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生 女孩生
台灣離婚率高居亞洲第一!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去年有六萬四五四○對離婚,平均每天一七七對夫妻「一拍兩散」,以致單親家庭愈來愈多。若再加上喪偶、分居或夫妻兩地分離者,約有七十四萬戶到二二○萬戶(全國家庭數的三成)處於單親狀態。
台大社會工作系教授王麗容表示,近年離婚和結婚對數比例不斷拉近,主要是有結婚意願的人變少,晚婚或不婚、懼婚的人愈來愈多,且離婚人數沒有減少的跡象,甚至還在成長,以致離婚率奪下另一個「亞洲之冠」。
劉俠之友會秘書長尹可名指出,台灣的單親家庭型態也隨愈來愈多台商往大陸跑而出現「外在陸」太太,與傳統的將太太和小孩送往美國的「內在美」先生有分庭抗禮之勢。
<多樣面貌的母親節>【聯合晚報2007.05.11社論】
兩件新聞,都和「母親」有關,但放在一起看,卻顯得有點諷刺。教育部要讓懷孕的高中生可以請產假,引發了爭議。而各項調查則顯示,越來越多台灣成年女性不願懷孕生子當媽媽,卻反倒有不少青少女是在懞懞懂懂情況下就懷孕了。這些初嚐禁果的青少女若非選擇墮胎,便是輟學在家待產,然後成了「小媽媽」。
有人認為教育部這項措施是口惠,而且徒然引起爭議,當然,也可能將來真的有女學生挺著大肚子上學。可能有人認為政府為了促進生育而不擇手段,但從受教權角度看,懷孕學生的權益本該受到保障。至於像女藝人流行未婚懷孕,會不會影響青少年?那終究還是要看性教育如何教導青少女,除了保護自己,還要對另外一個生命負責。
母親節到了,很多母親開開心心接受子女的感謝和祝福。有不少女性則不願意當母親,還有為數可觀迷迷糊糊當上媽媽的青少女。這是一個多重面貌的母親節,更多的問題值得省思。
<已婚女性多承擔家務 未婚女性較輕鬆>【中央社/台北十二日電】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一項大型調查顯示,近八成的已婚女性,一肩挑起家務擔子,但小姑獨處者不論年紀多大,家事負擔都比已婚媽媽主婦輕。研究者認為,「女人結了婚就該當家」的刻板性別角色,有可能促使女性寧可不婚落得輕鬆。
70後母親的對話: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 社科院美國所魏南枝
回應
中國已經工業化了,正在步入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城市裡的人們就變成了宅男宅女,這必然導致婚戀的成本與難度都陡然上升,最後就是傳統婚姻生子的生活模式快速的瓦解和崩潰。發達國家已經在前面做出了種種示範,中國也不會例外
人類為什麼生孩子,1是有利可圖,2是生活樂趣,3是繁衍本能。當養育負擔極大,前途茫茫,無生活樂趣時,1,2兩大因素就消失了。最後一個繁衍本能被手機網路遊戲等也消解掉了。
《2023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49.3%的女性認為配偶基本沒有承擔家務、照顧小孩的責任,你認可這個資料嗎?
回應
不知道這個資料怎麼來的,是客觀評判的,還是主觀情緒。就我周邊的,基本都是男的做家務,尤其是做飯,基本都是男的在做。無論女人的衣櫃多滿,總是缺衣服穿!
那男人呢?男人活該受氣處處遷就女性?
不結婚不談戀愛,就不需要遷就女性了。
呼和浩特體育中心設女性專用泳道:徵求建議獲超80%支持
回應
我是男的,我也感覺游泳時候被女性碰到非常尷尬,所以你們為什麼不給我設置一個單的的男性泳道。
史丹佛研究發現 男性生殖器平均長度正在增加 學者擔憂
據英國《每日郵報》2023/02/16報導,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發現,從1992到2021年,男性勃起時的平均陰莖長度增加了25%——從4.8英寸(約12公分)增加到6英寸(約15公分)。儘管這可能是每個男人的願望,但這可能是由於攝取入化學物質、久坐的生活方式和垃圾食品所造成的影響。男性陰莖長度在過去30年有變長的趨勢,這與不斷增加的不孕症水準有關。
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於情人節在《世界男性健康期刊》(The World Journal of Men's Health)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並僅關注陰莖長度。他們收集了1942年至2021年間進行的75項研究的數據,總計包括55761名男性陰莖的測量結果。每項研究收集了不同狀態下的陰莖長度數據,包括完全鬆弛、鬆弛拉伸以及勃起後的長度。
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自1970年代以來,男性平均精子數量已經減半。生育率下降,加上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出生的孩子數量大幅下降。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到專家們擔心人口短缺可能會在未來導致經濟破產。
他還呼籲對女性生殖系統近年來的變化進行研究。其他專家指出,許多年輕女孩高脂肪飲食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導致她們比前幾代人更早進入青春期。
中南民大一男生被指在女生孕期出軌,在網上引起熱議,校方通報並嚴重警告 2022-12-13
網上大部分人則是對這件事情本身感到迷惑,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也有認為,未婚男女雙方之間本就沒有法律和行政義務,也不存在出軌這種說法,這種處置方式其實不太合理。我國女性在生育權已經獲得了完全自主的權利,非婚男方對女方在法律上是沒有義務,男方有義務照顧的是女方生下來的孩子。
回應
上次那個已婚婦女用男生打工賺錢讀大學出軌多個情人,被男生千里走單騎上門質問,還糾結多名情人毆打苦主男生的故事,學校對女主有何種處罰了嗎?
所謂校規校紀只敢對男的下手,但對女的婚前性行為等於提供了支援。
厚顏無恥的已婚女人嗎?那倒不錯 2022-12-13 作家毛利
讀書會,我講起森茉莉《奢侈貧窮》,有一段說她去澡堂,“多數女人只要結了婚,過上五六年,大都變得厚顏無恥了。”立刻有人說,“這不就是寶玉那句,女子未出嫁是無價之寶,出嫁後是死珠,老了就變成魚眼珠子。”我想想,的確如此。
讀書會上三個女人,a未婚,b已婚有子。我問a,你能不能接受男的婦科大夫?她躊躇了。B很直接說:有什不能接受的?這就是已未婚,生沒生過小孩的區別。
回應
這就是為什大媽那麼難對付。
男人女人買車的區別都有哪些 2022-08-16
男女之間的差異,這和兩性之間的生物進化(演化)、環境塑造,是分不開的。有人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男人是理性大於感性,女人是感性大於理性,那麼對待事物的處理方法自然千差萬別。
男買車要考慮的很多的;而女更在意心裡的感受,自己喜歡就好!
重男輕女,把養孩子當做一種養老投資、面子投資,我痛恨我的原生家庭 2022-11-19
【本文來自《為什麼這麼多人痛恨原生家庭?》評論區】
我痛恨原生家庭。我的母親30歲左右接觸了西方文學,她的床頭永遠擺著一部書,叫《飄》。我的父親是工人,酗酒好賭,出軌。我有三個姐姐,父親當初為什麼要生我這個兒子,是因為村裡另一個酒鬼嘲笑他:“這輩子生不出兒子。”於是父親要賭這口氣,寧願冒著被計劃生育抓罰的風險,也要生三胎,結果三胎是女孩,他就要生四胎,問題是家裡窮,養不起這麼多娃,於是父親做主,經過母親同意後,把三女兒賣了。還有……算了,很多痛苦,我不願回憶。只能說我的經歷讓我明白: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永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家庭帶來的心靈創傷,即使經年累月,也很難康復。有人說養育之恩呢?說實話,在某些家庭,哪有什麼養育之恩,只有養,沒有育。
回應
真是玻璃心,枉為人,父母的教訓可以銘記,而不是像一個懦夫一樣怨天尤人,記住你現在成年了,你父親還是工人,我父親是個農民也是酗酒賭博,你母親還識字,我母親出生就患有小兒麻痹症,造成智商和身體都有殘疾,我小時候是奶奶帶大的。我活了三十多年一次賭錢沒玩過,酒也偶爾和朋友喝。我當年考上重點高中的時候我爸沒錢給我讀,就上了沒要學費的簡陋高中(文理科各一班),到他前幾年因為腦血栓去世不還是我一直為他養老送終,有時候人經歷點挫折會明白點這個社會,也許我開竅比較晚吧。
永遠不要責怪自己的父母。他們有自己的局限性,這是必然的。我們成為父母的時候同樣會有。不要說程度不同,因為見識、環境、條件本來就不一樣。是父母給了自己生命,要懂得感恩。所有父母曾經的過失,已經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不要去糾結。因為你不可能從頭再來,埋怨也改變不了什麼。
好奇,原生家庭這個名詞是誰發明的
現在看見用“原生家庭”這詞的就噁心,本來是中性詞,現在活脫脫被有心之人誤導成等同“原罪”
嘴上說的是原生家庭,實際上說的是原生國家。
我70後,算不上事業女性,但也是挺好的大學畢業的,生娃這事其實就是無解的
即使國家鼓勵生一個發十萬,對於事業女性,遠遠抵不上她們的損失啊。所以,這不是錢的問題。
如果有辦法,發達國家不早解決了嗎?越是愛孩子的母親,越沒辦法生第二個,你得保證給孩子足夠的照料啊,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至於什麼延長假期,什麼現金鼓勵,都是沒用的。一個打算升職的女性是絕對不會跑去一個單位連生三個孩子蹭那個假期的,反過來,願意生三個孩子的也不是窮能攔得住的。哈哈。其實如果國家真的太需要人口了,鼓勵早戀吧。十八歲以前的女孩兒,有可能是戀愛腦,一激動就給愛人生寶寶去了。成年女性,尤其是考了個好學校,有個好工作的,大半會覺得孩子有一個就行了,這世上所有人都沒工作收入可靠。
回應
說得挺實在的,這就是現代女性的現狀
為什麼現在有些男生都不主動了?2022-10-12
回應
現在互聯網影響越來越深,慢慢的滿足了從生理因素激發的好奇心,男生也就理性的多了。而且現在女性的地位也在上升,要求這要求那得,什麼勞什子事都喜歡整整,男人開始平視女性,突然發現女人其實也就那回事,還不如兄弟好處。慢慢的這會變成常態,男女平等嘛。
其實就是成本問題,現在工作很累,買房很難,攢錢不易,在不主動之前,我的生活還是穩定的,攢錢,娛樂,工作都還可以。主動之後呢?一消費多了,送禮物,請吃飯,逛街乃至更多,花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就更大了,沒有盡頭,收益不定,而且上班還能累,玩的時間都沒有了。
現在是男女平等時代,權責是相等的,女權崛起已是事實,男人把權力交過去的時候,責任也卸一卸吧。
韓國街采| 為什麼不想生孩子?年輕人:這些話我們能在攝像頭面前說嗎
外媒Asian Boss繼上次在日本街頭採訪後,韓國2022年的生育率再創全球歷史新低。即便政府提供了1600美元的生育補貼,依然未能有效提升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現在男女性別對立越來越嚴重,以至於出現仇恨的情緒,結果越來越多的人發誓不結婚。”
“我覺得包括我本人在內,很多女性,都不想成為家庭主婦。如果有孩子的話,會不利於我事業的發展。
回應
若是大好年華去懷孕生孩子,再回到工作中,可就沒精力時間培養出高能力了
我接觸到的人裡,半夜起來換尿布和餵奶都是男的來的
【本文來自《夫妻都上班但老婆回家還得照顧孩子,老公偶爾做個家務就覺得自己很好,這種我見太多》評論區】
回應
我嬰兒時晚上餵奶或哭泣,也是父親起來照顧
專家稱中國有超94%老人仍在養育孫輩,如何看待這一資料?
回應
老人帶娃這事,其實也是有積極的一面。幫子女分擔了養娃壓力,也讓他們的老年生活豐富多彩了起來,老人退休後如果閑著沒事做,是很容易抑鬱的。
這是中國人人倫傳統,礙著誰的事了?
礙著資本家的機構賺錢了唄
現在“為什麼生孩子”成了一個問題,房價、教育、托幼難…都是藉口罷了 2022-09-04
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沒人問這個問題,生孩子是跟著人的生物性和物種繁衍的本能。沒有計劃生育限制的話,生兩三個還是不需要想就“天經地義”的。
現在呢?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條件越好,生孩子越少,這是從來就有的事。
所以,不要拿什麼房價、孩子教育、托幼難什麼的作為不生育的理由,那些都是藉口。不想生孩子的時候,找個藉口不難。
回應
主要還是現在工業社會物質條件足夠豐富,不需要為了生存增加勞動力和抱團,每個人都是一個經濟獨立個體,現代消費主義、娛樂至上的需求和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在生產力和資本加持下催生了更多勝於家庭安定感滿足感的事物。
當前要提升生育率,其實不能指望提高結婚率和降低離婚率來達成,取而代之會更加鼓勵未婚生育或者先生育後結婚,當然隨著而來的問題和挑戰也是可以預見到的。但為了維持人口,有些事情和準備晚進行不如早考慮。
Z世代價值觀在帶來經營模式革命 2022/01/12 日經中文網
1997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2022年已25歲了,將成為拉動社會發展和消費增長,與上代人的價值觀相反。比如,Z世代認為,明知很快就會失去價值,卻仍然購買,這缺乏合理性。還會讓人貶值→用完就扔→增加廢棄物的循環。
日本27歲社畜日常曝光,讓中國600w網友瑟瑟發抖不敢去日本生活 2020-09-07
雖然中國996上班族每天都會喊累,但大部分人也不會因爲工作產生厭世的感覺,大不了重新換一份工作。
可是在日本的上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畜」,有些人工作做到想自殺/過勞死的地步都不敢放棄,因爲在日本找工作不容易。讓600w網友瑟瑟發抖,原來看似美好的日本生活,竟然也有這麼不堪的一面,再也不說去日本生活了。
相關新聞
新冠疫情下日本少女找不到工作改從事「爸爸活」 月收入竟高達48萬元,結果卻太好賺回不了頭
小確幸啃老──蔓延日本、大馬、台灣、中國的青年「失志」潮 2017/01/03
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的社會》,描述日本年輕世代不婚、晚婚、不買車、不買房、不敢生、社會少子化等內容,事實上,這恐怕是當今亞洲、甚至全球年輕世代共同面臨的現象: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年輕世代普遍低薪,甚至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若人造子宮對孩子沒啥不良影響,也不是貴得負擔不起,98%女性願意選擇? 2022-01-20
【本文來自《生育率低?人造子宮技術成熟了,國家生國家養就是了》評論區】
關於人造子宮,有人認為,女人沒有親身揣娃十個月、最後經歷痛苦的分娩把娃生下來,就沒體會過那種血肉連接,就對孩子沒有愛,只是像愛個寵物那樣愛它罷了。血肉連結、激素影響,那確實是一方面,不否認。但當爹的也沒揣過包子、生過娃吧?難道“父愛”就是假的?
還有沉沒成本。你覺得,懷孕、生產帶來的痛苦和不便,是沉沒成本,母親變胖變醜、尿頻尿急、漲奶痛/分娩痛/側切痛/剖腹產傷口痛,付出了種種代價,因著這份辛苦不易,鐵定會更愛孩子,這還真是玄學。學過《鄭伯克段于鄢》吧?姜氏為啥討厭鄭伯、寵他弟?生他時難產啊。
回應
這話說的,沒有代價的話,98%的男性也願意選擇,大家一拍兩散不要結婚算了,成本還下去了呢。
那麼設想一下社會會如何發展,沒錢的,靠著人工子宮有了孩子,受盡剝削,連孩子不帶,從小送託管,反正孩子是給國家養的,以後有指望不上,從此家庭親情淡漠,有親情和家庭組成社會體系開始分崩。優秀的富人,選擇將自己的基因通關演算法選擇女性卵子結合,按照定制化的培養模式培養超級天才。此後社會進入父母不認識子女的社會,完全進入獨自走完人生的一生社會模式。
我個人非常贊同人造子宮技術的發展的,人口下降指望90後,00後生根本不現實,未來個人覺得有前途的解決方式就是人家子宮+人口數量調節+社會化撫養+11年義務教育,可以更專注於事業和自己生活,對大家都好。
女性受教育程度、收入和地位的整體提升必然伴隨著生育率下降,這是全人類共有問,女人可以靠其他途徑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而不必承受痛苦與風險進行生育,這是根本因素。
《英國皇家學會》研究“模範夫妻” 信天翁離婚率陡增竟是全球變暖惹的禍
研究人員推測,原因有三。其一,在海溫偏高時,淺層溫水無法與深層冷水均勻混合,致使流入表面的營養物質減少。這讓小魚小蝦數量大減,雛鳥存活率降低,最終引發伴侶不滿。其二,溫度升高、食物不足,信天翁(尤其是雌性)皮質醇水準陡增,導致衝動分手。其三,信天翁不得不前往更遠的海域覓食,夫妻“兩地分居”的時間更長了。
回應
經濟狀況決定婚姻狀況
為何整個東亞的生育率如此之低?
某些雙標黨就很有意思。
一問中國、東亞生育率為什麼低,就是基尼係數大、貧富差距大、年輕人不敢生。
但再問為什麼基尼係數更低的發達國家的生育率也很低,就說“那是人家的自由”、“人家有移民呢,還是好好操心操心你自己吧”等等。
所以吧,給兩個選項:第一,經濟發展到德國水準,生育率與德國持平;第二,經濟退回到非洲某國水準,生育率漲1倍。
而中國人理想的移民國加拿大,盧森堡和瑞士,也都是低生育率的難兄難弟。北歐的福利保障的確不錯,但覺得那樣能刺激生育的,先查查北歐的資料不好麼?
最後給個聯合國的預測
總之,不管是窮國還是富國,在可見的未來,人口增長率下降都是一個難以逆轉的趨勢。
回應
女性受教育程度、收入和地位的整體提升必然伴隨著生育率下降,這是全人類共有問,女人可以靠其他途徑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而不必承受痛苦與風險進行生育,這是根本因素。
俠客島:“暖農村大齡男被窩工程”提法很不妥,涉嫌物化女性 2021-10-09
回應
阿島,你知不知道人力資源這個說法也在是物化人啊
認為女性才能暖男性被窩~這個涉嫌歧視男性哈~
麗水調查“農村青年擇偶難”,女青年不婚主義者增多需重視 2021-10-10
“農村大齡青年擇偶難”話題並非只在湖南湘陰出現,不少地方的統計部門近期也做了類似的統計。
受訪者表示,講面子、攀比和當地風俗影響是促使農村結婚高消費現象的最主要因素。
經濟壓力和孩子教育是婚後家庭壓力(矛盾)的主要集中點。認為性格不合、對方出軌、沒有感情、聚少離多以及婆媳不和是易導致婚姻破裂的五大原因。
調查分析現在農村適齡青年未婚的主要原因:沒有穩定的收入是農村適齡男青年未婚的最主要原因,需加快發展經濟,吸納農村青年就業,增加收入水準;擇偶標準高和不想結婚是農村適齡女青年未婚最主要的兩個原因,女青年不婚主義者日益增多。
農村青年婚戀問題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農村結婚成本太高導致適齡青年未婚;二是出生人口性別比例問題導致適齡青年未婚;三是外出務工逐漸增加影響婚姻家庭穩定;四是留守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導致更多“剩男”。
回應
現代女性為什麼不婚主義多,因為付出太大了。還有出嫁女土地權利得不到保證。婦女一旦獲得了獨立的經濟地位,自然就不會再留下,婚姻對女人來說,負收益風險很大的。不願意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為何不是全面放開?專家解讀 2021-05-31
導讀
周海旺告訴記者,在制定放寬生育政策中有兩派意見。有的建議全面放開,有的建議全面三孩。為何最終選擇後者,可以說是權衡了各種因素的決定。從實際生育情況來看,具有生三孩意向的育齡夫婦已經很少了,因此“全面三孩”基本能滿足絕大部分育齡夫婦生育願望。另一方面,如果選擇全面放開,也擔憂部分富裕或貧窮的家庭會生太多。
......
不想生、不敢生?配套措施意義更重大
相比“放開三孩”前半句,“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健全重大經濟社會政策人口影響評估機制”後半句意義更重大。他直言:社會生育、養育、教育三方面的成本很高,很多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敢生育。
女性權益如何保障?配套應跟進消除歧視
無論是婚假、產假,還是0-3歲托育服務,放寬生育政策必然會對婦女就業等帶來影響,鼓勵生育、以家庭為單位的配套支援措施, 應充分體現男女平等的國策。
毋庸置疑,招收聘用女性企事業單位等,會帶來成本支出,這其中包括懷孕、生育、養育期間的一系列成本。這兩年也有專家建議:用人單位可參考殘疾人就業政策,即“免交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以此鼓勵用人單位招聘女性,消除女性就業歧視。此外,女性孕檢、養育孩子過程中,用人單位也應提供適合女性的彈性工作上班制度,全社會共同創造鼓勵生育的支持環境。
相關新聞
應對人口老化 陸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全面二孩”沒解決的問題,“放開三孩”能解決嗎?
回應
不能解決,不想生的還是一個都不會生。這是一個世界難題,這也是歐洲福利那麼好生育率卻還是很低的原因。
優生優育,最終結果是不生不育 2021-03-30 風聞
有人認為是育兒負擔重,收入低,過度競爭,才導致生育率降低。這種說法只出現在中日韓,倒還是能理解,但全球華人的教育水準和收入均高於當地人,生育率無一例外的墊底。實際上,生育率高的國家,幾乎無一例外的是貧窮國家。
回應
生育降低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要求更高,延長了受到教育年限,推遲了婚育年齡,造成生育能耐困難。
(二)社會福利保險制度建立,養兒防老的傳統需求消失。
(三)思想解放,個人的發展擺在第一位,主觀生育意願大幅下降。
(四)高度的專業化、分工、客觀減少了婚育年齡男女一起的時間。(長期加班、出差,兩地分居。)
結論:除非劇變,人口就這樣,慢慢的下滑。
“人造子宮”養出了小鼠,離育人還有多遠? 2021-04-08 新浪科技
近日,《自然》雜誌發佈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最新研究,稱其利用“人造子宮”,已成功培育出數百隻小老鼠,且小鼠所有器官發育指標都正常。
過去數十年,醫學科學界一直在嘗試體外培育哺乳動物。但成功案例僅限於實驗室環境下的早期胚胎分裂、短期發育,或待器官形成後,從子宮中取出胎兒並在實驗室中繼續生長。
比如,2017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改進早產兒孵化器,製成塑膠袋式“人造子宮”。共有8只羊羔胎兒在“人造子宮”中活了4周,並成功出生。但移入“人造子宮”時,這些羔羊胎兒的胎齡相當於22-23周的人類胎兒,器官已形成。22-23周是人類最早可以出生並在子宮外存活的胎齡。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援引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教授馬格達萊納•澤尼克•戈茨(Magdalena Zernicka-Goetz)發言稱:“這一技術為研究胚胎發育打開新時代的大門。它能避免子宮內部成像限制,使研究者直接觀察胚胎發育過程,可應用於受精卵移植、流產等研究。”
公佈研究成果後,《自然》官網收到諸多留言。其中,大眾最關心的問題是:這是否意味著即將實現人造生命?
對此,科學界普遍認知是,人造人囊胚只是經歷過胚胎發育早期階段的細胞集合,並不能發育成胎兒。同時,針對人類胚胎的研究,國際上有一個公認的“14天規則”,即只能在不滿14天的胚胎上進行實驗。由人體細胞轉化而來的人造人囊胚是否受這一規則限制,目前仍在討論中。
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法、倫理與人權中心主任喬治•安納斯(George J。 Annas)表示,過去,“14天規則”被嚴格遵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技術缺陷,難以突破14天限制。如今,幹細胞科學、遺傳學和合成生物學都有了巨大進步,是時候對“14天規則”提出質疑並予以更新,重新劃定合成生物學研究的界限。
回應
希望能成為解放女性的研究
研究成功就不需要女人了。
技術難題能克服,推廣的話難過的是醫學倫理那一關
2045年,人類可能無法自然生育了
根據美國西奈山醫學院(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環境醫學和公共衛生學教授 Shanna Swan 2017 年發表於《人類生殖醫學前沿》(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的薈萃分析,男性精子數量在僅僅40年間就降低了50%。如果這一趨勢得不到扭轉,那麼25年後人類男性精子數量的中位數將跌至零。儘管這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推測,但Swan 認為目前也沒有證據能夠說明這種下跌的局面正在被改變——2045 年,人類可能要面對一個無法自然生育,只能依靠輔助生殖手段繁衍後代的世界了。
Swan 指出,這些生殖健康方面的問題是相互聯繫的,並且它們很大程度上都由相同的原因推動——影響激素的化學物質(內分泌干擾物)的出現。這些包括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雙酚 A(Bisphenol A)、阻燃劑在內的“荷爾蒙劫持者”,已經在現代生活中變得無處不在。內分泌干擾物存在于我們的水瓶、食品包裝、電子設備、個人護理用品、清潔劑,以及其他許多日常用品之中。並且從 1950 年開始,這類物質的生產規模就一直在擴大,這一年正是精子數量和生育率開始衰減的時候。
或許有人會認為生育率的下降的原因是育齡推遲、生活方式變化等社會因素。對此,Swan 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表示:“這些當然會對自然生育產生影響,但我希望人們認識到化學物質確實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優生優育,最終結果是不生不育 2021-03-30 風聞
我國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推動生育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釋放生育政策潛力。
但是我懷疑,無論任何政策,都無力扭轉中國生育率日益下滑的現實,很多東西不是單純靠政策激勵所能實現的,太多的人把生育率低歸結於種種物質性因素,比如說:房價高,育兒負擔重,收入低,過度競爭等問題,實際上這些東西很難成為生育率中決定性的因素。
以房價高為例,即便是全世界房價最為低廉的新加坡,生育率全世界倒數第一。新加坡採取的是組屋制度,等於國家保障房屋購買,幾乎每一個新加坡年輕人都是在買了房以後才結婚的,新加坡人買房完全不是負擔,但是新加坡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
有人認為是育兒負擔重,收入低,過度競爭,才導致生育率降低。如果這種說法只出現在中日韓,倒還是能理解,但是華人在全球全部有分佈,無論是美國華人,英國華人,馬來西亞華人,他們的教育水準和收入均高於當地人,但是他們的生育率無一例外的墊底。另外的是西班牙裔和黑人,西班牙裔收入比黑人高,生育率同樣比黑人高,黑人生育率也就1.792,而西班牙裔的生育率為1.959。
實際上收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和生育率負相關,生育率高的國家,幾乎無一例外的是貧窮國家:越窮越生,這個原理是存在的。
回應
生育降低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要求更高,延長了受到教育年限,推遲了婚育年齡,造成生育能耐困難。
(二)社會福利保險制度建立,養兒防老的傳統需求消失。
(三)思想解放,個人的發展擺在第一位,主觀生育意願大幅下降。
(四)高度的專業化、分工、客觀減少了婚育年齡男女一起的時間。(長期加班、出差,兩地分居。)
結論:除非劇變,人口就這樣,慢慢的下滑。
相關新聞
延遲退休與中國的人口問題
https://www.cyzone.cn/article/624220.html
華爾街日報援引Capital Economiics的研究,聲稱:生產力增長放緩和勞動力萎縮有可能使中國永遠無法超越美國,或者說,如果中國真的超越了美國,美國也會在移民的幫助下再次奪回榜首位置,不斷補充其工人供應。人口出生率問題真的會成為中國民族復興道路上的陰影嗎?我不這麼認為。…..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 2021-01-28 新浪科技
2020年《柳葉刀》的一篇報告,截至2020年7月,全球大約有78億人。
聯合國說,由於我們無法即時跟蹤全球的出生和死亡人數,統計學家根據一系列因素來得出這些地區人口的估計值,包括生育率(女性一生中平均生育多少個孩子)和死亡率(一個人的預期壽命)。
隨著世界各國的生活品質與醫療健康水準的提高,全球人口在過去兩個世紀中增長迅猛。但是,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達到最高點之後,一直在放緩。1800年突破10億;1927年20億;1959年30億;1975年40億;1987年50億;1999年60億。由於全球新生嬰兒數量的減少,長率到2100年的時候,將低於0.1%。
據聯合國2015年資料,全球平均生育率為2.5,低於1990年3.2。但不同地區的生育率差異顯著。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為4.6,而北美和歐洲為1.7。
影響生育率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女性決定生育的時機和生育子女的數量。
多項研究表明,當女性和女孩擁有與同齡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機會時,女性在日後生活中將擁有更多機會,並且傾向於生育較少的子女。因為,女性在追求教育和就業機會時,會推遲生兒育女的計畫。
此外,城市化水準越高,生育率往往越低。城市地區通常會經歷“人口轉型”——從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過渡。
工業化之前,全球預期壽命30歲左右。工業化在1800年左右始於歐洲。當時,嬰幼兒和青少年的死亡率極高,大約有27%的兒童在1歲前夭折,47%的兒童活不過15歲。當時全球生育率為5.77,不過因國家而異。美國為7,挪威則為4.3。
得益於糧食生產的提高,藥物和衛生設施的發展,全球嬰兒、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死亡率均在下降,這延長了預期壽命。1950-1955年為46.5歲。到1995-2000年已65歲。2019年為72.6歲,但地區差別顯著,最低的非洲只有61.2歲,最高的歐洲為77.5歲。
研究表明,低生活水準與低預期壽命之間存在相關性。另外,戰爭、自然災害、饑荒和流行病等也會影響人口的總體死亡率。
未來全球人口的預測
聯合國2019年報告,到2050年,有一半以上的新增人口來自以下九個國家:印度、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印尼、埃及和美國。
預測未來有多少新生嬰兒以及在哪裡出生,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將醫療健康和教育資源用於何處,可以幫助各國建立最有效的勞動力市場。
身邊有個挺好的姑娘,別人都覺得我們是情侶,但可能她把我當做男閨蜜?2020-12-17
【本文來自《相親想配合男方聊軍事政治,結果對方hold不住,各位以為女性憑啥進的985?》評論區】
男性聚在一起聊政治經濟,不和女性聊衣服髮型一樣嗎?這個話題不易冷場嘛 2020-12-17
【本文來自《男人並非都喜歡軍事和時事,只是喜歡被崇拜,在他擅長的領域哄哄也不難?》評論區】
過於絕對了,直男永遠搞不清口紅色號,但並不討厭女孩子喜歡這個,相反他們會很笨拙的打聽什麼口紅流行可以送人。
第二點多屬於邏輯青年與文藝青年的天生不對付,與男女無關。
第三就是女性的偏見了,公共場合男性聚在一起聊這個是因為這話題誰都可以說上兩嘴,不容易冷場,大概和女性公共場合談衣服髮型一個概念。
學校有免費託管服務,為何我還必須讓孩子上社會託管班? 2020-12-17
大城市,雙職工家庭,孩子上小學,老人無法幫忙。父母在不請假情況下,無法長期確保在15:00(孩子放學)或 17:30(學習免費託管服務要求)前接走孩子。
回應
是這樣的,但是你說要老師等到家長都能正常下班來接,那老師要什麼時候下班啊?
女性生育期不能工作,導致社會上性別歧視,男性休同樣假期能不能改變這種情況? 2020-12-16
回應
薪酬是同工同酬就行了。同樣的體力工作指標,同時同搬一噸磚,不管你是男是女是無性別還是雙性人,都是計件搬的少就少得,搬的一樣多就工資一樣,跟性別無關。同樣的腦力工作,績效好的就加薪升遷,績效一樣就一樣的工資,也跟性別沒關係。至於產假,確實應該男女同放,因為生孩子養孩子是男女雙方的相同社會責任,而不是女方單方面的責任。
那肯定會有大量男性“自願”放棄休產假:真正影響女性就業的,是女性因為生育導致較長時間無法將精力放在工作上,所以,現在提出男性也同等休假,其實就是希望造成男性的業務能力也同等下降,這樣就能緩解女性劣勢。這對整個社會來說,就是一種人為的降低效率的政策。因為你生個小孩,現在連父親的工作,這到底對一個家庭來說,有什麼好處呢?歸根到底這還是你個人的選擇,所謂“事業還是家庭”,自己選。
女性因為生孩子+帶孩子,所以精力不夠,是女性自己活該?說到底,你不想為自己的生育責任負擔你自己應該的一份。但很可惜,生孩子是雙方利益的權衡,從國家的角度,如果女性普遍不想生,害怕失業,那確實要想辦法保障女性的權益,降低女性的生育危機。
女人為什麼不想生孩子? 2020-12-18
回應
婚姻是經濟行為,愛情是情感需要,性生活是生理需要,這三者是可以獨立存在的
跟一個人結婚,跟一個人談戀愛,跟一個人做運動,你這樣子鬼才會跟你結婚
生育養育都很累,但這都抵不過獲得一個孩子的幸福,不然為啥大多父母都那麼愛孩子?
有些男生覺得自己做頓飯拖次地,就算幹家務了,那不只是九牛一毛? 2020-12-16
【本文來自《有老哥覺得自己“照顧得無微不至”,但約會物件真的會這麼認為嗎?》評論區】
中國現實,尤其是一些鄉鎮,彩禮是對婦女的婚姻風險和一些潛在付出的變相補償。彩禮就是養老買斷金,是給岳父母的,出嫁女跟娘家沒有法律上的關係了。現代法律出嫁女跟兄弟姐妹平權,父母病了出嫁女有義務贍養,同時也有繼承遺產的權利。那請問:這時的彩禮是什麼性質?自古以來妻是聘娶,妾通買賣。既然是買來的,就別想著讓人尊重。冒著喪失一半財產的風險買來的,幹點家務生倆孩子怎麼了?現在直接就只說錢的公平,其他不論了。比如,很多男的說,我也幹家務。但恕我直言哈,很多男生自己覺得自己幹的家務,其實只是九牛之一毛。
沒有不想嫁人的女生,只有不想嫁給你的 2020-12-15
【本文來自《今年相親超20個妹子,每次都體貼入微但對方都不想嫁,有沒有妹子能給給建議?》評論區】
任何一個女生或者說女人沒有不想嫁人、成家和要孩子的,這是女人的天性,即便有些人說職業女性或女強人,內心裡依然也有嫁人、成家、生孩子的想法,這是女人天性使然,有的人可能把這個天性埋藏很深,深深埋藏在刻意的理性或非天性裡面,但只要有人能挖掘出來,她的天性必然有爆發的那一天,客觀規律不可阻擋。
女人常說,她們要的只是一個安全感,很多男生可能真的沒在意這句話,人們需要的安全感實際上是一個獨立溫暖、平平安安、簡單和美的家。
婚介成了收割女性的重災區 2020-12-16
為了解決女性會員的需求,緩解女多男少的困境,平臺專門養了一堆男性婚托,給他們認證別墅、跑車,讓他們以高富帥的身份去服務會員,以及騙續費。
回應
婚介收割的可不止女性,男性冤大頭一樣不少!
網上輿論總妖魔化生孩子這事,男女不該是對立的,分工合作不好麼? 2020-12-15
【本文來自《大多數人真的瞭解女性生孩子的痛嗎?》評論區】
你這是網上咋呼言論看多了?有這麼誇張麼?我生過兩個,個人感覺沒這麼痛苦。你說的那些生產極端情況,都是概率,分娩和哺乳是女性天然的能力,大多數人都可以自然而然地完成的。
網上很多輿論總是妖魔化生孩子,生孩子為啥是受苦,這是女性的本能啊,也是女性的權利,生不生是個人的自由,但完全沒必要把生育講得這麼受罪來抬高女性的付出,搶佔道德高地。男女不該是對立的,男人在社會上也有男人的不容易,分工合作不好麼?
回應
沒有對立,哪來流量,滿嘴主義,實則生意。
部分女性不是真的關心生孩子有多難多累多痛苦,她們只是用生孩子作為籌碼去索要更多的利益。就像微博女拳開口閉口必提女嬰墮胎、拐賣婦女、偏遠地區重男輕女,但絕不會為自己的女性同胞做一點改善境況的實事一樣。嘴上都是主義,心裡都是生意。
我勸各位年輕女性,你不想結婚,就狠下心來徹底不結,不生,你父母逼你你就直接撕破臉就完事了。
大家都是一個階級的受苦群眾,偏要分成男女兩派,還要以各種名目細分小派互相撕,哎。
最近觀網有一些偏激的人借身份/性別/民族/中西醫的問題來攪動對立,勸一些人還是就事論事
關注觀視頻挺久了,我發現觀眾在對國家前途無限樂觀的同時,對自己的前途極其悲觀
回應
現在的年輕人對國家前途總體上樂觀,但對個人生活中碰到的很多問題,有很多抱怨、不滿,要宣洩,並不等於對個人前途悲觀。
相關新聞
作為一個職業女性以前我對養育後代理解太狹隘,有女兒後像打開新世界: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完全打開一個新世界,她每天的成長都讓我充滿激情。現在覺得事業也就那樣,幹了十幾年該體驗的都體驗過了,錢反正掙不完的。以前也憂慮養老經濟自由之類的東西,現在覺得其實都無所謂的,老一輩物質條件這麼差不也把我們拉扯大了嗎,生活本來就是豐儉由人。主要還是覺得心靈充盈了,人生有種圓滿的感覺,沒什麼遺憾了
回應
這個,一直是雞同鴨講。一邊不想生的都是未生育的,擔憂未來的現實問題,經濟負擔。一邊想勸人生的都是已生育的,談的是精神滿足,家國情懷。
沒生的人擔心這個那個,其實潛臺詞就是:生孩子是拖累,會影響自己精緻生活。以後也靠不上啥都是藉口,孩子好好養、好好教育不可能長歪的,只是不想付出而已。
男女都覺得結婚是自己吃虧了 2020.11.23 雷斯林
前兩天的文章牽扯到性別話題,於是去各平臺,觀察了一下各平臺對於性別話題的言論,發現分裂還是很嚴重的。
就拿結婚這件事為例。
在知乎、貼吧和虎撲上的一些男人,說結婚以後自己變成了供養者,要買房、買車、給彩禮,從此給家庭做牛做馬。他們得出結論。男人千萬不要想不開結婚,誰結婚誰傻逼。
但在豆瓣、微博等女性占多數的論壇上,更是對婚姻制度深惡痛絕。
她們覺得結婚了以後女人完全就是被剝削的工具。生孩子前就像照顧一個兒子每天要做家務打掃衛生,生孩子後更是喪偶式育兒,每天只有她們忙前忙後。“女人結婚,就是給男人當保姆,當免費的育兒工具”
總之,在不同的平臺上,受過不同教育,不同性別的兩撥人,都覺得結婚絕對是自己吃虧了,絕對不能結婚讓對方占了便宜。這兩撥人在不同的平臺上,一般也遇不到, 如果遇到了,往往就是以激烈的對罵收場。
更奇觀的是,如果你打開中國DAU最高,最大眾的軟體“微信”,看看朋友圈,又會發現另一番景象:又有一對情侶訂婚,一對情侶領證,還有一對正籌備婚禮。
為啥?
可能虎撲、微博、豆瓣、知乎都只是飆網,而微信是現實。
也可能真的相處幸福的人,本來也不會到網上發帖抱怨吧。
回應
這就是資訊沙箱,或者叫回音壁效應.只搜索自己感興趣資訊,隔絕其它資訊,然後在裡面大喊,xx是大傻B,你會發現,裡面都是你這樣的人.
不不不,這是各種公知自媒體轉移戰場了,今年國外這情況,實在是洗不動了!就開始用“兩性”話題來炒了!
港媒:中國單身激增,不必杞憂 2020-11-21 環球時報
香港《南華早報》11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單身人口為何不應引發擔憂 民政部發佈,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達2.4億。其中7700萬人處於獨居狀態,且明年將增至9200萬。這些資料公佈後,能看到一些帶有聳動標題的文章,“單身是私事還是社會問題?”“刻不容緩,太多單身的問題必須得到解決”……此類文章擔憂單身人群和整個社會,擔心如此龐大的群體或將導致心理健康問題、色情現象激增並影響社會穩定。甚至稱“那些不擺脫單身狀態的人是對自身、家庭、社會和國家不負責任”。
調查顯示,中國的國際化大都市單身人口最多。缺乏財力、(擇偶)標準高、有限的社交圈等因素導致中國單身人口增多。但至關重要的是人們正在變化的婚姻家庭觀念。其中,女性再次成為潮流的引領者,中國女性對找伴侶的焦慮感要低於男性——37%∶55%。
越來越多中國女性不再把為人妻為人母視為通往幸福生活的必要元素。更好的教育、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職業選項,賦予她們自由選擇自己渴望的生活方式。
單身人士正在傷害自己和社會嗎?並非如此。誠然,家庭支持和情感聯繫對人的身心健康很重要。但獨居並不意味著孤獨、完全缺乏情感生活。單身潮不會侵蝕社會穩定或引發道德淪喪。相反,這是一種伴隨發展而至的全球趨勢——國家越發達,單身人口往往越多。上世紀50年代,獨居現象首先在早期工業化國家增多並加速。目前僅有17%的中國成年人獨居,相比之下,美國的比例高達42%。瑞典和挪威的比例更高(超過50%),但當地並不存在相關的不穩定或犯罪等問題。而且,單身趨勢已對醫療、住房、人口增長和消費產生深刻影響。“單身經濟”正在增長,並催生出“一人用電飯煲”等諸多產品。
不必因單身人口增多而夜不能寐。社會應該承認,婚姻是一種選擇而非一種義務。
白岩松評鮑某某案:我們會有更多的耐心去等待真相嗎? 2020-09-20 央視
幾個月之前曾經在輿論當中沸沸揚揚的“鮑某某涉嫌性侵一事”,在本周有了最高檢、公安部給出的詳細調查結果,性侵未成年人的指控不成立。同時,我們也該有等待真相的耐心,而不是用想像的事實替代事實,用情緒來完成宣判。幾個月前也有媒體疑問,比如涉事女方修改年齡給了大家保護未成年人的衝動等,可惜,迅速被口水淹沒,甚至媒體都要道歉,認為沒有滿足公眾的期待。
回應
這段時間有些新聞的反轉再反轉,吃瓜群眾就是悠著點,真相隨著時間自己曝光。
白又來假裝客觀了,雖然養女篡改了年齡,然則鮑在發生關係時主觀意識是認為養女未成年的,鮑是以收養為名行包養孌童之實。
還真沒證據說他‘孌童癖’,18歲的大姑娘豐滿圓潤又帶有目的,不發生關係似乎有點點難度,鮑某該慶倖遇到了女騙子,不然就……
未成年(18歲以下)只要滿14歲且自願的不犯法啊,鮑一直索要女方的身份證和學籍證明,一直沒看到過。
你說是包養,可鮑是願意結婚的,確定戀愛關係了2017年才發生關係,並且鑽戒也買了,父母也是同意的。男女同居現在也不違背道德吧?蘿莉愛大叔、大叔愛蘿莉也不犯法,乾爹乾女兒,糖爹糖寶,也不是法定的父女關係,大多是為了掩人耳目同住或同行方便,扯倫常也有些牽強。
老師講解懷孕過程遭家長怒斥:我女兒才9歲!不要教這些亂七八糟的 2020-09-19
最近,有位老師表示,班裡有老師懷孕了,有同學在問她想正好借這個機會,向同學們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沒想到讓家長感到不滿。
回應
性教育在歐美多少年了?有減少家庭中缺少父親的情況嗎?有減少女性未婚懷孕的情況嗎?再說現在互聯網發達,小女生懂得比男人多,不同得是女人比男人更會裝
看起來你很懂,其實你就是刻板印象,互聯網是很發達,發達的卻是色情和軟色情內容,全球互聯網流量的三分之一被色情網站吸引。性教育的內容肯定不會那麼容易吸引年輕人眼球。至於歐美性教育不能解決單親家庭問題,這是個人主義文化的原因,與性教育有啥關係?難道性教育搞得好的國家,都是單親家庭多嗎?
美日德那些老牌製造企業的"工匠神話" 為何最終破滅
2019年8月初,Canalys公佈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智慧手機出貨3190萬台,其中70%是中國製造,高於上一季度的60%。
同樣在8月,美國《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國首次超過美國躍居第一。
如若將目光投向歷史,不難發現曾經輝煌的日德美製造都在發展中遇到了困境。這些困境折射出了哪些問題?又給崛起中的中國製造提供了哪些經驗?下文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文章節選自作者新作《工匠革命:製造業的精神與文化變遷》。
質的壓力:向日本學習
1980年代,日本製造在全球市場所向披靡,品管成為歐美企業向日本學習的重要內容。然而,品管也不是日本本土產物,也是二戰後日本從美國引進的。……..即使日本經濟在1990年代陷入蕭條,由於豐田公司等日本製造仍然表現強勢,世界各地對日本製造的學習也沒有停止。
量的壓力:工匠神話的破滅
但是,日本製造的黃金時代在1990年代便結束了。進入21世紀後,若干醜聞的曝光也宣告了工匠神話的破滅,德美的老牌製造企業亦未能倖免。究其原因,量的壓力所導致的殘酷市場競爭,侵蝕了質的原則,而人的惰性與投機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制度的不穩定性,如歷史上反復出現過的那樣,再一次產生了不良的結果。
……
小結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2001年以後,中國逐漸取代日本,成為全球製造業新的發動機。各國對於智慧製造的探索下,工匠精神也發生著新的變化。
神話終究含有虛構與誇大的成分。近年來,以神戶制鋼、東麗公司等為代表的日本大企業曝出的品質造假醜聞,大眾汽車和波音公司的品質醜聞又表明,工匠精神的衰退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實際上,從數百年前的東西方案例已經可知,人具有惰性與投機性,由人構成的制度也因此存在著衰敗的可能性。
相關新聞
中國首家高端裝備5G工廠:省75%人力,效率提升超三成
回應
高端製造業推智慧化不需要太多工人,低端又大量外移,剩餘的勞動力不能全部去送外賣吧。
不用杞人憂天,幾千年來生產力不斷提升,並未出現過沒處就業的情況,學歷越高就越少生是常態,中國現在大力發展AI智慧型機器人,人代替那些勞動力空缺!
這些國家製造業若不能產生較中國幾倍的生產率,自然就沒法維持發展。
這就是印度無法崛起的原因,他們已經錯過了人力紅利原始積累的時間視窗
人口負成長 衝擊政府稅收 2020-08-19 聯合報
國發會發布人口負成長比預期提早兩年出現,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昨天表示,人口負成長第一個會讓人想到勞動力不足,但要看自動化速度與勞動力減少速度,何者比較快?可以確定的是人口負成長,代表未來繳交勞健保、繳稅的人都減少,影響政府財政,比較令人憂慮。
辛炳隆說,勞動力是否必然不足,要考慮產業結構改變的可能性,例如這幾年AI出現,產業加速自動化結果,很多工作被機械取代,勞動力不足未必是壞事。未來是否會發生勞動力不足,要看勞動力減少或自動化速度,如果前者快,就會有找不到勞動力問題;若是後者快,反而會出現失業問題。
辛炳隆表示,幾年前,他就建議國發會應同步呈現勞動力供給與需求曲線,才能預測何時會出現供給不足的死亡交叉;人口負成長是對大環境的掃描,就看政府及產業如何因應。
他也說,比較嚴重的是,年輕人口不如老年人,未來繳稅及各種社會保險的人口也會減少,政府財稅短缺,甚至會影響預算支出結構,例如對幼兒支出減少,但高齡長照支出增加,就像現在的日本、南韓,已經可以看到台灣的未來。
對於政府要搶救生育率,辛炳隆說,要改變生育行為不容易,有人不想生,價值觀不容易改變,政府要做的是讓想生卻沒能力養的人解決生養問題,也就是養不起的問題,例如住宅、教育及學費等負擔,目前方案的力道都不太夠,大家還是不敢生。
「不會有人為了一個月三千元或五千元津貼,就去生小孩」。他表示,政府一定要有全方位配套,甚至直接喊出「小孩國家養」。引進優秀外籍人士也是改善人口結構方法,以前的新經濟移民法原本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但後來也沒進度,可見大家都知道問題所在,但政府做法都不到位。
賓夕法尼亞成全美第三個徹底禁止童婚的州 2020-05-12 觀察者網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2020-05-11報導,上周賓夕法尼亞州參議院全體一致通過了徹底禁止童婚的投票,以後,只有18歲以上的賓夕法尼亞居民,才能合法拿到結婚證。
常年致力於廢除美國童婚和強迫婚姻的社會服務組織“Unchained”也在推特上對此表達了慶祝,但他們同時提醒稱,美國還有47個州需要廢除童婚。全美2000年至2010年期間,約24.8萬名12歲以上的未成年結婚。其中,77%的未成年女人,嫁給了成年男子,這已構成了法定強姦。
回應
還有童婚?我一直以為這是印度那邊才有的
其實中國才是極少數嚴禁童婚的國家。在中東,非洲,印度,米國,南美洲,東歐都是普遍現象。西歐也有很多童妓和性奴。本子也才剛剛禁止了兒童色情出版物。所以中國一直因為不夠變態而和外部世界格格不入。
從這點能看出來美國搞女權運動也是合理的,作為從制度上已經身在現代文明國家的中國角度來講,對於美國這種有些制度上還有半隻腳在文明之外的國家,還是要支持美國人民們的平權運動。
papi醬獨立女性人設崩塌?Papi回應“兒子隨夫姓”:生活中總有很多挑刺狂魔
2020年5月10日母親節當天網紅papi醬曬出與兒子的合照分享了自己第一次當媽媽的感受:熬過了考研、拍視頻、熬夜開會、出差、拍戲、視頻構思等諸多難題後,才發現原來當媽媽是最累的,感歎做母親不容易。
在生寶寶之前papi醬曾參加過《我家那閨女》,談及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對親人的排序時papi醬坦言要愛自己多一些,所以家庭地位排序自己第一,老公第二,父母孩子其次。還透露自己和老公都是很獨立的人,過年都是各回各家,結婚好幾年都沒有去過婆家。
回應
What?現在的網友莫非真的管得太多,難道體現獨立女性的標誌就只能是讓自己的孩子跟媽媽姓了嗎?
女生看婦產科都找男醫生?原因曝光出乎意料 2020/05/09 中時
對女性而言,生理期問題相當苦惱,此時都會尋求婦產科醫師求助。有女網友好奇問,大家看婦科都會指定男醫師或女醫師,沒想到答案卻出乎意料,多數女病人反而都喜歡找男醫師,關鍵就在「溫柔」兩字。
一名女網友在PTT女性版發問「看婦產科會找男醫生還是女醫生」,自己兩種都看過,但發現女醫生似乎沒比較溫柔,PO文一出引起熱烈討論。
意外的是,雖然有少數人表示只找女醫師,但隨後不少女網友紛紛表示自己都選男醫師:「以前都找女醫師,但看過男醫師後覺得溫柔許多」、「男女醫師都看過,男醫大都會跟你諄諄教誨,女醫則是沒幾分鐘開藥就了事...」、「我自己的經驗是男醫生人很好,反而女醫生態度很差」、「女醫生超粗魯的,我後來都找男醫師看」、「認識的男醫師都很尊重女生,反而女醫師很多都覺得自己也是那樣而不會特別去體諒女生」、「男生內診比較溫柔,而且內診會請護士一起,不用太擔心」、「以前會選女醫師,但是內診大多很粗魯,反應還會被罵」、「男醫生,女的反而沒同理心」、「男醫師超怕被吉,幾乎都是小心翼翼」、「後來都選男醫師,女醫師很粗魯,真的是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回應
那反向思考,男性這方面的問題,是否都找女醫生
在學小媽媽破千人 休學率新高2020-05-05 聯合報
母親節將至,教育部日前公告最新學生懷孕事件彙報,一○六學年在學懷孕學生首破千人,孕後休學率達四成五也創新高。勵馨基金會說,校園小媽媽除學業受阻,多半身陷原生家庭關係疏遠、另一半不願負養育責任等風險,身心壓力大。多個社福團體籲政府增加托育資源,保障小媽媽受教權;另要加強兩性教育,才能有效降低非預期懷孕率。(楨:?)
兩性關係漸趨開放,青少年透過網路交友比率增加,交友後發生非預期懷孕,應是學生通報懷孕數提升原因。家長觀念仍保守,例如高中生可請產假,但多數家長寧要懷孕孩子休學。
未成年懷孕 每年逾兩千人熱線追蹤 2019/7/20
隨著社會風氣越來越開放,性行為發生年齡也日漸下降,懵懵懂懂的兩小無猜,很有可能因為性知識的不足,意外懷孕。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有關新生兒及母親的統計數字,年紀最少的,甚至只有十二歲就當了媽媽在107年全台灣20歲以下的小媽媽共有2422名,如果加上人工流產或小產等無法計算的潛在黑數,如果這些小媽媽們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求助並取得資源,很有可能會埋下悲劇的導火線。
風數據》小媽媽這麼多!全台每年3000人 2017-01-16
https://www.storm.mg/article/213261
生育率明明在降, 為何農村卻開始流行“先育後婚”? 2019-11-22 文化縱橫
【導讀】生育行為背後蘊藏了深刻而複雜的社會機理,其受到傳統文化中最深沉的積澱與現實生活中最迫切的需求的疊加影響。這種複雜性體現在,生育行為往往是在倫理道德、利益考量、價值觀念、社會認同等多重因素左右下進行的。在國家主導型社會體系中,生育行為作為最能凸顯人性欲求的本能行為,與國家治理手段之間存在激烈且長期的博弈。這種博弈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治理手段的有效性,也挑戰了社會內在的公平性。本文基於實際調查,對中國農村日益興起的“先育後婚”現象作了深入探究,分析了性別偏好、面子競爭與生育邏輯的內在關聯,認為“先育後婚”的增多,並不利於實現當前人口政策所追求的性別平等和優生優育等目標,值得反思。文章轉自“浙江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發,供諸君思考。
…..
回應
城市生育率低,農村生育率高,正好調和。不能學西方,白人生育率急劇下降,移民大量湧入,亡國滅種。
我接觸的相關案例,座標廣州。家裡請了一個臨時保姆,50多歲的阿姨,是廣州郊區一個村子的。她說他們村裡現在都是懷孕了才結婚,有的要等查出來懷了男孩才結婚。一是現在不生育的比例在增大,二是重男輕女思想依然嚴重。
人妻懷不了胎 醫師一檢查身體臉綠了2019/10/10 中時電子報
情侶結婚後,人生挑戰才開始,其中最重要的就屬懷孕生子。一對夫妻結婚多年,太太卻始終無法懷孕,不得已求助醫生,沒想到醫生一檢查嚇呆,竟是太太「免疫力太強」所導致。
泌尿科醫師邱鴻傑在《醫師好辣》上分享自己案例,他表示有對30歲左右的夫婦因不孕症來求診,丈夫先到泌尿科檢查精子,精蟲的數量與生命力都正常,接著檢查太太身體時,這才發現原因出在太太身上,全都是體內的「抗精蟲細胞」作怪。
邱鴻傑表示,這個細胞會針對丈夫精蟲猛攻,用比喻來說就是士兵過不了灘頭堡就全滅了,太太因免疫力太強,抗精蟲細胞過於旺盛反而導致不孕。他補充說,這個細胞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區別,也會依年齡成正比增長。
愛吃垃圾食物 研究:精蟲恐少到讓人類滅亡 2019/06/25 中時
美國哈佛大學近日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男生愛吃薯條、漢堡、炸雞等垃圾食物,恐會影響精蟲數量,嚴重影響生育能力。另外有專家也擔心,近年來男性的飲食相當不健康,造成精蟲數量下降60%,在不久的將來恐怕人類會滅絕。
他以平均年齡19歲的丹麥軍隊3000位男性作為研究對象,該軍隊因為傳統的丹麥飲食,能夠攝取肉、魚、奶製品以及蔬食等正常健康飲食。內容指出,吃不健康垃圾食物的男性,其精蟲數量會比吃正常飲食者少了2600萬隻,而正常的精蟲數量為3900萬隻以上。男人若在年輕階段就開始吃垃圾食物,也會提早影響生育能力。
相關新聞
愛吃炸雞小一女生竟有B罩杯
愛吃炸雞會得乳癌
女生每週都炸物吃死亡風險暴增13倍
嗜油炸.燒烤大腸癌好發率居冠
美研究:可樂、薯條等垃圾食品恐損大腦,加速大腦老化。
兒童愛吃速食恐導致心血管疾病
女大生酒後遭性侵 男:套子她給的 2019/06/19 中時
被指性侵女同學的被告男大生,偵訊時說,事前有經過對方同意,女方還要求他戴保險套,甚至保險套也是女生「自備」給他的,一夜纏綿後,隔天中午2人還一起外出吃飯。
檢方調查,案發雙方發生關係後仍同睡一屋,事後也一起外出用餐。另外,受害女大生的女朋友也曾問被害人喝酒當晚有發生什麼事,而她也只回答閒聊而已,對性侵一事隻字未提,因此全案不起訴處分。
網傳男涉性侵毆打女網友 警證實但屬雙方互告 2019/06/18 中時
網路論壇Dcard有網友指控台中有擺攤賣湯包的25歲陳姓男子,涉嫌將女網友約出,並將女方載往南投埔裡某汽車旅館毆打並性侵得逞,南投警方指出,該案確在12日淩晨有接獲報案,警方並有派員到醫院瞭解,但目前男女雙方各執一詞,女網友控告陳男強制性交,陳男則反告傷害,確實真相仍有待調查,警方也將在近日將全案移送南投地檢署偵辦。
見男同學傷心 國中妹給他摸一下 2019/06/18 中時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發文,提到自己在外吃飯時直擊超離譜的情境,用餐時隔壁桌是兩名國中生,其中一名男孩很難過,女孩貼心地安慰他,對方也無法平復悲傷的情緒,結果在男孩掩面哭泣的時候,她突然說「還是你要不要摸一下胸部」,男孩居然照做,摸完還說「我還是好難過,根本沒效」。
阿翔一句話無情斬斷不倫戀 謝忻心碎 2019/06/18 中時
「浩角翔起」阿翔與謝忻爆出擁吻不倫戀,稍早阿翔在搭檔浩子陪同下,數度哽咽向外界鞠躬道歉,但被問起與謝忻還有聯絡嗎?他則是一個神切割,以一句「已經完全沒有聯絡,現在最重要的,是顧好我自己的家庭」,在這場記者會後,有媒體特地致電謝忻,謝忻電話中語氣疲憊,只講了一聲「喂」之後,就掛斷電話。
相關新聞
謝忻搞不倫無限期停工 《大集合》主持棒被閨密取代
浩角翔起廣告遭求償 廠商臉書撤照
回應
阿裡開始響應國家號召生孩子了
杠精最會咬文嚼字無事生非了,不杠沒有存在感。你也不是阿裡員工,人家也沒強迫你生,三觀不同而已有什麼好杠的?
享受生活,至少得讓員工少加點班啊。
我同學應屆進阿裡工作不到一年月入3萬,加班歸加班但也雙休,生活品質比95%的同學好多了
又一堆聖母在那裡嘰歪女人不該成為什麼工具的。我真踏的服了,你知道大自然賦予母性的責任麼?不生孩子結什麼婚啊,只談戀愛好了!現在的教育看來真的是出現很多偏差了,馬雲說的哪裡不對了?只有真正理解了婚姻價值的人才會有那樣的說法。
彩禮葬禮動輒數十萬,如何掐住陋俗“七寸”? 2019-05-11 瞭望
“搶銀行,不如娶晉江新娘”“長汀女孩太貴,彩禮讓你崩潰”“父母扛上山,家產任人搬”……曾幾何時,福建一些地方結婚彩禮動輒數十萬、辦一場葬禮花掉二三十萬。有些變味的傳統習俗帶壞了社會風氣,讓不少家庭陷入“娶不起”“葬不起”的窘境。
黨員幹部帶頭德法兼治
近兩年,在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中,福建多地緊抓黨員幹部這一“關鍵少數”,織密監督網路,以優良黨風政風引領民風社風好轉,形成“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神事省辦”風氣,聘金和彩禮不超過5萬元,隨禮不超過300元。以晉江市為例,當地紀委2018年共查處上報大操大辦婚喪喜慶問題10起,給予警告處分6人,通報批評4人,有效發揮了震懾作用。
移風易俗需納入法治軌道
回應
看封建份子撤了一大堆的理由,你怎麼不按印度人的邏輯呢?賣女兒就說賣女兒,何必如此冠冕堂皇?
在現代的中國,彩禮已是西方田園女權與中國傳統陳規陋習的結合體。
聽說過回娘家,有聽說過回爸媽家嗎?中國人敬天法祖,兒子女兒絕大部份也是跟父姓,族譜上不會錄女性後人的名字。彩禮只是一種補償,體現自已對女方父母的感激,如果覺得什麼的,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願打願挨而已。
結婚必須買房?足球名將范志毅擇婿標準引熱議 2019-05-10 觀察者網
對於很多家長來講,孩子結婚買房是必須考慮而又讓人頭疼的一個現實問題。
近日,足球名將范志毅在參加一檔綜藝節目談及女兒范斯晶與男朋友林宇航的房產問題時強烈反對租房結婚,他表示在買房結婚這種原則性問題上他是不會讓步的,男人應該盡這份責任。
此言一出,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有網友認為范志毅的說法完全可以理解,也有網友認為…。
面對爭議,林宇航在微博回應稱:其實自己的意思是想要靠自己的努力給女朋友一個溫暖的家,只是現在實力不允許,租房也只是一個過程而已。
據上觀新聞報導,在節目中所說的話很可能是范大將軍為了節目效果而開的玩笑。因為,當認真談到擇婿標準,范表示很開明:“對這個小孩我沒有什麼偏見,關鍵還是女兒妞妞,能不能接受。”有責任心是最重要的事。“男孩子只要能夠肩負起作為一個男人應有的責任心,關心呵護,照顧好妞妞,我並不在乎他是否有錢有房。兩個人如何相處,如何一起解決問題,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回應
這時候女權就不會出來吭聲了,怎麼沒女權來說這個父親物化女性歧視女性了,買房子怎麼就天生是男人的責任了
女權警告生孩子…
生育機器是女權婊的專用名詞
馬雲稱結婚是為了生孩子 網友為此吵翻了 2019-05-11 環球網
5月10日,馬雲在杭州西溪園區總部舉行的公司員工集體婚禮上說:婚姻不是為了進一步積累財富,不是為了買房子,不是為了買車子,而是一起生孩子。要一起享受幸福美滿的生活,孩子是無價之寶,永遠記住,所有的東西都可能是別人的,都可能是假的,只有孩子才是真正自己的東西,多生孩子吧!
第二個KPI是學會生活。
“除了有好的產品以外,我們一定要重視過程,婚姻是要運營的,沒有婚姻一開始就會幸福,它永遠在運營和經營之中,我們不僅要考核結果,更要考核過程的快樂。”
不少網友認為,生孩子並不是婚姻的目的:
也有網友對馬雲的這番言論表示支持:
也有網友對“孩子是父母的東西”有反對意見:
對於馬雲的此番言論,你怎麼看呢?
結婚率降離婚率升 是獨立意識崛起還是房價太貴? 2019-04-07 第一財經
2018年全國結婚率從2013年的9.9‰到2018年的7.2‰,5年連續下降。
2018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為1010.8萬對,離婚登記人數為380.1萬對。離婚率則連續15年上升。離結比高達38%:100對就有38離婚。
晚婚不婚成流行,現在的年輕人都是怎麼想的?
全國離婚糾紛案件中,73.40%由女方主動提起。婚後2年至7年為婚姻破裂的高發期。77.51%因感情不和;14.86%因家庭暴力。
除了試圖減少房價高企帶來的壓力或規避限購政策,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還有政策、經濟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現代女性的擇偶標準越來越高,從外表到性格,再到能力素養和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三觀。
其次,原先盲目催婚的父母群體逐漸回歸理性。父母看多了不幸福婚姻的種種,越來越瞭解不合適的婚姻帶給人的摧殘遠大於不結婚,所以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理解並支持孩子的不湊合、不將就。
另外,女性在經濟上越來越獨立。如果說以往結婚的一大目的還是為了生育下一代,如今的政策趨勢也逐漸支持不結婚也可以合法養育孩子。同時,養兒防老的觀念也在改變,生兒育女和結婚一樣亦不再是必然,而是主動的選擇。
經濟越發展結婚率越低
2018年,上海和浙江的結婚率在全國各省份名列倒數兩名,上海以4.4‰的結婚率敬陪末座。
與此同時,天津、廣東、北京等發達地區的結婚率也較低。結婚率最高的則是西藏、青海、安徽、貴州等發達程度較低的地區。其中,貴州2018年結婚率更是高達11.1‰,是上海的2.5倍。
在大城市房價高企,讓結婚既成了社會問題,也成了經濟問題。買房育兒等生活成本的上升更是讓年輕人不敢輕易結婚。
除了生活成本,因接受正規教育的時間延長而導致的婚齡推遲,也是當前結婚率下降的因素之一。
不過,結婚和離婚率的地域差異並非源自經濟這一單一變數,而是綜合了社會、家庭結構、民族文化、司法控制和人口結構等多元因素。
國際經驗顯示,社會經濟的發展會導致結婚率和生育率降低。
回應
女人要求過高,而男人的條件又達不到女方的要求,現實社會又不是感情第一的社會了。
房價不貴,是年輕人都不願意結婚。尤其是女孩子,如果自己有穩定工作,薪水又高,有自己的住房和生活空間。對婚姻更加看淡。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台灣人真命苦 壓力指數全球第二高,僅次南韓 2019-03-27 聯合報
康健人壽母公司美國信諾保險集團公佈「2019年360°康健指數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受訪者壓力指數持續升高,高達9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處於壓力之下,較去年上升2%,壓力指數全球排名第二位,僅次於南韓,「財務」是導致壓力的最大因素。五大健康面向中,主要是因「睡眠不足」,造成身體健康狀態顯著下降。
「360°康健指數」調查已進入第五個年頭,旨在研究人們對身體、家庭、社交、財務和工作五大面向健康和幸福狀態的自我感受。今年調查範圍涵蓋全球23個國家地區,同時新增許多與健康相關的主題,也是信諾保險集團最全面性的健康調查。
相較於全球整體康健指數從61.2分略微上升至62分(滿分為100分),今年台灣整體康健指數從去年的57.2分下滑至55.3分,落後多數鄰近亞太地區市場。
全球倒數的五個國家和地區分別為韓國(53.2分)、台灣(55.3分)、土耳其(56.8分)、香港(57.7分)、新加坡(57.8分)。
五大健康面向中,台灣在身體健康狀態顯著下降,睡眠不足是最主要的因素,同時也和生活壓力增加、家庭時間減少、無法照顧父母和孩子的需求以及財務問題有關。
社交健康狀態是唯一較前一年有改善的面向,從55.1分略為上升至56.3分,主要原因是受訪者認為自己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上花費了較為合理的時間,而且擁有許多朋友可以談心。
康健人壽總經理暨執行長邵駿崴(Tim Shields)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整體的健康和幸福狀態落後於多數受訪國家,凸顯台灣受訪者需要更多的支援來協助他們改善整體健康幸福。
台灣受訪者壓力指數全球排名第二,96%的台灣受訪者感到有壓力,落後韓國僅1個百分點,遠高於全球平均84%,在23個受訪國家地區中,台灣取代了去年的香港,成為全球第二大壓力市場。
台灣受訪者中,有工作的人壓力指數平均達97%,比沒有工作的受訪者(90%)高出許多。三明治族是壓力最大的族群,以性別來說女性壓力更大。造成壓力的五大原因分別是個人財務問題(18%)、健康問題(17%)、工作太多(13%)、家庭財務問題(13%)、缺乏就業保障(13%)。
於是乎,我們一邊看到“xx大學生同居流產xx次”,一邊看到“誤以為婚後‘同房’就是在一張床上睡覺,博士丈夫和碩士妻子結婚三年都沒懷孕。專家詢問他們平時的‘夫妻生活’後,哭笑不得。原來,這位妻子竟還是處女!”這樣類似的新聞。
與此相反,很多專科醫院和門診為了增加客源,甚至打出學生做人流享受半價或是七折等優惠招牌。“三分鐘無痛人流,安全、可靠……”實際上應該提倡如何避孕,而不是大肆宣揚怎樣做人流才不痛。更進一步的說,如何讓青年人形成正確的性觀念,並懂得如何去規避性傷害,如何預防意外懷孕、避免人流損傷才應該是“性知識”普及的本意所在,也應該是醫療機構去努力傳遞的正面資訊。但是這一點,學校沒有做,醫院也沒有做,大部分家長更沒有做。
在一份 “女大學生生殖健康知識現狀調查及分析”報告中,在對5所高校在校3149名女學生進行的生殖健康知識問卷調查發現,在校女學生的生殖健康知識比較匱乏。82.4%的學生不知曉人流的危害以及人流手術後的注意事項。更讓人感到心痛的是,某高校一名大四女生,已懷孕3個月了,自己居然不確定是否懷孕。當醫生告訴她必須住院手術時,她這才感到事情的嚴重性。在醫生的詢問下,她表示和男朋友相處時,根本不知道採取避孕措施。
大學宿舍的“產房悲劇”固然要歸咎于當事人,但也說明備受重視的青春期性教育依然停留在“既不動口、又不動手”的階段。避孕知識作為最基礎的常識,卻很少被公開言說,通常只能以“秘笈”的形式在學生之中流傳。學生也無法便捷地得到安全套、避孕藥等物品,即使他們對避孕知識瞭若指掌也只是紙上談兵。另外一點,父母也有責任。比比外國父母,中國家長在性教育方面做得明顯不夠好。外國家長會主動、大方地告訴孩子一些性知識,而不會遮遮掩掩地避免跟兒女交談這類話題。
當然,作為女大學生,也要學會愛護自己,如果自己都不懂的愛自己,那麼激情過後,所有的傷痛和眼淚都只能潛藏在心底。...
回應
這其實不是什麼性教育問題,毎年上了一千多萬的人流,這不是一個小數字,它其實是傳統道德觀破摧毀後的一個社會問題。
都人流了,還姑娘啊?這一切都是性學家李銀河之流提倡的所謂性開放所致!
每年1300萬例人流,無痛人流如何坑騙中國姑娘? 2018-07-21 風青楊
根據衛計委在2016年公佈的資料,中國已成為世界上人工流產率最高的國家之一,25歲以下女性占47.5%,流產次數大於兩次的占55.9%,節育手術中,人流通常佔據了一半的比重,其中,北京、天津等地的占比甚至已在七成左右。
打開手機或網路,經常彈出來一些廣告會是這樣說:今天做手術,明天就上班!XX無痛人流,給你一個安心的選擇!剛開始我就想說為什麼今天做手術還能送份工作?後來仔細一想,原來廣告意思是說手術恢復快,明天就能夠安心上班!難道這無痛人流真的可以如此高效和神速?但對於那些經歷過人流手術的姑娘們,或許就不會再這樣子想了。
全世界再找不到第二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滿大街人流廣告。從地方電視臺、戶外巨幅廣告板,再到路邊的電線杆,“三分鐘無痛人流”無處不在。鋪天蓋地的廣告,意味著龐大的市場需求。2015年,中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這還不包括藥物流產和在未註冊私人診所做的人工流產數字。奇怪的是,中國人在面上對“性”一直非常保守,甚至會因小學生性教育讀物的“尺度”被氣得發抖,卻習慣于無視滿大街粉紅色的人流廣告。
其實,稍微有一點常識的人或許都知道,人流特別是多次人流,其危害性是相當大的。按照專業的說法,人流可造成宮頸不同程度的損傷,易引發早產;會妨礙今後妊娠時胎盤的正常植入,引發產後大出血;有礙胎兒正常發育和生長,並可使產程中胎兒窘迫症或窒息機率增加……在正規管道沒有得到性知識的女孩們得到的是各種不科學的性知識。結果,只能用自己的健康和無辜的小生命來“交學費”!這是社會之痛!
性知識普及的缺乏,尤其是“羞于談性”這一文化潛意識的無處不在,使得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青年人群體都對一些基本的性知識聞所未聞,曾經有媒體調查發現,如果一名學生在國內接受教育,恐怕直到博士畢業,都無緣真正意義上的性教育,即便是獲得了一些認知的,其獲取途徑也不是正規的教育管道,而是多半源自旁門左道。
不為拚事業! 美研究:女性凍卵主因是「他」2018-07-06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彭博商業週刊2014年時,曾以封面故事報導許多女性以凍卵來「解放」自己的事業。同樣那一年,臉書和蘋果公司將凍卵納入員工福利。許多人可能以為,女性凍卵是為了拚事業,但一項新研究發現並非如此。
紐時指出,針對150名經歷過一個凍卵週期的美國和以色列女性所做的採訪發現,多數女性凍卵的主因不是職涯規畫,而是還沒找到一個可以共同建立家庭的男人。
這項研究發表在2日於西班牙舉行的一場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學會研討會,作者之一的耶魯大學醫學人類學家瑪西亞•英霍恩(Marcia Inhorn)說,研究發現,那些30多不到40歲的女性去凍卵時,大多已在事業上站穩腳跟,她們並非為了職務晉升而凍卵,她們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伴侶關係。
一個快40歲的單身女性,因為找不到伴侶而凍卵,這聽起來像是異常案例,但其實不是,上述研究呼應了先前英美兩國的其他研究。
這項尚未出版的研究中,研究對象來自7個生殖診所,其中美國女性多半居住在東岸或舊金山灣區城市,年齡在29歲至42歲之間,四分之三的人介於35歲至39歲之間。
85%的研究對象單身,大多是異性戀,其中約半數人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可成家的男人,那種不確定將她們帶往生殖診所凍卵。其他凍卵的原因是:離婚或分手、即將被派駐國外、準備單獨生養孩子,最後才是職涯規畫。
為什麼這麼多女人很難找到可以一起生孩子的男人?研究人員經常提出的假設是:女性教育水準比男性高,這可能造成能吸引女性的男人太少。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挪威和澳洲在內的許多已開發國家,都出現這種情況。
研究中的一位美國女醫生表達了這種憂慮,她說,多數男性不想定下來,他們願意和沒受過教育的女性約會,而大多數受過教育的女性不願意如此,「因此我覺得我碰到適配對象的機率是0.09%」。
過去50年 男性精蟲數竟然減少五成 2018-07-03聯合報
你知道嗎?在過去50年裡,男性精液裡的精蟲數大幅下降達到5成,每CC精蟲從1億1000萬隻,下降到6000萬隻,而根據美國的研究更顯示,目前精蟲的年下降率達到1.5%,相當驚人,有學者認為與現代環境的空汙脫不了關係。
台南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指出,現代化國家不孕症的比率,從1960年的7-8%上升至2015年的20-30%,而世界衛生組織亦將其列為優先解決的重要議題。
李耀泰表示,根據國際的研究顯示,空汙造成不孕的機轉,原因可能包括
(1)內分泌能力毀壞: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會附著多環芳香烴和重金屬(如銅、鉛、鋅等),特別是燃燒柴油機器所排出的廢氣,內含抗雌激素和抗男性激素能力,影響性腺類固醇生成和配子形成。
(2)產生氧化壓力:二氧化氮、臭氧或懸浮微粒等有害氣體,易有反應性氧化物的生成,因而改變去氧核醣核酸(DNA)蛋白和細胞膜脂肪,產生DNA碎片,是男性不孕和自然流產的原因,可由檢查精子染色質完整性來診斷。
(3)DNA改變:汙濁空氣會產生DNA加合物,進而影響基因顯示、遺傳突變或DNA甲基化。
國際癌症治療中心將戶外空氣汙染列為第一級人類致癌物。美國婦產科醫學會、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會、國際婦產科醫學會、世界衛生組織、內分泌醫學會等機構均正式公佈,不良環境(包括空氣污染)對人類生殖健康有負面影響。
李耀泰表示,國外研究分析1916對配偶,在沒有避孕措施的性行為下,自然受孕率有25%,而依其居住的環境探討,如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公尺,會降低22%受孕率。同樣的,空氣中含二氧化氮濃度越高,受孕率亦受影響
普發育兒津貼?衛福部:不可能只靠發錢解決少子化2018-01-20聯合報
行政院研擬普發育兒津貼,且有意打破排富條款,全面發放,舉凡家中育有2歲以下的幼兒,每個月都可以拿到2500元,2年可以拿到6萬補助,若以20萬名新生兒計算,政府每年得花費120億的經費,衛福部社家署長簡慧娟表示,該方案僅是討論的方案之中的一個,她直言「挽救少子化不可能只靠發錢,就能提高生育意願」。
回應
「發錢不能解決少子化」,但說是一回事,政府做又是一回事,蔡政府就是喜歡花錢!
年花65億補助育兒 生育率仍拉不起來2017-12-25 中央社
為減輕育兒負擔,衛福部近年平均每年約花新台幣65億補助育兒津貼跟托育補助,受惠人次超過30萬。不過,總生育率仍低迷,僅約1.1人,距離理想值2.1相距甚遠。
不具名的衛福部官員受訪表示,台灣的總出生率已落入極低出生率國家之列,「一旦掉下來,要回去難度就很高」,必須長遠努力。以鄰家國家來說,日本總生育率為1.3、韓國1.2,新加坡也約1.2。想解決少子化,唯有靠提振出生率或發展移民政策,如新加坡就從移民端努力。
相關新聞
新加坡政府雖祭出不少獎勵生育措施,但難收效2017.4.2工商時報
不想生二胎?看英國媽媽為了"賺"政府的育兒補助如何狂生17個小孩 2017.2.9 壹讀
誰說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在英國生孩子一樣賺錢! 2015.5.30 阿波羅新聞網
不上班更爽 英9口之家年領4萬2000英鎊津貼2010-04-13 中央社(楨:發生育財/假生育之名)
英國的育兒福利實在太好了,看了好想在英國生小孩啊!2010-07-16 台灣 Elisa寶貝
生育獎勵 愛之適足害之2010-05-11 中時 黃樹仁(台北大學社會學系主任)
為何台灣生育率偏低?原因之一是,忙碌而焦慮的生活方式,導致普遍晚婚與不婚,減少生育的婦女並延緩生育。二是生活忙碌與經濟壓力,導致可生育婦女不敢生或不敢多生。
.....
總之,獎助政策只是給本來就要生小孩的人一筆計畫外的獎金罷了。但發這獎金卻有兩個不幸後果。
首先,極少數人確實可能被獎勵所刺激而多生小孩,後果是增添的育兒成本遠高於生育獎金與育兒津貼,入不敷出,使家庭陷於更加貧窮。更有甚者,這也增加生在貧窮家庭的兒童。而我們的社會救助極端不足,前述刺激政策無異於政府誤導窮人多生小孩,致於擴大貧窮人數,製造人道災難。
其次,發獎金給不貧窮而本來就要生小孩的人,無異於劫貧濟富,豈非荒謬。
“全面二孩”第二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減少但仍保持較高規模
據央廣網2018.1.20消息,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與2016年相比均有下降,但仍保持較高規模,高於“十二五”時期的年均水平。
在政策限制已經放開了的情況下,是什麼因素制約出生人口數量上升?在人口老齡化的壓力之下,整個社會又該如何對待出生人口數量減少的現象?
對此,衛計委稱,受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婚育年齡推遲等綜合因素影響,去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減少,但仍保持較高規模,高於“十二五”時期年均出生1644萬人的水平。
南開大學人口學教授原新認為,“二孩”生育高峰已經過去,未來幾年我國的出生人口還會持續減少,“第一,生孩子的成本、養孩子的成本在提高,婦女工作與家庭的關係沒法協調了。另外,現在的年輕人是中國獨生子女的第一代,已經形成了少生的文化氛圍,以少生為價值取向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在年輕人腦子中紮根了。育齡人群在減少,生育衝動又在下降,導致的結果只能是將來生的比現在還要少。”
從去年人口年齡構成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佔比為64.9%;60周歲及以上人口突破2.4億人,社會老齡化問題愈發嚴重。人口壽命的老齡化導致社會養老壓力逐漸增大,繳納養老金的人數少了,但是需要養老金的人數卻在增加。這樣的悖論正在社會中發生,對企業生產、國家經濟轉型都將產生影響。在家庭越來越小、家庭對老年人撫養能力越來越弱化的情況下,解決老齡化問題只能走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個人多方力量結合的一條養老道路。”
回應
加油吧,既然國民生育意願不高,那國家就應該大力建設公立幼教、小學,為年輕夫婦減負!國家養育孩子節省父母費用。按我現在的條件,從出生養到結婚,四五百萬+的硬支出,三四百+的房子,一百+的教育費用,真的很猶豫啊。
好有錢噢!窮有窮的養法,富有富的養法,掙100萬想200萬的養法,那不能怪國家,只能怪自己!,
在美國養兒育女也不輕鬆 2015-01-04
有人可能會以為,美國吃的、穿的很便宜,公立中小學上學又是免費的,養兒育女一定很輕鬆。其實不然,美國農業部最新發布的報告發現,在美國,年收入6.15萬美元到10.65萬美元的中等收入家庭,有一個2013年出生的孩子,養到18歲,需要花費24.53萬美元,比2012年上漲1.8%,與1960年這個報告第一次發佈時相比,養兒育女折合美元現價,上漲了24%。
嚇! 2歲童來初經 塑化劑惹禍2017-11-18聯合報
不久前有名母親發現兩歲女兒下體出血,緊張求醫,確診為初經,探究原因是塑化劑惹禍。成功大學團隊兩年前研究證實塑化劑對女童性早熟有影響,曾有女童六歲就有月經,沒想到這次女童初經來得更早。兩歲女童經藥物治療、減少使用塑膠製品,成長狀況已恢復正常。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指出,家長經常給這名兩歲女童喝塑膠杯裝冷飲,平時會使用保鮮膜或以塑膠盒裝微波食物,還會讓女童在鋪滿巧拼的地板玩耍,加上母親會替她化妝,打扮成洋娃娃般,經檢驗女嬰尿液塑化劑含量過高,初經才會提早來。
李俊璋說,塑化劑隨著溫度愈高、時間愈久融出愈多,使用保鮮膜應搭配較深的碗,避免膜直接觸及食物;由於保鮮膜或塑膠盒放進微波爐,會快速釋放塑化劑,除溶入食物,恐殘留在爐內,之後微波的食品都可能受影響。
許多家長擔心地板太硬,喜歡在地上鋪滿巧拼。李俊璋表示,巧拼也含有塑化劑,尤其很多小孩有咬手習慣,等同直接吃進塑化劑,建議先墊竹蓆,再鋪棉被,柔軟度就很適中。
李俊璋提醒,塑化劑也常添加在保養品、化妝品及香水當定香劑,須格外注意。他曾替一名孩童做尿液分析,尿中塑化劑含量也過高,後來發現他與父母同睡,而母親在床頭擺滿各式香水瓶。
平常可見的紙杯、保麗龍杯,因內層都塗有塑膠淋膜,也都列屬塑膠杯。李俊璋建議兩歲女童的母親不要再使用塑膠製品,並要教女童勤洗手,持續一周後再做尿液分析,塑化劑含量下降約百分之六十,配合醫師給藥抑制荷爾蒙,身體成長速度即恢復正常。
家長嚇壞了! 6%國小男生竟有性經驗2017-08-21 10:13聯合報
台灣孩子越來越早熟!一項針對兩三千名大專院校學生所進行的性行為調查發現,近六成大學生早已有過性經驗,其中6%男生居然國小就有性經驗,5%第一次性經驗在國中階段,17%則在高中生時期。
為了瞭解台灣大學生對於兩性生活態度及想法,保險套業者執行「2017年校園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全國北中南15所大學校園,最後有效樣本達2477份。
調查發現,六成大學生已有過性經驗,四成仍為處男處女,進一步分析首次性行為的年齡,三成四受訪者的第一次性行為是發生在大學階段,一成七是在高中,8%發生在國小國中時期。
調查顯示,男性普遍較早「轉大人」,6%男生在小學就有過性經驗,對此,國內性學權威、台安醫院婦科主任陳思銘表示,這個數據比想像還要高,應該會讓許多家長擔心、害怕。
陳思銘表示,網路普及、3C產品盛行,國小學生幾乎都有手機,隨便一點,就可能連接到成人網站,這正是國人初次性行為年齡越來越低的原因,「家長阻擋、禁止也沒有用」。
陳思銘認為,國內性教育課程有提早的必要,家長也需多跟孩子討論生理發育等問題,多關心孩子的交友狀況。防堵為下下策,效果很差,還不如試著多與孩子對話,傳輸正確的性觀念,以及避孕措施。 在性行為對象方面,調查發現,以男女朋友為主,其次為前男女朋友、網友、陌生人,以及男女朋友的好友。除了一般的性行為之外,一般大學生還會嘗試手交、口交及肛交。
至於最近三個月內的性伴侶人,六成八授受訪學生表示,僅有一人,一成一則在兩人以上。在性傾向方面,約有一成學生自認為雙性戀、同性戀,北部學生自覺為同志身分比率,明顯高於中部及南部。
在安全性行為方面,近七成大學生每次做愛都會使用保險套,三成則是偶而使用或是從來不用。不愛戴套的主要原因為束縛感,其次為隔離感、潤滑不透、味道不佳、尺寸不合。
我國醫學專家發現男性不育新致病基因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2017.5.26披露,該院專家張鋒教授與蘇州市立醫院副主任醫師楊慎敏共同牽頭的男性不育多中心研究發現,導致人類精子鞭毛多發形態異常的兩個新致病基因CFAP43和CFAP44,為男性不育的分子診斷和遺傳諮詢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
不孕症的原因
下面列出一些關於不孕症的統計資訊,供讀者參考。
平均每6對夫婦中有一對有不孕的問題;年齡大於35歲的婦女,3人中會有1人有不孕的困擾;平均25位男性會有1位有精子數量不足的問題;
不孕症的原因很多,其中女性因素約佔40%、男性因素約佔40%、夫婦雙方因素約佔10%、其他原因不明因素約佔10 %。
一、 女性不孕的原因
排卵或賀爾蒙因素 (佔30%)
下視丘或是腦下垂體排卵異常
多囊性卵巢
左側卵巢囊腫左側卵巢囊腫
黃體功能異常
早發性卵巢衰竭
子宮內膜異位瘤 (巧克力囊腫)
輸卵管因素 (佔30%)
輸卵管阻塞或是輸卵管水腫
右側輸卵管
阻塞合併水右側輸卵
管阻塞合併水
外科手術導致的輸卵管缺陷
腹膜因素:子宮內膜異位症(佔30%)
輸卵管阻塞或是輸卵管水腫
紅色子宮內膜異位病灶
黑色子宮內膜異位病灶
纖維化子宮內膜異位病灶
先天子宮構造異常
子宮腔沾黏
子宮腫瘤
子宮肌瘤
原因不明 (特發性) (合起來佔10%)
二、 男性不孕的原因
睪丸因素
隱睪症
精索靜脈曲張
染色體異常
原發性精蟲製造功能衰竭
醫療性睪丸功能衰竭,例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
睪丸發炎
輸精管因素
逆行性射精
副睪丸或輸精管發炎,例如淋病
前列腺或精囊發炎
外傷
輸精管結紮
先天輸精管發育不良
射精因素
尿道下裂
陰莖過短
心理性不能勃起、早洩
內分泌因素
男性荷爾蒙不足
下視丘或腦下垂體功能低下
神經因素
腦部脊髓受傷
糖尿病
抗精子抗體
原因不明 (特發性)
研究:男性精子數量近40年減半 如續減人類恐滅絕2017-07-26 聯合報
《人類生殖快訊》期刊一篇新研究指出,北美洲、歐洲、澳洲和紐西蘭男性在過去不到40年內,精子數量和濃度都減少超過一半;學者警告,若男性精子量依目前速度遞減,人類恐面臨滅絕危機。
雖然部分專家懷疑此研究結果,不過第一作者萊文表示,他相當憂心此情況未來恐成真。
該研究回顧1973年至2011年間共185篇文獻,為有史以來最多的文獻量。
其他科學家雖讚譽該論文品質,但認為太快歸納出人類會滅絕的結論,並稱萊文可能較著重精子數減少的文獻,而非精子數上升的研究。謝菲爾德大學教授佩西表示,研究雖有缺陷,但可作為一項警告。
萊文發現,北美洲、歐洲、澳洲和紐西蘭男性的精子濃度下滑52.4%,總精子數減少59.3%。此研究未提到南美洲、亞洲和非洲男性精子有顯著減少的情況,主因是這些洲的相關研究較少,但萊文擔憂這些洲最終也會面臨相同情況。
目前未有明確證據解釋精子濃度和數量為何下滑,但與人類的生活習慣和外在環境有關,包括接觸殺蟲劑和塑膠中的化學物質、肥胖、抽菸和飲食,甚至是看太多電視。
萊文表示,眼前急需找出精子數低落的原因以扭轉此趨勢,並呼籲採取行動,嚴加管制人工化學物質,並積極對抗抽菸和過胖。
避孕藥沖馬桶 化學物質致五分之一公魚變性2017-07-05 中央社
人們將含有荷爾蒙的避孕藥沖進馬桶及排水管,導致每5條雄性魚,就有1隻「變性」。研究發現,部分公魚的侵略及競爭行為減少,還有些甚至開始產卵。
全球知名的陰謀論者瓊斯(Alex Jones)多年來聲稱,化學物質正使青蛙「變成同性戀」。
我國醫學專家發現男性不育新致病基因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2017.5.26披露,該院專家張鋒教授與蘇州市立醫院副主任醫師楊慎敏共同牽頭的男性不育多中心研究發現,導致人類精子鞭毛多發形態異常的兩個新致病基因CFAP43和CFAP44,為男性不育的分子診斷和遺傳諮詢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
據悉,疾病遺傳學領域知名的《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該期刊影響因子達10.7)在線發表了該項男性不育多中心研究成果。
如今,不孕不育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全球育齡人群中,不孕不育夫婦佔10%-15%,其中因男性因素導致不育者佔40%-50%。據了解,一方面,精子的運動能力對於人類繁衍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精子正常的結構形態也是保證完成受精的基礎,而“精子”要是長得不好,受孕則會產生困難。不過,以往,如果一位男性被診斷為弱精症,臨床醫生往往會建議這類患者服用增加精子活力的藥物,這就使得部分MMAF精子症患者無法得到有效治療。
在人們的印像中,精子長得不是都跟小蝌蚪一樣嗎?其實不然。張鋒告訴記者,臨床中有一類弱精症患者,他們雖然有精子,但是精子的活力卻不足。在這些弱精症患者中,一部分病人的精子尾巴特別短或者畸形,無法游向卵子。張鋒說,這種精子短尾、卷尾畸形等鞭毛多發形態異常(MMAF),也是導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了解,影響精子形態的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前人的研究表明基因突變可能是主要的病因之一。由張鋒教授領導的多中心研究團隊,通過與蘇州市立醫院、煙台毓璜頂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瀋陽菁華醫院等協作,發現了CFAP43和CFAP44基因的罕見突變是導致MMAF的重要原因。
精子的鞭毛有問題,是否暗示著身體裡的其他問題呢?其所攜帶的基因缺陷對後代有什麼遺傳風險呢?
張鋒教授課題組發現的CFAP43和CFAP44致病基因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換句話說,有此類突變的MMAF男性患者在備孕時,只要其配偶的卵子是正常的,那麼通過輔助生殖生育技術孕育的後代即便是男孩,也不會遺傳父親的畸形精子症。這也為其後代的遺傳諮詢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
張鋒教授說,明確MMAF病因將為相關患者的診斷、輔助生殖技術的干預、遺傳諮詢等提供全新思路,最終豐富男性不育基因篩查清單,為中國優生優育提供有力支撐。
衛福部要求:16歲以下懷孕 依性侵案通報2015-7-16 聯合晚報
分享衛福部日前行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要求各醫療院所如收治未滿16歲懷孕青少女,需依性侵害案件通報,婦產科醫學會大表不滿,認為有違醫學倫理,無奈已收到正式公文,近日需發文給會員,要求依法行事。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郭彩蓉表示,與未滿16歲青少女發生性關係,已構成妨礙性自主罪,如果當事人懷孕就醫,依法醫師有需責任通報,讓社工介入,訪視了解當事人及家長,了解家庭支持系統,提供必要的協助。
但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閩照表示,衛福部擴大解釋相關規定,如果確實執行此規定,對醫師、病人都將造成傷害,醫師違反醫學倫理,當事人可能不敢就醫,反而可能尋找非正規的墮胎,嚴重危及身心健康。
郭彩蓉說,誘使未成年女生懷孕,雖然屬於告訴乃論,大部分不會進入司法程序,但對個人及小寶寶影響深遠,許多小爸爸、小媽媽無心理準備,以致產生許多悲劇。郭彩蓉坦承,行文至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勢必受到反彈、遭受批評,認為違反醫學倫理,但醫師專精於治療,不可能瞭解當事人背後的家庭支持系統,透過責任通報讓社工介入,才能避免發生許多不必要的問題。
郭彩蓉指出,該項責任通報已行之多年,但執行成效有待加強,許多婦科診所並未確實執行。每逢暑假過後,教育人員通報青少年懷孕個案明顯增加,為了讓當事人獲得協助,才會行文給婦產科醫學會,希望落實通報制度。
公文中提及,醫事人員於執行職務時,如知有疑似性侵害犯罪情事者,應立即向主管機關通報,不得逾24小時;未滿16歲之兒童及少年不論是否為合意性行為,皆屬於法定應通報事項。
『精蟲危機』
2013.7.5公視 【主題之夜】播出『蟲蟲危機』不是在介紹昆蟲,而是在個訴大家"全世界男人的生殖系統正遭受「環境荷爾蒙」猛烈攻擊...
「人類有一天會絕種!」
「怎麼可能,絕對是危言聳聽!」
但是,一群丹麥、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們可不這麼認為。經過長期追蹤研究,這群來自動物學、生物學、毒物學和癌症的頂尖科學家們發現,全世界男人的精子數目過去五十年減少了一半!法國一項研究也指出,巴黎男性的精子數量,二十年間減少了四成!
佛羅里達大學動物學家盧吉烈不敢相信這個結果,「一定是哪裡出錯了,我簡直無法相信。但隔年重做一次實驗,結果還是一樣。」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研究部主任尼爾斯卡貝克則認為,男性不孕問題的嚴重性不亞於全球暖化議題。
事實已經證明,全世界男人的生殖系統正遭受「環境荷爾蒙」猛烈攻擊,並且節節敗退。「環境荷爾蒙」存在於我們生活的環境之中,會經由空氣、水、土壤及食物進入人體,產生類似荷爾蒙的作用,干擾負責維持生物體內生殖、發育或行為的內生荷爾蒙。因此也叫做「內分泌干擾素」。
2011年台灣爆發「塑化劑事件」,暴露食品安全檢驗漏洞百出,導致社會人心惶惶,其中元凶是「鄰苯二甲酸酯」。紀錄片指出,「鄰苯二甲酸酯」是影響人類生殖系統的外來化學物質中嫌疑最大的一種。羅徹斯特大學流行病學家尚娜史旺也發現,如果母親接觸較高濃度的鄰苯二甲酸酯,生下的男孩肛門與生殖器距離會變短,陰莖也比較小。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男人呈現出無精子狀態,甚至喪失生殖能力?為什麼與生殖器官有關的癌症越來越多?又為什麼青蛙、短吻鱷、烏龜及其他許多魚鳥的性功能不全、生育率下降、行為失常?《蟲蟲危機》將揭發人類繁衍的潛藏危機。
相關新聞
順丁烯二酸和洗腎 別亂連
孟山都危害更甚毒澱粉
媚登峰 涉塗改、販賣過期品
日本佳麗寶召回美白產品 社長謝罪道歉
「造福人群變毒澱粉」王老師:我像替死鬼
順丁烯二酸 氧化可去毒? 學者:唬誰
添加毒澱粉 擬罰千萬納入刑責
王老師配方 無法可罰
訪王東清 檢疑嫡傳協奇散毒
毒澱粉 是洗腎元凶?
協奇老闆:按王東清步驟製澱粉 沒改配方
從毒澱粉事件看「零風險」標準
食品安全黑洞 塑化劑翻版
違法添加物致死 可處無期刑
化學品源頭分級管理機制 卡在立院
衛署掛保證 關廟麵合格 將向星釐清
順丁烯二酸 新加坡標準1ppm偏嚴
食品驗出順丁烯二酸 就是不法?
黑心原料竄15縣市 91廠商中鏢
重創美食觀光 星港等來台旅客 恐減卅萬人次
斬斷毒澱粉「輸出路」 啟動境管
毒澱粉傷台形象 15項台灣食品 禁入大馬
毒澱粉滿天飛 衛署有粉的都要查
統一、愛之味、依蕾特中招EDTA-Na2
大廠喊冤 沒看到自省
進料兩年 德記洋行:不信政府了(回應:此言差矣!風險控管要有多層.不要事事靠政府.)
工業用EDTA-Na2 專家:吃了恐增腎病變機率
「幾十年都吃這家」 食安風險最高
稽查8488家 9%不合格 食品安全大執法 768家沒證明
檢驗報告難挽信心 小吃業叫苦
毒澱粉波及 美濃粄條街冷清清
化學品源頭分級管理機制 卡在立院
賴清德批擾民 南市拒查小吃
管源頭只說不做 南市早成毒窟
富麗有機糙米 驗出農藥殘留
斃死豬 流入便當店、市場、學校
過期粽、油漆豆干 流竄
嘉義8萬公斤菜脯 防腐劑超標
衛署抽驗 高屏GMP羊乳含抗生素
隱匿毒澱粉? 衛署:如果吃案 怎爆這麼大
便宜色香味 買家要付出代價
南方朔觀點-台灣飲食王國形象的破滅!(回應:任何人去日本,根本上不必害怕會吃到有毒的東西? 媚日到這種程度,但南方朔你總會GOOGLE吧 要不要GOOGLE一下日本的黑心食品事件 沒那個知識,就不要冒充專家.呦!難得耶!南方朔沒叫馬英九負責耶?看看他最後一段欲言又止的寫法吧!這老鬼有失心瘋..)
聯合晚報社論2013.06.01愛心台灣,黑心台灣?
(楨:聯經又在內戰!詳參【圖博館】:聯經的農改內戰)
聯合報社論2013.06.02有這樣的政府,所以有這樣的黑心商
(回應:聯合報你嘛幫幫忙,你知道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草案在立法院從塑化劑風暴開始到現在躺了幾年嗎?鼓吹選不賢與無能,不就是這個媒體 ? 有這樣的媒體,才會有這樣的政府.有這樣的政府,所以有這樣的黑心商.換另外一個說法就是有這樣的立委民代, 才會有這樣的黑心商人.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難道不肖業者是看哪個政府執政才決定製造黑心毒食品的嗎? 這些業者恐怕已經製造毒食品材料已經十幾年了, 你說應歸咎于哪個政府? 我不同意這篇社論的看法,不去指責黑心的商人,投機的大廠,反而將炮口對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沒問題? 前年台獨人餵臺灣人吃塑毒,今日少數不肖南部人黑心傷臺灣,記者啊,請別怕熱,出去跑一跑,分析一下這些該死無良的什麼政治傾向,有無政黨掛鉤給誰在背後撐腰。 歸納起來,聯合報所有的評論只有一個主題:都是馬英九的錯,這些寫手還真好交差。反正有什麼不爽的,都掛給政府,準沒錯,大致上也無可反對。 台灣人希望政府能夠徹頭徹尾的管住別人,注意喔,是管住別人而非自己,台灣人的自私短視已經超過世界標準了,自己小便不順利 也能牽扯政治,台灣人沒有政治好像就活不下去,無法靠自己生活 得靠政客來替自己蓋棉被 抓屎擠尿的. 兩蔣時期雖然獨裁,人民對法律是敬畏的。民進黨興起後,長期挑戰法律權威,也大幅降低了社會的守法觀念,現在後遺症一一冒出。除非再來個獨裁政府,像這種空談的社論,也是耍嘴皮而已。 黑心政府是黑心人民組成的,可見台灣人天生黑心已經可以申請金 氏世界紀錄了。 台灣的民眾自己也該想想,一天到晚軟嫩彈牙,Q,色香味俱全....等等對所謂美味食物與食品的「要求」是否也是促使商人添加這些不該加入的添加劑的根源之一? 寫這篇的人根本沒有化學知識. 化學檢驗是一項化學檢驗只能檢驗一個名稱化學原料,千千萬萬種化工原料,請問如何檢驗 ?端視原料供應商有沒有良心?不然工業原料掺入食品的事還會發生! 黑心商人不是只有台灣有,前陣子歐洲肉商把馬肉當牛肉也用了多年,也沒有查出來,國外的食品管理不嚴嗎,防也不勝防,人要無良心,如何規範都沒有用.....)
《華爾街日報》「中國製造的新標誌」介紹了一系列逐漸為西方人欣賞的中國品牌
(回應:品質好不好是管理問題。在台灣卻參雜了統獨和藍綠問題,就如親綠的義美製造黑心食品,綠人馬上就拿統一企業出來說嘴,任何問題只要參入統獨和藍綠,就會失焦,問題就無法改正,這就是台灣難以改善的;大陸沒有這種問題,品質管制會進步,品質會越來越好。)
詳參【圖博館】:《精子戰爭》 管人家要怎生 生殖崇拜與性崇拜 女人不生女孩生 生育自生自育 健身迷思 《美之偽科學》真有哈台族?《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大陸造假與打假 《低價中國》 《龍行天下》《龍的經濟》 狂牛病政府 《毒物魅影》《塑膠》 中日毒餃大戰 中韓泡菜大戰 全球黑心產品 美國黑心食品 台灣黑心食品 日本黑心食品 中國黑心奶粉 台灣毒奶症瘊群 「蒙牛」VS「蠻牛」 2013-07-06 11:00:36
女人不玩了2011-08-21 中時短評(楨:男人也不想玩了,大家都別玩了!)
有個笑話是,有一個小孩跟朋友說:「我媽媽每天早上那麼早起床,天天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忙,下班回家要做好多家事,假日也是一樣忙,又沒有薪水拿。我有點擔心…她會不會離家出走啊?」
其實這絕對是事實。近年來,台灣女性不婚不育的趨勢日益明顯,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報導,其實整個亞洲都出現同樣的狀況。傳統上重視家庭觀念、認為女性應扮演賢妻良母的亞洲國家,女性卻紛紛對婚姻打了退堂鼓,以至於結婚與生育率節節下降,人口結構迅速老化。
為什麼女人不玩了?因為婚姻課之於女性的擔子相當重,往往和丈夫一樣要上班的已婚職業婦女,在工作得精疲力竭之餘,還要承擔大部分做家事、照顧孩子、孝順公婆的責任,而這還不保證老公不會另有小三。
女人一結婚生子,幾乎就失去了原本的家庭和朋友圈。也因為家庭的牽絆而不敢積極尋求職場上的成長。這樣的女人,很大部分是為別人而活,但別人卻常對其中的付出與犧牲視為當然。
過去的女性缺乏經濟能力,婚姻可以交換衣食與家庭的保護。但現在一個能養活自己的女性,恐怕會覺得單身的日子遠比扛著婚姻枷鎖好過。
如果我們對家庭與男女角色的觀念仍然不改,女性會寧可要一個單身但屬於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在婚姻裡看著自己的人生凋萎消逝。
生得少拿掉多 每年至少墮掉24萬寶寶【聯合報2011.07.17
少子化已成國安問題。國內去年新生兒僅十六萬多人,台大名譽教授呂鴻基根據婦產科醫師私下推估,每年墮胎數可能高達卅至五十萬人。衛生署國健局則統計健保人工流產手術及墮胎藥「RU486」的用量推估,每年墮胎至少有廿四萬人次。
呂鴻基昨在「我國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的現況與展望」研討會中指出,卅至五十萬墮胎數是推估結果,雖然數字不是很確定,但若加上「墮胎黑數」,他認為實際情況可能如此。等於每年墮掉的胎兒數是生下來的二至三倍。
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說,九十四年至九十八年的健保人工流產申報資料顯示,每年平均十八、十九萬人次。此外,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計算每年使用RU486墮胎約四至五萬人次,光是官方數據,每年至少有廿四萬個小生命消失(楨:但醫界保守估計,遭墮胎處理的寶寶可能逼近50萬!另參本館:管人家要怎生 女人不生女孩生 生育自生自育 《生命的自主權》)。
中山醫學大學教授李茂盛表示,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增加、房價飆漲、晚婚延後生育、有效避孕措施等因素,讓墮胎人數不斷增加,門診墮胎率已增加百分之廿,不少年輕夫妻或即將邁入結婚禮堂的男女不敢生子,他觀察到近二、三年來,已婚與快結婚的墮胎者也增加二至三成。不過明年為龍年,李茂盛預估六、七月後墮胎人數會減少,明年龍子及龍女出生數至少有十八至廿萬人。
優生保健法第九條第六款規定,若女性經診斷或證明懷孕或分娩有生命危險或身體、精神健康危害者,可做人工流產。呂鴻基認為法律太寬鬆,女性自主權太高漲讓人工流產淪為「隨便」。他建議除了修法限制,國家還需提供懷孕女性相關諮詢、申報、輔導及領養撫卹管道,避免出現自由心證。
生兒育女是國家大事嗎?【聯合晚報╱社論2011.07.04
聯合報「借鏡國外」系列報導了瑞典,這個國家受人稱頌的種種福利制度當中,最令台灣人羨慕的應是育嬰托兒的相關措施。對比著最近十幾年台灣出生率快速下降,不但婦產科、嬰兒用品等行業受影響,連各級學校都減班甚至要關校,難怪成了國安問題。
面對這個問題,政府不是不著急,但能使出的對策比「束手無策」好不了多少。挽救出生率竟真的拿出百萬獎金徵求漂亮口號,或政府首長在婚宴致詞中拚命鼓勵新人多生,使這個議題淪為插科打諢的笑料。其他的補貼措施不是沒有,但對於一般家庭養兒育女的龐大費用,幾萬元免稅和補貼只能算是「小兒科」。
瑞典專題報導點出了瑞典女人的「三高」:高教育、高就業率和高生育率,打破女人三高無法並存的魔咒。其中關鍵在於:國家負起養兒育女責任,平價公立托育機構高達八成,法律規定的親職假也完全落實兩性平權。
台灣人看這些景象簡直是天方夜譚。在台灣,生兒育女完全是個別家庭的責任,幾乎也就等於是婦女的責任。各種民調都顯示,台灣有高比例的職業婦女不敢生,或認為台灣的母親「不幸福」,這種氣氛怎可能挽回少子化趨勢?
瑞典和台灣的基本不同,在於瑞典是有名的福利國家。台灣大家都想要「福利」,但少有人敢碰「福利國家」的話題,因為首先要和「高稅率」相連結,絕對是選舉的死穴。瑞典這樣的福利國家,凡是「政府出錢」做的事,其實都來自納稅人繳稅,這有賴國民共識才做得到。
反觀台灣,至今無法改變稅制和資源分配方式。尤其近幾年,政府拚命降稅,從營所稅到遺贈稅皆如此,雖說具有號召資金回流的效果,房價猛漲、貧富差距擴大卻都是後遺症。但選舉只看眼前選票,沒有政治人物願意為長遠打算。這些基本議題不敢碰,一直著急「人口問題是國安問題」有什麼用?是總統召開國安會議就可以解決嗎?
未必人人同意生兒育女是國家責任,但資源分配和社會體制絕對是國家大事,可惜眼前還看不到出路。
台灣性別失衡嚴重 10個郎搶7個妹【聯合報 2011.03.07(楨:旣不婚失衡又如何?另參本館:越女不想嫁臺外勞異國婚姻 上網結婚《中國人口增長的多重危機》)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到二○○九年為止,適婚年齡(廿五至四十四歲)的男性比女性整整多了四十三萬多人,等於十個台灣郎搶七個台灣妹,婚配市場嚴重傾斜,而這種男多女少的情況,仍在惡化中。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何碧珍把台灣男人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身材高、學歷高、薪水高「三高」的男性,根本不需要擔心婚姻問題。
第二類是身高、學問與薪水偏低水準的「三低」男性,在國內不容易找到結婚對象,只得向「外」發展,藉著家庭或父母支援,娶回外籍新娘。
第三類是身高、學問與薪水都屬「中等」的男性,既不願娶外籍新娘,本身條件又不足以逼退婚配市場上眾多競爭對手,由於結婚難,許多中等男性非自願不婚或晚婚,成了「新一代羅漢腳」。
主計處說,男女嬰兒比例失衡直接影響三層面,第一是,婚配市場傾斜;第二是,外籍通婚普遍化,社會結構質變;第三是,經濟失衡,例如大陸男女嚴重失衡,父母親為幫兒子娶媳婦兒,拚了命儲蓄,結果竟導致大陸流動資金不足。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的觀察,雖然男女平權已經是普世價值,但近廿年來,亞洲人口性別失衡仍較其他地區嚴重,恐衝擊亞洲國家未來的教育、社會與經濟發展。
聯合國數據指出,二○○五至二○一○年間,全球嬰兒出生性比例為一百零七,亦即出生一百個女嬰對應一百零七個男嬰;但大陸的嬰兒性比例卻高達一百二十,男多女少非常嚴重,高居全球第一,而其他亞洲國家,只有日本落在正常區間(一百零三到一百零七),其餘國家都偏高。
主計處加入台灣資料比對之後發現,台灣嬰兒出生性比例為一百零九,僅次於大陸,男女失衡排名全球第二。
※延伸閱讀》
‧ 111:100 男女嬰性別失衡 急遽惡化
‧ 男多女少》性別混淆 女摔角男下棋
‧ 男多女少》醫師反省 拒性別篩選
‧女性不婚不生 去年再創新高
國三女生變成媽媽 【聯合報╱黑白集2011.02.12
一個國三女學生,懷孕八個月,家裡和學校都沒有人發現。她獨自在浴室生產,因驚恐將嬰兒從二樓窗口向外拋棄;兩日後家人對此仍不知不覺,警方透過血跡鑑識才讓她吐實。
長達八個月的懷孕期,為何沒有人發現少女身體的異樣?的確,父親曾問起她為何變胖,少女以一句「便祕」就矇了過去,這父母也未免太過易欺。但少女騙得了父母,卻騙不過自己的身體;呱呱墜地的嬰兒是個真實的生命,哪裡是馬桶能沖得走,又哪裡是能向外一丟了之的呢?
慘死的嬰兒,說明了小媽媽的蒙昧和無知;而少女的無助和慌亂,則反映周遭大人們欠缺的關注和協助。少女就讀的國中在說明其狀況時,形容她「交友單純」、「出勤正常」、「不屬於高關懷群」;亦即,這是個令人放心、沒有異常狀況的學生。但事實卻是:在這名少女身上竟發生了這麼駭人的悲劇。
少男少女偷嘗禁果,大人得教導他們如何負起責任,如何處理生命帶來的挑戰。今天社會存在著廿一世紀的性開放觀念,許多人卻僅有十九世紀的性知識,不少家庭更仍維持十八世紀的保守倫理,導致悲劇一再發生。台灣正擔憂著少子化問題,但棄嬰事件卻仍層出不窮,顯示我們的觀念和機制都亟待加強。
近十年,越來越多國家在醫院或社服機構設置「棄嬰保護艙」,讓無力照顧的父母能將嬰兒投送至艙箱,由專人處理領養。如此,至少可避免父母將嬰兒遺棄街頭,甚或因而凍餓致死。這場少女棄嬰慘劇,說明台灣該再邁前一步了!
歐盟1/3新生兒 非婚生子女【聯合報╱編譯莊蕙嘉 2010.09.10
歐盟統計局9日指出,過去20年來,歐盟27個成員國中非婚生子女人數增加一倍,且占了該地區新生兒數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歐盟統計局(Eurostat)表示,2008年的新生兒中,35.1%的雙親沒有結婚,相較於1990年的17.4%及1998年25.1%,比率大幅成長。
在歐盟成員國中,愛沙尼亞的非婚生新生兒最多,高達59%。除了丹麥維持46%的比率外,其他26個成員國的非婚生新生兒皆有增加之勢。
歐盟統計局同時指出,歐盟地區結婚率下降,1990年,每1000人中約有6.3對夫妻;到了2008年,每1000人只有4.9對夫妻。結婚率增加的成員國只有丹麥、愛爾蘭、波蘭、芬蘭及瑞典等5國。
9999結婚對數六千多對 創歷史新量【聯合報╱記者李順德 2010.09.10
民國99年9月9日象徵「長長久久」果然是台灣年輕人的良辰吉日。內政部統計,全國各地方選擇這一個特殊日子結婚的新人,爆歷史新量,截至當天下午8時止,結婚對數6063對,比8月一整個月的5453對還多。
台不婚主義者 為大陸五倍 【聯合報2010.08.18
104人力銀行昨天發布「2010兩岸婚姻觀大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台灣單身上班族只有24%認為一定要結婚,比率不到大陸49%的一半,抱持不婚主義的比率11%,卻是大陸的5倍。
在挑選理想伴侶的條件上,兩岸都重視「價值觀」和「人格成熟」,有別於大陸上班族重視「脾氣」,台灣上班族則更現實,在意「經濟能力」和「正當工作」;另外,大陸上班族對於跨海婚姻的接受程度要明顯高於台灣青年。
此次104人力銀行針對3,328位兩岸上班族進行愛情及婚姻觀調查,發現兩岸上班族對於婚姻的態度大不同,在談到結婚意願時,有49%大陸單身上班族認為「當然會,人總是要結婚的」,而同樣認為非結婚不可的台灣單身上班族只有24%;相反地,抱持不婚主義,覺得「一個人的生活也很好」的台灣單身上班族有11%,大陸單身上班族卻只有2%主張不婚。此外,在兩岸的未婚上班族中,大陸人有69%願意相親,台灣人為52%,有超過三成的台灣上班族認為相親很彆扭,大陸上班族卻只有14%。
104人力銀行(中國)的公關經理杜悅芸表示,「剩男剩女」現象是當今大陸非常普遍的社會問題,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上班族對未來另一半要求甚高,但同時大部分人都保持著傳統的婚姻觀,因此希望能夠通過包括相親在內的不同方式結識異性;然而台灣上班族,對婚姻的態度比較隨性。
隨著兩岸交流的日趨頻繁,兩岸上班族對「跨海戀」是否抱持期待?調查顯示有91%的大陸上班族對兩岸戀情抱持著「當然會考慮」或「有機會不排斥」的態度,卻有35%的台灣上班族「完全不考慮」跟海峽另一邊的對象談戀愛。
其中台灣上班族不考慮跨海戀的主要原因為「文化差異太大,很難溝通(37%)」和「對於對方的成長背景、環境、性格不瞭解(35%)」,大陸上班族則是因為「距離太遠,感情難維繫(40%)」。
他山之石/日本失落20年 台灣會嗎【聯合報記者陳世昌 2010.08.17
「失落的廿年」現在成了日本的代名詞,連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把日本當作反面教材,指美國再不努力振作,日本就是最好的榜樣;一向被認為富裕的日本,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狀況?
追究原因,主要是少子、高齡化帶給日本巨大包袱。十多年前,日本就因為高齡化社會,政府支付年金給退休國民及醫療費增加,讓九○年代以後的政府歲出不斷膨脹;年輕人則因為失業多,很多不敢結婚,結了婚也不敢生小孩,就怕家庭帶來負擔。
統計指出,日本的國家借款總額,相當去年度名目上的國內生產毛額四百七十六兆日圓的一點九倍,若由所有的國民平均分攤,每名日本人一出生,就必須為這個國家負擔七百一十萬日圓(約兩百六十三萬新台幣)的債務。
日本人口約一億二千萬人,但因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人口學家警告說,到了二○五○年,日本人口可能要減到八千萬人。這樣少數的下一代,要擔負起上一代所遺留的龐大債務,更讓日本人不敢生小孩了。
日本執政民主黨的人口政策,就只是去年眾議院選舉時開的選舉支票,「國中以下的小孩,每人每個月可以從國家領到兩萬六千日圓的補助金」,這個政策,被在野黨譏為是「花錢買票」,還反問民主黨「財源從哪裡來?」
果然,奪取政權後的民主黨發不出這筆錢,只好折中減半,每個小孩每月發放一萬三千日圓。這個政策是否會刺激人口增加?答案不得而知。
許多孩子家長說,現在日本社會最缺乏育兒環境,托兒所就很缺乏,許多夫妻在外工作,因為找不到好的公立托兒所而不敢生孩子。這些問題不解決,誰還敢生小孩?
相 關 新 聞
‧ 少子化、高齡化 我人口提早負成長
‧ 亞洲總生育率 我吊車尾
‧ 銀髮商機多 「放大版」商品熱賣
‧ 政府催生 10年之內,婦女生1人→1.2人
‧ 少子化 學校裁、勞動力衰、經濟熱不起來
‧ 工作人口 五年後負成長
‧ 少子化、人口老化 婦產科乾脆開安養院
‧ 高齡化 量販店搶攻保健食品
‧ 月花4萬元 退休要存720萬
‧ 他山之石/日本失落20年 台灣會嗎
少子化會造成經濟蕭條可有事實根據?
http://blog.udn.com/ubhuang/4327881
另參本館:管人家要怎生 生殖崇拜與性崇拜 女人不生 女孩生 生育自生自育育 移民vs生育 越女不想嫁台 共生家庭 異國婚姻 上網結婚 《中國人口:太多還是太老》 《中國人口增長的多重危機》
超少子化 2050年我人口降到1890萬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06.30 02:53 am
過去卅年,我國生育率下滑幅度高居全球第四,醫院新生兒室內,經常一排空空如也,或只有一名新生兒。孩子生得少,兒科醫師人數也直直落。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林宛諭攝影
國內生育率屢創新低,根據主計處援引聯合國最新資料指出,過去卅年來,我國生育率下滑幅度高居全球第四,跌幅高達百分之六十點二,僅次於南韓、香港與中國大陸。
美國人口資料局也預測,台灣生育率的下降情況沒有緩和趨勢,從現在到二○五○年,台灣人口將大減百分之十八,在亞洲地區減幅僅次於日本的百分之二十六,屆時台灣將只有一千八百九十萬人。
經建會官員認為,台灣「超少子化」現象的發生,與國人結婚與生育率雙雙延後有密切關係。根據內政部資料,去年有近三分之一屆適婚年齡的男性未婚,也有五分之一的適婚年齡女性尚未結婚,比率雙雙改寫歷年新高紀錄。
就算結了婚,國內婦女的生育意願還是低落。主計處研究發現,過去十年來,願意生兒育女的台灣媽媽,有超過五成只生一胎,不到四成的媽媽願意生第二胎,只有一成左右的媽媽想再接再厲生第三胎。
聯合國資料顯示,世界主要國家中,除了美國有大量年輕移民人口,總生育率仍然逆勢上升之外,其他國家的下降趨勢十分明顯。
我國主計處加入國內資料比較之後發現,過去卅年來,國內生育率跌幅為百分之六十點二,高居全球第四,僅次於南韓的百分之七十一、香港的百分之六十七點五,及中國大陸的百分之六十五。
而根據美國人口資料局數據,台灣也會成為未來四十年內,人口減少最快的國家之一。從現在起到二○五○年之間,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香港有成長,台灣與南韓的總人口數仍持續下滑,南韓的降幅預測為百分之十三,還是少於台灣的百分之十八。
少子化、錢難賺 兒科醫師荒【聯合報╱記者陳惠惠08.06.30
「要不是最近腸病毒疫情延燒,家長幾乎都已忘了有小兒科醫師的存在。」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說出這番話,箇中滋味五味雜陳。
腸病毒流行 門診難得擠爆
國人生育數直線下降,加上其他科別醫師搶食兒童醫療大餅,兒科醫師收入銳減,但一碰到腸病毒等重大疫情時,第一線把關的兒科醫師又格外缺乏。在台北市中山區開業近卅年的小兒科醫師廖英藏說,最近門診擠滿小病號,「已經好幾年沒有這樣的盛況了。」
腸病毒疫情燒出兒科醫療資源不均,也燒出了兒科醫師未受重視的問題,「兒科醫師一直在流失」。馬偕醫院小兒神經暨感染科主任邱南昌說,兒科不賺錢,醫學中心還能硬著頭皮撐,中、小型醫院流失得厲害,「中、南部尤其明顯」。
小兒科醫師 1/3在大台北
兒科醫學會統計,三分之一的兒科醫師在大台北地區,台中市及高雄市各占一成三及一成,走出都會區,彰化剩下百分之四,嘉義百分之三點三,雲林、南投更連百分之二都不到。醫院裡的兒科景況更蕭條,點閱署立醫院網站,署立新營醫院根本沒兒科,署立朴子、南投、旗山等院小兒科則是一名醫師挑大樑。
兒科醫師少,單照顧病房都不夠,沒有人力值急診。有急診醫師在部落格寫道:「值診時看到兒科病人,除了癲癇跟其他必須緊急處理的人外,我都只能鞠躬頻頻跟家屬說抱歉,請他去大醫院。」他還形容:「看到兒科病人,我就快瘋了!」此話竟引來熱烈回應,還有人補充:「兒科急診往往都是靠住院醫師在撐」、「連值班兒科醫師都沒了,哪來急診。」
工作太吃重 年輕醫師不愛
讓醫界更憂心的是,很多年輕醫師不願踏進兒科。腸病毒疫情最先點燃的高高屏地區,醫學中心裡同樣住院醫師不足。雖然家長都喜歡看到主治醫師,但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謝凱生講得直接:「沒有住院醫師,就像軍隊裡沒士兵,只剩排長、營長,」打不了一場好仗。
年輕醫師進入兒科的意願有多低?九十二年全台招收的兒科第一年住院醫師有一百六十二人,去年縮水到一百廿四人,比出生率下滑速度還快。「台大、馬偕還好,很多醫院怎麼招都招不滿。」林應然言語中盡是無奈。還有不少人被兒科吃重的工作嚇跑,九十五年第一年住院醫師一百卅九人,第二年只有九十九人留下來;去年一百廿四位住院醫師,不曉得今年有多少人會留下來。
五官科熱門 兒科等不到人
「第一年住院醫師須接受三個月類似通識課程訓練,有些就不再回來了。」邱南昌說,兒科太辛苦,很多乾脆選較熱門的「五官科」,比如皮膚、耳鼻喉或眼科等。醫界憂心,衛生署再不正視,再過幾年,國內就沒足夠兒科醫師來照顧未來的主人翁,謝凱生說:「這是國內醫學界的重大危機,政府不能再坐視不管!」
針對小兒科病人不容易照顧,健保局針對因六歲以下嬰幼兒醫療處置加成給付。健保局醫務管理處科長李純馥表示,兒科醫師收入減少,是大環境使然,除了生育數下降外,疫苗研發,醫療分科細使病患分散,都使得小兒科醫師收入相對減少。
小鎮醫師 守護孩子換來瓜【聯合報╱記者張家樂
「請問附近那裡有小兒科診所?」才熄燈準備回家的南投縣草屯鎮小兒科醫師林洸燁,被一名神色慌張的機車騎士攔下,儘管身心俱疲,他還是回到診所,為這名騎士的孩子看診;七天後,他收到一大袋胡瓜。
原來這名家長因為孩子感冒,吐個不停,從國姓鄉騎了四十分鐘機車,到草屯鎮找小兒科。眼見店家都已打烊,心急如焚,意外攔下正好是小兒科的林洸燁,鄉下人感恩重情不重禮,「這種很傳統的醫病關係,讓人感到很窩心」。
林洸燁是草屯鎮少數的兒科醫師,小小診所,服務病患範圍之廣不輸大型醫院,患者有來自國姓鄉和彰化縣芬園鄉,因範圍廣,晚上診所打烊後,常有病童家長來電預約,「林醫師,拜託再多等一下,我要帶小孩從彰化過來」,林洸澕總是不忍拒絕。
南投縣十三鄉鎮市沒有一家醫學中心,八家中型醫院都沒有小兒科病房。小兒科診所大都集中在南投、草屯、埔里和竹山四個大鎮,其他偏遠鄉間幼兒生病,非得跑遠路,才能找到醫師。
小鎮行醫,林洸燁發現單親或隔代教養的情形很多,很多幼童患病才由家長帶來看病,家長只知道孩子發燒或腹瀉,患病前生活情況,完全說不出來,還要打電話問保母。
林洸燁說,每次他看到這種情形,都覺得很難過,「自己孩子的健康,竟是要問別人才曉得。」
年輕人講求個人主義 生育成家觀念薄弱【聯合報╱高國珍
台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薛承泰表示,年輕人對整體經濟前景不看好,且對生育、組成家庭的觀念較老一輩薄弱,導致生育率下降,台灣也將會快速進入高齡化社會。
薛承泰強調,生育率提高,困難度很高,只能希望不再繼續下降。先進國家從增加稅制扶養人口扣除額、補貼房價、補助養育教育成本、給予育嬰假、生育津貼等鼓勵生育;但他認為,不是實施就會有效,大前提是要整個經濟環境好,否則金錢補貼措施也勸誘不了年輕人生小孩。
出生率下降最直接的衝擊就是台灣人口年齡結構急速改變。薛承泰表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現占總人口百分之十;歐洲約百分之十五日本約百分之廿,但台灣未來會很快進入高齡化社會,將面臨勞動年齡人口短缺,政府稅收減少。
薛承泰觀察,新一代年輕人對生育、組成家庭的觀念較薄弱,講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自己過得快樂就好,這也是生育率降低的原因。
多胎抵稅 「催生」好點子【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國內婦女生育意願低落,政府出盡奇招盼能提振生育率,包括研議兵役相關配套、繼續推動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及獎勵生育寬減額等。
經建會七月底將公布最新的人口中長期推估情況,原先預估十年後人口進入負成長,由於生育率屢創新低,不排除提前出現負成長。
少子化將導致勞動人口減少,更影響民間消費動能,對於整體經濟成長有重大負面衝擊。相關部會正積極研擬對策,內政部將在七月十五日通盤檢討今年內可望實施的相關措施。
在針對少子化部分,國防部將研議兵役相關配套方案,對於已婚或須養育子女者,給予服役役別、地區或役期的優惠,包括可就近在居住地附近服役、役期可縮短等。
勞委會也將研議發放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及財經單位討論實施兒童津貼,與對育有三名子女以上家庭提供購屋貸款利息補貼等措施。
不過,經建會表示,任何有關津貼或補助的政策,都牽涉到財源與公平性的問題,以當前政府財政困窘的情況來看,不太可能會有效果「神奇」的政策出現。
經建會考慮在賦改會通盤檢討稅率之際,與財經單位研商提高子女扶養寬減額的可行性,初步構想是生養子女可以抵稅,每多生一胎、寬減額可以累進提高。
不過,經建會也強調,這個想法目前尚在內部規畫階段,需要具體評估,仍未形成政策。
這分明是本末倒置
這不正意味著
中小學的兩性教育徹底的失敗?
該著手的是如何從生活及教育去讓學子們了解正確的行為
而不是不小心有了再來給假去放
我搞不懂
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邏輯
為何這麼糟糕
小孩自行 2008-06-11 07:45:15
三周內實施 高中女生 可請產假>中時08.06.10 林志成
為幫助懷孕或育有子女高中學生完成學業,教育部最近部務會報通過《高級中學學生成績考查辦法》修正案,增列產前假、產假、流產假、育嬰假及喪假。學生因上述事由致缺課達某科目全學期教學總節數三分之一者,不得以零分計算,學校應讓她們補考。
教育部並說,修正後辦法沒有明確規定僅女學生適用,為男學生預留可能空間。如果男學生需要請產前假陪太太或育嬰,高中仍可視實際狀況准假。教育部表示,關於增列高中生產假、流產假等新規定,預計三周內公告實施。
依現行規定,高中生一旦某科缺課節數達三分之一,該科學期成績就是零分。過去高中生只能請公假或病假,女學生一旦懷孕,不能請產前假、產假,很難繼續讀下去,通常直接辦休學。
教育部統計,二○○六年有一五三位高中職女生懷孕,其中一○二位是夜間部,其他是日間部。這些學生中,九十四位已婚、五十九位未婚。
教育部表示,過去曾嘗試精確統計每年高中生懷孕人數,以追蹤輔導。但實際執行遇到困難,高中女生懷孕通常不想讓人知道,直接辦休學,學校難以掌握原因及動向,每年懷孕高中生人數比教育部知道的數字要多。
教育部中教司司長蘇德祥指出,增列產假等規定,是將性別平等精神融入,更能保障學生受教權。學生休產假後,仍可繼續上學,不一定要休學離開學校。
勞基法的產假長達兩個月,如果高中生請足兩個月產假,可能超過上課節數三分之一,蘇德祥表示,高中生請產假不需比照勞基法,而是做完月子就可回學校上課,沒有產假時數超過學期三分之一的問題。
教育部讓高中女學生可以請產假,一位台北市高職女校長表示,可以理解這是為落實性別平等,但她擔心恐變相鼓勵高中生懷孕,後遺症不可輕忽。
一位高職女生說,「應該不會有人想挺著大肚子上學」,如果她懷孕了,不會請產假,而是將孩子拿掉,繼續上學,或是辦休學。她認為,懷孕還上學,其他同學會閒言閒語,壓力可能更大。
高中女生可請產假 婦團批 教部配套晚了4年>中時08.06.10 林倖妃
教育部修改高中成績考核辦法,同意學生請產假、育嬰假等,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和台灣女人連線都認為,《性別平等教育法》早在九十三年通過,即同意學生可以請產假,成績考核辦法卻相隔四年才修訂,令人遺憾也覺得離譜。
93年《性平法》 學生可請產假
高中學生懷孕可以請產假、育嬰假、人工流產假等,其實九十三年六月實施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中即已規定學生可以請產假、育嬰假等。
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賴友梅指出,當初有允許學生請產假的構想,主要是婦運界從一九九○年開始推動「校園性別平等」。經多年奮鬥,教育部在二○○○年組成《性別平等教育法》法條撰擬小組,召集人為政大法律系教授陳惠馨、銘傳大學教授蘇芊苓、世新大學教授羅英燦、清大圖書館館長謝小芹等。
研究生懷孕 也遭異樣眼光
性平法中除學生懷孕可請產假,同時涉及校園內性騷擾、性侵害等。但實施後,各級學校多著重在性騷擾防治委員會和申訴管道的建立,對於學生懷孕請假多未多加注意。賴友梅說,主因是校園環境對懷孕學生並不友善,造成很多女學生不是偷偷進行人工流產,就是主動休學,連學校都不知道。
她說,即便是研究所學生懷孕,也會遭受不平等待遇,之前即有女研究生哭訴因懷孕頻上廁所,竟被教授指責「先回去生孩子、不要來上課」,顯示整個校園環境對懷孕學生非常不友善,才是關鍵所在。
台灣女人連線祕書長蔡宛芬也指出,九十三年通過的法,到現在才有讓學生請假的名目,令人遺憾,時間上慢半拍。
蔡宛芬說,學生懷孕除會因怕外界眼光而主動休學,社會的價值觀和學校態度也常讓懷孕女學生沒有容身之地。
即使法令俱全,若從老師到同學都持負面態度對待,恐怕幫助仍不大,學校該做的是積極主動輔導。
賴友梅強調,更重要的是背後涉及的性教育,以及學生做不得已選擇時「敢不敢請產假」,否則仍將形同「具文」。
小媽媽逐年減 多數輟學結婚>中時08.06.10 林倖妃
教育部統計,民國九十五年因產假請假的高中生僅一五○餘人,但根據內政部統計,前年廿歲以下小媽媽所生的孩子有五千人,去年也有四千三百餘人。其中三千餘個小媽媽都在高中職就學階段或年紀生產,更有六百餘人生產第二胎。
台灣女人連線曾和中部某縣市衛生局合作研究發現,很多國高中女生只要懷孕,若未進行人工流產,父母一定強逼結婚,以致懷孕女學生多輟學,且從此未再就學。
內政部最近公布統計資料,國內二十歲以下當媽媽者,民國八十六年高達一萬四九八七人,其中三千多人是生第二胎。最近幾年逐年下滑,但民國九十三年《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時,仍有七六二七人,九十五年略下降到五○八六人。
去年廿歲以下小媽媽的生子數達歷年新低的四三一七人(本國籍四○九四人),其中六七一人生第二胎。分析學歷,八二五人已高中職畢業,但國中畢業、即高中職就學年紀的青少女高達三○三四人,另有四五八人為國小畢業。顯示高中職階段確實是最多未成年少女,因偷嚐禁果而不慎懷孕的時期。
台灣女人連線祕書長蔡宛芬表示,目前教部統計和實際有很大落差,根據該會和中部某一縣市衛生局合作發現,大部分未成年少女只要一懷孕,父母通常會要求女兒和對方結婚,以致幾乎全都休學,且未再回到學校。
更令人訝異的是,蔡宛芬說,可能是小爸爸和小媽媽的婚姻維持不易,衛生局經過兩年後再追蹤,發現高達一成五的小媽媽不是和丈夫離婚,就是離家出走不知去向。但這些青少女即使走出婚姻,也難以回到學校繼續學業。
台灣生育率千分之1.1 全球最低【聯合報╱記者施靜茹08.03.02
台灣少子化到底有多嚴重?羅東聖母醫院院長呂鴻基昨天說,去年台灣育齡婦女總生育率只有千分之一點一,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連帶影響到婦產科的生態,有的醫師已不再接生。
呂鴻基昨天在「現今健保困境下,兒童醫療與保健的困境」研討會表示,台灣嬰兒出生人數,在民國五十二年達高峰,共出生四十二萬多名嬰兒,八十七年開始減少,低於卅萬人;去年更出生不到廿萬人,即十五歲至四十九歲育齡婦女,每一千人平均才生一點一名嬰兒。
孩子生得少的原因,他分析,主要是高教育女性晚婚,節育觀念普遍,「其實現在宣導節育,可以不用做那麼好」,再加上育兒成本高,生活壓力大,墮胎氾濫,都讓台灣之子愈來愈少。
尤其是墮胎,呂鴻基粗估,我國人工流產數一年約有卅萬,這些來不及長大的胎兒,甚至超過新生兒人數,數量驚人。也有一名醫師表示,光在台北縣、市,約有半數的婦產科開業醫師已不再接生,只看婦科或兼做美容手術。
6年來…幼兒少1成 兒醫掉3成【聯合報╱記者施靜茹
兒科醫師慨嘆病人愈來愈少,據兒科醫學會統計,近五年,住院醫師選兒科人數也掉了三成,醫學生不選「內外婦兒」四大科趨勢更為明顯。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羅東聖母醫院院長呂鴻基昨天在「現今健保困境下,兒童醫療與保健的困境」研討會中指出,根據兒科醫學會統計,民國九十年國內有六百萬名幼兒,當年選兒科的住院醫師有一百九十四人;到了九十五年,幼兒人口降為五百四十萬名,住院醫師只剩一百卅九人,掉了三成。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也在該研討會發表一份調查,詢問三百四十四名北部醫學生心目中理想的執業科別是什麼?結果想選兒科者不到一成,他們最想選的是皮膚科,原因是皮膚科醫療糾紛少,且作息正常。
現在父母孩子生得少,李秉穎說,兒科醫師要比其他科醫師更有耐性和愛心,他舉例,小朋友血管細,注射時醫護人員須仔細找,同時得安撫小朋友哭鬧,早年家長會安慰醫師:「休息一下再試好了」,現在家長則會以不同的語氣,質問:「你會不會打針啊?」
現代未婚媽媽 已成年佔七成【聯合報07.11.05楊濡嘉
國內新生兒出生率逐漸下滑,非婚生新生兒比率卻有逐漸增加趨勢;內政部兒童局統計,民國八十一年未婚生新生兒的比率居當年新生兒的百分之二點二一,今年到八月底已為百分之四點五二。
非婚子女逐漸增加,部分未婚媽媽無力撫養子女,只好委由社福單位出養;兒福聯盟估計,近年出養子女的未婚媽媽中,成年人的比率約有七成左右,和「未婚媽媽多半是未成年人」傳統印象大不相同。
內政部統計每年新生兒出生狀況時,已注意到非婚生子女出生比率增高的問題,以今年一到九月而言,台東縣和花蓮縣都超出百分之十一,基隆市為百分之六點三。
內政部委託學術單位做的最新人口政策白皮書,指少數西北歐國家從一九九○年以來的生育率回升,總生育率中有百分之廿到四十是「非婚生育」,但我國道德規範不同,鼓勵生育率時仍要重視實質婚姻關係。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統計兒童被收養的原因,第一名是居百分之廿九點八的兒童原生父母「經濟困難」,第二名就是「非婚生子」,比率為百分之廿八點七,只差「經濟困難」百分之一點一。
一般談到「未婚生子」,容易聯想到少女,但兒福聯盟出養組組長李芳玲說,因為「未婚生子」要出養子女的媽媽,「成年人比未成年多」,「她們出養孩子的原 因,有人是不想讓家人知道,也有人因本身工作不穩定。」李芳玲說,以兒福服務的出養個案看,成年媽媽和未成年媽媽比約為六比四,成年人中,未婚的比例約為 七成左右。
近年也幫助部分未婚媽媽出養兒童的高雄市惠急慈善會,也發現未婚媽媽的年齡也有「成長」現象,成年與未成年約為三比一,和以前多是未婚少女求援的情形不太一樣。
惠急慈善會總幹事郭小姐說,曾有自己開店的獨立女性,在男友不知去向後,忍痛割捨不滿一歲的第二個小孩;也有廿六、七歲的漂亮女性以為生了小孩就可以向已婚的男友要名分,最後面臨不得不出養小孩的苦。
少女夏娃的悲歌
‧美麗佳人 2007/10/31如果那年仲夏,我們刻意遺忘初綻的慾望,你們給我們更多的關心,是不是或許可以換回一點早逝的青春,而不是孕育一個來得太早的生命…【採訪撰文/楊茵絜;攝影/詹朝智、楊茵絜;諮詢/勵馨基金會】
我確定她是給了我一個深深的擁抱之後,她才慢慢走遠的。
目前一個人住的婷婷,是一個20多歲的媽媽。15歲生的第一個孩子,現在已是10歲的少女,與前夫離婚後,婷婷只能偶爾悄悄地回到孩子的學校去看看她跑步 的樣子,透過 MSN 聊天,聽女兒報告她學了什麼新鮮事。25歲那年,她與第二個男友,生了第二個孩子,是個小男孩。懷孕8個月時,男友把大鎖給換了,把婷婷的行李全部打包丟 到外頭,就這樣斷絕關係。而這個孩子的成長,是在婷婷拿身份證到藥局裡頭抵押,請老闆相信她的身份,把奶粉「借」給她,才養過來的。在這10多個年頭裡, 婷婷的父母親為她做了什麼事?拿錢給她?給她一個擁抱?捎來一句問候?參加第一次的訂婚宴?抱起自己的孫子疼惜?沒有。一次也沒有。
那是為什麼婷婷那麼需要一個深切的擁抱。因為從15歲就開始一個人掙錢過活的她,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被真心地擁抱過。
2006年的總生育人口調查當中,少女媽媽大約有5086人,占2.4%,也就是100個新生兒中,有2.4個是未成年媽媽的兒女。在這些小媽媽當中,只 有極少部分是因為約會被強暴、被性侵、一夜情而受孕,且幾乎大多數都是在兩情相悅下,發生性關係。有些人的對象是少年,有些是年長的熟男,但,在勵馨基金 會北區辦事處91年對輔導少女媽媽的調查當中,發現有3成的男人都會落跑。也就是說有7成的少女媽媽,在得知懷孕之後,可能得獨自面臨告訴父母親有了小孩 的事實,得放棄原來生活裡的一切,包括了讀書、與朋友出去玩、逛街、和其他的男孩約會等青春年華最美好的事物,並且開始抉擇要將孩子留下來自己扶養,或者 把孩子送到寄養家庭,再或者,送到遙遠的、可能連小媽媽都沒有幻想過的國家,讓那戶說著不同語言的家庭收養自己的孩子。14歲到18歲的孩子,在沒有小孩 之前,她們最大的選擇可能是該往哪間學校升學,但是,身為小媽媽的少女們,卻得抉擇該讓孩子往哪裡去。
任性的亞當與無知的夏娃
《聖經》裡的故事是這樣的:夏娃在蛇的百般誘導之後,忍不住偷吃了一口蘋果。本來亞當想勸說夏娃別被好奇心驅使給害了,但是在夏娃的慫恿之下,亞當也吃了 一口蘋果,於是亞當與夏娃成了造人的男女,卻也被神給趕出了伊甸園。今日的現況,卻往往與《聖經》相反。現今少女媽媽的背景,經常是疏離的家庭關係加上青 春期的叛逆。一旦交了男友,便會全然依賴,男友的決定等於她們的一切,也往往讓男性擁有絕對的「性主導權」,決定什麼時候發生第一次性行為、性愛的頻率、 是否該戴保險套。根據勵馨基金會輔導的案例,少女對於性的部分是被動的,她們缺乏女性自我意識,缺乏自信,所以男生只是衝動地說:「放心啦!不會懷孕的, 可以不用避孕」,她們也就真的相信了。然而,當女孩發現驗孕棒上頭出現兩條紅線時,多數男孩就會要求女孩把小孩拿掉;可是,那些沒有現金、沒有生育經驗、 求助無門,也不敢告訴家長的小情侶或者孤單的懷孕少女,只能這麼守著秘密,用大外套把隆起的肚子遮起來,直到有天紙已經包不住火….。但,為什麼她們無法 求助於父母呢?
家,是要自己找的聖地
在勵馨基金會的輔導當中,小欣對於現實家庭的繪畫,是把爸爸跟媽媽都畫得很疏遠,顏色用得很黯淡;而她在畫出理想家庭時,則把自己、男友,與兩個人的孩子 畫得非常親近,並且像是一個繞在一起的溫暖大家庭。小欣並沒有一個溫暖的、關懷她的家庭,所以她把所有感情投射到她唯一的感情依靠──男友身上。 在大部分的小媽媽案例中,的確大多數都有家庭疏離的問題。不管是父母親各自忙著討生活,沒空教養;父母親離婚,對於少女平日的生活不聞不問,只負責給錢; 父母親都必須工作,將孩子交給阿公、阿媽養育,成為隔代教養;這些,都是家庭疏離的原因,也是9成以上懷孕少女的現實家庭問題。
小萱到勵馨基金會時,還只是個15歲的少女。她因為爸爸、媽媽工作繁忙、關係疏離,只能與哥哥相依為命。那次和哥哥發生關係,是兩個人玩著玩著,也不知道 性行為的防線在哪,所以不小心地,兄妹在沒有避孕的狀況下,發生關係。於是小萱懷孕了,懷了一個哥哥的孩子。她當然不敢跟家人提起這件事,一拖再拖,直至 已經懷孕6個月。小萱最後還是把孩子生下來了,她的孩子被送到國外出養,她被送到奶奶家,而哥哥則像消失了一般,兩個人再也不能夠相見。但小萱掛念的還是 那個她懷胎十月才生出的孩子,那個她沒機會擁抱的骨肉。
而故事開端提到的婷婷,父親是生意人,母親是開麵店的,本來就沒什麼時間陪伴她。在婷婷國二的時候,父母親離婚,當時父親帶著婷婷到屏東再婚,她因為與繼 母不合,因此隻身前往台北,半工半讀地唸高中。那段期間,父母親都沒有給婷婷什麼金錢上的支援,甚至連絡、關心都很少,婷婷也就不禁把重心放在男友身上。 在發現懷孕之後,男友決定要負起責任結婚,不過因為男友家很傳統,而婷婷出自單親家庭,因此遭受到男方家庭的反對,認為沒有必要與婷婷結婚,只需要訂婚就 夠了。所以男方的配偶欄,始終沒有填上婷婷的名字,照常地到學校上課、當兵,而婷婷則是休學,生小孩。小倆口在婷婷17歲那年,辦了個訂婚宴,那天女方家 裡沒有任何人出現。照訂婚習俗,男方所有人必須在第三道菜的時候離去、再回來,但那第三道菜,整間大廳裡只剩下婷婷一個人,靜靜地吃完它。爸媽在婷婷就 學、讀書、成長、談戀愛、懷孕、訂婚時,全然缺席。而與男友一段青澀的婚姻,也在婆媳之間不斷產生問題之下,無疾而終。婷婷的孩子成了另一個破碎家庭的犧 牲品。家,在少女媽媽的記憶裡,那是一個需要自己尋找的聖地。
一個小孩如何養活另一個小孩?
網路上有人是這麼批評未婚媽媽的:「她們根本不想對小孩負責,反正都要丟了,在哪裡生好像都一樣吧!」但是在社會大眾給予少女輿論之前,大家必須清楚,事 實上亂丟孩子的少女非常、非常地少,在勵馨輔導個案中,將孩子送到國外讓人領養的比例大約為55%,將孩子留下來自行養育的大約有25%,其他有些則是尚 未決定,或者對孩子感到依依不捨,而把孩子寄養在其他家庭。 住在勵馨基金會春菊學舍的少女們,在懷孕期間面臨最大的困難便是得決定自行扶養、送出國讓人領養、或者寄養。曾經有小媽媽接到小爸爸電話打來,就說要分 手;也有小媽媽都與小爸爸訂了婚,但婚宴上新郎失蹤,再也不連絡。那些身邊沒有男友或者家人支持的少女媽媽,必須一個人決定孩子的未來與去留。
而那些把孩子留下撫養的小媽媽,幸運的,也許能與男友結婚,但是往往得忍受公公、婆婆對她的成見以及冷嘲熱諷,甚至要求她到外面去賺錢養家,貼補家用。不 幸的,如婷婷25歲那年生了第二胎,男友消失,父母親不願意搭理她,於是必須自己一個人住、一個人養小孩,所以一個月的薪水2萬7千元,房租1萬元,褓姆 1萬7千元,生活費每個月都得跟朋友借錢,才能夠有足夠的奶粉錢養活孩子。而婷婷的家人,連借500元買罐奶粉給孩子喝的回應是:「我最近有很多費用要 付,我不能借妳錢」。心死的婷婷抱著孩子跑到藥房,硬著頭皮問藥房老闆說:「老闆,我能不能拿我的身份證抵押,跟你拿罐奶粉,我下個禮拜就可以還你錢 了!」老闆聽了回答一句:「神經病!」但是,眼看著婷婷抱著孩子,老闆也有幾分不忍,才借了她一罐奶粉,而她下周也的確準時地拿錢去歸還給好心的老闆。 但,婷婷自己的餐費?每天都得擔心有沒有下一餐吃。拿身份證換奶粉,的確很荒謬,但那是當她身旁沒有任何人協助時,唯一能用上的法子。妳認為她們不負責任 嗎?她們只是這段關係裡,最大的犧牲者。
為少女媽媽開啟另一扇門
目前為少女媽媽服務的機構逐漸增多,像是勵馨基金會、花蓮善牧中心、台南露晞之家,她們開放專線讓少女媽媽打電話諮詢,甚至勵馨基金會的春菊學舍(台北) 及春菊馨學舍(台中),就是為安置與輔導少女媽媽所設立的地方。這裡開放給懷孕6個月以上的少女媽媽,一共有14個床位,以幫助最需要床位的媽媽優先,會 有社工人員與生輔員陪伴小媽媽到她生完小孩為止。第一次接觸社工與生輔員時,本來以為她們會以比較嚴肅的角度去輔導少女,但沒想到,她們告訴我,平常在春 菊學舍的生活就是帶少女媽媽學東西,教她們如何織小襪子給孩子;帶她們去看電影;帶她們在周末上教會,讓她們在內心裡有個信仰,得以忘記對於未來的恐懼, 讓小媽媽相信主會為她們安排一條好走的路,只需要耐心等待。
女孩們需要的是當她們犯錯,但選擇負起責任的時候,家庭與社會能對她們諒解,並且支持。事實上在勵馨的案例中,有8成的雙親是願意陪伴孩子度過難關,他們 只是需要孩子的一份坦白。在懷孕時,兩代誠實、溫和的溝通,能讓已經發生的事實至少有提早轉圜的餘地。 然而,身為一個或許不認識任何少女媽媽的社會大眾,當我們碰見這樣的小媽媽時,第一件能為她做的事就是不以偏概全、不妄自為她的生活下斷論,至少先聽聽她 的故事,了解這樣的少女碰見了什麼難處。
一個擁抱,換一個幸福的少女
「所謂的家真的很遙不可及,但我們會一點一滴的嘗試,直到做對為止。」 這是剛生下小孩的小媽媽可樂,在勵馨基金會的網站寫下一封「給你,北鼻」的信,寫給她剛出生的「小北鼻」。可樂與孩子的爸爸不是最好的父母親,剛開始的6 個月,可樂還抽菸、喝酒,但是在懷胎十月的過程中,她與男友歷經與父母對立,父母態度軟化,可樂立下宣言:「我今年14歲,我跟你的笨蛋老爸選擇勇敢負責 陪你一起長大。」沒錯,他們在不適當的年紀,做了不應該的事;他們可能會碰見生活上的困難,因為得帶小孩而感到痛苦,他們有可能某天會忘記自己曾經說過這 句話。但,當這些少男與少女在無助的情況下,發現自己孕育了另一個生命,並且他們選擇勇敢面對這個孩子時,作為一對父母,一個姐姐、哥哥,一個真誠的朋 友,一個也曾經面臨選擇生育關頭的妳,甚至一個也曾經放棄肚子裡新生命的妳,是不是可以至少張開雙手,給她們一個緊緊的擁抱,給她們更多的支持與包容?
勵馨基金會「陪ㄊㄚ走下去」活動
國內最知名的少女媽媽服務處勵馨基金會,發起的幫助少女媽媽捐款活動。
小媽媽被迫中斷學業,更飽受早產及流產的威脅,新生兒與小媽媽組合成未成年單親家庭,落入經濟與社會階層中的最弱勢。勵馨基金會的「陪ㄊㄚ走下去」募款活動,將所得全部用來幫助小媽媽,協助她們尋找到更美好的將來。
捐款專線:02-2367-9595
劃撥帳號:12174978,戶名:勵馨基金會(請註明「陪ㄊㄚ走下去」小腳丫助養人)
台灣大哥大、東信、泛亞手機用戶捐款,直撥免費專線 5180再按08
「娶某大姊」 近46萬對【聯合報07.09.03許玉君
「娶某大姊」已是稀鬆平常!主計處最新調查發現,總計至去年底止,國內已有四十五萬八千對夫妻,是屬於「女大男小」的婚配型態;近九年來則增加五萬五千對,增幅高達百分之十三點六五,遠高於同時期「男大女小」夫妻百分之八點六四的成長。
現代婚配觀念改變,以往「男大女小」的絕對擇偶條件漸改變,「姊弟戀」修成正果的比率則愈來愈高;主計處最新調查的社會發展趨勢更指出,新娘平均年齡約大新郎兩歲。
同時,年齡相同的夫妻檔增加速度,九年來也恰巧為百分之十三點六五,至去年底止,有五十六萬六千對,相較於九年前的四十九萬八千對,增加了六萬八千對,顯示國人尋找另一半時,愈來愈不考慮年齡因素。
傳統「男大女小」夫妻對數,仍居國內結婚型態的大宗(去年比重約為八成),近九年來的增加率約百分之八點六四,這類夫妻中,去年新郎的平均年齡約大出新娘五歲左右。
調查也指出,現在家庭對經濟壓力的感受愈來愈明顯,夫妻雙方均須外出就業的雙薪家庭比率,去年為百分之四十六點八五,比九年前的百分之四十一點五,大幅增加了五點三五個百分點。
官員解釋,調查主要是針對同住在一起的夫妻,並未包含分隔兩地的夫妻,所以國內實際雙薪家庭的比率,應該遠高於百分之四十六點八五。
女性自主意識提高【聯合報╱記者許韶芹
婦女新知秘書長曾昭媛表示,過去傳統社會有「男剛強、女陰柔」觀念,權威感來源通常是年齡,但現代社會女性學歷、職業都逐漸超越男性,女大男小的「姊弟戀」已普遍被社會接受。
曾昭媛說,傳統中國文化強調倫理關係,長幼有序、夫尊妻卑的觀念長植在一般民眾心裡,男人扮演照顧者角色,女性則要盡力做到小鳥依人。但現代社會,女性自 主意識提高,事業學業不少都超越男性,有些女強人反過來取得權威感的主導權,她們不在乎與比自己小的男性交往,男性也不在意女性能力較強,因此才造就不少 姊弟戀。
曾昭媛補充,現代社會中,年齡不再是權威感唯一的象徵,只要男性專業能力夠、行事穩重,即便年紀較小,女性也會認為是可以託付終生的對象。
曾昭媛觀察,雖然社會觀念改了不少,尤其是歲數差較多的,這種情侶也易因為小摩擦分手。
熟女:和小伙子約會 有地位【聯合報╱編譯陳世欽
日本「老妻少夫配」的風氣日益普遍,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是,女性經濟愈來愈獨立,結婚年齡往後延,更願意和比自己年輕的男性廝守一生。另一個原因則是,許多日本男性也樂意與年長女性交往。
據統計,一九八七年,日本「老妻少夫配」約僅占全國配偶的百分之十一點七,至十年前已增加一倍。許多日本現代女性不但可以從工作中肯定自己,獲得滿足感,回報也多於上一代,等到想結婚時,才發現周圍只剩下年紀比自己小的男性。
二○○○年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廿至卅五歲的日本男性,自稱曾與比自己年長的女性交往者高達百分之五十五,表示打算和對方談戀愛者也達百分之五十,原因包 括,年長女性比較成熟,使男性可以自然而然的向她們撒嬌;而年長女性撒嬌時,也顯得特別可愛;年長女性收入較高,比較獨立等。
專門為人牽紅線的「善意規畫公司」表示,該公司約有半數的滿卅歲女性客戶指定要和比她們年輕的男士約會,比例且極可能繼續增加。
在以往,一名日本女性若與比她年輕的男士約會,可能雙方都會難為情。卅五歲的佃美嘉表示,她的朋友認為,和年輕小伙子約會是一種「地位的象徵」。她的丈夫廿九歲。
年輕男性的態度比較開放,也比上一代更瞭解兩性平等的意義,不會堅持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分工觀念,對許多現代日本女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曾經著書討論這個話題的羽石香織表示:「我約會過的較年長男性都希望我婚後立刻辭職。」四十歲的她和小六歲的另一半已經結婚八年,對方卻從沒說過這種話。
男大女小 「生產」力強【聯合報╱編譯陳宜君
姊弟戀風氣近年來日益普遍,但奧地利的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從傳宗接代的角度來看,男性與小六歲的伴侶結合時生育力最強,嫁給年長四歲丈夫的女性平均生下的小孩數量最多。
英國泰晤士報以現年八十一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例,指出女王比夫婿菲利浦親王小四歲十個月,兩人生下四個孩子,比英國配偶平均擁有的小孩數目多出一倍。
這項研究將夫妻的生育能力列入考量,是迄今證實男大女小組合最適合異性戀配偶的最有力科學證據。維也納大學的學者分析一萬多位瑞典男女的資料,受訪者不但都有小孩,且所有小孩都是和同一配偶所生。
研究發現,男性若比妻子大六歲以上,就不具有生育優勢;但嫁給年長十歲以上配偶的女性平均擁有的小孩數目,和嫁給比自己年輕五歲者相同。
研究發現,女性嫁給越年長的配偶,平均生下的小孩也越多,其中以配偶年長三點九七歲的婦女最多。不過在姊弟戀婚姻中,女性與配偶的年齡差距每增加一歲,平均小孩數目的減少幅度就越大,這可能和女性生育能力退化得比男性早有關。
女人也需要太太【聯合報╱梁玉芳】07.08.28
「高學歷熟女,每四人一未婚」,這樣的標題又要激起某些揶揄。就像有些報導說的,高學歷女性成為「等愛的女人」,好似真成了搶不到肥肉骨的「敗犬」,身價愈貶。
高學歷女性不婚,大家焦慮些什麼呢?
國科會支持的研究,題目是婚姻趨勢「對未來生育率的可能影響」。看來,女人讀再多書,對社會來說,最重要的仍是有沒有「增產」報國;重點是她的肚皮,而不是她的心情和想法。
少子化、人口老化,已是當政者揮之不去的魔咒。若真要鼓勵女人結婚、生小孩,不如研究婚不婚、生不生與女人快樂程度的關係,會比抬出「熟女貶值論」更能找到增產政策所需要的答案。
台灣的婚姻市場失衡不是新現象。在學歷、收入、年紀都得「男比女高」的「婚姻斜坡」下,高學歷女性和低學歷男性就成了婚姻市場裡「低成交率」的兩群。當男性這端向東南亞挺進,娶回外籍配偶,以維持自身在婚姻中的「優勢」;高學歷女性卻多半不婚。原因何在?
研究婚姻內外的男女對生活的滿意度的報告指出:對生活最滿意的是已婚男人;最悲慘的是已婚女人。不婚女性倒比已婚女性快樂。此外,離婚後想再婚的大部分是男性。
可見,「婚姻」的意義,對男人與女人截然不同。對男人而言,婚姻意味著女性的「免費服務」,包括性、生育與家務勞動;對女人來說,是在白天工作之外,還要加上不支薪的「老媽子」服務。「Women need wives, too.(女人也需要太太)」已是職業婦女心聲。
當教育為女性累積了更多資本,不婚是高學歷女性更好的理性選項。
再說,「不婚」不一定是「無偶」。許多女性有伴侶卻不結婚,其實是對婚姻制度投反對票,寧在圍城之外享有親密,卻不必忍受伴隨傳統婚姻而來的諸多父權遺緒。
對少子化問題感到憂心的人,不該是勸男性接受高學歷女性(彷彿這是某種瑕疵品),而是該設法改善婚姻、生育的條件,包括家務分工。否則,女性的婚育罷工仍將持續。
高學歷熟女不婚 生育率降降降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7.08.23
隨著時代改變,愈來愈多高學歷適婚年齡女性並未披上白紗,人口專家擔心會讓已偏低的總生育率更加下滑,致使人口老化更加明顯。
為了深入了解這個普遍現象,國科會委託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助理教授、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人口研究組組長陳玉華,進行「近期婚姻趨勢對未來生育率的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國人都會在40歲前結婚,但仍受年齡及教育程度影響。
就拿35~44歲這個已過適婚年齡的族群來說,仍有17.8%的男性及13%女性未婚。其中,大學女性24.6%的未婚率,遠高於大學男性的16.1%;大專女性也以17.6%高過大專男性的14.5%。
相較下,高中以下學歷男女性的未婚率,則完全倒轉過來,高中男性是17%,高中女性是11.3%;國中男性是20%,國中女性是6.9%;至於國小學歷的男女未婚率差距更大,男性是33.1%,遠高於女性的9%。
就因為高教育程度女性及低教育程度男性的未婚率偏高,國內的總生育率逐漸下滑,已從民國40年的7.0,在民國70年代中期首度低於2.1的替代水準,去年更降低到1.12的歷史新低,使得我國與香港、南韓、日本、新加坡並列超低生育率地區。
在這個大環境下,愈來愈多的外籍配偶對提升國內總生育率做出明顯貢獻。截今年7月底的統計,國內的外籍配偶已累積到39萬3630人,大陸配偶及東南亞配偶分別佔65.5%及31.3%,另3.2%則為其他地區配偶。
陳玉華說,國人對這些外籍配偶普遍有「又愛又恨」及「高度焦慮」的複雜情緒。她解釋,娶外籍配偶的男性大都是低社經地位者,他們能娶到老婆是件好事,但所娶的卻不見得是自己所愛,因此是「又愛又恨」。
此外,由於目前海峽兩岸仍處政治分歧的氛圍,大陸配偶及所生的「台灣之子」今後的政治取向及投票行為,往往讓夫家懷有「高度焦慮」,可說是矛盾到了最高點。
增產報國 同居能否也有補助?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7.08.23
台灣的總生育率持續下滑到1.12的歷史新低,人口專家不禁擔心長此下去,恐會對國家未來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而歐美國家維持1.5、甚至2.0左右總生育率所採行的政策,就值得我們參考。
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系助理教授陳玉華表示,美國、冰島及紐西蘭2.05的生育率,可說是已開發國家中最高的,而法國的1.94也很亮麗,至於義大利、西班牙及德國的1.34,則仍有成長空間。
德國為了提高總生育率,自去年起即積極介入,大力推動育嬰假及生育補貼等多項優惠措施,在可請14個月假期、可領67%薪水的優惠措施下,今天外電報導指出,已有20萬名德國爸爸請了帶薪育嬰假。陳玉華認為,在這波「爸爸計劃」優惠措施下,德國的總生育率可望拉高。
陳玉華認為我們仍有很大進步空間。她認為把婚姻及生育脫鉤,也許可收意外效果,這種學自法國的方法,同居者同樣享有生育補助等福利,可讓部分高學歷卻未婚的男女更願意「生產報國」。
防9月墮胎潮 青少年性行為防護不可少【中央社07.07.05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科醫師詹景全今天指出,根據一項對女大學生所做調查,有五成八受訪者在第一次性行為時沒有避孕,往後的性行為每次避孕者只有百分之二點八。暑假到了,為預防九月墮胎潮,詹景全認為,青少年性行為的防護不可少,建議男性在性行為時應使用保險套。
詹景全引用法華藥廠針對全台北、中、南、東部十三所大專院校、一千零四十位七年級女性所做的調查指出,七年級女生初次性經驗發生的高峰期為十九、二十歲,約是大一、大二時期;第一次性經驗時,竟有高達五成八未避孕。
調查也顯示,有多數的受訪者知道進行性行為時要避孕,每次性愛時都會避孕的只有百分之二點八,也有近兩成五的受訪者不常或不避孕。至於避孕方式,使用保險套者占六成三,要求男伴體外射精者約有一成七,也有百分之二的受訪者採取計算安全期的方式避孕。
詹景全說,調查也發現,北中南東部的七年級生,避孕方式以使用保險套最多,北部也有某校的多數受訪學生以體外受精為第二選擇,他認為這可能是受同儕影響,才會出現高比例。在性愛過程中,若男性不戴保險套,也有四成六的女性抱著「賭賭看」的心態。
但詹景全表示,若事前沒有避孕,事後可採服用荷爾蒙類的藥物,或裝置子宮內避孕器等單一次的補救方式。若要長期避孕,仍以規律性的避孕方式較有效。
由於常有民眾服用RU486或以手術墮胎,詹景全說,RU486適宜在懷孕七週內使用,發現經期未報到,已是錯過避孕的黃金期了,合併其他藥物使用,避孕效果可高達九成。至於手術墮胎,有感染及麻醉、及再次手術的風險。
詹景全指出,保險套不只避孕效果佳,也有可預防感染的好處。暑假期間,大考結束、聚會多,又有中國情人節,許多年輕人情緒很High,最易發生性行為,他建議青少年平時就應有正確的避孕觀念,免得事後窮緊張。
提振生育率 南韓允已婚義務役兵通勤
http://www.cdnews.com.tw 2007-06-20 陳淑娟/報導
南韓官員十九日表示,已婚的義務役士兵明年起將可留宿家中,以幫忙提振南韓低迷的生育率。
法新社首爾報導,南韓男子須服兩年的義務兵役,現行法規規定,不論已婚或單身,所有士兵都得睡在營區。
南韓國防部發言人說,已婚的義務役士兵,不論是否有子女,明年起將可轉調至離住家較近的軍方單位,並通勤服役。
發言人說:「這項措施預料有助紓解已婚義務役士兵的困難,也可提振南韓偏低的生育率。」
國防部估計,已婚義務役士兵人數約一千零三十八人,其中七百九十六人至少有一名子女。
為因應北韓一百一十萬大軍的威脅,南韓擁有六十七萬四千名部隊。南韓男子須服至少兩年的義務役或其他的替代役。
南韓男子通常都在服完兵役後才會結婚。
由於社會快速老化,南韓近幾年大力進行宣導,期提振生育率。
南韓育齡婦女的生育率二零零五年跌到空前新低的一點零八,居世界最低。去年小升,回到一點一三。
生育率狂跌 去年僅20.4萬新生兒
【聯合報07.06.11記者許玉君/台北】
少子化、高齡化是全球趨勢,台灣狀況尤其明顯。主計處引用聯合國最新資料,再加計台灣數據比較後發現,過去卅年間,國內生育率衰退幅度高達六成,高於全球平均衰退幅度,位居全球第十六高、亞洲第六。
聯合國統計,最近五年內,全球一百九十五個人口超過十萬人的國家中,約有三成五、六十八個國家的平均總生育率低於人口替代水準的二點一人;而台灣在民國七十三年,也就是二十三年前,就已經低於二點一人,顯見國內生育年齡婦女不願生育的情形遠比世界其他國家嚴重。
近年來國內生育率每下愈況,去年的數據是新生兒人數僅二十萬四千人,連續第五年改寫歷史新低;比起二十年前的四十萬人,整整少了一半,不僅影響國內生產力,更衝擊國內消費。
世界各國的總生育率不斷下降,聯合國也對此展開長期追蹤;聯合國的最新資料顯示,近三十年來,全球育齡婦女的總生育率,由一九七○到一九七五年的四點五人,降至二○○○到二○○五年的二點七人,減少百分之四十點七。
若以洲為觀察單位,除了美國因為大量年輕移民挹注,總生育率約略增加外,其餘各大洲的人口生育率下降趨勢明顯,並以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衰退幅度較大,都超過五成,而歐洲、大洋洲及非洲的衰退幅度,也都有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五之間。
不過,由於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我國主計處只能整理國內數據,再配合聯合國資料,整理出台灣的世界排名;主計處的分析指出,台灣近卅年來的生育率衰退幅度高達六成,不僅位居世界第十六高,在亞洲地區也排名第六。
除了國民人數不斷減少外,少子化最大的問題是削弱民間消費力。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研究,在每人平均消費成長率不變的前提下,二○六年台灣平均消費比二○○○年掉了零點四個百分點,他說,「人口下滑的確減弱民間消費力」。
拿著鐵飯碗卻愁嫁,為什麼縣城裡最容易“剩下”的是女老師 2024-04-03
一直以來被認為最“好嫁”的女教師和體制內職工,近日在媒體的報導中,卻成了小鎮女性中未婚比例最高的群體。比如,在《南方週末》今年2月的報導中,南京農業大學的講師尹秋玲在中部地區某縣城調研發現,全縣超過30歲後未婚的女老師有400-500人。
近幾年全國的平均初婚年齡在不斷延後,25-29歲城市女性的未婚比例有四成,鎮上也還有接近三成。到了30-34歲的年齡段,在全國的城市裡,還沒結婚的女性占比超過12%。而鎮和鄉村未婚的女性都不到7%。
反觀男性,由於男女人口比例的緣故,不論是城市還是鎮、鄉村,各個年齡段的男性的未婚率普遍要高於女性。
歐陽靜研究,主要都集中在體制內。2008年到2019年,某縣城體制內單位新招聘的總人數有2993人,其中30歲以上未婚的女性有248人。在這些30歲以上未婚女性中間,七成的職業都是教師,其次則是機關事業單位,排在第三位元的是衛生系統。女教師中,更是14.5%都在30歲之後仍然未婚。
小鎮體制內女性的新“門當戶對”:工作和學歷都要匹配。自己是公務員,如果找非公務員或是體制外的,感覺就是“下嫁”。這和傳統的“男高女低”的擇偶觀有關,縣城的教師八成都是女性。
根據2021年《探探社交報告:當代小鎮青年社交圖鑒》,有多達四成的小鎮年輕女性能接受一輩子單身,男性有兩成比例接受。小鎮女性要面臨身邊的催婚壓力。
回應
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梗的具體表現吧。看看這些年影視劇都在吹捧些啥吧,這種後遺症才剛剛開始,所謂正能量應該更多宣傳普通人的努力,勞模總是有環衛工人不是傳統解放後才有。
答:原因就一個,縣城裡條件好的男人看不上你,縣城裡條件一般或者差點事兒的,你又看不上人家。不光是縣城的女教師,其實放眼整個中國,都存在這種情況:高不成低不就的藉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