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0 13:25:49somergg

※ 3D電影─是什麼 ※ (上篇)

 

3D電影是立體電影,1953524立體電影首次出現,為了把觀眾從電視奪回來,好萊塢推出了一種新玩意兒--立體電影。戴著特殊眼鏡的觀眾像在觀看《布瓦那魔鬼》及《蠟屋》這類驚險片那樣,發現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車及魔鬼的後面。從而為我們帶入了立體電影的時代。幻影星空目前已經具備生產4D影院設備、5D影院設備、7D互動影院設備的能力,技術不斷在更新中。

 

發展歷史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成像不同”的現象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36年利用雙鏡頭攝影機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有立體效果的影片,但此技術具有不少限制。之後從RealD三維等技術發展、阿凡達等電影流行之後,立體影片才進一步被廣泛推廣。

 

有一名澳大利亞導演宣稱,1936年納粹德國時期已經成功拍攝兩部三維電影。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裏”。儘管《生活》雜誌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只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麼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19540305 ,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新版《黑湖妖譚》計畫在2011年上映。

 

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鐘,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1982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蘇。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占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2008年,《U2 3D演唱會》是第一部完全用3D攝影機拍攝的真人影片,這個音樂紀錄片堪稱先鋒。

 

2009年,環球的動畫片《鬼媽媽》是第一部採用停格動畫形式的3D電影。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科幻電影,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該影片預算超過5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預算最高的電影。

 

大衛·斯萊德(David Slade)執導的《暮光之城3:月食》已於2010630上映。影片採用3D IMAX技術 。《暮光之城3:月食》的故事繼續圍繞女主角與吸血鬼愛人以及狼人之間展開,在狼人角色淡出之後,她還將面臨新的吸血鬼軍團的挑釁。據悉,隨著《暮光之城》的人氣爆炸,系列電影的投資規模亦越來越大,特效水準也將大幅度提高。

 

3D電影在國內大範圍上映實際始於2008年的《地心歷險記》。近在咫尺的細微生物、呼嘯而過的珍奇異獸、過山車般身臨其境的美妙感覺……100元的高昂票價和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力,讓該片在有限的803D銀幕放映27周,票房達6700萬元,平均每塊銀幕票房80萬元。以票房3.2億元的《赤壁》()為例,它在3600塊銀幕放映合每塊銀幕票房8萬多元。比較兩部影片,3D電影平均銀幕票房數是普通影片的10倍!“賣一部電影的票房就收回了放映設備的投入”,堪稱奇跡。

 

一系列引進的3D大片掀起了3D熱潮,國內眾多院線紛紛擴建、更新放映設備,力推3D電影。08年中國的3D銀幕數量還只有86塊,一部《地心歷險記》6700萬的票房極大的刺激了各院線老闆的胃口,紛紛上馬升級3D銀幕和設備,到暑期《冰河世紀3》上映之時,中國的3D銀幕數量已經迅速發展到350塊。《阿凡達》上映之時,中國的3D銀幕數量將突破600塊,成為緊隨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3D電影市場。中國3D銀幕數量2010年的目標甚至是1300

 

短短一年半時間,3D銀幕數翻了近五番,而且這一增速還在持續。一種是放映機成本較低,投入幾十萬,但科技含量在眼鏡上,因此一副立體眼鏡的成本就達到了700元(如今更新換代,不少影城已經不需押金了);另一種方式,則是眼鏡只有2030元,但設備成本高達幾百萬。只要有數位銀幕,在此基礎上花20多萬元添加設備就能放映3D電影,成本不算高,複製起來非常容易。因此絕大部分影城都採用前者設備放映DDD電影。

 

中國3D電影市場一不留神成為全球第二,成長速度可謂一日千里。同時,一批優秀的影視、動畫工作者也投入到了3D電影的製作。開創了國產3D電影的先河。隨後。只可惜國產3D電影還不成熟,一方面技術上不能真正與好萊塢3D效果抗衡,另一方面急功近利的創作不倫不類,這三部電影進入市場也是幾乎石牛入海。

 

業內傳言“未來兩年,市場上國產3D電影會出現“紮堆”之勢。20102月初上映的3D動畫《超蛙戰士之初露鋒芒》,正在製作中的3D真人版《驚魂平安夜》、《唐吉訶德》、《胡桃夾子》和3D動畫《搖滾藏獒》、《天書奇譚》、《古蜀傳奇》、《齊天大聖鬧天宮》、《豬八戒招親》等將與勢頭更加兇猛的進口3D大片形成直接競爭。 但狀態來看,和《齊天大聖前傳》、《麋鹿王》、《樂火男孩》相似,這些影片都貌似為了搶3D熱潮,分食3D技術帶來的巨額效益,誠意難說。

 

20104D影院是在3D立體電影的基礎上加環境特效模擬仿真而組成的新型影視產品。所謂4D電影,也叫四維電影;即三維的立體電影和周圍環境模擬組成四維空間。將震動、吹風、噴水、煙霧、氣泡、氣味、佈景,人物表演等特技效果引入3D電影(即立體電影)中。形成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這是當今流行的4D電影。

 

立體原理

 

立體電影(ANAGLYPH):將兩影像重合,產生三維立體效果,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看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亦稱“3D立體電影”。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出現於1922年。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立體電影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的拍攝裝置,拍攝下景物的雙視點圖像。再通過兩台放映機,把兩個視點的圖像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顯示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重疊的,有些模糊不清,要看到立體影像,就要採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圖像,右眼只看到右圖像,如在每架放影機前各裝一塊方向相反的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使用對應上述的偏振光的偏振眼鏡觀看,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看到立體景像,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互補色、開關、柱鏡、狹縫光柵等都是在保證左眼看左圖,右眼看右圖這一基本原理上的幾種螢幕觀看立體的不同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在螢幕上看立體的方式會更多。

 

消費習慣的變化

現代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人們的時間觀念越來越強烈,人們用於消費娛樂的時間也相對減少且集中,所以人們走進影院也開始不僅僅為了欣賞電影,而是希望得到一體化的娛樂享受,包括休閒、購物、觀影等等。消費者對綜合性影院的需求增大。

 

高端市場需求旺盛

城市中產階級等高端消費者在看電影的同時,開始追求更多社交等方面的需求,注重環境的優雅、服務的優良和消費高品位。到擁有豪華空間、聲光效果更佳的豪華影院看電影,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消費,一種品味的表現。這種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與影院經營理念的改變、豪華影院的大量建成互相作用,使得高端市場成為了支撐中國電影市場的核心部分。掀起一股改造影院的浪潮:超大銀幕、數位身歷聲、八聲道、SRDDTS、後環繞......影院的觀影條件全面升級。

 

低端市場需求不足

中國的院線大都集中在大城市的繁華商業區,考慮交通和就餐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使得大多數人不可能經常去看電影。至於二三級城市,電影離人們的生活就更遠了。低端市場可以說幾乎被盜版佔據,對正版產品和影院觀影需求明顯不足。 

 

解析

 

人以左右眼看同樣的物件,兩眼所見角度不同,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並不完全相同,這兩個像經過大腦綜合以後就能區分物體的前後、遠近,從而產生立體視覺。立體電影的原理即為以兩台攝影機仿照人眼睛的視角同時拍攝,在放映時亦以兩台放影機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銀幕上,以供左右眼觀看,從而產生立體效果。

 

拍攝立體電影時需將兩台攝影機架在一具可調角度的特製雲臺上,並以符合人眼觀看的角度來拍攝。兩台攝影機的同步性非常重要,因為哪怕是幾十分之一秒的誤差都會讓左右眼覺得不協調;所以拍片時必須打板,這樣在剪輯時才能找得到同步點。

 

放映立體電影時,兩台放影機以一定方式放置,並將兩個畫面點對點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個銀幕內。在每台投影機的鏡頭前都必須加一片偏光鏡,一台是橫向偏振片,一台是縱向偏振片(或斜角交叉),這樣銀幕就將不同的偏振光反射到觀眾的眼睛裏。觀眾觀看電影時亦要戴上偏振光眼鏡,左右鏡片的偏振方向必須與投影機搭配,如此左右眼就可以各自過濾掉不合偏振方向的畫面,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像,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放映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放映的畫面。這些畫面經過大腦綜合後,就產生了立體視覺。

 

利用人的雙眼視角差和會聚功能等特性拍攝的放映時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普通的電影或照片都是一個鏡頭從單一視角拍攝的,影像都在同一平面上,人只能根據生活經驗(如近大遠小、光線明暗)產生空間感。而立體電影則是由從類似人兩眼的不同視角攝製的具有水準視角差的兩幅畫面組成的,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幕上呈雙影,通過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觀眾左眼看到的是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的是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於是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觀眾看到的影像好像有的在幕後深處,有的脫框而出,似伸手可攀,給人以身臨其境的逼真感。

 

採用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的立體電影受觀眾廳座位區位置的嚴格限制,觀眾頭部不能隨便移動,否則立體效果消失,因此觀眾感到異常不便。在戴眼鏡觀看的立體電影中,廣泛採用著彩色眼鏡法和偏光眼鏡法。彩色眼鏡法是把左右兩個視角拍攝的兩個影像,分別以紅色和青(或綠)色重疊印到同一畫面上,製成一條電影膠片。放映時可用一般放映設備,但觀眾需戴一片為紅另一片為青(或綠)色的眼鏡。使通過紅鏡片的眼睛只能看到紅色影像,通過青色鏡片的眼睛只能看到青色影像。此法的缺點是觀眾兩眼色覺不平衡,容易疲勞;優點是不需要改變放映設備。初期的立體電影常用這種方法。

 

1985年日本築波國際科技博覽會上展出了採用這種方法的球幕黑白電影,效果更佳。偏光眼鏡法的立體電影,從1922年開始一直為各國所重視,有些國家已和大視野的電影相結合,拍成品質更高、效果更好的彩色立體電影。這種電影在放映時,左右畫面以偏振軸互為90°的偏振光放映在不會破壞偏振方向的金屬幕上,成為重疊的雙影,觀看時觀眾戴上偏振軸互為90°、並與放映畫面的偏振光相應的偏光眼鏡,即可把雙影分開獲得立體效果。由於製作和放映工藝的不同,偏光立體電影有雙機和單機之分。1985年的築波博覽會上展出了70毫米大銀幕彩色立體電影。自60年代以來,中國拍攝的立體電影是採用偏振光方式觀看的立體電影。

 

蘇聯在70年代研試了全息立體電影,觀看時不必戴眼鏡,有很大的影像亮度範圍。由於觀眾眼睛的視覺調節和收斂是自然的,不會引起過分緊張和疲勞,觀眾只要轉動頭部,即可看到如同實物那樣的位置變化,比普通電影有更大的深度感,就象真實物體那樣。這種電影仍在研究試驗階段。

 

技術

 

立體電影是應用光的偏振現象的一個例子。在觀看立體電影時,觀眾要戴上一副特製的眼鏡,這副眼鏡就是一對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這樣,從銀幕上看到的景象才有立體感.如果不戴這副眼鏡看,銀幕上的圖像就模糊不清了。這是為什麼呢?

 

這要從人眼看物體說起。人的兩隻眼睛同時觀察物體,不但能擴大視野,而且能判斷物體的遠近,產生立體感。這是由於人的兩隻眼睛同時觀察物體時,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並不完全相同,左眼看到物體的左側面較多,右眼看到物體的右側面較多,這兩個像經過大腦綜合以後就能區分物體的遠近,從而產生立體視覺。

 

立體電影是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從兩個不同方向同時拍攝下景物的像,製成電影膠片。在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把用兩個攝影機拍下的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體電影,就要在每架電影機前裝一塊偏振片,它的作用相當於起偏器。從兩架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

 

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這兩束偏振光投射到銀幕上再反射到觀眾處,偏振光方向不改變。觀眾用上述的偏振眼鏡觀看,每只眼睛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像,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像直接觀看那樣產生立體感覺─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

 

3D拍攝

 

摘下3D眼鏡,你看到電影畫面是重的。兩個重疊的畫面並不是完全一樣的,而是用兩個不同的攝影機拍攝出來的。3D電影的原理其實跟人眼是一樣的,之所以我們用肉眼看到的世界是有立體感的,是因為兩個眼睛細微的角度差別經由視網膜傳至大腦裏,就能區分出景物的前後遠近,進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

 

3D電影在拍攝的時候,就是用兩架攝影機模仿了人的眼睛。行內有‘昆蟲眼’、‘人眼’、‘巨人眼’之說,如果要拍很近的景,兩個攝影機要像蒼蠅的眼睛一樣離得那麼近。一般的話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跟人眼差不多。如果要拍遠景,兩個攝像機就要分得像巨人的眼睛那麼開。根據拍攝距離的遠近,有一個公式來算出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應該擺放得多遠。“但是光靠公式也不行,主要還是要靠經驗。有時候兩個攝像機可能會垂直著或是斜著放,然後再用一面鏡子,才可以完成拍攝。”

 

3D電影為什麼現在開始成氣候,以前用膠片拍3D,一套攝影機有三四十斤重,到了數碼時代,3D攝影機已經不到10斤。在放映的時候,以前的膠片3D電影必須兩台放映機一起放,稍微一不同步電影就毀了。電影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使得3D電影快速上馬。

 

其實這幾年3D電影一直集中在動畫領域,那是因為動畫片加30*的投資就能變成3D的了,只需要後期弄弄就行。真人實景的3D的投資就得比2D的多一倍了。立體攝影器材、後期製作、選景、耗時等都牽涉到費用問題,而且如果拍得不好,後期用的時間會更長,花的費用也相對更多。”

 

製作流程

 

1>劇本討論立體影片製作客戶的要求,主要訴求點,製作師交流與溝通。

 

2>概念設計業內通用的專業立體電影流程前期製作,內容包括根據劇本繪製的動畫場景、角色、道具等的二維設計以及整體動畫風格(色調,節奏,情緒,泥塑---魔戒,星戰,綠巨人等)定位工作,給後面三維製作提供參考。

 

3>分鏡故事板根據文字創意劇本進行的實際製作的分鏡頭工作,手繪圖畫構築出畫面,解釋鏡頭運動,講述情節給後面三維製作提供參考。

 

4>粗模在三維軟體中由建模人員製作出故事的場景、角色、道具的粗略模型,為故事板(Layout)做準備。用3D粗模根據劇本和分鏡故事板製作出Layout3D故事板)。其中包括軟體中攝像機機位元擺放安排、基本動畫、鏡頭時間定制等知識。根據概念設計以及客戶、監製、導演等的綜合意見,在三維軟體中進行模型的精確製作,是最終動畫成片中的全部“演員”。

 

5>貼圖材質根據概念設計以及客戶、監製、導演等的綜合意見,對3D模型“化妝”,進行色彩、紋理、質感等的設定工作,是動畫製作流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6>骨骼蒙皮根據故事情節分析,對3D中需要動畫的模型(主要為角色)進行動畫前的一些變形、動作驅動等相關設置,為動畫師做好預備工作,提供動畫解決方案。

 

7>分鏡動畫參考劇本、分鏡故事板,動畫師會根據Layout的鏡頭和時間,給角色或其他需要活動的物件製作出每個鏡頭的表演動畫,有人工設定關鍵幀,也有動作捕捉器。動畫調節在三維動畫中是與二維動畫類似的思考方法,但在這個工作上三維動畫有很大的優勢。我們知道二維動畫在製作時有“原畫師”和“動畫師或中間畫”,在三維動畫的世界之中設計者做的是“原畫師”的工作,我們操作骨骼系統在不同的關鍵幀設定動畫。而“動畫師”的工作則全部由電腦自動完成。

 

8>燈光根據前期概念設計的風格定位,由燈光師對動畫場景進行照亮、細緻的描繪、材質的精細調節,把握每個鏡頭的渲染氣氛。

 

9>3D特效根據具體故事,由特效師製作。若干種水、煙、霧、火、光效在三維軟體(Maya)中的實際製作表現方法。

 

10>分層渲染動畫、燈光製作完成後,由渲染人員根據後期合成師的意見把各鏡頭文件分層渲染,提供合成用的圖層和通道。

 

11>配音配樂由劇本設計需要,由專業配音師根據鏡頭配音,根據劇情配上合適背景音樂和各種音效。片子的音樂可以作曲或選曲。這兩者的區別是:如果作曲,片子將擁有獨一無二的音樂,而且音樂能和畫面有完美的結合,但會比較貴;如果選曲,在成本方面會比較經濟,但別的片子也可能會用到這個音樂。

 

旁白和對白就是在這時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對白完成以後,在音樂完成以後,音效剪輯師會為影片配上各種不同的聲音效果,至此,一條立體電影的聲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準備完畢了,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將以上所有元素並的各自音量調整至適合的位置,並合成在一起。這是立體電影製作方面的最後一道工序,在這一步驟完成以後,則立體電影就已經完成了。

 

12>後期剪輯用渲染的各圖層影像,由後期人員合成完整成片,並根據客戶及監製、導演意見剪輯成不同版本,以供不同需要用。

 

4D電影3D電影的區別

 

4D動感影院是相對3D立體影院而言的,就是在3D立體影院基礎上,加上觀眾周邊環境的各種特效和專業動感座椅。環境特效一般是指閃電模擬/下雨模擬/降雪模擬/煙霧類比/泡泡類比/降熱水滴/振動/噴霧類比/噴氣/噴霧/掃腿/耳風/耳音/颳風等其中的多項。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這就是當今十分流行的4D動感影院。

 

3dthree-dimensional的縮寫,就是三維圖形。在電腦裏顯示3d圖形,就是說在平面裏顯示三維圖形。不像現實世界裏,真實的三維空間,有真實的距離空間。電腦裏只是看起來很像真實世界,因此在電腦顯示的3d圖形,就是讓人眼看上就像真的一樣。人眼有一個特性就是近大遠小,就會形成立體感。電腦螢幕是平面二維的,我們之所以能欣賞到真如實物般的三維圖像,是因為顯示在電腦螢幕上時色彩灰度的不同而使人眼產生視覺上的錯覺,而將二維的電腦螢幕感知為三維圖像。基於色彩學的有關知識,三維物體邊緣的凸出部分一般顯高亮度色,而凹下去的部分由於受光線的遮擋而顯暗色。

 

這一認識被廣泛應用於網頁或其他應用中對按鈕、3d線條的繪製。比如要繪製的3d文字,即在原始位置顯示高亮度顏色,而在左下或右上等位置用低亮度顏色勾勒出其輪廓,這樣在視覺上便會產生3d文字的效果。具體實現時,可用完全一樣的字體在不同的位置分別繪製兩個不同顏色的2d文字,只要使兩個文字的座標合適,就完全可以在視覺上產生出不同效果的3d文字

 

眾所周知,3D影院(通常稱為立體電影)已經具有幾十年歷史。隨著影娛樂技術的發展和娛樂市場的需求,人們不僅將震動、墜落、吹風、噴水、撓癢等特技引入3D影院,而且還根據影片的情節精心設計出煙霧、雨、光電、氣泡、氣味、佈景、人物表演等效果,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這就是當今十分流行的4D影院。

 

由於4D影院中電影情節結合各種特技效果發展,所以觀眾在觀看4D影片時能夠獲得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全方位感受。

 

4D影院的發展非常迅猛,4D影院的表現形式也根據人們不斷提高的娛樂需求有了很大的發展,平面銀幕方式的4D影院正受到環幕方式的衝擊,而新型特技座椅配合動感平臺,又使4D影院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進入21世紀後,大直徑、多畫面的柱面4D影院逐漸成為主流。尤其是柱面銀幕4D影院的出現,各種動感平臺,旋轉平臺,軌道車也根據劇情進入影院,成為當今發展最為迅猛的4D影院類型。生機勃勃的4D影院將為觀眾帶來更新的娛樂感受。

 

觀看方式

 

1>空分法電影院中普遍採用。一般用偏振眼鏡觀看,也有用光譜眼鏡的。

 

2>不閃式不閃式3D 電視方式是最接近我們實際感受立體感,不閃式3D的特點:有關視角方面,在視聽推薦距離內觀看時不閃式3D全然不成問題。比如,除了在一米以內站著、坐著或者用非常不正常的姿勢觀看電視以外,在3D電視視聽推薦距離內觀看時沒有任何問題的。唯一缺點是播放1080p時只有540p,也就是畫質減半,導致效果不明顯。

 

不閃式3D電視方式是最接近我們實際感受立體感,最自然的方式。如同在電影院裏享受生龍活虎的3D影像,能夠同時看兩個影像把分離左側影像和右側影像的特殊薄膜貼在3D電視表面和眼鏡上。通過電視分離左右影像後同時送往眼鏡,通過眼鏡的過濾,把分離左右影像後送到各個眼睛,大腦再把這兩個影像合成讓人感受3D立體感。

 

優勢:

a>沒有閃爍,能體現讓眼睛非常舒適的3D影像。不閃式3D沒有電力驅動,可舒適佩戴眼鏡並且全然沒有閃爍感。因此可以盡情享受讓眼睛非常舒適的3D影像。看實際測量閃爍程度的資料就能知道資料幾乎是零,不會有頭暈的狀態出現。

 

b>可視角度廣,觀看不閃式3D電視時只要是在推薦距離內,在任何角度觀看,它的畫面效果、色彩表現力都不打折扣,可以在沒有角度限制的情況下去享受完美震撼的3D影像。

 

c>能夠用輕便舒適的眼鏡享受3D影像。不閃式3D眼鏡輕便、價格合理,還可以使用夾套眼鏡讓配戴眼鏡的人也能舒服使用。

 

d>體現沒有重疊畫面的3D影像。畫面重疊現象是因為右側影像進入左側眼睛或左側影像進入右側眼睛而發生的。不閃式3D所使用的特殊薄膜分離左右影像後體現3D影像,所以不會發生畫面重疊現象享受好像看到活生生的真實物體的立體影像。通過實際測量畫面重疊的資料就能知道不閃式3D的重疊資料是人無法感知的水準。

 

e>體現沒有畫面拖拉現象的高清晰3D影像。不閃式3D能夠體現1秒鐘2403D合成影像。所以在相同的時間裏,不閃式3D能表現更多的畫面情報而體現沒有拖拉的高清晰立體影像。所以不閃式3D也被稱作世界唯一的240赫茲3D電視。

 

3>互補色是另一種3D立體成像技術,有紅藍、紅綠等多種模式,但採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4>時分法時分法需要顯示器和3D開關眼鏡的配合來實現3D立體效果。時分法所採用的立體眼鏡構造有些複雜,當然成本也高些。

 

優點:應用得最為廣泛,資源相對較多

 

缺點:a>戴上眼鏡之後,亮度減少較多;b>3D眼鏡快門的開合在日光燈作用下與左右圖像不完全同步,會出現串擾重影現象;c>快門式3D眼鏡的售價基本在1000元左右,相對較貴,並且需要安裝電池或充電使用。

 

5>光柵式為了迎接2008北京奧運會接收電視立體節目,我國自己製造出了光柵式的立體電視機,但光柵式也有缺點,就是清晰度和其他的立體相比要差些,只有在非常大的電視上清晰度稍高,但這樣一來,價格也就上去了,想克服這個缺點就是要技術進步。

 

6>普氏立體這是一戰後的一位老兵發現的一種看立體的方式(國內叫過全真立體),這項立體電視技術與原有各種制式的電視設備相容,其原理是在拍攝立體節目時,讓攝像機向左或向右勻速移動,主要是運動立體的效果。觀眾看節目時,戴上一付對應左移或右移的特製眼鏡,這種眼鏡的鏡片一個是透明的,另一個是半透明的,成本低廉,如果不戴眼鏡和看普通電視沒有區別。這項技術面臨淘汰的原因是左移與右移所拍的片子與觀看帶的眼鏡容易混淆,造成立體效果不明顯,而其相容性好的特點又被過度炒作,八十年代起,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幾起幾落。

 

7>觀屏鏡以前專用於看立體相機拍的圖片對,圖片對一般左右呈現。缺點:看圖像或電影時最多只能是螢幕一半大小;優點:非常清晰。

 

8>全息式在各個角度看上去都是立體的,不用立體眼鏡。價格是貴得出奇,只在科技館有展示。

 

9>快門式該類型眼鏡安裝有電池,在使用時打開開關使用,效果較光柵式有明顯提升。

 

快門式缺點

a>眼鏡的問題,首先眼鏡是需要配備電池的,但是眼鏡必須要帶著才能欣賞電視節目,那麼電池產生電流的同時發射出來的電磁波產生輻射,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

 

b>畫面閃爍的問題,3D眼鏡閃爍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主動快門式3D眼鏡,也就是說兩個鏡片每秒各要開合50/60次,即使是如此快速,用戶眼鏡仍然是可以感覺得到,如果長時間觀看,眼球的負擔將會增加。

 

c>亮度大大折扣,帶上這種加入黑膜的3D眼鏡以後,每只眼睛實際上只能得到一半的光,因此主動式快門看出去,就好像戴了墨鏡看電視一樣,並且眼鏡很容易疲勞。(續)

 



                               奇影幻境5D動感立體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