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達多》的佛陀崇拜
藍吉富在其《提婆達多》(東大圖書,1999)自序說:「提婆達多的故事是小說家的絕妙題材。其中含有人性的黑暗面與光明面的映照、利生症候群與害生症候群的對決、宗教价值與世俗价值的選擇等問題,具備有相當豐富的文學內涵。善於為文者,如能將它寫成小說或劇本,可讀性必定不低。希望拙著的出版,會是一部小說體《提婆達多》作品的基石。」(p.2)
可是以「善惡」二元對立來寫「釋迦牟尼與提婆達多」怎可能寫出好的小說?
那就從<現代學術界的提婆達多研究>(p.143-161)的「中道行與苦行」的修行對立,「釋迦種比丘與十方比丘」的族群對立,「印度正统與晋世改革」的對立等切入來寫。
還不是換湯不換藥的二元對立,只是好坏角色可能互換而已。
你這樣就不夠客觀了,上述二元對立可是學者的客觀學術研究。
是嗎?那還是文人的主觀小說創作較能凸顯多元衝突。
可能嗎?你自己還不是有套「好坏」小說的二元對立標準。
對不起,有語病,我不是想說「好」而是指「有創意」的小說,從文體的敘述方式到小說的內容呈現都要有創意。
愈描愈黑,反正你認為只要依傳統教義和動人方式完成的小說、電影、戲劇或其它,就是傳教媚俗的「爛」作品。
我確實認為好萊塢式的宗教电影及其原著或劇本,從以前黑白片的《萬夫莫敵》《十戒》到最近彩色的《耶穌受難記》,都是「濫」作品。
我了,你是欣賞像《基督的最後誘惑》這類反教的「色」作品。
有點、但不完全,這到評它們時再說。還是先回到《提婆達多》,我以為要有創意的話:
首先要破除佛陀崇拜,亦即時時處處要析判凡事以佛陀為是的態度,豈不知那只是佛陀崇拜下各取所需的「佛陀本懷」而已。
破除佛陀崇拜之後,還要破除對群眾信徒的崇拜,亦即不要以媚俗的文體來討好大眾口味,這暫且不論,在此先說《提婆達多》。
如要寫出有創意的《提婆達多》,接下來就要析判為何釋迦牟尼「苦行」及「浮濫」的「中道」才是「中道」,別人就是過與不及的「苦行」及「浮濫」?為何釋迦牟尼的「示現神通」「君王護法」是光明的、神聖的利益眾生,而別人的是黑暗的、世俗的、害生的權力慾?為何釋迦牟尼的佛法才是能「解脫、湼槃」的有「智慧的戒定」,別人的就是邪戒盲定?
Devadatta attacking the Buddha提婆達多(梵語、巴利語:देवदत्त,Devadatta),漢譯或翻作提婆達兜、地婆達兜、諦婆達兜,簡稱則翻譯為調達;亦有義譯為「天授」者。為釋迦牟尼的堂兄弟,曾加入釋迦牟尼領導的僧團,但是後來因為意見不合與權力鬥爭,離開釋迦牟尼,另外成立教團。
2 出家
3 提婆達多的惡行
3.1 破僧
3.2 害佛惡行
4 提婆達多受記將來成佛
出身
提婆達多出身釋迦族,祖父為師子頰王,師子頰王有淨飯王、白飯王、斛飯王、甘露飯王四子。提婆達多之父各經典則有異說。為釋迦牟尼佛堂兄弟,佛陀侍者阿難親生兄長。佛典中又記載其「四月七日食時生,身長一丈五尺四寸 」、「大姓出家,聰明,有大神力,顏貌端正 」。
出家
釋迦牟尼成佛後,返回故國迦毗羅衛城,向宗族說法,淨飯王鼓勵臣民出家追隨佛陀,有五百釋迦族人出家,中如拔提王、阿難、阿那律陀、優婆離、提婆達多等人。
提婆達多的惡行
提婆達多以其聰明、博聞、禪定、戒行精進,在摩揭陀國弘法時,以種種神通,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自認與佛陀同「姓瞿曇生釋家」。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為諸四眾,教授勞倦 」為由,向佛「索眾」。要求「令僧屬我,我當將導」,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何況提婆如此的「噉唾癡人 」。遂令提婆達多心生嫌恨,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也與舍利弗、目犍連不同。提婆弟子瞿迦梨、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兩大脅侍 。
「盡形壽應為乞食者。受請食者罪。」
「盡形壽應著糞掃衣者,受居士衣者罪。」
「盡形壽應為樹下住者。住屋者罪。」
「盡形壽應不食魚肉。食魚肉者罪。」
然接以絕對苦行為依歸,重視壓制物慾,追求不受五欲,厭惡五欲。認為「瞿曇沙門亦有此五法,但不盡形壽,我今盡形壽受持此法」「八聖道趨向泥洹,反更遲難。修行五法以求解脫,其道甚速。」乃以離欲為解脫之道 。 提婆達多以此五法行籌表決,有五百初學比丘依循他,於伽耶山住下,另立僧伽,又有「非法說法,法說非法,非善說善,善說非善,犯說非犯,非犯說犯,輕說重,重說輕,有殘說無殘,無殘說有殘,常所行法說非常所行法,非常所行法說常所行法,非說言說,說言非說。」等十四非法,於「界內別行僧事」,於是破僧。經舍利弗、目犍連化解,只餘瞿迦梨等四伴黨留下,提婆達多則因五逆重罪墮入地獄。然已衍生釋迦族比丘與十方比丘不和,導致後來佛教分化之因 。
害佛惡行
依南北傳佛佛典記載,提婆達多索眾不成後心懷嫌恨,舍利弗、目犍連帶領五百比丘返回佛所,誓報此怨,慫恿阿闍世王子幽禁其父,自立為王。遂有刺客殺佛、推石壓佛、狂象害佛、爪毒傷佛、拋車擊佛等害佛惡行。並因阿闍世王日漸疏遠,斥責、毆打蓮華色比丘尼致死。而往昔宿世與佛結怨,誓言生生世世為佛伴友,壞佛亂佛,有爭女、漁師兒、共命鳥、金色鹿等本生因緣。
提婆達多受記將來成佛
提婆達多因地裂,墜入阿鼻地獄圖提婆達多身陷地獄,佛為阿難說提婆達多未來生處,因提婆達多命終之時,受地火所燒,生懺悔心,「經歷一賢劫,當生四天王上,復輾轉生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六十劫中,不復墮三惡道,往來天人中,最後受身,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後成「辟支佛」。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F%90%E5%A9%86%E9%81%94%E5%A4%9A&variant=zh-hk
,遊戲,爭逐異性玩伴,恩怨牢牢記掛在提婆達多的心上,隨著歲月
一起增長。當釋迦牟尼佛捨棄世間榮華富貴,並未減損提婆達多心頭
恨,釋迦牟尼佛成佛回到本生地,提婆達多不得不也企圖成佛,出家
學佛別有用心,及至色身衰老,眼看永無超越佛陀之可能時,設計殺
佛以用取代佛陀的地位。不想,害佛未遂,此事震驚一切人天,暴露
出提婆達多的醜陋,惡名昭彰幾乎沒有人不知。在極端惡劣的處境中
,提婆達多仍然挖空心思,一心想要破僧滅法,由於大多數人不能辨
別法非法義非義,竟致提婆達多得逐心願,提倡素食以竟滅佛。
明處,直到如今我們還未察覺,還不知為什麼提倡素食竟能滅佛。
我等今可共破彼僧輪,我等死後可得名稱言:
沙門瞿曇有大神力智慧無礙,而提婆達能破彼僧輪。
時提婆達伴,名三聞達多,智慧高才即報言:
沙門瞿曇有大神力,及其弟子徒眾亦復如是,
我等何能得破彼僧輪?
提婆達言:如來常稱說頭陀少欲知足樂出離者,
我今有五法亦是頭陀勝法少欲知足樂出離者:
「盡形壽乞食,盡形壽著糞掃衣,盡形壽露坐,
盡形壽不食酥鹽,盡形壽不食魚及肉。」
我今持此五法教諸比丘,足令信樂。
引起轟動,很多樂修苦行的年輕比丘及外道都來追隨,聲勢浩大如海
浪般洶湧而來,直到世尊入滅,釋迦牟尼佛所說正法律滅去,其勢力
猶不稍減。在中國已不知所由,反而以為不食魚肉是大乘法,小乘才
吃魚肉,提婆達多在地獄中若知道此事,一定擊掌稱快。
四分律大正二二冊五九四頁中:
佛告諸比丘:提婆達今日欲斷四聖種。
何等四?我常以無數方便說衣服趣得知足,
我亦歎說衣服趣得知足,我亦以無數方便說,
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趣得知足,
亦歎說,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趣得知足,
比丘當知,提婆達今日欲斷四聖種。
飲食,三是臥具,四是醫藥。出家無家不可自食其力,若無四聖種必
死無疑,但若趣得知足,無衣時依於糞掃衣,無食時依於乞食,無臥
具時依於樹下坐,無醫藥時依於腐爛藥,必可安心辦道乃至心解脫慧
解脫。是故佛制四依法,堪能接受四依法則許其受具足戒。然而此四
聖種皆來自在家居士,糞掃衣雖然是丟棄物,並非輕易可得;乞食在
印度雖然普遍,並非必然可得;樹下可坐,露地可坐,塚間可坐,風
雨寒冷之時實不堪露地坐;腐爛藥雖輕易可得,有些病非酥鹽魚肉不
能治。若盡形壽非此四依不可,信施幾無供養僧眾之處,僧眾之四聖
種必斷無疑。因此佛制四依法,在四依法之前提下,若信施施貴價衣
,可著貴價衣不必著糞掃衣;若信施供養美食,可以不乞食;若信施
施園林樓閣,不必露地坐;若信施施酥鹽魚肉,不必用腐爛藥。釋迦
牟尼佛住世期間,一切僧眾信眾及世尊本人都依法奉行,不遮吃魚肉
,不素食,外道才奉行素食主意,尤其護生主義者往往譏嘲佛教,一
經提婆達多主張五法,其中盡形壽不食酥鹽及魚肉,使一向不辨法非
法義非義的人傾倒,無不擁護聲援。
用人類的愚癡而得逞,形勢不止比人強,還比佛強,世尊入滅後,僧
團四分五裂,佛法也快速滅亡了,在中國我們看不見吃魚肉的比丘比
丘尼,可知佛法滅無餘。
食魚肉,素食,這是提婆達多的餘威。知否?中國佛教是提婆達多的
聲援團體,發心學佛不知要學釋迦牟尼佛法,反而掉入提婆達多的設
計中,怎不令人掉淚呢?
不殺生便也不食眾生肉,若有人持不殺生戒而又吃魚吃肉,似乎不能
自圓其矛盾行為。事實上,不殺生和不食魚肉是兩件事,不能混為一
談,但學者無法分別此二者之分際,於是使提婆達多有機可乘,乘人
類的愚癡而滅佛法僧戒。
假使我們善能分別不殺生和不食魚肉的糢糊關係,便能解開不食魚肉
的是非。
不殺害眾生是居於生命可貴,居於我畏懼被殺害,可想而知他人也一
樣畏懼被殺害,為饒益有情眾生,不忍見眾生畏懼被害,為免於恐懼
是故持不殺生戒。
活生生吃魚吃肉,如活魚三吃,如活吃猴腦,如為吃魚肉請他人宰殺
眾生命,所吃之魚肉不論自殺或教他人殺,都殺害了眾生命。另一種
吃法是吃死魚死肉,所吃之魚肉已無生命為我殺之嫌,只是一種可吃
之物質,如不見殺不聞殺不疑殺,佛法中叫做三淨肉。佛制一切僧眾
信眾都可吃三淨肉,不可吃殺生肉,若主張盡形壽不食魚肉,便推翻
了佛制。
戒,不殺害眾生命是前提,三淨肉並無命,所吃魚肉和殺生便不相幹
。但有說,若沒有人食魚肉,便沒有殺魚肉之事,即使所吃是三淨肉
仍然不脫殺生之嫌。這是似是而非的話,不如理說,為什麼呢?
人肉,但殺人害命之事件層出不窮,尤其戰亂時,死人遍野,由此而
可知若沒有人食魚肉便沒有殺魚肉之事,不如理說。即使都沒有殺人
事件,每天每時每分都有老死病死意外死之人,人類不免生老病死,
畜生類也不例外,並非食了魚肉必定殺生,由此而可知,硬把食魚肉
和殺魚肉連結在一起,不如理說。
什麼呢?釣魚打獵的人其樂趣不在吃魚吃肉,我們由此事實而可知,
吃魚肉和殺魚肉是兩件不相幹的事。
假使沒有人食魚肉便不會有人殺魚肉。
假使沒有人行淫欲便不會有人賣雛妓。
若是如此,
食魚肉的人便有殺魚肉之嫌。
行淫欲的人便有賣雛妓之嫌。
若是如此,
一切食魚肉的人便有殺魚肉之嫌。
一切行淫欲的人便有賣雛妓之嫌。
若是如此,
凡是有行淫欲的人都有賣雛妓之嫌。
欲入人於罪何患無詞,現代人賣幼女為娼妓,連古之聖賢也都有賣雛
妓之嫌,可知上述命題無一是處。
若是如此,
行淫欲的人便有賣雛妓之嫌,不成立。
食魚肉的人便有殺魚肉之嫌,不成立。
歸路,橋歸橋,不可模稜兩可,以致法非法義非義也模糊不清。
魚肉食,出家非家不自食其力乃得四聖種不虞匱乏。但自從提婆達多
主張五法之後,雖經釋迦牟尼佛呵責糾正,已檔不住惡法流布,事過
境遷,愚癡眾生不知所由,提婆達多的餘力夾雜在大乘經典中傳誦,
大小乘交惡,大乘學者造菩薩戒,又把提婆達多的主張編進去,大乘
佛法流布地區奉行菩薩戒,四聖種果真如釋迦牟尼佛所說已被斷絕,
不食魚肉便失去乞食之可能。
?
,僧眾不能舉他破僧,世尊也無由呵責他斷四聖種。
一切戒經,不容置疑,若世尊一面教他食魚肉也自食魚肉,又一面教
說不可食魚肉,如此捉弄人並非師長的行誼。
眾過,卻處處辱罵聲聞,也頻頻說二乘聖人之過,很像提婆達多之言
行。
養虎狼餓鬼,害他食肉斷大慈悲性種子,而且世尊及其佛弟子都食魚
肉,應都已斷了大慈悲性種子。
又不可不燒身臂指供養諸佛,只許諸佛食不菩薩肉,不許菩薩食魚肉
。處處不如理說,不止上述五端,但由此數端已可知,不食魚肉非佛
說,乃是提婆達多的餘續。
佛的取向,竟致僧破法滅。大乘學者奉行菩薩戒掉入提婆達多的圈套
中,若不及早覺悟,無論出家在家,學佛終將一無所獲。為什麼呢?
飲食醫藥但取其所需以用滋身活命,正命只為修梵行永盡煩惱,學者
要當實踐不殺生,不過午食,不介意肉食或素食。但菩薩戒顛倒世尊
教誡,實踐不肉食,卻日日三時飲食。學佛只在素食純淨與否用功,
殊不知若素食純淨而可得成就,一切外道素食行者都可得成就,一切
牛羊素食動物也應可得成就。取向錯誤只學牛羊素食法無濟於解脫煩
惱,宜應捨菩薩戒,但學世尊正法律,飲食醫藥取向於不過午食。
若樂行素食者,當知不食魚肉只能健身,只是助道品,只是世間法,
素食並非佛法,不能只以不食魚肉不用動物身上物質為有道有成就。
解脫慧解脫,不必堅持不吃魚肉,沾到油腥味之素食可吃,肉邊菜可
吃,三淨肉也可吃,不為純素而受素食所縛。
計,不荷擔如來正法律,是故作此說。
獨處悠閑
你自己一定沒有吃素
吃葷食現世報一般五十歲就來了, 高血壓, 糖尿病, 痛風...
動物血脂肪有毒. 飼養都用抗生素, 污染,..雞肉養雞.
人類饑餓因吃葷食而來.
末法人類淹沒於海水被魚噉食, 都是因果.
淫殺二業乃輪迴根本.
吃素慢慢來.
越懂佛法, 都準備不吃東西了, 更何況吃素一定辦到.
"想"吃葷表示業障未消.
獨處悠閑所貼之文,真是偏激呀!「在中國我們看不見吃魚肉的比
丘、比丘尼,可知佛法滅無餘。」
葷,才是佛陀弟子,吃素就是提婆達多餘孽。這是佛法正見,還是外
道見?
修行的人,禪定很好,主張修苦行,不認同佛陀中道之生活方式,故
提出與佛不同之主張,而吸引眾多佛弟子跟隨他修行。其派別在玄奘
前往印度遊學時還有。
實,有待考證。
多哦,別牽強附會了。
首頁:http://www.a112.com/0207/0-b/b3.htm
sam兄,近來喝香吃辣的結果,能澈見本源通道,你最近一定爽死了
我們倆互聞不到,不用輪迴了真替你高興.......
姓名:疑惑者(163.31.154.164)於99/08/28(11:34)回應
sam兄
兄是反不到jackie的啦,因為惟覺、印光、宗薩欽哲仁波切、
月溪、………..、這麼多被稱為大師的都只是他的傀儡、只是他的
打手而已,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再加上個namo在旁吆喝助陣,
下次不曉得又搬出那個替死鬼出來了,此招比只破不立厲害多多呀!
C兄
為何你說我反jackie呢?他有說一些什麽嗎?你不要每次屈我好嗎?
j轉帖的也不算太差呀!雖然比我是差了一截,但比這裏的常客好得
多啦!你不知嗎?這裏很多人相信權威的。對權威不敢生起疑惑的。
姓名:sam(199.41.199.156)於99/08/28(12:27)回應
吃素不見得就有慈悲心!
不知要犧牲掉多少昆蟲的生命,難道這不算殺生嗎?主張吃素者能夠
視而不見嗎?以昆蟲的生命換來桌上的素食,是慈悲的方便嗎?
及南傳各地佛教徒也都吃肉,隨順吃而不刻意吃.
吃!
出生來到世上東吃西吃的,這樣就能做到「不吃」,也才是真正的大
慈大悲!
信箱:3999@pcmail.com.tw
看來好像要大吃、特吃,什麼都吃,人與非人、素與葷都吃才好是不
是........,真是問題哦。
姓名:版主(139.175.6.190)於99/08/28(15:00)回應
http://a112.com/0207/0-a8/03.htm
2 生平事迹
2.1 受孕
2.2 32個奇迹
2.3 覺悟以前
2.4 成佛之後
3 著名弟子
4 基礎理論
5 曆史宗教
6 祖國、語言
7 參考資料
8 外部鏈接
9 相關注釋
10 參見條目
姓名釋義
釋迦牟尼是後人對他的尊稱。“釋迦”是他所屬的部族名稱,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爲“文”、“仁”、“寂默”,所以漢譯又作能仁寂默[1]、釋迦文佛等。在《梨俱吠陀》的誦詩中,曾經記載一種出家修行者,稱爲“牟尼”,他蓄長發、著褐色的髒衣、可以飛行空中,喝飲毒汁而無事,所以“釋迦牟尼”,可意譯爲“來自釋迦族的修行成就者”、“釋迦族的聖人”。
生平事迹
出身于釋迦族,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ū),父親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其生卒年代,北傳佛教根據漢譯《善見律毗婆娑》中“出律記”推斷爲公元前565-前486年,[7]南傳佛教則作公元前624-前544年或公元前623-前543年。有研究認爲南傳佛教的推斷誤算一周期60紀年。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又傳有公元前1041年生、前961年滅之說。[來源請求]
受孕
巴利語經典的一部分──本生經和公元二世紀記錄佛陀生平的梵文佛所行贊的記載佛陀的母親摩訶摩耶王後在夢中受孕的經過以及他的成長。
32個奇迹
據說有32個奇迹在佛陀降生後接踵發生:
覺悟以前
釋迦牟尼,根據經典記載,在母親摩耶夫人返回娘家的途中,生于蘭毗尼園無憂樹下。降生七日後,母親過世,由姨母大愛道(Mahāprajāpati,音譯爲摩訶波闍波提,又叫瞿曇彌 Gautamī)撫養成人。他從八歲開始,向毗奢婆蜜多羅學習文化,向羼提提婆學習武藝,從小在宮中過著舒適的生活。成年後,先後娶三個妃子爲妻,並建三幢宮殿安置她們,第一宮納善覺王之女,他的表妹耶輸陀羅妃,第二宮納摩奴陀羅妃,第三宮納瞿多彌妃;以耶輸陀羅爲正妃,並與她生有一子羅睺羅。在差不多13年的幸福婚姻期間, 他過著豪華的生活, 對宮門以外生涯的滄桑變化一無所知。
成佛之後
佛陀在婆羅雙樹間進入涅槃佛陀悟道之後,在鹿野苑開始傳教,爲憍陳如等五人宣說“四聖諦”,稱之爲“初轉法輪”。此後說法住世四十五年,度化了許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阿難等。他爲了宣揚佛教,走遍印度各地,以摩揭陀、憍薩羅、拔沙三國爲中心,曾在憍薩羅舍衛城的祇園精舍說佛25年。[9]八十歲時,佛在毗舍離城,已患重病,雨季過後,偕弟子向西北行走,後因食物中毒[10],佛告知弟子們將入涅槃,弟子們都守候在身邊,聆聽佛陀的最後教誨。夜裏須跋陀羅(Subhadda)去求佛開示,成爲佛陀的最後弟子。佛在拘屍那羅城附近的娑羅雙樹下入滅。火化後的舍利(人體火化後的遺留物)由摩竭陀國王阿闍世和釋迦族等八王帶回建塔(即舍利塔)供養。
著名弟子
佛陀在世說法時,有著名的十大弟子,他們是: 大迦葉(頭陀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 富樓那(說法第一) 須菩提(解空第一) 舍利弗(智慧第一) 羅睺羅(密行第一) 阿難陀(多聞第一) 優婆離(持律第一) 迦旃延(議論第一)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
基礎理論
佛陀進入般涅槃後,弟子們彙集、整理佛陀一生的言傳身教,通過幾次結集,形成經、律、論“三藏”。隨著佛法傳播範圍的日益擴大,佛教逐漸成爲世界性的宗教。
曆史宗教
在佛陀時代之前,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帶來了他們的宗教,稱爲婆羅門教。雅利安人與印度當地的居民戰鬥,經常會呼喚神靈的協助。在戰勝之後,則需要感謝神靈的幫助。他們並不怕死,認爲光榮戰死之後可以上升天堂。因此,婆羅門教之中,充滿了許多祭祀的儀式,以及贊頌神的贊美詩。這些儀式及贊美詩都收在《吠陀》經典之中,梵文是在宗教儀式中使用的唯一語言。負責宗教儀式的人,稱爲婆羅門。負責戰鬥的武士階層,則稱爲刹帝利。
祖國、語言
釋迦族自稱爲印度甘蔗王(巴利文 okkāka)[11]族的後裔,與《羅摩衍那》的主角羅摩同出一系,屬刹帝利種,爲古代印度的雅利安人。但是因爲釋迦族所處偏遠,僻處 婆羅門文化圈之外,雅利安人到達的時間很晚,被認爲是未開化地區,所以很有可能是當地土著民族,而不是純粹的雅利安人種[12]。
參考資料
林朝成、郭朝順著,《佛學概論》,三民書局,26-27頁,2000年,9571431036
釋迦牟尼佛傳
^ 《翻譯名義集》卷一:“釋迦牟尼,摭華雲。此雲能仁寂默。”
^ 《大唐西域記》卷七:“薩婆曷剌他悉陀(Sarvarthasiddha),唐言一切義成,舊曰悉達多(Siddhartha),訛略也。”這應是由于方言不同,使得佛陀有不同名字的傳出
^ 《釋迦氏譜》卷一:“明佛姓自分五別:一曰瞿曇,二曰甘蔗,三曰釋迦,四曰舍夷,五曰日種。”《翻譯名義集》卷一:“瞿曇,或憍曇彌,或俱譚。西域記雲:喬答摩,舊雲瞿曇,訛略也。古翻甘蔗、泥土等。南山曰:非也。瞿曇,星名,從星立稱。至于後代,改姓釋迦。慈恩雲:釋迦之群望也。文句曰:瞿曇,此雲純淑,應法師翻爲‘地最勝’,謂除天外,人類中此族最勝。”
^ 也就是Vāmadeva(梵文:वामदेव),意爲美麗的仙人
^ 據季羨林考證。季羨林所持的理由有二,一是釋迦牟尼的姨母名叫瞿曇彌(Gautami),是瞿曇(Gautama)的陰性名詞,當時印度習慣上是從父性而非從母姓,釋迦族采取外婚制,也不應該會與同姓氏的人結婚。二者,瞿曇(Gautama)是一個婆羅門姓氏,釋迦族認爲自己源自刹帝利種姓而不是婆羅門,應該不會使用婆羅門姓氏。
^ 《八十華嚴》卷十二〈如來名號品〉:“諸佛子!如來于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義成’,或名‘圓滿月’,或名‘師子吼’,或名‘釋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盧遮那’,或名‘瞿曇氏’,或名‘大沙門’,或名‘最勝’,或名‘導師’。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衆生,各別知見。”
^ 悉達多?瞿曇是他的名字的巴利語拼音。 梵文的譯法是悉達多?喬答摩。 他的出生日期被訂爲公元前560年、563年、567年不等。大多數權威人士接納公元前560年這個日期,或至少認爲他出生于公元前第六世紀。
^ 參考 A Manual of Buddhism, Colombo, Sri Lanka
^ (簡體中文)方立天(2006).中國佛教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ISBN 9787300075129.
^ 誤食鐵匠純陀(Cunda)進獻的糕餅與“栴檀樹菌茸”(Sukara-maddava),Franke 將此字譯爲“柔軟的公豬肉”;Arthur Waley 則對此字作了下列四種解釋:豬吃的軟食、豬所嗜吃的食物、豬肉中最軟的部分,被豬所踏碎的食物。(K.T.S. 薩羅著:〈古印度佛教的不殺生思想〉中國傳統上認爲此時爲農曆二月十五日。
^ 《法苑珠林》卷八:“《菩薩本行經》雲,甘蔗王次前有王,名大茅草。即以王位付諸大臣,大衆圍繞,送王出城。剃除須發,服出家衣。……成就四禪,具足五通,得成王仙。……有一獵師,遊行山野,遙見王仙,謂是白鳥,遂即射之。……爾時彼地有兩滴血,即便生出二甘蔗牙,漸漸高大。至時,甘蔗熟,日炙開剖,其一莖蔗出一童子,更一莖蔗出一童女。……此童子者,既是日炙熟甘蔗,開而出生故,一名善生。又其從甘蔗出故,第二複名甘蔗生。又以日炙甘蔗出故,亦名日種。彼女因緣一種無異,故名善賢,複名水波。時彼諸臣取甘蔗種所生童子,小年時即灌其頂立以爲王。其賢善女,至年長大堪能伏事,即拜爲王第一之妃。”釋迦族的起源,又可見《長阿含經》及《佛祖統記》。
^ 《雜阿含經》中曾記載釋迦牟尼被婆羅門誤認爲賤民的故事,如果釋迦牟尼是純粹雅利安人種,就外貌特征上,應該不可能被誤認。《雜阿含經》卷四:“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入王舍城乞食。次第乞食,至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舍。時,婆羅門手執木杓,盛諸飲食,供養火具,住于門邊。遙見佛來,見已,白佛,作是言:住!住!領群特!慎勿近我門!”領群特即賤民。近代研究(如方廣錩:《淵源與流變——印度初期佛教研究》)認爲釋迦牟尼爲黃種人(現代南亞的不丹人、錫金人、部分尼泊爾人等也是黃種人)。
^ 玄奘譯爲劫比羅伐窣堵國(Kapilavastū,在今尼泊爾南部的提羅拉科特附近)
^ 《佛祖統記》卷一:“大劫之始,世界初成,光音諸天化生爲人雲雲。于是議立一人有威德者,賞善罰惡,號‘平等王’。衆共供給,遂有民主之名(長阿含經○詳見三世出興志)。”傳統上認爲佛陀的父親淨飯王是迦毗羅衛國的國王,但是因爲迦毗羅衛國采取部落共和制,並沒有國王的稱號,因此佛陀父親應該只是一位武士階級的部落領袖,並不是真正的國王。
^ http://ccbs.ntu.edu.tw/BDLM/lesson/pali/lesson_pali1.jsp#1 巴利語簡介
^ 《毗尼母經》:“有二婆羅門比丘,一字烏嗟呵,二字散摩陀,往到佛所,白世尊言:‘佛弟子中,有種種姓,種種國土人,種種郡縣人,言音不同,語既不正,皆壞佛正義。唯願世尊聽我等依闡陀至(指梵文)持論,撰集佛經,次比文句,使言音辯了,義亦得顯。’佛告比丘:‘吾佛法中不與美言爲是。但使義理不失,是吾意也。隨諸衆生應與何音而得受悟,應爲說之。’是故名爲隨國應作”。相關討論可見 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LunCong/004/55_68.htm 季羨林《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釋迦牟尼生平佛
佛教
如來
三世佛
十大弟子
提婆達多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7%8B%E8%BF%A6%E7%89%9F%E5%B0%BC&variant=zh-cn
上一篇:《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下一篇:《基督的最後誘惑》
武漢靈泉寺尋有緣人上門摘菜,3小時後“卑微求饒”
@武漢靈泉寺 疫情期間開荒種菜,沒想到一下子種猛了吃不完,2020-06-10發博誠邀本地市民到寺內限量結緣採摘。
如此“豪橫”,顯然寺廟低估了吃貨的力量。博文發佈後才短短3個小時,靈泉寺就“卑微求饒”了:大家冷靜一點……我們菜園的菜要不夠了…
武漢靈泉寺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龍泉山風景區,始建於西元749年,後毀於明清,是武漢乃至華中地區歷史悠久的寺廟之一。在2001年12月重建後,現在的靈泉寺是僧眾學修道場,占地面積達140多畝。
靈泉寺工作人員介紹道,他們一共種了有20畝地,所有菜沒有用農藥、化肥,在這個季節裡菜長得又好又快。
官博很接地氣,時不時和網友們分享種田近況,讓大家感受了一波“雲種菜”。
配上佛教音樂,僧人和村民們一起打水灌溉的畫面顯得一片祥和寧靜。
回應
我決不信!理由有二:一、作為農民,我知道露天種菜,如果不施農藥、化肥,根本不可能長得又好又快;二、佛門有句話:出家人不打誑語,事實卻是,出家人比任何人都能說瞎話,鬼話,騙人嗎?
哎,一看就是城裡人!菜到季節確實是猛長的!還有寺廟的菜園子確實是不用化肥的,都是糞便澆的!我去年參加了一年的寺廟週末親子體驗!
嘴上念著佛,把豆腐,茄子做成紅燒肉,紅燒魚,這心裡的魔還沒除乾淨啊。
我在寺廟幹了一年義務勞動,沒見過做成奇怪形狀的,都是正常飯菜!唯一見過一次是在一年一度的廣邀市民來吃齋飯的市里宗教局舉辦的節日,開席千桌!我也去當了傳菜員😄那個菜確實好看,不過是市里幾個大的齋飯館承包的!一家飯館負責100桌的飯菜,市里出錢!
而且,更打擊人的是,其實出家人是允許午後吃茶羹和藥食的,只是不吃正餐了而已。所謂的茶羹並非清茶一杯,而是包含有茶葉、蔥、姜、棗、橘皮、茱萸和薄荷等物,煮後同食。別的不提,單說裡面的大棗,從現代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看,比葡萄糖還高,所以多吃棗也止飢。
試想一下,如果現代人遵從字面上的過午不食理論,從下午1點算起,到第二天早上7點吃飯,一頓飯和另一頓飯之間隔了18個小時,而胃4-6小時就排空了。每天餓著肚子「假養生」,這將是多麼殘酷的一件事!
而且,再進一步說,古人過午不食後面還有一句話一直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日落而息」。但你晚上7點,夜生活還沒開始呢。因此在現有的生活習慣下效仿古人,簡單地將晚飯從三餐中刪掉,人的身體只會變得越來越差。
不吃晚飯只有一個好處:省錢!
不論你是因為養生、忙、窮、胖、懶……哪種原因放棄了晚飯,偶爾餓一兩頓沒什麼問題,但時間長了,難免會破壞胃腸功能、影響內分泌,對健康和減肥都沒有好處。
如果你一定堅持不吃晚飯,那麼一個月後,你可能會精神萎靡、體力不支、臉色暗淡。
哪種情況可以不吃晚飯?
當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論,如果你遇到了下面4種特殊情況,晚飯也不是非吃不可!
午餐吃太多
如果你一頓午飯吃了全天的量,且沒有運動機會,那麼可以考慮不吃晚飯。
下午加餐吃多了
很多人在下午茶時沒有節制地大吃大喝!水果、餅乾、蛋糕一不小心過量了,那就可以考慮不吃晚餐。
習慣早睡
晚飯和睡覺應該相隔3小時左右,防止因為太撐而影響睡眠。對於11點左右甚至更晚才睡覺的人,晚餐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晚上八九點就睡了,那可以考慮一天吃兩頓,把午飯的時間延後一點。
《胡正胡邪──達多爭佛史》(大綱 2022)
本小說延續「歷史小說」,主題是「提婆達多叛佛(悉達多)事件」。以魔幻及時空穿越方式,敘述悉及提婆從小在王室的成長互動,經爭奪太子位及妃的情權鬥爭,到出家爭奪教主及佛位。反諷及解構,提婆是印度傳統的苦行、悉才是改革及中道之說,相反,提婆的「不食乳肉」及「只在此世」,更合乎中國素食的「生態哲學」及反傳統出世的「人間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