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9 08:42:28康泰胡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財物輕 怨何生

蔡禮旭老師: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古代有個孩子叫孔融,他才五歲,當在分梨的時候,他就把那個比較大的讓給誰?哥哥,讓給哥哥吃。其實這樣的態度是完全正確的,因為他可能幹的家活比哥哥還少。現在我們都說平等平等,要跟孩子平等,這句話對不對?這句話看你怎麼解!應該在人格當中平等,你很尊重他是一個個體,而不是附屬在你身上。但是因為他還小,請問他的人生經驗跟你平不平等?不平等,對!他的人生智慧跟你不平等,你要引導他,你要教導他,所以要有長幼尊卑,他對你才生得起恭敬心;假如都跟你平起平坐,那他怎麼對你恭敬?所以這個平等我們要看清楚。

⋯⋯

  當孩子有長幼尊卑,他才知道“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為什麼以前,父親沒有回來不能吃飯?那也是對於父親的辛勞的感念,因為整個家庭的重擔壓在誰身上?父親!所以這都是在這樣的禮儀當中,給予孩子要時時感念父親的辛勞。假如父親上班都還沒有回來,兒子就大搖大擺,筷子也沒拿就在那裡吃了。長期下來他學到什麼?我行我素,“苟不教,性乃遷”,所以現在孩子很難教。我們要細細去研究,為什麼以前幾百個人都可以這麼循規蹈矩,他的方法到底在哪?在《弟子規》!但是要真做,你才會得到利益。

  孔融讓出了大的水梨給他的哥哥吃,所以“財物輕”;他哥哥拿到了他弟弟的大水梨,對他的弟弟會更加愛護。你看弟弟都時時想到我,他這個當大哥的就愈來愈抬頭挺胸,就跑在前面保護他弟弟。這是在“物”當中懂得舍出去。

  再來,在五代的時候,有個人叫張士選,也是個讀書人。他的父親比較早去世,他是他的叔叔帶大的。當他十七歲的時候,叔叔就跟他說:你已經大了,我們現在把祖宗的財產分成兩份,你一份,我一份。結果張士選馬上就跟叔叔講:叔叔,你有七個孩子,所以應該把遺產分成八份。他的叔叔說:不行,你是代表你父親,應該分成兩份。但是張士選那時候才十七歲,他很堅持,一定分成八份。這麼一讓,吃虧了嗎?這一讓讓出了什麼?讓出了他的德行,讓出了家庭的和樂,讓出了他的心量,量大福大。所以當他在進京趕考,突然看到一個算命的人,走過去一看,這個人臉上怎麼這麼多陰騭紋(就是積了很多陰德)!這個算命先生就跟他說:這一次你必然高中。果不其然,他這一次考試就高中。相信他這樣的榜樣會傳給他的子孫,一定也會世世代代都有很好的發展。

  所以你看,這麼一讓,跟自己的自性相應。當人了解到“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了解道理以後,理得心安,就不會患得患失,常常想要去跟人家爭奪。要了解命運的真相,我們就要去讀一本很好的書,叫做《了凡四訓》,道理明白,心才會平,就不會去爭。袁了凡先生小時候遇到一位很會算命的人,叫孔先生,這孔先生是我們中國邵子《皇極數正傳》的傳人,所以算得特別準。諸位朋友應該有過算命的經驗,有沒有?聽說現在算命算得很貴,有沒有?人,命假如被算出來,你真是白來了!沒什麼建樹!因為就代表我們這一生沒有好好利用。為什麼命運會被算得這麼準?因為一個人的善惡業,就會呈現在他這一生當中,才會被算出來。所以一般人會覺得算命的真的很準。

  但是有些人的命卻不會被算得準,哪些人?兩種人算不准: 一個是大善,一個是大惡。而一般的人他所行的都是小善、小惡多,然後心量又沒有擴大,想的都是兒子、孫子、妻子、房子、錢子,都想這些,也沒什麼大善,也沒什麼大惡,所以命運就被算得很準。命運有加、減、乘、除,比方說你命中有一千萬的財富,結果你行了一點小善,一千萬加多少?五萬,所以算得很準;你做了一點小惡,變成九百九十五萬,也還滿準。但是你假如都是行很多的善事,一千萬乘以五變多少?五千萬,那絕對不准。假如做了些傷天害理的事,一千萬除於五,變兩百萬,那也是算不准。

  所以我們了解到,縱使這個人用不法的手段去搶奪了財物,他搶到了兩百萬,那也是他命中本來就有的。他搶到兩百萬,還在那裡洋洋得意,“你看我多厲害”,其實他已經虧損掉八百萬了。所以“君子樂得作君子”,因為心安理得;而“小人冤枉作小人”,他拿到這兩百萬,不知道還有沒有命花?因為他做了壞事觸犯法令的話,很有可能過沒有多久就要鋃鐺入獄了。這樣的人多不多?多!因為現在功利主義,很多人在某些情境都鋌而走險。

  其實我們看到這樣的人都替他很惋惜,畢竟他也是有大福之人,只是沒有好的教育,把他的人生搞砸了。我們對這樣的人應該抱持一種憐憫之心,因為“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他的父母沒教他,他的爺爺奶奶也沒教。你看現在一般,比方說我考上老師了,親戚朋友問的第一句話是什麼?“一個月多少錢”!所以沒有教!人是可以去創造命運的,只要擴寬心量;都沒教,只教他唯利是圖,當誘惑來的時候,他當然就受不了。了解命運,理得心安,你就可以“財物輕,怨何生”,家庭會充滿祥和之氣。

  當我們遇到學生在爭的時候,怎麼辦?有一班的孩子,剛好那天吃水果,吃西瓜。西瓜已經切好放在桌上,很多的同學狼吞虎咽,要幹嘛?飯一吃完,馬上箭步如飛要去搶那個最大的西瓜。諸位朋友,假如是你的學生怎麼辦?你會看到一陣兵荒馬亂。這個老師也很沈穩,看到兵荒馬亂他還不動聲色,等同學吃完飯,睡了午覺。下午第一節課,這個老師就講了,他說:諸位同學,我們假如去搶那個第一塊的西瓜,搶那個最大的,會產生什麼效果?產生什麼影響?諸位同學說說看。他有沒有指出來哪個人搶最大的?沒有,這是在給他們留餘地。結果很多同學就說:那個人真自私,都要跟人家搶最大的。老師接著說:這樣的人你要不要跟他交朋友?當然不要!就是透過這個情境讓孩子了解到,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他在別人心中的形象。不然欲令智迷,他那個慾望驅使,只想著去搶最大的,都沒有去想到已經造成哪些後果。

  接著老師又說:假如這個同學搶到最大的,他很高興,趕快把牠吃掉,保證腸胃受影響。對不對?因為他吃很快,消化不良。再來,他搶到最大的,高興多久?一下子。看看別人看他的眼光是什麼,馬上快樂變什麼?變不舒服了。再來,當他搶到最大的,下次他想要拿到什麼?也是最大的。當他下次沒有拿到,他就快樂變什麼?痛苦。“氣死我了,沒搶到!”當一個人時時處處都要去搶最好的,當他沒有辦法獲得的時候,他會怎麼樣?他可能就會動歪腦筋,去偷、去搶。老師說完了也沒下什麼結論,只是讓他們討論討論。結果隔天吃西瓜的情況就不一樣了,走過去都拿了那個最小的。所以確確實實,家長跟老師只要你肯教,孩子很容易受教。所以“財物輕,怨何生”,往往一個常常肯相讓的孩子,都會贏得長輩對他特別的照顧。

本文來源弟子規公益網
http://www.dizigui.cn/clsfx_111026c.asp
,歡迎轉載,感恩!

財物輕 怨何生蔡禮旭老師: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古代有個孩子叫孔融,他才五歲,當在分梨的時候,他就把那個比較大的讓給誰?哥哥,讓給哥哥吃。其實這樣的態度是完全正確的,因為他可能幹的家活比哥哥還少。現在我們都說平等平等,要跟孩子平等,這句話對不對?這句話看你怎麼解!應該在人格當中平等,你很尊重他是一個個體,而不是附屬在你身上。但是因為他還小,請問他的人生經驗跟你平不平等?不平等,對!他的人生智慧跟你不平等,你要引導他,你要教導他,所以要有長幼尊卑,他對你才生得起恭敬心;假如都跟你平起平坐,那他怎麼對你恭敬?所以這個平等我們要看清楚。  當孩子有長幼尊卑,他才知道“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為什麼以前,父親沒有回來不能吃飯?那也是對於父親的辛勞的感念,因為整個家庭的重擔壓在誰身上?父親!所以這都是在這樣的禮儀當中,給予孩子要時時感念父親的辛勞。假如父親上班都還沒有回來,兒子就大搖大擺,筷子也沒拿就在那裡吃了。長期下來他學到什麼?我行我素,“苟不教,性乃遷”,所以現在孩子很難教。我們要細細去研究,為什麼以前幾百個人都可以這麼循規蹈矩,他的方法到底在哪?在《弟子規》!但是要真做,你才會得到利益。  孔融讓出了大的水梨給他的哥哥吃,所以“財物輕”;他哥哥拿到了他弟弟的大水梨,對他的弟弟會更加愛護。你看弟弟都時時想到我,他這個當大哥的就愈來愈抬頭挺胸,就跑在前面保護他弟弟。這是在“物”當中懂得舍出去。  再來,在五代的時候,有個人叫張士選,也是個讀書人。他的父親比較早去世,他是他的叔叔帶大的。當他十七歲的時候,叔叔就跟他說:你已經大了,我們現在把祖宗的財產分成兩份,你一份,我一份。結果張士選馬上就跟叔叔講:叔叔,你有七個孩子,所以應該把遺產分成八份。他的叔叔說:不行,你是代表你父親,應該分成兩份。但是張士選那時候才十七歲,他很堅持,一定分成八份。這麼一讓,吃虧了嗎?這一讓讓出了什麼?讓出了他的德行,讓出了家庭的和樂,讓出了他的心量,量大福大。所以當他在進京趕考,突然看到一個算命的人,走過去一看,這個人臉上怎麼這麼多陰騭紋(就是積了很多陰德)!這個算命先生就跟他說:這一次你必然高中。果不其然,他這一次考試就高中。相信他這樣的榜樣會傳給他的子孫,一定也會世世代代都有很好的發展。  所以你看,這麼一讓,跟自己的自性相應。當人了解到“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了解道理以後,理得心安,就不會患得患失,常常想要去跟人家爭奪。要了解命運的真相,我們就要去讀一本很好的書,叫做《了凡四訓》,道理明白,心才會平,就不會去爭。袁了凡先生小時候遇到一位很會算命的人,叫孔先生,這孔先生是我們中國邵子《皇極數正傳》的傳人,所以算得特別準。諸位朋友應該有過算命的經驗,有沒有?聽說現在算命算得很貴,有沒有?人,命假如被算出來,你真是白來了!沒什麼建樹!因為就代表我們這一生沒有好好利用。為什麼命運會被算得這麼準?因為一個人的善惡業,就會呈現在他這一生當中,才會被算出來。所以一般人會覺得算命的真的很準。  但是有些人的命卻不會被算得準,哪些人?兩種人算不准: 一個是大善,一個是大惡。而一般的人他所行的都是小善、小惡多,然後心量又沒有擴大,想的都是兒子、孫子、妻子、房子、錢子,都想這些,也沒什麼大善,也沒什麼大惡,所以命運就被算得很準。命運有加、減、乘、除,比方說你命中有一千萬的財富,結果你行了一點小善,一千萬加多少?五萬,所以算得很準;你做了一點小惡,變成九百九十五萬,也還滿準。但是你假如都是行很多的善事,一千萬乘以五變多少?五千萬,那絕對不准。假如做了些傷天害理的事,一千萬除於五,變兩百萬,那也是算不准。  所以我們了解到,縱使這個人用不法的手段去搶奪了財物,他搶到了兩百萬,那也是他命中本來就有的。他搶到兩百萬,還在那裡洋洋得意,“你看我多厲害”,其實他已經虧損掉八百萬了。所以“君子樂得作君子”,因為心安理得;而“小人冤枉作小人”,他拿到這兩百萬,不知道還有沒有命花?因為他做了壞事觸犯法令的話,很有可能過沒有多久就要鋃鐺入獄了。這樣的人多不多?多!因為現在功利主義,很多人在某些情境都鋌而走險。  其實我們看到這樣的人都替他很惋惜,畢竟他也是有大福之人,只是沒有好的教育,把他的人生搞砸了。我們對這樣的人應該抱持一種憐憫之心,因為“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他的父母沒教他,他的爺爺奶奶也沒教。你看現在一般,比方說我考上老師了,親戚朋友問的第一句話是什麼?“一個月多少錢”!所以沒有教!人是可以去創造命運的,只要擴寬心量;都沒教,只教他唯利是圖,當誘惑來的時候,他當然就受不了。了解命運,理得心安,你就可以“財物輕,怨何生”,家庭會充滿祥和之氣。  當我們遇到學生在爭的時候,怎麼辦?有一班的孩子,剛好那天吃水果,吃西瓜。西瓜已經切好放在桌上,很多的同學狼吞虎咽,要幹嘛?飯一吃完,馬上箭步如飛要去搶那個最大的西瓜。諸位朋友,假如是你的學生怎麼辦?你會看到一陣兵荒馬亂。這個老師也很沈穩,看到兵荒馬亂他還不動聲色,等同學吃完飯,睡了午覺。下午第一節課,這個老師就講了,他說:諸位同學,我們假如去搶那個第一塊的西瓜,搶那個最大的,會產生什麼效果?產生什麼影響?諸位同學說說看。他有沒有指出來哪個人搶最大的?沒有,這是在給他們留餘地。結果很多同學就說:那個人真自私,都要跟人家搶最大的。老師接著說:這樣的人你要不要跟他交朋友?當然不要!就是透過這個情境讓孩子了解到,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他在別人心中的形象。不然欲令智迷,他那個慾望驅使,只想著去搶最大的,都沒有去想到已經造成哪些後果。  接著老師又說:假如這個同學搶到最大的,他很高興,趕快把牠吃掉,保證腸胃受影響。對不對?因為他吃很快,消化不良。再來,他搶到最大的,高興多久?一下子。看看別人看他的眼光是什麼,馬上快樂變什麼?變不舒服了。再來,當他搶到最大的,下次他想要拿到什麼?也是最大的。當他下次沒有拿到,他就快樂變什麼?痛苦。“氣死我了,沒搶到!”當一個人時時處處都要去搶最好的,當他沒有辦法獲得的時候,他會怎麼樣?他可能就會動歪腦筋,去偷、去搶。老師說完了也沒下什麼結論,只是讓他們討論討論。結果隔天吃西瓜的情況就不一樣了,走過去都拿了那個最小的。所以確確實實,家長跟老師只要你肯教,孩子很容易受教。所以“財物輕,怨何生”,往往一個常常肯相讓的孩子,都會贏得長輩對他特別的照顧。本文來源弟子規公益網http://www.dizigui.cn/clsfx_111026c.asp,歡迎轉載,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