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5 06:58:11阿楨

《落山風》

你在前評<問君為何淪落切貨折價書店>,不是已借《落山風》(晨星,1987)一書<代序>夏雨軒之口,批過汪笨湖嗎?在此何必再評?

不要因人廢文,不能因為汪是個很笨的政論名嘴,就以為他的小說也很笨;也不要因人褒影,因為黃玉珊是個有很女性意識的導演,就以為她所導的《落山風》真的不同於原著的女性刻板印象。

當然不同了!

汪笨湖是個好色的沙豬,而黄導的電影常「對抗父權,強調對女性不平等待遇之控訴」。《落山風》最後拿掉孩子的素碧,拒絕回到以自我為重心的丈夫身邊,走自己的路,不在乎世人的眼光。

有那麼明嗎?我怎看不出?果真如此,素碧何必再約老公世雄到日本料理店幽會,並炫耀自己「會生」(原著是辦事後留下信)。男的到寺廟找他,在後山的擁抱中說拿掉孩子了,似乎文祥只是她的種牛,想要再與老公復活。但文祥偷聽到、往海崖狂奔而去,她又追過去。文祥死後,鏡頭結束於素碧在寺裡與眾僧尼誦經,男的獨自下山。
有點開放性結尾,不但比女性主義的評論豐富、也優於原著的女性刻板印象。

不只!黄導對情慾與死亡的意象「風」之醞釀、著鏡甚深。

可惜!文祥最後的狂奔山林、被風捲起、摔下山坡,「飛」的實在很不真實。

別太挑剔了,「得意忘象」嘛,又不是拍好萊塢特技片。

「一夜‧來臨的季節風‧吹得‧大地搖晃‧激起‧心海幽邃的情慾‧當‧狂風‧悄悄岑寂了‧卻‧留下‧難以磨滅的懺情。」(p.12)

汪的<序詩>寫的像是對自己年少輕狂的懺情錄,但由小說的以下引文卻可知是對女人的偏見:

「她領受這位純真小男生的温柔,讓闊別已久的權柄,在她的宮殿舞動,掘出泊泊聖水,大大地氾濫。」(p.33)

「素碧的床笫事,有少婦圓熟,她叫床、放蕩、主動,折騰了文祥死去活來;她本身是得到了滿足、高潮,卻意識另股報復的快感。」(p.35)

「師姐,我覺得妳們所謂的成人世界,太虛假了,玩得不痛快,愛得不乾脆,為何事事,都要考慮別人的眼光呢?」(p.41)

「世雄:今天,我來見你,只想告訴你一項事實…我倆結婚多年,沒有生育,責任在於你…你(跟別的女人生)的寶貝兒子,絕非你的血統。諷刺嗎?……素碧」(p.43)

「談不上愛字,當初懷了他的孩子,感覺上,好像懷了你的骨肉,所以趕緊北上,要告訴你這個消息。」(p.45)

他泣血大吼著:「我只是証明她是正常女人的午夜牛郎!」像隻受傷野獸,奔入森林。(p.46)

《落山風》(1988)
導演: 黃玉珊
主演: 楊慶煌 / 姜受延
  劇情簡介 
  過慣少爺生活的文祥,在家人的壓力下被迫妥協,安排到山寺靜心念書。寺裏的環境,令他難能適應。文祥委屈的抱怨,只能用排滿功課來消磨。另一方面,寺內女尼們對他的諂媚,畏忌也叫他感到煩厭,但有個女人,卻令他好生親切。素碧——這位因“不孕”爲因被婆家逐出家門的女子。她對文祥照顧倍至,文祥飽受著被關愛的幸福,使他淡化因環境不適帶來的不悅情緒。
  落山風起,狂風瀟颯,是個陽光耀目的日子,文祥無意間闖進了曬衣場,吸引他的是那師姐在風招搖的貼身衣物。啊!這情欲的勾引、似癌細胞般侵蝕著他平靜的心思!抖動著原始情欲,文祥再也無法靜心念書!迷茫,恍惚、夢幻地勾繪著對師姐的戀慕之情。不得自拔的文祥,情欲如波瀾在心湖擴張泛濫。
  素碧夜浴的撩拔,成了文祥發泄情欲的圖像,這彼此交通的橋梁,接近了兩人的距離。師父下山看病期間,兩人貪婪地飽食落網的獵物,文祥盡傾情衷,素碧滿足地領受這純真小孩的溫柔。這對豪放綺麗的佛門信徒,這畸戀,一個是在玩火,一個卻瘋狂地自焚。
  師父回山了,素碧有意了結這段來往,她知道這孽情會毀了文祥這輩子。她痛恨無情的丈夫如垃圾般將她抛棄,在一次爭執中,爲了呵護文祥,素碧的腹部遭丈夫的擊打而致流産。她怨歎這世間恩怨,決意剃度信佛來贖罪,而文祥難抑受創的情感,落山風起!卷落他脆弱的身軀!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9684.html?tp=0_11
 
落山風>維基百科
 
本文介紹的是一種對東北季風的稱呼。關于落山風同名條目,詳見“落山風 (消歧義)”。
落山風是臺灣恒春半島對于東北季風的慣稱,詳細地來說,落山風是屬于下坡風(山風),但是落山風並非只存在于恒春地區,僅是對于東北季風稱呼不同,在新竹地區則稱九降風,故新竹有“風城”美稱,在日本稱爲颪。
恒春半島位于中央山脈末端,地勢逐漸向鵝鑾鼻下降,東北季風便容易翻越山脈,加上強風方向順著地形而改變,出了中央山脈山區地帶,便會出現湍流襲卷在背風坡的車城、牡丹、恒春等地區,也因此季風盛行期間,經常對恒春縱谷平原吹襲,使路面塵起飛揚,更是使九棚沙漠、海口沙漠掀起黃沙的景象。
影響
落山風的強度不遜于澎湖、綠島等離島,卻有共同點的是發展觀光業,因此冬季正是旅遊業冷卻時期。另外,南回鐵路將路線行經獅子鄉與大武鄉,勢必穿越中央山脈山谷會出現的落山風,故南回鐵路工程處爲了應付這樣地理環境,除了在橋梁上置于鐵道兩旁加裝防風護網,並設有全天候測候儀來感應瞬間風力強度,以確保行車安全。正因地形關系,不同程度地的風壓與風速,隨著地形風的改變,可能會出現狹管效應或山谷效應,對航空具有潛伏危險性存在,故背風坡地帶不適宜設立飛機場,2004年啓用恒春機場後,在季風季節常受風勢影響而延誤或停飛的情況發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0%BD%E5%B1%B1%E9%A2%A8
 
汪笨湖>維基百科
 
汪笨湖(1953年-),輔仁大學哲學系學士,臺灣作家及電視政論節目主持人。出生在臺南縣,本名王振瑞。 
  寫作生涯
汪笨湖年輕時因違反票據法入獄,在獄中開始寫作,以《落山風》、《嬲》、《那根所有權》、《三字驚》、《長江有愛》、《口令:來談戀愛的》等多部小說成名。
其《廈門新娘》、《草地狀元》與《臺灣豪門爭霸記》已被改編為電視劇。《廈門新娘》曾經是中視八點檔連續劇,《草地狀元》曾經是華視八點檔連續劇(詳見「草地狀元 (電視劇)」條目)。《臺灣豪門爭霸記》被改編為華視八點檔連續劇《舊情綿綿》。
電影《陰間響馬/吹鼓吹》[1]是部1988年分別由何平、李道明導演的兩段式電影,皆改編自汪笨湖《落山風》裡的二短篇小說<陰間響馬>、<吹鼓吹>[2]。《嬲》被改編成電影《阿爸的情人》,1995年上映。 
  進入電視圈
汪笨湖曾擔任三立電視戲劇監製、也曾經擔任年代MUCH臺執行董事。
入主年代MUCH臺後,2002年底,汪笨湖開始主持《臺灣心聲》。《臺灣心聲》標榜「100%本土原味政論節目,抓妖、嗆聲、說真話,檢驗所有政治人物,走透臺灣基層,跟人民借膽,向總統府發聲」。汪笨湖以所謂的「草地人」模式主持節目:大量使用鄉土俚語,以故事性表達立場,構成其個人魅力。汪笨湖在節目中塑造所謂的「本土意識」,在臺灣中、南部起家,在北部也得到一定觀眾支持。該節目於2005年12月3日停播,理由並未公開。但是緊緊幾天之內,同為親綠色彩的周玉蔻之《新臺灣高峰會》也遭停播。
前《Taiwan News》社長楊憲宏認為,《臺灣心聲》「在年代頻道消失,不等於《臺灣心聲》走向末路,也可能是《臺灣心聲》另一個生命旅程的開始。主持人汪笨湖是《臺灣心聲》的創意原始,這個節目『用臺灣話說國家大事』,是許多視臺灣話為國語的人心中的驕傲。……《臺灣心聲》在汪笨湖的戲劇化手法下,讓許多臺灣人感受到臺灣話的真善美,而且發現用臺灣話論政更有力量。」(〈看臺灣心聲停播〉)
2004年夏季,汪笨湖曾經應當時的中華電視公司總經理江霞的邀請,主持華視每週一至週五晚間八點至九點播出的政論節目《臺灣起動》,由年代網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作,風格類似《臺灣心聲》。該節目已停播。
2005年起,《全民大悶鍋》有一單元以此為模仿對象。
2006年5月,汪笨湖推出《笨湖網路開講》。
2007年11月12日,汪笨湖主持的臺灣藝術電視臺政論節目《笨湖開講》開播,標榜「絕不相罵,也絕不作假」,暗批三立新聞臺政論節目《大話新聞》攻訐李登輝與臺灣團結聯盟。汪笨湖說,民進黨既然是執政黨,本來就應該要接受全民監督;「因為你執政,你做不好,被人家批評,是會怎樣?批評民進黨,批評陳水扁,並不代表你反對臺灣,反而更愛臺灣。」 又說:「我看不起陳水扁動用那麼多力量,包括用他的媒體、他的打手,聯合欺負一個臺灣民主老人。你(陳水扁)當初需要民主老人(的時候),陳水扁,你(是)怎麼捧李登輝(的)?」 (〈汪笨湖打扁幫李討公道 自爆新節目王文洋資金相挺〉)
   政治活動
汪笨湖早期的作品有著強烈的中華情節,但是近年來是臺獨的支持者;在1990年代以後,許多臺灣人的政治主張是漸漸由統轉獨,汪笨湖只是其中一例。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選前2天,汪笨湖與黃光芹站臺時,跟臺下的民眾說:只要陳菊當選高雄市市長,他們就跳愛河。2006年12月25日,陳菊宣誓就任高雄市長;同日,汪笨湖與黃光芹身穿泳衣,跳入愛河水中,以實踐其諾言。兩人被拉上岸之後,汪笨湖說:也希望陳水扁總統實踐自己的諾言,來高雄買房子,搬來高雄定居。(〈陳菊當選我跳河!汪笨湖跳河履約〉)
民進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黨內初選前兩天,2007年5月3日,汪笨湖召開記者會力挺遊錫堃、批評謝長廷。汪笨湖說:「民進黨不要再騙臺灣人!民進黨是不是吃定了臺灣人一定要投給你們?沒有那麼一回事!(謝長廷)『憲法一中』跟馬英九『馬統一』,有什麼差別?我在這裡呼籲2008年不用選,民進黨、國民黨兩黨合一,看要是『謝馬配』還是『馬謝配』,他們兩個乾脆搭檔。」又說:「臺灣人假使沒有半個人,我汪笨湖願意代表臺灣獨立出來參選總統。我會去跪求林義雄,我甚至會跪求遊錫堃脫黨出來選。不是選贏選輸的問題,是選一個臺灣精神的問題。」(〈08卡位/選邊站 汪笨湖挺遊錫堃、打謝長廷〉)
  廣告代言
三洋藥品工業公司“維士比”提神飲料“勞工起動,經濟起飛”篇 
「賴帳不還」官司
2004年,《壹週刊 (臺灣)》第164期根據臺灣電視劇副導演李季峰(後改名李佳芝)之說詞,刊登〈名嘴汪笨湖賴帳不還〉一文。李季峰在該文中指稱,當時任職三立電視戲劇監製的汪笨湖不僅多年賴帳不還,還喜歡找劇組女演員去陪廠商應酬;如果女演員不從,汪笨湖就指示該劇的編劇修改劇情,讓她所扮演的角色「死」在劇中。李季峰在該文中又指稱,當時汪笨湖看上了剛進演藝圈的1999年中華小姐選拔大會冠軍王婉霏,汪笨湖提議以每月新臺幣10萬元包養她,但被她拒絕。同年,汪笨湖因此控告李季峰妨害名譽,並向李季峰求償新臺幣1千萬元,也控告李季峰與當時《壹週刊 (臺灣)》社長張劍虹、總編輯裴偉等三人誹謗;《壹週刊 (臺灣)》隨即控告汪笨湖誣告、偽證。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審理此案後認為,該文固然讓人產生「汪笨湖仗勢欺人」之負面評價,但調查後證實該文有確實的消息來源,故認定該文是確實的報導。而「汪笨湖找劇組女演員去陪廠商應酬」一事雖無法證明為真,但該文對此事著墨不多,而且文末有平衡報導,故認定此事不足以構成妨害名譽。一審判決結果,張劍虹、裴偉、李季峰無罪。二審判決結果,裴偉、張劍虹無罪定讞;李季峰則因「汪笨湖找劇組女演員去陪廠商應酬」一事遭證人否認,被依誹謗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得易科罰金。2007年6月,該院判決汪笨湖的誣告、偽證罪名成立,汪笨湖被起訴。2007年9月28日,該院判決李季峰的妨害名譽罪名不成立,汪笨湖敗訴。(郭芷余、許晉榮 綜合報導,〈《壹週刊》報導屬實 汪笨湖求償千萬敗訴〉,《蘋果日報 (臺灣)》,2007年9月29日C8版。)
  外部連結
汪笨湖的個人網站:福爾摩沙的私家偵探【汪笨湖】
汪笨湖開講影集
汪笨湖的「中國情結」小說《長江有愛》,希代書版1988年2月1日出版。
陳其育,〈你真要跟汪笨湖王世堅上街嗎?〉
不動峰,〈李濤、周玉蔻、汪笨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1%AA%E7%AC%A8%E6%B9%96
 
汪笨湖>百度百科
 
  汪笨湖(1953年—),臺灣作家及電視政論節目主持人。出生在臺南縣,本名王振瑞。年輕時曾因違反票據法入獄。汪笨湖在獄中開始寫作,以《落山風》、《嬲》、《陰間響馬》、《那根所有權》等多部小說享譽文壇,《廈門新娘》、《草地狀元》則拍成電視劇,被認爲是八○年代臺灣小說的異數。汪笨湖曾在三立電視臺擔任過戲劇監制、也在年代MUCH TV擔任執行董事。
  入主MUCH TV後,2002年底汪笨湖自己也開始主持「臺灣心聲」,「臺灣心聲」標榜「100%本土原味政論節目,抓妖、嗆聲、說真話,檢驗所有政治人物,走透臺灣基層,跟人民借膽,向總統府發聲」。汪笨湖主持的風格也是一貫的「草地人」模式,下結論直接明快、包含強烈的故事性、大膽的情緒表達、鄉土俚語的大量運用等特色,構成汪笨湖深具魔力的個人魅力,讓「臺灣心聲」漸漸打出知名度。汪笨湖也常討論臺灣早年塵封的曆史,一般民衆知道的不多,高漲的本土意識帶來這個市場,而「臺灣心聲」也正好幫助想要了解這些曆史事件的民衆補足曆史落差,因此使「臺灣心聲」紅遍中南部,再從中南部紅到北部,是年代Much TV開臺以來收視率最高的節目。
  批評者以爲汪氏常常在其主持之政論節目中批評不同政黨傾向者「不愛臺灣」,而自詡爲「愛臺灣」的代言人,他主張將臺灣民衆分爲「臺灣人」與「中國人」,並認爲只有臺灣人才愛臺灣,但也有民衆非常認同他的看法,是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人物。
  臺灣的媒體百分之九十集中在臺北,政治權力、財經資源彙聚首都,導致臺灣其它地區的民意受到忽視;汪笨湖以強調從南臺灣出發的「臺灣心聲」,不僅成功地掌握了中南部民衆被漠視的口味,也找到與臺北觀點媒體的市場區隔,進而樹立了自己鮮明獨特的節目品牌。有人以爲「汪笨湖現象」之所以在中南部狂燒,選舉只是火種,中南部民意被忽視,政經地位失衡與媒體關照不足,才是導致中南部民衆把汪笨湖節目作爲感情宣泄管道的主因。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832.html?tp=0_10
 
黃玉珊    
 
出生於台灣澎湖,在高雄長大。1976年畢業於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之後就到《藝術家》雜誌社擔任編輯。在這段期間她認識了導演李行,並且要求到片廠實習,於是在1977年到1979年之間,她在中影和大眾影業公司的幾部作品中擔任場記,並兼任《早安台北》的企畫。由於感到自己對電影方面的認知不足,毅然出國深造。起初她在美國愛荷華大學主修戲劇電影,之後又轉到紐約大學,1982年獲得電影藝術碩士學位。歸國後黃玉珊不但投入紀錄片工作,也先後任教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在的世新大學)以及文化大學、台灣藝術學院(今台灣藝術大學)、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等。
黃玉珊導演的作品充分表現出對女性的深切關注,她本人也積極參與女性影像推廣的工作。除了電影工作之外,她也曾經執導舞台劇、寫過小說並參與女性影展的創辦。目前她在台南藝術學院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擔任專任副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影視編導、獨立製片、女性電影、紀錄片以及電影評論。 
作品年表 - 導演作品 
年份 作品名 英譯作品名 
1982 《朱銘》(紀錄片)  Ju Ming  
1983 《四季如春的台北》(紀錄片)  Letters From Taipei  
1984 《謬斯》  Muse  
1984 《陽光畫家吳炫三》 (紀錄片)  The Painting Of A-Sun  
1986 《生命的喜悅-陳家榮的繪畫》(紀錄片)  Joy Of Life  
1988 《落山風》  Autumn Tempest  
1990 《雙鐲》  Twin Bracelets  
1990 《牡丹鳥》  Peony Birds  
1993 《 旋乾轉坤的台灣女性》 (紀錄片)  
1996 《台灣政治檔案─尹清楓》(民視/紀錄片)  
1996 《媽媽的土地》(台視/電視單元劇)
1997 《愛在台灣》(台視35週年專題片/紀錄片)
1997 《台灣政治檔案─蔣經國與蔣方良》(民視/電視紀錄片)
1997 《海燕》 The Patrel Returns  
1998 《真情狂愛》  Spring Cactus  
1999 《世紀女性台灣第一─許世賢》(公共電視/紀錄片) 
2003 《世紀女性台灣風華─修澤蘭》(公共電視/紀錄片)  
2005 《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 The Strait Story  
2006 《鍾肇政文學路》(紀錄片)  
2006 《插天山之歌》 The Song of Chatian Mountain  
2007 《池東紀事》(紀錄片)  The Forgotten: Reflections on Eastern Pond  
作品年表 - 著作 
年份 作品名 英譯作品名 
1991 『十年之約』  
1991 『大家來看電影』  
2002 《紅雪》劇本(郭珍弟合著)
2005 《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劇本   
作品年表 - 編著 
年份 作品名 英譯作品名 
1986 『德國新電影』  
1997 『動畫電影探索』  
人物年表 
年份 事蹟 
1954 出生 
1976 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業 
1977 擔任藝術家雜誌社編輯 
1978 擔任李行導演的《汪洋中的一條船》場記 
1979 先後擔任《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場記,並兼任後者的企畫 
1980 就讀於美國愛荷華大學傳播戲劇研究所 
1982 在美國紐約大學(NYU電影藝術碩士學位,完成紀錄片《朱銘》,並先後任教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及中國文化大學電影科系 
1983 為傳播公司拍攝紀錄片《陽光畫家吳炫三》,並擔任劇情片《大輪迴》副導演 
1984 導演舞台劇《藍與黑》,並全省巡迴演出 
1986 編導舞台劇《哭和笑》,在國立藝術館演出 
1986 著作『德國新電影』出版,擔任台北國際電影節策劃,同年協助舊金山KTSF電視台來台拍攝《蛻變中的台灣》紀錄片,擔任台灣部份製作人,該節目由新聞局贊助拍攝 
1986 拍攝公視節目《文化長廊》(緯來公司)  
1988 籌組黑巨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又名黑白屋電影工作室,並擔任負責人至1999年,與當代傳奇劇場聯合製作video紀錄片《生之曼陀羅》 
1991 著作『大家來看電影』和小說『十年之約』出版 
1992 「華盛頓廣場」一文獲得1992年吳濁流文學獎 
1992 參與台灣電影導演協會籌拍的《二二八事件》 
1992 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學院電影系(1992-1998) 
1993 黑白屋工作室主辦首屆女性影像藝術展 
1994 與呂秀蓮立委辦公室聯合製作《旋乾轉坤的台灣女性》紀錄片(video)  
1994 監製紀錄劇情短片《小珍和她們》(勵馨基金會) 
1995 編導反性騷擾公益廣告(勵馨基金會出品) 
1996 監製紀錄片《台灣藝術大師廖繼春》(Video),執導電視單元劇《媽媽的土地》(台視) 
1996 在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擔任副教授迄今 
1996 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1996-1998) 
1997 執導電視紀錄片《愛在台灣》(台視) 
1997 執導電視紀錄片《台灣政治檔案-尹清楓》 
1997 執導電視紀錄片《台灣政治檔案-蔣經國與與蔣方良》(民視) 
1997 編導紀錄片《海燕》 
1998 擔任台北市女性影像學會第一屆理事長  
1998 擔任亞太影展評審  
1998 製作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多媒體劇場」 
1998 編導紀錄片《世紀女性台灣第一-許世賢》(公視) 
1998 編導劇情片《真情狂愛》 
1999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副教授級兼所長 
2000 兼任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藝術科技多媒体中心主任迄今 
2000 監製短片《小靚和阿輝的九二一札記》,導演郭學庭、陳怡君 
2001 監製紀錄片《疼惜查某人的城市-高雄》,導演郭珍弟 
2002 擔任國家電影資料館董事  
2002 完成電影劇本《紅雪》(郭珍弟合著) 
2003 編導公視《世紀女性.台灣風華-修澤蘭》紀錄片 
2005 編導《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劇情片 
2006 編導《插天山之歌》劇情片 
延伸訊息 - 得獎紀錄
年份 事蹟 
1983 以紀錄片《朱銘》獲得金穗獎紀錄片優等獎 
1984 以紀錄片《四季如春的台北》榮獲第二十一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1984 以《陽光畫家吳炫三》(16mm,編導)入圍金馬獎紀錄片 
1989 監製《生之曼陀羅》(導演唐明亮)獲金帶獎佳作獎 
1990 《雙鐲》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音樂主題曲 
1992 《雙鐲》獲得舊金山同性戀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劇情片 
1992 以「華盛頓廣場」一文獲得1992年吳濁流文學獎 
1997 獲台灣省中興文藝章獎電影類獎 
1998 《海燕》獲得台北電影獎佳作 
2002 電影劇本《紅雪》獲新聞局優良劇本獎 
2004 所參與之《世紀女性台灣風華》系列獲得金鐘獎文教資訊節目獎
http://movie.cca.gov.tw/People/Content.asp?ID=182
 
 

上一篇:《春雨》

下一篇:《在室男》

美國黑金 2020-01-06 04:05:33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阿楨 2012-04-27 09:27:07

台灣番薯台 王文洋賣汪笨湖【聯合報2012.04.27

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去年買下國衛電視頻道,改名為台灣番薯台,由媒體人汪笨湖擔任董事長;汪笨湖認為電視台前景頗佳,向王文洋要求收購,已獲同意,雙方近日簽約。
據了解,王文洋並未掛名台灣番薯台任何職務,他的長子王泉仁擔任公司董事,律師李永然是監察人,兩人都已辭去番薯台的職務,這件交易已成定局。
王文洋對媒體經營相當有興趣,去年斥資五千萬元買下國衛電視,更名為台灣番薯台,去年十月開播。外界解讀王文洋買下電視台,是為二○一六年總統大選作準備。
台灣番薯台昨天表示,這件交易案是汪笨湖主動向王文洋要求,汪認為台灣番薯台前景看好,於是集資買下,希望擴大經營,「但買的金額,目前不方便透露」。
  討 論 區
5 樓
鬼看!●挺扁電視台!
4 樓
汪笨湖年收入保守估計超過兩億 買ㄍ小電視台,小case拉
2 樓
「但買的金額,目前不方便透露」。 我猜新加坡幣1塊....
1 樓
半夜給我辣妹節目啦, 這樣你去改成"拍阿扁馬屁電視台"我都會去看!
  相關新聞
汪笨湖爆民進黨若切割扁 “一邊一國”連線將組黨‎
汪笨湖赴監獄探望陳水扁 稱其不成人形應轉院‎

另參本館:捉放又捉扁 扁定罪 賴皮扁

築總統路 王文洋買下國衛頻道 2010-07-20 08:18:25

2010年7月16日 蘋果日報
【曹競元╱台北報導】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長子王文洋,最近以六千萬元買下有線電視「國會衛視」頻道,據傳他是為了二○一二總統大位鋪路。王文洋好友汪笨湖昨表示:「參選總統是假設性議題,但王先生對台灣是有使命感的,若價錢合理,我們會買三個電視台(頻道)。」國衛董事長許耀仁也證實,目前電視台買賣已交割百分之九十,八月份頻道節目將大改版。
在大陸經營電子材料、總資產數十億元的宏仁集團董事長王文洋,傳聞將以十億元資金,買三家電視台、三家報紙,打這場超級選戰。昨天國衛已被證實收購,汪笨湖說:「一個空台(不含電視台硬體設備)五千萬元是合理的價位,我們還會再買一、兩個。」
業界估算,王文洋的十億元選戰策略是划算的。購買一個電視台頻道成本五、六千萬元,加上全台頻道通路費(上架費)與衛星上鍊費用,一個月近九百萬元、一年一億元計算,到二○一二年三月選前,一個電視台總花費不到一億五千萬元,三個電視台不到五億元。並且,從「媒體分眾」的策略而言,三個不同營運策略所影響三種層面客群而言,即便不考慮報紙,影響也很可觀。
除了分眾,汪笨湖對這種「鐵三角」式的營運策略也提出解釋。他目前以體質穩定,並且是頻道數在八十區塊的電視台頻道作為優先考量,簡單說就是購買「有賺沒賠」的電視台,未來選戰開跑,他用賺錢的兩個電視台頻道、養一個賠錢的電視台頻道,耗損維持最低的情況下求取最大宣傳效果。
國衛被王文洋收購後,在頻道八十區塊的「蓬萊仙山」、「Z頻道」、「財經網SBL」等都表示出讓的意願,也有與王文洋的人接觸。「蓬萊仙山」董事長莊添光說:「我七十二歲了,我是獨資最好談。」
SBL董事長潘健民說:「現在環境很差,有人接手,我們願意待價而沽。」至於「台灣藝術台」,月前才由威剛科技董事長陳立白以一億三千萬元從妙天禪師手中買下台藝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是否馬上轉手賣給王文洋,汪笨湖表示:「有些電視台本質不錯,但價錢不合理。
硬體布局完成後,在人事問題方面,王文洋並未直接進入這一波媒體戰,在國衛向NCC申報的新任董事名單中,僅有台綜院董事長、新聞局前局長黃輝珍,以及律師李永然、汪笨湖的三哥王正忠等人,也沒有汪笨湖,不過他把自己設定在「總策劃」的領導階層,未來督導三個電視台。
至於「王文洋連鎖電視台」未來節目內容如何?汪笨湖表示「很多元」,包括「反血汗工廠」、「連動債受害人」團體,都有機會露臉。

版主回應
不是王文洋 威剛董座陳立白入主台藝台(2010/07/12)

威剛科技董事長陳立白最近買下台灣藝術電視台,12日與中國教育電視台在台北簽約合作。台藝的頻道位置在「後段班」,先前曾傳言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也有意入主,準備當競選總統的「發聲工具」。
今年2月才成功收購國衛電視全部股權的王文洋,外傳也曾計畫購買台藝電視台,並將轉型為財經、社會新聞為主的頻道,用來幫台聯打民進黨,以開拓南部選民市場。但據傳最後台藝是被一位親李的中南部地方人士以1.6億元的金額買下,真正買家並非王文洋。
台藝電視台營運民國87年成立,主要以人文關懷、文化傳承為訴求,在多數地區都在80台以後的頻道。陳立白以個人名義投資取得電視台經營權,今天(12日)跟在大陸收播覆蓋率高達9成中國國際教育電視台簽約合作,將聯手推動兩岸在教育和藝術的節目製播和文化交流。
中國國際教育電視台台長李世強也在簽約中表示,該台理念是「魅力漢語,文化中國」,相信彼此可以把台灣本土藝術推向國際舞台。
台藝電視台未來將製作華人企業家成功故事,並進一步要把傳統布袋戲、歌仔戲及本土創作推廣到國際舞台。並且也計畫與個縣市政府合作,要將全台在地的美食文化讓全球華人都知道。

李登輝籲棄馬 籌組第三勢力

李登輝反ECFA遊行時喊出「棄馬保台」,將年底五都大選和下屆總統大選視為第三勢力崛起的絕佳機會。李登輝應該是台灣政壇中最具煽動力的老人,李在台聯與民進黨共同舉辦的反ECFA遊行時,喊出「棄馬保台」,把馬英九、ECFA全都劃歸為一類,就是中國、統一的範疇,反ECFA連結成統獨的對立,李的「棄馬保台」頓時鼓動了國民黨內部本土派蠢蠢欲動的情緒。
李登輝交出政權已逾十年,也早是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年紀,可是卻仍是台灣政壇的翻江龍。為了台聯黨的經費,他不惜找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長子王文洋,提供王文洋爭奪王家遺產的奧援,甚至一度還表明要支持王文洋選下任總統,並引介王文洋給他在日本政界友人認識,儼然把王文洋視為「接班人」。可是,政壇上都深知李捧王,主要目的是為了政治經費的著落。
同樣在反ECFA的遊行上,李出面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同台,這對台聯及李而言,是最廉價的政治投資。蔡英文是在李登輝提拔下進入政壇,論資排輩,李遠在蔡之上,反ECFA遊行,民進黨辛苦動員,做出漂亮的舞台,結果由李登輝輕鬆收割,而且李更加碼喊出蔡英文放在心中不願喊出的統獨、一中一台的論調,並以更有鼓吹力的「棄馬保台」,輕易地把場子的焦點轉移到李的身上,令人不得不佩服李這位打滾政治大半輩子的精算師下手的力道猛狠準。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c&Path=2334747162/28ac2a.cfm

南亞董監改選 王文洋再落空 民視 2010-06-22

台塑集團今年唯一,要改選董監事的南亞塑膠,今天召開股東會,結果二房長女王貴雲,再度續任董事,原本外傳重返台塑集團的王文洋,機會再度落空。不過對於石化原料,聚丙烯可望列入ECFA早收清單,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只簡單回應:該講的都講了。南亞塑膠改選董監事,結果揭曉!一長串的名單中,沒看到王文洋三個字,反倒是他的大姐王貴雲,連任董事的職務。王文洋回到台塑體系的機會再度落空,不過外傳台塑集團的決策核心,早就安排好「八大基金管理人」名單,二房的王貴雲和王文洋都在其中,所以王文洋當不當南亞的董事,已經不重要。

另參本館:經營之神的神話 第三黨的末路?老番顛與小番顛 台灣父子反目成仇 大小騙子 五都大選
2010-07-20 09: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