副財長沃林、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並走進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第一次向觀眾全面展示這家神秘部門,究竟如何掌握美國跨國並購的生死大權;第一次系統介紹美國律師事務所、公關機構、媒體、私募基金如何在跨國並購中發揮出看不見的力量;第一次報導中國企業在贏得並購成功背後,不為人知的商業謀略。
http://search.cctv.com/search.php?qtext=%E8%B7%A8%E5%9B%BD%E5%B9%B6%E8%B4%AD&type=video&sid=0000&pid=0000
陸總部基地 砸450億在倫敦造鎮2013-05-31 中國時報
全球景氣低迷,手中現金滿滿的大陸企業再現併購實力,除了剛簽下收購美國最大肉品商的雙匯集團外,屬於陸資的總部基地控股集團近日也與倫敦市簽約,將投資約四五○億元新台幣在當地進行造鎮計畫。
總部基地集團的這項投資,將在倫敦的皇家亞伯特碼頭打造亞洲商務港;據中新社報導,這是大陸企業在英國投資最大的地產項目,未來將興建辦公大樓、住宅與商店,占地面積達一四.一六萬平方公尺。
總部基地集團與大陸官方關係密切,已入籍英國的董事長許為平曾是中國官員,並曾與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共事過;許為平十年前,曾在北京西南四環拿下大筆土地,當時的市長就是王岐山。
總部基地集團買下的皇家亞伯特碼頭,位於泰晤士河南岸,十九世紀後期落成,曾是英國最大碼頭;廿世紀六○年代後逐漸沒落,碼頭與倉庫均遭棄用。
至於已簽下收購協議的大陸雙匯、美國史密斯菲爾德案,這項交易並非萬無一失,這家美商公司的董事長盧特爾表示,仍有其他競爭者;有業內人士猜測,雙匯的對手應該就是巴西的第一大食品加工企業─Brasil Foods SA,還有泰國的卜蜂集團。
雙匯國際主席萬隆指出,該收購將提高其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中產階層需求的能力,同時化解全球第一人口大國對於食品安全的持續擔憂。
分析家認為,如果收購得以完成,將幫助美國肉類生產商打開中國市場,並降低美國對中貿易逆差,這些因素可能得到美國農場主和政客的支援。
中國 啟動搶糧大戰2011-01-23 工商時報 記者劉馥瑜
中國去(2010)年主要農產品進口增幅突顯;其中玉米進口量較2009年爆增約18倍,小麥進口量也大增36%。反應出中國對農產大宗物資的需求不斷升高,以及市場資金流動性的充裕。分析師稱,這些因素恐再次墊高中國今年度農糧進口量。
此外,中國對農產品的龐大需求,讓美國、巴西、加拿大、澳洲等農業原物料大國最受惠。近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即大手筆採購300萬公噸的大豆,總金額高達18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去年進口玉米157萬噸,較2009年成長18倍,遙遙領先各項農產品進口量的成長幅度。
民間和出口商的估計,中國今年可能會進口玉米達200萬噸。相較之下,2008年、2009年的玉米進口量分別只有4.9萬噸、8.3萬噸,成長幅度相當驚人。
展望未來,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王志浩表示,中國糧食生產率的增加,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減緩,使得玉米成為進口量增加的「明顯候選人」。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日前也表示,2011年進口玉米的需求將更高,原因是為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肉食需求,大型養豬場的興建將越來越多(玉米是豬的飼料)。
除了玉米外,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進口小麥120萬噸,較2009年成長36%。預估今年進口將達到145萬噸。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以國有糧食貿易商中糧集團為首的中國買家,已購買4船飼料小麥,約20萬噸;他並指出,澳洲各大小麥出口商皆參與這次與中國買家的談判。
至於大豆方面,去年中國大豆進口量達到史上最高5,480萬噸。預估今年將突破6,000萬噸,再創新高;中國對於棉花的進口也大幅增加,去年為280萬噸,較2009年成長86%;去年中國糖進口量也增加66%。
此外,稻米可說是最受中國政府保護的糧食,但去年進口量也增至36.6萬噸,較2009年成長近2.9萬噸,增幅約8.6%。值得注意的是,從中國媒體報導來看,官方數據並未包括經由南部國境運至中國的走私稻米。
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外匯存底)持續擴張,目前已多達3.2兆美元,穩居全球超級王座。在當前歐美經濟動盪不安情勢下,中國因手握這筆鉅款,已儼然成為世界頭號金主,前來爭取中國投資者絡繹於途。跡象顯示,中國即將成為舉世各國「外投」的領頭「大戶」。但值得中國政府注意的是,外投數量膨脹是一回事,外投品質能否同步長進,才是真正的考驗。
首先要強調的是「務實投資」的重要性。關於這方面,日本過去的經驗足堪借鏡。回顧1980年代,日本經濟高度成長,出口貿易順差快速增加,外匯存底鉅幅累積,日本企業熱中前往海外特別是美國從事投資,其中三菱集團在紐約購買洛克菲勒大樓尤其廣受矚目。但曾幾何時,隨著日圓大幅升值,以及投資標的價格崩跌,這些對外投資嚴重虧損,連帶削弱了日本整體國力。
如今中國外匯存底不斷締造新高,如何妥善運用,既能增強本身實力,同時避免引起其他國家負面的情緒化反應,無疑是中國主政當局必須正視的課題。從以往統計資料來檢視,可以發現去年中國赴外直接投資(FDI)淨額雖有688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五,首度超越了英國和日本這兩個傳統的外投大國,但是該淨額相對於去年中國國家外匯儲備的淨增4,481億美元,仍屬少數。這表示中國去年新增的「外儲」,大部分作了金融資產投資,只有少部分(即上述之FDI)是放到「實業投資」。這樣的投資布局,稱不上是「務實」。
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詭譎幻變的情況下,外匯儲備過多地投入外國金融資產,不論是股權或債權投資,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國際金融泥淖之中。例如中國近年一直持有近兆美元的美國國債,以致在美元幣信危機發生時,中國政府即忐忑不安,深怕相關資產「打水漂」。中國主要領導人都曾公開發言,要求美國管好金融、維持債信,以免損害他國利益。
然而,中國這股金融投資之風至今猶在。如今年南歐希臘、義大利等國,主權債信危機越演越烈過程中,中國國內財金界即熱烈議論,如何對那些國家注資予以挽救。頗多論者隱然還有著「金融大頭病」。惟因中國財金當局對此有所猶豫,所以資金還沒實際投入。只是,中國數量龐大的外儲非要有投資去路不可,未來恐怕仍脫不了「對歐金融投資」,即便不買希、義的國債,也不免要擴大持有德、英、法等國發行的債券。
中國政府現在有必要採取強力的舉措,來調整對外投資結構。最好的辦法,是把一籃子的不動產納入投資組合。如此不但能加速淡化「金融投資偏好」,而且能藉「實物資產」的擴張,來促進中國經濟的穩健發展。而在各種實物資產之中,目前對中國最有用的,應是礦場、農牧場、商辦大樓等。
這方面現在已在做。內陸的重慶市,最近已到南美洲買大塊農地種大豆,相同事例實不勝枚舉。只是,全國此類赴外投資的總量,相較於外匯儲備規模,仍不成比例。
其次,中國在未來擴大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還應謹守另一個原則,就是「沉潛」,以避免引起外國的人為抵制。為此,最好不要為了展現氣勢,而去強力吸購外國的指標性企業,或地標性建物。
近年實際發生的被抵制案例並不在少數。今年稍早就有中國民營企業對冰島一片土地的購買行動,被西方解讀為中國藉此布建北大西洋戰略基地,以致於遲遲未能成交。
近年中國因崛起太快,使西方國家對其戒心有增無已。為了避免類似的抵制案例太常發生,中國赴外投資的行動,應該採取「鴨子划水」的模式,切忌「鑼鼓喧天」。唯有如此,中國才能穩妥地建立對外投資的完善架構,並充分運用國際經濟資源,來助益國內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總而言之,類似購買不動產的實業投資,其「反饋國內」的效益,遠大於金融資產類的赴外投資。且前者的投資主體,若能普及到中小企業乃至個人,那就是一種「藏匯於民」的投資機制,其對國內經濟社會將有很深遠的正面影響。而要讓赴外實業投資「又好又快」地發展,必須先導正投資心態和投資手法。一定要避免「一鳴驚人」,也不能「囫圇吞棗」,否則會減損外匯儲備的價值。那和金融投資所遭遇的匯兌損失,又有何不同? 2011-10-04 10:20:32
防虧損 大陸拋售兩房債券2011-02-17 旺報記者韓化宇
美國財政部日前公布「改革美國住房融資市場」報告,表示未來數年內將逐步退出兩房,並結束兩房營業。但報告中承諾,美國政府會償還兩房所有債務。
消息一出,再度令各界擔心兩房債券將成為垃圾,尤其是握有龐大部位的大陸。曾有媒體指出,若兩房結束營業,大陸損失將高達4500億元,但該報導立即被大陸外匯管理局否認。
外管局強調,大陸持有的兩房債券還本付息正常;但據美國財政部台北時間昨日凌晨公布的統計顯示,大陸去年共淨賣包括兩房等美國長期機構債券293億,其中12月就淨賣19.3億,創歷年之最。
統計也顯示,大陸去年持有美國國債8916億元,淨減持32億。其中6個月為減持,共890億;另6個月為增持,共858億,大陸仍為美國國債最大債權者。
日本則是美國國債第2大持有國,去年12月持有8836億美元,略高於11月的8772億美元。排名第3的英國,去年12月大幅增持美國國債295億元,達5413億美元。
此外,截至去年底,世界各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總計4兆3726億,比11月的4兆3468億增加258億,其中大陸占20.4%,創去年1月以來新低。
不願暴露在風險中
大陸不斷減持美國國債及美國長期機構債,顯示在金融風暴至今,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大型金融機構更是搖搖欲墜,因此大陸不願將外匯資產暴露在風險之中。
不過,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如果沒有美國國會支持,財政部承諾將償還兩房債務將淪為一張「空頭支票」。
魯政委認為,雖然兩房債券不太可能徹底違約,但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結束後,各種債券利率將上升,兩房相關證券價格會下跌。他建議大陸出售持有的相關證券。
大陸從未公布持有兩房債券規模,但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大陸持有美國機構發行的各類長期債券總值達4540億,其中3580億為不動產抵押擔保證券(MBS)和資產擔保證券(ABS)。
另參本館:兩岸私募大戰 主權vs私募基金 老共要當大地主了 美國價值 五鬼搬運去了 美國詐騙集團 啥是連動債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政府欲出脫美國國際集團 (AIG)「大部分」持股,已就此與亞洲與歐洲的主權財富基金接觸,其中包括大陸最大的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簡稱中投)。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的話指出,美國政府計畫5月出脫AIG持股,美國政府與AIG已與上述基金展開非正式接觸,希望尋求它們投資。
據了解,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與中投均在接觸之列。對此,GIC拒絕評論。
這次售股是美國財政部首次嘗試減持AIG股份。美國財政部目前持有AIG股權共92%,按當前股價計算,總價值約690億美元,這些是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期間屢次為AIG紓困換來的。
市場人士指出,假如有主權基金投資AIG,代表著他們對美國金融業悲觀的態度出現重大轉變。自從在金融危機期間受到殃及後,主權基金基本上對美國金融業是避之唯恐不及。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主權基金很可能獲准以低於其他購股方的價格購買AIG股票;因此,美國政府應考慮讓主權基金在無任何特殊待遇下參與購股。
中國主權基金加國首設海外據點 2011/01/21 大中華經濟
中國唯一一支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多倫多成立代表處,是繼境外香港後,國外第一個據點。
中投董事長樓繼偉20日在多倫多代表處開業致辭時說,代表處將在加深與加方企業的長期合作、探索新的合作機會和領域中,發揮重要橋梁和紐帶作用。
中投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前任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艾民信也在致辭時稱,中投在安大略省首府多倫多設立代表處,並聘請加籍人士擔任首席代表,表明中投對加深和拓展與加拿大各界投資合作的信心。
IMF:穩定國際金融 主權基金有功 2011-01-29 工商時報 記者李鐏龍
彭博社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貼在網站上的報告中指出,有部分主權財富基金在金融危機時太快改變其投資策略,對市場的混亂形成推波助瀾的作用。
IMF指出,主權財富基金挾其規模龐大及側重長期性投資的策略,有「實質的」能力,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扮演穩定的腳色。不過在金融危機時,某些主權財富基金可能太快就改變投資策略,而它們因應金融危機的方式,則包括了增加流動性、追求更多風險或另闢投資蹊徑。
「然而,這種轉變可能並非對所有主權財富基金都一體適用或有其必要,某些主權財富基金正在徹底檢討其投資策略及風險管理架構。」
報告指出,主權財富基金現在可能需要檢視其準備適足性及流動性等政策。
這份報告由國際貨幣基金旗下貨幣與資本市場部門的4位專家執筆。
報告指出,金融危機影響主權財富基金的方式不盡相同,而各基金儘管投資目標一樣,但採取因應方式卻有著「明顯差異」。
某些主權財富基金,如阿拉斯加的永久基金及愛爾蘭的國家年金準備基金,就提高了現金的部位,某些基金則延續危機前的計畫並承擔更多風險,像是挪威主權基金加碼股票,澳洲政府未來基金投資於股市、固定收益及其他資產。
對挪威而言,轉進股市「讓其受惠於從09年以來的資產價格反彈良多」。挪威主權財富基金也增加對亞洲的投資。
某些主權財富基金則按照地理區域來調整投資,例如,新加坡的淡馬錫控股公司就計畫聚焦於亞洲、巴西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同時減少對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著墨。 2011-02-17 10:09:11
中國富豪購屋團 赴美撿便宜【工商時報09-02-17夏幼文
大陸富豪團已經成為美國房地產業眼中的新金主。2月24日,第一個由中國富豪組成的赴美購房團將抵達美國洛杉磯,展開從美國東岸到西岸的搶購有增值空間的超跌住宅。而他們瞄準的房屋價格,在美金30萬到80萬(約為新台幣1,000多萬到3,000萬元)的豪宅。
中國富豪的購房團引起西方媒體的注意,根據美聯社報導,這幾年中國有錢人零星的在美國看房買房,但是很少見到這些有錢人組織起來,一起飛到美國團購房產,中國富豪到美國團購買屋算是新鮮事。
而英國「泰晤士報」則稱,這個由大陸網站組成的富豪購房團,成員包括企業主及教授,每人手上至少握有百萬美元的資金可以自由運用。
去年中國大陸百萬富翁共有39萬人,居世界第5位,但有錢的中國人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機會並不多。
根據統計,去年12月底美國共有367萬套未賣出的房屋,大量空屋成為新崛起的中國有錢人投資目標。賓州一位華裔房地產商就指出,中國人準備抓住房價下跌,房屋拋售的機會來臨。從去年底開始已經有100多個中國大陸觀光客參加類似的旅遊團。
美國亞太棕櫚大酒店副總裁何美湄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南加州的商用房價格在今年還會下跌,但是美金35萬元(約為新台幣1,150萬左右)的中價位住宅的房價已經見底了。
她表示,介紹給中國購房團主要類型都是集中在此價位的房屋。何美湄強調,大多數中國大陸來美國買房子的人以投資為主,所以華人聚居區的中高價位房屋就成為熱門看屋區。
但在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的大背景下,仍有人對大陸購房團此時赴美抄底表示懷疑。
根據路透社對25位分析師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房地產價格不會很快到達底部,還需要數年才能止跌回穩。美國房價從高點到現在低點,已經下跌35%。今年房價應該還會再跌10%,明年甚至會更低。
但一位中國專家的分析指出,到美國購屋團是很好的試驗,且到美國買房子的都是高收入的中國有錢人,這群人到美國買房子有的想要投資,有的則是想要過新的生活方式。
只是這些購房者可能低估海外投資的風險,因為他們不熟悉美國文化和制度。
中國 盡情享用歐洲?‧TIME 2011/12/13
一場跟中國越來越強大經濟勢力有關的角力。中國中坤投資集團的億萬富豪董事長黃怒波,計畫在Grimsstadir地區耗資兩億美元興建觀光渡假村。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根據冰島人的描述,東北廣大的Grimsstadir地區是地球上唯一找得到的寧靜之地。從當地群聚的農家與小旅店,可以看到燦爛的北極光,也可以開車到達歐洲最壯觀的瀑布,還可以目睹「廣大、如水晶般清澈美麗的天空與高山景色」。
不過最近幾週,Grimsstadir發生了一點都不寧靜的事:一場跟中國越來越強大經濟勢力有關的角力。中國中坤投資集團的億萬富豪董事長黃怒波,計畫在Grimsstadir地區耗資兩億美元興建觀光渡假村,引發冰島三年前銀行破產以來最激烈的爭議。就在冰島還在努力反轉低迷經濟的同時,黃怒波這位前任中共官員提議要興建一個高檔飯店、歐洲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以及高爾夫球場。冰島官員在十一月拒絕了這項計畫,懷疑黃怒波另有目的,認為他是著眼於冰島在綠色企業這方面的龐大潛力。這筆胎死腹中的交易(也是中國第一筆針對冰島廣大地產市場的重要投資),應該不會是最後一筆。歐洲外交關係協會資深政策人員Jonas Parello-Plesner表示:「冰島不僅對大批中國觀光客有吸引力,中國也想在此獲取北極圈戰略利益。」
這場發生於歐洲遙遠角落的角力,正反映出一股廣泛的焦慮,擔心中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越來越龐大。歐盟努力要讓負債累累的成員(例如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免於倒債,於是向中國與其他新興市場請求挹注數百億美元現金,以大幅增加歐洲紓困基金。中國還在評估利弊,但另一方面並未停止積極收購歐洲其他資產的腳步,從房地產到全球知名企業都在收購範圍。樓繼偉(中國四千億美元主權財富基金的執行長)表示,他希望這個基金能跟英國四百億美元的建設計畫合作,這是中國計畫投入西方老舊基礎建設重建的第一步。
中國挹注現金,可以協助歐洲做很多事,從整修危橋到開發高速鐵路都是,同時,北京也可以在世界舞台上提振形象,不然它一直被富裕的西方國家指控迫害人權以及採行不公平貿易。不過,仍然有很多人擔心中國正利用歐元區的危機,以低價搶購歐洲高價的資產,並在軍售與貿易上獲得歐洲的重大讓步。
中國的龐大順差(外匯存底大約三兆美元)以及超級富豪排名日漸升高,令坐困愁城的歐洲人深感不安,擔心中國超大的金融勢力會侵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亞洲的超級富豪人數去年攀升了將近一成,達到三百三十萬人,超過歐洲的三百一十萬人。中國觀光客塞滿巴黎和倫敦的精品百貨,狂飲中國企業旗下葡萄園所生產的波爾多紅酒,預定最大股東為中國企業的高檔渡假村飯店。隨著中國在歐洲開疆闢土,分析家預測,中國包山包海的投資(從道路興建到時尚精品都有)正準備快速擴大,尤其正當中國想在國內發展更精細產業的此時。 2011-12-16 09:41:39
李榮融:美國對大陸企業在美開展併購"戒心太重"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8-10陳恆光/綜合報導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今天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仍然鼓勵中央企業在海內外上市。他也指出,美國近幾年來對大陸的企業到美國開展併購、收購“戒心太重”,對雙方的經濟發展都不利。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談及大陸大型的國有企業到華爾街去上市的情況,李榮融說,我們在美國紐約上市的企業大概有68家,而且都是中央企業當中優秀的企業,他們實現的利潤大概占中央企業利潤的30%以上。“可以說,中央企業改革的成果,美國的投資者首先享受到。同樣,我們的企業也得到了進步。企業的公司治理以及管理,特別是風險管理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我們仍然鼓勵中央企業在海內外上市。有條件的企業應該到海外上市。”
有記者問到,“美國近幾年來對大陸的企業到美國開展併購、收購有很大的戒心,如何來回應這種戒心?”
李榮融對記者的看法表示認同,他說,在重組當中,美國的戒心太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海油並購美國的尤尼科公司。這對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都是不利的。因為經濟全球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資源的配置效率應當不斷提高,對全球的貢獻應該更大。
至於如何回應這種戒心,李榮融說,有些人對大陸的經濟不太瞭解,下一步可以通過交流來增進瞭解。有些人對大陸的國有企業有一個偏見,實際上現在大陸的國有企業,絕大部分好的資產都在上市公司,像一些中央企業已經成為多元的股東持股的公司。因此,他們不是百分之百的純國有企業。這些企業所做的決定都是由董事會做出的決定,而不是政府的決定。對另外的一類人,就是對大陸抱有偏見的,怎麼看都不順眼,“我也不知道用什麼辦法對待他,我也請教你給我一點建議。我也鼓勵我們的企業多做工作,多做交流,多做溝通。
相較歐美國家投資規模在金融海嘯後明顯萎縮,滿手現金的大陸企業卻逆勢成長,逐漸變成海外市場的收購主力。根據中國社科院統計,在國有企業帶頭下,2010年上半年,陸企併購額僅次於美國,躍居全球第二。
專家預估,若以年成長30%的速度保守推算,到2015年,中國每年對外投資額將高達3, 507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的對外投資大國。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存四大瓶頸 2009-06-27北京商報
中國“走出去”戰略呼聲一片之時,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官員,成思危和樊綱等知名學者卻濟濟一堂給當前企業海外併購潑了一盆冷水:外匯不放開、貸款銀行缺乏、政策促進不升級、文化排斥不融通,中國企業還沒有那麼幸運能大規模“走出去”。從昨日出席“海外併購戰略研討會”官員和經濟學家的規格與規模可以看出,政界學界對當前“走出去”瓶頸的關注可見一斑。警示之餘,眾人紛紛建言獻策。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0/6/5/10100650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006506
中國 啟動搶糧大戰2011-01-23 工商時報 記者劉馥瑜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去年進口玉米157萬噸,較2009年成長18倍,遙遙領先各項農產品進口量的成長幅度。
民間和出口商的估計,中國今年可能會進口玉米達200萬噸。相較之下,2008年、2009年的玉米進口量分別只有4.9萬噸、8.3萬噸,成長幅度相當驚人。原因是為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肉食需求,大型養豬場的興建將越來越多(玉米是豬的飼料)。
除了玉米外,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進口小麥120萬噸,較2009年成長36%。預估今年進口將達到145萬噸。
至於大豆方面,去年中國大豆進口量達到史上最高5,480萬噸。預估今年將突破6,000萬噸,再創新高;中國對於棉花的進口也大幅增加,去年為280萬噸,較2009年成長86%;去年中國糖進口量也增加66%。
中國需求說迫中國高價買糧 糧食安全戰略存硬傷 2010-12-23 信息中心
近日,美國將乙醇的稅收抵減政策延期一年,此行爲必將導致食用玉米(2334,-2.00,-0.09%)短缺,擡高玉米價格。作爲世界主要的糧食進口國之一的中國將成爲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可以預見,國際玉米價格會在“中國需求說”的影響下逐步走高,中國將再次被迫高價買入玉米。如何走出“買什麽什麽貴”怪圈成爲了中國必做的課題。
其實,從技術角度而言,我國可以避免“買什麽什麽貴”的尷尬。可選的方法是,把靜態的糧食安全轉爲動態,更傾向于把糧食看作一種商品,實行“低買高賣”的策略。國際糧商就較難判斷中國是在自然購進,還是在彌補缺口。
在低買方面,今年的小麥進口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其購買價格遠遠低于當時的國內小麥價格。
據悉,進口小麥的大多是廣東、浙江、山東等地的面粉企業。“國家要想低價購進也很簡單,只要及時給需求企業及時下配額。”這些企業的進口也是中糧代理的,只不過走的是市場渠道,屬于自然購進。相反,如果是發改委給中糧下的死命令,中糧往往不會考慮成本問題。
“在高賣方面,在保證國家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高價時期出口一部分糧食也未嘗不可。但由于糧食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殊性存在,不能大批量地出售,以免對國內糧價造成很大影響。出口下遊的加工産品到是一個選擇。”馬文峰說。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首席研究員陳晨則不同意低買高賣的策略。他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低買高賣是一種市場化交易手段,糧企作爲市場主體必以追求最大經濟利潤爲目標,但將極大地傷害廣大農民生産積極性以及民衆消費者的利益。
糧食不適合長期儲存,儲存的成本較高,而且國際糧價波動性很大,較難做出正確判斷。
http://caizj.nanyang.gov.cn/structure/czyw/cjxw/cjxw_content_69071_1.htm
另參本館:中國併購 忽漲忽縮 全球糧荒 2011-02-17 10:03:26
美元大貶 中國狂購美國公司>中時08.01.30 亓樂義
由於美元走貶,中國開始狂購美國公司,不僅攻佔華爾街,也伸向中小業界。氣勢如虹,引人側目。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去年與美國公司有關的外資併購金額高達四千零七十億美元,比上年暴漲九三%。外資主要來自加、英、德等國,中東與亞洲表現積極,又以中國併購最為搶眼。
去年底,中國一家具有官方背景的主權財富基金,挹注五十億美元入股華爾街第二大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另一家由官方控股的中信證券,則以交叉入股十億美元的方式,與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結成聯姻。
除了大陣仗併購,中國民間富豪也開始盯上美國中小業者。美國賓州駐中國商務代表余丹(音譯)說,因美元持續走貶,美國很多中小企業陷入危機,亟需中資投入,「這是最好的時機。」
據報導,像余丹這種具有為美國州和市權益代言的人,在中國約有卅人。經余丹的穿針引線,目前至少有六家中國業者準備投資賓州,一家準備併購當地的食品業,一家則投向木材業。
報導指出,近年美國國會基於「安全」理由,對中國併購美國重要企業深表憂慮,並以二○○五年中國海洋石油公司,試圖併購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ocal)一案最終鎩羽而歸最具代表。
不過,目前情況有些改變。中國大批主權財富基金多為長期投資人,購買少量股權參與公司永續經營,而非尋求控制和影響公司。美國業界一位人士指出,他們投向美國市場「只是順勢而為」,毋需他想。
外匯大國錢賺錢
‧新聞大舞台 2007/11/19 備受各方矚目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經國務院批准,在2007年9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專門從事中國大陸外匯資金投資的業務,而中投公司的成立也被視為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撰文/郭萍英】
備受各方矚目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經國務院批准,在2007年9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專門從事中國大陸外匯資金投資的業務,而中投公司的成立也被視為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持續暢旺,貿易順差不斷攀升,截至2007年7月底,外匯存底累積直逼1兆4,00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這筆金額龐大的外匯存底動向一直是舉世關注的焦點,北京也多次對外表達,會思考如何運用這筆龐大的外匯存底。
中國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等資料顯示,中投公司註冊資本金為2,000億美元,主要來自中國的外匯儲備,由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予以購買,轉注中投公司。至 於董事長一職,由國務院副祕書長樓繼偉出任,中國社保基金副理事長高西慶擔任總經理,中國銀監會紀委書紀胡懷邦出任監事長。
進軍全球金融玩真的
樓繼偉在中投公司成立大會上表示,成立中投公司是中國全面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開放性舉措,旨在積極穩健經營,並在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內,實現長期投資收益最大化;未來中投公司實行政企分開、自主經營、商業化運作。
早在2007年1月的中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後,國務院決定組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由該公司向外匯局購買外匯儲備,用於境外投資。
中南海領導人思考中國未來的外匯儲備管理基本組織架構,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一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保留大部分外匯儲備,以滿足對外匯儲備的交易性需求和預防 性需求,應付國際收支逆差、進行貨幣政策操作、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二是經由外匯儲備實體管理,並運作部分外匯儲備用於投資,追求最大收益。
第一筆投資30億美元
為此,中投公司在今年3月分開始籌備,並在5月底,外界稱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之際,就進行首筆投資,耗資30億美元購買美國黑石集團(BLACK STONE)部分無投票權的股權單位。
對於中投公司這項大手筆的投資行為,各方看法不一。全程參與的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汪建熙表示,這筆投資的目的是在可接受的風險程度這一前提下,取得更好的投資收益。
不過,中國部分媒體卻認為,這項投資有高度風險,主要理由是以國家外匯持有的黑石股份,有四年的禁售期,更何況買了之後還發生虧損,儘管這項投資是成是 敗,還未到蓋棺論定時候,但正因為如此,目前投資的短期虧損才格外讓人擔心:如果連眼前的事都把握不住,時間長了,不就更難預期嗎?
中國媒體引述國際知名投資專家羅傑斯的話表示,投資黑石是一個「選擇錯誤」或「錯誤決定」,如果換作是他的話,他會從戰略和投資角度考慮買進原物料。
投資股票不如買進原物料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9月21日在香港參加「亞洲金融論壇」,談到即將成立的中投公司時曾表示,現在最重要的單一操作目標是「投資回報」,換言之,中投 公司所進行的投資活動,目標很簡單,就是要賺錢,而這也是當初北京成立中投公司的主要目的:運用外匯存底,以孳息生利。
然而,中投公司在正式成立之前就迫不及待地進行投資,投資手筆之大固然令人咋舌,但投資標的卻遭人非議。
中國大陸有識之士甚至認為,有關方面的急功近利和人們所期望的深謀遠慮,可說是南轅北轍,與其投資黑石,不如投資黃金及其他短缺的戰略資源儲備,而中投公 司鍾愛對國外私人股權投資機構的投資,就如同上市公司熱衷於股權投資和股票炒作,都反映了這麼一種思想:把資產價格泡沫增長,當成提升資產價值和提高經濟 效益的捷徑。
大陸銀行 大舉進軍美國【聯合報07.10.27
最新一期「商業周刊」報導,國內經濟快速成長加上股票公開上市,為大陸的銀行帶來豐沛資金,而它們正試圖挾巨資登陸美國,以期成為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的全球巨擘。
中國第八大的民生銀行,本月八日率先進軍美國,以兩億多美元收購舊金山聯合銀行控股公司百分之九點九股權。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招商銀行今年也向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提出申請,以在美國各州設立分行。
美國的次級房貸風暴導致美國銀行股價大跌,加上美元幣值低落,正使世界各地投資者紛紛出面收購美國銀行股權。民生銀行副行長洪崎說:「這是投資美國銀行最佳時機,價格比較便宜。」
中國銀行策略性進軍美國,對美國管制當局構成難題。外國投資者收購美國銀行百分之五以上股權,或是申請在各州設立分行,都必須獲聯準會批准。但是,美國管制當局卻不知應如何評估中國銀行。
一方面,美國政府堅持自由的跨國交易;另一方面,中國銀行界管制環境非常不同,而且向來監督鬆弛和貪腐猖獗。有些觀察家說,這是美國遲遲不讓中國銀行在美國設立分行的原因。
當然,便宜未必有好貨。現在收購美國銀行業務,可能惹上數額大得出奇的房貸和其他貸款壞帳。
中國工商銀行 加速海外購併
中國工商銀行日昨宣布,將以五十四億六千萬美元收購非洲第一大銀行—南非標準銀行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這筆交易不僅是工行最大一筆對外直接投資,也是中國金融機構在海外最大一筆收購,將強化中國在非洲的經濟影響力。
上海證券報報導,中國工商銀行近年來頻頻「走出去」,擴大對外投資。在收購南非標準銀行股份之前,該行於2006年底收購印尼哈林姆銀行百分之九十的股份,今年八月收購澳門誠興銀行百分之七十九點九三的股份。
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表示,如果收購成功,工行將派駐兩名非執行董事,其中一名擔任副董事長。
南非標準銀行是非洲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截至2007年六月三十日,該行資產總額為一千六百二十億美元,按照一級資本排名,該行居全球第一百零六位和非洲首位。標準銀行擁有一千零五十一家分支機構,遍布非洲十八個國家以及歐、美和亞洲主要金融中心。
大陸打擊囤地 盯上港台首富【工商時報07.09.14賀靜萍
大陸清查土地風暴愈演愈烈,儘管中國國土資源部緊盯地方政府不得違法批地及允許土地閒置,但近年來誤觸紅線的不乏知名大型企業。其中,最知名的包括太原市政府違法批地給富士康,被監察部列為處理名單,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在東莞閒置土地,被重罰七九一五萬元人民幣,都震撼了台外商圈。
隨著宏觀調控力度逐漸減弱,大陸各地出現新一波「圈地熱」,為了抑制各地方政府以出讓土地增加財政收入,進行非法批地;或打擊房地產開發商「圈地」後「囤地」,讓土地閒置以變相演出房價上漲等手法,中國國土資源部近期已會同有關部會,將在各主要城市展開新一波土地清查行動。
太原市府違法批地給富士康
到目前為止,國土資源部及監察部尚未公布涉及土地問題的地方政府及企業名單,但據了解,前一波查處過程中,山西太原市政府違法批地給富士康,至今仍是國務院要求地方政府自律的教材之一。
上一波查處的重大案件,主要是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報批評鄭州市違法批准徵收佔用土地案,大力開發大學城,使得中國國土資源部和監察部組成聯合調查組,前往廣東、山西、河南等地查察,未料在五宗土地違法案件中,扯出太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違法批給富士康(太原)科技工業園三期項目供地,據了解,當地在富士康手續尚未依法辦理的情況下,就非法批准該項目開工建設。
和記黃埔東莞閒置地挨重罰
除此之外,與中南海關係良好的港商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也不能倖免。和記黃埔在東莞的附屬公司,因閒置近一四○萬平方米的土地長達八年,被當地國土局罰款七九一五萬元。
在這波於廣東展開的土地清查中,大陸的光大地產及香港的泰安地產全都因此一問題被罰,深圳方面估計,罰金高達一億元以上。
不過,中國政府嚴查土地,並未影響各開發商「圈地熱」。中國國土資源部昨天發布最新措施。原本中國各省市國土局針對土地未利用及開發造成閒置的情況,均採取「一年罰款、兩年回收」罰則,即日起,根據國土資源部新規定,各省市依法可無償收回的,要堅決無償回收,要徵收土地閒置費的,費率可達二○%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國土資源部表示,要加快利用閒置土地,而對於違法批地造成土地閒置的情況,要在二○○七年年底前完成清退。
工商時報2007.09.14【李國煌/台北報導】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大戶恐慌 乾脆匯錢到海外
海外基金投資收益全都露,海外所得全被稅官納入掌握,銀行財富管理大戶大恐慌,金融界人士說,有些大戶可能不透過國內銀行買基金,乾脆把錢匯往國外去。
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說,國人到銀行買賣海外基金,未來,所得全都露,投資人可能有二種因應方式。
一、買海外基金的錢,不再轉回台幣。
台幣買海外基金,一直在海外股票型、債券型、平衡型、貨幣型轉來轉去,就是不要回台幣,不會發生海外投資所得被掌握的情況。
但是,永遠無法提用這筆錢,因為,即使是海外基金,並不能在海外贖回、提用。
如果要用錢,一定要在銀行辦,一定要回到台幣,再從銀行領出來,所有損益情況清清楚楚。
二、乾脆直接匯錢到海外,不在國內的銀行買基金。
將現有海外基金都贖回,走地下管道,透過一只手提箱走天下私人銀行代表,將錢匯到國外。
這樣一來,即使錢匯出去國外這一段,會被央行、稅捐機關掌握,但是,未來想要用錢時,可以從國外的銀行提領,比較有資金運用的彈性和自由。
銀監會:美次級債危機對大陸金融業發展有五啟示
http://www.cdnews.com.tw07-08-24 陳恆光/綜合報導
近來由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抵押債券引發的金融風波席捲全球。中共銀監會研究局負責人劉春航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指出,就美國次級債危機對大陸金融業發展的啟示而言,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金融機構審慎經營的重要性。美國次級債危機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金融機構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貸標準,由於房價的不斷上漲而忽視了住房 貸款的第一還款來源,也就是貸款人自身的償付能力。貸款公司和銀行為了行銷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包括所謂的“零首付”“零檔”貸款等,從現在的情況來看, 這些行為都是不審慎的。銀行將這些貸款證券化,把風險從銀行帳本上轉移到資本市場,風險本身並沒有消失,而是為後來危機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二是對大陸房地產市場發展有借鑒意義。目前,大陸房地產處於上升週期,房價上漲較快,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發展得非常快。2007年以來,商業性購 房貸款中的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呈逐月加快趨勢,6月末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比1月末和第一季度末分別提高4.8個和4.6個百分點。從美國次級債風波的經驗來 看,房價的快速上漲往往會掩蓋大量的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銀行一定要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發展中的各類金融風險。對此,銀監會對銀行一再發出風險提示,要求 銀行不能放鬆借貸標準,嚴格“三查”,嚴防假按揭和虛假貸款,並多次就銀行房地產貸款進行現場檢查。同時,在房價不斷上升的環境下,銀監會還提示銀行要高 度關注貸款抵押物的價格風險。
三是對發展大陸資本市場的借鑒。此次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另一成因是由於資訊不對稱而導致市場失靈。美國次級住房抵押債券市場存在著嚴重的資訊不對 稱。有關次級房貸的大量真實資訊存於貸款公司和經紀公司,資產證券化以後,風險轉移給了市場,但資訊並沒有很好地傳遞給投資者。投資者完全依靠評級公司來 定價,而事實上評級公司的評級卻出了很大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慎重考慮如何開展資產證券化。近年來,銀監會一直提倡,資產證券化必須基於銀行的優質資產。 由於資訊不對稱等因素,市場並不能對所有的風險進行準確的識別和定價。
四是金融監管的重要性,市場不是萬能的,監管起著重要作用。在這次美國次級債危機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金融體系中的多個環節都存在著監管缺失。這對我們來說,是個重要警示。
五是對大陸而言,必須認真考慮如何更好地防範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風險。這次美國的次級債危機警示我們,在大陸金融業積極穩妥地推進對外開放的同 時,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風險不容忽視。這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陸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深化改革,改進風險管理能力,提高綜合競爭力。同時,大陸金融企業 “走出去”是大勢所趨,但是“走出去”一定要注意審慎經營,不能盲目地搞粗放型擴張。
特稿/中國大陸房地產過熱問題剖析
http://www.cdnews.com.tw 2007-08-23 17:28:51
回顧過去這幾年的中國大陸,雖然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但也產生了一系列困擾的經濟難題。中共目前仍無有效對策,其中尤以房地產不斷升溫,引發固定投資過 鉅、股市持續虛高、物價此起彼落的上漲,金融危機可能迫在眉睫,並形成衝擊社會穩定的潛在力量。有鑒於此,大陸當局雖從2005年開始,便不斷推出各種政 策措施,企圖整治房地產市場,以免陷入類似日本的房產泡沫或東亞的金融危機。畢竟,房地產市場過熱極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從而制約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
大陸近年正浮現新一輪的房價飆漲,其房市在連續經歷了兩輪經濟調控壓抑後,再次偏離上漲的常軌。此次房價上漲並不完全為需求所拉動,房價飆升有 行無市,主要是開發商「囤房」、「捂盤」惜售所致。此外,外來購買者對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炒作,也導致各大城市的房價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由於有美國近日 次級房貸的殷鑒,目前有跡象顯示出,中共將會針對房地產實施新一輪的宏觀調控,一方面加大房地產的土地供應,另方面則將從土地、金融、稅收、貨幣政策等方 面進行全方位控制,試圖緩減房價飆漲,但就之前房市的增長歷程觀察,中共當局的因應政策,似乎並未有效抑制房市過熱。
一、大陸房產持續攀升原因
中國大陸的房市,近年以高速增長,不但成交量大,房價更如脫韁之馬,不斷以驚人的速度攀升。在過去5年中,大陸的房價上升比率,每年都超過 20%,部份城市在某些特定的時段,年房價成長的幅度更在40%以上。有關中國大陸房市之所以持續飆漲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類強調供需結構與購屋需求, 一類則著重地方政府與開發商的背後炒作,雙方因此各自提出不同的因應對策。
就強調供需的觀點而言,相關人士認為,中國大陸房屋市場的需求,主要來自以下三類對象:首先是¬「主動需求型」,他們往往要求增加住房面積、改 善住房環境的居民。其次是「被動需求型」,例如廣大拆遷戶等,舊房被拆,只好另覓新居。最後是「新增需求型」,主要由農民進城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產生。而這 波房價之所以居高不下,關鍵在於土地供給有限,住房需求增加。
例如2004開始的這波房價飆升,根據市場供需觀點,究其原因,實乃源於大陸國土資源部所發佈的「2004年度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前 述調查結果顯示,2004年大陸新增建設用地和建設佔用耕地較上年大幅下降:當年新增建設用地401.7萬畝,建設佔用耕地217.6萬畝,分別較 2003年減少240萬畝和126萬畝,均下降37%。這也是建設佔用耕地面積同比5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因此,根據市場供需觀點,此後房價大幅上揚,主要是因為土地供應減少造成的,土地供應的收緊自然意味著房屋供應減少,而房屋供應不足,房價當然 要漲。儘管中共有關部門對此反覆表示,土地供應並未減少,地價上漲沒拉動房價,但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如果有關主管部門不在土地供應量上放開管制的話,房價 恐怕難以出現回落。
當然,房市的交易對象,並不總是購買自住的擁有者,相當比例的購屋群體,是基於投資角度的考慮。對此,如果也從供需的角度考量,房地產市場過熱 的根本問題在於中國大陸缺乏多元的投資管道。例如全球最大律師事務所之一莫利森與佛厄斯特 Morrison & Foerster, LLP 律師和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董克勇(Ko-yung Tung) 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過度投資,關鍵原因是因為中國老百姓沒有很多其他的投資管道。當然,房市的投資者,還得包括海外如港台個人與集體 (「境外炒房團」) 的競相投入。
換言之,由於確存在住房需求,加上投資客推波助瀾,即便大陸當局決心整治房地產市場。但是官方統計顯示,儘管政府緊縮對房產項目的貸款,僅2006一年,房產開發商在各項相關項目的支出,還是迅速躍升了21.8%。
但是如果只是把房價攀升的原因,歸諸於供需結構,將無法幫助我們了解供需背後地方政府與開發商為追求自身利益,所「創造」出來的房市需求。例如大陸的房地產金融專家尹中立便直言:「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與國外不同,是地方政府主導下的房地產價格上漲」。
具體的案例是華北某大城市,從1994年開始,該市每年都要完成100萬平方公尺左右的「危、陋平房」改造,房地產市場狀態平平。進入2003 年,由政府掌控的拆遷突然大幅躍進,當年累計拆遷量接近500萬平方公尺,直接導致城市住房需求暴增,進而吸引大量遊資興風作浪,迅速刺激了商品房價格連 番跳漲。短短幾個月內,該市中低檔商品房價格,已由每平方公尺人民幣3000元左右飛升至4500元左右,所謂「高檔樓宇」每平方公尺的售價竟然超過1萬 2千元,已與台灣房價水平相去不遠。除擴大城市拆遷規模,拉高市區房價外,當地政府還刻意炒作所謂「經濟圈」、「商貿圈」、「花園區」、「黃金區」等概 念,控制或取消經濟適用房和單位集資建房,聽任房地產富商操縱房地產統計誤導消費者,都是地方政府「操盤」推高房價的常用手段。
這個城市的土地操作模式,在大陸其實隨處可見:通過大規模的集中拆遷,大量廉價土地輕而易舉的被地方政府所收納,進而以更高的價格轉賣到房地產 開發商的手中,迅速建成住房再回銷給大批因拆遷而被迫躋身購房大軍的城市平民。在這個權力所引導的房市供需流程中,政府得到了漂亮的市容和豐厚的土地出讓 金,開發商得到了虛高房價帶來的超額利潤,所有代價的最終承擔者則不言自明。更進一步觀察,對於地方官員而言,為了在有限的任期內營造更多的「泡沫政 績」,無不竭力刺激房地產市場擴張,以此為拉動地方GDP快速增長的最佳捷徑。
根據上述的分析,中國大陸的房產市場,固然是由供需結構所決定,但背後更深層的因素,仍在地方政府與開發商的共生結構,聯手炒作房產市場,造成房價居高不下。中共對此雖有所認識,但就具體的因應對此,卻仍然拿不出比較好的辦法。
二、大陸當局相應的房市政策
針對前述房價攀升問題,大陸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務院2005年工作要點》,其中特別強調:「嚴格控制房地產和城市建設規模,對保持整個 經濟發展良好勢頭,具有重要意義。」之後當局並根據此項工作要點,發佈了一份關於切實穩定住房價格的通知。《通知》共有八條意見,明確指出,部分地區投資 性購房和投機性購房的大量增加,導致一些地方住房價格上漲過快,影響了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抑制價格過快上漲,促進房地 產市場健康發展。
《通知》所提出的八條意見為:第一、高度重視穩定住房價格;第二、切實負起穩定住房價格的責任:房價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負責制,省政府負 總責,對住房價格上漲過快,控制不力,要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第三、大力調整住房供應結構,調整用地供應結構,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經濟住房土地供應,並督促 建設;第四、嚴格控制被動性住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遷數量;第五、正確引導居民合理消費需求;第六、全面監測房地產市場運行;第七、積極貫徹調控住房供求 的各項政策措施;第八、認真組織對穩定住房價格工作的督促檢查。根據相關人士評論,上述八條意見涵蓋廣泛,從房價、土地供應、供應結構、拆遷、消費觀點、 市場監測、檢查等多方面切入,雖涉及層面廣泛,但目標一致,就是要穩住房價。
根據上述《通知》,大陸的建設部、國土資源部、財政部、審計署和監察部等八個部委迅速聯合發佈通知,對大陸的房地產市場進行整頓。該次清理檢查 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房地產領域涉及的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項目立項、規劃審批、施工許可、預售許可等環節的違規審批、濫用權力等行為和房地產稅收政策 的執行情況,以及房地產企業發佈違法廣告、囤房惜售、哄抬房價、合同欺詐、偷稅漏稅,以及違規強制拆遷等行為。
面對各主管部門的輪番表態,市場信心不久就出現動搖,有投資者開始尋求變現,但也有部分資金實力強大的投資者,開始從短炒轉做中長期投資。針對 此後的房價走勢,有市場人士表示,中共的政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像2004年底到2005年初那種瘋狂的房價暴漲態勢,已經不復存在。但房價目前並沒 有出現明顯的穩定、回落的狀況,只是處於一種短暫的僵持階段,市場正在尋找新的方向。針對相關政策的效果,大陸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憲容表示:「政策的調控 目標應該促使像北京這樣的城市的房價回落20%到30%左右,促使上海等房價增長過猛的城市價格回落50%。現在看來效果遠遠沒有達到。」
由此可見,當局的相應政策,並沒有達到之前的期待,其間關鍵在未能對症下藥。吾人可以其房貸利率政策為例,對此進行說明。之前為壓抑房價攀升, 中國大陸央行突如其來一紙規定,取消了實行多年的住房貸款優惠利率,新出臺的規定,目的本在打擊利用銀行資金炒房的投機作為而設。但沒料到,這樣的政策竟 引來了許多百姓的詰難。其關鍵在於:受房貸調整影響最大的,反而是有真正購房需求的。「動用利率工具似乎仍有一刀切之嫌」,中國大陸的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認 為:「央行的利率政策作用有限,關鍵還得有土地、稅收政策配套。而且,利率政策往往影響一大片,稅收政策的調整更能調控房價。」這樣的結果,頗能說明大陸 中央政府的房價政策,為何未能徹底收效的原因。
三、房產市場危機再起
近來,一場由美國次級房貸市場危機,所引發的金融風暴正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其中日本、香港、澳洲、歐洲各國股市紛紛下跌,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一片恐慌,也使得中國大陸房產過熱問題,再次受到世人的矚目。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源起於房地產市場的過度膨脹和大量貸款炒房。所謂次級房貸指的是將次級住房抵押貸款支援的債券(也就是把一部分信用不佳的貸款 人所申請的住房抵押貸款),打包成債券賣給投資者。從911事件以後,美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增長,連續13次降低利率,房地產市場受到激勵開始迅速膨脹, 炒房投資盛極一時。2003年至2006年,此四年的美國平均房價漲幅超過50%,而從1995年至2006年房價則是上漲了一倍多。
受到此類利益驅動,一些收入不高、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人也申請貸款買房,銀行為了獲取較高貸款利率,降低了住房貸款門檻,即使借款人還不起貸款, 也可以變賣其房屋,由於房價迅速上漲,炒房者和銀行依然有利可圖,也因此,次級貸款和次級債規模便像滾雪球一樣迅速膨脹。然而,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步復甦, 以及美國央行的升息措施,利息的攀升大幅加深了購房者的還款負擔,加上房地產市場的降溫,住房價格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受此 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償還借款,連帶波及放貸的金融單位,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開始顯現,之後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類似美國房地產狂飆後下跌的情況,中國大陸的房地產投資者也應不陌生。2005年時,上海的房地產價格在大漲兩年多後,仍有不少炒房者瘋狂「入 市」,然而,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上海房價率先大跌,2005年6月,上海房屋成交均價曾經一天跌了1,426元/平方米。儘管之後中國大陸的整體房 價仍然一路上漲,最近一段時間,從南到北,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出現新一輪房價大漲,至今未有下跌的跡象,但是,房地產可能泡沫化的傳言仍不時會出 現。此次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導火線在於房地產市場的過熱與泡沫破滅,反觀中國大陸的房市,當然也同樣存在類似的隱憂,其原因如下。
首先,美國次級債券危機打破了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中認為「住房抵押貸款是優質資產」的神話,在房地產市場價格一直上漲時,飆高的房價會把此類缺 乏信用的住房抵押貸款的潛在風險掩蓋起來,往往除了大陸的銀監會以及人民銀行等監管機構,會對於居民住房抵押貸款風險有所監管與察覺外,中國大陸的房地產 市場投資者、商業銀行等都不曾警覺存於之中的問題。一旦大陸的房地產市場價格出現逆轉,則潛在風險就會暴露出來,屆時,中國大陸的銀行將會面臨類似美國次 級債券危機的風險。
其次,中國大陸的住房貸款風險可能遠遠超過美國的次級債券風險,主因在於:從住房抵押貸款的對象來看,美國次級債券的次級貸款人信用是已經經過 篩選(因此被歸類為「次級信用」),但大陸目前並不存在此項制度,近幾年來,大陸凡是個人要申請住房抵押貸款,很少有人是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住房抵押 貸款者基本上是沒有什麽信用等級可分。如此一來,信用欠佳者也同樣能夠獲得貸款進入房地產抵押貸款市場中。
據調查所知,按照大陸銀監會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指引,個人抵押貸款的貸款額是,個人每月抵押貸款的還款額不得超過個人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50% 比重。但是,目前大陸居民及住房投資者在辦理住房抵押貸款時,其實有一部分人是很難滿足這一基本標準的。此時,就出現了用假收入證明、假工資證明等虛假文 件到銀行進行抵押貸款的市場現象。這部分的住房抵押貸款者可能不僅沒有信用,甚至是負信用。此種現象也因此造成了部分人,利用這種假信用從銀行大量套取貸 款,進行房地産炒作。
第三,儘管目前美國次級信用貸款的風險很高,但這種風險基本上可以通過證券化方式加以分散,即使這些風險並不會消失,一旦條件不滿足,還是會暴 露出來。但相較之下,中國大陸的住房抵押貸款的證券化程度很低,其不良信用貸款的風險主要集中在銀行體系內,如果房價一直上漲,那麽這些潛在風險還不會暴 露出來,但如果房價一旦向下逆轉,聚集在銀行體系中的這些風險就將會爆發出來。加上由於目前中國大陸國有銀行或國有股份制銀行,在其國內銀行體系中所佔比 例很高,爲了追求自身短期效益,這些銀行往往會盲目擴張住房抵押貸款。各家銀行不僅採取各種方式來放寬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者的市場進入標準,甚至還可能以金 融創新的名義變相放大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將可能會進一步放大住房抵押貸款的潛在風險,並最終導致這種風險累積擴大。
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出現,首先受到衝擊的是一些從事次級抵押貸款業務的放貸機構。今年初以來,眾多次級抵押貸款公司遭受嚴重損失, 甚至被迫申請破產保護,其中包括美國第二大的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同時,由於放貸機構通常還將次級抵押貸款合約,打包成金融投資產品出售給 投資基金等,因此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愈演愈烈,一些買入此類投資產品的美國和歐洲投資基金也受到重創。但相對而言,由於中國大陸金融市場是一個 相對封閉的市場,資本項目亦未開放,因此美國次級債券危機對於中國大陸市場影響性較小。其次,大陸金融機構所投資的美國次級債券數量並不多,即使被認為投 資次級債最多的中國銀行,也預計僅損失數百萬美元。然而,倘若此次次級抵押貸款問題波及美國消費者支出,中國大陸最終還是會受到影響。畢竟,中國大陸與美 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仍然十分緊密。
四、大陸的房產問題:治標或治本?
在美國次級債券危機爆發後,中國大陸的銀行監管部門已經開始研究美國次級債危機的教訓,也對銀行的房貸風險,進行全盤的評估。根據相關學者與媒 體的觀察,一般大陸銀行對於商品房的開發貸款,通常會要求比較嚴格,企業向銀行貸款,銀行不僅需要考查企業資信條件,而且要層層審批,手續比較繁瑣。相對 而言,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門檻低,手續也較簡單,而且,假抵押貸款容易、利率低、速度快,這方面的漏洞對於資金實力不足的開發商,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導致 開發企業以本單位職工、雇傭其他人作為購房人,假借購房之名套取金融機構貸款的事件頻傳。根據相關人士分析,此種情況的盛行與銀行監管不力有很大關係。現 在消費者購房,個人辦理抵押貸款一般由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售樓員代辦,個人提供相關證件後,往往只需要在貸款合同上簽字。而且,一些個人為了辦抵押,常常找 一些不相干的單位虛開收入證明,但由於目前中國大陸個人信用體系不完善,對於這些造假現象,銀行即使想追究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各家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 型商業銀行,為搶佔個人住房消費信貸市場所制定的各種內部激勵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假抵押的風氣。
此外,中國大陸各家銀行對房貸客戶相對單一的放貸標準,或將規避因房貸戶信用風險而引發大量的不良貸款。再者,大陸房地產抵押再投資的情況相當 普遍,而一旦投資無法盈利或房價下跌,將會導致系統風險。因此,如果不全面檢討大陸的銀行體系抵押貸款,不打破目前大陸銀行體系中視「住房抵押貸款爲優質 資産」的神話,那麽大陸金融體系將可能會面臨類似美國次級債券的危機。
面對此次由美國次級債所引發的危機,大陸並未如歐洲、日本等其他各國般遭受嚴重損失。此應要歸功於中共相較之下較為謹慎的國家投資政策,以及大 陸當局所握有的各種資本管控機制。即使最近幾年,大陸大型國有銀行增加了對外國資產的投資,但其謹慎、保守的投資策略,使其在這波危機中所受威脅相對較 小。因此,對大陸當局而言,此次美國次級債危機更像是個前車之鑑,警惕其小心因應潛伏的風險。
<中國有史以來最大國外投資>中國時報07.07.24大陸新聞中心
據中評社報導,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將斥資一百三十五億美元,以最多七.七%股權,入股英國第三大銀行巴克萊銀行(BCS)。這是大陸銀行首次入股國際性銀行,也是有史以來最大一筆國外投資,深受外界矚目。
報導引述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的話說,入股BCS將有助該行發展成為商業銀行。
根據雙方簽訂的收購協議,國家開發銀行會先動用三十億美元,購入巴克萊銀行三%的股權,亦會派人加入董事會。若巴克萊最終成功收購荷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會再向巴克萊投入八十至一百零五億美元,令持股比例增加至五%以上。
巴克萊銀行同時引入新加坡淡馬錫加入股東,並隨即宣布,調高對荷蘭銀行的收購價。據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昨發表聲明稱,將投資三十億星元(約六百五十四億新台幣),收購BCS二.一%股權,待巴克萊銀行成功收購荷蘭銀行後,淡馬錫控股還可以認購四十五億星元(約九百八十一億新台幣)的BCS股權。
全球央行總裁的集體焦慮【聯合報07.07.06 社論】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最近或能鬆一口氣,因五月美國消費者支出微升,通貨膨脹情勢稍緩,升息壓力暫解,唯住宅市場的泡沫危機未除。另一 廂,中國人民銀行可沒有這麼好過,面對流動性過剩問題,準備運用外匯儲備吃下二千億美元的特別國債。日本央行則顯躊躇,眼看利差交易日趨猖獗,卻僅能口水 示警,卻不敢直接升息,以免觸動金融危機的按鈕。這正是近期國際金融情勢的寫照,劇烈的市場波動正加大結構調整的壓力,也讓全球央行總裁陷入集體焦慮。
自二月底大陸股市崩跌引爆全球股市重挫以來,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幅度開始加大,儘管香港、韓國、美國等市場曾創新高,但探底時的力道亦猛,上海綜合指數近 一周的表現更是一瀉千里;而依股市波動是反映經濟前景的預期,此一現象正代表了市場的分歧與不安。另方面,今年以來各大經濟體的中央銀行均動作不斷,總體 經濟情勢從年初原預期的進入降息周期,反轉為須持續升息以對;如今,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一一出爐,下半年的全球經濟運行方向及相對應的貨幣政策,正處於令投 資人屏息以待的關鍵轉折點。
上周初,在瑞士巴塞爾集會的全球一百多國央行主管,其實已訂出了原則性答案。他們認為,通貨膨脹壓力再起、美國經濟減速加劇、金融市場波動,是當前全球經 濟榮景面臨的主要風險,各國央行應進一步調升利率,以抑制金融市場「非理性榮景」。不過,美國聯準會顯然自有定見,利率政策持續按兵不動;原本預期下月行 動的日本央行,也傳出將繼續觀望的訊息;人行行長周小川的「不排除升息」警語,則一直未見落實。
幾大央行總裁的遲疑,也正顯示其焦慮之所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各國都加強監控短期資本的流動,但逐利而居的熱錢並未受到明顯影響;大量且多變的投資形 式,快速撐高其所到之處的資產價值,相對也出現或大或小的泡沫。泡沫原是經濟擴張的必要之惡,關鍵在於如何讓這些泡沫的破滅不致重創經濟;管控貨幣供給的 央行正肩負了這個穩定大局的重責,升息以抑制金融活動熱度,更是工具箱裡的基本配備。
可是,經濟全球化後的金融市場形態丕變;不只是流動的資金規模遠甚以往,在資訊科技的推波助瀾下,金融商品的設計更複雜,彼此間的連動性也更高,加以廣泛 的市場參與,在在讓央行在整治泡沫時投鼠忌器,生怕壓下了葫蘆,卻浮起了瓢。就像日圓利差交易,原是運用低利日圓從事高利投資的一種形式,但因升息疑慮而 引發資金流向迅猛的反轉,進而導致各大市場動盪,凸顯了經濟全球化後,金融市場牽一髮動全身的特色;而各大央行能否聯手抵禦突如其來的市場變化,不無疑 問。
此外,政治環境與獨立性間的拔河,也會讓央行總裁出現焦慮。過去幾年經濟高成長、低通膨及低利率的理想組合,讓央行總裁毋須做太多的困難選擇,其獨立性亦 鮮少被檢視。但是,現今情勢不同,明顯的通膨壓力、鼓脹中的資產泡沫、過剩的流動性等,都為經濟的穩定性帶來了風險,央行的貨幣政策抉擇於此益顯重要;其 能否獨立於政治考量之外,不為追求短期榮景而付出長期失衡的代價,備受考驗。
尤其,美國、日本及中國大陸等大型經濟體都將進入政治年,如美國總統大選、日本參議院改選、大陸將舉行五年一度黨代表大會等,其在貨幣政策面的遲疑會否埋 下「硬著陸」的種子,殊值關注;近來我們的中央銀行大動作營造資金回流環境而被批評為股市作多,似也該心生警惕了,台灣投資價值須是建立在經濟實體表現之上,靠資金撐起的行情,恐怕終難持久!
日式泡沫危機 恐在中國重現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美聯社上海二十一日電】
1990年代的中國大陸市場和銀行體系,因為與世隔絕而能避免陷入亞洲金融風暴,但分析師警告,如今大陸條件漸趨成熟,很可能發生類似19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危機,並對全球帶來重大衝擊。
和日本當年的情況類似,大陸股市和房地產價格正急遽攀升,銀行大量放款以興建商場、辦公室大樓和公寓建築,但處處可見空屋。儘管大陸當局警告經濟可能過熱,且採取冷卻投資與放款措施,但效果有限。
分析師說,最可能觸發危機的導火線將是大陸脆弱的銀行體系累積的呆帳。
知名經濟學家謝國忠說:「大陸的銀行體系仍依賴擔保品,但擔保品的價值全被高估…如果泡沫破滅,就會出現像1990年日本的銀行危機。」
以大陸現在對全球製造、金融市場和商品漸增的影響力,這種危機的衝擊將擴散到全球。
今日大陸有許多因素和當年日本相似:銀行存款報酬偏低、資金氾濫、股價暴漲、房地產價格節節上揚。短短兩年前,上海和深圳股市市值只有人民幣3.2兆元(3,930億美元),如今已激增到17兆元。目前雖然未出現危機,但快速成長底下卻暗潮洶湧。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培帝斯(Michael Pettis)說:「現在正處於『甜點』(sweet spot),一切都在最佳狀態。但我們不應假設這能持續保持。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經歷如此快速的成長而不間歇出現危機。」
表面上現在大陸的銀行體質比以往都好,據官方數字,2007年第一季銀行呆帳只占整體放款約7%,遠低於幾年前的40%到50%。但呆帳比率減少的部分原 因是整體放款激增,且統計數字不包含瀕臨呆帳邊緣的所謂「關注類貸款」。據估計,如果計入這類貸款和已註銷的呆帳,實際的問題貸款可能三倍於官方數字。
惠譽評級公司駐北京分析師朱夏蓮說:「風險是存在的。我們在各處走動,看到北京有這麼多空大樓。我們知道官方統計未反映一些事倩。」
大陸1月到5月的新銀行放款高達人民幣2.1兆元,是2006年全年的三分之二。中共當局5月報告建築業與工廠投資仍以雙位數成長後,隨即緊縮信用並宣布今年來第四度升息。
湯臣陷風暴 上海其他建案告急
徐尚禮/上海報導中國時報 2007.06.07
繼周二官方《新華社》公布「湯臣一品」被調查「虛擬銷售」後,湯臣集團周三在港股停牌,防股價劇烈波動。對是否被調查,湯臣集團上下今皆低調不回應。
投資電影「霸王別姬」是徐楓的傑作,而推出浦東「湯臣一品」豪宅,則是徐楓接任「湯臣集團」主席後,誓言要完成丈夫湯君年的遺願。但如今「湯臣集團」在上海、香港正陷入成軍以來的最大風暴。
五日「湯臣一品」遭調查的隔日,擔心股價波動,湯臣在港股暫時停牌,但當日股價仍下挫逾一○%。可能引發的「骨牌效應」,還包括在浦東的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建案、張江微電子港能否如期在大陸A股上市,甚至「湯臣集團」能否屹立如昔都成疑問。
昨天,在上海的徐楓及徐斌姊弟都不願做任何回應。這種有別以往的因應方式,愈發讓外界感到內情嚴重。連常和媒體常連絡的「湯臣一品」推案台籍幹部,手機都不回話。
和徐楓熟識的台商說,「湯臣」在上海遭打擊源頭在北京,也就是北京領導要求上海當局加大力度、加快腳步調查「湯臣集團」。
據了解,去年十一月已傳出上海稅務局調查「湯臣一品」是否有逃稅問題。當時就傳出「湯臣一品」被稽查,還疑涉虛假銷售,總經理徐彬當時回應說,「我們是沒事的」。集團幹部也表示,上海「湯臣一品」沒有受到任何形式的調查,並不明白相關消息的來源。
今年四月間,徐楓出席湯臣高球場寶馬盃國際高爾夫球公開賽時,一臉春風得意,看不出山雨欲來的烏雲。事隔兩月不到,「湯臣」竟被當成整頓房產行的頭號箭靶,且被當成典型目標,成了昨天此間各媒體重要新聞。
台商說,因「湯臣一品」引起的連鎖效應,直接影響湯臣準備在大陸上市的股票。一周前,湯臣集團香港發言人表示,有意將旗下上海張江微電子港有限公司分拆至大陸A股上市,分拆事宜最快將明年完成。
據了解,湯臣持有張江微電子港百分之三十七股權。近年,湯臣積極投入開發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持有多個住宅及商業物業專案,擁有超過二十五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事實上,無論這場風暴是來自於北京領導,或是接替陳良宇的新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湯臣一品」僅是爆發點。
五月間,北京國土資源部表示,該部將對土地市場進行治理整頓工作,以促進房地產市場用地秩序根本好轉。整頓重點包括對房地產開發用地進行一次全面清查。該部強調對違法違規問題,要嚴格依法依紀處理,「依紀」處理,道出連官員涉案也要調查。
中共整頓上海房地產及交易,涉及陳良宇在位時的弊案,也就是自去年八月上海社保局長祝均一被抓,陳良宇倒台後的上海政壇仍餘波盪漾。
更直接的刺激因素是,一周前北京調漲印花稅,一周以來,滬、深股市直直落,股民抱怨當局只會欺負散戶,打壓股市,不敢整治房地產商。因此由新華社五日發出整頓上海房地產文稿,言外之意為北京催促上海當局要拿出魄力。於是,「湯臣集團」的「中國最貴豪宅」成眾矢之的。
王莫昀/台北報導
湯臣遭當局調查,業者認為,此將震動上海房巿,影響遠比一年多前發生的「萬邦城巿花園」等案來的嚴重,由於湯臣推出的「湯臣一品」為全中國最貴豪宅,大陸官方殺雞警猴意味濃厚。
近幾年來前往上海,設立衛明不動產營銷智庫負責人蔡為民認為,湯臣事件並不單純,上海當局拿湯臣開刀,宣示意義濃厚。他認為,湯臣遭調查應是被懷疑「製造虛假交易」,只是自香港發跡、在中港台都有資產的湯臣,在兩岸三地政商關係良好,這次調查行動,不是上海巿委書記點頭,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蔡為民說,現任的上海巿委書記三月才開始代理巿委書記,兩周前正式就任,這次事件,放出一個訊號,就是新任巿委書記決心拿湯臣開刀,燒起這把火,表達控制房地產,落實宏觀調控決定。
他說,這個事件,還是由新華社發出的消息,上海當局不會不知道,新華社一報導出來,一定會在華人世界引發沸沸揚揚的各式傳言,震動上海房巿。
商務部研究員彭波:拯救地方債,中央不必急於出手
回應
地方債中央兜底?那馬上再給你整出65萬億地方債來。看你能兜底幾次?
相關新聞資料
日本2021年負債12.69萬億美元,占GDP的256.9%。其實,自90年代泡沫後,政府只好大舉發行債務,但收穫不高。美國負債破30萬億,占GDP的130%,美家庭債務總額為15.6萬億,隨著通脹加劇,美國家庭的壓力也會更大。中國負債8.4萬億,占GDP的47%,外匯儲備達3.25萬億美元,這意味家底厚實,整體抗風險性很強。
我除了沒自己的房子,全深圳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租的起
【本文來自《“想靠工資買房不可能”,網友面試北京某航太院被勸退》評論區】
誰說買不起,降低要求,北京買不起買燕郊,上買不起買太倉,要是這樣都不行我無話可說
涼山地區,知道窮成啥樣嗎?
【本文來自《16歲少女逃婚事件婚約已解除,父母承諾退還彩禮》評論區】
不客氣的說,她打工三個月,比在村裡幹一年掙的都多。 嫁到窮困涼山地區,16歲生娃,在大山裡呆一輩子,就這命運,還有比這更難的嗎?
回應
前幾年有一批當地的未成年人在廣東工廠被解救,孩子們紛紛表示不願回去,在家只能吃土豆,在廣東打工可以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