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生存?》
在評<《白色巨塔》的謊言>時就已想評福克斯的《誰將生存?健康、經濟學和社會選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不知何故漏評了。前日看到一月的《科學人》有篇論文提及「人的健康與人的社經階級成正比」,才憶及。
你誤讀了該文,它不是左派的馬克斯醫療社會學,非但猤是唯物反而是唯心,它認為關鍵在於窮人的社經地位不利的壓力比較大。
是嗎?那只要增強心理的抗壓能力就能健康些了?
跟一般人對歐美等資本主義社會的認知不一,就心理壓力而言,富有的白領階級大於貧窮的藍領階級吧!
說的也是,若關鍵是在心理壓力,在社福及醫療已達未開發地區富人水準的歐美窮人,只要心存感激就能活的比富人健康了?
你搞錯了「壓力」性質,社經地位不利的壓力不純粹是個人心理感受而是社會的集體意識之事實。
我不跟你爭社會學的名相,從醫學女性主義來看,資本主義的醫療體制至今還是非常封閉的父權官僚主義。
這是有其先天因素的,就好比性別的先天差異有其基因之別,不然不會古今中外都不約而同的產生男女有別的現象。
我殺你這沙豬,什麽先天基因,明明是後天的父權社會所造成的~
妳不能如此不講理,就像男女的壽命,若非先天基因之別,怎會不分時代、不分地區、不分種族、不分開發程度,都存在女比男平均壽命長幾年的現象?
同理,若非窮人和富人有其先天的不同特質,怎會不分時代、不分地區、不分種族、不分開發程度,都存在窮人比富人不健康的現象?至少歐美的窮人應該很健康了,社福及醫療已保障了他們的基本生活和生命安全了啊!
真有你的,連健康問題你也能掰成希特勒式的階級優生學,你這是替富人該享有更多醫療資員合理化。
我管誰有錢沒錢,反正在醫療資員有限又快速昂貴的先天條件下,不論資本或社會主義體制,均不可能滿足人對生老病死的無限渴求。
所以《誰將生存?》就無解了?
太消極悲觀了吧,連醫療多元化的美國在科林頓時代都嚐試由他老婆推動全美國民健康保險。
結果如何?如作者所預估,失敗了!
上一篇:殘忍的《動物表演史》
下一篇:《滾滾豬公》
中國爆白髮運動 抗議消減醫保金|2023-02-16 公視
回應
原來清零之後立刻躺平就是為了消滅老年人口
原來是有人給錢的內外勾結的抗議封控/醫保社保的白紙/白髮革命的白癡革命。
這些老人還能鬧事,我媽辛苦大半輩子土裡刨食,一個月就拿200塊錢養老錢。無論是醫療還是養老,都是一代人養一代人。新加坡的淡馬錫模式我們學不來,沒有哪個國家的投資能養得起中國這麼多老年人口。我們理性的討論一下,現在除了削減開支,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農民繳農業稅,醫保都沒有呢,而且新農合每年還在漲錢,連鬧事的資格都沒有。老人生了病就只能忍著,沒人可憐也沒人為他們發聲。
現在農村早就不收稅/早就有醫保了好吧?騙別人可以,別把自己也給騙了?
2023醫保改革,之前每月醫保卡裡錢=公司或者政府的部分+個人繳納的部分。改革後,變成了統籌部分。以後去醫院門診看病也可以報銷了,以前是只有住院才能用醫保卡報銷,總體看來有利有弊。
中國醫保個帳改革何去何從? 2023-02-10 黃麗玲
武漢爆發退休人員2023-02-08抗議醫保權益縮水(包括,每月個人帳戶的醫藥補貼由人民幣286元降至83元,而年度門診起付標準提高至500-700元未達者須自費支付,還設下3500-4000元的門診補助上限。) 官方稱個人帳戶劃入統籌基金,擴大醫療支付能力,對參保職工的長期保障其實不減反增。專家說,中國醫保一開始就走錯了個帳的路,現在應能導正醫保功能,中國醫改難免陣痛頻傳。
醫保專家蕭慶倫(曾為中臺港、南非、瑞典等地的衛生改革提供諮詢)說取消個帳的改革方向正確:個人帳戶是個不公平的一種保險,從薪水扣錢是我的,死時是我的遺產,這是跟新加坡學的。保險的原則應該是大家統籌,個帳彰顯貧富差距,並壓縮到可造福更多病人的醫療統籌基金。
中國從2009年推廣醫保,做到96%的覆蓋率,目前的改革方向是擴大保費統籌的範圍,從一開始35萬人的縣統籌起,現已做到城市等級的統籌,但已經遇到相當多的阻礙,因為富有的城鎮會抱怨財源被貧困的城鎮拖累到,未來若進一步要統籌到省份的層級,挑戰更大。
美國一州擬將買賣囚犯器官合法化? 2023-02-13
近日,有網傳消息稱,美國一州擬立法,將買賣囚犯器官合法化。
馬塞諸塞州的兩位民主黨眾議員,裘蒂絲•加西亞(Judith Garcia)和卡洛斯•岡薩雷斯(Carlos Gonzalez),共同提出了一項新法案。囚犯可以自願選擇以捐獻器官或骨髓的方式,換取減刑。如果該提案通過,那麼監獄將允許符合條件的犯人獲得不少於60天,不多於365天的減刑。
問題是這項提案的爭議很大,是否會通過還沒有定數。首先,它可能會違反美國聯邦法律。根據美聯社的報導,美國聯邦法律禁止出售人體器官,或以“有價值的代價”來獲取人體器官。那麼監獄和司法體系,用犯人的自由來換取其器官,是否違反聯邦法律呢?自由能不能在法律上被定義為“有價值的代價”呢?另外更大的問題是,許多監獄是私人監獄,並不是美國政府控制的,而是私人公司控制,他們是否有權經手器官捐獻?
這項提案面臨重重問題,美國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州,使用類似的法律。2007年,南卡羅來納州也推出了相似的提案,但最終只是為囚犯建立了一個自願的組織和器官捐獻專案,並沒有以減刑作為條件。如今,美國監獄中的犯人如果要捐獻器官,受體只能是直系親屬。美國也不允許使用死刑犯的器官,進行捐獻。
提案的發起者裘蒂絲•加西亞表示,提案針對的是健康不平等問題,源於對黑色和棕色人種不公正的監禁,和過度執法的惡性循環。黑人和西班牙裔面臨的健康風險更高,可能需要器官捐獻,而歧視性的監禁率排除了很多可能的捐獻者,導致非裔美國人的等候名單比白人更長。
也就是說提案的發起者認為,非裔和西班牙裔被關進監獄的概率更高,監獄裡這些少數族裔太多了,導致監獄外的少數族裔等待器官匹配的隊伍排得很長。這種邏輯比較奇怪,根據非營利組織捐獻生命的網站資訊,族裔區別不是匹配供體和受體的條件之一。白人給其他族裔捐獻器官,只要配型合適,都是可以的捐獻的。不存在只能是非裔對非裔,或西班牙裔對西班牙裔。
“解決日本老齡化的唯一辦法是老年人集體自殺”,耶魯大學日籍教授這言論引爭議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2日,紐約時報2023-02-12報導,耶魯大學38歲日籍助理教授成田悠輔(Yusuke Narita)曾公開為日本應對老齡化“出謀劃策”稱,“唯一的解決辦法不就是老年人集體自殺或者一起切腹自盡?”該說法近期在推特上引發爭議後,成田悠輔回應稱,“集體自殺、一起切腹只是抽象的隱喻,我本應謹慎對待這些詞的負面含義,所以經過反省,去年開始,我不再使用這些說法了。”
《楢山節考》。日本人有這種想法不稀奇,因為來自他們的傳統。從側面反映出日本是一個“有小節而無大義”的民族。精日們怎麼洗?
年輕人都在為這個政策歡呼,可是他們為什麼不想一想,自己也會有老去的一天的啊?到時候也希望自己被自己的子孫推往斷頭臺嗎
台灣罕病女童竟赴陸求救?常吹健保的陸配跟覺青敢說嗎?2023-01-15寒國人
相關新聞
11歲童肌萎症求救總統"遭放棄"?! 赴陸求生母淚崩。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俗稱漸凍症,台灣約400人,但該藥一針高達230多萬元,中國「砍價」僅15萬元
回應
寒國人,揭露真相的路確實很難行,但攔不住我會一直支持你!
我剛查了, 大陸之前剛進來是70萬,相當於350萬新臺幣,現在3.3萬是最近藥監局砍價的結果.
雖然中國是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但醫院的醫生,教授,護士等,真是好過資本主義的體制(不是大病,去預約起碼要半個月或一個月),大陸醫院,如果大病住院,政府比7至8成,自己比2或3成。
仔細研究過大陸的醫保和臺灣的健保,從各種唯獨和角度,客觀的可量化評分。醫保差不多7.5分,健保8分。但大陸人對一個7.5分的東西,覺得稀疏平常是很天經地義的。臺灣人對8分的東西,當成臺灣之光,至上的寶貝。也就是說大陸政府真的就是只幹事實,說的少。臺灣政府很會包裝,做了5分事吹成10分,pua島上的民眾。
我是大陸人,我現在在德國留學,有時我也懷念中國醫療,但是德國除了牙醫其他基本都免費,要命的是除非掛急診,不然全都要預約,可能輪到你看病時病都好了。所以其實挺沒有安全感的,而且德國全民免費醫療的代價是工資的縮水,扣稅將近工資的40%,羊毛出在羊身上。總結就是絕對不可能有完美的政策,各個地區的醫保都不可能做到完美。
印度公立也是免費的,但有錢人還是去私立。
你是不是還忘了你一個月近100歐的保費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zo1eUjZWEg
印度藥企或致66名岡比亞兒童死亡,如此多黑歷史還能出口?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2-10-05警告印度梅登製藥的4款止咳糖漿可能與近期岡比亞66名兒童的腎臟衰竭死亡事件有關。印度新德里電視臺9日稱,這家藥企可謂是“劣跡斑斑”,不僅在國內多個邦質檢不合格,還曾在2011年因品質問題被越南“拉黑”。
1998年春,印度德里附近的某村鎮發現有36名6歲以下的兒童腎功能嚴重衰竭,經搶救後仍導致33名兒童死亡。調查與化驗結果表明,這些兒童服用的祛痰劑中含有17.5%的二甘醇,這是一種用於汽車發動機防凍液的劇毒溶劑,藥品生產商為多賺錢,以廉價的二甘醇來代替載色劑丙二醇。
回應
“靈魂砍價”我不是藥神
印度神藥便宜是付了高昂代價的,以為歐美跨國藥企提供臨床試驗基地為代價獲得仿製藥默許,便宜是付了高昂代價的,低種姓生命的代價。
印度仿製藥暢銷全球!為何西方蒙受巨損 也不制裁印度? 2022-07-3日
仿製藥不是假藥,當藥品專利保護期到期後,其他國家和藥廠即可生產仿製藥。(楨:?仿製藥非法!學名藥合法!)
印度每年生產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仿製藥,價值數百億美元,出口全球兩百多個國家,有著巨大的市場影響力。瑞士諾華公司曾因其治療慢粒白血病的首選藥物格列衛,處於專利保護期內被印度藥企大規模仿製而起訴印度政府。除了諾華,還有很多西方藥企因專利藥侵權起訴過印度,但結果不是敗訴就是訴訟被駁回。本視頻將從四大主要原因進行分析:政府的扶持;災難後的賠償;成為試藥基地;罰不責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fjwNLp2l0
醫保局“靈魂砍價”讓更多好藥以更低價格進醫保!背後究竟如何談判? 2022-05-06 08:51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2018年成立後的4年多時間裡,每年都進行了一次談判。全國有500多個藥品品種,通過談判的方式進入了醫保目錄。醫保部門組織了相關專家,對談判進入醫保目錄的產品的價格、臨床應用價值等進行綜合評定,相當於出了一個“底牌”,然後談判的人員就與藥品生產企業,或者供應商進行談判。
“靈魂砍價”之後,醫保又揮起大刀 2022-06-16
在2019年那場著名的“靈魂砍價”中,阿斯利康的糖尿病藥物達格列淨,降價72%,該藥進醫保第一年就增長了200%以上,到第二年前三個季度的同比增幅接近300%,全年已超20億元,挺進了全國口服糖尿病用藥的前三。
協定到期需要續約的獨家品種,降價幅度將與醫保支付情況掛鉤。而且藥品進入醫保目錄以後銷售的金額越高,超出醫保基金預估金額越多,其降價的幅度就越高,即便不需要重新議價,也面臨最高25%的降價。“越是大品種,價格砍得會越狠。”
到2019年,進入醫保目錄的腫瘤靶向藥總數已經增加到了30種。其中,2018年納入醫保的奧希替尼,當年就1468.87%的放量——金額從186.56萬元增至2926.89萬元。
電影《七五計畫》:描繪未來日本為老年人贊助安樂死專案,大多數人積極回應2022-06-18
在萌生了一個劇本構想之後,日本電影導演早川千繪決定找到母親的同齡友人和其他熟人,驗證上面的這一假設性問題。她所得到的答案是:“大多數人對此都很積極,他們不想成為別人或自己孩子的負擔。”
在早川千繪看來,這一結果看似令人震驚,卻有力地反映了當下日本文化和人口結構。《七五計畫》獲第75屆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特別提及獎。
這部電影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首次擔任總監製的集錦電影《十年日本》中的一部《七五計畫》的再創作,描繪了這樣一個未來景象:日本政府宣導安樂死,以及為孤獨老人集體埋葬,興奮的銷售人員不斷推銷著這些服務,就像推銷旅遊保險業務一樣。
日本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為65歲及以上,按人均比例算,日本的百歲老人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在日本的65歲以上老人中,五分之一為獨居,該國老年癡呆症患者的比例非常高。隨著人口的迅速減少,日本政府面臨潛在的養老金短缺,以及如何照顧年長公民等問題。
雖然年長的政客仍主導著日本政府,日本媒體也時常強調所謂“快樂老齡化”的樂觀報導,但安樂死在日本是非法的,但這卻偶然會在可怕的犯罪情境下出現。2016年,一名男子在東京郊外的一個殘障人士中心殺害了19名正在熟睡的人,他聲稱這些人應該被安樂死,因為他們“在家庭生活或社會活動中遭受著極端困苦”。
日本鳥取大學的副教授安藤泰至,主要研究生死學、生命倫理等課題,他認為在一個某些人因過渡工作而死亡的社會(日本),這種潛在的未來景象是更加可信的。“想像一個接受安樂死的地方並非不可能。”
回應
我也希望我晚年有合法平價安樂死,沒必要渾身病痛苟延殘喘。沒安樂死就燒炭
這個題材在日本並不新鮮,拋棄老人(自生自滅)在日本平安時代的《大和物語》、《今昔物語》及其他歌謠、故事中均有記載。影視方面,早已《楢山節考》,並且是名導演木下惠介和今村昌平兩個各有千秋的版本。電影原著為深沢七郎的短篇《楢山節考》,小說以日本民間的棄老傳說為主題,講在一個楢山深處的村莊裡,老太太因年老被兒子背上山,令其自生自滅的過程。
相關新聞
枝裕和 《十年日本》:悲觀真的無可避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IfMJjl3Kc
一年致死127萬人!抗生素問題很嚴重
2022-01-20,《柳葉刀》發佈最新研究,試圖量化這一問題的嚴重程度。
該研究指出,2019年,全球有127萬例死亡和抗生素耐藥直接相關;約495萬人因耐藥菌感染病逝。這明顯高於此前估計的每年70萬AMR相關死亡數。
研究稱,AMR是一場“無聲的大流行病”,比瘧疾、愛滋病(HIV)更致命。
與耐藥性相關的6大死亡病原體,分別為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鏈球菌、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它們導致約92.9萬AMR死亡和約3.57億AMR相關死亡。
回應
美國天天給飼養的家禽吃抗生素,醫院的抗生素使用收得再緊,解決不了耐藥問題!
我國對抗生素的管理,也才是近幾年的事,且在內地執行並不如北上深等大城市這麼嚴格,本人就經常讓西北來的同學帶些阿莫西林、頭孢等抗生素,內地普通藥店就能購買。
這個報告就是不完整,請仔細去研究因為沒有使用抗生素死掉的是多少。兩個做對比才叫科學。
瘟疫哲學1
釋曰佛無分別心,眾生皆有佛性。老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病毒自然對人類也一視同仁,不分國族、政體,都會演化出肆孽之道。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以2020肆孽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為例,由下列相關新聞資料可知,愈有正知(病毒的肆孽之道)正信(知恥近乎勇)正行(勇於普查隔離與接種疫苗)者,愈能違抗天孽,此乃真佛系防疫也。反之,愈是無知無恥(造謠信謠/國族歧視/政體鬥爭)無能(普查隔離與接種疫苗/很能歧視鬥爭)者,不查當沒事、一查嚇死人,此乃假佛系真自孽也。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相關新聞資料
疫苗外交戰
全球疫苗接種即時動態(2021-11-30 )中國:24.9億劑(173.14劑/百人);印度:12.2億劑(87.78/百人);美國:4.5億劑135.12劑/百人)https://news.ifeng.com/c/special/85mhVvWS5i4
中國承諾2021年向外提供(援助+出口)20億劑疫苗(2021-11-25)已向106國和4國際組織提供超過18億劑居世界之首。2021-11-29承諾2022年將再向非提供10億劑(6億無償援助4億聯合生產) 中國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一期項目主體結構封頂。中國藥監局2021/12/09批准第1種新冠肺炎治療藥。學者:疫情讓中GDP超美時間提前到2025
排除實驗室意外 世衛專家曝新冠病毒3大傳播途徑
世衛專家小組2021-02-09於武漢簡報新冠病毒起源初步調查,排除源於實驗室,較可能透過動物直接傳人、中間宿主傳人、冷凍食品傳人;沒證據顯示2019年12月之前病毒已在武漢廣泛傳播;還無法確定病毒的確切宿主是何種動物。團隊有以下幾項建議1:世界各地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資料庫的建立,將能更有效地追查來源。2會繼續追查武漢之外其他地方的早期病例。3:要研究其他國家可能的宿主動物。4:具體調查研究冷凍食品的傳染路徑。美質疑溯源報告,中籲美也邀世衛研究.《紐時》稱西方極力要求世衛赴華調查,如今調查結果給中國加分。溯源專家組:溯源將覆蓋全球 (回應:想快點找源頭應到歐美找!) 世衛2021-03-30公佈疫源調查報告:疫源來自蝙蝠而非實驗室,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疫情疫源。 建議,在全球研究比華南海鮮市場要早病例的樣本,尋找病毒宿主的物種,瞭解病毒的冷鏈傳播過程。美國2021-05-26又炒作“中國實驗室洩漏新冠病毒” 中駐美使館:查美!徹查到底!外交部:請美同WHO聯合對美進行全面透明的調查(回應:要查美國病例/實驗室!) 世衛:病毒溯源被政治毒化.
…………..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850944
懂了印度黑市,你就知道印度政府啥都搞不定 2021-04-28
這兩天印度火葬場的照片基本刷屏了全世界,很多人竟然用“屍橫遍野”來形容印度,講真,有點大驚小怪了。印度一直有用柴火燒屍體的習慣,印度的電壓不太穩,所以家屬傾向于用柴火燒,免得燒一半再拉出來擱柴火上燒。而且印度有些宗教認為,圍觀別人火化,就可以吸取別人的靈魂,讓自己多活一段時間。就算在平時去看印度火葬場,依舊是地獄,更別說現在了。
印度的主要醫療資源都集中在私立醫院裡,免費的公立醫院,醫療條件很差。所謂醫療短缺是正規管道,黑市雖貴啥都有。黑市有路子把你全家送出國,富豪在英國禁令前半個多小時坐著豪華包機入境。
印度黑市的帶頭大哥,當之無愧就是黃金,印度消費的黃金有近千噸,占了全球的1/5。黃金黑市的基礎是政府收13%的稅,讓國內和國際金價有15%的差價。
印度黑市,還有個全世界有名的就是仿製藥了。不許在其他國家銷售的藥品,甚至還沒有正式上市的藥物才是黑市的主業,如果你在黑市買藥,時不時可能會發現有歐美人也在探頭探腦的,這些都是來買藥的,他們買的大多是還在實驗階段,在本國還沒有能上市的藥物,只能來印度想辦法弄藥救命。歐美藥廠覺得自家人精貴而且在自己國內做實驗很麻煩,做藥物試驗(有合法有不合法)成本太高,把藥物人體試驗弄到印度來做。
印度還有一種黑市比較奇葩,是專門服務政府的。也就是打通政府關節的。
黑市的一大門類就是專門囤積銷售那些管制或者稀缺的商品。
印軍採購對外回扣是10%,對內採購是多少真的是沒人知道。跟政府相比,軍方還是講道理的。
全世界器官移植缺口極大,印度黑市賣人是賣整的,還有零著賣的。
既然人是可以賣的,野生動物就不用說了。
如果印度新冠變異後跟西班牙流感似的,印度現在“重症年輕化”的症狀,有點像1918年的秋天。西班牙流感第一波1918年春季,死亡率非常低;第二波1918年秋季,死亡率最高,主要是年輕人。1919年第三波,死亡率介於前兩波之間。最終,全世界1/5的人染病,死亡至少5000萬。
相關新聞資料
世衛專家:印度實際病例或比官方報告多20至30倍高達5億
真實印度打臉外交官袁南生:窮而不苦、雜而不亂、髒而不病
胡錫進:這樣的狗官 在中國至少會“社會性死亡” 2021-02-18 環球時報
美國中南部遇極寒天氣,至少26死,得州科羅拉多市長居然直斥老百姓“只有強者才能生存”
“生存還是死亡是你們自己的選擇”“政府和電力供應商並不欠你們什麼”,甚至還說遇到困難就找政府要援助是“社會主義政府的可悲產物”。這人要是在中國可不光是要辭職的問題了,他至少還會“社會性死亡”。
回應
弱肉強食叢林法已在美根深蒂固了,所以官員才會說出這種混帳話.
相關新聞
美國2020年上半年人均預期壽命因新冠疫情縮短一年
回應
弱肉強食
印尼也來"欺負"臺灣 台媒:這就是民進黨要的新南向嗎 2020-10-23 環球時報
據臺灣《中國時報》22日報導,印尼政府日前宣佈2021年1月起實施輸出印尼外勞“零付費”政策,即外勞的護照簽證、來回機票和訓練費用約7萬到10萬元新臺幣,都將轉由臺灣雇主負擔;引發強烈反彈後,印尼政府再度公告稱政策提前於今年11月啟動。外勞在台人數達71.9萬人,其中以印尼籍的27.9萬人為最多,其後依次為越南籍及菲律賓籍。外勞中,高達99.3%都是看護,其中擔任看護的外勞有27萬人,與此次零付費相關的外勞人數高達4萬人。21日,台雇主團體赴印尼駐台辦事處強烈抗議,呼籲儘快與印尼協商。台稱,已持續通過管道表達台方立場。
中時評論稱,臺灣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但島內的長期照護政策總是趕不上老化腳步,以至於外籍家庭看護工成了最後一張安全網,至少讓一個家庭維持經濟活動而不被拖垮。如今面對島內看護最大來源地印尼的“勒索”,當局應該硬起來,而不是被綁架得毫無招架之力。諷刺的是,面對印尼獅子大開口,台卻像是軟腳蝦,不僅不敢硬起來表達強硬訴求,為數十萬家庭爭取權益,甚至連個辦法也拿不出來,問題是印尼得逞後,恐也引起其他南向國家跟進,難道這就是蔡政府要的南向政策嗎?
家屬對北京地鐵男乘客死因無異議,急診大V:我有
【文/觀察者網 童黎】“北京地鐵站45歲男銷售猝死,家屬對死因無異議,但醫生有異議!”2020-09-25晚,微博大V@急診夜鷹 的發帖獲得大量轉發及關注。
@急診夜鷹 在帖子中重提了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等人在北京地鐵發生的猝死案例,質疑地鐵方“拒絕”企業和個人捐贈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這一“急救神器”,在明知心臟驟停有效急救措施的情況下“裝傻”。
很快,北京地鐵內未配備AED的現象引發網路熱議,“少做少錯”、“施救責任”等問題更是網友們討論的重點。而這已經不是北京地鐵第一次身陷類似風波。
北京地鐵目前所有站內均未配備AED。至於是否有配備計畫,地鐵方僅表示“目前正在協調中”。
我國每年大約有54萬人死於心臟性猝死。由於心臟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心室顫動,在地鐵車站等公共場所配置除顫儀,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相比之下,北京的機場和不少商場配備有AED。
回應
除非免除緊急搶救的責任,現在動不動就鬧,萬一有賠償呢?大家只好多做多錯不做不錯,否則就是攬責任上身。
我有異議。急救措施是否有效誰界定?醫療事故誰界定?急救醫師是地鐵公司員工還是正規醫院醫生?這個提議基本沒有可操作性。
看看,當今世界AED生產廠家:美國偉倫,美國卓爾,美國邁心諾,德國萬曼等基本去全是歐美產品,而中國號稱國產的只有一家叫邁瑞醫療。這些冒出來的大V那種口氣,就是一個銷售;當今世界這些AED臨床試驗都是基於描述性誇大的,目的還是為了推售AED自動除顫設備,幾萬一台。設備賣出去了,這些廠家和銷售負責嗎?顯然這是一個很慎重的問題。
美百年「黑歷史」重演…濫摘移民子宮 納粹當年也學 2020-09-19 聯合報
美國喬治亞州一處移民拘留中心日前遭踢爆強摘移民子宮,讓外界相當震驚。對此,美國一些學者表示,這其實並非首例,美國強制絕育的歷史甚至可追溯至一個多世紀前,且這也不會是最後一例。
以健康為幌子 對有色人種絕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南加州大學美國研究與種族學教授納塔利婭.莫利納(Natalia Molina)曾撰寫過有關強制絕育歷史的論文,對美國這段「可恥的歷史遺產」並不陌生,當時官員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以法律和健康為幌子,特別針對有色人種進行絕育手術。
回應
美國老是指責批評他國人權問題,但美國人自己卻經常在暗地裡搞一些更慘無人道的事情。
原來世界的亂源就是『亞美利加共和國』。說別國不人道、不民主、不自由。高舉世界警察維護正義的大旗幟,軍事武力干涉、經貿重稅橫加。
美喬治•梅森大學研究:若白人醫生照顧,黑人新生兒死亡率高出3倍
在美國社會不斷暴露出種族不平等問題之際,CNN新聞網2020-08-18的一篇報導又揭開了一個讓人不忍卒讀的事實:研究人員追蹤了1992年-2015年佛羅里達州主要醫院近180萬名新生兒的資料,研究表明,新出生的黑人嬰兒如果得到黑人醫生的照料,包括由黑人醫生接生,將更有可能倖存下來;但如果是白人醫生照料的話,其死亡率會是黑人醫生照料的三倍。
但是作者在論文中寫道:“基於這項研究,希望能夠幫助醫院和其他的護理機構減少種族偏見,探索嬰兒死亡率與種族主義間的聯繫。而如果想要減少新生兒死亡率中的種族差異,當務之急要做的是必須提高醫生、護士和醫院管理人員對於種族問題的準確認知。”
來自美國醫學院聯合會(AMMC)的資料,截止2018年,白人醫生占全美執業醫生的56.2%,亞裔醫生占比17.1%,西班牙裔醫生占比5.8%,非裔醫生占比5.0%,另外還有13.7%暫不明確。
而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黑人死亡率遠高於其它族裔,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非裔免疫學家科比特(Kizzmekia Corbett)曾猛烈批評,此次疫情是針對非裔的“種族清洗”。她還暗示醫院在呼吸機不足的情況下,會最先放棄給黑人插喉。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則解釋說,非裔民眾中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哮喘等基礎疾病患者比例較高,故新冠病毒對此類人群的健康威脅更大。此外,非裔群體的醫保覆蓋率低,一些非裔民眾確診感染後無法及時獲得優質醫療服務,這也導致了他們的病亡率較高。
回應
不能像對付北美原住民那樣對付黑人米國遲早爆炸。
美國一直想像對付印第安人那樣來對待黑人,但是現在社會資訊流通太快了,美國只能偷偷摸摸的做!
這段歷史公知最怕中國人民知道,也確實有些人故意不想讓我們知道。
天邊孝子症候群
回應
通常在父母身邊默默照顧的都是父母最不親不疼的小孩
媳婦就是最不親最不疼那個「家人」!
然後還因為住一起有摩擦,父母還越來越有意見。
最疼的大概都王子病公主病養尊處優的 等到父母生病他們可能也不會管⋯⋯
天邊孝子不止在醫院碰得到啊,還有一種是從來沒露面,等到老父親過世才來奔喪(分遺產)的...然後到了現場就開始,那個地方不合禮節啦,哪邊師父請的不好啦,經念得太少啦,最重要的是.....
喪葬費他不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MowpRjxU6I
失智症的「天邊孝子」 2015/08/25 • 作者 / 伊佳奇 • 出處 / Web only
最近有人在網路上探討「天邊孝子症候群」,這現象主要是指除給醫療團隊或家庭照護者的困擾外,也經常是推動善終的阻力,於是有家屬在這次失智症支持團體中指出,這現象一樣困擾著失智症家庭中的主要照護者,平常不見人影,久久出現一下,就指責主要照護者,比安寧療護的狀況更加嚴重。
這名稱原本是英文,「來自加州的女兒症候群」Daughter from California Syndrome。是指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人,經常會突然出現平常不在照護的子女,出現後就批評醫療團隊的治療,責怪平日在負責照顧的家人,埋怨他們為「何要放棄?」,進行安寧療護。
即使是疾病末期,已回天乏術,雖然大家經由多次討論,已決定要讓長者能有善終,但是這位「孝女/孝子」仍「堅持要救到底!」結果讓病人身上插滿了管子,CPR壓得肋骨斷了好幾根、七孔出血……讓長者無法有「尊嚴」的離開。
受夠!實驗屢被批虐待猴子 德科學家要舉家遷陸了 2020/01/24 中時
德國大腦科學家洛哥賽提斯(Nikos Logothetis)因為受不了德國社會輿論抨擊他的實驗室虐待動物,已經決定今年帶著全家人及研究團隊,遷往大陸繼續研究。
德國之聲報導,洛哥賽提斯帶領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s)因進行活體動物實驗而聲名大噪、飽受爭議,2016年德國電視台Stern TV獨家披露該實驗室進行動物實驗的畫面,影片顯示實驗室裡的猴子頭顱被打開,研究人員裝進金屬科學儀器後又將頭顱縫回去,畫面中清楚看到猴子頭部血肉模糊的樣子,有些鏡頭也顯示猴子承受極大痛苦,試圖將機器拆下。畫面公開後在德國社會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引發民眾上街抗議,呼籲維護動物權益。
2018年德國法院判定洛哥賽提斯等3名實驗室研究人員虐待猴子、並給予處罰,法院的理由是,研究人員應該依據實驗標準早一點麻醉猴子。
不過洛哥賽提斯隨後發表聲明駁斥,強調團隊在獲得批准進行的動物實驗中已經盡了最大努力,盡可能減少這些動物的疼痛、痛苦和對他們的傷害。
其他學術界同業似乎也相當同情洛哥賽提斯的處境,報導引述《施瓦本日報》(Schwäbisches Tagblatt)去年9月的報導指出,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上,來自美國、英國、日本、瑞士等多國科學家都表達對洛哥賽提斯的支持,他們認為科學研究一旦脫離了動物實驗,就無法進行下去。
報導援引《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指出,洛哥賽提斯今年將離開德國,帶著全家人及許多同事前往上海,在專門為他打造的實驗室中繼續進行研究。
報導指出,這是德國科學界頭一次遇到納稅人支持的研究團隊幾乎完整地出走,並不是洛哥賽提斯不懂感恩、追求利益,而是因為德國目前的情況讓他無法再忍受下去。
相關新聞
貿易戰對牠課關稅 美動物實驗室恐遷陸
回應相關新聞
中國是世界未來的希望!就像二戰之前科學家全跑美國,最後壯大美國...呵~
法國小鎮頒行政令:節假日期間不准在家死亡 2019-12-11 中國新聞網
近日,法國中部一小鎮頒佈了一項令人匪夷所思的行政令,轄區內的居民不得在週末或節假日期間在家中去世。鎮長表示,“死亡禁令”是一種宣傳噱頭,目的是引起人們對法國鄉村社區糟糕醫療狀況的關注。,制定“荒謬的規則”是為了回應“(醫療)體系的荒謬”。
回應
難怪有人說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相關新聞
日本獨居老人「孤獨死」 每週4千起
老人德意志:被高齡社會壓榨的「德國照護者」
日本老年人希望入獄服刑因生活成本高昂
應對人口緊縮、超高齡化日本將全力打造“終身勞動”制
在法國週末不要在家去世:開證明的醫生不上班 2019-12-18 觀察者網
根據法國法律規定,在醫生開具死亡證明前,死者的遺體是不能被移動的。這導致在一些缺乏醫療資源的偏遠小城,死者的家人必須等上好幾天,才能處理他們去世家人的遺體。
法國有近1/4的人口在家中去世,“收屍難”的問題逐漸顯現。在一些市鎮,員警、消防員,甚至是市長都要出動為當地人尋找醫生,為他們去世的家屬開死亡證明。
男孩為何躺醫院地板?英國首相不想聊,搶記者手機 2019-12-10 觀察者網
英國大選還有2天時間,在這關鍵的節骨眼上,一張4歲小男孩躺在醫院地上的照片,成了保守黨與工黨爭鬥的焦點:而英國首相詹森粗魯地把試圖展示該照片的記者手機塞進口袋的那一刻,成了“保守黨在競選中經歷的最糟糕的日子之一”。
事情開始於12月8日,一張生病小男孩的照片出現在英國《鏡報》、《約克郡晚郵報》這些媒體上。這是男孩傑克(Jack)的媽媽莎拉(Sarah Williment)3日拍的,當時,傑克被救護車緊急送往里茲醫院,疑似患有肺炎。
傑克一開始被安置在兒科急診科的床上,但是由於急診室十分繁忙,又有緊急情況,他們被告知有另一位元病人需要這張床。於是,傑克就被轉移到了另外一間沒有病床的房間。
薩拉說,醫院工作人員“盡其所能提供幫助”,但“沒有足夠的床位來滿足高需求”,等候過程中,傑克有4個半小時都沒有床可以躺,只能像照片中一樣躺在地上。
薩拉對英國的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十分失望,她對《約克郡晚郵報》說,“NHS正處於危機之中”。她還告訴《鏡報》,她親眼目睹了NHS的危機,這意味著她會投票給工黨。“我對醫療體系和床位不足感到失望,我認為這是由於NHS缺乏提供所需服務的資金。”
NHS一直是保守黨與工黨在競選中的主要交鋒點,工黨一向批評保守黨試圖削減NHS資金,科爾賓也把“當局考慮將NHS出售給美國”作為對詹森最有力的攻擊之一。
傑克的照片流傳開之後,科爾賓還舉著用此照片作為頭版頭條的《鏡報》,在英國街頭為自己的競選造勢。他說,這張照片是英國的“恥辱”,“我們需要給我們的公共服務投資”。
“很多人等了一年又一年,很多的人在等著擇期手術,在等著癌症治療。我們必須要為我們的NHS投資……這些問題在2009年到2010年是不存在的,自從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結成聯盟,限制了投資,這些問題就來了。我們會正確地投資NHS。”
回應
英國人可以選擇免費但排隊,也可以選擇花錢有品質,有選擇不好嗎?
實事求是,沒去過體驗過就別逼逼,我留英的時候註冊NHS就能體驗冗長的官僚體系弊端,感個冒發燒還得國內帶的中成藥好使,等醫生開處方藥?等到見醫生估麼著燒完了。看牙科?華人華僑都知道,回國看完再返英比等待公費醫療那僅有的一些牙科醫生要強多了。私營醫院?呵呵 可能哪種檔次的醫保標準非上半部分的“中產階級”才能享受到吧。 可那又占英國國民比例的多少呢?外國的月亮,真不一定圓哦。
黑猩猩家園被占獵殺人類幼童 搶走2歲娃殘忍剖肚
據英國《太陽報》2019-11-11報導,《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說,在非洲烏干達,由於棲息地逐年喪失,黑猩猩為了覓食,不僅破壞農作物,甚至會襲擊人類。當地自2014年以來,發生多起黑猩猩擄走兒童事件,其中一名兒童慘遭開膛破肚,內臟被吃掉。
這起事件並非個案,從2014年以來,當地發生多起黑猩猩襲擊兒童事件,造成至少3人死亡,6人受傷。目前還無法確定黑猩猩為什麼襲擊人類,據信與其棲息地逐漸被農田侵佔有關。
據統計,目前在非洲大約有30萬隻野生黑猩猩。在野外,雄性黑猩猩有時會捕獵猴子或山羊,並吃肉果腹。它們雖然對人類保持警覺性,但這也使得它們更具有侵略性。
烏干達野生動物管理局表示,當局已經意識到黑猩猩攻擊兒童的問題,但面對黑猩猩棲息的森林和家園遭到破壞也感到無能為力,因為當地人普遍認為開闢農田來維持生計比保護森林更加重要。
根據烏干達法律,獵殺黑猩猩是違法行為,但人們會去盜獵黑猩猩,有時政府也會批准獵殺那些“流氓猩猩”。
不堪忍受牙痛折磨,英國38歲男子上吊自殺 2019-10-24 觀察者網
英國《鏡報》10月21日報導,今年4月初,南安普頓發生了一起自殺案件,經警方半年調查,是因為受不了牙痛。據母親雪麗回憶,兒子早在今年1月就說牙不太舒服,診斷為智齒發炎,需要拔掉。
但拔牙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想不花錢就要找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申請,但他們的候診時間很長很長……NHS官網顯示,從線上預約成功或醫院受理申請開始算起,非緊急病患的最長輪候時間可達18周。什麼算緊急的呢?癌症/疑似癌症。這樣就只需最多等待2周。
安東尼每天只能服用大量撲熱息痛和布洛芬。看到兒子這麼辛苦,雪麗開始攢錢,打算帶兒子找私人診所做手術,這樣醫藥費大約需要1500英鎊(約合人民幣1.3萬元)。當然,私人診所也要排隊,不知道要等多久。
過了兩個多月,雪麗終於攢下900英鎊,再用幾個禮拜就能湊夠錢了。但安東尼的病情越來越重,寢食難安,連班都上不了了只能請病假。他不僅加大了止痛藥的劑量,每晚還必須要靠威士卡才能入睡。雪麗清楚地記得他抱怨過,“已經受不了了”。幾個禮拜後,安東尼選擇上吊自殺。臨終前他試圖向老闆提出加班申請,因為卡裡透支了3000英鎊。
回應
這特麼就是傳說中發達國家?這特麼過得什麼日子?還有,說好了的西方國家年輕人獨立自主不啃老呢?
號稱是發達國家的英國,拔一顆智齒竟然需要1.3萬元,半年前拔智齒,連前期拍牙片到拔結束,300元搞定。從這樣一件小事情就能看得出社會主義國家的優勢。
等你有了孩子,孩子整牙的時候,你就知道有多貴了,而且還不能用醫保
整牙是什麼?如果是帶個牙箍那種,那是屬於美容,本來就不能用醫保,而且小孩兒繳的醫保屬於居民醫保,一年幾十塊錢,只有住院才能報銷。另外,現在中國小孩填補牙冠溝,是免費的。
這新聞是在說拔牙的問題嗎?隨便搜搜觀網往期的新聞,什麼孕婦排隊排到流產,渾身流著血排隊排到去世這些新聞歷歷在目。他自殺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衰落後底層人民對未來深深的絕望。醫院排隊,本質上就是社會財富的分配問題。少數富人壟斷了大多數社會財富,他們想幹嘛就幹嘛,剩下的大多數窮人就要爭奪僅存的那些富人吃下的殘羹剩飯,醫療資源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教育,工作,甚至自由被剝奪的問題多了去了。而那些被逼到活不下去的窮人,永世不得翻身,因為西方的階級已經固話了,根本不存在上升通道,窮人絕望到自殺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當女人都不用懷孕以後,女權運動才真正開始 2017-09-28
2017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打造的“人造子宮”用聚乙烯薄膜袋來模擬母羊的子宮,成功培育出了8只健康的小羊寶寶,雖然這一“子宮”仍無法完成完整的懷孕分娩過程,但科學家遲早會完成這一步。那將是徹底改變社會結構的一項發明。其實我們現在社會中許多不公平歧視,都來自於人類需要女性生孩子。
比如職場性別歧視。
事實上,全世界範圍內的企業主不但不願意付給女性更多的工資,同樣不願意投入資源去培養女員工。因為沒准你剛培養起這個女員工,對她委以重任,她就說她要生孩子沒法工作了。老闆開公司是要賺錢的,不是做慈善的。
針對這個問題,北歐國家法律規定男性必須要休產假:美國加州法律規定一家公司董事會中,必須有一位女性高管: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用行政手段強行干預市場,只會降低企業效率,上策是人造子宮。
還有社會生育率低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至今沒有哪個國家是在生育率大幅降低後還能漲回來的,怎麼鼓勵都沒有用。人工子宮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人造子宮還會徹底改變我們的婚姻制度。
長輩催婚的也少了,同性戀婚姻也可以順利合法化了。
很多人會說,如果未來人造子宮普及,可能會讓家庭不和。這就和100多年前說如果汽車普及,馬車夫怎麼辦一樣可笑。因為一旦人造子宮普及,漸漸就不會有現在意義上的家庭了。
回應
生物的所有本能源于生存,繁殖,男的偏向于生存,女的偏向於繁殖。當女性被剝奪了生育功能後,會很糟糕……
的確很恐怖。在原始人時代,智人男性祖先如能自己解決繁殖任務,那麼女性會被滅絕,就像被智人消滅的尼安的特人一樣。
相關新聞
十一長假“代相親”服務火了:600元一次 女客戶居多
致衛福部長:長照保險不是這樣算(沈政男)2019/09/22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最近提出「每人月繳一個便當錢」的長照保險政見,衛福部長陳時中回應說,「1年只能收到800多億元,不夠用」,既然如此,現行「長照2.0」1年財源300多億元,豈不更加不夠用?陳時中說,「全台家庭聘僱外籍看護與住院費用,1年不只800多億元」,其實住院費用歸在健保,而非長照保險。以目前全台23萬外籍看護、月薪2萬多元來計算,1年500多億元就可支付看護費用。
【年輕人不用是誤解】
到底台灣長照需要多少錢?以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平均值來看,約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8%,而台灣1年GDP為6000億美元,因此合理長照花費應為1400億元台幣。另外一個算法是從醫療花費來換算。有長照制度的國家,兩者比例約為1比5,若以台灣1年7000億元台幣健保支出來換算,長照所需財源剛好也是1400億元台幣。
不管採行稅收制或保險制長照,能找到夠多財源的就是好制度,比如採行稅收制的瑞典與法國,政府找到的稅收,以GDP比例來看,是台灣「長照2.0」的好幾倍。陳時中又說,「採行長照保險國家沒人0歲納保」,其實德國就是0歲納保。他也說「日本布建25年才採行長照保險」,殊不知日本在2000年啟動長照保險,當時老年人口比例為16%,而台灣再過2年就會達到這個數字。台灣一向以健保自豪,但學習台灣健保的韓國,早在2008年施行長照保險,他們的口號是「發揚儒家精神,啟動國民集體大孝」。
陳時中說,「讓年輕人繳交長照保險費用是剝奪年輕世代」,意思是年輕人不需使用長照,更是誤解。家裡有失智失能長輩的人都知道,照顧負擔一來,蠟燭兩頭燒,很難不心力交瘁。台灣每年發生好幾起「照顧殺人」,也就是不堪照顧負擔而殺死老人家的悲劇,而這些照顧者大都是青壯世代。蔡政府即使不願推行長照保險,也不應挑撥世代矛盾。
【健保體系可挪長照】
「長照2.0」雖已簡化給付流程,但相關行政作業仍是第一線人員的負擔。台灣採行長照保險的另一個優點便是現行健保的給付與服務體系,可直接挪用到長照。台灣健保獲得舉世讚譽,長照保險同樣也能成為另一項國際標竿。 (作者為老年精神科醫師,全文刊載於蘋果日報論壇)
回應
1.沈醫師把這個貼在BLOG是好事,因為蘋果很小氣,要收錢才給人看
2.但願蔡英文連任後能顧慮「世上苦人多」並參考這個意見,不要像現在一樣只是把他們當魯蛇...
五、令人「恐懼」的安寧療護?
根據聯合報報導,新加坡連氏基金會2010年調查全球40個國家的死亡品質調查,台灣排名第十四名、亞洲第一,2015年調查擴大到80個國家參與,台灣進步到第六名。但安寧之母趙可式揭露「其實是假像」,因為過去都是她帶領調查人員「只看好的樣版」。又如日本安寧病房裡甚至還設有吸菸室與酒吧,讓患者有「享受人生最後一根菸」的機會,而一般胃癌的病人也不可能喝酒,但日本會讓病人先吃嗎啡止痛再喝酒,宗旨就是讓病患過世前完成心願。如果看到相關投訴,那就更令人驚懼:
1. 高雄一名孫先生父親年邁癌末,家人希望轉到安寧病房卻遍尋不著,最後問出某醫院有15床,但平常只開3床,老父親生前大小便失禁,全身臭氣難聞,家人只想讓父親洗個澡,走得舒舒服服,但父親過世前,都沒能排進安寧病房用按摩浴缸洗澡。
2.北部某家醫院設有安寧病房,按規定應設有洗澡機,但有末期病人住進去後,家屬想讓病人洗掉滿身屎尿髒汙,找了半天才發現洗澡機被塞在角落閒置,也有家屬申請宅服務的安寧居家照護,希望減輕長輩癌末痛苦,但護理師沒有協助處理,只會說「這是人死前必經過程,就順其自然吧」,家屬悲痛不已。
3.趙可式舉例,北部有家醫院的安寧病房,是由病房志工協助病患洗澡,而非護理人員,有病患因癌細胞侵蝕骨頭,非常脆弱,志工幫患者洗澡,撞來撞去竟把昏迷病人小腿骨頭撞斷。她也碰過遺體護理時的安寧護理師丟下尿布就走,家屬滿臉錯愕,她只好用手機開視訊,一步步教家屬處理。
4.到去年底,全台安寧病床共804床,但許多醫院不想經營,或找不到人手就關床、減床,甚至有醫院因做得不好沒病人,乾脆全部撤除。
趙可式表示,不少醫院裡的安寧病房排班表有兩套,一套應付評鑑用,一套是實際,很多病房平日沒有病人,有病人再亂抓人來服務,但是家屬多半覺得「人都過世了」,不會投訴醫療糾紛,卻讓更多醫院有恃無恐、亂搞一通。
六、安養機構「勝過」安寧病房 嗎?
我去親眼看到的那個小型安養機構,其實並不新,也是一人照顧數人,他們對於住民若發生醫療狀況,則是立即叫救護車送到大醫院,我當時跟老友家屬建議,若是住安寧病房直接就有醫生,不是「更好」?但看到相關報導後,原來「內情並不單純」,實在「不要問!很恐怖!」…..
為何家屬寧願送病人去安養機構也不願送去安寧病房? 2019-08-23
一、資訊不對稱:哪裡有空床?
首先,我應該先介紹一個可以查詢各大醫院安寧病房空床的網站,有需要的網友可以查詢就近醫院的狀況,這是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的「安寧緩和病房空床查詢」,幾乎全台各大縣市的大醫院都有空床。
二、費用多少?
安寧病床有健保給付的健保床,大部分為三人房,少數醫院的兩人房也是健保床,單人房必須支付差額,費用數千元不等。若醫院的兩人房非健保床時也要支付差額,另外,伙食費及部分健保不給付的部分也要自行支付。
三、入住資格、居住天數限制、如果穩定了呢?
住院日數大於30天以上必須審查,大部分的病人大概都住15天上下。服務對象為:「指罹患嚴重傷病,經由二位專科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
癌症末期病人
八大非癌末期病人
1.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
2.其他大腦變質
3.心臟衰竭
4.慢性氣道阻塞,他處未歸類者
5.肺部其他疾病
6.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7.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
8.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
若病況穩定後轉安寧居家療護,所以並非一住進去就要「死在裡面」。
四、台灣人利用安寧病房的比率如何?
據監察院調查,截至去年底,全台74家醫院設804床安寧病床,全年平均占床率只有56.69%,且各家醫院落差大,有的百分百,有的不到百分之一。我在查詢空床的時候也訝異台灣人利用的比率竟如此低。
健保對安寧病房的給付不低,一天近七千元,但醫院一般病房的病床數與護理人力比率是二點五比一,安寧服務卻是一比一,想把安寧做好,勢必賺不了錢,加上有專業、有意願的安寧醫護人力不好找,都是品質低落的原因。若再對照各家醫院投注的人力差異狀況,如成大安寧居家療護團隊有十六名專任護理師,臺北大型醫院的總病床數是成大的三倍,安寧居家護理師卻只有一人,安寧醫療品質良莠不齊也是可預見的。因此,監委江綺雯建議,應該恢復原有的安寧服務專業評鑑,而不是放在醫院整體評鑑裡。
75%的新藥都沒有更好治療效果 2019-07-12 新浪科技
在治療疾病和健康保健方面,新藥其實並不見得比老藥效果更好。自2011年起,德國開展了一項針對歐洲上市的216種新藥物的研究。他們研究的資料表明,只有1/4的藥物超越了現有的治療措施,帶來了更顯著的健康效益。而剩下3/4的藥物只有微小效益,甚至沒有效益。一項研究發現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裡,美國上市的72種癌症藥物平均只延長了患者2個月的壽命。
不過,來自英國製藥工業協會的Richard Torbett駁斥了Wieseler的觀點,並表示:“我們總能看到一些研究採用狹隘的角度去譴責新藥物的價值,但卻忽視了患者的需求。”
20世紀80年代,在首次發現HIV與愛滋病的15年後,製藥公司開發了三重聯合藥物療法,讓患者擁有了同正常人一樣的壽命。另一個案例則是丙肝,在過去感染了丙肝的話可能會致死,而如今患者只需經過3個月的藥物治療,就能完全治癒。
這也表明,儘管製藥公司生產了大量的“失敗藥物”,但他們也確實開發了真正改變生命的治療方法。但由於醫療體系主要由稅收和保險支撐,生產這些失敗藥物帶來的經濟損失,仍然會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基於這個原因,英國在1999年成立了國家卓越臨床研究中心(NICE),用於評價新藥的成本。但這個研究中心並不受歡迎,有時還會遭到政府的否定。比如在2011年,政府成立了一個特殊的基金會,來支持被NICE拒絕的新型癌症治療相關的研究。
新藥除了面臨治療效果的困境,同樣還要應對價格更高的現象。為了節約成本,製藥公司將監管機構視為是藥物生產的阻礙,他們會要求為新藥評估開通“加速許可”的通道,這或許能夠節約流程成本,但也意味著上交更少的藥物測試資料。
Wieseler表示,政府需要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等藥物監管者一起合作對製藥公司進行監管,只有在他們提供了更好的醫療措施的情況下,國家的醫療體系才會為它們提供回報。他說:“除非我們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只會愈演愈烈。”
科學家培育出“人猴胚胎”,14天大時被迫中止
據看看新聞網2019-08-03報導,59歲西班牙科學家卡洛斯(Juan Carlos Izpisua)曾在2017年成功培養出“人豬胚胎”,如今他與團隊再度完成了“人猴胚胎”的實驗,而且胚胎已成形隨時能誕生,但這項計畫在胚胎14天大時被迫中止,因為其他科學家擔心,如果最後真的生出了人猴,它們很有可能會產生自我意識,最終導致自我毀滅。
即使人猴胚胎的實驗已經宣告結束,但卡洛斯仍堅持要繼續嘗試齧齒動物和人類幹細胞結合。“未來也有可能嘗試使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胚胎。”並稱希望能為心臟、眼睛移植等手術開拓新道路。
回應
早晚的事吧,說不定某個實驗室裡的“人猴”甚至更誇張的東西已經長到幾歲了。
怎麼就反人類了,給人類提供器官不好嗎
到時候他都有自我意識了,如果產生了人的自我認知,你怎麼下手取他的器官?
很快超級富豪就可以隨便備份內臟,只要不是一下死掉,活到150不是夢
我堅決支持這種實驗,如果通過這種實驗,培養出一隻人類的眼睛,把失明的人的失明問題解決掉,有什麼不好?用道德層面來限制是不合理的。
倫理道德作為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行為準則,是否可以把複製人克隆的眼睛移植給盲人?是否可以把人猴的眼睛移植給盲人?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9_08_03_512161.shtml
《大西洋月刊》:一人兩顆小藥丸,中國準備把非洲的瘧疾給滅了 2019-07-12 觀察者網
2007年,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宣佈它將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消滅瘧疾。不過,當它邁出這一步的時候已經比較晚了。正是在那一年,中國科學家們與慈善家朱拉伊的新南方集團合作,已經開始在非洲小國科摩羅消滅當地的瘧疾。現在他們滿懷壯志地把目光投向一個更大的區域:肯雅,一個人口將近5000萬的東非國家。
如成功,它將大大減輕瘧疾給肯雅衛生系統和經濟造成的負擔,同時也將向世界展示中國在非洲的善行,甚至可能有助於改變當地人認為中國製造的商品藥品品質低劣的觀念。不久前,中國超過了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交易夥伴,其在非洲的年投資總額也在過去15年裡從5億美元翻了60倍達到了320億,中國與非洲的科學和公共衛生部門的合作將向世界表明,中國向非洲提供的遠不止于道路、火車和貨物。
中國國內至少從1981年就開始就採用群體藥物干預與其它辦法相結合的方式對抗瘧疾;去年,中國本土沒有發現新增瘧疾病例,這可能數千年來的第一次。但是群體藥物干預在科學和倫理方面不乏爭議。有人擔心它將導致抗藥性不斷提高,使瘧疾病發率陡增到幾十年來未見的水準。還有人認為把抗瘧藥物給沒有感染的人或者不希望服藥的人是有悖倫理的,儘管肯雅等國的當地人並不理會這種顧慮。如果非洲可以全面推行群體藥物干預,10年內瘧疾將不復存在。
世衛稱,全球幾乎一半人口有得瘧疾的風險。每年有2.12億人受到瘧疾折磨,其中有43萬人病故。非洲的瘧疾病例占全世界的90%,死亡人數占全球的92%。
徹底根除疾病不是件容易的事:迄今為止人類只成功從地球上消滅了兩種疾病,天花和牛瘟。
1972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發現了抗瘧疾化合物青蒿素,最終於2015年獲得了諾貝爾獎。在過去至少2000年裡,蒿都被用來治療發熱和其它與瘧疾相符的症狀。如今,青蒿素是世界上療效最好、應用最廣的抗瘧化合物,每年有數百萬劑青蒿素複方藥物(ACT)問世。新南方已在非洲的群體藥物干預研究和實驗上投入了3億美元,並且公司正在和肯雅衛生部門協商,在該國港口城市蒙巴薩附近長期受瘧疾困擾的沿海地區對10000人試行群體藥物干預。
回應
許多西方人和非洲人對中醫藥的熱情並不高。在中國參與非洲事務這件事上,有種流行的觀點認為中國製造是有缺陷的、便宜的、劣質假冒的。新南方集團的抗瘧行動也遭到了類似的指責。——放下偏見,保命要緊
這項所謂“中草藥傷肝”的研究體現了中國醫學優勢 2019-07-11 留澳科普作者岑少宇
最近,自媒體報導了一篇中國學者在世界胃腸病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Gastroenterology》發表的文章《中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率及病因學》。
這篇文章其實早在2019年年初,就已經線上發表了,只不過是6月正式刊登在雜誌上。2月22日,《科技日報》等主流媒體就已經報導此事,用的標題是《我國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率高於歐美》。但到了自媒體這裡,畫風就不對了,就會用類似“證實了:中草藥和保健品是導致中國人肝損傷高於歐美的主要原因”這樣的標題。一批讀者還紛紛點贊,而闢謠的讀者卻只有寥寥幾贊而已。
那麼這項研究到底做了什麼呢?
研究人員在2012至2014年間,在中國大陸的308家醫療機構,收集了總共29478位藥物性肝損傷(DILI)患者的數據。在“結果”的第二部分是“臨床表現”,提了中草藥,但也只是在後半部分插了兩段話“中國民眾並非普遍認識到,一些天然藥物,如何首烏、雷公藤,以及複方藥物如小柴胡湯與藥物性肝損傷有關……相信迫切必要分析傳統藥物,確定裡面是否有這些或其他有毒成分。”
分析傳統藥物,確認副作用並改良藥物,本來就是傳統醫學現代化要走的道路,這和“中醫黑”什麼的,一點關係都沒有。
作者提醒不要“誤解這些藥物只有很小的,或沒有副作用”,也完全是善意的。而且, TCM和HDS導致的肝損傷達到26.81%,那麼剩下的、占壓倒性比例的,當然基本都是現代藥物了。
這項研究其實恰恰體現了中國在醫學研究上的優勢——規模。作者在文中,為了比較臨床情況,列了之前其他7個國家的研究,也可以看出端倪,這些研究的病例數如下:冰島96、法國34、美國899、西班牙461、瑞典784、印度313、日本1676,和中國的25927相比,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
中國人口規模龐大,被一些人說成紅利,被一些人說成負擔。也許為這麼多人建設醫保體系確實很難,但至少在醫療研究領域,是可以作為紅利好好挖掘的。
相關新聞
證實了:中草藥和保健品是導致中國人肝損傷高於歐美的主要原因
回應
也不責怪中醫什麼了,關鍵是現在市面上的中藥,副作用一個沒寫啊。
最怕的就是你這樣的人,凡事想當然。中成藥說明書,注意事項裡什麼症狀不適宜吃都寫得明明白白,你自己不看怨誰啊。
傳統中醫說是藥三分毒,沒有說中藥沒副作用啊!
西藥吃死你,科學事故,中藥吃死你,草菅人命。
一劑210萬美元 諾華堅稱天價基因藥不算貴 2019-05-31 澎湃新聞
瑞士創新藥公司諾華製藥的基因藥物——Zolgensma,近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它一劑210萬美元(民幣1448萬元)的“天價”,也創下紀錄。
Zolgensma是一種用於治療2歲以下患兒罕見遺傳性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由單基因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MN1缺陷引起,諾華使用工程病毒將健康的遺傳物質攜帶到人體細胞中,以替代導致疾病或病症的有缺陷或突變的基因。)可導致癱瘓、呼吸困難和死亡。每10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受此影響,其中90%的患病嬰兒活不過2歲
Zolgensma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批評人士認為,這是一種定價失控的行為;而另一邊,也有支持者說,可以拯救絕望的家庭。
諾華認為,這種基因療法的成本約為長期治療費用的一半,患兒若存活5年,年均花費42.5萬美元,而現有的該疾病療法,第一年需75萬美元。還可以選擇分期付款“就像貸款一樣,保險公司會在5年內分期付款。”
彭博社指出,基因療法價格的上漲,可能會阻礙人們獲得治療,未來其他幾十種正在研發中的基因療法也將以這個價格為參照,甚至更高。
除了保險公司的支付意願是一個現實問題之外,這一類基因療法還沒有完全證明自己是一勞永逸的治療手段。
回應
這種定價方式將會使人類文明倒退,有錢——活,沒錢——死。醫藥的目的僅在於賺錢,希望中國不要出現這一幕,寧寧願沒有,大家一起死,也不能讓人們在生命面前分個三五九等拉仇恨!
研發一個新藥需要砸很多錢,藥品商不賺錢,大家都不研發,是什麼後果呢?你想下?
1樓說得對。生死面前,不該有貴賤之分。醫學界還有無數種疾病需要治療和研究,把大量資源投入到這種疾病上,這不符合社會正義。
中國永遠不要這種老百姓消費不起的藥!也沒必要
美國有醫保。
這樣貴的藥,你說有醫保全面覆蓋,商業保險即使有,保費恐怕一般人承受不了。
這該由國家主導開發生產藥物,與藥企互相競爭
還不如在出生前就把缺陷基因修改好。中國的科學家不正在做這事嘛,怎麼還那麼多反對基因修改。
美報告指責印度賣假藥被反嗆:我們是“世界藥房”
據《印度時報》2019-04-28報導,2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2018年“特別301報告”,將印度和中國列為全球分銷假冒藥品的主要來源之一,印度市場銷售的所有藥品中20%是假藥,印度向非洲、加拿大、加勒比海地區、歐盟、南美洲和美國出口假藥。
不僅如此,該報告還將印度列為侵犯智慧財產權的“優先觀察名單”。
但對於美國這一指控,印度方面完全拒絕,並反嗆這是對低成本“仿製藥”的攻擊。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秘書普麗蒂•蘇丹向《印度時報》說。
她還強調,仿製藥雖然成本低但品質優,並且只有經過認證的藥品才能出口。而當地75%的藥品銷售額都來自仿製藥。
印美“幹架”,也引發網友熱議。
多數網友在這場“口水仗”中選擇站印度。
“美國有著全球最爛的製藥公司,但它們賺數萬億美元。如果他們感受到來自印度公司以更便宜價格提供這些藥物的威脅,是很自然的事。”
“我住在美國。在我看來,美國擁有著良好的醫療服務和製藥公司,但價格卻不合理。如果美國製藥公司想要存活,他們就不得不責備其他國家的藥品便宜。”
也有網友表示,印度也的確存在部分製造假藥的公司,並將其出口到非洲國家。
回應
這件事,支持印度,看完電影《我不是藥神》都懂
支持印度?呵呵,要是你花1萬億研發的新藥,你打算怎麼賣呢?研發成本要不要在裡面?你賣500?我只賣10塊,我反正一分錢研發成本沒有,我賣10塊都比你賺的多。以後你還研發嗎?全世界上百個國家為啥只有垃圾印度賣假藥?中國14億人口比印度阿三笨?拿犯法當本事,挺優秀的。這個事情應該讓國家出面完善醫療制度。讓老百姓吃得起藥,讓企業願意投入更大的資金,資源研發新藥!而不是搞死研發企業!支持假藥公司。沒有研發公司,你的病可不就是絕症嗎?
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2019-04-25 聯合報 陳亮恭
長壽社會有三種系統性風險,亦即年金、長照與健保,全球已開發國家在普遍長壽現象下都遭遇類似困境,各國的解決方法不一,但都成為各國施政挑戰;這也是政府二○一六年上任的優先議題。若今日社會仍處於戰亂、貧窮或傳染病肆虐,前述社會風險都不會出現。
今年四月初台灣健保署指出,健保財政前年與去年均出現短絀,且財務缺口預期會持續擴大。台灣高齡民眾一年使用近卅次門診,是美國高齡者三點五倍,也明顯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多科就診也帶動多重用藥與重複檢驗,而高齡民眾每年住院次數也高於已開發國家。
快速高齡化是人類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現象,位居領先群的台灣,若不能更積極創新與整合,比糖果便宜的藥物、比通水管便宜的插管治療、比腳底按摩便宜的心臟按摩、比算命便宜的專業診療都會是常態,且可能更嚴重,民眾將面對更片段的醫療、難以整合的長照與系列的照顧困境,若未能正視問題本質又抗拒改變,將造就日益惡化的醫療品質,優質人才也將流失。
全民健保實施近四分之一世紀,醫療院所A錢已非新聞,只是情節輕重、金額大小之別而已。達文西手臂,光聽名字就很誘惑人,若再經醫師吹捧,不動心者幾希?若動一次手術兩頭賺,白色巨塔蒙塵,看到的是人性的醜陋,而非高尚的醫德。
顯然,光看健保已無法滿足醫療院所的胃口,必須另闢財源來謀取更多的利益。於是,看牙科時醫師會鼓勵植牙;看眼科會建議裝自費的人工水晶體;看骨科當然要選擇自掏腰包的最新科技的材質……我們的健保真的是「大碗擱滿墘」嗎?對經濟弱勢的升斗小民,只要不是「賤」保就該偷笑了?
開放自付差額 健保才能永續 2019-04-15 聯合報 吳國治/健保會委員
健保實施至今,對國民健康之維護成就非凡,但近來發生的「藥價偏低,諸多藥廠要退出台灣市場」、「達文西手術院所收自費又申報健保」諸事,表示這制度真有檢討改進的空間!
目前的制度是除少數手術(如白內障人工水晶體、心臟支架)可以自費補健保差額之外,其他均規定只要自費則完全與健保無關,全額自費!
由病人端看,國家給付必要的醫療,額外服務補其差額本就合理,病人也是有付了保費,沒有理由基本的給付也不給。
醫院拚軍備 病人任宰割 2019-04-15 聯合報 温啟邦/國衛究院名譽研究員
報載健保發生最大A錢的弊端,卅八家醫院浮報近八千件達三億多元。醫院一方面向病人收達文西手術費,又向健保申報腹腔鏡手術,一魚兩吃,雖是違法,但從歷史來看健保署難辭其咎。
傳統手術治攝護腺只要區區幾萬元,如今動用機械人,設備昂貴,又以神秘達文西藝術家為名,收費可達二、三十萬,病人卻趨之若鶩,因為泌尿科醫師也極力推薦,咸認為是較先進較安全,是有錢人的選項。長久以來一直對健保施加壓力,要求全額給付,健保署力擋多年,終於熬不過壓力,前年開始以傳統手術費給付,變相鼓勵使用達文西手術系統。
不只大肚腩 醫界也有猛男 2019-04-14李樹人
忙著看病、救人,但醫師卻是最不健康的人,普遍來說,缺乏運動、三餐不固定、飲食營養失衡,如果自己體重破百,罹患三高疾病,又要正經八百地敦促病人減重,這可是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就有網友回應「醫生要人減肥卻自己胖胖,很沒說服力?!像化妝品櫃姐妝化的醜,保養品櫃姐皮膚差,髮型設計師頭髮亂七八糟,哪有客戶能上門呀?!」
有人認為,「醫師真的要以身作則, 才會有點說服力呀... 尤其是減重門診。」、「減重真的要靠強大的意志力,真的很佩服成功瘦身的醫師」。
不少人想下載「瘦身群族」APP,但可能得先看自己荷包有多深,如果沒能日走萬步,依照遊戲規則,一個月下來可能得拿出兩三萬元以資懲戒,這應該只有醫師能夠一笑置之吧。
最近一兩年來,臉書上不少醫師朋友勤練身體,貼文貼照片,展示成效,糖尿病權威專家透過重訓、核心訓練,越來越精瘦,變成型男大叔。也有牙科帥醫師常往健身房練肌肉,成為醫界少見的猛男。
相較於其他科別醫師,皮膚科醫師似乎更常重視自己門面,尤其是新生代醫師,不管男女,均會勤加保養,親身嘗試雷射、玻尿酸、肉毒桿菌素等微整形,甚至對著鏡子,朝著自己臉部施打微整形針劑。
醫師是病人最好的榜樣,如果醫師能夠抽空多運動,游泳、慢跑、瑜珈、重訓,如果身體結實、氣色紅潤,笑口常開,相信病人感受到醫師正能量之後,好處多多。
醫療高度商業化 健保也淪喪 2019-04-15 聯合報 蔡銘燦/藥品行銷人員
去年夏天,陪二姊到某大醫院就診,神經外科名醫診斷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造成痠麻疼痛,唯有開刀一途。醫師問二姊要做健保或自費?醫師除了強調醫材較佳外,還說若要做自費,馬上可以安排時間;但若走健保,須送審俟上面核准後,方能排刀手術。飽受「椎」心之痛的二姊,只好自費手術。
義大利推出修訂版強制性疫苗法:沒有疫苗,就沒有學上
在經歷了漫長的辯論之後,義大利疫苗接種法終於塵埃落定。2019-03-12,修訂版的強制性疫苗接種法“洛倫齊法”正式實施,規定家長在其子女入學前需提供接種疫苗的證明——“不打疫苗,就沒有學上”。該法律源自前衛生部長阿特麗斯•洛倫齊(Beatrice Lorenzin)2017年簽署的法令,在被撤回和修訂後,終於得以面世。修訂後的法案從原來強制要求接種的10種疫苗改為現在的5種:預防水痘、脊髓灰質炎、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的疫苗。
2017年,歐洲爆發麻疹疫情。義大利報告了約5000例麻疹病例後,當時主政衛生部的洛倫齊決定,頒佈法令要求公辦學校在招收學齡兒童時,查驗兒童是否對10種疫苗進行過接種。
2018年,義大利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Five Star Movement)和極右翼的聯盟黨組成了聯合政府,新政府上臺後對是否要修改這一法律進行辯論時,五星運動創始人貝佩•格裡洛曾說過,疫苗是危險的,同它們所抵抗的疾病一樣。而如今在義大利,2015年後出生的兒童麻疹接種率僅為94%,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95%,當局因此不得不做出改變。
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地“反疫苗”情緒的高漲,歐洲部分國家的抵制疫苗運動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很多國家正在經歷大規模的、致命的麻疹疫情。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稱,2019年,選擇不接種疫苗的人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威脅。
相關新聞
習近平訪意時羅馬將簽一帶一路協議
美歐不同意?義大利總理:我就是要去中國!
回應
別說,孔特和薩爾維尼這波號稱“極右”的政客上臺以後,意呆辦事貌似靠譜的多
意呆在關鍵時刻智商總是線上,而且還超出平均值
義大利極右政府上臺後這國家看著正常了不少啊。比如G7中第一個表態願意加入一帶一路,兒童必須接受疫苗接種….
義大利前幾年廢除強制疫苗就是極右幹的啊
飲食習慣助西班牙人更健康
研究人員表示,飲食習慣可能是西班牙人長壽健康的秘訣。根據那瓦勒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地中海飲食風格中攝入了特級初榨橄欖油和堅果,讓西班牙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下降。”
與此同時,美國的健康排名下降到第35名,被鄰居加拿大(第16名)遠遠拋開。由於藥物服用過量和自殺導致的死亡,美國人的預期壽命近年來一直在下降。古巴人強調預防性護理的觀念值得學習,美國應該改掉僅僅專注於診斷和治療疾病的習慣性思維。
古巴醫療制度引發關注
古巴高效醫療體制的一大“秘方”在於它的基層醫療制度,使得老人、兒童、婦女、慢性病患者等人群能方便得到應有的照顧。
古巴現有約14700家社區醫療站和500家綜合門診部,構成了其基層醫療體系。家庭醫生診所設在社區裡,平時古巴人走幾分鐘就能到診所,看病就醫非常方便。家庭醫生還做家訪出診,病人不用出家門就能看病。這種制度大大減少了“小病變大病”的幾率。古巴的社區診所提供24小時全天服務,病人隨時可以去看病。
古巴醫療重在預防,以低成本實現高效率。患者得了小病,家庭醫生及時就近治療,預防大病的發生。感冒、腹瀉、蟲牙這些當地常見的小病都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治療。家庭醫生還對有潛在患病危險的人群採取嚴密的預防措施,譬如在婦女懷孕和哺乳期間,家庭醫生或護士每天都要進行家訪,測血壓、查身體、詢問各項情況。
由於基層的醫療體系建設完善,必須去大醫院的病人少了,全社會的醫療資源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
同時,地處熱帶的古巴在生物製藥行業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有能力“自力更生”研製新藥,比如當地用來治療肺癌、糖尿病的新藥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古巴製造,古巴還獨立種植培養45種常用藥材。
不過,古巴“天堂般”的醫療體系也並非沒有隱憂。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員徐世澄指出,全民免費醫保開支大、浪費大,已成為政府沉重的經濟負擔。同時古巴還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60歲以上人口已占全部人口的17.8%,未來古巴政府的財政負擔將更重。
https://news.sina.com.cn/w/2019-02-27/doc-ihrfqzka9505215.shtml
世界最健康國家榜單出爐:這個“窮國”震撼了美國 2019-02-27 新浪新聞綜合
2019年版的彭博健康國家指數出爐,對全球169個國家或地區進行排名,考慮預期壽命、環境因素(清潔用水、衛生設施等)、肥胖概率等變數後對各國進行評級。
西班牙一舉超過義大利成為世界上最健康的國家,另外前十名中歐洲一舉包攬7席。撒哈拉以南非洲則佔據了30個最不健康國家中的27個,顯示出貧困對健康狀況有著決定性的的影響。
日本上升3位,超越新加坡成最健康的亞洲國家,韓國排名上升7位至第17位,而中國則上升3位至第52位。到2040年,中國人的預期壽命有望超過美國。
不過,令人有點意想不到的是,這份榜單出爐後,最受矚目的國家竟然是平常“存在感”不強的古巴:
排名第30位的古巴比美國高出整整5位,而且古巴是所有健康排名超越美國的國家裡,唯一沒有被世界銀行列為高收入國家的另類。
儘管古巴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迅猛,但人均GDP也還不到6500美元(Trading Economics資料),約為全球平均水準的51%。儘管經濟水準欠佳,但古巴憑藉全球聞名的全民醫療系統,各項重大國民健康指標均超越美國,達到了最發達國家的水準:
古巴男女的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為78歲和80歲,新生嬰兒死亡率約為千分之5.82,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約為千分之7。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期美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是77.8歲,比古巴低0.27歲;新生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6.2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千分之7.6,均高於古巴。同時,古巴也是世界上人均家庭醫生最多的國家,甚至很多外國政要都會趕到古巴看病。
2015年,美國大學派遣醫學院學生到古巴醫院實習,這個消息震撼了美國國內。
就在美國人為醫保改革吵的天翻地覆的時候,古巴的人均醫療成本僅為美國的20分之一。最誇張的是,平均一個重大手術患者在美國住院一天要花1994美元,而在古巴只要不到5.5美元。
那麼,古巴以低廉的成本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秘訣在哪裡?
2018年,美國律師協會旗下的衛生法部門派員去古巴考察,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是,古巴的醫療觀念重在預防疾病,相反美國的醫療系統總在病患發生後才干預治療,造成了巨大的浪費。此外,古巴醫療系統把資源主要投入到雇用基層醫務人員方面,而不像美國花費重金購置昂貴的藥物和設備。
不再痛到絕望…「末期病人」鬆綁成癮性麻藥 2019-02-02 聯合報
過去衛福部嚴格管制成癮性麻醉藥品,非癌末期患者若需使用成癮性麻醉藥品止痛,流程繁瑣。衛福部日前放寬管制,明訂「末期病人」使用成癮性麻醉藥品無須再向食藥署列報,讓包括癌症在內的所有末期患者皆有免於疼痛的權利,同步也將用藥同意權回歸給病患本人,不需由第二人同意。
免於疼痛應是基本人權,但有人痛到絕望卻無法緩解,調查曾顯示,有兩成非癌病患,曾經痛到想輕生。
馬偕醫院麻醉科資深主治醫師暨疼痛治療中心主任林嘉祥說,台灣對成癮性麻醉藥品管控比世界其他國家嚴苛,擔心藥物濫用,讓真正需要使用成癮性麻醉藥品的患者用不到,漸凍人就是一例。
林嘉祥曾說,國人鴉片類藥物用量每人平均十六點四五毫克,是美國每人用量的百分之三、韓國的百分之卅一,彷彿國人根本不怕痛。
一名漸凍症患者長期臥床出現肺水腫,成癮性麻醉藥有助改善他的不適症狀,但由於漸凍人並非癌症患者,需會同精神科、麻醉科等,還要申請安寧療護會診確認後,才有機會使用,程式與公文往返都需要時間,即使通過,因疼痛需要再延長使用,又得重新走一番程式,常讓患者與醫師非常洩氣,降低開藥意願。
彰化基督教醫院麻醉部部長謝宜哲表示,依照程式,醫師認定患者需要使用成癮性麻藥後,得先向院內管制藥品委員會核定後,再將檔送交食藥署成立的管制藥品委員會,食藥署會再回函表達意見。如今放寬非癌患者的使用規定,相信可以讓患者得到很大的幫助,並且減少疼痛帶來的痛苦。
食藥署管制藥品科長何淑惠表示,除了非癌末期患者使用放寬,非癌症慢性頑固性疼痛病患延長用藥也回歸醫師臨床決定,食藥署僅針對新個案立案管理。這次修訂成癮性麻醉藥品管理使用,也配合安寧緩和條例,修改使用成癮性麻藥的同意書,過去簽訂同意書由家屬協助決定是否使用,現回歸病患自己決定。
成癮性麻醉藥品包括嗎啡、鴉片、可待因、吩坦尼等,分一到三級控管。避免成癮性麻醉藥品遭濫用,衛福部食藥署原本規定,除了癌末患者,其他患者若需連續使用十四天或間歇使用三個月,累積超過廿八天者,需送交文件審核。但臨床醫師表示,公文往返費時,至少需要七到十五天,無法即時舒緩患者疼痛。
不插鼻胃管 「無管人生」的哀與愁 2019-01-15 聯合報 李莉/長照協會理事
看到報載國人20萬裝置鼻胃管比率高於日本五倍,感觸良多,是醫療的問題?是照護的因素?抑或是政策的影響?筆者從事急性醫療到長期照護服務近卅年,整理出以下影響因素,提供從事照顧服務產官學參考。
一、急性醫療與居家照護未接軌:病人住院時在急診或病房時就被放置鼻胃管,在出院前,醫護人員沒有重新評估是否有繼續放置鼻胃管的必要性,出院後就帶著鼻胃管回家,家屬也不知道可以移除鼻胃管,就成為長期放置鼻胃管的狀況。
二、餵食時間過長人力不足應付:不論是居家照護或是機構照顧,協助餵食所花的時間會比灌食長,複雜度也高。我曾經協助家中長輩吃一罐五十CC的燕窩,花了一個小時吃了三十CC,最後只好放置鼻胃管了,在居家一對一照顧的情況下如此,更何況住在長照機構一對多的情況下,沒有足夠的時間協助長輩慢慢進食,所以長者長期放置鼻胃管的機會就會增加。
三、缺乏專業人員介入吞嚥訓練:長照機構對於放置鼻胃管的長輩都有進行移除管路計畫,希望讓長者及早拔除鼻胃管,但是成效不佳,因為在鼻胃管移除前,需要進行專業的吞嚥訓練,而吞嚥訓練是需要語言治療師協助訓練指導,語言治療師的資源缺乏甚少介入,因此在無專業指導的情況下,沒有吞嚥訓練的技巧,很容易造成個案的吸入性肺炎。
四、家屬為申請補助款拒絕移除鼻胃管:當工作人員努力協助個案進行吞嚥訓練成功,可以移除鼻胃管時,反而家屬阻止移除長者的鼻胃管,主要原因是:移除鼻胃管後就沒有政府的補助費用了,家屬考量補助款的因素,反而阻擋長者可以移除鼻胃管的機會。
五、做完胃造廔無法繼續住在原機構:為何台灣推行胃造廔的比率無法與國外相比?除國人對於身體必須要開一個洞的接受度較低外,另外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在台灣老人福利機構收置個案類型是有限制的,有造廔口的個案需住在有申請長照床的老人福利機構或是護理之家,所以一般的老人福利機構長者若是移除鼻胃管改作胃造廔,就無法住在原來的機構。站在業者的立場個案就流失了,站在家屬立場要找新的照護機構,所以積極做胃造廔的意願就降低。
吃不起胰島素,美國人開始當“藥神”2018-12-04 觀察者網
作為糖尿病患者眼中的“救命藥”,胰島素在我國已被列入甲類醫保。但在美國,這類藥品價格近10年來飆升3倍之多,用買3瓶10毫升胰島素的錢,買一台iPhone最新款手機綽綽有餘。再有醫保的情況下,仍有約25%的患者買不起胰島素;如今每個美國糖尿病患者每月必須在胰島素上花費500到600美元。而美國去年喪失醫保人數同比增加了320萬,若“奧巴馬醫改”被取消,這個數字可能會上千萬級別。
這種情況下,美國國內出現一個個類似“藥神”的故事:有患者偷偷在社交網路共用、在“黑市”上販賣胰島素;有人則開始創辦“山寨”藥廠,自行研製藥物...病友分享多餘藥物,護士拿藥上“黑市”低價販賣
回應
一私就靈,資本萬能,怎麼會有這麼高的藥價呢!?
最近看到一個是這麼洗地的,說是資本主義國家市場化的程度還不夠,要中國政府完全放任自由
我想起個新聞,美國有個女人生病,旁邊人幫她叫救護車,這個女人求別人不要叫救護車,說她負擔不起,一個連生病都不敢去醫院看的國家,求我我都不去
人家幾千美元收入一個月,花個幾百塊美元買胰島素.咱們幾千塊收入一個月,用胰島素的話便宜的也要兩三百塊.相比之下,美國的支出貴一倍左右,也不太離譜,如果有醫保的話也能承受,就是沒想到美國有這麼多人承擔不起醫保
你這三百元是什麼胰島素?我媽媽用胰島素三十多年了,一瓶是七十多元。
2016年住院,才知道原來腎臟透析現在也進入醫保了,記得小的時候,說到透析,大家都知道那是個無底洞,普通人最終都會倒在那昂貴的價格上。
這事也諷刺,我們國家的醫療系統不比人家好,只能說比人家更黑!
中國的醫療系統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之一了,你居然敢黑? 真希望你這種沒見識,又沒文化的噴子早點去美國。你說中國拿不到新藥,進口藥貴,這個我沒話說。黑中國醫療體系。你看看美國看病一次多少。祝早日投胎去美國吧
我發現最搞笑就是沒出過國,只在網上認識美國的人經常大言不慚得高談闊論(甚至我還見過有人說美國是高福利國家,笑死我了)
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將在美國啟動 2018-12-04 新華視點
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近日宣佈,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相關申請已被美國監管部門接受。
據悉,在這一臨床試驗中,基因編輯的物件是先天性黑朦病患者眼睛裡的感光細胞,這是一種體細胞,而非生殖細胞。體細胞的遺傳信息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不涉及倫理道德問題(楨:?)。
這一名為EDIT-101的療法由美國埃迪塔斯醫藥公司與艾爾建公司共同研發。埃迪塔斯醫藥公司在聲明中表示,該療法“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在人體內使用CRISPR技術的療法”。
利伯先天性黑朦是一種由多個基因突變造成的遺傳性視網膜退行性病變,是兒童先天性失明的最常見原因,全球每10萬名兒童中有2至3人罹患該病。其中,10型是最常見的類型,占該遺傳病患者總數的20%至30%。目前,利伯先天性黑朦尚無有效療法。
按計劃,此項臨床試驗將招募10至20名患者,檢驗EDIT-101療法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
回應
反對基因編輯的人應該去美國抗議。
中國的120個科學家何在?
美國做這事就是拯救人類的正義行動嘛
104萬住院費引熱議,患者女兒:曬收據本意是提醒珍惜健康
楚天都市報2018-11-30消息,“一張住院收費票據,能擊倒中國95%的家庭,心腦血管疾病61天花了104萬……”29日,一張出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巨額住院收據在網上引發熱議。
“104萬其實只是部分費用,劉先生從入院至今總治療費用已超過170萬元。”中南醫院ICU副主任周青介紹,由於劉先生病情危重,治療過程中使用了大量先進設備,劉先生使用人工心肺儀長達9天,每2小時還要進行一次血氣功能、凝血功能監測,僅此費用每天就得2萬元左右。治療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費用都是按照物價部門核定的價格,並不存在違規,因為其病情嚴重花費較大,醫院還想方設法為他儘量節省費用。
劉先生的女兒介紹,她是在11月27日把104萬元的那張住院收據發到微信朋友圈,本意是希望提醒身邊朋友珍惜健康,但是沒有想到會被轉發到網上引發這麼大關注,更沒有想到會被惡意解讀,對此她非常生氣。
“救人是第一位的,花多少錢都要把父親搶救過來。”劉女士說,搶救之前自己與家人就已經做好了支付高昂費用的心理準備,但確實沒想到會在ICU住那麼久。因為是普通工薪階層,為付清170萬元治療費,家人借了不少外債,壓力非常大。雖然醫療費用可以報銷一部分,但是具體多少還不確定,目前正在走程式。
回應
我要得這病,30天前就火化了。
像這個患者的情況、10~20年前是幾天之內必死無疑的、現在其實就是屬於純粹的“用錢續命”。在任何國家處於“用錢續命”的狀態、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醫改就是改得讓人看不起病。
我身邊很多農村老人,以前有點毛病,隨便去診所拿點藥吃硬抗,現在有了農村合作醫療,大多數都去醫院看病,說實話,花費真比以前少很多,不說別的,起碼去的起醫院,看得起病了,也能住的起醫院,當然除非特殊大病,花費多也是沒辦法的。
隨著時代變遷,長照津貼給付的評級標準也逐步修正——2017年初生效的《第三部長照加強法》(PSG III),就將津貼給付更細緻地擴大分為5個級距,並將原先依據照護工時區分津貼級距的方式,改由專業及社工照護人員,依照多項原則評估分級,以期將長照保險制度的功效最大化。
由於公保津貼一般仍難以完全補貼照護支出,部分民眾也會選擇投保長照私保,多一份保障,然而對於經濟弱勢者來說,即便德國並不乏針對低收入戶的相關社會補助,但長照乃至身後事的費用支出、申請補助的繁瑣過程,依然是沉重的負擔。
除了錢的問題,照護人力短缺更是梅克爾政府近年來被反對黨以及業界人士叮得滿頭包的問題。
德國目前約有300萬的老人接受照護,預計到2060年將會飆升至450萬。面對老人人口不斷增加,照護產業卻長期遭遇人力不足、低薪等問題結構性問題。像是今年4月,官方數據便指出,德國照護產業共有約3萬6,000個人力缺口,其中將近一半的職缺為老人照護。
包含綠黨以及左翼黨在內的反對黨,當時都曾嚴詞批判承諾改善照護產業的大聯合政府,「簡直在說笑」——因為此前,梅克爾政府才承諾將為醫療照護產業增加8,000名人力,卻隨即被數據打臉,質疑改革計畫的可能性與執行力。
為了改善這「最軟一塊」的長照惡況,德國聯邦衛生部(BMG)、德國聯邦家庭事務、老年、婦女及青年部( BMFSFJ)、德國聯邦勞動及社會事務部(BMAS),三個部門也於今年7月共同宣佈了一項「照護協同行動」計畫,研擬改善照護職業培訓系統、改善工作條件,給予照護人員更多自由時間、照護系統數位化、招募外籍照護人員、改善低薪,將照護機構人員的月薪提升至3,000歐元的水準...等。
然而由衛生部長史潘(Jens Spahn)主導的該項計畫,也引來了不少質疑:在照護產業改革的同時,背後的巨額支出,是否又會淪為由受照護者為政策買單?伴隨高齡化、孤獨死等社會現象惡化,德國政府的長照政策,在金錢與人力的拉扯下似乎仍備受考驗。
相關新聞
日本每年近三萬人「孤獨死」,遺物整理業者的清潔服務要價100萬日圓
德國老了:高齡化的德國同遭「孤獨死」問題 2018/11/30
找不到親友,就這麼把他葬了——每年11月,是德國所謂的「亡者追思月」(Totenmonat)。因為從11月1日的諸聖節,一直到25日的亡者主日,11月是德國一年中紀念亡者節日最多的月份。然而,隨著高齡化浪潮襲來,德國「老人孤獨死」的現象也日漸嚴重,在這些被遺忘的孤獨死背後,長照危機更是梅克爾政府13年來「最軟的一塊」。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在德國魯爾工業區的大城市蓋爾森基興,一名46歲的中老年男子在自宅公寓孤獨死去,長達8個月後才被人發現——找不到親友、鄰居一問三不知,關於這位男子,知道的只有姓名和住址。為這位孤獨逝者祝禱的牧師表示,「不只是死亡,他們的生活也沒人在乎。」
在德國,孤獨死者若在至多約10天內(不同城市規定不一)沒有親友認領,或者親友因故不願為逝者安排葬禮,一般會由當地政府單位或者民間團體,為其舉辦「公共衛生葬禮」。
德國孤獨死的案件在人口稠密、情感離散的大城市尤其顯著。像是情況惡化嚴重的漢堡,從2007年到2017年,公衛葬禮的舉辦次數就翻漲了一倍之多,光是去年就為孤獨死者舉辦了1,200次葬禮。
「德國人越來越長壽,但也越來越多老人孤獨死,公衛葬禮也變得日益平常。」德國殯葬聯邦協會(BDB)的秘書長諾伊瑟(Stephan Neuser)表示,孤獨死與德國社會高齡化的關係密不可分。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2017年德國60到80歲之間的人口佔21.7%,80歲以上6.2%——也就是說,將近30%的人口是60歲以上的老者;而前西德地區高齡化的腳步明顯較前東德地區緩慢。
若以整個歐盟來看,德國也是人口老化最嚴重的「歐洲老人院」之一。歐洲統計局的數據指出,2015年德國65歲以上人口佔21.1%,高出歐盟平均值將近2個百分點;2016年65歲以上人口更有33.7%為獨居老人。
在全球高齡化、少子化浪潮下,德國老人長照系統也因此受到巨大衝擊。為強化社會安全網,科爾政府(基民盟)於1990年代,透過制定法律開始實行強制繳納的「長照保險制度」,待年老需要照護時,民眾可依法申請不等的長照津貼,保障老年基本生活。
美國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基因工程知名專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 說:“考慮到HIV 對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脅有擴大的趨勢,我認為賀建奎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目標基因。”
不久前,中山大學一研究團隊發佈了國內首份針對普通公眾和HIV 帶者關於基因編輯認知的比較報告,超六成受訪者對基因編輯技術的運用持積極態度。575份HIV 攜帶者問卷顯示,有94.78% 的HIV 攜帶者支援基因編輯技術用於預防HIV 。另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4月針對2537名美國成年人的一項調查顯示,60% 的美國人支持對未出生嬰兒進行基因編輯,認為為了降低患嚴重疾病的風險,基因編輯是一種有效的醫療手段。
相關新聞
國家衛健委:立即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調查核實
基因編輯嬰兒已獲臨床試驗註冊,廣東衛健委介入
南科大回應HIV免疫嬰兒:深感震驚,違背學術倫理點
122位科學家聯合譴責:對中國生物醫學聲譽的巨大打擊
回應
這是好事兒,一堆人在莫名害怕什麼。人總是要進化的
有錢人先進化
允許一部分人先進化,然後先進化帶動後進化。
任何一個有良心的科研工作者都要反對這種行為!那兩個小女孩將來的人生存在了各種不確定性,人體免疫哪是你想編輯就編輯的?
這一出“鬧劇”裡,可憐了苦苦科研的真正的科學家,勤奮工作的醫護人員,最後可憐了這個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一輩子都要承受別人的目光。
不允許對人體胚胎編輯以及隨便對人體基因改造,好多年前就在各國有相關討論,基本都是禁止,因為目前人類掌控不了這個後果.
我怎麼覺得只要是在中國在重大科學專案上有可能領先其它主流國家的時候,總有一批“很專業”的人第一時間就反對呢?而媒體更是推波助瀾的幫這批人搖旗呐喊!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8_11_26_481065.shtml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2018-11-26,來自中國深圳南科大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于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這次編輯峰會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英國倫敦皇家學會和香港科學院在香港聯合舉辦。據賀建奎介紹,基因編輯手術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他的團隊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種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
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此前資料顯示,在北歐人群裡面有約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擁有這種突變的人,能夠關閉致病力最強的HIV 病毒感染大門,使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細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賀建奎還將在峰會現場展示他領導的專案組在小鼠、猴和人類胚胎的實驗資料。在50枚人類胚胎基因測序結果顯示,未發現脫靶現象;而所有人類正常胚胎裡面,有超過44% 的胚胎編輯有效。賀建奎還展示此次基因手術嬰兒臍帶血的檢測結果,證明基因手術成功,並未發現脫靶現象。他表示,結果仍然需要時間觀察與檢驗,因此準備了長達18年的隨訪計畫。
CRISPR/Cas9 技術自問世以來就因簡單、高效備受矚目,吸引全球各地科學家在醫學、動植物育種、藥物篩選等不同領域進行研究。賀建奎強調:“對於少數家庭來說,基因手術是治癒遺傳性疾病和預防嚴重疾病的新希望。” 他還率先提出基因技術研究和應用領域需遵循的“核心價值”,包括對真正需要的群體保持“悲憫之心”、僅僅用於嚴重疾病的“有所為更有所不為”、尊重孩子自主性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命運不能由基因來決定的“生活需要奮鬥”、“促進普惠的健康權”等5項倫理原則。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說,日本每年有十萬名上班族為了照顧而離職,當家人過世,有人找不到工作,經濟貧困,變成下流老人。目前台灣老化速度比日本嚴峻,每年照顧離職者高達13.3萬人,要兼顧工作與家人不容易。
受訪者就認為,照顧家人之後,請假頻率提高(90.6%)、無法參加工作以外的聚會(86.7%)、無法配合加班(86%)、遲到早退頻率增加(82.6%)、對同事或部屬造成困擾(81.5%)是前五大影響工作及生活的現象。
因此,43.3%受訪照顧者不讓同事知道自己照顧家人,主因是不想和同事多談私事(77.4%),也擔心錯失重要工作機會(28%)。
吳麗雪推測,國內存在老人歧視,職場對照顧者並不友善,上班族擔心同事誤解他們的工作能力而不願多談。
「我請假照顧中風的媽媽,遭主管刁難!」一名公家機關約雇人員就無奈地說。她媽媽中風後,數度跌倒,除了常請假,遲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飯,雖然會加班完成工作,但主管仍有微詞,讓她感嘆國內缺乏長照友善職場。
五成照顧者盼企業提供照顧福利津貼
在本次受訪的照顧者心中,長照友善職場該具備哪些條件呢?調查發現,依序是:提供照顧福利津貼,例如,老年照顧補助、貸款或互助金(53.5%)、彈性工作地點,希望在家或辦公室的地方工作(45.1%)、提供老年照顧服務,設置日照中心,或合作簽約照顧機構,提供優惠(42.2%)、工作總時數不變等。
可是,企業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能提供這種福利的少之又少。以提供照顧福利津貼為例,僅9.7%受訪者的企業做到,反倒是一年提供七天的家庭照顧假,已有23.9%的受訪者享有。
「日本每個老人不論有幾個子女,一輩子有93天顧老假,」陳景寧說,安倍政府在2016年提出「零介護離職」,由子女分數次請假93天,企業付六成薪水,讓員工回家安心照顧,事後返回職場,做法值得台灣參考。
當台灣在2025年進入老年人占兩成人口的超高齡社會,長照將成為全民課題,如何讓照顧者免於擔心成為長照難民,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54586
「我差點就要放棄申請了,」在台北一家教學醫院擔任護理師的照顧者說,為了幫失智的叔叔申請入住公費榮民之家,她周旋戶政、地政事務所、退輔會、健保署、醫院、榮家等好幾個地方;又因為不熟悉申請程序,單位之間資訊不同,前後耗時半年多,才安排成功。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解釋,長照2.0尚未補助住宿型機構,為的是鼓勵長者留在自己家裡養老,因此,補助申請日照中心、居家照顧,只要被照顧者通過評估,一週內便可以享有服務。
六成五照顧者不了解長照2.0政策
其實政府的長照2.0實施一年多,但民眾了解並不深。受訪者中,非常了解長照2.0者,只有3.1%,完全不了解(38.8%)與不了解者(27%)合計達65.8%。其中,41~50歲照顧者,有44.8%完全不了解,51~60歲者不了解者更增加到一半。
因為不了解,受訪者對長照政策的感受以「遠水救不了近火,無法照顧中重度失能」最高37.2%,尤其是51~60歲感受最深,超過其他年齡層。受訪者還認為這是無效的紙上政策,不如解決照顧人才荒30.2%,以及各單位資訊不統一,鄰居口耳相傳,講得都不一樣(29.7%)。
面對民眾不了解,薛瑞元提出澄清,「到宅服務的居家照顧員人數在兩年內,已經快速增加55%。」他解釋,政府近來提高照顧員薪水,時薪從200元調到350元,2016年有9000人,今年已有1.4萬人,全台日照、日托中心也從2016年44個,大幅增加到現在的2446個,成長速度超越預期。
據衛福部統計,扣除已有外勞與長照機構照顧,長照2.0主要協助44萬名在家的長者,目前已服務14.6萬人,比率達三成三,希望明年能夠再提高到一半。
然而,或許是台灣老化速度太快了,民眾來不及了解政府作為,六成三的受訪者認為長照2.0完全幫不上忙或幫不上忙。尤其是51~60歲族群,有五成四認為完全幫不上忙。
調查顯示,有八成五的受訪照顧者,非常擔心或會擔心變成長照難民,特別是年齡較高的51~60歲族群最擔心,比率達87%,其次是41~50歲族群,也有86%。
65.3%照顧者最擔心費用入不敷出
大致說來,受訪者最在意長照會影響自身經濟,他們最害怕長照費用驚人,入不敷出(65.3%),其次是擔心被迫退出職場,沒有收入而生活陷入貧困(49.6%),也憂心長照需求消失後,變成失業者無法重回職場(35%),甚至憂慮自己不婚、無子而孤老,無人照顧(29.6%)。
但在台灣的醫療體系裡,將照護責任外包的真相,換來的是民眾沉重的照顧負荷,這已是現在主政者不能迴避的問題。
回應
台灣醫院將照顧病人工作委由家屬乃至於病人自費來請看護,根本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國家醫療制度,也是虛假住院健保,只以半套服務的健保制度,執政政府為何不學歐美先進國家?
台灣很多人又想享有歐美先進國家的福利, 但又不想要像歐美人般付出相對的稅金或費用. 就跟勞保之於公保一樣, 勞工又想跟公保拿一樣多錢, 又不想像公保般繳這麼多錢.
政府花310億拚長照民眾看得到吃不到?2018-10-29
申請長照平均耗32天 八成五照顧者憂淪長照難民
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勢必成為全民課題。《遠見》與104銀髮銀行合作執行「2018年長照經驗大調查」,詢問曾有照顧經驗民眾的甘苦和對長照政策的看法。如何不讓老人變成人球、解決照顧人才荒,讓照顧者免於擔心變長照難民,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勞動部依據台灣人口老化比例,失智、失能等發生率推估,在1153萬名上班族當中,至少有231萬人正在承受照顧壓力。
每名照顧者要照顧1.3人每天睡不到6小時
今年調查顯示,受訪者中平均每名照顧者要照顧1.3人,比2016年的1.1人要多;每天要花6.6個小時照顧,比2016年的5.6個小時多一小時;平均每天睡眠時間是5.78個小時,比2016年的6小時再少一些。可見照顧壓力愈來愈大了。
至於照顧模式,又以全額自費在家自己照顧最多,占48%;第二高是請外籍看護工(19.6%);第三高是政府補助的居家照護(19%)。近來政府推廣子女把父母送到日間照顧中心,由於機構尚未普及,比例只有5.6%。
政府推動長照2.0,花費310億元,民眾感受到了嗎?長照服務更便利了嗎?
詢問照顧者向政府申請長照資源時,從申請到完成,平均要和3.4個政府單位接洽,有近四成受訪者聯繫三個單位,甚至近兩成需要聯絡四個。
從申請到完成,平均耗費32天,27.8%的受訪者花了三週到一個月,甚至有兩成受訪者耗費一個月到兩個月才完成。
盼台灣推動「全責照護」 統一管理訓練、紓解病家壓力
長年為醫院機構發聲的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祕書長吳明彥坦言,「全責照護是台灣醫療的漏洞,照服員應該納入醫院正式人力,由醫院管理可以訓練得更好,如果照顧發生什麼問題,責任也能由醫院扛下。不要說歐美國家,和我們鄰近的香港、新加坡醫院都實行全責照護,台灣也要趕上。」
翻轉關鍵〉全責照護人力 應納入「護病比」
護理人力不足,其實是醫院看護和照服員外包,無法建立全責照護的主因。目前醫院評鑑雖然要求各級醫院需要達到一定的「護病比」,但不同病房有不同的標準。
儘管護理人力不足,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困境,但台灣連最高標準的醫學中心1比9護病比,仍高於日本的1比7,以及美國、澳洲的1比5。要真正達到醫院全責照護的品質要求,病房照服員與病床比,應該要達到1比3或1比4的目標。
健保支出明年破7千億 財務持續惡化,恐調漲健保費
明年健保總額協商出爐,健保總支出將首度破7千億元,健保署近日不斷釋放推動分級醫療、雲端病歷,盼能節流,但也表示「若財務持續惡化,就得提高健保費率」,為健保費可能調漲埋下伏筆。如果明年健保真有調漲保費的壓力和需求,那麼把全責照護納入健保,值得討論。
「照護給付」民眾補差額 提列醫療費用減稅、減輕負擔
滕西華認為,如果以差額負擔、配合保費合理調漲,值得各界凝聚共識,「如果這塊(照護)由健保給付、民眾差額負擔的好處在於,健保費有弱勢補助機制,低收入戶可以減免,但現在大家住院要自己請看護,看護是每天收現金的、經濟不好的人也不可能會少收;另外,看護費用若納入健保還可提列醫療費用減稅,亦可考慮納入年度住院負擔上限,不讓住院支出過於龐大。」
吳明彥則支持由醫院評鑑或醫院人力設置標準之中,納入全責照護的人力標準,先要求醫院去做、由病人自費,會比現在一對一請看護成本低。
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劉梅君認為,全責照護可分階段規畫,如先針對某一部分的病人優先實施,再將其他範圍慢慢涵蓋進來,也許就不會遭遇較大的反彈。
台灣少子化 住院孤兒多!看護10天要價2萬6...廉價健保體系下的「照護黑洞」 2018-11-08 今周刊
「一對一看護」外包模式 醫院只管媒合、從中賺取佣金
《報導者》與立法委員吳玉琴辦公室進行「全台醫學中心看護大調查」,截至2018年9月,發現19家醫學中心機構,有13家由院方仲介看護、4家不涉入,另外長庚醫院則有代訓合作對象,代轉介但不抽佣。相對於歐美先進國家,由醫院全權負責病人照顧,維持醫療品質,台灣的住院照護只能說做半套。調查中發現,醫院平均向仲介公司收取3%至5%的佣金,作為管理費或訓練費,或是以「租借辦公室」收取租金,而這筆錢通常由仲介公司向看護和照服員收取10%的佣金中支付。
台大看護「把關」有制度 要求完訓證明、進行技術測驗
目前醫院媒合「一對一看護」既無規範、也無標準,醫院任何作法都「沒有違反規定」。無論有沒有證書、有沒有受訓,都可以從事看護或照服員工作。
此次調查發現,經由醫院為病家媒合照服員或看護的,僅5到8成,仍有不少的住院病家自請看護,或由家人看護,這潛藏著更大的危機,一般人未經專業的訓練,而自請看護的體系裡,也發現未經訓練的逃逸移工,這都形成醫院整體照顧品質的黑洞。
此外,陪病和外院看護進入醫院,不僅成為院內感染的大麻煩,本身也是遭感染的高風險群。2003年,台灣SARS疫情蔓延,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其中2位看護及4位家屬不幸染病身亡,而看護工和洗衣工因為跨院接案,也成為「活動傳染源」。
家屬當護佐「台灣獨有」 進出頻繁恐染病、院方也頭痛
當時擔任醫策會副執行長的周照芳,陪同美國疾病管制局3名感控專家參觀台灣多家醫院,美國專家好奇「台灣病房怎麼那麼多人?」周照芳不好意思地說,「都是家屬或看護,因為台灣一直都把家屬當成Nurse Aid(護理佐理員)來用。」聽得美國專家頻搖頭。
79歲的周照芳,SARS後全力推動醫院「全責照護」,她認為台灣應該朝向美國是由醫院直接聘用護理佐理員(護佐),協助護理師完成病患生活照顧的工作。「病患進到醫院就是醫院的責任!」
照護黑洞〉台灣少子化社會 「住院孤兒」變多
「『住院孤兒』會愈來愈多!」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提出警訊。她指出,高齡化和少子化,愈來愈多「沒有家人」的人,住院只能仰賴看護,如果醫院不能全責照護,丟給病家自理,一來費用難以承受,二來也沒有保障。
對我國GCP平臺的描述以偏概全
文中對於我國GCP平臺的描述也不符合實際。GCP平臺即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範示範平臺。相關資料顯示,我國2003年出臺《藥物臨床試驗品質管制規範》,2006年實施專項檢查,以及飛行檢查和註冊核查,再到認定覆核標準的提高,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計畫也給予了大力支持。
文中受訪者的言論或許反映了某些機構、某些階段的不良事件,但並不能全面反映我國GCP平臺的真實科研水準和臨床試驗水準。
據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相關資料顯示,專項支援醫科院腫瘤醫院、天壇醫院、華西醫院等9家GCP平臺,在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開展2063項臨床試驗,完成708項臨床試驗。
部分平臺積極推行臨床試驗部門獨立化、研究人員專職化,輪轉制度常態化、績效考核標準化等措施,激發人員積極性,提高臨床研究數量和品質。
此外,該文章還存在很多經不起細究的問題,例如從年代出現的早晚評判一個療法的有效、安全、穩定性是非常不科學的,試問一句,舊藥一定比新藥差嗎?再比如,中國探索出了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公司參與臨床試驗的新的組合模式,是否更符合中國的國情,這是值得探討的。不能僅僅因為與美國發達國家不同,就視為是落後模式。
回應
任何工作都是熟練工種。中國一個醫生一年要看多少病人,要看到多少病例,實際上他們積累的經驗並不差。再說中國的護士水準,比如打點滴,中國的護士一個月給病人打點滴的次數估計外國護士要好幾年,中國護士的水準是毋庸置疑的。同樣,醫生做手術,中國大夫一個月做的手術,估計要外國大夫幾年才能有,水準也不用說。不得不說,國外的醫療機構有錢,的確在很多方面走在最前沿,但是對於成熟技術,中國的掌握水準一定不是美國可以比的。說實話,在中國治療和在美股治療,未必治癒率國外就高。
就癌症的存活率和壽命延長時間來看,歐美水準還是遠遠高於我國的,這是不爭的事實。
很多混雜因素,中國有多少患者,尤其是農村的晚期、老人、婦女、嬰幼兒、殘疾病人,因為經濟原因被放棄了,如果他們都得到規範合理的治療,這方面數字是不是不一樣?
為何癌症患者要去美國?臨床試驗和臨床治療兩碼事! 2018-11-05 新浪科技
央視主持人李詠因患癌症去世的消息從美國傳來,有人翻出了2016年8月發表的一篇舊文《為什麼這些癌症患者要去美國》。該文章試圖給“3000人/年赴美進行癌症治療”的少數群體的選擇作一個並不符合實際的解釋。
通過諮詢業內專家,科技日報記者總結了該報導的幾個明顯謬誤。
拿外國的臨床試驗與國內的臨床治療相比
拿沒拿到新藥證書,是臨床治療和臨床試驗一個最明顯的區別。
一個藥物從雛形到上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這個過程大致分為藥物臨床前試驗和臨床試驗。前者包括藥物前體的化合物到藥代動力學、藥效分析,再到進行細胞水準、動物水準的有效安全性試驗。當這些試驗過程獲得了較好的資料後才能向食藥監等行政部門申請進行臨床試驗,在經過了科學設計、嚴格執行的臨床試驗後,提請藥審部門審批,獲得新藥證書後,即可上市,進行臨床治療。
但是對於新藥這個特殊的領域來說,只有少量“樣機”能夠真正上市。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曾舉出這樣一組案例:在報導潛在藥物靶點最具權威性的CNS(《細胞》《自然》《科學》)的論文中,101篇發表的重大發現,20年後只有1項擁有臨床價值。
避而不談臨床試驗的“高風險性”
與患者自身關聯最大的,也是臨床試驗與臨床治療之間差異最大的,在於不同的風險性。
2017年8月30日,首個CAR-T療法在美國批准上市。然而就在當年的4月,另一家公司的CAR-T藥物臨床試驗中,一名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死因是腦水腫。
刻意貶低國內現階段醫療水準
例如,文中提到:美國的臨床醫學正在向“精准醫療”的方向發展,一個患者往往由多個學科的醫生共同診治。事實上,在中國的很多醫院中,多學科會診已經成為診斷疑難雜症的常規制度,甚至會通過遠端醫療等方式進行跨醫院專家的會診。
此外,中國的醫療資源豐富是全世界公認的優勢。“我國臨床的醫療技術是世界先進的,國內一流醫院的臨床醫生也擁有更豐富的臨床經驗。”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陸林表示,很多病人跑到國外看病,可能反而無法得到最好的治療。
首創全球最低載藥量心臟支架 可媲美歐美金標準產品 2018-9-5 新浪科技
一項由10個國家和地區21家機構聯合參與的一項大型臨床試驗成果,刊登在《柳葉刀》上,這項試驗證實:中國自主研發的心臟冠脈藥物洗脫支架“火鷹”(FIREHAWK),使用了最少的藥劑量,因而獲得了最高的安全性,而同時在療效上與國際頂尖的XIENCE支架媲美。
這是《柳葉刀》自1823年創刊以來,首次出現中國醫療器械的身影。中國製造,終於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自從1977年被發明以來,現在,每年美國開展的PCI手術已經超過100萬例,數量排在所有手術的第二位。
與傳統的金屬支架相比,藥物洗脫支架上搭載的藥物,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再生,從而降低血管再次阻塞和併發症的風險。
新支架雖好,卻不是人人用得起的,尤其是中國市場曾經一度被高價的進口品牌壟斷。即使近些年來,國產藥物支架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半壁江山,但不少病人出於對國產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也往往會要求醫生使用價格貴上數倍的進口貨。
與現有的藥物洗脫支架相比,“火鷹”的藥物搭載量還不到其它支架的1/3,降低載藥量,主要是為了減少PCI術後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時間,從而減輕患者的負擔。
為了實現低載藥量,他們首先以鐳射刻槽,將藥物精准點灌到槽中,再將藥物嚴密包裹,從而提高藥物的釋放效果,因此,“火鷹”也被稱為“靶向藥物支架”。
這個流程說來簡單,實際操作卻一點兒都不簡單,因為“火鷹”支架的厚度只有86微米!……
回應
中國藥企——真藥做成假藥,外國藥企——假藥做成真藥。良心——大大地壞了。
根深蒂固的偏見,懷疑您是怎麼活到今天的,
研究:試管嬰兒長大後高血壓風險較高 2018-9-3 新浪科技
瑞士研究團隊評估了97名平均年齡16歲的健康青少年的循環系統狀況,包括動態血壓、血管內斑塊堆積情況等指標。其中,54人是借助試管嬰兒技術出生,43人為自然受孕出生。與對照組相比,試管嬰兒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要高一些。並且,試管嬰兒組有8名青少年的血壓數值已達到高血壓標準,而對照組中只有1人達到高血壓標準。
不過,在這本雜誌同期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中,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奧本山醫院專家拉裡•魏因勞赫認為,這項研究樣本規模太小,因此削弱了研究結論的重要性,此外研究團隊也沒有將孕期子癇、糖尿病等可能導致胎兒日後血壓問題的風險因素考慮在內。
北京衛計委回應“停止互助獻血”:從兄弟省份調劑,滿足需求
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網站日前發布通知,北京衛生計生委決定於2018.2.10起全市停止開展互助獻血。為確保停止互助獻血後,對孕產婦、兒童以及必須用血患者的臨床需求,北京衛計委已經提前製定預案應對。
...
回應
從兄弟省份調劑,滿足需求——吸血哎,誰跟你兄弟呀
本人北京土著,獻過四次血,一次單位,一次王府井獻血車,兩次杭州獻血車;老婆杭州人。
北京三甲大醫院就醫的人中近八成是外地人,相應的,也是這些外地患者對血液消耗大。某些人一邊享用著北京的優質醫療資源,一邊又對北京惡意誹謗。是不是那天北京不讓你們來就醫你們就踏實了呢?
互助獻血被叫停,你該做什麼?不做鍵盤俠,曬出你的獻血證!
新浪微博“醫療大V”@疫苗與科學(實名認證為複旦上海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專業陶黎納)認為,互助獻血是飲鴆止渴,呼籲公眾參與無償獻血才是正道,大家應該團結起來,共同渡過取消互助獻血後短期缺血的陣痛。
今天他再次撰文,振臂疾呼:
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不應該嘲諷或批評政府,因為這有損政府的公信力,相當於釜底抽薪,對於改善血液供應只會幫倒忙。
我認為,所有的大V、小V、醫療自媒體和其他媒體們,應該堅決支持政府,同時呼籲公眾身體力行,放下鍵盤去獻血,曬出自己的獻血證,讓微博、微信和各種媒體被火紅的獻血證佔領,這樣才能讓這把無償獻血的愛心之火燃遍祖國大地,給國人的精神世界一次激盪與洗禮。
同時他號召大家和他一起曬出自己的獻血證。
....
回應
所言並非無理,但態度太過高傲,而且只會讓反對者更加反感.若是沒獻血就無權討論血液政策,那麼沒捐過腎是不是不能討論器官移植?需要輸血的病人、因健康情況不宜獻血者是不是都無權參加討論?這個道德綁架太誇張了
你看完全文了嗎?作者說的那位自己從來不去獻血,卻說別人冷血、無情,你覺得很好?敢情人去獻血的冷血無情,你一從不獻血的敲敲鍵盤就人間大愛了?這不是扯淡是什麼?
我父母五本獻血證,我父親住院期間確實享受到了福利,憑獻血證可“優先”用血。此後我就產生了一個疑問:義務的人血都可以獻出來救人,國家就沒點擔當獻出血液處理、儲存費用?
必須要收費,不然會被濫用輸血的,--免費的,隨便輸。這樣的例子不少
輝瑞將裁員300人關閉阿爾茨海默症和帕金森新藥研發2018.1.921世紀經濟報導
日前,全球最大製藥商輝瑞(Pfizer)表示,由於研發成本高昂且療效較差,將不再嘗試研發治療阿爾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的新藥。
輝瑞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受這一決定影響,未來幾個月將在馬薩諸塞州的劍橋和安多弗以及康涅狄格州的格羅頓裁員300人。輝瑞表示,這項調整不會影響止痛藥Lyrica和tanezumab的後期研發,也不會影響罕見神經疾病治療藥物的研發。
同時節省下來的資金將投入到其他領域的藥物研發。輝瑞稱,這是對資金用途的一次重新分配,將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產品線和科研實力最強的領域。另外準備成立一隻企業創投基金,專門投資公司之外前景光明的神經科學項目。
資料顯示,阿爾茨海默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徵。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癡呆,65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癡呆。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三秒新增一例癡呆患者,癡呆患者人數約4680萬;到2030年,估計人數倍增,達到7470萬。目前58%癡呆患者在中低收入國家,尤其東亞及非洲地區。在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群癡呆患病率達6.6%,80歲以上人群癡呆患病率超過22%。
時至今日,阿爾茨海默仍是一種不可治愈、嚴重影響認知、生活能力的慢性病。過去10多年中,有數百種針對阿爾茨海默的藥物被研發,研發隊伍中不乏強生、輝瑞、羅氏等製藥巨頭的身影,但研發失敗率卻高達99%以上。如默克此前也宣布停止其針對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患者的verubecestat的2/3期臨床試驗。
回應
研發新藥成本再低也低不到那裡去,像有些小眾慢性病的藥有多少年沒有更新換代了,不可能完全靠市場化研發來搞定所有藥物研發需要,聯合國其實最應該干的事就是集合全球力量研發一些市場狹小但民眾急需的救命藥
招股書揭祕 中國精神病患越來越多2017-12-26世界日報
中國證監會日前批露IPO預先披露名單中,有一家溫州康寧醫院赫然在列,擬募集資金1.93億,A股有望迎來首家「精神病醫院」上市公司。然而,招股書卻也透露,中國精神病人越來越多。
多維新聞網報導,中國入院治療精神病的人次年年增長,隨之而來的是精神病醫院收入年年遞增,精神病醫療行業成為一個高增長的行業。
此前在2015年11月,康寧已登陸港股,如果也成功登陸A股,將會實現A+H的上市融資計畫。
康寧成立於1996年,主營業務為精神疾病的專科醫療服務,是中國國內最大的民營精神專科醫院集團。2016年康寧醫院的年收入達4.41億元,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除了2016年床位使用率為87.45%,其他時間段使用率均在90%以上。入院人次從2010年的93.5萬人增長至2015年的157.9萬人,5年增加了66萬人次;診療人次從2010年的2046.1萬人次增長到2014年的3041.2萬人次。
中國衛生(和計畫生育)統計年鑑披露,2010年以來精神專科醫院總收入保持15%以上增速,從2010年的164.58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377.45億元。截至2016年底,全中國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已達到540萬例。
醫院上市 真是醫療發達?
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加大,容易產生精神上的疾病。此次溫州康寧醫院IPO,讓人不禁想問,是醫療發達了,還是精神病患越來越多了?
中新網報導,溫州康寧醫院高床位使用率的情況,披露了中國的精神病人入院治療的人數節節攀高。這或許代表醫療行業的漸發達和私營醫療健康行業的營業能力變強,但它是不是個好的示範、到底能給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還不好說。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費用價格不菲。溫州康寧醫院2015年有一位患者的治療費用就達到了42萬。還有不少患者治療費用也在30萬左右,而絕大部分患者的治療費用在10萬元以下。主要收入並非來自藥品,而是來自診療服務,兩項業務占比分別為25.33%、69.81%。由於診療服務毛利率較高,所以也推動公司整體毛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2016年和2017上半年,康寧醫院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5億元、2.8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555萬元、3030萬元。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2895980
因緣際會收容病患 佛堂成療養院
高雄路竹的「龍發堂」,為開山住持釋開豐於民國59年創建的佛堂,起初受人所託收容精神病患,因療養成效頗佳而聞名,收容請託日漸增加,逐漸成為廣為人知的精神療養院。
精神醫學不發達 歷史共業造就龍發堂
由於民國60、70年代,國內精神醫學尚不發達,精神醫療院所也不普及,加上無健保補助,種種因素使得精神病患無法接受適切治療,家屬照護負擔沉重,因而紛紛轉向龍發堂求助。
不吃藥、不就醫 龍發堂獨創民俗療法
有別於現代精神醫療,龍發堂以獨創的宗教民俗療法,指派病況較輕與較重的病患兩兩一組,將名為「感情鍊」的鐵鍊繫於兩人腰際,共同作息,使其能相互扶助合作維持生活技能。
侵害病患人權?「感情鍊」飽受爭議
精神科醫師文榮光痛批,「感情鍊」療法,根本是剝奪病患的醫療人權,且背後亦存在病患因病情發作而發生衝突、互相傷害的風險。由於社會爭議不斷,直到民國87年,時任衛生局的林立人介入協調,堂方遂逐漸減少採行此法。
另類復健照護 病患養家禽也玩樂團
對於病患的復健照護除了感情鍊之外,堂方也培養病患進行勞動工作,例如飼養家禽或成衣加工等,更成立樂團外出表演,主張透過這些方式有助建立病患尊嚴、維持病況穩定。
軟硬體皆不合規定 龍發堂遲未合法
鼎盛時期,龍發堂收容的精神病患高達千人之多,然而,隨著《精神衛生法》於民國79年上路實施,龍發堂無論在硬體設施或醫療人員配置與管理皆不符法規,從未納入正規精神照護體系。
政府介入無疾而終 輔導轉型也失敗
對於全台最大的「非法」療養機構,衛生單位多次欲介入監管、解散,皆不得其所。過去也曾有意輔導就地合法,轉型為長照機構,但最後也受限於繁瑣程序及堂方未能改善照護資源,計畫宣告停擺。
爭議頻傳 家屬為何還是選擇龍發堂?
即便爭議聲浪不斷,目前龍發堂仍收容503名患者。追根究底,原因仍是因慢性精障患者的照護負擔沉重,而龍發堂不採強制收費,並願意終身收容,成為許多病患家屬的託付之所。
龍發堂為何能生存至今?政府社會都有責任
有網友指出,飽受爭議的龍發堂能生存至今,意味著精障病患與病患家屬在常規的醫療體系下無法接受妥善協助,這是政府、社會與精神醫療體系都應該共同檢討的問題。
龍發堂被公告疫區決定撤守 要求衛生局移出3百多堂眾2018-01-03聯合報
高雄市龍發堂3日突然通知媒體下午2點召開「千般不捨.萬般無奈─龍發堂籲請政府加快醫療安置」記者會,希望衛生局盡速移出堂內3百多名堂眾。
疾管處長潘炤穎說,衛生局對此早已有備案。龍發堂503名堂眾有55%設籍高雄市,以目前高雄市醫院、社區康復之家及社福機構等精神醫療資源量能,應足以容納並長期安置,但設籍外縣市的部分,則須中央統籌調度。
回應
聽完後,覺得高雄衛生局和中央衛福部都在擺爛。
這個政府不把這個社會弄亂不甘是願,當初有傳染病時應該考慮如何去輔導他,而不是把龍發堂逼到關門,然後,配套根本沒做。這300個家庭就是難以負擔才將他送進去(負擔不一定是金錢),現在將這300人送回,這些家庭將要面對的家屬及如何照顧這些家屬。主持人問那個衛生機關的人那送回去後家屬還要負擔多少錢,他就只能答健保的錢其他健保以外的負擔根本答不出來。所以,政府依法行政後其他的就你們家屬要自求多福。
龍發堂再收堂眾 政府:違法2018.1.7中國時報
高雄龍發堂日前爆發法定傳染病群聚疫情,堂方宣布將暫停精障服務,但住持釋心善師父6日與家屬溝通,稱未來疫情獲控制,將「展開雙手歡迎」堂眾。高雄市衛生局對此強調,龍發堂除非申請為合法照護機構,否則不能再招收新堂眾。
家屬連署支持龍發堂
龍發堂改口願留患者 家屬擬組自救會2018-01-06 聯合報
龍發堂元月3日宣布暫停精障照護服務,住持釋心善昨改口表示疫情平息後仍願意容留精障患者,但堂眾家屬已展開連署,計畫成立自救會。
昨天2、3百人出席說明會關切,1名老父親說這幾天寢食難安;1名母親更激動地說,真要領回兒子,母子只能一起去跳海。在場家屬滿腹苦水,就因曾帶親人四處求醫無效,才會轉求龍發堂容留,如今堂方發生疫情,高市府應積極輔導改善,而非開罰或一棒打掉龍發堂。
台灣最大非法精神療養院龍發堂50年爭議功過錄
收容逾500名精神病患的高雄龍發堂,日前爆發痢疾、肺結核群聚感染,甚至遭控以鐵鍊禁錮自由等侵害人權的方式管理病患,擁有近50年歷史的「龍發堂」究竟是什麼地方?又存在那些爭議呢?
科學家:如果所有人都變成食人族人類將在三年後滅絕
據俄羅斯衛星網2018.1.5報導,《特殊物理話題雜誌》(Journal of Physics Special Topics)刊文稱,英國科學家稱,如果地球上所有食物都消失,所有人類都變成食人者,人類大約三年後就將從地球上消失。
近些年來科學家找到大量證據證明,歐洲第一批居民或以敵族或同族的肉為生。去年古生物學家發現,來自瑪瑞拉克洞穴(Marillac)的尼安德特人不知為何總是拆解最近去世的族人的骨頭,將四肢從軀幹上分離。
而最近古生物學家找到了尼安德特人是食人族首批明確證據——他們在西班牙北部一個洞穴裡找到一整座有“烹飪痕跡”的古人類骨頭山。
另一方面,生物學家的計算表明,從能量的角度看,吃人並不“合算”,猛獁像或其它普通大型動物的屍體都比人體含有的卡路里更多,因此純食人族漸漸消亡,因為他們通常競爭不過“食肉族”。
據英國研究人員計算,一個人的身體含有大約12.5萬千卡熱量,足以保障另外50人一天的能量。
如果人們再也找不到其他食物來源,再過1149天,也就是大約三年,地球上將只剩下一個前一天吃下最後一名族人的人。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地球人類將在前200天消失,屆時人口數量將減少到十八世紀中或十九世紀初的水平。
回應
所有食物都消失?為什麼人類不跟著消失?課題不嚴謹
這也是科學?吃飽撐的胡侃而已!
科學家沒事干係列
老太養120條流浪狗9年砸30萬卻無錢給丈夫做手術2017-12-26 成都商報
一個套一的房子,四條狗,幾條破棉絮,一個63歲的老人李時軍拄拐杖和狗同居,而妻子朱小平只有傍晚收拾完流浪狗才會到這裡坐一會,又回到狗場繼續照顧她收養的120條狗,在今年3月份之前,李時軍和妻子吃住都在狗場。
“我幹不動了,身體不行了,養狗好累嘛。”李時軍說,今年6月2日他因為腰椎管狹窄症入院,醫院建議手術治療,費用高達七八萬元,無錢醫治的李世軍不得不選擇出院。“收養流浪狗八九年,先後砸進去30多萬,如果不收養流浪狗肯定有錢看病。”
幹不動丈夫帶著工資卡悄悄跑掉
2008年因為收養流浪狗而賣掉房產,讓喜歡收養流浪狗的朱小平備受關注,在這九年期間,朱小平在外為買狗糧籌資奔波,而扛狗糧、煮狗食都交給了年長她9歲的丈夫李時軍。
...
回應
做這事看似很高尚,實則精神上生病了…
西方人靠強盜式的掠奪發達起來,殺人如麻時沒想到愛動物,精神麻藥…
先可憐自己,再可憐那些狗吧,這個世界有太多太多需要幫助的人和事了,不是個人能夠擔負得起來的。愛狗,就請把錢投資去教育養狗的人,而不是接濟這些流浪狗。
瘋婆子行為令人厭惡。
世界上什麼變態的人都有。歪門邪道。
國際成人能力評估調查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進行了一項調查,評估了3種不同教育水平閱讀能力和數字能力:沒有完成高中學業的人、完成了高中學業的人以及至少接受兩年大學教育的人。
有23個國家參加了此次分析,在閱讀能力測試中,沒有完成高中學業的人裡,美國是結果最差的5個國家之一。在那些完成了高中學業的人中,測試結果比所有國家的平均水平要低。
在上過至少兩年大學的人中,美國超過8個國家,與另外6個國家並列,但被7個國家超越。
在數字能力評估中,美國人在研究的3個教育水平上始終低於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在沒有完成高中學業和完成高中學業兩個教育水平中,結果都是最後一名。
在那些至少上過兩年大學的人中,美國超過了西班牙、意大利,與其他5個國家相同,但落後於其他15個國家。
落後原因
美國針對窮人的社會保障網絡和社會項目一直不那麼慷慨,而不是像許多其他工業國家提供普遍福利,那些國家沒有如此大的貧富差異。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美國貧困的事實和福利系統的失敗。
美國人口調查局估計,2014年,將近有1500萬兒童生活貧困。美國傳統基金會的研究質疑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並指出該數據沒有考慮到這些兒童的家庭從政府獲得的許多社會福利。
研究還稱,被列入貧困行列的家庭中,有子女的家庭相對生活條件較好。
研究指出:“美國的窮人家庭有空調、轎車或卡車、電視、電腦、手機和電子遊戲系統(如果家中有小孩),他們有足夠的食物,沒有營養不良。”
“他們生活在一個條件良好的舒適房子裡,比德國、法國、瑞典和英國的非貧困人口有更大居住空間,”他說。
但謝弗卻質疑該觀點,警告儘管許多美國貧困家庭住在大房子裡,正常情況下甚至都安裝了取暖設備,他們卻經常無力付租金或取暖費。
“如果美國的窮人有這麼多資源,為什麼他們的事實狀況這麼差?”他說。
“人們說,美國的窮人按國際標準來說是富裕的,但明顯這不正確,因為他們的事實狀況比其他國家要糟糕許多,”他總結說。
回應
太忙,殺人放火都顧不上,還講什麼福利指標?
2.嬰兒死亡率
嬰兒死亡率數據——每1000名活嬰中死亡的數量——是社會福利的另一個經典指標。
最新的《人類發展報告》中引用的2015年數據指,美國為5.6,在世界中排名第44位,落後於富裕國家整體水平,更落後於古巴、波黑以及克羅地亞。
在這項數據中,美國的社會差異也十分顯著。謝弗說,2011年非洲裔美國人的嬰兒死亡率與多哥和格拉納達島相似。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2年發表的研究,美國的兒童生存狀況在35個發達經濟體中位於倒數第二。
3。產婦死亡率
自本世紀開始,美國錄得產婦死亡率增長。根據2017年1月《柳葉刀》雜誌發布的研究,從2000年每1000例活產嬰兒中17.5名孕婦死亡,到2015年的26.5名。
這個現象與其他工業化國家的趨勢不同,同期那些地方的這一數字是在下降。例如,日本(從8.8降至6.4),丹麥(從5.8降至4.2),加拿大(從7.7降至7.3)或法國(從11.7降至7.8)。
而且,美國錄得的數字比哥斯達黎加(24.3)、中國(17.7)、越南(15.6)或黎巴嫩(15.3)還高。
美國國內也有明顯差異,白人產婦死亡率為13,而非洲裔美國產婦則為44。
4.兇殺率
個人安全是另一個社會福利的基本因素。
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最新報告,美國錄得的兇殺率為每10萬人中4.88人被謀殺,在全球排名第59。
該數據與歐洲國家形成對比,如奧地利(0.51)或荷蘭(0.61),也比加拿大(1.68),甚至比阿爾巴尼亞(2.28)、孟加拉國(2.51)和智利(2014年的最新數據:3.59)要高。
在美國國家貧困中心的研究中,謝弗指出,如果不看全國謀殺數據,而看那些擁有超過20萬居民、貧困率達到25%的美國城市,兇殺率上升到24.4(據2012年的數據) 。
這些城市的情況只比哥倫比亞(26.50)和巴西(26.74)好一點,但比阿根廷(6.53)、秘魯(7.16)和烏拉圭(8.42)要差。
5.青少年懷孕
除了給年輕女性的健康帶來風險外,青少年懷孕經常與不同種類的社會問題有關。
根據2015年世界銀行的數據,每1000名15至19歲女性中,就有21人生育,在全球範圍內排名第68,與吉布提和阿魯巴相當,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13人) 。該指標也與其他富裕國家形成對比,如日本(4)、德國(6)、法國(9),也比突尼斯(7)、斯里蘭卡(14)或塞爾維亞(19)要高。
6.教育
特朗普在宣布參加總統競選時說,美國正變成第三世界國家。他提及教育表現的數據。
國資劃轉社保預估將超10萬億元誰將入圍試點企業?2017.11.26經濟觀察報
按照2017.11.18國務院日前下發的《關於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簡稱“《通知》”)要求:“2017年選擇部分中央企業和部分省份開展試點。中央企業包括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管理企業3至5家、中央金融機構2家。”
11月23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試點企業的篩選由財政部先期篩選,經國資委等多方監管部門共同商議,圈定大致範圍後再徵求企業自身意願。目前來看,類似於華潤等市場業務相對比較單一,處於完全市場競爭領域,且承擔保障任務較少的企業,有可能被納入試點當中。至於將被納入試點的中央金融機構,不排除包括類似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代表性機構。
不過截至發稿,上述消息並未得到國資委正面回复。
......
回應
全民所有製的真正意義就是國企股權最後變現成了老百姓的養老錢,救命錢。
突然又覺得愛國了
美國正變成第三世界國家?英媒:部分福利指標更差
分享
613 評論 2017.11.月26日00:24 參考消息
英媒BCC 2017.11.23稱,2015.6.15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宣布競選總統時,曾警告“我們正變成第三世界國家”。特朗普在一年半的競選活動中多次提到此事,它是基於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在教育方面的表現,已經被批評人士稱為誇大其詞。然而,事實上,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一些福利指標位於發達國家的末尾,有時候甚至處於欠發達國家的水平。
BBC梳理出以下6個反映美國發展水平欠佳的指標。
1.壽命
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最新一期指出,美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9.2歲。
這個數字在世界上排第40位,落後於一些發達國家,也低於智利、哥斯達黎加和古巴等拉丁美洲國家。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國家是日本,為83.7歲,表單上最後一名是非洲斯威士蘭,平均壽命為48.9歲。
如果從教育和種族不同方面來分析,會有較大差異。
根據美國國家貧困中心的研究,擁有大學學歷的白人男子平均壽命為80歲,教育程度較低的非洲裔美國男子則是66歲。
研究的作者之一、密歇根大學貧困解決方案項目總監盧克·謝弗(Luke Shaefer)說:“美國的問題在於福利分化嚴重。”
他還稱:“如果你拿美國上層社會和其他富裕國家比較,美國還是挺好的。問題是窮人和那些擁有更多資源的民眾在福利上的顯著差別。”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非洲裔美國男子與巴基斯坦、不丹和蒙古的民眾生活一樣。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權力轉移正在進行,一套合理的知識產權制度應該承認知識對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人類福祉的重要性,而新興經濟體應該帶頭建立這樣一套與現行知識產權制度相比更加公正、平衡的製度。知識的生產固然重要,在使用知識的過程中,追求商業利益不以犧牲人類的健康福祉為前提,這是同樣重要的。南非即將做出的拓寬獲取外國藥物渠道的決定,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征程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
回應
西方壟斷技術的時候,就強調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現在西方在技術方面衰落了,又要造輿論取消知識產權了。西方就是有文化的流氓。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動力,就是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產生的互聯網。互聯網與無線移動、光纖傳輸、衛星定位、超算、大數據的普及,催生了信息化、智能化、物聯網、資源共享。知識產權保護的反人類壟斷霸權,是新工業革命推進的巨大阻力。如同美國例外的全球獨霸,和中國一帶一路互利共享,哪個是促進人類進步發展,哪個是反動阻礙進步發展?壟斷資本帝國主義想壟斷一切那是不可持續的,不管是在什麼上
以當前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的勢頭,文章作者真正害怕的是中國壟斷知識產權
專利制度早就淪為專利流氓的戰場了,對公司利潤貢獻最大的,不是技術部,而是法務部...養了一大堆訴棍,還有什麼意思?
知識產權是一定要保護的,但不應該讓知識產權保護成了一種壟斷。做好是在專利保護時間上鬆一鬆綁,讓知識產權保護和為人民福祉受益方面達到一定平衡,只有這樣才能可持續發展。
發展中經濟體應該利用所有可能的方法來加快學習和創新。幾十年來,經濟學家們相信,技術變革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人類知識是促進經濟增長、增進人類福祉、提升人類發展水平的重要原因。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不僅體現在所能應用的資源上面,還體現在知識方面。為了最大限度增進全人類的福祉,政策制定者們應大力促進知識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轉移。
雖然主張構建一個更加開放的知識產權制度的理論基礎是堅實的,不過現實世界卻一直在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在過去的30多年裡,既有的知識產權制度為知識的擴散和使用製造了許多障礙,這導致個人創新的社會效益與私人回報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幫助確立這一專利制度的發達國家遊說團體顯然將專利私人回報的重要性置於社會效益之前。有觀點認為,知識產權的認定應該考慮傳統知識或生物多樣性等因素,而這些遊說團體對此鮮明的反對態度體現出他們對知識的社會效益是多麼不屑一顧。
目前這種對知識產權廣泛而嚴格的保護是史無前例的。在早期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那時知識產權保護製度並未嚴格確立,而且經常受到政府故意忽視,以便為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創造有利環境。
當下的知識產權制度是不可持續的,因為21世紀的全球經濟至少在兩個重要方面與20世紀經濟已經有所不同:首先,南非、印度和巴西等經濟體的重要性將大大提高;其次,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其經濟體系中的“無重量經濟”——思想、知識和信息的經濟——在產出中所佔的比重將會越來越高。
為了反映上述新的現實,全球知識“治理”的相應規則必須有所改變。25年前由發達國家主導且受到其國內部分行業政治壓力左右的知識產權保護製度在當今這個世界的意義已經大大下降。最大限度地為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服務,而不顧全球發展進程,不顧全世界大多數人的福祉,這樣的知識產權制度必須改變。當然,如果你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權力轉移的現實納入考慮,那又是另一回事。
由於既缺乏效率又缺乏公平,現行的專利保護製度引發印度、巴西等國家的反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我回顧了知識產權保護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這篇論文所列舉的大量理論和經驗數據表明,發達國家旨在保護知識產權的經濟體制和法律制度對全球經濟活動的治理毫無幫助,而且也不能滿足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對知識的需要。尤其值得強調的一點是,醫療服務等人類基本需求由於發達國家專利保護製度的存在而無法獲得滿足。
問題的關鍵在於,知識是一種全球性公共產品,從技術角度來說,使用知識的邊際成本為零,而從更普遍的意義上來說,知識可以增進全人類的福祉。所以,一直以來令人們擔憂的是——市場無法供應充足的知識,各類科學研究活動無法獲得充分的激勵。
20世紀末,主流的觀點認為,這種市場失靈狀況可以通過製造另一種市場失靈現象來獲得糾正——也就是嚴格的專利制度所形成的私人壟斷。保護私人知識產權的確是解決研究動力和融資問題的一條途徑,可即便對於發達國家來說,這一手段所帶來的問題也比預期的要多。
在當今這個即使一件商品也會涉及數千項專利的世界中,越來越稠密的“專利森林”有時會扼殺創新。在某些情況下,專利糾紛所產生的律師費甚至可能高於研發費用。在很多情況下,研發活動往往不是為了推出新產品,而是意在延伸、擴大和利用專利所賦予的壟斷權力。
那麼專利究竟是如其倡導者所聲稱的有助於鼓勵研究活動和創新,還是通過對知識獲取施加限製而最終阻礙了研究活動和創新呢?2013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不允許為天然生成的基因序列申請專利。這一裁定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回答了上述問題,而該裁定的影響也十分直接——以與乳腺癌相關的BRCA基因為例,創新活動在裁決做出後得以加快,科學家們發現了更好且成本更低的乳腺癌診斷檢測手段。
談到資助和激勵科學研究,至少有三種手段可以產生此類作用:一是國家直接參與運行的機制,該機制對科研活動給予直接支持,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都是主導該機制運行的重要機構;二是輔助性機制,例如:減稅;三是政府機構、私人基金會或科研機構為做出傑出創新的人士或機構給予獎勵。
專利保護製度可以被視為另一種形式的獎勵。但這個獎勵阻礙了知識的擴散,減少了全人類從知識中的獲益,甚至還扭曲了經濟。相比之下,當前專利保護製度的最終替代方案可能是構建一個類似開源軟件的創新共同體,以便促進知識在全球的擴散。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21世紀經濟的知識產權
1997年,南非政府試圖通過修改國內法律以便可以合法採購價格便宜的仿製藥品,那是南非大量貧窮的愛滋病患者企盼的救命藥。當時全球各大製藥公司以法律手段全力向南非政府施壓,雖然造成了一定拖延和額外的人力成本,但南非政府最終還是得到了期望的結果。在這一事件結束後,南非政府認識到:不應再以挑戰全球知識產權既有體制的方式來謀求本國人民的健康福祉,這其中是存在重大風險的。
如今,南非看待這一問題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南非內閣正在製定一項新的涉及專利使用的政策,該政策出台後,南非獲取外國藥物的渠道將得到極大拓寬。那些擁有藥品專利權的發達國家無疑將在雙邊或多邊場合向南非施壓,不過南非政府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在藥品專利問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也應該以南非為榜樣。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2017.10.17刊髮美國經濟學家、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的文章:《21世紀經濟的知識產權》
在過去20年裡,現有的專利保護製度在發展中國家引發了強烈的反彈。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掌握大量專利權的發達國家希望通過影響WTO規則的製定過程、以貿易協定條款體現自身意誌等方式將“一刀切”的專利保護模式強加給全世界所有國家,尤其是貧窮卻急需某些專利藥品的發展中國家。
那些專利大國保護自身知識產權的初衷並非如其宣傳的所謂“促進人類技術進步”、“鼓勵科學創新精神”,他們的真實意圖只是幫助那些跨國製藥公司和對貿易談判有影響力的機構實現其利益的最大化。也就難怪那些有一定工業基礎的發展中國家(如南非、印度、巴西等)對現有專利保護製度產生如此強烈的反彈了。
在上述發展中國家眼中,現有專利制度的不公正性主要體現在一點:用於治療重大疾病的關鍵藥物的高昂價格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患者來說是根本無法承受的。印度議會於2005年通過了一項修正案,該修正案可以確保印度民眾合法購買到仿製藥品,從而促進了專利制度向平衡、公正的回歸。雖然這項修正案在印度國內外遭遇了諸多反制措施,但最終被認定符合WTO規則。另外,巴西政府關於國內艾滋病患者獲取關鍵藥物的早期努力也已經結出了果實——跨國製藥公司已經顯著降低了那些藥品在巴西的售價。
這一標準更多是從硬件上做出規定,對於服務內容這種“軟件”未做過多規定。
北京香山醫院有400多張床位,這裡只調理病人病情,不涉及心理疏導。
松堂關懷醫院為緩解患者情緒,在醫院內部設置佛堂,供有信仰的患者拜佛。
隆福醫院北苑院區也有專門做臨終關懷的社工,每週去醫院兩次,給老人做心理疏導。
有臨終關懷醫院稱一年虧損200萬
松堂關懷醫院包括床位費、護理費、醫生治療費在內,單間價格不超過6000元,全院近一千張床位幾乎住滿,由於收費較低,只能勉強維持運營。
北京隆福醫院相關規定,三人間每天60元,雙人間每天70元,護理方面,一級護理一天下來不過是50元,用到的設備也很有限。“過去這兩年,一年要虧損兩百多萬元,政策上沒有相應補貼,完全靠醫院自己來承擔。”
首鋼也處於虧損狀態,目前主要由醫院和腫瘤科對其補貼。“水電、設備成本、人力成本投入很大,但是收入很少,每天幾乎只有床位費。因為很多病人不再積極治療。”中心主任王德林說。
“我們護士除了治療護理外,對病人心理方面的服務也不收費,這樣就造成工作比之前的科室更忙,但是獎金卻下降了。我們一直在努力平衡,不能只靠愛心支撐。”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護士長胡蕾說。
在臨終關懷醫院虧損的背景下,一些醫院也存在收費依據不明的情況。一家公立醫院表示,如果老人在醫院去世,需交5000元“臨終關懷費”,費用包含的服務有開具死亡證明、聯繫殯儀館等。一家民營醫院則要求入住前需要醫生看診評估是否符合入住條件,這項服務要收費800元。
北京市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候任總幹事劉陶表示,這可能是醫院為了維持運營所採取的一些手段。不過,任何一個安寧療護機構,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與慈善、人文關懷相對接,不可能賺錢。這就需要政府補助和社會愛心資金注入。
胡蕾也呼籲國家政策能對臨終關懷病房有所補貼,同時社會慈善基金也可以注入,使這項事業更長遠發展。
此外,臨終關懷病人也需要社會愛心人士陪伴。胡蕾說,醫生和護士平時很忙,沒有太多時間和病人深入聊天,這就需要志願者來陪伴病人。病人與志願者聊天,比跟醫生護士更輕鬆,沒有心理壓力。
臨終關懷”床位一床難求有醫院稱1年虧損200萬2017.10.30新京報
臨終關懷也稱作安寧療護,是指對瀕臨死亡的老年患者給予親切的撫慰、良好的照顧和盡可能的幫助,使其安然故去。最早對臨終病人的照料是在1967年,在英國倫敦由桑德斯首創的聖克里斯多費臨終關懷醫院。
1987年成立的北京松堂關懷醫院,是第一家醫養結合的老年護理院,也是我國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
30年來,多個省份已設立臨終關懷醫院或在醫院內設置臨終關懷病房。
2013年,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發展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
今年3月,北京市衛計委已遴選確定北京市隆福醫院等15家醫療機構成為首批北京市臨終關懷試點單位。
臨終關懷床位一床難求
在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平均每人的住院週期為一個月,每個月都有二三十人排隊等候床位。
北京共有30多家臨終關懷醫院總床位兩千張,基本都是滿床狀態,想要入住需要提前預約。
多家臨終關懷醫院接收對像不一
在臨終關懷醫院“滿床”的背後,一部分床位並非真正為“臨終關懷”所用。
在北京松堂關懷醫院,有70%老人處於養老狀態。有患者已經住了十多年,由於生活不能自理,回家也無以為繼。另外一些非癌症晚期的患者,經過治療和護理後病情有所好轉,也不願出院,擔心病情惡化回來沒有床位。“不可能把病人趕出去。”醫院有關人員說。
新京報記者走訪多家臨終關懷醫院發現,各醫院對於接收對象並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
首鋼接收“生命處於末期的癌症患者及其他如失能、心衰等疾病患者。”對失能、心衰患者,醫院也會評估其生命週期。
海淀醫院需要提供病歷和病人家屬信息,以評估是否可以入住。
北京和睦家康復醫院和北京万壽康醫院接收所有需要康復的病人,臨終病人可以選擇專門臨終關懷服務
由於綜合醫院的臨終關懷病房多設於腫瘤科,一些醫院對於臨終關懷患者只接受腫瘤晚期病人。如北京復興醫院,計劃設置20張床位,目前可以接受晚期癌症病人進行姑息治療。
除了接收對象,各臨終關懷醫院該為患者提供怎樣的服務,也無統一標準。
今年1月,國家衛計委印發《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試行)》,從床位、科室、人員設置方面提出相關要求。按照標準,安寧療護中心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每10張床位至少配備1名執業醫師、4名護士,並按照與護士1:3的比例配備護理員。
廣東中醫院專家特需診查費最高1000元引網友熱議2017-03-25觀察者網
本週,廣東省中醫院一則《通知》公佈了數百位不同級別專家的特需診查費(含掛號費),上至1000下至50元。最高達1000元,僅有一人——禤國維,主治皮膚疾病,是廣東目前唯一仍開門診的國醫大師。再往下,專家的診查費分別是600元、400元、350元、300元……最低為50元。醫院特別說明,除了退休專家,在職專家的日常門診照舊且充分保障,診療費用價格未變;特需費僅在非日常門診的特需日診、新增加的專家夜診、週六下午診、週日診、節假日診實行。
@丁香園將這一消息發到微博上,立刻引來網友爭論。
有人認為“國醫大師1000元不貴”。
而且有利於醫院分級治療,合理分配資源,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但動輒數百、上千元的診查費,也讓人質疑,漲價就是分級診療嗎?打車難,就把打車起步價訂到500塊,能解決問題嗎?
雖說診療費高低與專家水平正相關,但也有人擔心,診療費過高,病沒看好,就尷尬了。
對患者來說,最擔心的可能不是診查費高不高,而是診查費花得值不值吧。
回應
我想1塊錢就看到最好的醫生,還要打包票治好,保證讓我活到250歲的,不過這個醫生有13億多人排著隊,好糾結。
中醫終於熬出來了。
專家級別的中醫確實是那麼值錢的
我覺得貴是貴,但是有道理。這樣可以合理分配醫療力量疏導部分患者,小病除非是土豪,掛普通專家號就行了,而大病也不在乎1000元的專家費了。
貴到100萬最好,不然怎麼體現中醫的價值?
人家寫的上至1000下到50,50讓你吃了?你看個普通頭疼腦熱也去掛這種號?掛個普通號就完了唄
講道理,現在西醫副主任醫師得博士畢業,學醫的本科5五年碩博十年這是15年,人家十五年研究學習換點高工資沒毛病吧,經濟社會按勞分配,人家好醫生的勞可不是誰都有的,你們不能不讓醫生不拿藥品回扣又不給人家高的掛號費吧,在西方醫學博士是不給獎學金的其他博士多多少少都給點,因為學醫掙得多在西方讀醫學博士一般都是雙博士另一份博士掙錢,中國別的不敢說的醫療絕對比西方親民,就這還有醫鬧,真是腦子讓驢踢了,把好醫生都趕到私立醫院,公立醫院沒好醫生了你們就滿意了?
梁誌圖有很多“希望”:他希望政府鼓勵家長組織合法註冊為社會組織,並通過購買服務形式培育支持他們發展;也希望社會不歧視心智障礙者,為他們創造包容接納的生活和教育環境;希望企業平等地接納他們,建立包容有愛的企業文化氛圍。
王曉更的夢想是每個縣都能有家長組織,讓家長互助,只有家長走出來,孩子才有未來。她期待社會轉變對殘障的認識,不是去改造他們,而是尊重他們作為人的固有權利。
回應
好暖心啊,應該吸取西方國家這方面的先進經驗。如果文明沒有對野蠻進行排斥、打壓,那麼這種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
看來你是從來沒去過中國任何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和社會福利院,也沒去過中國任何一處福利工廠,也不了解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情況。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就是你得先有錢,再說其他!你還是找時間好好去你所在的街道辦事處了解下殘聯的工作情況和工作內容再說吧。
夫妻還是做好優生優育吧
優生優育檢查怎麼沒查出來?嚴重的遺傳病就應該直接處理掉,不要污染基因庫,必須大力發展基因測序
現有科技沒那麼發達,做不到在孕期就能發現胚胎的所有基因缺陷。
文章說的是“唐氏綜合症”,目前可以通過“唐氏篩查”在懷孕期間檢測出(對自然受孕的胎兒,篩查準確率很高),如果孕婦35以上,在產檢建本時候,醫生會強烈建議你做唐篩,記得第一次建本,醫院也會給孕婦一張註意事項,羅列了到生產前需要做的產檢,和產檢時間。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3_16_399010.shtml
2008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經修訂並正式通過實施。
2015年8月, “心智障礙服務創新聯會”發起成立中國就業輔導員網絡,旨在提升專業服務,促進殘障人士的就業與獨立。
2017年1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草案)》,提出“推廣融合教育,保障殘疾人進入普通幼兒園、學校接受教育”。
2016年,聯會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科研機構,在北京、廣州等七地開展完成調查報告《隨班就讀師資狀況和家長需求抽樣調查報告》和《全納(融合)教育形式分析及政策倡導趨勢研究報告》。報告結果顯示,曾經就讀普通學校的殘障學生家長中,有27%的人有被要求退學的經歷;專職的特殊教育資源教師配置嚴重不足,以廣州市為例,隨班就讀學生總人數為1947人,配專職特殊教育支持的資源教師人54人,師生配比為1:36,嚴重低於其他地區的水平,例如在中國台灣地區,這個配比值是1:7。
2017年兩會前,聯會組織座談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討論,主張落實殘疾兒童入學“零拒絕”原則,建設普通學校系統內全納教育的支持體系,提升所有教師職前及在職期間與全納教育相關的專業能力。
2017年兩會,參與聯會討論的政協委員王名、人大代表李欣蓉等提出《關於提升全納(融合)教育的專業能力及建設支持體系的建議》。
《中國自閉症兒童發展狀況報告》(中國教育學會自閉症研究指導中心主任孫夢麟發布)顯示,截至2014年,中國自閉症患者可能超過1000萬。自閉症只是心智障礙的一種,常見的還包括腦癱、唐式綜合徵等。
聯會辦公室主任梁誌圖向澎湃新聞介紹,中國大陸地區民辦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大約有50多家,其中註冊法人組織的只有四成左右,大多數家長組織是近幾年由各地幾名心智障礙者自發成立,缺乏專職工作人員和辦公場地。
根據聯會的統計,國內每個家長組織至少有50名家長個人會員,規模最大的超過1000名。從地區分佈來看,廣東地區最多,大約有超過10家。其次是遼寧、北京和河南,各地有超過3家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
對於上千萬的心智障礙者家庭來說,目前家長組織的數量和規模杯水車薪,至於在多數中小城市和鄉村,這樣的組織幾乎空白。
心智障礙者的家長聯盟:原想幫助孩子,卻被他們教會愛和寬容
據澎湃新聞2017.3.16報導,在生下孩子的最初幾年,胡穎每晚以淚洗面。她的孩子患有唐氏綜合徵,屬於心智障礙的一種。全國有超過千萬這樣的家庭,許多父母從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墜入深淵。
劉陽作為志願者剛參加心智障礙者活動時,面對殘障的孩子,他一度可憐、同情,希望幫到他們。
…….
陳務班裡有一對雙胞胎同學,和陳務同歲,都是唐氏綜合徵。兩個孩子的媽媽告訴王曉更,當年孩子確診後,醫生跟她說不要擔心,“這兩個孩子以後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美國醫生並非盲目樂觀。《國外殘疾兒童家庭支持中家庭角色的變遷及對中國的啟示》(胡曉毅,2016)一文中有如下介紹:
20世紀70年代,去機構化、讓殘疾兒童回歸主流的思潮,已經在歐美國家蓬勃興起;
1990年,美國頒布《殘疾兒童保障法》,專業人員對家長進行系統培訓,“彌補”家長教養孩子知識和技能的不足;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薩拉曼卡宣言》,明確殘疾兒童的教育是家長與專業人員的共同責任;
至此,家庭支持的內容開始拓寬,包括對家庭提供經濟補助、醫療保險、心理諮詢、無障礙設施等;形式從培訓拓展到入戶服務、家長互助等;提供者從專業人員延伸到志願者、政府工作者、在校學生等。
這些點滴的家庭支持讓王曉更對殘障的認識慢慢改變,變化的還有陳務——他有朋友了。
2011年5月,她和15位特殊兒童家長自發組織了融愛融樂心智殘障者家庭支持中心(以下簡稱“融愛融樂”)。
越來越多的心智障礙者家長在行動。
在“融愛融樂”成立三年後,2014年7月,全國18家各地家長組織成立非營利性網絡化組織——全國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會(以下簡稱為“聯會”),期望實現心智障礙者及其家庭全面平等融入社會,更有尊嚴地生活。王曉更是首屆理事長。
她對國內這些年的發展充滿信心。
2006年12月13日,《殘疾人權利公約》由第61屆聯合國大會批准通過,中國成為首批簽署並批准《公約》的國家之一。
基因測序市場亂象:滴血探人生成算命神器2016-10-02 新華社
新生兒缺陷篩查、靶向藥物研製、易感基因檢測等等,是基因技術為公共健康帶來的紅利。但在商業化推廣中,諸如判斷個人興趣、預測孩子早戀等也成了基因測序的功能,無疑就讓科技染上了幾分“算命”的味道。
測天賦、測性格、測婚戀,基因測序都能測準?
近來,部分開展基因測序業務的公司連篇累牘投放廣告,稱通過採集DNA樣本、進行基因測序,可以幫助孩子確定自身的天賦特長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有的公司還宣稱利用基因測序,能夠確定人的性格,甚至能預判青少年早戀傾向。
位於北京的一家基因技術公司,推出所謂“男女性格、嗜好配對基因檢測”,以幫助人們盡快確定與自己情投意合的“意中人”。這些檢測項目既包括進取心、節儉程度、焦慮抑鬱傾向等性格因素,還包含咖啡因偏好、甜食偏好、香菜偏好等生活習慣。
基因測序如此“全能”,開銷自然不菲,不同公司的價碼與檢測方法也是大相徑庭。比如測試兒童天賦,有的企業分為情商、智商、運動等大項,完整程序走下來價格過萬元;有的企業按檢測基因的個數收費,每個基因300元,根據不同類型組成近千元至兩千多元不等的檢測套餐。
一知半解滋生漁利空間
專家指出,當前人類對基因的認知不過冰山一角,不宜誇大基因測序實際功效,更要預防概念炒作帶來的負面效應。
測序不是目的,解讀才是關鍵
業內人士透露,基因測序對人才要求極高,既要有生物醫學方向的專業素養,又要對基因測序有深度了解,但這一職業群體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而且,基因測序行業自身存在發展短板,比如有的基因測序企業,直接套用國外基因數據庫,或自有數據庫樣本量偏少,將降低測序結果解讀的針對性。
同時,當前國家雖出台部分硬性指標,但行業標準仍缺乏政府層面的指導。這種標準的缺失,一是削弱檢測結果的合理性,二是影響公眾對基因的認知,三是容易滋生“誇大”與“誤導”宣傳。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明確將五種情形納入虛假廣告範圍。其中“使用虛構、偽造或者無法驗證的科研成果、統計資料、調查結果、文摘、引用語等信息作證明材料的”,可以認定為虛假廣告。
動物福利不會只限於“臨終關懷”,飼養環節自然要受到監控。比如說,英國超過一半的雞蛋來自於籠養雞,這就讓動保主義者非常不滿。他們認為,籠養雞沒有足夠活動空間,無法展開翅膀,無法很好地站立,這嚴重損害了“雞權”。動物福利團體抗議,遊行示威,向大企業施壓,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今年英國最大零售超市宣布了一項規定:未來10年,這家超市將全面停止銷售籠養雞的雞蛋。很多大企業都加入了抵制行列。雞的福利得以伸張,相應則是人類福利損失。籠養節省空間,降低成本,利於消毒清理,提高衛生標準。籠養能防止母雞互啄,減少損耗。大型雞場不實行籠養意味著環境污染,成本提升,產量降低——最終由消費者承擔。2014年,加州立法禁止銷售“格子籠”雞蛋,雞蛋價格很快就上漲22%了。隨著動物福利普及,歐美的籠養雞將會消滅。他們的家禽養殖業,就是這樣一點點失去競爭力。
動物福利體現了現代西方社會對善良美好的追求,聽起來不錯。對於他們的政治正確,中國人沒必要太當真。(文/ 菁城子)
回應
非素食的動物保護主義都是偽善
植物沒植物權啦?不准吃植物,自己去光合作用.
媒體:不要擁抱動物福利主義
8月28日,為考慮雞的感受,山東首推肉雞“人道化”屠宰。就此,新京報2016.9.6日發表評論文章“不要擁抱動物福利主義”,文章稱動物福利主義滿足了動物的福利,卻降低了人類的福利,應小心對待,“雖然動物福利體現了現代西方社會對善良美好的追求,聽起來不錯。但對於他們的政治正確,我們沒必要太當真。”以下是全文:
“屠宰一隻肉雞的時候,應讓其感覺舒適,沒有恐懼和壓力。”
這句話聽起來怪怪的,然而並不是段子。最近,山東出台了一個肉雞屠宰的技術標準。屠宰肉雞之前,不能抓單只翅膀或大腿,運輸過程不超過3個小時,運輸環境保持在20-21℃。宰殺前要靜養,宰殺時使雞得到依靠,還要使其失去知覺。
這套標准出台的直接原因,是保障產品質量。據說傳統屠宰會產生一些次品,比如胸肉、腿肉會有淤血,肉雞翅膀在掙扎時會斷裂。新屠宰標準下的雞肉,品相和口感更好,也不容易受細菌污染。站在這個角度,外行人士很難說什麼。就像製造業一樣,為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企業製定標準,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這次山東屠宰行業頒布“肉雞福利屠宰技術標準”,和動物福利思想盛行有很大關係。動物福利已成國際貿易的“非關稅壁壘”。為開闢出口,佔領國際市場,中國企業製訂符合標準的屠宰規則,這是明智之舉。然而,對其背後的動物福利思想,我卻抱著質疑態度:動物福利思想有諸多悖謬。
在動保人士眼中,動物都很可愛;在生產者眼中,這些動物只是被管理、被處置、被屠宰的對象,是人類的財產。這裡並無是非對錯之分。屠宰場受制於成本和利潤考核,作業時自然考慮技術條件、經濟成本。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要求福利屠宰,成本卻是由別人承擔。有法規就會有監管,做不到的企業將面臨處罰,最後都是由民眾為食物漲價買單。
承認動物福利,邏輯上打開了一道大門。既然屠宰肉雞講“人道”,請問屠宰牛羊呢?它們背後也有支持者,他們將不遺餘力要求給予喜愛的動物予福利。屠宰行業將面臨劇變。很多不符標準的屠宰場將關閉,閒散屠夫會失業。衛生惡劣的地下屠宰場會蔓延開來。屠宰行業成本上升,消費群體則在減少,吃肉會變得昂貴,民眾生活成本隨之上升。中國也有《生豬人道屠宰技術標準》,不過沒有法律強制力,一般只有大肉聯廠才能達標。
研究:失能後給女兒媳婦顧 住院風險低3成2016/06/30 聯合晚報
國內研究發現,與外籍看護相較,失智失能老年人如由女兒或媳婦照顧,導致住院風險降低34.7%。如果是兒子或另一半照顧,住院風險與外籍看護差不多。但不管老年人是由外籍看護或家庭照顧者照顧,死亡風險無顯著差異。
進一步比較子女照顧及外籍看護的照顧品質,第一年由外籍看護照顧的失能老人住院風險較高,照顧時間如超過13個月,兩者即無顯著差異,研究計畫主持人之一、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陳雅美說,這代表外籍看護約需13個月才能上手。
最新一期台灣衛誌發表「不同親屬關係之家庭照顧者照顧,對居家老人死亡與住院風險之影響」研究論文,研究團隊長期追蹤273名新北市某區域醫院附設居家護理所的失智失能居家老人,透過護理紀錄,分析外籍看護與家庭照顧者照顧,對於居家老人死亡與住院風險的影響。
歷經12年觀察,結果發現,儘管外籍看護工均為女性,且年齡都與女兒、媳婦差不多,但外籍看護所照顧的老人,住院風險卻明顯較高。
這項計畫由陳雅美、中壢天晟醫院社區醫學主任黃郁超共同主持,研究發現,女性家庭照顧者所照顧的失能老人,住院風險較外籍看護照顧低了28.5%;如由女兒或媳婦照顧,住院風險更降低34.7%。
研究還發現,女兒和媳婦照顧品質較好,且未隨時間而有太大變化,但如果是由兒子照顧,則照顧品質隨時間逐漸下降,問題可能出在兒子身上,原因在於長期工作,身心負荷較大,無法妥善照顧老人。
陳雅美指出,雖然年輕女性家屬照顧品質較好,但照顧老年人是長期且辛苦的工作,民眾應該捨棄傳統觀念,不要因此年輕女性能夠好好照顧失能長輩,就要求她們離開職場。
她建議,政府應該正視家庭照顧者的付出給予足夠的支持,可考慮採現金給付,提升家庭照顧工作的尊嚴與價值,讓更多人願意投入長照工作。另外,外籍看護工應比照本國籍照服員訓練的嚴謹程序,台灣目前有22萬外籍看護擔任照顧工作,創造優質的照顧品質,是當前長照政策重要任務。
立院三讀 5種病人可依預立醫療決定善終 2015/12/18 中央社
立法院院會今天三讀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5種類型病人可透過預立的醫療決定,決定自己在特定醫療情境下是否接受治療。
三讀條文規定,意願人為預立醫療決定,應符合經醫療機構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經其於預立醫療決定核章證明;經公證人公證或有具完全行為能力者二人以上在場見證;經註記於全民健康保險憑證。
條文規定,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醫療機構,其資格、應組成的諮商團隊成員與條件、程序及其應遵循事項的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醫療機構或醫師在什麼樣情況下可以協助病人善終?條文規定,病人符合5項臨床條件之一,且有預立醫療決定者,醫療機構或醫師得依其預立醫療決定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之全部或一部。
這5項臨床條件根據條文規定,包括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的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
條文並規定,應由兩位具相關專科醫師資格的醫師確診,並將緩和醫療團隊至少兩次照會確認。此外,為避免衍生醫療糾紛,條文也規定,醫療機構或醫師執行這項業務不負刑事與行政責任;因此所生的損害,除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且違反病人預立醫療決定者外,不負賠償責任。
民進黨籍立委田秋堇會後發言表示,這部法絕對不是安樂死也不是協助自殺的法律,只是希望讓病人自然回歸終點,不要加工延長生命,如果法早日通過,她的父親不需要受到這麼多痛苦,她也不需要這麼自責。
提案人、國民黨籍立委楊玉欣表示,這部法是台灣保障病人權利上重要的里程碑,第一部以病人作為規劃主體,保障病人權利的法律,這是開始,更讓人深刻了解尊嚴與自主的內涵。
她特別感謝台北市長柯文哲、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的臨門一腳,及柯建銘國會辦公室主任何佩珊的全力協助,讓這部法可以順利完成三讀。
相關新聞
馬偕院長罹癌後告白:想推動安樂死
加護病房主任陳秀丹:無效醫療不是我的選項
另詳參【圖博館】: 《生死一線間》 末代健保 《誰將生存?》 假日孝子 《生命的自主權》 《自殺的權利》 《選擇自殺》 《人類自殺史》 《揭開老化之謎》 《生死學》叢書
住院賺錢?【聯合報╱張耀懋2013.05.23
住院還有錢賺,不是句玩笑話。
因為商業保險擔保,只要能在急診待上六小時以上,就可請領急診住院給付。醫療費用有全民健保,還有商業保險可以補助,難怪部分醫院急診車水馬龍,「假日病人」蜂擁。
人有旦夕禍福,全民健保無法涵蓋所有的意外傷病,商業保險補健保之不足,其實還是社會安定基石的一環。若可以像「蘋果的滋味」般,住院還能獲得一些實質的補償,其實也無可厚非。
但是,若這樣的制度設計不斷引發被保險人的道德風險,沒病裝病或輕病塞急診,受影響的不只健保資源無謂地被濫用,還必然成為堵塞急診的元凶之一,無意中還阻斷了許多真正有急重症醫療需要者的求醫路。
健保局與衛生署端出來的解方也很耐人尋味:輕病請往門診,否則就請自費。看來更坐實了「急診是有錢人的快速通道」的非議。
「急診假日病人」問題盤根錯節,牽涉到健保與商業保險的制度扞格、醫院經營惡性競爭壓力、醫療專業自主,以及病患權益高漲等議題。醫療制度與環境中的坑坑洞洞,卻只全靠透過健保給付來矯正;身為醫院管理的最高主管單位除了溫情喊話外,似乎也拿不出具體措施,這才是在急診問題中最令人擔憂的事。
若行政部門無法建構起堅實的後援系統、無法對勇於向輕病急診患者說不的醫護人員提供具體綿密的後盾,那在各蒙其利、或不惹麻煩的鴕鳥心態下,醫療保險中道德風險的地雷只會不斷地被誘發出來。
讓醫療歸醫療、救命歸救命;醫院,不是,也不應該是,躺個幾小時就可以賺錢的地方。
開辦全民健康保險,是全球不可抵擋的潮流;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陳馮富珍,甚至讚美說,這是各國令人欽佩的奮鬥目標。
1995年3月1日,台灣繼日本及韓國之後,開辦全民健康保險,迄今已滿18年。但是,全民健保是我們社會對延長壽命的最好投資嗎?
全民健保的政策目標,在於保障民眾的就醫權利,去除就醫的經濟障礙。因此,全民健保的給付內容,以提供醫療服務為主,包括西醫、中醫、牙醫的門診及住診。並且,為了顧及低收入家庭的經濟能力,採取輕度的部分負擔。
健保實施之後,根據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鄭守夏及本人的研究,實施前沒有健康保險的人利用門診及住診的機率分別增加69%及145%,與實施前公勞保被保險人的醫療利用型態十分相似。
隨後國人的就醫次數即不斷攀升,目前已增加至每年15次。總之,全民健保對保障就醫權利的貢獻可說極大。
然而,醫療照護雖對提高個人生活品質頗有幫助,但延長壽命的能力卻有限。
比較台灣醫師人力供給與平均壽命的趨勢,可以發現:終戰以後,由於許多醫師移民美國和日本,台灣醫師人力的供給幾乎沒有成長,但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卻從1950年的55歲延長為1970年的69歲,增加14歲。
1970年以後,台灣醫師人力供給開始大幅成長,但相反的是,平均壽命卻不再快速增加。
從1970年到1990年,台灣人平均壽命只由69歲延長為74歲,增加5歲。
醫療服務 助延長平均壽命
就全民健保效果而言,實施後10年平均壽命增加2.8歲,高於實施前10年增加1.6歲,代表醫療服務對延長平均壽命確實有所幫助,其他國內深入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結論。雖然如此,全民健保的貢獻卻無法與日據時代或光復初期平均壽命的大幅成長相比。
全民健保對解決不同社經族群之間的健康差距,也一樣難發揮作用。就65歲以下全死因死亡率而言,低社經鄉鎮組與高社經鄉鎮組的比值,由1987至1994年的1.4倍,增加為1995至2002年的1.5倍。就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而言,低父親教育程度組與高父親教育程度組的比值,由1990年出生世代的1.6倍,增加為2000年的1.8倍。
更嚴重的是,就特定的疾病或健康狀況而言,可近性及治療結果仍與個人社經地位息息相關。以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為例,被保險人教育程度愈高,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率愈高,但術後一年內的死亡率卻愈低。
實施健保 仍見健康不平等
教育程度是常見的社經地位指標之一,為什麼社經地位愈高,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率愈高,而死亡率卻愈低呢?這真是一個矛盾的現象。
手術率高代表什麼?容易發病?還是容易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死亡率高又代表什麼?不一樣的治療?還是不一樣的致死率?無論如何解讀,都不能否認的事實是:全民健保實施以後,健康不平等現象仍然明顯存在。
總之,全民健保固然可以提高醫療可近性,但醫療的最大效用在於治病,而治病總是在疾病發生之後。黃帝內經說:「病已成而後藥之……譬猶渴而穿井,鬪而鑄兵,不亦晚乎。」更何況,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例子指出:全民健保實施以後,醫療利用及術後死亡仍與社經地位、貧富差距息息相關。
現在,台灣已經實現了保障全民就醫的願望,但距離實現人人健康的目標,卻還有一段充滿挑戰的旅程。我們要延長壽命,要縮小健康差距,必須走出另外一條路。
(本文作者江東亮,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2013-09-22 10:54:19
遭拒36次 日本醫療人球送命 【中央社 2013.03.05
日本官員今天表示,25間醫院以缺乏病床或醫師為由,36度拒絕1名75歲男子進入急診室就醫,導致這名老人最終不治。
這名埼玉縣久喜市的獨居老人1月6日在家中感到呼吸困難,晚上11時25分打電話叫救護車。
當地官員說,醫護人員急忙趕到他的住所,但卻連續被該地區25家醫院告知,因為沒有足夠的醫師和病床,無法接收這名病患。官員並說,救護車聯繫部分醫院不只一次。
救護車最終將這名病患載至20分鐘車程外的鄰近茨城縣醫院,到院時距離他叫救護車已經過了大約3小時。老人到院後不久死亡,目前有關單位尚未公布死因。
當時其中1名醫護人員告訴時事通信社,他們從沒看過「病患被拒絕這麼多次」。
日本醫療獲政府大量補助,醫療水準在全球中也算高。
但時事評論者警告,日本人口平均壽命提高,年輕人口勞動力卻下降,醫療機構在未來可能愈來愈緊繃。
輕症急診 健保擬加收部分負擔 2013-03-02 中國時報
健保「俗又大碗」,但也造成潛在浪費。健保局昨表示未來輕症擠急診、高就診次數經輔導不改善者,擬加收部分負擔,另國內四百萬持慢性處方箋者,未來領藥擬須繳藥品部分負擔,最高須付二百元。相關計畫將提健保會進一步討論。
健保局主任秘書兼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表示,急診是昂貴的醫療資源,但急診檢傷四、五級的輕症病人就占了整體急診就診人次廿%,民眾把急診當門診用,導致急重症需要緊急處理者無法獲妥善照顧。
另國內共計有四百萬人持慢性處方箋領藥,目前慢性處方箋無需支付藥品部份負擔,但卻隱藏重複領藥、或領藥未按醫囑規律服藥,特別是血糖、血脂、血壓三高患者,一次處方箋藥費幾乎都達上千元,恐造成健保資源浪費。
二代健保上路迄今,健保局長黃三桂表示,截至二月廿七日,一月份補充保費已收取六億多元,約占應收金額四成,以利息收入為大宗,公教人員十八趴優惠定存利息貢獻最多,其次為租金收入及雇主的補充保費。
回應
問題在於,不該保輕症。幾百塊的輕症本來就該全額自付,如此才是一個正確的健保制度。
日本官員今天表示,25間醫院以缺乏病床或醫師為由,36度拒絕1名75歲男子進入急診室就醫,導致這名老人最終不治。
這名埼玉縣久喜市的獨居老人1月6日在家中感到呼吸困難,晚上11時25分打電話叫救護車。
當地官員說,醫護人員急忙趕到他的住所,但卻連續被該地區25家醫院告知,因為沒有足夠的醫師和病床,無法接收這名病患。官員並說,救護車聯繫部分醫院不只一次。
救護車最終將這名病患載至20分鐘車程外的鄰近茨城縣醫院,到院時距離他叫救護車已經過了大約3小時。老人到院後不久死亡,目前有關單位尚未公布死因。
當時其中1名醫護人員告訴時事通信社,他們從沒看過「病患被拒絕這麼多次」。
日本醫療獲政府大量補助,醫療水準在全球中也算高。
但時事評論者警告,日本人口平均壽命提高,年輕人口勞動力卻下降,醫療機構在未來可能愈來愈緊繃。
輕症急診 健保擬加收部分負擔 2013-03-02 中國時報
健保「俗又大碗」,但也造成潛在浪費。健保局昨表示未來輕症擠急診、高就診次數經輔導不改善者,擬加收部分負擔,另國內四百萬持慢性處方箋者,未來領藥擬須繳藥品部分負擔,最高須付二百元。相關計畫將提健保會進一步討論。
健保局主任秘書兼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表示,急診是昂貴的醫療資源,但急診檢傷四、五級的輕症病人就占了整體急診就診人次廿%,民眾把急診當門診用,導致急重症需要緊急處理者無法獲妥善照顧。
另國內共計有四百萬人持慢性處方箋領藥,目前慢性處方箋無需支付藥品部份負擔,但卻隱藏重複領藥、或領藥未按醫囑規律服藥,特別是血糖、血脂、血壓三高患者,一次處方箋藥費幾乎都達上千元,恐造成健保資源浪費。
二代健保上路迄今,健保局長黃三桂表示,截至二月廿七日,一月份補充保費已收取六億多元,約占應收金額四成,以利息收入為大宗,公教人員十八趴優惠定存利息貢獻最多,其次為租金收入及雇主的補充保費。
回應
問題在於,不該保輕症。幾百塊的輕症本來就該全額自付,如此才是一個正確的健保制度。
(楨: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不想知也不會領情啦!)
不看【評鑑全球健保】不知台灣健保有多好!
本片由美國公視(PBS)節目製作,由華盛頓郵報記者李德走遍各國為其全民健保制度打打分數!
美國:沒有全民健保制度,全球最昂貴的醫療系統,卻有四千七百萬人沒有醫療保障,每年還有數十萬人因醫療費用破產! 總統歐巴馬說了重話:「問題不在人們不想得到醫療照顧,而是在於他們無法負擔!」
英國:健保費大概是美國的一半,但是國家醫療服務保障的是全國人民。
日本:健保只用了國內生產毛額的8%卻擁有一個交出亮眼成績單的醫療體系。日本人的健康平均壽命是全世界最長的,嬰兒死亡率則是全世界最低的。
德國:人人享有健保。健保制度不光是涵蓋基本醫療,還包括心理衛生、牙科費用、視力矯正等,甚至還有另類治療的給付,德國人做水療可由政府買單!
臺灣:使用最先進的資訊科技─就醫攜帶健保IC卡,醫師可用其讀取病人的病史和用藥紀錄。醫療院所透過網路申報醫療費用給健保局,由健保局付款,行政管理成本全世界最低,不到2%!
台灣健保卡還有一個用途,若病人一個月就醫次數超過20次,或三個月內超過50次,中央健保局會派人去”瞭解情況”!
看了本片才發現台灣的健保制度,是國際公認小而美的模範,也是各國來考察取經的對象。
而沒有健保制度的美國,究竟出了什麼大問題?請持續鎖定【美國健保危機】。
老鳥回巢 護理荒緩解【聯合報2012.12.24
護理人力荒緩解,衛生署統計,截至上月底,國內護理人員執業登錄人數創新高,首次超過十四萬人,其中不乏已離開護理工作的「老鳥」回巢。
年初許多基層護理人員發出怒吼,抱怨常超時工作,「血汗醫院」、「畸形班表」等惡劣勞動條件,造成一波波出走潮,有護理師投書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稱「台灣護理師的黑暗期」來臨。
為解決護理人力短缺問題,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長鄧素文表示,今年五月中旬提出護理改革十大方案,吸引更多人願意留任臨床工作。衛生署醫事管理系統統計,截至今年十一月底,護理人員執業登錄人數達十四萬零八百三十人,創歷年來護理執業人數的新高紀錄。
相關新聞
護理師:加薪+旅遊 我就回來了
聯醫兩度調薪 包夜班月薪多1.5萬
不少原本離職帶孩子的護理人員 最近回到職場
回應
說半天不就是嫌錢少
離職前不知道家庭主婦不好做? 2013-05-23 10:41:28
(楨: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不想知也不會領情啦!)
不看【評鑑全球健保】不知台灣健保有多好!
本片由美國公視(PBS)節目製作,由華盛頓郵報記者李德走遍各國為其全民健保制度打打分數!
美國:沒有全民健保制度,全球最昂貴的醫療系統,卻有四千七百萬人沒有醫療保障,每年還有數十萬人因醫療費用破產! 總統歐巴馬說了重話:「問題不在人們不想得到醫療照顧,而是在於他們無法負擔!」
英國:健保費大概是美國的一半,但是國家醫療服務保障的是全國人民。
日本:健保只用了國內生產毛額的8%卻擁有一個交出亮眼成績單的醫療體系。日本人的健康平均壽命是全世界最長的,嬰兒死亡率則是全世界最低的。
德國:人人享有健保。健保制度不光是涵蓋基本醫療,還包括心理衛生、牙科費用、視力矯正等,甚至還有另類治療的給付,德國人做水療可由政府買單!
臺灣:使用最先進的資訊科技─就醫攜帶健保IC卡,醫師可用其讀取病人的病史和用藥紀錄。醫療院所透過網路申報醫療費用給健保局,由健保局付款,行政管理成本全世界最低,不到2%!
台灣健保卡還有一個用途,若病人一個月就醫次數超過20次,或三個月內超過50次,中央健保局會派人去”瞭解情況”!
看了本片才發現台灣的健保制度,是國際公認小而美的模範,也是各國來考察取經的對象。
而沒有健保制度的美國,究竟出了什麼大問題?請持續鎖定【美國健保危機】。
七十萬美國人宣告破產的背後原因是?紀錄片【美國健保危機】告訴你!
你可能不知道全世界最富強的美國,沒有健保制度。美國人民因此被迫為了健保福利而找工作;甚至為了健保無法結束婚姻關係,又稱做婚姻鎖定,為了公司提供的健保而不願退休。
美國以營利為目的的健康保險 既得利益者防堵全民健保的推動
美國價值2.2兆的健保體系,充斥著既得利益者(私營保險公司)、利益關係人(醫生、醫院)和說客等等。還沒碰過一個覺得自己賺太多的醫師,而是認為自己賺得太少;沒碰過一個覺得可以不用這麼多錢就能維持醫院營運的醫院主管。沒碰過一個願意犧牲醫療照顧的病人,每一個病人都覺得優質照顧等同於讓他們要什麼有什麼;沒碰過任何一個願意少拿一點的人。
創辦微軟公司(Microsoft)的億萬富翁比爾‧蓋茲(Bill Gates)今天抨擊資本主義,說它導致禿頭等有錢人的小毛病比重創窮人的全球傳染病研究獲得更多資金贊助。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比爾‧蓋茲在最新1次對抗瘧疾的慈善會議上發表這番見解。
蓋茲說:「就人道來看,我們非常需要瘧疾疫苗,但它幾乎無法得到贊助資金。但如果你是研究男性禿頭或其他問題,你會得到超大筆研究經費,因為這類問題在市場上比瘧疾這類問題更有利可圖。」
連線雜誌(Wired)報導,蓋茲在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的全球宏大挑戰峰會(Global Grand Challenges Summit)上發表這番話。
蓋茲說:「我們應該優先解決的問題被市場需求扭曲了。」
「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指出,除了蓋茲,英國維京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Branson)、電影名導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億萬富翁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索羅斯(GeorgeSoros)都曾批判資本主義制度不公不義。
回應
可是Bill不正是資本主義的受益者? 看準了大家非用DOS/Windows不可, 大獲其財. Microsoft的縮寫被戲稱為M$, 並非沒有原因. 若Bill覺資本主義不公, 不妨用自已基金會的錢去贊助.
蓋茲:微軟栽跟頭 錯失智慧潮 2013-02-20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蓋茲(Bill Gates)接受CBS電視台「This Morning」節目專訪時坦承,微軟之前的行動策略錯誤,儘管微軟早期並未錯過手機業務,但採取的方法未能讓微軟取得領先,這是很明顯的錯誤。
回應
蓋茲如果歸咎於Ballmer,豈不表示自己很蠢、識人不明 ? 這種事絕對不能幹。於是微軟繼續沉淪。微軟日衰,對消費者可是好事一件。
從視窗就是了,網路也是,微軟就靠桌機系統死撐,看看也撐不久了。
連我這個用微軟開發工具超過10年的人都喜歡Android大於WP,開發人員的流失也是很大的問題。微軟再不創新就沒救了
詳參【圖博館】:微軟強娶雅虎 基金能分善惡? 姓資姓社 《無效的醫療》《發明疾病的人》《生物科技大商機》 2013-03-17 11:24:37
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貓頭鷹出版 2012)
作者:方瑞雯、白映俞...等/合著
編者: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彙編
醜人有救,病人無醫!台灣醫療的大難民時代已經來臨?!
需要動緊急手術卻只能枯等,因為排不到麻醉與執刀醫生。
急診室沒有醫師可值班,所以不再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的服務。
護理師一個人得照護二十幾床病人,點滴若是空了請自行處理。
你以為這只是電影或是連續劇的劇情嗎?其實這是真實的醫療現場!
當醫護人員身心的疲累已達使命與心的極限!最終,你也只能祈求上蒼保佑,自己永遠不會生病。
據研究顯示,連續工作超過二十四小時的住院醫師,發生嚴重診斷錯誤是其他醫師的五倍以上,其反應能力與醉漢無異!而台灣的醫療現況是:實習醫學生每周工時可能達112小時,住院醫師甚至是120到130小時。
於是那些年,曾經是醫學院畢業生奮力追求的「四大科」(內外婦兒),如今已是四大皆空,全台婦產科苦找住院醫師,缺35個卻來不到10個,連醫療龍頭台大都只招到1名。反道是「五加皮當道」(五官科與皮膚科),不僅有多年臨床經驗的資深外科醫師轉行,連年輕有為的新血也都紛紛放棄重症科別,改走「醫美」,從此「醜人有救,病人無醫」!而護理荒更是嚴重,就連加薪、加福利也無法挽回節節高昇的離職率,甚至部分醫院改採將病房暫時關閉或者減床來因應。
醫療大難民時代來臨!是誰造成這樣的現況?
.為什麼醫院明明有空床卻不願接收病人?
.為什麼只是掛個門診卻要等上半天時間?
.你說我或我的親友病情不急,但我就是覺得很不舒服,為什麼不能掛急診?或是明明掛了急診卻要等很久才能看診呢?
.為什麼護理師寧願轉職去賣章魚燒、雞排,也不願作月薪4.6萬的護理工作?
.<希波克拉底斯醫師誓詞>究竟是真心的誓言還是形式?
.沒有醫護會惡意地害死病人,但善意的救助卻導致不好的結果,因此被告是應該的嗎?
.所謂的「人球問題」到底是醫師真的束手無策?還是醫師冷血?還是制度殺人?
.醫護的防衛性醫療作為是正確的嗎?犧牲病人的權益就可以有效增進醫護的權益嗎?
你知道嗎?一句簡單的「謝謝」,就可以拯救一條即將死去的醫心。
本書將為您呈現醫療現場的嚴峻實況,讓你了解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現況與真心告白。別忘了,在醫療專業之下,醫護人員也僅是普通人。他們也會累、會難過、會發生失誤。這並不是說,就可以原諒已發生的一切錯誤,而是我們該就現況進行制度面上的改變,避免讓醫護工時過長、過勞;就醫病雙方心態上作調整,若「視病如親」是醫護人員的義務,那麼「視醫如親」是否也該是患者與患者家屬該有的體貼。你知道嗎?有時候你的一句謝謝,也能拯救一條即將死去的醫心。
提供當代「醫療倫理與法律」研究與教學的實用案例
此外,本書也提供醫病雙方法律上的建議與現行制度應如何改善的策略,希冀透過本書可以讓台灣社會對於「醫療崩壞」一事有更正確且宏觀性的了解,避免被部分非專業的媒體操弄,一知半解或是忽視現況。一旦醫療體系真的澈底崩盤,未來醫生只救醜不救病,那麼這個社會將付出遠比現在斤斤計較的健保費用更高的代價。
目錄
編輯室報告 萬一,我們生病了卻找不到醫生
序曲 美麗的天空掉了一塊又一塊!
第一章 台灣醫療崩壞正在進行中,而你該怎麼辦?
實習醫師之死
醫德,在倒下之後
誰是醫療崩盤最無辜的受害者?
醫護荒、醫療難民即將層出不窮?
你知道,你受到的照顧品質正在流失嗎?
我們的媒體正在幹嘛呢?
邱文達:「請大家再給我一些時間。」
我們不要「醜人有救,病人無醫!」
像滲漏的水管般不斷流失的人才
老虎的眼淚
沒有醫療人權,哪來的病人安全?
有健保,沒醫生
醫療不是麥當勞的得來速
什麼是血汗健保?心臟按摩比腳底按摩還便宜!
史上最大的詐騙集團──我看全民健保制度
台灣血汗健保,醫療崩壞加速中
醫療大崩壞前夕,如何力挽狂瀾?
患者的感謝,是醫護活力的泉源!
找回感動,真的很難嗎?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燭光
第二章 從台大愛滋器官捐贈事件看病人安全
預防愛滋器捐事件中發生「伯仁之死」憾事
我是柯文哲的太太,我抗議
只要燒死女巫而已嗎?
怠忽職守的,是誰?
讓人生氣的政府
愛滋器捐與柯醫師彈劾事件
從愛滋器官誤植的彈劾案,看急重症崩壞的現在進行式
這個教案不只SOP問題?
請給移植團隊溫暖鼓勵,不要忘記苦苦等候移植的病患!
我也不是一個好爸爸!
不責難匿名調查制度之必要──我看台大愛滋器捐事件
提升病人安全,讓醫院救命不害命
第三章 從邱小妹妹人球案到童綜合開腦名醫案
醫療的大難民時代來臨
我們為什麼輸了
開槍打死小鳥的,是誰?
醫療糾紛一定要這樣嗎?
值得讚揚的法官們
醫師不是殺人兇手
是恐龍法官?還是恐龍鑑定?醫醫相護?醫醫相害?
病人安全制度待建立
如何避免醫療崩盤?讓醫生救醜也救命?
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醫療法制改革十大工程?
第四章 以刑逼民!從台大無膽法官案看醫護為何要逃離?
那些年我們一起被割的那個膽囊──醫師執刀首要考量公眾利益
親愛的病人們,對不起,害你們受驚了
別為難醫師與氣象預報專家了
醫糾刑訴泛濫,醫師依法行醫!
鐵血法官何苦以刑逼民
毛骨悚然的沉默
下次我們還可以路邊救人嗎?
梅雨季目擊車禍救人記
不要再說醫療糾紛去刑化
搶救醫療崩盤,改革刑訴氾濫,諸法皆空行正義!
醫界殺手還有「健保黑箱審查大殺手」!
第五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醫護不要過勞死!
給親愛的學姐及我最愛的另一半,周醫師
瑩瑩,對不起
我的醫生就這麼死了,我以後怎麼辦?
過勞,不僅傷神且害命
拜託大老們別再說我們愛錢了
以人為本處,就是天堂
請給我繼續與死神搏鬥的勇氣
破窗效應的醫療人力
醫療體系崩盤,錢不是關鍵!
醫師的健康是病人的幸福
「勞動人權」也是醫學教育失落的一塊
為何受僱醫師不能平等納入勞基法?
評鑑:在醫療雪地上又落下了冰雹
給同學、給健保制度下苦難的醫護醫事同仁、給自己
終曲
醫生,我的女兒心臟流血了!
台灣護理師的黑暗時刻
醫學,幸福的所在
編後語 補破網 2012-10-05 13:20:08
無效醫療改革 邱文達:罕病癌症先討論【聯合報2011.04.17
為避免過多的「無效醫療」導致健保與醫療資源的浪費,衛生署長邱文達表示,首波抑制無效醫療的改革方案,可能先討論罕見疾病與癌症治療。
立法院一月初已通過二代健保法首度增列拒絕無效醫療的相關條文。邱文達指出,不只針對急救無效、癌末等重大疾病者,進行無謂救治可能引起無效醫療爭議。藥品、醫療器材在臨床實驗上把關不嚴,無法給患者帶來最佳療效,「也是一種無效醫療」。
邱文達表示,這項改革方案應納入公衛、臨床醫療與社會倫理等多方意見討論,並考量社會觀感,才不致引起爭議。
邱文達強調,沒有人願意自己的親人被醫療資源放棄,未來無效醫療的改革,除了衡量成本,還需納入社會觀感與社會責任。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建議,無效醫療定義涉專業的技術評估,應邀集科學、社會、人文等專家共同討論,再報請健保委員會決定。
中央健保局局長戴桂英表示,無效醫療定義,涉及專業判斷與醫學倫理問題及如何改善資源不當耗用,詳細實施日期還有待行政院公告。她認為,解決無效醫療缺失,不光只是為了替健保省錢;對於臨終患者,在不涉及倫理爭議的前提下,幫病人求「善終」,才是醫療真正目的。
相 關 新 聞
新聞辭典/無效醫療→搶救無益
人工延命30天 排擠五人住加護
葉克膜救命? 柯文哲:多是無效醫
到院前已死亡 還是救給家屬看
「活著」的意義 面對生死總要有人當烏鴉
(另參本館:《誰將生存?》 白色巨塔的謊言 醫政一家親 假癌症之名 《生死學》叢書 《生死一線間》
國內使用「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搶救生命成功的個案愈來愈多,名氣愈來愈大,讓許多瀕死傷病患家屬都指定「葉先生」救治;不過,台大醫院統計一百多名緊急心肺復甦患者發現,使用葉克膜救活病患成功率僅百分之廿六,每人花費四百七十五萬元,平均只能延長卅天生命。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指出,這類救護很多都是「無效醫療」,患者多活一個月,卻不見得能善終。
監察委員黃煌雄昨與台大公衛學院舉辦「第三波健保改革研討會─醫療資源分配正義的探討」。柯文哲應邀談論國內「無效醫療」現況。他說,台大每年光是葉克膜的耗材費就要一億元,這還未包括藥材等其他費用,人工延長患者生命,卻不一定是有意義的生命。研究發現,急診患者死亡當天,逾半數還在抽血、照X光、洗腎、強心針等一連串醫療處置,統計死者生前一個月的醫療花費高達廿八萬元。他說,急診常見患者全身腫脹、四肢發黑,心臟還在跳,這時候急救也不見得會活。
「你怎麼知道不會活?」柯文哲指出,患者即使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DNR),擔心醫師與家屬溝通不良,醫療不確定性,及日後衍生醫療糾紛等問題,通常醫師都會幫病患急救,或應家屬要求裝置葉克膜。柯文哲就曾看到,有醫院患者已簽署DNR(放棄急救書),醫院還是使用強心針急救,他問護士為什麼?結果對方回他,「給下一班護士收拾。」
柯文哲說,民眾從小到大,課堂上從未上過生死教育課程,醫護人員即使心知肚明,知道病患救了,也不見得會活、難善終,不想承擔醫療不確定風險,不知道如何向家屬開口,加上昂貴醫療處置可獲得不錯健保給付,所以就繼續不必要的無效醫療處置。
「溝通是第一步。」柯文哲說,國人缺乏醫療生死學教育,面對無效醫療,醫師只會跟病患說「讓我們再拚拚看」這種話。患者每天要燒掉三萬元,這種醫療處置是否必要?值得民眾深思。
到院前已死亡 還是救給家屬看【聯合報記者陳俐君2011.04.17
「醫師,你一定要救他!花多少錢、用什麼特效藥,盡量用,只要能救活他!」這不是連續劇場景,而是每天急診室上演的人性與理性的拔河。
台北馬偕急診醫學科主任張文瀚說,這類到院前死亡的傷病患,醫師還是會盡力的救治半小時。
三軍總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陳建生,收治過一名五十歲男病患,工作時昏倒,到院前已無心跳呼吸。老母親要求強心針、心臟按摩,「肋骨都按壓到骨折、斷裂才放棄。」
張文瀚指出,患者若在廿至卅分鐘內急救無效,「就算救回,近半數也會變成植物人。」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觀察,家屬眼見親人瀕死當下,常會驚慌、不知所措,但若有完整參與急救過程,理解醫師已經盡力,多半會「放手」;少部分家屬則會要求繼續救,還會「罵救護車太慢、怪醫師不積極」,糾紛因此產生。
陳建生認為,醫師進行無效急救,撇除強心針、氧氣、電擊等機器資源耗損,「人力才是最大的消耗」。
張文瀚指出,若患者已死亡,卻應家屬要求「救下去」,對其他待救治患者不公平。
蔡維謀則表示,談「資源浪費」對患者家屬太沉重,建議給家屬一點時間,平撫親人辭世的衝擊,充分告知急救內容與結果,降低無效醫療,讓病人「好死」,協助患者家屬心裡「好過」,「婉轉說事實,給家屬時間」,才能有效避免醫療資源浪費。
「活著」的意義 面對生死總要有人當烏鴉【聯合報記者張嘉芳2011.04.17
生命徵象停止,到底要不要繼續救?這個話題雖談論多年,但國人普遍存在「家屬為大、必須體諒」的心態,即使醫護人員知道病患「下場」會很慘,但沒人選擇當烏鴉,反正埋單的是家屬與健保局,造成國內每年的醫療浪費高達數百億元。
「別人做的,是浪費,自己做的,是必要。」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說,正是這種心態,所以面對無效醫療,當事人家屬往往覺得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不過,若有一天親友或家屬出事,因無效醫療患者占床,加護病房沒病床,面臨生命危急關頭,才開始如熱鍋上的螞蟻乾著急。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家人最重要,誰也不想讓出病床。
台大醫院五年前要求第二年住院醫師,必修八學分「急重症生命末期生死教育」課程,之後才能繼續第三年住院醫師訓練,醫師都踏出第一步,但民眾卻沒有機會上生命教育課程,往往親友一出事,就亂了手腳,因為不捨、沒做好心理準備,所以要求醫師一定要讓親人一直「活著」,即便沒有意識,只能靠呼吸器或體外維生系統延續生命。
這樣真的有意義嗎?看著無法說話的親人,強心針、插管、洗腎…,自己看了都痛苦。擺盪在親情與理性間,也許該有更大愛的抉擇。 2011-04-17 10:50:35
醫療費高漲 7%民眾為健保結婚【世界日報08.05.10
巴爾的摩太陽報日前報導,有些人結婚是為愛情,有些人是為了找個伴,還有人是為了地位或金錢,現在出現了另一類人,為了健康保險而結婚。
凱瑟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上周公布一項民調發現,7%的美國人表示,他們或其家庭成員去年決定結婚,是為了經由配偶獲得健康保險。該基金會主席奧特曼說﹕「這類人雖然很少,但這個結果很重要,因為它顯示醫療費用不僅影響家庭預算,而且影響人的終身大事。」
調查者感到驚訝的是醫療費用居然成為影響結婚的因素之一。健保影響結婚的人大多收入不高,比較年輕。六成的全家年收入低於五萬元,四成年齡在18-34歲之間。
醫療費用的漲幅為經濟增長幅度的一倍,雇主提供的平均健保費用全家為1萬2000元,個人為4500元,公眾的擔心可以理解。約四分之一美國人說,他們去年決定繼續工作或改換工作是為了健保。
該民調發現,民眾對醫療費用高昂的擔憂,已經超過對住房費用、食品漲價和信用卡帳單的擔憂。28%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遇到醫療費用引起的嚴重問題。相比之下,29%的人尋找好工作或加薪遇到困難。汽油價是民眾最關心的經濟問題,44%的人表示汽油漲價給他們帶來困難。
凱瑟基金會2月和4月的兩次民調發現,希望總統參選人首先解決醫療費用過高問題的獨立選民,從37%增加至46%,希望參選人首先為4700萬無健保者提供健保的獨立選民,從32%減少為25%。
健保資源分配 標準何在?【聯合報╱盧宥彬/醫08.01.18
報載一位癌末病人使用昂貴的抗生素而被健保局核刪,並被譏浪費。事後健保局表示健保資源有限,要做最合適的分配,因此健保審核醫師才會對該筆藥物核刪。對於一些情緒性的動作或字眼,我們不想多做評論,政策的方向,才是我們所關心的。
健保的財務問題日益惡化,錢就是那麼多,要想包山包海是不可能的任務,此時就如健保局所表示的,資源一定要做最有效的運用。但是,什麼是最有效的運用呢?或許在健保局的眼中,一個癌末病人的治療只是在拖延生命而已,是不符合經濟效益的。我想問的是,標準何在?這些錢拿去給付那一大堆小感冒的病人就很符合經濟效益?癌末病人的狀況虛弱,如果沒有適當的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很有可能一條寶貴的生命就此煙消雲散。而對於生命的尊重,難道是以他日後還有沒有生產價值來看待嗎?
反之,健保局對小感冒的給付真的就比較有成就嗎?如果我們量化來比較。兩萬元的抗生素救一條人命,如果這兩萬元拿去付平均一個三百元的小感冒,可以分配到六十六個人。如果以數人頭的方式看,的確服務六十六個人比起一個人,更能讓多數的人覺得保費繳得沒有浪費。但是三百元對於一般大眾尚不構成生活的負擔,但是兩萬元就很有可能是一個月的薪水了。對那六十六個人健保感冒的給付如同雞肋,但對於那一個人可能就是救命的關鍵。
我們希望健保官員大剌剌的說健保資源要好好運用的同時,是不是真的在其他地方也都給予同樣的標準在對待,還是只是面對媒體時,一種辭窮的推託之詞。
醫療品質差 美每年枉死10萬人【世界日報08.01.08
研究人員8日說,對19個先進工業國能夠處理的可預防死亡進行的研究,發現法國、日本和澳洲在這方面表現最好,美國成績最差。在「健康事務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說,如果美國醫療系統的表現趕得上這三個國家,美國每年枉死的人將減少10萬1001人。
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院研究員,追蹤他們認為只要及時有效醫療就可以防止的死亡事例,並對各國這方面的表現評列高下。
他們表示這些死亡事例是衡量一個國家醫療系統優劣的重要指標。
研究員諾爾特(Ellen Nolte)說,許多美國人沒有任何健康保險,可能是美國這方面的成績比不上其他工業國的重要因素。美國三億人口估計有4700萬人沒有健康保險。
諾爾特說:「我並不認為美國排名最後表示美國的醫療很差,因為我覺得只要能夠看病,美國的醫療服務還是相當不錯。可是,如果看不起醫生,問題就大了。」
這項研究探討不滿75歲的人因各種情況而死亡的事例,包括心臟病、中風、某些癌症、糖尿病、某些細菌感染,以及普通開刀引起的問題。研究人員說,這類死亡占男性整體死亡事例的23%和女性的32%。
法國成績最好,2002和2003年每一萬人只發生64.8件可預防的死亡,日本為71.2件,澳洲為71.3件,美國則有109.7件。
第四名是西班牙,其次為義大利、加拿大、挪威、荷蘭、瑞典、希臘、奧地利、德國、芬蘭、紐西蘭、丹麥、英國、愛爾蘭和葡萄牙。
罕病兒曾晴走了 捐器官遺愛人間【聯合報╱魏忻忻07.12.13
罕病小妹妹曾晴昨天清晨過世,曾爸爸在部落格中代她向大家告別:「晴晴結束三年的精彩旅程,打了一場美好的仗,謝謝大家!」曾家也捐出晴晴的眼角膜和皮膚,大體則提供病理解剖。
三年前耶誕節出生的曾晴是肌小管病變患者,全身肌肉無力,吞嚥困難,呼吸費力,小生命飽受痛苦,但她堅強的生命力感動了許多人。擔任牧師的爸爸曾國榮,記錄晴晴與疾病共存的生命歷程,開設「強悍弱女子—曾晴的家」部落格,訴說她強悍而美麗的生命故事,兩年多來有百萬網友造訪,為曾家人打氣。
失去女兒,爸媽很捨不得,但晴晴病況一直不好,曾爸爸說,三月,家人一度以為要失去晴晴,當時就已有所準備,如決定捐出晴晴的器官,也告訴四歲的姊姊曾馨,「晴晴會先去天堂等我們!」晴晴這次真的走了,曾爸爸昨天很堅強:「我們替晴晴高興,因為她真的吃了很多苦。」
晴晴前兩天感冒,併發肺炎,呼吸狀況急轉直下,昨天凌晨二時心跳只有卅多下,四時送到台大急診,清晨五時宣告死亡。晴晴走了的消息傳出,部落格上安慰的留言不斷,曾國榮和媽媽張乃崙欣慰晴晴打了美好的一仗。
晴晴雖然不在了,曾家人盡量讓日子一如往常,曾馨還是照常上幼稚園,張乃崙挺著懷胎九月的肚子,再過幾天,弟弟曾毅就要出生了。雖然弟弟看不到二姊,曾家爸媽感傷卻不遺憾,想起晴晴安定而堅毅的眼神,曾爸爸認為,晴晴已用生命教會大家最重要的事,「我們以晴晴為榮,她永遠是家裡的一分子。」
晴晴昨天走得非常安詳,由於事先決定不再插管,曾家父母和曾馨一起唱歌,讓晴晴在歌聲中離去。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呂立指出,曾家一度考慮以臍帶血做幹細胞治療,希望能讓晴晴不再為肌肉無力所苦,但因沒有前例,尚未出生的弟弟臍帶血又無法和晴晴相容,不得不放棄。
考慮醫學對晴晴的幫助有限,而她的肺功能日益脆弱,加上今年三月因敗血性休克導致腦部缺氧,腦部受傷無法回復,曾家決定不再讓晴晴受苦,接受自然病程。呂立表示,曾家的凝聚力很強,他們已給了晴晴最多的愛。
誰想要回到沒有健保的日子,民眾可能生不起病,一人生病就拖垮全家?應該沒有人願意失去健保吧!
過去十數年台灣實質薪資沒有上漲,但別忘了,在這期間,台灣人獲得的醫療照護價值,大幅提升。如果全民健保破產了,瓦解了,誰受害?不會是有錢人,他們負擔得起昂貴的商業醫療保險。受害者將是中產階級,生活裡的不確定風險大大增加;是弱勢民眾,生病了無法得到合理的醫療照護。
明明是一項讓多數人受惠的重要制度,然而面對健保,尤其是相關二代健保的種種改革,社會在目前景氣差和不滿政府的情緒下,卻出現各種批評,好像誰都不願意多付一點錢來支持健保,覺得多付保費就是吃虧。二代健保的補充保費,幾乎每一項都引來反彈。但冷靜分析,反彈的程度是否有點誇大了?
例如,銀行是否誇大了拆單的成本,硬是把從利息中抽取保費的作法,控訴為不顧民間疾苦的制度。很多人痛罵補充保費勞民傷財,卻不思考,過去只以薪資為保費基礎,不計其他收入來源的做法,根本不公平。
如果每個人都不想多出錢,政府也不敢堅持立場,明知現在退讓只會出現難以彌補的財務缺口,卻還想做出討好的降費率之舉,那麼唯一的結果,就是健保破產。如此明顯的災難,我們現在不理會,還要繼續逃避,逃避到一切都無法挽回的那一刻再來後悔、再來彼此指責嗎?
正確的做法,當然是以維持健保「永續」為前提,多管齊下,讓健保擁有堅實的財務基礎。過去五年內,健保局已經七次降低支付藥價,大幅壓低藥廠利潤,盡量清查浪費和浮報情事;另外在降低健保行政流程造成的資源浪費上,也仍有進步空間。還有僑民、陸生、外籍人士等「非常態納稅人」的特殊身分者,應該要和一般納稅的國民區分,另行設計合乎保險精算、而非社福性質的方案,避免由納稅人補貼。這些都是該做、可以做的改革。
回應
台灣的健保是共產主義,健保破產是遲早的事,台灣的健保的階級鬥爭會變的更激烈,健保只有死路一條.在台灣,有手有腳的人搶著當米蟲,不知羞恥的米蟲一堆,在台灣的米蟲搶錢是光榮,政府忙著搶錢給米蟲花,在台灣弱勢是神,在台灣弱勢是皇帝,台灣人真的無恥到極點了. 健保最大的問題是分不清楚,是社會福利,還是保險,如果是社會福利,應該由政府編預算,如果是保險,應該要廢除健保稅和改成保險費. 首先健保費要和所得脫勾,健保就根一般保險一樣,有分類,有獎勵和處罰,多用的人,保險費自然提高,少用的人,保險費自然降低. 至於人民要保不保,保貴
保便宜,人民自由選擇. 其次應該要把健保局,改成中央健保公司,並開放民營保險公司競爭,自由競爭,並由人民自由選擇保險公司,及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繳費公平,才可能永續經營.
錢坑!倒了最好!有人一年看幾百次病,醫病勾結,整個醫療體糸爛到骨子裡。就是健保太方便,每天上萬人無事逛醫院,醫療浪費到極點!健保倒了最好!讓醫療資源回歸正常。倒!好!
台灣的健保交給上帝管,我看上帝也瘋狂,不是健保破產,而是民主破產,眾人的事,要用集權才管的好
我也建議廢除健保,我是醫生,但我不是為了賺錢而偽造文書的醫生,請樓上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只是覺得為了健保,你付我陽春麵的價格,要求吃牛肉麵是不可能的!我們正在等待五大皆空醫生跑光的那一天,讓你們大家以後享有健保卻找不到醫生看病!
依照健保設立的要旨,健保應該是只有保重症、急症、長期慢性病、意外傷害等,造成家庭短期、長期負擔,影響家庭正常生活的疾病傷害費用,而不是什麼都保的亂保,台灣的健保,應該正名為台灣亂保,而非台灣健保。至於中低收入,對於一些小疾病就醫無力的問題,應循公醫制度來轉診,由衛生所、衛生局、鄉鎮市署立醫院、地區醫院等等層層轉診,讓醫療資源用在該用的人身上,而不是一點小感冒就跑去各大醫院看,造成小診所沒病患,大型醫療院所人滿為患。 那麼現在很多醫療問題,從何而來??當然是全世界最爛的健保制度而來,如醫師工作超時,護士工作量爆滿,這些等等的問題,全都是爛健保制度所造成的,爛健保制度給付的藥費標準造成惡果,讓小疾病在小診所沒辦法得到解決,大家自然往大型醫療院所跑。 2012-10-05 13:37:39
醫療政策 大學熱門課程【世界日報╱路透華盛頓十日電
一大群充滿理想的青年正排隊選課等著解決美國醫療問題,足以反映該問題陷入困境的程度。以前對醫療感興趣的大學生會選擇當醫生或護士,或擔任醫院行政人員,但現在許多學生計劃從事醫療政策相關產業。
隨著媒體對健保改革的大量報導,和無數家庭陷入健保危機,經濟系、政治系、歷史系和公共衛生系的醫療政策課程湧入大批學子。
教堂山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大四學生張艾倫(Aaron Chang,譯音)試過一個又一個主修,直到他聽了歐柏蘭德(Jon Oberlander)教授關於醫療政策的演講後,他修了該教授一堂課,並到州議會的醫療政策部門實習,現在他推薦朋友一本關於醫療政策的六百頁書籍。張艾倫說:「我告訴幾個比我年輕的朋友,如果他們對政治和社會有興趣,選政策課程。醫療政策影響我們,且是長期影響。」
如何使4700萬沒有健保的美國人獲得健保、抑制失控醫療開支的挑戰,以及民眾越發知悉醫療品質好壞參差不齊的政治辯論,都吸引大學生的注意。
但大學生對於醫療政策迅速升高的興趣,不侷限於醫療開支和健保的政治辯論,流行病、全球衛生和環境衛生等公共衛生計畫在面臨禽流感、愛滋病、生化恐怖和氣候變遷的各國展開,學生也對這類議題感興趣。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衛生署昨(29)日拍板敲定,扣除額下限提高為新台幣5千元,同時,也將股票股利納入補充保費,預估受影響人數逾346萬人,衛生署長邱文達指出,相關方案已報行政院核定。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扣除下限原訂2千元,但因反對者眾,衛生署最終決定,包括利息、股票股利、租金、兼職、執行業務收入等所得補充保費扣除額的下限全都提高為5千元;只除了高額獎金仍維持4個月扣除門檻。也就是除了基本保費外,上述五項所得只要單筆超過5千元,就要扣繳2%、也就是100元的健保補充費用。
邱文達指出,補充保費扣除額的下限提高後,受到影響人數的比率將由17%降為15%,大約可減少46萬人,而且,因為該下限是以單次給付金額計算,多數弱勢族群應該不受影響。依目前健保投保總人數逾2,307萬人,若受影響人數是15%,那麼人數就是逾346萬人。
在提高下限後,補充保費數入也會減少,副署長戴桂英估計,補充保費的收入將較原先估計的236億元減少約30億元,但是仍可挹注健保財政200多億元。
至於各界關注的股票股利也確定納入,健保局長黃三桂指出,未來將依所得稅法認定原則,以股票的面額每股10元計算應該扣取的額度,也就是單筆股票股利在500股以上,就要扣100元。
黃三桂說,股票股利會先由合併發放的現金股利中扣除;如果,有扣除額不足或是沒有現金可供扣除時,則採取由健保局開單,再交給保險對象繳納。至於利息部分,衛生署是以年利率1.5%試算,估計若一年定存36萬元,就會被扣100元補充保費。
補充保費太離譜? 藍委:已力求最大公平 2012-09-30 中廣新聞
針對衛生署的拍板的補充保費機制,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認為沒有細部評估,說要定案還言之過早,他更表示補充保費竟然比一般保費的收取方式還複雜,實在非常離譜。
不過,國民黨立委蘇清泉認為,兩千塊門檻改為五千是正確的方向,但他認為在課徵股票、股利部分,必須思考增加的稽徵成本。
蘇清泉進一步指出,「家戶總所得」方式在實務上有稽查難度,因此目前的二代健保已經是在可行性上力求最大公平。
股票股利納保費 專家喊「免驚」【經濟日報2012.09.30
投資時最重要的考量是賺不賺錢,不會因為被課形同「健保『稅』」而退場。
衛生署長邱文達昨日宣布,補充保費的扣繳下限設定為5,000元;其中,未來股票股利也納入計收補充保費,並以面額10元計算,亦即單筆股票股利500股,就會被收取100元,並將先由合併發放的現金股利中扣繳;若金額不足或沒有現金可供扣取,則轉由健保局開單,再交給保險對象繳納。
在補充保費項目方面,邱文達說,除了高額獎金仍維持超過四個月,其餘5項包括利息、兼職、股利(包括現金、股票)、租金、執行業務等收入,只要單筆超過5,000元,便須以費率2%收取補充保費。而補充保費的計算收入上限是1,000萬元,以費率2%計算即上限是20萬元。
對此,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指出,二代健保新制對股市的影響能力不算大,頂多只能算是干擾因素,不能算是利空。健保費應該是費率的問題,主管機構卻將它與稅率搞在一起,整個課徵過程也變得繁瑣,會讓投資人心裡不爽,但對股市的影響不大。
華信投顧總經理李士豪也說,課稅是變數,一定會有影響,但要看影響的是誰。股市行情是由大股東及大戶決定,如果只影響散戶,對股市行情就不會有影響,畢竟健保補充保費訂有課徵上限,大戶繳完「保護費」就沒事了,不會因為課一點稅而出脫持股。
李士豪也說,投資人要參與除權息時,考慮的是企業獲利會不會成長,前景是否光明,而不是考慮課徵健保稅。如果經濟與獲利都轉好,投資人能賺到錢,就不會太在乎課稅。
統一投顧總經理黎方國則認為,投資人除了買得少或放棄參加除權息外,幾乎別無規避辦法;換言之,明年的除權息旺季,股市恐因棄權息效應發酵,使得成交量能陷於低潮,若再加上證所稅,政府根本是對投資人「剝兩層皮」。
黎方國指出,最壞的狀況是,投資人用「借人頭」的違法方式投資股市,規避課徵;大型投資客可能將資金轉往港星,這都非市場所樂見。
相關新聞
開徵門檻提高 擋不住拆單潮
定存提前解約 划不來
錢途堪慮 二代健保自欺欺人
健保費率4.91%不破產 有但書
股利課補充保費 衝擊台股
課補充保費 台股失血200億 2012-10-05 13:25:05
尼曼匹克【聯合報╱黑白集】 2007.11.05
尼曼匹克症,又是一個前所未聞的罕見病;且是罕見病中的罕見病,全球僅百名患者,台灣竟占了約十人,皆在童年發病。
此病原本無藥可治。如今澳洲藥廠發明Z藥,台灣有五名病童,兩年來先後在台大醫院主持下參與人體臨床實驗。Z藥貴得嚇人,每年每人藥費竟達四百萬元,平均每月卅二萬餘元,由國健局及台大醫院善款資助;現在傳出,國健局決定不補助,但台大醫院仍在爭取。
國健局與台大醫院的歧見是:國健局審查委員認為,藥太貴,療效不算好,病人「只能多活幾年」。台大醫院胡務亮醫師則斬釘截鐵地指出,「Z藥毫無疑問是治療尼症有效的新藥」;他說,「我絕對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病人。」
此事涉及醫療、人道及經費三個層次。就醫療論,病童參與新藥實驗,其實已不止是自己就醫,而是提供生命作基因疾病實驗;如今證實可改善某些病患的某些症狀,且連國健局的委員亦認為「可多活幾年」,其醫學上的意義已甚明顯。
就人道論,則「多活幾年」當然是人道價值;政府及社會雖不能分擔病家每日每時分分秒秒的痛苦,但亦不能說「只能多活幾年」,就拒絕援救,由病家概括承受。 再論經費,由病家負擔每年一病患四百萬元殊無可能,但兩千三百萬人若能共同聲援,應當可使幾名病童「多活幾年」,亦可使新藥實驗及基因疾病之治療累積更多 經驗;這亦是全民健保創設之目的。
台灣是個連「安樂死」都未合法的社會,如今倘健保體制卻因「只能多活幾年」而讓病童停藥,這形同讓全社會同意讓病童們「少活幾年」,甚至「不安樂而死」。國健局恐怕不能這麼做,重開罕病藥品審查會是對的!
二代健保快上路了,補充保費新制還沒搞定,這幾天傳出利息所得由銀行扣繳保費的爭議。存款大眾忙著拆單是一客觀事實,顯示恐慌心理,也擺明了為規避繳費;所以這一政策結果,健保局勢必無法收到如預期估算的那麼多保費。另方面,銀行卻已白白增添龐大的交易成本,難怪業者痛罵「惡搞」、「難以理解」。
健保乃台灣之光,國人難得有共識「健保不能倒」。也所以,健保小組的財務規畫,民眾儘量支持,費率要漲就漲,補充保費要收就收。儘管醫改會等民間團體一再呼籲,健保財務要開源也要節流,但每次傳出的相關新聞,幾乎都是怎麼針對民眾的所得籌錢,卻少見回應藥價黑洞、減少醫療浪費、約束「財團醫院」擅長利潤的收支結構等問題。健保局的專業,到底是財政還是醫療呢?
對二代健保財源常發言的如前署長楊志良,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等,都是公衛的背景,不是財政的專業;但每發言幾乎都在論保費費率,論利息扣繳,乃至論「公平正義」,反駁起銀行公會的意見則是「想都沒想過」的高姿態。這樣「一言九鼎」,事涉老百姓所得「上繳」,連財政部、賦改會都不敢太過理所當然吧?
回應
又在藥價黑洞了,到底有完沒完啊?減少醫療浪費,很好!請問健保局敢不敢要求濫用醫療資源的民眾自費?
不行不行,醫療浪費是健保的必要之惡啊!!為了保障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到醫療照顧,所以我們要容忍醫療浪費,限制就醫或是提高收費,是排擠到民眾就醫權益,楊志良等等許多健保專家都這樣說。
沒有官員有guts告訴台灣人-要馬跑又要馬不吃草是不可能辦到的,健保不漲價又可以持續提供高品質的吃到飽醫療是不可能辦到的。
當一個實習醫師過勞昏死在宿舍,要使用葉克膜急救,事後健保局說"這是無效醫療,不可以用葉克膜";真的很想請問這些老是把醫療浪費藥價黑洞掛在嘴上不肯正視健保體質有問題的人,你們的解決之道是什麼?
三大退休基金 恐撐不了30年 2012-09-30 中國時報
勞退基金財務缺口日益惡化,卅年內可能全數破產!立法院預算評估報告指出,勞保、退撫、國保三大退休保險基金財務缺口總額已逾八兆元,且正持續惡化當中;未來台灣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退休保險制度若仍維持現在「高給付、低費率」設計,將導致收支不平衡及負債世代移轉問題日益嚴重,影響基金永續經營。
預算評估報告指出,三大退休基金皆有責任準備提存金額不足的狀況,其中以勞保基金最為嚴重。勞保普通事故、老年、失能及死亡之給付估算現值約為六兆八千五百餘億元,但目前提存責任準備只有五千三百億元,占總額的八%,財務缺口高達六兆三千萬元。
負責提撥政務官及軍公教退休金的退撫基金財務缺口也近八成,金額高達一兆九千億元。各種身分退休基金提存比例為政務人員八%、公務人員廿六%、教育人員十八%、軍職人員十%。國保基金精算之未來淨保險給付現值約二七九九億元,未提存準備約一三五七億元,安全準備提存比例也僅五十一%。
報告認為,三大退休基金的最適費率與現行費率差距過大,導致財務收支難以平衡。例如勞保基金最適費率為廿三.八四%,但現行費率僅七.五%,即使依機制定期調整,法定費率上限也只有十二%,國保及退撫基金也有類似問題。預算評估報告預測,若收支方式未有制度面改善,公務人員基金及勞保基金恐將於民國一百廿年破產,而國保基金亦恐於一百卅五年破產。
薛承泰示警:三大德政將拖垮政府【聯合報2012.10.04
忽略人口政策?高教健保將垮台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報告台灣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薛承泰針對少子化及人口老化日趨嚴重提出警告。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昨天到國民黨中常會報告指出,七○年代的十八趴、八○年代開跑的敬老福利津貼、九○年代的廣設高中、大學等三大政策, 當初制定政策時,因忽略人口因素,三大政策都將面臨拖垮政府及承擔大學關門的惡果。
(詳參【圖博館】:馬勞動政策 兩岸社會保險 末代健保 馬社福政策) 2012-10-05 13:24:11
嚴長壽:為何有醫師殘酷傲慢 又乏愛心?
【聯合報╱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07.09.22
「醫師說岳父剩六個月的生命,要我們準備後事」,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說,為何有醫師這麼殘酷,台灣醫師是考試最棒的學生,但考卷沒有考愛心,這些學生被灌輸讀醫是為了高地位與收入,沒人告訴他們當醫師是為救人。
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今明兩天舉辦醫學院學生人道醫療工作坊,邀請楊明倫等多位國內外長期參與人道醫療工作的醫師,與報名參加的國內醫學系學生一起探討人道醫療的意義與如何執行。
嚴長壽昨天以親身經驗指出,他岳父罹患末期攝護腺癌的經驗,讓他深感醫師應有愛心與人道關懷的重要性。他岳父曾被一位醫師宣判只剩六個月生命,但最後到和信醫院由院長黃達夫診治後,卻延續了五年的生命,關鍵在醫師是否認真為病人著想。
嚴長壽也曾因為想徵詢其他醫師的「第二意見」,吃過醫師一頓排頭。嚴長壽說,有一次他的親人住院,他跟醫師說想問其他醫師對親人疾病診治的第二意見,醫師劈頭就說,那你們馬上出院。
他指出,台灣醫師因為傲慢,認為病人尋求第二意見是不尊重原來的醫師,常讓病人與家屬感到痛心。
嚴長壽說,他加入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經常受邀演講,他常告訴學生,當醫師一定要有感動人、讓人信賴的能力,但現在大部分台灣醫師只看病歷、電腦視 窗,只對病人說你有什麼問題、嘴巴打開,卻不對病人好好說一句「先生,你那裡不舒服?有沒有好一點?」自然無法感動病人、讓病人信賴。
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表示,嚴長壽先生的岳父攝護腺癌蔓延到肝臟,引發黃疸,因為攝護腺癌受男性荷爾蒙刺激而生長,他用價格便宜的女性荷爾蒙治療,效果很好,黃疸在用藥後一、兩周就退了,但大部分的醫師卻用很貴的藥。
他說,為期兩天的醫學院學生人道醫療服務工作坊,是希望讓醫學生了解學醫是為了幫助別人,台灣醫師太功利、太商業化,有醫師偷刷健保IC卡多領健保給付,也有醫師開不必要的刀。
他也表示,醫學的知識與技術應該是用來讓病人更健康,但有醫師卻用這些來獲得更高的收入。黃達夫也認為,國內醫師應該尊重病人尋求第二意見的權利,醫師如果覺得自己知識與技術不夠,就應請教其他醫師。
黃達夫說,以前沒有電子郵件的時代,他岳父幫他處理電話費,常跟他說電話費怎麼這麼貴,原因就是他常打越洋電話跟在美國的同事請教第二意見。
醫師有人功利 有人奉獻人道醫療【聯合報╱記者許峻彬
台灣有功利的醫師,但也有一群充滿愛心的醫師。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志成曾舉家到非洲馬拉威醫療服務三年半,兒子兩度感染瘧疾,但他與太太仍堅持完成在馬國的人道醫療服務。
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秘書賴其萬表示,希望透過長期參與人道醫療服務的醫師,激發學生的愛心,教學生關懷病人。
陳志成說,他年輕時因為有台大醫學院教授王榮德、陽明醫學院院長韓偉等榜樣,之後又隨展望會去非洲莫三鼻克,看到許多年輕生命貧病交迫而死,讓他走上人道醫療服務的工作。
他在馬拉威跟台灣醫療團的工作夥伴,治療五千名愛滋病人,訓練助產士,接生兩千名新生兒。不過,當初要舉家到馬拉威,太太也害怕,他倆一起禱告半年,終於達成共識,兩個小孩中的小男孩,兩度得到瘧疾,幸運的是,經過治療,小孩癒後似乎更聰明調皮。
北醫醫學系畢業的張燕娣說,她在大學時看到無國界醫師組織的紀錄片,對於可以結合瞭解世界與幫助別人的人道醫療工作充滿興趣,當時還被其他同學視為異類。
張燕娣說,到海外從事人道醫療服務,父母的支持很重要,因此當她與同樣有服務夢想的陳厚全創辦台灣國際醫療行動協會後,只要派學生到海外服務,就會請這些學生隨時發回電子郵件並打電話,讓父母知道小孩在做什麼。
美國邁阿密大學小兒電生理科主任楊明倫說,人道醫療服務可讓心靈成長,他小時後接受國外傳教士的糖果與麵粉,長大後記憶猶新,想回饋這些傳教士,已找不到 人,因此人道醫療服務也是把傳教士的愛傳下去的回饋。他去中美洲海地做人道醫療服務,也會讓這些海地小孩長大後想起來小時候曾有醫師幫助他們,這些人也會 再去幫助別人、把這股愛傳出去。
相信醫生名氣大 委屈肚裡吞【聯合晚報╱記者洪敬浤
台 中市長胡志強夫人邵曉鈴出嚴重車禍,被醫生由死神手中搶救回來,是近年少見搶救成功的案例,但中部醫界說,類似傷重患者是否能救回,要看腦部受損程度。邵 曉鈴車禍傷最嚴重的其實是手部及顏面,所以靠醫療泵備及技術,得以逐漸好轉。醫界人士也說,醫生救人是天職,鮮有不全力以赴的,但也有少數例外。
例如中部有一名地區醫院的胸腔科醫師,動輒替病人安排侵入性檢查,病人因咳嗽就診,他就安排支氣管鏡,如果稍有遲疑,他就拿出切結書,要病人簽字擔保,日後出了問題不能找醫師麻煩,不少病人飽受病痛之際,還得忍受這種近乎恐嚇式的醫囑,只好委屈受檢。
不止如此,有些肺癌末期的重症病患,家屬已簽字放棄侵入性醫療急救,這名醫師卻私底下要求住院醫師,緊急時插管、針劑什麼都來,「否則錢從哪裡來」,家屬最後看到被折磨得不成人型的遺體,哭得心痛又內疚。
北部有名心臟科醫師,動輒建議病人放支架,某些心血管阻塞的病人,只要動心導管手術「通一通」,根本不必放支架,說穿了還是為了錢。
中部資深醫護透露,部份醫師名氣大,脾氣也大,只要病人對診斷稍有疑問,想找醫師討論,對方就認為病人、家屬不相信他,逼病人出院不要看了,最後家屬也只能百依百順,任憑醫師專業處置,把委屈、疑惑往肚子裡吞。
敗給離家近 體系快潰堤【聯合報07.07.13陳惠惠】
昨天上午十一時卅分,國防部C-130運輸機降落台北松山機場,送下的保溫箱裡,躺著的是三個多月大的早產兒甘小妹妹。陳水扁總統的一句話,成就這賺人熱淚的一幕,可是卻讓緊急救護體系,面臨潰堤危機。
過去,就是因為離島病患後送制度過於浮濫,各顯神通關說下,救護直升機幾乎淪為「空中計程車」,不知浪費多少資源,也因為如此,衛生署才在民國九十一年推出空中轉診專業審核機制。
但衛生署說的「最近距離、最適當醫院」指導原則,這個原則是爭取時間讓病患先救命,再轉送到最方便的醫院照顧。不過,這個原則顯然無法滿足母親「最接近娘家距離」的考量,難以抗衡母親的淚水跟早產兒瘦弱的身影,更遑論陳總統的「國軍愛民助民的精神」。
總統一句話,成就一個媽媽的心願,也獲致總統愛民的美名;可是總統一句話,也讓自行選擇後送醫療地點的惡例一開,等於重新開啟特權的寬鬆大門。不只是空中轉送機制可能瓦解,未來民眾搭乘救護車時,是不是也要先關說,以便千里迢迢送到心目中的理想醫院。
不只如此,過去曾默默接受衛生署轉送機制的父母們,看到昨天國防部出動運輸機那一幕,是否也為自己爭取不力懊悔不已?未來,緊急病患的後送究竟要回歸專業?任憑家屬要求?或是靠總統的一句話?
醫保改革六大焦點:為何要減少個人帳戶劃入? 澎湃新聞
一場涉及3.5億職工參保人、上萬億醫保資金的“醫保史上最大改革”引起普遍關注和討論。2月15日晚,國家醫保局2023-02-15醫保改革的配套《關於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將更多的藥店納入門診統籌服務提供的範圍。
焦點一:職工醫保改革主要改什麼?為什麼要改?
2021年4月,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調整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結構後,增加的統籌基金主要用於門診共濟保障,提高參保人員門診待遇。在高血壓、糖尿病等群眾負擔較重的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的基礎上,支付從50%起步,並向老人傾斜5-10% “大共濟”,還家庭小共濟,配偶、父母、子女的醫藥費用,可由個帳支付。
焦點二:為什麼要減少個人帳戶劃入金額?合理嗎?
我國醫保制度存在結構性問題,至2021年,參加職工醫保35422萬人,年末結存36121.54億元,其中統籌基金17834億元、個人帳戶11575.43億元、居民醫保6712億元。參保人感覺到劃入個帳金額減少了,有不滿,這是正常現象,但個人看門診、藥店購藥可報銷的卻更多了。就算是目前身體好不怎麼看病,年齡越大,總還是要看病買藥的,所以,國家說要算大賬、算長遠賬。
焦點三:短期“吃虧”能否換來長遠實惠?
並非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時間明確感受到醫保改革後的利好,因為人們權益的置換並非同期實現,對部分人來說有滯後感。
焦點四:這場改革誰受益?
門診共濟保障改革的主要受益人是老年人。此次“邁步”最大的武漢醫保局也表示,從長期看,所有參保職工都增加了此前沒有的普通門診待遇,特別是患病群眾和老年人受益更多。
焦點五:門診統籌就醫購藥方便嗎?
在地方上,武漢市醫保局也在15日將第三批4065家定點零售藥店納入職工醫保門診統籌服務試點。
焦點六:醫保基金資金夠用嗎?
武漢市醫保局也表示,醫保基金收支是平衡的,收支規模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基金保障能力穩健可持續。國家醫保局回應,2021年,全國醫保收入2.87萬億元,支出2.4萬億元,基金保障能力穩健可持續。2022年參保率95%以上,總收入26576.42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職工醫保收入18058.52億元,同比增長9.2%。
回應
這個問題很敏感,前幾天有人就談這個話題,沒有跟評。因為有些話說多了,給自己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