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01 11:58:20包淳亮

一邊一國之後呢?

陶文先假設一邊一國已經確立,這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政治正確」的寫法,無傷大雅。重點是其後,一邊一國,那麼然後呢?陶文沒有寫答案。甚至一邊一國,也未必就是個「可維持」的答案。

思考兩岸問題,不能不去想想,什麼是「可維持的兩岸關係」。

======================

2003.09.01 中國時報
一邊一國之後呢?
◎陶儀芬


最近一個月來,陳水扁總統在各個場合的各種講話顯示,民進黨已決定將明年三月的總統大選,再一次定位為一次台灣人民對國家認同的公民複決。也就是說,繼一九九六年與二○○○年兩次總統選舉之後,台灣總統選舉將再次被轉化為台灣人民對中國政府「一個中國」政策說不的一次機會。

就選舉策略來講,這似乎是政績不佳的扁政府最具勝算的選擇,一方面若北京真經不起撩撥,再有任何窮兇惡極的動作激怒台灣人民,則將輕易地把明年三月選舉轉化為對國家認同單一議題的公民複決,扁政府施政四年的好壞將在選舉中失去意義;另一方面統獨議題最容易挑起泛藍內部的族群矛盾,所以主打「一邊一國」自然會在選舉過程中增加連宋合作的成本,為泛藍大團結帶入更多不確定因素。


其次,就台灣與中國大陸長期的競爭關係而言,如果阿扁主打「一邊一國」而連任成功,中國大陸就要面對是否要與拒絕「一個中國」的扁政府談判三通的難局。如果不談,則阻礙以經濟整合來吸納台灣的大戰略的進展;如果談,則間接接受了「一邊一國」的主張。所以,從兩岸競逐上來講,將「一邊一國」作為選戰主軸似乎也是一個好策略。

既然如此,為什麼這個選舉主軸會接連受到民進黨不同世代同志的質疑呢?先是昔日新潮流大將簡錫 組泛紫聯盟要與民進黨劃清界限,接著美麗島世代大老張俊宏公開批評「一邊一國」是炒作舊議題,民進黨已喪失黨魂。事實上,簡、張兩人的質疑正反映了許多民進黨長期支持者(特別是知識份子)目前的心聲,即是民進黨到底還值不值得支持?

為什麼「一邊一國」的主張會漸漸無法滿足這些昔日的同志與支持者呢?因為「一邊一國」只告訴我們民進黨主張台灣是一個國家,但沒有告訴我們民進黨要把台灣建立成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首先,在過去三年多扁政府的施政中,我們看不到民進黨對當前台灣面對全球化浪潮所產生的社會巨變(包括產業結構轉型、人口結構改變、社會流動趨緩、貧富差距拉大、政府財政惡化等)有任何具體的主張與措施,我們甚至看不出它是否認知到這場巨變正在進行著。究竟民進黨要為我們建立的國家是更接近強調社會公平的瑞典?還是更接近強調市場自由的英國?我們無從得知。這是為什麼簡錫 所代表的一些進步知識份子對民進黨失望,不願意再無條件支持陳水扁的原因。

其次,在民進黨「一邊一國」的主張裏,我們也看不到,除了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之外,它究竟要與中國發展什麼樣的關係。在兩岸經貿交流頻繁的今天,到底民進黨如何評估台商大量投資中國的戰略意義?如何看待東亞國際分工重組中台灣的生存發展問題?又如何面對國際分工重組所帶來新的地緣政治的情勢?如果台灣與中國真的已經「一邊一國」,那台灣又應該與這個目前在經濟發展上相當依賴台灣的區域強權發展什麼樣的關係?當東亞各國,從日本到新加坡,都戰戰兢兢地在思考如何因應中國經濟崛起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之時,台灣怎承擔得起還把「中國」看做是一個建立自我認同過程中的對象而抽象存在呢?這可能是張俊宏所代表的民進黨一些現實主義支持者的憂慮。

事實上,在過去三年多民進黨的外交政策上,從九一一事件、美伊戰爭到最近的北韓問題,我們看不出民進黨有什麼基於台灣國家利益而有別於美國立場的主張,更遑論民進黨對於國際各種多邊組織及合作架構,除了都想加入之外,它們應扮演什麼功能究竟有何看法。換句話說,我們看到民進黨很渴望台灣在國際社會被承認是一個國家,但看不到這個國家要向國際社會提倡什麼價值?在國際社會要扮演什麼角色?我們究竟如何定位自己?或說台灣的國格是什麼?

在成熟的民主國家,像總統大選這麼重要的選舉,應該是讓全國人民對上述各種重要問題進行辯論的最好時機,但很可惜地台灣實行總統民選至今的兩此大選中,國家認同這個問題一直擠壓了所有其他議題的空間。然而,經過近十年的激情動員,我們漸漸發現,在當今國際政治結構與台灣憲政體制的限制下,國家認同再怎麼動員都難以單獨改變台灣的國際地位,但許多攸關台灣長期發展的議題卻在認同政治的排擠下一再錯失了討論的時機。

「一邊一國」作為簡單的認同圖騰,可以很容易區分敵我、激起支持者熱情、創造驚人的選舉聲勢。但這樣簡單的認同圖騰,為極大化群眾對它的想像空間、為忽視支持者彼此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必然是空泛而沒有內容的。

民進黨為了保衛政權,當然可以選擇繼續炒作「一邊一國」議題,讓認同政治再一次凍結台灣人民的思考,用感情投票。但真正關心台灣長期生存發展的人,應該利用各種機會去追問政治人物、追問選民,那「一邊一國」之後呢?「一邊一國」之後,台灣到底要變成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