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7 07:26:03阿楨
的確《上帝代表華盛頓》
你不要亂改人家的書名好不好,美語的原文是REPRESENTIG GOD IN WASHINGTON,連信仰馬列主義的中國都能準確的翻譯成《在華盛頓代表上帝》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你怎能顛倒主客。
什麼《在華盛頓代表上帝》,這是中文嗎,不通嘛,真要直譯,那就要翻成《代表上帝在華盛頓》。中文只能翻成《上帝代表華盛頓》或《華盛頓代表上帝》。
敢問二位是在討論「書譯」還是「書評」?
噯啊!你不懂啦,必也正名乎。
對!老美大部分是信「高特」的,華盛頓再怎麼貴為國父也比不上天父,他們一定不敢說《華盛頓代表上帝》,所以《代表上帝在華盛頓》真正的意含是《上帝代表華盛頓》。
你還真有後現代的「誤讀」功力,原著可是1988年田納西大學出版的博士論文,被譽為廿年來最佳的研究宗教遊說之書,你怎可以用文痞文氓的筆法亂給人家改名。
這就對了,宗教遊說嘛,當然以退為進了,就像教會欲求在學校伝教不可得,便改以「平等使用權法」(雷根1984年8月11日簽署生效)爭得與其他社團一樣使用學校設施的權利(p.167),實際達到了伝教的作用。
而作者非但不析判之,反譽之為「平等使用權法的成功,不僅因為它被以寬容和自由言論的詞句加以表述,而且還因為它服務於強大的機構需要和各種看似對立的不同目標。因此它得以通過。」(p.199)
原文隱晦再加直譯,使人不得其解,講白些就是平時相互對立的主流教會為共同利益相互勾結遊說參眾兩院,通過了!
你這異教徒根本不懂作者本意,他認為宗教遊說團體不同於一般壓力團體只顧精英自己的利益,「它們表達了很多平民百姓的价值觀,並且還在某種程度上糾正了遊說界的不正之風。」(p.14)
果真很能代表美帝愛国教會的价值觀,難怪作者在2003年的<中文版序言>在歷經2001年九一一事件後,會強調保守的主流教會在小布希發動的反恐氛圍下,除了在美國國內進行各領城的滲透之外,更在海外推動所謂的民主自由人道的工作。
難怪小布希會靠他們連任,看來他們可藉機再發動遊說,看看能否通過「平等授課權法」,幫「創世論」爭得與「演化論」一樣的授課權。
遊說>百度百科
概念
作用
遊說的例子
遊說的影響
相關記載
美國的遊說
中國的遊說
概念
遊說(yóushuì) :泛指多方活動陳述自己的建議、主張,希望自己的建議、主張被采納、實施。
作用
古代社會風俗與習尚的一種。我國至春秋、戰國之際,奴隸制插曲封建制過渡,各國地主政權先後成立,士人聚徒講學,傳授知識,各國國君招徠並任用“賢士”,以謀富國強兵之道。
因而,持有一定政治和哲學主張的“士”,爲得到統治者的信用,往往率領門徒遊說于諸侯之間,陳說形勢,朝秦而暮楚。一旦受到重視,即爲國君之“師”、相,成爲執政大臣,也有任爲大夫、博士。置學宮以尊稱,遊說、養士和從師形成很盛的風氣。
遊說的例子
如商鞅本是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入秦後說動秦孝公,做到秦國最高官職大良造;蘇秦兄弟三人,並爲遊說之士,秦以合縱之術先後說動燕、趙、韓、魏、齊、楚六國之君,六國聽從,以其爲“從(縱)約長”,並相六國,秦兵不敢窺函谷關以東者十五年;其弟蘇代繼之,以其術爲名于燕國;魏國人張儀,入秦後,惠王用以爲相;甘茂本爲不蔡監門官吏史舉家臣,入秦後爲秦武王的左丞相;範雎、蔡澤也都因遊說而爲秦昭王的相國。
遊說的影響
秦、漢統一帝國的出現,使中國知識階段層史上的遊士時代告終,然策士遊說促進了古代政治思想、辯論術、對策學的發展.
相關記載
《戰國策》及《史記》中保留有大量遊士遊士活動及言論的記載,大多爲絕妙的論辯散文,對後世散文的發展具有影響。西漢時,諸侯聚養賓客,猶有遊說余風。及唐代,李白、高適等詩人作品中,對戰國自由遊說之風,尚多向慕之情。《史記.張儀列傳》:“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又《蘇秦列傳》:“蘇秦兄弟三人,皆遊說諸侯以顯名,其術長于權變。”漢荀悅《漢紀》卷十:“世有三遊,德之賊也:一曰遊俠,二曰遊說,三曰遊行......飾辨詞,設詐謀,以要時勢者,謂之遊說......凡此三遊之作,生于季世,周、秦之末尤甚焉。”
美國的遊說
美國的遊說(LOBBY)大致分三個類別:一是直接遊說,其例如美國農場主協會、美國制造商聯合會、亞華協會、來複槍協會,它們以會員制形式存在,收取會費,很清晰地顯示自己代表會員與會員所在行業或圈子的利益;其二是代理遊說,主力是律師事務所、政治性公關公司與政策性策略公司,他們接受特定機構的委托,收取費用,用一套專業方式與社會關系網絡來完成代理任務,而且他們往往有專門的注冊遊說人員,例如我這次接觸到的威廉斯默侖策略機構,還有挺有點名氣的卡西迪公關公司,這類機構圈內人一望而知他們就是爲人遊說的,但圈外人還以爲他們是做一般商業廣告、律師服務或者咨詢業務的呢;其三是傾向性遊說,其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的所謂獨立思想庫,思想庫一般有一定的政策立場的傾向,例如布魯金斯比較傾向自由主義立場,而企業研究所就比較傾向保守主義立場,捐助者也往往以此立場分類,思想庫往往提供政策設計,具有遊說能力,且其領導人物與主事者往往有相當社會地位與話語權,同時也被大家貼上了比較明顯的立場標簽,但是他們較前兩類往往更能表現出表面中立性,盡管實際上他們的資金來源與政策選擇本身就有傾向性。這三者在美國都非常發達,而且互相補充,從多角度滲透影響政策決定者,構成一個綿密的價值鏈條。
美國人的典型遊說方式是:1、調查研究報告——系統數據與論證,確保遊說的說法放到桌面上不是那麽難看,我就記得爲支持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美國八大思想庫曾經專門提出專項研究報告,零點還參與提供了相關數據;2、研討或者講座——其中以午餐講座最多,主講者與評論者闡述,聽衆可以提問與質疑,遊說對象大半就被邀請在聽衆之中,我曾在卡內基多次做過類似講座的演講者;3、旅行考察——將遊說對象組織進考察活動中,很多美國政界人士會參與類似活動,比如今年夏天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就會組織美國的市長代表團與國會助理代表團訪華,但是那需要專門向相關單位備案報告;4、爭取出席聽證的資格——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有大量的聽證活動,這可以産生公開與直接影響決策者的作用,美國國會關于針對中國的貿易法案就需要大量聽取美國貿易團體的證言;5、間接輔導——遊說機構也做一些有意識地利用媒體、決策機構內部媒體、針對國會助理甚至議院和政府官員的培訓進修項目,利用這些途徑傳達所需要傳達的信息,同時也維護與這些人的關系。除了這些主要的遊說活動外,私人間的吃飯與聚會也經常被使用,但這些活動最終還需要上面這些相對正式的形式體現出來。遊說也往往與政治捐款有聯系,遊說機構也出于利己目的提供或者幫助提供政治捐款,但是這種捐款一是要限于法律規定的政治捐款的額度,以防少數人的捐款過度影響某些政客,二是這些捐款也只能用于指定的政治活動而不是簡單地變成私人的款項。當然並不是沒有違法的情形,美國因遊說而起的政治醜聞這兩年頗爲不少。
中國的遊說
相比較而言,在中國的遊說形式主要有:1、爭取出席有關部門專門組織的立法或者行政政策意見聽取的座談會;2、針對決策者個人及其接近者的交往與意見表達活動,這一形式所占比重較大;3、利用權威媒體與權威信息收集機構提供高層領導可以閱看的內參文件;4、利用知名專家與民意代表在兩會或者其他場合發表個人意見,尤其借助于媒體壓力引起決策部門注意。在現有的遊說體系中,針對個人與臺面下的色彩還比較濃,防止偏聽主要是寄希望于政策制定者的善意與能力,而不是讓不同利益群體均有公開遊說的機會。既然核心決策者權力過于集中的現象很明顯,遏制個人化遊說活動中的賄買現象就很不容易,很多人會發現遊說甚至需要變成針對核心決策者的家人或者親信的活動。
http://baike.baidu.com/view/90002.html?tp=0_11
另參本館:《利益團體政治》
梵美關係因中國急凍!教廷外長證實:教宗刻意不見龐培歐
梵美關係急凍,美國國務卿龐培歐今天訪問教廷,教廷外長蓋拉格回答媒體提問教宗不見龐培歐是否擔憂被美國總統川普利用來造勢時直言:「是,這正是教宗不接見龐培歐的原因之一」。
美國駐教廷大使館2020-09-30上午舉辦宗教自由研討會,龐培歐(Mike Pompeo)、教廷外長蓋拉格(PaulGallagher)與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Pietro Parolin)皆出席,但彼此幾無互動,發言也鮮少交集。
蓋拉格在會後接受義新社(ANSA)訪問時,被問到為何隻字未提中國宗教自由情形,他略顯激動地回應,「你沒聽到我說中國?那你有聽到我點名其他國家嗎?」他表示教廷的外交作法就是不點名批評任何國家,且美方只邀請他來致詞幾分鐘,「不能這樣搞」。
蓋拉格接著抱怨,正常來說兩國之間這麼高層級的會議,需要私下、機密地磋商議程,這是外交的基本規則之一,要給雙方對會議主題表達意見的機會,不是一方自行其事。
被問到教廷是否會持續對中國採取交往路線,帕洛林連說兩次「是的」,他表示至少教廷方面希望如此。
對於外界質疑教廷不夠悍衛宗教自由,帕洛林說,他在演講中說過,促進宗教自由是教廷外交政策最高方針,所有問題不是教廷是否支持宗教自由,是教廷「如何」捍衛自由,關於這點大家有不同的觀點和作法。
回應
不就是上帝拒絕與撒旦見面而已!你到底在扯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