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03 01:55:18中文小僂儸

奇聰0102《仁者無敵》第十五章-讀後感

明道管理學院二技中文系四A
科目名稱:經學通論
指導教授:陳金木
座號:0328302
姓名:吳奇聰



本章一開始孔子就開始他當官的忙碌過程了,孔子當官力求公正,不詢私,孔子對原憲的行為感到高興,但對冉求為公西華母親恩申請補助金一事,感到生氣,因為為何原憲可以,公西華、冉求卻不行,孔子感嘆一但與利益掛勾,就能使人變樣了,孔子想到以前的純真弟子們,只能仰天長嘯。

而冉求問了孔子並請求增加對公西華的補助後,只給八斗八升小米,但與公西華母親所請求的數量仍差距很遠,冉求在礙於是老朋友的情面下,斷然的發給了八十石的小米給公西華的母親。

孔子知情後而嚴重批評冉求不能只因老朋友的情而不秉公處理,孔子回想過去曾教眾弟子要有仁和禮,公西華家裡又不窮,為何要拿窮老百姓的錢,嚴重違反孔子平日的教導,令孔子感到權利與金錢能腐化一個人,縱使不腐化,身旁的人也會狐假虎威的從中謀利。

孔丘雖然把仁和禮並稱,但是就一個完全的人格說,「仁」還是比較根本的。”又言:”人必須有其真性情,真情實感才可以行「禮」。仁先禮後。”
”「禮」觀念為孔子學說之始點,但非孔子學說之理論中心。蓋孔子之學,特色正在於不停滯在「禮」觀念上,而能步步昇進。”及另文:”然則孔子如何發展其有關「禮」之理論?簡言之,即攝「禮」歸「義」,更進而攝「禮」歸「仁」是也。通過此一理論,不唯本身不同於儀文,而且「禮」之基礎亦不在於「天」,而在於人之自覺心或價值意識。於是,孔子一方面固吸收當時知識份子區分禮儀之說;另一方面,更建立「仁,義,禮」之理論體系,透顯人對自身之肯定,離開原始信仰之糾纏。於是,孔子予周文之精神以自覺基礎,遂開創儒學之規模。故「仁,義,禮」三觀念,即構成孔子之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