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2 10:14:54somergg

﹝盧旺達﹞─那頁血淚哀歌─(下)

              
                           ﹝盧旺達﹞─那頁血淚哀歌─()

 

《四月的某時》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19944月,一名胡圖族士兵在最初大屠殺的混亂裏與圖西族妻子和兩個兒子失散的故事,10後當他與遇見他的兄弟賽維爾時,才獲悉他們的命運。而身為記者的賽維爾正在坦桑尼亞Arusha的盧旺達國際法庭受審,罪名是通過電臺廣播煽動流血事件。

 

《四月的某時》(Sometimes in April)——描寫西方世界沒有參與調停的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的悲慘影片,加入了柏林電影節的競賽單元,是為期11天的電影節中兩部關於此暴行的影片之一。與特裏喬治的《盧旺達飯店》關注的是同一背景和題材,拉烏爾佩克卻以不同的途徑展示了內戰的創傷。這兩部影片和《卡雅利沙的卡門》可看出南非電影的升溫。濃筆重彩描繪出大屠殺血腥場面的《四月的某時》,比起同一題材的展映影片《盧旺達酒店》(Hotel Rwanda),具有絕對的震懾力。

 

這部由美國和盧旺達聯合制作的影片,是第一部關於大約80萬圖西人和胡圖族人遭到種族滅絕的主要影片,在盧旺達當地拍攝,並動用了大批當地居民作為臨時演員。

 

出生在海地的導演和人權積極分子拉烏爾-佩克(Raoul Peck)說,啟用仍然對那場災難記憶猶新的盧旺達人當臨時演員,可能有助於外國觀眾更好地理解他們內心的恐懼。佩克強忍住淚說:影片中所有的事情都是真實的。我認為難得有機會發生這種情況,各種族人們間的關係和衝突頃刻間全部爆發,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都成為了現實。

 

電影講述了19944月,一名胡圖族士兵在最初大屠殺的混亂裏與圖西族妻子和兩個兒子失散的故事,10後當他與遇見他的兄弟賽維爾時,才獲悉他們的命運。而身為記者的賽維爾正在坦桑尼亞Arusha的盧旺達國際法庭受審,罪名是通過電臺廣播煽動流血事件。影片中也提到了作為美國國務院官員的黛博拉-溫格(Debra Winger),努力說服當時的總統比爾-克林頓採取行動。

 

另一部同樣題材的影片《盧旺達酒店》(Hotel Rwanda)參加了柏林電影節的非競賽單元。佩克說他有意識地決定,要比《盧旺達酒店》描繪更多栩栩如生的暴力場面。他說:我的第一個目標是要把影片拍得盡可能真實殘酷,又不會讓觀眾掉頭而去。我需要觀眾,我需要他們看完整部電影,走完這次恐怖之旅。這場有計劃的種族屠殺發生的時候周圍沒有攝影機。

 

佩克花費了數個月的時間在盧旺達和坦桑尼亞進行調查,影片劇本中的部分內容來自審理團聽證會的副本。他說,一些出演影片的盧旺達人聲稱他們不能演兇手,只能演受害者,因為10年前的悲劇仍然深入人心,椎心刺骨。佩克說,拍攝期間由5位專家組成的心理學家小組一天24小時都要駐守在片場。

 

在片中扮演一名圖西族受害者的比利時女演員卡羅爾-卡雷梅拉(Carole Karemera)說,電影的製作過程對許多身受其害的人來說,是一種精神治療。她說:經受了痛苦,你才會有羞恥心,才會安靜下來。現在我們試著談論這件事,也開始再次相信其餘的人類。

                     

                                    《殺戮禁區》電影

 

《殺戮禁區》又名《獵犬》,是一部由英國和德國合拍的反映盧旺達種族大屠殺的電影。該片講述了一位白人牧師及一個年輕教師是如何利用破舊的學校收留和保護難民的故事,但最終他們未能保護所有的人。與以上兩部影片不同的是,這是一部站在白人的視角描述盧旺達種族大屠殺的電影。

 

以真實的事件為故事依據,在盧旺達實地取景,分享的是在一個最殘忍的環境裏發生的一個個最具人性的美好願望。 19944月,在盧旺達首都基加里一所名叫ETO的中學裏。這裏不但變成了聯合國的軍事基地,還是一所提供庇護的難民營。然而,危險卻時刻伴隨在圖西族人的身邊,因為在學校的鐵門外,圍滿了身上佩帶著彎刀的胡圖族民兵,他們在門外大聲叫囂,久久不肯離去。讓圖西族人想像不到的是,ETO中的安全並沒有維持多久,五天之後,聯合國維和部隊從學校中撤退,並帶走了所有的白種人……

 

在隨後的幾個小時裏,盧旺達被鮮血染紅了,地上鋪滿了殘缺不全的屍體,無論是圖西族還是胡圖族,都一個一個倒在了血泊之中。然而,在人人只求自保的盧旺達,ETO裏卻有這麼兩個人沒有跟著維和部隊離開,他們一個是宣揚以愛換取和平的克里斯多夫神父,一個是理想主義的英語老師喬·科納,在他們的幫助下,數百名圖西人在這場浩劫中得以活命。

 

影片中克里斯多夫牧師這個角色,其原型就是威詹克·庫瑞克,至於另一個英語教師喬·科納--大衛·拜爾頓坦言喬是他在盧旺達碰到的很多人的綜合體,你能從他身上看到老師、工人甚至是學生的影子。在大屠殺開始之初,美國和英國政府無一例外地遊說聯全國安全理事會不要派兵去盧旺達,甚至在這之後的一個月的時間裏,都拒絕承認這次慘案是有計劃的種族屠殺

 

就在他們急著向全世界否認的同時,盧旺達卻有將近100萬人在這場浩劫中喪生。於是,拜爾頓決定將自己在盧旺達親身經歷的一切搬上大銀幕:發生在那裏的種族屠殺,並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內戰,它能反襯出許多事情,比如作為國際性組織的救援失敗,比如我作為一名記者的羞愧……相信很多人都有與我相似的感覺,就像那些離開ETO的教師、倉皇跑掉的外交官,甚至還有接到命令不得不撤離的聯合國士兵,這些人將他們的盧旺達朋友拋在了身後。

 

就連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都在這件事上展示了他們在維護道德方面的懦弱與膽小。那個時候最清楚不過的,就是兩條外交方面的潛規則:如果你是白人,或者和西方世界有所關聯,就能得到安全理事會的保護;反之,如果你是窮人或者黑人,那就請你忘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組織,你只能靠自己。為什麼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偏偏對發生在盧旺達的慘劇反應遲鈍?確實值得我們反思,就像拜爾頓後來補充的那樣:當國際組織按兵不動的時候,卻有像威詹克·庫瑞克這樣的人留了下來,他們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拯救著生命,他們做到了其他人沒有做到的事情,他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

 

關於盧旺達,必須知道的20件事:

 

1 19世紀,圖西國王Kigeri Rwabugiri建立了這個統一的國家,這裏主要由三個民族組成:胡圖族(85%)、圖西族(13%)和特瓦族(2%)

 

2 1885年,歐洲強國在柏林會議上決定了德國統治的殖民版圖,其中包括盧旺達。

 

3 1923年,雖然由比利時接管了盧旺達,卻要依靠傳統的圖西族長來一同管理國家。

 

4 1926年,比利時人決定在盧旺達人的身份證上,標明胡圖、圖西或特瓦。

 

5 1957年,胡圖族人公開發表聲明,指責在盧旺達的領導階級中,圖西人成壟斷趨勢。同時,胡圖人成立了政黨。

 

6 1959年,盧旺達國王去世,胡圖人起義想要推翻圖西族的統治。數千名圖西人被殺,更多的人則逃往鄰國避難。比利時人轉而又為胡圖人提供支援。

 

7 1962年,盧旺達脫離了比利時的殖民統治,宣佈獨立。由胡圖族的政黨領袖George Kayibanda正式接管。

 

8 1963年,除了在1959年逃到鄰國的圖西人……又有2萬圖西人被胡圖人報復性地殺害。

 

9、 胡圖政府禁止圖西人在學校或大學中任職。當政權落入Juvenal Habyarimana手中後,他創造了一黨制,並第一次將種族配額制引入盧旺達的政治體系中,圖西人只擁有9%的工作比率。

 

101975-1989年,盧旺達拒絕逃往鄰國的圖西人返回。叛黨FPR(盧旺達愛國陣線)在烏干達正式建立。

 

111989年,國際的咖啡市場全面崩潰,令盧旺達以農業為本的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中。

 

12、海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一直備受壓迫的圖西族人,迫于壓力,Juvenal Habyarimana終於同意回到多黨統治的階段。

 

131990-1992年,盧旺達軍事力量正式建立,同是他們還有計劃地訓練民兵,當然,能夠當兵的,只有胡圖人。完全由圖西人組成的FPR從烏干達佔領了盧旺達北部……為了報復他們,胡圖族再次屠殺了數千名圖西公民。

 

1419922月,國際人權組織譴責盧旺達的無線廣播煽動民族仇恨的情緒。11月,胡圖的激進派領袖Dr Leon Mugusera告訴胡圖人:將圖西人都扔進河裏。

 

1519932月,FPR襲擊了盧旺達邊境,法國軍隊被召集過來保護總統Juvenal Habyarimana的政權統治。戰爭一直持續著,不得不召開和平談判。8月,在坦桑尼亞(東非國家),和平協議簽定,其中包括允許多黨選舉,以及將FPR收編至盧旺達的正統軍隊中。聯合國同意送來人數為2500的維和部隊,幫助和平條約的執行,隨同而來的還有由加拿大司令官羅密歐·達賴爾率領的聯合國緩助組織。8-12月,新政府宣佈成立……但是一個激進的廣播電臺卻仍然在宣揚對圖西族人的仇恨。

 

161994年,1-3月,形勢再度緊張,盧旺達的人權組織向國際發出了警告,暴力事件很可能再度發生。比利時駐盧旺達大使甚至警告位於布魯塞爾的國會,說明了那個激進的廣播電臺將會製造什麼樣的麻煩。羅密歐·達賴爾通知聯合國司令部,胡圖的激進分子正在計畫一場對圖西人的屠殺。但是,他希望進一步調查此事件的請求卻被位於聯合國總部拒絕。46Juvenal Habyarimana和布隆迪的總統乘坐的專機被擊落,兩人被刺殺。

 

17199447,有計劃有組織的殺戮行為開始了,首先被拿來開刀的是兩族處在敵對位置的政客,既有胡圖人又有圖西人。其中還有10名維和部隊的士兵被胡圖軍事力量殺害。散播仇恨的廣播電臺譴責是比利時的軍隊和RPF聯手殺害了總統。武裝的胡圖民兵開始圍捕圖西人,FPR則進行了反擊。49,大面積的屠殺開始。聯合國維和部隊因為受到安全理事會的阻止而無法採取任何行動,比利時官方則在積極地遊說安全理事會撤回維和部隊。

 

18411-21日,法國和義大利分別派兵來到盧旺達,然而他們只是帶走了自己的大使……幾乎所有西方駐盧旺達的大使館,幾天之內全部人去樓空。425,大部分維和部隊撤回。

 

19427,保守估計,至少有25萬名盧旺達人在這次屠殺事件中喪生。428,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將發生在盧旺達的這次慘劇稱為有計劃的種族屠殺。與此同時,美國卻拒絕使用屠殺這種嚴肅的辭彙,並警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撤兵是為了避免有干涉盧旺達國家內政的嫌疑。524,美國國務院才在公開場合承認發生在盧旺達的一切是一場種族屠殺。7月,盧旺達軍隊被FPR擊敗,有大約100萬胡圖人逃到了剛果的薩伊,包括那些激進的民兵。

 

20719,一個以國家團結為宗旨的新政府成立了,強行標明種族的身份證被廢除。11月,聯合國在盧旺達建立了國際犯罪審判法庭(ICTR)--屠殺事件正式劃上了句點。

 

影片的另一個名字叫《獵犬》(Shooting Dogs),角色本身是虛構的,但整個事件卻是真實的。影片在ETO高中實地取景,這裏正是1994年發生屠殺事件的現場。“Shooting Dogs”則來自於聯合國維和部隊曾經開槍射殺那些啃食腐爛屍體的當地的狗。影片中使用的槍炮都是真正的武器,不過它們沒有裝上真實的彈藥,所以也就不具備殺傷力。影片中的一些角色,是1994年那場屠殺慘案中的倖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