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
難怪導演那麼喜歡拍她的小說,從前評張藝謀(詳參【圖博館】:)的《秦俑》、現評關錦鵬(詳參【圖博館】:)的、到後評陳凱歌(詳參【圖博館】:)的、以及其它等,真是雅俗共享、精凡同好。
未必!袁良駿研究認為李碧華的小說不過是種浪漫主義,不論是<胭脂扣>、<秦俑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等作品的今生來世錯綜交織,或對<誘僧>的英雄傳奇以及<鳳誘>、<霸王別姬>寫實作品的濃郁浪漫主義色彩,而且有二大弊:一是劇成分太多,特別是<鳳誘>,通篇言不及義,生拉硬扯,讓人反感;二是<青蛇>對<白蛇傳>的改編太過”惡趣” 化,破壞了<白蛇傳>的神話傳說美。
對純文學癖者可能會如此認為。
啥「純文學」?根本是沒慧眼無法洞見丁穎所解讀出的:「李碧華的創作不拘泥於一般言情小說景幻情真的窠臼,往往融入了歷史的、社會的、美學的、哲學的意蘊,而獨具一格。她的作品瑰奇詭異,雅俗共賞,在純文學和消費文化之間找到了第三條道路。同時,在香港殖民、國族、本土混雜的文化譜系中,凸現著獨特的”香港意識”。」
怕是學者的一廂情願吧!以《胭脂扣》(北京‧新世界,2006)為例,書中雖然偶而會插入一些「她(名妓如花、梅艷芳飾演)完全不屬於今日的香港,我(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為男主角,電影改成以鬼妓為主體)甚至敢打賭她不知道何謂1997」(p.14)。「中國人最倔強的精神是『階級觀念』。連塘西阿姑(妓女),也有階級觀念」(p.51)。
這樣就能「改寫歷史和文學經典,修復歷史文化中被多重邊緣化的流浪者的個人史,以此建構香港的文化身份」了?(劉瑛之解讀)。其實李碧華的小說大多是在販賣傳統旣有的女性陰柔觀,再不時的插入現在流行的女性主義觀,整體上則包裝著綺艶的情愛文字。
難怪《胭脂扣》裡男主角的阿楚再怎「我的野蠻女友」,最終還是跟如花一樣渴求男人的愛情,女人多幻想有:
「小屋蕩樣著一片紅光,幽幽搖搖,是是非非,遲遲疑疑。窗外,是出奇地冷靜窺照的寒月疏星,益顯得人間晃蕩。燭影之中,只見如花在。睫毛閃動的投影,覆在臉上,像一雙手拂來拂去。」(p.83)
原著描述男女恩愛情仇內心話的文字也非電影的影音能取代的!
怕是些老套的情話綿綿式男女心理分析吧!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
1988年 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
國際劇情片大賽 ─ 勝出
1988年 南特三大洲電影節
Golden Montgolfiere
1989年 亞太影展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
1989年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關錦鵬)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
最佳剪接(張耀宗)
最佳電影配樂(黎小田)
最佳電影歌曲(「胭脂扣」)
陳門乃望族不接受妓女作媳婦,逐振邦出門,于是兩人在窮困中掙紮。如花與振邦終訂陰世之約,複吞鴉片自殺。如花在陰間久候不見振邦,便來陽世尋覓。永定和他的女友楚娟,同情如花的遭遇,傾力幫助她找人,現在已是1987年了,事過四十年,人已兩三代,簡直是大海撈針,而如花之七日期限即將屆滿……
袁永安在某報社廣告部任職,一天他正要下夜晚,突有一名身著30年代打扮的豔麗女子出現在報館,她要來登一則尋人啓示,但又無錢付廣告費。袁要她次日再來,不想她堅持不肯,並尾隨他一路。在閑談中,袁驚聞她原是30年代死去的女鬼,名叫如花,當年曾是石塘咀的名妓,愛上人稱爲十二少的紈絝子弟陳振邦。二人的戀情因地位懸殊遭陳父母反對,遂離家私訂終生,以胭脂盒爲信物。兩人同居後經濟拮據,再加上染食鴉片,如花知好景不長,二人約定服食鴉片自盡,來生再結緣,不想如花死去,陳被救。50年後,如花苦等陳不得,遂上陽間來尋。此時已是1987年,時守境遷。如花得袁及其女友淩楚娟幫助,終于在一家制衣廠找到早已潦倒和衰老不堪的十二少。如花將胭脂盒歸還,帶著無限遺恨返回陰間。
[編輯本段]幕後制作
文藝悲情片有別于同時期香港電影的快節奏與喜鬧,獨辟蹊徑,拍得哀怨纏綿,令人耳目一新。導演運用時空交錯,從80年代去觀察30年代的生死戀,把現在與過去、回憶與聯想、幻覺和現實巧妙地組接在一起,並以如花對十二少至死不渝的愛情諷喻了現代人對愛情的態度和觀念,帶給觀衆獨特的視覺和心靈沖擊。影片特色一處是重點渲染了30年代的頹廢美,而忽視了80年代香港風貌的表現。影片獲第24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指導三個獎項。
這部哀怨纏綿的影片將當紅歌星梅豔芳送上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的領獎臺,正如導演關錦鵬所說“張國榮和梅豔芳成就了《胭脂扣》”。李碧華曾在《血似胭脂染蝶衣》中寫道:“胭脂扣松脫煙消,現實中角色對換。”影片中如花與十二少的悲情舊夢,成爲冥冥中的讖語,爲劇中兩位主角暗暗設計了一場死亡的約會,從而使得我們現在重看這部電影時更多了一些心疼和遺憾,導演關錦鵬的回憶把我們帶回了那個淒美的故事中。
因爲我的母親很喜歡戲曲,尤其是粵劇,任劍輝、白雪仙的組合給我的童年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包括他們的粵劇電影,所以我小時候就蠻喜歡電影的。開始的時候是想做演員的,所以報名參加無線電視臺演員培訓班,兼職做助理導演。結果演員沒有做成,卻成了專職副導演。而且那時正是香港“新浪潮”電影興起的時候,陸續做了不少影片的副導演。1984年第一次能夠獨立導片,就是《女人心》。
拍《胭脂扣》時,原著作者李碧華覺得梅豔芳最適合演如花,盡管開始設定演員時也有很多種聲音,包括選十二少的演員時,考慮過劉德華、鄭少秋,到最後我定下張國榮,大家也都不願意改掉梅豔芳,她自己也很喜歡這個角色。
其實她是很愛熱鬧的人,一路嘻嘻哈哈走過來,然後坐下來非常沈默和安靜地聽我講戲,給我很極端的兩種感覺。我們之間有了一種信任,很多事情就都可以抛開,很多時候我自己的個人經驗和想法,甚至一些私人的事情對他們都沒有保留。梅豔芳總說自己不漂亮,在這個片子之前她也嘗試過很多扮相的角色,但是女鬼如花的造型她非常喜歡,也曾經說“好喜歡‘如花’造型,如果以後死了,希望用這張劇照作爲遺照。”
2002年時,我想拍一部叫做《逆光風景》的影片,想請梅豔芳和張國榮合演,張國榮飾演一位不得志的藝術家,同時喜歡上梅豔芳演的角色和她的兒子,故事背景在西班牙展開,但因爲預算龐大而延後了,我一直以爲還有機會與他們兩個人再次合作,遺憾的是未能實現。
2003年張國榮和梅豔芳就相繼辭世了,我說那個黃金時代也遠去了,就像現在拍《長恨歌》時的上海與十幾年前《阮玲玉》時的上海感覺完全不同,你進入到一個華麗的房子裏,卻再無法感受到那種雍容典雅的氛圍了。應該說我很幸運,因爲只有我,才擁有他們兩個一起的電影。
關錦鵬執導的影片十分細膩動人,塘西風月的部分拍出了港片罕見的頹廢美感,在氣氛上洋溢著濃厚的哀怨纏綿氣息。梅豔芳演出極佳,先後勇奪金馬獎影後、香港金像獎影後、亞太區影展及臺灣金龍獎最佳女主角,成爲“四料影後”,從此奠定她的藝壇地位。
梅豔芳以唱歌出道,在香港當時已經是天後人物,但是她演技也相當出色。在這部戲以前,就曾經得到最佳女配角,而她主演的《川島芳子》,《英雄本色3》等都很成功。這部戲更是得到了金馬以及金像的雙獎影後,在後來她還拍攝了《審死官》,《東方三俠》,《半生緣》等一系列佳片。
[編輯本段]影片評價
本片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由樂壇兩大當紅偶像梅豔芳、張國榮主演,因《女人心》一片而成名的關錦鵬導演。未在香港上映,便先在臺灣的金馬獎奪得最佳女主角及最佳攝影,先聲奪人。加上上映期間正值梅豔芳的廿八場演唱會,及樂壇頒獎典禮,令電影風頭一時無兩。
電影以跨時代的拍攝手法,交代如花、十二少的感情。更值此把二、三十年塘西風貌搬上銀幕,題材、布局都新鮮,以令影片取得不俗的票房。
http://baike.baidu.com/view/156601.html?tp=0_11
1976年培正中學畢業後,考入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同年入香港無線電視臺藝員培訓班修讀一年,又兼助導一年。
1979年任余允抗助導,其後又爲翁維銓、于仁泰、許鞍華、譚家明、嚴浩、梁普智、區丁平等擔任助導。
1985年獨立執導處女作《女人心》。又再任助導。
1986年完成《地下情》,頗受好評。其後再由邱剛健編劇,陸續執導《胭脂扣》(1988)和《人在紐約》(1989);前者獲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導演、女主角等7個獎項,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攝影等獎項,後者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攝影等獎項。
1991年執導《阮玲玉》,不僅使張曼玉勇奪金馬、金像的最佳女主角獎,更榮膺柏林影展影後。
關錦鵬的其他作品另有《兩個女人,一個靚一個唔靚》(1992,短片)、《斯琴高娃的二三事》(1993,紀錄片)、《一世人兩姊妹》(1993,紀錄片)、《紅玫瑰白玫瑰》(1994)、《念你如昔》(1997,紀錄片)、《愈快樂愈墮落》(1998)、《有時跳舞》(1999)、《藍宇》(2001)等。爲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他拍攝了紀錄片《男生女相》(1996),並在其中公開自己的同性戀取向,引起不小的震動。此外,他也策劃了《少女心》(1989)、《阿嬰》(1990),並監制了《飛一般愛情小說》(1997)和《心猿意馬》(1999)。新近拍攝了電視劇《畫魂》,以及根據王安憶同名小說改編的《長恨歌》(2005)。目前正在籌拍《梅蘭芳》、《花落風流》。關錦鵬創作認真,風格婉約細膩,多以女性或同性戀者爲關注對象,帶有濃郁的女性主義傾向,是香港重要的藝術片導演之一。
1998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愈快樂愈墮落》在香港首映,也就是在那天,導演關錦鵬對外界承認其同志身份。本片構思、情緒均有新意,角色的情欲思緒和經曆透過三男兩女:一個異性戀,一個同性戀,一個雙性戀;兩個一模一樣的女人,一生一死,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編劇是隸屬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的資深文人魏韶恩,同屬“進念”的音樂人于逸堯、梁基爵做電影原聲音樂。具有同志身份自己卻不出櫃的黃耀明演唱電影中的主題曲《暗湧》,原唱是王菲。其中一句“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真是良苦用心無法說出。淒美至極,令人絕倒本片隱喻每個人對自己的性取向均感到模糊。性關系混亂帶出不安躁動的表述。重新探索現代人空虛寂寞的心境,充滿細微的洞察力,調子陰沈。角色的描寫非常深刻,如陳鴻基的落寞、曾志偉的孤獨、柯宇綸的青春躁動,以及邱淑貞先後兩個不同的角色。影片講身份認同和身份混淆,處處充滿同志的感性,“青馬大橋上的密雲”跟香港的命運存在微妙的關系,是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1976年就讀于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同時參加香港無線電視臺影視培訓班。1978年任無線電視臺助理場記、助理編導,師從余臺杭、許鞍華等。1984年執導處女作《女人心》。1986執導《地下情》Love Upto Waste被評爲當年最實座的影片。1987年執導《胭脂扣》Rouge。在導演手法上采用時空交錯、把過去與現在、回憶與聯想、幻覺與現實揉和在一起,造成新穎獨特敘事結構,用80年代的視點去觀察30年代的生死戀,成爲香港新電影的代表作。影片獲第八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作品獎,並獲法國第十屆第三世界影展金球獎、意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審員特別大獎,成爲香港當年十大華語賣座片之一。1989年執導《人在紐約》Full Moon in New York後,藝術創作進入了新階段。放棄戲劇性處理手段,以迫近真實的記實手法表達個人的感受,重在渲染情緒。爲香港新電影再創豐碑。獲第二十六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等8項獎。被評爲1990年香港十大華語賣座片之一。1991年執導《阮玲玉》Actress。巧妙地運用時空交織發展的時空蒙太奇,用“戲中戲”“片中片”拼出“解構”方式。表現對曆史、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將曆史的阮玲玉與現實飾演的阮玲玉相互對比表現兩者間微妙的沖突與差異。深化了影片曆史厚度與深度,獲第二十八屆金馬獎、評審團特別推薦獎等3項獎、第十二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等4項獎、第四十二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他本人獲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1994年執導《紅玫瑰、白玫瑰》,采用插入對白字幕的方法 ,細膩挖掘女性心理特征,別具一格,獲第三十一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美術、最佳音樂等5項獎。《三個女人的故事》1989,獲第二十六屆臺灣金馬獎最優秀作品獎。
長恨歌 Chang hen ge (2005)
藍宇 Lan yu (2001)
有時跳舞 Island Tales, The (2000)
愈快樂愈墮落 Hold You Tight (1999)
紅玫瑰白玫瑰 Hong meigui, bai meigui (1994)
阮玲玉 Centre Stage (1992)
兩個女人,一個靚,一個唔靚 Leung goh nuijen, yat goh leng, yat goh m leng (1992)
人在紐約 Full Moon in New York (1989)
胭脂扣 Rouge (1988)
地下情 Love Unto Waste (1986)
女人心 Women (1985)
http://baike.baidu.com/view/211775.html?tp=0_11
位於必列者士街37號的東華三院梅艷芳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是梅艷芳捐款100萬港元資助籌建,於1995年3月啟用。1990年,梅艷芳舉辦30場「百變梅艷芳夏日耀光華演唱會」後,宣佈不再領取任何音樂方面的獎項,一年後舉行30場「梅艷芳告別舞臺演唱會」,宣布退出樂壇,消息哄動香港社會。
心債(合輯)
1983年
赤色梅艷芳
1984年
飛躍舞臺(註:《逝去的愛》之新力博德曼版本為《再度孤獨》)
1985年
似水流年
壞女孩
1986年
妖女
蔓茱莎華(國語)
1987年
似火探戈
烈燄紅唇
1988年
夢裡共醉(註:《無人願愛我》和新力博德曼的《難破船》是改編自中森明菜同一日文作品)
We'll be together EP
梅艷芳EP
醉人情懷CD VIDEO
百變梅艷芳再展光華87-88演唱會
百變梅艷芳之烈焰紅唇(國語)
1989年
淑女
愛我便說愛我吧EP
華星勵志歌輯(收錄與李忠浩合唱的-邁向新一天)EP
Anita Mui In Brasil(註:《夕陽之歌》的環球和新力博德曼版本為陳慧嫻主唱的《千千闕歌》和Blue Jeans的《無聊時候》)
1990年
封面女郎
百變梅艷芳夏日耀光華演唱會90
1991年
梅艷芳(慾望野獸街)
親密愛人(國語)
1992年
The Legend of the Pop Queen Part I
The Legend of the Pop Queen Part II
1993年
鑽石旅程系列精選:
情幻一生
變
皇者之風
戲劇人生
1994年
是這樣的〔分別推出普通版及絲絨盒珍藏裝兩款,其中絲絨和珍藏款全球限量5000套〕
小心(國語)
1995年
歌之女〔分別推出普通CD版及禮盒版兩款〕
一個美麗的迴響演唱會
1996年
單曲-我們不哭了〔此為梅姐為愛滋病公益籌款而錄製的單曲〕
1997年
鏡花水月
芳蹤乍現臺北演唱實錄(國語)
女人花(國語)
1998年
變奏
情歌精選I
情歌精選II
床前明月光(國語)
1999年
Larger Than Life
沒話說(國語)
2000年
I'm So Happy
2001年
眾裡尋芳45首(2CD+VCD)精選
2002年
Anita Mui With.....
梅艷芳極夢幻演唱會2002
With
2004年
Anita Classic Moment Live
梅‧憶錄
永遠的梅艷芳新歌+精選(國語)
2009年
梅艷芳Faithfully
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
1983年
東京音樂節-第12屆東京音樂節亞洲特別獎、TBS獎
IFPI香港唱片年會新人獎
第6屆十大中文金曲-《赤的疑惑》
第1屆十大勁歌金曲-《赤的疑惑》、《交出我的心》
1984年
第7屆十大中文金曲-《似水流年》
第7屆十大中文金曲-最佳唱片封套《飛躍舞臺》
第2屆十大勁歌金曲-《似水流年》
1985年
第3屆十大勁歌金曲-《壞女孩》
第3屆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第8屆十大中文金曲-《蔓珠莎華》
商臺-最受歡迎女藝人獎
1986年
IFPI全年最佳銷量獎-大碟名稱:《壞女孩》八白金40萬張
第4屆十大勁歌金曲-《夢伴》、《將冰山劈開》
第4屆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第9屆十大中文金曲-《愛將》
商臺-最受歡迎女藝人獎
1987年
第5屆十大勁歌金曲-《烈燄紅唇》
第5屆十大勁歌金曲最佳音樂錄影帶演出獎-《似火探戈》
第5屆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第10屆十大中文金曲-《烈燄紅唇》
商臺-最受歡迎女藝人獎
1988年
第6屆十大勁歌金曲-《Stand By Me》、《胭脂扣》
第6屆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第6屆十大勁歌金曲最佳音樂錄影帶獎-《夢裡共醉》
第11屆十大中文金曲-《Stand By Me》
韓國漢城奧運前奏音樂會紀念獎牌-Anita以唯一亞洲女歌手被邀往韓國參加奧運會前奏大匯演,與Janet Jackson同臺 演出
1989年
第7屆十大勁歌金曲-《夕陽之歌》
第7屆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第7屆十大勁歌金曲金曲金獎-《夕陽之歌》
第12屆十大中文金曲-《淑女》、《夕陽之歌》
第12屆十大中文金曲-IFPI大獎
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
香港藝術家年獎-歌唱家獎
1990年
第8屆十大勁歌金曲-《心仍是冷》
韓國最受歡迎外語女歌手第五名
1992年
第14屆十大中文金曲-鑽石偶像大獎
叱吒樂壇女歌手銀獎
1993年
第10屆十大勁歌金曲-榮譽大獎
1995年
新加坡音樂頒獎禮-舞臺至尊大獎
1998年
香港電臺廿載金曲十大最愛-《似水流年》
1999年
第21屆十大中文金曲最高榮譽-金針獎
2001年
第18八屆十大勁歌金曲-致敬大獎
2002年
第25屆十大中文金曲最愛歡迎卡拉ok歌曲獎合唱歌-《相愛很難》
第25屆十大中文金曲-金曲銀禧榮譽大獎
第4屆CCTV-MTV音樂盛典-港臺音樂特殊貢獻獎
2002MTV風尚亞洲女歌手獎
2003年
第4屆中國金唱片獎-「藝術成就獎」
中國原創歌曲獎頒獎禮-傑出成就獎
2004年
IFPI全年最高銷量唱片《Anita Classic Moment Live 2003》
IFPI全年十大最高銷量唱片《Anita Classic Moment Live 2003》、《梅。憶錄》
1987-1988年:百變梅艷芳再展光華演唱會28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1990年:百變梅艷芳夏日耀光華演唱會30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1991-1992年:百變梅艷芳告別舞臺演唱會30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1995年:一個美麗的迴響演唱會15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1999年:百變梅艷芳99演唱會7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1999年:百變梅艷芳99演唱會續篇4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2002年:百變梅艷芳極夢幻演唱會10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2003年:百變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8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人在江湖(麗的,次要角色)
1981年
女媧行動(麗的,次要角色)
1981年
武俠帝女花(麗的,次要角色)
1981年
對對胡(麗的,次要角色)
1983年
香港八三
1984年
香江花月夜(TVB)
1997年
三誓盟
瘋狂83
表錯七日情
1984年
緣份(飾:anita)
1985年
歌舞昇平(飾:方傲兒)
祝你好運 (飾:阿芝)
青春差館(飾:溫柔英)
1986年
壞女孩(飾:方艷梅)
偶然
殺妻2人組 (飾:anita)
神探朱古力(飾:喬嬌嬌)
歡樂叮噹
1987年
小生夢驚魂
一屋兩妻
開心勿語(飾:梅大香)
1988年
胭脂扣(飾:如花)
一妻兩夫
公子多情(飾:Anita)
黑心鬼(飾-梅賽花,梅蘭花)
1989年
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飾-周英傑)
奇蹟 (1989年電影)(飾-楊露明)
1990年
富貴兵團(飾:草木蘭)
亂世兒女(飾:宋家璧)
川島芳子 (電影)(飾:川島芳子)
1991年
賭霸(飾:梅姊)
何日君再來(飾:吳梅伊)
豪門夜宴 (1991年電影)(客串:自己)
九一神鵰俠侶(飾:姚美君及其家姐)
1992年
審死官(飾:宋李氏)
戰神傳說(飾:月牙兒)
1993年
東方三俠(飾:東東)
濟公(飾:觀世音)
新仙鶴神針(飾:白雲飛)
現代豪俠傳(飾:東東)
逃學威龍三之龍過雞年(飾:湯朱迪)
醉拳II(飾:黃飛鴻小媽)
1995年
紅番區(飾:Elaine)
給爸爸的信(飾:方逸華)
1996年
金枝玉葉2(飾:方艷梅)
運財至叻星(客串:自己)
1997年
半生緣(飾:顧曼璐)
2000年
煙飛煙滅(飾:Gladys)
2001年
鍾無艷(飾:齊宣王,齊桓公)
慌心假期(飾:Michelle)
男歌女唱(飾:朱維德)
愛君如夢(飾:張天娜)
2002年
男人四十(飾:陳文靖)
1987第23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胭脂扣]
1988第1屆金龍獎最佳女主角[胭脂扣]
1989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胭脂扣]
1989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胭脂扣]
1998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半生緣]
1998第3屆金紫荊獎最佳女配角[半生緣]
2001明報第2屆演藝動力大獎頒獎禮-最突出電影女演員-《鍾無艷》
2002第6屆長春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男人四十]
2005中國百大影星大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2%85%E8%89%B7%E8%8A%B3
李碧華生長在一個大家庭裏,祖父以前在鄉下很有錢,有四個老婆,還有妾侍。父親做中藥,住的是祖父的物業,所以李碧華從小生活在那種樓頂很高,有著木樓梯的舊式樓字之中,聽聞過很多舊式的人事鬥爭,這種環境和殘余的記憶爲李碧華提供了創作的素材和靈感。她從小喜愛文學藝術,學生時代便向《幸福家庭》和《中國學生周報》投稿,以後當過教師,從事多種職業。 1976年至今任職記者(人物專訪)、編劇,又在《東方日報》撰寫專欄及小說。
李碧華是香港文壇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才高意廣,行蹤神秘,從不在大庭廣衆前抛頭露面,堅持不公開照片、身世、年齡,容貌不詳。李碧華道:"別那麽好奇我的面貌,我是那種擺到人群裏,不容易特別被認出來的樣子,沒什麽好描述的。和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對我來說是好的,不老記挂著自己的影響力,不去想有多少人正在看你寫的文字,不至于動不動就把自己當成苦海明燈,方才真可以瀟瀟灑灑地寫。"她還說:"寫的時候真的進入那麽一個世界,講得玄一點的話,似乎是有一個人借著我的手來寫。"她自擬的一份"檔案",展示了她的瀟灑、幽默和神秘。
李碧華認爲,寫小說是"先娛己,然後再娛人的享受"。因此她追求雅俗共賞,不僅寫小說,而且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娛樂更多的人。她的小說選材冷僻刁鑽,她那支靈異之筆常常跨過陰陽兩界,讓《胭脂扣》中的癡情女鬼如花返回陽世,讓《秦俑》中塵封了兩千年的蒙天放躍出古墓,讓背負著"千古第一淫婦"惡名的宋代潘金蓮九轉輪回爲當代的芭蕾新秀單玉蓮(《潘金蓮之前世今生》);李碧華還愛寫前塵往事、奇情畸戀,如梨園傳奇《生死橋》、《霸王別姬》,道出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慨歎;另外她還喜歡故事新編,像《青蛇》,都能推陳出新,不落他人窠臼。
當然,李碧華最擅長的還是寫情,她筆下的情充滿了浪漫、激越、淒豔的色調,譬如《破戒》中的紅萼公主爲心愛的人生生挨了一刀,直戳心窩而視死如歸;蒙天放對冬兒的愛情三生不渝,千年不變;程蝶衣那種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泥足深陷的情感以及《生死橋》中三男二女的情欲糾纏,都揭示了人物複雜豐富的心靈世界,表達了作者對情的執著追求,並融入曆史的、社會的、美學的、哲學的意蘊,所以她書中的人物獨具一格,故事別出心裁、瑰奇詭異、雅俗共賞,爲她贏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譽。
2. 爆竹煙花(訪問遊記散文)
3. 紅塵(散文)
4. 青紅皂白(散文)
5. 胭脂扣(小說)
6. 霸王別姬(小說)
7. 色相(一零八個女人)
8. 青蛇(小說)
9. 戲弄(散文)
10. 鏡花(散文)
11. 糾纏(小說)
12. 生死橋(小說)
13. 幽會(散文)
14. 白發(散文)
15.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小說)
16. 秦俑(小說)
17. 綠腰(散文)
18. 個體戶(散文)
19. 天安門舊魄新魂(小說)
20. 滿洲國妖豔——川島芳子(小說)
21. 不但而且只有(散文)
22. 江湖(散文)
23. 變卦(散文)
24. 霸王別姬新版本(小說)
25. 南泉斬貓(散文)
26. 好男人不過是一瓶好的驅風油(長短句)
27. 恨也需要動用感情(長短句)
28. 中國男人(散文)
29. 水袖(散文)
30. 誘僧(小說)
31. 草書(散文)
32. 潑墨(散文)
33. 泡沫紅茶(散文)
34. 蝴蝶十大罪狀(散文)
35. 基情十一刀(散文)
36. 吃貓的男人(小說)
37. 聰明丸(長短句)
38. 咳出一只高跟鞋(散文)
39. 630電車之旅(最後紀錄)
40. 吃眼睛的女人(小說)
41. 八十八夜(散文)
42. 荔枝債(小說)
43. 流星雨解毒片(小說)
44. 給拉面加一片檸檬(飲食檔案)
45. 有點火(散文)
46. 逆插桃花(小說)
47. 女巫詞典
48. 藍狐別心軟(散文)
49. 橘子不要哭(散文)
50. 煙花三月(紀實小說)
51. 水雲散發(飲食檔案)
52. 夢之浮橋(散文)
53. 礦泉水新版本(散文)
54. 淩遲(小說)
55. 真假美人湯(散文)
56. 牡丹蜘蛛面(飲食檔案)
57. 赤狐花貓眼(小說)
58. 涼風秋月夜(散文)
59. 櫻桃青衣(小說)
60. 如癡如醉(散文)
61. 把帶血刀子包起來(散文)
62. 鴉片粉圓(散文)
63. 還是情願痛(散文)
64. 紅袍蠍子糖(飲食檔案)
65. 人盡可呼(散文)
66. 新歡(小說)
67. 風流花吹雪(散文)
68. 餃子(小說)
69. 紅耳墜(散文)
70. 黑眼線(散文)
71. 最後一塊菊花糕(小說)
72.只是蝴蝶不願意(長短句)
73. 放血(小說)
74.門鈴只響一次(散文)
75..緣分透支(散文)
76.七滴甜水(散文)
77.鬼幹部(電影劇本)
78.生命是個面紙盒(散文)
79.青黛
http://baike.baidu.com/view/81294.html?tp=0_11
http://www.bwsk.net/gt/l/libihua/index.html
她很憂愁。
沒有回響。
突然地,毫無心理准備,我竟見到一個熟悉之極的名字:“陳振邦”。
另參本館:《夜宴》
接下來會陷於兩岸三地甚至全球、對華語大片《夜宴》等之影評混戰,我之所以先挑《夜宴》,是因我從前評《語言與影像的魅力》《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俠失諸朝》《旣無歷史也非小說》等一貫的標準,鑑(賞)定《夜宴》是最具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影視小說,不只優於金庸、梁羽生、古龍,也優於李碧華之《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霸王別姬》《誘僧》《胭脂扣》《秦俑》《青蛇》。
優之標準不在文句的長(金庸、梁羽生)、短(古龍),而在有無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就此而論,《夜宴》之短句也勝於前評《勝利者一無所獲》《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只有《閃靈殺手》的前半部之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可堪匹。至於後評《無極》所附郭敬明著《無極》電影小說版,由摘文(可惜網搜不到《夜宴》原文以供諸書的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比較)可知是深受網文影響且不如前評《甕中人》《惡女書》之二、三流文字。薛興國改寫之《臥虎藏龍》則比王度廬原著更二、三流。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1957985
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淡化了原著(文字擅長)的古龍式新武俠小說(短句/動作/詭計/綺愛)之(詭計/綺愛)而強調眞愛,成功地渲染了鏡頭擅長的視覺奇觀!
《滿城盡戴黃金甲》的張式影音美學,外行人看熱鬧(視覺奇觀),內行人則看門道(畫面的意象和象徵所蘊含之眾多意義),至於半調子的毒舌影評人如藍祖蔚則陷於「重情要義」之迷思
陳凱歌的《無極》以奇幻方式拍攝宮廷愛情故事,有別於其 《紅高梁》《黃土地》 《霸王別姬》等,就視覺奇觀而言具實驗性
《墨攻》是部假墨子「非攻」「兼愛」學說之名的歷史戰爭片,雖能滿足對中國哲學外行又狀似好反思的影評人!
《赤壁》雖有吴式暴力美學和獨特三國觀之特色,但整體而言過於冗長(上下集達五小時)。
香港張徹1973年導演的《刺馬》,相對於陳可辛2007年導演的《投名狀》,更屬武俠片,而《投名狀》則夾較多太平天國歷史(故二者在劇情「因權力和女色」和主題「結拜兄弟自相殘殺」上大同,小異的是一偏工夫動作/色調明亮;一一偏戰場調度/色調暗沈)。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