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4 09:56:26康泰胡

六大靈穴通調一身,風寒濕燥火一掃光

韓春霞,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學會常務委員,全國脊診整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早年師從已故著名針灸大家安西川教授,深得所傳。在二十餘年的臨床工作中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被患者稱為“手到病除韓大夫”。

陽池穴將陽光聚集在一起,從此不再怕冷
針對疾病:懼冷證
適宜人群:各年齡段女性
操作方法:兩手交替用中指以輕柔力量慢慢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長期堅持。



俗話“十個女人九個冷”,意思就是說大部分女性都有怕冷的特點,尤其是中國女性,因為體質比較弱,所以就特別怕冷,好多女性都有難以言說的痛經,歸根到底,還是我們身體內的供熱系統出了問題。這個系統的閘門壞了,熱能就不能散發,身體當然就冷了,身體自然也承受不了。

手腳冰冷症在中醫上也叫“懼冷證”,我就曾經見過一個典型的懼冷證患者,她在冬天的來我這裡看病,這個患者50多歲了,她得這病已經好多年,一到了冬天,手腳不管怎麼樣都是冰涼的,無論穿上多厚的鞋、戴多厚的手套,也暖和不過來。因為她是一個個體戶,需要長時間在外面做生意,所以一到冬天,在外面就難受。

聽了她的敘述我覺得她這個病還真是挺嚴重,但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我介紹一個穴位,把她這個懼冷證的問題全解決掉。
這個穴位就是陽池穴,陽池穴是調節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充血、暖和身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手腳發冷時,用兩個手背互相摩擦,這就刺激到了陽池穴,沒多久身體就會暖起來。那麼陽池穴為什麼就可以治療懼冷證呢?先看看它的名字,“陽池”,陽光的池子,可不就能囤聚太陽的熱量。刺激這個穴位可以恢復三焦經的功能,將熱能傳達到全身,簡直就是你身體內一個看不見的小火爐子,冷的時候打開它的閘門,火苗一會兒就竄上來,全身馬上就覺得暖和了。

“ 這是啥原因啊,我這些年這麼痛苦,一個小小的穴位就可以解決嗎?”她有些疑惑地問我。

我告訴她別看這個穴位不起眼,但是作用可不小。陽池穴是三焦經上的主要穴位,三焦經專司上焦、中焦、下焦這三組人身上的發熱系統,其中上焦支配心臟和肺的呼吸功能,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

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吧?做完運動或者吃完飯以後,我們的身體馬上就變得很暖和,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由於上焦和中焦發揮了功能。排完尿後為什麼會情不自禁打起輕微的哆嗦呢?這是下焦放出熱量的緣故。

陽池穴在哪裡呢?很好找,它位於人體的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往前對著中指、無名指的指縫,基本上是腕背正中間的地方,在這裡找到一個痛點就是陽池穴的所在。刺激陽池穴的時候,動作要慢慢地,時間要長些,手法要輕柔。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隻手上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內,操作起來非常簡便。

按摩了陽池穴以後,可以再順便按摩湧泉穴,它是腎經裡的重要穴位,也是人身體內的一個要穴,這個湧泉穴可不簡單,俗稱人體內的長壽大穴,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強筋壯骨。
平時揉一揉,敲打敲打,別看就幾​​個小小的穴位,卻能為你的身體添加能量,為你的身體升溫呢!

液門穴為我們打開液體之門,天干物燥不再害怕
針對疾病:乾燥症,防燥邪
適宜人群:此證患者、健康人群
操作方法:每晚睡前按揉液門穴3~5分鐘,長期堅持。



有一位朋友跟我說,最近這段時間感覺特別乾,皮膚幹、眼乾、嘴幹、嗓子乾,總是口乾舌燥,喝多少水都不管用,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搞得心情也很煩躁,工作上也是頻頻出錯。“是不是由於天氣的原因?”說到最後,她若有所思地說。

的確,我這位朋友說的這種病叫做乾燥症,是有季節性的,一般來說比較容易發生在冬春交際之時,明顯的症狀就是口乾舌燥、雙目乾澀、甚至嘴唇起皮、皮膚乾裂、肌肉消瘦,或心煩不能入睡,就像我這位朋友說的,雖然也沒少補充水分,卻往往無濟於事。
乾燥症,西醫認為是由內分泌失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不過中醫裡認為,燥是無形之邪,但凡身體陰虛、氣虛的人,很容易產生虛熱。熱易傷津。氣候乾燥的時候,本來就陰虛的人,內外燥熱互為結合,對體內的津液消耗較重,就會導致體內水火平衡失調、更沒有過多的津液來滋潤皮膚、“灌溉”我們的身體,於是就會出現皮膚乾燥和口乾、眼乾的症狀了。

乾燥症不是什麼大毛病,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也會加重病情,也就是說陰虛內熱的干燥現象會更加嚴重,出現頭昏目澀、口苦咽乾、皮膚乾燥、臉色晦暗、腰膝酸軟的症狀,男性陽痿、早洩,女性經量少、閉經都和這個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感覺身體乾燥難受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多喝點水就可以解決了。

乾燥症是這麼讓人煩惱的病,我們可不可以找一個穴位解決它呢?我告訴你,還真有,並且這個穴位是乾燥症的“大敵”,它一現身,所有的“燥熱”就得乖乖退下,這就是液門穴。

液門穴在什麼位置?其實還是在手上,它位於無名指和小指的指縫間,頂著無名指的骨頭,因此揉的時候比較痛。咱們聽聽它的名字,液門穴,是不是聽起來就“水分十足”啊?液門,不就是液體之門嘛,揉按它也就相當於打開了液體之門,液體就會隨著“門口”流出,灌溉到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眼睛乾澀啊、嘴巴幹啊,當然也就統統不會有了。如果您每天晚上臨睡覺前按揉手上的液門穴3~5分鐘,馬上就會覺得嘴裡面和眼睛裡有液體出來,當然也就沒有乾澀的感覺了,不用幾天的工夫,眼乾、口乾的症狀就會大有好轉,身體狀況也會較以前大不一樣。

“ 真的有這麼好的效果嗎?”聽我這朋友的語氣,她還有點懷疑呢 ​​。於是我對她說:“實踐出真知啊,我就等著你謝我呢。”
接著,我還在電話裡告訴了她乾燥症的一個食療方——銀耳粳米粥:
銀耳1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把兩者放在一起煮粥吃,銀耳可以潤肺生津、滋陰養胃、益氣安神,配合粳米的清熱潤肺功能,對乾燥症有很好的療效。

她回去的時候一定要每天堅持吃。過了10多天以後我又看見她,她告訴我:“這液門穴還真是個治療乾燥的好穴啊,我這幾天一直按照你說的方法堅持按摩,這不,眼睛也不干了,嘴裡面也能咽唾沫了。這方子簡直太管用了!那個銀耳粥也很好吃,我這等於不花一分錢治好了病,真好。”

人吃五穀雜糧,身體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狀況出現,重要的是我們要懂得保養,就像按摩穴位,對於我們來說簡直就是性價比最高的藥啊。不耗時、不費力、最簡便,還不傷財,最重要的是可以讓你輕輕鬆松得健康。儘管起初找穴位的時候不是那麼準確,不過了解的多了,自己多弄幾次了,自然就會熟悉了,就像庖丁解牛一樣,到最後就是游刃有餘。其實方法並不重要,我主要是想讓大家明白穴位療法的原理,原理懂了,自然就游刃有餘了。佛說:“一切法皆是佛法”,而我想:“一切法皆是健康法。”

防治風寒:風府配風池為人體築起一道堅實的“防風牆”
針對疾病:防風邪、寒邪
適宜人群:健康人群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分別按住風府穴和風池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脹微熱感即可。每天重複2~3回,長期堅持。



寒冷的冬季裡,人們總會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以抵禦冬寒。但儘管如此,冬季仍是感冒的高發季節。特別是一些年老體衰的老年人,更是如此。這些天來,門診的患者很大一部分都是因此而來。其中,天氣寒冷自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保暖工作做得不夠。

你可能覺得有些冤枉。我平常很注意保暖啊,出門定會捂上厚厚的羽絨服,戴上厚厚的手套,居然還說我保暖工作做得不好。可是有一點你得好好想想,頭部的保暖你注意了嗎?我在大街上經常會見到一些人,身上穿得的確不少,可頭上卻沒有採取任何的防寒措施,這樣不感冒才怪呢!其實,我們的頭部才是最需要“特殊照顧”的。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神仙也怕腦後風”。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的先輩認為,“風者善行而數變……百病之長也”。也就是說,風邪 ​​是導致百病的罪魁禍首。“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唯風可到”,風邪 ​​可謂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而後腦又是最薄弱的地方,風邪 ​​很容易從此處侵入人體的內部,輕則傷風感冒,嚴重時會導致中風癱瘓。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對頭部的保暖。這除了要求我們出門要戴上帽子和圍巾外,另外還要多按摩風府穴和風池穴。

風府穴可謂是人體最薄弱的受邪之地了。順著脖子的正中線往上摸,可以摸到一個“坑”,風府就躲在這個坑里面。這個地方平常一定要保護好。因為風府穴位於督脈,我們前面說過,督脈總督全身的陽氣。如果風邪從這裡進入人體,就會使陽氣受損,從而出現頭痛、惡寒(即怕冷、畏寒之症)等症狀。這個穴位,我們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其直接受風寒侵襲外,平常還要多按摩,以刺激體內的陽氣,這樣對防治因風寒而引起的頭痛、頭重有很好的功效。《針灸大成》有過這樣的記載:“昔魏帝患傷風項急,華佗治此穴(風府)得效。”是說一代梟雄曹操有一次因傷風而頸項疼痛,派人請神醫華佗為他醫治。華佗取的就是他腦後的風府穴,結果很快就治好了。

說完風府,我們再來說風池穴。對於這個穴位,你肯定不會陌生吧?它與風府穴相平,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方,兩條大筋外緣的凹陷處。風池位於膽經上,此處也不可受風,否則人就會出現口苦、目眩等不適症狀。而按摩此穴,有疏散風邪的作用,從而預防感冒。那麼如果已經感冒了怎麼辦呢?按摩此穴也是有效果的,因為這個穴位還有通竅的功效。根據我多年來的臨床總結,若無感冒先兆,按壓此穴時酸脹感並不明顯。如果酸脹感較明顯,說明你離感冒不遠了,此時應得勤加按摩。

其實不僅僅是感冒患者,這個穴位在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效果也是很好的。比如你平時看書或電腦時感到頭頸部不舒服了,按按此穴就可以快速消除疲勞,讓你神清氣爽。
既然風府和風池穴有這麼好的功效,我們平常可得勤加照料。古代醫者認為,“風府、風池尋得到,傷寒百病一時消”。也就是說,平常多按摩這兩個穴位,就可以起到抵御風邪侵襲的作用。對於那些抵抗力弱的老年人來講,每天抽出幾分鐘的時間來按摩這兩個穴位,那麼感冒、頭疼基本上就可以與你絕緣了。按摩時,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別按住兩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脹微熱感即可,每天重複2~3回。

再教你一個抵抗風寒的辦法,就那是出門時圍條圍巾。你可別小看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它除了讓你更美外,還有著很了不起的養生功效呢!用圍巾圍住脖子,再將後面的一頭搭在背上,可以同時護住風府、風池和風門三個穴位,這就相當於給身體築起了一道屏障,把風寒擋在體外了。選擇圍巾也有講究,以羊絨圍巾為佳,其舒適度及保暖性都比較好。

還有一點可別忘了,風是無孔不入的。晚上睡覺的時候,頭不要朝著窗口,因為就算有窗簾遮擋,風還是可以透過窗縫進來,夜晚的風更是傷人於無形呢!

“ 坐臥防風來腦後,腦內入風人不壽”。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風邪入侵。此外,還要多按摩風府和風池,只有將風邪擋在體外,我們也才能健康長壽。寒冷的冬季裡,但願我們這里送上的這一款養生湯可以讓你感到一絲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