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票與版權票收藏》
當然為了賺錢,跟集郵一樣,什麼怡情、養性,最終還不是為了能賣錢。
你怎能將書香染成銅臭?難道不讀下《藏書票與版權票收藏》(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書中的<藏書票小史>和<藏書票的藝術性與實用性>嗎?
誰管藏書票與歐洲印刷書的共生史?藏書票的藝術性嘛,不會比郵票高;証明書主人是誰的實用性也不如中國傳統文人的用印;版權票也防不了盜印。
也對!不然書中不會列出五頁的「藏書票市場價格參考表」(p14-8),而且還成立「中國和各地藏書票研究會」。
人家的宗旨又不是買賣,而是:
「中國版畫藏書票研究會是群眾性學術團體,旨在從事版畫藏書票藝術的創作、研究、宣傳與交流活動,開展藏書票的國際交流,推動我國版畫藏書票藝術的發展。」(p.58)
原來藏書票的本質是版畫藝術啊!原怪會址會在中央美術學院的版畫系。
未必吧!即使不談銅臭,「在歐洲,藏書票的應用,差不多同印刷書是同時出現的。在這以前,流行的大半是抄本或原稿,抄寫極精,而裝飾也極美麗,僅有王室僧院或貴族世家才有能力收藏這種珍貴的稿本。
收藏者用著極瑰麗精緻的繪工,在封面上繪著自己家系的紋章和爵位。
這種在抄本上繪著自己家系的紋章和爵位的風氣,實在就是藏書票的濫觸。
在從前,藏書票的應用,與其說是裝飾書籍或守護書籍,不如說是來誇耀自己的門閥。爵位的紋章,家系的圖譜,頑固的貴族藏書家對於藏書票的制作,僅是注意怎樣表現自己的華貴而已。(p.50)」
你斷章取義,作者葉靈鳳隨即說:
「但是這不是藏書票的真正意義。一張典型的藏書票應該在明顯的地方寫出藏書者的名姓,圖案的運用也要能代表主人的性格、嗜好與環境,同時,更不能忽視裝飾的意味。」
這太難了吧!簡直比古代文人畫的印章還難。
所以現代圖書罕見有附藏書票了,畢竟那些是書商而非藏書者所印,而且又易流失。
別說藏書票,連書籤也罕見了。
再網路化下去,讀書的人都少了。
不過這樣更顯懐舊藏書票之物以稀為貴!
藏書票起源于15世紀的歐洲。它們是一種小小的標志,以藝術的方式,標明藏書是屬于誰的。本世紀初傳入我國。藏書票一般的規格、格式和用法如下(即其基本特征):
一、一小張紙,不能太大,在12—17平方厘米以內;
二、多是木刻畫,木刻便于自己拓印;當代也有其它畫種,用印刷制版;
三、要刻上“EXLIBRIS”字樣,原爲拉丁文,是某人的藏本或某人書齋的書的意思;
四、要刻上票主的名字;
五、貼在書皮或扉頁上。
藏書票和郵票類似,從出現之日起,就演變爲收集和收藏的對象,甚至有時其收藏的功能還蓋過了藏書的標志功能。原因是,藏書票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的特質,它圖文並茂,色彩斑斕;小小票面不僅可以傳遞某種思想,還適應各種畫種和制作方法,變化無窮,趣味無限。由愛書而藏書,由藏書而有藏書票,由藏書票而衍生出一個專門的藝術門類,並培育出一支收藏愛好者隊伍,終成大氣候。
一種情托起了藏書票,這種情就是人類對知識的崇拜和對書籍的熱愛。
藏書票是供藏書用的,其最初的功能和藏書印章一樣,屬于個人收藏的一種標記。通常藏書票在票面上印有拉丁文Ex-Libris,意爲“我的藏書”。最早的一張藏書票是1470年由德國人Johannes Knabensberg制作的,署名勒戈爾(Lgler),由一款畫有刺蝟銜著野花腳踩落葉的木刻畫構成。
不過類似這種圖畫構成的藏書票,在早期是極爲罕見的。一直到17世紀末期,藏書票多以表示貴族身份的紋章作爲圖案。由于當時只有貴族或修道院才收藏得起書籍,紋章藏書票往往象征權勢和地位,並不流行。如17世紀中葉,英王查理二世的藏書票,以兩頭獅子捧一面盾牌的王室紋章爲圖款,是典型的紋章藏書票。
到18世紀,隨著教育普及,出版業發展,藏書不再是少數貴族的專利,許多中産階級也都收藏圖書,藏書票也就平民化,由原來注重由紋章顯示地位,轉而用圖畫來表示收藏者的個性與喜好,藏書票趨向個性化,也更追求藝術的意味,如18世紀中葉英國布利牧師以自己書房一角的書堆作爲藏書票的構圖,表示收藏者的一種情趣。這個時期還時興寓言形式的藏書票,似乎要寄托更多的文化旨趣。如荷蘭畫家邁克爾?伯格斯設計的寓言票,所繪是一對天使騎在凶猛的老鷹背上,一手抓住老鷹,一手護衛牛頭,其寓意耐人尋味。
藏書票的黃金時期出現在19世紀的下半葉。歐洲的文人幾乎都自己動手或請人設計屬于個人的藏書票,有些書店可以根據顧客的需求制作藏書票。當然藏書票的審美風格也有時代性。當工業革命的巨浪鋪天蓋地沖擊歐洲各國時,人們厭煩機械的僵硬的幾何圖案,于是以彎曲變化的植物枝葉爲構圖的藏書票便得以流行。如1897年德國人克萊朵夫設計了以蒲公英和野花作爲背景,加上飛翔的天使的藏書票,那流暢的筆觸傳達著浪漫主義的韻味。所以藏書票的發展,經曆了由純粹實用性到逐步注重個性化和藝術鑒賞性的一個過程。
●中國最早的藏書票———“關祖章藏書票”。
國家圖書館從館藏圖書中發現一枚迄今所知最早的中國藏書票“關祖章藏書票”。這枚書票貼在1910年出版的《京張路工攝影》集中,畫面爲一古代書生在滿室書卷中夜讀的情景,具濃厚的書香之氣和中國古典文化神韻,是一枚構思巧妙與藏書主題緊扣和契合的書票。圖畫工致精美,上方“關祖章藏書”五字,秀逸剛勁。同樣的“關祖章藏書票”還出現在1913年出版的一本《圖解法文百科辭典》中,爲臺灣出版人吳興文發現並收藏。關祖章爲廣西赴美留學人士,歸國後曾在交通部任職,他熱愛西方文化並制作這枚藏書票供自己使用。據分析,關祖章可能是中國最早制作和使用藏書票的人。
●中國最早的文學人藏書票———葉靈鳳“鳳凰”票。
這枚書票是30年代上海的著名作家葉靈鳳1933年親手繪稿刻印的。他思想進步,和郁達夫積極推介西方文化包括藏書票,並親手制作了這枚書票,印出後,他寄贈書票給日本友人太田臨一郎。後來李樺、賴少其等一些青年木刻家積極制作藏書票,不能說沒有受到葉靈鳳等人的影響。這枚書票有史料和藝術雙重價值。
●最早由外國人在中國制作的藏書票———“飲水思源”藏書票。
這枚書票是民國時期金陵大學西文教授裴德安氏1928年制作的,畫面上一位僧人在專心致志抄寫經卷。圖案古樸自然,氣氛肅穆,人物形像栩栩如生。據發現者和收藏者賈俊學介紹,這枚書票是他淘書所得,已發舊褪色,經由中國藏書票藝委會主任、著名版畫家梁棟先生鑒定確認爲套色版。這枚書票晚于“關祖章藏書票”,早于葉靈鳳的“鳳凰票”和李樺的書票,彌足珍貴。
●中國的抗戰藏書票———“羅工柳藏書票”。
這枚藏書票是中央美院教授、1939年“魯藝”木刻工作團版畫家羅工柳先生的作品,是木刻畫:兩個八路軍戰士的頭像、一面紅旗和一把橫置的木刻刀,組成了一個極其簡潔凝煉的畫面,表現了抗戰曆史中八路軍的風采,是一枚珍貴的革命題材藏書票。據《中國藏書票史話》一書著者李允經介紹,羅工柳說這枚書票當時印出貼在本子上保存至今。在三四十年代革命陣營中極少有人搞藏書票的情況下,這枚書票顯得格外珍貴,有特殊的意義和文史價值。
●臺灣土産珍品———“獅首圖騰”藏書票。
“獅子銜劍”是臺灣民間的圖騰吉祥圖案,從30年代起,它被藏書票作家巧妙引用到創作中。日本占領臺灣時期,日籍作家西川滿醉心臺灣風土民情,請日本著名版畫家宮田彌太朗創作的一枚“獅子銜劍”藏書票,以木刻水印出來,貼在“媽祖祭”詩集創刊號上轟動一時,這是臺灣島上最早誕生的藏書票。不久又有西川滿的臺灣友人、詩人楊熾昌根據民宅獅首圖騰制作的一枚“劍獅”藏書票問世,也被人們視爲珍愛而爭相索求。這兩枚藏書票印數極少,作爲日本占領臺灣時期的書票相當珍貴。
[編輯本段]藏書票的四大類型
目前,國際上流行的書票,可以概括爲四大類。
一類是畫家一幅一幅繪制而成的,這類書票並不多見。另一類是由版畫家制作的,此類最多。版種則可分爲凸、凹、平、漏四種。凸版的版材有麻膠、石膏、塑料等,但以木版最大量、最普遍。凹版最理想的版材是銅版,但也有鋅版、鉛版等。平版的版材是石版。漏版,又稱孔版、絲網版。而在這四大類型中,制作技法也是多種多樣。目前,國際書票聯盟已發布了20余種通用編號,用以區別和規範書票制作的版種和技法。
但由于版畫制作之技法日趨多樣,許多版種和技法在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代號。如拓彩版、吹塑版等等。上述兩類,都是書票原作,比較珍貴。只是手繪者,生産不易,難免行之不遠;而以版畫拓印者,數量大增,甚至被視爲正宗,書票也因之而有過“版畫藏書票”之專稱。
這種藏書票以套色水印木刻爲主,可稱作微型版畫,因爲它的畫幅很小,一般長寬均不超過10厘米,通常情況下畫幅爲正方形或黃金矩形。版畫藏書票是藝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圖象與文字相輝映的藝術形式。在畫面中,文字(一般是“某某藏書”、“某某之書”以及必不可少的“Ex-Libris”)占有一定的比例,采用嵌入式將文字設計在畫面中,所以這些文字在畫面中還起著構圖和色彩的作用。因此與其他種類的藏書票不同的是,版畫藏書票上的“Ex-Libris”通常全部爲大寫字母,並且一般將“-”號省略或用“?”號代替。
如果我們將第一類稱爲“手繪藏書票”,將第二類稱爲“版畫藏書票”,那麽第三類便是可以大量印制的複制品,似可稱之爲“通用藏書票”或“複制藏書票”。這類書票在我國尚屬罕見,但在國外,都已上市銷售了。這類書票因爲不是專用,所以不標明票主,但在票面上應留有一定的空白,作爲書主簽名的地方。有的還像郵票一樣,打上齒孔,背面有膠,只要買來隨手撕下一張,貼在書的扉頁中,簽個名或者蓋個章就完事了。
第四類藏書票,則是“電腦藏書票”了。它可以大量生産,方興未艾。這後兩類書票均與現代科技聯姻,爲藏書票的廣泛普及走入千家萬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1.沈泓著:《藏書票鑒賞》(遼寧畫報出版社)2002年版
2.http://bbs.artxun.com/viewthread.php?tid=1904&
英國《衛報》:2008年世界十大最佳書店(楨:沒誠品?)
台北車站站前地下街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信義旗艦店:2006-1-1開幕,總營業面積7500坪中,書店面積便占了3000坪。1樓專櫃引進國際設計品牌。像義大利頂級皮件品牌ILBISONTE、經典品牌C. P. COMPANY和THREESIXTY全臺首家概念店等等,充滿時尚味;2樓書店囊括旅遊、語言、商業等書類,還有電腦精品、美容保養櫃,逛累了可到eslite cafe 休憩 ;以博物館為設計概念的3樓空間,陳列人文、文學、理工等書類,食譜書區並設有輕食廚房,Eslite Tearoom擁有挑高的空間、典雅的裝潢、精緻的餐點,是書香中的美食館;4樓為日文 書店、藝術書店、音樂館、文具館、美髮沙龍、香氛、保養櫃等;5樓 則網羅與兒童相關的商品,兒童書店、兒童探索博物館、石尚自然探索屋;6樓泰市場為泰式海鮮自助餐 及1010新湘菜; 地下1樓販售運動、流行服飾,金色三麥餐廳提供好喝的啤酒喔!地下2樓小吃街集合 各式各樣的異國美食、禮品特產店等。
(1)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的「教堂書店」(Boekhandel Selexyz Dominicanen)
入選首位的荷蘭馬斯特里赫特教堂書店,由建築師吉羅德把廢棄的多米尼加教堂改造而成,去年聖誕節前剛剛開張。吉羅德盡量保留原有建築風貌,只在內部裝飾上作了些許變動,添加了現代元素,令整座教堂煥然一新。在一排排書架間穿行,頭頂是高大美麗的教堂穹頂,難怪有人把它稱為「天堂書店」。
http://www.flickr.com/search/?q=Selexyz+Dominicanen&w=all
(2)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雅典人書店」(El Ateneo Bookstore)
這家書店由一座古老劇院改造而成。雅典人書店之後是葡萄牙波爾圖的萊羅書店,開張於1881年。雅典人書店共有3層,營業面積逾2000平方米,為南美之冠。書店前身是大光明劇院,設計出自建築名家之手。劇院內部裝潢典雅,穹頂壁畫由意大利畫家納薩雷諾‧奧蘭迪繪制,表現了經歷過戰爭的人們對和平的期盼。劇院於1919年5月落成,一度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地標性建築。2000年2月,雅典人書店所屬的ILHSA集團與大光明劇院簽署為期10年的租賃合約,聘請名設計師,投資300萬美元對劇院重新裝修。在完全保留劇院原建築風格的基礎上,將其改造成為頗具品味的豪華書店。舒適幽雅的劇院包廂被改成小閱覽室,大舞台變成提供精美點心、上等飲品的咖啡廳。咖啡廳「菜單」照樂譜編製,點點滴滴體現出設計師的獨特匠心。
http://argentinastravel.com/268/el-ateneo-in-buenos-aires-a-bookstore-to-end-all-bookstores/
(3)葡萄牙波爾圖的「萊羅書店」(Livraria Lello)
http://www.360portugal.com/Distritos.QTVR/Porto.VR/vilas.cidades/Porto/a5_lello.html
(4)美國洛杉磯的「秘密總部」卡通書店(Secret Headquarters Comic Bookstore)
這家店名叫「秘密總部」,坐落在好萊塢以東一群創意小鋪中間。如果說萊羅書店像一個富有層次感的蛋糕,「秘密總部」則像一塊可愛的甜餅。它有其他創意書店無可比擬之處:專賣卡通書。此外,它還被熟客公認為全球最整潔、最友善的一家卡通書店。在加拿大科幻作家科里‧多克托羅眼中,這家小書店「舉世無雙」。
http://secretheadquarters.bigcartel.com/
(5)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的「邊界書店」(Borders Books)
「邊界書店」位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市中心的「皇家匯兌廣場」(Royal Exchange Square),書店前身是蘇格蘭皇家銀行,一棟在1827年由建築師阿奇博爾德·埃略特(Archibald Elliot)設計的新現代主義的雄偉建築物,「邊界書店」於2000年改裝後開幕,書香取代了從前的「銅臭味」,很快的成為當地的著名景點,人們坐在書店外面的台階上看書的畫面,已經成為格拉斯哥市著名的風景之一。邊界書店是一家超大型的國際連鎖書店,總部設在美國密西根州,格拉斯哥市的「邊界書店」只是它的一家分店!
http://www.borders.com/online/store/Home
(6)英國劍橋皮克區的「斯卡廷書店」(Scarthin&squots Bookstore)
斯卡廷書店以樸實取勝。它開業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既賣新書也賣二手書。它有好幾個堆滿了新書和舊書的房間,還有一間怡人的小咖啡館和一個展覽廳。這家書店深受當地人喜愛。不忍釋卷的「書蟲」甚至可以在店中過夜。
http://www.bookstoreguide.org/2009/05/scarthin-books-cromford.html
(7)比利時布魯塞爾,波薩達書店(Posada Bookstore)
它位於布魯塞爾聖瑪格達倫教堂附近一座老房子內。書店裝潢美妙,與擺放的大量藝術書籍「氣味相投」。書店有時舉辦小型藝術展覽。
(8)墨西哥墨西哥城的盧加爾‧德拉曼查書店(El lugar de la Mancha)
它一直被認為是墨西哥城內最佳避暑地之一。書店為開放式建築,植有亭亭綠樹,適合午後遠離塵囂。這家書店內的咖啡與好書一樣聞名遐邇。
http://www.lamancha.com.mx/libros.html
(9)日本京都,惠文社書店(Keibunsya Bookstore)
有人喜歡它的燈光,有人喜歡它牆上比例勻稱的架板,還有人喜歡它錯落於書架間的「小型畫展」。許多讀者一致認同,惠文社靜謐、高貴的氣氛為書店中罕見。
在這裡,你可靜享日本藝術書籍和部分英文讀物。
http://www.keibunsha-books.com/
(10)英國倫敦的「哈查茲書店」(Hatchards Bookstore)
位於皮卡迪利廣場(Piccadilly Circus,皮卡德利)的哈查茲書店堪稱英國最有年頭的貴族書店。它誕生於1797年,是英國女王的書籍供應商。英國政治家班傑明‧迪斯累里、詩人喬治‧戈登‧拜倫、文豪奧斯卡‧王爾德都曾是此地常客。
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9),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1241年至1250年楊古為忽必烈的謀士姚樞用活字版印刷朱熹《小學》、《近思錄》和呂祖謙的《經史論集》等書散布四方[1]。
元代科學家王禎(1260-1330)發明木活字版(亦有人支持宋代就有木要活字本,而且提出了幾種版本加以證明。其中常被人們提到的是被稱為宋本活字本的《毛詩》。由於該書的《唐風·山有樞》篇內的一版中「自」字橫排著,完全可以證明是活字版。
中國金屬活字的早期記載,於元代科學家王禎(1260-1330)在《造活字印書法》(1298)中談到:「近世又鑄錫作字,以鐵條貫之,作行,嵌於盔內,界行印書,但上項字樣,難以使墨,率多印壞,所以不能久行。」
元朝已有雙色紅、黑套印之書籍。
明朝時期,出現了雙色、四色套印的印刷品,能印出多層次的彩色印刷品。
德國約翰內斯·古騰堡(1397-1468)發明鉛活字版。
十九世紀初期,改良鉛活字製作技術並傳播至世界各地。
1804年,英人士坦荷(Earl of Sta nbope)針對活字版弊,發明泥型鉛版印刷術
1829年,法國人謝羅發明紙型鉛版印刷術。
1855年,法國人M.Cillot發明照相銅鋅版印刷技術。進一步發展的凸版印刷術。
1871年,美國人B.B.Blackwell改良紙型鉛版印刷術,創用薄鉛版,墊以木底印刷。
1882年,德人縻生白克(Meisendach)發明照相網版印刷術,將照相製版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別說藏書票,連書籤也罕見了。
再網路化下去,讀書的人都少了。
-------------
+1
笨!就是不要像你一樣當書呆子 2007-03-25 19:10:51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