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畢的故事》
私生子小畢的媽媽為了生計,嫁給了大她廿歲的畢父,畢父對小畢視如己出。小畢國中時期十分叛逆,也和一些不良少年時有往來,某次,小畢偷了錢並頂撞父親,畢父口出重言,畢媽媽心痛難過竟開瓦斯自殺,經過此次的慘痛事件,小畢揮別懵懂的少年時光,投考軍校,開始另一種生活。隔年、搬家了,多年後、再見於國中同學會。
你的口味被時下的煽情文字和影音餵重了,無法體會「透過旁觀者以第一人稱女性的倒敘手法、和清新生動的寫實風味,來呈現這個以成長為主題的故事。」
是嗎?那朱天文1994年獲得首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的《荒人手記》,怎就寫得如此深奧且抽象?
那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小說,作家成名後總要寫下幾部有份量的作品,不能老是清新可人。
就像與朱編劇合作時間長達二十幾年的侯孝賢導演(詳參【圖博館】: ),在《悲情城市》得到威尼斯金獅獎之後,早期感動人心深處的長鏡頭寫實電影《風櫃來的人》、《童年往事》、《戀戀風塵》等不見了,繼之而來的是晦澀的《戲夢人生》、華麗的仿古典《海上花》、和炫耀的《南國再見‧南國》。
扯到侯導幹嘛,《小畢的故事》是陳坤厚導演的,侯只與朱一起編劇。
那咱就言歸正本,看看朱文如何「清新寫實」?又如何「透過旁觀者以第一人稱女性的倒敘手法」?
「(小說一開始)小畢跟我小學同班,又是隔壁鄰居…記得第一次看到小畢是搬來那天…忽然籬笆那邊薔薇花叢裡有人喊我:『喂!』抬頭一看,呸,是個黑頭小男生。走過去,他說:『我知道你們姓朱──』當面就把一隻綠精精的大毛蟲分屍了。焉知我是不怕毛蟲的,抓了一把泥土丟他,他見沒有嚇到我,氣得罵:『豬──ㄉ一啊。』哈哈的笑著跑開了。」
沒分段分行,雖能省篇幅,但有點紅樓夢等古典章回小說的影子,不利閱讀。
「(小說結束於)再見小畢是國中同學會…多少多少年來這是我第一次叫他…他的瘦,如今是俊挺;黑,是健朗…他就是中華民國空軍軍官中尉畢楚嘉…我問畢伯伯好嗎,小畢朗聲一笑…我聽著只是要淚濕,謝他昔年的一場拔刀相救。小畢側側頭有些驚詫的:『啊,是嗎?』又說起他在訓導處罰站挨罵的事,他也詫異好笑,仍說『啊,是嗎?』於是我寫下小畢的故事。」
《小畢的故事》(1983)
演員:
鈕承澤飾畢楚嘉(少年)
張純芳飾林秀英(畢楚嘉的母親)
崔福生飾畢大順(畢楚嘉的繼父)
顔正國飾畢楚嘉(童年)
朱小凡飾(畢楚嘉的同學)
庹宗華飾畢楚嘉(成年)
禹黎朔飾小雲(林秀英的朋友)
希洪影展 “最佳影片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 “年度十大華語片”
制作前,當時小野在繳付《小畢的故事》的企劃書中,他是這樣寫的:“本片最主要的目的是以青少年成長受挫之後逐漸領悟人生的意義,最後決定投考軍校,報效國家”。
臺灣導演陳坤厚與侯孝賢爲彌補資金上的不足,將自己的房屋分別值押及販售,總共集資200萬元新臺幣,才湊足所需要拍攝金額。
上映後,寫實創新的電影風格,觀衆口碑反應不俗,兼顧藝術價值與票房收益。至今,本片也被普遍視爲“臺灣新電影”的開端作品之一,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結婚照上,是少見的三個人合影。母親,小畢和老畢。即使她再打扮滄桑,也可以看出夫妻兩人相隔的幾十年韶華。
一個低眉順目,看上去木訥平和。一個溫良賢淑,淺笑裏掩不住脆弱。這樣的婚姻,于他,是一個完整的家,于她,則是一個歸宿。
終究是爲了孩子——也許談不上愛情,只有恩情。但只要他能照顧她們母子一輩子,她就會心甘情願的做好妻子。
天大地大,對她而言,自己已經沒有了未來,未來留給孩子。
于是小畢從最初的林楚嘉變成了畢楚佳。
于是慢慢的他又多了兩個弟弟。
老畢從來沒有給過小畢一句重話,總是這樣寬容慈愛的看著小畢。他曾經說過,絕對不能委屈這母子,他耐心的教小畢寫毛筆字,一期不差的給小畢買喜歡的書,他要供小畢到大學畢業。可是,老畢和小畢總像是隔了些什麽,有些生疏和客氣。
鄰居家的女孩——小帆。一個有明亮的眼睛,卻早早戴上了眼鏡的小姑娘。故事在她的旁白講述中展開。
她悄悄的看著,那海灘上嬉鬧的孩子們一天天長大。那個怯怯牽著母親的手走在沙灘上的孩子小畢。成了她的同班同學。
她看著小畢的媽媽,每天把自己收拾的的一塵不染,不像快樂,卻也不像不快樂。只是每天安靜的做著家事,安靜的照顧小畢和老畢。
小畢一天天長大,成了國中的學生。不僅像小時候一樣桀驁不馴讓人頭疼,更多了青春期的叛逆。
小畢割破人家的褲子,偷吃別人的便當,不停的被記過處分,幾乎被開除。老畢無奈的一次又一次去爲他說情,學校最終留下了他,並破例讓他當朝會升旗時的司儀。
小畢的媽媽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是壞的。他每天天不亮就把小畢叫醒去練習喊口號。小畢的兩個弟弟憨態可掬的在他的口號下做著各種動作。老畢在圍牆的那一頭不時指導。
小畢和低年級女孩子約會時,被結過仇的幾個年輕人毆打,他感到大沒面子。而同去的小弟又不甚掉進海裏幾乎喪命。
這一串不和諧的聲音打破了原有被維持著的寧靜。母親似乎一下蒼老了許多。對小畢也開始失望起來。她哭了,爲了自己寄予無限希望的兒子。
生活的殘酷終于在這樣不適當的時機拉開了面紗。小畢領幾個好朋友幫自己尋仇,一個好朋友被刀刺中,急需輸血。小畢無奈偷了家裏的錢。並最終和老畢頂撞起來,對老畢喊:“你不是我爸爸,你憑什麽打我。”老畢氣急終于說出,我不是你爸爸,找你爸爸去跪,我沒那麽好命。
那一刻,母親仿佛成了石像,臉上沒有表情的蒼白著。真的不知道,她心裏在想些什麽。
第二天,她只是和往常一樣,安靜的,爲小畢准備好便當。
沒有人會想到,她會用死亡來面對一切。
屋子裏的風扇猛烈的吹著,母親只留下簡單的一份遺書,充滿了遺憾與無奈。老畢悲痛的大哭,小畢在一邊無語。
小畢國中畢業,不顧老畢讓他念大學的苦心,一定去上軍校。
若幹年後,小學同學會上,一身戎裝,英俊年輕的小畢遇到當年鄰家的女孩子小凡時,應該是會勾起曾經的記憶吧。可,兩個人揮手告別時,舊事也許就悄然走遠了。
影片以敘述者小帆的視角,引出了小畢自童年、少年、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所經曆的一系列遭遇。她是小畢成長過程的旁觀者,也是自身成長過程的親曆者;她旁觀著小畢的成長,也經曆著自己的成長。故事裏的小畢原本是私生子,她的母親是個未婚女子,因與一已婚男人相戀,生下了他。爲了維持母子倆的生計,她帶著兒子嫁給了比自己年長許多的老畢。從此,這孩子就隨養父姓畢。這樣的情節不由得讓我們了解到小畢頑劣背後最爲生動的一面,他的家庭環境複雜,養父畢大順雖然對小畢視同己出,教他寫字、學習,准備培養他進大學。可是小畢卻擺明不吃這一套,對新家庭與新環境的拒絕,是他自我封閉與玩世不恭的根源,也許,是旁人異樣的眼光與背地裏的歧視造就了他反叛的個性,他表現出的一切,都象是對這個被強加給自己的父權示威,但他稚嫩的個性外表下,卻無法去填補小母親的傷痛,面對日漸沈默寡言的丈夫,以及接連捅馬蜂窩的兒子,她始終懷著自卑歉咎的心情。最後,爲了能使小畢回心轉意,居然想到了自殺……那是一天,小畢偷錢爲人治病,畢大順未問情由便施以責罰,小畢反唇相譏,結果大順氣極之下,聲言要趕走他們母子倆。心理脆弱的小畢媽媽爲洗刷兒子無知的罪過居然自殺身亡。在經曆一番死別與生離之後,小畢也好像在母親的死訊中,一夜之間長大了。這種成長所需支付的代價是巨大的,因爲畢竟他失去了最疼最愛他的媽媽,但是他也在這些慘痛的經曆中獲得了一樣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堅強,那種勇于直面今後生活道路的果敢和堅強。後來,小畢拒絕畢大順供養他升大學的苦心,而進了軍校。在陽光燦爛的一天,小畢身著戎裝重回母校與同學相聚,而故事的敘述者小帆,則與他在聚會上重逢,淡淡地相視一笑,隨即就以成年人的理性與浪漫,在淺淺勾勒的新畫面上開始了另一個關于生活的主題,但結尾的那一瞬,兩個人卻在人們的祈望與憧憬中各奔西東,仍舊把畫面定格爲回憶。
http://baike.baidu.com/view/949196.html?tp=0_11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886890/
荒人手記(免費網文)
http://www.oklink.net/a/0208/0810/hrshji/index.htm
(括號內為發表年份及英譯名稱)
小畢的故事 (1983, Growing Up)
冬冬的假期 (1984, A Summer at Grandpas)
小爸爸的天空 (1984, Out of The Blue)
青梅竹馬 (1985, Taipei Story)
最想念的季節 (1985)
結婚 (1985, His Matrimony)
童年往事 (1985, 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戀戀風塵 (1986, Dust in The Wind)
尼羅河的女兒 (1987, Daughter of The Nile)
外婆家的暑假 (1988)
悲情城市 (1988, A City of Sadness)
戲夢人生 (1993, The Puppetmaster)
好男好女 (1995, Good Men, Good Women)
南國再見,南國 (1996, Goodbye South, Goodbye)
海上花 (1998, Flower of Shanghai)
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 (2001, Millennium Mambo)
最好的時光 (2005, Three Times)
主要著作篇目查詢系統--「臺灣作家作品資料庫」
小畢的故事 ISBN 957-32-1666-3
喬太守新記
傳說
世紀末的華麗 ISBN 957-9528-19-5
最想念的季節 ISBN 957-9528-04-7
朱天文電影小說集
好男好女 ISBN 957-708-289-0
花憶前身 ISBN 957-708-256-4
炎夏之都 ISBN 957-9528-13-6
荒人手記 ISBN 957-13-2327-6
最好的時光侯孝賢電影紀錄 ISBN 978-780-713-297-4
巫言 ISBN 978-986-687-363-8
戲夢人生:侯孝賢電影分鏡劇本(侯孝賢、吳念真、朱天文)ISBN 957-708-094-4
極上之夢:海上花電影全紀錄(侯孝賢、朱天文)
千禧曼波:電影原著中英文劇本(朱天文著、王伊同譯、蔡正泰攝影)ISBN 957-469-725-8
戀戀風塵:劇本及一部電影的開始到完成(吳念真、朱天文)
下午茶話題(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ISBN 957-708-017-0
三姊妹(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ISBN 957-331-265-4
朱天文的早期作品,大都以年輕學生的校內外生活爲題材。它們的第一個特點,是十分生動、真實地寫出了正值豆蔻年華的青春少女的微妙心思,塑造了秀外慧中、率性真誠的年輕女子形象。除了多愁善感、情思細膩等普遍特點外,朱天文還寫出了許多帶有私密性的少女情懷,如自恃年輕漂亮的驕矜,對有競爭力女友的妒忌,擔心辜負青春的悵惘,無緣無故地生氣和想要自殺,爲了體重增加一公斤而發誓不再吃巧克力,"人長得好看,到大學來,更是以爲每個男孩對自己有意思"的自作多情等。其中最特別的,是袒露了作者對于不少年輕男子的傾羨、愛戀之情。如對好幾位任課的老師,作品中的"我"都有過近乎暗戀的好感。《記得當時年紀小》一文中寫道︰陳天音老師的課,我愛他的薄嘴唇,就決心把報告來做好;大四選修中文系的杜甫詩,不爲杜甫,"爲教杜甫的張之淦老師我喜歡"。除了年輕老師外,作者與之情深意篤、情意綿綿的男同學也有不少,甚至連女友之間也有類似戀人的情誼,如想要對仙枝托付終生(《隴上歌》)。由此可知,朱天文所寫,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友情,是如清泉般沁人心脾的常人之情,誠摯的待人之道,一種賈寶玉式的施予廣泛而又不落色境的"天生情種"(《俺自喜人比花低》)般的愛。
朱天文的這種"泛愛",其本質是一種對生活生命充滿熱愛、對自然萬物心懷感激、對世間百態給予寬容的真性情,而它所否定的,是那種缺乏情調和詩意的"道學氣"。如《販書記》中描寫不爲爺爺所欣賞的男生,盡管懂得不少學問,卻令人覺得他氣息不通,原因就在這男生沒有"詩意"。爺爺稱︰當著年輕姑娘講話,那言詞舉止之間總該有所不同罷,但是這男孩居然能視若無睹,可見是個沒情調的;學問無論做得怎樣高深,如果沒有性情,便仍是身外之物,到頭終歸一場虛妄。一切學問,必是詩意的才是真學問。這或許可以解釋朱天文格外注意寫出生活的詩意和性情的原因。
朱天文珍惜、感動于友情,從殷殷友情中感受到人世的幸福,從而對生命抱持著知恩圖報的感激心理,而這又源于一種年輕的喜悅,生命力的飛揚。作者對于生機勃勃的事物有著大歡喜,而這種生命力體現于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和對陳規陋習的突破。因此朱天文稱︰"我喜歡危險這兩個字,因爲危險才是青春永駐。"(《寫在春天》)《販書記》中描寫雖然賣書的實際成績並不佳,但大家並不爲事情本身的成敗得失所囿,特別是妹妹天心,賣書成績最差卻興高采烈,"這種對將來無緣無故的喜悅,真是非常年輕而明亮的糊塗"。同時由于"太喜歡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了",因此"連這個世界的敗壞和沈淪都不忍舍棄,還要眷戀,還要徘徊"(《懷沙》),其實乃是因爲有好有壞才是這個世界的本來面貌,人間的至情至性。正因爲如此,朱天文表示︰"我寧可做一個世俗熱鬧的人,也不做聖女"(《我夢海棠》)。
朱天文還進一步將此種率性真誠和生命力的飛揚上升至民族傳統文化性格和審美特征的高度上。作者毫不掩飾她從古書、史書中受到傳統人文精神的熏染。她寫道︰"我們讀經書的心情,也是好像面對親人講話,是我們的祖父忽然來到眼前,見著了他的人,就是見著了曆史的絕對信實,也是見著了生于這曆史裏的民族情操。"(《仙緣如花》)她宣稱︰"我愛古詩源,我愛裏頭的世界永遠是這樣高曠亮麗的。"(《有所思》)她也從民俗中感受中國人豐厚的人文氣息︰"想著中國的婚姻,真是從一片廣大的人世裏生出來的",而"新式的婚禮……沒有深廣的人世爲背景,等情感如烈火燃燒完了,就真是完了,那場面的單薄實在令人氣短。"(《之子于歸》)作者更從自己的家庭中親身感受一種自然適意的氛圍︰"我四周的一切好像都是沒有名分的,父親母親做的不像父親母親,我們做子女的不像子女,即與人家戀愛也不是回事,倒像是海邊玩沙的一群孩子,玩玩忘記其所以,太陽、月亮、星星統統落到浪濤裏去了。"(《我夢海棠》)而爺爺的告誡︰"首先要把身上既有的障礙撤除,以赤子之心才能和萬物素面迎接"(《仙緣如花》),更使傳統人文精神落實于可感可觸的日常家庭生活中得到體現。朱天文以此與西方現代社會相比,指出︰美國人在産業經濟的襲卷之中,已是根本不知道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還有情意這件東西了;而且美國式教育最傷害人的地方,就是隔絕了人對人對物的感激之心,一切都落在科學的方法論上,變得人越來越沒有感知的能力了。
朱天文早期作品以描寫真性情爲主要內容,而其藝術形式也是與此緊密配合的。它們不求悲劇性的沖突,也不求故事情節的曲折,而是立足于"表現正常生活中正常人所發生的正常事件"(《我們的安安啊》),著筆于瑣碎的生活細節,透過它們寫出人的性情,特別是少男少女們的生活情趣。這一特征,與張愛玲的影響不無關系。朱天文很早就心儀于夏志清所概括的張愛玲小說的風格──蒼涼。據朱天文所理解,"蒼涼"不是強大的悲壯,悲壯後面的情操是可名目的,而"蒼涼"是在"力量的背後有著蕩蕩莫能名的情操",它並非如龍卷風的旋律,而如東方式的"擊磬"的音調,一擊是一個單音,像露水湧落湖心,清風徐徐的吹開漣漪,似乎連續又似乎不連續,有時上下不關劇情,照樣好得不得了,無損于戲的完整性(《看〈江山美人〉》)。此外,張愛玲提供了一種觀看世界的直觀方式,不靠手段、邏輯,不靠知識、學問,理直氣壯地寫她所看所想的,以一種比較自然生成的態度從事創作。這種特質,對很年輕就開始寫東西的人來說,似乎都找到了一個有力的支撐──因爲年輕不更事,既缺乏人生曆練,又讀書不夠,但只要心眼剔透,感覺敏銳,就可以放膽寫盡一切瑣碎和曲折。這也是所謂"張派"。當然,盡管出手亮眼可喜,卻因此耽溺其中,難以超脫,甚至成"腔",就令人煩(王之樵︰《如何與張愛玲劃清界限──朱天文談〈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中國時報》1994年7月17日,第39版。)。這可說道盡了朱天文早期創作的個中奧秘。
如果說臺灣60年代的現代主義文學著重表現特定時代氛圍下放逐者內心"刀攪的焦慮",負載著極爲沈重的哲學思索和使命感,70年代的鄉土文學著重揭示社會生活中存在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立足于爲貧苦階級申言,那朱天文及其"三三派"卻以著重對人的真"性情"的描寫、表達生命的喜悅和歡欣、以及對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吸取和弘揚,顯示了與上述二者頗爲不同的人文主義的創作風貌。
從1983年起,朱天文開始參與電影文學創作,標志著她的創作進入一個新階段。這時她跳出了較多描寫私密性少女情懷的限囿,對現實社會有了更廣泛的涉及和觀照,如與吳念真合作的電影劇本《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等。然而,即使是這些作品,也仍一脈相承地保持著前期創作的某些特征和傾向。其中最明顯的,即是對人的生活的興趣甚于對政治和曆史的興趣。這正如張誦聖所概括的︰"這群作家始終以人道精神的角度來看待個人的生活;同時他/她們一向以個人而非社會政治的觀點去了解曆史。"如《悲情城市》表面上看是以重大曆史事件爲題材,其核心主題卻是"曆史如何侵犯了不涉政治的平凡人生活的故事"(張誦聖︰《朱天文與臺灣文化及文學新動向》,《中外文學》第262期,1994年3月。)。它並未特意凸顯獻身意識形態的理想主義者所受的迫害,相反地,它描寫的若不是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物,便是因生理缺陷而無法積極參與政治活動者,這和陳映真同一時期的類似題材作品相比,具有明顯的差別。而且這種傾向是一種自覺的行爲。在《悲情城市•序》中,朱天文寫道︰"當我們逐漸跨越出生存的迫切性走出一個較能活動自主的空間時,關心的焦點自然也不一樣。除了向來非楊即墨的派別之爭,路線之爭,意識形態之爭,似乎還別有一塊洞天可以拿來想象,思考。"在《悲情城市十三問》中,朱天文又寫道︰"在黑暗與光明之間的一大片灰色地帶,那裏,各種價值判斷曖昧進行著。很多時候,辯證是非顯得那么不是重點,最終卻變成是每個人存活著的態度,態度而已。作爲編導,苟能對其態度同聲連氣一一體貼到並將之造形出來,天可憐見,就是這么多了。"(吳念真、朱天文︰《悲情城市》,三三書坊1989年初版五刷,第29頁。)所謂寫出"每個人存活的態度",與早期作者致力于寫出人的真性情的努力,顯然一脈相通。
朱天文的早期創作中充滿了對親情、友情、愛情的贊美感激和對青春與生命的禮贊︰"生命是這樣的華麗喜樂,過都過不厭。"但是到了《炎夏之都》、《世紀末的華麗》等近作,充斥其中的卻是一種"老去的聲音"(詹宏志語),一些"食傷"了的欲望,一種對生活的厭倦和無奈,一些人際關系的隔膜和疏離。如《帶我去吧,月光》中的母女倆因感情創傷而雙雙得了失憶症和懨睡症。《肉身菩薩》中同性戀的主角"三十歲已經是很老,很老了……生命流光,身體裏面徹底的荒枯了","臉像有層鹽霜","看起來好像跟每一個人都有仇",成爲"一具被欲海情淵醃透了的木乃伊"。《紅玫瑰呼叫你》中的翔哥40歲不到已呈老狀和性無能,並預見自己會在"老婆與兒子們用他完全不了解的語言交談中不斷猜測,疑懼,自慚,漸漸枯萎而死"。《世紀末的華麗》中的時裝模特兒米亞,不斷更換的華麗的衣裝內,卻是一顆空無、寂寞、蒼老的心靈──20歲已"不想再玩"年輕人的愛情遊戲,找了一個40多歲的有婦之夫同居,而真正能夠患難與共的只有那些日見枯萎的風幹玫瑰。《恍如昨日》中"行遍寶島無敵手"的演講家的隱憂在于︰"汲汲于浩繁新知,知訊異變爲欲望黑洞,全部投入也填不滿,他已有點食傷了。高素質優裕生活的深暗層,他隱隱恐懼有朝一日會透透倒味掉連字紙也不看時﹗"將這些收于《世紀末的華麗》中的短篇小說合起來看,其展現的正是當前臺灣都市社會諸般景觀。它帶有無深度、無曆史感、消費膨脹、人欲橫流、理想破碎、複制和假冒泛濫等後現代亂象,也呈現著頹廢、厭世、隔膜、腐爛等世紀末景致。如果說這時朱天文的小說創作,其以人的生活和性情爲描寫焦點的特征仍未改變,但其反映的生活內容卻有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轉變,固然因作者年歲漸長而自然地告別了青春寫作趨于社會觀察的深邃厚重,同時更緣于作者對于臺灣社會轉型、時代變遷的敏銳感應。正因爲如此,朱天文小說的變化才能反映了"臺灣文化及文學新動向"(張誦聖語),同時也代表著臺灣戰後新世代小說家創作的新取向。
當然,與其它致力于描寫後現代社會狀況的作家相比,朱天文仍有其比較特殊的視角。如張大春主要對信息傳播環節加以審視和質疑,林耀德主要描寫信息時代的都市社會景觀和人的心靈特征,朱天文則似乎更多地從情與欲的角度加以表現。這一點,在其獲獎長篇小說《荒人手記》中有更明顯的表現。
《荒人手記》以一男性同性戀者自述的口吻,展現這一社會畸零族群的愛欲生活和孤獨、寂寞的內心世界。他們感染長年不愈的遊離性、無根性,精神上早就塑成了拒斥公共體制的傾向,往往未敗于社會制裁之前倒先敗于自己內心的荒原。由此也可知,作者寫"荒人"(遭社會遺棄或遺棄社會之人)的意識更甚于寫同性戀者,她乃借同性戀這一極具代表性的題材爲社會邊緣族群、乃至整個現代人群作心靈的寫照。作者筆下同性戀者的欲情世界,也和常人世界一樣,呈現光譜式的多樣色彩︰有刻骨銘心之愛,也有"嫖"與被"嫖"的商品買賣行爲;有精神戀愛式的雅士,也有移情別戀的負心郎。其中頗令人玩味的,是費多這樣的"自戀的潔癖症候群"。這是"籠罩在愛滋和臭氧層破大洞底下長大的新生代",他們寧願幹幹淨淨自慰,也不想跟人牽扯欲情弄得形容狼狽。他們不想當gay,因爲太麻煩。他們要一種絕對舒服無害的植物性關系,清淺受納,清淺授予,要避免任何深刻,惟恐夭折,因深刻具有侵蝕性,只會帶來可怕的殺傷力。他們的這種新的性觀念,典型反映出社會的後現代特征。
朱天文從早期的青春寫作到近期的世紀末觀照,其中不無臺灣社會變遷和文學思潮變化的投影,但她早期就已形成的一些創作特征,如著重個人真性情的表現而輕忽曆史與政治的涉入,推崇感性而排斥理性和學究氣,擅長細膩的細節和華麗詞藻等,用于近期對于臺灣後現代社會現象的觀察和描寫,自有一番獨到之處。朱天文文學不是來自理論,而是來自自身的觀察和切身的體驗,情趣盎然,感性充溢,文采熠熠,別有一番風味。
http://baike.baidu.com/view/30843.html?tp=3_11
1985年,陳坤厚與侯孝賢分別組合新班底,往各自的風格發展。其後陳坤厚每年拍一部電影,接連執導的有《最想念的季節》(1985)、《結婚》(1985)、《流浪少年路》(1986)、《桂花巷》(1987)、《春秋茶室》(1988)等,多由文學作品改編,展現其一貫溫和的人文關懷與完美的視覺風格。1989年後轉往電視圈,監制電視連續劇,並曾至大陸制作《孔子的故事》大型劇作。
http://baike.baidu.com/view/1764245.html?tp=0_11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886890/
我被分到五年甲班,老師在講臺上介紹新同學給大家認識,教同學們要相親相愛,我卻看到小畢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手上繃著一條橡皮筋朝我瞄准著,老師斥道“畢——楚一一嘉!’抛咧齒一笑,橡皮筋一轉套回腕上,才看見他另只手圈了整整有半臂的橡皮筋,據說都是K橡皮筋贏來的。小畢是躲避球校隊,打前鋒,常常看他夾泥夾汗一股煙硝氣沖進教室,叭啦啦喝掉一罐水壺,一抹嘴,出去了,留下滿室的酸汗味。
畢家五口人,後來我才知道,畢媽媽年輕時候在桃園一家加工廠做事,跟工廠領班戀愛了,有了身孕,那領班卻早已有家室的人,不能娶她。畢媽媽割腕自殺過,被救回來了,生下小畢,寄在朋友家,自己到舞廳伴舞,每月送錢給朋友津貼。小畢在那裏過得並不好,畢媽媽去一次哭一次,待有一些能力時,便跟一位姊妹淘合租了間閣樓,小鍋小竈倒也齊全,把小畢接回同住,晚上鎖了門出來上班。
畢伯伯原在大陸已有妻室,逃難時離散了,一直在聯勤單位工作,橫短身材,農夫腳農夫手。過了中年想要付老婆爲伴,他有一幹河南老鄉極爲熱心,多方打聽尋覓的結果,介紹了小二十歲的畢媽媽認識。頭一次見面安排在外面吃飯,畢媽媽白皙清瘦可憐見的,畢伯伯只覺慚愧,恐怕虧待了人家母子。畢媽媽惟一的條件是必須供小畢讀完大學。第二次見面就是行聘了,中規中矩照著禮俗來,畢媽媽口上不說,心底是感激的。
小畢五歲時有了爸爸,七歲有了一個弟弟,隔年又來一個弟弟,兩個都乖,功課也好。印象裏的畢媽媽不是快樂的,也不是不快樂,總把自己收拾得一塵不染,走過走出安靜地忙家事,從不串門子,從不東家長西家短,有禮地與鄰人打招呼。又或是小畢打破了誰家的玻璃,拔了誰家的雞毛做蜃子,畢媽媽在人家門口細聲細氣地道歉,未語臉先紅。
而畢伯伯不,紅通通的大骨骼臉,大嗓門,大聲笑。下班回來洗了澡,搬張藤椅院子裏閑坐,兩個男孩輪流去騎爸爸的腳背,畢伯伯腳力之大,一舉舉到半空中,小的男孩短嚇得要哭,放下了倒又咯咯地傻笑起來。畢媽媽有時收了衣服立在門首看他們父子疼鬧,沈靜的面容只是看著、看著,看得那樣久而專注,我懷疑她是不是只在發呆。多半這個時候小畢還在外頭野蕩。難得畢媽媽也笑,實在因爲太瘦白了,笑一下兩腮就泛出桃花紅,多講兩句話也是,平日則天光底下站一會兒,頰上和鼻尖即刻便浮出了一顆顆淡稚的雀斑。如今回想,畢媽媽的桃花紅其實竟像是日落之前忽然輝燒的晚霞。
那年中秋,我們兩家到後山德光寺賞月,畢伯伯喜歡小孩,對女孩尤其疼,一路要寶逗我們姐妹笑壞了,還把小妹扛在肩頭,舞獅似地右晃左搖一氣奔到山坡上,矮墩墩的活像《天官賜福》裏的財神爺。畢伯伯蒸籠頭,最會流汗,畢媽媽從塑膠袋拿出冰毛巾遞過去,擦過後,仔細地疊好收在袋裏。我們坐涼亭裏分月餅袖子,聽畢伯伯跟爸爸聊大陸上的中秋,畢媽媽少吃少笑,一旁利落地剝袖子給大家吃,或拿鵝毛扇在腳下替大家驅蚊子。小畢早就一個人寺前寺後玩了一圈,跑來吃幾瓣袖子又不見人影。小畢跟我們女生是除了惡作劇,老死不相往來。那晚的月亮真是清清圓圓照在涼亭階前如水。
畢媽媽每天中午來給小華送飯,夏天連送水壺,把喝幹的壺換回去。飄毛毛雨也送雨衣,天氣變變涼也送夾克,沒有誰家的母親像她這樣腿勤的。小畢他是男生的絕對憎惡雨衣,絕對不加衣服;可是奇怪,小畢那樣不馴,惟畢媽媽不必疾言厲色就伏得住他。夾克他只有穿了,卻自有他的權變,將兩條袖子在頸前綁個結做件小被風,算是聽了母親的話。雨衣不妨披在肩上扣好第一顆扣子,跑起來虎虎地像拖了一蓬風,做個行俠仗義的青蜂俠也不錯。
上了國中,小畢給分到比較不好的班級,學抽煙,跟人打架,和不良少年一直糾纏不清。畢伯伯三天兩頭跑學校擺平,還是給貼了一個大過出來。然而我知道小畢不是壞
的,不是。因爲有次放學回家,我在菜市場柳家小巷被三個男生攔住過路,其中一名說她是誰誰誰,另一名惡聲道:“你幹嗎那麽驕傲?”怪了,他們是誰我都不認識。他道:“你以爲你是模範生就了不起呀,假清高!”劈手便來揪我頭發,突然是小畢的聲音在我身後大喝道:“你們別動她,她是我爸的幹女兒。”不知那些男生怎麽走掉的,只聽見小華說:“沒關系,包定沒人再來惹你。”
當下太慌張了,後來想要跟他道謝,他每每故意避開,仿佛從未有發生這件事。幾次我去辦公室送教室日志,見他在訓導處罰站,訓導主任手舞足蹈地對他咆哮,于他分明無用,因他並不以爲他做的是錯;于我卻是慚痛——小畢,小畢,若以爲我也和別人一樣看你你就錯了。
小華國三時偷錢,那筆錢本是畢伯伯准備替他們繳的學費,小畢偷去交朋友花掉了。那晚畢伯伯盤問小畢的大喉嚨,我們在隔壁聽得清清楚楚。小畢從頭到尾沒吭一句,
畢伯伯氣極,拿皮管子下了很手打他,小舉給打急了連連叫道:“你打我,你不是我爸爸你打我!’俯啪兩聲耳光,是畢媽媽摔的,屋子裏沈寂下來。
畢伯伯吱呀一聲跌坐在藤椅裏。我打賭我們這半邊眷村都在聆聽他們家的動靜,後山的松風低低吹過,院中曬著忘了收的舊雜志給吹得累累作響。良久,良久,差不多要放棄下文了,顯然是畢媽媽押著小畢,而小華不肯跪,畢媽媽的聲音喘促起來:“跪落!死圄仔,誰給你教,你不是我生的!死圄仔,不認伊是爸爸,那年啊,你早就無我這個媽媽!”畢伯伯氣顫道:“我不是你爸爸,我沒這個好命受你跪,找你爸爸去跪!”遂真正都沈寂了下來。真正的沈,沈,沈沈的夜,睡不穩,幾次醒來,櫻偶的哭聲,聽不真,在很遠很遠的地方吧。
第二天舉媽媽開煤氣自殺了。畢家小孩下午放學回家沒人來應門,便和鄰居小朋友在廣場玩,等畢伯伯交通車下班回來,覺得有異,發現時已救不回了。畢媽媽留下一封不算信的信,用她所會不多的字寫著:楚嘉的爸爸,我走了。阿楚,我告訴你,你要孝順爸爸,我在地下才會安心。楚嘉的媽媽芳英。
村子裏組織了一個治喪委員會,出殯當天畢伯伯的河南老鄉都到了,小畢帶兩個弟弟跪在靈堂一側,向祭奠的每一位來賓叩頭致謝。穿著麻衣的小畢顯得更瘦更黑,孝帽
太大,一叩頭便落下遮了整個臉。當時不明白畢媽媽的死,卻爲那孝帽一叩頭落下遮了小畢的整個臉而哭。
畢伯伯一直很堅強,把喪事辦得整齊周到,待出殯完回家,來跟父親商談一些善後瑣事,談著談著寬至偷哭流涕,念來念去還是怪畢媽媽糊塗,夫妻十年,他不曾有過重活,怎麽這氣頭上話就當真了呢!他的妻,論年齡可以做他的女兒了,他不能給她什麽,除了一個安穩的家,愛情她一生。她這樣就去了,不是明明冤屈他?畢伯伯哭得手麻腳軟,止了淚,又談起做墳,占多大地,用什麽材料,—一籌劃得有條有理。畢伯伯跌足歎道:“我還能怎麽樣?不過盡我所有罷了。”
小畢決定投考軍校,畢伯伯知悉大怒,堅持要他參加高中聯考。小畢講給畢伯伯聽,第一,他是考不上高中的,畢伯伯道:“考不上補習一年再考。”第二,不必花學費。畢伯伯氣得把小畢拉到畢媽媽靈前,道:“你不要跟我講學費,你媽媽已望你好好讀書,考高中、考大學,出來找事容易,風風光光做人,你不要對不起你媽!”第三,預校念完直升官校,跟一般大學是一樣的。畢伯伯跳腳吼道:“嘎,我不知道官
校跟大學一樣!”小畢有一點沒說,他是決心要跟他從前的世界了斷了,他還年輕,天涯地角,他要一個幹幹淨淨的開始。
後來是學校裏導師、訓導主任和校長連番將畢伯伯說服了。畢業典禮,畢伯伯給安排在貴賓席觀禮,自始至終腰杆坐得筆挺,兩張大手放在膝上。小畢和另外一個男生被
保送預校,皆上臺接受表揚和歡送,小畢胸前斜挂一條大紅級帶,在肩上結一朵繡球。當臺下的掌聲拍起來時,最久。最響的,小畢你猜是誰?
隔年畢伯伯退役下來,搬離了村子,用退休俸跟河南鄉親合夥開雜貨店。彼時正值我們村子拆建爲國民住宅,衆皆紛紛在附近覓屋暫住,畢伯伯回來辦房屋移交手續,帶了好些自己店裏賣的幹貨來,仍叫我們幹女兒呀幹女兒。走時畢伯伯站院子裏,隔竹籬望著自己的家出神,薔該凋零,醉醬草鋪地正開。
我想,畢媽媽的一生是只有畢伯伯的。其實,這世上的哪一樁情感不是千瘡百孔?她是太要求全,故而寧可至碎。果真那是畢媽媽惟一能做的了嗎?
再見到小畢是國中同學會,在西餐廳聚餐。有人拍我肩膀,回頭一看,“小畢!”大家都這麽喊他的,多少多少年來這是我第一次叫他。多少多少年來,他的瘦,如今是俊挺;黑,是健朗。那壓壓的眉毛與睫毛底下,眼睛像風吹過的早稻田,時而露出稻子下水的青光,一閃,又暗了下去。他就是小畢,空軍中尉軍官畢楚嘉。
我問畢伯伯好嗎,小畢朗聲一笑,食指敲敲額頭,說:“我爸的狗頭軍師,專出餿主意。”原來在小畢鼓動計劃下,畢伯伯的雜貨店已擴建改爲經營青年商店,手下三四人管貨賣貨,樂得畢伯伯現成做老板,閑時去河南老鄉那裏吃茶聊天,賞豫劇。兩個弟弟都念高中了。我聽著只是要淚濕,謝他昔年的一場拔刀相救。小畢側側頭有些驚詫地:“啊,是嗎?”又說起他在訓導處罰站挨罵的事,他也詫異好笑,仍說“啊,是嗎?”
特兒米亞,領略她靠大量的名牌服飾、藥用植物、手工製品存活的生命樣式,並且
相信這個現代「巫女」的預言:「有一天男人用理論與制度建立起的世界會倒塌,
她(米亞)將以嗅覺和顏色的記憶存活,從這裡並予之重建。」在這部《荒人手記》,
透過一個在四十歲盛年,但已形同槁本的男同性戀敘述者「我」,朱天文果然兌現
了上述的創世紀宏圖.
達成了重建或構築人的感官生活、感覺之旅的基本要件。正如敘述者自稱,他的手
記,他的故事,是關於生命和生活的「文字鍊金術」,因此要探討和決定這部作品
的意義,除了作者意欲傳達的訊息和訴求,如:享樂主義者的人民公社、色情烏托
邦、官能享樂的淘金客、人類親屬單位的終結者,等等名目,更重要的應該是在於
作品本身實際表現和完成了的東西。
關生命的命名儀式,是對於等待成形的事物和意識領域的探險. 在表現手法上,除
了透過類同於< 世紀末的華麗> 之以符號化了的名牌商品,充當生命劇場的道具。
在這部< 手記> 裡,敘述著要由充斥著無邊無際的符碼的現代都會文化,擷取時尚
的、品牌化了的思想學術大師的理論斷片,將它們轉化為感覺材料,經過這一竄改,
在經典電影理論、藝術家語錄、宗教教義、以至於占星術、廣告文案、色素週期表
間穿梭遊走的敘述者,於是得以縱橫睥睨,所向成文,大有六經皆我註腳的氣概。
正是在這林林總總的存活樣式上,臺北都會區的新人類、新部族,連同它的品類繁
雜的次文化,得以一一現形。而作為這祕教似的感官之族的停頓或轉折,在這部作
品中經常表現為一些似偈非偈,似識非識的歌詠,也就成了它的藝術手法上的合理
出路。
化邊緣的女性官能的經典之作,一部現代科技——權力結構下的感官宣言。如果說,
它的訊息,它的表現,讓人覺得悲哀的話,那麼,可能是在同性戀之類的少數論述
已經成了文化工業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是裝飾音的現在,這部力圖航向精神的拜
占庭的手記,似乎也只能是一個文化工業下的個性店。
這些角色大抵是舞者、舞臺設計師、攝影師以及作家,可以說都是藝術工作者。在
精神分析或者社會心理學的領域,某些特殊的藝術工作者,一如罪犯和精神病患,
都可能是屬於「非常」的狀態,其行為和行為結果都可能被據以探討人類文明、社
會文化或者人性特質等等課題. 評審委員中似無同性戀關係者,或許無法洞悉本文
內容的三昧也或許無法辨識其是否偽造,不過,本文將同性戀關係者孤獨存在於天
地之間的情態,做形上層次的探討,無疑的,同時具有獨特和普遍的意義.
認為它是一種病症。一八六九年,匈牙利醫生在性慾分類中首先表示存在有這種第
三性:性生活中的畸變行為。從那時候起到七0 年代,有關同性戀的主要思考是認
為一種病症:生物學的退化或家族病症。六0 年代以前,大多數歐洲國家和美國各
州都嚴格的認為同性戀有罪。
管同性戀確實並無益處,但是真不應該把它歸在病痛一類,我們認為它是性發展方
面的變種.
出37% 的男子,在青春期後有某種同性戀情慾的亢奮經驗(4%在此經驗中處於優勢
地位)。
把這種問題置於腦後,並且轉向新的領域。「同性戀」這一名詞,已經被「同性戀
關係」取代。
了與異性繁殖的關係和延續生命的權力,但是,在這種絕對孤獨存在的情態,他宣
稱或者妄想自己擁有神聖的男性象徵的權力。而,在同性戀關係中,他喪失了「男
性」的地位,卻也宣稱或妄想陰性即是神性;同樣是一種權力。如此,也許《荒人
手記》以絕對孤獨存在的一種生命個體,在人的基本慾求:性與權力的追逐和平衡
中,揭示了人類社會組成的最低層動力和關係. 此外,這種典型的絕對分裂,也印
證了「實在」和「思想」彼此間的完全疏離;只有當「自然」和「精神」間的分裂
被克服:當「精神」放棄了「自身」,亦即自身得以客觀化,這種疏離感才可能被
克服。
《荒人手記》的另一種逆向讀法。
逗。而且大到可以支撐我未來三年暫無生計之憂的,放膽去進行另一場蔓雜無效率
的寫作探險.
決心,就是根本不要考慮發表、刊載這件事了。換言之,寫長篇的命運不過只是自
己寫給自己看,或再多一點,像昔日曹氏的手抄本在朋友親戚之間傳閱罷了。寫長
篇,僅僅是為了自我證明存活在現今這個世界並非一場虛妄,否則,我不知道是否
還有存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氣。(何等無聊的證明,何等奢靡的實踐. )
說,原題叫「寂寞之鄉」,後來改成「航向色情烏托邦」,完稿投寄前才定名為現
在的「荒人手記」。
民黨,每個星期三下午去青島東路開會,因此都是我坐公車去接幼稚園的盟盟,那
是我極有限跨出家門的機會之一。以及,那年年底幫朱高正、林正傑的競選立法委
員站過臺。一介布衣,日日目睹以李氏為中心的政商經濟結構於焉完成,幾年之內
臺灣貧富差距急驟惡化,當權為一人修憲令舉國法政學者瞠目結舌,而最大反對黨
基於各種情結、迷思,遂自廢武功的毫無辦法盡監督之責上演著千百荒唐鬧劇。身
為小民,除了閉門寫長篇還能做什麼呢?
好,這樣的人,在這部小說中以一名男同性戀者出現,但更多時候,他可能更多屬
於一種人類——荒人。
持。有好長一段日子,他們唯恐我只寫電影劇本不寫小說了,不時小心婉轉的探問
一聲:「要開始寫小說了嗎?」
了。
亮,人欲縱橫,色相馳騁。在我之下,除了深淵,還是深淵。但既然我從來沒有相
信過天堂,自然也不存在有地獄。是的在我之下,那不是魔界。那只是,只是永遠
永遠無法測試的,深淵。
須經過的全部行程,形同槁木。 有誰說,養心如槁木死灰,又使槁木如萌芽。我
卻不是。我也不是弘一法師那樣,他用他前半生繁華旖旎的色境做成水露,供養他
後半生了寂無色的花枝。
亡般的孤獨,我害怕極了面對那種孤獨。而現在,我只不過是能夠跟孤獨共處。安
詳的與孤獨同生同減,平視著死亡的臉孔,我便不再恐懼。
和他一起度過他生命的最後五天。我依舊會說,愛滋誠可怖,孤獨價更高。
AIDS」,未曾打動我,說服我。他相信組織和運動,我卻悲觀得從不參加任何三人
以上的會談,嘉寶說,讓我獨自一人。我廢然道,世界最好把我忘了罷。阿堯勇猛
迎戰愛滋,生命像沙漏眼看它流光,我恍見螢光幕上鳥賊如垣河沙數來不及的盲亂
交配把海水都熾成霞紅,好像阿堯無法饜飽的雜交的一生。
待人熱絡多情,而把所有的亂暴都發在他母親身上。我始終厭惡他用坦白不遮蔽的
態度對他母親,堂皇將情人帶回家,我說阿堯,房子不是你的耶。我們屢次爲了這
種事鬥氣,我怪他侵犯別人的感覺,加諸他母親,則根本是拿著利器在不斷戳戮一
只沒有防衛能力的無殼蝸牛。我說阿堯,我們的世界,狂野又荒涼,媽媽她一輩子
不會理解的。不是不願意,是不能。不能的,一般人都不能,他們秩序的宇宙是也
很脆弱的啊。
鼓吹同志愛,同志反攻,同志空間,同志權利,他是走上街頭的正片。我呢,我不
過是鄉願的負片,懦弱藏身於幽暗櫥櫃裏,以晝爲夜,苟活於綱常人世。
媽媽,一種敘述句的語態,彷佛太尊敬一個人以至不夠資格對話,便托虛像以陳辭。
我離開媽媽和病床,安靜如雪的病院,暴露於強風大雨裏。傘撐好了,渾身已濕。
但我得出門走走。
瀑天瀑地不要命的澆下,又陡然變向,把傘刮翻去像掀掉我整塊頭皮。但我得出來
走走。
汪出水光,聚攏成一淺泉,夠把我映照其上,於是他也看到了我。我守候這一刻過
久過長,屏氣凝神,好怕一點呼吸把它吹散。往事,往事,如露亦如電。沒有阿堯,
我的少年時代將是一片空白。阿堯醒來的眼睛,從我臉上移開,他是想移往我背後
的亮影罷。然而來不及了,臺風前悍暗無雲無灰無垢的白白光線就可以除滅他。他
眼中一黯,消失了,昏迷至今。他醒來的一刻可謂稍縱即逝,可喜我們沒有錯失,
刹那敘別了此生種種,我已乾涸無淚。
金山。對象是誰,不複記憶。服AZT 七個月,掉發,厭食,嘔吐。停止用藥後病情
還可穩定,胃口稍有。去年春天我來東京看他,他當時的體力,居然任我跟他聊了
兩整夜。都是回憶我們少年和青春期,每一部電影,每一條主題曲,像落魄王孫在
出太陽的冬日裏把綾羅綢緞取出晾曬。我唱著,「糾正,無法糾正的錯誤。觸及,
無法觸及的星辰。戰勝,無法戰勝的爭戰。實現,無法實現的夢幻。」夢幻騎土,
彼得奧圖和蘇菲亞羅蘭,我們總是唱他捫的歌曲,想我們的心事。櫻花開到六分,
日日新聞搶報花訊,我們亦終於解謎了昔年一件公案。
瀑布區常有人烤肉,熏黑的岩壁左折右拐,爬過洞前望見裏頭殘肴棄掩很像史前人
居。雄武的金狗毛撐開蕨葉大傘遮蔽了天空,數片陽光倏現倏隱,精靈般在林中狡
黠嬉戲,忽而停在阿堯發上,忽而飛過他臉頰,忽而撲來蓋住我眼睫使我目盲。我
們越走越急促,鞋下厚厚的腐葉踩出泡沫嘰嘰嘰作響。
逼到水邊。無路可退,我一步跨出跳上水中岩,定一定,再跳上一個石墩,再一個,
回頭顧他。不料他幾乎是踏住我的影子跟過來的,迫我棄地躍出,同時二人落在前
面一塊苔石上,險險滑跤,扶持抓住。
我以爲要跌到水裏了,會嗤地冒起白煙。但我離石仆在岸邊,爬起來站往一叢闊葉
木下面,心如擊鼓,打得我暈眩。有黑甜之香彌漫,蛇樣的藤物吐放著白蘭花。阿
堯沒有跟上來,停留瀑間,仰著臉大口吃水珠。好久,久得把他澆熄,把我歇止。
我未明白期待的是什麽,只感到一股結結實實的落空墜得腹底難受。
我捫就草草折回臺北了。
有親吻我,爲什麽?
我看到不該看到的事實,迅疾掩住,已經遲了。
的能量裂裂在我懷中跳躍,只要一去回想瀑布間事,它便發生核爆釋出一片強光,
粉碎了所有的前因後果敘述次序。無可追憶,追憶無物。我抛擲於筋疲力竭裏,那
個對門大女孩一遍一遍放著Tie A Ye llowRibbon 練舞步的夏天裏。
道。我裝成什麽也不曾發生過,如此斷念,竟至記憶也果然漸漸被修改了。我擦去
不願承認的真相,重新書寫文本,於是我也真的忘了十分瀑布的實情。遺失的地平
線換日線,一日無蹤,我與阿堯之間從來就沒有過。
符咒一叫,把失蹤的那日從烏何有之鄉叫了出來。瀑布間我們片刻貼著時,我清楚
感到阿堯的勃起像只拳頭堅實的抵到我肚子。然一觸即離,使我每在執迷追想的過
程中恨不能有固定劑將這實感凍結,如此可以目視,察看,明白。混沌性覺醒,乍
被我自個嚇退了,藏身地穴深處,待六年後遇見傑,它破土而出把我吞噬。當時我
怎知,年未二十阿堯已曆盡滄桑。
想得手腳麻軟終至必須停車。問我記得不,我們曾靠崖停車,遙望海中龜背般的礁
嶼。此崖三貂角,昔年即西班牙人所稱聖地牙哥。歇歇後換我騎上路,他扶住我腰
恍恍滲著汗,風吹即乾無比馴良的,他說,也像做過了一回。
過一場之後的臉。是紅潮限汗退盡但皮膚細胞尚充氣未消時的瞼,白若凝脂。襯出
像畫在它上面的墨黑的眉毛,潤紅的唇片。以及,眉睫層中的眼睛,渺目煙視,彷
佛在看著激情的餘溫像天邊晚霞一點一點黯澹下去。這個面容,當時使我好慌張避
開,專心極了的望大海。
原來如此。
他完成章句。他說,樓上的。我會補續說,老的到樓上去,啊八又二分之一,我們
的試片室時代,臺映巷子那家蚵仔面綠,多道地的蚵仔,哪像現在這種腸子代替品,
所以呢阿堯,費裏尼是過去式,大師老矣,我們也要變成了樓上人。然後我開始背
誦八又二分之一的各個片段,所謂背誦,是把鏡頭銜接順述一遍。阿堯闔目開耳,
老戲迷聽戲似的,浸淫於熟稔的唱腔念白裏,溫故知新。我與阿堯,兩個白頭宮女,
絮絮叨叨到天明。
家。我每到東京都住媽媽家,唯春天這次專程爲看阿堯,兩人算碰見。以前我來東
京,他去了臺灣。我回臺北,他又已帶歐洲團赴阿姆斯特丹。病後他甚少下樓,媽
媽長途電話到臺北要我挂電話給他。媽媽夾臺語日語說,電話費她會出,打那種對
方付費的,要我勸阿堯運動,莫懶,多走動,即使累也要動。阿堯也果然依我言常
在榻榻米上散步,扭頸,轉頭,甩手,特別做給我看,算報答我來日本看他。
力量也沒有。我知他很虛弱,不知虛弱至此。
始起,眼觀鼻,鼻觀心,奮勉行路。忽然櫻花落了滿身,他閉氣不動,集中意志護
持住形骸不至於潰散,全部人只剩下用力抿成一條線的嘴巴。我不敢碰觸,陪他拄
立。靜待風止之前,兩陣般飄飛的櫻花裏,我好像數千年前逃離焚墮之城而又忍不
住回頭一望因此變成了鹽柱的羅得之妻。
本不聽的阿堯。 媽媽唯一系念阿堯還未認罪悔改,她的後半生只爲了阿堯能夠信
主。托缽無門,我是媽媽的機會。
一如能樂裏的人頓挫有致,舞蹈的但更接近儀式。
背,我不知媽媽怎麽分辨,終歸她要把杯的臉朝向客人供上的。
從前,長安西路阿堯家,面磚洗石子有山牆的樓房,揚溢西醫消毒水的爽利氣息。
我在他家第一次吃到金黃米莫上面星布海苔屑,盛在故意缺角的玉色碟子上,媽媽
身上有幽香,我像成年男子一樣被禮遇著。
上,將被抛入刑火中。
我可以泡茶。白天我起床時媽媽多不在,我換下的衣褲已洗好曬在院中。桌上水果
盈籃,媽媽曉得我起床不吃東西,只喝茶。但爲了不使媽媽失望,我會過量的吃掉
一只蘋果幾顆草莓,或一個夏柑,媽媽把吃夏柑需要的蜂蜜跟刀杓也配備好了。
的謝辭,從此媽媽記住了。她會花整個上午或下午潛居廚房內,刺繡般將一根一根
豆芽摘頭截尾,只留肥嫩無纖維渣子的中段。並且購得日本人不食的鴨肫雞肫,費
大力剖去肫裏堅軔的谷黃色硬皮,好似制作工藝品。我無言以報,阿堯說,這是無
極老母的榮幸,她很愛嘛。
一種湮染之境,發乎言,亦詠亦歎,其實又什麽也不必說的。疊,隔扇(1 ),障
子,廊簷,斜斜一松,多麽熟悉的小津的景框構圖,罕見搖移,到了晚年則鏡頭幾
乎固定不動,唯一的標點符號是跳接。如此靜觀的眼界,能樂的節拍,我享悅我自
個成爲小津鏡頭裏的人。
不結婚的問題,你的兒子結了婚卻千千百百個問題呀。媽媽好愉快的跟我描繪,臺
日語,我半懂半悟,是這樣的罷。
不起,他不在。阿堯帶情人回來,她謙遜退出家門說是去購物。挽著草履蟲水藻暗
紋的提袋,或到教會幫忙,或搭十五分鍾電車去稍遠的立川,在高島屋吃點心和抹
茶,在伊勢丹超市七點打烊前購得殺落半價又新鮮的鮭魚刺身。她滿載而歸,補充
了一冰箱的百威啤酒。她蜇伏樓下,掩著隔扇偏安一隅,聽見腳步雜遝下樓,阿堯
偕伴進來房間翻冰箱找吃喝。她開著很大聲的電視是爲告訴彼倆,隔扇內有人,可
是並不能阻止他們狎鬧不散。媽媽非常,非常痛苦,匍在疊上喃喃禱念。有時一夜,
有時二三日,直到陌生男人離去,她才出蜇登樓,消毒瘟疫般把房子狠狠清理一遍。
之影啊。
及,我仍記得他的名字叫小嶽,我們雙雙跪在原木地板上熱烈撫吻時,他突地仰身
倒向角落,那邊進有一塊枯山水,地燈打上來的光烘托著碎石細竹。他翻手扭轉地
燈,把我們的影子射到牆壁和天花板宛如天神。他是那樣,那樣看著我們龐大黑影
在糾纏而跟我肆加輕狂,令我不顧一切與之共赴。
些看懂杯的臉和背。它在松柴燃燒的窖裏因著熱度分布差異,這一面吸納了更多熱
生出較深的色澤,杯之臉呢,佛火仙焰,劫初成。
視阿堯口部和腕上像瘀傷的一斑斑褐青,藍紫,卡波西氏肉瘤,會蝕人髒腑,亦使
淋巴結腫大。我歎,阿堯,你還是不救贖的。
底了,地獄去吧,餘皆廢話。
身體,他再不能了。
媽媽娓娓跟我們引述新約章節的時候,阿堯撞開窗伸手出去抓花吃。冷空氣灌進屋
來,料峭春寒,我上去掩窗,見阿堯死灰臉,一唇淡黃花粉,哆嗦著嚼花。深夜玻
璃窗上的景物,花靜人白。阿堯無聲沈人昏倦,緊蹙的面容割傷我心。
天。也許是爲孟蘭節盆踴紮的,前日我依稀聽見擊大鼓和亢入雲霄的吹笛聲,那麽
就會有盆踴隊伍像海潮帶來翻滾閃青的魚群湧進河道,把兩邊觀踴的店家跟行人一
起溯卷去。現在,杳無人迹,風雨打響竹葉子且把彩滌揚橫了在空中劈飛。我穿越
其下,覺得大自然威力的怖嚇。忽然風雨停歇時,彩縧直直垂落下來,雪白的白,
朱紅的紅,新豔絕倫不似人境,我步行之中,好想,好想折返。
音都可以。人,是需要人的人,芭芭拉史翠珊唱。孤僧如我,居然無能免俗。我掉
下了眼淚,在歇而複起的大風大雨裏痛哭著。
第十五章
是的神話,與遺忘。
樹底下的金剛寶座,怎么看都像本島鄉鎮間常見的大榕樹土地公廟及其所聚集來的
生態景觀,一地菩提子還是榕樹子?踩得汁爛。這裏一座正覺大塔,十一世紀回教
入侵時,佛教徒以土掩埋之,日後是據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把它找出來。成道處外面
有空地廣場,滿布三輪車跟窮人。我無目的來印度,只爲永桔離開我太久的日子,
我已度過一半,卻還有一個寒假和舊曆年, 我恐怕會挨不過而寂寞死去。我在電
話錄音裏告知我去印度了,幾號回來,平淡音訊留給若是打電話回來的永桔知道。
出竅尋找也許根本已不在世上了的永桔。
身處的社會,彷佛我就越跟永桔接近收些。
的臉,這臉,果然是自上次出城以來至今好久了他一直在思索的,衆生之臉。他越
來越深陷愛上這集體的 ,全面的,符號的,衆生。然而衆生,成,住,壞,空,
衆生是一部毀滅史。能趨疲,ENTROPY ,(火+ 商)。數千年後史陀說,人類學可
以改成爲商類學,一種探究最高層次解體過程的學問。 釋迦,他爲了那符號的衆
生已不可自拔,他要訣別這月光下的妻兒遠走了。
華服佩飾,令車匿帶回還給父皇,逕往雪山直去。
檳榔。我橫渡幹沙,居民頭頂藍筐同行,烈日下沙子像摻滿金粉。漠中央淺淺一窪
水有人漂衣服,漂完晾地上,曝白沙漠幾點紅,來時濕的,回程已幹。朝聖團由其
團主帶領在沙岸旁做大日如來,對日觀想,汲取太陽能爲己能,做畢,團主一一給
予灌頂。此團一路行來,不停灌頂。
了。他踽踽獨行,走到河邊昏死于地。
嘔吐停止,漸有了聽覺視覺。第六天,他聽到祈禱場上的早禱,試跟著背禱歌,自
己的聲音,聽見了。自己的身體,知覺了。他的思維,像亂繭裏找到最初的一根線,
嫋嫋的,絲絲縷縷,從腦子裏繅出往事,如船在浩渺大海中慢慢蕩出來,初時一小
點,隨後,見到了白色帆檣,見到了纜索,見到了帆檣上的破洞,水手的眉毛。船
迎面駛過,迤邐著波瀾,朝遠海去,漸漸,漸漸,泯滅無痕 .一種悲喜,難說。
甘地爲他舉行了進餐儀式,將一杯葡萄汁和橙汁親自遞給他喝,言道,苦行已屆,
進食了。
蘇醒來,恢複了體力。他感謝牧羊女說,一切有情,依食而住。
得了他的宇宙最後方程序。
河平原,馬路直通天際線,車行五小時遇第一個轉彎,半小時後第二個彎,到了這
裏。樹是勃勒,田是麥苗, 油菜黃花,和出花的高梁大片紫煙。黑沃土壤,白牛
成行,凡空地處就都是人。
舍只是一片沙塵。塵上鋪一塊毯子,當中坐的人,前額塗香灰,眉間點朱志,文明
世界一切,盡在于此。
處,到處所見,只有人類。
質的,予以解決。
互相侵犯,爲了保證每一群人,每一物種有其特殊之自由,方法是,強迫各個放棄
享受與其它相沖突之自由。
空的幻想 .有其俗麗迷爛的欲界,故有其相反的寂寞之鄉。泰戈爾創辦了森林大學,
印度最後的寂寞之鄉 .而我來到印度,是佛教早已無蹤的印度。釋迦身後千餘年,
阿拉伯人入侵,僧人並入婆羅門教,越五百年,佛教便從印度消失了。
星臘油,點燃了火苗放在水上飄走。霧裏火苗,一朵朵離了船,散開,條起即滅,
剩下亮黃豔色的花。
球鞋,左右護法保駕他。朝聖團每事問蔔,遇廟必求,且團主喝餘之水也要爭取來
儲于己壺中,我羨慕他們是如此俗世裏的 肯定者。他們雲遊異域靈區,卻比他們
所屬社會裏的任何人都更是中堅份子,現實擁護者。
岸的岩黃聖階浸入聖河,站在水裏沐聖的人,跟棚架上蹲滿的烏鴉,跟浴畢在岸邊
一塊塊鋪毯上的誦經人 .整個聖階是座火葬場,對岸沙地無屋只有日出。
之後于岸邊架 起柴草焚燒。十步五步一攤,幾名親族聚守火堆燒成盡,日以繼夜,
煜煜瞳瞳,毗連成市。在此火葬,費用付給一個名叫倫吉特的家族,世襲制,不幹
政府事。城中,沿岸,林立紅磚樓房 是請待死客棧,隔間爲無數個小窟窿,住著
迢迢來此的待死者及其親人。
呢,是真正的有神?神真正的住在這裏?霧河漂流著火苗和花,像諸多陰魂,諸多
生靈,有色有相,如此色相具實的生死場。
的兩扇黑錚錚門有著黃爍銅把子。
媽媽生母那邊的侄子,此外無親屬。媽媽從小過繼給他姨母,姨父入贅。那年回日
本,因家中男人皆死,她照顧姨母,不久生母也搬回來老屋住。老姐妹倆患老年癡
呆症,有時把大便抹在牆上,或走失到鄰村跌落溝邊。媽媽繼承了老屋,老母親們
死後,賣掉老屋,換到現在的核家庭式小洋房。我變成媽媽家的代表,送阿堯火焚。
回,就止了淚。 她穿墨色和服,淚也像能樂舞臺上的,是個手勢,舞蹈,象征。
人在望見這樣一張臉時,不由得不想到最後審判。
畢,骸燼用竹帚攏進畚箕倒到河裏,殘餘連渣連灰一並掃掃都入河去。爲了衛生與
觀瞻,政府免費提供電動焚化爐服務,無印度人問津。
一直行,就像一根平放在地上燃盡的線香二行灰,比我所想的要少得多,少很多。
的裸骸, 什麽都不剩。唯有,兩個大膝蓋骨,和贅贅如壘的陽器。那陽器一大包,
是裸骸上唯一僅有的肉物, 故而顯得朋碩無比令人詫異極了。
部這個位置的骨頭。其形,倒真像一人盤腿在那裏打坐。
朝骨盒微掀帽簷致禮。
花樹花,時時一有,其人不見。
去四節藍白車廂,我跟永桔指其約誓,將來此車正式營運時,我們必得牢記,互相
提醒,千萬莫搭以免燒死。
父女三作家姐妹雙妙手
然後,知道朱天文還有個同樣了不得的妹妹,叫朱天心。還在高中時代,朱天心的一部《擊壤歌》便風靡了臺灣中學校園,重版十多次,至今仍爲一代代臺灣中學生所喜愛。同樣的家庭背景和優良的秉賦,使朱天心也走上了和父親、姐姐一樣的寫作道路。
兩姐妹是才情相當,又各有千秋,創作勤奮,成績斐然。十多年來,兩個人簡直是比著賽著在奪取臺灣聯合報小說獎和時報文學獎,漸漸便是名重文壇。美麗與才情,在這對文壇姐妹身上居然同時綻放,真正是賞心悅目之事。
《炎夏之都》:華麗琴弦上的蒼涼之舞
《炎夏之都》是朱天文的小說集,收入十四篇小說。以《伊甸不再》、《這一天》、《安安的假期》、爲代表的小說,創作于八十年代初,標志著朱天文小說風格的確立。其中《安安的假期》著筆于少年人、青年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細膩探入他們的靈魂,樸素淡然的風格、醇厚寧靜的氛圍,有著詩一樣的美麗。《這一天》是一個短篇,寥寥數筆,人物鮮活,極好地體現著朱天文小說技巧上的成熟,既可以寫成如《安安的假期》一樣的抒情詩,又可以簡練成如此幹淨的筆墨。而《伊甸不再》進一步讓我們看到朱天文小說在純淨美麗之外的另一面——淩厲潑辣,尤其是對女主人公的塑造,頹廢烈性,冷漠的外表下是一腔轟轟烈烈燃燒的情感,不動聲色中是用生命對愛情作著最後一搏,死也是不在乎。難怪有人評價“文字潑辣似男兒,小說的放膽利落,有時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正如作家自己在序言中所說:再怎麽寫,也寫不過生活本身,那些廣大在生活著的人們,總是令我非常慚愧。因爲人,才是最大的奇迹和主題。
《方舟上的日子》:開滿夢想的青春樹
《方舟上的日子》從朱天心的早期創作中選了十一篇小說,這些小說均創作于七十年代中後期,即作者的大學時代,題材多集中描寫少年人、青年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但朱天心的小說視野開闊又不拘一格,同樣的青春小說也寫得多姿多彩。
《方舟上的日子》、《長幹行》、《天涼好個秋》、《綠竹引》是純粹的青春小說,女作家似乎特別擅長于這類題材。反叛時期的心理特征,少年男女的朦朧情愫,以及對人與人之間溫情的深刻體驗,皆寫得很出色。那種少年情懷,是深銘在靈魂最深最深處的,卻又絕不狎昵,透明到風清月白。
從《采薇歌》開始,可以明顯看到張愛玲的影子。《采薇歌》中的薇薇在失戀的痛楚中出賣了肉體抛棄了靈魂,在放任自流中痛苦痙攣,有著《沈香屑第一爐香》中薇龍的影子;而《天之夕顔》中的男孩子亭分明是聶傳慶和潘汝良的綜合;《愛情》故事又應了那句“死生契闊”的蒼涼誓言。
可以看到,朱天心這一時期一直在掙紮摸索,在寫慣了青春小說之後,她企求著一種變數,所以有了許多熟悉的身影,但朱天心畢竟是朱天心,她的創作是耐看的,這種掙紮是蝴蝶破蛹而出前的努力。
http://bluejudy.blogbus.com/logs/1289502.html
本論文的題目是朱天心小說研究。除了首章緒論說明研究方向和末章結語總結論文,主要的論述分為五章。由於朱天心的創作生涯,有一個明顯而重要的轉折,所以以此轉折為界,前二章分別探討裂變前後朱天心早期文化思想的形塑、之後的轉變以及相應的文學創作。後三章則分別就朱天心作品呈現出的三大主題進行探討——關於身份認同的爭議、女性議題的書寫、生存情境的探索。
朱天心文學創作開始得非常早。在論及朱天心早期文學創作就必須提及胡蘭成所給予的文化中國信仰及由此信仰所產生的「三三」文學集團。七0年代的台灣引燃了民族主義熱情,喚醒了知識分子的覺醒。胡蘭成以其獨創的「大自然五大基本法則」為基礎,形塑的文化中國的信仰,深深地吸引了當時一部分急欲尋找民族自信的知識青年。於是以朱家姐妹為中心的「三三」文學集團便在1977年成立。「三三」涉入當時如火如荼展開的鄉土文學論戰,成為反鄉土派的一員。「三三」和鄉土派在文學觀、政治態度、對社會現實的理解和回應方式上都有著根本的歧異。而「三三」對於現實過於天真的想法,訴諸於抽象層次的禮樂文明,截斷對當下現實的觀照,是「三三」在行動實踐上最大的困境。
走過論戰,進入風起雲湧的八0年代,三三終經不起時代的檢驗而解散。而朱天心自言在經過鄉土文學論戰的衝擊,她展開了為期十年的再啟蒙過程。1989年的《我記得……》無論在內容題材和書寫風格上都和之前浪漫興懷的作品有明顯的不同。裂變前的朱天心在胡爺的文化中國的信仰下,帶著自信滿滿的知識分子的使命感,透過文學展現的是一種清朗浪漫的理想世界。裂變後的朱天心在拒絕信仰可能帶來的偏執,對知識分子不再以集體的熱情思考,選擇處於一種邊緣的觀察位置,對現實提出批判、思考。然而處在這個邊緣位置的朱天心時時透顯出一股深沈的焦慮,朱天心裂變後的文學便糾結在犀利的批判和深沈的焦慮此兩種書寫情緒中。
以這種批判的姿態和深沈的焦慮,朱天心以寫作開啟了她的自我探索之旅。對台灣日益喧囂的省籍爭議,以自己的外省眷村身分出發,書寫外省(第二代)的認同問題、在為人妻為人母後關注現代婦女的處境、在步入中年之後思索存在與死亡的課題。在身分認同的問題上,透過記憶的書寫,試圖爭取歷史的發言權。在思考女性問題上,朱天心既疼惜她們精神世界的空白,指出現實環境對她們的壓迫,但卻又不自覺的呈現出相當保守的性別意識。除了外在的現實處境,對朱天心而言,時間的流逝所引發的對生命的焦慮也成為她創作的動力。對朱天心而言,對現代生活的質疑正是對過去那充滿理想熱情年代的眷戀。
記憶是朱天心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朱天心像是一個執守自己過去記憶的老靈魂,透過書寫的喃喃自語,為自己的記憶書寫意義,用書寫來延遲時間,抗拒遺忘。創作對朱天心而言,是她回應時代的方式,她藉著小說來觀察世界、爭取發言、梳理存在,在過去的記憶中尋找存在的意義。對她個人而言,寫作是她將自己的過去與現在、未來鍵連的方式。而透過她的書寫,我們則有機會看到另一種思考的位置,因為在國族爭議的煙硝味外,更多時刻朱天心其實像個踽踽獨行的拾荒者,在現代城市與現代人存在的邊緣拾集著被遺忘的人、事,更重要的是一種對生命應該保有的感覺。
附錄一:朱天心作品年表
……………
http://140.114.72.31/dspace/handle/987654321/33028?mode=full
撲倒還不舉!鈕承澤驚傳性侵 女工作人員曝「粗暴過程」
過去曾執導《艋舺》、《愛》等賣座電影的 52 歲知名導演「豆導」鈕承澤,竟遭爆他在拍攝新作電影《跑馬》(暫定)期間,疑似性侵女性工作人員,該女今2018-12-05在朋友陪同下到警局報案,驗傷後發現下體有多處撕裂傷。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自該女加入由任賢齊主演的電影《跑馬》(暫訂)拍攝劇組後,鈕承澤就常常對她獻殷勤。友人表示,上月下旬,鈕承澤突然取消會議,該女擔心他心情不佳便獨自留下,不料竟遭對方撲倒在沙發強吻、脫衣襲胸等,過程中因男方不舉,最後指侵收場。
該女事發後因太過害怕,連夜打包閃辭劇組,並在第一時間赴院驗傷,發現下體有多處撕裂傷,今下午在友人陪同下,前往台北市警局婦幼隊報案。
鈕承澤爆性侵 「黑歷史曝光」女星昔被他逼裸拍床戲 2018-12-06 聯合報
鈕承澤曾經在2007年拍攝「我在墾丁天氣晴」時,被媒體爆料假公濟私親張鈞甯脖子,據報導,他在拍攝一場張鈞甯被其他男演員吻額頭、脖子的戲時,突然表示要親自上陣示範,並真的親下去,讓張鈞甯嚇到,然而事後殺青酒宴上有記者問到此事,鈕承澤當場發火:「你們可以幹我,我為什麼不可以罵你們,I don’t care!我再也不跟張鈞甯合作,我再也不拍電視劇了。」不過隔天他酒醒後自知理虧,便打電話向記者道歉。
另外,鈕承澤過去在拍攝「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時,飾演柯奐如男友,曾傳出為讓戲逼真,強逼柯奐如全裸拍床戲,還要求柯奐如不要做任何防護措施,直接上場。雖然事後鈕承澤確認過播出床戲尺度,但對柯奐如來說仍是揮之不去惡夢,柯奐如接受訪問也坦承,拍戲前「導演並未要求全裸演出」,事後感覺「很不舒服」,但鈕承澤只是無奈表示:「我沒有覺得她看起來不高興啊!」並澄清事先都有與柯奐如溝通過床戲尺度與內容,沒強迫任何人做任何他們不想做的事。
小畢故事:
823小畢故事:小畢小時候,部懂事在學校聽老師聽說名白,還有小畢小揆弟弟在金門孩在小時候故事,孩有在金門要回來看李家瑋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