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保護了誰》
本書反對上述兩種立場:強的利益集團要求更嚴格的限制,脅迫藝術家、音樂家、電腦玩家尊重「財產權」,而其代價是創作的自由。有些利益集團則放棄了利用法律壓制剽竊與取樣的希望,轉而提倡電子鎖或電子閘門之類的系統,唯有同意遵守某種嚴格準則的使用者,才能進入、取得資料。
本書主張「稀薄」(thin)的著作權保護:強到足以鼓勵、回報滿腔熱 忱的藝術家、作家、音樂家與企業家,又同時通透到足以允許完全、豐富的民主言論與資訊的自由流通。
本書的開頭,是研究本世紀初的十年間,馬克吐溫在定義文學著作權爭議上所扮演的角色。接著本書會檢驗,最高法院某些關鍵性的判決,如何將新興的電影媒體及音樂唱片置於著作權的大傘下,且不再嚴格區分特定表現形式的保護與利用他人思想的自由。爵士與藍調作曲者的經驗,顯示出法律在流行音樂的所有權與管制的議題下,處理「待價而沽的創作」與職場之族群政治問題的複雜性。而後,本書將透過饒舌樂,探討後現代美學與新科技如何暴露法律的深層缺失。最後,本書將檢討國際「智慧財產權法」的擾人趨勢,會如何徹底地改變二十 一世紀美國文學、音樂、電影、軟體及資訊的生產、買賣與使用。
最近,法學領域專心於不計 任何代價保護「財產」,而未曾看到「公共財產」的益處,導致著作權變成獎賞有錢人──那些成功的作曲家、暢銷作家、跨國電影公司──的工具。著作權不應該是為了魯伯特.莫道(Rupert Murdoch,國際媒體大亨)、麥可.艾斯納(Michael Eisner, 迪士尼總裁)與比爾.蓋茲這些人,而棄我們於不顧。因為近年 來法律制度越來越晦澀、難以預測,著作權政策的討論越來越侷限於專家的圈子裡,而只有這些有錢有閒的專家能花費心力去瞭解、操弄法律。
著作權應該是為了學生、教師、讀者、圖書館常客、研究者、自由作家、新興音樂家與實驗藝術家。」
仍不夠深入!要聽聽美國之外的「他者」聲音,比如賀德芬在<推薦序>所言:「廿年來,台灣的智產權法制只有跟著美國走,任美國予取予求。」還有馮建三的:「憑著文功(智財權)武嚇,美國的統治集團不但統治了美國百姓,他們也在世界各地發號施令。」
擬選時力黨主席? 谷阿莫微博千萬帳號被封 2023年2月5日
又有網紅要投入政治圈!知名YouTuber谷阿莫參選時代力量決策委員,希望以個人新媒體力量監督上位者,而且如果沒有好的領導者,也不排除競爭黨主席大位,不過,還沒選上,他在大陸,擁有網路1176萬粉絲的微博,以及B站帳號,也疑似被指參選「台獨」政黨委員,帳號已經被封。
谷阿莫,洋洋灑灑2000字政見,說參選目的是要找出時力的衰敗原因,將以個人新媒體力量,監督上位者,如果沒有好的領導者出來,也不排除競爭黨主席大位,改革方針內還提到,要打造明星、舉辦社運,但谷阿莫本身也有不少爭議。」
因為經常發表濃縮電影解析在網路上竄紅,卻因為影片來源使用,涉嫌違反著作權法遭到起訴,最後谷阿莫賠償上百萬,以及刊登聲明,片商才因此撤告,如今要角逐進入政黨決策圈,恐怕得小心,二創地雷別再踩。
相關新聞
千萬粉絲帳號被封!谷阿莫公開「1動機參選」 嘆體現共產黨體制沒自由
回應
時代力量大腸花專收垃圾?
走了個抄襲的,來了個剽竊的,這種咖最好的出路就是去綠營從政
二次創作就是抄襲阿 你拿別人的影片來講講話就當作自己的發表賺流量錢
盜版仔還想搞政治!現在真的是網紅治國?台灣人民病了?
一邊賺人民幣,一邊想搞台獨,到底誰在賣台?
台毒,吃飯砸鍋,癡心妄想,賺人民幣
俄羅斯計畫讓影院播放盜版好萊塢電影,這算回擊制裁還是妥協?2023/01/12
部分網友認為,雖然這聽上去像是俄羅斯又一次成功扛過了西方制裁,但感覺這其實側面證實了俄羅斯民眾內部羡慕西方社會的比例其實很高,喜歡看好萊塢電影的俄羅斯人更多。
也有網友認為,這樣的情況其實一直以來都存在,在俄羅斯使用西方盜版已經是常態了,不過這樣的舉動對俄羅斯日後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那可就說不準了。
回應
比起來扣留沒收外國國家和公民財產那些更流氓的行徑這點盜版算個屁
完全合理。當對手的行動不再是為了維護規則,而僅僅是為了削弱你,甚至消滅你的時候。單方面遵守規則就是一種愚蠢。關鍵的是,你國內的文藝創作呢。
俄羅斯也算是文化大國,就不能拍一些弘揚民族文化的正能量影視作品,非要搞這些上不得檯面的事,真他麼丟人
歷史上,俄羅斯沒有創新能力,從彼得大帝開始,科技到文化,都是引進西歐的,然後模仿一番。
最搞笑的是,俄貴族不說俄語,說法語。目前仍癡迷西方文化,初心不改。
那第一個上太空的人類,叫做加加林,請問他是哪國人?
美國老說中國“竊取”技術,但NASA這車……
香港《南華早報》2022-11-02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推出的最新月球車似乎借鑒了中國祝融號火星車的設計。祝融號已在火星上工作了一年多。它的特點是有一個主動懸掛系統,可以類比尺蠖運動,當車輪陷入岩石或沙子中時,它可以利用這種設計脫困。這種前所未有的設計大大提高了太空車的機動性和在崎嶇地形中的生存機會。NASA的“揮發物調查極地探索車”(VIPER)也將以一種特殊的、類似毛毛蟲一樣協調的方式移動輪子。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團隊在國際宇航大會上獲得一致讚賞,取得年度世界航太獎,得到全世界公認的成績,必然就會有其他國家想要學習借鑒中國在火星探測當中的先進經驗。團隊表示中國航太一直秉承著在太空中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理念,也歡迎致力於和平利用太空的國家及組織與中國開展正常的學術交流,分享經驗。
回應
美國就是靠著不斷的“竊取”世界各國的發現、發明,才成為強國,以己度人,才有各種詭辯,並不光彩。
偷竊的東西多了去了,包括物、人、文化,無所不偷。
白冰冰憂歌唱節目做不下去 製作人:不該漫天開價 盼談出共識 2022-10-26 聯合報
中視「冰冰Show」爆出遭追討六千萬元音樂版權費用,目前已停棚兩周,更傳出節目可能因此停播;主持人白冰冰昨天證實此事,感嘆如果每個單位都像這樣開天價版權費,歌唱節目根本做不下去,無異殺雞取卵。有製作人直言,漫天叫價問題若沒解決,或動輒拿版權問題興訟,未來電視台會乾脆不做這類節目,資深歌手及藝人也不再有舞台了。
版權問題停播 不是第一個
「冰冰Show」並非第一個因版權問題影響播出的音樂節目;沈文程在華視主持三年「黃金年代」,讓許多資深或失業歌手有表演舞台,節目收視不錯,去年底也遭遇同樣狀況,本想改為不唱歌的模式,討論數月後直接喊停。
在節目上唱舊歌,需向MUST(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支付公播費,由MUST把權利金分給著作人,通常一首歌的費用約六百至一千元。隨著網路興起,電視播出後上網,計費變得複雜,一首歌從八千到三萬元不等,若海外看得到節目又必須另付費用,製作單位根本難以負荷。
台語音樂節目 恐越來越少
主持華視「上奅台灣歌2.0經典傳奇」歌唱節目的浩子,先前上Podcast曾感嘆,有次和製作人聊節目內容,製作人洪榮良正在台中談版權,因老歌版權四散必須跑遍全台,他憂心「台語音樂節目可能會越來越少」。另名主持人蕭煌奇也表示,同時也是歌手的他,很能體會創作者和電視製作單位間的矛盾,但節目要花很多時間去確認音樂版權授權和支付高額版權金,對於電視音樂節目錄製產生很大的困難。
以老歌為主的年代「那些年那些歌」製作人陳國華表示,他的節目沒上網路,所以費用單純,「冰冰Show」應是被溯及既往。他認為,使用者付費絕對沒問題,但不是漫天開價,不然大家都生存不下去,就像抓小鳥,抓太輕會飛走,太用力會掐死,拿捏要掌握好,「你讓電視台無法負荷,做不出節目,你們也一樣沒有版權費可收。」盼大家能坐下來談出共識,讓產業良性循環。
選秀節目避禍 改唱新創曲
選秀節目大量唱歌,處理版權問題更複雜。詹仁雄製播「DD52」、「原子少年」全面用新創歌曲,避過複雜付費機制及成本,「唱自己創作的歌就不會有這些問題」。製作「聲林之王3」的製作人李國強說,產業環境正在改變,以前唱片公司靠唱片賺錢,現在改賣歌曲版權,之前歌手挑了廿首歌,一查發現最重要的歌版權在香港,最後只能放棄。
印度仿製藥暢銷全球!為何西方蒙受巨損 也不制裁印度? 2022-07-3日
仿製藥不是假藥,當藥品專利保護期到期後,其他國家和藥廠即可生產仿製藥。(楨:?仿製藥非法!學名藥合法!)
印度每年生產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仿製藥,價值數百億美元,出口全球兩百多個國家,有著巨大的市場影響力。瑞士諾華公司曾因其治療慢粒白血病的首選藥物格列衛,處於專利保護期內被印度藥企大規模仿製而起訴印度政府。除了諾華,還有很多西方藥企因專利藥侵權起訴過印度,但結果不是敗訴就是訴訟被駁回。本視頻將從四大主要原因進行分析:政府的扶持;災難後的賠償;成為試藥基地;罰不責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fjwNLp2l0
醫保局“靈魂砍價”讓更多好藥以更低價格進醫保!背後究竟如何談判? 2022-05-06 08:51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2018年成立後的4年多時間裡,每年都進行了一次談判。全國有500多個藥品品種,通過談判的方式進入了醫保目錄。醫保部門組織了相關專家,對談判進入醫保目錄的產品的價格、臨床應用價值等進行綜合評定,相當於出了一個“底牌”,然後談判的人員就與藥品生產企業,或者供應商進行談判。
“靈魂砍價”之後,醫保又揮起大刀 2022-06-16
在2019年那場著名的“靈魂砍價”中,阿斯利康的糖尿病藥物達格列淨,降價72%,該藥進醫保第一年就增長了200%以上,到第二年前三個季度的同比增幅接近300%,全年已超20億元,挺進了全國口服糖尿病用藥的前三。
協定到期需要續約的獨家品種,降價幅度將與醫保支付情況掛鉤。而且藥品進入醫保目錄以後銷售的金額越高,超出醫保基金預估金額越多,其降價的幅度就越高,即便不需要重新議價,也面臨最高25%的降價。“越是大品種,價格砍得會越狠。”
到2019年,進入醫保目錄的腫瘤靶向藥總數已經增加到了30種。其中,2018年納入醫保的奧希替尼,當年就1468.87%的放量——金額從186.56萬元增至2926.89萬元。
日本技術大國的秘密:山寨美歐和竊取中國技術 2020-03-20
從電腦,手機,家電,機床,通訊技術等21大行業,中國領先的有13個,日本只在汽車,數碼相機,機器人等8個行業領先中國。
日本科技發展的三大奧秘:1,幾十年間只花費750億美元引進2.5萬項西方技術專利。2,學習了美專家學說。3,竊取中國技術。
1960年代的“日本製造”,在當時的歐美,是“垃圾製造”的代名詞。日本科技的歷史,就是一部“山寨”史。日本將美、德、英等技術山寨拼湊整合。
三,日本竊取的中國技術。日本剽竊大量中醫藥後冠以日本名號後大量出口,占世界漢方藥市場90%。日本還曾在八十年代,利用中國的開放,派遣人員妄圖竊取雲南白藥的配方。
1,日本竊取中國自動化技術。
2,日本竊取中國數位焊接技術。
3,借技術交流偷取宣紙技術
4,景泰藍技藝被偷竊
5,蠶藥技術被竊聽偷取
6,日本盜竊大化所燃料電池納米技術
7,日本盜竊二氧化碳納米高效催化合成塑膠技術
8,日本盜取中國碳納米管製造技術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80907&s=fwzxhfbt
《西虹市首富》被訴剽竊二審開庭,電影編劇及開心麻花影業被上訴
編劇王女士認為該電影抄襲了她的劇本《財產繼承者之有錢了》,比如“電影結局男主為了愛放棄巨額財產”、“男主帶女主去看演唱會”等情節。
回應
我覺得《西虹市…》借鑒不算是抄襲!
不得不承認,相似的地方有些多。
楨:上百位編導們於奇幻劇《晴雅集》在國內院線和國際奈飛網視同步上映前夕,以郭涉及抄襲一事、聯合呼籲業內封殺郭,結果首日票房破億。其實天下文章一大抄,學術論文只要標示合理引用之出處,就不算抄襲了。但影視不像論文可標示出處、常生爭議,如同專利和商標權一樣,如有爭議交付司法判賠就是了,但在習左北的氛圍下常上綱上線到你死我活。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2019年數據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0-04-07公報,2019年中國提交了58990件專利申請,超過美國的57840件,成為專利合作條約(PCT)最大用戶,1999年中國276件,20年間增長了200倍。日(52660)德(19353)和韓(19085),來自亞洲的申請已佔全部PCT申請的半數以上。
2019年PCT前五大用戶除中國和美國外,還有日(52660件)德(19353件)和韓(19085件)。中國華為以4411件申請連續第三年成為企業申請人第一名。位居其后的是日本三菱(2661件)、韓國三星(2334件)、美國高通(2127件)和中國歐珀移動通信(1927件)。
在教育機構中,加利大學470件榜首,清華大學265件第二,之后是深圳大學(247件)、麻省理工學院(230件)和華南理工大學(164件)。
微軟永久關閉實體店 2020-06-28 經濟日報
微軟(Microsoft)2020-06-26宣布,將永久關閉所有實體零售商店,顯示這些高成本實體店面雖曾滿足顧客需求,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難以證明其必要存在的理由。
微軟在疫情爆發後持續關閉據點,多數銷售已轉為在網路上進行,足以合理化公司零售策略的轉向。微軟將在6月底止的這一季,認列關閉零售商店衍生的4.5億美元稅前費用,所有實體零售部門員工將轉往新的銷售、訓練和支援工作。
微軟在2009年開設第一家零售門市,當時被視為欲複製蘋果的成功經驗,包括在精華地段設立宛如精品店的零售門市,展示一系列吸睛的產品,包括平板筆電Surface。微軟當年的自由現金流量接近200億美元,因此大有餘裕可進行一場昂貴的實驗。
然而與其他部門相比,微軟實體零售的影響力從未大幅提升。微軟目前有83家直營門市,遠低於蘋果的571家。Stifel Nicolaus分析師瑞貝克預估,微軟零售商店的年度營收約2億美元,占上年度整體營收連1%都不到。
方興東:微軟又出損招,後果相當嚴重 2020-01-20 環球時報
1月14日,微軟正式宣告Windows 7系統停止更新,全球近5億台運行的PC將被 “拋棄”,失去基本安全保障。
微軟此舉主要是受經濟利益驅動。2008年,微軟以“正版驗證”為理由發起黑屏行動,變相控制和操縱用戶的PC,引發全民輿論風暴,最終微軟低調放棄。2014年,微軟再度宣佈Windows XP停服。此次故技重演,“脅迫”用戶升級。因為每一代PC作業系統創新有限,使用者沒有強烈升級的動力,只有通過這種途徑才能逼迫使用者購買新的作業系統。
中國無疑是微軟這次停服最大的受災區。作為全球最大的PC市場和最大PC保有量的國家,中國有上億台使用Windows 7系統的電腦。
微軟敢於以數億用戶安全為籌碼,依靠的還是其在PC領域的絕對壟斷地位,用戶即便在脅迫之下,也別無選擇。這本質是典型的濫用市場壟斷之舉。而涉及數億用戶以及各行各業,微軟停服事件的後果已經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公共安全隱患。要想處理此事需要政府、行業和社會共同聯手,多管齊下。
首先,針對微軟,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及時出手。一方面,反壟斷部門應該及時發起反壟斷調查,並依據反壟斷法給予相應的懲罰。另一方面,網路安全主管部門應該及時約談微軟,督促微軟採取相應的解決方案和防範措施,同時,從不正當競爭和消費者權益等不同角度,也可採取法律行動。
其次,在主管部門牽頭下,組建政府、企業和社會的聯合應急小組。在微軟“甩鍋”的情況下,有必要考慮組建新的協力廠商機構,接管數億用戶的後續安全維護和服務工作。同時也應該要求微軟給予多層次的配合和支援。比如為了能夠完成軟體更新、補丁修復和防火牆保障,需要託管Windows 7的原始程式碼,並且要求微軟及時分享漏洞資訊。
第三,實施長遠的替代工作。微軟屢屢停服,其性質在一定程度上類似美國政府對華為“斷供”,是中國資訊安全依然全面受制於人的典型表現。我們應該痛下決心,從戰略高度上發展中國自己的PC作業系統。真正打破壟斷,國家網路安全才有基本保障,廣大消費者才能贏得基本的尊重,才能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作者是浙江傳媒學院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院長)
相關新聞
微軟正式停止對Windows 7 的支援臺灣未更新設備仍佔3成
微軟今天將停止支援Windows 7 代表著PC時代的終結
振興圖書市場 別開錯藥方 2019-06-19 經濟日報社論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日前發布《2019全球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年度報告,報告提及,去年台灣圖書市場銷售總額為9.63億美元,年減0.4%;壞消息不止於此,受數位浪潮影響,預估未來五年,台灣圖書銷售總額還將萎縮,五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1.3%。
這些年來,文化部持續研議的振興出版業措施,包括了推動圖書統一定價制度,也就是仿效國外做法,限定一年內新書,最多只能打九折,同時也考慮讓出版業免營業稅,以及提供國人購買圖書抵稅,作為政策補償。年底前,台灣還將試辦圖書館「公共出借權」。
公共出借權指的是,有些人認為,圖書館借出去的書愈多,民眾會愈不需要買書,將影響出版業營收。為了彌補出版業損失,並扶植好的內容創作者,圖書館將針對借閱率高的出版社與作者,提供一定的補償金。
支持者多是認為,出版是一種文化活動,不能與一般商業行為或商品相提並論,必須經由特別保護;反對者,則如一般消費者,多難理解,柴米油鹽都可自由定價,為何書本不行?另外,很多人都是既上圖書館借書,也會到書店買書,兩者行為並不互斥。
從文化投資的角度來看,政府應考慮讓出版業免營業稅,也可透過試辦,更多的說理,讓圖書館成為補貼出版社、優質作者的來源之一。但是,對於推動圖書統一定價,政府務必謹慎為之。
儘管政府表示,會同步做配套,讓一開始買貴的人,可以在隔年報稅抵扣,但是政府不要忘了,當下的剝奪,若沒有立即彌補,彌補等於是無效的;政府要顧忌的,恐怕是現在鳳毛麟角的看書人口,變得又更少了。
政府與其要推動圖書統一定價,不如先好好檢討,出版業者經年詬病的另一個「價格不正義」,也就是,政府的圖書館帶頭砍價,長年是以低價購買圖書,形成政府一方面鼓勵閱讀,又想減少出版商打折銷售,但圖書館卻要求折價購書,相當矛盾的怪現象。
回應
圖書館不折價購書,會被控告圖利書商,而且購入的冊數減少,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公立圖書館的經費,多編一些吧!不過希望渺茫。至於私人的機構,只會偏向專業書籍,私立學校圖書館更可憐了,吃都不夠,還要曬乾。
文筆不佳的作者譯者太多、題材狹窄、內容難看,也都是出版市場萎縮的原因!
「公共出借權」的美麗與哀愁 2019-05-08 聯合/柯皓仁(臺師大教授)
最近「公共出借權」的議題引起了大眾的關注,無論是出版業朋友或立法委員的論述,都把公共圖書館的「借閱量」提升,和出版業界的「銷售量」下滑劃上等號。事實上,吸收知識的來源越多元(例如網路),直接以圖書為知識來源的民眾亦隨之下降。聯合報系願景工程「107年民眾閱讀行為」調查指出,逾40%受訪者,一整年沒看書,甚至有19%表示超過10年沒讀書。顯示圖書銷售量的下滑是個複雜的因素,要歸咎於圖書館恐怕是過度推論,而自許為「城市客廳」的公共圖書館不正擔起著培養民眾閱讀習慣的責任?
代表全世界圖書資訊界及其使用者利益的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 (擁有超過1,400個會員,遍及全球140餘國的國家與國際型圖書館學會、機構、組織和個人)闡明其對「公共出借權」的立場,我相信這也是臺灣圖書館界的立場:一個國家是否建立「公共出借權」體制,應權衡「給予作者的文化和社會支援」、以及「可能危及資訊和創意表達的平等傳播」間的利弊得失。IFLA甚至認為開發中國家不應建立「公共出借權」體制,以避免損及其他文化、教育建設。如果建立「公共出借權」體系,則應為文化支持體制或酬勞權,並有獨立於著作權立法制度之外的保障立法。「公共出借權」的行政資金不來自於圖書館預算,而是由政府提供的文化支持,應由政府提供獨立財政資助。
當臺灣邁入「已開發國家」之林,基於文化認同、以及對作者(與出版業者)給予經濟和社會保障支援而實施「公共出借權」,圖書館界無可置喙甚至雙手贊成;然則,我國公共圖書館的館藏發展與營運經費向來匱乏(甚至連十萬元的購書經費都需要中央政府支援),實施「公共出借權」的經費萬不可來自公共圖書館的預算,必須有專門預算(包含補償酬金、承辦「公共出借權」業務的人事與營運經費)。
出版業和圖書館界同屬文化事業,實乃脣齒相依,與其文化事業網內互打,彼此指摘,不如共存共榮,畢竟沒有出版業的努力,圖書館沒有好書;沒有了圖書館(或是就被動提供服務),我不認為出版業就會有春天。
美報告指責印度賣假藥被反嗆:我們是“世界藥房”
據《印度時報》2019-04-28報導,2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2018年“特別301報告”,將印度和中國列為全球分銷假冒藥品的主要來源之一,印度市場銷售的所有藥品中20%是假藥,印度向非洲、加拿大、加勒比海地區、歐盟、南美洲和美國出口假藥。
不僅如此,該報告還將印度列為侵犯智慧財產權的“優先觀察名單”。
但對於美國這一指控,印度方面完全拒絕,並反嗆這是對低成本“仿製藥”的攻擊。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秘書普麗蒂•蘇丹向《印度時報》說。
她還強調,仿製藥雖然成本低但品質優,並且只有經過認證的藥品才能出口。而當地75%的藥品銷售額都來自仿製藥。
印美“幹架”,也引發網友熱議。
多數網友在這場“口水仗”中選擇站印度。
“美國有著全球最爛的製藥公司,但它們賺數萬億美元。如果他們感受到來自印度公司以更便宜價格提供這些藥物的威脅,是很自然的事。”
“我住在美國。在我看來,美國擁有著良好的醫療服務和製藥公司,但價格卻不合理。如果美國製藥公司想要存活,他們就不得不責備其他國家的藥品便宜。”
也有網友表示,印度也的確存在部分製造假藥的公司,並將其出口到非洲國家。
回應
這件事,支持印度,看完電影《我不是藥神》都懂
支持印度?呵呵,要是你花1萬億研發的新藥,你打算怎麼賣呢?研發成本要不要在裡面?你賣500?我只賣10塊,我反正一分錢研發成本沒有,我賣10塊都比你賺的多。以後你還研發嗎?全世界上百個國家為啥只有垃圾印度賣假藥?中國14億人口比印度阿三笨?拿犯法當本事,挺優秀的。這個事情應該讓國家出面完善醫療制度。讓老百姓吃得起藥,讓企業願意投入更大的資金,資源研發新藥!而不是搞死研發企業!支持假藥公司。沒有研發公司,你的病可不就是絕症嗎?
韓國瑜傳記書起齟齬 黃光芹:李佳芬把版稅都拿走 2019-04-24 聯合報
高雄市長韓國瑜去年以黑馬之姿,擊敗經營地方多年的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成為2018台灣政壇津津樂道的奇蹟。資深媒體人黃光芹曾應邀為韓撰寫傳記《跟著月亮走》,不過後來雙方卻漸行漸遠,一度傳出有激烈「韓粉」不滿她批韓,因而人身恐嚇的事件。黃光芹今天在臉書透露,書一出版,韓太太李佳芬就要走版權,並已經向出版社領走150萬元版稅,並且將她的原創電子檔取走,自己已對此發出存證信函。
李佳芬則表示,版權之事,黃光芹主動表達要放棄,只要撰稿的工本費,因此後續由她支付黃光芹20萬元做為稿費,至於海外版權部分,「這本書我們從未授權任何海外版權」,其他法律問題,將委由律師研究。李佳芬回應如下:
1. 從過去即使到現,我個人一直都很尊敬黃光芹女士,認為她是一位非常專業的媒體人。出書的訪問過程雙方互動一直相當愉快,我們夫妻也一直把她當成好朋友般對待,,因此在沒有簽任何合約的狀況下就接受了訪問,這是基於全心的信任。
2. 至於版權相關,黃光芹女士主動表達要放棄版權,只要撰稿的工本費,因此後續由我本人支付給予黃光芹女士新台幣20萬元做為稿費,也非常感謝她的費心。
3. 至於海外版權部分,這本書我們從未授權任何海外版權。其他法律問題,將委由律師研究。
回應
奇怪, 之前自己說不要, 之後又抱怨, 真的有毛病.
招惹爛女人,惹來一身臭。 看清楚了,以後如果還有誰敢和黃光琴合作,那就只能怪自己蠢。
黃女受恐嚇案、小小案件迄今未破案、令人懷疑根本是自導自演、而有方面掩蓋不了了之!
中國知網(CNKI)文獻總量超過2億篇,覆蓋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是全球最大的中文資料庫,也是國內學術研究繞不過去的資料庫。早在2011年,有西電網友爆料,知網“向國外資料庫商學習”,要求陝西高校購買費用漲價10%左右。談判未果,知網就停掉了西電的存取權限。知網對不同學校機構報價不同,但報價不公開。據瞭解,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2010—2016年的報價漲幅高達130%以上,一度“用不起”。連北大也因為“資料庫商漲價過高”,在2016年考慮不再續訂知網。和大學哀嚎一片不同的是,知網2017年毛利率超過60%!
有專家估計,目前,我國每年發佈的外文論文約50萬篇,占全球的1/5左右,光發表費用就數以億計,同時,又為訂閱各種外文期刊和全文資料庫花費數十億元。學者為了在學界混出名堂,贏得教職、聲譽、社會地位,大學為了滿足教職人員的要求,都不惜把大量科研經費用在了發表和購買文獻上。最終,這些納稅人的錢,卻源源不斷流入出版商的腰包。
出版學術期刊,製作學術資料庫,初衷其實是促進知識傳播和學術交流。更深一層來說,拿出越來越多的錢供養學者、研究人員,從事那些可能永遠或者近幾十、幾百年都不會用到的科研、試驗,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體現。這個時候,也許需要我們考慮一下,學術出版為什麼變成了一門利潤驚人的生意?
回應
評職稱與工資掛鉤,職稱與發佈論文掛鉤,這個是根源!
這個漲價不是國內國外都在漲價麼,居然還把原因歸到國內模式。
國家已經出臺評審只需核心期刊一篇,但已經蠻長時間過去了,各個單位內部刪選、課題初審還是唯SCI論文分值一票決定。
美國的助學貸款也是,本來是為了助學,現在成了貸款為主。貸款畢業後十年都不一定能還清。
更“損”的是,一旦發現有新的學術資料庫出現,出版商們就千方百計地去買下來。比如,愛思唯爾2016年收購了全球最大的開放獲取知識庫“社會科學研究網路”(SSRN);2013年買下跨平臺文獻管理免費軟體和線上學術社交網路平臺Mendeley……
可以說學術界苦出版商已久矣,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國外,不少學者聯名不在付費的期刊上發文章,不為它們審稿。
還有更加理想主義的做法,當時年僅22歲的哈薩克斯坦女孩亞曆珊卓•艾爾巴金(Alexandra Elbakyan),創辦了一個叫Sci-Hub網站,從出版商的資料庫裡盜取了5000多萬份學術資源,放在網上免費供全世界下載。每天提供的下載次數超過20萬。這無疑動了出版商的乳酪,它們自然會花大力氣去“追殺”。愛思唯爾、美國化學學會兩次把她告上法庭,前者提出1500萬美元賠償,後者也提出480萬美元索賠。法院命令封殺了網站,為了避免被引渡,艾爾巴金還不得不躲藏了起來。
連哈佛大學也叫苦
中國更是出版商們眼中的香餑餑。
出版巨頭開始以低價進入中國市場,培養中國科學家的閱讀、使用習慣,形成“外刊依賴”,等像“吸毒上癮”,欲罷不能時猛提價格。還拿愛思唯爾來說,中國用戶2007年下載一篇論文平均價格只有46美分,還不到當時全球均價的17%。隨後,它逐漸減少對中國用戶的高折扣,最後和全球定價持平。比如,北京大學圖書館購買愛思唯爾科技期刊電子資料庫的費用,2008年是54萬多美元,2009年漲到57萬,2010年又漲到61萬。
連美國證券交易所Nasdaq都在感歎:學術出版是個大生意
一次,中國高校抱團採購談判時,愛思唯爾提出漲價15%,中國代表不同意,對方高層很不客氣地說,你們沒錢可以不買。中方一位女士當場被氣哭。目前,我國300多家機構訂購愛思唯爾期刊全文資料庫,2017年大連理工大學採購費達280萬元(近3年內每年漲價12%),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是648萬元,中國科學院達千萬元級別。十來年,中國大學圖書館平均電子資料庫購買費用增長了3倍多。像北大一年花出去了4900多萬。
其實類似的苗頭,在中國學術出版界也已經出現。
比視覺中國更野:壓榨全球學術界,哈佛北大教授都在給他們打工 2019-04-16
這兩天,“視覺中國”濫用版權牟利,成為落水狗,人人喊打。不過,還有比“視覺中國”更野、更暴利的路子。這就是:學術出版。比穀歌、蘋果等高科技公司還賺錢。遍佈全世界一兩千萬名大學學者、研究人員為他們打工。哈佛、耶魯等全世界的大學和學者們都不得不低頭,更不要說國內幾乎所有大學和研究機構了。但最終買單的卻是,每一個納稅人。
在大部分普通人印象裡,出版是個“夕陽產業”,出版專業學術期刊、書籍更加小眾,肯定更是沒錢可賺。實際上,學術出版不僅賺錢,而且能夠賺到大錢。據估計,僅僅科技、醫學出版的市場規模一年就超過250億美元,比全球音樂市場要大1/3以上。據估計,全球學術出版市場規模可能超過500億美元。
但更神奇的是,這個生意模式十分奇怪,奇怪到大多數人看起來可能都不可思議。德意志銀行在一份研究報告裡,概括為:三重買單模式。
簡單來說,目前學術研究的大部分投入來自政府。學者拿著公共財政投入做研究,寫出論文。論文要發表,必須通過出版商掌握的期刊。通常,作者不僅拿不到稿費,而且還需要向出版商支付一筆不菲的版面費。不少SCI期刊發一篇文章要5000美元,也就是3萬多人民幣。據統計,僅英文期刊每年發表文章就約有300萬篇。中科協調查發現,2015年中國在SCI收錄完全OA期刊共發表論文近4.4萬篇,支付了7200多萬美元(超過4.8億人民幣)的論文費用。
更神奇的是,即便論文是你發表的,如果你要從出版商的資料庫中下載自己的這篇論文,你還要交錢!
這個生意到底有多賺錢?
位於荷蘭的全球最大學術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2018年收入達到25億英鎊(近220億人民幣),利潤率高達37%,相比之下穀歌只有20%左右。
為了生意不擇手段
學術出版其實已經有三四百年歷史了。很長一段時間裡,學術出版也完全由非盈利學術團體來組織。但是在1970年代,不少出版商看到其中的商機,開始收購學術期刊。到目前,全球已經形成五大學術出版商集團:Elsevier、Taylor&Francis、Wiley-Blackwell、Springer、Sage。在1973年這些出版商只控制了20%的期刊,到1996年上升到30%,而目前五大學術出版商已經控制了一半以上的學術出版,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醫學等領域這種集中趨勢十分明顯。
澎湃新聞評“996是福氣”:沒人有權定義他人的成功和幸福
為什麼聆聽了馬雲的“教導”後,公眾非但沒有感到暖心,反而頗有被冒犯之感?
原因很簡單,同樣一個996,對於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和一個必須養家糊口的基層員工來說,有著迥然不同的意味。馬雲或許沒有錯,但他已很難理解普通人的所思所想,失去了最起碼的同理心。
馬雲不該忘記,任何一家企業的誕生,都離不開普通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到底是誰成就了誰?大佬們心裡要有點數。有意思的是,如果細數近年來商界大佬的言論,“飄”起來的絕不僅是馬雲。在每每大言不慚之前,他們是否當真還記得,自己也曾是一個普通人?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絕不應該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時代,也沒有任何人,有權力定義他人的成功和幸福。
回應
對馬雲的話要有正面理解。為中國人,不論是哪一類人,不管你是當老闆還是打工,勤奮打拼的勁頭不能松,艱苦奮鬥的傳統不能丟。這是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立身之本。
美團啟動首次大規模裁員 目前裁員人數已達千人左右
據《財經》雜誌019-04-13報導,美團啟動了三年來首次大規模裁員。目前裁員人數已達千人左右,部分崗位的人員離職後暫不做補招。快驢、小象、到家、到店等事業部仍在進行社招,其他事業部的Head Count有縮編但未做凍結。
回應
沒有996就失業?互聯網泡沫破滅了!
一些互聯網公司快速擴張期基本結束,有沒有泡沫還不確定,在為5G新一輪產業佈局發展做準備了。
相關新聞
曝京東開始大規模裁員 劉強東: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
國家將動員1000萬青年下鄉?黨報:有人又帶節奏
據“人民日報”公眾號2019-04-13消息,近日,共青團中央印發《關於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的意見》。本是一件落實國家部署的好事,卻被諸如“沒有996就失業”“幹大事!國家計畫3年內動員1000多萬青年下鄉”的誇張標題,引起了一些人不必要的猜測。可是翻開文件原文,講的不過是“到2022年,力爭組織超過1000萬人次大中專學生,參與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1000萬人次,翻轉成1000多萬青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簡寫成“下鄉”。
就差一句剝削有理。作為資本家的企業家是資本的人格化--馬克思
這其實很簡單啊,不想996,就辭職不做好了,去找不需要996的地方啊。現在又想掙錢,又不想996,每天在那裡抱屈,又不想離職,說白了就是想拿錢,又怕辛苦。在中國超常時間上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事情,他們的日子更苦,至少這些人996還能住大房子,開好車,留在城市裡,怎麼也算中產階級。你看看那些工人,夫妻兩地分居,孩子留守在家,父母沒辦法盡孝。至於一些農民工,醫生護士,員警,送外賣的,做服務員的,自己做小生意的,超常時間工作也是常有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996都是幸福的,有人關注過他們嗎?
胡說八道,我幹八小時拿八小時的錢,幹996拿996的錢,為什麼要走?而且996合不合法還兩說。
不是每個人都是馬雲,不是每個人都是二股東三股東,大多數人不需要那麼一個巨大的空中畫餅,而且阿裡的人事架構也承受不了那麼多的人去做高薪高管,註定大多人的996血拼青春不過是做了一場美夢。
硬把剝削說成是福報。
幸福生活是靠奮鬥出來的
笑死我了,被剝削者反而給資本家背書,你知道你八小時工作制是多少年前工人階級用血換回來的嗎?
哈哈你不懂?現在小學生都是99”了!不然會(輸在起跑線上)!你能不能受的了!自己看著辦?
國有企業是不是也可以996,來增加效率和競爭力?
國有企業同樣嚴重,似乎往往名正言順,實則代表大多數對個人的剝削,是種分配的不公。
越來越討厭"成功"兩個字了,"成功"已經淪為上位者刺激甚至壓榨下位者的一把槍,想要你們所謂的“成功“的只是極少數,而這想要”成功“的極少數中能”成功“的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絕大部分人想要的只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沒你們那個野心的,這絕不是不思進取,只是更切實際的選擇。
沒有996,沒有行軍床,沒有狼性文化,華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我有個朋友在華為幹了十年然後啪啪屁股從華為離職了,我問他為什麼要走?他說我錢賺夠了下半輩子基本財務自由可以不用幹這麼辛苦的工作了。
關於“996”馬雲劉強東之後 順豐王衛也表態 2019-04-14 觀察者網
近日,一批在中國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的程式師在GitHub上建立了專案996.ICU,抗議公司的996工作制。包括馬雲,劉強東在內,不少企業或高管都對此做出了回應。
在4月11日晚阿裡內部交流活動上,馬雲稱很多企業都有996問題,他個人認為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4月12日晚間,馬雲,稱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996,他不為996辯護,但向奮鬥者致敬!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表示,京東永遠不會強制員工995或者996,但他要求京東員工必須有拼搏精神。他還強調,自己現在的工作節奏是:可以做到8116+8,即週一到週六,早8點至晚11點,周日工作8小時,每個月休假兩天,每年休一次長假。
回應
996只要不是被迫的,就是閃閃發光的。佩服馬雲,支持馬雲,以馬雲的聰明才智,他昨天說這番話,他當然知道會有什麼後果,但他還是站出來了。有的媒體如意料之中的又拿起虛偽的道德大棒假裝憤怒,砸向馬雲,非常可恥。有一些人動輒把馬雲等人貼上資本家的標籤,然後再以剝削和剩餘價值理論為武器,站在道義高地進行批判。這些人也不想想,在今天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那麼多的年輕人,90後紛紛組織小團隊,幹起自己的公司。難道他們起早貪黑996工作,就是為了成為你們嘴裡的萬惡的資本家、壞人。本來996.ICU是一句調侃式的善意提醒,提醒那些忙忙碌碌的年輕人,要注意身體。但是被一批本沒996的閒人,帶了節奏,以道德綁架之。馬雲為此站出來是好樣的,馬雲的公司是遵守勞動法的,也沒有強迫年輕人996.
就差一句剝削有理。作為資本家的企業家是資本的人格化--馬克思
這其實很簡單啊,不想996,就辭職不做好了,去找不需要996的地方啊。現在又想掙錢,又不想996,每天在那裡抱屈,又不想離職,說白了就是想拿錢,又怕辛苦。在中國超常時間上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事情,他們的日子更苦,至少這些人996還能住大房子,開好車,留在城市裡,怎麼也算中產階級。你看看那些工人,夫妻兩地分居,孩子留守在家,父母沒辦法盡孝。至於一些農民工,醫生護士,員警,送外賣的,做服務員的,自己做小生意的,超常時間工作也是常有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996都是幸福的,有人關注過他們嗎?
在德國學術成果被掠奪,當事人:回國後進展更順利 2019-04-04 觀察者網
2019-3-29德國《明鏡週刊》報導了中國學者楊蓉西在德國海德堡大學工作期間,被海德堡大學醫學院高層聯手排擠並掠奪其發明貢獻及創業項目的經歷。4月3號,觀察者網聯繫了楊,對她進行了採訪,瞭解了更多的細節。
楊於2006年起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留學,於2015年憑藉對“新一代乳腺癌早期體外分子篩查技術”的研究成功申請到了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設立的高科技創業扶持基金,成為該校醫學院唯一的華人獨立課題組組長。在楊的帶領下,將乳腺癌一期的篩查準確率提高到95%。
2006年下半年,國內企業博愛新開源公司找到楊,希望能夠投資。
專利是屬於海德堡大學專利管理公司的,這一點和國內的情況是類似的,在國內也有“職務發明”這個概念,研究人員利用高校的資源、資金和人力研發的專利,同樣是屬於高校的。
但海德堡卻從中作梗,要求擁有30%的股份,而業界慣例通常在2-5%,國內大多是把專利直接授權或買斷,如果是占股也很少會達到10%以上。
合作失敗後,楊被撤銷了負責人的職位,學院高層還將楊和同事隔離開,並要求她向院長的秘書當面報告上下班甚至連午飯時間都要報告。
楊被迫交出了所有的實驗資料,也被盤問是否私藏過資料。工會在表示無法提供幫助。楊設法聯繫了律師,在律師的幫助下簽訂了離職的合同後選擇了回國。
相關新聞
海德堡回應中國學者成果遭掠奪:由獨立委員會調查
回應
回國後進展挺好的,而且比在德國時候快了很多。因為中國政府特別有遠見,中國是唯一一個把癌症早篩列入國策的國家。
問題的關鍵是不明不白的被清除出團隊,其發明成果被後繼者霸佔。
才兩年還是很好調查的嘛,又不是上百年證據都湮滅了的懸案,考驗德國人良知的時候到了
德國人的良知可不好找,掘地三尺挖出一個油紙包興許在裡麵包著。
洪晃說過“德國投資理財把她變成無產階級”。我看德國銀行也是有意為之,就是看中國人傻錢多,有德吹忽悠崇拜德國,用技術操作把中國投資者的錢黑掉。和侵吞這個科研項目一樣。
所以別信歐美終身教授這種說法,校方有一百種方法讓你主動辭職。
弱肉強食是西方國家的終極生存準則,真當西方人是文明人不會吃人就是犯了幼稚病了。出國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人財遭侵犯,親人兩行淚。
Pornhub數據大公開 猜各國女用戶最常看哪類AV? 2019-03-14 香港01
Pornhub是全球最大的成人網站,不時都會公佈一些有趣數據,近日又趁婦女節,公佈了世界各地女用戶的觀看數據!
1.非洲用戶比較重口味?
Ebony可以簡單理解為黑人情色影片,其實只要膚色比較深,例如東南亞等都被包含在內,主要的流量來自非洲,在2018年,Ebony是Pornhub全年搜尋榜第11位,來自南非的用戶花費在Pornhub的時間平均是10分57秒,在所有國家中排第二!而南非的女用戶,對比其他國家,搜尋「Ebony」的次數高出167%、「Ass」高出109%、「Hardcore」高出97%,嗯,的確是有點重口味。
2. Hentai稱霸東歐
東歐女用戶最多搜尋的是Hentai日文中的「變態」(変態),一般指向我們所說的成人動畫,有時候一些cosplay也會有Hentai的標籤。誇張的乳量或者古怪體位,都是賣點之一。
3.女同稱霸世界
Lesbian是當年女用戶最常看的種類第一位,在男用戶之中排名只有第四名,主要流量來自美洲、澳洲。
4.想看自己人?
不同國家的女用戶,都會看自己國家的AV,數據比其他國家高出數400%至1700%。
5.愈年輕愈Henta
18至24歲的女用戶,比起整體女用戶看Hentai的次數高出81%,55至64歲的女用戶看Vintage的次數,亦比整體女戶用高出78%,在AV上都可以看得出年紀上的差距和代溝。
6.中國人最愛看的是Japanese
7.日本人最難看到自己的AV
日本看自己國家的數據比其他國家高近600%,因為日本國內對版權的控制非常嚴格,所以要用比較複雜的方式才可以看到。
第一,禁止在漫畫界尚處在灰色地帶的“二次創作”作品的下載行為,將會對盜版研究和二次創作形成巨大障礙;第二,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日常研究過程中無論是否合法都會將相關新聞和圖片下載保存以作記錄,如果此類行為被認定違法,或將導致更廣泛範圍內的研究和創作行為的萎縮;第三,與動畫和音樂不同,靜止圖像或文章的違法性難以判斷,社交媒體中的該法律的實際應用難以界定,違法壓力或將導致使用社交媒體的人數下降;第四,即便是實施廣範圍的下載違法處罰,該法案也取締不了諸如“漫畫村”一類的惡性媒體盜版網站的存在。迄今為止,因非法下載動畫和音樂而被捕的案件還沒有出現,這類處罰也僅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約束力。一味的擴大刑罰範圍,不僅會妨礙創作與研究工作,還會導致一般互聯網用戶人數的萎縮。
據日本漫畫協會介紹,現今的日本漫畫文化,是與在著作權法上尚處在灰色區域的“二次創作”既“同人創作”行為相輔相成而成長壯大起來的。因此本次日本漫畫學會的聲明,是針對該法律“只看到大眾對於版權商品的享受消費行為,而沒有考慮到新的版權商品的創作生產行為也是建立在這種享受消費行為之上”而做出的批判。
日本的漫畫是建立在互相模仿、互相超越的創作基礎和創作土壤上,才能夠在今天的世界佔據一席之地。保護著作權的最終目標是推進文化發展,但如果因保護著作權而限制整個漫畫產業乃至文化產業的發展,那終將得不償失。
日本漫畫協會為什麼反對維護版權? 2019-01-29
1月25日,日本文化廳在東京市內召開文化審議會小委員會。委員會確定並通過了下載無版權授權的非法漫畫或小說等“靜態畫面”屬於違法行為,應受到刑事處罰的著作權法修正案提案。
在審議過程中,委員們闡述了漫畫、小說等因盜版網站的存在連年蒙受巨大經濟損失的現狀,並強調了在法律層面進行監管的必要性。該委員會認為現在的刑事處罰內容僅限定於影像和音樂,如果加入針對“靜止畫面”的刑事處罰,則刑罰範圍將覆蓋全部擁有版權的內容產品。如果修正案正式通過,下載非法資源者將會受到2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200萬日元以下罰金的刑事處罰。
會上一名委員表示,“個人收集的文章和靜止畫資料是生產活動中所必要的一環,不能一概認定違反著作權法”,認為下載版權產品全面違法的提案有越界之嫌。而另一位委員則認為,“盜版的處罰辦法不應該只局限於盜版網站”,主張有必要將個人也納入違法下載處罰範圍內的必要性,個人博客和會員制的社交平臺也應被納入版權違法的判罰範圍。
2018年,日本的“漫畫村”事件凸顯了法律難以懲罰利益實體的現狀,迫使日本各大版權方和網路運營商對日本境外盜版漫畫網站伺服器進行“強制遮罩”。然而在制定“強制遮罩”法案時,相關專家難以達成一致。最終法案因“強制遮罩”的行為違憲而不了了之。本次著作權法處罰範圍的擴大化可以被認為是“強制遮罩”法案的替代方案。
針對此次的著作權法修正案提案,日本漫畫學會早在文化審議會小委員會中期報告階段的1月23日便發表了全體聲明,堅決反對下載違法處罰物件範圍的擴大化,並就四個要點發表了意見。
對於高校或圖書館等團體客戶,知網則採取按年包庫的方法。以山東大學為例,中國政府採購網顯示,其2017年12月21日成交的中國知網中文資料庫採購專案,最終成交金額為117.9萬元。平攤下來,全校師生一天下載知網論文的費用,就是3200餘元。而事實上,在2016年前,山東、雲南、湖北等地多家高校,就曾因知網資料庫續訂價格過高,而停用知網。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發佈了知網停用的通知,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稱,2000年以來CNKI公司對該校的報價每年漲幅超過10%,從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為132.86%。就連北京大學,都曾於2016年發佈通知,稱“知網資料庫漲價過高,隨時可能中斷服務”。
“高價”的收費下載服務,同時造就了知網的“高利率”。據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的財報顯示,同方知網2017年全年營收達9.72億元,毛利率61.23%;2018半年度營收則超過5億元。國內資料庫類似萬方等,如單純提供文獻服務,保持在10%的合理利潤即可。
版權爭端
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涉及知網的版權糾紛案件多達數十件。多數原告認定,自己的作品在不知情且未收到稿酬的情況下,被中國知網所收錄,並提供有償下載。
其中,2008年79名碩博士聯合起訴同方知網,稱其侵犯學位論文著作權。最終,21起案件獲法院判決支持,獲賠金額在2000元至3500元不等。
知網對版權糾紛及稿費問題持否認態度。知網表示,已與入編期刊編輯部訂立著作權授權合約,通過期刊編輯部在徵稿啟事中與作者約定,許可中國知網在《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等CNKI系列資料庫中使用。
在不少期刊的徵稿啟事中,也看到有以下條款,“為適應我國資訊化建設的需求,擴大學術交流管道,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等資訊服務系統,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該資訊服務系統,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
類似的,學位論文一般也由學生與所屬學校簽訂授權協議,知網再和學校簽約,一篇論文就“順流而下”到了知網資料庫中,以供公眾下載。
回應
原來是大名鼎鼎偷偷摸摸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網站呀,難怪博士論文按斤賣!
知網CNKI是從事研究性工作最基礎的工具應用網站,它是國內所有研究成果的最權威檢索平臺和匯總平臺,任何研究工作都繞不開這個網站。一位取得了博士學位的人不知道知網,這可能涉及極其嚴重的學術造假和學術不端。
中企獲"金鼻子剽竊獎"被質疑 組織方:無法律效力
近日,一則中國製造商包攬德國“金鼻子剽竊獎”前十名的消息引發關注。中國設計是否存在山寨外國設計再次引發熱議。
2019-02-15,活動組織方德國“反剽竊協會”(Aktion Plagiarius)新聞發言人克裡斯汀女士(Christine Lacroix)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這份獲獎名單由專家評委會確定,其中也包含大量歐洲分銷商。這一獎項的設立時間已有42年之久,獎項旨在譴責仿冒者肆無忌憚的商業行為。但她同時表示,儘管獎項曾經對一些商家起到威懾作用,但其實並無法律效力。
針對今年頒出的獎項“前十名”均是中國企業的情況,克裡斯汀女士回應表示,協會此前已向全世界400餘家公司頒過獎,涉及很多國家的企業。“在今年的獲獎名單中,也有大量售賣仿製品的歐洲國家被提及。”
回應
好產品中國推廣速度快而已!這些產品也沒多少技術含量,創新啦多少?別怪中國,中國的需求太大。
要正視,不要回避。這一獎項的設立時間已有42年之久,獎項旨在譴責仿冒者肆無忌憚的商業行為。
網到底是個什麼網站 為何風波不斷 2019-02-15 錢江晚報
在知網官網介紹中寫到,中國知網最早源於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在多個行政部門的支持下,為全社會提供最豐富的知識資訊資源和最有效的知識傳播與數位化學習平臺。但伴隨著“中國知網”一步步壯大的,還有不絕的質疑聲與指責聲。從百名碩、博士聯合起訴知網侵權,到近年包括北大在內的多所高校一度宣佈停用知網。
據知網官網介紹,其旗下資料庫僅《中國學術期刊(網路版)》一類,目前就已收錄自1915年至今出版的國內學術期刊共8千餘種,其中更不乏大量獨家期刊資源。因此,憑藉豐富的學術資源,知網成為了不少師生的論文寫作必備工具。
與此同時,知網資源的收費標準也越來越為人詬病。
針對個人用戶,知網採取按篇收費與按頁收費兩種標準。按篇收費價格在7.5元-25元/篇,而按頁收費則在1元/頁左右。換言之,100元只能購買幾篇動輒數十上百頁的論文。
當然,也許仍有許多人會以智慧財產權為由,質疑“速食電影”的興起,這可能是谷阿莫所遭遇到的最大的麻煩,這也是《通知》中最嚴厲的一條規定:“對節目版權方、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影視製作機構投訴的此類節目,要立即做下線處理。”這一條規定純從版權出發,甚至繞開了價值觀是否正確。
不過,在谷阿莫被訴侵權一案中,人們發現,迄今為止相關的法律判決恐怕仍然處於模糊地帶,即便在美國,如何認定戲仿作品也並不那麼絕對。[16]於是我們就面臨一個類似於批判法學的問題,即法律的制定如何認定對智慧財產權的侵權行為,是依據私有產權的原則進行抽象的法理推定,還是從權力的增長以及辨析實際的權力關係出發?
從歷史中看,對財產或智慧財產權的規定似乎從來就是變動的。回想一下羅伯特•格里爾大法官在駁回哈裡特•比徹•斯托對《湯姆叔叔的小屋》未經授權的德文版提出的訴訟時所說的:完成一部好的翻譯作品,往往比創作新作需要更多的學識、才華與判斷。將對作者思想觀點的翻譯,稱為對其書籍的複製,這是對“複製”一詞的濫用。[17]今天來看,說翻譯不算侵權無疑很奇怪,但想一想當時的美國並談不上是什麼文化輸出的大國,也許從國家文化權力的生成來看待“速食電影”,我們才會對法律的制定以及是否認定它們侵權,獲得一些不同的觀察視角。
參考文獻
…….
回應
反正只要是被大眾接受的傳媒和資訊形式,趕緊做就對了。過去瞧不起動畫片、瞧不起花邊小報、瞧不起小媒體小電臺、瞧不起自媒體社交群,結果全被別人給佔領了。說句沖點的話,在鋪天蓋地的新興傳媒和自媒體面前,新聞聯播和傳統媒體那點宣傳力就跟渣一樣。00後10後的認知方式、喜歡的東西和過去又很不一樣,不能再把話語權交給別人,有些東西禁是禁不了的,我們不做別人做了。
文化陣地,我們不佔領,敵人就佔領
沒錯,毛主席還說過“槍桿子筆桿子都要一把抓”可惜有關部門思想太僵化,沒能走到群眾中去
https://www.guancha.cn/LinLing/2019_02_07_489458_5.shtml
因此,這裡也會有讀者的生產與再生產問題,即確立了文藝為團結最廣大人民群眾,並首先為工農兵服務;也會有平臺的再生產問題,即在根本上是厘清黨的文藝工作在一般文藝工作中的位置,在實踐上是“我們的文學專門家應該注意群眾的壁報……戲劇專門家應該注意軍隊和農村中的小劇團……”;也會有內容的生產與再生產問題,即文藝工作者和群眾“要打成一片,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以及如何正確認識“普及與提高”。正是在創造並牢牢把握住了這個文化“地盤”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才順利掌握了文化領導權,奪取了革命的勝利。
不過,上世紀80年代以降,情況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有學者就明確指出,意識形態權力已經成為中國國家權力的短板,“當打開國門之時,西方在‘冷戰’時期建構起來的以自由主義民主為核心的‘冷戰社會科學’,撲面而來,中國學者毫無招架之力……”[13]
……
“速食電影”只是互聯網時代文化反覆運算的一個案例,以此延伸來看,實際上,各類自媒體,知乎大V或者主播,或多或少都具有著構建新的權力空間,以及創造新的文化權力的潛能。這無疑與互聯網高速發展所引發的技術與人口的變化關係重大,人口指的是我國線民規模已達7.72億[15],這個數位意味著網路使用門檻基本消失,有更多原先不太可能在公共空間活躍的人群加入到了互聯網線上線下的公共服務中。
…..
這裡固然可能泥沙俱下,但對於國家權力的建設而言,每一次對待類似的新事物,當然也就有著不同的應對選擇路徑,是以高昂的成本勉力維持舊有的權力空間格局,還是緊跟基礎設施的快速變化主動參與新的權力空間佈局;如果參與,是以一種官僚制的“令行禁止”的邏輯去參與,還是以別的方式滲透和掌控,就不僅成為一個亟待研究的問題,還是一個涵蓋了部門利益衝突的實踐,需要博弈,平衡和決斷,既要保護好電影行業的利益,也不能熄滅有潛力創造新的文化權力的優質網路創作的繁榮景象。
有研究者就指出:這種圍觀的“吃瓜群眾”態度讓觀者樂於處在看熱鬧的愉快中。大家都喜歡看熱鬧,都爭相看熱鬧,“吐槽”的氣氛瞬間高漲。而話語者的虛擬位置是與觀者為伍,親近的語言表達立即拉近了解說人與觀者之間的距離。
因此,“草根”的“吐槽”方式更具號召力。從而形成一種狂歡的狀態,製作者和受眾都能大量使用低俗的詞語,敏感的語言,甚至談論性的語言。“草根”語言被網路環境側面賦權,他們在虛擬環境中與官方更加平等,對不滿的宣洩、“吐槽”讓觀者更激動地參與到群體狂歡中。[11]
內容的生產與再生產,平臺的生產與再生產,以及讀者的生產與再生產共同構成了新的文化權力空間的生產與再生產,從而可能改變舊有的權力格局,而這一切是以一種近乎“無中生有”的方式出現的,瞭解這一點,對政府的文化治理與互聯網治理行為意義重大。
…..
當然,我們目前提到的都是潛力,既然稱之為潛力,也就意味著尚未實現。實際上,一方面絕大多數的“速食電影”都還沒有挑戰經典或者打破經典評價的自覺和意願,另一方面,短視頻製作的受歡迎程度更多指向了商業目的和結果,而不被理解為權力的維度。
不過在歷史上,創造一個新的文化權力空間並非沒有先例,比如美國冷戰時期在歐洲(直接或間接)設立的各種電臺,這些電臺的節目絕非單純的政治宣傳,而是充滿了實用性和娛樂性,以及針對性地設立了不同的語言版本,其目標是使許多歐洲人的收聽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其實,早在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引言部分,就提到了文化的“軍隊”和“地盤”。毛澤東說,“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而且,“這支文化軍隊就在中國形成,幫助了中國革命,使中國的封建文化和適應帝國主義侵略的買辦文化的地盤逐漸縮小,其力量逐漸削弱。”[12]在當時的歷史語境下,延安正是一個新的文化空間,一個新的文化地盤的開拓,顯然,這裡的空間不純是物理意義上的。
從再造文本與讀者(影片與觀眾)關係的角度出發,“速食電影”天然具有的潛能恐怕要遠遠大於中央情報局的努力,並且特別需要重視一點,即相比之下它的成本是極低的。“速食電影”可以完全不顧使用素材的原初故事和敘事邏輯,或僅僅依賴於局部的、個別的角度來重新講述一個或多個電影,從而在這種高度自由的重塑中改變素材的原意甚至改變既往的價值評價體系。
從我們的調查問卷也能看出,絕大多數用戶並不會在意這種改變,反而相當受用,這種受歡迎程度的解釋可能是多方面的,每一方面都指向“速食電影”本身的幾個獨特而互相關聯的潛質。
首先,是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同時降低了自媒體從業者和用戶的門檻,對於使用者而言,短視頻甚至常常是在各平臺無意間看到的,是在一種純粹的娛樂休閒狀態下接觸到的新的作品,比起歷史上任何一種傳播形式,今天的互聯網短視頻傳播無疑是最具個性化的,是純粹私人領域的視聽,理論上,在這個範圍內,沒有任何單向的權力可以干預用戶的自主選擇權,也沒有任何形式曾經達成過使用者接受資訊時這樣高度的自由。
由於製作門檻低,以製作者自身的評判、品味和旨趣為中心來改寫原片變得十分容易,而進一步說,“速食電影”本身就可以被視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而不是評論(這裡可以再舉一個例子,不少速食電影的up主都一口東北話,加上特別重視文案的節奏與押韻,使得受眾的關注點和笑點可以完全不在電影上),加上自媒體自身的特性,即對於點擊量和粉絲最大化的追求逼迫著“速食電影”的再創作會盡一切可能貼近受眾的閱讀與視聽習慣,“速食電影”的海量生產讓用戶仿佛擁有了近乎絕對的自主選擇權,而用戶在觀看時又似乎絕對地自由,是以自己的喜好和習慣為一切準則。
恰恰因為這種“分心”,因為毫無權力運作痕跡存在的幻覺,因為完全拋棄了知識學習的主動性(不要說與前互聯網時代的傳播相比,即使與稍早一些的互聯網產品——各類更依賴文字閱讀的影評,在博客、豆瓣或者微信公眾號上——相比),因為這種純粹的娛樂和被動性,用戶反而對“速食電影”這種作品的創作接受度更高,而且這種接受往往是潛移默化的。
以上所述還僅涉及到“速食電影”的內容生產方面,須知“速食電影”也創造著另一種奇觀,即不同年代、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電影的同時呈現。原本不可能在同一評價體系中出現的電影、電視劇、動畫或書籍在同一個空間內被等量齊觀,享有了同等尺度的價值評判。
其次,是這些短視頻代替了人們的獨立思考,影評不再是幫助人們打開進入電影複雜性的切口,而是一系列抽象的讚美或者貶低,使人們先入為主地形成偏見,並利用從眾心理推波助瀾。
再有就是指責視頻中的影評不夠專業,當然,這反而主要指向了更希望體現自身專業性的一些影評人,比較常見的,一種是針對文案的不專業或者事實性錯誤,比如說在評選“十大XX電影”卻遺漏了重要的影片;另一種則是針對電影製作的技法分析,認為在鏡頭語言、視聽、結構、佈局、燈光等方面,這些影評往往專業水準很糟糕,容易誤導受眾。
此外,還有一些常見的批評也很值得重視,比如由於過分重視短視頻的點擊量而導致的低俗和千篇一律,或者出於商業目的無法對影片做公允的評價,以及是否侵犯版權等等。
這一類產品持續性的熱度也引起了官方的注意。3月22日,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特急檔《關於進一步規範網路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針對當下部分網路視聽節目非法抓取、剪拼改編的行為,以及各類節目接受冠名、贊助等方面進一步規範管理。
如果說早期“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大熱還容易理解,為什麼這個形式及其衍生非但沒令人膩味,至今還越來越受歡迎?製成視頻的時長也越來越久(除了單個視頻時間更長,還有一集美劇一個視頻講解的模式)?為什麼線民願意甚至改變自己的閱讀習慣來追捧“速食電影”?
其實,通過諸多改寫而形成全新的作品、或者至少是建構新的意義這種做法,一點都不罕見。
我舉一個例子,就是奧威爾的《1984》與《動物莊園》在文化冷戰中的全球傳播。當時,美英兩國都曾“有條不紊同時也辛辛苦苦地在‘第三世界’建構權威……兩國政府為此都將奧威爾的作品進行了改變和重寫以符合當地的文化環境。”[8]在19世紀40、50年代,除了短時間內就出版了各國語言的翻譯,《1984》和《動物莊園》還被改寫成連環畫及連環畫的各個翻譯版本,改寫成日本流行的紙芝居,長篇動畫故事片等等,此後還有歌曲、電影、音樂劇、歌劇甚至搖滾歌劇。而再創作實際上內含著對原著詮釋權爭奪的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體現為中情局干預的1955年版的長篇動畫。
林淩:必須保衛谷阿莫們 2019-02-07 復旦大學講師林淩
這些年以來,做短視頻影評的自媒體從業者多不勝數,他們從最早的“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開始,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影評風格和講述方式,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和粉絲。其中比較有特色,也是做得比較成功的有“谷阿莫”(B站粉絲數196.4萬)、“閱後即瞎”(114.1萬)、Lexburner(276.1萬)、“劉嗶電影”(63.5萬)、“電影最TOP”(75.2萬)、“奧雷”(28萬)、“蔡老闆家的長工”(30.4萬)、“俗哥看電影”(47.4萬)、“劉老師說電影”(36.2萬)等,這裡還不包括更早期的影評人,即往往不複述電影,而是更純粹或者說更學院派一點的影評,比如“龍斌大話電影”(16.7萬),或者是更龐大產品下的一個分支,比如“暴走看啥片兒”(暴走漫畫這一帳號的粉絲數為337萬)。
已有研究者將這些短視頻影評稱為“速食電影”[2],它們風格迥異,粉絲眾多。比如谷阿莫對一部電影的解構往往是最徹底的,電影內的人物一律稱為“男主角”、“女主角”、“大魔王”等,將劇情簡化為最直白的梗概,在這方面頗有一點文學批評理論中“原型批評”的意思,他並不在意講述的是好電影與爛電影,唯一的區別可能在於對劇情不自洽或不符合邏輯的地方會展開更無情的嘲諷,觀眾的快感也主要來自于谷阿莫本人的吐槽。
隨著競爭的激烈,這些影評人也開始細分垂直領域,有一些會專注做恐怖片,另一些專注於做美劇或者日劇,還有專門評價動畫作品的。就這些產品在全平臺廣泛的受歡迎程度而言,他們作為一個整體的興起可以說已經構成一個文化事件,甚至還延伸成為法律事件,谷阿莫就被三家影視公司、平臺訴侵犯著作權。
實際上,對這些“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的不滿幾乎從一開始就出現在互聯網上了。一般而言,如下的意見比較常見。首先,“速食電影”是以一種錯誤的態度對待電影,它迎合了快節奏生活方式下的速食閱讀文化,而電影是藝術品,是無法以這種方式複述的,恰恰在這種複述中,電影最精華的部分被捨棄了,而已經被劇透的觀眾也無法耐心體會電影了。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商標品牌海外註冊保護的需求日益增多。我國大力加強商標國際註冊工作,引導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商標先行。2017年,我國申請人提交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4810件,比上年增長59.6%,在馬德里聯盟中排名第三。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說,面對商標惡意註冊行為日趨規模化、專業化的新趨勢,打擊商標侵權假冒行為,對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尤為重要。
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對認定具有明顯主觀惡意的商標申請採取提前審查、併案集中審查和從嚴適用法律等措施,堅決遏制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惡意註冊行為。2017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系統共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3.01萬件,涉案金額3.65億元,罰沒金額4.7億元。
一個商標品牌是否著名,不是由政府說了算,而是市場競爭中形成的,是消費者選擇的結果。馳名商標是商標保護的法律概念,不是一種榮譽和商業宣傳概念,目的是對相關公眾熟知的商標進行法律保護。
從2003年起,我國將馳名商標認定修改為“個案認定、被動保護”原則,2013年新修訂的商標法又增加“禁止宣傳”原則,使我國馳名商標的實踐真正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與國際規則接軌。
今年1月,原工商總局與原國務院法制辦聯合發文,要求開展涉及著名商標制度的地方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檔專項清理工作。下一步,將對行業協會開展的著名商標認定工作進行清理。
據有關專家介紹,我國對近似商標的界定,會對兩商標在文字的字形、讀音、含義,或者圖形的構圖及顏色,或者文字與圖形的整體結構是否相似進行判斷。如果易使消費者對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就屬於近似商標,是無法註冊的。據介紹,就文字商標而言,一般需要結合音、形、義三個方面來考察。圖形商標則主要以外觀為准。一般說來,商標的音、形、義有一項近似即可判定兩商標近似,但還需結合使用,以市場實際賦予三者的權重具體分析。
對於文字商標近似,主要包括中文商標的漢字構成相同,僅字體或設計、排列順序不同即可判定為近似商標,其中排列順序又包括左右顛倒、左右變上下、多個英文單詞順序變化等。此外,中文商標由三個或者三個以上漢字構成,僅個別漢字不同,判定為近似商標;外文商標由四個或者四個以上字母構成,僅個別字母不同,判定為近似商標。
事實上,根據這些規則,拼多多上很多山寨商品所標示的字樣是不可能被註冊成商標的,因此他們也沒有以商標形式出現,而是只在產品圖片中出現,但同樣起到了誤導消費者的作用。北青報記者昨天登錄拼多多平臺“電器”中看到,本報曾經報導的大量與創維、海信、三星等類似的電視機產品已經不見蹤影。
我國去年查處商標違法案件3.01萬件
當前,中國企業對於“品牌保護、註冊先行”的意識日益增強。我國市場主體商標註冊申請量持續快速增長。2017年,我國商標註冊申請量為574.8萬件,比上年增長55.72%;網上申請489.7萬件,占申請總量的85%。
為更好服務企業,推進商標註冊便利化改革,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提出,今年將實現商標註冊審查週期壓縮至6個月。積極推動地方受理視窗和商標註冊全程電子化,目前已設立123個地方商標受理視窗、58個商標質權登記受理點,實現23項商標業務開通網上受理,並將在6月底實現商標註冊全部電子發文。
“山寨”自己是“防禦性商標”策略
事實上,一些大企業大品牌往往會註冊一些看似“山寨”、其實是具有一定關聯性特別是近似性的商標,業內稱之為“防禦性”註冊。
專業人士指出,例如阿裡巴巴除了註冊自己的商標外,也註冊了不少近似商標:阿裡媽媽,阿裡爸爸等等。小米公司為防止“傍品牌”,主動把藍米、紫米、桔米,甚至連爆米花、蝦米等都註冊了。
“這是出於對自己品牌的保護。”恒大智慧財產權相關專業人士指出,舉例來看,阿裡巴巴作為全球500強企業,影響力是巨大的。從阿裡巴巴延伸的諧音阿裡爸爸,到阿裡叔叔、爺爺奶奶等等“阿裡家族”,如果阿裡巴巴自己不去註冊,則不排除有可能被傍品牌的投機分子所註冊。
據瞭解,商標法的一般原則是“註冊在先”,誰先注冊商標,法律保護誰。同時也有例外,尤其是《商標法》第31條“申請商標註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
但總體來看從維權角度來說,一旦商標被其他企業“註冊在先”,再要維權,舉證責任、訴訟維權等成本相對更大。因此,很多大型企業採取了註冊“防禦性商標”的策略,即在主運營的商標之外,同時註冊若干相似商標。
“知名品牌這麼做是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主要是避免未來的口水甚至法律戰。”
商標音、形、義一項近似即可判定兩商標近似
根據我國的商標法規定,在同種或者類似商品上申請註冊的商標不得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或者初步審定的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圖形或者其組合。所謂相同商標是指用於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的兩個商標的文字、圖形相同。商標的讀音相同也屬於相同商標。所謂近似商標則是指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用做商標的文字、圖形、讀音或含義等要素大體相同的商標。
對於拼多多上出現的大量山寨“名牌商品”主要是集中在商標近似上。“商標近似的原則是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這種近似不限於商標整體的近似,也包括主要部分的近似。”國內商標法專家譚友為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商標法其實對於商標的“近似”是非常嚴格的,既要對比對對象的整體進行比對,也要對主要部分進行局部比對。“在商標法意義上,商標的主要部分是指最具商品來源的識別性、最易於使相關公眾將其與使用該商標的商品聯繫起來的商標構成要素。”
阿裡註冊"阿裡爸爸" 大企業為何要山寨自家商標 2018-08-05 北京青年報
星巴克註冊了不少的“防禦性商標”供圖/視覺中國
“雷碧”“小白兔”“老乾爹”“阿裡爸爸”“辛巴克”……為了防止別人惡意搶注相同、近似商標,很多知名企業在商標註冊上“山寨”了自己。對此,有智慧財產權專業人士指出,“防禦性”商標註冊是大企業的常見做法,“知名品牌這麼做是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避免未來的口水甚至法律戰。”
日前,創維發佈品牌維權聲明,指責拼多多中所售“創維先鋒”、創維雲視TV、創維e家等,涉嫌假冒。伴隨拼多多事件的不斷發酵,知名商標與“山寨品牌”之爭也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事實上,不少知名企業早已未雨綢繆,註冊了大量自己品牌的“山寨”商標,如可口可樂註冊了“雷碧”、大白兔註冊了“小白兔”、老乾媽註冊了“老乾爹”、阿裡巴巴註冊了“阿裡爸爸”等。對此,有智慧財產權專業人士指出,企業在商標註冊上“山寨”自己被業內稱之為“防禦性”註冊,是大企業的常見做法。
企業在商標註冊上“山寨”自己非個案
“我才知道,雷碧這個商標是雪碧為了防止山寨註冊的。然後隨手查了一查,發現還不止是可口可樂這一家。”近期一些“雷人”商標成為網路熱議話題,“大白兔為了保護自己的商標,把大灰兔、大黑兔、小白兔、金兔、銀兔等十幾個近似商標都註冊了,老乾媽註冊的是親屬系列:老乾爹、老乾娘、老乾爸、乾兒子、乾女兒、老姨媽……”
對此,記者昨日登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網站進行了查詢。根據查詢資訊顯示,知名企業註冊自己品牌“山寨”商標的情況並非個案。例如,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公司名下,除老乾媽、陶華碧老乾媽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之外,同時也有包括“老乾爹”“老乾爸”“老姨媽”,以及“陶老乾爹”“陶老乾爸”“陶老幹爺”等註冊資訊。
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共計持有2064個商標,除了眾人所知的“五糧液”外,該公司還註冊了“六糧液”“七糧液”“八糧液”等;還有以各省簡稱為首碼的“五糧液”變種,比如“甘糧液”、“京糧液”、“貴糧液”、“陝糧液”等。
最近剛剛殺入外賣市場的星巴克在注冊商標上也是不遺餘力,除了“辛巴克”“新巴克”“興巴克”“星巴特”等讀音近似商標外,星巴克還註冊了“三巴克”“生巴克”“巴克”“星巴”“星克”等在文字上相近的商標。
納入醫保 藥費從1年7萬多降到1.8萬
南京市民劉大爺今年7 歲,2004年時他被確診為慢粒。當時,吃這藥真的太貴了,負擔不起。一天吃四片,一個月吃兩盒就要花2萬多元,醫保也不能報銷。不過,劉大爺只買過一次印度的仿製藥。後來,格列衛納入醫保了,價格也能負擔得起,就不那麼麻煩去買印度藥了。一方面怕買到假的,另一方面也確實不方便。
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自2013年以來,江蘇省建立談判機制,將部分特藥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目前,醫保特藥範圍已擴大到22種。
抗腫瘤"原研藥"為何價格那麼高?
目前在歐美國家,研發成功一種新藥,需要26億美元,耗時10-15年。而且,新藥研發平均成功率僅為9.6%。
海外代購藥品,仍處於灰色地帶
影片中患者用走私仿製藥、海淘藥的現象,在現實中也經常出現。2014年11 月,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佈了《關於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提到:銷售少量未經批准進口的國外、境外藥品,沒有造成他人傷害後果或者延誤診治,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僅僅是為境外代購的行為開闢了一條"細縫",其合法性並沒有徹底解決。海外代購藥品依舊是"灰色地帶",在夾縫中生存。
相關新聞
新藥臨床試驗失敗率95%,但市場行銷推廣是最費錢的
“藥神”熱映背後的藥價戰:不走印度式“強仿”,中國該咋辦:談判“以量換價”(回應:還真以為西方國家那麼有契約精神啊?中國在WTO的市場經濟地位按約定到時間就需要被承認,可美歐都拒絕;還有美提高關稅的貿易戰明顯違背了WTO規則的事情不也正在發生嗎?)
回應
中藥別說治癌症治重病了,就是小病都治不好。上次發燒,手頭沒有西藥,只有中藥的退燒藥,還是個極響的牌子,一晚上一直喝水,體溫升到極高,卻不出汗,沒差點被燒死。後來還是吃了西藥,大約5分鐘就發了大汗,退燒了。我真不知道國內製藥廠在幹什麼。別再吹了。先把基礎藥品做好吧。
藥是亂吃的嗎?食物都不能亂吃呢!吃完了還怪藥有問題!下次吃藥前請讓專業人士指導一下。
中醫不治臉皮厚,滿嘴謊和心黑的。同是感冒發燒,中醫將感冒就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暑熱感冒、內寒外熱型,外寒內熱型,流感。根據類型只要對症,退熱超快,之前我寶寶暑熱感冒,半瓶下去,沒半個小時低燒就退了。不會判斷,自己瞎吃藥,就能推斷中醫不行,真是牛!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現在找我買藥的人少了,是好事”
據現代快報2018-7-5報導,這兩天,電影《我不是藥神》還在點映期就已經在朋友圈中火了。影片講述了白血病患者在買不起天價救命藥的情況下,找一位元保健品店老闆買印度低價仿製藥的故事。據瞭解,影片改編自當年的"陸勇案"。
陸勇來自江蘇無錫,當年他的"沒錢吃正藥,改吃仿製藥"的行為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片中提到的抗癌藥"格列寧"也就是真實世界的"格列衛",如今隨著醫保政策的落實和原研藥專利到期等原因,格列衛"天價藥"的帽子被摘掉,從當初的幾萬元一個月到如今只需1000多元。
…
"近段時間身體挺好,每天都在吃藥。"陸勇介紹,目前他吃的還是印度藥,現在每個月藥費不到 300 塊錢,每個人情況不一樣,現在他也不清楚其他病友選擇哪種藥物。"現在找我幫忙買藥的人很少很少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
陸勇表示政府對醫藥改革推廣的速度很快,值得點贊!"回頭看過去三年,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也要為政府點贊,包括進口抗癌藥零關稅、藥物註冊時間縮短,這些都是為民生考慮的事情。"
"進口藥物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中國有關部門能不能出面跟他們進行談判,畢竟中國平均收入還是跟歐美差距很大,藥品價格要降低進來。"採訪中,陸勇也提出建議。
還原神藥"格列衛" 專利到期後國內很多廠家都能生產
"格列衛研發成功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重大突破!"江蘇省中醫院血液科主任孫雪梅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脫口而出這句話。孫雪梅說,自己並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最近總是聽身邊人在討論,電影裡所描寫的病症,臨床上稱之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簡稱"慢粒"),為白血病中的一種,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三左右。
孫雪梅介紹,慢粒早期不容易發現,進展比較慢,很多患者在體檢時會發現白細胞降低、脾腫大、腹部有包塊等症狀。在"格列衛"面市之前,慢粒患者在慢性期只能依靠骨髓移植,且不說尋找匹配骨髓的難度,即使在移植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併發症的風險。當慢粒患者進入到快速期後,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很快就會死亡。
" 1999 年之前,慢粒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 2-5 年,而且醫生們對慢粒這種疾病治療拿不出什麼好辦法。瑞士諾華製藥公司研發的‘格列衛’讓這類患者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孫雪梅說,這是非常好的靶向藥,如今我們絕大部分病人在服用之後和正常人一樣,而且生活品質高,和骨髓移植相比,藥物的副作用也小。
如今,相隔幾年後,雙方又因商標再起糾紛。喬丹體育表示,被告擅自將原告享有註冊商標專用權並具有很高市場知名度和識別度的“喬丹”標識用於推廣、銷售其運動鞋商品的廣告(競價排名)中,屬於在相同商品上擅自使用與原告註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行為,侵害了原告的註冊商標專用權,構成不正當競爭,要求被告停止侵權,公開賠禮道歉,賠償原告損失及合理支出30萬元。
對此,“耐克體育”和“耐克商業”表示,被告沒有把喬丹籃球鞋等相關標識用於其官網,只是後台關鍵詞,因此不構成商標侵權,其行為不構成不正當競爭。此案並未當場宣判。
回應
能不能別發這種新聞,看著覺得丟人。冒牌起訴正主。
動不動就丟人?!青蒿素中國獲獎,但專利權被某國註冊。失蠟法中國自古以來的東西,某國學會後,就去註冊了專利。這種事中國吃的虧少嗎?中國就是太善良了!這些規則都有西方流氓們制定的。西方做就是合法合規,中國做。就是丟人了?想做君子,可以!先把流氓打死再說。
中國著名品牌在國外很多被搶注了。青島啤酒在美國被搶注,竹葉青酒在韓國被搶注,英雄金筆在日本被搶注,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在加拿大被搶注,還有永久自行車、天壇蚊香.同仁堂和狗不理商標在日本遭遇搶注,俄羅斯一家公司搶注了SHINCO商標,隨即向新科公司索要40萬美元轉讓費,西門子合資公司在德國搶注HiSense商標事件。
中國喬丹起訴美國喬丹侵權索賠30萬元
北京商報2018.3.13消息,時隔幾年的商標案近日又有新的動向。3月8日,喬丹體育公司(喬丹體育)訴耐克體育(中國)(耐克體育)、耐克商業(中國)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在晉江法院知識產權庭公開開庭審理。
據了解,雙方圍繞“被告擅自將原告享有註冊商標專用權並具有很高市場知名度和識別度的'喬丹'相關標識(包括喬丹官網、喬丹籃球鞋、喬丹服裝等)作為關鍵詞用於推廣、銷售其'運動鞋商品'的百度競價排名廣告是否侵犯原告的'喬丹”註冊商標專用權”、“被告的前述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等爭議進行激烈辯論,但此案並未當場進行宣判。
事實上,美國NBA籃球名星Michael Jordan與耐克公司具有長期合作關係,Michael Jordan的中文譯名為“喬丹”,在他縱橫球場和商場的16年裡,喬丹成為了全世界最成功的職業體育明星和商業體育明星。他的第一份商業廣告是和耐克公司在1984年夏天簽訂的。耐克公司以喬丹為形象,樹立他的個人品牌,並以此為契機,借助“飛人鞋”的動力,成為全球最大的體育用品公司,喬丹也成為了擁有個人運動鞋品牌的第一人。許多人認為,耐克和喬丹的結合,是現代商業和現代體育最完美的婚姻。
據了解,耐克公司自2002年起先後十次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及商標評審委員會對喬丹體育的“qiaodan”、“喬丹”等商標提出異議和爭議,主張Michael Jordan的姓名權受到了侵害,但這些主張並未獲得支持。2012年,Michael Jordan在上海法院起訴喬丹體育以侵害其商標權、姓名權為由,要求喬丹體育停止侵權行為,撤銷78個相關註冊商標,並賠償114萬餘元,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仍在3月、10月兩次駁回耐克的商標撤銷申請,再次明確表達了“喬丹”並非Michael Jordan的姓名,喬丹體育註冊使用“喬丹”商標不侵犯MichaelJordan的姓名權的立場。
假藥是一個非常有利可圖的市場:它的暴利甚至是毒品的10倍以上,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全球對藥品市場缺乏一個有力的監管。
假藥的主要消費者通常都是家庭貧困的人,他們買不起真藥,而且在這些人的意識裡,他們所購買的藥物和真藥的藥效是相同的。
專家指出,在非洲一些主要城市,經常隨處可見販賣藥品的小販。這些中小經銷商通常為了維持生計,而甘願被大假藥商利用。雖然政府偶爾會對藥品市場進行整頓,打擊假藥交易,但是這些行動往往是無效的,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治理假藥的首要舉措就是必須沉重打擊有組織的跨國犯罪團伙。
《華盛頓郵報》報導,印度現在已成了世界假冒偽劣藥品的生產中心。在沙迪的偵探所內,辦公桌上擺滿了被查獲的假藥。
研究這一問題的法國醫學學會會員Marc Gentilini說,這些發現低估了假藥的危害。但至關重要的是,目前還沒有一個解決這一問題的計劃,他補充說。
世衛組織稱發展中國家假藥氾濫約有10%是假藥或劣質藥品
據《中國科學報》2017.12.5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有1/10的藥品是假藥或劣質藥品。
該機構發現,治療瘧疾的藥物和抗生素是最容易出現假藥和劣質藥的類別。但這個問題也延伸到其他各種各樣的藥物中,包括治療癌症、心髒病和艾滋病的藥物,以及避孕藥和止痛藥。
這份最新的數據來自世衛組織於11月28日發布的兩份報告,這是該機構在近10年的時間里首次關注假藥問題。這些發現聚焦於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欺詐行為和低質量藥物——過去4年裡,在向該機構報告的15萬假藥案例中,有42%來自於非洲,21%來自於美洲, 21%來自於歐洲。
世衛組織表示,直到現在,關於這個問題的數據還很匱乏,因為沒有任何機制來跟踪這個問題。世衛組織於2013年建立了一個全球系統,用於報告劣質藥品,追踪故意欺詐、未能達到質量標準,或未對市場進行評估或授權的藥物。這些藥物通常被稱為假藥(counterfeit drugs),但該機構在今年5月停止使用這一術語,將其重點從知識產權問題轉移到公共衛生領域。
世衛組織指出,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案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為還有更多未經報告的情況。到目前為止,該機構已經在141個國家培訓了550人用於跟踪這些藥物。世衛組織說:“一個人看得越多,就會發現得越多。”
相關研究估計,在較貧窮國家的流通藥品中,約有10%的藥品是不合格或偽造的,這些國家實施質量標準的技術能力往往有限。假藥案例不限於昂貴或知名的藥物,而且在一般藥物和專利藥物之間也有同樣的分配。新報告中的一項分析估計,由於使用了劣質抗生素,全球每年有16.9萬名兒童死於肺炎。
世衛組織負責藥物、疫苗和製藥的助理總幹事Mariangela Simao說,低質量的藥物不僅不能治療或預防疾病,而且還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微生物耐藥性。病人服用不能完全治療感染的不合格抗生素可能會導致耐藥性感染的傳播。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權力轉移正在進行,一套合理的知識產權制度應該承認知識對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人類福祉的重要性,而新興經濟體應該帶頭建立這樣一套與現行知識產權制度相比更加公正、平衡的製度。知識的生產固然重要,在使用知識的過程中,追求商業利益不以犧牲人類的健康福祉為前提,這是同樣重要的。南非即將做出的拓寬獲取外國藥物渠道的決定,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征程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
回應
西方壟斷技術的時候,就強調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現在西方在技術方面衰落了,又要造輿論取消知識產權了。西方就是有文化的流氓。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動力,就是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產生的互聯網。互聯網與無線移動、光纖傳輸、衛星定位、超算、大數據的普及,催生了信息化、智能化、物聯網、資源共享。知識產權保護的反人類壟斷霸權,是新工業革命推進的巨大阻力。如同美國例外的全球獨霸,和中國一帶一路互利共享,哪個是促進人類進步發展,哪個是反動阻礙進步發展?壟斷資本帝國主義想壟斷一切那是不可持續的,不管是在什麼上
以當前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的勢頭,文章作者真正害怕的是中國壟斷知識產權
專利制度早就淪為專利流氓的戰場了,對公司利潤貢獻最大的,不是技術部,而是法務部...養了一大堆訴棍,還有什麼意思?
知識產權是一定要保護的,但不應該讓知識產權保護成了一種壟斷。做好是在專利保護時間上鬆一鬆綁,讓知識產權保護和為人民福祉受益方面達到一定平衡,只有這樣才能可持續發展。
發展中經濟體應該利用所有可能的方法來加快學習和創新。幾十年來,經濟學家們相信,技術變革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人類知識是促進經濟增長、增進人類福祉、提升人類發展水平的重要原因。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不僅體現在所能應用的資源上面,還體現在知識方面。為了最大限度增進全人類的福祉,政策制定者們應大力促進知識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轉移。
雖然主張構建一個更加開放的知識產權制度的理論基礎是堅實的,不過現實世界卻一直在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在過去的30多年裡,既有的知識產權制度為知識的擴散和使用製造了許多障礙,這導致個人創新的社會效益與私人回報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幫助確立這一專利制度的發達國家遊說團體顯然將專利私人回報的重要性置於社會效益之前。有觀點認為,知識產權的認定應該考慮傳統知識或生物多樣性等因素,而這些遊說團體對此鮮明的反對態度體現出他們對知識的社會效益是多麼不屑一顧。
目前這種對知識產權廣泛而嚴格的保護是史無前例的。在早期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那時知識產權保護製度並未嚴格確立,而且經常受到政府故意忽視,以便為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創造有利環境。
當下的知識產權制度是不可持續的,因為21世紀的全球經濟至少在兩個重要方面與20世紀經濟已經有所不同:首先,南非、印度和巴西等經濟體的重要性將大大提高;其次,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其經濟體系中的“無重量經濟”——思想、知識和信息的經濟——在產出中所佔的比重將會越來越高。
為了反映上述新的現實,全球知識“治理”的相應規則必須有所改變。25年前由發達國家主導且受到其國內部分行業政治壓力左右的知識產權保護製度在當今這個世界的意義已經大大下降。最大限度地為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服務,而不顧全球發展進程,不顧全世界大多數人的福祉,這樣的知識產權制度必須改變。當然,如果你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權力轉移的現實納入考慮,那又是另一回事。
由於既缺乏效率又缺乏公平,現行的專利保護製度引發印度、巴西等國家的反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我回顧了知識產權保護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這篇論文所列舉的大量理論和經驗數據表明,發達國家旨在保護知識產權的經濟體制和法律制度對全球經濟活動的治理毫無幫助,而且也不能滿足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對知識的需要。尤其值得強調的一點是,醫療服務等人類基本需求由於發達國家專利保護製度的存在而無法獲得滿足。
問題的關鍵在於,知識是一種全球性公共產品,從技術角度來說,使用知識的邊際成本為零,而從更普遍的意義上來說,知識可以增進全人類的福祉。所以,一直以來令人們擔憂的是——市場無法供應充足的知識,各類科學研究活動無法獲得充分的激勵。
20世紀末,主流的觀點認為,這種市場失靈狀況可以通過製造另一種市場失靈現象來獲得糾正——也就是嚴格的專利制度所形成的私人壟斷。保護私人知識產權的確是解決研究動力和融資問題的一條途徑,可即便對於發達國家來說,這一手段所帶來的問題也比預期的要多。
在當今這個即使一件商品也會涉及數千項專利的世界中,越來越稠密的“專利森林”有時會扼殺創新。在某些情況下,專利糾紛所產生的律師費甚至可能高於研發費用。在很多情況下,研發活動往往不是為了推出新產品,而是意在延伸、擴大和利用專利所賦予的壟斷權力。
那麼專利究竟是如其倡導者所聲稱的有助於鼓勵研究活動和創新,還是通過對知識獲取施加限製而最終阻礙了研究活動和創新呢?2013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不允許為天然生成的基因序列申請專利。這一裁定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回答了上述問題,而該裁定的影響也十分直接——以與乳腺癌相關的BRCA基因為例,創新活動在裁決做出後得以加快,科學家們發現了更好且成本更低的乳腺癌診斷檢測手段。
談到資助和激勵科學研究,至少有三種手段可以產生此類作用:一是國家直接參與運行的機制,該機制對科研活動給予直接支持,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都是主導該機制運行的重要機構;二是輔助性機制,例如:減稅;三是政府機構、私人基金會或科研機構為做出傑出創新的人士或機構給予獎勵。
專利保護製度可以被視為另一種形式的獎勵。但這個獎勵阻礙了知識的擴散,減少了全人類從知識中的獲益,甚至還扭曲了經濟。相比之下,當前專利保護製度的最終替代方案可能是構建一個類似開源軟件的創新共同體,以便促進知識在全球的擴散。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21世紀經濟的知識產權
1997年,南非政府試圖通過修改國內法律以便可以合法採購價格便宜的仿製藥品,那是南非大量貧窮的愛滋病患者企盼的救命藥。當時全球各大製藥公司以法律手段全力向南非政府施壓,雖然造成了一定拖延和額外的人力成本,但南非政府最終還是得到了期望的結果。在這一事件結束後,南非政府認識到:不應再以挑戰全球知識產權既有體制的方式來謀求本國人民的健康福祉,這其中是存在重大風險的。
如今,南非看待這一問題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南非內閣正在製定一項新的涉及專利使用的政策,該政策出台後,南非獲取外國藥物的渠道將得到極大拓寬。那些擁有藥品專利權的發達國家無疑將在雙邊或多邊場合向南非施壓,不過南非政府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在藥品專利問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也應該以南非為榜樣。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2017.10.17刊髮美國經濟學家、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的文章:《21世紀經濟的知識產權》
在過去20年裡,現有的專利保護製度在發展中國家引發了強烈的反彈。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掌握大量專利權的發達國家希望通過影響WTO規則的製定過程、以貿易協定條款體現自身意誌等方式將“一刀切”的專利保護模式強加給全世界所有國家,尤其是貧窮卻急需某些專利藥品的發展中國家。
那些專利大國保護自身知識產權的初衷並非如其宣傳的所謂“促進人類技術進步”、“鼓勵科學創新精神”,他們的真實意圖只是幫助那些跨國製藥公司和對貿易談判有影響力的機構實現其利益的最大化。也就難怪那些有一定工業基礎的發展中國家(如南非、印度、巴西等)對現有專利保護製度產生如此強烈的反彈了。
在上述發展中國家眼中,現有專利制度的不公正性主要體現在一點:用於治療重大疾病的關鍵藥物的高昂價格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患者來說是根本無法承受的。印度議會於2005年通過了一項修正案,該修正案可以確保印度民眾合法購買到仿製藥品,從而促進了專利制度向平衡、公正的回歸。雖然這項修正案在印度國內外遭遇了諸多反制措施,但最終被認定符合WTO規則。另外,巴西政府關於國內艾滋病患者獲取關鍵藥物的早期努力也已經結出了果實——跨國製藥公司已經顯著降低了那些藥品在巴西的售價。
專家:有的國家抄襲中國高鐵給中企造成巨大損失
中國高鐵經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以及再創新,短時間內完全掌握了高鐵技術的九大核心技術,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成為新時代推動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大國重器。但在高鐵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高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隨之而來,如果不能有效保護高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將直接影響到我國高鐵事業的持續發展。
為此,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的專家們發表文章《中國高鐵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亟待建構》,並且於2017.8.16在《檢察日報》上刊登。文章闡明了中國在高鐵知識產權保護上的問題。並且指出,有第三方國家趁著中國高鐵尚未註冊產權專利,迅速抄襲中國高鐵並且在本國內復制,給中國帶來嚴重損失。
回應
“有第三方國家”。直接點名會死啊。
沒說哪個國家,看來哪個國家都可能有份?發達國家常用的做法是在技術面世之時,便同時在本國、重要市場國家以及潛在市場國家申請專利,搶占專利高地。為什麼我們沒有先申請專利,反而讓外國搶先了!
技術壁壘我們必須虛心向美國學習,他們的製度、他們的法律、他們對核心技術人才的管理,對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只要不違法,他要什麼國家就給什麼,千萬不隨便便就被間諜收買了。
專利問題的根本是中國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全球系統,至於說靠剽竊中國專利靠低價和中國競爭,我才不信,成本一向是中國的大殺器,偷中國專利的無非的、日,最多加個法、棒,它們怎麼可能和中國拚成本呢,再說現階段和將來長時期內,高鐵的最大市場還是在中國
王老吉、加多寶先後回應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畫風完全不同
在經過加多寶和王老吉兩位“涼茶大佬”多次法庭過招、文案撕扯後,被稱為“中國包裝裝潢第一案”的的“紅罐之爭”終於有了結果。最高人民法院2017.8.16作出判決,加多寶和王老吉共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
今天下午3點,王老吉官方對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作出回應稱:尊重判決結果,已取得近七成市場份額,將把中國涼茶文化發揚光大,成為全球健康飲料的標杆。
加多寶涼茶也對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作出回應稱:衷心感謝、熱烈歡迎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公平公正的終審裁決,加多寶將以此為新的起點,繼續艱苦奮鬥,銳意進取,做大做強涼茶產業,在世界各地推廣傳播中國涼茶文化。
此外,微博@每日經濟新聞在今天下午就網友喜歡哪家品牌的涼茶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共有近萬人參與調查,截至今晚8點30分,加多寶以100票左右的微弱優勢領先王老吉。
王老吉vs.加多寶 紅罐包裝共享2017-08-17 聯合報
中國新聞網報導,最高法認為,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公司對涉案「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權益的形成均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2年7月6日,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公司於同日分別向法院提起訴訟,均主張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的權益,並據此訴指對方生產銷售的紅罐涼茶商品的包裝裝潢構成侵權。廣東省高級法院一審認為,「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享有者應為廣藥集團,判令加多寶公司停止侵權行為,賠償廣藥集團經濟損失1.5億元(人民幣,下同)及合理維權費用26萬餘元。
加多寶公司不服兩案一審判決,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最高法院認為,結合紅罐王老吉涼茶的歷史發展過程、雙方的合作背景、消費者的認知及公平原則的考量,因廣藥集團及其前身、加多寶公司及其關聯企業均對涉案包裝裝潢權益的形成、發展和商譽建樹,各自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決定在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和尊重消費者認知並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可由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公司共同享有該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權益。
央廣網等媒體報導,由於兩個品牌太過相似,過往曾發生多次「商標之爭」、「紅罐之爭」、「廣告語之爭」等,有過多次訴訟。例如兩品牌都曾聲稱自己擁有「獨有的涼茶祖傳秘方」,廣東省高院去年7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加多寶上訴,維持原判,王老吉勝訴。
《新華字典》APP每天只能免費查2個字?商務印書館:比紙質版強大
據北京青年報2017.6.13報導,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官方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的《新華字典》APP上線。據介紹,該APP提供數字版紙版對照、原《新聞聯播》播音員李瑞英播讀、漢字規範筆順動畫等增值服務。但《新華字典》APP的免費版每天只能查2個字的情況引發爭議,APP的開發方表示,因涉及版權及軟件開發等問題,所以需要付費。
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在查詢2個字後,APP便彈出提示要求購買完整版,購買費用為40元,並稱購買後可以享有紙版《新華字典》第11版的完整準確內容;李瑞英漢字發音播讀;漢字的規範筆順動畫演示;紙書完整閱讀體驗;離線包下載支持等功能。
商務印書館:40元不止買發音,更是買服務
.....
回應
有些人一邊噴中國不重視保護知識產權,一方面噴知識產權擁有者收費,人家又沒逼著你買,憑啥罵人家,果然“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
呵呵,被免費軟件慣壞了?打個遊戲都知道去steam上支持正版,一本比紙質書多出這麼多功能的字典賣40怎麼了?
新華字典憑啥就不能賣出兩個蓋飯的價錢?
各種QQ會員,迅雷會員,這個會員那個會員費教的時候你們咋不吐槽?!要知道這些會員都是躺在國內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骨乾基礎網絡上賺錢的,不事生產轉手就能發財。
階級固化首先要壟斷知識,然後就是經濟,地位。
40塊就壟斷知識、階級固化...別學了幾個詞就隨便上綱上線好嗎,讓人噁心。
這個價格偏貴。建議增加免費版可查字數,超過較多字數的提示購買,需要增值服務的必須購買。這樣可以薄利多銷
親。不止幫你查字。還包括叫你怎麼讀還有怎麼寫。就差叫你這個字什麼意思了。等於40元一個永久的半個語文老師。這樣想是不是感覺大賺了
本人也是在出版社工作。也做數字出版。不得不說,這個工作太難了。基本很難盈利。紙質圖書沒人買,電子出版物沒人掏錢。不好乾啊。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6_13_412969.shtml
挨告 谷阿莫:符合網路著作權合理使用2017-04-24 中央社
谷阿莫剪輯電影內容並配上詼諧的影評,在網路上吸引不少網友觀看,但一直都有版權上的爭議,KKTV證實已對谷阿莫提告。KKTV表示,掃除網路盜版影像是想喚起消費者的版權意識,谷阿莫當時使用KKTV韓劇「W-兩個世界」的畫面時,未事前告知,還把電影形容得非常無聊,影響票房。
谷阿莫則在臉書上以一貫的風格錄製影片說明,他說,網路上的著作權合理使用之原則,就是指在網路無遠弗屆、自由度高、散播性強的地方,當你符合評論、研究、解說、教學或新聞報導的情況下,可以在未先經著作權人的授權同意下,優先使用在網路上找到的已公開、任何人都能免費自由下載的他人著作之內容。
對於影片中畫面是否違反著作權法,谷阿莫強調,他的影片符合網路著作權合理使用的原則,這也是他與律師討論過後的個人主觀看法,但是不是真的符合,最後還是由法官來判斷。
谷阿莫也坦承警方已到他的公司調查、搜證,他也配合警方的調查。
電影片商提告侵權!谷阿莫「這樣反擊」被讚爆2017.4.24
谷阿莫擅長將冗長的電影或是影集濃縮成數分鐘的影片放上網路,因為簡潔有力且加上幽默逗趣的旁白讓他很快地在網路上爆紅,粉絲專頁人數更多達200多萬人次,但因為影片是將整部劇情一次說完,不少片商就擔心會因此而影響票房。
有網友認為「他大部分都太斷章取義,很多的內容跟導演想表達的事是要真的整部細看過才能知道的」、「爽啊 這種不尊重專業和電影圈的人真的活該」、
但也有網友說「國外很多電影老實說啊⋯youtube一大堆 國外怎麼沒告⋯ 咦 這裡是台灣」、「挑軟的殺 盜版的ㄧ堆,怎不去抓?只因下載源頭在國外嗎?」、「影評本來就會加入自己主觀,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有人就比較喜歡谷阿莫的講解」。
回應
看來以後就連電影畫面的截圖放在網路上都會有事.....
並不是每個人都想看用正經.嚴肅.詳細的方式來評論一部電影,其實就像聽歌一樣各有所好~所以別在有那種好像看谷阿莫的評論,就是膚淺就是腦殘就是不專業等等的想法了.還有我覺得谷阿莫接下都用合法的片源繼續帶給大家歡樂這是大家都希望樂見的,可是我對這2家廠商告贏後其他的也會繼續出來告存疑,聰明的廠商應該是會私下來找他談接下來的合作而非打壞關係,畢竟會來看谷阿莫影片的人可不是幾十幾百個人而已.
IP的核心打造的好,表面用什麼樣的文化材料倒是其次的,這就是為什麼《奇葩說》看起來如此奇葩鮮豔,還是一檔強口碑的IP,還能沉澱出知識類衍生品,就是因為通過專業化的媒體操作,傳遞出的是他們的價值觀,而且是好看的價值觀。
我曾看到馬丁寫過一句話非常贊同:
IP的形成,說得形象點,有點兒宗教的傳教色彩,一旦這種認同形成規模效應,就能凝結成了價值礦藏,也就是所謂的IP。
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和專業的媒體運營去不斷打造。IP不斷的價值輸出,是系統性工程,具體到系統中的每道工序(比如公眾號寫作、知識產品開發等),又是富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藝術創作。因此需要的不僅是好內容,更需要媒體運營能力協調和統一,讓一切看起來有序、有趣甚至是很酷,這也是脫不花說的「重運營和強交付」。
比如,《好好說話》能夠賣到2800萬,絕對不僅僅是因為馬東和奇葩說的影響力。跟胡漸彪聊完,認真研究了老殭屍們的付費音頻,從這幫華語圈最會說話的人身上,我不僅看到了關於「說話」這件小事最全面深入的思考,最認真的內容產品化生產,最娛樂化的知識明星矩陣傳播,還有一種從說話切入,來融入並改變這個世界的野心。
2017年前,我第一次見到偶像馬東,是因為《好好說話》出版邀請李笑來寫一篇序。我看著他倆坐在一起聊到知識和娛樂的邊界,自己有些恍惚,想起的是2009年,我正在李笑來的個人網站看他教如何有效背托福單詞,馬東則剛在央視3套拿了金話筒主持人獎。
也是他們,讓我覺得身處傳媒的這場浪潮中,時間變的特別有意義。
知識服務,本質上一種知識IP商業化操作。要總結現有知識網紅的共同點,就是他們背後都是高度可挖掘的知識積累,以及專業的媒體運營操作能力,當知識付費進入下半場,專業化的IP運作和媒體運營能力就更為重要。有時候非常感慨,像知乎的CEO周源說的,每當時代轉軌,世界都需要媒體和媒體人。你經常會在這些潮流的尖端,發現央視、傳統紙媒和記者的影子。
他們曾經經歷過專業的內容訓練和實踐,培養出了很好的「內容感」,如果能再加上互聯網的磨礪,經年累月的內容積累和對新時代用戶需求的關照,可以讓他們更懂的IP打造的定位、策劃、產品化和傳播方式—— 掌握了這套邏輯的人,便手握各種內容變現大門的鑰匙。
形成品牌,不代表形成了IP
如果現在要讓我總結曾經做IP商業化的最關鍵心得,那就是IP和品牌不是一回事,單單構成具有市場認知的品牌,不代表就具有IP式的長期變現能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知識分子在市場上有認知,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像李笑來和吳曉波那樣的千萬專欄。
如今表面的知識付費繁榮,也體現了媒體和內容行業的變現焦慮,甚至出現了同一個課程內容反复在多平台不斷收費的情況,這就像一部電影還未沉澱出好口碑,就不斷上院線圈錢,反而是對付費用戶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忽略了IP操作的核心。
簡單來說IP,首先體現的是“中心”位置,也可以視為價值觀的源頭。圍繞其不斷的價值傳播帶來的認同效應,認同效應反過來進一步促進傳播擴散,好的IP天然具有文化意義上的口碑能力。
觀眾看的往往是一種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才是有效心理喚起的源頭。帝吧出征的人都三觀超正,蘋果的最早期使用者都是最熱愛突破與自由、還有點事兒逼的人,喜歡羅永浩很多都有理想和情懷,跟著陳勝吳廣去起義的人都是被逼上絕路的平民老百姓。
這種認同不只是內容層面的產品認同,而是精神認同,由精神層面的認同來形成商業層面的認同。所以,真正IP商業邏輯的段位是非常高的,滿足的不是現實層面的生理需求,而是精神滿足。
現在很多對於品牌的消費,更多是在表面的內容層面。比如很多知識類的課程,大家買了會覺得不錯,但很難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因此難以形成傳播效應。因此IP打造的精力往往不在表層的文化材料上,而是你打磨想要傳遞的核心。對於表面與深層的認知不同,造成的是完全兩種不同的作業方式。
吳曉波將商業模式和媒介規律在自己身上運作的非常充分,也個人IP化操作的典範。不愧是學媒體出身,不僅將商業進程和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進行長期專業化、互聯網化傳播,同時懂得併且抓住不同媒體平台的特性,多渠道分發、積累影響力,實現成功變現。他投的小鵝通已經凶悍掃蕩了諸多運營良好的自媒體大號,吳曉波頻道公眾號的付費訂閱已經破2000萬。
現在的「吳曉波頻道」絕不僅僅是一個200萬中產階級粉絲的微信公眾賬號,而是以吳曉波這個IP為核心,分發至微信、微博、視頻網站、音頻網站等各類型媒體矩陣的巨大媒體商業網絡。這些符合各媒體平台機制的內容,都在同時往中心的「吳曉波頻道」吸引流量,成為其知識變現的強大基礎。
反觀很多當今所謂的紅人,包括現在這輪知識付費泡沫,塑造個人價值的方法都很表面,個人IP衍生產業的價值拓展非常有限,即使轟轟烈烈地進行了一把商業變現,也會因為缺乏長久的生命力無以為繼。
2017新榜大會,我坐在台下聽吳曉波說到內容行業「八卦-新聞-諮詢-知識-價值觀」的演進,說到內容變現的形式已經發生的轉變,突然發現我觀察的偶像們,都因為知識付費串了起來。說他們是「網紅」,並不是拉低他們自有身份,而是說他們如何懂的借用互聯網的力量來塑造個人影響力。
當天,脫不花、吳曉波、李笑來這些知識網紅和IP締造者都分享了關於知識付費的經驗,而後演講的米果文化胡漸彪,向大家介紹的在喜馬拉雅平台實現了2800萬付費訂閱的《好好說話》課程,就來自馬東。
為什麼知識付費成為一種潮流
如果說兩條消費者行為的主脈絡中,第一條集體狂歡式的媒介盛事,是給傳統意義的IP找到了好的變現方式,那麼知識付費就是給致力於塑造長期影響力的個人IP找到了好的變現方式。知識類的個人IP更容易建立信任貨幣,當信息極度氾濫,人均時間有限,幫助提高效率的高緯度信息篩選服務就成為剛需。
隨著支付手段的普及,用戶對高維度信息的渴求,付費意願也空前強烈。
這其實就是教育,教育不僅是信息選擇服務的優質形式,也是完成說服、建立信任的最好方式。本質上的知識服務則可以製造垂直、穩定、持續的優質流量;並且直接交易,不用擔心傳統電商的供應鏈問題。
為什麼知識網紅開始成為一種現象
2016年初我寫到,未來的互聯網長尾,會越來越長,從網絡孵化出的小中心,最大的特徵就是自帶內容和流量屬性,「 我堅信所有的禀賦都可以發光,國內未來的所謂網紅類型,一定不會僅限於時尚類、YY主播類,會愈加多元和精彩」。
也是在我寫下這段文字的同一時期,我在虎嗅一次分享活動上,見到大學時期的啟蒙偶像李笑來。曾經在我的印象裡,他的關鍵標籤是《托福21天核心詞彙突破》、《把時間當作朋友》、國內比特幣首富,他也是在我上學的時候,對我締造學習方法和成長觀念起到關鍵作用。沒想到從那次見面開始,我們會一起聊IP,做知識付費。
2016年年前,我們在望京的一家咖啡館第一次聊IP打造方法論,那個時候他的共同成長付費社群早已開始,那時還沒有得到APP和他超過2500萬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面對李笑來的我,剛剛經歷了三年傳統媒體和半年IP創業,突然意識到,面前的這位中年大叔,也是一個行走的IP,紅了很多年的知識網紅。
也是李笑來開始讓我明確意識到,「 紅」其實分很多種,有的人是在積累注意力,有的人是在積累影響力。注意力轉瞬即逝,只有影響力才能讓人紅很久很久。
李笑來七年前創造的幾個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概念:比如把時間當作朋友、升級操作系統、建議有效社交和創造睡後收入etc,對很多年輕人成長起到關鍵性作用,現在正對一代人積累財富起到關鍵作用。
在賣知識這件事情上,李笑來做的估計比國內很多知識網紅都早。很多知識大V都在教企業商業模式,而他很早就定義了一套個人商業模式升級方法論。比如一定要學好英語和計算機,保持個人信息的開放和流通,不斷升級並遇到人生的驚喜等,大受讀者愛戴的干貨和雞湯。他一直主張的個人商業模式是,一定要找到一種方法,把自己的同一份知識高效率賣出很多次。
於是我開始萌生一個想法,此前關於IP商業化操作的方法論,如果不斷複製在值得打造的知識IP身上,是不是能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比如再看吳曉波學長,就是我看來綜合實力最強的知識網紅,也是我們很多同學的偶像。曾經我們在復旦新院唸書的時候,《激盪三十年》和《大敗局》都是必讀書目,在哪個場合能見到他都默默興奮很久,看到他的任何新動向,都成為我們這一代的燈塔。
那半年內,看泛娛樂的投資人問我的一個最真誠的問題就是:
「究竟什麼內容能火啊?有錢真不知道往哪投。」
在那個時候,我也很困惑。我想過內容創業的動盪,但沒想到能動盪到這個地步。我第一次強烈認識到,能把一件事情做成,需要的遠遠不止一個好的想法,和一大筆錢。我是最後一個離開我們IP項目的人,也接受到一些影視公司的合作夥伴邀請,問我要不要去他們那兒工作。
但我希望自己摸索一段時間。當時我最大的感受其實不是失落,而是極其不甘心。雖然我們的項目失敗之處非常明顯,我仍然覺得IP商業化的方法論非常有價值,只是需要重新審視做媒體運營的思路。
做傳統媒體時間長了,渠道長期強勢的結果就是,很容易導致忽視用戶在想什麼。按照黎瑞剛曾經有次分享時說的,「傳統媒體要關註消費者的行為變化」,只有觀眾的行為變化逐漸能給我們劃出一條清晰的主線。
2016年開始,我帶著IP的思路,接著摸索了半年中美新興媒體平台的一些新興操作方式,看遍了youtube還有秒拍美拍的紅人內容,並和各平台合作製作了一批校園類短視頻和直播系列,越來越覺得羅振宇說「 魅力人格體」是對的。廣告和內容的界限也在新興內容中不斷相融,「未來一切內容皆廣告,一切廣告皆內容」也在我眼前發生了。
觀眾行為:集體狂歡式的媒體消費
和以人為載體的人格傳播
從觀眾消費IP的角度來看,看似龐雜的信息爆炸渠道中,觀眾行為的兩條主脈絡,一條是集體狂歡式的媒體消費,一條是以人為載體的人格傳播。第一種媒體狂歡,說的是春晚、奧運會、超級碗、漫威電影等超級媒介盛事,第二種就是個人IP,就是以人格為載體的媒介傳播。
當渠道和信息極大豐富,受眾越來越需要高緯度的信息服務,好內容的價值就愈加凸顯。進一步看,內容的價值是不斷積累在有價值的人格身上的,個人崛起成為這個時代新的流量渠道。
這就是為什麼諸多愛表達自己、有個性、有持續輸出內容和媒體運營能力的「 網紅」異軍突起,並迎來明星一樣的變現途徑;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品牌早已開始挖掘各類網紅來做營銷戰略,因為他們對受眾的消費行為有高度影響。
然後你會發現,就算是大型媒介事件,觀眾的注意力還是會被吸引到其中集體的角色和人格身上,比如你喜歡漫威宇宙,喜歡的其實是其中的某一個英雄;觀眾對《萬萬沒想到》系列最大的認知價值,還是在於白客和叫獸易小星。
直到2014年,內容行業出現了一個令人矚目的變化,IP創業開始真正興起。隨著「 IP能創造具大商業價值」概念的火熱,越來越多的電影、電視劇、小說和遊戲等內容產品超越自身的表現形式,成為IP,動輒獲得上億票房收入和千萬級別廣告授權費。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粗譯為「知識版權」,核心是一種跨媒介內容運營的理念,90年代在美國動漫產業興起。於是我開始研究漫威為什麼可以這麼賺錢,他們的英雄角色均創立於20世紀50年代左右,幾十年過去了,為什麼只要搬上熒屏就能大賣,周邊衍生品也賺的盆滿缽滿。
2014年,離開央視的馬東在愛奇藝孵化出了《奇葩說》,引爆了原創網絡綜藝的戰火,成立的米未傳媒估值20億。根據GQ中國的數據,各大視頻網站已經上線的網綜統計,去年網絡綜藝總數量接近100檔,全網排名前20的網綜播放量累計超過73億。
《奇葩說》於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檔好看的網綜IP,而是在這個時代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馬東真正做到了讓本身嚴肅的議題和觀點得到傳播和沈淀,奠定了「知識娛樂化」的方向。
這兩年,馬東現身於各大互聯網論壇,被媒體廣泛報導,成功超越了「 前央視主持人」和「馬季兒子」的標籤,成為互聯網時代更有標誌意義的符號,也成為了一個行走的IP。
2015年,網劇IP《萬萬沒想到》開始只是優酷原創孵化的每集5分鐘的小短劇,孵化出的電影票房是3億,《屌絲男士》衍生的電影《煎餅俠》則收貨11.6億的票房。10年前,叫獸易小星只是湖南的一個工程監理,大鵬是搜狐娛樂頻道的一個編輯。
這時候,我突然覺得整個行業將要改變。內容生產和作業方式即將發生巨變,因為整個內容傳播的價值模型變了。IP能夠持續為內容創造商業價值,商業價值真正讓內容創作成為可持續的行為,這一點對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很多時候一個非常重大的決策,反而是憑直覺。很多人問我2015年為什麼要去做一個看不懂的IP創業,我後來無數次去追溯,可能就是因為我看到了一個可能讓內容永遠有生命力的機會,並且非常非常想要讓這種生命力在手裡發生。
但是這種直覺並不一定意味著成功。我們的IP項目雖然能汲取到漫威和好萊塢IP商業化的方法論,但遇到了很多本土化落地的問題,和大多數泡沫一樣,成為了IP創業中的分母。一波又一波資本沖向內容項目,以BAT為首的各公司都在圈地佈局,一波又一波項目在錢燒完之後銷聲匿跡,包括我們的項目。
曾經羅胖說的魅力人格體,現在每天都在眼前發生
如今你走在朗園的院子裡,可能就會撞見被各家平台追逐的知識網紅。他們有著紮實的功力和系統的知識,同時懂得運用媒體的方法論形成大眾認知,通過新興平台不斷適應互聯網傳播的形式和潮流。
也就是上上週二,我去羅輯思維找小馬宋,一進朗園南門口就遇見了得到app上的說書人成甲,前一天下午我倆就剛剛見過。他年前上市的新書《好好學習》已經賣出4萬多冊,正要去分答小講,受邀開設一門精進知識管理的付費課程。
那天在羅輯思維的客廳裡,我坐在橙黃色的沙發上等小馬宋開完例會,一轉頭看見脫不花在散會的人群中走了過來,突然想起2013年中旬自己身處的一個場景。
那時我還在央視,台裡組織了關於新媒體趨勢的分享會,第一次在梅地亞中心聽了羅振宇關於「 魅力人格體」的演講,第一次有了關於個人IP的概念。其實個人IP的打造手法在泛娛樂領域早已純熟運用,只不過羅振宇是在媒體行業定義這個概念的第一人,並且在內容創業中讓這件事發生。
當我聽到他說「未來一切內容皆廣告,一切廣告皆內容」,腦子有點懵,當時跟身邊的很多同事一樣,並未完全理解。但他的個人IP方法論從此在我心里扎根。很多人當時看到的是有爭議性的羅振宇,我在半懵半懂中,看到的是一個媒體人、一個創業者,一個渴望參與世界的人,對這個時代的有感而發。
後來我就一直在關注他,看他先後做了視頻節目、每天60s語音、微信社群、賣書、賣月餅、為Papi醬拍賣新媒體第一支標王,我才理解了他的主線,其實一直做的就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個人IP造星運動,不斷輸出專業內容,結合當下最前端的媒體熱點來定義新的流行,從而向人格IP積累注意力和影響力。
與此同時,我每天在總編室給台領導寫規劃報告,去想中國最好的媒體到底應該如何解決焦慮,如何落地新媒體轉型和新的內容商業模式,暫時沒有完全把自己未來要做的事情,和羅振宇聯繫起來。
我時時刻刻見到身邊一幫最優秀的媒體人,一直在積極進步,但難以讓改變發生,因此也覺得苦悶。就像知乎CEO周源說過的,「我可以寫作和發表,但我無法去驗證——我不是那個讓事情發生的人。」於是我開始萌發要做點什麼的念頭,開始認真觀察浪潮的方向。
你得深耕在自己的領域,提供持續、穩定、可預期的價值,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給你的讀者提供一些確定性。
黃有璨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寫在這裡很合適:
什麼曾經拯救過你,你最好就試著用它來拯救這個世界。
像李笑來說的,做一顆雙向生長的大樹,不僅向上野蠻生長,也向下讓根深深扎進土裡,根深才能葉茂。
這也可能是未來世界裡,我們得以安心生存的唯一方式。
知識網紅崛起:不改變潮水方向,也足以成為潮流2017.03.05唐穎嫻
這可能是我寫過的最不像報告的報告,更多以一種記錄式的敘述和比較,寫下了我心中最為敬畏一些媒體創業者,他們都是互聯網時代裡具有標誌意義的符號。邊寫邊感覺到,這篇文章背後的主線是有它自己的生命力的,從2013年開始就一直在發生,我有幸成為潮流中的一個觀察者,有幸把在他們身邊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
位於北京國貿和大望路高樓之間,有一片經改造的小型廠房建築朗園vintage,聚集了諸多創意和內容公司、小劇場、隱蔽的小餐館和咖啡店,這其中就有羅輯思維和果殼。
這一片建築前身是上世紀50年代的北京万東醫療設備廠,離熙熙攘攘的核心CBD街區不遠,自己低調且講究的立在面對通惠河的一側,走進去馬上能感覺到清淨。即使內容創業長期受到變現能力的質疑,這裡仍然引爆了知識付費的風潮。果殼在這個院子裡衍生出了在行分答,分答去年9月上線後42天就有1000萬授權用戶,交易額超過1800萬。
互聯網是一個劇烈旋轉的風暴,它讓打車、閱讀、購物還有約炮都變得更快的同時,也劇烈推動內容變現的進程。羅輯思維的得到APP去年一年營收1.4億,李笑來個人IP影響力帶動的最貴個人專欄,12萬付費訂閱和2500萬營收,現在看來好像已經都不稀奇。
以這片建築為圓心,虛擬知識分享經濟以裂變的速度在打破空間的隔閡,僅僅一年多時間,喜馬拉雅、知乎live等知識付費業務的發展速度令人咋舌,一切都生機勃勃,各類平台崛起了眾多知識向的個人IP。
今天剛剛得知,和我們在2016年底合作過一小時賣出10萬元自品牌課的spenser,2月21日上線的高端系列寫作課,一天內就賣了100萬,估計今晚截止報名前要破200萬。
但真正什麼是有影響力的人格?
我曾經做過一陣美女網紅經紀,遇到的一個很大困境就是消耗快、賣不動。反而圍繞知識KOL做的知識服務類產品,動輒十萬百萬的銷售收入已經不算稀奇,自己也一直在反省比較。
為什麼說知識網紅反而最有可能紅的最久,賣的最好?美女最大的問題就是只是好看而已,憑藉短期注意力消耗迅速紅迅速消失,來得快去的也快,其實不夠成真正心理意義上的喜歡。
知識網紅因為不斷在積累信任貨幣,就不斷在積累影響力。知識的傳遞其實就是教育,教育不僅是信息選擇服務的優質形式,也是完成說服、建立信任和影響力的最好方式。
如果說胸大積累的是注意力,腦大積累的就是影響力。那賣的好的淘寶網紅怎麼解釋?
哦你以為她們就只是胸大呢?
我一直很關注張大奕,她能夠作為如涵電商的流量擔當,絕不僅僅是靠臉。你們去看看她淘寶店,為每件衣服做的材質、風格、穿搭講解,去看在如涵紀錄片裡談對互聯網思維的理解……那才叫淘寶界的知識網紅。
更不用說圍繞她產生的內容,極高質量的生活照系列,就是穩定、持續、優質地展示了這些衣服在不同場景的穿著效果,結果就是信任效果指數級別增長。
信用消費的時代,每個能夠塑造信任的內容都意味著一次付費按鈕的觸發——知識是購買依據,人格信用是入口。
喜歡與被喜歡:最好的愛,是雙向成長
所以要討論的核心問題,不是如何讓更多人付費,而是如何才能讓更多人喜歡?
喜歡的前提是值得信任,繞回來,還是得提供真正的好內容,讓基於知識的喜歡,和基於喜歡的學習,實現螺旋上升的過程。
因為學習才是剛需,成長才是剛需,上學不就是為了希望和成長,之前白花了這麼多錢,不就是因為還沒買到。
可現在市場上的問題就是,大家都在講雞湯,沒人真正講行動。大多數是知識的搬運工,少數真正在創造別人沒說過的知識和見解,如何讓人信服?
這就是為什麼人和人被喜歡的程度不一樣,因為知識傳播者本身見識的深度和廣度就不一樣,而且大多數還在抖機靈賺快錢。
這就決定了每個人能夠承擔喜歡的能耐也完全不同,讓幾十萬人喜歡不代表可以讓幾百萬人都喜歡,不是每一個男演員都能像黃渤那樣成為國民偶像,也可能有一天偶像們都像鄭爽一樣有了千萬級別的粉絲,就開始hold不住要罵人。
我也問過李笑來,怎麼才能做一個討人喜歡的人。他說,要得到信任其實就是得靠譜,reliable,讓人覺得靠譜就是做一個可預測的人,predictable。
如果李笑來和羅永浩是V,走的VGC模式,那麼還有一種模式就是PGC,也就是得到上大多數專欄的專業生產模式。
比如從PGC的角度來看《經濟學原理》,如果能讓保羅•克魯格曼親自授課,集齊所有看過他書的讀者,內容、定價和操作方式就會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這就是教育、傳媒、出版未來所構成的知識服務業裡,羅振宇所說帶給「知識產品家」的巨大機會。
知識、信任和連接:影響力人格的核心
喜歡經濟學特別適合用來解釋當下的網紅經濟。
「網紅」即通過互聯網來紅,貌似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新概念,但其實就是「一個人通過互聯網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歡」。
互聯網是一個劇烈旋轉的風暴,它讓打車、閱讀、購物還有約炮都變得更快的同時,也給世界增加了諸多難以預測的不確定性,有時候一個「黑天鵝」足以顛覆一切。
面對較高程度的不確定性,人類的行為更加容易失去理性,更加容易跟風和從眾,更加需要抓住一些東西,即使是盲目尋求偶像的指引。
這裡的「偶像」,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明星鮮肉,而是三觀有引領作用的role model,他們相信一些事情,並且說到做到。
同時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我們傾向於喜歡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不管他們是在觀點上、個性上、背景上,還是生活方式上與我們相似,都會使我們對他們產生好感。
「網紅」只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在適合的平台,用適合的內容方式,持續、真實、美好地向粉絲傳達了內容和人格,找到了和自己相似的一部分人。
這往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看到的紅,都是經年累月的內容輸出,本質是人格和人格之間的精神交流,是一個積累認同和信任的過程。就像真正有效的營銷戰略永遠不是針對眼前展開的,都是一個佈局的過程,等待的都是一次關鍵性的引爆。
同時,他們也在不斷通過內容展示自己做到了,踐行就是最好說服—— 因為行為是人們用來判斷信仰、價值觀和態度的最主要依據。
在去中心化的時代,新的影響力人格讓自己成為了有人格加持的渠道,基於喜歡和信任,這個渠道裡可以售賣任何商品。
從互聯網巨大的長尾和用戶體量來看,找到與自己相似的人就夠,我有我的偶像,我不必為你的偶像買單。
當內容本身成為貨,成為可以大眾消費的互聯網商品,就需要通過社會心理學來認真審視消費者被影響付費的動機,背後究竟是什麼觸發了消費者行為。
知識網紅,本質上是一種喜歡經濟,很多付費用戶不是在買知識,是在為喜歡的人格花錢。
喜歡經濟學「Likeonomics」是社會心理學的概念,最初用來解釋很多商業、法律和人際關係中的行為機制。
原理很簡單,即人們更容易受到自己喜歡的人的影響,由此觸發行動。社會心理學意義上的喜歡,核心就是信任。不止是人際關係,其實這也是當今一切商業交往的根基。
信任的程度高,人格加持的價值就高,價格就越貴。
傳統意義上的知識交付,在教育和出版行業多年的內容付費,其實都是以人們階段性學習的需要為主展開的,具有鮮明的功利性,還不貴。
有人格加持的知識,則像是有良好品牌溢價的奢侈品,定價可以一高再高。
2016下半年知識付費大潮開始,出現了不少類似「付費鴻溝」的案例。得到、知乎、分答、喜馬拉雅都上線了無數大咖專欄和講座,但即使是大咖和王牌之間的對比,有李笑來在得到上超過2500萬的最貴個人付費專欄,也有用戶難以買賬的冷落門庭。
羅永浩在一塊聽聽做1小時的線上演講可以收入80多萬,開通微博問答17天賺了8萬多,創個人單場線上收入最高,都是錘粉這麼多年補的票。我相信很多人不是來學他到底演講如何牛逼,而是來聽零距離聽龍哥說段子。
同樣是有關財富的知識,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所著的《經濟學原理》只要70塊不到,為什麼李笑來的得到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可以定價到200 ?
很多年,李笑來在互聯網上寫作,和學生聊如何成長,大到如何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小到如何有效背托福單詞,影響了一代大學生的學習,包括我。
他的書《把時間當作朋友》,其實彌補了傳統教育內容中,關於有效成長的市場真空,滲透到很多人的心裡,就像是一個暗號,連接了千万讀者。
這些人現在都成長了,認知和執行能力經過他的方法論系統升級,消費能力也強了,看到他的名字出現,為什麼不買來看看偶像最近在思考啥?這樣看來,13万讀者每人付200,真的不多。
因為喜歡你,所以會為你花錢,無論是你的電影、演唱會,還是書和唱片,為什麼不能是你直接生產的內容?
截至目前為止,國外都沒大規模的開始做這方面的事情,主要還都是以廣告和教育培訓等比較老派的形式,而類似知乎Live這樣的模式,還屬於空白地帶。知乎所搭建的知識市場體系,似乎在反其道行之,並沒有一門心思做網紅、名人、大IP收割,而是賦予每一個擁有知識的普通人以參與機會。類似符合新用戶場景的產品應當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所以對於歐美來說,這種規模化的知識付費的形式,既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也是一個全新的機會。它打造一種創造了新的人與人連接的可能性,同時在獲取認可和收益的方式也與之前迥然不同。
知識付費與電商等模式一樣,符合用戶屬性的基本需求,應當是完全可以全球化的。可以想見的是:在未來,必然會有來自於各個國家的知識提供者跨越語言藩籬來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以知乎Live近期邀請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Joseph,談特朗普上台的經濟發展走向的分享為例,據稱單場收入超過34萬。既然中國的共享單車等模式已經開始向海外輸出,在美國矽谷等地佈局,知識付費這個在國內的火爆模式,進軍海外成為KFC只是時間問題了。
內容付費中的“喜歡經濟學”:用戶不是買知識,愛你才會為你花錢
Spenser沒有想到,他按慣例每晚9點左右發出的一篇公眾號文章,可以讓他和團隊在接下來的3天內,賣出超過200萬的寫作課。對於一個擁有50萬粉絲的職場類公眾號人氣作者,這次在2017年初的知識付費嘗試,才是他真正深入了解讀者的開始。
然而整個過程中,讓他最意外的並不是課程收入。
為了做好線上影響力,他提前找到兩個微信大號幫忙助推,都是百萬級別並粘性很高的知識網紅。到了9點發文的當口,他和團隊都很緊張,準備好另一波收費的兵荒馬亂要開始了……現實是,流量進來了,但幾乎沒有購買率。兩個號都是這樣。
可為什麼別人家的讀者,就不會對spenser有購買慾望?
很簡單,因為他們還沒有喜歡上他。
喜歡經濟學:你好,請給我上一份最好的偶像
羅輯思維2017.3.8的溝通會,我在現場,面對著穿著窄腳褲的羅振宇,聽他說這一輪消費升級的邏輯。我同意他說的,在付費的那一刻實現的是「人格躍遷」,用戶想要成為更好的人。
但是,這一輪知識服務業的興起,羅振宇所說的「教育、出版和傳媒行業的重塑」,迄今為止討論的,更多的都是產業結構以及社會分工的變化,尚未關注到用戶根本的付費邏輯。
而Evan Williams 創立的美國最大的博客平台Medium,推出的付費訂閱服務,每月5 美元起。為付費用戶提供沒有廣告的獨占文章內容、離線下載等,但數據不佳,目前在調整方向。
之所以有這麼大差異,一方麵包括了社會發展階段和人們認識的差異性,同時也包括了網絡硬件支付等條件的成熟。蘋果CEO庫克在這次訪問中國時,特別提到了中外支付的差異性。他認為之所以移動支付,中國比美國和歐洲還要繁榮,這可能部分是因為是支付傳統的原因。“在美國矽谷可以使用移動支付,但是你去美國腹地,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移動支付,他們更習慣用信用卡消費。中國的信用卡沒有美歐那麼普及,一些初創的互聯網企業進行了變革,中國人更願意接受新的變革,在任何地方可以使用移動支付。”
知識付費表面上是規模化的知識購買的形式,但深層次上,它創造了新的人與人連接的可能性,和獲取認可和收益的方式。在國外,還沒有類似對標的產品和模式。之前比較流行的付費模式,是相對傳統的新聞訂閱和專門的教育平台培訓。這和國內現有的知識付費,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
傳統的課程培訓,本質是為了增加技能,是一種技巧和實操性的方式方法,而知識是一個高於技能,系統性的動態的並且持續進行的的行為。新東方的潘欣在知乎上說,如果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看待知識付費市場,那麼在線培訓其實更多解決的是初階的生理和安全需要,解決的升學和飯碗問題;這一波知識付費市場,更多要解決的是高階的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解決的是面子和小康問題。
知識付費會出現KFC嗎?
在上個月的兩會上,馬化騰提到一個現象的變化,中國以前的互聯網模式叫C2C(Copy To China),但是發展到現在是叫KFC(Kaobei From China),中國模式逐漸開始反過來影響歐美互聯網模式。據說當矽谷的創業者,第一次聽說中國火爆的知識付費的這個概念的時候,大多不太能理解。因為這是相對陌生的領域,他們之前已經習慣於通過付費訂閱等形式,來為有價值信息買單了。而且其他國外的知識付費產品主要集中在一對一諮詢,體量和知名度也都非常小。
知乎周源曾經說,我們相信一點,在垃圾氾濫的互聯網信息海洋中,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是絕對的稀缺品,知識(被系統化,組織化的高質量信息)都還存在於個體大腦中,遠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們鼓勵每個人都來分享知識,將每個人的知識都聚集起來,並為人人所用。
第三方機構易觀公佈的《2016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用戶對於“內容”和“知識”的付費意願和消費觀正在發生轉變,從不願付費變得對於顯著高質量、服務更好的類似產品願意付費;用戶信息獲取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從漫無目的地接收信息變為主動獲取知識,信息的選擇行為更為成熟,從而推動了知識付費行業的爆發。
從平台角度來看,類似知乎這種圍繞知識分享的社區屬性產品,本來就已積累了大量各行各業的知識達人,既有熱門行業大V,也有冷門小眾領域的“知道分子” ,做知識付費具有很大的優勢和便捷性。如果說之前的值乎屬於是中規中矩的產品,那麼知乎後來推出的知乎Live,就是在充分結合了自有平台積累後的一個付費的突破口,同時還可以延伸到實體書、電子書和版權銷售等商業模式。
為何矽谷沒出現知識付費熱潮?
反觀大洋彼岸的歐美,在用戶付費習慣優於國內的前提下,走的並不順利。美國最大的知識問答社區Quora,目前的商業模式,除了傳統的廣告業務之外,也在做一些新的嘗試。現有的信用系統用戶,在回答問題之後,系統會根據他獲得的點贊數、評論量而調整他的信用評分,同時用戶之間的信用,也是可以轉讓的。在未來,一方面可以通過付費,使自己的回答獲得更多推廣機會,另一方面用戶可以通過懸賞的方式吸引其他用戶回答問題。
2017年1月份, Quora新推出了knowledge prize功能,提問者可以通過現金懸賞,吸引相關的專家回答問題,最後最優質的回答者會獲得這筆錢,獎賞是完全公開的。比如最近一個拿了250美金的回答就是關於亞馬遜印度電商策略的回答。Quora還可以提供付費的特別版,比如一個針對白領人士的Quora或者一個針對創業者的Quora,上面會集中提供相關領域的高質量問答。但目前並沒有特別耀眼的成績。
時間撥到更早的2010年,新聞集團對旗下的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電子版收費,每週2英鎊。但收費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半年後,兩家報紙網站首頁的點擊數下降了43%,用戶則減少近90%。2016年初泰晤士報旗下的時報周刊,每月收費3.99美元。結果也是門可羅雀,被迫關停。
知識付費這麼紅,它會進軍海外火遍矽谷嗎?2017.03.30 南七道
《人類簡史》中,尤瓦爾•赫拉利提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觀點:八卦和講故事讓人類最終成為萬物主宰。由於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為智人(現代人的祖先)帶來了認知革命。讓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語言來溝通。逐漸的,人類學會了八卦,到後來又學會了講故事,於是在諸多的人種中,智人最終成了食物鏈的頂端。
如果說認知是對於事物建立初步的物理印象,那麼語言就是對於這個印象的輸出,溝通是對於事件的傳播,故事是事件的包裝和加工,而知識是對前面四者按照一定邏輯綜合性的歸納整理、提取、梳理。更為關鍵是的,知識的延續、傳承、升級、迭代等性質,讓整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的整合與傳播又呈現出了更多形式。當下最火的莫過於是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的春天為何出現在中國?
回顧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其實是一個發現、整理、運用知識的過程。亞里士多德說知識大體有兩類:一類是技術性的,另一類是非技術性的。技術性知識是用來解決實質性問題的,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而非技術性知識則是對人類本性的精神引導和提升。兩種知識的協同作用,一起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當下的中國互聯網,不管是學說普通話、理財、品鑑紅酒等技術性的,還是詩歌、話劇等非技術性的,突然爆火了,一反之前的對知識的不待見的地位。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國內的用戶一方面是一直向錢看奔發展,另外一方面是知識無用論,賺到錢的才是牛人。這種反智思潮,直接導致了知識的廉價性和不受待見。
但是隨著消費升級,網絡支付等外在條件搭建完畢等前提下,同時個體意識空前強大,越來越追求自我的實現與價值。於是,不管是出於自我完善,還是虛榮心,或者安全感等各種心理需求,知識的需求出現了一個小陽春,隨之而來的知識付費的浪潮來了。一向提倡免費主義的互聯網界,開始發現原來知識這個領域還可以刨到新的商業機會,開始扎堆進入。知識付費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火爆程度。
從2016下半年知識付費大潮開始,包括得到、知乎、喜馬拉雅等都上線了多檔知識付費的產品與課程,包括李笑來,馬雲湖畔課堂等無數大咖以專欄和演講形式加入,創下一個一個的驚人記錄,比如李笑來創下了超過2500萬的最貴個人付費專欄的記錄。
韓寒電影《乘風破浪》插曲使用劉家昌《在雨中》被指侵權 韓寒:通過華納授權
韓寒又拍電影了,但前腳剛發布了定檔預告片,後腳就因引用了劉家昌的一首《在雨中》而惹出了個侵權的風波。
2016.12.29日,台灣著名音樂人劉家昌在微博向韓寒喊話,要求給個回复。他寫道:您是國內知名作家,用我的歌是我的榮幸,在我微博回憶錄第一集我就提到中國不尊重版權,用做公益,我不講話,商業用途起碼要打聲招呼,我的粉絲發來您的廣告,唱的《在雨中》詞、曲都是我寫的,您非但不打招呼,還將我的歌詞掛了別人的名字,您寫的書我掛了別人的名字來賣,您會如何處理,請回复。
在看到劉家昌的質疑微博後,韓寒先是找了同事以及華納唱片確認歌曲的授權,並承諾將在第一時間反饋信息。
但劉家昌卻表示自己在創作《在雨中》時,台灣的華納音樂還沒成立,還放話說,“華納是我這一生見過最無恥的唱片公司,我跟他們交過手,一群奴才伺候洋人,他們跟我無關,版權是我的,送給您用,不收費。”
場面一度很尷尬,吃瓜群眾表示看不懂這齣戲啊。
好在,半個小時後,確認完信息的韓寒終於在微博致歉。
然而,韓寒在致歉的同時兩次提及了百度百科與蝦米音樂,希望這些個網站能更正錯誤信息。
面對這場版權風波,網友紛紛表示支持劉家昌,支持版權。
而另一邊,一些資深韓粉則更願意相信這都是個誤會。
回應
習慣了,改不了!
韓2這是習慣成自然。
韓寒開餐廳欠人家的錢還了沒有,這個錢還不還上才考驗人品哦。
他就是“盜版”發家的
韓寒拿別人的作品來發表不是常態麼?
弱弱的問一聲,韓寒拿了哪個人的作品來發表?
你應該問韓寒發表的哪篇作品是他自己寫的。這樣,名單可以短一點。
韓2還以為每個人都像他爸爸一樣,可以任由韓2安名字作作品的作者。韓2有一部作品,在他20多的時候,書中寫“回顧這幾十年”。嘿嘿,就知道不是誰寫的了。
到底他爹是代筆這事兒有確鑿證據沒?難道非要他爹掛了才能露原形?
只看過《三重門》,記得寫的不怎麼樣,這人真的是作家嗎?他的作品還沒有他的新概念作文留給我的印象深。
《三重門》我讀了三遍,但都是開頭。每次都下決心讀下去,但是做不到。
A片與母乳
實在不倫不類,邪淫的A片豈能與聖潔的母乳、混為一談?
我還亂倫呢,這時代那來邪淫與聖潔之分?
所言極是,由下聞:
盜版A片侵害著作權 首判有罪
美最新研究:胸哺乳未必勝奶瓶
可知:前現代只能秘戲的春宮畫,即使到後現代仍享有現代意義的著作權;而母乳則從前現代的母性本能,現代女性主義連在家也不哺乳的女權解放,回歸到後現代女性主義在外也可公開哺乳的母性權利。
可惜,如同有機未必勝化肥,胸哺乳也未必勝奶瓶,皆時代之迷思!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797397
盜版A片侵害著作權 首判有罪 中國時報 2014年02月21日
過去A片被認定無益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沒有著作權,但智慧財產法院20日判決1件盜版A片案,卻認定部分國外合法A片,因劇情設定具原創性,改以刑度較重的《著作權法》判處2名販賣盜版A片業者各6月徒刑,得易科罰金確定,是國內首件認定A片有著作權的判決。
被告律師薛欽峰表示,此判決與歷來判決有所不同,會在收到判決書後,再與當事人討論是否要提非常上訴或再審。
智財法院 新見解
判決指出,張善震民國99年間在台北市中正區經營「東京熱便利屋」,聘請周佳民,以25到50元不等價格,販售日本有碼及無碼的色情光碟。
日本桃太郎映像等多家公司跨海來台控告張男等人侵犯著作權,台北地檢署認為部分非法光碟盜拷自日本合法成人影片,依違反著作權將2人起訴,但台北地院援引最高法院見解,認為盜版A片不受著作權保障,僅依妨害風化罪各判張、周6個月;違反《著作權法》部分,獲判無罪。
台北地檢署不服,上訴智財法院,法官找來台大法律系教授黃銘傑共同鑑定警方查扣的其中16部A片(見圖,摘自網路),認為部分片子劇情設定具原創性,應受著作權法保護。
如紀錄片 應保障
判決舉AV女優青木鈴主演,講述處男與執業女優的破處之旅,合議庭指出,該片以類似紀錄片手法拍攝,由3位在室男的第1次性經驗構成,內容包括男子太緊張無法完成性交,在各種勉勵或激勵下,終於完成初體驗。
合議庭認為,影片試圖以處男對第1次性經驗的期待與體驗,激發觀賞者、特別是處男的渴望與共鳴,從拍攝手法到情節設計,都表現作者最低程度的創意與創作性。
色情或猥褻的定義因時代而異,過去被認為色情小說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在現代被認為是探討女性情慾的重要文學;大導演李安的電影《色戒》,也不能因有性交畫面,就認定該片非著作。
合議庭指出,國家對著作與出版自由的保護密度,是進步與民主的衡量指標,色情著作若違法,可適當管制,但不能全面否定具原創性的色情著作。
智財法院發言人李得灶表示,過去各級法院審理有關A片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大多引述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250號與94年台上字第6743號判決,最高法院認為色情片因無益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不受著作權法保障。
李得灶認為,當年見解與現在時空環境落差太大,智財法院成立後,應與時俱進,合議庭討論後認為,在國外已取得合法的原創色情著作,與片子本身是否妨害風化不同,應予區別看待。
詳參【圖博館】:《著作權保護了誰》《A潮》
MISS WU【聯合報黑白集2013.01.23
同一時間裡,吳季剛成為兩個新聞事件的主角。他的作品再次受到美國第一夫人青睞,CNN記者不敢置信地說,蜜雪兒好像認定了「對,他就是我要的人」,這是何等光采!但同時,他的商品副牌MISS WU在台灣註冊商標失敗,他的家人表示失望,時尚界及很多網友也大罵台灣的公務員沒創意、不知變通。
吳季剛這幾年快速崛起的程度,令人吃驚也令人羨慕,堪稱時尚界的幸運兒。尤其蜜雪兒的「二連莊」加持,想必能讓吳季剛風潮再持續好一段時間。以今天的氣勢來看,台灣的智財局和智財法院,沒讓吳季剛的MISS WU商標登記過關,好像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但法規不是為一人一事而設。智財局當初針對「商標識別性」修正審查基準,不是沒有道理的。平心靜氣想想,如果類似「吳家小館」可以登記商標成功,則台灣的商家糾紛一定沒完沒了。
事實上,智財局長王美花針對此事解釋得很清楚:識別性可能因時間點而不同,申請人可以提出新的證據,以證明欲登記商標的識別性成立。的的確確,經此一役,大家都認識MISS WU了!恭喜吳季剛在美國時尚界的地位更上層樓,也祝福他在台灣的商標登記進度能「與時俱進」。
相關新聞
MISS WU可望過關 智財局:可識別了
回應
原來台灣人都承認外國人的屁都是香的
這裡有多少人是以理性的角度來評論吳季剛?還好身邊的人沒人這樣,大家都很理性。大概只是在網路匿名的世界裏,才有那麽都顔色鮮明的發言。
吳某其貌不揚,因蜜雪兒青睞而專擅其寵。若今日美國第一夫人不是蜜雪兒,且不以吳某之設計為然,吳季剛其人今天又如何?
其實商標法一直很有爭議,等有名了才申請,恐怕早被商標蟑螂早一步登記了想要討回來還得花一筆錢!
台灣公務員真難做, 按規章辦事, 干脆 Mr.,Mrs., Ms., Master Wu 通通给你好了. 什么玩意 ?
吳季剛是美國人, 來台碰壁 , 正是主權獨立象徵, 司法正義之表示, 台灣之光 !
嬌蕉包普普風 文創或仿冒?【聯合報/鄭自隆/政大廣告學系教授2012.12.17
二○一一年的台灣,無論名媛或OL突然興起「嬌蕉包」熱,形成時尚旋風,也引來愛馬仕的訴訟官司。纏訟經年,日前業者認罪,面對著道歉、賠償、銷毀。嬌蕉包真的是「剽竊」「仿冒」嗎?這個案子提供了我們一些省思—仿冒認定是不是應保護創作空間。
嬌蕉包是普通的帆布包,只不過上面印上愛馬仕柏金包圖樣,就讓愛馬仕一狀告上法院;但就文創的角度而言,「嬌蕉包」卻是一個傑出的作品。以文化層面來說,真正的柏金包一只賣數十萬台幣!這是資本主義體制下,所謂「名牌」哄抬價格與操作名人的商業模式,經由名人使用塑造為參考團體,自然就有一群「名媛」或期待成為名媛的女人願意支付高價盲目跟隨。
這種價格與價值不成比例的「名牌」操作模式被嬌蕉包輕易顛覆了,名牌只是符號而已,一只一四八○元,其功能與數十萬元的本尊柏金包並無差別;此外帆布包代表著「大眾消費」,而柏金包則是「奢華消費」,這二者本無交集,但因嬌蕉包的出現,成了「名門」婚禮送予來賓的禮物,台北「名媛」也人手一「包」,「大眾」與「奢華」終於有了幽默式的交集。帆布嬌蕉包嘲弄了資本主義體制下的「名牌」,提供名牌消費的反省空間,其深層的文化意義應該被肯定。
就創意層面而言,嬌蕉包使用的方式是符號的重組、再製與再現,這是被認可的創意表現方式,美國普普藝術就是這樣的精神與表現—強調「真實」元素,要表現的「就是這樣」。
嬌蕉包複印柏金包外觀,有沒有減損愛馬仕利益?似乎也沒有,一個是皮包,另一個是印上去的帆布包;一個賣數十萬元,另一個賣千餘元,只有白癡與白目才會認為是同一款,更何況買得起柏金包的,不會因有了嬌蕉包,而不買柏金包,至於買不起的,本來就不是愛馬仕的客群,何來「利益減損」。
嬌蕉包事件讓我們認識跨國公司的強勢,面對商業帝國主義的「智慧財產」大纛,若加上官署不察,本地公司只能「割地、賠款」。嬌蕉包顛覆資本主義體制下所謂「名牌」,並未顛覆資本主義本身;「複製」、「仿製」是普普藝術常用方法,而「複製」、「仿製」正是大量生產的基礎,也是資本主義的精神,經由大量生產,才能大量廣告,最終完成大量消費,嬌蕉包正是利用名牌的重組與再現,形成流行時尚,自己成為資本主義的一環,但也葬身於資本主義遊戲中。
美國專利權 改採先申請主義2011/10/06【經濟日報
美國發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 AIA)有重大變革,9月16日全面修訂,將「先發明主義」改為與台灣制度相同的「先申請主義」,並對「專利蟑螂」有更多限制,有利台灣企業在國際的專利布局。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昨天舉辦「智財權跨國訴訟實務暨美國專利改革法案解析研討會」,由眾達合夥律師陳世杰及眾達ICT(國際貿易委員會)業務負責合夥律師哈伯(Blaney Harper)主講。
哈伯表示,台灣與許多國家在專利申請上都採「先申請主義」,即先提出專利申請者優先核可。但美國原先採「先發明主義」,即先發明專利者優先核可,與多數國家大相逕庭。
陳世杰指出,AIA修法後,將「先發明主義」修改為「先申請主義」,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對台灣企業而言是件好事,因與國內制度接近,企業將可在較熟悉的制度下進行專利布局。
AIA修法,其中一項重大變革即是對於專對企業提出專利訴訟,以賺取和解賠償金的非營利團體(俗稱「專利蟑螂」),有抑制的效果。
陳世杰指出,過去專利蟑螂可能同時對20多家企業提出專利告訴,倘若20家企業中有一家願意和解,專利蟑螂即可賺取賠償金。但AIA修法後,對原告可同時提出告訴對象數量有一定限制,原告若要對多家企業提告,將耗費較高成本。
他表示,台灣有許多企業過去常常是被專利蟑螂「追著跑」,而專利蟑螂通常都是來自國外,國內並不常見,因此這項修法,對國內企業而言,可說是一大福音。
陳世杰並提醒國內業者,AIA修法後,各部份法規都有不同的生效日,企業必須多加留意。
閱報秘書/美國發明法案(AIA)
美國發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 AIA)是美國對於專利發明、申請和訴訟等專利相關規範,2011年9月16日由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後修訂,是美國近60年來對專利法,做出最大一次的修訂,簡化繁瑣的專利申請程序,並為企業提供專利糾紛解決管道等,被認為是有利促進美國創新、增加就業的重要修法。
另參本館:專利權大戰《數位海盜的正義》 《著作權保護了誰》
宏達電發展智慧型手機品牌有成,快速竄紅,樹大招風。這兩年來,除了蘋果控告外,數位安全廠商金雅拓(Gemalto)也對宏達電提告,近期加拿大業者MOSAID控告宏達電侵害手機定位技術專利,甚至先前宏達電手機取名為恰恰(Cha Cha)也挨告。
不過,在眾多訴訟對象中,蘋果與宏達電是最直接競爭對手,雙方專利攻防戰,先由蘋果在美點燃專利戰,蘋果主要戰略有三,一是捍衛自身權益,鞏固北美市場,企圖達到禁止宏達電產品輸往美國市場目的,直攻宏達電生存命脈。其次是除了宏達電要付出昂貴律師費等被迫應戰外,將逼使宏達電與蘋果協商,且付出可觀的權利金,以增加成本,削弱宏達電產品競爭力,甚至對獲利恐有負面影響。三是蘋果控告宏達電,「項莊舞劍、志在沛公」,也對使用谷歌Android作業系統的其他手機品牌,具有潛在危險。
而宏達電的如意算盤則是,先前宣布以三億美元購併威盛旗下S3廠,外界解讀為對宏達電可能在專利戰有所助益,主因是美國ITC日前初判認定蘋果侵犯S3專利,因此透過此一購併案,向蘋果「要脅」,達到以戰逼和,且反過來控告蘋果。
對購併S三案,宏達電財務長容覺生說,帶來專利價值,可增加二百三十五篇專利及申請中的專利,有助於宏達電降低權利金成本,未來利用價值將逾三億美元。到底花得值不值得,有待觀察。
蘋果控告宏達電,只是開啟全球手機品牌專利權大戰,未來還有蘋果與三星互控專利案,精彩可期,面對全球化的國際貿易大戰,由匯率大戰、創新產品大戰,延伸到專利權大戰,國內產官學應儘早因應對策,協助業者渡過生存危機。
打專利戰 智財管理公司成軍【經濟日報2011.09.02
迎戰海外專利侵權大戰,工研院昨(1)日宣布,智財管理公司本月成軍,首檔針對智慧型手機、顯示器的「反訴型基金」,將在明年春誕生,規模超過5億元;「布局型基金」一年可設立,不排除引進國發基金挹注。
海外專利大戰轉趨白熱化,近來蘋果與宏達電互告侵權官司愈演愈烈,科技業者也開始透過併購取得專利自保。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表示,當台灣在某些科技領域實力愈來愈強時,來自海外的智財權要求,也會愈來愈高。
經濟部近期研擬「國家智財戰略綱領」,希望年底前送行政院核定,行政院可仿效日韓,由首相或總理領軍,開打跨國專利戰。工研院昨天也宣布,本月將成立智財管理公司,目前積極網羅國內智財菁英出任專業經理人。
智財管理公司為百分之百的民間公司,該公司及旗下籌設的基金組成智財銀行(IP BANK),為一種創新的智財營運模式,有意參加基金招募的業者,不須投入該公司所持有的專利,而是由智財基金對外收購專利。
智財管理公司下設兩檔基金,「反訴型基金」規模5億元起跳,以智慧手機、面板顯示器為主;「布局型基金」預估規模超過十億元,鎖定能源、醫材、智慧電視、LED、綠色材料等產業。
工研院協理佘祥生表示,管理公司成軍後,最快半年內就會成立第一檔反訴型基金,目前規劃由創新公司投資5,000萬元,作為初期營運資金,也將投入2億元作為引導資金。
另外,布局型基金涉及產業面較廣,著眼中長程的專利布局。佘祥生指出,布局型基金不排除引進國發基金參與。 2011-10-08 11:14:11
韓稱台業者違競爭法 台在美控韓企侵權 台韓互控 2011-08-14
台灣的雙D產業(DRAM產業與TFT-LCD產業),今年都受制報價不斷下滑而虧蝕累累。綜合中廣新聞網、中央社報道,尤其面板廠更是多事之秋,原本寄望7月、8月的面板價格能回升轉虧為盈,但以目前報價看今年要出現盈餘已有困難。另一方面,今年美國認定台韓面板廠操控面板價格,除祭出巨額罰金外,面板大廠友達的三巨頭目前仍滯留美國,而隨後歐盟也跟進開罰。
近日,包括友達、奇美電、華映與瀚宇彩晶等四家台灣面板廠又都公告接獲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審查報告,指這些廠商違反當地競爭法,不過罰鍰金額尚未宣布。
面對指控,業者透露,韓國公平交易委員給廠商的報告書是用韓文撰寫,已在當地聘請律師處理。
業者喊冤說:「如果真要一起壟斷,當然得賺錢,怎麼還會虧這麼多錢呢?」
對此,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表示,當時台韓面板廠一起開會討論、制定面板價格,也被韓國認為是違反公平交易法,所以一起被控告。但目前台廠接獲通知後還在找翻譯瞭解,據初步瞭解,韓國要求台廠具體說明事由,還未提到罰鍰。他說,經濟部已和友達等廠商取得聯繫並溝通,希望業者有需要幫忙的地方盡量提出,但業者均稱已自備強大的法律團隊,暫時不需要幫忙。
經濟部工業局強調,會透過經濟部反壟斷專案小組,整合國貿局、外交部、公平會等有關部門的專家,視情況召開專案小組會議,與面板廠商密切聯繫,依廠商需求來提供協助。
但工業局坦言,其實對於國際指控違反競爭法或反壟斷法,政府涉入干預的程度很有限,因為不可能干預他國司法程序。
在同一時間,台灣的工研院已透過代理人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控告韓國樂金LG侵權告訴。申訴案指出,韓國的樂金、樂金電子公司與樂金電子公司美國分公司,涉嫌侵犯工研院增進LED背光模組光學均齊度的專利,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調查。不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尚未決定是否立案調查。
竹科業界指出,全世界的科技廠都一樣,經常利用訴訟當成是商業策略手段之一,包括之前的宏達電遭蘋果控告侵權。而提告除干擾對手之外,也可能獲得巨額和解金。
相關新聞
挑釁欲掀貿易戰?韓公平會 竟要罰台面板廠新聞
南韓控我面板廠 經部馳援
苦情4面板 屋漏又逢雨
美版「抓耙子」免罰 又來了?
Google大手筆收購摩托羅拉行動控股公司,將進一步和生產iPhone的蘋果公司直接競爭。
Google在2007年11月初年宣布成立「開放手機聯盟」,並推出開放的作業系統Android。宏達電 (HTC)2008年10月底推出首款Android智慧手機Dream。
Android平台上路後,呈現爆炸性成長。據研究機構Canalys 統計,Android手機2009年第二季在全球智慧手機的市占率不過2.8%,但到2010年第四季已飆到33%,成為最普遍的智慧手機平台。
Google今年6月表示,每天有55萬支Android手機啟用,全球使用Android的手機突破1億支大關。Canalys更在8月1日提出估計說,Android手機第二季出貨量達1億770萬支,在智慧手機的市占率已高達48%。
蘋果的iPhone在2007年6月底上市,引爆智慧手機熱潮,目前已進化到第四代,外傳第五代可能9月開賣。根據研究機構IDC統計,iPhone今年第二季賣出2030萬支,在全球智慧機的市占率為19.1%。以個別廠商而言,蘋果已成智慧手機一哥。
蘋果產品以軟硬體高度整合著稱,且走高價位路線,生產廠商眾多的Android產品則橫跨高階和低階市場。Google先前推出宏達電、三星代工生產的智慧手機Nexus One和Nexus S ,然而銷售業績並不理想,現在收購摩托羅拉行動,顯示Google也想在手機硬體市場競爭。
不過,收購案最大的影響可能在專利權官司。如果順利收購,Google將取得摩托羅拉專利,減少未來的訴訟。蘋果已對多家Android手機廠提告。
相 關 新 聞
穩軍心 要做大廣告收入
樹大招風 反壟斷!美將嚴審Google
Google併摩托行動 盟友恐叛變
宏達電 應開發自有平台
摩托出嫁 亞洲手機市場重洗牌 2011-08-17 中央社
Google宣布將以125億美元併購摩托羅拉行動,為手機市場投下1顆震撼彈。採用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的亞洲手機製造商,可能得轉投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等敵對陣營。
根據彭博社報導,台灣宏達電、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及一些規模不大的手機製造商恐失去Google的加持。
台灣宏達電與南韓三星電子共賣出上百萬台採用免費的Android系統的行動設備,將Google捧上全球手機軟體市場的一哥地位。
不過對其他30多家採用Android系統的手機製造商來說,併購摩托羅拉行動(Motorola Mobility Holdings Inc.)後的Google已不再是以往的夥伴,而是競爭對手。
科技市調研究公司顧能(Gartner)分析師加騰柏格(Michael Gartenberg)指出,2008年以來投入Google的Android陣營的手機製造商這下恐怕難創造出人氣裝置,因為摩托羅拉行動可能更早取得最新的Android技術。
加騰柏格表示,「這是他們的惡夢情節。Google已經從盟友,搖身一變成了競爭對手。」
市場研究公司國際數據資訊(IDC)分析師赫羅尼摩(Francisco Jeronimo)指出:「該併購案使多數Android 陣營的公司不只體會到他們有多麼地依賴Google,更覺悟到Google的計畫可以使他們的生意一夕之間豬羊變色。」
華爾街立刻將微軟封為這場併購案的贏家。如果併購案將使Android陣營的公司琵琶別抱,Windows作業系統便有潛力從中獲利。
顧能的數據顯示,如以智慧型手機市場第2季末資料為準,Android系統鯨吞43.4%的市佔率,遠遠超過諾基亞(Nokia)的22%。而蘋果(Apple)則以18%的市佔率位居第3。
諾基亞今年稍早之前便情定微軟Windows系統,不僅拋棄自家的軟體,也避而不用Android系統。諾基亞首支Windows Phone手機預計今年稍後上市。 2011-08-17 10:57:48
三星提告 反控蘋果侵權【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2011.04.23
南韓三星電子22日表示,已在首爾、東京和德國對蘋果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圖為三星Galaxy Tab平板電腦(左)與蘋果iPad 2。(路透)
在蘋果指控三星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依樣畫葫蘆」抄襲其產品後,三星22日表示已在首爾、東京和德國對蘋果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反控iPhone和iPad侵害專利。
全球第二大手機製造商三星說,21日在首爾法院提起訴訟,指控蘋果侵害其五項專利,另外也分別在東京和德國曼海姆市控告蘋果侵害其兩項及三項專利。
三星22日聲明中說,蘋果iPhone和iPad合計侵害三星十項行動技術專利,這些專利主要涉及在數據傳輸過程中降低功耗、減少數據傳輸錯誤的3G技術和無線數據通訊技術。三星要求蘋果停止侵權,並做出補償。
三星說:「三星正積極回應衝著本公司而來的法律訴訟以保護我們的智慧財產,同時確保我們能持續創新,並在行動通訊市場持續成長。」
三星幾天後將推出新產品,這是該公司首次對最大客戶蘋果提起反訴訟,可能傷害雙方的業務往來關係,蘋果仰賴三星供應晶片和液晶顯示器等零組件。
大宇證券公司分析師詹姆斯‧宋說:「蘋果對三星的快速崛起感到焦慮,蘋果已感受到威脅感,可能因此覺得有必要在三星5月搶先蘋果推出新款智慧手機之前阻撓三星的攻勢。蘋果和三星都很清楚彼此很需要對方,蘋果無法立即找其他公司供應晶片和行動處理器,因為沒有其他業者能像三星那樣在技術和產量上達到蘋果的要求。」
蘋果光是上季就賣出1,860萬支iPhone。三星直到去年初只在快速成長的智慧手機市場取得一小部分的占有率,但今年第一季估計賣了約1,300萬支智慧手機,今年的目標是賣出6,000萬支。
三星下周將在南韓推出新款Galaxy S智慧手機,這款手機將是三星能否達成今年銷售目標的關鍵。
蘋果15日向美國北加州地方法院提告,指控三星侵害iPhone和iPad的專利和商標。這兩項大受歡迎的產品正受到採用免費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的競爭產品威脅。
全球科技大廠為捍衛各自在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常彼此互告。iPhone和iPad的銷售強勁也為三星創造營收。蘋果去年是僅次於日本Sony的三星第二大客戶,去年約為三星帶進6.2兆韓元(57億美元)營收,今年預料會躍居為三星的最大客戶。
……………
福特與專利權制度
福特因為廣受人尊敬且享有盛名,遂想投身政治。他說:「如果我當選參議員,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鼓動廢除所有的專利權法。這些法律壓榨消費者,並給生產業加上沉重的負擔。它們是自由競爭的大敵。」
這便是他對專利的想法,而他也照這個想法行事。以後的許多年間,先是他,而後是他在福特公司的接班人,毫不遲疑地為其公司的任何新研發成果申請專利權,但這只是為了防止別人做塞爾登想做的事,也就是以先發制人的辦法對付其競爭者。但是福特公司視其自己的新研發成果,甚至其獲有專利權的研發成果,為共同的知識,並且慷慨地允許別人使用,概不取費。逐漸,美國有了一個汽車製造商行業協會,所有會員同意這樣的專利權應該放在一起為大家共用。雖然福特同意這個制度的實行,但他從未和其他製造商聯合或簽有任何協議書。不是每一個製造商都遵守這個制度。訴訟案件雖也有幾椿,但都不重大。
一九四0年代早期,有「臨時全國經濟委員會」的召開,以測定在汽車工業推銷的階段,是否使用了約束性的辦法。其測定的結論是:「交叉發給執照的政策,對於汽車工業及公眾而言似乎都很好。看不出工業技術的進步,沒有比充份利用授權的類似領域遲緩。」
揭示很少人知道的缺點
但並不是什麼都那麼美好和光明,施給也不都是單向的。福特也期盼他的工人會給他一些。有了移動的生產線以後,他可以加速生產線移動的速度。他在某些情形下,也把生產線的移動加速。這使有的人指控他壓榨而非慷慨。有一個女人寫信給福特說:「你的連鎖系統是嚴苛的工頭。我的丈夫回家時已經精疲力竭,躺倒在床上不肯吃晚飯!有沒有什麼補救的辦法?五塊錢一天是個恩賜,比你所認為更大恩賜。可是,天哪,他們卻是辛苦賺來的。」
不幸的是,福特的晚年遠不如早年光彩。他已迅速成為著名的發明家,這個情形顯然使他自己和新聞界的某些人認為,他在其他的領域也可以有所貢獻,其結果是,他做了些傻事,也說了許多很傻的話。譬如,一九一五年,他參加並出資支付一條所謂「和平船」的花費。這條船航行到歐洲,設法讓美國可以不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福特想遊說愛迪生也參加這次航行,但愛迪生不聽他這一套。
再者,這項計劃在組織、時間和執行上都欠佳。因而結果一塌糊塗,成為一椿可笑的事。新聞界於是與他作對,使他變成大力諷刺的對象。
奇怪的是,這個想法最初是一位名為希威瑪的猶太婦女向他建議的。這一事實可能觸發了反猶太人的活動。福特後來買下一家報紙,有一年之久登載反猶太人的廢話。
甚至他的生意感似乎也衰退了。在黑色T型車的實際效用和優勢已經衰退以後很久,他還在堅持只生產這一個模型和這一個顏色的汽車。一旦他的「一般人」開始習於有自己廉價和基本的汽車以後,它便不是什麼令人興奮的東西了。在愈來愈富裕的一九二0年代,他們開始想要好一點、或至少奢侈一點的汽車。但是福特拒絕供應這樣的車。其結果是,他的公司走了壞運,而他「絕對可靠」的名譽也動搖了。一九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他終於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而停止生產T型車。雖然福特汽車公司到那時已生產了一千五百萬部T型車,可是它已失去第一名的寶座。通用汽車公司對於一般買汽車的人喜歡什麼樣的車比較了解,已經在迴避它。
遺產
但是這些都不應損傷到福特十分真實的成就。他協助興建了一家醫院,也創辦了一家展示美國早期創造性的大型博物館。但是甚至這些也趕不上他在汽車製造領域中的遺產。
多拜他的戰鬥能力和他對競爭制度的信心之賜,美國的汽車製造業一片榮景,而且在許多年間,成為驅動我們工業能力的主要發動機。二000年時,美國四個最大的公司中的三個──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和美孚石油公司──或是製造汽車或是供給汽車燃料。他創造了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一個薪資良好的工業工人階級──他們買得起以他們的勞力所生產的產品。
他在全球各地,或至少在比較開發的國家中,都有影響力。在我們現在所謂已工業化世界的許多部份所興建的福特工廠,成為其他公司的楷模。再者,他對黑人、假釋的罪犯和殘障者,都提供平等的機會,改變了專利權制度的面貌,事實上還創造了一組新的社會經濟法律。最後,但也同樣重要的是:他訂立了合作使用專利權和模範的標準,這對於美國汽車製造業來說是十分有用的。
至於這種爭議的本身,雖然成立「持有執照汽車製造商協會」的目標主要的確是為了贏利,可是其機械部門在技術標準化方面也有貢獻。但是保證這個領域本身來者不拒的是福特,這些人才能由這種標準化中獲利。
我們現在只能感到納悶:如果他不曾贏得對塞爾登及其公司的戰鬥,我們目前的開的會是什麼車?
(本文轉載自哈爾.赫爾曼新書《科技恩仇錄》,由博雅書屋出版)
另參本館:《數位海盜的正義》 《著作權保護了誰》專利權大戰 2011-05-20 08:37:40
難判侵權 保障小破壞大【聯合報記者何定照09/04/22
立院通過著作權法修正案,指網路使用者只要三度被認定侵權,ISP業者就可將之停權,部落客、學者同表憂心,認為侵權定義、執行方式都很模糊,「破壞的可能比要保障的大」。
立院通過著作權法修正案,指網路使用者只要三度被認定侵權,ISP業者就可將之停權,部落客、學者同表憂心,認為侵權定義、執行方式都很模糊,「破壞的可能比要保障的大」。
知名部落客、智邦生活館總經理陳豐偉指出,侵權行為很難認定,光是證明誰是原始創作人,就會花費大量行政成本,他認為一般ISP業者不見得有能力處理,總不能甲跑來說作品被侵權就判定,萬一乙又說自己才是原始創作人怎麼辦?
陳豐偉認為,多數所謂侵權者,其實只是想跟他人分享,用意不在牟利,但著作權法修正後,抓到的可能是那些無心犯過者,至於真正想藉侵權牟利者,早就想好應對方式,「一個帳號被停權,就申請另一個」,若是在國外網站申請,國內法律也管不到,「最後抓到的都是小蝦米」,實效堪慮。
中正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簡妙如認為,所謂侵權若包含轉貼新聞等,將嚴重戕害知識流通,「這是著作權法過度擴權」。她認為,一般部落客並非藉轉貼新聞作商業利用,網路時代早已是「新媒體時代」,若還藉法律阻擋知識傳播,根本是和時代對立,打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副教授陳順孝指出,政府若只想藉此法保護部落客文章不被盜用,雖然值得贊成,但也應同時推動「創用CC」(著作權人創作可讓他人以不同模式分享)概念,才能貫徹web2.0相互傳播的精神。若侵權還包括轉貼新聞、影音、音樂等,就嫌太苛刻,「違反網路空間共通分享的要義」。
最近又見一樁全球精品名牌到台灣打越洋官司,假扣押疑似的侵權商品。過去這類新聞大家早已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但此最新事件之所以與眾不同,乃在於牽動的焦點已不再是仿冒A貨山寨版,而是台灣最近幾年喊得漫天乍響的文化創意產業。
法國愛馬仕公司針對台灣嬌蕉國際生產的「嬌蕉包」,提出侵權官司訴訟,前者是歐洲的百年品牌,後者是台灣新興的「文創品牌」。以前國際名牌跨海打官司,總是來勢洶洶,台灣官員又懼又怕,深恐被列入保護智慧財產權不力的「特別三○一條款」(美國貿易黑名單)。
這次「法國」公司來台,首先是被質疑其享譽全球時尚舞台的柏金包外觀,未在台灣註冊登記;接著智財局官員表示,若是「詼諧式攀附」則不構成侵權,一切交由法官判定,一反往常的喊假就打,而有了轉圜,有了幽默,有了討論「仿冒侵權」與「文化創意」之間的灰色可疑地帶。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此次備受爭議的「嬌蕉包」,究竟有何文化創意可言?它的製作方式簡單,將高畫素相機拍下的皮包外觀,以「熱轉印」的方式輸出在白色帆布袋上即成,而其售價則不及柏金包的百分之一。但就當前的時尚邏輯而言,「嬌蕉包」比「柏金包」更「酷」更「炫」,乃是因為它同時結合了當前最炙手可熱的「環保」時尚與「反地位」(anti-status)時尚。
君不見幾年前一只寫著英文「我不是塑膠袋」的帆布環保包,賣到全球缺貨。君不見從二零年代香奈兒以降,所有打倒權貴階級品味的設計,都成為最新一波的時尚品味。嬌蕉包的「嬌」對上柏金包的「驕」,自是充滿頑皮淘氣又青春時髦的想像。
故此次「出包」的重點,不在「混淆」而在「諧擬」,顯然沒有人會混淆尊貴的皮革柏金包與留有白邊的嬌蕉帆布包,而嬌蕉包所承續的創意,直可上溯到超現實主義以假當真的「欺眼法」或普普藝術的圖像複製。
故嬌蕉包若有爭議,其爭議點不在「侵權仿冒」而在「創意抄襲」,其爭議點的參考座標不是柏金包,而在比嬌蕉包早一年問世的日本品牌TATA BABY帆布柏金包,也是比嬌蕉包晚一年問世的美國紐約品牌的TOGETHER包。前者將皮革改為帆布,更將原本柏金包的尺寸乾坤挪移,可視為此次柏金包創意諧擬的第一波,而台灣的嬌蕉包雖有樣學樣用帆布,但卻露出似有若無的白邊,成就了「欺眼法」的另類趣味;而紐約的帆布柏金包最沒創意,直接拷貝了台灣嬌蕉包的「欺眼法」,僅將提帶部份改為白色帆布。
但若嬌蕉包僅是出現在美術館的塗鴉或kuso藝術創作,或是出現在街頭運動的「文化反堵」,則少爭議,但嬌蕉包卻是出現在資本主義市場,以謀取商品利潤為前提,便涉及種種法律相關議題。但不論其是否違反商標法,或是否踩到公平交易法的「攀附他人商譽」,也不管法官最後的判決,此次「出包」事件最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反而是在如何面對文化創意無所迴避的「創造性挪用」,才有可能真正處理日後各種灰色可疑地帶層出不窮的爭議。(作者為台大外文系教授)
另參本館:《數位內容》 販賣古典 臺灣時尚沙漠? 《著作權保護了誰》 2011-04-26 10:07:38
超商放廣播 不再動輒侵權【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09.03.05
智慧財產局決定硬起來,新出爐的著作權法修正草案,解決了旅館、醫院、超商、咖啡店和客運等業者播放電視、廣播侵權問題。草案規劃「二次公播」的著作權限定由集管團體管理,業者只要和集管團體談好即可,免去一一協商之苦。
針對電視、廣播等一次公播業者,修正草案端出「強制授權」制度,如果業者與個別權利人協商不成,可以向智慧財產局申請強制授權,付費就可以使用,以防電視、廣播業者因為個別權利人亂開價而受苦。
此外,各集管團體對於費率計算方式遲遲協調不成,導致單一窗口計畫停擺,智慧財產局局也擬修正仲介團體條例,介入審議,加速催生單一窗口。
針對此一重大變革,智慧局將在今(5)日召開公聽會,由局長王美花主持,聽取各界意見。智慧局著作權組組長張玉英強調:「如果制度要進步,一定要有突破。」
張玉英表示,旅館、醫院、超商、咖啡店、客運等業者,通常透過喇叭、擴音器等設備播放廣播或電視的音樂,被稱為「二次公播」,由於只要開機就算是「利用著作」,理應要取得授權。
但現行著作管理方式多元,有個別管理、集體管理、委託管理等,業者也搞不清楚被播放的音樂是由誰管理,很難一一取得授權。
張玉英說,很多業者其實不是不願付費,只是不知道要付錢給誰,也害怕不斷冒出的權利人。
因此,草案規劃「二次公播」的著作權限定由集管團體管理,個別著作權人只能透過集管團體行使權利,讓授權對象單純化。
對個別權利人來說,也比較容易找到利用人,減少交易成本。
智慧局近日極力協調各團體建立單一窗口,偏偏各集管團體對於統一費率、計算方式等問題爭論不休,毫無進度;智慧局決定提出殺手金間,在仲介團體條例草案增訂,只要團體申請,智慧局就可以介入審議費率,速戰速決。
張玉英說,集管團體的問題從內政部主管時期至今將近20年,遲遲無法獲得共識,嚴重影響著作權利用的市場,智慧局不得不硬起來。
買舊書退新書 網路下載也OK【聯合報記者張耀懋08.09.26
「舊書拍賣!」「二手書兩折價!」每年九月開學前,美國各大院校最吸引人的海報與電郵廣告就是舊書大拍賣。
美國的教科書從美金五、六十元至兩、三百元美元都有,相當台幣一、兩千元至一萬餘元。台大醫學系畢業,目前正在哈佛攻讀公衛博士的陳彥廷指出,為節省開銷,最常見的就是購買二手書,二手書價差非常大,從一折到九折書都有。便宜不代表品質較差,學生會、網路書局都可撿便宜。
剛拿到波士頓大學法律碩士的律師胡宗典說,美國快遞費用很貴,很多學生捨不得花動輒台幣一兩千元的快遞,就選擇一般郵寄,但是,通常要耗費兩周至一個月才收得到書。
因美國退貨制度健全,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只要在一定的期限內(通常可以到半個月至一個月),憑收據就可退貨。因此,許多學生常在開學時,先依老師開立的書單買了滿滿的新書,到退書截止日前,買的舊書寄來了,才退新書,換讀舊書,書局也會特開專門櫃台服務這些退書客。
書店為搶生意,學期末也會蒐購舊書,待學期初擺在新書旁一起販賣,價格雖較其他通道貴,卻因便利,十分搶手。許多老師也了解這種情況,常會將新舊版的重要差異條列,供同學參考。
若連舊書都買不起,可能就須上圖書館借覽。不過,被指定為教科書的書常會被限制借閱兩小時或當天歸還。一般而言,美國大學,尤其是研究所的課程中,老師書單中的書,通常用的就是其中幾個章節。胡宗典說,美國著作權法和台灣一樣,可以允許非營利性的教育目的使用,同學自行影印其中幾個章節,尚不構成侵權行為。
另外,現在許多美國教授多會提供學生上課課程資料,其中包含整學期會用到的文獻、書本章節等影本。以哈佛法學院為例,這些資料印本均免費供應,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則酌收影印紙張費,波士頓大學則掛在網路上,由學生自行下載轉印等
查盜印原文書 學生:肥了書商【聯合報記者熊迺群08.09.26
台中檢警昨天兵分廿路大規模搜索逢甲、中興、東海及中國醫藥大學周邊影印店,取締違反盜印原文書,查扣六百多本學生代印的原文書、教科書,檢警漏夜偵訊十七名業者。
「治標不治本。」大學生抱怨原文書太貴了,打折後每本也要七、八百元,有的一、二千元,每學期花費近萬元,若加上參考書開銷更大,學生不得不自己印,並質疑掃蕩作法根本是間接圖利書商。
影印店老闆說,書商、檢調單位取締違法影印原文書的情況已多年,每當開學前後都會有些動作;但學生要求代印的需求大,這種風氣很難改。有些業者甚至預先印製原文教科書,發小傳單目錄向學生推銷印製好的書籍。
昨天上午,台中地檢署指揮保智大隊台中分隊,針對逢甲、中興、東海及中國醫藥學院周邊密集的影印店搜索,從十四家影印店運回好幾車,共六百多本的盜印書,扣回大型電腦影印機七台、責付保管十五台。
檢警指出,先前已接獲檢舉,這些影印店在開學前後,都會提供學生團訂印製原文書與教科書,每本影印書價格,不到原文書價的一半,團購還有優惠,已嚴重侵犯書商著作權益;甚至傳出業者利誘班代招攬同學,再將裝訂好的代印書籍整箱送往教室。
昨天被取締的都是影印店業者,但檢警提醒學生小心挨告。高雄市一名劉姓女大學生因影印原版英文書,被出版商移送法辦,不久前判刑六個月,易科罰金十五萬元,她難過得不願多說。
女學生的家長表示,因為原文書很貴,女兒為省錢才借來原版英文書影印;他曾代女兒與出版商協調,可是沒有結果,女兒還是被判違反著作權法。
一家影印店人員指出,大學用書出版商不時到大專院校周圍的影印店查看,出版商還會派出「偵探」假裝買書,或拿其他書影印,看到店裡有原版書的copy,立即報警處理。
大學怒吼:微軟應逐年降價【聯合報╱陳智華08/01/12
各大學都採用微軟的作業系統,但多所私立大學抱怨,微軟的計算公式和價格都不合理。(本報資料照片/記者侯世駿攝影)
全國大學校長會議昨天結束,會中通過決議,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等協會,將請公平委員會介入,了解台灣微軟的訂價是否合法,並提出要求逐年降價等三大訴求。
私校協進會去年曾委託東吳、元智、逢甲、中原、東海、世新等六所大學電算中心主任,和台灣微軟商談改善合約。東吳大學電算中心主任江清水呼籲各大專院校,在台灣微軟沒有善意回應前,尚未簽訂學生授權合約的學校停止和微軟簽約。
江清水說,微軟的校園授權合約,教職員部分開價每一單位金額是兩千四百一十八元,多數私校都接近這個價格,人數則是以專任教職員,加上三分之一的兼任教師、二分之一的兼任職員來計算。
但他表示,微軟的計算公式和價格都不合理,因為國內私立大專院校兼任教師非常多,非上課時間不會在學校使用電腦;且兼任教授絕大部分也在其他國立、私立大學任教,等於重複收費。
江清水指出,目前的授權金一年一簽,並不合理;且微軟應該更新版本才能調漲價格,但以該校為例,五年來的授權金額已漲了百分之廿二。
江清水說,他們希望兼任教職員不納入計算,並逐年調降單價、提供不同軟體組合供各大學校選擇,但幾次開會,台灣微軟都沒有具體回應。
清大和成大等國立大學則表示,雖然一年一簽,數年來授權金沒有漲,清大表示,該校認為價格還算合理。
成大表示,該校二○○二年和台大、中山及政大四校一起跟微軟洽談授權金,老師的費用約一千六百九十元,學生為一百一十元,成大表示,如果全台所有大學能一起跟微軟洽談授權金的價格,議價空間會更大。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則表示,大專院校和台灣微軟的授權合約,屬於商業行為,教育部沒有辦法管。
【記者陳曼儂/台北報導】公平交易委員會昨天表示,電腦軟體是著作權物,著作權物的價格應由著作權人與使用者雙方自主協商,並沒有價格適當與否的問題,但公平會將支持雙方進行協商。
微軟:校園價 已俗擱大碗
大學要求調降授權金,台灣微軟法務長施立成昨天說,校園授權包含七種微軟產品,教職員方案每單位一年權利金只需二千四百十八元,相對市面上同樣產品全部買下來高達十幾萬,這樣的定價算是「便宜又大碗」。
至於學生授權方案,他說,每位同學一年付三百元,就可使用Windows、Office和Windows Core CAL三種產品,大學用四年一人也才一千二百元;如果到市面上買,教育版Office就要三千元。
台灣微軟和國內各大專院校簽定的校園授權合約,目前分學生與教職員兩種,單位數是以人數計算。
施立成說,授權單位數並未將該校全部兼任教師納入,如果學校認為兼任教師在各校兼職會有重複計算的問題,可提出證明,微軟會將該名教師從授權單位中去除。
東吳大學電算中心主任江清水指若換算為美元,台灣微軟校園授權金是南韓的兩倍;施立成回應,將兩國授權金以美元作為計算基準,並未考慮匯差,本身就有問題。
施立成說,台灣加值營業稅為內含,定價會比商品價格高出百分之五;但南韓營業稅為外加,定價比較低。
走法律途徑 別讓業者壓榨【聯合報2007.05.19本報記者何祥裕】
土城市民黃珮君在網路上賣一套盜版光碟,雖然被求償廿萬元,法官判她只需賠一千六百八十元,創下國內最低價紀錄。雖然這一判決不一定能成為判例,但卻可以提醒類似遭遇的人,不一定要忍受代理商的漫天喊價,也可以合理解決官司。
有些民眾一旦被告頓時慌了手腳,任由代理商喊價和解金,以為賠償就沒事了。事實上販賣盜版光碟是公訴罪,和解了也無法撤回,而從法院對此類案件的賠償判決,頂多判賠一、兩萬元,循一般法律途徑反而還比較省錢。
賣盜版光碟觸法,無庸置疑,但法律講究公平,兼顧量刑比例原則。一套數百元或上千元的光碟,販賣者卻得付出一、兩萬的緩起訴處分金,還得支付代理商六到八萬和解金,加起來將近十萬,與光碟本身價值相比顯然失衡。
廠商最會使用的求償招數,就是根據著作權法八十八條第三項,「被害人不易證明實際損害金額,得請求法官依情節在一萬到一百萬內酌定賠償」求償。因此廠商只要抓到有人賣盜版,求償數字當然拚命灌水,法官若未仔細審酌,被告當然成冤大頭。
當然,商人取得授權發行影片,本身必須支付營運成本,抓盜版避免損失,無可厚非。然這些上網賣一套、兩套盜版光碟的民眾,真的就是影響正版業者生存的罪魁禍首嗎?或許這些商人應該想想,要抓就去抓專門盜版光碟販售的不法業者,而不是找小老百姓開刀。
法律始終有漏洞........
真正能保護到多少人呢?
難怪台大法律系出身的綠官們
很會知法玩法 2007-05-19 08:28:21
ChatGPT 真能搶走你的飯碗?我問了律師、編劇、程式師…..2023-02-13
在教育圈,ChatGPT最火的是「 代寫論文 」。
但一名電腦學院的大四學生小波奇(化名)說,他身邊沒有這樣的情況,“ 我們會用它來翻譯論文、提煉參考資料的資訊或者寫個摘要之類的,輔助一下自己,但沒有人直接用它寫 ” 。一來是因為 ChatGPT 不靠譜;二來畢業論文也是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一個過程,沒必要為了省事欺騙自己。
其實,像斯坦福大學等已經在嚴查了,推出了 DetectGPT ,用來判斷文本是否由機器生成。
程式師們對 ChatGPT 的疑慮不僅在它的代碼會有紕漏。 “ 它完成你需求的前提是,你能精准用機械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ChatGPT 最擅長不懂裝懂,它沒有智慧和事實判斷的能力 ”。它無法完成複雜業務,只能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
但他能搶走編劇們的飯碗嗎?
編劇還不算一個文字創作行業,更像是一個命題作文,製片方給出要求,編劇按照歷史背景、方向、風格、體量和節奏創作故事大綱和分級大綱,劇本的 70% 就已經完成了。比起創作,瞭解製片方的需求才是關鍵,在這一點上,AI 是很難代替人工的。當然, Chatgpt 也許可以承擔大量基礎工作( 比如給每個路人甲生成一個人物小傳 )。和提倡集體創作的美劇相比,和編劇中心制的韓劇相比,國產影視們普遍缺少健全的編劇制度,編劇在製作中權重很低。
那麼 ChatGPT會不會取代律師呢?
“ 律師是法律在人與人之間的橋樑,而這裡面的人,才是關鍵 ”。在律師這一行中,總是能出現人類自己都無法預測的事,更不用提機器了。
回應
昨晚上玩了個把鐘頭:(優點)資料庫非常龐大,答案生成時的描述很有邏輯。你得把需求說的足夠清楚全面,它才能給你滿意的答案。網上好多說能寫學術論文的,不太現實。(缺點)資料庫是猶太人訓練出來的,問點帶政治色彩的問題,一張嘴就是老CNN那個味。
相關新聞資料
ChatGPT開始被“瘋狂吐槽” 還能火多久?ChatGPT更擅長於一些搜索、資料整理的工作。雖然郵件、發言稿這類日常文稿使用ChatGPT可以極大解放雙手,但到了學術寫作領域,經不起細讀,更像是概念的生搬硬套。特別是在一些理科領域,如金融、生化環材、電子資訊等等專業,吸引力也並不大。此外, ChatGPT背後的資料倫理和版權抄襲問題。
回應
ChatGPT就是支援自然語言的智慧化搜尋引擎,所謂的創作能力本質上就是瞎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