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6 09:24:25阿楨

美早知中反衛星

美稱中國太空能力發展迅速 開拓者火箭可打衛星08-12-12 軍事文摘蔣炫編譯

美薴王太空能力悎i迅速拓者火箭可打k星
2008年9月25日,中國神舟7號太空飛船成功發射
 
美薴王太空能力悎i迅速拓者火箭可打k星
國#開拓者系列固體燃料小型運載火箭
 
廍憛G輙各型征系列苰火箭模型
各型征系列火箭模型
 
  編者按:本文譯自美國陸軍戰略研究院的研究報告,不代表本刊同意或證實其觀點。 
  與中國總體經濟發展規劃一樣,中國的航天工業也有五年規劃。“十五”規劃期間(2001-2005年)是中國航天工業發展十分迅速的時期,中國在此期間共進行了26次航天發射,取得了全部成功。中國在載人航天和海洋衛星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因此在中國航天史上,“十五”規劃的五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運載火箭 
  中國是從2001年5月10日正式開始研制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新的火箭家族采用新型“無毒”、“無污染”的新一代發動機,其推力要大于現有的火箭。新一代火箭的可靠性和適用性顯著增強。這些新的運載火箭的研制目的一部分是2了支持中國的載人空間項目和探月計劃。新型火箭家族分2輕、中、重推力型號,能夠將1.5~25噸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將1.5~14噸的載荷送入靜地軌道。
  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時間不確定。2006年國防科工委某負責人稱,首次發射時間22011年。最近,中國載人空間項目的某負責人稱載人空間飛行運載火箭的發射時間22014年或2015年。
  除了發展下一代運載火箭,中國還完成了小型的固體燃料火箭——“開拓者”號的研制。該火箭設計用于發射微型和小型衛星,能將微、小型衛星快速送入太空,雖然中國公開稱“開拓者”主要2商業小衛星服務,但它明顯可用于軍事用途。而事實上,正是“開拓者”’珩生型——KT一1在2007年1月11日進行了反衛星(ASAT)試驗。“開拓者”有兩種、珩生型,都采取公路機動的方式。KT一1的首次試射是2002年9月。 
  衛星 
  在“十五”規劃期間,中國的衛星研發水平有了穩步提高。中國現在有三種不同型號的遙感衛星——氣象分析衛星、海洋衛星和地球資源衛星。這些衛星能夠提供不同的天氣和災害監視信息。中國也建立了自己的首個衛星導航和定位系統。
  “北鬥”衛星“北鬥”衛星系統是中國區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中國在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了首批兩顆“北鬥”衛星,據說利用這兩顆衛星,中國初步建立起了公路、鐵路和海洋交通的導航定位網絡。第三顆“北鬥”衛星于2003年5月25’日發射升空。盡管取得了上述成功,中國官員稱“北鬥”系統只是一種初級系統,其功能不能滿足中國未來導航定位的需要。系統的定位精確度220米。雖然“北鬥”系統不能獲得美國GPS那樣的精度,但它卻具有雙向通信的優勢,信息的提供者和接收者之間可以交換信息,並且“北鬥”還可以用于車輛定位系統,能夠提供汽車防盜和發動機監控服務。“北鬥”最終可能會被中國類似GPS這樣的系統所取代。
  通信衛星中國在“十五”期間發射了兩顆通信衛星,分別是2003年11月發射的中星一22號和由法國阿爾卡特公司生#的亞太一6號(2005年4月發射)。其中亞太一6號衛星是中國6年中進行的首次商業發射。中國還改進了其衛星通信地面設施。到末,中國已經有超過80個國際和國內通信和廣播地面站,以及34個衛星廣播和電視轉播站。
  載人航天中國的載人航天計劃是太空工業中最艱巨的任務。中國在“十五”期間完成了5次“神舟”飛船的發射,其中兩次是載人飛行。2003年10月15日,中國發射的“神舟五號”飛船是中國首次載人航天發射。這次飛行只持續了24小時,但這已證明了中國已經具備將宇航員送入太空並安全返回的能力。2005年10月12日,中國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兩名宇航員在太空中呆了5天。中國載人航天飛行將逐漸提高難度,並將最終建立起永久空間站。 
  空間科學 
  探月計劃:2003年1月,中國公布了其探月工程計劃,但在此之前其計劃早已實施了多年。2007年,中國的探月衛星對月球進行了三維成像拍照。最終中國要向美國的火星探測計劃一樣,將月球探測車發射到月球上。
  雙星計劃:雙星計劃是中國航天局與歐洲航天局2001年9月簽訂的合作項目,其目的是開展太陽活動對地球環境影響的科學研究。中國的2顆衛星與歐洲的4顆衛星一道形成一個監控網絡。首次衛星發射于2003年12月30日實施,第二顆衛星于2004年7月25日發射。
  衛星出口 2004年12月,中國長城公司與尼日利亞政府簽訂衛星建造和發射合同,同時中國公司還承諾2尼日利亞培養和訓練相關的技術人員。尼日利亞的通信衛星是基于東方紅一4型通信衛星的基礎上研制的。中國還與委內瑞拉簽訂了相似的合同,衛星將于2008年發射。 
  對外合作 
  中國在區域空間合作中發揮著主導作用。2005年10月,中國、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魯和泰國簽訂了亞洲—太平洋空間組織協定,推動多邊太空科技合作,組織總部設在北京。之後,土耳其也加入。
  中國還與歐洲航天局加強了合作。2004年,中國國家遙感中心與歐洲航天局聯合開展名2“龍”的地球觀測計劃,時間2期3年。“龍”計劃主要目的是促進歐洲的兩顆航天遙感衛星(ERS和Envisat)的數據應用,同時提升中國的航天遙感技術。
  雖然中國在發展自己的衛星導航和定位系統,但中國在2003年投資2億美元參與了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和定位系統。根據協議,中國將投資7000萬歐元用于空間技術研發,1-3億歐元用于地面基礎設施和應用軟件的研發。但從這以後,中國參與“伽利略”計劃的活動有所減少,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政治因素是中歐聯合開展“伽利略”計劃的主要推動因素,但在2005年法國和丹麥先後否決了歐盟憲法之後,歐盟一體化受挫。在中國加入“伽利略”的問題上,商業利益開始壓過政治考量。歐洲的商人顯然不願意幫助中國提高其航天導航和定位技術,讓中國搶占歐洲的市場。另外,美國一直在對歐洲施壓。由于中國的加入,歐洲不可能在“伽利略”系統中使用美國的關鍵技術,種種原因使中國參加“伽利略”計劃的活動越來越少。
  由于上述原因,中國與歐洲的合作將主要集中在航天地面設施和應用技術方面,而空間技術方面的合作將減少。中國2此在北京大學與歐洲航天局聯合成立了一個名2中歐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技術訓練和合作中心的組織,專門從事中歐之間的相關合作項目交流。
  雖然中國與歐洲的合作在減少,但中國與俄羅斯的航天合作卻在增加。2005年9月,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表聲明稱,俄羅斯與中國的航天合作達到了新的高度。2004~2006年,雙方新增加了29個合作項目。2006年,俄羅斯與中國共同宣布,聯合開展火星探測計劃,將聯合研制和發射登陸火星探測車。此外,包括月球探測和衛星通信項目也在合作的討論範疇之列。 
  評估 
  “十五”規劃是中國空間項目全面進步的時期。比如,“九五”規劃期間,中國用于民用航天的經費是17億元人民幣,而“十五”的經費數是50億元。中國在“十五”期間成功進行了26次航天發射,發射數量幾乎22001年之前全部發射總數(54次)的一半。中國還進行了兩種新型空間飛行器的發射:“神舟”系列飛船和“海洋”海事衛星。同時還對現有衛星系統進行了改進。
  雖然,中國的航天工程在“十五”規劃期間取得巨大的成績,但與世界主要航天大國相比,中國的航天技術還顯落後。以空間成像衛星2例,中國“資源”衛星的分辨率僅23米,甚至比西方商業衛星的分辨率還低。與此相似,“北鬥”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僅220米,而美國GPS提供的全球定位精度在幾米的範圍之內。
  中國在運載火箭技術上的進步也要全方面地來看。2005年發射“神舟6號”是“長征”系列火箭的第46次成功發射。在總共88次發射中,“長征”系列火箭的成功率達到了92%,這一數值接近了國際先進標准。但“長征”火箭的成功是整體的成功,細化到每一型火箭,其情況千差萬別。比如主要用于發射返回式衛星的長征一2C型,28次發射無失敗,可靠性很高。而長征一3型的成功率只有77%。鑒于長征系列中某些型號的火箭可靠性不高,中國僅將長征一2C、長征一2D、長征一3A、長征一3B和長征一4B五種火箭投入國際商業運營。而長征一2E和長征一3B(成功率僅271%和86%)將僅用于國內發射任務。
  中國的空間發射能力較之發達國家也明顯不足,發射密度大大低于主要航天大國,具體情況見該頁表格。
  中國的運載火箭研發能力較之航天大國也還偏弱。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發周期計劃210年,實際可能需要15年。而美國的AtlasV和Delta IV新型火箭的研發周期僅28年,歐洲的“阿裏亞娜5型”大約211年。
  中國惟一處于世界領先的航天領域是其載人航天項目。雖然美國的航天飛機技術先進,但美國已經意識到航天飛船在載人航天飛行方面的實用性較之航天飛機要高。美國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的載人航天飛船。可以說,中國的“神舟”飛船已經走在了美國載人飛船的前面。 
  未來展望 
  中國“十一五”航天目標有六個主要方面: 載人航天技術。提高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難度,2008年發射“神舟7號”進行航天員太空行走(現已完成)。
  探月項目:計劃2012年向月球發射登陸探測器,對月球表面進行探測。2020年計劃將月球土壤帶回地球。
  空間技術:
  自主研發大型x射線天文望遠鏡,開展宇宙黑洞研究。 2009年發射實踐一10號返回式衛星開展生物微重力實驗。
  發展太陽望遠鏡研究太陽物理學。
  發射“跨夫”三星系統,研究太陽活動規律。
  國際合作:參加中俄火星環境探測計劃和中法小衛星太陽耀斑探測項目。△ 軍事文摘第11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12/0809534436.html
 
美國稱中國激光反衛星武器可能部署在天山一帶
 
资料图:我军车载轻型激光器进行测试
我軍車載輕型激光器進行測試
 
  東方網2009年11月6日消息:美國連線雜志網站3日發表文章稱,中國已加入爭奪太空潛在控制權的軍備競賽,並爲此潛心研制激光反衛星武器。文章還根據衛星拍下的圖片認爲,認爲中國的這類武器可能部署在合肥、綿陽和新疆三個地點。不過對于這種說法,美國一些軍事專家也給出了不同的判斷。
  中國激光武器研究始自上世紀60年代
  文章稱,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中國就對激光武器萌生了興趣。激光武器研究是中國早期反彈道導彈640工程的一部分。激光子工程“640-3項目”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負責。640-3工程旨在研制大功率激光發生器,以攔截彈道導彈以及高空航天器。雖然中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後取消了640項目,但到1979年的時候,其又再度重啓激光武器發展項目,並將之納入863高科技發展項目。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開始研究高能激光(HEL),並取得了兩項重大進展:自由電子激光(FEL)和化學氧碘激光(COIL),這符合反衛星武器系統的規格要求。同時,中國也在研制功率較低的激光系統,但據信這種激光系統無力攔截外大氣層物體。
  文章介紹說,1985年,自由電子激光發生器的研究項目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上馬。中國首個自由電子激光器“曙光一號”于1993年研制成功,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流體物理研究所承擔設計工作。曾主持研究線性加速器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于2003年或許更早,開始了自由電子激光器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最早開始了化學氧碘激光器的研究。1993年,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進行了化學氧碘激光器的測試,結果顯示受測激光器可擊殺140米之外的目標。
  文章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曾進行過自適應光學技術和變形反射鏡的研究。爲了實現衛星跟蹤目標,中國還上馬了數項激光測距項目。文章表示,事實上,激光武器的研究有利于中國彈道導彈項目的發展。目前,中國已開始研究滾轉彈道導彈的概念,以便縮短地基激光在彈體上的駐留時間,避免遭到破壞。
  稱新疆天山可能部署反衛星激光系統
  文章稱,中國在新疆天山一帶部署了反衛星激光系統,對該地區的分析考察確定了該裝置的可能位置。此外,對該址與中國其他高能激光相關基地關系的考察,進一步證實了該地有高能激光系統的可信性。
  文章指出,爲了建設軍用地基激光反衛星武器系統,中國需要發展激光和變形光學以及目標跟蹤系統。當前迹象表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CAEP)設計的自由電子激光器與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光學設備密切配合。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位于綿陽,而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位于合肥。而這些研究所都是與發展攻擊外大氣層目標相關的。很快我們將發現,設在新疆的研究所會與在合肥及綿陽的研究所相同。
  文章稱,僅是簡單的調查並不足以證明中國正爲執行反衛星任務積極推進其激光系統武器化。事實上,2006年間所發生的一些事或許可以提供所需的證據,從而描繪出整個事件。2006年8月及9日,美國政府曾表示,中國激光系統曾瞄准掠過中國領土的美國衛星。一些分析家表示,這些事件證明了中國在低強度展示其反衛星武器系統能力,而其他分析家則認爲這些可能只不過是用于精確劃分衛星軌道的激光測距儀。
  文章稱,鑒于中國通常會以成像衛星爲目標,所以這兩種可能性都值得注意。一方面,低強度展示反衛星能力可以使外界注意到中國的反衛星能力,而不必進行公開或破壞性測試;另一方面,精確測定成像衛星軌道有助于反介入或欺詐戰術的實施。精確位置數據還能夠爲反衛星武器網絡提供瞄准信息。所以,兩種答案都會使人們更相信中國正在研發反衛星武器。
  不過,文章認爲,更可能的情況是以上兩種說法的綜合。畢竟,中國的確運行著衆多用于跟蹤衛星的激光系統。因此,已被定位的衛星被新疆設施內定位或跟蹤激光瞄准是有可能的。
  美國軍事專家對此看法不一
  文章稱,值得注意的是,以激光爲基礎的反衛星武器並不一定要具備可滿足軍事用途的破壞力。其可被用來做下列三件之一:幹擾、致盲或摧毀一顆衛星。其中,摧毀衛星的情況最爲複雜,因爲它需要龐大的輸出功率、極高的精確性以及高精度可變形光學薄膜,以盡量減少大氣的影響——由于同一位置看到一顆衛星的時間僅爲100秒左右,所以這三種能力都是必不可缺少的。
  目前,公開圖片及資料似乎已經證實中國已在新疆部署了一些激光反衛星系統。這些反衛星武器是否具備摧毀一顆衛星的功率尚不得而知,但已有迹象表明這種系統已經就位,而且這種系統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與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與自由電子激光設備頗爲相似。而且,美國《全球安全》網站總裁約翰?派克也認爲,天山山脈可能有用于爲更加常規的反衛星武器制導的激光設備。畢竟,“與使殺傷裝置具備紅外制導能力相比,爲其配備激光制導尋的器要簡單的多。”
  然而,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CfA)的科學家Yousaf Butt卻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證據天山山脈“存在任何高能破壞性激光反衛星武器設施”。憂思科學家聯盟勞拉?格瑞高也認爲當前情況還不值得憂慮,畢竟中國想要研制激光反衛星武器,需要“第一,跟蹤系統(以最低的一種現成的,現成型激光與小直徑加上鏡子),基本上就是一種激光測距系統;第二,高能激光;第三,將激光光束引導至衛星的高能可控鏡。”(編譯:春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1-06/1023572796.html

美國炒作衛星被中國激光攻擊 爲空軍爭取經費2008-11-19  環球時報
 
美国太空司令部部署在太空的预警卫星
美國太空司令部部署在太空的預警衛星

  美軍對衛星的依賴程度是世界各國軍隊中獨一無二的,因此它也最爲重視衛星系統的安全性。美國《防務新聞》14日題爲“光靠威懾將不再能保護美國衛星”的文章稱,目前美國的太空威懾政策已不能確保其衛星免受攻擊,必須在衛星的防禦技術上加大投資,用實際行動來保護衛星安全。
  用實際行動代替口頭威懾
  《防務新聞》的報道一開頭就提到,“沒有衛星的日子對美軍來說是可怕的。衛星在通信、導航、定位、情報收集、預警、氣象預報等方面至關重要。”美國空軍高級航空太空研究學院專家約翰•謝爾登表示,在過去的兩年已有2顆衛星分別被中國和美國擊落,而且“至少有一顆美國衛星被中國發射的激光致盲”。但“盡管中國擊毀衛星事件曾引起國會的高度關注,但這種關注主要停留在口頭上”,美軍在保護衛星安全領域始終“沒有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另一名專家羅伯特•巴特沃斯則認爲,五角大樓把保護其衛星的希望都寄托在依靠“威懾”他國上,但對于太空系統而言,這可能並不起作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美國這樣依賴太空資産。美國已經將太空系統與我們的戰區和全球軍事力量結合在一起。這是我們最有實力的一面和特有的優勢。假如我們以擊毀中國或俄羅斯的衛星作爲反擊,我們不會對他們産生程度相近的效果,因此這樣的回應可能達不到阻遏他們攻擊我們衛星的目的。”此外要弄清到底誰發動了對衛星的攻擊行動非常困難,甚至辨明衛星是遭到了攻擊還是由于其他原因發生故障也不容易。因此美國現行的“威懾”戰略很難奏效。
  該報道認爲,美國將采取積極的實際手段保衛衛星安全。謝爾登表示,應該首先加強衛星針對電磁脈沖攻擊的防護能力,並且提高抗幹擾能力。美國軍方也開始發展“太空快速反應”等計劃,以備在衛星遭到攻擊時可以快速彌補損失。此外,空間態勢感知項目應該獲得最高優先權,這種能力“目前非常缺乏”。謝爾登表示,這類系統可以明確表明衛星是被攻擊還是遭到太空垃圾的撞擊,以確定攻擊的來源。
  美國衛星防禦計劃並不少
  事實上,美國“確保衛星安全”如今已不再停留在口頭上,提升衛星的防禦能力、發展快速發射能力、甚至主動襲擊對手反衛星武器發射場的計劃也早已制訂出來。
  如今美國在研的新一代衛星進行了抗電磁脈沖加固,並運用了大量抗幹擾技術。未來的美國衛星還將具備變軌能力,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它躲避攻擊的能力。美國還在研制讓敵方難以發現的“隱身衛星”和“納米衛星”,減小被發現和摧毀的概率。同時,美國也開始研究對付反衛星武器的手段。日前美軍提出,爲應對反衛星武器的威脅,將嚴密監視世界各國的導彈發射場,必要時要對其進行轟炸。美空軍計劃在2011年前部署名爲“快速攻擊識別探測報告系統Block 20”的太空監視系統,這將是第一種“專門用來幫助對抗反衛星導彈和其他威脅的太空監視系統”。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詹姆斯•卡特賴甚至聲稱要使用核武器,對敵方反衛星武器發射場采取先發制人的攻擊。
  美國國防部還于2007年5月組建了衛星快速反應部隊,其目的就是准備在未來戰爭中,一旦美國的大型軍事衛星遭受敵方攻擊,能以快速的小衛星填補太空系統中出現的空白。爲此美軍還打算聯合北約盟國制訂“百星計劃”,但響應的國家並不多。
  爲爭取利益而鼓吹
  美國空軍及帶有相關背景的專家呼籲加強美衛星防禦能力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簡氏防務周刊》就曾披露,美國空軍抱怨其太空設備存在巨大的安全弱點,並制訂了計劃,加強衛星對攻擊和幹擾的防禦能力。美國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擔心太空武器化是必然趨勢,建議政府建立相關的研究力量。
  但分析人士認爲,這些專家和媒體炒作衛星安全議題的主要目的是爲美空軍爭取更多資金。目前,美國所有軍用太空系統的發展、部署、管理、保護都由美空軍集中負責。如今美國新任總統即將上任,大肆炒作“太空衛星安全”成爲美空軍爭奪撥款的得力手段。不過在目前美國金融危機嚴重,預算緊張的情況下,美國新一屆政府是否支持這些花費巨大的項目還是個很大的問號。正如謝爾登本人所言,在目前的金融危機下,“美國衛星系統的保護可能淪爲預算削減的犧牲品”。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19/0932530873.html
 
中國反衛星試驗促使美國加快部署太空防禦系統  2008-08-17 航空世界
 
美国GPS系统是其历次作战行动的支持力量,也最容易遭受攻击
美國GPS系統是其曆次作戰行動的支持力量,也最容易遭受攻擊
 
 美国目前正在积极开发下一代GPS卫星系统
美国推出的各种打击卫星方案
美国推出的各种打击卫星方案
 
美国绘制的2007年中国反卫星试验示意图
美国绘制的2007年中国反卫星试验示意图 
  早在半個世紀前,美國就開始了對空間資源的爭奪;而如今,五角大樓的注意力則開始轉向了如何保護他們的空間資産。快速打擊識別與探測報告系統也由此應運而生。
  美國向來對威脅其安全的隱患深惡痛絕,2007年中國的反衛星導彈實驗,無疑觸動了美國那根最爲脆弱的神經,促使其國防部加快了研制與部署反衛星襲擊防禦系統的步伐。目前,美國空軍精心設計的第一套系統已浮出水面,並計劃于2011年全面部署。
  項目“迫在眉睫”
  美國國防部曾經遭遇過其應用衛星在短時全部失靈的情景,這一噩夢般的片段表明有針對美國空間資産的敵對活動進行。而它很可能就是反衛星武器。更爲糟糕的情況是,五角大樓甚至不知道威脅的源頭,更不知道如何去規避。軍方官員表示:我們可以肯定我們遭到了襲擊,特別是來自反衛星武器的襲擊,但我們卻沒有工具來迅速地集合所有的證據。2001空間委員會稱其爲太空中的“珍珠港事件”。
  2007年中國的反衛星導彈實驗,更使五角大樓倍感壓力。國防部曾對實驗進行了跟蹤監視,而令其擔憂的是面對未來可能的突發性反衛星襲擊,如何去進行有效的規避。因此,國防部對防禦性和攻擊性“太空戰”的呼聲空前高漲。防禦性策略要求具有保護空間系統免遭襲擊的技術,而攻擊性策略則是封鎖敵方從太空獲取己方數據的途徑。這無疑是棘手的政治問題,立法者對公開以資金支持此種軍備持猶豫態度。因爲這種行爲可能被認爲是欲將太空發展成爲戰場。然而,中國的反衛星實驗間接幫助國防部的立場占據了上風,即至少要使目前的防禦系統准備就緒。即使如此,國防部同民主黨所控制的國會之間關于這個問題的政治爭論仍然沒有平息的趨勢。 反衛星武器對低軌衛星的威脅尤爲突出,而美國一些情報衛星和氣象衛星均在反衛星導彈的射程之內。最重要的是,國防部所有的作戰計劃都嚴重依賴于衛星的支持,美國及其盟國的經濟發展也依靠著來自太空的服務,如GPS導航和衛星通信等。這些因素時刻激勵著國防部積極探索規避威脅的方法。
  快速打擊識別與探測報告系統
  美國所需要的是預知導彈來襲的能力和衛星的機動能力,識別是否有威脅來臨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將航天器上的反常行爲與看似無關的數據聯系起來。國防部希望到2011年,一個新的系統將能夠及時地提供威脅警告數據,以允許指揮官有充分的時間將衛星移開來襲導彈的彈道。
  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AFSPC)主持著提高空間態勢感知能力的項目,包括“空間柵欄”的升級、陸基太空監視傳感器、計劃2009年部署用于監視航天器的天基太空電光監視衛星。這些系統能讓美國更清楚地了解太空中的目標,在可能造成威脅且難于偵測的微衛星日益增多的情況下,這些系統顯得尤爲重要。
  大部分工作都在保密狀態下進行著,而快速打擊識別與探測報告系統(Raidrs)Block20版項目卻與衆不同,它是唯一一個被承認的國防部防禦反衛星襲擊項目。目前,快速打擊識別與探測報告系統Block20版尚處于概念設計階段。空軍希望它能夠從公開和加密的數據源中收集有用數據,以實現對反衛星武器襲擊的可預知性。最初的預想是對部署在中東地區的快速打擊識別與探測報告系統僅進行模塊升級,而目前對新版本的設計遠遠超出了最初的想法。
  快速打擊識別與探測報告系統Blockl 0版是Block20版的前身,它包括了陸基硬件與軟件,可以讓軍方監視商業衛星通信鏈路的完整性。該系統還可以探測幹擾源,讓指揮官可以確認幹擾是無意行爲還是來自于襲擊。部署于中東地區的系統已經可以滿足商業衛星通信的需要。美國一體化系統有限公司承擔了系統的研制工作。
  與Blockl0版相比,新系統具有監視國防部所有空間資産和其它機構保密系統的能力。它是軟件集約式的,將以性能梯度增加的方式投入使用,初步功能要等到2011年階段性成果的實現。該系統可以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核對,如太空氣象數據、由反衛星導彈發射觸發的導彈預警衛星位置與遙測數據及各種幹擾源的情報數據。 快速打擊識別與探測報告系統的更新類似于近期空軍對其空中指揮中心的升級。指揮中心被轉換成更爲網絡化的系統,這讓指揮者們全面見識到了完全不同的軟件體系。Block20版本即是將現有的工作集約式系統轉換爲網絡化的運行環境,從而解決目前環境下面對反衛星襲擊時指揮衛星機動的繁瑣性。新系統將用極快的速度探測對衛星的威脅,以允許指揮者有足夠的時間轉移目標。
  Block20版本未來還將具備在軌向防禦攻擊提供數據的能力。而非Block10的僅在地面上提供數據。計劃中還會不斷將威脅類型(如激光武器)增加到數據邏輯結構和自動數據源中,以區分各種不同的威脅類型。至于系統性能最終會變得如何強健,以及它建立的速度,都將取決于資金的支持力度和威脅的顯現程度。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8-17/1108516885.html
 
另參本館< 雷射與電磁砲><反衛星大戰><巨浪1與東風21><反衛星武器研發史><神舟計劃><美盼搭神舟?><月神vs嫦娥><嫦娥奔月><新探月熱><中俄美日太空力量><中國衛星>
  
(小引:中國時報這二天有四篇值得一讀的兩岸及國際的民主和軍政專文,為不占篇數,剪貼在一起,我台以夾註方式評論。)

中國時報 2007.04.25亓樂義/上海二十四日電:

就《紐約時報》日前披露美國情報部門早就掌握中國反衛星試射情資,布希政府卻未及時勸阻,這很可能是出於一種「戰略考慮」,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認為,如果報導屬實,說明美國選擇「沈默」是根據有利於己的戰略判斷,除為美方提供批評中國的機會,亦能為美國發展太空武器營造合法性的藉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對《環球時報》說,美方既然掌握此前的二次試射,卻未與中國進行任何溝通,估計是布希政府不想讓他的對華政策受到新保守派的衝擊,而採取「能捂就捂」的做法,這固然是出於情蒐保密的考慮,同時也為維護對華政策的穩定。
(楨註:美國為其利益,類似的事常幹,最近就傳出名為反恐、實則拉攏、葉門和衣索比亞?索馬利亞政府,美國竟然默許邪惡流氓國家北韓賣武器給她倆。)
中國時報 2007.04.25傅建中<中國政策辯論>:

過去一個月,華府討論中國崛起對美國挑戰的會議,每星期都有,有時一天竟有兩場之多,至於探討美國對中國崛起對策或檢討美國政策的書,光記者手頭就有五本之多。
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自由派的卡內基和平基金會上星期(二十日)在國會山莊舉辦了一場「中國政策辯論」,這場辯論的主持人和正、反兩方的主辯俱為一時之選。
這次辯論的主題是「中國在亞洲的角色」。… 從這些問題,不難看出美國對中國日盛一日,有如芒刺在背,上世紀前半葉美國希望中共只是「過眼雲煙」,如今這一希望早已成空,只好盼望他是一位「負責任的合夥人」,同時處心積慮鞏固自己在亞太地區的既得利益和勢力範圍,另一方面則千方百計的削弱中共的影響力。
沙特說得好,他說美國絕不能從亞太地區撤退,必須繼續留在那裡,因為一旦退出,要想重返就得費很大的力氣。無疑的,中共一切努力都在削減美 國在亞太的影響力。沙特強調,中共絕不是好欺負或任人擺佈的角色。弗烈德柏格指出,中共沒有安全感,對美國懷有恐懼,其策略是壓制日本,把美國從亞洲趕出去,但這樣的目標很難達到。
兩位主辯都擔心中共會成為主宰(dominate)亞洲的強權,但現在中共還不是這樣的強權,基本上仍是美國稱霸,沙特提醒聽眾,亞洲國家 有很大的獨立自主性,並非中共所能左右,所以中共若想成為支配整個亞太地區的獨一無二的強權,不僅力有不逮,即使有此國力,也未必能如願以償。沙弗二人都 認為只要中國不成為在亞洲發號施令的強權(dominant power),美國是可以容忍並與之共存的。他們也承認中國終將成為亞洲各國的群龍之首(predominant power)是不可避免的。
一小時的辯論將近結束時,沙特提到假如中國有朝一日變為民主國家(此一可能甚微),宣稱要為「六四事件」平反,放棄對台使用武力,真心追求和平統一,是否美國就可高枕無憂了呢。
(楨註:當然不會!俄國民主了,美歐還不是圍堵,反之!如果有利於美,即使獨裁集權也支持。所以民主和人權全都工具。美國還是會繼續打分裂兩岸牌的。)
林中斌:潛台共諜超過5千人  中國時報 2007.04.25劉屏

最新一期美國《國防新聞》周刊指出,潛伏在台灣的中共間諜與日俱增,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認為超過五千人,他本人在台北就搭乘過中共間諜駕駛的計程車。
林中斌回憶,一九九五年十月他還在高雄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任教時,當時擔任立委的呂秀蓮南下替民進黨選舉打氣,順道與他見面,當時就向他提到在台北搭車曾遇到共諜的經驗。 林中斌說,沒想到隔年二月,他在台大宿舍辛亥路口附近,隨意招了一部計程車,準備到台視上節目,當時正是一九九六年三月共軍對台試射導彈前夕,沒想到就碰到同一名共諜。
這名共諜講了一口京片子,卻完全不怕暴露身分,對自己相當有自信,並表示自己來自北京,還說是是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碩士。
而這個名字相當本土化的共諜司機,聲稱自己是從淡水河外海游泳上岸的,並表示自己來台灣的任務是為廣大的中國人民服務,以及比較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優劣。
林中斌說,很多人遇到此人可能會以為是個瘋子,但是沒想到這名共諜說自己才到台灣一個月,卻對他要前往的台視路徑相當熟悉,林中斌好奇問他,這名共諜表示自己來台前,台北的路況在大陸的「台研所」都已先向他進行過簡報。
林中斌一問,該名人士所講的「台研所」人物都沒有錯,讓他十分訝異,他才確認這名人士一定是共諜,但也只有記下車號並向調查局報案。
後來他再度遇到呂秀蓮時,呂向他表示調查局已經跟監這個人很久,再看該名人士資料照片,確實是和呂秀蓮碰到的是同一名間諜,但車子的車號和執照卻已經換了。(楨註:有這樣的笨共諜嗎?林博士還當過國防部副部長呢,還是軍事戰略專家?)
周刊報導說,兩岸來往愈來愈多,經商、就學、定居等等,增加了互動,但也使中共有機會擴展在台灣的情報工作。而一旦兩岸三通,湧入台灣的,不只是大陸的觀光客,也包括更多的間諜。
報導並引述卸任的美國在台協會情報官員的話指出,兩岸經濟日趨整合,會有愈來愈多的台灣人民向大陸妥協、提供情報給大陸。(楨註:這樣推的話,台灣人在大陸有幾十上百萬,那台諜豈不是有幾萬人了?)
這篇報導也說,在台灣的軍事基地附近,尤其是在左營和桃園這兩個重要的海軍與陸軍營區附近,不乏卡拉OK僱用大陸妹者,其中有的還賣春。
報導說,這些大陸妹可能亦負有情報任務,所以有關單位密切監控。不過這篇文章評論說,中共透過潛伏的計程車駕駛人或賣春女子能夠蒐集到什麼特殊的情報,不無疑問。
<民主的印度 就是好印度?>中國時報 2007.04.24郭崇倫

國際政治理論中,有一派說法,沒有理論根據,卻流傳甚廣,到現在還找不到反證,就是「民主國家之間不會有戰爭」。
但是印度是個問題。僅僅在十天內,新德里就分別測試了兩種可以攜帶核彈頭的飛彈,十二日首次試射成功「烈火三型」(Agni-3)洲際彈道飛彈,航程三千公里,可以加長到五千公里,北京、上海都在其射程內,可以攜帶一點五噸核彈頭,這是印度最自豪的戰略武器。
廿二日印度又試射了可以攜帶三百公斤核彈頭的「布拉莫斯」(Brahmos)巡弋飛彈,這是俄羅斯與印度共同研發的,已經測試過多次,技術成熟,速度最高達二點八馬赫,而且可以從潛艦、戰機上發射。
如果北韓試射這兩類飛彈,馬上會引起週邊國家的不安與抗議,但民主的印度這樣做,卻沒有招致激烈反應,美國國務院被問到此事,只說希望亞洲國家不要引發地區的不安,進一步詢問這型飛彈的測試,美國接受印度「烈火不會量產」的解釋,僅輕描淡寫的表示,這與過去印度已經有的飛彈科技,並沒有什麼差別。
但真正讓大家擔心的,是印度的核武發展。長久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核武競賽,就是世界擔心的焦點,印度拒絕簽署「禁止核武擴散條約」,不讓國際原能總署派人核查,如果換成是伊朗,老早遭致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但是因為印度是個民主國家,歐美各國不認為具威脅,僅部分杯葛。
美國政府去年竟然還安排了一個讓印度下台的機會,承認它擁有核武,讓它保留軍事核設施,只把非軍事用途的設施列入國際監督,這引發全世界大譁,批評美國雙重標準,布希則在簽署法案時辯解說:「美國與印度是自然的(民主)夥伴,這個法案可以讓印度加入全球防止核武擴散的工作」。
可是印度得寸進尺,要求可以對核電廠的燃料再處理,同時要美國轉移濃縮鈾與鈽再處理技術,無論是鈾或鈽燃料,都是可以用來製造核彈的,但最讓美國難以忍受的是,印度要求不得限制核武測試。
布希政府簡直氣炸了,一年多來,接連三輪談判都沒有結果,印度所使出的,就是北韓擅用的「邊緣策略」,壓迫美國讓步,否則不惜讓布希僅有的外交成就破產,國務次卿柏恩斯本月底正準備動身訪問印度,希望能夠談出個妥協方案。
在中東的以色列,與印度一樣,民主但野心勃勃,為了國家與民族的生存,可以不惜使用所有手段,傳說以色列已經有了核武,但是歐美國家連問都不敢去問,完全接受以色列「不否認,也不承認」的態度,怕以色列真的承認了,又來一個棘手問題。
(楨註:如上所言:民主和人權全都工具。美國要用印度圍堵中國。另參本館:民主形式萬歲  天下民主一般黑  歐巴馬   民主偽形(一) 民主偽形(二) )
 
西方民主忽悠制度
 
▼西方人民主選舉領袖制度其實是一種政治代理人傀儡制度,亦是西方利益集團尋找政治代理人的一種傀儡遊戲,在美國想成爲一位總統,如果背後沒有軍火商、利益集團、政治財團等支持,休想成爲美國總統,這些背後利益者是不會支持一些沒有爲自己利益服務人士成爲總統,因此不難理解爲什麽美國從二次大戰後,他們差不多每屆總統先生都打著捍衛什麽民主、自由、人權等名義或各式理由而不斷對外侵略,我們更不難理解爲什麽小布殊能再次成爲第二屆總統,是因爲小布殊好戰能爲美國利益集團帶來重大回報,所以他被支持,而美國人民反對、抗議及民意之聲,只不過是西方民主遊戲中「所謂」尊重民意把戲,根本沒多大作用和影響。關于西方國家「所謂」民意調查,只不過是利益集團用來控制政治代理人是否順從的一種工具,假若不順從就用民意教訓或警示他,嚴重不順從就把他從選舉遊戲中摔下來,更嚴重不順從或損害利益集團者的利益就把他幹掉!從前美國總統林肯和肯尼迪都是美式民主制度下犧牲者,是因爲他們試圖損害或挑戰幕後主人的利益。
▼美國民主選舉制度就是一種黑白臉唱雙戲制度,不論共和黨或是民主黨誰人當選總統,都是以美國利益爲首要目標,只不過兩黨包裝和表現手法各不同。從二次大戰後,曆屆美國總統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發動大大小小戰爭,當某屆美國總統面對國內外重大政治及經濟壓力下,往往下屆總統政策相對變得溫和,其實美國總統輪換制度就是黑白臉唱雙戲制度,今天你做惡霸欺負世界人民,明天我做好人哄騙世界人民。回顧美國總統曆史,當美國介入越戰時,他們總統扮演惡霸角色,當美國人民受不了,他們下屆總統尼克松扮演好人角色結束越戰,同樣上屆美國總統小布什做惡霸角色到處殺人放火,而今屆美國總統奧巴馬扮演好人角色哄騙世界人民,雖然美國總統變換了,但美國人貪婪本質一點都沒改變過,只不過包裝手法改變了,這就是西方民主選舉制度蒙騙人民好處。
▼西方民主選舉制度亦是忽悠世界人民的工具,回顧人類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都是由西方民主國家所引發,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都是由民主選舉産生領袖希特勒發動,在亞洲日本同樣實施西方民主模式,最後亦成爲亞洲戰爭侵略者。我們回顧近代世界曆史,不難發現「所謂」民主制度西方國家大多數都是殖民地侵略者和好戰發動者,他們都是別國文明摧毀者。今天美國民主選舉制度同樣給予好戰者的一種機會制度,但美國人比別人聰明之處在于懂得包裝自己侵略野心,像上帝一樣虛僞打著愛世人旗號不斷殺人,而民主、自由及人權旗號已經成爲美國對外侵略代名詞。西方人「所謂」民主、自由及人權美麗口號令世界多少人民流了多少血?同樣令多少西方人民流了多少血?而爲什麽美國每一代年青人都要爲好戰民選總統付出寶貴生命?這些「所謂」民主西方國家總是經常派軍隊侵略和威嚇別人,究竟民主國家軍隊是一個怎樣角色?是不是民主國家統治下對外殺人工具,或是民主制度下統治者的對外侵略工具呢?相信死在西方民主制度下的人民都不少,美國政府需不需要向全世界人民道歉呢?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00132&extra=&page=4
 
 
航天專家稱神舟飛船從神八開始進入批量生産
资料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示意图。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示意圖。
  新華網甘肅酒泉2011年9月29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惠子、徐壯志、趙薇)成功發射天宮一號並將在2012年底前,完成無人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我國瞄准基于空間站需要的下一代載人航天技術。
  作爲我國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載人航天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與11月中旬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並在明年與神舟九號和十號飛船進行無人或有人的交會對接試驗,這將爲2020年左右建立60噸級載人空間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載人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說,每個國家都是經過多次試驗才能成熟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曆史上的航天事故,絕大多數都發生在事先沒有想到的那一點。周建平說:“我們的指導思想就是在全力以赴保證設計正確,保證地面試驗驗證真實、充分,保證産品生産質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想到及沒想到的各種意外,做足應急預案。”
  針對風險,科技人員采取了諸多手段提高系統可靠性。“首先,在設計上采取備份手段,東方不亮西方亮;采取余裕度設計手段,有個比較大的包容量,能夠包住可能出現的偏差。”“其次,我們反複研究飛行程序和策略,一旦出現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各種意外情況,也要有手段來應對,繼續執行後續飛行任務,或進入安全模式和保護狀態。”“第三,充分發揮工程全系統的能力,例如當發生火箭入軌偏差較大的問題時,用天宮一號的動力來彌補;當一個系統遇到突發情況,用其他系統的能力來幫忙。”  
  火箭方面,我國正圍繞空間站研制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說,由于空間站的每個艙重達20噸左右,發射升空需要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我們已經在爲2020年空間站的發射做准備。”
  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宋征宇說,數字化、無毒無污染的中國新一代系列運載火箭長征5號、長征7號有望在2014年左右實現首飛。預計2021年左右新型火箭的各項技術將趨于成熟,並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2號、3號、4號系列。  
  此外,未來的我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在軌工作時間增加,這就需要更多措施抵抗失重環境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王憲民說,骨丟失對抗儀等實驗裝置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儀器會以不同強度和頻率敲打航天員的腿部骨頭,根據記錄來分析其效用,從而進一步研制失重對抗設備。他說,2008年搭載神舟七號飛船上天的航天員開始使用中醫對抗失重不適等症狀,效果很好。
  王憲民說,我國首次選拔的女航天員也正在進行交會對接任務訓練,最早可搭載神舟十號飛船上天。“女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用品與男航天員不同,目前已設計好,正在研制。”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已成爲繼俄羅斯、美國之後能獨立培養航天員的世界第三個航天員訓練基地。
 
天宮一號油箱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 屬國內首創2011-10-01揚子晚報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南京晨光集團公司曆經十年,爲“天宮一號”設計研制出特殊的“油箱”。這個長得像手風琴風箱的“油箱”,叫做大型液體燃料貯箱膜盒。據記者了解,大型液體燃料貯存箱是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而其中的膜盒是該貯存箱的核心部件,屬于國內首創。
  “這個膜盒的外表結構像是手風琴的風箱,只不過手風琴風箱是長方形連接,而我們的膜盒是圓形膜片連接。”該公司研發中心的施雲鵬高級工程師是參與設計研發該膜盒的人員之一,貯箱膜盒是用特殊的金屬材料制作而成。
  在地面上給汽車加油時,由于汽油本身有重力,一般是用泵把汽油灌到汽車的油箱裏。但在太空中推進劑是失重的,而且必須以液態的形式輸送。而“天宮一號” 的運行時間很長,需要持續不斷的運行動力做保障,所以要做成手風琴風箱的形狀。運用空氣的壓力,擠壓膜盒,將膜盒內的燃料“擠”到“天宮”發動機裏。燃料裝在膜盒裏,膜盒要具備伸縮功能才能滿足要求。“所以手風琴風箱的結構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施雲鵬說。“這次‘天宮一號’的飛行時間是兩年,我們膜盒內的燃料已經一次性充滿了,可以維持兩年不要再加油。”
  此前我國的運載火箭也都有燃料貯存箱,但不論是固體的,還是液體的都是一次性的。這次“天宮一號”的油箱卻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這項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時間內運行的飛船變成長期在太空運行的“工作站”。
 
天宮一號安裝26個發動機 24個負責姿態調整 2011-10-01華商報
 
  昨日16時09分,天宮一號成功實施第2次變軌,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
  在未來大約兩年時間內,天宮一號還將完成多次變軌、與神舟飛船對接、轉體、翻滾等高難度動作。天宮一號是怎麽實現這些的呢?靠的是安裝在其身上不同位置的26個發動機,這些發動機與神舟飛船發動機都是位于西安的航天六院制造。
 
天宮一號廣泛使用碳纖維 儀器玻璃可耐千度高溫 2011-09-30 中國新聞網
  
  天宮一號此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這是舉世公認的航天技術瓶頸,也是它要面臨的最大的技術考驗。對接任務的完成離不開其姿態控制系統,而姿控系統必須使用關鍵的光學材料,既能夠濾紫外線,又耐宇宙線輻射、耐近千度的高溫,還要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據介紹,國內目前唯一能滿足此類要求的,只有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提供的耐輻照石英玻璃。
  普通玻璃乃至普通石英玻璃在高強度的宇宙射線輻照下都會變黑不透光,從而造成姿控定位的失誤。在技術完全空白的情況下,1987年,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顧真安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通過幾年的研究和反複試驗,解決了在高純石英玻璃內部進行摻雜的技術問題,攻克了高溫熔融不均體、耐宇宙射線輻照等多個技術難關。1995年,“耐輻照石英玻璃”首次應用于衛星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資源艙推進分系統先進複合材料承力錐臺是天宮一號的重要結構件。中國建材集團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承力錐臺結構方案,創造性地用蜂窩夾層結構與複合材料十字梁組合結構作爲主承力結構件。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天宮一號上的使用幾乎隨處可見。爲滿足空間光學結構的應用,作爲重要承力結構件的相機支架,設計要求五“高”:尺寸精度及形位精度要求高;線膨脹系數要求高;結構彈性模量要求高,變形要微米數量級;産品基頻高,達100Hz以上;重量指標要求高,研制的技術難度較大。
 
天宮一號家具齊全 可騎單車 2011-10-01 旺報
 
 天宮一號將在太空待上兩年,迎接太空人入住。這個家「家具」眾多、功能齊全,太空人要在其中工作、生活並開展科學實驗。它為太空人提供了不少工作生活設施。
 一奇:騎車練身體
 太空人將來要在天宮一號中駐留的時間比以往的神舟任務明顯延長。長時間在失重環境下生活會造成肌肉萎縮、骨丟失等症狀,所以太空人需要通過太空鍛鍊進行健康維護。天宮一號首次帶上了太空鍛鍊器材,例如特殊自行車,用於鍛鍊下肢肌肉;拉力器,用於鍛鍊肩部和背部肌肉;下體負壓筒,對下半身施加負壓,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動,改變失重環境中血液朝頭部轉移的情況。這些也是目前國際空間站通用的失重防護鍛鍊器材。此外,太空人的筆記本電腦裏事先存儲好他們感興趣的影音節目,甚至還可以從太空中往地球上發送電子郵件。
 二奇:祥雲睡袋更輕
 天宮一號為太空人準備的藍色睡袋外部繡有祥雲圖案,相比神七的睡袋,其重量明顯減輕,材料也是優中選優,具有抗阻燃、防靜電、重量輕、鬆緊可調等特點。天宮一號還為太空人準備了保暖內衣、保暖褲、運動襪、運動服、短褲等。這些衣服的設計比較特別,主要是考慮太空工作實驗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的衣服裝有電纜口,有的口袋用於放置輻射測量儀等。由於天宮一號是長期無人低壓運行,會造成衣服材料加速老化,研究人員在地面做了大量的低壓存儲試驗,用專業設備拉扯衣物,確保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合格。
 三奇:滅火手套抓火苗
 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都配備了滅火裝置。如果火情小,就用手套狀的滅火濕巾,可以隨處抓握火苗。它不僅耐高溫,而且絕緣性能好,這是因為太空中的火災大多是由電纜引起。滅火器只在火情較大的情況下使用。太空人戴上防毒面具,按下滅火器上的按鈕,噴射出的滅火劑就會把著火點與四周的氧氣隔離。由於滅火劑有毒性,一旦使用了滅火器,密閉艙裡的空氣就受到了汙染,太空人不再適宜待在艙裏,要嘛更換艙內的空氣,要嘛返回地球。
 四奇:品質測量儀稱重
 為了探索太空人長期駐留太空的醫學變化規律和防護措施,天宮一號裝載了很多空間醫學實驗設備。品質測量儀能在失重條件下「稱量」人體品質,反映太空人飛行期間體重的變化。骨丟失對抗儀通過對太空人施加外力刺激,研究如何對抗太空飛行造成的骨丟失。還有一些裝置用於研究失重環境下細胞變化規律、人的心理變化規律以及對艙內氣體採樣分析等。相比神舟系列任務,天宮一號的實驗設備和專案大大增加,太空人工作量也相應加大。
 五奇:淨化 除有害氣體
 人類想在太空長期逗留,必須設法製造適宜人類生存的小環境。除了維持合適的溫度、濕度、壓力、氧氣等常規環境外,天宮一號還對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氣體配備了專門的「武器」。人體是微生物的產生源,代謝的皮屑在空氣中以浮塵形式存在,微生物控制裝置能在短時間內對空氣進行高效過濾淨化。艙內設備和非金屬材料會釋放微量有害氣體,對太空人健康不利。有害氣體淨化裝置能強力去除幾十種有害氣體,在太空人進入前提前開啟運行。此外,太空人呼吸、排汗產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裝置定時自動收集。
 六奇:心電裝置隨身帶
 天宮一號攜帶了更新穎、更豐富的醫監設備,採集太空人生理資料,為太空人醫學健康維護提供技術支援。比如,太空人隨身攜帶的心電裝置能24小時連續記錄心電資料,而且不受測控弧段的限制。測血壓的設備和地面袖帶式不同,在胸部連上心電電極,在手指上戴上血氧、脈搏波感測器,對心電信號和脈搏波信號進行分析處理,計算出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理參數。
 七奇:回收 變尿為水
 神舟飛船過去攜帶的都是消耗性資源,太空人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資都從地面攜帶,而天宮一號首次對再生技術進行驗證,攜帶了廢物回收利用設備。電解制氧裝置是將純水製成氧氣,動態水氣分離裝置是用太空人的尿液進行水氣分離。未來空間站上尿變水、氧氣再生等技術都與此息息相關。這些技術走向成熟後,將大大減少地面補給,實現尿液、體液和有害氣體等資源的回收利用。
 八奇:蔬菜水果僅觀賞
 部分航太食品將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包括蔬菜、水果、肉類和複水湯等成品菜肴,也有蛋白、脂肪、澱粉等單體成分,但這些都不能吃,還只是實驗品。真正能吃的航太食品要等太空人隨飛船帶上天,種類會非常豐富,也更加符合太空人口味。實驗用的航太食品將來要跟隨對接的載人飛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員要觀察它們在太空長期運行後會發生哪些變化。據航太食品專家陳斌介紹,太空輻射、艙內溫度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對食品構成影響。他們在地面存儲了同批次的航太食品,用於對比研究。天宮一號攜帶了高光譜相機,在軌期間將展開多項空間科學研究,包括探測大陸農作物中重金屬的含量分布、農藥殘留和病蟲害。
 九奇:實驗細胞帶上天
 此外,太空人將來駕乘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時,還會攜帶一部分產品上天,有的要轉運到天宮一號中。一方面是因為航天器載荷有限,無法一次帶完所有產品,另一方面是出於產品壽命的考慮,比如做實驗用的細胞,在長期無人條件下難以存活,所以要跟人一起帶上天。
 微重力下 光子晶體試驗
 此外,科學家還將利用天宮一號提供的微重力環境進行光子晶體試驗。光子晶體是可能替代半導體器件並引發信息技術革命的一種新材料,在地球引力影響下,光子晶體很難進行大尺度的試驗。
 
離職教授詛咒天宮 北航憤慨 2011-10-02 旺報
 
 「天宮一號」順利發射,大陸各地一片歡騰慶祝,可是新浪微博用戶王福重竟然修改個人認證簽名為「祈禱發射失敗」。王福重在微博表示,中國大陸在國強軍盛的形勢發展下,應該更加重視人民民生議題。他已將認證簽名改為「哀民生之多艱」。
 不過王福重的異常論點,已引起眾怒。經過人肉搜索發現(另參本館:人肉搜索),王員任職於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對此,北航30日晚間在官網發表聲明,稱其已經於2010年1月離職,對有關針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不良言論,表示極大憤慨!北航同時要求有關網站、論壇、微博,應立刻停止傳播失實資訊,消除不良影響。
天宮1號國慶獻禮 近7成訪衆民族自豪感增強 2011-10-01 環球時報
  根據環球網的一項在線調查,有近七成的受訪網友表示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增強了其民族自豪感。不過,對于外界由“天宮一號”而發出的各種誇贊中國的言辭,很多中國民衆也做到了冷靜看待。環球網另一項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超七成的受訪民衆認爲,“天宮一號”的發射只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一個方面,不過並不能因此就稱它是中國變成世界強國的一個標志。
 
評論稱中國載人航天效費比高不算“奢侈品” 2011-10-02 新華網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發展的又一個重大成果,振奮人心。不過在一些論壇和博客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有這樣一種觀點:美國航天飛機已經退役,歐美各國都不斷縮減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在這種情況下,現在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的投入是不是有些過于奢侈?
  由于經濟上出現的嚴重問題,造成了美國大幅度削減航天領域的投入。航天是一個高投入的産業,美國的航天飛機使用費用極爲高昂,但並不能說航天拖垮了美國的經濟。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是由于金融等虛擬經濟過度畸形發展所導致。即使對于蘇聯來說,它在軍事和航天與美國的競賽,也並不是其解體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因爲經濟體制的僵化。
  因此,航天領域確實投入高,但它不會對整個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負面沖擊效應。相反,航天産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還會對經濟産生一定的間接促進作用。美國通過“阿波羅”登月等大型航天工程,就刺激了材料、電子、精密加工等一系列相關産業的發展,對美國新興産業革命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而現在美國經濟的問題,非但和航天沒什麽關系,反而和制造業逐漸萎縮,特別是航天這種高技術制造業止步不前有一定的聯系。
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出于自身“一超”領先地位,就已經開始縮減了在航天領域的投入。美國航天飛機的使用費用高昂,除了本身技術複雜的原因之外,發射次數的降低也是一個因素。次數越低,造成每次發射的費用就會越來越高。而外界批評美國航天飛機設計過于複雜,美國國家航天機構人員臃腫、效率低下,則就涉及到了一個國家航天發展的計劃和費效比的問題了。
  一個國家航天産業能否健康發展,能否對社會經濟産生促進而非“過度投入”的阻礙作用,關鍵在于能否制定一個合理、高效和可持續的航天發展計劃。而中國航天的發展,恰恰就遵循了這樣一條道路。這裏既有我們自身的原因,也有借鑒他國經驗的因素。
  新中國成立之初,研制火箭衛星就成爲國家重點發展的目標。但中國發展航天等高技術,一直堅持獨立自主、不與別國爭霸、“量入爲出”的方針。因此中國在經濟水平尚不發達的時候,就建成了屬于自己的一整套航天研制、發射、測控體系。而且,美國、蘇聯等領先國家的發展,也對中國的航天提供了諸多有益的經驗教訓。例如航天飛機的優勢和劣勢,空間站的發展模式等等。
中國航天的發展上“彎路”就相對的少的多,而且更多表現爲“少花錢、多辦事、效率高”的特點。例如這次天宮一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就介紹說,美國和俄羅斯當年一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只解決一個問題,而我們這次飛行試驗除主要任務交會對接外,還可達到3個目標。相比美、俄每次都需要發射兩艘飛船進行一次對接,我國一個目標飛行器與3艘飛船先後對接的“1+N”模式,減少了2次發射,顯著降低了成本。
  其實合理、高效地發展載人航天,對于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來說,還真不算什麽了不得的“奢侈品”,完全可以承受。老是琢磨吃飯穿衣的問題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爲這意味著忽視了長遠未來的發展。
 
「天宮一號」壽命僅2年 追美須努力【聯合報2011.09.30
 
不過,中共的「天宮一號」太空實驗站,仍與美國或西方太空站相距甚遠。一九七三年美國發射的太空實驗站重達八十五噸,「天宮一號」僅八噸多;一般國外太空站壽命可達五至十年,「天宮一號」設計僅兩年;國外太空站至少有兩個對接面,能同時對接載人、貨物的太空船和專用實驗艙,但「天宮一號」僅有一個對接面。
其次,「天宮一號」明年與「神十」對接後,太空人預計停留時間較短,國外太空站裡的太空人停留時間可達數十天到上百天。最後在能源補給、設備運載及設備維修方面,「天宮一號」也都明顯不足。(楨:小而美!一號是測試用的2年後將返回地面,二、三號才是真正太空實驗室)

九年後美退出 陸獨霸太空? 2011-09-30 中國時報
 
 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站將於二○二○年退役,這年正是大陸將正式建成完善的太空站,屆時可能「獨霸太空」,歐美的太空研究項目,也只能借助中國的太空站。
 諷刺的是,大陸獨立研製太空站,源於美國堅拒中國參與國際太空站計畫所致。(另參本館:《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但西方專家評估,大陸的太空技術,仍與美、俄有距離。天宮一號與美國太空總署1960年代的「雙子星」飛船試驗計畫相似,中方的神舟火箭計畫及對接技術,大抵只是源自前蘇聯的「聯合號」太空船。中方專家也承認,天宮一號算不上是太空站,只是簡易的太空實驗室。
 「天宮一號」壽命兩年,中共預訂2015年前再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太空實驗室。但中共真正意義上的載人太空站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楨:北斗導航亦然)。
 
点击进入下一页
官方正式公布了2020年中國空間站的規劃:由核心艙、實驗1艙、實驗2艙組成,每個艙約20噸,總重60-65噸,可對接1艘載人飛船和1艘貨運飛船。
美國航天局首次公布航天飛機與空間站對接照片
 
登月航太工程 三步走 2011-09-30 中國時報
 
 儘管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發言人武平表示,登月一事尚未列入計畫,也沒有具體時間表,但天宮一號屆時在外太空與神八成功交會對接,代表大陸將掌握未來載人航太、組裝大型太空站和載人登月的關鍵技術。
 在最2010的航空航天工程討論會上,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和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表示,嫦娥探月項目(中國朝深空探測邁出的第一步)有望繞月球轉動、登陸並于2020年返回地球。葉培建建議中國要在2025年進行首次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2013年探測火星、2015年探測金星。
 
射天宮配美愛國歌 陸網友喊瞎【中央社2011.10.01
 
英國「衛報」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央電視台CCTV攜手轉播,搭配振奮人心的管弦樂「美哉美國」。衛報評論是:發射無瑕疵,但選的配樂很奇怪。
另有網友寫道:他還寫:「我們在白宮演奏『我的祖國』,在天宮演奏『America the Beautiful』,誰說中國人不夠幽默! !真感謝美國不幫我們!!!
他提到「我的祖國」的事情,指的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在白宮出席歐巴馬國宴的時候,受邀表演的鋼琴家郎朗演奏這曲「我的祖國」。
這首歌被視為反美歌曲,在美國演奏也被視為打了白宮一巴掌,不過這次天宮一號搭配美哉美國,也可算是還了債了。

美稱天宮一號給NASA敲警鍾:美國面臨中國競爭
 
據2011年9月30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瑞士“國際關系與安全網絡”網站9月27日文章說,在美國不斷縮減自己太空活動的同時,中國卻朝相反方向努力,這在美國激起與多年前類似的辯論:中國人到底要用他們的火箭幹什麽?美國FroexTV則問得更加直接:“中國的天宮一號是給NASA敲響的一記警鍾?”
 
外媒:天宮一號 中國崛起重要標誌 2011-10-01 旺報
 
 美國彭博社說,天宮一號升空是中國希望在2020年底將人類送上太空的計畫的一部分。天宮一號計畫外加高鐵、北京奧運會等,共同形成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一個標誌。天宮一號的發射將鞏固中國在印度、伊朗、韓國等這些新興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些新興國家正在向火箭連接和對接技術注資。
 
歐洲航天局 欲與陸合作 2011-09-30 旺報
 
 大陸昨天完成天宮一號發射,大陸將在2020年擁有全球唯一的空間站,由於中美政治分歧,短期內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歐洲對於和中國合作航太發展表達相當高興趣。
  
中國天宮一號升空背後深藏軍事意圖 2011-09-30 (楨:美俄亦然!)

西方披露:有秘密迹象顯示中國的載人飛行計劃由軍事目標驅動;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專業人員都已經心知肚明,這是用于發展太空軍事計劃最好的方法。”明智和理想的西方軍事觀察家都知道,天宮一號已經撅動了歐美俄把持的大國太空俱樂部,而且中國讓正在後來居上,令人不安的事中國對此很低調,西方無法知道中國的全盤計劃。
 
美國專家:中國可能於2020年建反飛彈系統【中央社 2010.01.13
 
上海東方網引述美國媒體報導,中國可能會在2020年代中期建立全國性的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報導說,美國軍事問題專家費雪指出,中國公佈進行陸基中段反飛彈攔截技術試驗的舉動非常罕見,顯示中國在這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此外,前美國空軍官員、軍事專家石明凱認為,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便一直在投資研發彈道飛彈防禦技術及陸基太空監視系統。
中國於2007年向太空發射一枚陸基飛彈,成功摧毀一顆氣象衛星。報導說,中國可能會利用這項反衛星系統發展反彈道飛彈系統。
 
從後太空梭時代看各國的太空夢 [2011-07-09]
 
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升空畫面
正由太空梭載運機運輸中的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
1986年挑戰者號在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失事
资料图:苏联时期制造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蘇聯時期制造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
這卅年來,有些美國輿論對太空梭的整體表現感到失望,因為太空梭研發預算暴增一倍;太空梭「了無新意」的重複在地球軌道打轉;只發射升空一百三十五次,僅達原先承諾數字的九分之一;更嚴重的是太空梭失事兩次,十四位精英在天際中壯烈殉職,令美國太空總署飽受質疑,計劃被迫逐年萎縮,最後在二○一一年陸續被送到博物館,成為最昂貴的「鎮館之寶」。
美國人失去對太空的熱情除了缺乏新的願景,另一方面經費不夠也是現實主因,當國家赤字連連,民眾連年飽受失業率痛苦時,美國只能選擇在太空競賽中暫時缺席。
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將太空衛星科技算入「總帳」,則美國的太空事業表現又不是太差,美國間諜衛星無所不在,可以精確定位地表目標,制敵機先掌握地面戰爭的優勢,再度印證了太空計劃的多方成果。因此當星際戰爭的預算轉移到美國國防部,太空總署功能萎縮後,也注定了沒落的命運。
有分析家從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太空總署的成敗,他們認為任何機構不管夢想有多美或是貢獻有多大,當這個機構失去功能就應該考慮「退場」。許多專家質疑的是,太空總署現在的使命是什麼?又應該是什麼?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是在二○三○年登陸火星或是小行星。但部分民眾仍持觀望心態。
在官方被譏成效不彰後,有些企業家嗅出太空商業氣息,比方美國兩家民營公司推銷太空遨遊之旅,每人花廿萬美元可以上太空;更長遠的旅途是移民火星,截至目前為止有四百位民眾已繳費參加這項太空旅遊,也許可以透露出太空商機及轉機。
面對美國太空梭載人飛行的暫時偃旗息鼓,世界各國探索太空方興未艾,繼起的中國、俄羅斯、印度都透過國際合作,跟美國共構太空環境,可以說人類的太空夢沒有打烊,只是換個方式繼續前進。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1-07-09/editorial1310203610d3293747.html
 
「太空」飯碗不保 鎮民很失落 2011-07-22 中國時報
 
 「亞特蘭提斯號」安返地球,為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太空梭任務畫下句點。與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僅一河之隔的小鎮提圖斯維爾(Titusville),在仰仗太空計畫繁榮半世紀後,也從雲端跌入谷底。
 
美發射X-37B空天飛機 將進行多項秘密試驗
2007年,X-37B轨道试验载具在前往范登堡空军基地途中
2007年,X-37B軌道試驗載具在前往範登堡空軍基地途中
中新網20104月23日電據外電報道,外形酷似小型穿梭機的美國無人駕駛空天飛機X-37B于北京時間4月23日7點52分(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19點52分)在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美空軍稱發生成功,但未透露具體細節。“阿特拉斯5號”火箭執行了此次發射任務。
在能以自動駕駛模式返回地球之前,X-37B最長能在軌道停留270天,它將在太空中進行多項保密試驗。
報道稱,X-37B在戰時,有能力對敵國衛星和其他航太器進行軍事行動,包括控制,捕獲和摧毀敵國航太器,對敵國進行軍事偵察等。
(楨:X-37尺寸似1/4的太空梭,NASA于1998年開始研制X-37、2004年底退出計劃,但是五角大樓決定重拾該計劃,並指定由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接管。)
 
試飛極音速戰機 美國又受挫【中央社2011.08.12
美國國防部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表示,軍方科學家今天將1架超高音速實驗飛機發射進行第2次試飛,這架飛機原應以20倍音速下降,但很快就與地面管制中心失去聯絡。
 
太空站3太空人平安返地面 2011-09-16
 
莫斯科時間2011-16日8時,載有3名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俄「聯合」太空船返回艙平安降落在哈薩克境內的指定區域。
今年8月,俄羅斯用一枚「聯合」運載火箭為國際太空站發射「進步」貨運太空船時,由於火箭第三級發動機燃料供應系統堵塞,導致發射失敗,太空船在俄境內墜毀。
由於俄向國際太空站發射載人太空船也需使用「聯合」運載火箭,而且美國穿梭機退役後,只有俄羅斯負責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往返運送,因此相關國家對國際太空站能否正常運行感到憂慮,美國太空總署甚至開始擬訂國際太空站人員撤離計劃。
然而俄羅斯航天部門一直表示,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不會影響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生活。
本月13日,俄航天署宣布,8月份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的原因已經查明並已作出整改,下一艘「進步」貨運太空船將於10月30日飛向國際太空站。
此外,俄將在今年11月12日和12月20日發射兩艘載人太空船,為國際太空站送去「換崗」的太空人。
目前,俄美兩國航天部門正就國際太空站的運行事項進行磋商。
 
美稱航天飛機退役後可能搭載中國飛船赴空間站 2010-07-03青年參考
 
  6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新版國家太空政策,一改前任布什的“軍事對抗”論調,祭起“合作”大旗,尋求加強國際太空合作。但也有人指出,美國謀求太空軍事化以及稱霸太空的既定方針沒有改變,只是在策略上更富于技巧性。
 
美新火箭 登火星不是夢【聯合報2011.09.16
 
美國太空總署(NASA)14日公布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設計,新火箭為歷來威力最強大的發射器,預定2017年首度試射,未來載送太空人漫步火星或更遠的星體,將不再是夢。
進軍太空掀起中國熱 美像孤軍2010-12-18 中國時報 劉屏
 美國專家指出,中國的太空科技飛躍進步,唯獨美國,既不敢與中國合作,又爭取不到其他國家訂單,愈來愈孤單。
 
俄稱已輸掉與美太空競賽 與中國並列世界第二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道2011年 4月13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波米諾夫在聯邦委員會會議上坦誠,俄羅斯已經輸掉了與美國的太空競賽,並且與中國分享世界第二名的位置。俄媒稱,波米諾夫一直被輿論要求下臺,但他在講話中將目前的情況歸結于“政府投資不足”上。
 
天津以建成了世界最大火箭基地初型 2011-03-05 新華社
 
經過三年建設,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火箭基地已初具規模。作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産和産業化基地及航天技術應用産業基地,該基地總占地面積3000畝,規劃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産業化基地全部建成後,總建築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遠遠超過了目前位于北京南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內的火箭總裝基地。
基地建成後能夠滿足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及和平利用空間的需要。屆時,産業化基地將具備部件加工、總裝、試驗等研制“大火箭”需要的全部功能。
 
背後有玄機:中國大推力火箭基地選址海南2009-09-17
 
將來的5米直徑大推力火箭將從天津建造,從海路運到海南文昌基地,文昌基地本身靠近大海,將來的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和載人登月都將從海南發射。海南最大的優點是利用海運可以做到大尺寸大質量發射,並且本身靠近赤道,發射有先天優勢,第三個優點是衛星殘骸抛在大海,減少了內地發射對地面居面的可能傷害。
此前我國酒泉、西昌、太原三個發射基地受到鐵路運輸條件的限制,火箭直徑不能超過3.35米。長征-5號:分直徑5米,3.35米,2.25米三種長征5號低軌25噸,同步14噸;H2B火箭低軌18噸,同步8噸,現在是比中國強,H2B研制了十幾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將用H2B和中國的長征5抗衡。
 
另參本館: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太空城與原子城 中國衛星 人造衛星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國導彈防禦 中國北鬥導航定位衛星不等於GPS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阿楨 2024-11-18 01:30:45

海軍:殲-15T(電磁彈射)和殲-15D (電戰)艦載機做了起飛著艦改進

中國貨運太空梭「昊龍」 「白帝」太空戰機概念模型亮相中國航展

首次展出!紅旗-19地對空飛彈,每車配6枚「冷」發射,並非紅旗-9的4枚垂直發射方式(為確保殺傷半徑,高爆破片戰鬥部達100公斤),而是一種近乎垂直的大傾斜角發射方式(彈道飛彈進攻方向比較確定,動能攔截戰鬥部只有23公斤,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纏繞式殼體,使用高密度、高燃速的N15B高性能推進劑等,降低重量),可攔傳統彈道飛彈,對抗滑翔機動突防高超飛彈。

無人機亮相珠海:九天最大起飛10噸(美國死神6噸),中國彩虹-6/9有7.8/6.5噸,彩虹7隱身(翼展27.3米,升限1.6萬米,最大航程1萬公里),可攜帶大型巡航/超音速導彈和反艦導彈,有了彩虹-7,轟-20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飛龍300A(ASN-301)反輻射無人機系統,續航4小時,攻擊和長時壓制防空雷達系統。飛龍60A型巡飛彈與火箭砲結合,大幅提升偵察引導、區域封鎖、重點目標獵殺。

回應俄烏戰 VT-4 A1主戰坦採用了多重複合式防禦辦法,首先是多頻譜干擾電波中斷無人機的訊號。不行,就靠主動防護系統APS直接擊落。
DS1電戰系統可對飛彈、自殺無人機、遙控炸彈等威脅。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俄式武器原形畢露,俄爹的武器都賣不出去了,哪輪得到土共。俄烏戰場上摔掉的F-16、被擊毀的M1A1 、攔不住毛子超高音速飛彈的愛國者系統、全數脫靶的海馬斯火箭、打不準的美製155榴彈砲、貴桑桑被嫌難用的美製無人機、美製防彈板……等等,就是這些美式武器糗態百出,才讓老共武器有出頭天的機會,哈哈哈……

鈦合金都用來做迫擊砲了,中國為啥這麼豪橫? 鈦合金使整砲僅8.5公斤,傳統22.4公斤的93式60mm迫擊砲,座鈑就重達7.3kg。鈦合金具有比強度高、耐腐蝕、耐高溫和抗疲勞等特點,重量只是鋼的60%,但是加工比鋼複雜得多。全球鈦礦約7.49億噸,中國佔30.7%,世界第一。
  2002年開發的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採用鈦合金材料,整槍只有73公斤,比75式14.5減重46%,是全球唯一的鈦合金大口徑機槍。
  中國對標美製M777型榴彈砲的AH-4型榴彈砲,鈦合金比例10%,透過綜合減重設計,砲重4.2噸,只比全用鈦合金的M777重了300公斤。
  中國甚至在2019年「奢侈」地為邊境部隊配發了19式鈦水壺。

阿楨 2024-11-18 01:14:36

第15屆珠海航展相關新聞
海軍前艦長呂禮詩航展哽咽提到想讓台灣觀眾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強」,引發國防部批評。對此,前立委郭正亮14日表示「呂沒必要道歉,如果要就法律來說,是規定將領,但他是少校,他們主要是要恫嚇軍人」,引發討論。(回應:蔡說過不必為任何認同道歉,還說甚麼言論自由? PLA軍事裝備讓綠營集體崩潰!) 外媒報導我將在川普上任後提出4800億元的軍購清單,國防部長顧立雄13日表示沒有這樣的清單。對此,郭表示「我不認為美國會賣,F-35、神盾軍艦、E-2D空中預警機,台灣跟中國大陸太近,美國認為數據會被搜集」。街訪一面倒,認為「我覺得5000億不值得,賣給我們的都是淘汰的」。

自由時報引述前海軍顧問郭璽:海鯤號明年3月絕對不會海測 2024/11/09國防部長顧立雄稱明年3,4月海測(SAT)。

解放軍潛艦匿蹤技術 小步快走: 039C隱形潛艦搭載鷹擊-18飛彈現身東海。039D服役東海艦隊,擁有獨特的隱形潛望塔,可發射程達1000-1500公里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新型核潛艇093B採用有軸泵推,搭載24具巡航導彈垂發單元。

隱形戰鬥無人艇首曝光: 中國船舶500噸級無人作戰艦艇「虎鯨號」身長58公尺,寬23公尺,最高航速大於40節,續航力超過4000海浬。廣船三體船長60-70米/300-500噸的無人作戰艦。外觀科幻、高隱形性,配四面陣列雷達另有電子戰/電子干擾設施、垂直發射導彈系統,尾部甲板用於無人機起降。能實現多艇協同作戰(或稱狼群戰術),可高效獵殺海上的艦船,提升反艦作戰效率。

殲35 A隱形戰機航展飛行 國產渦扇19轟鳴超震撼:殲-35機腹隱蔽彈倉與殲-20相當,4枚固定彈翼的霹靂-15(PL-15)遠端空空導彈(200-300公里)或者6枚彈翼可折疊的霹靂-15, 機側彈倉2枚近距格鬥導彈。

「全域防空偵測裝備」亮相:跨時代反隱身雷達YLC-2E與依賴低頻段米波雷達的YLC-8E傳統反隱身雷達不同,透過能量與智慧演算法實現強大的反隱身能力。

阿楨 2024-08-07 08:29:58

航天測量船改造反導預警艦首曝光 陸瞭望1號力壓美導彈觀測艦 2024/08/06 中時

據《騰訊網》報導,瞭望1號海上綜合警戒艦是以原來的航天測量船改造,原稱「火箭衛星跟蹤監測船」,其主要功能是追蹤監測國內外火箭衛星發射。
瞭望1號長255米,寬27.2米,滿載排水量3萬噸。美軍同類船艦霍華德• 洛倫岑號滿載排水量約9500噸,搭載的CJR雷達系統主要有2部大型S、X波段相控陣雷達,具有5000公里的X波段偵測距離,一向被視為雷達探測能力最強的艦艇。
報導說,瞭望1號海上綜合警戒艦裝備數位化有源相控陣雷達、X波雷達、S波雷達等,其雷達的數量和功率都超越815A型電子偵察艦,能夠執行廣域的偵察任務,包括對地面、海面和空中目標的探測與跟蹤。艦上搭載的電子設備幾乎覆蓋所有頻段的無線電頻譜,能以高速計算機系統過濾加密信息並迅速破譯,並將探測到的電磁頻譜信息儲存在數據庫。
中國先前已裝備陸基遠程預警雷達、天基衛星組網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一旦海基流動的火箭(導彈)衛星觀測艦部署到位,在探測和鎖定數千公里外中遠程彈道導彈乃至洲際導彈發射,並及時發出預警的能力,能讓共防空反導作戰單位有相對充裕的攔截準備時間,提高防空反導的攔截概率。
  相關新聞
美頂尖專家:中俄高超音速武器聯手可擊穿美防禦體系

中國空天飛機在軌部署6具神秘物體 已開始傳輸訊號
美太空公司:中國可重復使用航天器具衛星殺手能力

陸新式遠程預警雷達曝光 可探測數千公里外彈道導彈與太空衛星2022/04/19 中時

據《觀察者網》引述美媒《防務新聞》報導,由商業衛星圖像公司Maxar Technologies發佈在谷歌地球上的圖像顯示,大陸山東省的一座山上已建成一座新的大型相控陣雷達(LPAR),可給解放軍提供北韓、韓國、日本大部分地區甚至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發射彈道導彈的預警。
中國也在浙江省和黑龍江省建造了數個大型預警雷達,可以從多個角度對日本、朝鮮半島和臺灣地區進行遠程預警。此外,中國還在新疆庫爾勒建設另一個雷達基地,提供針對印度的早期預警。
這種雷達除了對彈道導彈發射提供警告外,還可以用於衛星跟蹤和一般空中監視。
美軍的鋪路爪雷達能夠探測3000海里(約5600公里)範圍內雷達截面積為10平方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