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5 07:42:06阿楨

中國巡弋飛彈研發史

中國東海DH-10巡弋飛彈想像圖)
 
点击浏览下一页
国外网站上刊出的被认为是DH-10巡航导弹的图片
国产最新型远程巡航导弹系统。摄影:门广阔,新浪军事独家图片,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美称高精度巡航导弹为解放军再添远程打击王牌
中國新型YJ-62C遠程反艦巡航導彈
 
中國國産鷹擊62反艦巡航導彈模型
 
美称巡航导弹使中国常规打击力量覆盖更多目标
中國轟-6H配挂新型鷹擊巡航導彈
 
美称巡航导弹使中国常规打击力量覆盖更多目标
空軍蘇30准備測試進口俄制Kh-31空射巡航導彈
 
美國戰斧巡弋飛彈
 
美海軍戰艦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
 
中國WF170模擬型戰斧式巡航導彈訓練彈
 
图文:与美制BGM-109不同该弹进气口在机体上后部
  2008年第六屆中國國際國防電子展4月1日在北京展覽館開幕。南京耐威航電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WF170模擬型戰斧式巡航導彈訓練彈,與美制BGM-109不同該彈進氣口在機體上後部。
 
解放軍最新型遠程巡航導彈系統
 
国产最新型远程巡航导弹系统。摄影:门广阔,新浪军事独家图片,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中新社北京2009年九月二十七日電 (王永孝 張榮 陶社蘭)國慶六十周年閱兵,第二炮兵將展示最精良的武器裝備。五個導彈裝備方隊由六支導彈勁旅組成,一百零八枚參閱導彈全部都是最新型號。精良的武器裝備將集中展示解放軍戰略威懾核心力量和中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建設的新發展和新成就。
  第二炮兵副司令員、閱兵聯合指揮部副總指揮于際訓中將二十七日接受中新社訪問時表示,二炮今年參加國慶閱兵的人員數量之多、裝備種類之全、方隊規模之大,都是空前的。與前兩次國慶閱兵相比,武器裝備陣容凸現了“五大變化”
  導彈家族更大了。此次閱兵的導彈武器裝備,全部爲首次亮相的新型主戰武器。其中包括兩種不同射程的地地常規導彈,一種常規陸基巡航導彈,一種核常兼備的地地中遠程導彈,一種洲際戰略核導彈。這五種參加受閱的新型號導彈共計一百零八枚,與前兩次國慶首都閱兵分別展示的十二枚和三十六枚相比,在數量上成倍增長,標志著中國戰略導彈武器已由單一型號發展爲近程、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並存的導彈大家族。
  導彈身材更小了。過去由于大量采用液體燃料推進劑,導彈普遍體積龐大。隨著中國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導彈武器研制生産技術實現曆史性跨越,大量采用固體燃料推進劑新技術,使導彈武器普遍“瘦身”。此次閱兵所展示的五種型號導彈,無論常規導彈還是核導彈,全部采用固體燃料,體現了體積小、本領大的明顯特征。
  導彈威力更強了。此次受閱的新型導彈武器,是近年來第二炮兵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的集中展現,充分展示著“核常兼備、固液並存、射程銜接、戰鬥部種類配套”的武器裝備體系發展成就。依托這些新型主戰武器,第二炮兵“指揮控制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導彈突防能力、生存防護能力和綜合保障能力”實現全面躍升,真正實現了隱蔽實施作戰准備、突然發起火力突擊、快速實施波次轉換。
  導彈精度更高了。隨著科技進步,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武器系統從過去單一制導方式發展爲多種制導方式並存,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選擇精確制導,通過與多種保障要素協同,成功突破了風雲雷電等氣象禁區。尤其是首次亮相的陸基巡航導彈,能夠多發連射、低空飛行、隱蔽突防、精確制導,是實施中遠程精確打擊的一把利劍,標志著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實現了“精確打擊、精准點穴”的精度躍升,打擊樣式和作戰能力實現新的突破。
  導彈機動更快了。過去,導彈裝備靜臥深山、機動困難、發射准備時間長。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第二炮兵全面展開跨區機動訓練。依托新型導彈發射裝備,科學組織導彈連續測試、導彈快速轉載等科目訓練,不論是崇山峻嶺還是大漠戈壁,發射車拉起導彈就可全道路機動、全地域發射、全方位控制、全天候突擊。此次閱兵亮相的所有導彈裝備,全部采用車載發射方式,拉起來就可以跑,到達預定地點後,豎起架子就可以打。
  第二炮兵導彈裝備方隊今年是第三次在國慶閱兵中亮相。第一次是國慶三十五周年,只有一個裝備方隊十二枚導彈參閱;第二次是國慶五十周年,共有四個裝備方隊三十六枚導彈參閱。今年,五個導彈裝備方隊仍將作爲整個地面受閱方隊中的“壓軸”巨陣出現。
  于際訓指出:“敢于在長安街上向世人展示精良的武器裝備和精銳之師,體現了一支軍隊的自信和勇氣。中國戰略導彈始終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堅持自衛防禦的核戰略。我們熱愛和平、向往和平,更有決心、有能力捍衛和平、維護和平。”
  相關專題:新中國六十周年大閱兵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28/0810567538.html
 
(楨:東風31A/巨浪2長程飛彈射程可達11000公里?那不用出海便可打擊美國本土了!東海-10巡航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加上「轟-6」,可進行防區外精確打擊,作戰範圍將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關島!) 
 
美稱高精度巡航導彈爲解放軍再添遠程打擊王牌
 
  近年來,西方十分重視中國快速進步的彈道導彈力量,但對中國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的關注相對較少。2008年12月19日,美國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在其網站刊登題爲《中國巡航導彈及其對美國的影響》的署名文章,建議加強對中國巡航導彈力量的關注,並審慎評估此類武器對美國亞太戰略可能構成的影響。
  中國對巡航導彈的重視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目前已開發並列裝了多種性能強大的裝備。其中,陸基巡航導彈是整個部隊的基石。文章引用美國2008年度《中國軍力報告》的相關內容指出:“解放軍正獲得大量高精度的巡航導彈,如國産的DH-10型。”據信,該導彈射程達2000公裏,已部署50至250枚,配有20至30部發射架。
  文章還說,在空中運載平臺方面,有迹象表明中國軍工部門正對老式的轟-6型轟炸機實施現代化改進。“一旦技術升級完成,這些戰機也將攜帶相似的遠程巡航導彈。”  
 三方面挑戰美亞太部署  
  首先,巡航導彈將令對臺灣地區和日本境內的目標面臨更多威脅,美軍的部分海外基地也包括在其中。一旦解放軍成功部署了對地攻擊巡航導彈,並將其與現有的航空兵和彈道導彈力量融合在一起,那么在攻擊臺灣與日本時就會有更多選擇。
  其次,巡航導彈與轟炸機等運載平臺的結合,將令中國的常規打擊力量覆蓋從前無法觸及的更多目標。諸如關島一類的地方,今後不再是絕對安全的“大後方”。必要時,北京可以借助巡航導彈發出信號:關島將不是美軍的避難所。
  最後,如果中方爲部分巡航導彈配備核彈頭,勢必有助于增強其戰略威懾力。但這種做法也會帶來更大風險,尤其是在敵軍錯誤攻擊了核巡航導彈及其指控系統時,容易導致地區性沖突意外升級。
 
韓國媒體稱韓新型巡航導彈技術超越中國(楨:吹吧!)
 
 
  據韓國媒體2010年07月17日消息,韓國軍方和國防科學研究所研制出了射程爲1500公裏的國産巡航導彈,打算今年下半年沿朝鮮半島南北軍事分界線部署。據測算,這種導彈的射程可覆蓋中國的北京和上海。
  最新動態
  已部署百余枚該導彈
  據報道,韓國軍方有關負責人表示,國防科學研究所自2008年開始研發射程爲1500公裏的地對地巡航導彈“玄武-3C”,並已成功投産,今年起在中部戰區某部隊部署了百余枚該導彈。據悉,此前韓軍只對射程爲500公裏的“玄武-3A”和射程爲1000公裏的“玄武-3B”進行了實戰部署。
  “玄武-3C”完成研發及實戰部署後,韓國軍隊的射程範圍除了朝鮮的核設施外,還覆蓋位于朝鮮平安南道祥原、朝鮮江原道伊川郡紫霞裏、朝鮮鹹鏡南道元山市玉坪勞動者地區的“飛毛腿”、“蘆洞”導彈基地等朝鮮主要的軍事設施。有了“玄武-3C”,如果遇到突發事件,韓國就可以在開戰初期准確打擊威脅韓國軍隊的朝鮮導彈基地與戰爭指揮部設施,而過去韓國導彈對平壤以北的衆多導彈基地束手無策。
  韓媒聲稱
  相關技術韓超越中國
  目前世界上擁有射程在500公裏以上巡航導彈的只有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以色列6個國家(應當還包括巴基斯坦),而已研發出射程達1500公裏以上巡航導彈的只有美國、俄羅斯、以色列和韓國4個國家。韓國媒體稱,韓國在這方面的技術已超越中國。
  根據韓媒公布的“玄武-3C”數據粗略測算,如果韓軍將該型導彈部署在韓國西海岸,則我國北京、沈陽、天津、青島、石家莊、濟南、上海、南京、太原和長春等幾十個大中型城市都將在“玄武-3C”射程範圍之內,我國華北地區、東北地區和華中部分地區都將被該導彈射程範圍所覆蓋。
  如果將該型導彈部署在韓國北部或者東部地區,甚至可以覆蓋日本首都東京和俄羅斯的遠東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
  近期,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局勢因黃海軍演事件而變得十分微妙,此時此刻,韓國突然公布實戰部署遠程巡航導彈的舉動令人側目。
  據新華社、中國日報
  新聞資料
  “玄武-3C”據稱堪比“戰斧”
  “玄武-3”系列是韓國最新型巡航導彈,由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負責研制,韓國防務公司LIG NEX1批量生産。“玄武-3C”巡航導彈長6米,直徑53至60厘米,重1.5噸,發動機采用與飛機相同的噴氣式發動機。該導彈速度爲1馬赫(時速1260公裏)以下,彈頭重約450公斤,准確度誤差1至2米。韓國媒體稱,“玄武-3C”性能堪比美國戰術型“戰斧”式巡航導彈。
  因朝鮮發射導彈而在2001年修訂的“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規定,韓國可以研發的彈道導彈射程限制在300公裏以內,但在該規定中,巡航導彈與無人偵察機屬于同一系列,只要“彈頭重量”不超過500公斤,導彈的射程沒有限制。考慮到這一點,韓國國防部針對朝鮮研制彈道導彈的情況,自上世紀90年代起,更著重于研發巡航導彈(但彈頭重量仍不得超過500公斤),以克服對朝鮮彈道導彈技術上的劣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18/0323601155.html?from=nominated
 
<中國巡航導彈>

中國常規導彈在最近的以黎衝突中大出風頭,引發了美歐對中國導彈研發實力的猜測。特別是有國外媒體報導說,中國曾經向烏克蘭購買了6枚遠端巡航導彈,用於學習和提高中國導彈設計水準。這些說法其實都是美歐對中國國防實力的膚淺認識,中國巡航導彈的科研實力已經大大超出西方想像……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2004年6月曾經透露,中國通過俄羅斯軍火商向烏克蘭採購了6枚Kh一55遠程巡航導彈。Kh一55是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為對抗美國有戰場“惡棍”之稱的“戰斧”巡航導彈,重點研發的空對地遠端亞音速空射核戰略武器。由於Kh-55導彈與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十分相似,所以被稱為“戰斧斯基”。
Kh一55只能打擊固定目標,發射前需要先把情報資料登錄到導彈電腦,作戰高度由幾十米至12公里,射程500—1000公里。發射後由雷達高度表控制高度,作地形跟蹤巡航飛行,在預定修正點靠地形匹配系統修正航向誤差,直至命中目標。Kh一55彈頭為20萬噸核彈頭,命中精度150米內。客觀地說,Kh一55在巡航高度和攻擊精度上不及“戰斧”,但射程和彈頭威力驚人。由於缺乏遠端精確導航能力,2000年後陸續被新一代的巡航導彈Kh一101緩慢地取代。
中國遠端巡航導彈的研製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歷經10年的攻關,1992年開始試行裝備以X一600技術驗證彈為原型,經過重大技術改進的“紅鳥一號”巡航導彈。“紅鳥”是中國最先進的全天候、亞音速、多用途巡航導彈,有很強的低空突防能力。“紅鳥一號”的整體作戰性能要比後來引進的Kh一55領先。據稱,其命中精度可達到在1000公里以內誤差不超過5米。由於作戰任務的不同,兩者各有優勢。
當前中國不斷從獨聯體國家引進武器技術,常常被國外同行誤解成中國在同一領域研發水準落後的象徵。這種誤解反映了美歐對中國國防科研實力認識的膚淺。事實上,熟悉中國國防戰略發展的人應該知道,中國當前實施的是“兩條腿走路”的雙保險互補方針。中國外購先進武器技術,在於國內個別武器不能滿足要求,或部分技術瓶頸有待突破,但時間緊迫必須儘快完成的裝備項目。引進Kh一65SE和美歐反響強烈的Kh一55其實都是上述政策的產物。

中國數位導航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遠端巡航導彈強軍上陣,在很大程度跟中國自行研發成功“衛星電子地圖”有直接關係。遠端巡航導彈的“眼睛”是導航系統,如果導航技術不過關,無論多麼先進的巡航導彈都是“廢銅爛鐵”。導航技術是巡航導彈科技含量最高的部分。
“衛星電子地圖”說白了等於美國巡航導彈上中段制導使用的數位圖像匹配區域相關器(簡稱數位地圖DSHAC),數位地圖需要大量衛星攝影圖像製作的數位地圖供飛行時與地物作比較,因此研發耗資極大。中國在該領域的攻關上也曾長期受阻,後來通過秘密獲取海灣戰爭中美軍未爆的“戰斧”BLOCK2巡航導彈才啃下這塊硬骨頭。DSHAC的研發難度連美國都吃不消——不要忘記美國已有幾十年巡航導彈研製經驗和技術儲備,研製當代先進水準的巡航導彈也已經14年了。知道中國“衛星電子地圖”等於美軍的DSHAC,就不難理解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頻繁地向俄羅斯、法國,甚至臺灣的“華衛二號”衛星大量收購衛星照片的原因。2003年中國還通過發射“尖兵19”返回式偵察衛星來獲取精確的全地形照片。
“尖兵19”配備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生產的地圖測繪高精度相機,有嚴格的正投影關係,能精密測量內外方位,保證定位精度。其長焦距大視場高精度鈦合金攝影測量物鏡,視場大於70度旋轉兩年性能不變。高速旋轉中心鏡間的網格點,非常適合用於製作高精度軍用地圖,尤其是導彈目標區的準確測繪圖像。雖然中國的高精度軍事偵察衛星的相機解析度已達0.6米,與美國Kh一12偵察衛星的0.15米還有差距,不過這已不影響中國遠端巡航導彈按照預定的時間服役。
“紅鳥”系列巡航導彈的假想敵是臺灣和太平洋的美軍,所以不會採用在水面上不能正常工作的中段等高線地形匹配系統(TERCOH),也不會採納GPS衛星導航。中國雖然有“北斗一代”定位導航衛星,但僅適用於戰略彈道導彈;而美國的GPS誤差極大,戰時信號也肯定會被美方遮罩。“紅鳥”巡航導彈如果要達到“戰斧”的高命中率,就必須作突破傳統的跨越式發展。
中國導彈設計師在背水一戰的情況下,被迫早於美國開發同類先進的制導技術。研發“紅鳥”巡航導彈的海鷹機電技術研究院負責制導系統開發。在成功解決DSHAC之後,確定以中國最成熟的光電末制導技術作終端導引。這正是由於GPS和TERCOH技術不可靠而全力攻關出來的成果——中國在這方面20多年的技術儲備為成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並且成為目前世界巡航導彈的佼佼者。
中國的“紅鳥”系列巡航導彈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採用不同的導航技術。如“紅鳥”一裝備型94式採用電視末制導頭,而94式夜間型採用了二代微光電視導引頭。作為主要在役型號和基型產品的“紅鳥”二型也繼承了這種技術,至於“紅鳥”二三裝備型、“東海10號”雖然增加了GLONASS衛星定位接收機,但肯定只作為中段輔助修正誤差之用,真正的末制導仍會用光電技術。
普通的光電引導頭為何會突然引起美俄軍事大國的重視?光電引導頭的主要優點是:可以全天候遠端攻擊、能打擊多種目標、彈上雙向資料鏈能使發射者如身臨其境,可選擇重新瞄準目標,修正目標瞄準點和局部代替偵察機作目標毀傷效果評估等。
光電導引頭和雙向資料鏈的引入,使巡航導彈作戰模式發生了質變:導彈的作戰模式由全主模式變成人在回路中遙控操作模式,導彈操作師可通過視頻衛星資料鏈鏈結導彈的高清攝像頭,瞭解戰場最新動態,又能根據傳回的圖像分真假目標、掌握導彈所處位置和飛行狀態;巡航導彈完全可以按照指令在戰區上空作幾個小時的戰術盤旋,同時搜索、選擇地面合適的攻擊目標,並在將目標資料登錄導彈的導航系統後發起攻擊。巡航導彈因為有外置的人腦幫助而具有智慧,可以做到高精確命中目標。
中國巡航導彈採用的電視導引頭2004年在第四屆國防電子展中首次亮相,該種導彈引頭由雙CCD攝像機、三框架穩定服務系統、電視跟蹤器、系統控制及信號處理器、電源模組等組成。當然,與最新的“戰斧”比較,“紅鳥”還是有差距的。例如,電視及微光電視導引頭就比紅外成像導引頭差;控制中心裡可根據戰場動態選擇接近目標的角度、任務改變後新目標參數制定的大容量高速電腦為基礎的多工指揮系統,也遠比美國簡單。
然而兩者的基本原理是完全一樣的,只要換上最新國產紅外成像引頭和大容量多工指揮電腦,“紅鳥”的性能就能全面提高。“紅鳥”被發射之前,有關地面目標的經度和緯度資料被編人彈載的電腦系統,包括導彈飛行初始、中途和最終階段的資料。如果再配合隱形技術、埋入式進氣道、新式演算法軟體、基於圖像矩特徵的神經網路目標識別技術等中國已有多年的技術儲備,最遲到2010年,“紅鳥”必將脫胎換骨。由於未見“戰斧”有升級改良方案,屆時“紅鳥”反超前者的機會十分大,因此落後只是暫時的。
http://war.163.com/07/0201/17/368V389S00011MTO_3.html
 
美專家透視我軍戰略打擊計劃 巡航導彈覆蓋亞洲  2010年02月16日 軍事世界
 
  編者按:國慶60周年閱兵儀式上,“長劍-10”巡航導彈的首度公開亮相引起了極大轟動。它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又填補了國防現代化領域的一個空白,更標志著人民解放軍在朝向攻防兼備的信息化作戰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與此同時,中國在巡航導彈項目的突破性進展也引致了部分西方,尤其是美國媒體和研究機構新一輪的“中國威脅論”。美國2049項目研究所就在國慶閱兵後一周刊發了蘭?伊斯頓研究員的一份報告,該報告通過猜測中國巡航導彈計劃,聲稱中國不僅已經擁有了覆蓋亞洲的打擊能力,未來還將加速發展超音速、超遠程隱身巡航導彈,以實現全球打擊。本刊刊發此文,並非贊同其觀點,亦非證實其內容,僅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本文在編輯過程中有刪節。
  在中國正在發展和已經部署的所有非對稱武器或“撒手鐧”中,可能沒有哪一種能像迅速興起的巡航導彈項目那樣充滿神秘色彩,並且很少出現在報道之中。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中國巡航導彈項目周圍籠罩著厚厚的迷霧和大量的流言。此外,與彈道導彈、潛艇項目不同,中國的巡航導彈已經非常成功地避開了國際媒體的“雷達屏幕”。
  到目前爲止,無論在戰術層面還是在戰略層面,中國最新一代巡航導彈對于西太平洋及更遠地區的安全來說,都具有非常巨大的沖擊。與中國非常成功的彈道導彈系統相似,巡航導彈也可以進行離岸攻擊,這對于防禦一方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技術挑戰而且防禦代價高昂。然而,與彈道導彈相異的是,巡航導彈能夠從任何方向進行攻擊,而且飛行高度非常低,這使得巡航導彈更加難以發現和防禦。巡航導彈還擁有比彈道導彈更加精確的打擊能力,而且建造成本更加便宜,因爲其外形尺寸相對較小,能夠從許多不同類型的作戰平臺發射,此外巡航導彈的隱蔽性和靈活性更高。
  不過,令這一特殊的中國巡航導彈項目聞名于世的真正原因,還是其曆經了20多年的發展和測試。中國的巡航導彈已經以突破瓶頸的速度進入了生産和部署階段。而且,似乎它的發展可能還開啓了一些關鍵技術,而這些技術對中國極其重要的反艦彈道導彈項目也有著深遠影響。
  中國巡航導彈:未知、神秘和流言
  有關中國攻陸巡航導彈(DH-10)的有效文獻資料存在著非常大的不透明性。例如,最近原子國家航空航天信息中心(NASIC)的消息稱,DH-10的發射方式、射程和部署都尚未確定。而在10月1日進行的國慶閱兵式上,DH-10巡航導彈也被稱爲“長劍-10”(CJ-10)。
  然而在2008年,美國國防部估測DH-10巡航導彈擁有2000公裏以上的射程,並且指出解放軍當時正在發展空基和陸基發射型。美國國防部出臺最新的2009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則評估稱“到2008年4月,解放軍已經擁有150-350枚DH-10陸基發射型巡航導彈”,射程超過1500公裏。目前還不清楚,爲什麽美國國防部會在2009年改變對DH-10巡航導彈射程的評估,同時又沒有對解放軍武器庫中空射型DH-10巡航導彈的數量做出評估。
  缺乏精確的評估意味著美國國防部對中國巡航導彈發展狀況的了解,比對中國彈道導彈系統要少得多。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防部的報告甚至也沒有嘗試對DH-10巡航導彈的空射型或可能存在的海基發射型的部署數量做出估計。
  五角大樓在對DH-10巡航導彈項目做出准確評估時所面臨的困難,很可能源于該項目不同尋常的高度機密性,而且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中國有關于巡航導彈項目的材料都受到了限制,從而部分導致了一場有關中國巡航導彈的“真假信息戰”。這一點從中國互聯網上大範圍明顯混淆DH-10攻陸巡航導彈項目和東風-11短程彈道導彈項目可以看出。
  在中國互聯網的廣泛報道中,DH-10巡航導彈是由中國航空航天科工集團(CASIC)第九研究院研發出來的一種武器系統。根據這些消息,DH-10巡航導彈的首席設計師是有著“中國巡航導彈之父”美譽的劉世全(音譯)。
  然而,仔細閱讀一篇中國媒體對劉世全的采訪就會發現,他並不是“中國巡航導彈之父”,而是DF-11A型近程彈道導彈的主要設計者。與DF-11相比,DF-11A型近程彈道導彈的射程更遠,精度更高。
  不過,盡管與此類似的許多事件和消息導致了外界對中國巡航導彈項目的混淆,但圍繞在DH-10巡航導彈周邊的流言和神秘面紗似乎變得越來越少。最近的發展動態和文章已經開始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而正是這層嚴密的神秘面紗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讓外界的研究者無法窺探到DH-10巡航導彈項目的真面目,特別是中國在巡航導彈方面的發展和部署。
  從HN到DH-10A
  在數年時間內保持著高度機密狀態之後,解放軍如今已經在10月1日舉行的國慶60周年盛大閱兵式上向中國民衆和全世界公開了DH-10巡航導彈。在此之前,從9月6日進行的閱兵預演開始,就不斷有DH-10的照片出現在媒體和網絡上。從這些照片可以看出,陸基發射型DH-10巡航導彈采取三聯發射裝置,由公路機動型運輸車搭載。北京這種主動展示DH-10巡航導彈的舉動也表明,中國對DH-10攻陸巡航導彈項目擁有非常強的自信,因爲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公開展示自己的巡航導彈打擊地面目標的能力。
  近期的報道也進一步說明了DH-10巡航導彈的發展和部署。據報道,DH-10導彈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三研究院研制,該部門于1961年在北京組建,包括1.3萬名員工,其中有6000名技術人員。據估計,2007年,第三研究院總資産達25億美元。
  DH-10由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的HN遠程巡航導彈發展而來。第三研究院將該款導彈發展爲HN-1導彈,後又發展爲HN-2導彈。HN-2導彈就是現在廣爲人知的DH-10導彈,在研制過程中融合了美國及俄羅斯的導彈技術。DH-10導彈可能主要以美國“戰斧”導彈技術爲基礎。
  除逆向研究美國導彈技術之外,中國的DH-10巡航導彈還受益于一種俄羅斯導彈上使用的發動機。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從烏克蘭采購了由俄羅斯彩虹設計局研發的Kh-55巡航導彈。據稱,DH-10巡航導彈的研制也借鑒了這種導彈所采用的技術。
  衆所周知,HN-2導彈的升級型導彈HN-3或DH-10A導彈已于5年前成功進行試射。據稱,DH-10A巡航導彈的圓概率誤差不到10米,采用慣性導航系統、GPS以及地形匹配(TERCOM)聯合制導。該型導彈已實現批量生産,且已列裝至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
  有消息稱,最新一代DH-10A已經部署到了中國的轟-6K轟炸機上,轟-6K轟炸機翼下有六個挂點,可以攜帶大型空對地導彈。互聯網上有無法確認真假的圖片顯示轟-6K轟炸機攜帶的導彈基本與“戰斧”導彈大小基本相同,導彈鼻錐體與“戰斧”BlockIV型導彈類似,使其更具隱蔽性。
  根據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雜志的一份報告顯示,至少有20架轟-6轟炸機已經過改造,可以執行核攻擊任務,且約有15枚空射DH-10巡航導彈配備有戰術核彈頭。然而這種說法卻頗有爭議,因爲這可能表明第二炮兵向中國空軍轉移了一項核攻擊任務,而此前限于組織和後期原因,中國空軍僅執行戰術、非核任務。一名該方面專家指出,雖然DH-10具備核能力,但認爲其現階段已經裝備核彈並不正確。人們普遍認爲多數DH-10僅裝備有常規高爆炸藥。
  轟-6轟炸機也可搭載YJ-62空射反艦巡航導彈,但射程有限,僅爲200公裏左右。據稱,第三研究院已經研究和改進了大量與DH-10一樣,旨在攻擊美國航母的改進型反艦導彈,其中一些可能爲空射型。
  中國似乎故意將DH-10這些導彈定位在內陸深處,以避免它們被發現和反擊。這些DH-10導彈的目標是沖繩、臺灣地區、東南亞和南海。由S300-PMU1和PMU-2地對空導彈組成的防空網絡可保護這些珍貴的巡航導彈免受美國或臺灣地區武裝力量的攻擊,而且它們部署的位置在內陸,這也使它們很難被偵察、跟蹤和定位。
  生産加速度
  目前,中國已決定優先發展DH-10項目,並且爲促進該項目的發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很多迹象表明,航天科工集團三院已經加快了其DH-10A導彈的制造,而且導彈生産線的規模也迅速擴大,以便適應中國下一代巡航導彈的發展。據一位前美國國防情報局官員透露,DH-10A項目是對區域安全的一項“極大威脅”。他指出,盡管美國在研發衆多防禦系統應對中國的巡航導彈,但是中國導彈的建造規模“可能意味著他們未來可以壓制我們的防禦系統”。
  該官員還表示,從許多方面來看,受巡航導彈多功能特性的影響,在任何臺海沖突想定中,巡航導彈所形成的威脅都要大于短程彈道導彈。中國的巡航導彈可由混合型移動平臺發射,而且還能圍繞該島的山脈飛行以便擊中臺灣東部沿海的重要目標,例如花蓮空軍基地(該基地存放著臺空軍大部分先進戰機)內通往地下飛機棚的大門等。鑒于臺灣地區的多山地形以及彈道的固有限制,解放軍的大型短程彈道導彈很難擊中諸如此類的重要目標。他還表示,具備亞音速巡航及超音速末段飛行能力的隱身巡航導彈可能會成爲臺灣地區防禦基礎結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而這可能正是“長劍-10A”之後下一代導彈的精確目標。
  中國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全球打擊
  中國可能正在研發下一代巡航導彈——HN-2000。據報道,這種導彈將配備毫米波雷達、紅外成像、激光雷達、合成孔徑雷達(SAR)和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精度達1-3米。該款導彈還將采用最新的隱身技術,並具備超音速終端飛行階段,預計射程達4000公裏。
  有研究文章已向世人展示了未來中國巡航導彈的發展方向,並強調了在中國戰略構想中巡航導彈的重要性。有一篇此類文章探討了“超遠射程”和打擊距離爲5000-8000公裏的洲際巡航導彈的可能。這篇文章還對利用帶超音速彈道末段的遠程巡航導彈攻擊美國航母也很感興趣,文章還討論了應如何擊破美國防空系統。
  還有文章研究了美國的通用航空飛行器項目(CAV),並尋求結合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技術研制能夠執行反艦及全球打擊任務的“超遠程巡航導彈”。雖然美國海軍很關注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計劃,但卻很少注意巡航導彈技術在反艦彈道導彈項目中的作用,還忽視了中國發展諸如HN-2000遠程巡航導彈旨在打擊航母的事實。
  中國很可能已經研發了可執行反艦任務的空射或潛射型DH-10A導彈。而且,如果未來DH-10A超音速巡航導彈部署到攻擊核潛艇上,那麽中國將能夠有能力攻擊遠至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和夏威夷的史密斯兵營——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總部駐地——等重要戰略目標。
  1000枚巡航導彈覆蓋西太平洋
  由中國快速研發和制造巡航導彈産生的影響,必將會使西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專家和戰略決策者大爲吃驚。臺灣在這一點上感受仍然頗爲深刻,有人認爲這種情況會使地區安全專家擔心“臺灣可能會面對世界任何國家而言都極爲棘手的攻陸巡航導彈威脅。”
  因此,臺灣地區繼續從美國購買“愛國者”導彈,並致力于自主研發公路機動“天弓-3”防空導彈(數量未知),以彌補固定的“天弓-2”防空導彈的不足。與美國“愛國者”導彈系統一樣,這些導彈將用來有效防禦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然而,由于臺灣可部署的高性能防空導彈數量有限,所以一旦發生沖突,臺灣地區領導人將被迫權衡對人口密集區、關鍵雷達設施、空軍基地、海軍基地以及指揮和控制設備的防禦優先性。預計,在首輪攻擊的數小時內,臺灣的防禦能力將受到災難性的打擊。
  對美國而言,中國部署巡航導彈意味著其從關島至南中國海的軍事行動將受到中國巡航導彈的威脅,因爲中國精確遠程打擊能力具有極強優勢,可穿過美國空防網絡系統。除中國之外,美軍還將受到來自伊朗、緬甸和朝鮮等國巡航導彈的威脅。
  展望未來,一旦臺海地區突發沖突,中國的DH-10A及其發展型號就能夠對美軍航母都成實質性威脅。因此,中國有可能在近期與中期部署遠程反艦彈道導彈(ASBM)和反艦巡航導彈(ASCM)。
  因此,美國導彈防禦局便開始投資研發“網絡中心機載防禦單元”(NCADE)系統。如果該項目取得成功,那麽就有可能將AIM-120空對空導彈與“標准-3”導彈的機動攔截器相結合,進而利用包括戰機及無人機在內的各種平臺,發射成本較爲低廉的彈道和巡航導彈。
  然而,中國研制導彈系統的速度太快(通過DH-10A導彈項目就可看得出),美國及其亞太地區同盟國對付起來並非易事。中國將在2015年之前部署超過1000枚DH-10A導彈的情景並不難想象。
  在未來幾年內,中國將不斷加快攻陸巡航導彈和反艦巡航導彈的生産、部署速度,而臺灣地區、美國及其地區盟國也會努力應對由此産生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巡航導彈與反巡航導彈之間也許會展開激烈競賽。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2-16/1249584342.html
 
解放軍長劍10號巡航導彈部署 威攝東亞2010-01-26 中國時報

根據加拿大漢和情報最新報導,去年大陸國慶閱兵首度展示的長劍10號巡航導彈,已經在廣西柳州正式部署;如果消息正確,將大幅增加解放軍在東亞地區的威攝力量。
漢和情報總編輯平可夫於報導中說,該刊通過衛星圖片確認,大約在2004年於柳州正式成立的215巡航導彈旅,營區相當廣大,內部有多達九座車庫、三座儲備車庫以及大小訓練場各一座,還有一個駕駛訓練場地。據聞此旅配備了解放軍最新銳的長劍10號巡航導彈,該導彈射程長達1500公里(某些大陸報導指稱長達1700公里),發射陣地設於此處,則可籠罩台灣、越南與印度北部等敏感地區,對解放軍在這些地區進行軍事行動有相當大的助益。
長劍10號一直是解放軍高度保密的新銳武器,曾經多次更換測試地點,並且於陸海空各種型號都進行過試射,直到去年中共國慶曝光,顯示長劍10號研發顯然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但大陸目前尚欠缺自己的完整衛星導航能力,必須藉用美國GPS系統,在戰時可說相當不利。不過如果漢和報導屬實,長劍10號確實已經實兵部署,則解放軍在衛星導航上的進展,可能比外界預料的更快。
然而,漢和評論的諸多報導,長期以來均被大陸官方駁斥,事後也往往證實平可夫的某些報導缺乏確切證據。故此報導是否即為解放軍導彈發展的真實狀況,還有待更進一步訊息才可確認。
 
美稱巴基斯坦獲戰斧導彈與中國合研高精度武器

環球時報駐美國記者管克江報道:美國《防務新聞》周刊9月15日稱,目前多個國家都在積極研發先進的精確打擊武器,提升本國軍隊的精確打擊能力,其中重點提到了中國和巴基斯坦。
  文章說,在提升攻擊精度方面,發展中國家這幾年並不甘心落後。在2005年試射了“巴布爾”巡航導彈,並在2007年試射了空射防區外發射武器後,巴基斯坦的後續精確打擊項目也已啓動。
  《防務新聞》的文章說,巴基斯坦1998年在阿富汗邊境附近獲得了一枚相當完整的BGM-109戰斧式巡航導彈,這枚導彈是美軍在擊阿富汗恐怖分子訓練營時發射出去的。據稱,由此推動了巴國精確制導武器的研制計劃。
  文章還提到,關于未來巴基斯坦的精確制導彈藥研發計劃,外界還不甚清楚;鑒于中國正在研發自己的精確制導彈藥(比如衛星制導武器),巴基斯坦很可能會像當年中巴聯合研制JF-17“雷電”/FC-1“梟龍”戰機那樣,從與中國的合作中獲益。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9-19/0945522155.html  
 
印度研出新無畏巡航導彈 射程近千公裏可裝核彈
 
“无畏”型远程巡航导弹效果图 
“無畏”型遠程巡航導彈效果圖
  東方網2010年5月11日消息:據俄羅斯軍事平等網5月10日報道,印度正在著手打造本國的空基戰略打擊力量,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爲其現役的蘇-30MKI多用途戰鬥機裝備射程可達1000千米的“無畏”型遠程巡航導彈。雖然外界對這種新型導彈的具體性能還知之甚少,但有印官員透露稱,“無畏”導彈的射程將能達到800—1000千米。
  印度軍方曾多次宣稱,空基巡航導彈今後將成爲印度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爲“無畏”導彈配備核彈頭是印度現在面臨的一項關鍵任務。目前,印度空軍的核打擊力量僅僅裝備有自由落體炸彈。
  “無畏”型巡航導彈由位于海德拉巴德市的先進系統實驗室(率屬于印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主持研制。目前,該型導彈的總體結構設計、發動機方案和空氣動力學研究工作已經完成。有消息稱,“無畏”巡航導彈的模型將會在2011年的印度航展上展出。除此之外,印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還在著手研制陸基版的“無畏”巡航導彈。
  研制射程達1000千米的巡航導彈是印度謀求保持對巴基斯坦軍事優勢的重要舉措之一。目前,巴基斯坦在其“巴布爾”巡航導彈的研制工作中已取得重大進展。有消息稱,巴基斯坦可能獲得了中國和南非的技術幫助。
  分析人士指出,印度“無畏”巡航導彈的研制工作可能始于五年前。該導彈是印度繼空基“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和“阿斯特拉”空對空導彈之後自行研制的第三種空射導彈系統。不過,“無畏”導彈的射程幾乎是“布拉莫斯”的三倍。
  據來自印度國防工業綜合體的消息人士透露,“無畏”型巡航導彈將具備高亞音速飛行能力,其研制工作現在正處于“開始階段”。或許,該導彈將采用巡航導彈的傳統布局和發動機內置方案。
  目前還不清楚印度將爲“無畏”導彈配備何種型號的發動機。雖然印度曾在2006年與俄羅斯“土星”公司簽署了采購36MT發動機的合同,但現在該合同處于哪一實施階段還不清楚。有消息稱,印度還獲得了以色列的技術支持。
  有報道指出,“無畏”型巡航導彈的長度在6米左右,每架蘇-30MKI可挂載1—2枚。爲了增加蘇-30MKI的航程,在挂載一枚“無畏”時,導彈可能會被挂于戰機的兩個發動機艙之間。需要提醒的是,空射型“布拉莫斯”導彈采用的正是這種挂載方案。如果挂載兩枚,則會采用每個機翼下各挂一枚的方案。
  至于“無畏”型巡航導彈的制導系統,有消息人士稱,俄羅斯將會爲印方提供衛星導航服務。俄印已于今年簽署了有關向印提供“格洛納斯”高精度衛星導航信號的合同。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5-11/0753593656.html

印度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擬棄用GPS制導 
资料图:印度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型巡航导弹
印度與俄羅斯聯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型巡航導彈
  新華網消息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9年2月13日一期報道,題:2009年印度航空展:“布拉莫斯”的失敗促使印度減少對美國衛星的依賴
  印度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在1月份試射時沒能擊中目標,這促使設計者今後在關鍵的全球定位制導方面減少對美國衛星的依賴。
  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工作人員對本刊說,在1月20日的試射中,由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導致“布拉莫斯”偏離目標約2公裏。
  他們說,由24枚美國衛星組成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爲“布拉莫斯”-II型導彈提供的程序支持現在已經“遭到質疑”,科學家計劃把注意力集中到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全球衛星系統上去,以便爲今後“布拉莫斯”導彈———甚至可能還有其他導彈———的試射提供技術支持。
  該公司高層工作人員聲稱,“布拉莫斯”導彈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接收機沒能在彈載計算機與其依賴的美國衛星之間建立連接,這使導彈無法在多目標環境中擊中特定目標。
  據報道,對試射失敗進行的調查顯示,這款長8.4米的導彈在飛行期間是“准確地”按計劃運行的。
  但是,由于追蹤設備沒有獲得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的信號導引,因此導彈沒有擊中目標。
  “布拉莫斯”導彈的工程師今後計劃使用8枚“格洛納斯”衛星,盡管與美國的系統相比,俄羅斯系統的衛星數量相對有限。
  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首席執行官西瓦塔努?皮萊說:“已經對(‘布拉莫斯’-II型導彈的)軟件進行了必要修改,以便爲不使用許多衛星的情況做准備。”
  皮萊說,在修改了相關軟件之後,有關人員就會進行模擬糾錯,然後導彈將爲“迅速”再次試射做好准備。
  從移動平臺上以新的垂直發射方式來發射“布拉莫斯”-II型導彈,並以此實施快速打擊的試驗以失敗告終,對此陸軍表達了自己的不滿。陸軍還指出,除非最終證明導彈的精確性,否則陸軍不會引進這款導彈。
  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的官員說,“布拉莫斯”的空基版本有可能于2010年在印度空軍兩架改裝後的蘇-30戰鬥機上試射,並且于2012年投入使用。
  然而,公司的一名高級官員說,在“基洛”級潛艇上試射“布拉莫斯”導彈的工作已經推遲,目前准備從一處水下平臺上進行試射。他還說,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幾個國家已經就購買“布拉莫斯”地對地型導彈展開了詢問。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2-17/1434542497.html
 
印度試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失敗
 
 资料图:印度展示陆基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資料圖:印度展示陸基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
  國際在線報道 (記者 耿海豔):印度2009年01月20日在拉賈斯坦邦博克蘭發射場試射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沒有擊中目標,本次試射失敗。
  《印度時報》援引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一名官員的話說,“布拉莫斯”導彈在最後打擊目標階段出現了一點小故障。有關人員正在研究失敗原因。他同時表示,印度已經成功試射“布拉莫斯”導彈約20次,今後還將繼續對其進行測試。
  據悉,這是印度第三次在沙漠環境下試射“布拉姆斯”導彈。“布拉莫斯”導彈由印度和俄羅斯聯合研發,是一種多軍種通用型導彈,能夠從潛艇、軍艦、戰鬥機和陸基可移動發射架上發射。據了解,此次試射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射程290公裏,發射速度是聲速的2.8倍,可攜帶常規彈頭和核彈頭。印度2001年6月在奧裏薩邦的錢迪普爾海上發射場首次成功試射了布拉莫斯導彈。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21/1601539637.html
 
俄向中國推銷寶石導彈性能超過印度布拉莫斯 2008-12-26東方網
 
“宝石”导弹攻击线路示意图
“寶石”導彈攻擊線路示意圖
 
 参加第七届珠海航展俄苏-35战机模型。模型机腹下挂载有宝石反舰导弹
參加第七屆珠海航展俄蘇-35戰機模型。模型機腹下挂載有寶石反艦導彈
 
印度苏-30MKI战机模型机腹下加挂有布拉莫斯反舰导弹。其外形与宝石基本一样。 
印度蘇-30MKI戰機模型機腹下加挂有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其外形與寶石基本一樣。
  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報道,俄方目前正在積極向國際市場推銷空射型“寶石”超音速反艦導彈,而中國則是最重要的銷售對象之一。
  俄軍工綜合體消息人士透露,新研制的空射型“寶石”超音速反艦導彈可用于裝備俄羅斯專門針對中國需要研制的蘇-35MKK和蘇-33MKK戰鬥機。需要提醒的是,俄方此前曾向中方提出,願意出售38架專爲解放軍空軍研制的最新式蘇-35MKK多用途戰鬥機。而與這種戰機配套的武器除了由“革新者”設計局研制的KS-172型超遠程(400千米)空對空導彈外,還包括由“機械制造”科學生産聯合企業開發的空射型“寶石”反艦導彈。也就是說,向中方推薦的蘇-35MKK和“寶石”反艦導彈組合在性能上將會超越印度空軍裝備的蘇-30MKI和“布拉莫斯”反艦導彈。
  除此之外,“寶石”反艦導彈還可用于裝備最新式的蘇-33MKK艦載戰鬥機。有報道稱,有關向中國海軍提供8架該型號戰機的談判目前已進入最後階段。除了“寶石”外,蘇-33MKK還可裝備中國獨立研制的C-705亞音速反艦導彈(射程220千米,性能與俄制3M14E“俱樂部”反艦導彈相似)。據悉,蘇-33MKK將被部署在內蒙古境內一做不久前剛剛經過現代化改造的基地內。該基地中已設置了用于培訓艦載機飛行員的相關訓練設施。
  “寶石”是俄羅斯研制的最新型超音速反艦導彈之一。空射型的“寶石”不但保留了陸基和艦載型“寶石”的主要特性,而且還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空射型“寶石”導彈的發射重量爲2500千克,戰鬥部重250千克,射程120-300千米(巡航高度越低,射程越短),巡航速度M2.0-2.6,最大飛行高度15千米,接近目標時離海面5米。該彈的發射高度不能低于9000米,准備發射時間少于4分鍾,每次發射間隔2-5秒。其主發動機爲一臺液體燃料沖壓噴氣發動機,助推發動機爲固體火箭,可儲存7年。
  包括輕型戰鬥機在內的幾乎所有類型戰機幾乎均可配備空射型的“寶石”導彈。其中,米格-29可在機翼下挂載兩枚,蘇-33可挂載3枚,而像圖-142這樣的遠程巡邏機則可挂載8枚。在後一種情況下,較高的發射密度可對擁有強大防空火力的艦隊實施有效打擊。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2-26/0738536407.html

“戰斧”巡航導彈:“老斧頭”改用“新戰法”2010-06-08 中國網
 
據美國“太空戰”網站近期報道,美國海軍第七艦隊(C7F)的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切尼”號(SSN-773)以及美國海軍第3特種作戰部隊(NSWG-3)合作,成功試射了一枚“戰斧”Block IV-E對地攻擊巡航導彈。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試射是首次由多方參與的,對該導彈進行的分佈式作戰試驗,並且成功打擊了移動式目標。這是美軍前沿艦隊首次在5000英裏外遙控巡航導彈作戰,展示了巡航導彈的新戰法,極大地鼓舞了美海軍遠程投送和戰場控制的信心。自冷戰時期問世以來,“戰斧”亞音速巡航導彈已經走過了幾十年曆程,在美國主導的歷次局部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隨著美國高超音速巡航技術的突飛猛進,它似乎已近暮年,美國也已經放話要逐步退役核戰型“戰斧”巡航導彈,然而“新戰法”究竟能否拯救這把“老斧頭”呢?
“網絡中心戰”原理在“戰斧”上加以嘗試
在5月中旬進行的這次試射中,由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海岸的中國湖試驗場“切尼”號核潛艇發射“戰斧” Block IV-E(即“戰術戰斧”)導彈。在飛行過程中,美國第七艦隊司令官及海軍第3特種作戰部隊(NSWG-3)成員共同協作,海軍第3特種作戰部隊為第七艦隊提供最新的目標數據以修正導彈的飛行路徑,“切尼”號核潛艇試射協調員則根據該數據隨時修正“戰斧”路徑,利用 “戰術戰斧”導彈指揮和控制系統,接收實時定位坐標,並根據數據控制導彈飛行,最終擊中了移動目標。此次試射是美國海軍“戰斧”戰術武器系統從水面/水下發射平臺發射的鑒定試驗計劃的一部分,成功實現了所有預定目標,證明了美國海軍已具備開展複雜攻擊作戰能力。負責此次試射協調的美國第七艦隊士官長大衛布魯爾表示,此次試射是首次由一個前沿部署的作戰司令部承擔“戰斧”巡航導彈作戰試射的協調與指揮任務,試射成功顯著提高了海軍戰場控制能力和從海上投送力量的能力。另外,通過此次真實發射訓練而獲得的寶貴經驗將大大增強第七艦隊指揮發射導彈行動的能力。
這次試驗是美國“網絡中心戰”原理在“戰斧”巡航導彈作戰使用上的一次嘗試。“戰斧”巡航導彈從20世紀80年代服役以來,在美國發動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歷次局部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目前是美國海軍最先進的全天候、亞音速、多用途巡航導彈,兼有核戰型和常規型兩種作戰能力配置。今年2月22日,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多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美國政府已通過非官方渠道通報日本,將逐步退役核戰型 “戰斧”巡航導彈,然而這不會影響對日本的“核保護傘”。美國開展的這次試驗,不僅讓人們感到疑惑:難道“老斧頭”要改用“新戰法”?
陸、海、空全面發展的遠程精確打擊“嬌子”
“戰斧”巡航導彈是一種遠程、全天候、亞音速巡航大導彈。幾十年來,該導彈發展了多種衍生型,具有核作戰能力和常規作戰能力,能夠從陸地、空中、水面船艦與水下潛艇發射。陸地發射型和車載發射型“戰斧”按照1987年美蘇“中導條約”的規定而被銷毀。現役型號主要是海軍水下潛射和水上艦射型,最先進的是“戰斧”Block IV型。
無論哪種型號的“戰斧”巡航導彈,它的外型尺寸、重量、助推器、發射平臺都基本相同,不同之處主要是彈頭、發動機和制導系統。“戰斧”巡航導彈彈長6.17米,直徑52.7釐米,水準翼長2.62米,發射時重量(包括250公斤的推進器)為1452公斤。 “戰斧”巡航導彈在作戰性能上最大的亮點是其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導彈在航行中,採用慣性制導加地形匹配或衛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導,射程在450-2500千米,巡航飛行時速約800千米。據稱,其命中精度可達到在2000千米以內誤差不超過10米的程度。為修正慣導系統的誤差,“戰斧”巡航導彈採用了地形匹配製導系統。
所謂“地形匹配”,是指在導彈預定飛行航線上選擇若幹個地形特徵比較明顯的地區作為定位區,將其數字高程地圖存儲在彈載電腦中,當導彈飛抵定位區上方後,彈載高度表測定實地高程,將實測數據與預貯數據進行比較,確定位置偏差,形成修正指令,使導彈返回預定的航線上。這就猶如順藤摸瓜,在整個航線上沿著若幹個定位區,一步步地準確接近預定攻擊的目標,但缺陷是選取定位區的技術保障難度和數據處理量很大,沙漠和海洋等大面積單一地形也會影響到地形匹配系統的工作。另外,“戰斧”巡航導彈還具有很強的低空突防能力,其巡航高度海上為7-15米,陸上平坦地區為60米以下,山地150米。
從“海灣戰爭”名聲大噪後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戰斧”巡航導彈雖然問世很早, 1972年開始研製,1983年裝備部隊。但在冷戰期間,並沒有派上太多用場。雖然“戰斧”在設計上可以由多種載具發射,不過美國空軍並未接受空射型導彈,早期發展的陸射型在部署到歐洲地區之後引發了很大的抗議以及國際壓力。
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使“戰斧”巡航導彈名聲大噪。在這次戰爭中,美國海軍一共發射了228枚“戰斧”巡航導彈,僅有6枚未能進入巡航狀態(發射失敗)。據美國國防部公佈的結果,成功率達到了85%。此後,“戰斧”巡航導彈在戰爭中頻繁亮相。
但是,海灣戰爭也暴露出了“戰斧”巡航導彈的一些缺點,如對小型點目標的命中概率太低致使耗彈量過大;目標識別能力弱,不得不採用大面積覆蓋式攻擊;末段突防能力差,被多管自動瞄準高炮系統攔截的概率高。針對上述缺點,美軍對“戰斧” BlockⅢ進行一系列改進:一是改進動力系統,提高射程和末段機動性。 通過更換主發動機和助推器,使導彈射程增加30%左右。二是改進制導系統,提高命中精度和靈活作戰能力。中段制導用慣導/全球定位(INS/GPS)系統取代了原來的地形匹配輔助慣導(INS/TERCOM)系統,導彈中段最小定位誤差由原來的30米減至12米,末 制 導 系 統 升 級 為 改 良的DSMAC2A景象匹配製導系統後,允許選擇更多的景象作為匹配基準。三是更換戰鬥部,提高對加固目標和核生化武器設施的打擊能力。儘管戰鬥部品質和體積變小,爆炸威力卻相當。引信在命中目標後延遲引爆,對加固掩體目標的破壞力提高了1倍。
經過1994年提出的“戰斧”基礎改良計劃,“戰斧”多任務導彈Block4(又稱“戰術戰斧”)于2003年開始量產,在2004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到今年2月,美國海軍共接收了2000余枚“戰斧”Block IV型巡航導彈。據美軍官員稱,“戰斧”Block IV導彈在確保戰術能力的同時,降低了採購、作戰和後勤的成本,據稱每枚導彈單價約為57.5萬美元,略高於以往“戰斧”(單價140萬美元左右)的1/3。“戰斧”Block IV導彈使用雙向衛星數據鏈,能在飛行中改變路線,或者攻擊一個新上傳的目標。其靈活的攻擊能力還可在戰場巡航以等待更加重要的目標。
“戰斧”導彈最終將被高超音速導彈取代
隨著新軍事變革的不斷深入,軍隊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方式正在向資訊化方向飛速發展,網絡中心戰應運而生,以情報偵察監視資訊為前提,以指揮控制資訊為中樞的精確打擊成為贏得戰爭勝利的主要作戰手段,無疑將使精確打擊的範圍更為廣泛,聯合作戰能力空前提高,靈活打擊更加便利。將“戰斧”導彈的作戰使用放在網絡中心戰這樣一種環境中,簡直是“如虎添翼”,其作戰縱深可以得到充分施展。
然而,即便如此,“戰斧”巡航導彈還是難以擺脫他致命的窠臼,即巡航速度為亞音速,在這個“快節奏”的資訊化戰爭時代已屬於“超慢”級別,甚至不如大多數的現代化戰機。由於超慢的飛行速度,不僅導致了它的突防能力嚴重受挫,而且還違背了美軍如今倡導的快速全球打擊理念。以“戰斧”巡航導彈最高飛行速度每小時880千米計算,如果要打擊2000千米外的目標,要飛行兩個多小時,足以讓目標有充足時間轉移或藏匿。1998年8月20日,美軍“林肯”號航母戰鬥群曾向阿富汗東部的“基地”組織營地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希望能消滅拉登,但等到“戰斧”飛臨目的地上空時,拉登已逃走近一個小時。
隨著美國近來以X-51A飛行器試射為代表的高超音速巡航技術演示取得突破,以X-51A的速度計算,採用該技術的新型巡航導彈飛完2000千米只要10多分鐘,能夠大幅縮短髮現和命中之間的時間差,提高毀傷概率。因此,作為美國“一小時打遍全球”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最終將成為“戰斧”巡航導彈的接班人。(謝武) 
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10-06/08/content_20212081.htm

美單兵巡航導彈可藏身背包2010-05-21 國際線上
 
美軍發射“彈簧刀”無人機
  提起巡航導彈,人們都會想到從巡洋艦、轟炸機和核潛艇上呼嘯而出的“戰斧”。現在美軍即將顛覆這一理念,能由單兵攜帶的巡航導彈即將出現在戰場。
  據2010年第6期美國《國防雜誌》披露,由加利福尼亞“航空環境”公司生產的無人機名為“彈簧刀”,是一種靠電池提供動力的小型無人機,攜帶有監視儀器,可對移動目標實施跟蹤監控。此外,“彈簧刀”還裝備一個小型彈頭,一旦美軍操作手認為目標值得攻擊,“彈簧刀”就會收起機翼,變身成一枚小型巡航導彈,直接與其鎖定的目標同歸於盡。因此美國陸軍無人機系統項目助理蒂姆?奧因斯乾脆就將其稱之為“自殺式無人機”。
  “航空環境”公司的行銷協調員斯蒂芬妮稱,“步兵能將‘彈簧刀’裝入背包中攜帶,即刻就能投入戰鬥。”此外,斯蒂芬妮還表示,她的公司還能生產出更大或是更小的“彈簧刀”無人機,以適應不同的任務需求。
  美軍特種部隊或是小分隊可用“彈簧刀”掌握敵人動向,在不暴露自身目標的情況下,直接發動精確打擊。此外,“彈簧刀”附帶傷害少,尤其適用於城市作戰。業界評論,“彈簧刀”的確是一款操作簡便的“單兵巡航導彈”。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0/05/21/5005s2859502.htm
 
另詳參本館:
 
啥是「戰術性岸置火力制壓飛彈」 海外推測中國巡航導彈發展 中國紅鳥巡弋飛彈發展秘史 中國巡弋飛彈研發史 “天箭”大幅提升共軍反巡航導彈戰力? 預警機 VS 匿蹤巡弋飛彈 F-15E已具有發現識別和攔截戰機巡航導彈的能力 巡弋飛彈之防禦  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俄羅斯反艦導彈家族 中國與印度
阿楨 2022-12-16 09:02:25

專家:台灣強化機庫也沒用 擋不住陸新型飛彈 2022/12/15 中時

台灣計畫為戰機打造更強固的機庫,但專家說,隨著解放軍研製能穿透任何強化戰機基地的短程制導飛彈,這樣做可能沒用。
據《南華早報》15日報導,《漢和防務評論》創辦人兼總編輯平可夫說,中方的彈道飛彈和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如今用的是北斗衛星導航,以及終端紅外成像制導系統,讓它們能打擊任何強化的機庫,並精準加以穿透。他以重4噸的東風-12面對面短程戰術飛彈為例,指出它能武裝燃料空氣彈頭,利用周遭空氣內的氧,來產生高溫爆炸,以撤底摧毀目標。平可夫強調,這些飛彈的圓機率誤差不到1公尺,台灣在面對解放軍時,強化機庫的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
國防部為了在最大的台中空軍基地打造36座新機堡,擬定了7年計畫,並尋求持續提撥經費。台灣空軍司令部參謀長黃志偉11月在立院審查112年國防部相關預算案時說,要在清泉崗空軍基地打造36座能禁得起東風飛彈打擊的「抗炸機堡」。他說,機堡抗炸力是針對反制解放軍東風系列飛彈1500磅的彈頭來設計,將採用3300磅抗炸力的工法。空軍未來將配合「一機一庫」政策,逐步構建高抗炸係數防護機庫,確保我軍戰力在戰時得以發揮。因此編列了將近44億元預算,預計要在2026年完工。
台灣海軍前艦長、軍事專家呂禮詩說,專家在評估預計會有3300磅抗炸力的機堡時,是根據解放軍的東風-16短程飛彈為準。而這款飛彈能搭載1噸彈藥,射程介於800—1,000公里之間。事實上,當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訪台後,北京在台灣周邊舉行空前大規模的實戰軍演,在附近水域發射的主要飛彈之一,就是東風-16。他指出,東風-16的酬載量為1噸,有鑑於彈頭快速前進的額外衝擊力,機堡抗力達3,300 磅確實有道理。
  回應
別浪費錢了, 沒有攻不破的盾。老美已經示範過運用衞星制導炸彈可以從同一洞口攻破任何防護,第一發是穿甲彈緊跟著一發高爆彈,如果一發穿甲彈不夠就二發。
跑道都炸毀了,完留下來給老共嗎?

阿楨 2022-11-11 09:55:12

AKF98A空射隱身巡航導彈,首次亮相2022珠海航展

AKF98A射程在500-1000公里,戰鬥部400-500公斤,可掛在殲-16和殲轟-7/轟-6翼下。與美國JASSM-ER相近,只是概念相似, JASSM-ER是下單翼,AKF98A是上單翼有利於飛行的橫滾穩定。JASSM-ER是單垂尾,發射前向左折疊;AKF98A是雙鰭尾,大迎角飛行時穩定效果更好。JASSM-ER只有與彈體同寬的“鴨蹼”平尾,緊湊,但氣動控制效果有限;AKF98A有正常平尾,氣動控制效果好得多。總的來說,JASSM-ER更加緊湊,那是為了B-2、B-52和B-1B轟炸機機內攜帶的需要,但AKF98A的氣動控制能力更強,機動性更好。在隱身設計上, JASSM-ER相對圓滑,而AKF98A則是明顯的多面體。

阿楨 2022-11-06 08:52:21

中國版匕首?航展轟6K掛載或為第3款高超音速導彈 22/11/05 中時新

第14屆珠海航展,轟-6K機翼下掛的鷹擊-21改版,類似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射程480公里陸基伊斯坎德爾9M723導彈的改版)匕首2018年公佈,號稱最大速度10馬赫與2000公里射程聲稱無法攔截震驚了全球,2022俄烏戰爭摧毀了烏一座地下彈藥庫,讓外界見識到高超音速武器的厲害。
中國2019年10月閱兵亮相陸基高超音速導彈東風-17,2022年4月艦載型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試射, 8月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對台演習發射了2枚東風-17。
  回應
中國現在的技術為什麼你們認為這還需要模仿俄國?現在已經是2022年了,還沒睡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