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4 04:39:10長小魚

轉載---誰才是快樂媽媽?

歡迎婆婆媽媽們一起閱讀...

其實如果在美國當全職媽媽, 肯定更容易得憂鬱症...

因為沒有幫手呀...

希望上帝為我開路, 未來, 我實在不想和很多朋友一樣, 變成鬱鬱寡歡, 求助無門的媽媽

希望我和我先生兩年後能夠回到台灣找到工作...

如果有基督徒朋友看到這一篇, 請為我們禱告...謝謝~~


http://www.mombaby.com.tw/specially.php?serialno=0910040002

誰才是快樂媽媽?
在總平均分數為9.74分外,經與其他項目進行交叉分析後,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現象呢?

 憂鬱狀況‧產後更甚產前 
 懷孕初期:8.41分
  中期:9.04分
  後期:9.10分
 產        後:10.69分


整體來看,產後的憂鬱狀況高過懷孕階段,的確,孕期中,顧好自己就等於顧好胎兒,但產後則是多了寶寶要照顧,尤其對新手媽媽而言,手忙腳亂不足為奇,如果家庭的支援力量夠,還有人可分擔照顧責任,否則真是令人面對人生中從未有過的大考驗!
天 晴身心診所主治醫師林義雄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孕期約有25~35%的人有憂鬱症狀,產後則約有七、八成的人有憂鬱情況,與一般人存有「懷孕是快樂 的」、「初為人母的快樂」的觀念存在落差。他說,雖然這些症狀未必達到憂鬱症的程度,可是情緒改變對健康的影響卻不容輕忽。
他指出,以孕期三階段的情緒變化來看,初期因為荷爾蒙的改變,不僅造成了諸多身體不適的症狀,也使情緒變得暴躁;中期則因生理狀況穩定,比起初期,情緒顯 得平穩;到了後期,期待孩子的到來,也同時受不少問題困擾,如選擇何種生產方式、什麼時候才會生、月子期滿後,孩子要給誰照顧等等,孕婦的情緒又顯得不太 穩定。
林義雄醫師進一步指出,孕(產)婦面臨角色的轉變,是否「準備好了」也牽動心情的變化,以前的社會情況多是從為人妻、人媳,逐步轉化為人母的角色,有時間 適應角色變化所帶來的衝擊,但是今天不在少數的「先有後婚」者,則同時要面對多種角色的轉變,是否能順利度過這一道道的關卡,就得視個人的人格特質及其他 因素,無形中,都成了影響情緒變化的因子。
至於產後,要面臨的狀況更是層出不窮,郭素珍教授指出,自然產與剖腹產的產婦復原狀況不同,活動力與體力受到影響的狀況下,還要面對照顧孩子的問題,加上 哺餵母乳的過程是否順暢,都在在增加初為人母的壓力,她說,「現在小家庭居多,不少新手媽媽需要獨自面對,常常有不知如何是好的無助感」,因此,很容易出 現「產後憂鬱」的狀況。
不論是「產前憂鬱」或「產後憂鬱」,對自己或小孩,都存在不好的影響,郭素珍教授表示,國外已有研究指出,產前憂鬱有增加早產的機會及造成胎兒低體重,並 提高產後憂鬱的可能,只是又有多少人願意為了心理健康而主動求助專業呢?為了下一代的教養品質,從關心媽媽的心理開始吧!

產前憂慮‧產後憂鬱
楊聰財醫師曾面對一個案例,個案因懷疑老公有外遇,而想以生孩子綁住老公,就在這樣的狀態下懷孕,但是老公卻沒有她預期的表現,甚至還認為根本不該有孩 子,讓她不禁有著「懷小孩很累」的負面情緒,全職家庭主婦的她生活圈不大,無處宣洩情緒,就這樣帶著不快的心情與胎兒相處,胎兒也因為營養吸收差,即使足 月生,卻有體重不足的問題,對此,又讓個案有著罪惡感。
寶寶出生不只體重不足,更因先天氣質屬於難帶養的「磨娘精」,讓照顧的個案無法得到適當休息,使情緒變得很差,而出現產後憂鬱的情形,已然落入惡性循環中。

31~35歲‧心情較穩定
21~25歲:12.76 分
26~30歲:10.54 分
31~35歲: 9.66 分
雖然從生理年齡來看,婦產科醫師認為,女性朋友最好在30歲以前生第一胎,但從數據上來看,31~35歲懷孕,在情緒表現上,比起其他年齡 層更為穩定。楊聰財醫師表示,古人所言「三十而立」真有其道理,「而立之年,是下決定做什麼事的時候!」雖然看起來似乎過了最佳生育年齡,不過,心智成熟 下所做的決定,都處於比較確定的狀態。加上這幾年的經濟情勢,讓大學畢業生需要花更多時間謀職,大多數人希望等工作穩定後,才考慮結婚、生子。
根據內政部所發布的 97年女性結婚平均年齡為29.5歲,比起96年增加0.3歲,從中已可一窺究竟。結婚年齡的增加,讓生育第一胎的年齡也順延,報載「隨著初婚年齡延後,生育第一胎的生母平均年齡已增加至28.9歲;生母超過30歲才生育第一胎者增加迅速」。
至於年紀輕輕即結婚者,奉子成婚不在少數,因為一切都還沒準備好,對於未來的茫然,多少為心理帶來不小的壓力!

全職媽媽比全職工作者更blue
全職工作:9.81 分
家庭主婦/全職媽媽:11.56 分
兩者得分差距明顯,更讓人心疼全職媽媽的辛苦!林義雄醫師指出,根據英國一份報告,「家庭主婦的負擔比職業婦女來得大,若就產能來計算其應 有的報酬,家庭主婦應該領取一般薪資的三到五倍」,不過,在台灣社會的觀念裡,卻不認為家庭主婦也是一種工作,不僅忽略應給予尊重,甚至還充滿過高的期望 標準,怎麼不讓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充滿壓力?
相信許多職業婦女有這樣的經驗,「假日在家帶小孩比上班還累」,楊聰財醫師表示,「職業婦女有轉換心情的空間,有同事可討論、分享懷孕、育兒心得,不像家庭主婦/全職媽媽的焦點,集中在被賦予照顧這個家或孩子的責任」,當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時,壓力自然存在!
林義雄醫師也補充,兩者的差別還有經濟條件,全職工作者有獨立的經濟能力,但家庭主婦或全職媽媽就受限多多,幾乎多必須依附丈夫,同時,在社會資源的掌握上,也顯得不足,難怪憂鬱多多。

學歷高者‧憂鬱較低
高中/職:12.53 分
專科:10.76 分
大學:9.92 分
碩士:8.66分
在大學生滿街跑的今天,學歷在高中/職以下者可算是少數,林義雄醫師說,這些年紀輕輕的女孩多因「意外」而當媽媽,而必須與其他大多數的女 孩「走不一樣的路」,他說,「一個人是否憂鬱有幾項社會因子,如社會資源不夠、社經地位差」,而這群人正是擁有這些社會因子,因此,在面臨懷孕與育兒時, 無形中,比其他一般人需承受更大的壓力。

錢夠用‧快樂自然來
50萬以下:12.10 分
50萬~80萬以下:10.26 分
80萬~100萬以下 :9.42 分
100萬~120萬以下:8.99 分
120萬以上:8.68 分

究竟要多少錢才能讓人感到快樂?林義雄醫師說,「一般而言,只要錢夠用,或經濟能力在小康之上,但快樂與否,並不會隨著賺多賺少而有太大差異」,由這句話對照數據,家庭年收入在80萬以上,似乎讓人在承擔養兒育女的責任時,所感受到的壓力比家庭年收入不足80萬者來得小。
楊聰財醫師表示,當前粗估從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的基本花費,保守估計500萬元跑不掉,讓不少人對於生孩子卻步,逐年下降的生育率與此脫不了關係。但同 時卻又存在一個趨勢,以美國為例,高學歷者不生,白種人不生,反而是社會低層者在「努力」增產報國,台灣亦然,有能力者不是不生,就是只生一個,但經濟能 力較差者,孩子卻一個一個來報到,更加落入「沉重的經濟負擔更讓人喘不過氣」的輪迴。

生愈多‧愈憂鬱
‧懷孕胎別
第一胎:10.48 分
第二胎:10.39分
第三胎及以上:12.22分
目前沒有懷孕:11.51 分

‧目前已有小孩數(不含懷孕)
沒有:9.94 分
1個:10.96 分
2個:12.25分
林義雄醫師說,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育有兩胎以上者,的確較易憂鬱,與經濟負擔有關;由此調查數據亦可看出「生愈多,愈憂鬱」與流行病學的研 究相去不遠,對照「2008年國人總生育數率只剩下1.07(即一對夫妻只生1.07個孩子)」,當大多數的人選擇只生一胎時,願意生養第二、三胎者,真 應該請內政部頒獎鼓勵,可是,媽媽的心情上愈發沉重,可能是養育成本的增加,造成經濟上的負擔;或是不少人背負傳宗接代的使命,想要「拚個男孩」,讓生育 第二胎以上者,承擔不少精神壓力,不論原因為何,都顛覆了「多子多孫多福氣」的觀念。
大家都略知少子化將帶來的人口危機,政府也陸續提出相關福利,希望能挽救日益降低的生育率,但郭素珍教授指出,「生小孩究竟是為了誰?為自己?還是為社會?」她說,「沒有相關措施,只是補助金錢是不夠的」。
該如何讓父母因享受養育子女快樂而願意多生,一直在考驗各國政府擬定人口政策的睿智,台灣也不例外,目前不少地方政府有相關的生育補助津貼,但數千到數萬 元不等的補助,對於花費甚鉅的育兒費用,其實有如杯水車薪,有學者即直指「夫妻決定不生孩子的因素很多,並非提供金錢補助就有誘因」,國外研究也發現, 「太迷信津貼,可能只會鼓勵到中下階層生育。」
楊聰財醫師笑說,「挽救生育率,以後的孩子得由國家統一負起養育成本,但生育的父母則需要經過適當篩選,由符合資格的父母專職生孩子,以確保下一代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