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
整體製造業:1.勞動生產率及工業增加值率低。2.低水平生產能力過剩,高水平生產能力不足。3.技術創新能力十分薄弱。4.結構不合理,機械電子製造業所占比率偏低。5.國有企業體制不能适應發展需求。
裝備製造業:1.設備利用率低,自主開發薄弱,成套設備缺乏,對市場快速反應能力差。2.國民經濟建設和高技術產業所需裝備已形成依賴進口。3.條塊分割以及地方、部門保護依然嚴重。4.非國有企業比重仍然較小。
先進製造技術。1.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能力不足。2.優質、高效、低耗工藝的普及率偏低。3.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的質量均低。4.系統管理技術落後。
而且以上差距都有實際的數据,只是書中所引數据太繁、抄下占篇幅,而且五、六年前數据也已過時。
那你應補上以對比出中國製造這幾年來的進步。
愛說笑!我那有能力做到,能找到類似的新書做一對比就算不錯了。
不急,中國製造的發展目標是定在未來一、二十年,「中國製造業增長率將略高於GDP增長率,占GDP的比重,將由2000年的34.3%上升到2010年的35.2%和2020年的36%。裝備製造業將繼續高速增長,占製造業的比重,將由2000年的28%上升到2010年的33%和2020年的35%。」(p.12)
你不急,人家可急了,不然不會不時看到中國製造業在各方面的突破,尤其在看得到的硬體方面,大煉鋼廠、大石化廠、大水電站、大核電廠、大晶圓廠、大……等等,一套一套的建成。
都已知識經濟時代了,還一昧追求耗能耗水高汚染的製造業。
不!「工業經濟是知識經濟的物質基礎。美日德的製造業是世界上最發達和最先進的,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是最強的…高度發達的製造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和先進的製造技術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競爭能力的重要標誌。」(p.10)
原來是關心中國的國家競爭能力,難怪「新世紀如何提高和發展我國製造業」的研究中會有「軍工製造業」課題組。
那怎沒將研究結果寫於《全球化時代的中國製造》?
開玩笑!那可是軍事機密,怎可能會公開。
中國低價商品再次衝擊全球市場 這次各國準備展開反擊 2024/04/08 中時 盧伯華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歐已威脅要提高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貿易壁壘。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多次警告中國官員不要通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
從俄烏戰爭後,加上西方推動與中國脫鉤,新的中國衝擊可能加速全球經濟的分化。
不過,對世界的消費者來說,在飽受通脹之苦後,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可能是一種福音。
中國除了譴責保護主義抬頭外,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比亞迪登電動車王 美歐車企面臨存亡關鍵時刻 2024-04-07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回應
靠補貼能世界第一,那裕隆應該宇宙第一了
大陸豐田轎車售價只有台灣的50—60%,當「生產的潘朵拉盒子」打開了,消費者才知道
一個正在崩潰的國家居然可以威脅發達國家的產業…該節目邏輯清奇,讓觀眾眼界大開…
中國不是都崩潰了30年嗎?怎麼又這麼強了呢?
一三五,中國威脅論;二四六,中國崩潰論;周日休息
日歐車統治天下時,沒見過這個節目悲天憫人過
文茜的美國周報
反華記者又發了一篇糞便新聞!所謂的“各國”無非就是一些被中國物廉價美的優質商品打的一蹋糊塗的反華西方霸權畜國(霸權帝國)!除了這些畜國外事實上更多的國家對於能夠買到優質又便宜的中國商品是歡欣鼓舞的!
我就知道這新聞又是盧伯華發的~~
自從歐美發現自己優勢不再,以前理直氣壯的自由貿易口號就消失不見了。
競爭不過就封鎖一直是西方世界的規則
這次是歐美石油資本家的反撲而已。電動車不只會消滅燃油車,更會讓汽油機油賣不掉!
傳統車企,不思進取,只想吃老本,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這老奶奶天天胡說八道,比亞迪車壓根就沒在美國銷售,什麼反傾銷關稅調查?
比亞迪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就是壓根就沒考慮美國市場。
無所謂,沒有美國市場,中國也是世界第一。
需要更正的是:不是電動車超越日本,而是整體汽車出口超越日本。
台灣人民被綠媒+民進黨+西媒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洗腦台灣人民成井底之蛙,都不知道中國大陸地區快速發展進步實力大增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傾斜
西方這些惡狼當初以堅船利砲強迫中國開放門戶、開放市場,現在中國並沒以武力強迫開放市場,怎好意思要制裁中國?
燈塔工廠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智造邁向新高度 2022-10-22 證券日報
輪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燈塔指明方向。在製造業轉型升級中,也需要燈塔工廠來傳播經驗,照亮數智化前行的道路。如今,燈塔工廠陣營不斷擴容,而我國燈塔工廠的數量已居全球之首。
10月11日,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新一期燈塔工廠名單,全球有11家新工廠被評為燈塔工廠,其中有5家工廠來自中國。至此,中國的燈塔工廠數量已經達到42家,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屬於A股上市公司或者關聯方的燈塔工廠數量超過20家,占到約半數。本次入圍的是寧德時代宜賓工廠、海爾青島工廠、美的順德工廠、三一重工長沙工廠和西部資料上海工廠。
燈塔工廠項目由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合作開展遴選,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是“數位化製造”和“全球化4.0”的示範者,代表當今全球製造業領域智慧製造和數位化最高水準。
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印發《中國製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的行動綱領,隨後多個配套政策和規劃陸續出臺,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全面轉入實施階段。
在“十三五”時期,工信部等部門就遴選了305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推動了583個智慧製造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專案建設,探索出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
在今年9月,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2022年度智慧製造試點示範行動的通知》,試點示範內容包括智慧製造優秀場景和智慧製造示範工廠,加快我國智慧製造產業的發展成為共識。
除了試點示範行動外,去年底,工信部、發改委等八部門發佈的《“十四五”智慧製造發展規劃》,闡明了如何推進製造業數位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到202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位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初步應用智慧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位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基本實現智慧化。
2018年相關投資開始增多,融資事件達到163件,融資金額為486.43億元;2019年智慧製造領域融資數量152件,融資金額達234.05億元,較上年有所回落;2020年融資數量與金額較上年有所增加,融資金額為449.17億元;2021年市場融資事件繼續呈上升趨勢,融資數量達196件,融資金額為467.69億元。
提質增效
……..
巴黎奧運吉祥物大多中國製造,法:因為咱們做不了…
據法新社、CNEWS電視臺等法媒2022-11- 17報導,法國道德企業主協會,稱8成吉祥物玩偶為中國製造,這不僅對所有法國公司的侮辱,還打擊了法國經濟。對此,法國政府發言人直言,法國不可能在幾個月內生產200萬個毛絨玩具,“我也很想(讓全部玩偶都產自本地),但事實是,今天的我們根本做不到。”
巴黎奧會的消息顯示,80%的吉祥物將外包給中國廠商製造,20%由兩家法國玩具製造商取得,但原材料和零部件也都來自中國,在法完成裝配。其中一家法國老闆稱,已新雇30多名工人,每週可製7000個,但價格比中國版貴上一半。
2022年卡達世界盃,義烏製造占70%
對世界盃來說,“中國製造”並不是個新鮮詞彙,2010年南非世界盃前的1月至5月,義烏出口為6554萬美元,2014年巴西世界盃達1.6億美元,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超10億美元,2022年值38.2億人民幣體育用品和96.6億的玩具。
全球第一 陸企近14億美元 贊助卡達世界盃 2022/11/19 旺報
據環球數據表示,中國贊助商對卡達世界盃足球賽贊助13.95億(美元,下同),超過美國的11億元。此外,中國出借給卡達兩隻大貓熊「京京」和「四海」,17日在杜哈首度亮相,賣萌畫面相當吸睛。
2200億美元辦史上最貴世界盃?卡塔爾:不準確
2200億美元之中,100億用來打造8座球場,均使用標準配件建造,可以在賽後拆解,找到新的“歸宿”,成為可持續使用的“遺產”。而剩下的2100億,將被用於在當地建設一個包含酒店、地下交通、體育場和機場的創新中心,世界盃結束之後仍會長期使用。
丟失中美兩大市場後,豐田、本田、日產的後續發展很難看好 2022-07-25
在北美,日本汽車有七大巨頭: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三菱、斯巴魯、鈴木。鈴木已淡出,三菱和斯巴魯成小眾品牌,馬自達在大小眾間遊走,總體上被韓系擠佔了很多。在中國,新能源把日系打得潰不成軍。丟失中美兩大市場後,豐田、本田、日產的後續發展很難看好。他們在電動方面動手比德國還晚,原先的混動優勢現在也越來越不存在了。日本要是沒有了汽車工業這一塊,日本工業的半壁江山就坍塌了。美國的去製造業是資本金融化的結果,日本則是競爭不過外國的結果。
相關新聞
中國營收五連降2022-08-25阿迪達斯CEO提前離職
人民幣不好賺了 不敵陸企強攻洋品牌加速撤離中國 2022/02/08 中時
吳威:越南承接不了“中國製造”,東盟就能行? 2022-08-25
【導讀】 受新冠疫情、地緣政治、貿易保護等多種因素影響,全球供應鏈格局正面臨重塑,在美國主導下佈局構建“去中國化”的全球供應鏈的設想爭論日漸激烈。若想承接從中國轉移出去的產能,需具備哪些條件?越南乃至東盟是否有相應能力?作為正管理越南某工廠的跨國經理人,吳威同觀察者網分享了自己的行業見解。
【疫情下的越南製造業:民眾只能自己扛,頻繁跨行跳槽】
明明越南的人力成本比中國低很多,為什麼電子類產品的成品價格和中國差不多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越南製造獲取物料的成本比中國工廠高,而且還會持續增加。第二,中越兩地工廠的效率管理不同。
回應
我2012年前在製造業做了18年,核心業務是注塑,工廠所在地有2000多家,從產品開發到出口,所有的模具設計開發,加工,維修,注塑機的維護,成品包裝,塑膠粒子,顏料,技術員等等,在當地都能分分秒秒解決。而當時一個同行朋友因為貪圖免稅三年的招商跑同省某地去投資,結果那邊配套供應鏈短缺,有時候模具上缺個零配件都只能專車送過去,並嚴重影響生產進度。最後煎熬了幾年又回到當地。
其實服裝,紡織類的部分越南一樣趕超不了國內。1.越南人工問題。2.配套,國內都可以迅速找到供貨方,去越南就不行了。3.國內航運一般不會延誤,而那邊開廠的朋友說經常遇到。4.技術,以後越南可以趕上國內,但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製造業轉移除了製造業本身以外,還有其他重要因素,1.市場的問題。2. 美元金融霸權問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是美國自身的問題,是全球化的比較優勢的結構性必然性。
拜登將宣布東南亞四國太陽能面板2年免關稅 2022-06-06 經濟日報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周一將發布公告,允許從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進口的太陽能面板兩年暫免加徵關稅的風險。
華爾街日報也報導,白宮周一將宣布未來兩年不會對太陽能產品加徵任何新的關稅。
這項決定,對仰賴進口太陽能面板的的美國太陽能系統安裝業者和電力公司而言,堪稱一大勝利;對積極建立本土太陽能供應鏈的製造業者而言,則是一記挫敗。
在此之前,美國商務部決定展開調查,調查中國大陸太陽能產品生產者是否透過將生產轉移至東南亞四國而非法規避太陽能關稅。這四個東南亞國家正是柬埔寨、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官員表示,調查仍將繼續下去。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白宮有意藉由宣布暫緩加徵新關稅,讓太陽能系統安裝業者和電力公司放心。據官員轉述,這些業者表示,貿易政策已導致全美新增太陽能發電量的進度減緩。
回應相關新聞
美國考慮取消部份中國關稅以對抗通脹 2022/06/05 自由財經
回應
老共在貿易戰中把美國老爸打的兵敗如山倒,蔡政府絕對位居首功,全力供應對岸所需之晶片、電子零組件,2021出口值更達2500億美元!
美國有種就繼續制裁下去
好好笑,這四國都簽了RCEP,避了半天骨子裡還是中國做的,美國繼續掩耳盜鈴吧
老美貿易戰都已經輸成這樣了,還想繼續玩?
但是原料還是新疆的• 搬磚頭砸自己腳!
趕羚羊,又沒有台灣!
哈哈哈哈哈哈哈,吃了這麼多美牛,買了這麼多的昂貴武器,有一點好處也不給。
倫鎳暴漲,青山控股遭逼空!LME倫敦金屬交易所為何「拉偏架幫中國人」 李永樂老師
回應
整個過程敘述清楚明瞭,贊!問題是青山賣空超出自己供應能力的空單,已不是套期保值了,而是投機!雖然投機也是期貨市場的組成部分,但如果青山沒有超賣,那青山在期貨市場的虧損,完全可以通過賣出實物補回來,虧不了的!
這不算投機。青山作為會世界最大的鎳廠但又控制不了定價權,所以必須做套期保值,它不做的話,接幾筆訂單它就得倒閉。李老師還是比較善良,市場中的其它大部分商品,老外是可以想辦法控制定價權的,但非白人國家不行,再大的企業都有辦法讓你定不了價(美國商務部,稅務局,海關,NGO輪番上陣),然後再弄死你。青山這類的事不知道出了多少了,基本就是收割中俄印日韓南非巴西這些國企業,連韓日的央行都被它們用差不多的方式收割了,別說企業了。
7日開始,LME鎳主力合約價格大幅跳漲。8日,L突破每噸10萬美元大關,兩個交易日累計大漲248%,並刷新紀錄新高。8日,LME緊急叫停鎳交易。LME於3月16日恢復交易,但對鎳設了日價格浮動的上下限,青山也已與期貨銀行債權人組成的銀團談妥:靜默期內,青山集團無需追加保證金,不必擔心會被強行結束交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HZg1qmcU
相關新聞資料
「妖鎳」事件背後是中共: LME是港交所所屬公司
中國鎳礦巨頭調現貨反殺:LME上周爆發史詩級軋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在LME鎳上逼倉全球最大鎳與不鏽鋼生產商青山控股,彭博更點名,摩根大通等10家銀行及經紀商全部涉入其中,不過青山化被動為主動,調配充足現貨進行交割。
回應
發改委一個電話給青山,問他需要多少鎳!中國五礦集團全力支持!
不只救了中國,也救了金屬生產加工業者。鎳是不鏽鋼金屬必要的材料。現在鎳的價格也已經開始下跌,平穩。
也讓西方嚐嚐,每次都是他們在吃人:美國常隨便發布大宗商品庫存量,隨心所欲(沒規則)炒作期貨,美元覇權,什麼都要吃全球的
李老師說的比較合理,主要是青山與大型銀行團綁定,如不停止交易,這些大型銀行團的損失會很重,去年的GME事件也是類似的,LME所要救的不是人,而是制度,期交所建立目的,不是炒賣,目的是交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Rut93qI1E
北京為何重啟地鐵便利店? 2022-02-07 中國新聞週刊
從2021年12月開始,北京地鐵將陸續新開130餘家便利店。北京地鐵便利店,還是在17年前。然而2004年《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規定,地鐵站廳、月臺、疏散通道禁止設立商業攤點。
深圳平均每3136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廣州和上海分別為3491人/店、3856人/店,而北京是9919人/店。
作為一線城市,北京便利店為什麼會比較少呢?
城市的便利服務體系,有三個最主要場景點。第一是辦公區域和寫字樓區,這是便利店最集中的區域;第二是社區,這些店鋪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第三就是交通節點,比如地鐵網站公交網站,這是解決通勤中應急需求的最佳場所。
北京優先建住宅後建商業配套,當時開發商普遍對商業配套重視不足。北方冬季夜晚漫長、客源稀少,大大增加了便利店的運營成本。
除去房租,便利店最大成本其實來自人力成本。 北京為什麼有很多夫妻店小賣部,就是因為經營者就是店主本人,即使微利也能繼續。
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現在北京發展較快的便利店,很多都用技術手段減少員工數量,在流程上也盡可能自動化。知名便利店品牌7-11花了14年,才在北京開了不到200家店,而當前“便利蜂”在北京門店已經超過500家,比全家、7-11和羅森等日系便利店品牌在北京的店面總數還要多。未來北京地鐵便利店的數量將可能達到1000~2000家。
目前,絕大多數城市地鐵虧損運營,地鐵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來自地方政府補貼。據2020年的資料,北京和深圳地鐵票款收入分別為41億和36億,而運營成本則分別為184億和133億。北京地鐵集團獲得了104.63億元的政府補貼,而深圳地鐵集團則盈利111億元。深圳地鐵採取“站城一體化”的商業開發模式,不僅在地鐵站周邊興建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或住宅等建築,還對與地鐵聯通的獨立地下空間進行開發,獲得升值效益。
回應
北京2021年統計擁有657萬輛汽車,通勤基本是靠開車接送孩子,上下班。去便利店停車太不方便,購物不如去大型超市,何況現在京東生鮮什麼都送到家。
便利店沒前途,日本的便利店也是每況愈下,現在基本上就靠外國打工仔撐著
人民幣不好賺了 不敵陸企強攻洋品牌加速撤離中國 2022/02/08 中時
不久前一位在大陸有大量粉絲的好萊塢明星感嘆道:「人民幣愈來愈難賺了」,其實不只好萊塢,許多西方企業這些年來大賺人民幣的盛景也早已顯露疲態,許多人認為是成本上升導致經營環境惡化與政治因素干擾,倒不如說是外商這些年因為太容易賺錢而漸趨怠惰與傲慢,趕不上市場的快速變化而遭到淘汰,政治問題只是對外企雪上加霜罷了。
過去曾經紅極一時的西洋時尚品牌、尤其是接近一般民眾快時尚,在幾年內迅猛擴張的速度讓外商們見識了中國市場無與倫比的力量。在中國網購經營5年多的美國品牌Urban Outfitters(UO),因為沒有實體店,退得比較快速乾脆。還有GAP與其子品牌Old Navy都傳出結束中國業務,想要打包出售;美國品牌Forever 21第2次退出中國市場。英國廠商TOPSHOP、電商ASOS更早以破產與嚴重虧損而退出中國, ZARA、H&M等歐陸系快時尚品牌也都接連關閉實體店。
首先是外商多數在市場高度熱絡時進軍大陸,當時大陸消費者喜愛洋品牌的品質並且樂於追捧其品牌形象,每家快時尚都加緊速度快速擴張狂撈人民幣,既忽略了企業經營的體質,也不注重在地人才的培養,一旦市場出現新趨勢,轉型與調整變得百般困難。
此外,外商管理階層由於自視甚高,完全未能體會到大陸網路消費形態快速變化造成的影響。快時尚對供應鏈要求採用商品策劃、生產到零售一體化控制的銷售形式,或稱為SPA模式,把一般12周壓縮到3-4周,以實體店銷售與存貨來決定生產量,並要求廠商快速回應,以減少庫存壓力。這種模式被延用已有近30年時間。
但是近幾年中國大陸網路商業快速發展,最流行且效率最佳的購物方式是「工廠直供」與「直播帶貨」。大約只要1至2周,對市場脈動的反應非常即時,但一般西方快時尚仍偏好實體商店的活動與擺設,以及網路商店的促銷活動。
大陸本土廠商學習能力強,對市場反應敏銳。在商業環境野蠻生長的過程中,激烈的競爭磨練出一批一批身經百戰而存活下來的企業,以最接近消費者需求的態度,在身段高傲的外商尚未察覺前,早已悄悄地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摸索最適應大陸社會現狀與消費習慣的商業模式。
大陸國產貨崛起一部份是因為時尚購買主力的年輕人已經換上了成長環境與歷程完全不同的新生代,他們的在文化上較有自信,也對到處充斥的洋品牌不再有那麼強烈的心理需求。
郭台銘遷廠印度越南大敗!富士康 101億重返中國贛州設廠 台灣人全世界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Ys9S4imlU
民進黨讓兩岸關係冰封! 郭台銘付出「3個誤判」代價 2021-12-02
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2021年上半年富士康印度南部工廠產能砍半、越南北江地區生產基地暫停營運,這樣的狀況,讓郭台銘不得不把蘋果的供應鍊移回中國大陸,除了中國大陸在管控疫情方面表現不錯之外,中國大陸人力素質高、效率高、管理成本低、供應鏈完整,才是讓富士康再次回心轉意的最大主因。
在2019年初時,郭台銘投入國民黨總統提名,當時蔡英文民調雪崩,國民黨陣營帶頭大哥們見獵心喜,原本打算和柯文哲、王金平組第三勢力問鼎總統寶座,但卻在登記的前一晚喊卡,最後郭台銘的人馬如李縉穎、劉宥彤、蔡沁瑜通通落選,僅高虹安靠柯文哲民眾黨進入立法院,這樣「藍綠氣勢消長」也就是郭台銘第二個誤判所付出的代價。
最後同年年尾,美中激烈對抗,民進黨政府造成兩岸關係冰封,一面倒向美國老大哥,但郭台銘卻睥睨國台辦、羞辱台商是狗腿子、打手,聲援香港反送中運動,如今民進黨把香港反送中運動用完即丟,公理與正義在也時間沉澱之後,也隨風飄散,這是郭台銘第三個誤判的代價。
超越H&M和Zara 神祕中國品牌Shein讓西方青年上癮
2021年5月17日,中資快時尚電商SHEIN超越亞馬遜,成為iOS和Android下載量最高的購物App,並在54國的iOS購物APP中位列第一,它銷往220個國家,大批海外年輕女性消費者直言對這個品牌「上癮了」。而在成功勢頭似乎無人能擋之際,SHEIN也正面臨抄襲、環保和勞工剝削等快時尚品牌的爭議。
BBC分析有五個原因。
價格便宜 平均68元人民幣
雖然總部設在中國,但SHEIN主要以美歐澳為目標,產品包括廉價的露腰上衣、比基尼和連衣裙,均價僅7.90英鎊。服飾大多在8至30美元之間,比Zara和H&M便宜30%至50%。
60萬件產品供選擇
任何時候,在SHEIN都有多達60萬件產品在售。依賴於其廣州總部附近的數千家第三方供應商,以及約200家合同製造商提供貨源。銷售模式為「實時零售」,供應鏈上的小公司可以從其內部系統獲得關於潮流趨勢或產品表現的信息。利用算法得出的這些數據,每種風格都生產50至100件,視銷量即時調整供貨。約25天內完成一件新商品的銷售,生產效率即使Boohoo、Fashion Nova等「極速時尚」(ultra-fast fashion)也難敵。
該品牌在Instagram和TikTok上進行精凖的廣告投放以及贊助網紅,並常在平台上舉辦直播節目以推廣其產品。西方品牌很少使用直播,而直播擁有巨大的推動銷售的潛力。
在該品牌的7000多名員工中,有200名是內部設計師。最近還舉辦了一場年輕設計師大賽,提供10萬美元獎金和時裝系列的獎項。該公司已經向獨立設計師支付了100多萬美元。該品牌並有一個團隊在上架之前對供應商的新設計進行審查,試圖消除所有侵權隱患。
可持續時尚設計師羅伯塔.李(Roberta Lee)指出,SHEIN和其他快時尚公司常使用不像天然材料可降解的聚酯纖維面料。該公司視頻中出現很多SHEIN服飾「可能在穿了幾次、洗了幾次後就被扔進垃圾填埋場」的內容。
SHEIN則堅稱,小批量生產服裝的方式效率更高,而且很少浪費。該公司希望獲得更多的可再循環使用織物,並使用比傳統絲網印刷污染更少的印刷技術來印製圖形和圖案。
相較於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火熱,SHEIN的低調形成鮮明對比,「中國最神祕的百億美金公司」,它到底是什麼來頭?……..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5892194
瘟疫哲學1
釋曰佛無分別心,眾生皆有佛性。老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病毒自然對人類也一視同仁,不分國族、政體,都會演化出肆孽之道。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以2020肆孽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為例,由下列相關新聞資料可知,愈有正知(病毒的肆孽之道)正信(知恥近乎勇)正行(勇於普查隔離與接種疫苗)者,愈能違抗天孽,此乃真佛系防疫也。反之,愈是無知無恥(造謠信謠/國族歧視/政體鬥爭)無能(普查隔離與接種疫苗/很能歧視鬥爭)者,不查當沒事、一查嚇死人,此乃假佛系真自孽也。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相關新聞資料
疫苗外交戰
全球疫苗接種即時動態(2021-11-30 )中國:24.9億劑(173.14劑/百人);印度:12.2億劑(87.78/百人);美國:4.5億劑135.12劑/百人)https://news.ifeng.com/c/special/85mhVvWS5i4
中國承諾2021年向外提供(援助+出口)20億劑疫苗(2021-11-25)已向106國和4國際組織提供超過18億劑居世界之首。2021-11-29承諾2022年將再向非提供10億劑(6億無償援助4億聯合生產) 中國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一期項目主體結構封頂。中國藥監局2021/12/09批准第1種新冠肺炎治療藥。學者:疫情讓中GDP超美時間提前到2025
排除實驗室意外 世衛專家曝新冠病毒3大傳播途徑
世衛專家小組2021-02-09於武漢簡報新冠病毒起源初步調查,排除源於實驗室,較可能透過動物直接傳人、中間宿主傳人、冷凍食品傳人;沒證據顯示2019年12月之前病毒已在武漢廣泛傳播;還無法確定病毒的確切宿主是何種動物。團隊有以下幾項建議1:世界各地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資料庫的建立,將能更有效地追查來源。2會繼續追查武漢之外其他地方的早期病例。3:要研究其他國家可能的宿主動物。4:具體調查研究冷凍食品的傳染路徑。美質疑溯源報告,中籲美也邀世衛研究.《紐時》稱西方極力要求世衛赴華調查,如今調查結果給中國加分。溯源專家組:溯源將覆蓋全球 (回應:想快點找源頭應到歐美找!) 世衛2021-03-30公佈疫源調查報告:疫源來自蝙蝠而非實驗室,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疫情疫源。 建議,在全球研究比華南海鮮市場要早病例的樣本,尋找病毒宿主的物種,瞭解病毒的冷鏈傳播過程。美國2021-05-26又炒作“中國實驗室洩漏新冠病毒” 中駐美使館:查美!徹查到底!外交部:請美同WHO聯合對美進行全面透明的調查(回應:要查美國病例/實驗室!) 世衛:病毒溯源被政治毒化.
…………..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850944
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離開後才發現幾乎每一條道路都通向中國
美國Supply Chain Dive網站2021-10-14:經過多年“中國製造”後,供應鏈正考慮替代選項 在美國,“中國製造”標籤無處不在。但成本上升、貿易戰、疫情等風險,促使一些企業重新思考他們與供應商和中國的關係。美國的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道恩•蒂烏拉說:“我們意識到已將太多力量用在一個國家。”但美國供應鏈的變化,並非是要大規模離開中國,只是多元化。隨著疫情持續蔓延,沒有任何採購目的地能獨善其身。來自中國的單一採購並非唯一風險。
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後,許多企業把視線投向越南,一些企業還在孟加拉、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尋找供應商。但東南亞許多國家缺乏發達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及港口,這會導致延遲交貨時間和其他風險。有些企業考慮回流美國,卻很難逆轉30多年來一直將製造外包、“離岸”到新興市場的趨勢。
那道路又重新回到中國?美國的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道恩•蒂烏拉說,通過在越南增加供應商,SIG的一些成員自認實現了多樣化。到頭來他們卻發現,越南供應商與中國供應商都在同一地方購買原材料和零部件,“幾乎每一條道路都通向中國”。
中國不僅擁有眾多製造中心,還擁有豐富的原材料、充沛的勞動力和強大的港口基礎設施。全球企業已(與中國)建立了只要中斷就會造成損失的供應關係。此外,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和消費群體,國際企業都希望與中國做生意。去年,中國的電商銷售總額高達2.4萬億美元,顯然令美國7920億美元的線上銷售總額相形見絀。
相關新聞
中國限電(+美國量化寬鬆+疫情下全球供應鏈嚴重受阻+能源食品及眾多大宗商品價格急升)將成全球停滯性通膨引爆點。
習2021-09-21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回應:限電背後原因: 第一:不想用資源換廢紙(美元) 第二:不希望工廠低價傾銷 第三:推高美國的通脹 第四:尋求定價權。)
美媒:中國出口“幾乎填補了全球產品的所有已知領域”
彭博社2021-08-04報導,儘管有貿易戰,但中國正在出口更精密複雜、更先進的產品 根據一項新排名,中國出口的技術水準在同美國的貿易戰中提高了。還預測下一個1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將快於印度。
哈佛大學全球發展實驗室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根據2019年出口的先進性、複雜性來判斷,中國在全球排名第16位,自貿易戰爆發以來排名上升3位。美國排名第11位,過去10年來美中這兩個最大經濟體的差距縮小了一半多。
儘管美國加征(對華)關稅,但中國通過向其他地區出口產品提高了排名,中國採取嫺熟的舉措,使其電子產品出口目的地實現多樣化,出口到了歐洲和其他地區。
目前尚無包含疫情期間的出口資料,但由於中國出口激增,疫情可能進一步提升中國排名。
較高排名並不能保證高速經濟增長:日本連續19年排第一,其經濟增長卻滯緩。但一個國家出口產品的先進性與當前人均GDP水準之間的差距,是預測其未來經濟擴張的最有力指標。
中國的出口表現與人口相當卻不太富裕的鄰國印度形成鮮明對比,印度在2019年排名第43位。“過去幾年來,我們見證了印度的衰落,就促進出口而言,印度總體上是停滯不前的”,切斯頓說這表明就經濟增長而言,“中國將在接下來的10年超過印度”。
美媒:別誤解中國產品漲價,中國仍在幫全球抑制通脹
美國《華爾街日報》2021-07-18 隨著今年中國的出廠價格飆升,投資者擔心該國會給世界其他國家帶來新通脹。但正相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幫助緩解了新冠疫情造成的一些價格壓力,而且可能繼續這樣,至少在一段時間內。
造成全球通貨膨脹的更大因素,是西方經濟體的龐大財政刺激支出。它們進一步刺激了房地產繁榮和對消費品的更多需求,推動許多商品價格達到多年高點。
英媒:美國無人機比中國的貴8到14倍,性能卻差
英國《金融時報》2021-07-18美國政府內部的一份備忘錄顯示,五角大樓開發的無人機不但比他們打算取代的中國製造無人機昂貴,而且功能也更少。
人民幣升值後,美國開始通脹,白宮終於坐不住了!2021-06-03
由於疫情影響,全世界只有中美經濟運行基本正常,美國靠的是無限印鈔,中國是良好的疫情防控。但是現在,美國也有點扛不住了!
美聯儲一年之內印了10萬億美元,再加上人民幣升值(5月27日升破6.37創三年新高),導致中賣美商品價格大漲, 4月CPI物價指數4.2%,接下來兩個月,可能會漲到6%。一個美國人說:飛機票漲了9.6%、油價漲了11%、電器漲了15%、二手車漲了21%、玉米漲了44%、牛肉漲了100%。收入沒增加,再加疫情對就業的影響,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社會矛盾被激化,就連特朗普都趁機叫囂著8月份要重返白宮。
之前幾個月,美國一直不想和我們談經貿協議,但在5月12號和6月3日接連通話,並傳達出雙方已經恢復了正常經貿溝通的消息。
可是,美國應該如何應對物價上漲呢?
第一:馬上停止無限印鈔,那也就意味著拜登的經濟復蘇法案和基建法案成了一紙空文!
第二:提前加息,會導致美國國內消費銳減,經濟增速放緩,甚至美股暴跌,美元霸權恐怕動搖。
第三:美國主動給中國商品減稅,國內沒准會給你扣一個通共、臥底的帽子。中國也不是傻子,現在疫情大流行,只有我們能火力全開,變成了妥妥的賣方市場,美國是不是也要把對我們的科技封鎖撤銷一下以示誠意啊?
所以美國現在也很為難。明擺著只有中能救美,但是美又不想讓苦心經營的戰略在頃刻間灰飛煙滅,所以就給中國加壓,漲鐵礦、糧食、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給伊朗和俄羅斯鬆綁,讓歐盟凍結《中歐投資協定》。
美國的想像雖然很美好,但一方面,美國近些年印鈔過於瘋狂,盤子太大,我們也托不住了。另一方面,我國的人口紅利已經進入了最末期,不可能再像十年前那樣隨意擴大產能,對沖掉美國的通貨膨脹。而且,現在我們也不想再去救美國了!世界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永遠回不去了。
原本美國的算盤打得很好,讓印度和東南亞逐漸取代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徹底打亂了美國的整體佈局。
回應
不宜將匯率升值作為應對通脹的政策選項。
我們已是世界工廠,剛好疫情,加上美元氾濫,所以是升值的機會。要讓通脹回到多印貨幣的國家去,沒道理讓14億中國人去承受。
相關新聞
螞蟻消費金融公司2021-06-03獲銀保監會批開業
替谷歌、亞馬遜數位服務稅出頭,美國2021-06-02宣佈對6國21億美元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師從中國的時代已然到來 2021-02-02 日本雅虎新聞網
2021年1月,亞馬遜平臺上新開設的店鋪75%來自中國。
電子商務誕生於美國。亞馬遜于1995年成立,並于2004年進軍中國。當時,阿裡巴巴淘寶網才成立1年,然而,到了2019年,美國只有4家電商年銷售額突破1000億美元,而中國有6家。破1萬億的美國電商業只有1家,中國則有3家。
最近20年,隨著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輸出中國經驗的“Copy from China”(師從中國)的時代已然到來。這其中,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服務,最能夠體現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互聯網發展。
支付寶借鑒了美國的PayPal,但支付寶的利潤主要來自數位結算、為加盟商提供服務並收取服務費等。但PayPal營收主要來自手續費。
2020年12月,被稱為“美國版拼多多”的Wish在納斯達克上市。不過,Wish的股票市值最高只有145億美元,拼多多是2000億美元。
最近兩年,在中國頗受歡迎的“直播帶貨”也正在被傳入美國。比如,亞馬遜/穀歌/臉書效仿“淘寶直播”。
如今,中國的產品和經營模式正在輸往世界各地。這主要歸功於幕後的生產線工人、倉庫分揀員、快遞員,以及通宵工作的程式師。中國的電商奇跡正是他們創造的,這也是其他國家所難以模仿的。
回應
馬雲以支付寶創造性模仿亞馬遜,在李克強互聯網+政策下,創造了全球第一的互聯網經濟。
西方國家都靠“山寨”起家,中國做到了極致! 2020-12-30 人大教授金燦榮
人類工業化歷史上沒有國家不山寨的。英國山寨荷蘭;法德山寨英;美山寨法德英;然後日本山寨他們。中國工業規模大體系完整學習能力好,山寨的特點就是規模大,品質好。我們做到了山寨史的奇跡,假冒不偽劣,品質比正品還好。
回應
創造性模仿+成本性創新+開放性改革
誰將成為下個世界工廠?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將取代中國
美國石英財經網2021-01-09如果中國不再想當世界工廠,誰將取而代之?
加入世貿時,中國還是全球製造的一個小角色,此後幾年就成為世界低成本工廠,為全球製造勞動密集型產品,如紡織品、玩具、服裝等。但如今中國希望專注于更高端製造業,依靠國內消費促進經濟增長,並將生產廉價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工作留給別國。
若中國的計畫奏效,誰將取而代之成為世界工廠?這是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經濟學教授戈登•漢森在近來為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撰寫的文章中試圖解答的問題。
過去20年來,只有孟加拉、柬埔寨和越南在全球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中占比顯著增長。但它們的規模完全不足以像中國在當初那樣取代東亞的生產。考慮到經濟生產力時,中國更是令其相形見絀。而羅馬尼亞、波蘭、摩洛哥、土耳其等歐洲、北非和中東的候選者,就更不起眼了。
那中國自己是“下一個中國”嗎?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仍將留在中國,但正經歷巨變——技術上尤其是自動化。事實上,中國是使用工業機器人的領軍者,但主要應用於汽車、電子等領域,低成本商品行業並未表現出明顯的應用動機。
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或將分散到中國其他地方,“如此一來,中國或將最終取代自己”。二戰後的美國曾出現類似發展。但在中國,企業並未迫切地從沿海遷往內地,後者缺乏工業基礎設施或將抑制生產力。
儘管一些公司努力擴大在中國以外的採購,但發現放棄中國代價太高。這導致“中國+1”戰略興起,即公司繼續將大部分製造業留在中國,把部分業務分散至越南等地。但中國製造業基礎設施依舊無與倫比,且性價比極具競爭力。
俄媒:人人都在談中國,但缺乏真正的瞭解
今日俄羅斯網站2021-01-03從這個美國節目看出美國人對中國的瞭解是多麼膚淺和貧乏,難怪正輸掉經濟戰
隨著(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28年超過美國,你會認為(美國)政治家、分析家和評論家至少會嘗試著瞭解“敵人”,而非製造各種陰謀論。
中國懂得改革與對西方開放將帶來技術革新和生產力發展——但與美國所希望的截然相反。
在美國,一些人喜歡從(西方)道德角度去討論美中關係變化,比如稱中國是企圖替換美國工人的邪惡代理。這也許對贏得選舉甚至改變輿論有效,但對改變歷史進程無效。其目的就是製造北京是壞蛋的形象,卻絲毫無助於解決實際情況——中國制度正獲勝的現實。
為什麼我國中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沒有從東部轉移到西部,而是轉到了東盟? 2020-11-25
【本文來自《為什麼中國人討論RCEP很熱烈,日本人談得比較少?》評論區】
原因有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三點是:
一,人力資源是流動的,你認為西部經濟不發達,人力成本低,但是勞動力是可以出來打工的,如果工資太低,人家就出來打工了,所以廉價勞動力的紅利是不存在的。
二,運輸成本,現代畢竟還是海權時代,海運的成本還是遠遠低於陸運,空運,這樣的話國際貿易的運輸成本在東南亞是遠遠小於中國西部的。
三,國家政策希望中國產業升級,不想再以前一樣只用GDP來考核地方官員,像環保,科研,等等資料都在考核中,這樣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沒有了政策上的優勢!
回應
我不從中國內部自身的角度去談,而是外部因素,我們公司做越南的業務,越南為了吸引外資,在政策上做了很大的改變,例如低價拿地,低息貸款,免稅等等等等,對外進出口政策也是有利於吸引外資。中國有強大的基建配套和完整產業鏈,用工成本提高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市場,如果所有成品都自己造,然後出口到越南,加之關稅,產品在越南當地可能就沒競爭力了,也就失去了當地的市場。
不是匯率問題,是因為中西部沒法設立關稅保護,誘導產業在西部落地。
所以中西部地區還是要走適合的產業發展之路,比如貴州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我住農村集鎮,一個月600塊能過挺好,對應美國什麼收入水準?
我在農村有第二居所,,扣掉週末回家的費用,我一個月600塊就能生活的很好。三項費用:一、強制成本,電信寬頻以及手機通訊,78元/月;二、使用成本,水電氣,二百/月足夠;三、飲食成本,考慮自留地、飼養雞鴨等,200塊是可以的。
也就是說,一個四口,人均千元/月的話,正常點二千塊/月積蓄是有的,就生活水準來說,在美帝離城一小時車程的城郊社區,一家四口家庭沒有五萬刀名義收入一年的話,是遠活不到國內農民水準的。最少也是沒有保障或是積蓄的,極大概率會淪落到信用喪失(破產)人群。
港媒:紡織品訂單從印度回流中國
香港《南華早報》2020-10-17隨著服裝和紡織訂單從印度轉移,中國的生產線正在接手生產。但大部分人認為這一趨勢只是短期調整,只要疫情趨緩,訂單還是會離開中國(楨:?)。畢竟,中國企業在中低端服裝製造業已不再具有成本優勢。
印度新冠病毒感染者已超過730萬人,僅次於美國。紡織和服裝業是印度的經濟支柱之一和最大外匯收入來源,約占其出口收入的15%和GDP的 2%。
相關新聞
外媒:全球萎縮 但中國出口一直表現出色
英媒《泰晤士報》: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長4.9% “刺破西方的傲慢”
德媒《明鏡》週刊:中國如何成為新冠危機的贏家,中國取代法國成為德國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中國市場支撐了大眾汽車全球銷售的53%,(賓士母公司)戴姆勒45%,寶馬44%。
默克爾敦促德國出口不要過於依賴中國 德企:做不到 德媒:中國是救星
中國GDP第2季V型反彈11.5%不受貿易戰影響出口美國反彈,全球GDP陷入空前萎縮:印度-23.9%,英國-20.4%,西班牙-18.5%,法國-13.8%,義大利-12.4%,德國-10.1%,美國-9.5%,日本-7.8%. 美股三連跌3日內跌去10%市值09-08特斯拉暴跌21.1%創下最大單日跌幅. 暴跌31.4%!美國商務部09-30確認二季度實際GDP創史上最大31.4%跌幅。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
【韓】李根、金旭:東亞資本主義為何陷入困境 2020-10-16 環球時報
“東亞奇跡”發展模式不少國家最近都出現經濟增長率下降、分配條件惡化等現象,韓日都如此(楨:中?) 。如今“資本主義”模式面臨相似的困境。
原因十分複雜,其中經濟過度“金融化”。即金融資本行業過度膨脹,淩駕於製造業行業之上,導致一些製造業企業不願把利潤所得用於擴大再生產的投資,而是將其分配給股東或熱衷於獲取公司股份主導權等,但分配條件卻進一步惡化,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率停滯不前也就在所難免了。
新冠疫情暴發後,不難發現這種“華爾街股東資本主義”遭受重創。美國經濟學家羅德里克曾提出“全球化的三元悖論”,即經濟全球化、國家主權完整和民主政治不可兼得。面臨全球化退潮,,減少資本過度流動、確保匯率和利率自主性,成為更多新興國家追求的政策組合。(作者分別是韓國首爾大學教授、建國大學教授)
相關新聞
美聯儲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中國人民銀行更傾向于要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地方政府發放貸款,但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下降39.6%,中國GDP第2季V型反彈11.5%不受貿易戰影響出口美國反彈,這凸顯大多數貨幣和財政政策只能解決暫時的現金流問題。
全球GDP陷入空前萎縮:印度-23.9%,英國-20.4%,西班牙-18.5%,法國-13.8%,義大利-12.4%,德國-10.1%,美國-9.5%,日本-7.8%.美國商務部09-30確認二季度實際GDP創史上最大31.4%跌幅。
印軍伙食差 帳篷「中國製造」 陸網:快回家少受罪 2020/09/21 中時
中印邊境部隊近日再度啟動軍方會談,但隨著冬季漸近,雙方在邊境的大量駐軍開始面臨部隊過冬與後勤補給問題。大陸網上流傳一組中印邊境部隊伙食的比較圖片,其差距之大令人咋舌。網路流傳的訊息還指出,印軍向歐洲企業採購的保暖帳蓬竟也是「中國製造」,讓印軍為之氣結。網民對印方喊話稱,這樣的後勤能力要如何過冬?不如早點回家少受罪。
印媒談抵制中國貨太難:繞屋走一圈,都是中國造
近一段時間,印度多地蔓延著一股“抵制中國製造”的情緒,並呼籲使用印度製造的產品以減少對中國進口產品的依賴。然而,印媒2020/09/21指出,抵制中國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印度多名商人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中國貨已經進入了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停止進口恐將導致印度市場癱瘓。
據《印度斯坦時報》21日報導,在印度最大的燈飾批發市場巴吉拉特宮,一樓的商店店主瑪律霍特拉表示,在自己的店鋪中,幾乎所有的燈都是從“中國燈飾之都”古鎮鎮進口的——它們更精緻、更便宜。“中國的古鎮擁有成千上萬的燈飾製造工廠,而印度的小製造商在品質、品種和成本上都無法與之匹敵。”
除了燈飾,中國在印度家庭用品市場的主導地位也在距離巴吉拉特宮3公里的Sadar集市有所體現。該集市的交易商協會主席亞達夫表示,市場上銷售的70%商品來自中國。在這個迷宮般狹窄的集市裡,數以萬計的商店出售著掛鐘、化妝品、玩具、塑膠製品、人造珠寶、食品切割器、咖啡機、攪拌機、吹風機等等日用品。亞達夫說:“只要你說得出來的我們都賣。但說實話,大部分都來自中國。交易商們沒有選擇,因為印度製造商無法滿足需求。”
回應
印度人只要去廟裡拜拜濕婆大神,要什麼沒有?樹上摘點果子,吃飽了河邊拉個屎說不定還能抓個小姑娘解決生理問題。工業化這種東西耗體力,費腦子的活留給中國人幹吧。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要什麼燈具?有沒有杯具來一打,這茶棒極了。
印度需要學習甘地,過最簡樸的生活,裸體加手抓咖喱。
實在餓的受不了再練一個瑜伽,耐饑最佳應對之策。
美日德那些老牌製造企業的"工匠神話" 為何最終破滅
2019年8月初,Canalys公佈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智慧手機出貨3190萬台,其中70%是中國製造,高於上一季度的60%。
同樣在8月,美國《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國首次超過美國躍居第一。
如若將目光投向歷史,不難發現曾經輝煌的日德美製造都在發展中遇到了困境。這些困境折射出了哪些問題?又給崛起中的中國製造提供了哪些經驗?下文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文章節選自作者新作《工匠革命:製造業的精神與文化變遷》。
質的壓力:向日本學習
1980年代,日本製造在全球市場所向披靡,品管成為歐美企業向日本學習的重要內容。然而,品管也不是日本本土產物,也是二戰後日本從美國引進的。……..即使日本經濟在1990年代陷入蕭條,由於豐田公司等日本製造仍然表現強勢,世界各地對日本製造的學習也沒有停止。
量的壓力:工匠神話的破滅
但是,日本製造的黃金時代在1990年代便結束了。進入21世紀後,若干醜聞的曝光也宣告了工匠神話的破滅,德美的老牌製造企業亦未能倖免。究其原因,量的壓力所導致的殘酷市場競爭,侵蝕了質的原則,而人的惰性與投機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制度的不穩定性,如歷史上反復出現過的那樣,再一次產生了不良的結果。
……
小結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2001年以後,中國逐漸取代日本,成為全球製造業新的發動機。各國對於智慧製造的探索下,工匠精神也發生著新的變化。
神話終究含有虛構與誇大的成分。近年來,以神戶制鋼、東麗公司等為代表的日本大企業曝出的品質造假醜聞,大眾汽車和波音公司的品質醜聞又表明,工匠精神的衰退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實際上,從數百年前的東西方案例已經可知,人具有惰性與投機性,由人構成的制度也因此存在著衰敗的可能性。
相關新聞
中國首家高端裝備5G工廠:省75%人力,效率提升超三成
回應
高端製造業推智慧化不需要太多工人,低端又大量外移,剩餘的勞動力不能全部去送外賣吧。
不用杞人憂天,幾千年來生產力不斷提升,並未出現過沒處就業的情況,學歷越高就越少生是常態,中國現在大力發展AI智慧型機器人,人代替那些勞動力空缺!
這些國家製造業若不能產生較中國幾倍的生產率,自然就沒法維持發展。
這就是印度無法崛起的原因,他們已經錯過了人力紅利原始積累的時間視窗
《經濟學人》認為:疫後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將更凸顯
2020-06-25英國《經濟學人》週刊日前發表文章說,中國產業鏈強大,基礎設施完善,市場巨大,這將讓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在疫情過後更加凸顯。
對於製造業增加值占世界份額超過四分之一的中國來說,網上廣交會順利舉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製造能力的體現。
中國在製造能力方面有兩大優勢,近幾個月體現尤為明顯。首先,中國工業門類齊全,產品跨越低端和中高端。儘管近年來人工成本上漲,但中國製造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優勢明顯,製造能力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零部件開始由中國本地生產。
疫情期間中國的口罩生產就是其製造能力的生動體現。2月初,中國口罩日產量1000萬隻,為世界供應了一半的產量,一個月後,這一數字增加到近1.2億隻。一隻口罩所需材料和環節複雜,如沒有完備的產業鏈和生產能力,很難做到短時間內大量生產。
中國第二個優勢是市場巨大。過去18個月裡,外資在華並購出現了近10年未有的熱潮。正是看好中國市場潛力,德國巴斯夫、美國特斯拉等行業巨頭均到中國投資生產。
相關新聞
肺炎疫情:去中國製造,印度取而代之困難重重
中印流血衝突引發抵制中國商品浪潮
印度出口商:抵制中國貨傷害印度製造業. 中國公司為印度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他們還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印度人抵制中國商品幾乎是自欺欺人的。
印度抵制中國手機卻被現實教訓!中國手機在印度發售幾分鐘被搶光,沒有其他的品牌能像中國智慧手機廠商那樣提供更好的性價比。2020年1至3月,中國品牌控制著印度市場的81%,而去年67%。
澳農業部長:不反制中方大麥關稅,或向世貿申訴 2020-05-19 觀察者網
此前,澳媒曾多次炒作中方對澳大利亞大麥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並將此事與澳方所謂的“新冠病毒源頭獨立審查”相關聯,將中方正常的貿易調查稱為:“對澳大利亞開第一槍”。澳對此否認,並稱不會與中國打貿易戰,但可能會就此事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
中是澳最大的糧食出口市場,中方對大麥加征73.6%的反傾銷稅使澳農民們深受打擊。
澳在此次貿易爭端中並非“無罪”,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澳對中國的鋼鐵、鋁和化工產品一直徵收著高額關稅。
回應
世貿的仲裁機構,法官湊不齊法定人數,沒法仲裁了。澳找特朗普罵去,都是美國人幹的。
總幹事提前離任 特朗普再轟世貿
世貿(WTO)總幹事阿澤維多2020-05-14宣布提前於八月底離任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炮轟世貿優待中國虧待美國。他以前曾威脅世貿若不改革,美國會退出世貿。有分析認為,之所以提前離任,與世貿近年來深陷困境有關,包括:美國一直阻撓成員遴選,有「全球貿易最高法院」之稱的世貿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已徹底癱瘓;主要成員利益訴求不一,致世貿改革舉步維艱。
“五眼聯盟”如何擺脫中國產業鏈?英國智庫寫了份報告 2020-05-19 觀察者網
美國政府最近曾鼓吹要擺脫“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2020-05-14發佈了一份48頁的報導,這裡頭詳細闡述了“五眼聯盟”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以及他們認為要如何擺脫中國產業鏈。
“五眼聯盟”依賴中國831種不同出口產品,其中260種是關鍵國家基礎設施所必需的。根據報告,這些產品包括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抗生素、止痛藥、抗病毒藥物所必需的醫療成分等。
報告定義,一個國家某件商品有50%進口自中國時,這個國家就是這件商品的淨進口國:澳大利亞595種商品在戰略依賴中國,其中167種應用於關鍵國家基礎設施;新西蘭513種商品戰略依賴中國,其中144個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美國424種商品戰略依賴於中國,其中114個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加拿大367種商品依賴於中國,其中83種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英國229種商品依賴中國,其中57種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
回應
記得有個日本節目,挑選了一些家庭,然後要求主人搬走家裡標有中國製造的物品,結果房子空了一半。再把含有中國製造零件的物品搬走,結果....房子空了....我希望你們五眼聯盟說到做到哈。
五眼乾脆沒收資本家資本進入社會主義吧。然後組成經互會,這樣不就可以像蘇聯一樣游離於國際分工之外了。
別看這五個國家好像挺團結的樣子,其實在現實利益面前最經不起誘惑的也恰恰是這群人,中國只要拋出兩個桃子,他們之間立馬會為了搶桃子打得不可開交。
討論了半天,都是原則性的東西。怎麼替代、怎麼培育本國產業,一句話沒提。
想要在工業和貿易上戰勝中國,需要提高民智,加強基礎教育,提高普通人的能力。如果不進行基礎教育,繼續現有戰略,以美國工人現有能力,他們將在世界市場上,直接與中國工人較量…這…
死局……
川普「謀殺」華為!台專家去年就爆台積電剩1招保命:10年內發展一條100%非美半導體設備產線,來服務占台積電營收20%的大陸客戶(60%來自北美客戶)。
回應
世界最大半導體市場--中國會自己來100%向台積電說掰掰!
政府怎麼不協助台積電?
正是附庸政府主導
台灣~當棋子的悲哀!
被捏住了“命門”的華為 該如何突出重圍?
整個晶片產業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四大環節,中國內地最大的瓶頸是製造。封裝和測試,我們有全球排在前幾名的長電科技、華天科技;設計,更是有華為旗下的海思、紫光旗下的紫光等“硬核”企業。
新禁令還有120天才生效的緩衝期,華為已緊急向台積電追加7億美元訂單,華為手機的中高端已採用了7nm晶片,如遭遇斷供,華為就能靠著中芯已成熟的14nm和庫存的7nm“屯糧過冬”,等待著國產供應鏈的春天到來。目前中芯量產的還是14nm的晶片,不過,中芯正籌集65億美元明年將能量產7nm晶片。
無視美國警告,荷蘭巨頭向中企交付光刻機 2020-05-18
晶片製造不可或缺的設備是光刻機,當前全球光刻機市場基本都被荷蘭ASML公司所壟斷。由於《內瓦森》協議的存在,以及美國的多次干預,使得ASML不對中國企業出售。不過,當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強大後,雖然在美國的多次干預下,使得交付過程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如今形勢出現了轉變, ASML光刻機已經達到了深圳。結合此前中芯負責人所說的7nm工藝制程有望在今年投入量產的消息來分析,這批光刻機很大可能就是高端EUV。
回應
中美全面對抗的時代來臨了!我們應該在稀土上給美國斷供了,還有那些想跟美國一起打劫的都應該受到制裁。
美軍算帳:停用中國稀土需每年增加20億美元以上軍費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20-05-19報導,美國國防部建議立法停止將中國稀土用於製造導彈、高超聲速武器和輻射加固電子系統,不過他們為此算了個帳,預計增加成本在20億美元以上。
回應
沒事,美國如果能用20億來完善自身產業也是一次大賺的生意。可惜,美國自己的公司早年就算過帳,除了自身技術有點問題外,美國的產業鏈根本不支持這個需要投入的資金遠大於20億的項目。
北斗2019年產值達3450億元
2020-05-18,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在京發佈《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較2018年增長14.4%。北斗相容型晶片及模組銷量已突破1億片,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台,其中智慧手機3.72億台,支援北斗定位手機近300款。含智慧手機在內採用北斗相容晶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已超過7億台/套,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
北斗服務全球,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
回應
那些天天叫著搞北斗花錢太多,不如把錢用來改善人民生活的垃圾們,站出來說話呀。
不行,上頭,美台幣沒到賬,不能說話。
他們的意思是不要自己搞,錢留著孝敬GPS,關鍵時候還能掐死自己。
紐時:美國打科技戰用台灣施壓 直逼中方紅線
台積電2020/05/15宣佈,擬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5奈米晶圓廠,預計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台積電以成本為由婉拒美方提議好幾個月,但華府提出資金補助承諾改變台積電心意。美國商務部隨後16日,要求採用美國製造設備或依美國軟體與技術設計的海外晶片廠商,須取得美方許可證才能向華為供貨。華府打擊華為並將台積電拉近美方軌道,是可能導致美中衝突加劇的產業政策「組合拳」。
相關新聞
環球時報報導,若美方真的實施該項措施,中方也將依照法規,向高通、蘋果、思科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同時暫停購買波音公司飛機。
調查稱41%美國人表示不會買中國貨 美媒真相了 2020-05-18 環球時報
美國《新聞週刊》近日一篇報導稱,一份德意志銀行的調查顯示,有41%的美國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會再買中國產品,這可能是目前中美兩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上的衝突和此前的貿易糾紛所致,導致兩國民眾對於對方國家的產品產生抵觸情緒。
但福布斯新聞網則認為,也可以“反過來”解讀這一資料,即多數美國人以及更多數的中國人仍然會堅持購買對方國家生產的產品。
這一調查結果也在美國的社交網路上引起了一些關注。在美國的社交網站Reddit上,多數美國線民就表示美國人很難不去購買中國貨,並認為那些宣稱自己不會去買中國貨的人只是在“耍嘴炮”。
有美國線民還指出,現在美國的一些商家也挺“精”的,就是他們會在網上宣傳他們的產品時,標上諸如“在美國組裝”“從美國發貨”等說法,讓人們以為這些產品是真正的美國貨,可當你拿到這個產品時,就會發現這裡面有很多零件都是中國產的。
一位線民甚至表示,他前不久在美國沃爾瑪網購了一個看起來很像是美國印第安那州自產的口罩,拿到後卻發現包裝上寫著中文……
瘟疫哲學
釋曰佛無分別心,眾生皆有佛性。老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病毒自然對人類也一視同仁,不分國族、政體,都會演化出肆孽之道。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以2020肆孽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為例,由下列相關新聞資料可知,愈有正知(病毒的肆孽之道)正信(知恥近乎勇)正行(勇於普查與隔離)者如中韓星,愈能違抗天孽,此乃真佛系防疫也。反之,愈是無知無恥(造謠信謠國族歧視政體鬥爭)無能(普查隔離很能歧視鬥爭)者如義英美日印(台港獨),不查當沒事、一查嚇死人,此乃假佛系真自孽也。
近日,工信部印發《關於運用新一代資訊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複產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要支持企業數位化轉型,深化工業互聯網、工業軟體(工業App)、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虛擬實境等新技術應用,推廣協同研發、無人生產、遠端運營、線上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企業數位化轉型和工業互聯網發展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與此同時,傳統企業的資訊化應用也在提速。疫情期間,永輝超市到家服務在全國門店上線“無接觸配送”,以社區為單位集中配送訂單,除夕到初六,僅福州地區訂單同比增長率就超過450%,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600%;西貝通過企業微信做起了“遠端線上生意”,1月份就線上上添加了30000多名客戶,疫情期間,其線上營收占到了總營收的80%以上;零售服裝行業的歌莉婭,通過企業微信與微信互通的能力,把服務轉到了線上,每日在企業微信有100萬元的銷量,最高時能達300萬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疫情的發生使得許多傳統企業認識到,僅靠線下展開經營不僅難以滿足互聯網時代的公眾需求,也會導致其營收管道狹窄、抗風險能力較差,轉型線上服務的重要性得以凸顯。
變化三:共用經濟相關制度創新加速
疫情期間,餐飲行業遭受重創,以西貝為代表的傳統餐飲企業“閑得慌”,而同時,以盒馬為代表的生鮮電商則出現了“用工荒”。西貝1000名員工去盒馬上班,拉開了共用員工的序幕。接著,很多公司效仿,極大提高了共用員工這一新型用工模式的影響力。
不僅共用員工,各大電商平臺在違規資訊方面也實現了共用——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聯合京東、阿裡、拼多多、微店、蘇甯易購等5家電商平臺企業共同發起“涉疫跨平臺聯防聯控”工作機制,5家電商將共用、共用疫情期間因哄抬價格、虛假宣傳、銷售假冒偽劣防疫用品等嚴重違法行為被平臺清退的商戶資訊,聯合防範不法商戶跨平臺從事違法經營活動。
相關新聞
美媒:快遞服務説明中國渡過新冠病毒危機,疫情暴露西方在物流及電商方面落後中國5年
共用經濟出現三大變化 2020-03-26 光明日報
從共用員工到共用資訊,從共用資源到共用教育……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行業企業抱團發展,共用經濟新模式不斷湧現。
國資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近日發佈《中國共用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對以共用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產生了巨大影響,共用醫療、教育、外賣餐飲等領域,得益于消費活動向線上的遷移,平臺使用者數量和交易量猛增,出現了逆勢上行的小高峰。長期來看,共用經濟發展蘊含諸多新機遇。
變化一:用戶進一步養成線上消費習慣
疫情改變了不少人的消費習慣:一些原本不願嘗試新事物的中老年朋友饒有興致地“玩”起了電子支付、共用單車。“紙幣太髒,上面不知有多少細菌。”一位在超市採購的退休職工王先生說,“手機一掃就能結帳,省去找零的麻煩,減少現金接觸病菌感染的可能性,比過去方便多了。”而平日習慣乘坐公交出行的林女士也第一次嘗試騎上了共用單車,“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避免了擠車之苦,還可免去被交叉感染的擔憂”。
自疫情發生以來,共用醫療、教育、外賣餐飲等領域,平臺使用者數量和交易量猛增。例如,平安好醫生累計訪問人次達11.1億,新註冊用戶量比疫情之前增長10倍,日均問診量比疫情之前增長9倍;猿輔導推出免費直播課,開課當天報名者就達400萬人;京東到家春節期間銷售額同比增長540%;每日優鮮小程式除夕到初六的訂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09%,交易額增長465%。
尤其是線上服務使用率較低的三四線城市居民以及中老年人等更多地轉向線上消費,或者成為新用戶,或者更加依賴線上消費。春節假期後,人均使用移動互聯網時長增加30分鐘;用戶對App的使用更加多樣化,日均使用App個數接近10個。
變化二:產業互聯網發展面臨新契機
過去,我國產業互聯網發展進程相對緩慢,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產業細分行業眾多、產業鏈條長、價值分配複雜;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對產業互聯網的理解和重視不夠,企業參與的內生動力不足。
第一、沒有適時轉型
這幾年大陸市場最重要的趨勢,就是電商興起,馬雲甚至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強調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不僅是純電商。除了O2O以外,另外「業態融合」也是趨勢,如阿裡這2年爆紅的「盒馬鮮生」,就是超商、餐飲和電商物流的三合一,可算是真正的「趨勢領導者」(trend setter)。25年前,台商曾引領大陸消費趨勢,如當年上海的太平洋百貨,現在只能跟在陸企後面。
第二、沒有接地氣
大部分的台商都是第一代,現在已6、70歲。然而現在中國大陸消費市場主力是90後、甚至00後,他們的背景、思維、習慣及文化和老一輩完全不同,也就是所謂的「千禧世代」,不能再用傳統的方式和其打交道。現在還能存活的台商都非常年輕且本土化,重用大陸幹部,不再依賴台灣經驗。即使台灣有好的基因和創意,也需和大陸特色融合。
第三、規模太小
台商傳統思維就是站穩腳步、慢慢發展。這在大陸是行不通的,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很容易被別人複製,你如果不懂跑馬圈地,只能將市場拱手讓人。現在市場上資金太多,但好的企業太少,台商不擅資本運作,錯失機會。未來應該強調管理,打造核心競爭力,拉高經營門檻,輸出商業模式,形成規模化區域格局,並創造品牌價值。
第四、速度太慢
今天的中國市場,是世界級戰場,台商的失敗與淘汰,並非由於市場沒有潛力,而是我們不夠世界級。目前最具競爭力的台灣服務業,是珍珠奶茶,創意、服務和發展速度,皆很優秀,然而大陸業者如「喜茶」已追上來。部分台灣業者轉而走向世界,或許這是台灣年輕人的大好機會。台灣服務業最大的商機在於全球市場,不論是中國大陸、東南亞或美國,然而最大的危機是,許多人只想待在台灣,搞一個小吃店。
今天即使你是服務業,也不可能迴避兩岸矛盾,一芳水果茶就是例子。最近川普出賣其盟友敘利亞庫德族民兵,重創美國信譽,「經濟學人」以「Who can trust Trump's America?」專題報導,我們覺悟了沒有?台灣未來只能相信自己,不能再依賴別人,更要全速邁向世界。
回應
不進則退,大家有空可以到大陸平潭看看,連這種小縣城的超市都能掃碼自助式自動手機結帳,不需要店員.台灣的媒體跟政治人物呢整天忙著鬼扯蛋,台灣人分化成兩派天天鬥你揍我一拳我給你一腳,像聯合報這種媒體也墮落到全是膚淺或商業考量的低俗報導
這幾年台商在大陸凋零得特別快,這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傳承,第一代退休,第二代沒有興趣接班;另外則是被時代和環境淘汰,無法與大陸本地企業競爭。
20多年前,台商極受重視,每一個城市都有台辦,專門服務台商。5年前貨貿、服貿協議簽署之際,雖然兩岸關係已大不如前,大陸還是給予台灣很多優惠,甚至超越外商,比如說由台資控股的證券商牌照。
然而今天台商已完全沒有任何優勢。不僅是企業,個人也是如此。那些有技術專長的台灣人還能存活,比如說半導體,但只是替大陸打工,不可能自己成立事業。
台商大舉回流,主要限於製造業。這並非由於台灣環境突然轉佳,而是因為美國的制裁和關稅,以及中國大陸人口紅利及優惠條件逐漸喪失。
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早已不在工廠,而是市場。你沒有看到很多從事「中國市場」的台商回流,事實上他們衰退的更厲害,有些甚至已經消失。
「中國市場」的代表性台商是康師傅。泡麵早已從工人食品轉變成網紅推薦的時尚點心,品質取代了價格。康師傅近期推出一碗68元人民幣的方便麵。
10幾年前,台商麵包烘焙業曾經紅過一陣子,如85度C和克莉絲汀,現已被新加坡的Bread Talk取代。但更驚人的是瑞幸咖啡崛起,僅4年就在美國上市,雖然仍虧很多錢,但網點遍佈全中國,對星巴克形成龐大壓力。
曾有一段時間,台灣的餐廳和小吃在大陸還算滿紅的,如金錢豹、呷哺呷哺、鹿港小鎮,但現在大陸的海底撈取而代之,其服務及創意遠超過台商水準。早期,台商在服飾領域也曾以設計和性價比取勝,如女鞋的達芙妮和男裝的湯尼威爾,但如今都不見蹤影。
遇到困難的零售品牌並非只有台商,外商亦然。繼大潤發賣給阿裡巴巴後,家樂福中國最近也轉手給零售龍頭蘇寧。幾年前,麥當勞和肯德基的中國業務,也先後出讓給私募股權基金。
台商經營大陸市場和品牌失敗,有以下幾個原因:
有人很緊張中國GDP會不會破6,我看沒必要 2019-10-24 觀察者網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2%,創下了2007年次貸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按照此趨勢,“5”的時代不遠了。
......
不管某些人是否承認,現在的中國就是個超級大國。我國的GDP總量已經達到90萬億人民幣(13萬億美元),這是全球總體量的六分之一。這時候我們不應該繼續盯著短期的經濟波動,而應該考慮如何做大做強規模經濟。
一個國家的GDP,隨著基礎量的變大,增速放緩這也是規律使然。人均GDP,雖說和老牌發達國家比還是低的,但均值一直在高速上升,且人均GDP直逼一萬美元。所反映的就是個人的消費,從不斷上升的手機消費、家電、汽車旅遊等等就可以驗證。
如今的中國不僅是消費大國,同樣也是生產大國。除了超級基數的人口優勢,逐漸走高的公民素質,我們也在拼命追趕,以求後發優勢。另外我們也在自主創新,比如我們在航空以及5G的研發上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所以,未來哪怕別“6”迎“5”也絕不意味著繁榮的結束。而可能恰恰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開始。
回應
是時候脫敏了,破也沒關係。
今年如果是6%的話,絕對數來說,相當於08年GDP增長了18%,而08年實際是9%多點,即使扣除物價因素,也是高速增長
應該不止18%,現在的經濟社會環境跟08年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舉個例子,使用移動支付的交易應該有很多沒有算進GDP統計中,現在租房者相比08年多了很多,房租也無法統計在內,而房租在西方國家就占了GDP很大的比例,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要按阿三那邊的統計方法,我們的GDP增速得20%以上
現在有人說中國的GDP實際是被低估的,我也這麼認為。但是,為了拉高GDP而更改GDP的演算法是很讓人無語的行為,中國沒有這麼做,這很好。
把中國當工廠的台商在敗退,為什麼把中國當「市場」的台商也失敗? 2019-10-25 商業週刊
上週中國大陸公佈第三季經濟增長率,只有6%,乃近30年來最低水準,原因包括中美貿易戰持續以及內需疲軟,未來發展動力恐怕會進一步低速,對全球經濟將帶來深遠影響。
事實並非只有中國經濟不好,全世界皆然。根據國際貿幣基金(IMF)最新報告,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下修至3%,台灣今、明兩年成長率下調至2%及1.9%,不過今年台灣和南韓並列亞洲之首,新加坡只有0.5%,香港因為反送中事件,掉到0.3%。
這對台灣企業來說,意義重大。中國大陸經濟不好,對於我們當然有影響,兩岸關係進入對抗期,更是雪上加霜。
融合當地風土 中國製造獲認可2018-01-08聯合報
位於非洲東部肯亞的首都奈洛比,1幢非洲第一高樓正拔地而起,來自中國的裝備製造企業中聯重科為其獨家提供包括塔機、拖泵、攪拌站在內的整套設備;肯亞最大港口城市蒙巴薩,中聯重科特製的180噸履帶起重機,正參建國家石油天然氣工程項目。
中新社報導,這家總部位於長沙的企業用10年時間耕耘肯亞市場,終於讓帶著「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印記的產品,融入當地。僅非洲第一高樓項目,他們的工程師就多次赴現場勘查,詳細研究位置、高度等客觀條件,並根據項目施工要求,提供了多種全套設備解決方案。這僅僅是中國製造借「本土化」模式深耕海外市場的一個縮影。
在2017年12月閉幕的印度國際工程機械展上,三一印度成功簽約超過2億元人民幣,成為「最吸金」展商。更令外界關注的是,展會上,由三一印度女挖機操作手表演的「神奇旋風」、「單邊橋」、「切水果」等高難度挖機動作震撼全場。她是三一印度培養的印度工程機械行業第1位挖機女操作手。
三一印度本地化生產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年三一首家海外工廠投產,開啟在印度投資、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一條龍式的本土化發展之路。
將技術、經驗、優勢產能與「印度製造」完美結合,三一不僅得到印度廣泛認可,也藉此將觸角延伸至中東、非洲,來自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國家的客戶紛紛蒞臨洽談業務,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
中國製造 轉化國際標準 2016-04-07 經濟日報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6)日指示,推動裝備製造業對接《中國製造2025》,加快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關鍵技術標準化,要求「到2020年國際標準轉化率提高到90%以上」,引領製造升級,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制高點。
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昨天通過《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品質提升規劃》,李克強表示,在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必須堅持標準引領,才能建設製造強國。
他表示,裝備製造業要加快關鍵技術標準研製,推動在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力爭到2020年國際標準轉化率(意指將國際標準變成大陸國內標準)從目前的70%,提高到90%以上。
李克強強調,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將引領中國製造升級,助推產業邁向中高端。對接《中國製造2025》,將實現智慧、綠色製造標準化和品質提升。他說,製造標準化就是弘揚工匠精神,淘汰不達標產品,才能提振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信心。
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時通過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李克強表示,「互聯網+流通」就是推動流通革命,目的是有利於降本增效,拉動消費和就業。他強調,流通革命要突破資訊基礎設施和冷鏈運輸的「硬瓶頸」,以及破除營商環境的「軟制約」,必須對症下藥打造智慧物流體系,發展物聯網。
那麼目前的中國是否有能力製造出單反?答案是:當然有。首先要指出,20年前中國國產的手動膠片單反相機有好幾個品牌。首先把單反分解,比照一下中國目前的工業能力分析一下。
外殼和機械結構:無障礙。
電路、顯示、接口部分:無障礙。
反光鏡箱、五棱鏡與快門簾幕:無障礙。
圖像傳感器:國內的半導體工藝水平是夠的,也確實有人做出來過。
自動對焦:整個對焦反饋環路分成兩部分,技術障礙也不大。
鏡頭:國內光學設備廠家有能力提供光學和結構部分(事實上這些廠家也為國外進行OEM)。
回應
沒有必要鑽牛角尖,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勢,日本當然是不乏有其先進性的一面,別人先進的地方我們要敢於承認,要學習。成天放這種嘴炮毫無意義
作者之所以“鑽牛角尖”,是因為一直以來就有一些人,利用單反問題來證明日本科技的強大,以此推論日本強大,而中國因為連個單反都造不出來,由此推論中國什麼都不如人家。而這種言論還常常會得到一些腦殘者的附和。作者就事論事,並沒有說日本沒有先進性的一面,僅從市場的角度分析單反。
十年前,是所有工業大類日本都比中國先進, 現在, 是某大類裡邊的某種產品日本比中國先進, 十年後,是某大類裡邊某產品的某個零件日本比中國先進,再十年後,大家覺得呢?
單反要和日本比,機床要合德國比。這些要中國所有的東西跟全世界比個遍的公知,要真生在德國,日本,美國,只怕能罵的更多,這些國家能生產的還種類還沒中國多知,
日本單反相機牛,能證明什麼? by三思柯南2015-9-25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但凡涉及中日比較和爭論的話題,總會有人提到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彷彿單反已經成了維護日本國家主權、捍衛日本民族尊嚴的堅強盾牌,是日本“先進”的標誌。但這其實是個偽命題。如今單反相機領域日本品牌一枝獨秀,並不能用來證明日本擁有無可匹敵的優勢。
理由是什麼?對我這種看法表示異議的人可能立即會指出:如果單反不能證明日本先進到變態的程度,為什麼中國沒有自己的單反?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反問一句:你見過現在市場上有什麼美國品牌的單反嗎?美國和日本究竟哪個更先進一點呢?換句話說,如果把語境改到美日比較的話題,用單反作為論據恐怕就很難令人信服了。
因為單反是一種小眾產品。雖然在電視尤其是體育轉播中常常可以看到手拿單反相機的攝影記者,單反相機的需求和保有量卻沒有想像得那麼大。主要的單反相機製造商佳能在八十年代後期以來一共才生產了幾千萬台單反相機,平均到每年大約幾百萬台。
單反本身的價格也導致了這個市場注定不會很大。一套最低配置的入門級的單反,2600元人民幣,不便宜。但是用這種入門配置能拍出的東西也很有限。想達到準專業水平,投入數万元是相當正常的情況。如果你不是愛好攝影,恐怕很難一次掏出幾萬元購買單反器材。
而且,單反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較高。如果你只會把單反當傻瓜相機用,如今的手機照相功能可能更適合你,而且手機還更加輕便廉價呢。
還有一點,從膠片時代開始,單反相機以及鏡頭就是被當作耐用消費品進行設計的。尤其是單反機身鏡頭都不便宜,一個好的鏡頭動輒上萬元。
這種情況也導致了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單反技術更新換代速度非常慢。
在這種小眾市場裡,先發優勢就非常明顯了。以新聞攝影為例,雖然市面上至少有5、6種135單反品牌,實際上攝影記者使用的要么是佳能要么是尼康,這兩家基本把這個領域專業用戶的市場瓜分完了。(事實上,這兩家競爭也並不激烈。攝影愛好者把這兩家技術升級緩慢形容為擠牙膏就是一個證據。)。這時候,一個新的品牌要想擠進來就非常困難。就連索尼的單反實際上是收購了日本另一家相機生產商美能達的相關部門。即便如此,索尼的單反至今仍然進入不了單反的第一集團。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決策者,你會決定投入大筆資金開發產品擠進這個市場嗎?多數人都會選擇:不會。
盤點中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 2015-6-4聞政明
前不久,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白俄羅斯,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媒體報導中頻頻出現的中國最大海外工業園—— 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區。追求規模效益、降低生產成本、開拓海外市場、規避貿易摩擦、享受優惠待遇等因素都吸引著中國企業“組團出海”,在海外建立大型生產園區。
最初,從國內“走出去”,只是個別企業的市場自發行為。到了2006年,這一“出海”趨勢升格為國家級行動。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2006年11月4日在“中非合作論壇”高峰會上宣布“今後3年內,在非洲地區建設3-5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同年11月26日,他又為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揭牌。
此後,中國海外工業園建設步伐日益加快。工業園區成為國家領導人出訪的重要議題。2013年10月,習近平訪問印度尼西亞時,兩國領導人親自見證簽署了產業園區的合作協定。2014年9月,習近平訪問印度古吉拉特邦期間,也就工業園區項目等與印度總理莫迪深入會談。
目前,獲得商務部批建設的國家級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19個,分佈在讚比亞、泰國、柬埔寨、俄羅斯、韓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非洲及歐美等地,主要以發展中國家為主。此外,還有近百個企業自主實施開發的海外園區。這些園區中包括工業園區、科技產業園區等各類經濟貿易合作區域,但以工業園區居多。如今,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沿線23個國家中有77處境外經貿合作區將在未來建成。
回應
誰來說說,和帝國主義當初在天朝搞的租界有啥區別?
沒有駐軍,沒有行政管轄權,還要向當地繳稅,區別大到幾乎沒有可比性.
中國在海外建園區,借鑒了國內建特區和園區的經驗.國內改開從特區起步,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從海外園區起步.
建工業園可以規避貿易壁壘,而且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轉移部分低利潤產業已是必須。而由政府出面建工業園,可以為企業爭取最好的水電土地稅收法律條件。避免企業單打獨鬥,盲目摸索。
http://www.guancha.cn/wenzhengming/2015_06_04_322050.shtml
陸降進口稅 要陸客回家掃貨 2015-5-26 聯合報
大陸財政部昨天表示,六月一日起,將降低部分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平均降幅超過百分之五十。
大陸關稅偏高,進口商品售價高於原產地價格,導致不少民眾赴海外掃貨,很多人甚至都跑到日本採購浙江生產的馬桶回國,購買力流失國外,也引起大陸國內許多批評檢討的呼聲。去年大陸境外消費額超過人民幣一兆元(約新台幣五兆元)。
社科院財政貿易研究所研究員楊志勇認為,調低關稅有利於導引境外消費回流,例如說去美國買一百元,在大陸買一百一十元,可能面對十元的差價,消費者覺得不需要這麼折騰,這樣消費就留在大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部分奢侈品品牌在大陸掀起降價潮。大陸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研究院趙萍認為,對於部分已經有降價意願的進口品牌來說,調降關稅有助於拓展降價空間。
分析稱,大陸一直在醞釀調整消費品進口稅率,但遲遲未拍板,擔心相關產品的降價會對大陸同類別產業競爭性品牌造成衝擊,但因大陸今年經濟數據不佳、內需消費疲軟,才選擇降低關稅。今年六月底前,或許還會進一步推出大陸消費政策。
陸降進口關稅 赴日瘋搶免治馬桶座現象不再?2015-5-27 中時電子報
專家認為,實情恐怕並非如此,這牽涉到品牌、設計與服務等各層面,不能單一以降稅就能解除瘋搶的警報。
相關新聞
陸客日本瘋買馬桶 人民日報:「錢多人傻」
陸客瘋買日本電子鍋免治馬桶座 竟產自杭州 2015-3-01 聯合新聞網
大陸民眾直呼「等於當了人肉搬運工」,「這是一隻馬桶蓋的日本自由行。」
8、2013年中國汽車產量1927.18萬輛,連續四年蟬聯世界第一,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25%,穩坐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大國的寶座;是1978年14.91萬輛的129.25倍。
9、2013年,中國的造船完工量6021萬噸,雖然受全球主要是歐美市場萎縮的影響比上年下降21.4%,但仍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到世界總造船量的41%。
10、2013年中國的手機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達到70.6%。
11、2013年中國的積體電路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達到90.6%。
12、世界第一大服裝生產國。
13、世界第一大鞋類出口國
14、世界第一大傢俱出口國
15、世界第一大食品生產國
16、世界第一大紡織品出口國
17、2013年中國生產了340噸黃金,排名世界第一。
18、世界第一農業大國
19、中國的糧食產量世界第一中國的糧食產量世界第一。201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為58957萬噸,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統計,中國的穀物產量占世界總量比重一直處於世界第一位。2013年,在全球19種主要農產品中,中國雄居世界第一位的有12種。
20、中國是世界第一漁業大國,2013年中國的水產品產量為5906萬噸,連續23年雄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水產品總量的60%以上。
21、中國是世界第一養禽業大國。2013年中國的禽蛋產量為2860萬噸,占到世界總產量的45%。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703057-1-1.html
真相讓全世界震驚:中國竟會有如此多的世界第一
1、2010年,中國就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美國從1895年直到2009年,已穩坐了114年)。2010年世界製造業總產值為10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占19.8%,略高於美國的19.4%;但如果用聯合國統計數字,按2011年年初的匯率計算,中國製造業產值為2.05萬億,而美國製造業為1.78萬億,那麼中國高出美國就達15.2%。
2、2013年中國的生鐵產量為6.58億噸,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總產量的59%;與1978年中國生鐵產量3479萬噸相比,增長了17.9倍,翻了將近9番。
3、2013年中國煤炭產量為36.6億噸,為全球最大產煤國,產量占到全球總產量的一半;為1978年6.1億噸的6.6倍。
4、2013年中國的粗鋼產量為7.17億噸,占全球15.5億噸粗鋼產量的46.3%,排名世界第一,超過第2至第20名的總和;與1978年的3178萬噸相比,增長了21.6倍,翻了10番半。
5、2013年中國水泥產量為21.84億噸,排名世界第一,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是1978年6524萬噸的33.5倍。
6、2013年,中國的電解鋁產量為1988.3萬噸,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總產量的65%以上。
7、2013年中國化肥產量6840萬噸,是世界最大化肥生產國,占世界總產量的35%;是1978年869.3萬噸的7.9倍。
中國製造業
怎麼了,前評<炒作美國頁岩氣>才云: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軍售軍費不能阻止中國崛起,那就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能源業突破,製造業新生機,以及嬰兒潮進入退休期引發的醫療、休閒服務吧!
旣然叫炒作,就好比美日之前的房股滙市之泡沫,美國又再炒作新的泡沫罷了。再說,中國也有不輸美國的能源、製造、醫療、休閒產業!
如今換中國炒作製造業了?
中國製造業連德國都怕,何須炒作?只列最近相關新聞便可一目了然!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機械設備2013年出口超日本居第三 挑戰德國
德國發出警告:中國機械製造業嚴重威脅德國
美製造業不振 2014.2.3全球股震 美大跌2.1% 日更重挫4.2% 歐股重挫
歐巴馬2014.2.25砸1.4億美元拚製造業(楨:1.4億算啥?)
美2014首季GDP負成長1% 3年首見
日2014-4零售額暴跌13.7%,12年最大
安倍2014-6-24第3箭 遭譏只是飛鏢
日2季GDP減6.8% 三年最差中日筷箭之爭
中美製造業PMI持續擴張 歐脆弱復甦
美股連四跌 今年漲的全數吐光
美失業率小升 四聲無奈 美國民眾無感經濟復甦
美國科普白癡多 1/4不知地球繞日
外媒驚呼中國世界最大口徑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 超過美國的300米 將引領世界20年
中國天河二號再度蟬聯2013年全球最快電腦
中國重工受韓國求救起重12000吨打撈沉船:揚眉吐氣
海軍副司令:將派新裝備搜救馬航客機 可探深6千米
中國新型萬噸油壓機下線:可一體鍛造航母甲板
中國製造業不多是耗能/低價/山寨/頂多是假成本創新之名的才能龍行天下?
這個嘛!別老看反中的文宣,偶看央視以下紀錄片的宣傳,便可知中國是憑著堅強的裝備製造業、才能包攬多項世界大工程:
跨越中國製造:大國重器
中國現代奇跡
超級工程
國企備忘錄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461482
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造船廠又不是食品廠、「下餃子」般下水艦艇有何用?當靶船?
中國軍民造船1數量上已世界第一、中國軍工的質量如同其它「中國製造」也正在「龍行天下」2!
原來如此,難怪反中者會忽而自卑地宣傳「中國威脅論」3忽而自大地宣傳「中國即將崩潰」「中國武器品質差」4
相關資料
…………………
相關新聞
2013年中國海軍服役艦艇數量世界第一
談2013年中國海軍新艦數量世界第一的背後
美媒稱中國2013年新建50多艘軍艦 2014年數量仍將持平
俄媒稱中國海軍高速發展超越俄歐
俄媒《國防》稱中國重視先進造艦技術 數十年後取代美國
澳媒:中國海軍是紙老虎 遇美國必敗
漢和稱中日海上決戰中國054A護衛艦優勢很明顯(楨:平可夫是說數量上明顯而已!詳參【圖博館】:054A、KDX2和高波艦 日本金剛與愛宕神盾艦 052D 《僵局》)
又一個甲午年 中日新一輪主力艦競賽開始
日驚呼052D打破日美優勢:中國海軍已成亞洲翹楚
五角大廈2014.6.5發布《共軍軍力報告》擁有亞洲最強海軍戰力
中國2013年28艦入列 一船廠同時建7艘大驅
中國多型戰艦(楨:趁全球造船不景氣)同時在不同船廠開工 成本大幅降低:新一代護衛艦群體的崛起,得益於海軍裝備系統堅定不移地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艦艇“訂單”實施統一招標,具備承制資格的各大船廠均可公開競標,並逐一簽訂採購合同,從而大大加速生產交付速度。
中國遠洋虧轉盈 擺脫賠錢封號
中國新型萬噸油壓機下線:可一體鍛造航母甲板
中國2013年服役28艘艦艇 數量世界第一2014-2-12 中新網
根據一份由官方報導統計出的數位,2013年,中國海軍的戰鬥序列中,共增添了驅逐艦2艘、大型護衛艦3艘、輕型護衛艦9艘、大型補給艦2艘、常規潛艇4艘、潛艇支援艦2艘、雙體測量船2艘、水聲裝備試驗船1艘、掃獵雷艦2艘。另外,可能還有一艘核潛艇。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558113
中國品牌在國際迅速擴張 國際商標申請量增長2014-5-13 新華國際
湯森路透公司CompuMark部門今天在國際商標協會2014-5-13年會上發布的一份新報告《中國品牌走向世界:中國企業全球商標戰略的最佳實踐》稱,中國品牌正在國際上迅速擴張。
中國企業的國際商標申請量猛增:近五年來,中國企業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交的國際商標申請總量增長了84%,在2013年達到35637件。這比1990年的申請量增長了47倍之多。
中國內地的國際商標申請量排名世界第七:在全球范圍,中國當前的國際商標活動水平位居第七,排在美國、日本、德國、中國香港、英國和法國之後。
尚在起步階段:來自知名中國跨國品牌、法律公司和政府機構的知識產權專家的評述證實,雖然商標申請量正在增長,但國外商標保護的概念對很多中國企業而言仍然較新。隨著企業對待全球商標戰略越來越認真,中國目前正經歷一次重大轉變。
相關新聞
5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智慧發力促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
李克強2014年5月訪非:投資非洲推介中國製造
習近平主席3月底訪問德:中國製造牽手德國製造
中國品牌百強 中移動最具價值2014-5-11
全球最大廣告傳播集團WPP最新發布的《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的總價值高達3798億(美元,下同),顯示價值回升的態勢;其中中國移動、工商銀行、騰訊名列中國最具價值品牌的前3強。
購買影響力不輸外企
報告也顯示,中國品牌的品牌資產和購買影響力與在華外資品牌大致相當,不過中國品牌在差異性上仍處落後地位。
百度為最受信賴品牌
報告並發布了中國最受信賴的品牌前10名,分別為百度、中國國航、攜程、中國國旅、蘇寧、伊利、平安、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張裕。
受惠汽車、電子及時裝業飛速趕超,中國品牌在全球消費者眼中快速崛起。在一項全球調查中,中國製造排名第9,甚至超越擁有三星的韓國及Angry Bird的芬蘭等以品牌為傲的製造業強國。通過海外併購,國際大牌來華生產,以及小米科技、阿里巴巴等創新公司脫穎而出,中國製造正加速擺脫粗製濫造形象。不過有專家指出,在自主創新及建立自主品牌上,中國製造仍任重而道遠。
小米的崛起不是個別現象,一批新興科技企業正成為中國新一代製造的領軍者。微信躋身全球三大社交軟件之一,華為最近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訊設備廠商。中國製造以全新的形象出現。產地調查發起人、Future Brand亞太區總裁Sarah Reiter認為,中國正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工程師」,新一代製造業,尤其是電子業,不再是山寨者,而是科技與創新的全球參與者。
另一方面,中國製造通過兼併獲得核心技術和品牌,飛速成長。吉利、聯想這些本土行業龍頭,在成功收購沃爾沃和IBM後,迅速打入全球市場。聯想已經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廠商,在歐美銷售強勁,顯示中國製造的thinkpad得到全球消費者的認可。
中國設計領域競爭力令韓國為之驚嘆2014-5-9
“4、5年前去中國出差,當地大企業的最高設計負責人(CDO)或者高層管理人員還會通過人際關系找到我們說壹定要見壹面,讓我們給他們壹些指點。最近,中國設計師相比拜訪韓國設計師,更想拜訪的是美歐的設計師。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在設計方面的發展以及自信。”
通過調查統計的結果也顯示出了中國在設計方面的潛力。根據韓國設計振興院(KIDP)的統計結果顯示,北京市內與設計相關的企業有兩萬多個,大約25萬人(占北京就業人數的3.8%)從事著與設計相關的工作。
三星電子迅速決定,繼上海之後要在北京成立第二個中國地區的設計研究所。
中國設計師提升中國服裝全球地位2014-5-17國際商報
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服裝市場,而且消費結構也在改變,中國的高端消費者正在尋找那些能真正令他們與眾不同的服裝。“中國創造”的設計師設計的服裝最近在紐約、巴黎或者米蘭時裝周上博得喝彩,中國服裝及其市場在全球的地位迅速上升。
中國製造低價優勢漸失 向中國智造轉型提速
中新社廣州2014-4-24電 (程景偉)正在廣州舉行的第115屆廣交會開幕以來,記者看到,中國外貿企業通過自身努力積極尋覓商機,但以往的“拼價格、拿訂單”模式已難持續,低價優勢的日漸式微倒逼“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步伐提速。
“中國創造加力全球服裝供應鏈2014-5-15國際商報
《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服裝價值鏈》系列報告的第五部分深入研究中國——世界上最大的服裝出口國和最大的奢侈品活躍市場,而且消費結構也在改變,中國的高端消費者正在尋找那些能真正令他們與眾不同的服裝。“中國創造”的設計師設計的服裝最近在紐約、巴黎或者米蘭時裝周上博得喝彩,中國服裝及其市場在全球的地位迅速上升。
中國製步步高升 向頂級品邁進 2012-08-15 旺報
《環球時報》引用德國《世界報》報導,過去中國向西方企業初開放之際,「中國製造」成為大批量、低成本、低品質的代名詞。但隨著經濟突飛猛進,及中產階級對產品品質的要求,「中國製造」逐步邁向創新、獨特和細膩的方向。不管是小型手工作坊或大型企業,都正在建立自我品牌。
雖然北京鼓勵陸企走出去,但並非所有行業,希望自我提高品質後再出走。比如,越來越多的中國貨車銷售到烏茲別克斯坦、埃及和斯里蘭卡,但中國車商還在等待時機,等品質提高時再進入要求更高的歐洲市場。
陸買氣下滑 奢侈品市場退燒 2012-08-15 旺報
在大陸熱賣的奢侈品,最近出現蜜月期提早結束的跡象,從高單價珠寶、知名時裝品牌到頂級手表等,似乎買氣後繼乏力。包括Prada等重量級品牌,也都放緩在大陸開店腳步,而且這股消費趨向也正從一線城市蔓延至二、三線城市,顯然消費者瘋狂追逐奢侈品的風潮,開始褪色。
陸本土品牌竄起 舶來品市占降 2012-08-15 旺報
過去歐美消費品牌都展現出強勢的銷售佳績,如今在大陸本土消費品牌迅速崛起後,尤其在牙膏與洗衣粉等市占率開始受到擠壓,首當其衝就是全球最具分量的清潔用品大廠寶潔(P&G),正飽受大陸品牌的步步進逼壓力。
大陸一支自稱採用中草藥的牙膏,不僅售價是P&G的2倍,而據歐睿資訊諮詢公司調查,這款草本牙膏在大陸市占率從5年前的1.1%上升到8.8%。同時段P&G卻從20.8%降到19.7%。
詳參【圖博館】:中國製造《低價中國》《中國製造》《龍行天下》專利權大戰 《時尚考》 台灣時尚沙漠? 兩岸紡織業 中國製造業 2014-05-18 10:14:22
中日筷箭之爭
不就是一把筷子/三隻箭的老掉牙故事,中日有啥好爭的。
老故事也能詩出新意象,你看中國總理李克強到東協、引筷子論、倡東亞穩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全球亂射箭、只要中國在那兒有成果、安倍就射那兒,日本這種跟著中國腳步、繞著地球儀、過動式外交戰術、看似靈活,其實是無頭蒼蠅式戰略、旣射不亂中國步伐、也射不下自己果實。
濕人太會歪詩了!安倍的三隻箭是指在國內進行經濟改革,而非對外射箭。
差不多啦!安倍的三隻箭如果也叫經濟改革,那經濟學家多教不下去了,除非像克魯曼這種經濟邪家1。安倍第一隻箭,大印日圓試國透過貶值解決通縮、刺激外銷,結果是通膨了,但苦的是中下層,所得減少、支出增加;樂的是出口產業,但也只爽一下,隨即貿易逆差創新高、Q3成長腰斬,企業不敢投資、加薪,銀行的錢多到拜託來借錢、日圓(如狂印下之美元)卻多流到無助反而有害經改之股滙房市。安倍第二隻箭,在日本國債高達GDP的二倍、遠超歐豬小國2、依財政學原理、政府早該破產(日未破是靠日人買債硬撐、美未破則靠世人買債硬撐)之下,根本射不成。旣然財政困難,第三隻箭就射高消費稅,讓中下層日子更難過。
愛說笑!中共習李三中全會的改革方案,以改善民生民營、改革政府國企為中心,都已被糞青和反中著大罵,安倍如此為難百姓,聲望怎反高。
有啥辦法,靠民粹3經濟之春藥、靠反中右翼4之毒藥唄,雖然這些都會成「強駑之末」。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212518
跨越中國製造 (2009) 央視紀錄片 簡介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在國際製造業的新格局中,中國製造業正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正發生著怎樣的深刻變化?中國製造將如何實現自身的跨越?
第一集:《製造的競爭力》,敘述了中國製造是如何從不具備競爭力繼而在30年的過程中轉化為全球市場上低成本高效率的楷模,通過各種類別製造業中的典型案例,表達了中國製造的興起怎樣改變了全球經濟的格局。同時為中國製造在下一步的轉型升級破題——中國企業的價值取向: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
第二集《品牌在縫隙中漸進》,通過幾個不同類別的企業案例揭示了中國製造企業如何在強手如林的全球市場,為打拼自己的品牌而進行的艱苦探索,為正在全球市場低迷過程中的中國製造企業開啟了一扇可供借鑒的視窗。
第三集《創新的世界觀》,其核心是“讓創新開拓市場,讓市場維繫創新”,通過東軟、吉利、龍芯等案例,揭示了在全球化時代的創新思維邏輯——“以我為主整合全球資源為我所用”,這樣一個引領中國製造未來的思維方式。
第四集:《國際化之路》,全面分析了TCL、聯想和東軟在國際化過程中的不同境遇和不同結果,並以此透視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路徑——實力與價值的交換的信任,以及企業文化的全面融合。
第五集:《升級中國製造》,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製造的低成本優勢收到了了空前的挑戰,中國企業如何建立高技術含量的低成本,放棄單一的低價優勢構建未來的國家競爭優勢。通過比亞迪、中集、吉利、一汽等案例,分別從技術升級,戰略升級、管理升級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
http://search.cctv.com/search.php?qtext=%E8%B7%A8%E8%B6%8A%E4%B8%AD%E5%9B%BD%E5%88%B6%E9%80%A0&type=video&sid=0000&pid=0000
德怕被山寨 限制與陸科研領域 中時2014-2-24
「害怕抄襲:航太航空中心要限制與中國的合作!」德國《明鏡》週刊23日報導稱,德國航空航太中心目前正在制定一項新戰略檔,以限制與中國在敏感領域的合作。未來,德國研究人員與中國的合作將「更加小心」。
報導稱,2011年11月1日淩晨,中國「神舟八號」開啟歷史性旅程時,酒泉發射中心的觀摩室裡也坐著一群來自德國航空航太中心的德國專家。因為在「神舟八號」上有一項中德共同研發的成果:一個名為「Simbox」的生物試驗盒,其中包含了17個生物和醫學試驗專案。
據《明鏡》週刊稱,德國制訂新規範的原因是擔心技術被盜竊,例如衛星修理系統技術等,該技術可以進行軍事開發和利用。此外,德國在自動化機器人技術上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將在這些領域限制與中國的合作,以確保德國在「太空頂級聯賽」的優勢。
回應
大陸的飛船已經在太空開趴而德國的.... 差距不是一點兩點.
載具平台在手中,要玩任何花樣,門票在中國手裡
中國大陸機械製造 挑戰德國 2014-02-19日德國《商報》稱,德國歐亞諮詢公司週二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全球機械製造出口分佈圖中,中國大陸已超過日本排名第三,僅落後於德國和美國,中國大陸也已成為全球機械製造最大的市場。調查結果還稱,中國大陸機械製造不僅在價格上具有較大優勢,技術水準在中端產品中已具有優勢,服務也不斷提高。德國《明星》週刊則稱,為了在日益激烈的價格競爭中戰勝中國大陸廉價產品,德國機械製造商甚至準備做出妥協。
目前,德國機械製造的目標,大多定位在高科技產品。但經濟危機下,全球市場偏向中端產品,這正是中國大陸目前的技術長項。市場的技術金字塔的頂端太小了,德國機械製造行業協會會長菲斯特格說,德國的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只有通過降低質量的手段,以降價參與競爭。如減少產品功能,多生產中端產品等。
中國大陸,已成為德國機械製造商最大的出口市場,2012年的出口總額達到170億歐元。《明星》週刊寫道,德國機器製造商正在武裝自己對抗中國大陸。
詳參【圖博館】:《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日媒:中國走向工業機器人大國 中時2014-2-12
據日經中文網指出,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8000台,有望與日本並駕齊驅。而到2015年更將達到3萬4000台,將比日本多出3000台,成為世界最大工業機器人需求國。中國2005年的需求僅為4500台。換言之,預計10年期間增加至8倍。
中國開始積極引入機器人的原因之一在於人力短缺。明志科技設備負責人説,「由於嚴酷的勞動環境,年輕人一般不到3個月就會辭職」。
在中國,由於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2012年勞動年齡人口(15~59歲)轉為減少。同時高學歷化不斷發展,年輕人往往會拒絕「3K(辛苦、骯髒、危險)工作環境」。
機器人則能輕鬆搬運重達數十公斤的鑄件,並能迅速完成金屬焊接。與頭戴防護罩的員工一起,像人類手臂那樣擁有多個關節的多關節機器人在發出機械音的同時,不間斷地進行著作業。鑄造需要在高溫狀態下熔化金屬,因此對人類來説是嚴酷而危險的工作。
日經中文網指出,中國政府也在積極致力於本國機器人産業的培育。中國領導層在截至2015年的十二五規劃中轉向了重視增長質量的路線。尤其是在有助於生産效率和品質提高的機器人産業領域,將以舉國之力推動人才培養和産業化。安川電機中國總代表後藤英樹分析稱:目前是「中國製造業的轉型期」。
而在大學和國立研究機構,相關研究自10多年前就已經啟動,以風險企業等形式,已開始獲得成果。其中之一就是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政府下屬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是該公司的大股東,而産品為汽車工廠使用的焊接、塗裝和搬運機器人。2012年的銷售額為10.4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0%。
自主進入這一領域的中國企業自2010年前後也出現增加。中國能否保持「世界工廠」的地位,將取決於機器人帶來的工廠革命的成敗。
ABC在中國失寵了?
英(美)語(文)在中國未寵過,何來失寵?
反帝的中國當然不可正式承認寵愛「英語帝國」1和「資本主義」2,但由改革開放3後官民追求英語教育和市場經濟來看,確實寵過。
即使寵過也是舊愛,漢語(普通話/國語/華語/中文/漢文)4已成新歡,這是利之所趨。「英語帝國」之形成雖有各種軟硬實力5,但根本仍在學習有沒利益。當中國「世界工廠」6轉向「世界市場」7,別說中國國內的學習會轉向,就連國外也是,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8便是明証。
啥「孔子學院」?怕是「馬列毛學院」吧!
對!歐美日台在世界各地的「xx學院」是「文化中心」、中共的就是「政治中心」,誰叫它帶個「共」(產黨)字呢!就好賣台「中國」國民黨、統媒「中國」時報。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847034
陸自產航母 長興島進度超前2013-01-24 旺報
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優勢遇到一些國家的挑戰,其中包括俄羅斯和中國。上海長興島造船廠將很快開始建造1到2艘、排水量6到7萬噸的航母,且已有相當進展,短期就可看到中國自產的航母。
俄羅斯《軍工信使》報導,海軍艦隊實力與國家軍用、民用船舶製造業和海運業密切相關,俄羅斯有8個造船廠能為海軍建造各式各樣的新型艦艇,造船廠通常在海軍基地附近,能維修現役所有級別艦艇。
中國現正積極發展海軍,準備和美國分庭抗禮。美國五角大廈認為,中國軍事預算支出2012年已達1800億美元,數字顯然只會增加。雖然中國海軍在數量和品質上暫時還落後美國、甚至俄羅斯,但中國生產能力正迅速增長。
陸造船工業訂單 傲世
中國造船工業訂單總金額現穩居國際市場第1,海軍戰鬥編成目前共有1艘航母、27艘驅逐艦、51艘護衛艦、至少100艘登陸艦、150多艘登陸艇、約60艘較小型導彈艇、3艘戰略導彈核潛艦、5艘多用途魚雷核潛艇、48艘常規柴電潛艇等,總計389艘水面艦艇。
中國造船工業主要分為兩大集團,即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分別負責北方和南方的造船企業。
按艦艇種類 分廠製造
中船重工集團旗下的大連造船廠,是中國海軍水面艦艇製造中心,能建造和維修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艦艇;武漢造船廠是中國最大的常規潛艇建造企業,也能建造大型登陸艦、掃雷艦,不久前下水的056型輕護衛艦就出自該廠;葫蘆島造船廠是中國建造核潛艇的唯一企業,既有多用途魚雷核潛艦,也可建造戰略導彈核潛艦。
位於南方和東南方的中船集團,如江南造船廠、中華造船廠,主要建造現代化遠洋艦艇,包括052D型驅逐艦,及負責監視彈道導彈和運載火箭發射的「遠望」號系列監控船。廣州造船廠正建造最新式056型輕護衛艦和054型護衛艦。
瞄準國際 陸9大產業兼併重組 2013-01-23 旺報
面對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大陸官方出重手,點名汽車、鋼鐵、水泥、船舶、電解鋁、稀土、電子資訊、醫藥、農業等9大行業,推行企業「市場化」的兼併重組,明文規定「大者恆大」,目標邁向國際,將影響900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4兆元(人民幣,下同)。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先前「盲目性」併購導致很多問題;所以這次堅持市場化運作,並取消各地自行出台、限制外地企業對本地區企業實施兼併重組的規定,也會鼓勵外資參股、併購。
台商可關注汽車零部件企業,向服務領域延伸,包括研發、採購、現代物流、汽車金融、資訊服務和商務服務,都是商機;造船業的中小型細分市場也可發展特色品牌;但台灣本土電子資訊業競爭壓力恐將加大。
陸打造怪獸 台灣皮要繃緊
台灣出口業目前最大對手是韓國,其動用國家資源培植不少「大怪獸」,以科技業來說,有成本、經濟規模優勢,台灣中小企業為主的靈活模式,屢吞敗仗。
為提振士氣,不少專家學者探討韓國財閥化缺點,包括官商勾結嚴重、國家重要資源都落在三星、現代等5大財閥手上,讓韓國社會階級難以流動,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私相授受、扶植關係企業的戲碼更是不斷上演。
過去幾年,大陸「看上」哪個產業,哪個就完蛋,台灣「四大慘業」中的太陽能、LED和面板等,大陸無序發展導致的產能過剩、殺價競爭總扮演「最後的『一堆』稻草」;而今,產業集中化說是官方為解決產能過剩,但「更大尾」央企也將不斷現身,屆時誰聽誰的話?是否又引發國際貿易戰?(楨:只准韓日打造怪獸?競貶?)種種問題還需觀察。
回應
老共出手了.看來韓國那些財團企業準備挫列等了....之後各方面成熟的集團…一個華為抵幾個三星也不是不可能
勞力密集型台商 「首選還是大陸」【聯合報2012.11.28
大陸人工成本高漲、企業應如何轉移,台資信邦電子總經理陳其忠認為,勞力密集型產業已不可能回台,未來墨西哥、緬甸與巴西可能成為世界工廠(楨:?)。
台商回台投資是政府重要政策,然陳其忠以美國總統歐巴馬希望蘋果回美建廠、當時賈伯斯的回應說:「我回不去了!」陳其忠指出,勞力已非台灣的競爭優勢,但中國大陸的人工成本逐年上漲,許多勞力密集型台商也在考慮如何外移。
目前較多探詢的是東南亞國家,但勞資與生活文化的差異大,陳其忠表示,越南工人常常罷工,泰國的物流業不發達且近年常水災,馬來西亞、印尼則是回教國家,不是發月薪、而是周薪,領了薪水後可能去消費、不上班了。
陳其忠認為,中國大陸因同文同種、語言說得通,加上兩岸和解出現曙光,未來兩岸只會更自由化,大陸還是勞力密集型台商的「首選」;至於往重慶等內陸城市遷移,陳其忠表示,重慶是特例,薄熙來承諾的稅收減免能否兌現,「大家的看法是只維持到2013年」。
至於未來,陳其忠指出,大陸工資肯定逐年上升,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環境也有障礙,企業只能在兩害之中取其輕,而巴西、墨西哥與緬甸三國,未來最有可能取代大陸成為新世界工廠。
在金融危機的挑戰上,陳其忠表示,今年一至十月信邦電子營收已突破八十三億新台幣,全年可突破一百億元,主要歸功於2008年以來的企業轉型,轉攻資料擷取、工業控制、醫療零組件、汽車與太陽能等領域,創造出新附加價值。
以太陽能為例,陳其忠指出,太陽能面板因大陸產能過剩而大幅跌價,但行業利基點是熱能與電能的微逆變器,加上能源成本已成家庭重要支出,儘管歐洲各國停止太陽能補助,消費者還是會買,現與歐洲轉換器公司合作,效益很不錯。
對於未來產業發展,陳其忠表示,機器人或是全自動化無人生產,是因應人工成本高漲的未來趨勢,隨著全球暖化與人口爆炸,環保節能與老人醫療照護會是下一波產業的成長動力。
根據本報日前報導,大陸最大的電腦廠商聯想集團,已規劃在3至5年內,將其部分重點產品全部轉型為自行生產,不再委託代工。這雖是市場盛傳的訊息,並非聯想正式宣布的動態,但此一「自行生產」動向,確是大陸產業體系下一波非走不可的道路。這條路並可能為大陸創造出另類的「世界工廠」。台灣相關主管部門及產業界對此應注意掌握及因應。
按照市場訊息所言,聯想集團目前積極轉型為自行生產的重點產品,包括筆記型電腦和一體成型電腦(AIO)。儘管聯想集團未發布具體的自行生產規劃,但該集團近一年來之實際廣設自有生產據點,卻是有目共睹。其新設據點分佈於在合肥、成都、武漢等地。
基本上,在大陸像聯想這樣的品牌大廠,若要擴大自行生產,當前就有「順風車」可以搭乘。後者即大陸政府現正大力推動落實的「城鎮化」政策方針,其將帶動的「新一波工業化」,乃是品牌大廠開疆拓土的良機。因為總體經濟上光有新城鎮不行,還需要有新興的工業體系來支撐,否則新城鎮也只是空架子。其道理就是俗話說的「無糧不穩,無工不富」。然而,數量成千上萬的新城鎮,未來的工業建設實需加以「系統化帶動」,否則各地一哄而上、爭相盲目投入,必然造成市場失序以及資源浪費。這就給了大陸本土品牌大廠出面主導的空間。
這些大廠現在很有條件深入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循著新城鎮發展的軌跡,去布建或更新自己的生產鏈。且由於他們挾著植根於本土的「主場優勢」,很容易去挖掘出各地最優質的生產要素,並給予最有效率的配置,而在各個合適地點投資設立生產據點,分別從事原材料生產、中間零組件製造、最終產品組裝,及轉投資之服務業經營等。
如此構成的產業鏈,應是大陸新一波工業化的主要載體。它是由本土大企業出面,對新城鎮工業化建設作「主導性投資」而形成。此種產業鏈的屬性將是「在地化」的,即其生產和銷售都依託國內市場,而且母廠和各地配套廠的關係是緊密的和長久的。
更重要的是,這種結合本土新一波工業化,所形成的新產業鏈,將來一旦壯大成為大陸工業的新主流,則大陸將因此而發展成「另類的世界工廠」。以往大陸所擔當的世界工廠角色,主要生產外銷品,且台、外資廠商的分量也大過陸資廠商。而將來的另類世界工廠,則是植根於大陸本土市場,並由陸資廠商來擔綱,其中的「世界」格局,將表現在大陸新產業鏈規模可望為世界之最,對全球產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還有,陸資大企業有了本土新產業鏈的支撐,會更有力地「走出去」,到國外投資設立分廠,使自身經營架構擴大為「國內外並舉」,進而達致「全球化產銷」的境界。
對於大陸此一發展趨勢,台商究竟如何因應呢?讓人欣慰的是,近來有幾家台資企業,和大陸品牌大廠建立了「強強聯合」的相互投資關係。譬如,仁寶集團和上述的聯想集團,合資設立了合肥「聯寶廠」。以及,台灣水泥集團攜手中國建材集團,交叉持股合資經營四川泰昌水泥廠等。這樣的緊密聯合,使相關台資企業順理成章進入大陸「新工業化」潮流下的新產業鏈,其將因此而擁有穩健、持續發展的空間。
問題是,目前大陸上廣大的台資企業之中,有條件和陸企作「強強聯合」者,並非是多數。也就是說,大多數台資企業將來不但很難成為陸企爭取的合作夥伴,而且要面對上述「新產業鏈集團」的擠壓,經營上會越來越辛苦。
我政府當局應該針對這種情勢,採取有力的幫扶台商措施。可以採取的作為,除了老生常談的輔導台商「轉型升級」之外,另有必要協助整合台商隊伍,使台商與台商之間,也可以透過交叉持股、策略聯盟、共同研發、共創品牌等方式,來形成諸多的「強勢經營集團」。這樣才有條件去因應大陸新一波工業化的潮流,並從中找到台商本身的立足點,以及賡續發展的契機。 2013-01-13 10:32:11
城鎮化 引爆40兆人民幣商機 2012-12-21 旺報
《時代周報》報導,16日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作為單獨任務列出,可說是歷屆會議所未有,凸顯城鎮化在官方施政主軸的地位和分量;另外,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十八大後密集針對城鎮化問題表示意見,亦屬罕見。
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
報導說,城鎮化議題千絲萬縷,牽涉層面和動員部門極廣,但主要目的就在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並享有城鎮居民同等權益。
報導強調,城鎮化骨子裡蘊含龐大商機,可能是官方未來10年投資最力的項目之一,「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資料顯示,大陸近10年平均10%的經濟成長中,僅城鎮化率便貢獻約3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新增投資需求就有6.6兆元,帶動消費成長1012億元。
擴內需 農民工市民化
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描繪的城鎮化圖像更清晰,指出未來10年大陸新增城鎮人口將達到4億左右,按低標來看,農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計算,就增加40兆的投資需求(大陸去年GDP總額近47兆)。
新一輪城鎮化是新領導要打的發展牌,專家觀察,現階段各地方政府無不「心領神會」,快馬加鞭大做文章。報導指出,雲南、貴州、新疆、廣西、安徽、山東等多個省分都大幅提高城鎮化速度,這些地區共同特徵是目前城鎮化比例偏低,換言之,「愈落後,投資力度也就愈大」。
不過,報導也提醒,官方城鎮化儘管喊得震天價響,但過去經驗卻不見得順遂;很多地方豎起城鎮化大旗,實則炒地皮搞土地財政,城鎮地區面積和人口增幅完全不成比例,預期將成為新一輪城鎮化的阻礙。
相關新聞
解讀經濟工作會議-城鎮化有品質 房價要合理
提高城鎮化質量關鍵在轉型與改革
城鎮化升溫多部委力推智慧城市
用城鎮化擴大內需亟需解決四個問題
中國和美國的城市化之對比(楨:反中之評!)
城鎮化將會使中國成為世界真正領袖
詳參【圖博館】:中共十七大 中國大戰略 《三農問題》 中國崛起(二) 中國振興方案(二)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市場 中國家電下鄉 中國地方經濟
美大選最後一役 主打中國崛起 2012-10-23 旺報
美國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與羅姆尼在政策上屢屢將矛頭指向中國,但前美駐中大使洪博培認為,不管誰最終當選,都會認清中美關係的現實。美總統大選最後一場電視辯論會將於美西時間22日晚間登場,而主題之一正是「中國崛起」,這場決勝局已引發空前關注。
為何説美大選打“中國牌”得不償失 2012-10-21 中國網
奧巴馬宣稱,要為美國人“重新奪回”流失給中國的製造業工作崗位、在貿易領域對中國所謂“不公平競爭”加大追查力度;羅姆尼亦叫囂,入主白宮首日定將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並在就業、軍事、人權等領域均抨擊奧巴馬對華政策太軟弱。
國際媒體分析認為,兩黨總統候選人之所以肆意攻擊中國,除了中國國力上升快,比較扎眼外,更多則是因為兩黨政客對美國當前經濟頹勢拿不出好辦法,故而將中國作為“替罪羊”,企圖轉移國內民眾視線,撈取更多選票。有關專家也認為,兩黨總統候選人與其拼命攻擊中國,不如直面美國民眾的期待,把美國經濟整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失業者不再失業。如若不然,只會令選民大失所望。
美大選炒作 對華貿易鬥「強硬」2012-07-13
據美國商務部前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整體貿易逆差下降,但對華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從4月的246億美元,進一步擴闊至260億美元。總統奧巴馬和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近日為11月的大選積極拉票,紛紛大打「中國牌」,貿易逆差擴大很可能成為政客炒作「對華貿易強硬論」的藉口。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指,中美貿易是全球產業分工和調整的結果,美對華貿易逆差部分源自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轉移,而美限制對華出口高技術產品亦是主因。
繼年初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中國在進口美國汽車、鋼鐵等貿易有「不公平」外,美國亦對中國公司徵收懲罰性關稅,影響中國製造的風能和太陽能儀器出口。奧巴馬上周亦聲稱,華對美汽車徵收關稅「不合理」。
(楨:天下民主果然一般黑!詳參【圖博館】:天下民主一般黑 歐巴馬 《替罪羊也是必要之惡》 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崛起(二) 中國振興方案(二)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市場 綠能產業(一))
思科,曾經的矽谷明星,正對華為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包括給客戶發「黑資料」,勸誘客戶不要和華為做生意;指責華為抄襲其源代碼;花費數百萬美元動員美國國會議員、政府高管阻止華為在美國本土與其競爭;最新的爆料又說,有73位美國國會議員持有思科股票,美國會與思科顯然已形成利益共同體。
華為尋求專利突破
但由於早前基礎薄弱,華為的專利確是其軟肋。除了思科,諾基亞、阿爾卡特、西門子都曾利用專利對華為進行過攻擊。華為曾為此成立龐大的智慧財產權分析團隊,要求華為內部在專利數量上有所突破。
Solarbuzz :2012年中國太陽能市場坐二望一 2012-07-02
此次美國的“雙反”案,針對的是中國大陸產出的太陽能電池。根據Solarbuzz的研究,2012年中國大陸太陽能電池產能佔據全球總產能的63%,而作為“雙反”發起國的美國電池產能(包括不在此次“雙反”之列的薄膜電池),事實上僅佔據全球總產能的2%。
此外,中國國內市場也是眾多中國廠商下半年的重點。根據Solarbuzz的統計,中國大陸太陽能發電項目儲備已經達到35 GW,其中有61%位於西北地方。甘肅、青海、新疆等西北部省份的地面安裝項目和江蘇、浙江等東部省份的屋頂安裝專案都有望在今年的中國國內市場上佔有重要比例,相關業者表示,以目前31省區市的市場規模來看,保守估計可創造出10GW以上的需求。
我國風電並網世界領先 產能過剩仍是“頑疾”2012-10-11 北京新浪網
8月份,國家電網促進風電等新能源發展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並網風電達5258萬千瓦,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
但與此同時,國內各風電企業的生存現狀卻並不樂觀,盈利能力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作為國內風電行業的龍頭,華銳風電昨日公告稱,公司2012年1~9月的凈利潤將出現虧損,虧損額度不超過2.6億元。不止是行業龍頭境況不佳,其他風電上市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
此前,並網問題一直是各大風電企業的心頭之痛。現在,隨著風電並網日益受到重視,並網風電規模不斷提高,但各大風電企業生存狀況卻愈發嚴峻。
我國積極醞釀政策 扶持光伏產業轉向國內市場 2012-10-23 中國廣播網
《能源網》首席執行官韓小平指出,我國長期形成的光伏發電發展模式也制約著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我們一直以來都希望搞大型的太陽能電站,而大型電站要在太陽能富集的邊遠西部地區,而西部地區當地的電價水準都很低,把這樣一種昂貴的電力通過電網輸送到東部也是沒有經濟性的。”
多方利好支援 國內光伏市場進入全面破冰期 2012-10-23
過去的一週,A股市場太陽能光伏板塊迎來久違的“小陽春”,多只概念股連續三個交易日隨大盤持續上漲,向日葵、中利科技等龍頭股還一度封住漲停板。
光伏板塊群起騷動的背後,是一直被業界寄予厚望的國內光伏市場迎來了一系列實質性利好——先是國家能源局通知,將此前擬定的光伏分佈式發電“十二五”目標規模再上調一半,到2015年末將達2000萬千瓦以上,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投資規模可達3000億元以上。
根據即將出臺的《分佈式發電管理辦法》,分佈式發電單位電量補貼資金上限將通過競爭方式確定,補貼起點為電力用戶實際支付的銷售電價。申銀萬國分析師認為,鋻於政策明確分佈式發電將在城市工業園區、大型工業企業集中推廣,且光伏發電價格已接近工商業用電價格,光伏發電的經濟性將由此逐漸顯現,工商業平價電價即將來臨。
此外,分佈式光伏未來主要在配電網側並網,有分析認為,隨著分佈式光伏電站在國內大規模興建,將帶動起特高壓、配網和智慧化領域的投資增長,包括國電南瑞、北京科銳、平高電氣等A股公司將隨之受益。
中國可望推2兆民幣振興案 2012-05-29日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報告指出,預計中國投資支出將介於1~2兆元人民幣,為2008年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時制定振興經濟方案4兆元人民幣的一半。
以中國近期發改委9/5審批通過了25個全國城市鐵路建設項目來說,資金規模 達到8000億人民幣,9/6再批准13項地區公路工程項目、10個市政類專案與7個港口、航道項目……再加擴大內需,希望能補出口大減之GDP成長率至8%。 2012-10-23 12:20:02
中國製步步高升 向頂級品邁進 2012-08-15 旺報
有外國媒體報導指稱,「中國製造」曾被視為廉價和偽劣產品,不過隨著大陸中產階級注重生活品質,也讓許多大陸企業著重提升產品品質,且立志在全球創立頂級品牌,以李寧體育用品店為例,已在倫敦和巴黎開設專賣店,邁向國際市場,並與頂級品牌同步競爭。
《環球時報》引用德國《世界報》報導,過去中國向西方企業初開放之際,「中國製造」成為大批量、低成本、低品質的代名詞。但隨著經濟突飛猛進,及中產階級對產品品質的要求,「中國製造」逐步邁向創新、獨特和細膩的方向。不管是小型手工作坊或大型企業,都正在建立自我品牌。
「並非所有來自中國的產品都是垃圾」,曾在北京工作6年的法國攝影師德里馬斯表示,在大陸他見過許多中國製造的高品質和獨特產品。為了讓更多人知道,他還創辦了網路雜誌「很好的中國製造」,無論是竹家具、連帽衫或地毯,都必會展示「中國製造」的元素。
雖然北京鼓勵陸企走出去,但並非所有行業,希望自我提高品質後再出走。比如,越來越多的中國貨車銷售到烏茲別克斯坦、埃及和斯里蘭卡,但中國車商還在等待時機,等品質提高時再進入要求更高的歐洲市場。
陸買氣下滑 奢侈品市場退燒 2012-08-15 旺報
在大陸熱賣的奢侈品,最近出現蜜月期提早結束的跡象,從高單價珠寶、知名時裝品牌到頂級手表等,似乎買氣後繼乏力。包括Prada等重量級品牌,也都放緩在大陸開店腳步,而且這股消費趨向也正從一線城市蔓延至二、三線城市,顯然消費者瘋狂追逐奢侈品的風潮,開始褪色。
陸本土品牌竄起 舶來品市占降 2012-08-15 旺報
過去歐美消費品牌都展現出強勢的銷售佳績,如今在大陸本土消費品牌迅速崛起後,尤其在牙膏與洗衣粉等市占率開始受到擠壓,首當其衝就是全球最具分量的清潔用品大廠寶潔(P&G),正飽受大陸品牌的步步進逼壓力。
大陸一支自稱採用中草藥的牙膏,不僅售價是P&G的2倍,而據歐睿資訊諮詢公司調查,這款草本牙膏在大陸市占率從5年前的1.1%上升到8.8%。同時段P&G卻從20.8%降到19.7%。
據新華社報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熱中購買瑞士手表,但在名表高價幻象的背後,夾雜著炫耀、盲目消費的不良情緒,以及期待購表保值、增值的認識誤區。但是,其實不少標明「瑞士製造」的名表,表殼、表帶等外部零件都是「中國製造」。某知名手表的全鋼表帶在瑞士生產每條成本要300到400瑞士法郎,而從中國採購成本僅40瑞士法郎。一些瑞士鐘表企業從中國進口零件,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瑞士對中國出口額 去年達110億
據瑞士鐘表工業聯合會統計,目前中國已成為瑞士鐘表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2011年瑞士對中國出口額達16億3600萬瑞士法郎(約110億人民幣),較前年增幅高達48.7%。
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來到瑞士買表。瑞士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遊客是2011年在瑞士購買力最強的外國遊客,人均日消費額達350瑞士法郎,而歐洲遊客人均日消費額僅在120至240瑞士法郎之間。不少中國遊客表示,購買手表是他們來瑞士旅遊的目的之一。
報導指出,在瑞士因特拉肯,大小表店擠滿中國遊客,一家表店老闆表示,當地人口僅5000人,但他雇用的中國籍導購就有42人。日內瓦一些表店正為門面狹小、無力接納動輒數十人規模的中國旅遊團而苦惱。
很多中國人認同一個很流行的說法:瑞士手表可保值、增值。但瑞士業內人士表示,如今大多瑞士手表已是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消費品,成了普通消費品,價格也將隨產量增長而下降,並不是合適的投資產品。
名牌年產量逾百萬
據報導,某奢侈品牌名表,20年前年產量不到1萬隻,如今年產量達6萬隻;某在中國備受追捧的瑞士高端品牌年產量甚至超過百萬隻,十年下來市面保有量將達1000萬隻。業內人士還提醒說,不少瑞士鐘表廠商常常在廣告中誇張地宣稱自己是百年品牌,但實際上連續百年不間斷生產手表的瑞士企業並不多見。
普通手表零售價 約成本價的5倍
瑞士鐘表業界有一種默認的說法,普通手表零售價相當於成本價的五倍,即標價2000瑞士法郎的手表,成本約400瑞士法郎;而一些售價更高的名表,成本價很可能僅是售價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報導說,據了解,某款產量僅為20隻的限量名表每隻售價28萬瑞士法郎,其實成本價不過3萬瑞士法郎。
此外,其實不少標明「瑞士製造」的名表,表殼、表帶等外部零件都是「中國製造」。某知名手表的全鋼表帶在瑞士生產每條成本要300到400瑞士法郎,而從中國採購成本僅40瑞士法郎。一些瑞士鐘表企業從中國進口零件,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詳參【圖博館】: 中國製造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時尚考》 台灣時尚沙漠? 《NO LOGO》 全球黑心產品 ) 2012-11-24 11:27:05
富士康擬巴西再建五廠 蘋果借力搶市場 鉅亨網新聞2012-02-02
承諾要在2012年把優秀員工帶到巴西的郭台銘沒有食言。昨日,外媒報導,為蘋果代工產品的富士康計劃在巴西建設5家新工廠,以滿足市場對iPad和其他平板電腦的需求,預計5年內所有工廠年均生產近4000萬臺產品。
去年,富士康即表示要在5年內投資120億美元,在巴西的電子業扎根。不過事實上,巴西的勞動成本要遠遠高於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以此前富士康在巴西聖保羅州Jundiai市的工廠為例,外媒報導稱,當地工人每月起薪約1058巴西里爾(約605美元),幾乎是富士康中國員工酬勞的2倍,對於擅長控制成本的富士康而言,為何仍要在巴西進行大手筆投資?
規避巴西高昂的關稅或是重要原因之一。巴西對進口商品課稅繁重,使得國外電子產品的價格增近3倍,此前蘋果多款電子產品都在巴西創下了全球售價之最。例如,巴西對於iPad征收的關稅達60%,iPad售價高達985美元,巴西16G的iPhone4S因高關稅售價高達2599巴西里爾(約1405美元),幾乎是美國市場價格的2~3倍。
“相比巴西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以及規避繁重的進口關稅,富士康在巴西設廠的勞動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他認為富士康巴西大建工廠,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如果蘋果iPad借富士康打開巴西市場,其他與富士康合作的IT企業也或將借道在巴西獲益。
巴西的消費市場對富士康和蘋果而言,都有不小的吸引力。平板電腦是巴西新興中產階層獲得互聯網服務的相對廉價的方式,這一階層約占巴西總人口的一半。如果富士康在巴西設廠量產iPad,將大幅提升蘋果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從而搶占巴西市場。
不過,如何在巴西建立完善的供應鏈生態系統仍是問題。李易認為,在中國市場,假如富士康的工廠從沿海城市深圳遷徙到內地省份河南,其產業鏈合作伙伴的遷徙成本較低,但如果到巴西,合作伙伴遷徙的難度太大,對於憑借一己之力的富士康而言,如何更好地完成供應鏈的配合度將是一大挑戰。此外,富士康還需要對大量的當地工人進行技能培訓,這同樣需要不菲的時間。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發表國情咨文,當中表示要加強對付中國大陸等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並把就業機會拉回國內。
歐巴馬表示,他的執政團隊已經加強對中國大陸等其他國家採取貿易行動,以保護美國製造業者。
他說:「有超過千名美國民眾現在有工作,就是因為我們遏止中國大陸輪胎進口激增。」
但歐巴馬說,必須得做更多,才能重建美國製造業。目前全美勞動市場只有9%的民眾從事製造業。
「我們無法將所有轉移海外的職缺拉回國內。但目前在中國等地做生意花費越來越高,而美國則是越來越具生產力。」
「我們現在有大好機會,能讓製造業回到美國,但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
(楨:妄想逼外企回美就業官媒所共造的)富士康公關危機或迫使蘋果等企業重組供應鏈 鉅亨網新聞2012-02-07
導讀:MarketWatch客座專欄作家伯恩森(Patrick Burnson)撰文指出,富士康公關危機很可能會迫使蘋果和其他類似的跨國企業重組自己的供應鏈,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將就此擺\脫再度遭遇公關危機的可能性。
以下即伯恩森的評論文章全文:
現在,許\多供應鏈專家都相信,蘋果想要走出近期的公關危機,就意味著他們在運營面必須做出重大的調整。
不久前,《紐約時報》發表報導,揭露了蘋果供應商勞工待遇方面諸多值得懷疑的問題。
報導指出,在為蘋果生產產品的工廠當中,工人們不得不超負荷勞動,而且環境也很不安全。
如果蘋果(AAPL)想要擺\脫由此而來的消極影響,他們恐怕不得不重建自己的屏幕、閃存、微處理器等的第二和第三層供應商網絡。勞工待遇更好的韓國和日本工廠,可能會成為最優的選擇。
事實上,供應鏈分析師們之前就已經在警告美國企業,說他們外包給中國的產品很可能會在春節前的若幹周當中出現所謂“質量衰減”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低薪勞動力將離開位於沿海地區的工業中心,回到自己內陸的家鄉去過節的緣故。
不過,今年的龍年對於一些跨國企業而言還來得更早,這當然是因為蘋果廣受歡迎的產品背後的故事被披露在世人眼前的緣故。
富士康(FXCNF)是一家台灣承包制造公司,看上去似乎能夠比較成功\地免於質量衰減的問題,因為他們雇用了大量員工,二十四小時高速運轉。可是,這一次他們雖然沒有造成質量衰減,卻造成了“品牌衰減”。還有一個事實值得注意,這就是在過去兩年間,富士康已經有近二十位工人自殺。人們很容易就會想到,當蘋果的形象受到玷污,投資者對他們股票的態度就可能會發生變化。
毋庸贅言,政治面和環境面的種種因素在這當中也發生了影響,但是歸根結底,對於蘋果而言,如果他們過分依靠中國的組裝工廠和廉價勞動力,他們作為全球公民的名譽自然就不免被置於風險之下。
只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相信,蘋果或者其他的公司就會在不久的未來將這些就業機會重新拿回西半球。亞洲外包在全球性衰退當中達到了頂點,不會因為今天的問題就由盛轉衰。同樣,我們也不會看到那些企業會以犧牲產品按時生產和配送的代價來謀求妥協。畢竟,企業的一切都是基於長期財務目標和股東價值的。
總而言之,企業供應鏈的變化,真正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市場需求的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有預先的產能規劃,讓他們能夠較早掌握情況,做出有效反應,以便達到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的。
那些遠沒有蘋果成功\的企業當然也希望能夠通過挑戰供應鏈的執行力讓自己重新回到成長的軌道。這就可能意味著他們會將外包盡量集中在一個地區內的若幹鄰近的國家。從這個角度看來,不斷升級自己港口和陸地運輸能力的東南亞地區及南亞次大陸都已經做好了迎接新投資的准備。
可是,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在不久的將來目睹另外一場公關危機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顯然,僅僅一個B計劃還是不夠的。如果跨國企業自己不肯去盯緊供應商對勞工做了些什麼,也會有別人替他們盯著。(子衿)
相關新聞
美脫口秀名嘴 諷富士康「恐怖工廠」
點名富士康壓榨員工‧紐時揭中國血汗工廠
血汗工廠_美媒轟蘋果才是元凶
血汗工廠爭議庫克駁:蘋果從未「忽視」供應鏈 2012-02-10 10:05:07
旺報(楨:漲縮都怪中的西霉忘了自己才是病根!另參本館:物價漲不漲 忽漲忽縮 全球糧荒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中國製造》 中國市場 美國詐騙集團 )
紐時:中國高通膨 恐危及全球2011-04-19
歐美奮力推動經濟成長之際,中國的問題卻完全相反──如何不讓成長引擎繼續催動通膨,是中國目前面臨最嚴重的問題。對此,《紐約時報》昨日刊登文章指出,中國的高通膨恐將危及全球貿易。
為了要將經濟降溫,中國人民銀行前日再度調升存準率,但一系列的調控措施,效果並不全面。經濟成長率從10%左右略為減緩,但通膨卻未見顯著降溫。鑑於中國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且為全球過去兩年成長的主要引擎,中國面臨的問題,全世界很難忽略。
事實上,高通膨已威脅到中國「世界低價工廠」的地位,若大陸政府出手過重而導致經濟過度放緩,對通用(GE)等國際企業、甚至智利銅產商的營運前景都不利。
此外,對中國內部來說,在當前北非、中東民主化浪潮的背景之下,通膨也是社會動盪的主要威脅。
中國各級政府為縮減貧富差距而調高最低工資,已被視為未來幾年通膨壓力的主要來源。對此,瑞信經濟學家陶冬就說:「中國正進入一個新世代、新形態,過去10年通膨每年僅升1.8%,未來10年可能逼近5%。」
高通膨時代來臨,對出口有重大影響。隨著薪資和生產成本攀升,中國沿海工廠將調高產品外銷價格。這代表美國、歐洲等國的進口成本也將提高,否則就得找別處的低價供應商。
根據陶冬的說法,已聽到部分案例是,有中國出口商以價格太低為由,拒絕Wal-Mart等西方零售業者的訂單,這是他「前所未聞」。
美信評展望負面 美股重挫 2011-04-19 中時(楨:早就該下調到垃圾級了!另參本館: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
美國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十八日下調美國政府的信評前景,確認美國長期主權債信評等為AAA,短期信評則為A-1+,長期信評展望則從「穩定」調至「負面」。衝擊所及,紐約股市周一開盤便應聲重挫1.5%,金價則飆漲至逼近每盎司一千五百美元。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3次會晤昨日在大陸海南省三亞市舉行,並發表《三亞宣言》,強調金磚5國在國際的影響力與互相合作的決心,內容也提及目前國際金融的紊亂,5國的國家開發銀行也因此簽署協議,將以本幣形式相互擴大信貸額度,相互投資和雙邊貿易合作,以5國之力推動國際經濟。
金磚5國昨日簽署《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金融合作框架協議》,大陸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陳元表示,協議中,中國、巴西、俄羅斯的開發銀行,及印度進出口銀行和南非南部非洲開發銀行5家成員行將在4方面加強合作。
4方面加強金融合作
陳元指出,第1為穩步擴大本幣結算和貸款業務規模,服務金磚國家間的貿易投資;第2是加強金磚國家在資源、高新技術和低碳、環保等領域的投資合作;第3是積極開展資本市場合作,包括發行債券、企業上市等;第4是進一步促進成員行在經濟金融形勢與項目融資面資訊交流。
陳元說,至去年底,國開行外匯貸款餘額1413億美元,其中380多億美元投向金磚國家,今年向金磚國家貸款將達到上百億元人民幣,主要關注重點是石油和天然氣等方面。
金磚國家領導人的《三亞宣言》,也明確點出金磚5國未來要互相合作的重點,包括經濟、糧食、能源、環保、體育、科技等,以及外交和非戰的立場。
支持改革國際貨幣體系
其中重點將放在經濟方面,重申國際經濟的金融機構治理,應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增加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與代表性;宣言也明確指出,國際金融危機暴露「現行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的缺陷與不足,所以要支持改革和完善國際貨幣體系,建立穩定、可靠、基礎廣泛的國際儲備貨幣體系。
所以,他們將討論特別提款權(SDR)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作用,包括SDR一籃子貨幣的組成問題;不過這次的聲明,並沒有具體提及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的意見。
宣言中也寫明,當前新興經濟體面臨跨境資本大進大出的風險,所以要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和改革,由於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已成為世界經濟的新風險,所以除了要提供生產國更好的資金和技術支援,更要監管大宗商品與金融衍生品市場,防止擾亂市場的行為。
核電仍是必要能源選項 (另參本館:福島事件
值得關注的是,新興國家仍無法放棄核電,宣言中表示,會在氣候、環境議題上盡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不過,核能在金磚國家未來的能源組成中,仍占重要位置,所以要嚴格要求核電站的設計、建設及運行的安全標準,各國應在此條件下,發展「以和平為目的」的安全核能國際合作。
相 關 新 聞
金磚五國峰會 搶在G20前有共識(另參本館:金磚 vs KIIC 金磚褪色為土磚 金磚or土磚四國? 《金磚不只四國》 G20 vs G7 啥是G8?
三亞宣言講合作 暗諷歐美霸權
金磚搶鋒頭 只見新人笑
南非卯勁 擠進金磚之列
亞洲崛起、歐美式微 博鰲受重視(另參本館:博鰲論壇
博鰲論壇閉幕企業家談ECFA 盼合作邁(另參本館:啥米係ㄟ擱發
金磚國家對抗八國集團
金磚5國 擴大相互投資
胡錦濤:十二五 要擴大進口
中國因素刺激金磚合作多元化 金磚國全球經濟引擎
博鰲登場 陸媒鼓吹亞洲崛
金磚集結 重擊美元
金磚國家仍缺政治力道
金磚峰會海南登場 學者:G5抗衡G7
新興經濟體 將改變世界格局
金磚5國在互補中競爭
IMF:金磚合體 超歐趕美
巴西總統:繁榮不應踐踏他國(另參本館:拉美向左轉
巴西女總統羅瑟夫 敢嗆歐巴馬
巴西總統:中國可開拓巴西高鐵建設機會(另參本館:兩岸高鐵
巴西智庫:中國強勢壓金磚(楨:也會聯美嗆中)
巴西財長:貨幣戰爭 越演越烈
巴西財長:全球通膨,都是寬鬆貨幣政策害的
拉美貨幣熱 巴西里爾飆最猛
富士康錢進巴西 擬砸百億美元
20國集團就衡量經濟失衡達成共識
IMF資本管制新規 新興國反彈
后危機時代20國集團主導權之爭
G20財長會議前夕 各方分歧加重
美國必須與中國分享權力(另參本館:G2
預算搞不定 美憂中國嘲笑(另參本館:歐巴馬
中國力挺西班牙銀行業130億美元(另參本館:歐豬四國
IMF:人民幣嚴重低估 美林:太誇張(另參本館:國際金融新體制
人民幣升值 步伐加快
陸第1季貿易逆差6年來首見(另參本館: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進口陸貨減 美2月貿易逆差縮小
大陸外匯儲備 突破3兆美元
大陸首季GDP增9.7% 超標
3月CPI 5.4% 人行恐續升息 (另參本館: 物價漲不漲 2011-04-19 10:39:17
社評-從中國製造到為中國製造2011-02-07 旺報
台商在大陸的經營環境出現重大挑戰。今年1月北京基本工資從每月960元人民幣調高至1160元,漲幅高達20.8﹪,超越上海的1120元成為大陸基本工資最高的城市。但過不了多久,2月1日江蘇基本工資調高到1140元,而3月起廣東省更將調高到1300元,真正成為大陸第一。對廠商而言,基本工資的調整,代表工資及以工資為計算基數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加班費等支出同步調整,企業實際增加支出會是最低工資增幅的將近兩倍!
……………
除了加薪、留人之外,台商當然還可以努力提升自動化作業比重,減少對人工依賴;或配合大陸官方「建設大西部」計畫,將工廠遷往內陸。但自動化設備投資龐大,只有大廠才能負荷;遷往內陸,則涉及上下游供應鏈,廠商未必願意配合。
面對這些經營困境,我們期待台商積極思考「經營模式如何從『降低成本』,進入『價值提升』,及在『價值鏈』上取得關鍵地位」。台商已到了不得不改弦更張的時候了。
中共去年10月提出對「十二五規畫」建議,將「擴大內需」首次獨立章節,置於任務之首,提出「居民收入成長與經濟發展同步」政策。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分析,預示中國未來5年將進入「經濟內生動力大轉型、發展成果全民分享」的新階段。
……………
台商在大陸經營出現危機,但危機也是機會。台商應當把握「十二五規畫」以及「ECFA元年」所帶來的商機。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科技、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都是「十二五」期間中國重點鼓勵的投資方向,應該成為台商投資的優先產業選項,與「計畫」的目標一起進行產業升級。
……………
美國《新聞周刊》曾以「從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到為中國製造(made for China)」為封面故事,標示了中國全球經濟角色的轉變。服務是台商優勢;出口賺匯時代,台商扮演「資本」、「技術」、「管理」提供者角色,內需消費年代,台商可以轉型販賣「服務」。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1020700225.html
最新出版的《新聞周刊》以“爲中國制造”作爲封面故事,展示了全球企業如何從“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向“爲中國制造(Made For China)”的巨大轉變。
文章指出,目前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爲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品位,或重新設計産品,或專門制造。原因在于,中國消費者“現在希望量身定做屬于中國人的奢侈商品”。
在筆者看來,從這條新聞中可同時讀出正反兩方面的涵義。
從積極的方面看,這是中國多年來擴大開放和融入全球化的結果。近年,中國不再片面追求擴大出口,而將注意力轉向實現進出口平衡。外貿進口的巨大增幅爲國際奢侈品也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的門檻,中國人的消費結構也産生了質的飛躍: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樂型轉變,進入了追求生活質量的新階段。以汽車消費爲例,據一般經驗,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汽車開始進入家庭;達到4000美元時,私人購車將出現爆發性增長。此外,旅遊消費也將迅速膨脹,住宅消費向郊區化、別墅化發展,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普及階段。
另外,中國居民收入和購買力的實際增速也大大超過人們的設想。2000年,中國官方確定的人均GDP目標是到2020年達到3000美元,而實際上,中國在2008年就超過了這一目標,而從3000美元到4000美元更只不過用了兩年時間!照此速度,加上人民幣升值速度的不斷加快,也許用不了10年,中國人均GDP就會達到1萬美元。于是,國際品牌不再將中國視爲一個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而是作爲一個潛在的中等發達國家,提前進入市場布局和定位調整。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服裝和箱包出口國,每年向歐美出口大量此類産品。與此同時,中國對歐洲的香奈兒、愛馬仕、LV等高級服飾、皮具和化妝品的需求也正在節節上升。這一現象可以用國際貿易理論的“産業內貿易”來解釋。它指的是一個國家在一段時間內,同一産業部門産品既進口又出口的現象。即便中國目前還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由于産品內“垂直差異”的存在,爲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就可能出現歐美進口中國制造的中低檔産品和中國進口歐美生産的高檔同類産品的現象。
因此,國際奢侈品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爲中國人量身定做也非不可思議之事。2008年至2009年,中國消費支出增長15%。其中,汽車和電視的銷量全球第一,電腦銷量排名第二,而其它消費産品,從珠寶(25%)到化妝品(20%),再到奢侈品、手機(50%),增長表現也令人印象深刻。
但另一方面,中國對國際奢侈品消費能力的過分早熟,也反映了中國當前消費結構中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而這種分化又源于國民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就國際經驗來看,當一國人均GDP達到2000至3000美元時,通常會伴隨著中産階層或中等收入人群的顯著擴張。相比之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人的生活物質條件確實得到較大改善;但中等收入者並未大量出現。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過去片面強調效率、忽視公平,近年來中國收入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已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整個社會收入結構類似于一個寬底座的金字塔。
按世界銀行的測算,中國基尼系數已上升到0.47,大大超過0.40的國際警戒線,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和對立情緒也日益尖銳。而中國國內一項獨立調查也指出,2009年中國貧富收入之比爲1比13,10%的家庭掌握了41.4%的財富。也許正是這10%的人,成爲了國際奢侈品在中國的消費主力軍。
值得欣慰的是,2010年初以來,中國決策層在公開場合頻繁表態,強調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調整的重要性。中國國家胡錦濤在談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將“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放在了首位。此外,中國總理溫家寶、副總理李克強也先後提及“分好蛋糕關系到公平正義”、“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中國收入分配改革如今已步入深水區,零敲碎打式的增量改革已沒有多少余地,剩下的就是直面矛盾的核心:重新調整收入分配格局。不少學者將本輪收入分配改革的整體思路概括爲“提低、擴中、調高”六個字,即: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並且通過財稅政策對高收入群體進行二次調節。其中,“提低”和“調高”更類似于手段,而“擴中”才是目標和歸宿。
剛結束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等已正式寫入“十二五”規劃。筆者相信,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中國更多民衆也能享受更高品質的消費和服務。
http://review.usqiaobao.com/2010-10/29/content_621713.htm 2011-02-07 12:56:59
美再工業化 吸引中國投資2011-01-06 旺報
據了解,美國各州政府負債十分嚴重,僅加州便有250億美元財政赤字,據華爾街分析師惠特尼表示,美國地方政府總負債高達2兆美元,2011年可能有50到100個城市宣告破產。不過,大陸學者卻認為,這對中國企業是一個契機,中國將協助美國「再工業化」。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說,2011年是美國經濟從最黑暗時期走向持續復甦的必經階段,吸引來自中國的生產性投資將成為美國「再工業化」道路上的重要一環。
對此,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表示,目前美國各州希望通過民間借貸、吸引外部投資來「自救」;不到萬不得已,各州都不希望通過州際間的轉移支付或聯邦政府支援來獲得財政支持,畢竟後者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
「美國地方政府財政危機,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個機會」。陳鳳英表示,針對目前情況,美國各州會放寬民用高科技的限制,這是中國企業進場的好機會。據悉,目前中國企業和美國各州商貿代表團的洽談異常活躍。
對此,孫立堅則提醒,由於美國各州州政府越來越依賴私人部門振興而解決其財政問題,目光拚命著眼於吸引資金進場,政府「為企業打工」的現象已逐漸抬頭,未來各州政府有可能繼續以官方姿態出面,干預中美貿易往來,預料未來貿易保護主義會逐步加劇。
另參本館:《中國製造》中國崛起 G2 國際金融新體制 雙率大戰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在10連漲後於昨日畫上句點,但因4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又創匯改以來新高,中金報告指出,控通膨將成為升值理由,未來一段時間人行在價格工具上,可能更倚重匯率手段防止輸入型通膨。
中金表示,加息和升值對抗通膨的著力點不同,加息是抑制內需,人民幣升值主要是降低原材料的進口價格。
近期物價指數和非食品消費品年成長重新回升,顯示輸入型通膨壓力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力度較前期加大。
新加坡華僑銀行外匯分析師謝棟銘表示,2011年上半年人民幣實際利率多數時間內仍將保持實際上的負值,為控制通膨,2011年人行廣義貨幣供給目標增速可能設在16%左右。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10連漲後雖在昨天畫上句點,但因幅度有限,因此專家指出,在2011年內極有可能再次刷新新高紀錄。
歐巴馬:盼美中合作 因應全球挑戰 2011-01-06 中國時報 劉屏
美國總統歐巴馬四日與到訪的中國大陸外交部長楊潔篪晤面。歐巴馬說,他期待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到訪,也期盼美、中兩國建立全面、積極、合作的關係,共同肆應全球挑戰。白宮發布新聞指出,楊潔篪下午到白宮拜會國家安全顧問杜尼隆(Tom Donilon),其間歐巴馬進來,加入討論。歐巴馬四日結束假期,從夏威夷飛返華府。
白宮表示,杜尼隆與楊潔篪會談時,杜尼隆強調了「減少全球經濟失衡及降低美中貿易逆差之重要」。去年元月至十月,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比前年同期上漲了百分之廿,預估全年貿易逆差將達美金二千七百億元。所以稍早白宮發言人吉布斯也說,歐巴馬與胡錦濤會談時,人民幣匯率與經貿必然是議題。
人民幣升值 中美雙贏 2011-01-06 工商時報 記者康彰榮
針對人民幣匯率議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日撰文指出,從經濟的觀點看,人民幣議題不是一場得分出輸贏的戰爭,因為逐漸升值的人民幣將鼓勵中國出口產業調整結構和升級,同時可將中國經濟成長的果實分散至出口以外的產業。
李顯龍在彭博發表文章指出,當前世界正明顯且快速地從金融危機中復甦。但經濟成長如今卻分成兩條軌道進行:已開發國家仍然在財務、金融和結構問題中掙扎;而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亞洲地區,正在強勁的成長。這導致全球失衡,且已經產生國際間的緊張。
李顯龍稱,G20已成為解決這些議題的論壇,特別是在危機期間,它更發揮了效用。同時,由於G20涵蓋面比G8更廣,因此至今仍具有其價值。
李顯龍表示,中美關係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國間有嚴重的摩擦,特別是匯率問題。人民幣議題有政治上的難度-美國視低估的人民幣為不公平的競爭;而中國則擔心人民幣大幅重估將重創其經濟,引起失業和社會問題。
不過李顯龍認為,從經濟的觀點看,人民幣議題不必然是一場你輸我贏的戰爭。人民幣逐步地升值可鼓勵中國出口產業重整和升級,有助將經濟成長的果實散佈給出口以外的產業,也可減輕中國日益嚴重的通膨問題。同時,也有助於減緩來自美國的政治壓力,降低中美緊張關係。 2011-01-06 10:51:25
陸製造業產值 可望稱霸全球 2010-06-22 旺報 記者師瑞德
美國即將失去全球製造業龍頭的地位,毫不意外地,將會由大陸取而代之;去年,美國在全球製造業產出中占19.9%,而大陸占18.6%;明年,大陸很有可能結束美國在工廠產出方面,連續110年雄踞全球首位的歷史。
美國經濟諮詢公司環球通視(IHS Global Insight)周一發表的統計顯示,去年,美國在全球製造業產出中占19.9%,而大陸占18.6%;儘管全球經濟衰退導致美國工廠產出大幅下降,但仍保持領先。
根據IHS的資料,去年世界製造業產出總計8.638兆美元,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7%。
根據IHS的資料,去年美國商品產出總計1.717兆美元,高於大陸的1.608兆美元。然而,根據IHS的估算,2011年大陸的工廠產出將達到1.870兆美元,略高於美國明年的預測數字。
如果大陸真的成為全球最大製造國,那將是它重新坐上頭把交椅;按照經濟歷史學家的說法,在長達1500多年的時間內,大陸曾一直在商品產出方面領銜世界,直到1850年代才被英國短暫超越。當時英國的推動力主要是工業革命。
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陸製造業成長是全球最快的,主要表現為大陸製造業占世界製造業的增加值,平均每年上升約0.26個百分點;大陸製造業產值居世界第4位,近百種製造業產品產量躍居世界第1位,「中國製造」遍布全世界,大陸已經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
但是,大陸製造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是很明顯的,進一步發展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是總體技術水準較低;二是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投資分散,產業集中度低,且產品趨同化現象嚴重;三是經營管理的能力較弱,勞動生產率不高。
匯改 有利產業轉型升級2010-06-28 旺報
瑞士信貸表示,中國突然重啟匯改主要是為了平息美國的批評,一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始走升,美國將給予大陸「市場經濟地位」,將有利於減少遭受反傾銷貿易制裁的案件。 以經濟面來看,大陸的貿易順差下滑,通膨有加溫的危機,因此現在讓人民幣開始緩慢走升,抵銷通膨壓力,增強進口貨物的購買力,有利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至內需型的服務業。
另參本館:中國市場 中國製造 富士康事件 國際金融新體制 雙率大戰
面對美方日趨強烈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中國人行宣布啟動二次匯改,昨天更順勢而為,讓人民幣一天內升近百分之零點五。市場人士解釋,中國從善如流,宣布人民幣不再緊釘美元,改一籃子貨幣,的確是高招。人民幣是否大升還很難說,卻可藉此反嗆歐美國家:「現在我們做到了(升值),接下來你們(歐美)怎麼做?」
中國此時丟出啟動二次匯改,除了避免成為G20的箭靶,也為G20開會爭取更大發言權,特別是提出反對提高關稅等貿易保護主義等議題。許多研究機構已經估計,人民幣今年可能只升值百分之三,對出口產品影響盡量降低,卻能順勢解決不少國際政治壓力。
對中國來說,人民幣改採釘一籃子貨幣,除了回應美方所謂「人民幣沒有彈性」問題;人民幣走升更使國外進口價格變便宜,增強人民的購買力,讓中國開始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一方面提高基本工資,另一方面啟動二次匯改,上周中國國務院更是一口氣把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境內試點地區擴大到二十個省分,為未來人民幣走向國際預做準備,也是為了藉此逐漸擺脫僅以美元結算的問題,達到降低美元貨幣波動的風險。
來自中國的瑞士錶 2012-05-20工商時報 【林佳誼】
■大多數人都願意為一支「瑞士錶」,多拿出幾張鈔票。但現在有愈來愈多的瑞士錶,未必完全瑞士製造。
瑞士是鐘錶王國,「瑞士製造」這4個字,一直以來都是鐘錶品質的絕對保證。但要是有支「瑞士錶」的母公司不在瑞士,內部零件也不來自瑞士,那麼這支錶還算是一支「瑞士錶」嗎?
以瑞士萬峰錶(Swiss Mountaineer)為例,該品牌號稱瑞士錶,母公司卻是香港的「金鶯」公司(Golden Hawk),而內部零件則大量來自中國深圳,可能與一般人所認為的「瑞士錶」,有著不少出入。
瑞士製造 身價鍍金
瑞士鐘錶公會(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理事長尚丹尼爾.派奇(Jean-Daniel Pasche)不客氣地說,現在有越來越多外國企業,尤其是亞洲業者,都知道將一支手錶冠上瑞士製造、誤導顧客並以高價售出,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
除了萬峰錶之外,近期也有其他中國業者透過斥資買下瑞士錶商,直接晉身為瑞士錶的擁有者,其中包含屬於瑞士鐘錶公會成員的綺年華(Eterna)及艾米龍(Emile Chouriet)。
但金鶯公司經理Vincent Chan相當直接地表示:「就算所有的瑞士人可能都不喜歡我們的做法,他們也不能做些什麼,因為我們是有遵守規則的。」他更進一步質疑,其實許多瑞士小公司,還未必能像金鶯一樣守法。
根據瑞士現行法規,一支手錶必須同時滿足使用瑞士機芯、在瑞士組裝並完成最後檢測等3個條件,才能在外表使用瑞士製造等字眼。
至於所謂的「瑞士機芯」,則是內部採用50%以上瑞士零件(不包含裝配成本),以及機芯的組裝與最後檢測必須在瑞士完成。
這些法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瑞士製造的品質,以鞏固瑞士錶在全球豪華錶市場的龐大產值。
蘇黎士Vontobel銀行分析師韋伯(Rene Weber)指出,瑞士手錶產量在全世界僅佔3%,但卻以此主宰了豪華名錶產業。在總值400億美元的全球手錶市場中,瑞士錶總計便佔了一半以上。
其中身為全球最大鐘錶商的Swatch,去年營收總額高達78億美元,旗下產品包含新潮流行的Swatch,以及諸如寶璣(Breguet)、寶鉑(Blancpain)、歐米茄(Omega)與浪琴(Longines)等眾多豪華高價品牌。
保鐘錶江山陷兩難
為了保障鐘錶江山不墜,瑞士鐘錶公會的500多名成員,多數都主張要提高瑞士鐘錶的生產標準,也就是將瑞士製造零件佔所有總成本(不僅機芯)的比例,提高到80%以上。
但正如金鶯經理Vincent Chan所質疑的,瑞士本土就有很多小公司,恐怕達不到上述標準。
部分小型業者甚至警告,要是往後小型業者無法由國外購買零件,又無力自行投資生產,就勢必得向Swatch等本土大廠進貨,導致處處掣肘、競爭力大失,從而對整體產業健全造成傷害。
艾米龍駐日內瓦負責人杜比利(Jean Depery)也說:「所有人都想堂而皇之在錶面上展示出瑞士製造……,但要是一支錶內部每樣東西都必須是瑞士製造,大部分的瑞士錶業早就被摧毀殆盡了。」 2012-05-20 11:53:34
中國成為全球第2大工業製造國【中央社2010.03.27
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今天說,去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製造業總值所佔比例已達15.6%,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2大工業製造國。但他也承認,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
中新社報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統計顯示,2009年中國在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達到15.6%,日本為15.4%。美國以19%仍居全球首位。
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粗鋼產量為5.68億噸,占世界47%;水泥產銷16.5億噸,占世界60%以上;港口吞吐量70億噸,占世界50%以上。
王忠禹在北京舉行的一項會議說,中國製造業在全球製造業總值中所佔比例已達15.6%,許多行業或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被稱為「世界工廠」。
但他承認,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多數企業尚處於產業鏈中低附加價值的底部,生產性服務相對落後。在發達(已開發)國家,生產性服務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跨國公司主要業務由單純的製造業向服務業延伸和轉移。
據統計,美國服務型製造企業占所有製造企業的比例為58%,而中國只有2.2%。
王忠禹指出,中國企業應順應製造業發展趨勢,透過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從簡單加工向自主研發、品牌營銷等服務環節延伸,創新商業模式,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
另詳參本館:國際金融新體制 雙率大戰 G2 中國崛起 《強國之鑑》中國宣言 中國就業 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製造業高端ERP市場一直是被如SAP、Oracle、QAD等跨國公司牢牢掌控。但是2009年末,金蝶發布了高端產品EAS7,用友U9面向天津地區客戶首次正式發布了U9新版V2.0,浪潮基於SOA架構的GS 5.0產品也在2009年問世。
IDC預測,隨著2010年國內ERP廠商大舉進軍高端ERP市場,國際ERP軟體巨頭們也不得不針對國內製造業市場採取更具競爭力的營銷策略。中國高端ERP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預測5:ERP與PDM結合型解決方案將升溫
隨著2009年中國製造企業對產品研發及創新需求的增加,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軟體市場也成為管理軟體領域增長較快的IT解決方案子市場之一。 2009年5月,用友軟體發佈公告,稱以698萬元的價格收購重慶邁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部分資產,並成立用友PLM事業部,從而吹響了用友正式進軍PLM領域的號角。這也標誌著主要ERP廠商開始關注推出ERP和產品數據管理(PDM)整合型解決方案。
IDC預測,由於用友的示範效應,2010年更多的ERP廠商將更加青睞客戶經營策略,通過研發和兼併收購推出ERP和PDM整合型解決方案,尤其是面向業務流程相對簡單的中小型企業。
預測6:中國CAD市場或將掀起價格戰,通路商面臨洗牌
2009年10月Autodesk這一全球二維CAD市場巨頭宣布2009年10月14日至2010年1月22日將在中國大陸市場實施“設計·飛越2010用戶回饋計劃”。該計劃期間,Autodesk將把其包括AutoCAD2010版在內的幾款最新產品的價格驟然調低80%進行大規模促銷。此次價格激勵政策的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IDC預測Autodesk的大幅降價將對整個中國CAD市場形成巨大的衝擊。對於Autodesk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基於Intellicad平台的產品提供商,例如中望、浩辰等,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2010年中國CAD市場或將掀起史無前例的白熱化的降價狂潮,CAD通路商也將面臨洗牌重組的命運。
預測7:基於Knowledge-ware的數字化設計和仿真解決方案將成為CAE市場最大的攪局者
IDC預測,2010年隨著Modelica聯盟在全球CAE市場的進一步壯大,以及中國國內如武漢天喻和蘇州通元等PLM廠商的基於Modelica的解決方案的日漸成熟和應用案例的增多,基於知識件和模型庫的數字化設計和仿真解決方案將主要在離散製造業,如汽車、工程機械、航天和軍工CAE市場有所突破。
預測8:MES市場將全面復甦,整體市場集中度將有所提升
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鋼鐵、汽車、化工等生產製造執行系統(MES)普及率較高的行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影響一直貫穿了整個2009年。隨著十大行業振興方案出台,以汽車行業為主的離散製造業復甦帶來的製造企業剛性需求提升,以及從計劃到執行的斷層問題愈發受到企業的重視。 IDC預測,2010年中國生產製造執行系統(MES)市場將實現緩慢增長。
此外從廠商競爭狀況來看,隨著ERP廠商向下層領域逐漸滲透,自動化企業向上層擴充實力。中國整體MES市場集中度將有所提升。西門子、寶信、石化盈科、浙大中控、明基逐鹿等領先廠商在2010年有望提升市場市佔率。
預測9:3G助推製造業移動資訊化和M2M應用部署加速
2009年,三大運營商3G核心網的基礎建設基本完成,網絡覆蓋率大幅提升。此外,2009年8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無錫考察傳感網產業發展時明確指示要大力發展網路產業。這些都為製造業移動資訊化和M2M應用部署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和政策支持。
IDC預測,2010年製造企業如移動企業應用和辦公服務、實時供應鍊和物流管理、IP監控、維修調度、客戶關懷等領域的移動資訊化和M2M應用部署的案例,將由於3G網絡的到位而不斷增加。
預測10:綠色製造和合規管理催生製造業資訊化新應用
由於中國政府大力促進節能減排、製造業環保和合規,中國製造企業,尤其是大型龍頭企業,越來越關注節能、環保,這也促成了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供應鍊等相關技術在2009年的發展。此外,2009年美國和歐盟都對進口產品提出了日益嚴厲的環保和合規要求。
IDC預測,產品全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技術,對碳排放的評估軟體等幫助企業檢測和通過美國、歐盟以及中國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新型應用軟體系統,將在2010年中國大型製造企業得到初步應用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597142_480202_NT_97bcb7bc.HTM 2010-03-29 09:34:15
2008~2009中國產業地圖
作者:中國產業地圖編委會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 編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1日
從“雙防”到“一保一控”再到“全面保增長”,面對內外交困的發展背景,中國積極轉變宏調思路。
當前國際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增多,國內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矛盾也比較突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增大。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上海融天資訊聯合出版了《中國產業地圖2008-2009》一書,為讀者全面梳理2007年以來中國經濟與產業的運行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尤其是本書在總覽2007年中國經濟發展概況的同時,對投資、消費以及進出口三大增長因素進行全方位解讀,同時對2008年出現的新特點與新趨勢也略有涉及。本書在行業選取上也進行了篩選,並在重點突出關系國計民生的產業發展概況的同時,大量增加了有關2007年以來行業發生重大事件的小鏈接與小資料等內容,幫助讀者在了解行業運行數據的基礎上,對整個行業的發展特點與趨勢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目錄
第一章 2007年中國經濟發展總體概況
第一節 2007年中國經濟發展概況
第二節 2007年中國經濟增長要素分析
第二章 信息技術與電信運營業
第一節 計算機制造業
第二節 通信設備制造業
第三節 半導體集成電路業
第四節 軟件業
第五節 電信業
第三章 能源業
第一節 煤炭業
第二節 石油天然氣業
第三節 電力業
第四節 清潔能源
第四章 材料業
第一節 鋼鐵業
第二節 有色金屬業
第三節 化學原料與化學制品制造業
第四節 化縴業
第五節 水泥業
第六節 玻璃業
第七節 造紙業
第八節 塑料制品業
第九節 橡膠制品業
第五章 裝備制造業
第一節 通用設備制造業
第二節 專用設備制造業
第三節 儀器儀表制造業
第四節 電氣設備制造業
第五節 船舶制造業
第六章 日常消費品業
第一節 農產品業
第二節 乳制品業
第三節 軟飲料業
第四節 釀酒業
第五節 方便食品業
第六節 煙草制品業
第七章 可選消費業
第一節 汽車及零配件制造業
第二節 摩托車制造業
……
第八章 醫療保健業
第九章 房地產業
第十章 金融與保險
第十一章 交通運輸業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hina/chinafile.php?item=CN10129605
市場研究機構IDC指出,2009年的中國製造業可謂“危”、“機”並存。全球金融危機的餘波還未散盡;美國和歐盟不斷加大對中國設置貿易壁壘的力度;中國政府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陸續出台;工業與資訊化結合的步伐加速;中國政府大力發展中西部經濟;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進入實質性階段。
截至2009年底,雖然從GDP、CPI/PPI、進出口貿易總額等宏觀經濟指標以及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等關鍵行業指標的走勢來看,中國製造業整體呈現全面復甦的跡象,但是中國經濟和製造業仍未真正走出困難時期,2010年仍然充滿變數。
基於當前的經濟和製造業總體市場狀況,IDC對2010年中國製造業IT市場的十大預測如下:
預測1:經濟回暖和政府鼓勵自主創新促進工業化與資訊化結合,製造企業有望加大資訊化投資力度
2009年,工業與信息化部門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製造企業加大產品創新力度,進行技術和設備升級。此外,工業與資訊化部門牽頭建立了8個兩化結合試驗區,分別是上海、重慶、廣東珠三角暨廣州市、南京市、唐山暨曹妃甸地區、內蒙呼包鄂地區、青島市。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轉變製造業的企業經濟成長方式。
此外“1010工程”確定包含航空、鋼鐵、石化、汽車、船舶、裝備、消費品、資訊、現代物流、生產性服務等10個重點產業,將實施工業軟體振興、節能控制與綜合利用、中小企業資訊化應用推廣、兩化結合示範園區引導、公共服務平台支撐、電子商務扶持引導、資訊基礎設施等級提升、政府監管服務資訊化、資訊安全保障、兩化結合專業人才培訓等10個專門工程。
工業和資訊化部門部長李毅中於2009年11月明確表示,中國將加強對工業化和資訊化結合的資金支持力度,繼續從企業、產業、區域三個層面推進“兩化”結合。從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到資訊化與工業化的結合,顯示中國政府將大力支持製造業的資訊化建設。
IDC預測製造業和製造業資訊化廠商2010年將面臨新的機遇。 IT廠商尤其要關注8個兩化結合試驗區的“1010工程”涉及的產業中的國有大中型企業。
預測2:政府全力積極推進中西部開發和東北舊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故兩地區製造業資訊化水平可望提升
2009年,政府對實施西部開發、東北舊工業基地振興和中部地區崛起戰略高度重視,故使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資放款,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製造業升級效果顯著。此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已經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政策,發揮政策效應,藉金融危機的機會,建立提供製造業轉移的平台,並有效引導產業集聚。
隨著中央政府和中西部以及東北地方政府的合力促進發展政策的落實,沿海製造業將加速轉入,當地製造業產業結構升級、外資投資升溫。成都、武漢、西安、重慶、瀋陽、長春等一批中西部和東北核心城市,在2010年將步入快速發展期。
IDC預測,2010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大中型國有工業企業將獲得中央和地方政府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以進行產業升級改造,ERP、MES、PLM等基本的資訊化應用將得以深入。此外,中西部和東北各經濟開發區和高新工業園大型工業項目的上馬和諸多製造企業落戶,將帶來可觀的ICT基礎設施和服務的需求。
預測3:大中型製造企業重視應用系統的深入應用和集成,小型和成長型製造企業青睞SaaS
金融危機的餘波使得大型製造企業的資訊化投資,主要是硬體投資,相對謹慎。 IDC預測,深入應用已建資訊系統和加強各應用系統的整合將成為企業2010年的工作重點。這主要是根據應用的進展繼續實施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同時將加大對軟體維護服務的支出,以確保資訊化實施的效益。已建的ERP、PLM、MES、SCM各系統的整合預計也將成為2010年大型製造企業資訊化工作的重點。
小型和成長型製造企業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群體,因此其企業資訊化支出受影響也較大。 2009年隨著一些市場運作不成功的SaaS廠商陸續退出市場,金蝶友商、用友偉庫、阿里軟體等市場運作比較好的廠商加大了對市場的投入,中國SaaS產業鏈基本形成,整體用戶規模增長顯著。 IDC預測,隨著用戶前端體驗的提升、資訊安全部署更加成熟、以及虛擬化技術的實施使用成本不斷降低,SaaS在小型和成長型製造企業的普及率持續提升這一趨勢將在2010年繼續保持。
IDC認為,2010年製造業解決方案供應商應該更加關注大型企業對於深化應用已建資訊系統的需求、以及加強各應用系統的整合需求;SaaS廠商要通過改善用戶體驗、降低使用費用等手段積極把握小型和成長型製造企業的資訊化需求。 2010-03-29 09:30:45
製造業爭霸 中國明年變老大【聯合晚報08/08/12 編譯陳澄和
金融時報報導,隨著美國經濟加速減弱,中國將比預期時程提早四年,明年就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製成品(manufactured goods)生產國。
根據美國經濟顧問公司Global Insight提供給金融時報的數據,中國2009年將生產全球11兆7830億美元加值產出製成品當中的17%,美國只占16%。
去年時,美國仍然以20%的占有率獨占龍頭地位,第二位的中國還以13.2%遙遙落後。
設於華盛頓的全美製造商協會會長恩格勒淡化這項估計數字的影響,他說,中國的規模龐大,超越美國是「不可避免」的事。「這應該是健康的發展,因為這表示全球最大國家可望維持政治安定,繼續為美國提供出口與投資的機會。」
遲至去年,Global Insight的經濟學家尚預測美國會維持世界最大製成品生產國的地位直到2013年,但今年與明年大幅下修生產數字,可能讓美國提前讓出寶座。
這項數據也凸顯中國的製造導向經濟近20年來的突飛猛進。1990年經濟改革開始發威之前,中國的製成品只占全球的3%。
2007年時,製造業雖僅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7.5% ,但零售、通路、運輸與通訊等規模更大的服務業,都對製造活動有很深的依賴。
製成品占有率飆升
重新搶回千年前龍頭寶座
根據經濟史家的說法,預期中的改變將終結美國在世界製造業的100年主宰優勢,中國則重新奪回1840年以前長達1800年的龍頭地位。在1840年產業革命之後與美國崛起之前,英國曾是世界最大製造國。
Global Insight把國內外公司在本國的製造活動,都列入加值產出 (value-added output)。從個別公司測定營收的「毛產出」扣除購買原料、零件與服務等各項input費用後,就獲得加值產出的數據。
■在強勢日圓推波助瀾下,日本產業空洞化已急遽惡化,能夠打上「日本製造」金字招牌的道地日本貨正在不斷消失中。
英國媒體集團Haymarket Media在7月公布2011年亞太最有價值品牌,前五名依序是索尼、三星、Panasonic、樂金(LG)和佳能(Canon),顯見日本品牌在亞洲消費者心目中仍具有一定的地位。
該項調查係針對亞洲10個市場,約33,00名年齡介於15到64歲的受訪者,請他們選出最好或最值得信賴的品牌。
喜愛日本品牌的亞洲消費者,在選購時多半要求「日本製造」。但這幾年下來,他們發現愈來愈難買到道地日本貨。這是因為過去30年來,日本企業不斷將生產基地移往海外。
委外生產比重攀升
以索尼公司(Sony)為例,日本國內工廠在1990年代初期多達40座,如今剩下23座。在這當中,16座工廠生產零組件,僅7座組裝完成品,例如電視機和攝錄影機。索尼的電視機委外生產率在上個會計年度(截至今年3月底)突破5成,遠高於前年度的2成。
由於日本消費電子出口急遽縮減,這個部門的貿易赤字大幅擴增。根據日經新聞報導,2004年,日本出口1兆7,900億日圓的消費電子,對日本貿易順差貢獻了1兆550億日圓,及至2010年,這個金額萎縮到9,100億日圓,加上進口突破1兆日圓,消費電子部門的貿易赤字達1,051億日圓。
而在今年前7個月,消費電子部門的貿易赤字已逾1,300億日圓,全年預料將達到2,000億日圓。
大致而言,日本歷經三波產業空洞化(industrial hollowing)。1980年代中期之後,由於廣場協議導致日圓高漲,同時亞洲四小龍崛起,日本傳統製造業開始將生產移往海外。第二波在1990年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日本高科技業接著出走。第三波則在2000年代,日本企業外移據點,擴張到新興國家。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8月時對大型製造商進行的訪查,約46%表示,如果日圓兌美元匯率維持在76日圓的高檔長達半年,他們就會把生產基地移往海外。
中小企加入外移潮
除了大型製造商,日本中小企業也投入產業外移的行列。公營放款機構日本政策金融公庫(JFC),在今年4~9月間提供融資以協助250家中小企業往海外拓展,企業家數約為去年同期的兩倍。
日本數位相機全球市占高達8成,但價格競爭驅使日商將生產委外給台灣。賓得士理光(Pentax Ricoh Imaging)社長三浦善司語重心長的說:「我們再也不會看到日本國內興建一座數位相機廠。」
全球數位板市占逾8成的日商和冠(Wacom),311大地震之後便赴中國成立元件生產基地。和冠社長山田正彥表示,他們必須將供應的風險降到最低。「我了解產業空洞化的憂慮,但國家之間的界限早已消失。」
山田正彥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觀點,他表示:「留在國內未必一定有利於日本。我們應該把一切都留在圍欄內,或者我們應該走出去,從外頭對國家做出貢獻?我會選擇後者。」 2011-12-11 10:08:43
中國大陸成為製造大國是必然的嗎?
要說擁有廉價剩餘勞動力這個因素能全然解釋中國大陸成為製造業大國的邏輯,是有問題的。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是土地的公有制或者政府所有制,而過度發展製造業不是中國大陸的自然稟賦決定的道路。
………………
擁有廉價勞動力資源顯然並不是中國大陸獨特優勢。再說資本。相對而言,發展製造業是需要更多的資本的。通常,在一個資本稀缺和金融受到政府嚴厲管制的國家,製造業要麼根本得不到發展,要麼建設的是一個嚴重畸形的工業結構。中國和前蘇聯等計劃經濟國家,長期以來依賴政府的高額資本投入,最終建立起來的不過是一個以重化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導的自我迴圈的工業系統,還根本製造不了可以出口的東西。儘管已經有了70年的工業發展歷程,俄羅斯和東歐國家至今仍不能算是製造業主導的經濟體。在國際上,他們依然沒有製造的能力和優勢。
從理論上說,技術開發是製造業發展的關鍵。但是,由於技術今天可以跨國轉讓,技術對於那些不具備開發技術能力的國家來說,並不是發展製造業的障礙。所以,當今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可以從事和發展製造業。這就有了今天我們所說的製造業的全球鏈現象。本來,製造業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但今天則可以把鏈條拆解,把低端的加工過程與其他過程分離。這是過去20多年發展起來的全球現象。這個現象對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是同樣的機會,但問題是,為什麼是中國而不是其他國家成為跨國公司轉移低端加工區段的主要目的地?
………………
如果我們把印度作為參照,那麼,中國大陸今天能夠把製造業擴張得比服務業更快(中國的製造業占了GDP的一半)顯然是有特殊原因的。我認為這個原因不在於廉價勞動力資源,也不在於技術跨國轉移,也不在於政府支配了金融資源,更重要的原因是土地的公有制或者政府所有制。由於土地(特別是農村土地)成為政府控制的資產,將農業耕地轉變成工業用地就成為一個類似金融的杠杆,被中國大大小小的地方政府巧妙運用,競爭性地承接外來的加工製造業。再加上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增值稅而不是所得稅,就更加驅使地方政府加快製造業的“招商引資”。就這樣,20多年來,中國大陸製造業的規模直線上升,迅速超出服務業。而在外人看來,這本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印度,土地的所有權歸屬農民,數年前,印度政府要籌辦類似中國大陸的“經濟特區”,希望跨國公司的製造業落戶印度,但因為農民的抵抗,這個動議最終變成了“紙上談兵”。
中國航天航空的重要命門:鈦合金工業現狀與發展!
一、鈦工業的發展
鈦及其合金由于密度小(4.51g/cm3)、強度高(有的達到1000MPa)、比強度大、高低溫性能優異,因此首先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等行業,成爲軍事工業不可或缺的結構材料。除此之外,鈦及其合金在很多化學介質中優異的耐腐蝕性能及其它綜合性能,又被石油、化工、醫藥、體育等民用行業廣泛接受,逐步取代各種金屬材料,在短時間內躍居金屬材料使用的第三位。
鈦元素發現于1789年,1908年挪威和美國開始用硫酸法生産鈦白,1910年在試驗室中第一次用鈉法制得海綿鈦,1948年美國杜邦公司(DUPONT)才用鎂法成噸生産海綿鈦,這標志著海綿鈦即鈦工業化生産的開始。
反應過程如下: TiO2+Cl2 → TiCl4
TiCl4+Mg → Ti
可見鈦材生産過程中涉及劇毒化學介質氯氣(二戰中的化學武器哦)和貴金屬鎂,而且反應過程需要大量的能量,這就是鈦材昂貴的原因。這個過程冶煉出來的鈦材還不能用于生産,因爲它還是多孔疏松狀的,形似海綿,稱爲海綿鈦,海綿鈦將被置于真空自耗電弧爐中冶煉出鈦錠,用于板材、棒、管子及其他形式鈦材的生産。
我國鈦資源豐富,礦産比較集中,換算成TiO2總儲量達90億多噸,爲世界第一。鈦礦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區,其中攀枝花地區的蘊藏量占世界總儲量的35%。然而,同世界主要鈦礦産地相比,我國的天然金紅石(TiO2)資源少,易開采利用的砂礦少。鈦礦多爲鈦釩鐵共生岩礦,選冶起始成本高。說到這裏還有必要提及一個故事,當初攀枝花鋼鐵集團冶煉鋼材後的礦渣堆放在攀鋼集團的一角,很久也沒有發現這種礦渣裏面竟然含有貴金屬鈦。後來日本人對攀鋼考察的時候提出要購買我們的礦渣,這才讓我們的國家注意上了攀鋼礦渣的具體真面目,當然回絕了日本。
中國鈦工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1954年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開始進行海綿鈦制備工藝研究,1956年國家把鈦當作戰略金屬列入了12年發展規劃,1958年在撫順鋁廠實現了海綿鈦工業試驗,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海綿鈦生産車間,同時在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鈦加工材生産試驗車間。
1980年前後,我國海綿鈦産量達到2800噸,然而由于當時大多數人對鈦金屬認識不足,鈦材的高價格也限制了鈦的應用,鈦加工材的産量僅200噸左右,我國鈦業陷入困境。
截止到2003年底,我國海綿鈦的年産能力爲4000噸,其中遵義鈦廠3000噸(擴建項目2005年基本上完工,年産可超過5000噸),撫順鈦廠1000噸。由于近年來我國持續發展的國民經濟對鈦材的需求旺盛,上述兩廠均能滿負荷生産,2003年的總産量也是4000余噸,2004年達到4809噸。
2002年,我國進口海綿鈦2147噸,出口11噸,淨進口2136噸;2003年1-11月份,我國進口海綿鈦2609.9噸,出口72.7噸,淨進口2534.2噸。
2002年我國生産海綿鈦3328噸,實際銷售3079噸;2003年我國生産海綿鈦4112噸,銷售4128噸。可是由于國際大化工、航空航天業的規模發展,已經讓國際鈦材走向供不應求的局面,導致從2002年來我國鈦材瘋狂上漲的局面。
鈦加工材的産能決定于鈦錠的生産能力,也就是國家擁有真空自耗電弧爐的總體噸位。我國基本具有了20000t/a的鈦錠生産能力。以70%可轉化成鈦材計,基本具有了14000t/a的生産能力。
據初步統計,2003年我國實際生産鈦材約6000噸,占世界總産量的10%左右。可見中國的鈦加工工業還不是很發達,需要時間和投入。
目前,我國鈦加工及其制造業在地理上體現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以寶雞爲中心的西北地區。這個地區以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及其控股的寶雞鈦業有限公司爲龍頭,形成了我國專業化程度最高、加工設備最系統化、産品規格最多的鈦加工及其制造業基地。西北地區的鈦材主要供給給國家的軍事生産部門,民用的設備生産部門,部分出口到波音,麥道,羅-羅等著名公司。
以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撫順特鋼板材有限責任公司、沈陽東方鈦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爲主形成了東北鈦加工及設備制造集團,該地區中小企業多,鈦設備制造頗爲活躍,由于東北是我國的老重型工業基地,人才是不缺的,缺的就是強化的管理和綜合組織能力,尤其是在地方優惠政策的扶持下也將形成一定的氣候。
以寶鋼集團上海五鋼有限公司、南京寶鈦中惠集團有限公司、張家港市宏大鋼管廠等單位爲主形成了長江三角洲鈦加工及其設備制造集團。長三角地區的有色金屬的設備的加工能力已經可以體現我國在這個方面的實力,每年在有色方面的設備大量出口,質量可靠,已經有部分質量,管理比較成功的企業走進了軍工制造的大門。雖說沒有大規模的軍品生産,但也能充分說明我們的制造能力和鈦材在軍事上的應用的前景。
在2005年前後,我國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的單廠産能達到年産5000噸的基本經濟規模,加上振興東北計劃中的5000噸/年海綿鈦項目,基本上能實現我國幾代鈦業工作者的宿願,上一個大臺階,必將使我國成爲鈦工業的強國。
世界上能完成鈦礦山—冶金—加工—鈦設備制造及科研—設計—應用兩個完整體系的國家只有四個:美國,蘇聯/俄羅斯,日本,中國。這也是現代冶金工業的典範。鈦生産大國都是發達國家和前蘇聯的國家(除中國外),鈦生産工藝的特殊性讓資金不雄厚的國家進退兩難。作爲主導世界航空工業的金屬,鈦材料正成爲一些國家謀求世界航空主導權的工具,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近期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合並俄羅斯數大飛機制造商,成立聯合航空制造集團的事情,這只是老毛子謀求航空主導權的第一步,緊接著俄羅斯媒體透露,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正在與鈦合金巨頭阿維斯瑪公司進行股權收購談判,這表明俄羅斯在當今的國際形式下不僅大打能源排,利用“安大線”和“安納線”把中國和小日本拴在一起玩弄,而且把爪子伸向了具有戰略意義的稀有金屬領域,企圖爲俄羅斯的崛起創造人爲的條件!
由于阿維斯瑪公司全球飛機制造業的最大材料供應商(供應波音35%的鈦材和空客50%的鈦材),除每年要供應波音25~45萬噸産品(含鎂合金),還要增加深加工産品的份額,同時俄羅斯還和波音和空客都有合作項目(新型飛機研發制造公司),不難看出俄羅斯想把材料的優勢變成技術轉讓的籌碼的野心,此其一,二則是俄羅斯總統已經下令設計制造新型飛機,欲與波音/空客試比高!並已經給蘇霍伊公司下了貸款擔保,確保後者的RRJ型支線飛機的研制計劃順利進行,本人覺得對一個支線飛機如此興師動衆,十有八九不是針對中國的ARJ21來的,就是俄羅斯大戰前的練兵行爲,可見老毛子的崛起之心是很強烈的。
二、鈦在國防工業上的應用
(1).我國國防工業使用鈦的情況
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其鈦材主要應用于飛機制造業和造船業。近年來,我國這兩個領域發展很快,不斷有新型飛機量産,在研的項目也很多,估計這兩個領域的用鈦量將會大幅增加,而且也有報道說明我們的F10上也使用了較多的鈦合金,前段時間還有網友在鐵血網站上貼出了我國新型的鈦合金發動機罩和強5戰機的機翼鈦合金連接件的圖片。可見我國在鈦合金使用上面早已成熟,假以時日,我們的鈦合金的應用也能讓航空航天工業飛躍。在航天領域,中國第一臺大型全鈦紫外太空望遠鏡也已經制造並實驗完畢,鈦合金在太空領域的應用前途光明。
每種鈦合金都有各自的用途。飛機制造和航天工業運用鈦合金大家已經十分了解,在社會生活及在機械業中的使用更是多多,象眼鏡架啊,高爾夫球杆啊,超級運動自行車啊,等等。但在陸軍和海軍中的使用我們卻是知之甚少,而且相關的文章和說明也不是很多,下面就列舉一些我國高性能鈦合金在國防工業的應用情況。
1.發動機業:
鈦5Al2.5Sn高強鈦合金—齒輪套、發動機外殼、葉片罩
鈦8Al1Mo1V高溫鈦合金—發動機葉片、陀螺儀導向罩、內蒙皮
鈦6Al4V(抗拉強度≥895MPa)熱處理強化鈦合金—核心機葉片及葉輪
2.航空業:
鈦6Al2Sn強化鈦合金—緊固件、導向裝置、重要結構
鈦4AlMo1V鈦合金—飛機骨架
鈦Sn5Zr1Mo鈦合金—起落架、飛機承重架、緊固件
F22和殲十都應用了鈦合金材料
3.航天業
鈦合金1M1315—火箭機盤、導彈基座構件
鈦合金1M1550—導彈動力葉片套
鈦合金T-A6V—飛船主用材料
4.陸軍業
我國已經研制成功了83-1型和83-2型兩種迫擊炮。83-1型82迫擊炮廣泛采用了鈦合金,把全炮重量降低到18.1公斤,極其方便班、排這樣的小單位的襲擾戰的開展。
鈦A7D—新型裝甲車輛力學分析鍛件
鈦A6Z5W—反坦克火箭(導彈),地空導彈罩等抗蠕變性要求高的部件
鈦1M1551—某裝甲車輛火力高速旋轉部件
5.海軍業
LT41鈦合金—艦船大面積蒙皮
3.7114鈦合金—可焊性優良,成型性好適合各種水密隔層
鈦V13CA鈦合金—蜂窩狀艦身,承重框架
鈦合金在艦船上使用是很有前途的。這跟鈦合金的強度、韌性有關系,還有就是耐腐蝕性,海水中的鈦是極其穩定的,基本上可以認爲船體是不會腐蝕的,這樣既可以減少維護的費用,也可以減輕船體的重量,對艦艇來講是莫大的好處啊。除此之外,還有必要提及兩點:第一個鈦是無磁性的,對抗磁性探測有很大的幫助,至于什麽磁性水雷啊,不值擔心。二是跟先進的艦船複合材料塗層有天生的融合性,未來將使用的隱身複合材料有個缺點,就是跟以前艦船使用的高強特種鋼起反應,由于電位差容易在海水中産生電偶,加快腐蝕,這種事情在052上曾經試驗過,不用多久就會鏽蝕斑斑,但這些塗料跟鈦合金能完美整合。
(2)其他國家國防工業使用鈦的情況
世界上已經退役的,正在服役的或者在研武器裝備中,很多都使用了鈦及其合金的結構件,隨著現代化戰爭模式的轉變,要求現代化的軍隊的快速機動能力十分突出,所以對于陸軍來說必須依仗運輸機的能力來達到快速的機動,這就要求陸軍本來粗重的裝備盡量的輕型化,比如現在各國都希望自己的炮兵能快速有效的迅速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達到戰略或者戰術上的目的,這必然使鈦合金在火炮領域的發展前途一片光明,象美國的M777輕型榴彈炮,由于使用了鈦合金外殼,戰鬥全重下降到了3.175噸,可以使用V22或者C130空運,達到快速機動的能力。類似的還有英國的UFH超輕型155毫米火炮,不到4噸的重量裏面使用了1噸的鈦合金。在空軍和海軍裝備的領域則更是如此,下面就簡單的介紹鈦合金成功應用的典型事例:
①飛機用鈦數據(未注明均指毛坯用量)
國際鈦協會2002年10月在美國奧蘭多舉辦的年會上公布了下列飛機用鈦新數據:
1. 計劃于2004年問世的第一架超大型客機—空客A380,用鈦量爲45t/架-65t/架;
2. 波音客機,用鈦量占其總重的15%-17%(淨重);
3. F15戰鬥機,結構用鈦5.75t,2臺噴氣發動機用鈦5t;
4. F22戰鬥機(正在開發中),結構用鈦36t,2臺發動機用鈦5t;
5. 聯合開發的F 戰鬥機,結構用鈦10t,單臺發動機用鈦5t;
6. F18艦載戰鬥機,用鈦量占其總重的12%-13%(淨重);
7. C-17大型運輸機,用鈦量占其總重的10%(淨重);
8. 歐洲EF2000,將減少用鈦量,改爲複合材料。
由此可見鈦在世界航空航天領域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發動機制造,機體制造方面更是如此。
上文提到俄羅斯有意加強對戰略稀有金屬鈦進行控制,已經引起了美國的注意,畢竟美國下一代戰機的用鈦比例很大,如果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控制了阿維斯瑪公司的大部分股權的話,國際鈦合金的價格上揚將不可避免,這樣F-22和F- 的項目將有不確定的因素在裏面。所以近期美國最大的鈦材商Timet已經來到中國尋求潛在的合作夥伴,希望在中國的市場上找到類似俄羅斯的供應商或者可以合資建廠,把中國生産的鈦材用在美國的項目上,在價格上很有優勢,而且質量可靠,可以說對未來美軍F-22和F- 的項目很有幫助。(讓偶郁悶啊~~~)
某一種全球性材料供應如此突出的影響國防工業,很少見,這也是自二戰鋼鐵緊缺以來的第一次,所以F-22和F- 的價格將取決于未來鈦的供應情況。
現今全球經濟已經逐步走出低谷,國際航空業開始出現恢複性增長,國際鈦材行業也隨著這個大潮迎來快速增長的新時期,中國企業也將迎來新的機遇。(悲還是喜啊?)
近幾年是第四代戰鬥機的換代的起始,隨後的很多年裏面,每年將有很多新型戰鬥機進入軍隊。新型戰鬥機在選材上很有講究和前瞻性,在未來很多年內,軍事和航空工業必然是鈦材的第一大用戶。
黴菌近期又公布了一種新型的潛艇攜帶的“鸕鶿”無人攻擊機的概念。“鸕鶿”無人機的長度爲5.8米,翼展4.86米,屬于多次重複使用的無人戰鬥機機。“鸕鶿”是由著名的洛-馬公司臭鼬工廠提出概念設計的,因爲其出入的通道主要是海水,因此全機爲鈦合金制成,以防止腐蝕的産生,總起飛重量不超過4噸,可攜帶453千克的有效載荷,考慮使用方式主要是從俄亥俄級核潛艇的戰略導彈發射筒發射,主要用于摧毀近海岸目標。該機的進氣口位于機頭部位,呈三角形。由于采用了鈦合金,其機體強度極高,可承受150英尺水深的壓力。並且爲了防止外壓失穩的發生,機體的內部不必要的空間一律使用特殊的塑料進填充。爲了增加飛行的隱蔽性,其外形也采用了複雜的隱身設計。“鸕鶿”的最大飛行速度預計將達到88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爲550千米/小時,最高飛行高度10.7千米,作戰半徑達926千米,可持續飛行3個小時。鈦的優良品質被體現的淋漓盡致啊!
鈦及其合金的性能無庸質疑,各種鈦合金的冶金過程對大國來說也是很常規的東西,只是考慮成本的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國防上的特殊要求也有能力去保證了,所以說鈦及其合金在未來的民用和軍用領域都將迎來快速的發展。同時鈦及其合金也將大大提升部分特殊裝備的性能。
鈦及其合金的前途不可估量!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68471&tbid=6092
大陸首個市場信用指數在浙江義烏發布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1-24 陳恆光
23日上午,中國大陸首個“市場信用指數”在浙江義烏正式發佈。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據悉,這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繼二○○六年十月二十二日成功發佈 “義烏小商品價格指數”後的第二個商品市場指數,也是全國發佈的首例專業市場信用指數。
義烏市場信用指數(Yiwu Market Credit Index),是針對義烏市場信用發展變化趨勢和變化程度的綜合量化反映的一套指數體系,包括信用管理指數、經營素質指數、業績成長指數、金融信貸指數、公平競爭指數、商品品質指數、知識產權指數與消費維權指數等八個信用二級分類指數。通過該指數,義烏市場的信用波動狀況將一目了然。指數以月份為週期,每月發佈一次。
有業內人士表示,“義烏商品市場信用指數”的誕生將對中國商品市場的信用經濟起到一個“風向標”的作用,更對全國乃至全球的商品市場管理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也預示著浙江省的商品市場經過改造提升,依託強大的資訊技術,真正進入“指數時代”。
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教授則認為,該指數“開創了運用信用指數進行市場監測的先河,填補了我國市場信用指數編制理論和實踐的空白。”
章政教授指出,義烏市場信用指數的創建和編制,不僅是義烏市場管理方式的一個重要創新,也是我國市場制度建設方面的一個有益嘗試,是義烏市政府和工商管理部門踐行科學發展觀、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的一個重要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浙江作為中國大陸市場大省,其省內的眾多市場在自身規模和品質不斷提升的同時,各類依託市場而生的指數也不斷產生。繼“義烏小商品價格指數”發佈後,紹興、余姚等地也先後發佈了“中國紡織品指數”和“中國塑膠價格指數”,加上新出臺的義烏“市場信用指數”,眾多的指數讓浙江的市場發展邁入了一個“指數時代”。
中國時報 2007.07.09朱建陵/綜合報導
蹈美覆轍 「中國製造」危機重重
假農藥毒死農作、商品架上堆滿臭雞蛋,化學製品充當蜂蜜,但一直到歐洲商品檢驗單位在包裝肉品中發現細菌之後,出口才大幅下降。這是中國大陸出口食品的另一樁醜聞嗎?並不是,這是一百零一年前的美國。
美國《紐約時報》指出,美國一百年前走過的工業化經濟道路,貪婪企業家有如海盜般的作為,加上政府管理手段不足、官員顢頇無能等諸種現象,正有如現在的中國大陸。美國早已經解決了這些問題,現在擺在北京面前的問題,是他們將如何面對這場危機。
英國《衛報》歷數近期中國大陸製品危機指出,首先是美國的貓狗因為吃了受汙染的寵物食品而中毒死亡;之後,美國、英國召回超過一百萬個湯瑪斯玩具火車,因為這些火車塗上了中國大陸製的含鉛油漆;再之後,許多原本打算在美國國慶日使用的煙火被大量回收,因為這些中國大陸製的煙火可能在點火後朝意外的方向發射。
據指出,中共質檢局日前承認,在他們抽檢的國內產品中,有五分之一未達最低標準。亦即二○○七年上半年,供應大陸內部消費的產品中,有一九.一%不合格,一些小公司生產的商品,不及格率更接近三○%。這種情況迫使大陸民眾在逛商店之前,都會把安全考慮擺在愛國心之前,寧願以更高價格選購進口商品。
但另一方面,大陸消費者的權益,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並沒有獲得媒體的保障。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在大陸輸出農產品、水產品屢遭國際詬病的同時,大陸媒體認為這些批評主要出自「中國威脅論」,一直到最近的「毒牙膏」事件之後,大陸媒體的報導角度才開始慢慢轉向。
據稱,大陸《瀟湘晨報》日前即刊載評論員劉洪波的文章指出,大陸媒體過去一直認為國外批評大陸製品的目的,是在設置貿易障礙,文章呼籲大陸民眾「拋棄這種國際鬥爭的觀點」,開始好好解決商品安全問題。
北京月初表示要為修訂多項產品的檢驗體系。上月,北京還公布地一個改善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的五年計畫。但《紐約時報》指出,與美國當年的情況不同,北京食品、藥品監督體系面對的是官僚機構的難題。
人民大學教授、大陸公共行政專家毛壽龍就說,內部競爭導致的權力分化,使中共官僚系統有一種逃避責任的傾向。他說:「打擊個人犯罪根本不能解決問題,我們需要改革整個體系」。
中國低價商品再次衝擊全球市場 這次各國準備展開反擊 2024/04/08 中時 盧伯華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歐已威脅要提高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貿易壁壘。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多次警告中國官員不要通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
從俄烏戰爭後,加上西方推動與中國脫鉤,新的中國衝擊可能加速全球經濟的分化。
不過,對世界的消費者來說,在飽受通脹之苦後,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可能是一種福音。
中國除了譴責保護主義抬頭外,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比亞迪登電動車王 美歐車企面臨存亡關鍵時刻 2024-04-07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回應
靠補貼能世界第一,那裕隆應該宇宙第一了
大陸豐田轎車售價只有台灣的50—60%,當「生產的潘朵拉盒子」打開了,消費者才知道
一個正在崩潰的國家居然可以威脅發達國家的產業…該節目邏輯清奇,讓觀眾眼界大開…
中國不是都崩潰了30年嗎?怎麼又這麼強了呢?
一三五,中國威脅論;二四六,中國崩潰論;周日休息
日歐車統治天下時,沒見過這個節目悲天憫人過
文茜的美國周報
反華記者又發了一篇糞便新聞!所謂的“各國”無非就是一些被中國物廉價美的優質商品打的一蹋糊塗的反華西方霸權畜國(霸權帝國)!除了這些畜國外事實上更多的國家對於能夠買到優質又便宜的中國商品是歡欣鼓舞的!
我就知道這新聞又是盧伯華發的~~
自從歐美發現自己優勢不再,以前理直氣壯的自由貿易口號就消失不見了。
競爭不過就封鎖一直是西方世界的規則
這次是歐美石油資本家的反撲而已。電動車不只會消滅燃油車,更會讓汽油機油賣不掉!
傳統車企,不思進取,只想吃老本,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這老奶奶天天胡說八道,比亞迪車壓根就沒在美國銷售,什麼反傾銷關稅調查?
比亞迪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就是壓根就沒考慮美國市場。
無所謂,沒有美國市場,中國也是世界第一。
需要更正的是:不是電動車超越日本,而是整體汽車出口超越日本。
台灣人民被綠媒+民進黨+西媒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洗腦台灣人民成井底之蛙,都不知道中國大陸地區快速發展進步實力大增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傾斜
西方這些惡狼當初以堅船利砲強迫中國開放門戶、開放市場,現在中國並沒以武力強迫開放市場,怎好意思要制裁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