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
什麼時代了,都已快民國一百年,還在評民國七十八年的《轉變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巨流,1989)。
有啥辦法?從該本同名研討會集出版至今,坊間就未見研究台灣中產階級的專著出版,雖然媒體政治版充斥著中產階級與中間選民、經濟社會版則充斥著中產階級消失論。
莫非台灣學界也跟著向下沈淪不再研究了?那我提供大陸學界一項大型研究計劃「中國社會變遷與中國都市中等收入群體的成長」,集合各大學學者,從收集各國中產階級文献、到設計一套田野調查問題,費時卅月,得出二本成果《全球中產階級報告》《中國中產階層調查》(北京‧社科文献,2005)。其中還附有二篇<港台北區:中產階級的異軍突起><身處變遷下的台灣中產階級>可補前書之不足。
什麼「補前書之不足」?根本是在唱衰台灣,不論內容,單看章節標題便可知:<台灣中產階級的財富蒸發><中產階級嚇倒了><新貧階級興起>。
別單看標題,你不覺得台灣傳統產業的新中產階級「一直以來對台灣的未來保持樂觀…但近年來,他們陷入了困惑…陳水扁當政後,精力都沒放在經濟建設上,置民眾期待的發展經濟、提高教育、改善治安等不顧,完全投入一場打擊對手的政治鬥爭中」(p.282)。難怪會有上百萬紅衫軍反扁。
歷史輪流轉啦!台灣傳統地主等的舊中產階級不也曾反過二蔣,而成為台獨泛綠的支持者。如今高科技產業的新新中產階級靠著優惠補助和不必繳稅,不也迅速的成為「新富階級」。
那只是財富的重分配,若論及「心態及性格」,不論新舊或新新中產階級都有《轉變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主編蕭新煌所說的「現實性格」:「他們傾向於精打細算…是有條件、有保留的求變者…因此對其成就和地位也就有相當的焦慮感。他們一方面要比別人得的多,另外更怕有失,擔心一旦有變動,他們會不會失去什麼。」(p.11)
不只吧!應還有葉啟政所批評的中產階級「時尚品味」:「中產階層愉快地享受經濟成長的碩果,並慶幸自己有機會活在這編織得相當豐盛的五光十色舞台上。他們看不出資本主義體制下政經聯合陣作的壟斷和宰制性格(應再加李登輝政權的黑金體制和陳水扁政權的綠金體制),以為只要自己努力打拼就有機會享受科技資本主義的成果…他們陶醉在物化的『精緻文化』(文化創意產業)之中…文化的精神『意義』喪失殆盡,成為服務『(後)現代化迷思』的祭品。」(p.122)
蕭葉所批極是,但怎不對後來的李黑金和陳貪腐集團做出同一標準的批判呢?
書呆子,又來什麼「同一標準」了。看看當時參與研討的人吧,蕭新煌、瞿海源、林忠正、彭百顯、徐正光、杭之、吳乃德、林佳龍等,之後都成為集團的一分子。
阿楨
年薪破十萬美元的「亨利族」年輕世代 經濟也有壓力 2021-07-26 世界日報
年紀在20多歲到30多歲之間,擁有令人羨慕的好工作而年薪破十萬美元的高收入族群,因為「高收入,但還算不上富有」(high earners, not rich yet)的財務特點而獲得「亨利族」(HENRY)封號。不過,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身為「亨利族」的千禧世代年輕人承受學貸、房租等負擔,其實經濟條件沒有外界想像那般寬裕,朋友之間相互比較的社交壓力,買房、買車、買名牌,也讓「亨利族」備受壓力。
2019年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7萬元,相較之下,年紀輕輕的「亨利族」年收入便有六位數,經常被認為是「美國夢」願望成真。千禧世代年輕人當中超過70%是「月光族」,比例之高超過任何世代。
住在紐約的30歲投資顧問柯列斯便說,年薪雖有10萬5000元,但絕大部份薪水都拿去繳學貸。
美國人均負學貸4萬元。不過,「亨利族」,約8萬元,原因是進修更高等的學位、就學時間拉長等。
許多「亨利族」居住的地點,近年來生活開銷一路走高,年輕人希望在工作之外追求舒適生活,偶爾購買奢侈品,難免在社交區面臨與朋友相互比較的壓力。
回應
對這些人說要省吃儉用,他會跟你說為什麼省這小錢。說要減少出國旅遊,他會跟你說出國是要國際化。說先不要買奢侈品,他會跟你說人生要及時行樂。說到底,這些人就是自討苦吃而已,可憐。
人性是可以被抑制的,叫作"自律",
結論:大部分亨利族=“高級”月光族
阿楨
父輩趕上中國經濟高速擴張期、到處都是機會,年輕人如今成功更難?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 2020-10-31
很多年輕人認為,自己的父輩也就是大約老胡這一代人更加幸運,趕上了中國經濟的高速擴張期、到處都是機會,而他們要成功則更加困難。
覺得我們年輕時機會多,大學畢業都有工作,單位還分房,這是誤解。其實根本沒什麼機會。那時一結婚就能分到房的是極少數,大多擠在父母不大房子裡,要30、40歲才能分房,而且人均3、4平米。如果分房能夠解決,就不會有後來的商品房浪潮。
我們結婚時要是沒有房子,就真的沒地方住了。不像現在年輕人,可以選擇先租房過渡幾年。大家都說,過去買房子多便宜啊。但在北京、上海這樣中心城市的人們,每一個時期買房的人從來就沒有感覺便宜過,收入低,貸幾十萬款也像身上壓了三座大山。
老胡只是想幫助年輕人換一個角度思考,我不希望大家在抱怨的情緒中隨波逐流,耽誤了自己的努力,也搞壞了自己的心情。
回應
老胡說到點子上,人的苦惱絕大多是對比出來的,現代的傳媒網路讓這種差距更加明顯
作為一個小老百姓(楨:?)對中等收入的理解如下:2020-10-31
1、工作城市有房有車有存款。
2、肉蛋奶菜水果,想吃就買。
3、舒適、美觀的物品,不會捨不得買。
4、偶爾可以出門旅遊;
5、公交地鐵充值一百兩百也不心疼;
6、小孩奶粉衣服學費書本費都不會肉疼;
7、可以給老人一定的生活費;
8、每個月有10%的結餘。
本文來自《國內的中產概念到底是啥?被異化了嗎?》
回應
兄弟,你把那幾點算一算,中產的頂尖了。1、北上廣房價至少600W,買車幾十萬再加車位保費,至少700W。2、方早餐8-10,午餐20-30+,晚飯20+,算上聚餐…一月3000+。3、傢俱5-10W,日用品一月1000+ 。4、旅遊算每月1000+。5、公交地鐵每月就200+,假日開車算400+。6、家教藝體課外輔導,每月1200-2200。7、如果老人身體好,每月500-1000。8、每月結餘10000+。如果貸款買房買車,每年還要額外23W+!總加起來至少要年薪35W+。啊對了,以上都是以0社交0送禮算的。
全國那麼大,只拿北上廣深來算帳是不合理的。其實不需這樣細算生活成本和收入,放在任何一個地方,如果連房和車都買不起的,好意思說自己是中產?
“中產”這個概念都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阿楨
大學畢業生最新起薪曝光 網友一看噓爆回這句 2020/07/12 中時
台灣近年來大學畢業的起薪有微幅調漲,近期勞動部發布的調查顯示,2019年大學畢業平均起薪有29K,對此,有網友在PTT上分享這項數據,卻意外引起熱烈討論,不少網友都狂噓,「現在拿29000大概跟以前拿24000差不多」、「29k 在台北差不多是吃土」。
但似乎南部數字更慘,「那我怎麼看到中南部一堆比這個低的..?」。
回應
歡喜選甘願受,呵~南部薪水低那是台灣價值~
加入民進黨,前途無限,也可吃人夠夠。
趕羚羊!綠共的數據能信?
年輕人沒有最苦 只有更苦 2020/07/12 中時社論
全球新冠疫情更惡化,今年全球經濟將衰退3到5%,各界已有共識,今年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情況比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還差。不少國家的股市卻展現強勢上漲格局,台股上周站上30年來新高。
金融海嘯後,全球主要央行將利率降至零到負利率之外,也大推特推所謂的QE(量化寬鬆),其思維是支持股市就能保有財富效果,讓企業繼續運作,最後對經濟及一般民眾(就業者)都會有好處。
全球經濟表現最好、被稱為「黃金年代」,是在上世紀戰後到70年代,當時各國所得差距較小、經濟成長較高。但80年代後,美國雷根與英國柴契爾夫人上台,自由化與鬆綁成為流行名詞。雷根把個人最高稅率從70%降到28%,英國幾乎所有公營事業都走上私有化、民營化。
這一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認為富人受惠後會增加投資與消費,讓窮人也受惠終而全體民眾都能獲利,也有人稱此為「滴漏式經濟」(或下滲經濟),經過30多年試驗,這套經濟政策已出現所得差距嚴重擴大的後遺症,川普上台後又推動大減稅,疫情也讓政府負債大增,未來所得差距必更惡化。
台灣的所得差距如根據官方公布的五等分法比較,最高級跟與最低級距的差距大致在6倍多,已較早年的4、5倍惡化。若就財政部財稅中心資料,最高所得的5%對比於最低所得5%的倍數,1998年時只有32倍,2013年已飆到99倍。
疫情時代經濟,政府負債加重、所得差距拉大、年輕人陷低薪困境,蔡政府若應揚棄新自由主義的思維與政策,讓高所得者繳更多稅,同時壓制可能再上揚的房價。
阿楨
互聯網公司的裁員,能玩出多少種花樣? 2020-01-08 觀察者網
從2019年下半年到現在剛開始的2020年,一股“裁員風潮”似乎席捲整了個互聯網產業。
前幾年高歌猛進的互聯網公司們接二連三開始踩刹車,祭出“花式裁員大法”,讓熬得了996、闖過了35歲中年職業危機的互聯網人,再也不敢說自己就高枕無憂了。
在這波潮流下,有網友整理出一套各大互聯網企業的裁員惡搞口號,瘋狂傳播的同時引發不少討論。
華為:放棄平庸員工
騰訊:結構性優化
百度:鼓勵狼性、淘汰小資
蔚來:局部優化,提高運營效率
科大訊飛:提前吃飯的員工需要被優化
京東:淘汰掉身體原因不能拼搏的員工
馬雲:未來每年將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裡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相關新聞
年會特等獎“免裁券” 360:只是幽默
回應
老闆真的要裁你,別說免裁券了,老闆老婆勸都沒有用!
這波互聯網公司的裁員潮,主要還是那些在前幾年互聯網爆發增長後產生的大量冗餘,現在互聯網經濟大潮由於國際環境的情況下資本退潮大家都不好過,於是就要把之前多招、超招的冗余給清理,縮小企業用人成本和規模。
勞動法形同虛設
現在企業單方面裁員需給員工補償金,所以用各種辦法逼你自己走:1、降職降薪。2、遠途上班。3、調崗升職。工作中不放權給你,讓你工作開展困難重重,你受不了自己走了。
工人們把它們養肥了!把技術科研搞上去了,一切都機械化了,智慧化了。就不在需要工人了,工人們像是在自掘墳墓!
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減員增效”、“末位淘汰”。私有制社會,蛋糕做大之後,蛋糕師傅肯定會餓死!因為蛋糕是屬於資本家,不是屬於勞動者的。
阿楨
城市化進程改變了我國社會結構。之前農民進城路線是從鄉村到城市再返回鄉村,目前將轉變為從鄉村到城市定居,人口從土地上“拔根”。我國正從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三元”結構轉變。在鄉村與一二線城市之間形成一個“非工非農”的結構。
縣市級城市與中西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省會城市,缺乏工業化基礎,城市就業不足,工資水準低。農民進城買房落戶之後,無法支撐起體面的城市生活,有可能繼續向沿海地區流動務工。缺乏工業化作為基礎的城市化,本質是“消費性”和“依附性”的,有可能成為“偽中產”群體。相對於城鄉二元結構,城鄉“三元”結構蘊含的系統性風險大,需注意三點。
一是城市化與工業化保持匹配。“消費性”的城市建設,在短期內,有可能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長期來看,農民的消費能力有限,農村人口大量脫離土地,會造成社會彈性喪失、社會風險集聚。
二是提升縣域治理水準。大量人口集聚在縣市已成為既定事實。中西部地縣市的“繁榮”源於兩方面。一是外出農民工換取工資收入,返鄉消費。二是財政轉移支付和公共支出。縣市城市承擔家庭再生產、教育、醫療等功能。縣域治理可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借助國家資源投入來構建基層治理體系,預防風險發生。
三是“三農”改革堅守底線。尤其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高度發達的市場體制中,各類要素自由流動,在城市投資的效率更高。資本下鄉的目的,一般是看中那部分不能流動的農村土地,而土地是社會穩定的最大根基。(作者是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
回應
農民進城買房落戶,能否負擔起中產的生活成本,我明確告訴大家:不可能,高技術高門檻工作農民想搶也搶不到,低端產業一方面工資低福利差一方面在低端產業也在逐步轉移工作崗位在減少。這才是文章所說“偽中產”的矛盾所在。
農民我自己認為市政、保潔、養老、維修或是超市、洗浴等就近就業。我所在集鎮,如果過千戶市民(不含附近村組吸引就業人口),是可以自給的。汙水處理、保潔、公安消防、中小學、衛生院等市政基本夠了。
阿楨
「快進城買房!」 陸取消300萬人口以下城市落戶限制 2019-12-28 世界日報
中國近日公佈新戶籍政策,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並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並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消息引發網友熱議,紛喊「快進城買房啊」。專家解讀,中國已有超百餘座城市推出相關「零門檻」落戶措施,這項新政將加大中國人才和勞動力的流動,催生新「明星」城市,有助拉抬受中美貿易戰牽制的中國經濟發展。
俠客島評論指出,取消落戶限制新政主要是針對農民群體,他們將從「農村城市就業鄉村養老」,轉變為「農村城市就業城市定居」,還能吸引一批人去購房。放寬人口300萬至500萬城市落戶條件,說的是通過升學、就業順利遷入第二、第三重點城市的人群。「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目標是優秀人才。
2020年落實2億農民工落戶城區,將有助農村發展及整個社會群體改善。通過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大都市圈發展,是明年以及今後中國經濟重要的新動能。
評論指出,放寬城市落戶政策,也使中國正從以往的城鄉「二元」結構走向城鄉「三元」結構,面臨著不小的機遇和挑戰。
桂華:應對城鄉“三元”結構的挑戰 2019-12-27 環球時報
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得益於正確的城市化道路。在引入市場手段配置城鄉要素的同時,堅持社會政策對城鄉關係的干預,建立起了保護型城鄉關係。農民在鄉村完成家庭再生產與勞動力再生產,在城市參與就業,保持我國勞動力低成本優勢。農民進城就業,拓寬家庭收入來源,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鄉村脫貧。在保護型城鄉關係下,農民可進城,可返鄉,城鄉結構富有彈性,城市化風險被化解。在大規模人口流動過程中,中國沒有出現城市“貧民窟”。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放寬放開大城市進城落戶政策。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這意味著農村人口將加速向三四線城市轉移。
圖博館
有些比較幸運的人在家庭的支持下買了房子,但是一旦有了孩子,壓力馬上會成倍增加,且會延續很長時間。
對一些中等收入者來說,養育孩子不僅僅是經濟壓力,而且也是時間的壓力。最近流傳的許多段子,都反映了中等收入人群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壓力。讓孩子上補習班,不僅要有支付學費的能力,還要有足夠的時間去陪同。即便子女教育很順利,一些中等收入的年輕人也會面對年老父母的贍養問題。現在進入中等收入人群的中青年,父母大多是從中國經濟起飛的年代過來的,無論是資產或退休收入,大多是比較低的,需要子女的贍養。
所有這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造成一些中等收入者主觀評價較低——他們若論收入,也許已經屬於中等收入人群,然而在享受有品質的生活,獲得成就感、滿足感等方面感覺很不夠。中等收入人群無疑是中國改革的直接受益者,然而他們中不少人獲得感並不強,不能不說是一個不小的尷尬。
最近中央和各地陸續推出的一些政策措施,如減少個人所得稅、保障租房人的利益、防止房價暴漲等,都有利於保障中等收入人群的合法權益,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充分發揮這些政策的保障與提升效用,讓中等收入者有更多的獲得感,善莫大焉。
回應
首先是房子讓收入顯得微不足道,其次醫療教育的潛在開支讓年輕人感到焦慮。獲得感幸福感從何而來,生育兒女的意願也不高
醫療教育有壓力?小城市的我表示,義務教育不是免費了嗎?醫保不是每年都辦嗎?
什麼免費義務教育、醫保啊,這些都只是滿足一些基本生存需求。
高收入群體基本都在一線城市,但一線城市的房價能讓人們產生幸福感嗎?
我說下我為什麼獲得感低。1.不知道如何實現人生價值。找不到被廣泛認可的,可以追求的東西。2.工作累,自由支配時間少。工作沒有激情。3.婚姻焦慮,自己很快將不再年輕,內心渴望組建家庭,但仍舊孤單。4.買不起房,自己掙得還可以,但家裡窮的底朝天。房價太高。越焦慮越想買買買,越買買買就越難攢夠錢。5.社會潮流的不滿,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女權主義,娘化,資本化。
圖博館
媒體:中國一些年輕人是中等收入人群 但不肯承認
據《北京青年報》2019-01-20報導,許多研究表明,中國的中等收入人群,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儘管已經是中等收入人群,但是他們卻不肯承認這一事實,他們的自我評價往往低於自己的實際情況。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們的獲得感要低於實際所得。
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收入不低的人,經常感受到的是生活壓力,而不是享受高品質帶來的滿足感。如果說扶貧讓低收入人群有了獲得感,那麼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獲得感,也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一些中等收入者的主觀認同感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
主觀原因源於一些中等收入者對中等收入人群應有生活品質的主觀想像。中等收入人群對生活的想像主要有兩個參照系,一個是歐美發達國家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一個是國內富人的生活。在一些歐美國家,房子和汽車似乎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標準配置,但是在中國,由於中等收入人群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房價普遍較高,有些大城市實行汽車限購政策,即便是中等收入人群,要買到自己滿意的房子和車子,並不容易。
中國大城市的中等收入人群與歐美國家的中等收入人群可能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在生活品質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同時,國內媒體對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反映較少,媒體或者渲染富人的富有,或者實錄窮人的窘迫,關於富人和窮人生活的報導,往往會更讓人感興趣。儘管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遠遠高於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但是他們覺得自己和富人生活的差距太大,巨大的差距讓他們產生了心理落差。
另一個因素是中等收入人群所面對的客觀現實。中等收入人群大多是工薪階層,大多集中在大城市,不少人遠離父母或家庭,長時間面臨巨大的壓力。壓力之一可能是職場上的壓力,相對收入較高的職位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職位,中等收入人群在職場上需要高度緊張。在許多公司,超負荷工作成為常態,員工不僅要加班加點,還要隨時防備被解雇,在如此緊張的工作狀態下,他們感到更多的是壓力,而不是中等收入人群應該有的自信和從容。
除了來自職場的壓力,一些中等收入者還會感受到生活的壓力,特別是購房、孩子教育和贍養父母的壓力。對於年輕一代的中等收入人群來說,房子無疑是巨大壓力,許多年輕人在貸款買房以後感到生活品質下降,除了償還房貸,其他的支出都會壓縮,而且還要時刻警惕被裁員。
圖博館
有一個自稱民主自由安全好棒棒的西方國家: 每年有超過3萬人槍擊死亡,每年有超過6萬人吸毒過量死亡,全國有超過50萬遊民,全國有超過100萬愛滋病,這個國家還動不動指責中國沒自由沒人權.
事實上,隨著大陸國力顯著提升,以及美國總統川普限制移民的政策禁令下,越來越多的海外學子願意"學成歸國",2000年出國與回國比例只有23%,到2015年已達了77%。至2016年底,大陸留學歸國人員總數達265.11萬人,從2008年實施的千人計畫,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也多達6千多人。
這些遠渡重洋去找所謂"美國夢"的華人.再過幾年就會後悔為何沒留在中國?
大陸年輕一代移民的比例很低了,出國以後都會後悔,只會更愛國。
中國兵馬俑在美國展出手指被遊客折斷並偷走2018.2.17封面新聞
近日,美國一名24歲青年在參加週末派對時偷偷溜進已經閉館的費城富蘭克林學會博物館,折斷了陳列在展廳裡的一個秦始皇兵俑的手指,並將其藏在自己的衣兜里偷走。美國聯邦調查局日前鎖定了這名青年的住所,並拿回了被盜走的中國文物。
回應
太高估他們素質了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充分體現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落後
與其事後譴責人家,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問題,是什麼人制定的政策,把國寶級的文物隨隨便便的送出?
他肯定不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肯定是外來移民!美國的空氣都是香甜的,自來水管裡都是牛奶。(公知洗地標準答案)
圖博館
陸中產階級焦慮 為下一代想辦法出走2018-02-17 中央社
曾在大陸和香港多家媒體擔任主編的賈葭,轉行從事移民代辦行業。他分析中國中產階級的焦慮反映在幾方面:一是對生活品質的焦慮,譬如食安、教育;二是對生命安全的焦慮;三是對財產安全的焦慮,這些和法治及制度都有關係。對大企業家來說,還要加上政治安全的考量。
相關新聞
巴西媒體人:中國的安全源於共產黨有效治理 曾經在華工作、生活或訪問過中國的外國友人紛紛為中國“安全感”點贊。
黃晨:中國城市以低成本獲高安全,中國為什麼能2018-02-07 環球時報
彭博社:中國藍天保衛戰傳捷報京津空氣質量顯著提高
英媒BBC:今冬霧霾消散,北京人不再捂口罩!
環保部:2017年PM2.5和PM10實現雙降
年入70萬不夠用的中國中產是否太矯情?2015-11-20
郭松民:中國被建構的中產逃離情緒2017/1/19環球網
北上廣年入30萬家庭壓力大 七成不認為自己是中產2016.12.21
中國中等收入群體超3億人佔全球30%以上2018-01-09
英國中產階級:家庭年收入5萬英鎊不夠花 2016-08-26
中產階級富有榜 美恐丟第一2014.04.24
歐美日中產階層人數萎縮原因:全球化?2016-05-22
低薪擴散 台灣中產收入北亞洲墊底 80%落入下層社會
2015年台人赴海外工作72.4萬 中國占58%(楨:200萬台人在大陸?)
陸客劇減至351萬人次 台人赴陸遊反激增至279萬人次2016.8.19
美國夢讓人等太久(楨:?) 中國投資移民人數下滑30% 2017.10.2
聯合國2015全球移民報告:全球2.44億人,印度1600萬,其次是墨西哥1200萬俄羅斯1100萬中國1000萬。
數據說話,中國淨移民比例很低,屬於經濟發達國家的水平:2015年每十萬人為131人,印尼350人,菲律賓700人,越南300人,印度220人,墨西哥470人,孟加拉1390人,尼日利亞210人,尼泊爾1500人,巴基斯坦720人,斯里蘭卡3000人;波蘭192人,希臘1235人,西班牙1300人,愛爾蘭30450人。基本上移民都是衝著更好的經濟生活過去的,民主和自由反倒很不重要。比如上面的移民大國,大多是民主國家。反倒是沙特,科威特這樣的封建專制國家,輸入大批移民,比法國和英國都多。
2017胡潤中國投資移民白皮書:中國富豪46.5%考慮移民,9%已移民或申請中,十年來60%左右,2017年首降。
回應
中國要把空氣污染弄好才是正道。
那位說美國空氣是甜的女生,已經在人民的壓力下道歉了。
圖博館
春節假期前三天全國旅遊收入2582億元你貢獻多少?
國家旅遊局數據,2018春節假日前三天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累計2.14億人次,同比增長9.7%,實現旅遊收入累計2582億元,同比增長9.9%。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將達到689萬人次環比上升八成,全國電影票房達8.14億元。
相關新聞
歲末深港居民“換城消費”擠爆深圳灣口岸
中國人人傻錢多得多花錢?希思羅機場免稅店正式道歉
初一票房10億人民幣破世界單日1.37億美元紀錄!2018.2.17新浪娛樂
前4名《捉妖記2》4.61億、《唐人街探案2》2.72億、《西遊記女兒國》1.49億、《紅海行動》0.98億。《捉妖記2》貓眼預測總票房:42.97億,豆瓣目前評分:5.6分.《唐人街探案2》25.28億元,7.7分.《西遊記女兒國》8.69億,5分.《紅海行動》19.55億(楨:?),8.3分.
回應
但是世界影壇不認
反中+公知大V噴子不認吧
傻貨才看捉妖2,白百河這種盪貨為何不封殺?
這個檔期屬於萬能檔。什麼垃圾片都可以創造高票房。
噴子才萬能
都是因為這些原因讓中國有錢人都在國外消費上萬億2018.2.14股城網讀股神探
令人稱奇的是,大量國人從西方發達國家購買的,往往是中國製造商的高端商品,完成了一個中國-歐美-中國的詭異循環。
這個現象並非在世界上第一次出現。戰後黃金年代的日本也曾經經歷過這個階段,令當時的日本政府非常頭疼。造成這個奇怪現象的第一個原因,出在國際貿易配額身上。
貿易配額的存在,讓中國的製造商們和當年的香港服裝商一樣,只能設法把單品做到極高的品質,從而從每一件商品裡獲得更多的利益。
但這些高檔品想要和國外本土的競爭對手對抗,又必須盡力降低價格。這樣真正價廉物美的產品,當然讓中國消費者不惜遠渡重洋也要去剁手。最後一點,是中西方對產品品質和安全的監管制度。
圖博館
港媒:中國遊客成全球旅遊業金主消費是美國人2倍
據《香港經濟日報》網站2018.2.17報導,根據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資料,過去7年,旅遊業每年都跑贏整體經濟。單在2016年,旅遊業貢獻高達7.6萬億美元。未來10年,全球近四分一的就業機會將會與旅遊業有關。全球旅遊業得以蓬勃發展,中國旅客功不可沒。
儘管中國目前佔5%人口擁有護照,但中國旅客的消費卻占到全球出境旅客消費五分一,是美國旅客的2倍。在2016年,中國出境旅客的消費高達2611億。據估計,到2021年,中國旅客的消費將增至4290億。
報導稱,過去3年,最受中國旅客歡迎的旅行地點分別為日本、泰國、美國及澳洲;其他東南亞國家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則緊隨其後。
回應
日本人是美國人的十四倍!
切,吹吧。台灣說:哪比得上德國遊客。
我就知道油紙包必被拿出來吊打。
亞洲四小龍時代,台灣「錢淹腳目」,現在失落30年,換對岸「錢淹腳目」了。
旅遊消費是一個短暫的消費,同常是平時的結累。說明不了購買力。要比較,就要比一年的消費能力。
不承認這個數據,索要另外一個數據,然後再否定另外一個數據,這就是你的伎倆。那麼淘寶購物雙十一、雙十二的數據你仍然很鄙夷?那可是遠遠超過美國哦
金主?可能人家心裡說,又遇到暴發戶了!這種宣傳的副作用就是針對中國公民的刑事犯罪會繼續攀升
對中國不好的日本、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遊客為啥還去,奇怪
不然呢?去巴鐵哪那兒?還是去那幾個非洲兄弟兒那兒?整村整村出國玩。中國人雖然拿護照的人少,但辦港澳通行證的人多,另外,邊境游也不需要護照。
為什麼這麼大的消費能力不用在國內拉動國內經濟呢?為什麼要花到外面去呀?國內差啥?
眾所周知東南亞比海南便宜。
除了泰國,貌似都是被觀網網友貶的一文不值的國家吧?
這不是值不值的問題,就算這幾個國家不好,它們也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不需要掌握額外的語言技能,中文就夠了
港媒你們知道嗎?出國旅遊的99.999%是城市人,地地道道的種田農村人,打著燈籠也難找到一個
其實大多數人外出旅遊首選都是先國內游的,一般國內游一通後才想著出國遊。
中國的國力比美國還差不少,尤其還有很多人沒有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多買點國貨,就是幫助國家實現富強。
真的,何況現在國貨不比外國的差甚至更好,比如手機、電視機等電子產品還有服裝鞋帽等。
出國上當的人多了,就會回頭買國貨的!
阿楨
中產階級富有榜 美恐丟第一【聯合報2014.04.24
美國中產階級富裕程度曾在全球數一數二,但因工資凍漲和稅制問題,這個擁有數十年的寶座如今已經不保。
紐約時報報導,二○一○年美國稅後人均實質所得中位數為一萬八千七百美元(約台幣五十六萬元),比一九八○年增加百分之廿,但二○○○年後幾乎沒有改變。
相較之下,在二○○○年至二○一○年間,荷蘭增加百分之十四,英國和加拿大增加百分之廿,二○一○年加拿大平均所得已追上美國,近幾年加拿大人均所得上升速度快過美國,如今極可能已超越美國。
美國民眾所得停滯不前的原因有三,一是美國教育水準提升速度遠比多數工業國家緩慢,以致美國經濟無法在高技能就業機會方面保持領先。
五十五至六十五歲的美國民眾,其讀寫、計算和技術能力,仍超越其他先進國家,十六至廿四歲美國年輕人的上述技能,在先進國家中幾乎墊底,遠遠落後加拿大、澳洲、日本和北歐各國。
其次,美國企業與其他先進國家企業相較,中低收入階級分享的利潤比率要小得多。美國企業高層主管的收入遠比其他富裕國家更高,基本工資卻較低,工會影響力也比較弱。
原因之三是加拿大、西歐國家採取更積極的措施,重新分配收入,讓中低收入家庭也能利益均霑。盧森堡所得調查資料庫主任珍妮特.戈尼克指出,美國富人比其他國家付的稅要少,而且美國沒有重新分配財富的措施。
美國薪資凍漲已激起許多民眾對經濟現狀不滿。民調顯示,僅約三成美國民眾相信國家是朝正確方向邁進。
阿楨
美國中產階級 財富排名輸台灣【聯合報2013.07.26
據瑞士信貸銀行發表的「2012年全球財富資料報告」中指出,澳洲中產階級的財富位居世界第一約19.4萬美元;台灣22名約4.55萬,美國27名約3.88萬。
財富包括個人擁有的住宅、銀行存款、股票、債券等所有資產,再減去個人的貸款餘額及其他債務後,所得的財富淨值。
美國雖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擁有最多的百萬富翁與億萬富豪。但美國中產階級的財富與其他國家相比,排名不斷倒退,二○一二年已落到全球第廿七名,主因是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背後肇因包括:美國沒有全民健保、勞工缺乏保障、華爾街金融業失控、教育成本不斷升高、租稅制度偏向富人、有錢人主導政治及掌控媒體,以及全球化與自動化生產普及。
美國總統歐巴馬廿四日發表經濟演說時指出,由於全球化、華爾街不負責任及華府的政策衝突,使美國中產階級陷入所得停滯及發展空間縮小的窘境,但最有錢的人卻累積更多財富。他宣布將以扭轉這種趨勢作為「我最優先的要務」。
歐巴馬強調,現在必須終結永無休止的抗議行動及監聽醜聞,「我們必須聚焦於跟大部分民眾切身相關的基本經濟問題」,並重申他的主要經濟計畫,包括發展新能源、重振製造業、擴大修建道路、橋梁及港口等公共建設,普及學前教育及提高基本工資等。
他強調,如果共和黨不合作,「我們將打電話給企業執行長、慈善家、大學校長、勞工領袖,以及任何能夠對我們提供助力的人。」
但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貝納則表示「他們做成了那些事?完全沒有,都是空包彈。」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納也指出,「這些老早就說過。都是老梗。」
回應
只要在德國生活過的就都知道,台灣的中產階級本來就比德國的中產階級有錢,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德國也許薪水高,但稅也高。
台灣有太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啦!!
稅金!台灣的稅跟美國比低太多, 美國逃稅比例也比台灣低很多. 看那些知名小吃攤就知道!
南韓沒有排上前27名,這篇報導我滿意了。
許多美國窮人寧願領救濟金也不願去工作,又不懂啥叫儲蓄,寅吃卯糧因而付出大筆利息。
詳參【圖博館】:《中國中產階層調查》 《全球中產階級報告》 《轉變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高學歷高失業 高學歷新貧階級 《BOBO族》《史尼茨勒的世紀》《M型社會》美國價值2 《委外革命》 伊斯蘭革命 《誰偷了我們的工作》
兩岸反差
貧富擴大 2000年起 中產階級嚴重流失>中時08.06.01高有智
新閣揆劉兆玄把「打造厚實的中產階級」列為最重要施政目標,根據學者鄭文輝最新研究發現,台灣中產階級確實有逐年流失的隱憂,尤其二○○○年後的五年期間,中產階級流失比例更是偏高,約佔過去廿五年流失總量的四成,這五年中,貧富擴大情形值得憂心。
劉兆玄上任就宣示要「打造厚實的中產階級」,他前日在立法院首度施政報告更指出,未來將強化中產階級規模,讓社會安定的中道力量重生。劉揆還強調,並不是要「劫富濟貧」,拉下富者的生活水平,而是要透過振興經濟,降低失業率,讓民眾財富分配能向上提升。
所得M型分配 阿信精神褪色
但台北大學社科院長蔡明璋根據「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庫」,分析國人對工作與成功的價值觀,以及對「所得公平」的主觀感受,從一九八五年以來,認為「收入合理」的民眾比例從八五%升至九五%,滿意度與學歷及專業度成正比。他認為,中產階級並未流失,M型社會也沒有發生。
蔡明璋說,「所得若呈M型分配,台灣社會早就發生革命了」;另一方面,台灣社會以往崇尚的「阿信精神」已經褪色,社會主流價值不再視「吃苦」為成功的條件。
蔡明璋也發現,為「興趣成就」工作者,遠超過為「高收入」而工作者,而且學歷越高,越重視是否能從工作中獲取成就感。他說,以金錢報酬評價工作意義,並非台灣民眾最主要的價值取向。
然而中產階級問題,近來確實引起社會學界廣泛討論。研究社會福利財政的大同技術學院教授鄭文輝,研究一九八○年到二○○五年的中產階級變動發現,廿五年來中產階級流失量約有一成,雖然流失不算嚴重,但卻是集中在二○○○年到二○○五年,五年內流失量較高,約佔過去廿五年流失總量的四成。
為興趣工作 高學歷要成就感
鄭文輝指出,台灣中層階級家戶比率在這二十五年間約介於四十%到四四%之間,大約是二百八十萬戶到三百一十萬戶之間,以二○○五年統計數字換算,家戶所得大約是介於六十八萬元到一三六萬元。
鄭文輝採國際常用的經濟指標,以調整後家戶所得中位數的七十五%與一二五%界定為中層階級所得家戶,也就是一般社會的「中產階級」概念。
變窮了 五成七流向下層階級
根據鄭文輝的研究,二十五年來,流失的中層階級約有五成七流向下層階級,只有四成三流向上層階級,下層階級的家戶比率約增加一○.三八%,這是「新貧族」的增加。
此外,中層階級佔全體社會的所得份額比例出現減少,每戶所得相較於全體平均也有下降趨勢,中產階級也沒有過去「好康」,尤其二○○○年到二○○五年尤其明顯。此外,下層階級也有相同情形,這都印證台灣貧富差距擴大現象。
大陸中產階層迅速崛起帶來新商機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5-30 張達智/整理
澳門中文週報《訊報》5月30日發表題為《大陸服務業消費市場的崛起》的文章說,近年在中國大陸經濟高速發展的進程中,海內外投資者在拓展大陸零售市場的同時,普遍關注到中高檔消費的崛起情況,尤其是中產階層這一消費群體的形成和壯大,對未來消費市場結構的影響。種種跡象顯示,隨著國內中產階層數目的急劇增加,國內的消費模式和消費結構將發生變化、高端消費也日趨普及,為投資者帶來新的發展商機。及早把握和拓展中高檔產品的消費市場,是開拓大陸零售業及家庭服務業的方向,值得引起重視。
文章摘錄如下:
有關中國大陸中高檔消費市場的走勢,近年來一直是海外投資者的關注點。海外一項權威的全球性市場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的城市中產階層正迅速崛起,他們正成為市場的消費重點,且整體消費能力將超過富裕階層。按國內現時的劃分標準,年收入二萬五千元至十萬元的家庭列入中產階層,低於二萬五千為低收入家庭;十萬以上者為高收入家庭。中產階層中,年入二萬五至四萬為低中產階層,四萬至十萬為高中產階層。有關數位顯示,現時內地城市家庭年入在二萬五千元以上者,僅三成左右,但預期到二0一0年,中產家庭比例會升到五成,到二0一五年更升至七成。
中國大陸中產階層家庭數目的急劇增長,必然帶來市場消費的上升,令消費模式、消費結構也發生很大變化。中產階層崛起是內地經濟發展及人民收入水準提高的體現,它和其他發達國家及地區相比,有一個明顯的特徵,是中產人士的年齡普遍較低,二十五至四十歲年齡層占了很大比例,它與近幾年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迅速發展,大批年輕一代專業人士及企業家出現有直接關係。而外資及民企的迅速發展,也對中國大陸城鎮中層階層的崛起有密切關係。由於中國大陸中產階層人數增長快速,且趨年輕化,其消費能力增長驚人,未來將成為零售市場的主要消費依託。
中國大陸現時存款的儲蓄率甚高,平均維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水準,是世界上存款率最高的國家。存款率持續高企,自然消費意欲受到影響,無利於零售業的發展。中國大陸城市家庭的存款率長期高企,個中原因很多,但其中一條,就是中國大陸民眾的憂患意識太重,尤其是對醫療保健、退休養老十分憂慮。故未來隨著中產人士數量的急增,對住宅和醫療服務的需求會日趨殷切,住房及保健肯定會成為兩項重要的消費。目前,這兩項消費占中國大陸城鎮家庭總開支的平均比例,尚不足一成,預期到二0二0年,上述兩項支出將占家庭總開支的三成以上,使中國大陸市場消費結構發生深刻變化。
住房問題近幾年在帶動房地產業持續熾熱的同時,與之密切相關的建築設計、建築材料、家居裝修、家庭電器等行業日趨火紅。醫療保健方面,近年與之相關的保險業、體檢、醫療服務、藥業、醫療設備,及休閒保健業等,也成市場焦點。上述產業的崛起,無形中推動了中國大陸整體服務業的興旺。事實上,未來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和市場開放進程中,服務業是一個重點領域,因此也是吸引外資入進較多的地方,但現時外資在拓展服務業時,尚未能準確把握中產階層的消費趨勢。種種跡象顯示,與中產階層息息相關的住房服務業和醫療保健業,將是未來服務業發展的重點。
中產階層群體的變化,一方面使中國大陸市場結構急劇調整,越來越多的高檔消費品包括豪華、奢侈品不斷湧現;另一方面,也使消費模式逐步改變,尤其是服務業消費不斷普及。以往的消費模式,日用消費品是消費主導,故服裝、食品、家電等產品一向佔據消費市場的很大比例。令工業生產不斷發展。但在中產階層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住房、汽車、教育、通訊、旅遊、休閒等消費近年大幅上升,實際上正是消費加快向服務業轉型的表現。可以肯定,隨著人民收入水準的不斷提高,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多,上述這些服務類消費便越來越重,這正是中國大陸消費模式不斷變化的結果。
故此,現時包括港企在內的生活加工業向服務業轉型 是中國大陸消費群體尤其中產階層崛起的結果。它一方面為港企轉型提供了廣闊空間,另方面也加快了內地市場消費模式的轉變,故未來中國大陸內地中產階層家庭的迅速增加,對中國大陸社會、經濟、民生變化有重大意義。按照相關發達國家的經驗,當中產階層的家庭人數超過一半時,社會的服務業消費及高檔消費將成為主流,並帶動整個社會的繁榮。海內外投資者在拓展中國大陸市場過程中,須關注中產階層的變化,及因此而帶來的消費模式的轉變,它將會對未來中國大陸整體社會形態,產生重要影響。
中奸選民
中間選民,你累了嗎?【聯合報╱社論】07.12.13
謝長廷說,黨內「有人」提出選舉戰略,認為只有綠的熱情動起來才會贏,「中間選民沒有用」。
所謂中間選民「沒有用」,有兩個意義:一是指謝長廷走和解路線是浪費時間,不會成功;二是指中間選民不值得爭取,這些人根本不會去投票。民進黨目前的衝突策略,即是根據這樣的邏輯而來:用幾近「內戰」的方式將政治歧見極端化,一則鞏固深綠票倉,二則讓社會中間地帶的選民灰心喪志。將這些中間的變數排除之後,民進黨即可割取以小搏大的機會。
民進黨之所以視中間選民如糞土,除了知道自己的執政表現並不符合他們的期待,更深知台灣中間選民最大的弱點就是容易失望、容易放棄。
民進黨既無法爭取中間選民的歸心,就刻意要做到讓這些人不去投票,減少他們的「危害」。亦即,中間選民若不能變成己方的「分子」,至少要使他們無法成為投票的「分母」,這就是「中間選民無用論」的戰略基礎。
無論此一理論是否正確,民進黨的戰略變化其實反映了「中間選民」在台灣的悲涼處境。八年前,若非中間選民對民主及自由的強烈期待,民進黨不可能締造政黨輪替;但八年後,這些選民面對這個變質、低能且蠻橫的執政者,卻發現自己已無任何中間地帶可以據守。這些年來,民進黨不僅將政治版圖割為藍綠二塊,台灣人民更被分為非藍即綠兩類;任何人站出來,馬上被貼上色塊標籤或族群標記。試想,學術界和專業界全被剝奪了客觀角色,「民間社會」成為泡影,台灣的「中間」在哪裡?
比起經濟的委頓,台灣社會中間地帶崩毀的嚴重程度絕不容忽視,因為許多深刻的價值問題已被推向無法討論的地步。近年,社會焦點皆被導向高度抽象的政治議題,而熱門政治焦點又集中在公投、去蔣、入聯等與現今人民無關的假議題上,環保、社福、勞動權、社會變遷、公共品質等問題均遭輕忽和抹殺。再看,政府近年在政策上的徇私揮霍,民間毫無發言或制衡的空間,只能眼睜睜看著國產被濫用、法制被踐踏。這種社會無力、人民喑啞的景況,正是台灣民主的大倒退。
台灣民主淪落至此,除了應歸咎政客的自私和霸道,人民也不能不捫心自問:我們何以縱容政治人物至此?平日自許為「中間選民」的人也需想想:自己守護的是什麼價值?是要平衡藍綠?或是要維護公平與正義?
台灣中間選民並不缺乏理想,但他們欠缺的是鬥志和堅定。過去台灣選舉的「鐘擺效應」,基本上即反映了中間選民的積極平衡選擇;但這種平衡或補償心理也往往可能受到政客有意識的利用,二○○四的三一九槍擊案及去年高雄市長的賄選傳聞,最後造成選舉以些微差距翻盤,與此不無關係。亦即,中間選民的「憐弱」取向,有時衍為不可自抑的「搖擺性格」,而為投機者所趁。
更令人擔心的是,經過八年頓挫,失去「中間」寄託的選民,逐漸衍生一種憤世、遁世的犬儒心理。近幾年出現的「兩個爛蘋果」理論、「廢票」理論和「投小黨」理論,或有其不同時空及立場的考量,卻無意中助長了人們退縮的「犬儒」思維。台灣中間地帶的委靡,與此不無關係。
以台灣目前的狀況言,中間選民如果一味選擇逃避、畏葸,那和選擇支持邪惡勢力亦沒有兩樣。事實上,民進黨之所以敢提出「中間選民無用論」,就是看穿中間選民的搖擺,賭的也是他們的虛無;只要能更激化選情,讓更多中間選民不參與投票,綠營的勝算就更大。
中間選民們,你累了嗎?你對台灣政治放棄希望了嗎?如果是的話,已可證實民進黨的理論正確;當中間選民從「中間」退場,台灣的政治就繼續向黯淡邪惡的深淵墜落。
知又如何
主政者知道台灣的中產階級正在陷落嗎?07.10.30中時社論
對 市面民生消費景氣敏感的當會察覺,最近台灣各地愈來愈明顯地出現一種「消費空巢期」的現象,稍為高檔一點點的餐廳光顧的人不多;百貨公司經常逛的比買的人 多;許多老字號的店面消失了;許多新店面才剛開幕幾個月就收攤了,於是經常一整條商店街的店面都空著,斗大的「租」字怎麼樣都消不掉;空計程車在街上不停 來回空轉,還曾有排班司機為了搶生意大打出手…為什麼各行各業的客人都愈來愈少了呢?
儘管對中產階級沒有非常明確的定義,但是,一般社會 對中產階級包涵哪些族群,大抵還是有個輪廓,如專業人士、學者、知識分子,大企業、公營機構、政府部門的中級管理層,中小型企業主,公教人員等等,大抵都 會被視為是廣義的中產階級;這群人因為收入、職業、或者教育程度等等條件,成為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非常穩定而重要的中堅力量。也因此,當國 際著名的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指出,「台灣已經進入中產階級陷落的M型化社會」時,這個問題才真正被喚起注意。畢竟我們很容易將目光鎖定在那些陷入絕境甚至走 上絕路的弱勢階層,卻往往忽略了廣大的中產階層也正在瀕臨崩解與消逝。他們的焦慮與危機感,一直被嚴重低估。
中產階級的陷落,很大一部分 的原因來自經濟環境的變化。「全球化」與「中國崛起」所帶來的衝擊,無論對哪個國家而言,都是極為嚴峻的挑戰,即使是像美國、日本、歐洲等發展成熟的國 家,都懂得要「預作準備」、「嚴陣以待」,更何況是長期以製造代工見長、與中國大陸經濟關係這麼密切、相對規模又小得多的台灣,何嘗還有任性與糊塗的空間?
然而,因為長期陷入政治意識形態與選舉的操作,台灣可以說根本不願好好處理經濟現實的問題,也對許多在大環境變遷下陷入困境的台商與 各行各業的問題,視如未見;長期下來,人們要不是被迫過著每下愈況的生活,就只能自力救濟,因為政府一點忙也幫不上;人民自尋生路的結果,就是菁英出走、 候鳥變留鳥,台灣生命力不斷地漂動、移位,更進一步,也就造成了台灣消費空洞化的危機,因為很多有購買力的中產階級已經悄悄不見了──所謂的「悄悄」,意 思是這些人的出走不一定會表現在官方的移民統計數字裡,他們也不一定會大張旗鼓談自己的選擇,只是用具體的行動,表明了中產階級對未來的想像,已把在中國 大陸列為重要的戰場與機會點;這當中,也包括他們對下一代的規畫與安排,已經不把台灣視為必然、甚至必要;這場「人力資源乾坤大挪移」,看似寧靜,其實對 台灣已隱含巨大的威脅。
除了經濟問題,這些年來,在政治人物刻意營造的社會惡意氛圍中,人與人的關係逐漸走走向崩解,也因此台灣中產階級 的陷落不單單只表現在消費力的明顯弱化,當中產階級因為長期相信的某些中道與價值觀受到了斲傷甚至否定後,陸續顯現出深深的無所適從,或者是集體冷漠;誠 如本報在昨天「台灣希望二○○八──徬徨的中產階級」專題報導中所指出的,「價值崩落,是中產階級的痛中之痛」,因為他們失去的不只是經濟上的安全感,更 是安身立命之本。
中產階級本來是支撐社會穩定結構的重要力量,如今卻在一個不友善、缺乏信任與發展受挫的環境中逐漸陷落,連帶地也使得整 個社會受到牽動與牽制,畢竟中產階級的困境絕不會只影響中產階級自己,這已經是整個台灣的問題;然而本報民調也顯示:超過一半的人民擔心自己會變窮的同 時,在上位的政治人物關心的又是什麼呢?執政者可以矇住眼睛不看台灣真實的問題、可以捂住耳朵不聽人們的心聲嗎?隨便問問街上的市井小民吧,他們都可以很 清楚地告訴你,他的客人不見了,他對未來更憂心了,他更不快樂了。台灣人的樂天美好去哪裡了?台灣的消費力去哪裡了?曾經活力充沛的台灣中產階級能量,去哪裡了?
高承恕:中產階級看不到明天>中時007.10.30彭蕙仙
「台灣中產階級那股堅實的力道正在轉弱,」研究台灣中小企業二十多年的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高承恕說:「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發生的,但現在回頭一望,不得不說,情況真的很嚴重。」
高承恕說,中產階級在不同時空下有不同的定義和結構,以台灣來說,「無論從經濟力、社會力,甚至於政治力來看,靠一只○○七皮箱跑天下的『自強牌中小企業』,無疑的,是台灣中產階級的骨幹。」因此,要理解台灣的中產階級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從這群人的動向就知道了大半。」
高承恕說,曾經撐起台灣經濟的中小企業結構力在最近的十年出現明顯的解體,這是因應經濟全球化所產生的國際分工位移,使得台灣很多企業不得不外移,又因為語言文化的熟悉度,很多台商選擇外移到中國大陸,但這時他們碰到一個很大的問題,「歷史上,從來沒有像兩岸這樣的案例,經濟上有如此高的互動,但政治上又那麼刻意疏離,」高承恕說,政治和經濟的矛盾關係,讓人陷入痛苦,為了生存,很多中產階級做了「出走」這個選擇。
而大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整個社會的經濟力、社會力、消費力、就業率…隨著不斷外移的中產階級而滑落,「這是個非常現實的事情,誰也不用欺騙誰說沒有問題,因為台灣真的已經變了。」
高承恕前兩天到台南,去了一家餐廳吃飯,結果整個餐廳只有一桌客人,「真不知道他們要怎麼生存下去。」他感慨,這樣的情況「愈往南走愈明顯、愈嚴重。」他表示,八○年代他做社會研究,常常跑海線,「那時候所看到的市況是多麼熱鬧啊。」高承恕說,台灣曾經有段時間最流行的一首歌是《明天會更好》,不管再累再忙,那時候人們的心情總是樂觀的、是積極的,覺得只要自己有所付出就會有所收穫,「但是,現在還有誰相信這些?」
高承恕的觀察是,因為看不到明天的路在哪裡、心裡發急,台灣社會的集體心態就成了「炒短線」,中產階級也不例外,這是第二個問題:很多人做事只考慮短期效果、不做長期的規畫和思考,「政府就是帶頭這樣做的人,」他說,哪有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有本事提出「一周一利多」這種事?「真是太荒謬了。」
第三個值得憂慮的問題是「無力感」,因為覺得不論怎麼做好像都沒有什麼用,所以很多中產階級選擇「冷漠以對」、選擇「不參與」、選擇「眼不見為淨」,高承恕說,他並不贊同這樣的態度,台灣的未來還是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上,特別是中產階級是相對有能力與資源的一群人,「不可以放棄希望和行動。」
他認為,《中國時報》「台灣希望二○○八──徬徨的中產階級」專題報導已深刻而詳盡地點出了台灣中產階級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接下來,就是看大家願不願意真誠地面對這些問題、解決困難。」高承恕說,無論是政治上的,或者是經濟上的,「台灣都需要一個更 friendly(善意)的環境。」而這個環境的形成,中產階級可以盡一分力量。
版主回應
錢是一切嗎?中產階級何處尋幸福 ‧朝鮮日報中文網2012/10/22
據說,美國人一年收入在7.5萬美元左右是最幸福的。這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組去年對面向45萬人進行的蓋洛普調查進行分析後得出的結論。研究組指出,並不是錢花得越多就感覺越幸福。這是因為,即使是花很多錢買的東西,人們也總有一天會感到厭倦。即使花巨額資金買了房子,喜悅之情也只能保持一個月。從第二月開始,這裏就會變成一個供人睡覺的普通的「房子」。研究組指出,每年賺7.5萬美元左右,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時間很多的人最幸福。
美國心理學家埃德‧迪納表示:「韓國人幸福感低是因為過度的物質主義。」面向130個國家的調查結果顯示,物質價值對韓國的影響比美國、日本都要大。幸福來源於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情誼、挑戰某種新事物、明確認識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懂得對一天的生活感到滿足。但很多韓國人將金錢視為幸福的第一前提條件。迪納指出,韓國這樣發展下去,即使成為更富強的國家,也感受不到真正充滿內心的喜悅和愜意。
最近,一篇題為《中產階級外傳》的文章在社交網上瘋傳。文章歸納了韓國中產階級的標準。即「不負債、住100平米以上公寓、月薪超過500萬韓元、駕駛2.0排量的中型車、銀行存款超過1億韓元、每年都到國外旅遊」。在這個並不容易享受到這種經濟富餘的世界上,指代收入或生活水平的統計數字更是成為決定標準。在今年8月實施的問卷調查中,50%的人回答自己「不是中產階級而是低收入階層」,產生被剝奪感的人大幅增加。
《中產階級外傳》還介紹了法國總統蓬皮杜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的「生活質量」標準。即,熟悉一種以上外語和樂器,喜歡運動,供子女讀到高中後讓其獨立。俗話說「不懂外語的人連母語也不懂」。而樂器可以使人脫離複雜的日常生活,將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心理學上將人類需求分為幾個等級,滿足「生理需求」是最低階段。韓國社會已經度過這個階段,走向安全、獲得名譽、自我實現的階段。中產階級文化的目標是提升自尊。但韓國還是用貨幣來衡量幸福指數。但幸福不是肉眼能夠看到的數字。內心的溫度計刻度上升時能強烈感覺到溫暖才是幸福。
美國中產階級 連續十多年走下坡 2012/10/22 聯合報
據「紐約時報」報導,經濟成長減緩及所得分配不均,已導致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實質所得,首次出現連續十多年不斷走下坡的嚴峻處境。不但使生活水準必然是「一代比一代好」的鐵則正面臨到嚴重的威脅,而且美國文化中對工作、進步、公平及樂觀等許多根深蒂固的想法也已經動搖。
「紐時」指出,美國家庭實質所得(經過通貨膨脹調整)的中等水平於2000年達到6萬4232美元高峰後,到現在已下降約6%。
美國從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從未出現過中等家庭所得不增反減長達12年的情況。尤其是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並導致全球經濟衰退之後,中產階級與貧窮階層的處境尤其惡劣。
紐時強調,這種不幸的現象源自於兩大因素。第一,近年來美國經濟成長相對遲緩,全國民眾所能分享到的經濟生產總值當然無法快速增加。即使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算起,2001-2010年這十年的經濟成長率,也低於二戰以來的任何10年,更何況金融海嘯導致經濟萎縮。
第二,美國最富有階層以外的其他民眾,所能分享到的經濟成長利益也降低。
現在美國所得最高的1%家庭,每年所擁有的所得占全國總所得的比例由40年前不到10%,提高到大約20%。所得最高的萬分之一家庭,在全國所得掌握的比率更從40年前的1%,提高到將近5%,年所得至少達到780萬美元,其中許多從事金融業。
詳參【圖博館】:《中國中產階層調查》 《全球中產階級報告》 《轉變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M型社會》 美國價值2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窮得有品味》 《快樂經濟學》
年薪破十萬美元的「亨利族」年輕世代 經濟也有壓力 2021-07-26 世界日報
年紀在20多歲到30多歲之間,擁有令人羨慕的好工作而年薪破十萬美元的高收入族群,因為「高收入,但還算不上富有」(high earners, not rich yet)的財務特點而獲得「亨利族」(HENRY)封號。不過,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身為「亨利族」的千禧世代年輕人承受學貸、房租等負擔,其實經濟條件沒有外界想像那般寬裕,朋友之間相互比較的社交壓力,買房、買車、買名牌,也讓「亨利族」備受壓力。
2019年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7萬元,相較之下,年紀輕輕的「亨利族」年收入便有六位數,經常被認為是「美國夢」願望成真。千禧世代年輕人當中超過70%是「月光族」,比例之高超過任何世代。
住在紐約的30歲投資顧問柯列斯便說,年薪雖有10萬5000元,但絕大部份薪水都拿去繳學貸。
美國人均負學貸4萬元。不過,「亨利族」,約8萬元,原因是進修更高等的學位、就學時間拉長等。
許多「亨利族」居住的地點,近年來生活開銷一路走高,年輕人希望在工作之外追求舒適生活,偶爾購買奢侈品,難免在社交區面臨與朋友相互比較的壓力。
回應
對這些人說要省吃儉用,他會跟你說為什麼省這小錢。說要減少出國旅遊,他會跟你說出國是要國際化。說先不要買奢侈品,他會跟你說人生要及時行樂。說到底,這些人就是自討苦吃而已,可憐。
人性是可以被抑制的,叫作"自律",
結論:大部分亨利族=“高級”月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