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歷史》
「《流浪的歷史》中譯本的出版,填補了國內關於這方面的專門史著作的空白…看到『流浪』兩字,幾個場面同時在眼前浮現:第一個場面是沙希米亞人…第二個場面是三毛和荷西…第三個場面是嬉皮…
直到本書的翻譯接近尾聲時,自己關於流浪的這些浪漫想法也逐漸得到改變。這是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它以時間為線索介紹了『流浪』現象在法國的歷史發展,從中世紀一直談到現在…
事實上,本書要分析的『流浪』並不是狹義的『流浪』,而是與之相關的一切社會問題,包括貧窮、乞討、游牧、乞丐犯罪集團等。(p.337)」
是嗎?譯者怎沒浮現中國「農民工」游民場景?
太現實了,有點政治禁忌!
那中國古代的「飢荒災民農民暴動」的場景如何?
對中共馬列毛史觀而言,那是「農民起義革命」!
那官逼民反的梁山好漢或武俠小說裡的丐幫呢?
我還英國史家霍布斯邦的《盜匪》(麥田)呢!
有何不可?不是「『流浪』並不是狹義的『流浪』,而是與之相關的一切社會問題,包括貧窮、乞討、游牧、乞丐犯罪集團等」嗎?
所言極是,書的封面就提要道:
「從中世紀到今天,在滾滾的歷史車轍中,流浪者一直亙古不變的社會擾亂者的形象出現。這一受排擠的人群產生於社會的每一次動盪中:饑荒、流行病、戰爭、失業……隨著時代的變遷,或被推向城市,或被推向農村,總是威脅著定居者和富人的生活……
在當權者眼中,流浪者代表了不同的現實。從中世紀被視作“天堂守門人”的“基督的窮人”到反秩序的“無依無靠者”(作者在此忽略了英國濟貧法史實、所反應的韋伯所說基督新教工作倫理觀與資本主義精神之間親和性,以及傅柯所提資本主義對貧窮、乞討、游牧、乞丐犯罪集團等之「規訓」議題)。從時而有小偷小摸行為的沿途找工作者到依靠乞討在各節日活動間穿梭的年輕人,這些流浪者引起的社會反應始終是雙重的、互相矛盾的。
社會一方面提供著施捨,使這些人重新融人社會的研究範疇 一方面又通過苦役船、苦役監牢、禁閉等措施對他們進行無情的鎮壓。今天,居無定所者悲劇性的處境又在同一時間促使產生了一些慈善組織的建立和一些鎮壓性,反乞討法令的出台反映了社會在面對其“流浪者”時一貫的措手無策和進退兩難。」
更不可思議的是到1994年法國才取消乞討和流浪罪,難怪到廿一世紀初法國還會發生高失業少數族群的青少年暴動。
英國的亞非裔回教青少年還恐佈攻擊倫敦地鐵呢!
流浪 [roam about (around);lead a vagrant life] 生活沒有著落,到處漂泊
流浪街頭,是詩人的理想生活狀態,浪漫,唯美,心酸,困苦,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勇者是敢于嘗試這種生活的!流浪者,流浪漢,都是一個意思。
由于現在很多都是片面的追求流浪的精神層面,而忽略了真實的流浪。有必要說一下流浪漢的三大特征:
1.離家在外。
2.自食其力。
3.居無定所。
流浪給人的感覺是很自由,很灑脫,不受約束,但是每個流浪漢必須符合這三大特征,否則就稱不上流浪。
現在這個社會太多的壓力已經把流浪給蒙上一層浪漫的色彩,很多人只是看到了流浪自由自在這一方面,而更多的忽略了流浪所帶來的後果,前途渺茫生活受困身體遭罪精神折磨等等等等。
許許多多的文章裏都寫流浪多麽多麽多麽的浪漫美麗不羈等等,但是這只不過是爲了博得更多人來讀它的一種手段。
不要忘了,你所在的城市裏很多很多乞討人員,他們也在流浪,流浪的方式很多他們只是其中一種罷了。
流浪的界限很模糊,仔細劃分並沒有什麽意義。一般理解的就是帶著行囊四處漂泊,沒錢叫乞討但也是流浪,自己在路上一邊掙錢一邊走也叫流浪。
像許許多多所謂心在流浪靈魂在漂泊之類的說法還是歇了吧,這太矯情了,流浪是身體在行動的,不是整天閑下來沒事做幻想的。
在路上,總是要遭罪的,有許許多多意想不到困難。
真正在流浪的人都渴望有一個最終的目的地,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所以他們背上包去尋找,去搜索,但是結果大多都是回到了起點,就是那個他們曾經離開過的家。他們都明白,真正的幸福就在這個起點上,只是自己曾經沒發現罷了。
流浪歌手、流浪畫家這已經是耳聞能詳的職業。
歌手分兩種:職業的和非職業的。職業的流浪歌手有著齊全的裝備,除了吉他或者別的樂器之外還配有音箱,話筒,節拍器等等等等的物件,他們的另一個名字是職業賣唱人,他們同樣符合流浪漢三大特征:1.離家在外,2.自食其力,3.居無定所,職業流浪歌手通常會考慮要去哪裏唱會更來錢。而另一種流浪歌手只有一個樂器沒有各種各樣附帶的設備,一把吉他、一個手鼓,再或者一個口琴、一根笛子...他們比職業的流浪歌手更隨性,更灑脫。職業賣唱對設備的性能比較在意,而非職業的卻只需要一個出聲的物件,有時候兩個罐頭瓶也可以敲出美妙的鼓點。
畫家這個不用多說,一塊畫板幾張紙幾只鉛筆或者顔料,街頭畫像,比較有技術難度。
小販:他們靠賣東西來維持生計,身後的大包裏面除了衣服更多的是商品,他們走走停停,城市的街邊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廉價的商品,操勞的身影,這是屬于他們的寫照。
打工仔:他們沒有做生意的頭腦,也沒有流浪歌手的喉嚨和流浪畫家的手,他們只有一項手藝,甚至是連手藝都沒有。在陌生城市裏打工,今天在碼頭卸貨明天在街頭等活。
列舉這4個比較常見的生存方式,其他的就不一一贅述了。
流浪只有一種:人在流浪
流浪都要付出代價
流浪很艱苦 這是必然的
流浪很幸福 這是不可能的
流浪需要勇氣 這是必須的
流浪爲了自由 這只是一部分
1.在水裏飄遊。 晉 孫綽 《喻道論》:“鱗介之物,不達皐壤之事;毛羽之族,不識流浪之勢。”
2.引申謂流轉各地,行蹤無定。 晉 陶潛 《祭從弟敬遠文》:“余嘗學仕,纏綿人事,流浪無成,懼負素志。” 唐 于逖 《憶舍弟》詩:“饑寒各流浪,感念傷我神。”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四:“母子二人半饑半餓,在淒風苦雨裏,流浪好些年。”
3.猶放浪。放縱,無拘束。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爲長歌》:“嗟余流浪心最狂,十年學劍逢時康。”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別錄?尤少紈之略史》:“ 尤烈 字 少紈 ,放誕流浪,喜大言。”
4.猶輪回。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一:“汝無始以來,迷己逐物,爲所轉溺於淫邪,流浪千劫,不自解脫。”
流浪,就是居無定所,生活沒有著落,只好去他鄉尋找生路;流浪者,從表面意義上解釋--因爲某種原因而被迫四處漂泊謀生的人,其中有無勞動能力的乞討者,被抛棄的弱智兒童,被子女趕出家門的年邁老人,從小就無依無靠的打工仔,等等...一個共性的特征就是沒有家可以依靠,沒有穩定的生活來源。
露宿者(流浪漢)問題是社會問題,在社會有一些人沒有固定的屋,居無定所,因爲經濟能力不足。他們在城市中流浪,行乞或當苦力等臨時工人,在公園、天橋底、住宅後樓梯睡覺。近年又有野宿族的別稱。
http://baike.baidu.com/view/9044.html?tp=0_11
一世漂泊,沈澱寂寞!漂泊的浪子,以天爲蓋地爲廬,一簫一劍一江湖,在沒有遇到她之前,我只是一個漂泊的浪子,是她,將我狂浪的心收留。是她,撫慰了我心痕深處的殤痛,讓我放蕩不羈的靈魂從此找到了停泊的港灣。如果沒有她,也許我從不知家的溫暖,也許沒有她,我從不知愛的溫馨。
浪漫是一種心情,一種感覺,一種理想,一種至高的境界,更是人們的共同夢想。漂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男人們畢生都在孜孜追逐的夢想。本來嘛,生命的曆程就像是一葉小舟在大海裏四處漂泊。讓我們一起去浪漫漂泊!因爲浪漫漂泊是人類的終極夢想!
離開家鄉;選擇的是漂泊的生活。
離開家鄉;選擇的是思念的日子。
離開母親;選擇的是成長的方式。
離開妻子,選擇的是創業的道路。
離開一種熟悉的環境,離開一方生養我的熱土,離開一塊牽挂我的地方,到另一個陌生的地方漂泊。可能,我們會饑餓難忍。可能,我們會強裝笑顔。可能,我們會貧病交加。可能,我們會強迫著改變自己放棄尊嚴。這一切的努力,我們都是爲了生活。認識一本叫漂泊的網絡雜志,他是漂泊路上永遠的家。
生活五彩繽紛,張揚著我們生命的色彩。生活一片空白,顯示著我們生命的脆弱。我們爲了生活,笑過,哭過。我們的人生可能不會完整,但我們每個漂泊者的生命軌迹,都會在漂泊中曆經磨練. 不經曆風雨那能見彩虹。豪邁的語句充滿激勵,面對生活,持這種勇氣需要一種跨越的精神。持這種精神需要一種善待生命的理性。在漂泊的日子,有人成功了,有人失敗了,有人就此把生命交給了一種旅程……
成功者結束了漂泊的生活,失敗者也結束了漂泊的生活,生命完結者還結束了漂泊的生活,在一個屬于自己的港灣感受著人生的豐富多彩。其實,成功者從一種漂泊方式到了另一種漂泊狀態,失敗者從一種漂泊方式到了另一種漂泊路上,生命完結者從一種漂泊方式漂泊到了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只要精神存在,就注定了你一生漂泊的命運。
什麽是漂泊:
漂泊是心靈的旅程。
它也許是一種心情,心情最富于變化,有陽光燦爛也有陰雲密布,難以捉摸,所以漂泊是有漂有泊,男人喜歡漂、女人喜歡泊,在漂泊的心情裏共築小窩。
它也許是一種彷徨,取舍之間最難抉擇,孰重孰輕難于割舍,何去何從難以取舍,倍感彷徨與滄桑漂泊。
它也許是一種無奈,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碧如朝露,去日苦多,奈何奈何,無奈無何,奈何橋上歎孟婆。
它也許是一種期待,人生的夢想,心靈的期許,會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等它生根發芽了,也就該去浪迹天涯了。
它也許是一種眼淚,面對人生的失意我們潸然淚下,面對事業的成敗我們淚眼婆娑,也許漂泊可以撫慰我們受傷的心靈。
它或許是一種自由,日複一日的工作,守規蹈矩的枯燥生活,寂寞的心靈總是渴望自由,或許一顆不羈的心早已馳騁千裏。
它或許是一種快樂,對于喜歡在大自然中汲取靈感的人,對于把漂泊作爲終身事業的人,這無疑是人生中最大的快慰。
它或許是一種感動,踏遍三山五嶽,走遍千山萬水,曆盡千辛萬苦,滿懷著對大自然的感激之心,滿懷著對偉大祖國的感恩之情,怎能沒有一絲感動。
它或許是一種浪漫,人們共有一種漂泊流浪的浪漫情懷,只是男人的漂泊情結表現較爲強烈,因此,漂泊是也男人的浪漫。
它或許是一種境界,一種至高的理想,也可以說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它就蘊育在我們靈魂的深處,只是庸俗拙見之士不能夠領悟而已。
誠然,漂泊不是飄零,飄零是一顆孤獨的靈魂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樣隨風飛轉,轉徒無常;而漂泊則是一顆虔誠的心靈充滿向往,就像爲心靈點亮一盞明燈,堅定不移,與飄零有著天壤之別。
漂泊更不是隨風浮萍,而是一種堅定的信念,爲了夢中的橄欖樹我們決定流浪,流浪遠方。
亙古以來,隨著地球表面滄海桑田的變化,地球上的人類亦在不斷地遷徒。有些是爲尋求更廣闊的生存空間;有些爲找尋更好的經濟際遇;有些是出于對種族、政治、宗教等因素的考慮。
在人類文明史上人口遷移曾經起著巨大的作用,也正是由于人口的遷移,人類才得以從最初的幾個發源地彌漫到今天世界上每一個角落。
現代的研究表明中國人來自非洲,那麽他們是從哪裏進入中國?又是怎麽樣布滿中國大地的?
10萬年前,地球處于冰川期,大部分陸地被冰川覆蓋。全世界其它地方的第一批走出非洲的古人類大部分滅絕了。在東非,各個部落擁擠在這塊炙熱的土地上,搶奪著有限的食物,迫于生計或者其它未知的原因,先是棕色人,然後是黃種人,開始走出東非向世界擴散。
最早出來的棕色人主要是在海邊捕魚爲生,並撿食灘塗上的高蛋白食物。他們拿著舊石器和尖木叉,通過北非來到中東,沿著印度洋岸邊向東走。到了5萬年前,他們已占領了南亞和東南亞的陸地和島嶼。在此後的幾萬年裏,散漫的捕撈撿食生活讓他們沿著無邊的海岸線,一路走到東亞,又穿過白令海峽到達北美和南美洲。
步棕色人後塵出走的黃種人走出非洲的時間要比棕色人晚了近5萬年。他們首先也與棕色人一樣順著東非的海岸線一路北上來到了中東這一帶,如今天伊拉克的兩河流域,在那一帶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中東富饒的物産,讓智人的人口再次擴張,他們中的一些人從西亞進入印度河流域,在南亞次大陸的北端經過,進入東南亞。初來乍到的黃種人還沒有能力與棕色人種抗爭。至少在南亞的時候,印度半島南部生活著大量的棕種人,一小批的黃種人只能沿喜馬拉雅山南麓匆匆通過,這與棕色人沿印度洋海岸遷徙的路徑有所不同。
黃種人的擴散速度很快,只用了棕色人五分之一的時間就到達東南亞。這可能與他們掌握了新石器技術有關,也可能與棕色人散漫的生活習慣有關。黃種人的部落在緬甸一帶盤桓了很久,逐漸取得一定勢力,早先到達的棕色人不斷向南退縮。壯大的黃種人隨後分化成了沿海支和內陸支。前者最初在越南、廣東一帶形成了澳泰語系祖先,後來,部分人南下馬來和印度尼西亞,小部分人則沿著東海大陸架北上,穿過白令海峽去了美洲,其中一部分在東北西遼河流域停留下來與後來北上的黃種人混合以後形成了黃種人的北亞支,成爲阿爾泰語系的先祖。
這個時候正是末次冰川時期,中國陸地上的許多山脈被積雪常年覆蓋,除了有少數棕色人在黃河、長江流域活動,更多的地方毫無人煙。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間的南嶺也是白雪皚皚,限制了黃種人大量地向北的遷徙。
大約兩萬年前,中國陸地上的冰川不斷地消融,內陸支從雲南,沿海支從珠江流域,開始進入中國腹地。在千百年的分化中,他們在中國南部和東南亞北部,演變出了黎族、侗族、水族、仫佬族、仡佬族、高山族、壯族、傣族。這些民族在語言上、文化上有很強的一致性,所以也統稱越人。
東部沿海支的北伐,他們進入浙江、江蘇、山東,形成了先越文化和先夷文化以及東北的紅山文化。
西部內陸支的先濮民族也幾乎同時北上,他們沿著雲貴高原西側向北跋涉,走的是雲南、貴州、四川這條路線。中途,分出了兩支。一支沿著長江往下走,到了三峽地區和洞庭湖平原,發展出了先蠻文化,形成以後的苗瑤民族。另一支沿著四川的幾條大河北上,來到了黃河上遊地區,發展出了半坡——仰韶的先羌文化,形成了以後的羌華民族。
到大約6000年前,由于粟谷農業的出現,新石器文化開始在這個地區發展。人口的增長迫使群體又一次開始遷徙,漢藏語系的兩個族屬開始分野。
其中一個亞群向東行走,一直到渭河流域才停留下來。他們掌握了農業文明,開始以農耕爲生。這個群體就是我們今天漢人的先祖。另一個亞群被稱爲藏緬語族群體,他們離開黃河流域,向西向南遷移,最後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居住下來。在遷徙的過程中,這個群體就像細胞在不斷裂變,分化出了藏、羌、彜、景頗、土家。
藏族是一個很晚才形成的民族,他們是秦漢時期開始向高原遷徙的羌族中的兩支——發羌和唐旄。在進入高原後,與當地的屬于棕色人種的雅礱土著發生了混血,使羌人很快適應了高原的環境,也使今天的藏族人的面部特征變得很長,線條、棱角變得剛硬、如同刀削。
這些阿爾泰語系的先民往西分化成蒙古、突厥,往東進入朝鮮、日本,向北穿過白令海峽踏上美洲。
這就是第二波人類從亞洲向美洲的遷徙浪潮,當然,第一次是棕色人種完成的。
至此,中國境內及其周邊民族的來源及漂泊的路線就基本清晰了。
以上事實充分說明:自人類誕生以來都在不停地漂泊、遷徒。
其實在曆史上,人類定居的日子與漂泊的歲月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到現在仍有許多的民族保留著遊牧的習慣。
隨著現代文明進程的發展,人類逐漸結束漂泊生活定居下來,可生命深處那遠祖曆經漂泊的生活習慣,不斷地叩問我們沈睡的記憶。這是遠祖靈魂的召喚,這是心靈的歸真;是一種本能的回歸,更是一種生命的輪回。
這種漂泊的萌動不受我們自身意志所控制,億萬年來遺留下來的生命形式已經融入了人類的血液。難怪人們在漂泊中能夠找到自我、感悟到生命的真諦。也許,人類的後裔將再次漂泊,但這次他們的漂泊之地不再是擁擠的地球,而將是浩瀚的宇宙。
我們本來就是漂泊的人類!
我們本來就是漂泊的民族!
誰說我們未曾漂泊?
事實證明——喜不喜歡漂泊和有沒有漂泊沒有任何關系。
當我們靜止不動時,地球自轉每天帶著我們旅行40000公裏。
誰又能夠拒絕漂泊?
也許我的心靈倍受煎熬
也許正受到寂寞的煩擾
我知道誰能夠拯救我孤獨的靈魂
漂泊一直在前方召喚著我
我情願投入你的懷抱
情願跟著你走
我知道你能撫平我心靈的創傷
這是命運的安排
這是神靈的呼喚
我們不再猶豫 爲了那聖潔的向往 注定要去遠航
我們不再彷徨 爲了那夢中的理想 注定要去漂泊
也許我的肉體倍受摧殘
也許正受到病痛的折磨
我知道誰能夠拯救我疲憊的身軀
漂泊一直在前方等待著我
我情願投入你的懷抱
情願跟著你走
我知道你能爲我的身體療傷
這是命運的安排
這是神靈的呼喚
我們不再猶豫 爲了那聖潔的向往 注定要去遠方
我們不再彷徨 爲了那夢中的理想 注定要去漂泊
http://baike.baidu.com/view/2135158.html?fromTaglist
農民工,即農民工人,他們是農業戶口,但從事著非農業的工作;他們生活工作在城市,爲城市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在某些人心中農民工是貶義的,其實農民工並不一定是戶籍在農村但到城市做工的一類人群特殊的群體。擁有農村戶籍而在城市打工的人員,包括大中專院校畢業後戶口在農村而在城市工作的中高學曆人員,隨著中國戶籍制度的完善,將不在擁有城鎮和農村戶口的差別。農民工是進城務工人員的同義詞,城市發展經濟的主力軍。
農民工問題
針對農民工問題,現在在政策研究界、學術界有幾種觀點:一是部分學者的觀點,讓農民工在城市住下來,“三農”問題將不存在。二是國研中心研究報告的觀點,創造將農民工轉化爲穩定的城市産業工人和市民的制度環境。
農民工問題在建國後三四十年前表現得尚不明顯,但到了改革開放以及建立市場經濟的今天,城市與鄉村的矛盾就日漸突出。當致富成爲人們第一需求和追求目標時,城市人占有各種政策的抉擇領導地位、占有意識領先的統治地位、占有生産資料轉化成貨幣的掌控權等等,當處在兩眼墨黑最封閉的鄉村的農民進城務工時,自然會對他們制造出許多政策的限制,強加給一些莫須有的罪名,賦予一些帶有歧視性的概念、名詞。
再說農民工在就業方面,城市制定外來勞動力分類目錄,把髒亂差工作留給民工。農民工從事行業的基本特點是:體力要求較高的房地建築工、城市清潔和環境保護的操作工種、綠化養護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鍾點工或保姆、廚師、服務員等髒、累、險、差工種。出現這些限制和歧視的主要原因是意識問題。因爲意識的誤區,導致制定政策的錯位。
其一,在決策者眼裏,因爲存在城市居民與農民工的利益之爭,即農民工進城就業,加劇城市居民的就業矛盾,因此城市政府的政策趨向與城市居民的利益>趨向一致。
其二,政府害怕“城市病”,從而試圖將農民圈在農村。
其三,我國各大城市存在“隱性超城市化”,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進入必然使城市的“超城市化”進一步加劇,城市治理成本大幅加大。
其四,城市勞動力失業給城市政府帶來的成本十分巨大,而農村勞動力找不到工作最多也只是回家種田,政府反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流入。
其五,城裏人對農民工的歧視一方面源自文化差異、生活習慣等由于出身形成的尊卑貴賤觀念;另一方面則是一部分城裏人認爲農民工搶他們的飯碗而産生的反感和仇視。
這些原因雖是城市限制農民工進入數量、工種限制等歧視性政策的直接理由,當然農民工就業歧視也有一些其他深層的政治、經濟等綜合因素。
農民工問題的根源在于城市文化派生出來的對鄉村的政治、文化、經濟的排斥而産生的人的等級觀念的歧視。這就是有的學者所說的農民屬于“草根”底層,城市人屬于“花草”上層。因此,解決了農民工進城問題,即便讓他們在城裏住下來,並不能從根本解決所有農民問題,更不可能出口狂言“三農問題將不存在”。這種理論觀點,實際屬于修修補補,治標不治本,形而上學、紙上談兵。
農民工保障問題
農民工保障問題與我國二元社會結構高度相關,關系到我國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近期出現的“ 民工荒”已爲我國農民工問題敲響了警鍾。筆者認爲,農民工保障的缺位是我國二元社會結構的必然産物,解決農民工保障問題是順應我國社會轉型要求的重要舉措,是維護農民工權益的重要形式,也是解決“ 三農”問題的內在要求,應將爲農民工提供保障作爲解決目前“ 民工荒”的應對之策。解決農民工保障問題必須消除目前存在的認識上的誤區,同時在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中也不能操之過急。
片名:農民工 / 民工潮
導演: 陳軍 Jun Chen
編劇: 趙冬苓 Dongling Zhao
主演: 宋運成 /王檸/王景春
農民工創業者陳大成帶著妻子秀清,女兒花兒衣錦還鄉。回鄉路上,當年離鄉入城,艱難打拼的過程慢慢浮現在大成的腦海中……
1991年,安徽阜陽農民大成帶著他的幾個兄弟茂盛、喜龍和二牛一起闖進了湧向沿海城市的民工大潮。途中,大成巧遇同樣外出打工的農村姑娘秀清。衆人來到城市,秀清投靠表姐阿玲,到小飯館打工。大成與兄弟們憑力氣和頭腦到處打工,卻在采石場誤入騙局。種種曲折之後,大成等終于憑借要錢不要命的拼勁兒在城市站住了腳。
1993年,大成等在建築工地打工。二牛妹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高中,二牛卻爲妹妹的學費犯了難。他瞞著工頭,去別的建築工地打夜工賺錢,被工頭開除。二牛和大成等苦苦哀求,工頭卻毫不講情面。在沈重的壓力下,二牛不堪重負,墜樓身亡。大成深深體會到,尊嚴比命更加重要。適逢洪災來襲,大成等帶著一腔悲憤投入抗洪救災,其英勇奮戰的行爲獲得了城市媒體的贊譽和城市領導的嘉獎。在這個過程中,大成和秀清的感情也日益加深,兩人終于攜手成婚,在城市裏安下家來。 大成帶著兄弟們苦幹實幹,終于在2003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工程隊,秀清也懷上了大成的孩子。就在這時,大成卻因爲承包商錢老板失蹤而陷入了農民工討薪風波。茂盛爲了及時支付農民工工資,冒險向老鄉預支工程款,卻險些被告上法庭。爲救出大成,秀清與老鄉周旋,終于讓他們撤訴,自己卻因爲流産而無顔面對大成,不告而別。大成等找到錢老板,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卻發現錢老板其實也身受三角債之累。錢老板被大成的情義所動,主動提出用工程抵債,大成的事業由此走出困境,反而取得了更大的發展。
2005年,當公司越做越大,大成卻開始面臨誠信危機。爲了追求利潤,茂盛和大成的分歧越來越大。因爲大成堅持誠信,兄弟倆最終決裂,茂盛帶著喜龍離開,大成的公司也面臨倒閉。而在這時,兩年來杳無音信的秀清卻傳來了消息。大成與秀清重逢,得知秀清已無法生育,但大成對秀清仍然一往情深。兩人和好如初,領養了女兒花兒。大成憑著誠信經營,從頭開始,再度開創自己的事業。
這次大成回鄉,終于實現了他和茂盛、喜龍、二牛當初離鄉時的誓言:一座嶄新的工廠在家鄉的土地上矗立起來。而越來越多的新一代農民工正像大成他們當年一樣,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如潮水般湧向城市。
背景花絮:
阜陽,是全國五大農民工源頭之一,每年有200多萬農民常年在外務工。影片中以“大成”爲代表的農民工形象,是全國農民工群體的縮影,他們走南闖北、艱苦創業的曲折經曆,體現了農民工群體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和不屈不撓、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也展現了阜陽的地域特點、民俗民風,以及這個城市的生機和活力。
電影《農民工》是安徽省阜陽市首次參與拍攝的影片。影片以阜陽農民工在外創業典型人物以原型進行創作,片中很多角色由農民工親自出演。影片講述了阜陽農民大成帶領衆兄弟背井離鄉,前往江浙打工的曲折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在黨和政府不斷關懷和支持下,大成們靠著誠信、勤勞、堅韌、機智、勇敢……終于獲得成功。影片以阜陽市、潁上縣和寧波地區等地作爲主要拍攝景地,並在影片中充分體現了安徽和阜陽的地域特點、民風民俗。
由阜陽市委宣傳部、安徽省泰洋文化傳播公司、北京九州同映國産數字電影有限公司、北京真實焦點影視文化傳播公司聯合攝制完成的電影《農民工》,被國家電影局列爲“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優秀國産新片、重點獻禮影片”。影片以阜陽農民工爲原型進行創作拍攝,真實記錄了阜陽農民工走南闖北、艱苦創業的曲折曆程,體現了阜陽人民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和不屈不撓、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現了阜陽的地域特點、民風民俗,反映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以及黨和政府對農民工的關注、關心和關懷。
2008年12月6日,“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10部國産影片發行推介儀式”在北京星美國際影城舉行。在國家廣電總局力推的一批國産新影片中,由安徽省阜陽市牽頭拍攝的以農民工爲題材的紀實影片《農民工》(原名《民工潮》)名列其中。
影評:
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工生活的故事片《農民工》于2008年12月9日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了首映式。首映式上,觀衆們時而隨劇情發笑,時而被故事感動得流淚,無不爲之動容。特別是在受邀的800名農民工代表中引起了強烈共鳴,許多人淚流滿面。放映結束後,許多農民工激動地說“真沒想到,電影拍得這麽真實、感人!我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章柏青動情地評論說,“我好久都沒有看到如此讓我感到滿意的國産主旋律影片了!影片以真人、真事爲創作原型,用真情、真愛打動人,讓我看到了農民工身上的許多優秀品質。”
著名女作家、北京社科院研究員張西說,影片切入點非常好,以小見大,人物形象鮮活,故事真切感人,祝賀影片主創人員拍出這麽好的作品。
國家鐵道部政治部部長王勇平看後說,我被農民工感動了,他們是一個可愛、可敬的群體。我們要組織鐵路部門的職工觀看這部影片,提高我們爲農民工服務的水平。
安徽省總工會常務副主席李維勇在觀看電影過程中三次流淚。他說,之所以流淚是因爲電影很真實、很感人,把農民工經曆的苦辣酸甜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在爲電影叫好的同時,應該繼續關注農民工、關心農民工、關愛農民工。
http://baike.baidu.com/view/39288.html?tp=0_11
乞丐的群體
辨別乞丐的真假
乞丐的尊嚴
乞討秧歌欣賞
乞丐與流氓的關系
乞丐(beggar)就是以乞討爲生的人統稱爲乞丐,也叫“叫花子”或作“叫化子”
(雜名)貧困乞物于人者。丐亦乞也。無量壽經下曰:“乞丐孤獨。”
過去乞討稱作“化”
乞丐的方式基本以說唱爲主
所以在藝術流派上是叫“化”
舊時,乞丐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當時把乞丐叫做“花子”,北京土話也叫“打閑的”。這路人相當複雜,有成群結隊的,也有獨挑的。
這些乞丐整天流竄街頭,遇到店鋪開業或者有人家辦喜事,手拿“哈拉把”(牛肩胛骨做成的響器)的“花子”便蜂擁而至。有喜念歌的,有唱太平歌詞的,有數來寶的,辦事人不堪其擾,于是就找“看街人”代爲設法阻攔,本家拿出剩菜剩飯和錢,打發這幫花子。
我國古代乞丐的曆史,幾乎與文明社會同時開始。雖然乞丐是社會最底層的貧民,不爲曆代的統治階級所重視,很少被載入正史之中,但是在文人墨客的私家筆記或野史中,卻留下了許多關于乞丐的記載。從這些分散的但又寶貴的記載當中,人們可以看到一幅幅紛紜複雜、色彩斑斕的乞丐畫面,上至帝王、文人才子,下迄平民百姓、騙子盜賊,都可在這些行乞的畫面中找到,不由得發人深思。
乞丐在我國上古文字中,最早是以單音詞出現的。“乞”在金文字中的意思是乞求、求討,同時又可用爲反義,指給予。“丐”又作“句”(gai丐),在甲骨蔔辭中多作祭祀用詞,指向神靈乞求,如“崇雨,句于河”,即雨大成災,乞靈于河神。丐也可作給予之義,如《漢書?西域傳下》記載:“及載肴糧于路,丐施(施舍給)貧民。”乞丐二字合成爲一詞使用,是從漢代開始,而且其本義仍然保留了乞求和給予這兩種意思。因此在宋代以前,乞丐二字尚未用來稱呼討取飯食的人。
那麽,在宋代以前,對討飯之人是如何稱呼呢?據《孟子》、《呂氏春秋》、《列子》、《後漢書》、《桂苑叢談》等書記載,有“乞人”、“丐”、“丐人”、“乞索兒”等等稱呼。這些稱謂在宋代以後仍然繼續使用,大多一直延續到清末。
“乞丐”一詞用來稱呼討飯之人是從宋代開始的,如《太平廣記》中引《王氏見聞》的一句話,就將乞丐與馬醫、酒保、傭作及人販子之流相提並論。又如《朱子語類》中也記載了當時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上以紙鈔代替鑄幣流通之後,有的人早晨還是富商,傍晚就成了一無所有的討飯乞丐。
清代的友石子有《京都新竹枝詞》寫社會的貧富不均,有錢人把錢財萬貫化成灰燼,而路旁的乞丐空腹在啼饑號寒.這種景象在舊北京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錢財萬貫奉菩提,火化成灰尚信迷;盍乞一文略施舍,路旁饑婦抱兒啼。乞丐,亦稱“乞兒”、“乞棍”、“乞婆”、“花子”、“叫花子”,是以乞討求食爲生的一個特殊群體,這一行可以說自古有之。
到了清代時,對乞丐的管理實現了制度化,同時也承認了乞丐的職業化。將乞丐編人地方保甲組織,選立丐頭爲管束之人,查造丐戶牌冊。
各縣有管理乞丐的丐頭,丐頭也是乞丐,但他是官方指定的保甲長.人選由棲止地段的民戶保長推薦,也可由管轄地段的衙役指定.乞丐的保甲冊牌名爲“丐頭循環冊”,列有丐頭姓名及管理乞丐人數、年齡、籍貫、體貌特征和棲身之所.冊上還注明各坊乞丐只許在哪些範圍內行乞,不許硬索強討,並不得走出指定行乞範圍,到別處滋事。另外冊上還規定對乞丐的“考核辦法”:有無爲匪爲盜者,丐頭必須責令稽查,隨時向政府管理人員稟報,如果某丐有不法行爲,立即提丐頭責問。對于外來新丐,各坊不得容留,丐頭必須報官,官方發口糧送回原籍。丐頭循環冊還須每月月終送縣倒換。對于少壯乞丐,問明籍貫,報官送回原籍,強迫他們勞動就業。另外,專門設立棲流所,安置老幼殘病的乞丐,嚴格禁止散處。
爲了消除無業遊民,晚清政府一方面采取傳統賑撫政策,發放“恩賞米石”,收養老弱病殘,設立粥廠,收留災荒與戰爭性無業遊民;另一方面,政府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在“振興實業”的口號下推廣“工藝局”,“收養貧民,教以工藝”,爲乞丐流民創造自食其力的條件。
進人民國,丐幫中還出現過自發的“乞丐互助會”組織,群丐選出會長,多次到商會請願,要求商會通知各商家把施舍零錢數目增加一倍。商會表示無法推行,並提出可以介紹“乞丐團”的成員去粥廠喝粥;
乞丐的群體結構十分複雜,其中確實有因爲肢體殘障,失去了勞動能力;或是家庭破敗、貧病交加、完全失去生活依靠的人;或是孤苦棄兒,鰥寡無依,只得靠人施舍賴以爲生者.此外,還有許多遊手好閑的無賴流痞,他們好吃懶做,充雜其間,成爲惰民一族;更有些流氓痞棍、逃犯流賊混雜在內.還有奇怪的現象,一些農村中的農民,在冬閑無事之時,全村成幫結夥地外出乞討,賴以增加收入,竟也成了傳統慣例。若逢早澇年景,乞者更衆。
乞丐現象給社會帶來諸多混亂和問題,是社會不安定的重要因素。曆朝對乞丐都有收容救助的制度.宋朝時就曾禁止在嚴冬乞討,以避免乞丐凍斃街頭,而在彼時由官府提供乞丐的吃住.明代對這一問題尤爲重視,政府把他們整編起來,由地方團頭管理,並嚴格地限定了乞丐的聚處及活動範圍。
舊時,賣大臉的,也叫,叫花子,耍骨頭的,在中原地區實指乞丐幫。他們在廟會或在節日裏成群結隊乞討。有的打竹板數來寶,有的用牲畜的扇子骨,邊敲邊唱,讓人施舍,往往不給錢(食物)就不走。他們有組織,有首領、有規矩、多以先到爲大(二十幾歲給十幾歲的叫大哥),居窯洞破廟,一般不偷不搶,取寺廟祭祀剩余食物,有的給人看屍守靈。多喜飲酒劃拳。其《花子歌》雲:“八月裏暖,九月裏溫,十月裏有個小陽春,到了十一月裏冷幾天,一到臘月就打春”。有時,有小孩子跟在後面嘲笑道:“蘆葦抽穗,花子落淚”。深刻展現了乞丐們饑寒交迫真實寫照。
要分辨真假,普通老百姓很難“看”出。所以,這主要靠相關專門機構的人員來識別李鬼。然而,目前對乞丐問題的相關法律尚未完善,很難很好地去辨別真僞並采取措施.。
此外,之前廣東發生的孫志剛事件(送到收容所後被打死了),也使收容遣送條例壽終正寢--不再強制將街頭流浪乞討人員遣送至收容所,而是由他們主動去.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新情況,如假乞丐騙遣送回鄉的車票等(剛送走,他又回來了,而且家鄉地點層出不窮,東西南北大跨度,旅遊似的)。而目前,卻沒有多少有效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假乞丐不僅騙取了人們的善心同情和金錢,更是白占了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的救助款,使社會救助的整體實施效率也大爲下降。
目前亟須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和完善,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並形成有力的網絡型監管體系(這需要技術上的支持,專家團隊和政府部門的通力合作,調研),盡可能分辨清真僞實虛,扶持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打擊騙錢,騙同情心的不法分子。
任何人都有尊嚴,雖然現在乞丐有點“職業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做爲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尊嚴,這是任何人,包括他自己也不能抹殺的,就向對待犯罪的人,我們更多的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的措施來減少社會的犯罪率,爭取把犯罪的人重新引回正途,雖然這很難辦到,但是,我們還是堅持去做了,罪犯在監獄中,政府也是極力保障著罪犯的人權,保障罪犯的人格,這其中就包括了尊嚴,連罪犯都有尊嚴,那麽,乞丐,有怎麽能沒尊嚴呢?
網絡乞丐
新的時代跟隨著新的形式,乞丐開始在網上乞討了。有人則說:“有錢上網怎麽算是乞丐呢?”居報道稱此類乞丐多爲大學生,乞討的價格有10元,1元,也有1角的,他們把自己的銀行賬戶發到網上,他們聊天乞討,他們發電子郵件乞討…有的人乞討是爲了買筆記本電腦,咳。在我們這個美好的社會裏的社會,我想是不存在乞丐的,就是有我們國家的措施也會叫他有溫飽的,但不是說像我們自己生活的那麽燦爛把,起碼國家支持加個人的努力,我們這個社會是不存在乞丐的。大多數人認爲乞丐比一般人都有錢。大家都看過《武狀元蘇乞兒》,到結局時沒有了乞丐,其實說的不就是我們的時代麽。曆史的古往今來那個領袖時期沒有乞丐,只有現在沒有;這也是讓我們認識的和平所帶來的和諧社會。
許凡(1926——1995)是晉西呂梁山區的著名乞丐,一生以行乞爲生。他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臨縣秧歌最著名的歌手,他演唱的秧歌在晉西呂梁山區的臨縣、方山、離石、柳林等地和陝北榆林的佳縣、吳堡等地幾乎家喻戶曉。他的一生融入了乞討,也融入了秧歌。他所唱的秧歌取材非常廣泛,涉及群衆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且能一針見血的切中演唱主題的要害。譬如他在見到鄉民們祭拜山神廟以求家畜不被狼吃的時候唱道“山神山神本是狼,又吃豬來又吃羊,磕頭央祭太荒唐,打你要比敬你強”。又譬如他看到某一廠家在集市上以抓彩方式銷售劣質商品欺騙農民,返程途中出了交通事故時唱道“廠家打彩捉農民(捉,捉弄欺騙),老天看見不公平,搗爛汽車壓了人,真是人容天不容”。正是因爲他的秧歌既朗朗上口,又發人深省,所以特別受到人們的喜愛,被群衆譽爲“晉西丐王”“丐王”和“秧歌之王”。以下是許凡演唱其乞討生涯和貧窮生活的幾首代表之作。
其一:
落盤菜,搖壺酒
天南海北任我走
盤龍大棍挽在手
打遍天下咬人的狗
注:落盤菜,指剩菜;搖壺酒,指搖一下壺看一看有沒有的剩酒。盤龍大棍,指打狗棍。
其二:
姓許名凡實不凡
範丹老祖把家傳
天下的欠帳要不完
我不上門人不還
注:範丹,東漢著名學者,曾將全部家産施舍給饑民,並將祖上遺留的債契也一起施舍給饑民,讓饑民們去討還。後世尊爲乞丐業的祖師。
其三:
家裏無煤做不熟飯
引上老婆撿燎炭
雖然形式上不好看
世上的窮人千千萬
其四:
年過七十花凋殘
酸甜苦辣都嘗完
誰也不用笑許凡
世上最數活人難
其五:
饑一頓,飽一頓
許凡常伴一根棍
寒風冷氣都受盡
渾身惹下一身病
乞丐作爲遊民之一種,與流氓之間的關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就區別而言,乞丐雖然是以乞討度日,不務正業,但他們並不一定就都爲非作歹;而流氓卻是既不務正業,又爲非作歹。早在春秋時期,乞丐與流氓之間的區別是相當明顯的,乞丐還有相當的人格。孟子曾說:“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但隨著曆史的變遷,乞丐們在沒有生活來源的情況下,爲了生存,有時也就未免會幹一些諸如偷雞
摸狗之類令人生厭的事。這樣,從乞丐到流氓就逐漸接近起來,在行爲特征上向流氓靠近。那些“硬丐”的強乞行爲,則簡直與流氓如出一轍。據陳淳《上傅寺丞論民間利病六條》記載,宋朝福建漳洲府,有一批“無行止奸雄浮浪客旅”,假稱是來自尤溪的巫師,攜帶刀子,鳴牛角,吹竹筒,或者以木拳捶胸打業、蓬頭、裸體公然闖入市人家中,強行乞討,厲色峻辭,如誅所負,排門逐戶,無一放過。如果應之稍遲,他們就惡語相加,以致小民百姓甚是畏懼,對他們不敢譏呵。這種強乞行爲,實與流氓無異。這些人雖然裝扮成乞丐狀,然這些卻“實非乞丐,乃假托此態,窺覰入門戶爲竊盜計”(陳淳:《上傅寺丞論民間利病六條》,萬曆《漳州府志》卷十)。
到了清朝,這種體現乞丐流氓性的例子俯拾皆是,如清著名流氓朱福保就是流氓性較強的乞丐。有一次他聽說有一家新開的面館很受顧客青睞,慕名而往,登樓坐下後,大聲呼叫取光面來。所謂光面,是指“無餃之面”。店小二雖久聞朱福保大名,卻從未有緣相識,就說“店規,吃大面者坐樓上,吃光面者坐樓下。客人吃光面,請下樓”。朱福保問:“如此說來,吃中面者(指半餃之面)坐在樓的中間嗎?”店小二信口答應了一句。第二天一早,朱福保招呼一些乞兒,各給錢數十文,以二人爲一班,分班至面館吃中面。吃時,坐在樓梯之中,一班吃了,又來一班,絡繹不絕,直至中午還未散。客人進門一見乞兒坐在樓梯上吃面,紛紛轉身離店而去。店主大窘,只得向朱福保請罪,又賄以錢若幹,朱福保才命乞兒離店而去(徐珂:《清稗類鈔?棍騙類?朱福保率乞兒吃光面》)。再如清末紹興,有一惡丐,強奸了一個窮家之婦,“恐其言,乃以蛇入其陰戶而死”(汪康年:《汪鑲卿筆記》卷四,《雜記》)。真可謂窮凶極惡!在上海,一些乞丐,也是“三五成群,習其故智,或高聲而硬要,或刺血以駭人,僻巷小街,則爭奪論少,此多恃衆橫行,目無法紀,實爲閭閻之害”。更爲甚者,乞丐行乞,不僅強乞,而且還靠詐騙得錢,從而在滬上出現了一些有錢的乞丐。如當時有一乞丐李阿三,專門“恃術賺錢”,“每見西人乘馬車而來,驟然踢倒,車中人憫之,每出對開洋給焉”。這種“橫臥道上,裝腔詐死”的行爲,與流氓的訛詐已沒有什麽兩樣。這些乞丐詐得錢後,“則又呼朋引類,聚賭中宵,炙肉烹魚,群焉大嚼”(《申報》,光緒乙亥三月十一日)。蘇州的北寺前,一向爲乞丐棲息之所,在當時也是“強丐”會集的地方。其中稱爲“行頭”者,共計24人,各人都收得徒弟,多寡不等。這些強丐所持之器,“非籃即棒,有以蘆柴編成薄板,名曰蘆板;有以蛇皮包竹管,名曰竹筒;有以雜皮縫成大袋,斜挂腋下者,名曰擐長袋;有弄活蛇者,有持死蛇者”。入市討錢,各須大錢,若給小錢,或者給之稍緩,這些強丐就厲聲怒罵。如果店鋪與他們發生爭吵,這些強丐就用剃刀將額頭劃破,流血滿面,“索詐數百文始去,謂之開堂”(《申報》,同治壬申十一月二十三日)。另外還有一種遊丐,他們在行動時往往不是單槍匹馬,而是成群結隊。如乾隆年間,在陝西有一種遊丐,稱“卦子”,他們在行動時一般都“成群結隊,攜帶家口驢騾”,“沿村強索”(光緒《風縣志》卷八)。嘉慶年間,在福建還有一種乞丐,“身穿好衣,藉乞爲名,聚衆十人,惡討強乞”(嘉慶《南平縣志》卷二一○)。而在江西城鄉,更有一種名叫“練子”的乞丐,“三五成群,到處蜂擁登門入室,索討錢米,少不遂意,喧鬧不止”;此外,這些“練子”還在“茶坊酒市,肆行無忌,遇人節慶婚喪等事,則飽索不厭,使人難堪”(陳宏謀:《培遠堂偶存稿》卷一三)。
從上述諸例情況來看,有的屬于強乞,有的屬于連乞帶訛。但不管哪一種,都帶有流氓性。這樣的乞丐已與流氓無什麽區別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114879.html?tp=0_11
家裡堆滿東西卻捨不得丟 列精神治療 揭密「囤積症」背後的真相 《新聞深呼吸》第159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wngndg894
囤積病- 维基百科
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第五版定義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為精神科疾病,另根據 Frost and Hartl 1996年定義為:患者有收集癖好,他們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對別人看來價值不高或沒用的物件。居住的環境因收集物的大量堆積以致妨礙到這些空間原本的功能,例如甚至需要用到餐桌、椅子、床、樓梯或浴盆來擺放物件,臥室或浴室用作儲物室。由於囤積行為而有顯著的壓力及干擾或妨害到正常生活的運作。
不願意或無法歸還借來的東西,當借送界線模糊時,有時候甚至會演變為偷竊行為或竊盜癖。
強迫性囤積在其最壞的例子可能會造成火災、不衛生的環境(如老鼠橫行等等之現象)、因收集物摔倒受傷,甚至對自己和其他人健康和安全構成危險。
有些患者亦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收集來的東西的價值,亦可能知道積累的物件是無用,或對物件有強烈個人的精神附屬感或寄託,則是患者明知物件是對其他人完全毫無價值的。
另有部分患者會將過期食物放保留下來,在某些情況下亦會強烈抗拒親友等人試圖清除掉他所囤積之物品。而在其他狀況下,患者仍會意識到電冰箱需要清潔,但由於被屋內其他地方的類似情況下導致他放棄清理的念頭,或因明白清除雜物的困難而導致放棄行動。
種類
囤積者中,有超過八成無法停止攫取物品,其中七成五的患者常買個不停,買的時候不會管自己錢夠不夠、家裡有沒有地方擺。在這類囤積症患者眼裡,購物是一種療法,透過買東西讓自己消除負面情緒、獲得心理滿足感。 除了此類「購物狂囤積者」,另有「拾荒型囤積者」,他們傾向撿個不停,不僅看到免費報紙、傳單、小贈品會忍不住多拿幾份,看到空瓶、空盒等堪用廢棄物,都會想辦法搬回家裡。
輔助治療方法
若身旁有「囤積者」,除了專業行為與藥物治療,也應從以下重點修正: 幫助囤積者維持專注,並提供必要情感支持,並且,不要替囤積者做命令式決定,也不要在囤積者面前「出一張嘴」,因為只靠囤積者慢慢清理,容易令患者洩氣而失去動力。囤積者並該從學習「寬恕」出發,學習告別、割捨生命中過於沉重的負擔,為生命找回新空間的梳理秩序。
相關條目
強迫症
焦慮症
拖延症
恐懼症
藏書癖
動物囤積症
不僅如此,囚犯在拿到酬勞之前還會遭到層層盤剝,以稅收、食宿費用、法庭費用等種種名目被扣留高達80%的報酬,真正能夠拿到手的鈔票更是少得可憐,甚至不夠購買肥皂等生活基本用品的支出。《哈佛政治評論》稱,一些監獄的囚犯和家人打一通10分鐘電話要3美元,家人寄錢才能維持基本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更加荒謬的,加州奇諾女子監獄強迫囚犯生產口罩,每天長達12小時,每週7天,而囚犯自己卻無口罩可用。
私營監獄背後的逐利資本
1983年,美國管教公司(3年後更名為懲教公司)接管了田納西州漢密爾頓縣的一個監獄設施——這是私人運營商第一次簽約經營監獄。1990年至2010年間,美國私營監獄的數量增加16倍。目前,全美有200多座私營監獄。它們把追逐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教育改造罪犯和保護囚犯權利。大量美國媒體揭露私營監獄為了營利不擇手段,而囚犯是它們“永恆的商機”。2020年,懲教公司收入9億美元, 82.2%來自私營監獄業務,而另一大私人監獄公司GEO集團的收入更達23億美元。
美國記者肖恩•鮑爾曾臥底私營監獄4個月,將其見聞寫成《美國監獄》一書以揭露私營監獄強迫勞動、壓榨盤剝的黑幕。私營監獄通過遊說、政治捐贈、賄賂等影響刑事立法和司法,使罪犯量刑更重、刑期更長。
美國私營監獄公司還與許多政客關係密切。美國聯邦參議員盧比奧10多年前在佛羅里達州擔任眾議院議長期間,就曾主導與GEO集團簽訂了價值1.1億美元的新合同。作為回報,GEO集團給盧比奧進行了大量的政治捐款。還將觸角伸向其他國家,至2019年3月,與反華政客盧比奧勾結在一起的GEO集團在美國、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和英國的134個懲教和拘留設施中有床位近9.5萬張。
收納、整理術走紅的近藤麻理惠,為何放棄維持整潔了? 2023/01/31 邵蓓宣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風靡全球的收納女王、以「怦然心動整理術」從日本紅到全球的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近期在一次網路研討會上坦承,在生了 3 個孩子後,自己的家現在可能「亂七八糟」,「我已經放棄了,這對我來說是件好事。現在我意識到,對自己重要的是享受在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
近藤麻理惠放棄整理,好療癒?這真的誤會大了!你必須知道的3個真相 2023.01.30 劉宇彤
整理真正的目的是「實現理想生活」,將物品與空間維持整齊乾淨,不過是理想生活的一環。
觀念一:「斷捨離」與「怦然心動」都只是一種整理方法
觀念二:整理的本質是「安排優先順序,將資源最大化」
觀念三:麻理惠的放棄,只是暫時休息;一般人的放棄,是結構性問題
從近藤麻里惠的爭議,看現代人的生活外包觀 2019-01-24 主婦的碎念日常
她很厲害,但她不是鐵則
就算近藤麻理惠有說「每個人只要照做,生活都可以改善」,也不代表你就要相信她,更不代表真的適用每一個人,就算真的適用,也要看如何使用,當中有太多變數,這也不全然是她能夠掌控的,在她沒有一對一諮詢之前。所以,她的書,只能說是通則,很厲害,但絕對不是鐵則。
除了你,沒人能解決你生活上的問題
只想付錢外包,不想費心經營:花了錢就可以推卸責任
如果不想那麼麻煩,一開始不要買這麼多東西不就好了?最好的收納,就是不用收納。
極簡主義如何走上邪教一途? 2022-02-28 加恩
《駭客思維》作者要告訴你,生活黑客是一種兩面刃。他們強調理性與實踐,尋找高效率解決難題的簡單解法,但他們也時常在追求高效率時走向極端,太過仰賴於用系統思維破解難題,以至於看什麼都變成冰冷的系統,喪失了人性。
在極簡主義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樣的狀況。極簡主義作為面對生活雜亂的解決方案,本身沒有問題。但推廣極簡主義的KOL在市場作用下,成為了執著在「擁有少於100件物品」的算數小學生,另一票人則有意無意地讓原先追求樸素的極簡主義理想變成炫富手段,甚至,一門邪教。
原本只是要你活得清爽的整理魔法,卻因為自我成長市場大餅,讓極簡主義變成一場追逐名利的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