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01 23:58:49中文小僂儸

《仁者無敵》孔子小說 ----第十六章 (長嶸0101 )

孔子的學生紛紛當官了,只有子貢與顏回不想當官,令孔子無奈。


孔子當官自然是照著自己的理想,在前進著。

但常常事與願違,世風日下,有很多人還是喜歡個自為政的。

孔子本想因魯定公即位,等待著魯國政局的轉變。豈知政權仍由季孫氏所操縱,而季孫氏又為權臣楊虎把持,楊虎曾多方聯絡孔子,卻為孔子巧妙應付過去。

後楊虎一倒,季孫氏感謝孔子的不附楊虎,而委命孔子作司寇,此時孔子已是五十知天命之年。這是他政治生涯的黃金時段,孔子在這期間完成了兩大任務,即「夾古會盟」和「墮三都」。此二大事不僅可看出孔子的足智多謀,更具備了不怕惡勢力的勇氣。然而當孔子將魯國治理得「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於塗,塗不拾遺。」

同時孔子亦曾提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悔聖人之言。」(《論語‧季氏》)由這可知,君子由於了知天命而畏天命,對於在德業進修具有提攜指導的長輩,是保持恭敬虛心受教的,同時對於常人所無法理解的聖言,更不會因自己不懂而詆毀,而是先以虔敬的心領受。

這種「知天畏命」的君子,就如同「知果畏因」的菩薩。菩薩畏因,乃是從根本不犯惡行的內省功夫做起;眾生畏果,卻是由於不知「自作自受」的道理而犯下諸多惡事,以致備嚐苦果才後悔。如此看來,君子之風與佛門之行,在如何安身立命的道理上是相一致的,只是所用的形式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