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6 06:52:36阿楨

《乾隆王朝》

看過二月河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之後,本已無意再看第三部曲《乾隆王朝》,在買199元系列DVD時,看在便宜的份上,順便買回,補看一下才知不同於小說原著,簡直是在幫和珅翻案。

人家的劇情文宣不是已寫的很明白了嗎:

雍正之後,再看乾隆!
推演興衰,乾隆是非新論!
廓清迷案,和珅功過重評!

那也不能將和珅美化到清官吧?

戲劇只要情節合理能說服觀眾就行了:
第一部<盛世明君>:「和珅以其過人的精明、對理財之道的充分了解,曆盡周折,終於使王檀望冒賑貪污的真相大白於天下。乾隆一怒,殺貪官60餘人,抄家查產,追回國庫銀子。此案使得和珅的名字因此蜚聲朝野。」

第二部<補天覓石>:「和珅備受聖眷,一升再升,已躋身軍機了。他順風造勢,提議大修圓明園。並煞費苦心議設“議罪銀”,斂財修園子。議罪銀之設,引起各官相互攀比競爭。多的竟上交二十萬兩。而清官們卻十分尷尬。禦史錢灃得悉眾督撫上交“議罪銀”的內情,認定這些人均屬貪官,竟然石破天驚一本連參十個督撫!乾隆閱折,深知官場積弊,於是拖而不決。而錢灃又屢屢催問,清官們亦為錢灃助威,情勢萬分堪慮!和珅乖巧地為乾隆獻策:“十督撫早已耳聞被參之事,此時派錢灃逐省去查,諒無大礙。”於是錢灃為特使,前往十省查案。竟連查八省,一無所獲。」

第三部<廟謀誰運>:「和珅指使其親信(地方官)巧妙地攔駕,暗合了乾隆的心意,該地方官大談聖駕南巡,沿途接送耗資之巨可以辦許多利國利民大事。乾隆因此行實在無益,於是大為嘉許。一時間各地“專案”蜂起。江寧知府錢灃,報上一個天文數位,需銀五百萬兩,造三百里水利堤防。乾隆聞訊大驚,命錢灃來見,錢灃坦言,專案是假,要錢是真。氣得乾隆一病不起,又是和珅善體聖意,從中斡旋,不但十分體面地處理了這場風波,而且還為乾隆覓得一位傾國傾城的美妃,以消皇上的怒火。乾隆欣慰之下,降旨十格格下嫁和珅之子。」

第四部<殘陽如血>:「乾隆要在圓明園中慶八十六歲大壽,永琰(嘉慶皇帝)只得一面加緊圓明園工程,一面詔令各地送壽禮。最終還是靠和珅來解決財源和工程。」
更扯的是劇中「乾隆繼續父親雍正的閉關鎖國政策,更嚴格地禁止海外貿易。」但和珅則是主張通商,如此不但能增加國庫收入,還能重寫清未衰敗史。

不只!即使被抄家後從和府搜出的珍寶,不少也是和珅的苦心──扣住外國貢品以免乾隆加倍賞賜、掏空國庫。

「但是據《查抄和珅家產清單》所列,有金碗碟4288件、銀唾盂600個、金面盤119個、黃金580萬兩、銀元寶5萬個等。查抄出來的物品總價值並沒有上億兩白銀。」
 
關于乾隆帝的影視及文學作品

  乾隆君臣的事故同樣也是影視及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題材,其主要影視作品及其主要扮演者有:
  《上書房》(袁弘飾乾隆),《戲說乾隆》(第一、二部)(鄭少秋飾乾隆),《乾隆王朝》(焦晃飾乾隆),《乾隆大帝》(古天樂飾乾隆
  ),《宰相劉羅鍋》(張國立飾乾隆),《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二、三部)及《還珠格格》(第一、二部)(張鐵林飾乾隆),《還珠
  格格》(第三部)(狄龍飾乾隆),《大內群英》(第二部)(萬梓良飾乾隆)《江南京華夢》(陳浩民飾乾隆)
  主要文學作品有:
  《乾隆皇帝》(含《風華初露》《日照空山》《天步限難》《日落長河》《雲暗鳳闕》《秋聲紫宛》)(二月河著)
  《乾隆韻事》(高陽著),此外,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很多筆墨也是描寫乾隆身世傳說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2677.html?tp=0_11
 
兩個完全不同的“和珅”扮演者

  1、王剛:在《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由著名演員王剛主演的和珅,是一個完全的反面角色:他靠溜須拍馬爲生,不但自私,而且極端貪婪。
  王剛老師,在《宰相劉羅鍋》的戲說曆史劇中,飾演了和珅的角色之後,和珅這個名字,以及以演員王剛爲範本的這個形象,便幾度搬演,成了婦孺樂道、熱度持久、出鏡率奇高的票房大戶,《宰相劉羅鍋》中的和珅竟再度竄紅,其附身于一個胖乎乎的大腕兒,成了時尚人物。可以說《宰相劉羅鍋》是將“和珅”真正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曆史空前之作,開始了史學家和世人對和珅的研究,因此《宰相劉羅鍋》的拍攝意義和王剛的警世塑造就不言而喻了。當然,王剛老師是個好演員,以他的演技,獲得這樣的成功是合理的。同時,和珅其人,作爲一個重要的曆史人物,引起我們的興趣和關注,也是合理的。不過,用上海人的話講,應該"拎一拎清爽"的是,和珅其人的認知價值,大概不應僅止于王剛的演技。
  2、陳銳:在《乾隆王朝》中由演員陳銳主演的和珅,是一個完全的正面角色:他憂國憂民,公而忘私,是所有正直人士的好朋友,是一個高大全式的正義者的化身。
http://baike.baidu.com/view/19534.html?tp=0_11
 
40集電視劇《乾隆王朝》
導演:馬驍 趙鐳 
編劇:陳亞先 水運憲 姚遠 
演員:
  焦 晃飾乾隆帝乾隆王朝 
  陳 銳飾和 珅   
  故事梗概 
乾隆盛世,大清朝前所未有的強大富庶。乾隆在京城大大嘉獎連年治旱有功的甘肅巡撫王亶望,從軍報中捕捉到王亶望貪瀆的蛛絲馬迹。初出茅廬的和珅以其過人的大膽精明,查處了這個有清以來最大的貪案,給乾隆留下了深刻印象。太後聖壽,各地督撫爭相攀比捐銀,禦使錢峰連參十大督撫的貪污,此事震驚乾隆。和珅主動請命,一舉查出首貪也是舊友的國泰,官升軍機處。
  乾隆南巡期間,發現反清書籍,果斷懲辦此事,並祭拜明朝反清義士史可法,一舉征服世人。但乾隆與江南名媛黃杏兒上演的纏綿動人的愛情故事,卻招致皇後不滿,和珅善體聖意,體面處理了這場風波。十五阿哥永琰遠征緬甸,緬王雖勝因不敢得罪天朝而請降,乾隆因此被稱頌爲「十全老人」。雲南因緬戰而遭受大饑饉,乾隆廣施錢糧,通力救災,這又成了舉朝上下最大的功德盛事。乾隆八十壽誕輝煌至極,但連年的大舉動帶來了國庫的空虛。
  乾隆在位六十年後正式禪位,降旨普免錢糧,乾隆的一片愛民之心卻給繼位的永琰帶來了巨大的難題。永琰借勢將這個大難題推給了和珅,乾隆駕崩後,永琰羅列和珅的種種罪名,處死了和珅,這也標志著乾隆王朝的結束,新的嘉慶王朝的真正開始。
  中國帝王中最長壽,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乾隆皇帝,風流倜儻,多才多藝,成就了河清海晏的千秋偉業。然而,乾隆剛愎自用,好大喜功,鋪張奢華的個性使大清盛世悄悄滑向衰落。六十歲時,乾隆起用果敢幹練、工于心計的理財能手和珅,君臣二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借南巡之機懲辦貪官墨吏,閑暇之余難免風花雪月。和珅殫精竭虛,忠心耿耿,如履薄冰地爲主子效死,而乾隆對他恩威並施,既防又用,帝王弄權之術爐火純青。和珅爲留退路,不惜得罪皇親國戚暗助十五阿哥博得軍功,又利用各種場合不動聲色地向乾隆美言,使十五阿哥在與諸皇子的明爭暗鬥中取勝,登上皇位。乾隆駕崩數天後,一代權臣和珅淒慘悲涼地被賜以白綾自盡,曆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分集劇情
  第1集
  乾隆朝中期,正值乾隆皇帝春秋鼎盛,王朝強大不可一世之時。乾隆皇帝志得意滿,舉行朝會,給衆大臣講如何“富當家”,並封賞了幾年來治旱有功的甘肅巡撫王亶望,並擢升他爲陝甘總督。此時,阿桂率大軍平定准葛爾叛亂回京的路上,被連月不開的大雨困在了甘肅。阿桂派門下的書辦和珅回京送信。阿桂軍報中的“大雨連月不開”幾字引起了乾隆的警惕,他深夜傳召和珅進宮問話,對和珅的應對自如和機敏幹練産生了好感,但同時,也確定了甘肅連續幾年並無旱情的事實。
  乾隆欲查王亶望,朝中衆臣卻紛紛上折替王說好話,連劉墉和紀曉嵐二人也不表態。乾隆與五王爺弘晝商量此事,二人認定王亶望是欺君冒賑,並擔心王亶望久曆官場,關系盤根錯節,即使派欽差去查,也難免會有循情之舉。乾隆再次召開朝會,出人意料地提出派和珅爲欽差,前往甘肅查辦王亶望一案,並破格將和珅由一個小小的綠營書辦簡拔成理藩院左侍郎。和珅欣然領命。
  第2集
  和珅帶家人劉全意氣風發地奔赴蘭州查案。王亶望聽說乾隆只派了一個小小的綠營書辦來查案,認爲乾隆是爲了天子顔面而對自己有意回護。他將貪沒的銀子作爲冰炭之資分發給了甘肅各級官員,以此掩住衆人之口。
  初次擔當重任的和珅一進甘肅,就被王亶望在康熙靈前給了一個下馬威。和珅強作鎮定,與王亶望周旋。面對和珅開門見山的詰問,王亶望直言自己確有謊報旱情,冒賑之舉,令和珅大感意外。但王亶望說自己之所以冒賑,全是爲了甘肅百姓,所得捐銀也全數用于百姓。甘肅大小官員更是言辭懇切地紛紛說王亶望是爲百姓辦實事的好官。和珅驚悟甘肅通省官員上下其手,欺瞞朝廷,卻苦于一時之間無從下手,他明知王亶望定有貪污情弊,卻找不著證據。唯一沒有參與此事的張掖縣縣令陶士麟自盡,更令和珅陷入了困境。情急之下,和珅冒險羈押了王的家小,但仍然一無所獲。和珅遂設計與劉全演了一出戲,令王亶望以爲他最親信的人已經出賣了他。
  第3集
  和珅計謀生效,多疑而狠毒的王亶望欲殺人滅口,令和珅找出了關鍵的人——王亶望的寵妾卿憐。卿憐的指證使和珅拿到了王亶望貪污的證據,一舉將王亶望及有關官員鎖拿進京。
  乾隆大怒,欲嚴辦所有涉案官員。因此案牽涉太廣,劉墉等擔心甘肅省一下查辦六十多名官員,會動搖根基,上折奏請只嚴懲首惡,其余涉案官員帶罪辦差。乾隆在禦史錢峰等清流的支持下,表示“不管空缺多少官員,該殺的就得殺”,並令閩浙總督陳輝祖負責查抄王亶望祖籍家産。乾隆獎賞王亶望案的有功人員,大大褒獎了他的心腹重臣陳輝祖,卻只賞了和珅一個戶部主事之職,和珅頗感失落。
  和珅將所抄王亶望家産查驗入庫,卻發現所上繳物品質地奇差。和珅巧妙地通過皇後讓乾隆發現了真相——他居然用一個貪官去查另一個貪官。乾隆震驚而痛心。在乾隆與陳輝祖一次長談後,陳輝祖自盡。乾隆對吏治憂心忡忡,老太後爲他分析盛世出貪官的道理,乾隆無可奈何。乾隆在黯淡的心境中迎來新的一年……
  第4集
   新春佳節,乾隆豐臺閱兵,躊躇滿志。阿桂重回軍機首輔,綠營交由額森特統管。朝會之上,乾隆突然出人意表地提出,太後聖壽在即,要修建一座萬福樓爲太後祝壽。衆朝臣驚愕間,他又將此重任交給和珅,並升任和珅爲戶部侍郎。並給和珅定出了三百萬兩銀子的規制。太後聖壽還有一年多,乾隆就如此鋪張地開始准備,誰也摸不透皇上的心思。一時之間,朝野上下議論紛紛。阿桂、劉墉、紀曉崗嵐等更是上折阻諫,但都被乾隆輕描淡寫地駁回。
  消息傳到太後耳中,太後要乾隆不可如此鋪張,乾隆無奈,下旨命和珅暫時停工。和珅眼見受重用的好機會就要失去,頗不甘心,情急之下,提出不動用國庫的銀子而修好萬福樓,並在乾隆面前立下軍令狀,給自己出了一個大難題。爲籌修樓之資,和珅帶頭捐出自己一年的俸祿。給太後盡孝,誰肯甘于人後?于是一時間,上至後宮嬪妃,下至在京官員,包括綠營將士紛紛捐銀。連錢峰、尹壯圖這樣的清貧之士也不得不典當祖傳之物捐銀盡孝。
  京城當鋪掌櫃普道昭有感于錢峰等的清廉,主動爲他們出銀捐款,引起和珅的注意,並將他引薦給乾隆。普道昭一番關于清官的議論令乾隆大爲激賞,竟破格授給他青普縣令之職。普道昭謝恩上路。
  第5集
   京官的捐銀離三百萬兩之數還差很遠。乾隆卻明令和珅一兩銀子都不能少,和珅苦不堪言。此時,已寄居于和府的卿憐無意中提醒了和珅,真正有錢的是外任官,于是和珅一篇稱頌乾隆孝道的文章被以邸報的形式發往全國各地,各省督撫紛紛派人進京捐銀。
  和珅此舉令乾隆與弘晝對他更爲賞識。和珅以真假兩本賬冊,加上劉全的配合,哄得各地前來捐銀的師爺競相攀比,捐銀數目越來越高,山東巡撫國泰一出手竟然就是二十萬兩。所得捐銀已遠遠超出了三百萬兩,深體聖意的和珅卻憂心忡忡。乾隆聽和珅報來各地督撫捐銀數目,由喜轉憂,繼而大怒,一劍劈了萬福樓的模型。心情煩躁之下,又掃了不明就裏前來相勸的皇後那拉氏的顔面,那拉氏又驚又羞,臥病不起。
  梗直的禦史錢峰聽聞各地督撫捐銀數目如此之大,竟一折參了十名督撫。乾隆找皇太後傾訴心事——既爲吏治憂心,又深恐一下查辦十名督撫會動搖朝局,並表明,萬福樓一定要修,而且要修得風風光光。
  第6集
  乾隆下令,將京官及綠營將士的捐銀原數發還,而外任官所捐銀兩,則用于給京官加俸一年。
  錢峰等卻仍執意上折,要求查辦十督撫,並前往太廟哭祭康熙。和珅趕去,曉以大義,勸錢峰不要做這等陷皇上于不義的事,又趕回宮中,爲錢峰等說情。乾隆深知和珅用心良苦,決意不追問錢峰等的舉動。錢峰卻不依不饒,夜跪宮外,請求嚴辦十督撫。乾隆一時竟也不知拿這個戇頭如何是好。一直陪在乾隆身邊的和珅苦思一夜,突然出主意讓錢峰去查十督撫,料想此時十督撫已有所聞,錢峰這個書呆子查不出什麽來。乾隆會意,下旨令錢峰爲欽差,慶成爲副使,前往各地查十督撫不法情事。
  和珅揣摩乾隆心思,冒險讓劉全給國泰送信,卿憐頗爲擔心。劉全到山東送信,卻被剪了辮子。他回京將國泰誣民爲匪,收取保押銀子之事告訴和珅,和珅憤憤不已,但此時爲保全大局,也只能將此事按下。
  第7集
  錢峰上路,第一站是河南。河南巡撫蘇紀早有准備,對答如流,稱自己及河南各官員所捐銀子乃從本地錢莊借來的,且借據、人證俱在。錢峰無可奈何,微服出行,又處處被以“保護”之名監視,好容易找到蛛絲螞迹,卻又被副使慶成破壞。
  京城中,乾隆得知慶成乃和珅世交,言語中敲打和珅,暗示他不要玩花樣,和珅惶然。乾隆從慶成家人那兒了解到錢峰在河南一無所獲,心中釋然,獎賞了和珅。乾隆對和珅的格外恩寵,引起了他最寵愛的女兒十格格的注意。但是,半年後,錢峰連查六省,竟然一無所獲,引起了乾隆的警覺。
  他與弘晝長談後,決定召錢峰回京,同時下旨,讓十督撫進京爲太後賀壽。太後聖壽,強作歡顔的乾隆又被皇後弄得非常不愉快,壽宴不歡而散。
  第8集
  萬福樓,乾隆賜宴十督撫,使槍夾棒地挨個敲打。十督撫趁機聯名請乾隆再次南巡,乾隆欣然應允。宴罷,和珅看出乾隆的心思,請旨與錢峰一起再查十督撫,一定在乾隆南巡之前,抓出首惡,起到殺一儆百、敲山震虎的效果。乾隆准他所請。
  和珅臨行前再寫一封信,令劉全暗中侍機將原來寫給國泰的信換下。和珅與錢峰直奔山東。和珅雷厲風行,查抄國泰府、封賬冊、審官員,一系列大動作,打消了錢峰的疑慮,對和珅由猜疑轉爲信任和欽佩。和珅有的放矢,一下子就查到山東以清剿“剪辮黨”爲名,誣民爲匪一案,人贓並獲,國泰唯有束手就擒。
  第9集
  國泰以爲和珅會暗中保他,對罪行供認不諱。六部合議,給國泰定罪,和珅不循私情,力主國泰斬立決,更令錢峰等對他刮目相看。國泰臨刑呼冤,攀咬和珅,被押回重審。乾隆心知肚明,取出已被劉全換下的信,令錢峰當衆念出,信中只見和珅清廉忠心之意,並無其它,國泰被斬。乾隆即將南巡,各地官員紛紛猜測、打探乾隆巡行路線,乾隆卻始終不置一詞。
  和珅從十格格那兒看到乾隆剛剛寫就的《山東即景》一詩,頓悟乾隆要走水路,遂令人修複安福艫禦舟。卻故意給前來探聽情況我河南巡撫蘇紀一個錯誤的消息,讓他誤以爲皇上南巡的第一站會是河南,想借此機會懲治這個貪官。乾隆見和珅如此精明,深恐此人被聰明所誤,借十五子永琰和十格格之口,以國泰案中假信一事提點和珅。
  第10集
  和珅驚恐萬分,以爲“君恩已盡”,萬念俱灰。孰料,乾隆不但要他隨扈南巡,而且將南巡諸事都交由他打理。一場虛驚之後,和珅對乾隆更是死心塌地。乾隆奉母南巡,母命難違,萬般不情願地帶上了與自己一直不合的皇後那拉氏。
  河南蘇紀爲大修蹕道,不惜拆民房、挖百姓祖壇,乾隆大怒,一道諭旨,將蘇紀押往山東。山東運河案邊,萬民自發迎接聖駕,乾隆當衆懲辦蘇紀,百姓山呼萬歲。蘇紀成了和珅“議罪銀”制度的第一個受罰者。新任山東巡撫彰寶爲討乾隆歡心,挖空心思,花樣百出,卻沒有一件事情做得令乾隆滿意。
  第11集
   彰寶爲了表示自己的清廉,向乾隆顯示山東官員的困窘不堪,乾隆大怒,這哪裏還有乾隆盛世的樣子?聖駕移往德州,臨行前,乾隆責令彰寶自己出修濟南行宮的錢,並說:“讓你嘗嘗窮酸的滋味”。德州知府盧以川慌忙迎駕,他誤以爲乾隆降罪彰寶是因爲濟南行宮過于奢華,遂請乾隆等住在自己府中,令人哭笑不得。
  和珅爲了能使乾隆遠離紛繁的政務,真正放松心情,引著乾隆、十格格等來到老臣曹元龍的莊園。乾隆興致盎然,與曹元龍談詩論道,不料曹元龍一時忘形,惹得乾隆很不高興。入夜,心情不好的乾隆莊園的藏書樓裏發現了許多有悖逆之詞的書。乾隆大怒,賜死曹閣老,並將逆書焚毀。乾隆有感于此,接受和珅的建議,下令全國征書以編纂《四庫全書》,並明令不許借此興起文字獄。南巡隊伍來到杭州。以上林書院主人黃琨爲首的江南士子踴躍捐書,令乾隆很是滿意,對杭州知府林可若大加贊賞。
  第12集
  乾隆與和珅在西子湖畔遠遠聽到有人彈唱,唱詞竟與乾隆的感慨不謀而和,二人順著歌聲找去,卻已不見芳蹤。乾隆頻頻到西湖邊,想再聽到那清麗的歌聲,引起了皇後那拉氏的不滿。和珅終于打聽到,唱曲的正是江南士人領袖黃琨的女兒黃杏兒,乾隆卻說“目見不如耳聞,筆到不如意到”,遠遠聽聽就夠了。梗直的黃琨因不屑與地方官爲伍,得罪了心胸陝隘的知府林可若。林借口黃琨獻的書中有大逆不道之詞,將黃琨打入大牢。
  黃琨之女黃杏兒爲了找機會告禦狀,混入准備給太後唱戲的戲班,在戲臺上大聲呼冤,狀紙被和珅拿到。乾隆與和珅聽聲音認出黃杏兒正是在西湖邊談唱之人,又喜又驚。在和珅的安排下,乾隆以“一個大官”的身份親審黃杏兒,黃杏兒對這個身份不明的人頗有好感。乾隆決定替黃琨洗清冤情。
  第13集
  乾隆親審林可若,一身正氣,英氣逼人,令黃杏兒傾心不已。林可若被發配充軍,黃琨開釋,並任《四庫全書》南三閣的主持。乾隆此舉,深得江南士子之心。黃杏兒爲父申冤的大膽行爲引起了乾隆和太後的喜愛,卻令皇後那拉氏很不愉快,爲了斷掉乾隆的念頭,她提出要收黃杏兒爲義女,被黃杏兒婉拒,那拉氏更爲不滿。乾隆深恐黃杏兒對自己只有一片報恩之心,強抑心中的感情,送黃杏兒一塊玉佩,送她回家,只說以後“有緣則聚,無緣則散”,黃杏兒很是感傷。
  乾隆內心煩躁,和珅看出原因所在,巧作安排,令乾隆與黃杏兒在街頭“巧遇”,不明就裏的二人都非常高興,攜手出遊。杭州百姓對乾隆發自內心的愛戴,更令乾隆興致盎然,令黃杏兒對乾隆更加又敬又愛。二人來到郊外,無意中在一個破敗的廟中發現了史可法的靈位。乾隆重修史可法廟,並親自作祭文,隆重地祭奠史可法。他的這一舉動,徹底收服了江南士子、明朝遺舊,也徹底征服了黃杏兒的心。
  第14集
  和珅勸乾隆以平常心對待黃杏兒,終于令乾隆抛開猶疑,與黃杏兒相見。皇後得知此事,遷怒于和珅,又對乾隆百般阻撓,甚至擡出太後,令乾隆愈加反感,更把一顆心全系于黃杏兒身上。乾隆與黃杏兒一番長談後,下決心將黃杏兒帶回宮,黃杏兒提出不受封、不爭寵,乾隆應允。皇後見和珅爲黃杏兒收拾住處,大怒,與乾隆發生爭執,盛怒之中,竟擡出順治與雍正的例子來教訓乾隆。
  乾隆終于被觸怒,不顧一切地說出自己長久以來對皇後的不滿,並怒斥那拉氏根本不配做皇後,“根本不是個女人”,拂袖而去。萬念俱灰的皇後剪斷頭發,留下一封信後,不知所蹤。這可是天大的事!和珅見到信後,帶人四下搜尋,終于在一個尼姑庵中找到了意欲出家的那拉氏。那拉氏經過主持師太的點播後頓悟,平靜地跟隨和珅回京。
  第15集
  乾隆移駕蘇州。和珅爲了讓太後開心,費盡心思。金山寺一遊,太後終于接納了黃杏兒,也爲和珅的忠心所感。雲南巡撫楊應琚爲了減免錢糧賦稅,送急報進京,稱緬甸犯我邊疆。留守京中的十一阿哥永瑆與阿桂、劉墉商議後,將邸報送至蘇州乾隆行宮。乾隆深知這是邊陲省份的督撫們慣用的伎倆,發旨申斥,不予理會。
  楊應琚竟然一不做二不休,施詭計挑起了邊境戰爭。和珅接到邸報,頗用了一番心思。一方面,他欲借此成就乾隆的十全武功,另一方面,南巡中,他看出乾隆對十五阿哥永琰頗爲器重,希望籍征緬爲永琰帶來戰功,因此力主征緬。乾隆一時不解和珅用意,和珅竟當衆抗辯,令在場的紀曉嵐和永琰大驚失色。君臣二人第一次發生了激烈的沖突。乾隆大怒,一腳踢倒和珅,並令他回去待命,等著交部議。
  第16集
   十格格前往探視和珅。和珅將自己的一番心思告訴她,並讓她勸十五阿哥永琰向乾隆請戰。永琰趁乾隆射箭之際,表示自己願意替他成就十全武功,並言辭懇切地請征緬甸,乾隆欣慰之余深感意外。十格格不小心說漏了嘴,乾隆才知道這是和珅的意思。乾隆去看和珅,和珅談自己以“不用心”三字侍君,乾隆深深感動,說:“你以‘不用心’來侍奉朕,朕又焉能用心機待你呢?你我永不相負,做一個君臣千古知遇的榜樣!”十五阿哥永琰風光無限地領軍出征。南巡船隊行至江蘇青普縣內,河道竟然被阻。
  紀曉嵐微服查訪,查明知縣普道昭阻塞河道的原因,乾隆果斷地懲辦了江蘇巡撫,並破格將普道昭提升爲江蘇巡撫。和珅卻有些擔心普道昭不能繼續恪守清廉。太後和十格格興致勃勃地要去安徽看“鳳桐”祥瑞,乾隆卻頗爲猶豫——他又收到了已改任六安知府的錢峰上的折子,參安徽巡撫吳之承。乾隆擔心又會看到一個貪官,但又不忍掃了太後的興。安徽巡撫吳之承深恐乾隆不來安徽,找人給和珅送去了厚禮。
  第17集
  乾隆帶著和珅與十格格微服巡視安徽,所到之處繁華非常,這都是因爲皇上要來看“鳳桐”。乾隆下決心要到安慶一行,看看吳之承到底是個什麽樣的官。和珅深恐錢峰會當衆鬧事,先行一步,欲勸阻他,但錢峰認准吳之承乃貪官,並認爲皇上南巡,勞民傷財,堅持要不斷地上折子,直到乾隆返京爲止。和珅扔下一句話:“你雖然是勇者不懼,還要知道智者不惑”,二人不歡而散。乾隆與太後觀“鳳桐”,一片祥和。
  錢峰不服,當著百官曆數南巡的罪狀,乾隆大怒。爲明心志,錢峰大呼著:“鳳桐,我恨你爲什麽不長在禦花園”,頭撞“鳳桐”。盛怒之中,乾隆懷疑吳之承真如錢峰所言,是個大奸巨貪,將他拿下。乾隆申飭和珅收受賄賂,和珅平靜地拿出一直帶在身邊的銀票,說自己只是不想掃了乾隆的興,乾隆不再追究此事。乾隆深夜看望錢峰,並親自爲他敷藥。乾隆的一席話,說得錢峰淚流滿面。
  第18集
  錢峰奉旨提審吳之承。吳之承否認自己有貪贓之行,言之鑿鑿,並嘲笑錢峰迂腐,爲官處世,只知有清官和貪官兩種。兩人正爭執不下,安徽上千百姓主動來爲吳之承請願,錢峰束手無策。
  吳之承戴著枷鎖勸衆鄉親散去,場面感人淚下,令錢峰深思。錢峰在劉家坪各處遊走,巧遇微服出訪的乾隆。二人聽到的全是吳之承令百姓安居樂業的事情。而吳之承之所以能如此氣派地接駕,是因爲他私自准許地方百姓開礦。乾隆非常震驚。乾隆派錢峰和海蘭察去礦場調查,正遇上礦場即將關閉,百姓呼天搶地,與礦工頭發生了沖突。錢峰激動地“假傳聖旨”,稱乾隆不許關閉礦場。
  乾隆解除礦禁,對錢峰說:“你是忠臣,他是能臣”,釋放了吳之承,並賜他一等侯爵,加太子太保銜,戴雙眼花翎;升任錢峰爲左都禦史,隨駕回京。另一邊,京城中監國的十一阿哥永瑆因不滿永琰擔當大將軍王的重任,遲遲不撥軍餉糧草,劉墉、阿桂束手無策。已在雲南的永琰心急如焚。雲南藩司胡文修籌糧籌餉不力,還殘殺百姓,永琰殺他立威,也收服了阿桂手下來打前戰的哈圖和阿德克新。
  第19集
  永琰遣楊應琚去乾隆江南行在催要糧餉,另一方面,率哈圖、阿德克新以兩千人馬突襲鐵壁關,一戰告捷。消息傳來,乾隆大是振奮,卻將籌集糧餉的棘手差事交給和珅辦理。
  和珅怒斥楊應琚爲了減免賦稅,竟然挑起邊釁,楊非常惶恐。和珅苦思良策,談笑風生間,在酒席上讓安徽銅陵、雲南鹽政、江南鹽政司的幾位主事乖乖交出了四百萬兩,而且竟是讓楊應琚開的借據!這幾個人,個個是從京城阿哥府裏出來的胞衣奴才,幾曾吃過這樣的虧?楊應琚不禁對和珅的手段大爲欽佩。
  八百萬兩軍餉尚差一半,和珅打馬進京,原指望能從國庫裏動用一部分,可是一進京就遇上了難題——十一阿哥永瑆鬧情緒,撂了挑子,連朝都不上,劉墉苦不堪言,卻沒有辦法,哪裏還敢提動用壓庫銀子供應軍需?和珅硬著頭皮來到永瑆府,正趕上永瑆府死了一匹馬,這位吝嗇的十一爺竟讓王府上下都拿馬肉當作一餐!和珅瞠目結舌。
  第20集
  永瑆正爲和珅幫永琰爭到領軍出征的機會不自在,再加上前些日子和珅又剛從他的門人手中擠走了那麽一大筆銀子,見和珅來找他,自是一番冷嘲熱諷。和珅軟磨硬泡,永瑆咬牙發狠地答應給他五萬兩銀子,和珅哭笑不得。
  和珅回軍機處與劉墉商議,決心在永瑆的吝嗇上做文章。二人把他吃死馬肉的事告訴了乾隆,乾隆大怒,發旨嚴飭永瑆。劉墉趁機半真半假地幫他分析乾隆發火的原因,永瑆心灰意冷,大叫著開庫取銀,撥往前方三百萬兩銀子。八百萬兩軍餉只差一百萬了。和珅讓劉全將本是自己“小金庫”的崇文門關稅中拿出一百萬,劉全大是肉痛,和珅告訴他,要把眼光放遠些,只有皇上和十五爺都高興,他們往後的日子才會好過。乾隆果然龍顔大悅,派和珅去雲南勞軍。
  雲南,拿到糧餉的永琰大喜,不聽阿桂的勸阻,貿然親自帶兵出征,中了緬軍的埋伏,大敗。緬軍迫于清朝的強大,戰勝後求和,清軍被迫議和。哈圖、阿德克新戰死。阿桂大慟。
  第21集
   中軍大帳內,永琰和阿桂爭著承擔戰敗的責任。和珅卻突然說他們根本就沒打過敗仗,衆人大驚。和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番大道理說得衆人啞口無言,終于依和珅所言:飛傳捷報,凱旋回京。
  永琰率大軍回京,乾隆親率王公大臣及在京七品以上官員一體來迎,禮遇空前,並賞永琰食親王雙俸,阿桂封一等公爵、領軍機大臣。二人心中各是一番滋味。喜慶之中,乾隆爲幾年後的八十大壽,命和珅修繕圓明園和熱河避暑山莊,和珅又接了一個棘手的差事。阿桂堅辭一等公封號,君臣二人相持不下,乾隆終于大怒:“你的一品頂戴、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俱是朕所賜,既然不肯受一等功封賞,那就一體免了,到雲南去做個藩司吧!”廣東送來急報,英國商船開炮打死我漁民三人。
  乾隆天威震怒,和珅受命前去廣州辦理英船傷漁民一案。臨行前,乾隆囑他“一定要將此案辦出我大清的威風”。阿桂被貶,乾隆心中不是滋味,對永琰態度冷淡。和珅臨行前,暗示永琰乾隆最重的就是一個“誠”字。永琰恍悟,給乾隆上一密折,盡述雲南征緬事實,乾隆大感欣慰。
  第22集
  和珅廣東辦案。他明察暗訪,查明英國商人打死漁民乃無心之過,並非有意向大清尋釁。另一方面,和珅發現廣東每年的關稅收入是一大筆進項,而此案一出,外商人心惶惶,紛紛關閉商埠,這將嚴重影響清朝的對外貿易。和珅反複斟酌,最終決定只處死肇事英商一人。兩廣總督郭世勳不滿和珅的做法,認爲和珅回護英商,有失國體,上折子參劾和珅。顧步自封的乾隆皇帝大怒,嚴飭和珅,和珅竟然當庭抗辯,說得乾隆啞口無言。
  乾隆一怒之下革去和珅一切官職,並在聖旨中言明“永不敘用”。失意的和珅開了一家當鋪,儼然一副從此不問世事的樣子。當鋪開張之日,劉墉、紀曉嵐、錢峰等京官都前來賀喜。和珅被罷免,留下一大攤子事沒人管,連劉墉也一副撂挑子的架式,動轍在乾隆面前說“這是和珅的差事”,自己沒能耐,管不了。乾隆賭氣將圓明園諸事交給永琰辦理,永琰犯難,弘晝給他出主意,讓他拖著不辦,等皇上急了,自然會讓和珅回來。乾隆失去和珅後事事不習慣,卻又不肯承認,只是在黃杏兒那兒留神聽和珅開當鋪的事。乾隆遇事就想起和珅,心情十分煩躁,卻依然嘴硬地說:“和珅,永不敘用!”
  第23集
   十格格帶著一大批貨物來照顧和珅當鋪的生意,和珅誤以爲是乾隆的意思,十格格讓他死了這份心。當年國泰案的受害者到和珅的當鋪鬧事,爭鬥中,卿憐爲保護和珅被打傷。
  和珅被罷免,與卿憐沒有了隔閡,兩人感情更好,但卿憐知道,和珅不會在自己身邊太久的,因爲他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太後突然殯天。臨終前,太後指定自己的後事要由和珅親自操辦。乾隆借此機會下臺,恢複了和珅的所有官職,並將自己最寵愛的十格格許給和珅之子豐紳殷德。太後風光大葬,和珅費盡心機,變通儉省,還是耗去國庫銀子一千多萬兩,而此時,大修圓明園正待用錢,太後的金發塔尚未鑄成,十格格的嫁妝也沒有辦齊。
  幾年的揮霍下來,原本充盈的國庫已經日見其危。熱河山莊總管,圓明園主管、內務府總管……都來找和珅要銀子,和珅想盡辦法節省開支,可是好大喜功的乾隆樣樣事都要辦得氣派體面,和珅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開庫取銀。
  第24集
  十公主大婚在即,各地報祥瑞的折子雪片般傳來,乾隆心裏卻犯了嘀咕:這些人說的都是真話嗎?朕的教誨,他們真的都銘記在心嗎?一道廷寄禦旨發往江南各省,要南巡時見過駕的官員追記面諭。地方衙門頓時一片混亂。
  十格格大婚,熱鬧非常。來京賀喜的南方各省督撫紛紛找和珅、紀曉嵐幫忙追記面諭,兩人大打太極,督撫們無功而返。只有普道昭從和珅那兒得到了幫助,因爲和珅認爲他是個清官。督撫們追記的面諭亂七八糟,遭到乾隆申飭。只有普道昭追記得一字不差,受到乾隆褒獎。
  衆人心中不服,也多少猜到此事與和珅有關。湖北巡撫李矩璨爲了巴結和珅,借討墨寶爲名,送給和珅一張十萬兩的銀票,被和珅嚴辭拒絕,懷恨在心。李矩璨在街上巧遇劉全,劉全坐著和珅的轎子招搖過市。李矩璨以劉全逾制爲由,燒了和珅的轎子,並將劉全關入順天府大牢。和珅深明李矩璨的用心,心中雖然惱怒,卻不動聲色。
  第25集
   和珅按兵不動,李矩璨卻沈不住氣了。他鋌而走險,將劉全送往和珅府。和珅命人重打劉全,一邊對李矩璨說著劉全對自己的救命之恩,並說這個不守規矩的奴才反正是“死在你李是丞手上”,李矩璨哪敢跟和珅結下這樣大的梁子?只得反過來爲劉全求情,並拿出十萬兩銀子爲劉全療傷。
  普道昭上了折子,要修築百裏長堤,根治長江水患,乾隆大喜,大筆一揮,批給他二百萬兩銀子。和珅覺得此事有問題,勸乾隆三思,乾隆反指責和珅辦事縮手縮腳,太小家子氣。和珅一邊拖著不給普道昭銀子,一面暗中派劉全去江蘇暗訪。
  劉全回來告訴和珅,修築百裏長堤根本不可能,普道昭是打著這個幌子向朝廷騙銀子罷了,和珅大急。乾隆催和珅給普道昭銀子,並賭氣說要再次南巡,和珅用乾隆曾說過的“不再南巡”,使乾隆只得作罷。和珅的一再勸阻,也使乾隆心生疑慮,他找來進京述職的浙江河道許成安,詳細詢問有關事情,確信普道昭在鑽空子,欺君。乾隆下旨,令額森特將普道昭鎖拿進京。
  第26集
  劉墉、紀曉嵐擔心普道昭一案會將保舉他的和珅牽連進去,都請旨主審此案,想盡快了解。乾隆卻讓和珅自己來審。公堂之上,普道昭不但不認罪,還算了一筆生意賬,認爲自己這幾年經營官場,實在是虧了本,面對這個拿官場當生意場的無賴,和珅怒不可遏。
  乾隆卻想出了一個讓他活受罪的法子——將他發往戶部,當個賬房,成天跟銀子打交道,卻撈不到一厘。弘晝見乾隆通宵閱折,忍不住勸他不必如此操勞,可以讓皇子們代勞。敏感的乾隆認爲弘晝是說自己老了,很是不悅。乾隆突然下旨要大選秀女,衆大臣莫名其妙,卻都不敢表態。黃杏兒對乾隆選秀一事表現得滿不在乎,更令乾隆不快,告訴她“朕不能老,老了也不老”。永琰不解乾隆此舉用意,心中不快,不但不上折子恭賀,反而要去拜謁生母,乾隆大怒。
  永琰的師傅朱珪及時趕到,告訴他乾隆選秀真正用意是告訴天下人,他沒有老。永琰恍然大悟,趕緊回京,補上一折,總算平息了乾隆的怒氣。永琰與朱珪話別,朱珪要永琰防著和珅,說此人太過精明。
  第27集
  各處都要用銀子,和珅左支右絀。乾隆選秀,黃杏兒留下一封信,悄然離開了京城。
  在乾隆黯淡的心境中,他的聖壽之期已近。宮中點起了宮燈,倒計著乾隆聖壽的天數。各地紛紛上表報祥瑞,乾隆心境慢慢好轉。英王帕特使馬戛爾尼不遠萬裏送來賀禮,乾隆端著大國的架子,要和珅好好款待來使。馬戛爾尼此來,除了送賀禮,還肩負著重任——希望與清朝通商。和珅看出此事對大清大有好處,應允會向乾隆稟明,馬戛爾尼大喜。此時的雲南卻遭遇了災荒,但是雲南巡撫楊應琚卻不敢在此時向朝廷報災,怕掃了乾隆的興。在此地任藩司的阿桂不忍看百姓受苦,堅持要上報災情,與楊應琚發生沖突。
  第28集
  楊應琚不但不報災,還向朝廷報了豐收。阿桂收到麗江知縣送來的百姓用以充饑的樹皮草根,老淚縱橫,不顧一切,決定向朝廷報災。他派舊部將寫著“餓死三千人”的樹皮草根帶給了錢峰。此時,和珅正忙于與馬戛爾尼談判——英使竟然不同意在祝壽時向乾隆雙膝下跪!
  錢峰不顧一切,深夜闖宮,被攔在了門外。乾隆大壽,一片喜慶,錢峰突然將樹皮草根呈上,並出言指斥乾隆不該如此奢華地大辦慶典,並當衆對乾隆出言不恭。乾隆盛怒之中將錢峰拿下。乾隆深感痛心,下令停止慶典一切活動。和珅滿懷希望地向乾隆報上英使的通商條款,想籍此打開一條生財之道,不料乾隆一句“通商與天朝體制”,斷然拒絕,並下旨關閉了一切通商口岸。乾隆派永琰往雲南賑災,將楊應琚就地正法,並將老臣阿桂重新起複,調回京城。
  第29集
   錢峰的行爲令乾隆大爲生氣。和珅擔心乾隆真會在氣頭上殺了錢峰,一邊躲著乾隆,遲遲不給錢峰定罪,一邊開導錢峰,勸他認罪,可是錢峰卻死不認罪。乾隆夜探錢峰。可是錢峰卻不知死活地將乾隆的政績一一抹殺,並一再表示自己已報了必死的心。本來只是跟錢峰賭氣,打算網開一面的乾隆被錢峰徹底激怒,喝著“朕非殺了他不可”,離開了刑部大牢。
  和珅聽說此事,知道乾隆真的動了殺機。可是大清祖制,不能殺言官。和珅深恐乾隆背上誅殺禦史的罪名,帶著毒酒來看錢峰。和珅與錢峰長談,點破錢峰以一死以邀清名,卻陷君父于不義的行爲,錢峰含淚喝下毒酒。衆臣正勸怒火中燒的乾隆不要殺錢峰,刑部來報,錢峰自殺身亡。乾隆明白這是和珅所爲,歎道:“朕擔不起殺言官的罪名,難道你就擔得起嗎?”錢峰死得不明不白,朝野議論紛紛,阿桂等不明就裏,誓要將此事徹底查清。和珅心中惶然,病倒在床。乾隆卻下旨要和珅查辦此案,和珅心中大松。
  第30集
  錢峰一案未明,永琰前往和府探病,客套一番之後,暗示和珅,自己已將刑部看管錢峰的獄卒除去,和珅放下心中大石,卻對永琰如此深不可測暗暗心驚。錢峰一案做結。盡管衆人心中仍有疑團,但在永琰的支持下,以錢峰確是自殺爲結論,了結了此事。
  乾隆到弘晝府,兄弟二人閑談,弘晝再次談到乾隆的操勞,勸乾隆享幾年清福。弘晝無意間提起乾隆早年曾說過,在位不超過聖祖康熙爺,乾隆認爲弘晝繞來繞去,是爲了讓自己退位,拂袖而去。朝野中立時將此事傳得沸沸揚揚,和珅與劉墉憂心忡忡,卻也苦無對策。弘晝驚嚇之下,一病不起,竟沒有人前去探望,連素來與弘晝親厚的永琰,爲了避嫌,也不敢去探病,令額森特大爲不解。和珅往弘晝府探望,弘晝後悔不已,將兄弟二人談話內容告訴和珅,和珅大驚失色。弘晝跟和珅講了“非所願也”之後,撒手辭世。
  第31集
  弘晝靈堂空空蕩蕩,沒人來吊唁。百官都聚到和府,以給和珅小兒子慶百周爲由,想探聽點兒消息出來。和珅不在府中,劉全不知如何是好。耿直的額森特得知此事,大鬧和府,並痛罵和珅。
  十格格出來,才震住他。十格格告訴大家,和珅一直在替弘晝守靈,衆人大吃一驚。和珅由弘晝靈堂出來,直奔宮中,向乾隆講述了弘晝臨終前所說的三個“非所願也”,令乾隆深有感觸。乾隆去弘晝靈前,衆臣紛紛趕來,乾隆怒斥這群見風使舵的官員,親自爲弘晝守靈。弘晝和錢峰的死,令乾隆深深自省,他突然提出讓永琰和永瑆入軍機處行走,二人大喜。永琰初入軍機處,喜滋滋地捧來了看書的老師朱珪編纂、批注的乾隆禦制詩集。
  第32集
  河南巡撫蘇紀看出乾隆對永琰十分看重,借進京吊唁之機向永琰示好,表示要投靠永琰。永琰默許,並暗示他要做出點政績來。
  紀曉嵐和劉墉對朱珪批注禦制詩的舉動頗爲不屑。偏偏此時,永琰提出要調朱珪進京。紀曉嵐突然發難,公然頂撞嘉親王,永琰拂袖而去。紀曉嵐想趁此機會遠離京城這個是非之地,故意大張旗鼓地逛妓院,卻又只彈琴喝酒,沒有其它越軌行爲。乾隆看出紀曉嵐的用心,以當年紀曉嵐曾私通消息的罪名,將他逐出京城,發配和新疆伊犁。並將紀曉嵐的心思講給永琰聽,並借機教他用人之道,永琰驚悟。
  阿桂、劉墉、和珅分別與紀曉嵐話別,感慨頗多。永琰又找來阿桂,要他上折保舉朱珪進京。紀曉嵐的例子就在眼前,阿桂哪敢得罪這位如日中天的嘉親王?他唯有應允。永瑆與永璿眼見乾隆對永琰格外器重,心中頗不服。此時,剛好和珅將永琰寫給朱珪的賀壽詩送來,二人雖不明白一向不遺余力幫助永琰的和珅,此時爲何要壞永琰的事,但眼前的大好機會,當然不可錯過。上書房中,阿桂與永琰聯合上折保舉朱珪進京。永瑆拿出永琰那首頗有些過火的賀壽詩,乾隆深感不快。
  第33集
  朱珪進京不但沒成,反被罷了官。紀曉嵐在新疆,爲救一個牧羊女,與千總發生沖突,險些丟了性命,幸好故舊兆惠趕到,救了紀曉嵐,並對他禮遇有加。蘇紀又上了折子,提出要在河南推行引黃泡堿,永琰大力主張推行此事。
  一向好大喜功的乾隆毫不猶豫地批准。和珅認爲蘇紀不可靠,想要反駁,卻被劉墉暗中攔住。和珅不解其意,劉墉告訴他,蘇紀已經投靠了永琰,和珅大驚。和珅與卿憐談心,表示自己的憂慮,一方面,他認爲永琰重用蘇紀這樣的人,頗爲不妥,另一方面,他擔心朱珪一旦進京,自己在永琰身邊,就會失去地位。蘇紀爲了增加引黃泡堿的數量,竟然不顧一切地淹百姓的房屋和良田,終于激起了民變。永瑆、永璿幸災樂禍,並趁機在乾隆面前進言。
  和珅爲保護永琰,主動請求去河南查清民變起因,永琰卻推舉額森特去辦理此事,乾隆准了永琰。額森特行前,永琰叮囑他一定要先平亂匪,再查蘇紀。魯莽的額森特禁不住蘇紀的挑唆,怒火中燒,不問青紅皂白就剿滅了起事的百姓。卻又從前來喊冤的百姓口中知道了蘇紀逼民起事的真相,一怒之下,額森特斬了蘇紀。
  第34集
  額森特殘殺百姓,私斬朝廷命官,衆臣紛紛上表彈劾,永琰懊惱非常。乾隆卻當衆表態,說像蘇紀這樣的官員,如果額森特請旨,“朕也是這個字——斬!”,所以乾隆決定不但不罰額森特,還要大大地褒獎。永琰喜出望外,和珅卻站出來反對,他認爲額森特罰固不能罰,但也不能獎。他列出的理由,令乾隆無話可說,永琰變色。
  朝會散去,乾隆有些無奈地說和珅胡塗,一片忠心卻不知道爲自己留後路,和珅大爲感動。永瑆等知永琰生和珅的氣,便趁機挑撥,告訴永琰,上次他寫給朱珪的賀壽詩也是和珅交給他們的。永琰又驚又怒。十格格問和珅爲什麽與永琰做對,和珅把爲永琰考慮的理由告訴十格格,十格格忍不住轉告給永琰,永琰很受震動。乾隆突然提出調朱珪進京,入軍機處行走,和珅心裏很不是滋味。
  乾隆八十五大壽就要到了,也就是乾隆當政六十年的期限,人人都在猜測乾隆是否退位。永琰與朱珪商議後,給乾隆上了一個“勸阻皇阿瑪禪位折”,和珅苦思之後,卻決意送給乾隆“堯天舜日”四個字,勸乾隆禪位。
  第35集
  乾隆收到永琰的折子與和珅的字後,沒有表態,卻提出讓和珅陪他去一趟景陵,要請聖祖在天之靈,給他一點啓示。康熙靈前,乾隆動情地回顧了自己在位六十年所做的一切,總結了得失,心中再無牽挂,決定禪位。乾隆禪位于永琰,嘉慶皇帝登基。
  乾隆有感于和珅幾十年來的忠心,將恭王府賞給他,並希望他能好好輔佐新君,和珅感動不已。新皇登基,第一件事就要普免天下錢糧,和珅卻態度堅決地表示“不可”,並曆數眼下需要用錢的地方:圓明園、熱河山莊、山東等地剿匪的軍餉、救災,還有新疆兆惠催要的軍餉……嘉慶強忍心中不快,聽和珅將目前的財政危機說完,劉墉、阿桂等,包括朱珪都默認和珅說的有理。嘉慶卻輕描淡寫地用一句“和珅我信得過你”,將這個難題推給了和珅。
  嘉慶執意要推行普免錢糧,朱珪出主意說,這件事只有和珅能辦。喜慶之日,紀曉嵐也被赦免回京,與他一起回來的,還有催要軍餉糧草的新疆將軍兆惠。
  第36集
  和珅向嘉慶提出部分減免的折中之計,嘉慶依然不允。四處催要銀子的官員都來找和珅,和珅無奈,只得稱病在家。普免天下錢糧還是風風光光地推行了,各地的大臣給紛上折稱頌當今聖上,但是,和珅的稱病,令嘉慶帝非常不快。兆惠爲了軍餉,大鬧和府,和珅讓他去找永琰。
  同時,和珅也暗示圓明園主管、熱河工程的主管都一起上折子給永琰。永琰識破了和珅的用心,差太監傳旨,讓禦醫爲他治病,如果禦醫治不好和珅,就要禦醫的命,和珅知道永琰這是在逼自己,只得重新上朝。劉全坐鎮崇文門,截住了一輛運藥材的大車,發現車裏藏著三十萬兩銀子,于是將車老板拿下,但車老板態度強硬。劉全發現車老板是十一王爺永瑆的人,大驚失色,忙報和珅,說自己闖了大禍。
  正爲銀子發愁的和珅卻更關心,永瑆這麽多錢,是打哪兒來的。永瑆這邊,也惴惴不安,怕和珅捏住自己的把柄,正左右尋思,和珅卻押著劉全,帶著車老板,主動上門來了。
  第37集
  和珅軟硬兼施,永瑆無奈,只得告訴他,自己這錢,是跟洋人做生意賺來的。和珅從永瑆口中得知,雖然乾隆曾經下命不許與外國人作生意,但實際上並未能完全禁止,與外國人通商,在廣州是半公開的狀態,甚至連官府也攪了進來。
  和珅認爲這倒不失爲一個解決經濟困難的辦法,派劉全去廣州調查。劉全發現,在廣州與外國人作生意已經相當成規模,且許多外國人悄悄在廣州開了洋行。其中有一個叫德亨行的,竟是朱珪開的。劉全在與約翰牛的交談中得知,有一筆六七百萬的大生意,沒有人敢接,並從他那兒拿到了有朱珪手迹的扇子,回京。和珅以扇子要挾,使朱珪答應連手。他們與永瑆聯合接下了廣州的生意。事情進行得很順利:和洋人的談判,劃分地方,簽訂合同等。洋人以爲是中國的官府正式在辦此事。
  同時,因爲這筆生意,竟然在廣州興起了一個不小的貿易區,和珅感歎,如果開放通商口岸,倒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不料,劉全竟向約翰牛索要賄賂,約翰牛不服,竟然告禦狀,到了嘉慶面前。嘉慶大怒,在乾隆的支持下,嚴查此案。撤去了朱珪軍機處職務,留京聽用;永瑆也受了罰。對此案的“首惡”和珅,嘉慶卻只令他回家閉門等旨。
  第38集
  和珅辛辛苦苦賺來的六百萬兩銀子被退了回去,貨物被焚,貿易區關閉,嚴禁與洋人通商,被正式寫進了大清的律條。和珅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心中淒苦。
  不料,嘉慶頒旨,和珅升任領軍機大臣,接任九門提督,兼管刑部、兵部。劉墉、紀曉嵐看出嘉慶是要把和珅放在火上烤,把所有的難題都交給和珅辦,很爲他擔心。和珅來找乾隆訴苦,但乾隆卻只關心著他的圓明園工程,並與和珅敘起舊情,和珅百感交集,痛哭失聲。和珅正在爲難,普道昭帶著一本“四柱清冊”來找他。原來,普道昭利用自己這幾年在戶部之便,做了一本賬中賬,記下了各級官員貪污的黑賬,可以用來要挾百官。
  和珅雖明知普道昭此舉卑劣陰狠,但已到窮途末路的他,也只能以此來籌集朝廷所需的銀子了。他將“四柱清冊”交給嘉慶,嘉慶出于各種考慮,同意以此來讓貪官交出銀子,但他言明,此事不可讓乾隆知道。于是,普道昭被升爲戶部侍郎,一場被命名爲“挖金礦”的活動展開了。普道昭瘋狂壓榨各級官員,弄得朝中怨聲載道,都認爲普道昭是和珅的人,紛紛上折子彈劾和珅。和珅苦惱萬分,要普道昭暫停“挖金礦”。
  第39集
  嘉慶不同意停止“挖金礦”,和珅無奈,只得讓普道昭繼續到京城以外去繼續挖銀子。和珅得罪了更多的人。阿桂病逝,臨死前竟告訴家人,不讓和珅來給他吊唁,和珅。和珅四面楚歌:新皇上忌諱他,老皇上不理解他,同僚又敵視他。
  清漪園建成,乾隆興致勃勃地帶著十格格四處觀賞,在房中寫下“祥麟不祚”四字,猛然倒地。乾隆駕崩,和珅悲痛欲絕,在靈堂大哭,要隨乾隆去了,差點失禮。虧劉墉一巴掌打醒了他。嘉慶頒旨:和珅駐幹清宮,主持乾隆皇帝治喪期間一應事宜。新皇如此器重,和珅悲痛之余,也有幾絲欣慰。
  和珅不眠不休地爲乾隆守靈,感念著乾隆、嘉慶兩朝主子對自己的深恩。另一邊,嘉慶與朱珪卻費盡心思地在給和珅羅織罪名,卻苦于沒有恰當的理由。幾番計較,兩人決定在他的忠字上做文章。二人越說越興奮,越猶嫌證據不足,突然,朱珪想到了一計。
  第40集
  朱珪想到了和珅的家産,要告他一個“貪”字,他們正缺一個出來指證的人,普道昭來了……幹清宮內,乾隆靈前,和珅被抓。隨著和珅府被抄,和珅被列出了數十條罪狀。
  十格格哭著求當今皇上,跟自己最親近的十五哥,不要殺和珅。並說,他們什麽都不要,只要留下和珅一條命,然後夫妻二人陪和珅離開京城,永不露面。永琰也落下淚來,只說:“結了案再說”。嘉慶擔心殺了和珅,在十格格和天下人面前無法交代。朱珪卻以民間流傳的“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來刺激嘉慶。恰在此時,不知死活的普道昭跑來“獻寶”,一再地提到“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一怒之下斬了他,並下決心殺和珅。
  獄中,劉墉、紀曉嵐來爲和珅送行,二人心情沈痛,和珅卻談笑風生,縱論天下,並留下了一首絕命詩。卿憐來與和珅見最後一面,兩人第一次互訴真情。卿憐推開和珅,猛地觸柱身亡。和珅被賜死。新朝的一天,十公主來見嘉慶,謝他賜和珅全屍,一本正經地叩拜,不再稱他爲“十五哥”,第一次叫他“皇上”。這一聲“皇上”,標志著乾隆王朝的正式結束和嘉慶王朝的正式開始……(全劇終)
http://baike.baidu.com/view/76255.html?tp=0_11
 
乾隆>百度百科

  清高宗弘曆(1711年9月25日子時—1799年2月7日),姓愛新覺羅,諱弘曆,是雍正帝第四子。屬兔,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卒于嘉慶四年正月初三,終年89歲,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縣西北)。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爲清代入關第四帝。乾隆六十年禪位于十五子顒琰,自己成爲太上皇。乾隆在位共六十年(實際上是六十一年),當了太上皇國家的最高權力還是在他手中.,是中國封建史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僅次于祖父康熙,而且是壽命最長的皇帝。像乾隆這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乾隆死後的廟號爲高宗純皇帝,史書上稱爲乾隆帝。
  正說乾隆
  乾隆皇帝弘曆在位60年,做的事情太多,光記載他言行的《清高宗實錄》就達1500卷,據筆者統計,共有13580136字,還未計標點符號。
  乾隆皇帝所做出的主要事件歸納起來,有八件大事(有些是小題大作,有些是惡意鑹改):
  第一件是編修文化典籍。主要有:
  (1)主持纂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是明《永樂大典》的精簡版,當時的滿清政府把覺得有用(對于統治階級來說)的留下來,沒用的就給刪除,《四庫全書》只相當于《永樂大典》①的一小部分。《四庫全書》第一份告成,共收書3461種、79309卷。隨後繼續進行,到五十二年(1787年)六月,又告成6份,已曆時15年。後再查核、校誤和補遺,直到五十八年(1793年)才告結束,參與者前後4186人,時間長達20年。乾隆編纂《四庫全書》,是對中國文化的貢獻之一;可是相比做的破壞,這點貢獻顯然是……:其一,保存珍貴遺産。集中全國的力量,對各地圖書典籍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地清理,選擇重要的刻本、抄本,繕錄采入《四庫全書》,使大量書籍雖經天災人禍而被保存下來,但還是有一部分失傳。其二,方便學人利用。北到關外,南到江浙,禁城之內,皇家禦苑,士林學子,閱覽抄錄,嘉惠讀者。其三,有利文化傳承。1983年將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影印出版,化身千百,流傳世界。其四,便于分類檢索。“以類求書,因書治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再分44類,又分66目,條理井然,易于查檢。但是,乾隆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也刪了不少書、改了不少書、禁了不少書、毀了不少書。有人據《辦理四庫全書檔案》、《禁書總目》等資料統計,毀書約3000余種、六七萬部,其中《永樂大典》丟失最多。有一部分是被八國聯軍給毀壞的,現在僅存于世的不到3%。可見,乾隆編纂《四庫全書》的負面影響同樣不可忽視。總之,要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弊大于利。
  乾隆佛裝像(2)編修《滿文大藏經》。乾隆命將漢文、蒙古文《大藏經》譯成滿文,由章嘉呼圖克圖總其事,“每得一卷,即行進呈,以候裁定”。後用朱文刻印的《滿文大藏經》,是一項巨大的文化工程。又刻印《大藏經》(也稱“龍藏”)。
  (3)整理《無圈點老檔》。《無圈點老檔》(又稱《滿文老檔》、《老滿文原檔》、《舊滿洲檔》)是以無圈點老滿文爲主書寫的,現存最爲原始、系統、詳盡、珍貴的清太祖、太宗時期編年體史料長編。該檔形成于清入關前,到乾隆中期已經百余年,以老滿文書寫,文字難以辨識,紙張年久糟舊,字迹漫漶不清。乾隆命對《無圈點老檔》進行整理,用無圈點老滿文和加圈點新滿文分別重抄——先抄出草本各一部,再抄出正本存內閣各一部,另抄出副本存沈陽崇謨閣各一部,並抄出存上書房一部。總計共抄錄七份:《無圈點字檔》(草本)、《加圈點字檔》(草本),《無圈點字檔》(內閣本)、《加圈點字檔》(內閣本),《無圈點字檔》(崇謨閣本)、《加圈點字檔》(崇謨閣本),還有《加圈點字檔》(上書房本)。《無圈點老檔》原本40冊,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4)乾隆敕編《八旗通志》、《滿洲源流考》、《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滿文本、漢文本)等。
  (5)《禦制五體清文鑒》則是多民族文化的一個碩果。
  (6)乾隆重視京師文化,體現在:一是編繪《京城全圖》;二是于敏中等奉敕撰《日下舊聞考》,共160卷,爲北京曆史文獻集大成之作;三是編修《國朝宮史》,對宮廷的曆史、建築、文化、典制等做了載述。
  第二件是興建、維護皇家園林,這是乾隆荒淫無度、驕淫奢侈的證明,曆朝曆代有幾個皇帝修那麽多的莊園,就是桀紂也不能與之相比。興建園林爲主,因爲明朝只留下了一個紫禁城,明朝曆史上沒有修過大的皇家園林,這是勞民傷財的事。在其它朝代這樣的行爲會被說成是暴君和桀紂。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護、維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祈年殿(換成藍色琉璃瓦)、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三園、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避暑山莊暨外八廟和木蘭圍場等,其中清漪園改甕山爲萬壽山,上建大報恩延壽寺(排雲殿),又建佛香閣。這些皇家園林,無不體現著清代園林文化的輝煌,是園林藝術史上的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除圓明園被八國聯軍焚毀外, 多成爲世界文化遺産。
  第三件是貢獻詩文才華(這就是典型的小題大作,後人都不承認他在這方面有貢獻。最多是濫竽充數)。乾隆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擅書畫,兼長詩文,是一位非凡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書法家、詩人和學者(乾隆只是對這些有業余的研究,但是他的水平還不能被稱爲家,後人只是爲了贊訟他多方面的興趣)。他不僅精通新滿文,而且熟知老滿文;不僅對漢語漢文十分精通,還懂蒙、藏、維等多種語言文字。乾隆喜愛書法。他長期癡于書法,至老不倦。自內廷到禦苑,從塞北到江南,園林勝景,名山古迹,所到之處,揮毫題字,墨迹之多,罕與倫比。乾隆撰寫了大量文章,僅編成文集的就有《禦制文初集》、《禦制文二集》、《禦制文三集》、《禦制文余集》,共1350余篇,還有《清高宗聖訓》300卷。乾隆尤喜愛作詩。他的禦制詩集,登極前有《樂善堂全集》,禪位後有《禦制詩余集》,凡750首。在位期間的《禦制詩集》共有5 集,434卷,有人統計,其初集4166首,二集8484首,三集11519首,四集9902首,五集7792首,共計41863首。乾隆的詩總計42613首。而《全唐詩》所收有唐一代2200多位詩人的作品,才48000多首(難道唐朝的文人墨客都比不上一個乾隆?)。乾隆帝是個業余詩人,以一人之力,其詩作數量竟與留傳下來的全唐詩相仿佛,其數量之多,創作之勤,令人敬佩(當然,其中有一些詩爲他人代筆,那個年代也有槍手)。可以說,乾隆詩作之多,有史以來,首屈一指,無人能敵。不過都上不了臺面。他說:“幾務之暇,無他可娛,往往作詩。”又說:“每天余時,或作書,或作畫,而作詩最爲常事,每天必作數首。這樣高的産量可見精品很少。”
  第四件是蠲免天下錢糧。禦史赫泰曾上疏:“國家經費,有備無患,今當無事之時,不應蠲免一年錢糧。”乾隆認爲:百姓富足,君孰與不足?朝廷恩澤,不施及于百姓,那將施于何處!所以,乾隆斷然下令蠲免全國錢糧。據統計,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和嘉慶元年,先後五次普免全國一年的錢糧,三次免除江南漕糧(其中一次爲400萬石米),累計蠲免賦銀2萬萬兩,約相當于5年全國財賦的總收入。蠲免全國錢糧,收到社會效益:“詔下之日,萬方忭舞。”這話雖有誇飾,但說明此舉確實受到歡迎。乾隆蠲免全國錢糧,其次數之多,地域之廣,數量之大,效果之好,在封建王朝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不過這裏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這也是真實的史料英國出使清朝的外交使臣記載的,乾隆時期的英國使者馬嘎尼來華期間,記載北京街頭乞丐很多。許多百姓都是蓬頭拓面,衣杉襤褸,因此他形容滿清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中國人”正在逐步退化到“半野蠻人”時代(見《馬嘎尼的中國行記》)。
  第五件是統一整個新疆。北京內城南面西爲“宣武門”,標榜皇帝“宣武”。明清28位皇帝,真正稱得上“宣武”的,明朝有洪武、永樂,清朝則有太祖(與袁崇煥交戰時被紅衣大炮擊中,重傷不愈,回營半路去世)、太宗、康熙、乾隆。乾隆不僅“崇文”,而且“宣武”。他的武功之一是用兵西陲,鞏固新疆。在北疆,兩次平准噶爾,基本上解決了北疆的問題。南疆,主要指天山以南的維吾爾族地域,清代稱“回部”。准噶爾部強大時,回部受准噶爾貴族的欺淩與侵逼。但是,清軍平定北疆後,回部貴族試圖擺脫清朝,自長一方。爲此,清軍同回部軍在庫車、葉爾羌(莎車)等幾座南疆重鎮進行了激戰,最終獲勝,重新統一南疆。乾隆在南疆實行因俗而治,設立阿奇木伯克制,由清廷任命。並設參贊大臣(駐葉爾羌)等官,分駐各城,加強統轄。制訂《回部善後事宜》,對南疆管理體制做出改革。乾隆在新疆設伊犁將軍,實行軍府制,修築城堡,駐紮軍隊,設置卡倫,巡查邊界,移民實邊,進行屯墾,加強了 對新疆地區的管轄。乾隆平准定回諸役,統一了准、回各部,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域的統轄,鏟除了准噶爾東犯喀爾喀、威脅京師及大西北的禍根,保持了西北、漠北及青海、西藏的社會安定。
  第六件是完善治理西藏。乾隆兩次派兵打敗廓爾喀(今尼泊爾)的侵犯,制定《欽定西藏章程》。規定:設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在西藏駐軍,分駐前藏、後藏;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圓寂後,在駐藏大臣親監下,靈童轉世設立金奔巴瓶制,用金奔巴瓶掣簽決定繼承人,這是乾隆的一個創造;西藏對鄰國貿易必須進行登記;西藏貨幣一律用白銀鑄造,正面鑄“乾隆寶藏”四個字;等等。《欽定西藏章程》是西藏曆史上重要的文獻,標志著清朝對西藏進行全面有效的管轄。在雍和宮的“金奔巴瓶”已成曆史文物,在大昭寺內的“金奔巴瓶”制沿襲至今。
  第七件是修砌浙江海塘。浙江原有的柴塘、土塘,經不住海潮的沖擊。乾隆命撥銀兩將柴塘改爲石塘。共修建石砌海塘4000余丈,加強了這一地區抗禦海潮侵襲的能力。
  第八件是中華各族一統。清朝已經曆“三祖三宗”——太祖努爾哈赤、世祖順治、聖祖康熙和太宗皇太極、世宗雍正、高宗乾隆六代,乾隆則是集大成者。乾隆在其祖宗既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並開拓了中國的疆域版圖,維護並加強了中華的多民族統一。乾隆時的中國疆域,東起大海,西達蔥嶺,南極曾母暗沙,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清乾隆時的人口達3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乞丐)。清朝“三祖三宗”對中國曆史最大的貢獻是維護了中國的邊疆版圖,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乾隆皇帝能將祖宗的基業發揚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樹,確爲一代“有爲之君”。尤爲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有生之年做出了“禪位”的決定。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諭:至六十年內禪。他說:昔皇祖禦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閑。這道諭旨的意思是說,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能在位60年,就當傳位給太子。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85歲的乾隆皇帝,禦圓明園勤政殿,召見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爲皇太子,以明年爲嗣皇帝嘉慶元年,屆期歸政。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禦太和殿,舉行內禪大禮,授璽。顒琰即皇帝位,尊弘曆爲太上皇帝,訓政。由禮部鴻臚寺官詣天安門城樓上,恭宣嘉慶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金鳳頒詔,宣示天下。
  這裏解釋一下“金鳳頒詔”,這一事件更加證明了乾隆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做的只是表面工作。皇帝從太和殿頒發的詔書,擡上黃輿,鼓樂高奏,禮儀隆重,由禮部官員,送上天安門。天安門城樓上有一只“金鳳”,口銜詔書,從城樓上徐徐降下;城樓下的禮部官員跪接詔書,分送各地,公布天下。
  乾隆內禪皇位後,又訓政三年零三天。後人多譏評乾隆名爲退位,實禪而不退。其實不然,縱觀中國自秦始皇以下兩千年的皇朝曆史,由內禪歸政者,前君罕見,後君亦無。宋仁宗儲位既定,郁悶不樂;宋英宗立太子後,泫然淚下。
  乾隆在位既長,享年又高。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曆史上,享年80歲以上的皇帝只有四人。除乾隆而外的三位皇帝是:
  (1)梁武帝蕭衍,享年85歲,在位48年。但他局處一隅,三次舍身入寺,長于文學,精通音律;侯景之亂後,饑病而慘死。
  (2)宋高宗趙構,享年80歲,在位36年,建都臨安(今杭州),半壁山河。
  (3)元世祖忽必烈,享年81歲,在位35年。是中國曆史上版圖最大的時候,比乾隆時期的中國版圖大了差不多二倍。
  十功者,平准噶爾爲二,定回部爲一,掃金川爲二,靖臺灣爲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爲十。
  乾隆的“十全武功”,情況不同,性質各異:有鎮壓民變,有平息叛亂,有揚兵耀武,有小題大做,有得不償失,有多管閑事,有維護正義,有反擊侵略。如新疆用兵三次,廓爾喀用《平定臺灣戰圖冊》乾隆《平定金川戰圖冊?收複小金川》兵兩次,這五次用兵對新疆、西藏的鞏固統一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但是,也有的用兵是小題大做,窮兵黷武。如大小金川之役就是這樣的。
  大金川、小金川在大渡河上遊,居民主要是藏族,高山環繞,道路崎嶇,氣候寒冷,終年積雪,人口不過3萬,周圍不過二三百裏。當地土司內部紛爭,乾隆發兵攻打,前後兩次:第一次打了兩年,殺大員訥親、張廣泗,耗銀2000萬兩。第二次,清軍分路進攻,每座山峰、乾隆《平定金川戰圖冊?紫光閣賜宴》
  每座官寨、每座石卡、每座碉房,反複廝殺,寸步難進。是役“費五年之功,十萬之師,七千余萬之帑”,才將兩金川平定。這件事可謂小題大做,得不償失,但爲北京留下文物勝迹——香山演武廳。
  乾隆帝執政時間過長,雖然自勵“持盈保泰”,但是月盈則虧,泰極否來。乾隆中晚年,志驕意滿,思想僵化,喜諛惡諫,懶于進取,老人禦政,宵小環繞,做了許多錯誤事情,積累了嚴重的社會矛盾。而吏治腐敗,人口膨脹,財政緊缺,兩極分化加劇,是導致社會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
  客觀曆史的存在,讓後人評說 
  在乾隆執政的60年間,西方世界卻發生了曆史性的、劃時代的巨大變化,在短短的150年左右的時間裏就被西方給趕超了。 而在明朝時期都是領先西方,這也說明清朝盛世是在退步。馬嘎尼的中國行記裏面有詳細的記述。香妃[1],即容妃,她家世居南疆葉爾羌(今莎車),兄長因不滿霍集占虐政,舉家搬到伊犁。其兄在反對霍集占之亂中,心向清朝,立下功勞。他們受召,到了京師,後來長住在北京。香妃入宮,受到皇太後的喜愛和乾隆帝的寵幸,生活過得很幸福。香妃死後,乾隆聞訊,悲痛不已,恩准將香妃屍骨運回新疆喀什入葬。
  乾隆帝向慕風雅,精于騎射,曾先後六次下江南,遍遊名城,筆墨留于大江南北。乾隆還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但是因編纂此書而禁毀的古書達十萬冊之多。但乾隆所興起的文學獄,在清朝曆代中爲數最多。如有個文人胡中藻寫了一句“一把心腸論濁清”的詩句,乾隆認爲這是誹謗清朝,將胡中藻滅族乾隆好大喜功,爲人重奢靡,鋪張浪費,並自稱爲“十全老人”。他在位後期任用和坤二十年。和坤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貪官,致使這二十年間貪污成風,政治腐敗,各地農民起義頻繁。清王朝開始從強盛走向衰敗。乾隆驕淫奢侈,不顧國庫空虛,六下江南,導致江南民衆無以爲生。妄想以征戰各國超越其祖父,發動了十次戰爭,窮兵黷武,勞民傷財,乾隆也是清朝皇帝中制造文字獄最多的皇帝,達160多起,多則萬人,少則百人,使全國百姓噤若寒蟬,思想禁錮,文化科學無法正常發展乾隆六十年(1795年)底,乾隆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皇太子。他下詔說:“我25歲時繼位,當時曾經對天起誓,如果能夠在位60年,就一定 自行傳位給皇太子,不敢與皇祖(指康熙)的在位年數一樣。現在我在位已經滿60年,不敢食言,決定禪位與皇十五子顒琰。他如一時難以處理朝政,由我訓政。”和坤等大臣極力勸阻,乾隆不聽,于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在太極殿舉行禪位大典,自稱太上皇,但仍掌握著朝廷實權。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得病,雖經過不少名醫醫治,都不見起色,初三死于養心殿。
  對于中國來說,滿清那時是北方自稱滿洲的外族,他們將其入主中原的王朝命名爲“清”,意爲清白無瑕,盡管這個王朝所做所爲與這個詞毫不相幹。滿族人是由蒙古人,朝鮮人,回族人和Jurchen部族混合而成。他們的文化繼承自那些已並入中東,印度,西藏 和歐洲文明的遊牧征服者們。那幅官方冕禮上的乾隆---這次展出就是突現這廝的---的畫像,是由一個意大利耶穌教士所畫的。
  乾隆是一個有趣的帝王,一個真正的唯我獨尊的皇帝,談到他就要涉及幾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數字。從1736至1795,他統治了當時一個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近3億人口。他智商不低,寫出了超過44000多首所謂“詩”和數千散文。他還是一個音樂家(展出中有他使用過的琴或錚),一個水平出衆的書法家,也是一個熱心的三流的畫家。作爲統治者他事必躬親,對行政事務有著驚人的記憶力,親自簽署其政權所頒發的每一條法令,並在中國進行了超過150次長時期民間巡遊,會見,探訪和核查以保證地方官員對他言聽必從。他對曆史文化興趣極濃,同時也很實 用主義。他清楚由于滿清在政治上不受信任,不得已保持與中國的傳統緊密聯系。爲此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以修書爲名將過去所有幸存下來的 漢語著作收集起來。這項工作耗費了300名犬儒和3600名抄寫者10年的時間才得以完成近420萬頁文字,作爲一種預防措施價值無可估量。與此同時,這也讓這個皇帝得以審查中國的文字史並加以大肆篡改。他毀滅了數以千計他認爲反帝制的書籍,幾與他所保存的書籍數量相若。這次展示在證明滿清在何等憎惡被中國人同化方面尢其有用,通過插入一個滿族標志將其加于屬民上。在他們統治下,中國境內所有人都不得不紮起滿洲式的豬尾巴辮子。滿人婦女不許束腳。在婦女服飾中,漢人的寬袖服飾被禁,滿人的窄袖服飾興起,如同馬靴一樣,提醒著他們不忘其久遠的遊牧曆史。滿清曆史在乾隆手中到達了它的頂峰,但在其統治結束前就已然黯淡無光。乾隆絕非智慧之神,隨著年歲增長他變得逾加殘暴,並重用一群腐敗而又貪得無厭的顧問,焚書坑儒事件也日益增多。社會風氣也變得粗蠻狹隘。滿清王朝從一個擁有著征服世界的潛力的可怖高度,滑向了衰敗,直至1911年最後一個滿清皇帝將紫禁城和它的寶藏棄之身後落荒而逃。
  中國和西方的當代藝術史學者們長久以來都對這些館藏不屑一顧,相反他們專注于滿清時期藝術的另一個方面,一種從明朝延襲下來的學院派繪畫傳統。誠然,這次將持續到9月12日展出是在一個自然曆史,種族學和人類學博物館,而不是在藝術博物館舉行也說明了些什麽。實際上,盡管滿清時期諸如玉雕等形式的藝術技巧達到了顛峰,但以大多數21世紀人的眼光來看,他們的這種精益求精的審美觀只是一種過時的品味。沒有比通過Field博物館負責人Chuimei Ho和Bennet Bronson所寫就的展品目錄,以一種曆史講述者的技巧來獲取那段苦澀曆史的地道樣例更佳的途徑了。這個展示是一次很好的介紹,但效果和宣揚者的初衷截然不同。擁擠不堪,矯揉造作,它展現了一種完全不思進取的對寄生文化的沈溺,而這種沈溺被可恥地加以抛光美化的程度之如它的荒繆程度,傳統的中國和紫禁城的圖蘭多會聚在了一起(譯者注:圖蘭多是意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的同名歌劇中的一個滿清格格,在此可能指代滿洲統治階層),展覽中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的禮品售賣店也頗具說明意義。這確實很有滿清的風格,很有我們的風格。
  乾隆自稱“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發動了十次戰爭,窮兵黷武,勞民傷財,把“盛世”的家底耗盡,1、1747年:平大小金川;2、1755年:平准部;3、1757年:再平准部;4、1759年:平回部;5、1769年:平緬甸;6、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7、1788年:平臺灣;8、1789年:平越南;9、1791年:平尼泊爾;10、1792年:再平尼泊爾。
  縱觀乾隆的“十大武功”,絕大多數都是自我宣傳的結果:大金川(四川靖化)和小金川(四川懋功)是西藏民族部落間的紛爭,清政府加以幹涉;臺灣是漢人林爽文的抗暴革命;這三大武功都是血腥的對內鎮壓,不能稱之爲“武功”。平緬甸、平越南和平尼泊爾都是醜劇和敗仗,更稱不上“武功”。其實乾隆的武功只有一個——征服准噶爾汗國,開辟新疆省,可乾隆卻把這一個分爲三個——平准部、再平准部、平回部。乾隆非要湊足十項不可,進一步襯托出他的虛榮浮華和把肉麻當有趣。
  乾隆的虛榮心還體現在滿清帝國的“外交”上。乾隆的外交理念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進貢”。凡是肯向清國“進貢”的國家都是小國和窮國。清國和這些國家“建交”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益處”,他們向清國進貢的目的很少是出于“友好”的動機,而是貪圖清國的“賞賜”。乾隆皇帝爲了鼓勵清國以外的國家向他“進貢”,對前來“進貢”的“藩屬國”的“賞賜”十分豐厚,賞賜的價值往往十倍甚至百倍于“貢金”的價值。例如清國與印度之間有一個芝麻國巨坎堤王國,它每三年向中國進貢一次,每次進貢砂金一兩五錢。清國的回報則是堆積成山的綢緞、銀幣和茶葉。假使世界上有一種一本萬利的交易,那就莫過于向乾隆皇帝進貢了。當周邊的國家發現向乾隆進貢的好處時,就紛紛利用進貢的名義敲詐中國,並不惜用戰爭相威脅要求增加“進貢”的次數。
  乾隆皇帝爲了一己虛榮和“面子”,把百姓的稅錢不當回事,使中華帝國的財富大量外流。四、惡直好諛,重用大貪官和紳。乾隆對部下的阿諛奉承有狂熱的愛好,這一嗜好直接導致了中國曆史上前于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貪官和紳的出場。和紳是一位侍衛出身的滿洲花花公子,因爲特殊的機緣受到乾隆的信任和重用,在他統治的後期把帝國的行政大權交給他,擢升他爲大學士.軍機大臣兼首都治安總司令(九門提督)。和紳有著絕頂的小聰明,熟諳做官技巧,用肉麻的諂媚和恭謹的外貌,把自以爲英明蓋世的乾隆玩弄于股掌之上。和紳的全部行政才能是貪污和弄權,對乾隆重用他的回報是在全國建立一個史無前例的貪污系統,把清帝國的牆基掏空。全國官員發現,如果不向上級行使巨額賄賂,就要被無情地淘汰出局,甚至被投入監獄,他們不得不適應這一形式。乾隆死後,和紳也跟著倒臺,查抄他的家産折合白銀九億兩,相當于全國十二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如果包括他揮霍掉的和親人貪污的款項,總數應該不下二十年的財政收入,和紳當權剛好二十年!清朝在他手上由盛轉衰。爲了沖淡武夫形象,他極力附庸風雅,舞文弄墨,寫了幾千首詩,收藏曆代書法精品,到處題字,仿佛是一個極有文化修養的儒雅之士。然而,在這迷人的表象掩蓋下,他的另一面卻是一個文化專制主義的狂熱推行者。帝制時代的
  獨裁君主都推行文化專制主義,而以清朝爲最甚,清則以乾隆爲最甚。這樣說,決不是誇張。
  文化專制的突出表現就是大興文字獄,對知識分子的詩文吹毛求疵,捕風捉影,無中生有,上綱上線,動輒殺頭抄家充軍。文壇上,一片肅殺之氣。康熙時,戴名世的著作《南山集》,被當局認爲有“政治問題”,遭到嚴懲,主犯戴名世被殺頭,株連親戚朋友幾百人。五十多年以後,乾隆皇帝再次舊事重提,利用“南山集案”大興冤獄,殺害了71歲的舉人蔡顯,株連24人。事情的起因並不離奇。蔡顯的詩文集《閑閑錄》出版以後,被邀功的小人揭發,說是其中有“怨望訕謗”之詞。那麽所謂“怨望訕謗”之詞是什麽呢?說來可笑,不過是蔡顯引用古人《詠紫牡丹》詩句:“奪朱非正色,異種盡稱王”。詩的原意無非是說,紅色的牡丹是上品,紫色的牡丹稱爲上品,是奪了牡丹的“正色”,是“異種稱王”。如此而已。那些官僚們竟望文生義,強詞奪理地指責蔡顯含沙射影,“奪朱”是影射滿人奪取朱明天下,“異種稱王”是影射滿人建立清朝。兩江總督高晉、江蘇巡撫明德把這個案件上報皇帝,主張按照“大逆”罪,淩遲處死蔡顯。乾隆皇帝仔細看了高晉和明德的奏折,以及隨同奏折附上的《閑閑錄》,下了一道聖旨,把淩遲改爲斬首,同時對高晉、明德大加訓斥。這是什麽道理?難道他大發善心了嗎?非也。原來他從《閑閑錄》中找到了“戴名世以《南山集》棄市”之類字句,以爲蔡顯是在發泄對現實政治的不滿,而高晉、明德查辦此案時竟然沒有發現這類字句,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乎,他在聖旨中狠狠訓斥這兩個封疆大吏,是“有心隱曜其詞,甘與惡逆之人爲伍”,故意縱容包庇、同流合污,需要承擔一部分罪責。因此把蔡顯由淩遲改爲斬首,意在警告大臣們,以後經辦此類案件,務必處心積慮地收集罪證,不能有所遺漏。結果,蔡顯和他的17歲兒子被處死,幼子及門生多人充軍。原因就是一句吟詠牡丹的詩句,以及一句反映事實的大白話:“戴名世以《南山集》棄市”。
  在大興文字獄這點上,乾隆皇帝比他的大臣要厲害百倍。這從“字貫案”可以更加清楚。舉人王錫侯,爲了給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提供方便,把《康熙字典》加以精減,編了一本《字貫》。這種事情,在現在看來十分尋常。殊不知,這一舉動在當局的眼中,已經屬于“大逆不道”。因爲,《康熙字典》是康熙皇帝“欽定”的,王錫侯膽敢擅自刪改,便是一大罪狀。何況《字貫》沒有爲清朝皇帝的名字避諱,構成另一罪狀。不但王錫侯遭到嚴懲,書板、書冊全部銷毀,而且經辦此案的江西巡撫海成也因“失察”而治罪。
  江西巡撫海成受到牽連是爲什麽呢?原來海成在向皇帝報告時,說有人揭發王錫侯刪改《康熙字典》,另刻《字貫》,實在狂妄不法,建議革去王錫侯的舉人功名。但他並沒有細細審查《字貫》本身的文字是否有問題。乾隆卻很細心,看了海成的奏折後,又仔細審查了隨同奏折附上的《字貫》。發現事情並非尋常狂誕之徒妄行著書立說那麽簡單,他在《字貫》序文後面的“凡例”中發現,王錫侯居然把聖祖(康熙)、世宗(雍正)的“廟諱”,以及他自己的“禦名”,也就是玄燁、胤禛、弘曆之類,毫無避諱的開列出來。他認爲這是“深堪發指”、“大逆不法”之舉,應該按照“大逆”律問罪。但是,江西巡撫海成僅僅建議革去舉人,大錯特錯。盛怒之下,他給軍機大臣發去一道諭旨,狠狠訓斥道:海成既然經辦此案,竟然沒有看過原書,草率的憑借庸陋幕僚的意見上報。而那些“大逆不法”的內容,就在該書的第十頁,開卷即見。海成因此被革職查辦,押送京城,交刑部治罪。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海成是貫徹乾隆的文化專制主義最爲賣力的人,是各省禁書的始作俑者,備受皇帝信任,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自掘墳墓栽在查辦文字獄的“失察”上。
  王錫侯當然要按照皇帝的諭旨重新審問,留下審訊筆錄十分滑稽,其中的片斷如:——官員問:你身爲舉人,應該知道尊親大義,竟然敢于對聖祖仁皇帝欽定的《康熙字典》擅自進行辯駁,另編《字貫》一本。甚至敢于在編寫凡例內把皇帝的禦名毫無避諱的寫出來。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爲。你打的是什麽主意?——王錫侯答:因爲《康熙字典》篇幅太大,我精減爲《字貫》,無非是爲了方便後生學子。書內把皇帝禦名寫出來,目的是要後生學子 知道避諱,實在是草野小民無知。後來發覺不對,就把書內應該避諱之處,重新改板另刻,現有書板可據,請求查驗。盡管如此辯解,既然皇帝已經說“人人得而誅之”,王錫侯自然難逃一死。
  根據《清代文字獄檔》,從乾隆六年到五十三年,有文字獄53起,幾乎遍及全國各地,到處都充斥著以文肇禍的恐怖氣氛,迫使知識分子遠離現實,躲進故紙堆裏討生活。此外,人們似乎忘記了這樣一點,乾隆時代由大興文字獄進而發展到全面禁書、焚書;開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就是一個禁書、焚書的過程,禁毀書籍達幾千種。無怪乎一代宗師孟森要感歎:“明清之間著述,幾遭盡毀”,“始皇當日焚書之厄,決不至離奇若此”!政治上也越來越腐敗。尤其是其晚年重用大奸臣、“貪官之王”--和珅,使清朝國庫逐漸虛空,百姓生活貧苦,嘉慶元年(1796年),發生白蓮教民變。應該說,清朝是從乾隆中後期開始走向衰落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高宗以在位期不越祖父康熙帝爲名禪位于子顒琰,是爲清仁宗,又號嘉慶帝,自稱太上皇,仍然繼續執政,直到嘉慶四年(1799年)去世爲止。但是,清朝和西方一對比就是倒退的,人們平時不是說不進則步。在明朝末年科技都是領先西方的,可是到了英國使者
  六下江南遊逸揮霍,耗盡國力民財
  乾隆皇帝和七世紀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亡國之君楊廣有一個同樣的愛好:那就是喜好去繁華似錦的江南遊玩。
  乾隆的南巡集團聲勢浩大,每次都在萬人以上,所到之處極盡奢侈糜費,地方供給極盡華麗壯觀,百姓的財富經曆巨大的浩劫。江蘇學政(教育廳長)尹會一曾上奏章說南巡造成“民間疾苦,怨聲載道”,乾隆大爲光火:“民間疾苦,你指出什麽地方疾苦?怨聲載道,你指出什麽人載道?”被乾隆封爲“滿清第一才子”的皇家教師紀曉嵐曾趁便透露江南人民的財産已經枯竭,乾隆怒不可遏:“我看你文學上還有一點根基,才給你一個官做,其實不過當作娼妓豢養罷了,你怎麽敢議論國家大事?”看看今天的影視劇《鐵齡銅牙紀曉嵐》,和真實的曆史相差究竟有多大?乾隆南巡的花費超過康熙百倍以上。如今天的影視劇津津樂道乾隆下江南時“微服私訪”的“美政”,何其可笑,將觀衆們愚弄于股掌之間。乾隆從不“微服私訪”,即使有也是出于“獵奇”和“瓢妓”的用心,絕不是因爲了解民生疾苦。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時,就因爲“微服出巡”,去秦淮河上瓢妓徹夜不歸,皇後在傷透了心的情況下把萬縷青絲一刀剪下,成爲中國曆史上唯一的一個截發皇後。
  乾隆除了下江南遊蕩獵奇外,還花費巨資在北京西郊營造繁華蓋世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東造琳宮,西增複殿,南築崇臺,北構傑閣,說不盡的巍峨華麗。又經文人學士,良工巧匠,費了無數心血這裏鑿池,那裏疊石,此處栽林,彼處蒔花,繁麗之中,點綴景致,不論春秋冬夏,都覺相宜。又責成各省地方官,搜羅珍禽異卉,古鼎文彜,把中外九萬裏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寶物,一齊陳列園中,作爲皇帝家常的供玩。從前秦二世胡亥築阿房宮,陳後主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隋煬帝營顯仁宮芳華苑,華麗也不過如此,所不同的是前兩位是著名的亡國君王。
  乾隆的揮金如土,使康熙、雍正辛苦搜刮的的“家當”很快被消耗殆盡。
  總之,以乾隆中期爲界,清王朝開始走向它的衰弱。而到了乾隆末期,所謂歌舞升平,“十全武功”的“盛世”已經宣告結束。在60年漫長的“盛世”之後,是成倍增長的人口壓力和尖銳的民族矛盾及階級矛盾,以及統治集團的徹底腐敗。如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說的:“ 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蘘卻已盡上來了。”清王朝已經像即將傾頹的大廈勢難支撐,而英國殖民主義者的炮艦卻正在隆隆地駛近,中國的曆史,即將翻開令人痛心疾首的一頁
http://baike.baidu.com/view/2677.html?tp=0_11
 
和珅>百度百科

  和珅,(1750年 — 1799年),原名善保,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生于乾隆十五年,住西直門內的驢肉胡同。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弘曆駕崩。次日,嘉慶帝命和珅與戶部尚書福長安輪流看守殯殿,不得擅自出入,實施軟禁。接著下了一道突兀的聖旨,命令著實查辦圍剿白蓮教不力者及幕後庇護之人。當天就有大臣領會到皇帝的意圖,于是彈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斷送到嘉慶帝手中。嘉慶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立即下令逮和珅入獄。嘉慶帝本要將和珅淩遲處死,但由于皇妹也是和珅媳婦的和孝公主的求情,並且參考了董誥、劉墉諸大臣的建議,改爲賜和珅獄中自盡。爲避免政壇風波,嘉慶帝宣布對能棄惡從善和珅余黨一律免于追究。
  經查抄,和珅財産的三分之一,價值二億二千三百萬兩白銀,玉器珠寶、西洋奇器無法勝數,以後部分賞賜給皇族,民間諺語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清史稿》等書載稱,和珅“少貧無籍”,即貧窮低微,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與曆史實際相差太遠。
  和珅的先祖,居住在英額峪,與同一姓氏的清開國元勳私毅公額亦都同居一地。英額峪離清太祖努爾哈赤居住的赫圖阿拉不遠,努爾哈赤起兵以後,和珅的九世祖噶哈察鸞及其子達古山巴顔等弟兄子侄,皆投歸太祖,此後不少人擔任文官武將。和珅的五世祖即高祖父尼雅哈納,行伍出身,在太宗時從征,“過北京,征山東,梯攻河間府,首先登城,克之,賜巴圖魯號,授三等輕車都尉”。輕車都尉是公、侯、伯、子、男這五等封爵之下的世職,相當于官階正三品。尼雅哈納之孫阿哈碩色襲祖世職後,又兼任佐領,並于和通泊征准陣亡,被追贈一雲騎尉(官階正五品)。尼雅哈納的曾孫也就是噶哈察鸞的九世孫常保(和珅的父親),襲曾祖父的三等輕車都尉和阿哈碩色的一雲騎尉世職,並在八旗軍內任職,當上了副都統。副都統,官階正二品,是軍界高級將領,每年俸銀155兩、米155石,還有養廉銀500兩。父親常保襲職後,由于常保堂叔啊哈頓色在跟隨康熙皇帝征准噶爾時英勇陣亡,追敘軍功,常保受贈一等去騎尉。至乾隆時兼任福建都統。從和珅的高祖父尼雅哈納起,到父親常保,皆是有世職的官宦之家,尤其是其父是二品大員副都統,怎能說他是出身低微,“家貧無籍”!
  常保中正平和,爲官清廉,在京待的極少,多征戰戍邊在外,爲國而少顧家,因此家裏沒有什麽産業,乾隆二十五年常保病逝于福建,和珅家境陷于窘迫中。
  和珅有弟和琳,小和珅三歲,與和珅是一母同胞,生下不久母親病逝。和珅兄弟如寒澤孤雁,披風淋雨甚是淒苦。但二人向來和睦、相依爲命,更有家人劉全多方奔走照應,兄弟二人雖若荒山竹筍,飽受風吹雨打,但卻更見茁壯成長。
  和珅十多歲後進入皇宮西華門內的鹹安宮官學讀書,“少小聞詩達禮”。由于與繼母的關系不好,少年時期他的經濟條件比較差,但是,他18歲與官階正二品的內務府總管大臣英廉的孫女結婚,20歲時又襲了高祖父尼雅哈納的三等輕車都尉世職,處境就顯著地好了。因爲,三等輕車都尉的歲俸爲白銀160兩,還有80石米,比巡撫、布政使的俸銀還多一點。和珅有了這筆可觀的固定收入,就可以安享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了。
  更爲重要的是,這一世職給和珅帶來政治上的更大好處,爲他提供了一條接近萬歲爺的捷徑,使他于乾隆三十七年,即22歲時,當上了官階正五品的三等侍衛,並隨即充任粘杆處侍衛。粘杆處,即尚虞備用處。清朝制度,“選八旗大員子弟之獧(juàn)捷者爲執事人”,負責皇帝巡狩之時扶輿、擎蓋、罟雀之事。粘杆處三等侍衛經常隨侍皇帝出巡,就有了與皇帝回奏、回答的機會,從而爲和珅的飛黃騰達創造了十分有利條件。史籍載稱,乾隆四十年的一天,和珅隨駕出宮。“上偶于輿中閱邊報,有奏要犯脫逃者,上微怒,誦《論語》‘虎兕(sì)出于柙’之語”,扈從校尉不知此系何意,和珅卻立即對答說:“爺謂典守者不得辭其責耳。”乾隆聽後很高興,問和珅:“讀過《論語》?”和珅說,讀過。“又問家世、年歲,奏對皆稱旨”。乾隆“見其儀度俊雅,聲音清亮”,“矯捷異常”,十分贊賞,“自是恩禮日隆”。和珅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善于臨機應變,博得了皇上的歡心,青雲直上,立即于閏十月遷乾清門侍衛,十一月升禦前侍衛,授正藍旗滿洲都統。此後,他不斷升遷,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等要職,爲皇上寵信之極,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清朝罕有。他還是皇上的親家翁,其子豐紳殷德被指定爲皇上最寵愛的十公主之額駙。
  爲什麽和珅會受到乾隆帝如此特殊寵信和委以大權,成爲主持朝政的宰相?是因爲他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才華橫溢,文武雙全,諸葛孔明再生嗎?事實並非如此。雖然,和珅確實精明能幹,敏捷異常,善于臨機應變,文化水平也相當高,記憶力特別好,還精通滿文漢文,會蒙文和藏文,有處理政務的一定能力,但離真正的善理國政的名相和指揮三軍克敵制勝的名帥,還相距甚遠。論才學,和珅僅算一個名落孫山的小小文生,談不上才華橫溢,一代才子。談治政,不管是破除舊的陳規積弊,建立新的重要制度,還是除大奸,薦大賢,他都沒有大的建樹。講武略,他的水平更是低下。和珅與阿桂奉旨統軍征剿甘肅蘇四十三起義,阿桂正在督辦河工,和珅先到軍前,欲于阿桂到來之前撲滅起義,建立殊功,分兵四路進擊,卻失敗了,勇將總兵圖欽保陣亡。和珅不僅沒有奏報自己指揮不當以致失利的過錯,還隱瞞了圖欽保捐軀之事,並顛倒是非,彈劾勇將海蘭察、額森特的先戰取勝是導致清軍受挫的原因,遭乾隆帝嚴厲斥責,將其降三級留任。阿桂趕到軍營後,問失利之因,和珅諉過于“將帥傲慢”,不聽調度。阿桂“令將帥于次日晨集轅前”。“每呼一將入,輒命和坐其側”,阿桂“有所調撥,及命屯戍處,其人輒應如響,如是者數,和坐上甚恚(huì)憤”。阿桂“問和雲,諸將初不見其慢,尚方劍不知誅誰之頭耶”。和珅“戰栗無人色”。阿桂即命和珅離開軍營,回到京師。
  和珅既在文治方面無甚建樹,也無武功,資曆又淺,還不是科舉出身,威望自然不高,且在大學士、軍機大臣中,相當長時間僅只名列第三位第四位,同僚阿桂、嵇璜、王傑、福康安等,皆系多年軍國重臣,論軍功、政績、資曆、門第、威望、才幹和人品,哪一位都比和珅強。尤其是阿桂,文武雙全,軍功政績皆有,是當時衆所公認的超出任何大臣的名帥名相,乾隆四十一年起任軍機大臣,四十二年任大學士,在四十六年至嘉慶二年去世之前,連任16年首席大學士和領班軍機大臣。可是,在乾隆四十六年以後,特別是五十一年以後,在寵任和委以大權上,這四位大學士沒有一位比得上和珅。出現這種特殊局面,完完全全是因爲乾隆中了和珅的圈套,錯愛了和珅。
  和珅雖不會治國統軍,無甚功業,但卻特別擅長于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權術,還會爲皇上聚斂銀錢,供皇上支付各種不便公開動支國庫的費用,故能博取皇上歡心。這在乾隆四十六年廢除“名糧”,增補綠營兵額,給武職養廉銀上,表現得非常清楚。這時,乾隆乾隆八十大壽時以國庫充盈,下詔要取消武將“名糧”,改爲給與養廉銀,增補綠營兵,每年要增加軍費白銀300萬兩。乾隆帝詢問阿桂有何意見,阿桂奏稱,費銀太多,不應增補。乾隆不聽其言,下諭說,現在國家“財賦充足”,“戶部庫銀尚存七千余萬兩”,支付這新增的300萬兩,綽綽有余。著大學士會同九卿科道詳議。和珅深知皇上必欲實行此法,故極力贊成。乾隆遂下諭批准大學士九卿等的複議,每年增支軍費銀300萬兩。
  正因爲和珅擅長逢迎,摸透了也迎合了乾隆晚年志得意滿、好大喜功、愛聽諛言、文過飾非、自詡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辦事,又善于斂財以供皇上享用,所以受到特別寵信,成爲乾隆帝的惟一心腹和代理人。
  有了皇上的寵信和庇護,和珅身兼多職,位極人臣,基本上掌握了用人、理財、施刑、“撫夷”等方面大權,他便肆無忌憚地攬權索賄,亂政禍國。
  和珅聚斂財富的主要方式是任用官員索取賄銀。內而九卿,外而督撫司道,不向和珅納銀獻寶,不是和珅親友,是很難當上官的,從而形成了“和相專權,補者皆以貲進”,“政以賄成”,禍國殃民的嚴重局面。以乾隆最關心的河工而言,就敗壞得不像個樣子。史稱:“乾隆中,自和相秉政後,河防日見疏懈。其任河帥者,皆出其私門,先以巨萬納其帑庫,然後許之任視事,故皆利水患充斥,借以侵蝕國帑”,“至竭天下府庫之力,尚不足充其用,……而庚午、辛未高家堰、李家樓諸決口,其患尤倍于昔,良可嗟歎”。
  和珅聚斂財富之多,在曆代文武大臣中當首屈一指,他的確是中國古代最大最富的貪官。關于和珅究竟有多少財産,確實數目是難以知曉了,但從他被嘉慶帝親政後勒令自盡和抄沒家産入官,可以知道大概情形。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逝世,初八日嘉慶帝下諭宣布,革和珅職,下獄問罪,抄沒家産。正月十一日,嘉慶下諭,定了和珅20條大罪,其中講道和珅的財産有:夾牆私庫有金32000余兩,地窖內埋藏銀300余萬兩。另外,檔案記載,和珅還有取租之地1260余頃、取租之房1000余間,以及大量珠寶玉器衣服書籍等等,數量之巨大,前所未有。至于私人的筆記和野史,更把抄沒和珅的家産說得多得不得了。有的說,抄沒清單所列106號中的25號,即折算成銀22億余兩。有的說,赤金元寶100個,每個重1000兩,估銀150萬兩,赤金580萬兩,估銀8700萬兩,元寶銀940萬兩,白銀583萬兩,蘇元銀315萬兩,當鋪75座,本銀3000萬兩,玉器庫兩間,估銀7000萬兩,地畝8000余頃,估銀800萬兩。和珅確實是中國古代最大最富的貪官。
  和珅在當政的短短25年裏,就聚斂了如此難以想象的錢財,在驚駭之余,我們不禁要問:和珅究竟有何手段,竟然在乾隆皇帝眼皮之下,神不知、鬼不覺地將清朝幾乎15年的國庫收入卷入私囊?且看他空前絕後的四大斂財手段。
  那麽,他的龐大家産究竟有著哪些奇珍異寶?他又有著怎樣非凡的手段,竟然可以創紀錄地攫取如此讓人瞠目結舌的錢財?北京師範大學二附中紀連海教師,將與我們一同清點和珅蔚爲壯觀的家産,曝光他瘋狂斂財的隱秘手段,並探究這位清朝第一貪官真實的心路曆程,揭示他的貪婪之謎。《百家講壇》已播出。
百家講壇說和珅
………………………
 
 
 
 
阿楨 2021-09-29 09:29:42

「和珅」王剛砸碎2億古董挨告…節目停播!忍8年首吐真相:是贗品

71歲大陸演員王剛曾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扮演「和珅」,角色形象深植人心,後來主持鑑定古董節目《天下收藏》,更締造話題,不過2012年時,節目中曾砸毀一個聲稱2億人民幣的古董,並且被告上法院,爭議持續多年,他近日首度做出回應。
王剛當年主持節目時,手持紫金槌,只要得知是贗品就砸毀,成為節目一大刺激看點,不過當時出現兩個甜白釉壓手杯,被鑑定贗品後砸碎一個,後來持寶人拿去民間單位鑑定,竟逆轉得知是價值2億人民幣(約台幣8.9億元)的真品,事件因此告上法院,節目後來也停播。而他首度回應砸寶事件「價值兩億是假的」、「這是贗品」,當時曾勸持寶人退出節目,但是對方堅持不退,後來杯子兩個砸碎一個,持寶人為此提告,經過一審、二審判決仍是對方敗訴。
有關2億傳聞,王剛說「甭說贗品就是真品,也不會值兩個億」,最後沒有為此事件做出賠償,且所有訴訟費用也是由提告者支付。他心裡覺得很同情提告的人,因此不願意再重提舊事,然而網路新媒體林立,砸寶傳聞有許多不實言論傳播,因此決定拍影片回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bD77ttDfLA

蒼蠅水 2020-01-11 02:23:02

挺好~!


http://www.yyj.tw/

圖博館 2018-12-18 10:58:40

孫皓暉:無邊落霞,歷史挽歌——二月河先生千古 2018-12-15 觀察者網

二月河先生今晨走了,一曲生命的禮贊在我們心中大鳴而起。
先生與我交集不多,屬於那種交淺言深而精神共鳴之根基甚堅的關係。
…..
中國古典文明史的主體民族是漢族,秦統一中國文明之後的發展過程中,又幾次主體變換,但都不成功。只有最後一次替代——滿族入關而取代明王朝與李自成農民軍的“大順”政權,總體上是成功的,主要表現為三個基本方面:
  其一,滿清建立的中華帝國政權,自覺維護了中國的疆域統一與文明統一,一度強盛於整個世界,使中華古典文明在大唐之後再次巍然崛起。清朝最大的實質性文明貢獻,是將中華文明覆蓋圈的腹心土地全部化入了中國版圖而成為實際國土——新疆、西藏、蒙古、以貝加爾湖為軸心的遠東地帶,四大板塊全部實體化;再使臺灣回歸,中國統一文明的根基真正形成了實體基礎。這一方面,是已經處於腐朽僵化的明代政權與已經喪失文明創造力的中國農民軍政權,是無法完成的。
  其二,滿清政權在中國古典文明已經定型化且處於大沒落的時期,強力介入,適時阻止了中國古典文明的以更為慘烈的形式大崩潰的歷史下滑趨勢,以最後的迴光返照的局部創造性,給中國文明在近代史的劇烈蛻變留下了可供迴旋的基礎性餘地。清代對中國古典文明典籍的最後一次系統整理,給中國文明的傳承與再生,都留下了相對可靠的根基。
  其三,滿清一代隔斷了中國政治文明的大腐敗趨勢,以簡樸清新的格局簡化了中國宋明以來的諸多繁複僵化的教條;皇族、皇城等大大簡化,吏治相對清明,十任皇帝沒有一個殘暴腐敗的昏君等等等等,使中國古典政治文明在鴉片戰爭之後尚能保持“睜眼看世界”的能力,及最後的改良精神。舉凡這些,都給中國後來的救亡圖存留下了不滅的火種。
  滿族變身為中國古典文明主體民族,自有其難以避免的歷史缺陷。但是,他們總體上是成功的,是偉大的,是有一定歷史自覺的。我們沒有理由責備他們,而應該向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表示崇高的敬意。二月河先生獨具慧眼,以他的偉大作品呈現了那個令人無限感喟的時代,為中國古典文明的最後歷程寫下了一曲悲壯的挽歌,使那片無垠的壯闊的東方落霞帶給我們無盡的歷史反思,從而成為我們文明重建的精神根基。
  相關新聞
二月河:我寫歷史小說,是想提醒大家不要重蹈覆轍
  回應
他的小說對滿清都是歌功頌德的,看不出有什麼“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