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25 02:43:00沙包

家庭和樂是我們最大的福祉

在政治學的方法論上,有所謂後現代的「神入法」,要求研究者從內心體會被研究者的心理意識,而非以自我的想像推測被研究者的意圖。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即是我們日常所謂「將心比心」。然而在統獨問題上,最欠缺的也許就是此種將心比心的思維;在立場上是以截然二分的「統」與「獨」分割群眾,雖然「統獨」從情感、文化到經濟、政治,其實具有很大的模糊空間,並無截然二分的必要,然而,政治人物還是要以現代的民族建構論述來逼迫人們選邊站,好像模糊空間是一個多麼大的威脅。

例如某一個家庭有四個子女,其四個子女的政治立場有藍有綠;而他們的四個閩南親家的政治傾向也都不一樣。老大的伴侶是淡綠色的民進黨支持者,但其父母是積極的親民黨支持者,最喜歡的觀光地點是佛教聖地普陀山;老二的伴侶是積極的民進黨的支持者,且其父母也是如此,他們都不願意到「落後」的中國大陸觀光;老三的伴侶是淡藍色的群眾,覺得統一最終難免,但其父母支持「本土」的立場;老四的伴侶則覺得穩定最重要,經濟搞好才實在,連同其父母都支持國民黨。

這樣的故事不是憑空而生,事實上台灣任一個家庭在統獨問題上都可能有內部歧異,這樣的現實使我們不可能用一種決絕的態度看待統獨問題。家庭和樂是我們最大的福祉,因此我們完全有正當的理由,不希望家庭成員因為統獨的問題鬧得勢不兩立,不希望藍綠陣營搞得水火不容,也不希望兩岸關係被搞得劍拔弩張。

其實統獨既沒有截然的對立區隔,亦沒有任何的緊迫性,以致於需要成為當前台灣政治的首要議題。對於一般人來說,統獨之爭往往只意味著家人之間的摩擦,於是選邊站反而成為我們家庭生活上的負擔。我們何必支持這種負擔?我們就不能看到內政問題清清楚楚底攤在陽光下說清楚講明白?我們不能相信「政府官員素質太差」之類的譏評,因為台灣的部會首長和立法委員可能擁有世界上最高比例的博士;因此我們更有權要求更好的政治,一個不是用「統獨」來當無能煙霧彈的政治。

圖:我的姪女。政治是為了人民,不是為了什麼國家萬歲。
2003年11月12日。報社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