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7 08:12:40康泰胡

健腳的方法!


有醫師說:老人跌倒比癌症嚴重,跌倒以致傷了腳,而無法行走,造成臥床,體能器官急速衰退,此言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老化是由腳開始:

⋯⋯

黃帝內經:「人之衰老始於足,足血盈則身心健」。腳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回流血液需藉著肌肉收縮,經微血管、靜脈回到心臟,若腳的肌肉收縮差,擠壓動作弱,那麼下半身的靜脈循環變慢,血氧提供不足,就會使靜脈血管內的代謝物(酸性物)增加,無法完全運回心臟,那麼就出現下肢腫脹、腳冰冷、痔瘡、靜脈曲張,皮膚角質化變粗硬,趾甲沒光澤,塌陷、腳中風等症狀。

(二)不愛走路就是不健康:

不愛走路、不能走路就是不健康,當腳無法走路時,就成為被照顧者。造成國家、社會、家庭的負擔。日本政府有鑑於此,於是全面推行「防止老年人被照顧計畫」,主要目的是降低國家的醫療成本。

現代年輕人整天在電腦桌前,假日對踏青、爬山都沒興趣,街頭買個東西也騎摩托車,有電梯絕不走樓梯,久而久之,腳不再有應有的肌力、敏感度與靈活的微調能力,很年輕就會有從腳底開始,到小腿、大腿、髖骨、腰部、脊椎的痠痛。

(三)要頂天先立地:

單腳有26塊骨頭,雙腳有52塊骨頭,佔人體骨頭的1/4,又有56個關節,118根肌腱,走路時雙腳承受身體的2倍重量,跑步時高達6倍體重。

腳如樹根,根要穩樹才不會倒,幹才會挺直。力發於腳,所以練武者最初幾年都是練馬步腳力,方法是打赤腳使腳底放平,感受身體的重心,此時會覺得腳底好像黏住地面,如同樹根雜紮地一般,有了往下的力量才會有力量往上,根愈深樹愈穩。

(四)健腳的方法:

每天用一點時間來健腳、護腳,那麼腳自然回報給你健康。

1、晨起踮腳尖10秒鐘,訓練小腿肌肉群,練習5∼10次
2、走路,20分鐘以上。
3、腳伸直,腳尖往後板10秒鐘,練習5∼10次。
4、腳趾抓毛巾,練習10∼20次。
5、按摩小腿、大腿。
6、正逆扭轉腳盤。練習10∼20次。
7、敲膽經,膽經在大腿的正外側,練習5∼10回
8、腳泡溫水,10分鐘。
9、揉捏腳趾頭。

(五)常見腳的症狀:

1、腳冰冷:

(1)原因:

血液循環不良、少走路、少運動,糖尿病、動脈栓塞,雷諾氏硬皮症,自主神經、末梢神經容易收縮(女性的自主經易受活化所以手腳較冰冷)。

(2)處理方法:

腳泡溫熱水20分鐘,太熱身體會利用能量來帶走腳部能量會傷心臟。
可吃龍眼乾、酒釀等。
多走路、多運動。

2、腳抽筋:

(1)原因:

環境溫度低,鈣質攝取不平衡,過度疲勞、腳趾受壓迫或受傷,靜脈曲張。

(2)處理方法:

腳部保暖。
由腳踝處往上輕輕按摩。
不硬板抽筋腳趾,應先放鬆再將大拇趾往身體方向板。
多吃維他命B群。喝運動飲料。
睡覺時腳部墊高過心臟。

3、腳麻痺:

(1)原因:

糖尿病者;腳趾頭與腳盤會有麻痛、灼燒感。
椎間盤突出者;從腰、大腿、小腿、腳部都麻
化療者;具神經毒性,使身神經病變產生乏麻痺的副作用。

(2)處理方法:針對上述疾病改善。

4、腳跟痛:

(1)原因:

足底筋脈炎
腰髖骨沒對位;走一走髖骨鬆開,不再壓迫腰椎,就不會痛。

(2)處理方法:針對上述疾病改善。

5、腳走久會痛:

(1)原因:

使用過度。
關節退化。
腰部神經受壓迫。
女性荷爾蒙分泌不足。

(2)處理方法:針對上述疾病改善。


6、腳趾、踝、膝關節時常會痛:

(1)原因:

走路太多。
類風濕性關節炎(指頭關節變形)。
痛風性關節炎。
滑囊炎。

(2)處理方法:

針對上述疾病改善。
使用膠原蛋白、玻尿酸或葡萄糖胺。

7、骨頭卡卡響:

(1)原因:

骨頭脫位。
長期育用力不當、姿勢不正,使骨骼結構變形。

(2)處理方法:

多運動使肌肉有力。
不要晚睡(滑囊液會減少)
使用膠原蛋白、玻尿酸或葡萄糖胺。
吃木耳、山藥、秋葵、海藻、納豆菌、明日葉等多醣蛋白物。

(六)如何買鞋:

(1)買適合腳型的鞋子。
(2)鞋底要1.5公分以上,4公分以下。
(3)腳掌較高者:買楦頭較寬者。
(4)扁平足:高足弓鞋。
(5)試穿時要多走幾步。
(6)爬山:鞋底要硬、鞋墊要軟。
(7)球類:鞋底能吸收震動力。
(8)健走:後腳跟要有避震構造。
(9)不穿高跟鞋:高跟鞋會增加膝蓋壓力,損傷膝蓋軟骨組織,引起關節炎。
(10)不穿人字拖鞋:因沒有包覆性,會使肌腱無支撐力而易疲勞。

健腳的方法!文/佚名

有醫師說:老人跌倒比癌症嚴重,跌倒以致傷了腳,而無法行走,造成臥床,體能器官急速衰退,此言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老化是由腳開始:

黃帝內經:「人之衰老始於足,足血盈則身心健」。腳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回流血液需藉著肌肉收縮,經微血管、靜脈回到心臟,若腳的肌肉收縮差,擠壓動作弱,那麼下半身的靜脈循環變慢,血氧提供不足,就會使靜脈血管內的代謝物(酸性物)增加,無法完全運回心臟,那麼就出現下肢腫脹、腳冰冷、痔瘡、靜脈曲張,皮膚角質化變粗硬,趾甲沒光澤,塌陷、腳中風等症狀。
 
(二)不愛走路就是不健康:
 
不愛走路、不能走路就是不健康,當腳無法走路時,就成為被照顧者。造成國家、社會、家庭的負擔。日本政府有鑑於此,於是全面推行「防止老年人被照顧計畫」,主要目的是降低國家的醫療成本。
 
現代年輕人整天在電腦桌前,假日對踏青、爬山都沒興趣,街頭買個東西也騎摩托車,有電梯絕不走樓梯,久而久之,腳不再有應有的肌力、敏感度與靈活的微調能力,很年輕就會有從腳底開始,到小腿、大腿、髖骨、腰部、脊椎的痠痛。
 
(三)要頂天先立地:
 
單腳有26塊骨頭,雙腳有52塊骨頭,佔人體骨頭的1/4,又有56個關節,118根肌腱,走路時雙腳承受身體的2倍重量,跑步時高達6倍體重。
 
腳如樹根,根要穩樹才不會倒,幹才會挺直。力發於腳,所以練武者最初幾年都是練馬步腳力,方法是打赤腳使腳底放平,感受身體的重心,此時會覺得腳底好像黏住地面,如同樹根雜紮地一般,有了往下的力量才會有力量往上,根愈深樹愈穩。
 
(四)健腳的方法:
 
每天用一點時間來健腳、護腳,那麼腳自然回報給你健康。

1、晨起踮腳尖10秒鐘,訓練小腿肌肉群,練習5∼10次
2、走路,20分鐘以上。 
3、腳伸直,腳尖往後板10秒鐘,練習5∼10次。
4、腳趾抓毛巾,練習10∼20次。
5、按摩小腿、大腿。
6、正逆扭轉腳盤。練習10∼20次。
7、敲膽經,膽經在大腿的正外側,練習5∼10回
8、腳泡溫水,10分鐘。
9、揉捏腳趾頭。
 
(五)常見腳的症狀:
 
1、腳冰冷:

(1)原因:

血液循環不良、少走路、少運動,糖尿病、動脈栓塞,雷諾氏硬皮症,自主神經、末梢神經容易收縮(女性的自主經易受活化所以手腳較冰冷)。

(2)處理方法:

腳泡溫熱水20分鐘,太熱身體會利用能量來帶走腳部能量會傷心臟。
可吃龍眼乾、酒釀等。
多走路、多運動。
 
2、腳抽筋:

(1)原因:

環境溫度低,鈣質攝取不平衡,過度疲勞、腳趾受壓迫或受傷,靜脈曲張。

(2)處理方法:

腳部保暖。
由腳踝處往上輕輕按摩。
不硬板抽筋腳趾,應先放鬆再將大拇趾往身體方向板。
多吃維他命B群。喝運動飲料。
睡覺時腳部墊高過心臟。
 
3、腳麻痺:

(1)原因:

糖尿病者;腳趾頭與腳盤會有麻痛、灼燒感。 
椎間盤突出者;從腰、大腿、小腿、腳部都麻
化療者;具神經毒性,使身神經病變產生乏麻痺的副作用。

(2)處理方法:針對上述疾病改善。
 
4、腳跟痛:

(1)原因:

足底筋脈炎
腰髖骨沒對位;走一走髖骨鬆開,不再壓迫腰椎,就不會痛。

(2)處理方法:針對上述疾病改善。
 
5、腳走久會痛:

(1)原因:

使用過度。
關節退化。
腰部神經受壓迫。
女性荷爾蒙分泌不足。

(2)處理方法:針對上述疾病改善。
 

6、腳趾、踝、膝關節時常會痛:

(1)原因:

走路太多。
類風濕性關節炎(指頭關節變形)。
痛風性關節炎。
滑囊炎。

(2)處理方法:

針對上述疾病改善。
使用膠原蛋白、玻尿酸或葡萄糖胺。
 
7、骨頭卡卡響:

(1)原因:

骨頭脫位。
長期育用力不當、姿勢不正,使骨骼結構變形。

(2)處理方法:

多運動使肌肉有力。
不要晚睡(滑囊液會減少) 
使用膠原蛋白、玻尿酸或葡萄糖胺。
吃木耳、山藥、秋葵、海藻、納豆菌、明日葉等多醣蛋白物。
 
(六)如何買鞋:
 
(1)買適合腳型的鞋子。
(2)鞋底要1.5公分以上,4公分以下。
(3)腳掌較高者:買楦頭較寬者。
(4)扁平足:高足弓鞋。
(5)試穿時要多走幾步。
(6)爬山:鞋底要硬、鞋墊要軟。
(7)球類:鞋底能吸收震動力。
(8)健走:後腳跟要有避震構造。
(9)不穿高跟鞋:高跟鞋會增加膝蓋壓力,損傷膝蓋軟骨組織,引起關節炎。
(10)不穿人字拖鞋:因沒有包覆性,會使肌腱無支撐力而易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