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7 07:18:24阿楨

《章子怡》

瞧不起好萊塢電影的人怎會評起明星《章子怡》(大都會,2006)?

她不是明星而是電影表演藝術家!

爭啥,初讀、我本不想評的,讀完、覺得有些東西可談。

書實在不可貌相,像《洛伊‧韋伯傳》(高談,2003)本以為從中可讀到有關《猫》《哥劇魅影》《艾微塔》《萬世巨星》《落日大道》等英倫及百老匯流行音樂劇的實質內含、尤其是比較流行音樂劇與古典歌劇,不料多是洛伊‧韋伯的生平及嗜好、外加這些音樂劇的前場後台之內幕八卦。詳參【圖博館】:音樂劇:表演藝術11 )

你不是很會讀書嗎?連明星宣傳書《章子怡》也能讀出明堂。

首先令我好奇的是沿襲自蘇聯社會主義體制的中國中央戲劇學院與北京電影學院怎會成為明星的搖籃(鞏俐和章子怡即其典範),而且是在校時、學生就參加校外影視表演?(p.33)

少見多怪!當然是拜改革開放之賜,不只表演科系,全中國高等院教的經費平均有1/3是來自參與校外經濟活動(另外1/3分別來自政府和學費)。

哇噻!那可比台灣還資本主義,台灣的大學應很羨慕吧!

那可不!台北藝大戲劇所畢業到北京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攻讀博士的《北京男孩女孩》一書作者李季紋就很不為然,她不但反對學生到校外拍影視,還因而辭去在央戲的教職回台、屈就關渡基督書院。

不只李季紋,龔鵬程因「校園烤全羊事件」被迫辭去宜蘭佛光大學校長、西進大陸任教,也常在大陸新浪網和台灣聯合新聞網的部格格發表反對教育商業化的文章。

別再和象牙塔裡的男人女人「哥哥豬」,回到螢光幕前,兩岸藝人和日韓類似,拍電視劇似乎比電影容易成名,以大陸的「四小花旦」來說,只有章子怡是只拍電影、拒絕了央視的《笑傲江湖》(p.100),其餘趙薇、周迅、徐靜蕾都靠電視劇出名(p.114)。

那又怎樣?章子怡還不是靠李安的《臥虎藏龍》和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等俠女角色成名,而這些電影和後來陳凱歌的《無極》及馮子剛的《夜宴》(章演女主角),全都是大場面、好看、沒啥內含的賣座電影。詳參【圖博館】:李安:名導演72  張藝謀:名導演50  陳凱歌:名導演51  馮小剛:名導演56 )

你比兩岸不少毒舌影評人還毒,他們至少還捧了下李安的《臥虎藏龍》。

少厚此薄彼,要比爛的話,那些電影和好萊塢式的大製作電影都一樣,不要「嚴於責己寬於待人」。

拍電影還是比較重要的,不然像日本缺乏國際級的電影女明星(拍偶像劇去了),導致《藝伎回憶錄》只好找華女明星楊紫瓊、鞏俐和章子怡來演日本藝伎(p.231)。

章子怡>維基百科 
 


章子怡(1979年2月9日- )出生於中國北京,是一位有國際聲譽的中國電影女演員;與徐靜蕾、周迅、趙薇並稱四小花旦。 
  簡介
章子怡11歲進入北京舞蹈學院附中舞蹈科,其間主演了電影《星星點燈》。後來進入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系,被張藝謀發掘,於1998年担任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的女主角(招娣),此片獲得2000年柏林電影節銀熊獎。1999年,她又演出台灣導演李安執導的電影《臥虎藏龍》,擔任女主角(玉嬌龍)與周潤發、楊紫瓊、郎雄等港台資深影人共同演出,《臥虎藏龍》獲得次年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隨著《尖峰時刻2》、《英雄》等電影在美國的成功,她的人氣也迅速提高。2005年2月第7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邀請她為最佳視覺效果頒獎,使她成為首位在奧斯卡獎上担任頒獎嘉賓的華人女星。之後,也名列美國時代雜誌2005年全球前100大最有影響力名單中的「藝人與藝術家」項目。與鞏俐、楊紫瓊一起拍攝了史匹柏監製的《藝伎回憶錄》,並因此片獲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網上流傳的章子怡在青少年時期拍攝的一些視頻,嶄露了她少年時代的才華。
並於2007年2月榮獲JWT評選的Atalanta「捷足善走美女」稱號。
07年新片《the horseman》與丹尼斯奎德合作,現已殺青。
  電影作品
1996年:《星星點燈》(又名《熒火》)
1998年:《我的父親母親》
1999年:《臥虎藏龍》
2000年:《尖峰時刻2》、《武士》
2001年:《英雄》《蜀山傳》
2002年:《紫蝴蝶》
2003年:《2046》、《茉莉花開》、《十面埋伏》
2005年:《藝伎回憶錄》、《狸御殿》
2006年:《夜宴》
2007年:《忍者神龜》(英文片名:TMNT,章子怡為其中的女忍者Karai配音)
2008年:《梅蘭芳》
2009年:《the horseman》
2009年:《沙漠戰士》(即將開拍)
2009年:《蘇菲的復仇》(拍攝中) 
  春晚
2008年 演唱《天女散花》
2001年 與鄭伊健合唱《選擇了你的愛》
2000年 領舞《枉凝眉》 湖南衛視第一屆金鷹節(第18屆金鷹獎)
2000年 演唱《把春天迎進來》 
  獲獎與榮譽
2000年,第二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伊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新人獎。
2001年3月,第十六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女配角(《臥虎藏龍》)。
2001年6月,第十屆MTV電影獎:最佳打鬥場面獎(《臥虎藏龍》酒館打鬥場面)。
2002年5月2日,美國舊金山政府確定此日為「章子怡日」。
2002年6月,獲台灣《美麗佳人》雜誌社頒發「最佳婦女兒童公益大使獎」。
2002年和2006年,英國《男人幫》(FHM)雜誌全球民意調查中,被選為全球100名性感美女之一(分別為第100名和第86名)。
2002年10月,2002MTV風尚頒獎典禮:風尚女演員。
2004年,第四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紫蝴蝶》)。
2004年9月19日,第二十四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茉莉花開》)。
2005年2月,第11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2046》)。
2005年3月,美國《人物》雜誌評選為奧斯卡之夜最佳衣著獎。
2005年3月,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2046》)。
2005年6月,獲選加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即「奧斯卡學院」),成為奧斯卡獎評委之一。
2005年8月,第十一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十面埋伏》)。
2005年12月,中國(三亞)國際電視廣告藝術金椰子周:「三亞市榮譽市民」及「國際公益廣告功勳獎」。
2006年1月,憑藉《藝伎回憶錄》獲得華人首次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2006年5月,獲邀出任第59屆法國坎城電影節評委,成為坎城史上最年輕評委
2006年11月,出任上海特奧會全球形象大使
2007年2月,連續第二年當選美國AskMen.com「年度99位最迷人的女性」。
2007年2月,榮獲美國智威湯遜廣告公司(JWT)評選出的「捷足善走美女」(Atalanta)稱號。
2007年4月,被日本版《花花公子》評為亞洲百大性感美女中的第一美人
2008年,獲第11屆上海電影節傑出貢獻獎
2008年,獲中國最具影響力慈善明星
2009年:獲選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 
   情感
章子怡在拍攝了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之後,傳出一些她和導演張藝謀的緋聞。香港、台灣的媒體曾經有一段時間報導她和武打明星成龍的關係不同尋常,其原因是《尖峰時刻2》的拍攝中,在成龍慶祝生日的PARTY上,被拍到親吻成龍面頰的照片。
很長一段時期,章子怡和香港富商霍英東的孫子霍啟山出雙入對。
2007年1月,章子怡和41歲的新男友——以色列富翁阿維夫·尼沃在紐約觀看一場NBA比賽時被拍到倆人間的親密舉止。之後他們又一起出席了在洛杉磯舉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阿維夫·尼沃是時代華納公司的重要股東,也是威斯汀公司的投資者。
  英語水平
章子怡在2003年的一次採訪中表示,她每天會收到越來越多的美國影迷的來信,所以開始努力學習英語。美國版的《《英雄》》DVD後面的附帶的紀錄片還有章子怡念英語的鏡頭。後來拍攝的《藝伎回憶錄》中,章子怡所飾演的角色所有的對白均為英語。
為了配好《藝伎回憶錄》中藝伎,章子怡大量反覆地聽並且複述她從電視廣告、音樂唱片中聽到的英語。她那時還聽過阿姆的歌曲,而這些歌曲意料之中地讓章子怡變得非常難堪:「我不知道阿姆在說什麼,所以我把聽到的寫下來,反反覆覆地複述歌詞。但是後來我纔知道那些歌詞是多麼的粗俗。」
在美國播出的電視採訪中,她可以和記者用英語交流,外國口音不重,但詞彙量顯得不足。
完成英文對白的《藝伎回憶錄》後,她表示已對用第二語言演戲不再膽怯,2007年為新版忍者神龜《TMNT》中的女忍者角色Karai配音,並繼續拍攝英文對白的《The horsemen》和《沙漠戰士》。
  謠言
在一些中文媒體上有2002年「章子怡入選《男人幫》雜誌全球十大醜女之一」的新聞。但在英文媒體中只能找到FHM2002年列出全球女人最醜的十個國家,包括阿富汗、英國、德國、美國、中國等。與此同時十個女人最美的國家是美國、瑞典等,其中有幾個國家在兩個表上都有名,如美國、英國、法國等,可見只是遊戲之作。在英文媒體中並無「十大醜女」之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B%A0%E5%AD%90%E6%80%A1 
 
中央戲劇學院>百度百科

中央戲劇學院是教育部直屬院校,是一所以戲劇影視藝術教育爲主的藝術類大學,是中國戲劇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她是我國戲劇、影視藝術教學與科研的中心,是從事戲劇影視藝術訓練和實踐的重要基地。
  【學校曆史】
  中央戲劇學院于1950年4月正式成立,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校名。她的前身是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華北大學文藝學院、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著名表演藝術家金山、著名導演藝術家徐曉鍾、戲劇教育家王永德先後擔任院長,曹禺、張庚、光未然、沙可夫、李伯釗等著名戲劇家曾擔任過學院領導。現任黨委書記劉國富,院長徐翔。
  【專業介紹】
  中央戲劇學院 “戲劇戲曲學”學科爲我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教學科研教輔部門共14個。其中本、專科專業設置有:表演專業、導演專業、戲劇學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專業設置爲戲劇戲曲學。2003年起,中央戲劇學院被國家批准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組織機構】
  中央戲劇學院曆來強調教學與科研並重,在戲劇研究所下設有歐陽予倩研究室、莎士比亞研究中心、奧尼爾研究中心、布萊希特研究中心、話劇研究室和音樂劇研究小組。
  【各級結構】
  黨委辦公室 黨委組織部 黨委宣傳部 紀監審辦公室
  院工會 院團委
  院長辦公室 人事處 教務處 學生處 研究生部 財務處
  外事處 保衛處 後勤處 老幹部處 新校區籌建處
  表演系 導演系 戲劇文學系 舞臺美術系
  電影電視系 藝術管理系 基礎教學部 影視藝術職業學院
  戲劇藝術研究所 學報社 圖書館 教學實習演出中心
  信息網絡中心
【現任領導】
  院長 徐翔
  黨委書記 劉國富
  黨委副書記 副院長 劉立濱
  副院長 徐秀明
  副院長 廖向紅
  黨委副書記 楊文海
【學校科研結構】
  學院科研管理及藝術實驗和學術研究機構。下設莎士比亞研究中心、奧尼爾研究中心和布萊希特研究中心及話劇實驗室、翻譯室、資料室。聘有專職研究人員和演員,同時邀請國際著名學者和藝術家來院講學、演出和舉辦工作室。
  編輯翻譯出版了《歐陽予倩全集》《莎士比亞辭典》《莎士比亞論文集》《奧尼爾研究文集》《俄羅斯名家論演技》《演員創造的再體現的途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歌劇導演藝術》《莎士比亞全集》《父親歐陽予倩》《舞臺美術家齊牧冬》、《傳統與創新——2005年表演教學國際研討會與演出展論文集》等書籍。
  創作演出了《黎雅王》《四川好人》《情人》《椅子》《愛情螞蟻》《切?格瓦拉》等戲劇作品。
  研究所演員參加了衆多電影、電視劇的演出,獲得政府獎、飛天獎、百花獎、金鷹獎以及柏林電影節、戛納電影節、芝加哥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等獎項。
  【中央戲劇學院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辦公室】主任:劉立濱
  副主任:宋 英(常務) 曹瑛
  成員:武亞軍 周焰 陳建華 張娜 李俊峰 申振華 王君 馬曉 張東賓
【黨的建設】  
  中國共産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
  中國共産黨各時期的入黨誓詞
  基層黨的組織機構
  黨的中央組織
  黨的組織機構
【校訓】
  中央戲劇學院的校訓是:團結、勤奮、嚴肅、活潑、創造。
【辦學思想】
  建院以來,在堅持現實主義藝術原則的基礎上,中央戲劇學院深入研究我國民族藝術的美學精神並廣泛吸收西方現代戲劇、影視藝術中一切有價值的成果。在教學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基礎理論與獨創性素質相結合;專業水平與道德情操並重,在藝術教學與實踐中積累了深厚的藝術教育經驗,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自己的辦學風格和教育體系,有著精湛的學術傳統和較高的學術地位,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畢業生風采】
  建院以來,中央戲劇學院培養了近萬名畢業生,他們中有多人多次榮獲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戲劇梅花獎,振興話劇獎,電影金雞獎、百花獎,電視金鷹獎、飛天獎、話劇“金獅獎”以及國際電影大獎如金熊獎、金獅獎、金拐棍獎、奧斯卡獎提名等,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
  新世紀給中央戲劇學院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中央戲劇學院將繼續弘揚爭創一流、追求卓越的精神,積極探索、銳意進取,努力拓寬辦學思路,加大深化教學與管理改革力度,力爭把中央戲劇學院建設成爲特色鮮明並具有國際一流水准的戲劇學院。
  學院出道藝人
74級 陳寶國、趙奎娥
77級 鮑國安(導演系)
78級 李保田(導演系)
79級 陳道明
80級 姜文、呂麗萍
85級 鞏俐、趙亮、賈宏聲、伍宇娟、史可
86級 張一白(導演系)
87級 胡軍、徐帆、何冰、陳小藝、江珊
88級 郭濤、張楊(導演系)、廖一梅(戲文系)、孟京輝(導演系)、 張一白(戲文系)、霍昕(戲文系《功夫》)
89級 陶紅 、顧岩(戲文系《鐵齒銅牙紀曉嵐》)
90級 陳建斌、李亞鵬、王學兵
92級 黃海冰
93級 朱媛媛、辛柏青、蘭小龍(戲文系《士兵突擊》《我的團》)
 94級 陶虹、高虎、段奕宏
95級 夏雨、吳軍、孫紅雷(音樂劇班)
96級 章子怡、劉燁、秦海璐、胡靜、梅婷、袁泉、曾黎
97級 陳好、賈一平、吳越、張靜初(導演系大專班)
98級 鄧超
99級 李光潔、班贊、湯唯(導演系)
00級 周韻(表演系大專班)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61.html?tp=0_11
 
北京電影學院>百度百科
 
 北京電影學院,簡稱北影或者北電Beijing Film Academy,縮寫BFA
  北京電影學院是中國唯一 一所培養電影專業人才的高等學校,近55年來,逐步形成了以專業制作爲主體,教學、創作、科研並重,多學科,多層次的電影教育體系。
  北京電影學院以其優良的教學傳統,以及師資力量雄厚,系科專業齊全,教學設備完善,教學秩序
  多年來,北京電影學院以其驕人的業績,輝煌的曆史,在中國和世界上享有盛譽,吸引了一大批決心獻身于電影事業的海內外學子。 北京電影學院還有一支具有很高學術水准的教師隊伍,形成了一個面向21世紀的、以培養高水平的現代影視綜合性人才爲目標的電影教育格局。
  曆史沿革  
  北京電影學院創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電影學校)。
  1956年經國務院更名爲北京電影學院,至今已有52年的曆史。
  學院自195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同時,繼續爲新中國電影事業發展的需要培養在職專業幹部。1956年—1965年,學院爲中國電影事業輸送了1300余名,這些在建院初期和60年代培養的畢業生,成爲了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專業骨幹,70年代以來一直活躍在中國影視藝術創作的重要崗位。
  1966年----1977年,學院的電影教育完全陷于癱瘓,1973年江青等人把文化部所屬在京的藝術院校合並爲中央五七藝術大學,北京電影學院被改爲中央五七藝術大學電影學校。“文革”結束“四人幫”被粉碎後,1977年經國務院批准又恢複了原建制的北京電影學院。
  1978年,學院恢複了本科生招生,該屆學生在1982年成爲北京電影學院首批被授予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在這以後的22年所培養的各個專業的衆多學生,成爲了中國乃至世界著名的電影人,爲中國電影在世界的影響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該院自1984年開始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200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爲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從2004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學術水平  
  北京電影學院以其電影學學科(研究方向)專業設置全面,課程體系充實而著稱。是目前我國唯一的教學硬件設備齊備,教學師資經驗豐富,科學研究力量雄厚,課程、教學質量優良、學術理論研究水平一流的、規模最大的一所培養電影藝術創作、理論、技術、管理高級專門人才的國內著名電影高等藝術院校。
  在全世界100多所電影技術、藝術高等院校中,北京電影學院的校園建設、辦學規模、學科方向、師資力量、課程設置、教學設備、藝術創作、人才質量、教學水平、教學管理、理論研究成果均屬前列。是目前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中最具特色的院校,是亞洲規模最大、世界著名的電影藝術高等學府。
  專業特色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教育、教學的特點是:電影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制作專業爲主體;兼顧曆史、理論、批評的研究、藝術創作與科研。不斷地加強電影學學科建設、全面地充實和提高教學質量、建立一只學術水平精湛的師資隊伍、建構和形成有效、獨特的電影藝術教學方式和辦學特色,是學院一直爲之努力奮鬥的目標。   學科建設
  2003年我院終于成功申請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設立了電影學博士點,並且新增了“美術學”和“廣播電視藝術學”兩個碩士點
  北京電影學院現有教學單位8個系,6個分院及研究生部和基礎部,共計16個教學實施部門。按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目錄編制,共有11個專業:
  文學系: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電影劇作、電影理論、電影批評)
  導演系:導演專業。(故事片、紀錄片、剪輯)
  攝影系:攝影專業;(故事片攝影、紀錄片攝影、科教片攝影、影視照明、)
  美術系: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廣告學專業。(影視美術設計、影視美術、影視廣告、新媒體藝術、現代繪畫、虛擬空間、人物造型、鏡頭畫面設計、影視化妝)
  錄音系:錄音專業。(錄音技術、錄音藝術、音樂錄音)
  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影視制片、發行放映、文化經濟人)
  電影學系:(電影研究所)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電影理論、電影批評、影視創作學)同時,負責學院的學報出版,學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學院網絡的工作。
  影視技術系:(數字媒體技術研究所)(影像工程、數字影視技術、新媒體技術、網絡遊戲)
  表演學院:表演專業。(表演、配音)
  攝影學院:攝影專業。(圖片攝影)
  動畫學院:動畫專業。(動畫、動漫畫設計、計算機圖形圖像,三維電腦動畫)
  繼續教育學院:表演專業:(影視表演、節目主持人、影視模特);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劇作);導演專業:(影視導演、影視節目制作、編導、);攝影專業:(電視攝像、圖片攝影);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影視美術設計、影視化妝、);廣告學專業:(廣告制作);動畫專業:(影視動畫)
  國際交流學院:導演、表演、攝影等電影、電視制專業。
  高職學院:招收各個專業的高職(大專)學生。
  研究生部:招收、管理電影學學科各個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基礎部:負責全院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課教學。
  學院目前有北京市4個重點的本科專業方向:導演、攝影、表演、動畫;1個碩士點重點學科:電影學。2個碩士點的重點建設的學科:美術學,廣播電視藝術學。
  學院電影研究所:承擔國家、省、部級的科研項目、藝術理論的研究工作,培養電影曆史、理論的碩士學位研究生。
  學院數字傳媒技術研究所:承擔國家、省、部級的技術科研項目、應用技術理論的研究工作,培養電影新媒體技術、數字電影、電影應用技術的碩士學位研究生。
  學院相關系建有相應的研究所,完成國家、省、部級的學術科研項目。
實驗室建設
  
  電影制作專業的發展與人才培養,關鍵是基礎學科和實驗室的建設。學院這些年,重點加強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驗室建設,一些獨具特色的電影專業實驗室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例如:燈光室、暗室、畫室、拉片室、特技棚、攝影棚、錄音棚、動效棚、剪接室、非線性編輯室、放映室等專業實驗室,都已經具備了規模,形成獨特的特色。
  尤其是學院目前建有三個電影學專業重要的實驗室,在電影學專業的技術、藝術方面具有領先作用:
  1) 動畫傳感、圖形圖像實驗室。可以實時進行人物實物動作圖像捕捉,制作各種類型的計算機動畫作品,其中教師、學生制作的動畫片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國內、國際獲獎。
  2) 錄音技術實驗室。有多個對白錄音棚、動效錄音棚和混錄棚,可以進行電影
  和電視的聲音制作。該錄音棚曾經承擔了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拍攝的影片《英雄》的後期聲音制作。曾經承擔了著名電影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和你在一起》的後期聲音制作。
  3) 數字電影(高清電視)實驗室。擁有目前國際先進的數字電影前期攝制和後
  期編輯設備,開始進行數字媒體技術、數字電影制作方面的應用技術研究,該實驗室已經開始承擔制作數字電影短片拍攝,並拍攝2003年第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數字高清電視紀錄片。
  辦學規模
  在校學生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 近幾年,在保持現有教職工人數總量不變的基礎上,在保持教學硬件條件和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學院逐步擴大了辦學招生的規模。
  近10年,學院的辦學層次有了極大的改變。普通高等教育中有進修生、高職生(大專),本科生、專科續本科、研究生、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成人教育中形式有夜大學、函授生、半脫産制、全日制走讀,辦學層次有大專生、專科續本科、本科生。截止目前,在校生總數達3300多人,同時,學院目前有25個國家、地區留學生及港、澳、臺的學生120人。
  研究生教育
  學院目前擁有碩士研究生導師90人,11名博士生導師,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28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2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是國內、國際電影學專業的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優秀教師;學院的許多教授被國內外大學的電影專業聘爲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有的教授已經被聘爲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廣播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的博士生導師。
  北京電影學院培養電影學碩士學位研究生已有近二十年的曆史。現有一個電影學專業碩士點,其中專業研究方向有:1)電影藝術理論;2)電影美學;3)東方電影藝術研究;4)電影批評及評論;5)中國傳統藝術理論與電影藝術;6)中日電影比較研究;7)影視敘事與文化研究;8)影視傳播理論;9)中國電影史;10)外國電影史;11)港臺電影研究;12)電影導演創作及理論;13)現代電影技術14)電影表演藝術創作及理論15)電影攝影藝術創作及理論;16)電影技術及理論;17)電影攝影藝術創作及理論;18)電影劇作創作及理論;19)電影美術設計創作及理論;20)電影錄音創作理論研究;21)電影制片管理;22)攝影造型創作及理論;23)電影市場營銷管理;24)電影錄音技術;25)影視廣告制作;26)影視特技美術;27)世界動畫電影史;28)動畫創作及理論;29)動畫創作及多媒體應用研究等。學院已經共計培養了碩士研究生200多名,學生質量優良,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初步形成了本院的特色。
  師資隊伍
  學院的著名,是由于擁有一批在國內外電影教育界有較高知名度,在電影藝術創作、理論研究及電影教育領域有較高學術地位和造詣的教授、學者、藝術家。而且,有多位國際電影教育著名教授、藝術家以及國內著名教授和在國內電影藝術教育、電影理論研究處于領先地位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目前,學院在職的教職員工總數是531人。其中各類專任教師230名,教授42名,副教授69名。學院根據學科發展及各系教學的需要,另聘有校外兼職教授15人,客座教授21人。
  改革開放20年以來,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學院經過調整充實,教師的專業背景更爲廣泛、學術水平不斷提高。已經建設成了一支知識結構多元化、年齡結構配備合理的優秀的師資隊伍。學院目前擁有碩士研究生導師53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學位6人,在讀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21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2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是國內、國際電影學專業的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優秀教師;像汪流、謝飛、鄭洞天、倪震、周傳基等教授已經成爲北京大學、北京廣播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此外,學院還聘請校外的電影藝術專家如吳貽弓、張藝謀、陳凱歌、張豐毅、田壯壯、黃建新、顧長衛等擔任學院的兼職教授何客座教授。學院爲表彰在培養電影藝術專業人才中有傑出貢獻的教師設立了學院的最高教育、教學獎——“金燭獎”。
  本科的主要相關專業課程
  目前,學院各個系除專業課程和學位課程外,所開設的主要課程有:
  《電影技術概論》,《電影藝術概論》,《編劇技巧》,《導演藝術基礎》,《導演創作》,《表演藝術》,《攝影創作》,《美術設計》,《特技美術》,《動畫制作》,《聲音制作》,《制片管理》,《電影美學》,《電影理論》,《視聽語言》,《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電影畫面》,《類型電影》,《大師研究》,《影片分析》,《繪畫》,《照相基礎》,《計算機圖形圖象處理》,《廣告制作》,《剪接》。
  教學特點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教育、教學的特點是:電影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制作專業爲主體;兼顧曆史、理論、批評的研究、藝術創作與科研。
  學院在教學中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教育,堅持教學質量第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加強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在電影學理論研究方面,密切關注研究當前電影創作、技術、藝術、管理、市場、理論等方面的新課題,以理論研究推動教學和學科建設,以教學和科研帶動、促進影視創作。
  學院有計劃的組織、領導教師的教學、藝術創作,科研工作,理論研究工作,積極爲教師的藝術創作和科研創造條件,實行教學、科研和藝術創作三結合。
  1)請具有豐富藝術創作經驗的教師上課。學院任課的教師都有十分豐富的電影創作經驗,而且,學院創造條件使專業課教師能做到1/3時間上課;1/3時間進行備課、進修、著述、科研、訪問;1/3時間進行藝術創作。
  2)學生課程的3大主要類型:
  共同課: 國家教育部規定的課程:例如;法律、語文、計算機、外語、體育和學院各系共同規定的課程:電影技術概論、電影藝術概論、視聽語言,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
  專業基礎課: 各個系所學專業必須完成的課程。
  專業課: 專業課程。
  3)教學影片的觀摩:
  本科學生在上大學期間,平均每年要觀看電影(膠片)160---180部,四年中總計大約會看650---800部。如果加上上專業課、創作課程及自己學習觀看的錄象帶、DVD、VCD形式的電影。
  觀摩、交流著名導演的電影作品。學院每年要請一些著名電影導演來放映他們拍攝完成的影片:例如:學院先後邀請了著名導演謝飛、鄭洞天、韋廉、張藝謀、陳凱歌、王家衛、唐季禮、馮小剛、張國立、馮小寧、陳國星、張元、梁天等來放映他們拍攝完成的影片,與學生進行電影創作的交流,使學生收獲很大。
  觀摩學院畢業學生的拍攝的電影作品,每年在學期末,各個系的學生集中放映這個學期拍攝完成的各種各樣(DV、VHS、16MM、35MM)的作業。
  4)完整的課程作業和畢業聯合作業的拍攝:僅以導演系、攝影系爲例
  一年級:拍照片作業和VSH錄象作業。
  二年級:拍DV作業和BETACANM錄象作業。
  三年級:拍16MM膠片作業。
  四年級:各個專業的學生聯合拍攝35MM膠片作業。作業長度:30分鍾;學院提供攝影機、35MM膠片;照明燈具,錄音設備和部分制作經費。
  學院電影課程是按兩個系統劃分:制作系統:編劇、導演、表演、攝影、錄音、美術、剪輯、制片管理。理論系統:理論、曆史、批評(評論)。
  總體上講,課程的內容更重視電影的制作技巧的學習,課堂的教學更偏重于電影制作理論的講述,重視學生的創作技術、技巧、經驗的鍛煉與培養。同時,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電影理論講述。
  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課堂講授、作品分析、專題討論、命題作業、創意寫作、拉片研究、作業講評、現場拍攝。
  學院鼓勵學生任何形式的作業參加國內電影、電視節及學生電影、電視作品展。
人才培養
  52年來,學院共培養了萬余名中國電影技術、藝術、管理、理論等專業的畢業生。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以來培養的畢業生,已經成長爲中國電影事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爲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的電影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創作和拍攝了無數優秀的影片,風格獨特,成績卓著,引起了國內、國際電影界、文化界的廣泛關注。學院優秀畢業生拍攝的電影在國際重大電影界獲獎,使得國際電影界更加注重中國電影在國際上的作用,爲北京電影學院、爲中國電影贏得了極大榮譽。
  在藝術創作方面,學院畢業生(含教師)在1990-年至2003年共榮獲的“金雞獎”、“百花獎”、“政府華表獎”、“五個一工程獎”、“銅牛獎”580人次,獲獎影片上千部次,其他片種120多人次;榮獲柏林、嘎納、威尼斯、莫斯科、東京等電影節各種獎項240人次,獲獎影片上百部次,其他片種60人次。此外,根據初步統計,在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間,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拍攝的影片58部(170人次),榮獲國外電影(文化)各種獎項112個。
  專著出版
  近5年,學院極爲重視電影學的研究、重視電影藝術創作和電影理論的研究,重視理論學術專著的出版和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教材的建設,重視國外電影藝術、技術領域的專著的翻譯出版工作。
  具不完全統計,從1990年至2002年的12年期間,共計出版電影文學、電影表演、電影導演、電影攝影、電影錄音、電影美術、電影管理、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港臺電影、電影理論、電影美學、電影動畫、圖片攝影、電影數字技術等專業15大類,142本,近2000多萬字;其中,譯著25本。有21名次教授、副教授獲得全國優秀圖書“金鑰匙”獎、全國高等學校國家級優秀教材獎等。此間,學院教師發表重要論文143篇,其中國內重要學術刊物刊登103篇,國際重要學術刊物刊登11篇。2002年學院出版了《新世紀電影學論叢》系列專著叢書12本(近430余萬字),這套系列專著今年將再出版9本(預計230萬字),其中曆史、理論6本,美術1本,數字技術1本,動畫1本。2004年6月,完成《電影分析讀解手冊》專著(22萬字)。2004-----2005年繼續完成《銀幕訪談系列》後續的專著6本(美術設計、數字電影技術、錄音創作、表演、制片、動畫創作)預計150萬字。2006年完成《中國電影學史系列專著》14本,預計300萬字.
  科研立項
  學院教師的教學、研究工作著重體現在三個方面:1)課堂教學;面對學生的課堂講授。2)藝術創作;電影、電視的創作與實踐。3)理論研究;專著、教材的出版;論文的發表;承擔科研項目。
  在理論研究和科研立項方面,“九五”期間學院有34名教授、副教授及教師275人次參加項目課題組研究工作,共承擔國家、教育部科研項目、部委科研項目58個;申請到科研經費254萬元。其中,有18個項目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1999年參加國家和部委級科研立項38項。學院在廣泛進行電影曆史、理論、批評、制作、藝術、管理等人文學科的研究課題的同時,十分重視電影技術專業課題的研究,2000---2002年學院電影技術、電影數字技術方面的科研立項近10項.
  附屬機構
  學院附屬的青年電影制片廠,擔負著學院教師藝術創作和學院教學、學生實習拍攝影片的雙重任務,是國家重點故事片生産廠家之一。學院圖書館收藏約3000余部國內外影片資料;藏書近20萬冊,其中珍藏本及中外畫冊、影集近1萬余冊。訂閱中外期刊535種。更爲珍貴的是,圖書館藏有供專業研究用的中外影片分鏡頭完成臺本1萬余冊。學院的影視實驗中心是學院學生教學實習的重要機構,建有數個計算機室、語音實驗室、非線性編輯實驗室、電影剪接室、小劇場、大放映中心、影片資料庫、演播棚、錄音棚、混錄棚、平面攝影教師,教學影片拉片室、錄象編輯室。中心擁有品種齊全設備優良的電影、電視制作器材,學生和教師利用其相關設備完成教學實習和課程的作業。學院下設有音像出版社、電視劇制作中心等直屬機構,在近年來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其策劃、制作的電視劇、專題片、音像制品在國內電視獎項中多次獲獎,從而爲電影、電視高級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創作條件。
  學生思想教育與素質培養
  學院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注重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重視加強學生的“兩課”建設。在學生中積極進行“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二爲”方向教育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的教育。
  學院的具體做法:在本科一年級中對新生進行學軍和國防教育;在本科二年級中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社會實踐和“三下鄉”活動;在本科三年級中結合專業課程深入生活進行藝術創作;通過所有這些活動,增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注重在學院的教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教育。近幾年完成的本科生、研究生畢業作業,做到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三性統一。
  國際交流
  學院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加強與世界各國電影院校、著名電影制作公司、國際間著名電影、電視公司、學術研究機構、科研機構聯系,開展多種雙邊合作和交流。八十年代,學院被接納爲“國際電影電視院校聯合會”(CILECT)的正式會員。九十年代初,成功的舉辦了該組織亞太地區電影電視院校年會和培訓研討會,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了會議。于2000年10月成功的舉辦了“北京21世紀電影教育國際研討會。”2002年,學院成爲該組織亞太地區電影電視院校年會的主席,學院與國際上著名的院校如美國的紐約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加州大學洛杉磯分院、南加州大學電影系、愛默森學院、美國電影學院、法國巴黎八大、日本大學、德國慕尼黑電影學院、意大利羅馬電影電視培訓中心、韓國中央大學、漢陽大學電影學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經常邀請國際著名、知名電影院校的學者和世界著名電影公司的專家來學院進行交流和講學,同時,學院也派出教授和青年教師出國進行訪問、交流。
  最近,學院與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達成協議共同開發、建設中國電影數據平臺(庫),並開展與美國多家著名大學進行中國電影曆史及理論、中國電影文化和中國電影交流。
  學院正式成立了國際交流學院,使學院的對外教育交流機構健全,加強了學院對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地區各個層次學生的學曆教育和專業培訓。1993年以來,學院共接納了外國留學生約1000人次,接納港澳臺學生約100人次。目前有美國、法國、意大利、德國、韓國、日本、加拿大等20個國家以及香港、臺灣約80名學生在國際交流學院就讀,其中有香港學生、臺灣學生10名。特別提出的是,日本、韓國研究生畢業後多被本國委以重任,並拍攝出較高水平的影片,港臺研究生拍攝的影片也屢在國際和港臺獲獎,擴大了學院在國際上的影響。
  學院發展
  2000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同志、北京市市長劉淇同志先後視察我院,指示,要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電影藝術教育,要建立一流的動畫創作、教學、理論研究人才培養基地,要創作出中國自己的動畫形象,要爲中國的文化事業和電影文化産業做出應有的貢獻。學院成立了動畫學院,在培養傳統動畫人才的基礎上,對動畫藝術創作、理論、科研進行全方位的發展,並在數字技術人才、數字技術制作與應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數字傳媒人才培養上進行研究。在中央領導和北京市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學院影視動畫技術樓的一期工程,將于2003年下半年正式動工。
  學院積極拓展辦學的思路和空間,開展對外辦學,計劃建設中的高職學院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在市教委的關心和支持下,對外合作辦學的北京電影學院新媒體學院也在洽商中。學院正在積極爭取擴大學院的辦學模式,力爭在幾年內在北京市內建立新的校區。
  學院在教學中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教育,堅持教學質量第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加強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在電影學理論研究方面,密切關注研究當前電影創作、技術、藝術、管理、市場、理論等方面的新課題,以理論研究推動教學和學科建設,以教學和科研帶動、促進影視創作。學院有計劃的組織、領導教師的教學、藝術創作,科研工作,理論研究工作,積極爲教師的藝術創作和科研創造條件,實行教學、科研和藝術創作三結合。
  目前我院已發展成爲一所具有相當規模的、系科設置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和有廣泛社會影響及國際影響的專業電影高等院校。逐步完善了以培養電影、電視創作人員爲主,同時培養理論研究、工程技術和事業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的多層次、多規格的辦學體系。
  學院出道藝人
  黃曉明 劉亦菲 楊冪 陳坤 何琳 張豐毅 謝園 車曉 張鐵林 沈丹萍 王志文 寇振海 趙薇 唐國強 邢岷山 蔣文麗 許晴 俞飛鴻 邵兵 黃磊 姜武 謝蘭 劉丹 袁莉 徐靜蕾 劉孜 高峰 蔣勤勤 金巧巧 孫莉 張恒 許雲帆 何琳 黃海波 吳丹 苗圃 姜雪 董璿 黃聖依 賈乃亮 江燕 馬天宇 陳偉棟 賈靜雯 顔丹晨 姚晨 杜淳 張子建 蔣竹青 郭曉冬
 
 

上一篇:《電視新聞》

下一篇:《康定情哥》

阿楨 2023-02-28 07:23:15

仙俠進入亂紀元

2021年的《千古玦塵》豆瓣評分5.8,2022年的《沉香如屑》豆瓣評分5.9。仙俠失去了既定的類型號召力,進入了亂紀元。

中國劇出海東南亞:古裝劇贏了

他們覺得那時的中國文化是非常鼎盛且富有魅力的,另外是這些劇作國外是拍不了的。比如《陳情令》被翻譯成13種語言在多個國家播出,很多觀眾都沉迷在劇中的古典國風魅力之中,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對國產內容有信心。

對於近期詆毀滿江紅的事情,我有點個人的觀察

1.針對導演的,但凡張藝謀的作品,總有一群人會出來說三道四。 2.商業行為,有些商家就喜歡玩這種低級的商業行銷,一拉一踩之間,達成自己的目的。 3.不排除確實有從電影本身喜好的評論, 我兩部電影都看了,包括我的家裡人,一致認為喜歡滿江紅更多一些。
  回應
2023年春節檔票房大戰:44.2億《滿江紅》向左,38.57億《流浪地球2》

阿楨 2023-02-28 07:17:27

相關新聞資料
範冰冰消失5年2023/02/23登柏林影展紅毯曝「超仙近照」!緊身旗袍全現形 網嗨翻:女王回歸

越南長襖奧黛-維基百科

中國明代的服裝風格影響了阮朝的越南人,他們開始穿明清時期漢族的長袍和褲子。20世紀20年代的越南長襖又在原有的中國款式上加入了貼身且緊湊的褶襉。

迪奧被指抄襲馬面裙?文化挪用如何界定? 2022-07-18

近日,奢侈品牌迪奧Dior旗下的一名韓國設計師設計的一款中長半身裙,由於採用的是前後交疊剪裁的設計理念,網友認為是抄襲了中國的“馬面裙”,設計師卻稱其為“Dior標誌性廓形 ”。
“馬面裙”的記載最早見於《明宮史》:“曳撒,其制後襟不斷,而兩傍有擺,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者,往兩旁起”。如今國內的一些漢服商家也在售賣。
  回應
旗下的一名韓國設計師? 這就不奇怪了
人家抄襲我們的,是好事啊,怎麼有些人如喪考妣?
用了我們後,卻說是自己原創的。你懂這個後果嗎?以後我們用這個設計就說我們是山寨的,或者他以後申請專利,不准我們用?

網紅曝韓服漢服差異!小粉紅狂嗆南韓超愛偷 2022-02-19 民視

中國北京冬奧,開幕式時一名代表「朝鮮族」女子穿上傳統服飾,引起南韓國內不滿情緒,爆發中韓「文化掠奪」論戰。中國知名百萬網紅「十音」穿著漢服擔任知名雜誌模特兒,再度引起南韓網友砲轟,為此她拍攝影片解釋韓服、漢服差異,讓小粉紅們歡欣鼓舞,大酸「韓國有夠愛偷」。

漢服韓服之爭,誰偷了誰的歷史? 2021-01-25

近年有關中韓傳統文化的爭議不斷出現,除了“泡菜之爭”,如由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引起的“中韓端午之爭”、韓國“中醫申遺”事件等。

阿楨 2023-02-28 07:08:26

滬上阿姨外包裝旗袍圖被質疑不雅,大家怎麼看?
  回應
民國的旗袍衩開的更低,基本都是膝蓋以下的,越南的奧黛是會開叉開到髖以上,但奧黛本質是上裝
圖上的這個坐姿仿佛是專門把裙擺掀起坐在椅子上,這既不雅觀,也讓人懷疑設計者的初心。
仁者見仁,淫者見淫

旗袍是漢服嗎?- 知乎
  回應
旗袍是民國時漢族婦女製作的西服,糅合的是滿元素,只能算是時裝,不是漢服。
自古漢族一直在與其他民族繼續融合,服飾也不斷創新,像唐的翻領袍,明的拽撒,都是經過漢族改良後的服飾,中華民國建立以後,滿族女性的服飾不也被漢族改良成旗袍了嗎?希望各位不要帶有過多的民族主義

旗袍-維基百科

旗袍於1921出現,1925年開始流行,因為旗袍讓女子能穿著原本只有男性才能穿的「袍子」,在清朝末期體現了男女平等,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成為女性國服。20世紀前葉,旗袍在上海的上流社會非常風行,是名媛聚會社交的標準配備服裝。這股風潮還傳到了香港,由於上海和香港外國人數量眾多,導致旗袍最終在外國人眼中成為「代表中國女性的服飾」。

漢服、旗袍、唐裝,哪一種更能體現中國女性美? 2022-06-26

客觀地說,僅就襯托女性身姿來說,最讓人感覺身姿曼妙、婉約妖嬈,排第一位的,除了旗袍,還有誰?正因為此,在很多大型的國際舞台上,旗袍絕對是一枝獨秀的存在。比如范冰冰在戛納電影節穿的這身黃龍改良旗袍,就絕對亮瞎了一眾歪果仁的狗眼。此外,劉濤、金星、迪麗熱巴、唐嫣、倪妮等人,也都是旗袍的粉。以至於在國際場合,很多人認為:旗袍=國服。但是,很快就有人說了:旗袍是滿服改良而來的,哪裡有資格當國服?
有著東方韻味,又兼具西方的性感,中國旗袍在世界的接受度上,算是最高的。就連很多歐美明星,都在公共場合身著旗袍,比如:伊麗莎白•泰勒、帕麗斯•希爾頓、凱莉•米洛、艾瑪•沃特森、珍妮弗•洛佩茲、比約克、濱崎步……
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瑞典女運動員出場服裝選用的就是中國旗袍,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現總理李顯龍父子的夫人,也都以旗袍做為禮服。
旗袍,堪稱服飾審美上較為成功的東西合璧產物。
近年來,伴隨民族復興,漢服復興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隨著漢服運動的興起,自帶仙氣的漢服越來越貼近我們,其更加古老濃厚的東方韻味,也是「漸漸熏得遊人醉」。
與其去黑旗袍,說旗袍的緊身、露大腿等與傳統中國的審美不相符,不如多關注一下因為旗袍在國外給中國帶來的文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