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1 19:28:47尚未設定

太平國小(大稻埕專題之二 )

太平國小

台北市延平北路及涼州街交叉口,圍牆內一株老樟樹,繁盛的枝葉覆蓋住半邊天空,底下傳來陣陣兒童嬉鬧聲。到了冬日,由牆外望進,依舊是孩子們玩耍遊戲的身影,寶藍色的外套,領邊環繞著一圈白色條紋,百年來,無數兒童穿著同樣一套制服在此度過童年,伴隨守護校園一隅的樟樹,見證時代的變遷。

一八九五年,日人領台,始政儀式舉行隔日,代理學務部長伊澤修二前往大稻埕,設置學務部臨時事務所,準備以此為起點,展開教育工作。當時政局還不穩定,大稻埕居民無法信任新來的統治者,街道上終日瀰漫著不安氣息;因為無法有效集中學習者,伊澤修二不得不將學務部遷往芝山巖,並在芝山巖成立第一間「國語學堂」,訓練日語師資,隨後於全台各地設立國語傳習所,是為日語教育的濫觴。

隨著政局推進,總督府的教育工作逐漸步上軌道,一八九八年,當局決定以「公學校」取代國語傳習所,作為台灣學童初級教育機構。大稻埕的台北國語傳習所也改名為大稻埕公學校,日後包括蓬萊國小、日新國小、永樂國小諸校,皆由大稻埕公學校分出,大稻埕公學校成為日治時期大稻埕地區諸校之母,並在一九三一年改名為太平公學校,也就是今日太平國小的前身。

如今斑駁的畢業生名冊中,閃耀著無數曾在台灣歷史發光的名字:日治時期左翼運動領導人連溫卿、創立台灣共產黨的翁澤生、以生動的水牛群像刻畫農民生活的雕塑家黃土水……而校園中,已然百歲的老樟樹,仍守護著一代又一代的大稻埕人走過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