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9 12:06:08somergg

﹝伍迪·艾倫﹞─這個人─(上)



                           ﹝伍迪·艾倫﹞─這個人─()

 

伍迪·艾倫(Woody Allen1935121-),本名艾倫·斯圖爾特·康尼斯堡(Allen Stewart Konigsberg),美國電影導演、編劇、演員、喜劇演員、作家、劇作家和音樂家,其職業生涯已逾50年。艾倫獨具風格的電影,範疇橫跨戲劇、脫線性喜劇,讓他成為了美國在世最受尊敬的導演之一。

 

艾倫也以他飛快的電影拍攝速度與數量繁多的電影作品著名,迄今為止艾倫已執導了四十多部影片。艾倫的電影常包辦編劇、導演,有時甚至自己上陣演出。靈感方面艾倫則汲取自文學、性、哲學、心理學、古希臘、猶太身分、歐洲藝術電影,以及他的出生地與一生的居所:紐約市。

 

艾倫從1950年代起就開始給電視節目和出版物寫短篇笑話。1960年代初他參演了一些滑稽戲。他經常演一些不安的、煩躁的以及帶有神經質的角色,並且堅持將這些角色與現實中的自己完全區分開。2004年,喜劇中心將艾倫評為百大滑稽演員(stand-up comics)第四位,一項英國的票選則將艾倫位列最偉大喜劇演員第三位。

 

1960年代中期,艾倫開始編導一些鬧劇式的喜劇電影(slapstick comedies)。進入70年代,受歐洲藝術電影影響艾倫的影片向更具藝術性與戲劇性的電影風格轉變。艾倫通常被認為是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後期時的美國新浪潮電影製片人之一。[5] 艾倫經常主演自己的影片,像早年一樣,他飾演的角色通常具有悲觀、不安和神經質特質。他最出名的影片包括《安妮·霍爾》(1977年)、《曼哈頓》(1979年)、《漢娜姐妹》(1986年)、《午夜巴黎》(2011年)等。影評人羅傑·埃伯特形容艾倫為 "a treasure of the cinema"(電影瑰寶)。

 

至今艾倫已獲得23項奧斯卡獎提名,並奪得4項奧斯卡獎:三項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及一項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安妮·霍爾》),其三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及15次被提名的記錄至今無人能及。同時艾倫已贏得九項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BAFTA)。作為一名爵士單簧管樂手,艾倫每週都要去曼哈頓一所酒店演奏單簧管。2011年公共電視網(PBS)美國導演大師系列出品的《記錄伍迪·艾倫》記錄了艾倫作為演員、作家和導演的職業生涯及對美國流行文化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20141月,伍迪獲頒金球獎塞西爾·B·德米爾獎(終身成就獎)。

 

艾倫·斯圖爾特·康尼斯堡生於紐約市布朗克斯區,在布魯克林區長大。母親內蒂(Nettie19061182002127)在家族經營的熟肉店裏做會計,父親馬丁·康尼斯堡(Martin Konigsberg190012252001113)則是一名珠寶雕刻師和服務員。 艾倫的家族是阿什肯納茲猶太人,祖父母是俄羅斯和奧地利移民,說意第緒語、希伯來語和德語。艾倫的父母均出生在曼哈頓下東城。艾倫有一個妹妹Letty1943年出生,在布魯克林Midwood社區長大。

 

艾倫的童年不算特別愉快:父母不和,母子間關係也很僵硬。艾倫小時候常說德語。在希伯來語學校學習了8年之後,他進入了99公立學校(即現在的以撒·阿西莫夫科學與文學學院)和Midwood高中。那時的他對棒球更為著迷,希望能練就一副強壯的手臂以保證被校隊選中。艾倫在牌技與魔術方面表現出的過人天賦也給他的同學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了賺錢,艾倫給經紀人David O. Alber寫笑話,後者再轉賣給報紙專欄作家。他開始自稱伍迪·艾倫。17歲時,他把自己的本名改為Heywood Allen。那時他的收入已經超過了他父母收入的總和。

 

高中畢業後,艾倫就讀於紐約大學,學習通信與電影專業。之後他進入紐約市立學院學習,但沒過多久就退學了。後來艾倫通過自學學習了課程,而不是在教室裏。他最後在紐約新學院任教。他還跟隨寫作老師拉約什·埃格裏學習寫作。

 

他被聘為幽默作家(humorist)赫伯·希裏納(Herb Shriner)的全職寫手,一星期能掙得25美元。19歲時,他開始為《The Ed Sullivan Show》、《The Tonight Show》等一些電視節目寫腳本。p.111尤其在給席德·凱撒的《Caesar's Hour》寫腳本時每週能掙1500美元;同事丹尼·西蒙(Danny Simon)也為他今後寫作風格的形成提供了幫助。

 

1961年,艾倫作為喜劇演員在格林尼治村俱樂部首次亮相。他發行了三張夜總會現場錄音的LP專輯:同名專輯《Woody Allen》(Colpix 5181964年)、《Volume 2》(Colpix 4881965年)和《The Third Woody Allen Album》(Capitol 29861968年)為尤金·麥卡錫的總統競選籌款。這些專輯的素材被剪輯後收錄在了雙LP專輯《Standup Comic》和《Nightclub Years 19641968》中,包括與米奇·羅斯合寫的“The Moose”片段。 艾倫與他的經理設計出一種充滿神經質與不安的知識份子形象——這無疑是一次成功的轉型,使得艾倫在夜總會與電視表演中站穩腳根。他的這種創新被認為對獨角類型喜劇(comedy monologue genre)與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產生了重要影響。

 

艾倫還為流行電視秀Candid Camera撰寫腳本,並在其中幾集裏出鏡。艾倫開始給諸如《紐約客》等雜誌寫短篇故事和漫畫題標(cartoon captions)。他從《紐約客》的四位幽默大師:S.J.佩雷爾曼、喬治·S·考夫曼、羅伯特·本奇利還有馬克斯·舒爾曼身上汲取靈感,並將他們的素材時代化。他早期作品中雙關等幽默元素受S.J.佩雷爾曼的影響尤甚。艾倫是個全才作家,那時他已經出版了四本短文集:《Getting Even》、《Without Feathers》、《Side Effects》和《Mere Anarchy》。2010年,艾倫從他四本著作中挑選了73篇文章誦讀並製作成數字誦讀版本在Audible.comiTunes上發行。艾倫亦因此獲格萊美最佳誦讀專輯(Grammy Award for Best Spoken Word Album)提名。

 

1966年,艾倫的第一部舞臺劇成名作《別喝生水》(Don't Drink the Water,由盧·雅各比(Lou Jacobi)、凱·梅德福德(Kay Medford)、阿尼塔·吉萊特(Anita Gillette)以及艾倫未來的搭檔托尼·羅伯茨主演。霍華德·莫里斯(Howard Morris)導演的《別喝生水》電影版於1969年上映,傑克·格裏森(Jackie Gleason)主演。艾倫很不喜歡這部1969年的電影版,因此1994年艾倫又自導自演了第三個版本在電視中放映,由馬伊姆·拜力克與邁克爾·J·福克斯主演。

 

艾倫編劇的《呆頭鵝》(Play It Again, Sam)於1969212在百老匯上演並大獲成功。黛安·基頓和托尼·羅伯茨亦主演了此劇。三人隨後出現在了由赫伯特·羅斯導演的《呆頭鵝》電影版中。艾倫登上了1969321號的《生活雜誌》封面。1981年,他編劇的《The Floating Light Bulb》在百老匯上演,但只演了65場。儘管評論褒貶不一,但這是一次難得的對艾倫童年身臨其境式的體驗,尤其是他對魔術的著迷。艾倫也寫了不少獨幕劇,比如《老塞布魯克鎮》(Old Saybrook),還有《濱河大道》(Riverside Drive)。

 

20111020,艾倫的獨幕劇《Honeymoon Motel》作為劇集《Relatively Speaking》的一幕在百老匯上演。另兩幕分別由伊蓮·梅與伊桑·科恩編劇。

 

艾倫編劇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是1965年的《風流紳士》(What's New Pussycat?)。他對最終的成片感到很失望,這也使得他下定決心:今後所有他編劇的電影必須也由他導演。艾倫執導的第一部作品是1966年的《莉莉虎,怎麼啦?》。這本來是一部已經發行的日本電影,被艾倫配上了全新的英語喜劇對白。1967年,他在一部另類的007影片《007別傳之皇家夜總會》中出演一個角色。

 

1969年,艾倫與米奇·羅斯合寫了《傻瓜入獄計》劇本,由艾倫導演並任主角一職。電影上映後反響不錯。之後艾倫與聯美公司簽訂了一份協議合作拍攝多部影片,這些影片即後來的《傻瓜大鬧香蕉城》(1971年,與羅斯合作編劇)、《性愛寶典》(1972年)、《傻瓜大鬧科學城》(1973年)和《愛與死》(1975年)。《傻瓜大鬧科學城》是艾倫首次與馬歇爾·布瑞克曼合作編寫劇本。

 

1977年艾倫迎來了他的黃金時期。電影《安妮·霍爾》包攬四項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女主角。《安妮·霍爾》為現代浪漫喜劇電影樹立了榜樣,基頓在片中的男性化著裝(那條羊毛衫上的領帶是基頓自己的)也引爆了當時的時尚潮流。影片拍攝期間的暫命名為“Anhedonia”,聽上去就像是“毫無愉快感的兇殺謎案”。拍攝工作結束後,艾倫將重點放在了男女主角間的浪漫喜劇上,對影片進行重剪,同時增加了很多笑料。剪輯後的新版本被命名為“安妮·霍爾”(安妮是基頓的昵稱,霍爾是她的姓)。該片名列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百年百大電影第35位,以及百年百大喜劇電影第4位。

 

1979年的《曼哈頓》是一部常被視為向紐約致敬的黑白電影。許多艾倫電影中的主角都是美國中產階級知識份子,這些知識份子的愛恨觀也成了艾倫電影的一大特徵,包括《罪與錯》和《安妮霍爾》。《曼哈頓》講述了一個中年知識份子與她17歲女友和他朋友的情人之間的複雜關係。

 

其間,艾倫還拍了一部陰鬱的悲劇《內心深處》(1978年)。此片深受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的影響。《內心深處》代表著艾倫從早期的搞笑電影風格中脫離了出來。

 

艾倫1980年代的電影,即便是喜劇,也滿是憂鬱而富有哲學意味。那時期艾倫深受歐洲導演的影響,特別是英格瑪·伯格曼和費德里科·費裏尼。《星塵往事》模仿了費裏尼的《八部半》和伯格曼的《野草莓》;《仲夏夜性喜劇》改編自《夏夜的微笑》;《漢娜姐妹》在影片結構和背景上借鑒了《芬妮和亞歷山大》;《無線電時代》受到《阿瑪柯德》啟發;而《情懷九月天》則類似《秋日奏鳴曲》。艾倫使用了《野草莓》的諸多元素。在《罪與錯》中,艾倫直接借用了《野草莓》中的一個場景。

 

《仲夏夜性喜劇》是艾倫拍的第13部電影,這也是米婭·法羅第一次主演艾倫的影片。自從黛安·基頓參拍《赤色分子》之後,米婭·法羅接替她成為了艾倫的新女神。

 

《星塵往事》的主角Sandy Bates(伍迪·艾倫飾)是一個早期靠拍攝滑稽電影聲名鵲起的電影製片人,但他開始對他的觀眾感到厭倦和怨恨,因為他不想再拍這種電影。受一位朋友病逝的影響,Bates宣佈:“我再也不拍搞笑滑稽的電影了。”然而所有人都過來跟他說(包括外星人),“我們喜歡你的電影,尤其是你以前拍的那些滑稽的電影。”艾倫說《星塵往事》是他拍的最好的電影之一。

 

在《漢娜姐妹》和《罪與錯》中,艾倫將悲劇與喜劇元素柔和在了一起。《罪與錯》裏兩個不相干的故事在結尾處匯合了。他還製作了一部生動而可笑的紀錄片——《西力傳》。

 

另外他還拍了三部關於影視業的影片:《丹尼玫瑰》,他在其中扮演一個紐約的演出商代理;《開羅紫玫瑰》,講述了大蕭條時期電影院的重要性;以及《無線電時代》,一部關於他在布魯克林童年時期的經歷和電臺重要性的影片。《開羅紫玫瑰》被時代雜誌選入歷來百部最佳影片。艾倫也認為《開羅紫玫瑰》、《星塵往事》和《賽末點》是他最好的三部影片。(艾倫認為的“最好”並非指品質,而是因為這三部影片最接近他的設想。)

 

1989年,艾倫與法蘭西斯·科波拉和馬丁·斯科塞斯合作並拍攝了《紐約故事》,一部關於紐約人的多段式電影。其中艾倫導演的短片《俄狄浦斯的煩惱》,講了一個神經質的律師與他喋喋不休的母親的故事。

 

1992年拍攝的《影與霧》是一部向德國表現主義致敬的黑白電影,並使用了庫特·魏爾的音樂劇。艾倫隨後拍攝了廣受好評的《丈夫和妻子》(1992年),並獲得了兩項奧斯卡提名:最佳女配角(裘蒂·大衛斯)和最佳原創劇本(伍迪·艾倫)。電影《曼哈頓神秘謀殺案》(1993)結合了懸疑與黑色喜劇,並標誌著黛安·基頓、艾倫·艾爾達和安傑麗卡·休斯頓的回歸。

 

之後艾倫轉向相對更輕鬆的影片,如《子彈橫飛百老匯》(1994年),這也使他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提名。在隨後的音樂電影《人人都說我愛你》(1996)中,歌唱和舞蹈場面與弗雷德·阿斯泰爾和琴吉·羅傑斯主演的許多音樂劇相類似。在喜劇《非強力春藥》(1995年)中,希臘戲劇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米拉·索維諾也憑藉此片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1999年艾倫的爵士喜劇《甜蜜與卑微》也被提名了兩項奧斯卡獎,分別是西恩·潘(最佳男主角)和薩曼莎·莫頓(最佳女配角)。1990年代末,艾倫從這些輕鬆喜劇轉向拍攝較為深刻的諷刺影片,如《解構哈裏》(1997年)和《名人百態》(1998年)。

 

艾倫的《業餘小偷》(2000年)與1942S.J.佩雷爾曼編劇的《盜竊公司》劇情上非常相似。 艾倫從來沒有談到過這是否是故意為之或是受其啟發。《業餘小偷》是艾倫與夢工廠合作的第一部電影,同時代表著一種方向的轉變:艾倫開始參與更多的訪談,並試圖回歸他早先的搞笑路線(slapstick roots)。該片票房還算成功,國內票房收入達1,700萬美元。但艾倫接下來的四部影片票房則不盡如人意——包括艾倫預算最高的影片——《玉蠍子的魔咒》(2600萬美元預算),以及《好萊塢式結局》、《奇招盡出》、和《雙生美蓮達》。這些影片在電影評論網站爛番茄上均被標示為“爛”(rotten)的評級,平均國內票房不足四百萬美元。 一些影評家稱艾倫的影片自從1999年的《甜蜜與卑微》以來就一直欠佳,並表示艾倫電影的黃金時代已離他遠去。 艾倫還讓他的教子昆西·羅斯(Quincy Rose,米奇·羅斯的兒子)在《雙生美蓮達》中飾演了一個角色。2001年艾倫當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賽末點》(2005年)是艾倫這十年間最成功的影片,好評如潮。拍攝地設在倫敦,並由喬納森·雷·麥耶斯和斯嘉麗·詹森主演。《賽末點》的劇情明顯比艾倫的前四部夢工廠電影更為陰暗。在《賽末點》中,艾倫的主角設定從智慧的紐約上層階級轉向富有的倫敦上層階級。該片國內票房超過2300萬美元(比他20年來拍攝的任何一部影片都要多),全球票房超過6200萬美元。《賽末點》為艾倫贏得了自1998年以來的第一個奧斯卡獎提名——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同時也獲得了自1987年以來第一次金球獎提名——最佳導演提名和最佳劇本提名。艾倫在接受《首映》雜誌採訪時稱,這是他所拍過的最棒的一部電影。

 

艾倫繼續回到在倫敦拍攝的影片《獨家新聞》,主演仍是斯嘉麗·詹森,還有伊恩·麥柯肖恩、休·傑克曼、凱文·麥克納利和艾倫自己。該片於2006728上映,評價褒貶不一。他還在倫敦拍攝了《卡珊德拉之夢》,200711月上映,由科林·法瑞爾、伊萬·邁克格雷戈和湯姆·威爾金森主演。

 

在結束了他的第三部倫敦電影之後,艾倫前往西班牙。他簽訂了一項協議——在阿維萊斯、巴賽隆納和奧維耶多拍攝電影《午夜巴賽隆納》。該片於200779開拍,由斯嘉麗·詹森、賈維爾·巴爾登、麗蓓嘉·豪爾和潘娜洛普·克魯茲主演。艾倫在談到該片的拍攝經驗時稱:“對我來說西班牙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國家。我很高興來到西班牙,並且第一次與MediaproMediapro是西班牙的一個電影電視交流合作組織,1994年成立於巴賽隆納)合作拍攝影片。”《午夜巴賽隆納》獲得一致好評,並贏得了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電影。潘娜洛普·克魯茲憑藉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艾倫說他在歐洲市場上“倖存”了下來。歐洲觀眾似乎更易接受艾倫的電影,尤其在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那兒有他的大批粉絲(《好萊塢式結局》中的玩笑)。 “美國已變得與以前完全不同了,如今很難拍好一部小製作電影,”艾倫在2004年的一次訪談中說到。“貪得無厭的工作室不是不關注好片。如果拿到一部好片他們會更高興,但能賺錢才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只希望這100萬能變成5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