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29 12:03:30包淳亮
準備迎接大陸衝擊波
作為一個大陸研究者,筆者一向對大陸的前景抱持樂觀的態度。此一樂觀經過了1992年之後的通貨膨脹、中共十五大的人事更替、香港回歸中國、1997金融風暴、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考驗,迄今傲然矗立。雖然如此,筆者近日深自反省,發現筆者依然「低估」了大陸的發展。筆者感到,雖然「中國崛起」已幾乎成為老生常談,但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筆者希望人們準備迎接大陸的衝擊,不要對此置若罔聞。
沒錯,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也許「中國崛起」在我們耳畔嗡鳴已久,使一些人感到麻痺。過去十幾年,兩岸交流已經頗為密切,台商大舉西進,大陸經濟迅速發展,這些都不是新聞。但是,過去我們對大陸人貨來台進行了嚴格的管制,兩岸沒有直航,因此兩岸基本上僅是進行著單向的交流。許多台灣人心中的大陸仍是「沒有門的廁所」;而被「共產」的恐懼更仍蟄伏在許多人的心底。表面上多數人「認知」到大陸發展了,但那些指稱大陸經濟「虛假」、「泡沫」的說詞,依舊能夠輕易獲得許多人的認同。一些人甚至繼續以大陸遲早大亂為前提,進行兩岸關係的思考,甚至指出兩岸直航將進一步加遽台灣房地產貶值,彷彿台灣果真可以迴避此一現實的需求與挑戰。
現實是,遲早要「通」的心理預期,已經對房地產構成持續的影響。更重要的現實是,不僅兩岸遲早將會直航,「大陸觀光客」遲早撲天蓋地來台,大陸的產業、公司行號更將大舉進入台灣。不管人們願不願意,我們很快不僅是「聽聞」中國大陸的發展,我們將「感受」。因為兩岸往來人數將不是三、四百萬人次,而是五百萬、一千萬人次;每天都有數萬大陸觀光客在台灣的各個角落鑽動,每年可能有上百萬人次的大陸人來到台灣;而大陸公司「聯想」、「海爾」、「中國銀行」的商標,將矗立在我們的街頭。「大陸」將不再是「彼岸」,而就在我們的身旁。這是一層衝擊。
帶來這一層衝擊的是經濟實力的變化。我們認知此點,但看得不夠。1998年之前,雖然大陸也快速發展,但高等人力非常缺乏,因此僅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與其他國家進行競爭。一些人便指出,隨著大陸薪資上揚,其經濟發展將趨緩等等。然而事實是,隨著這幾年大陸高等教育迅速擴大,大學畢業生將從去年的一百萬,今年的一百四十五萬,五年內增加到三百萬以上。碩士、博士也快速增加,十年內每年畢業的博士數量就會超過美國。大陸的理工科大學生、博士數量,都將成為世界第一位,而這些人的平均薪資,僅是先進國家的數分之一。大陸將以此參與知識產業的競爭,並已揚言三、五年內在軟體產業上超過印度。此外,大陸的重工業、金融業,也在這兩年開始起飛。因此大陸將不再僅是玩具、紡織品的出口國,而將對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產業,構成全方位的競爭。這是另一層衝擊。
我們可以從大學生自一百萬增加到三百萬,來理解此一衝擊。當大陸了每年大學畢業生僅僅一百萬人的九十年代,大陸的經濟成長傲視全球,留學生數並已佔美國、英國的第一位,許多台灣留學生因此難以擠入美國的一流學府。那麼,此一數量增長為三百萬人之後,大陸經濟的型態將會有何轉變?台灣勞工將面對怎樣的競爭?台灣的留學生又將面對怎樣的競爭?更不要說三百萬僅是五年內的「必然」,十餘年後將是每年新增五百萬以上的龐大高等教育人口。這就是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面對的新時代。
衝擊已近在眼前,仍有人提出兩岸是敵對國家,敵對國家之間不會像兩岸這樣進行經貿往來,更不會三通。說這句話的人是要提醒我們進行貿易限制、並認為兩岸斷不可直航。然而我們或該認識到,自從美國與中共建立邦交的同時,迫使中共宣布和平統一、實質上放棄對台使用武力的那一天開始,兩岸就已非實質敵對了。重點在於,此一敵對意識處處陷台灣於被動,甚至阻礙了我們對現實的認識,並對即將到來的大陸崛起抱持僥倖心態。審視國際大局,只要美中關係緩和,經貿正常往來,大陸的崛起就難以阻擋,衝擊就必將到來。而面對此一局勢,我們沒有繼續與大陸敵對的必要,更沒有長期敵對的本錢。
圖:上海市。有人以為大陸只有城市在快速發展,我覺得這是最大的錯誤之一。農村的發展也很快,只是原點太低,看起來就沒多大的進展。這幾年城市相對更快,但這與農村要完蛋是兩碼子事。
沒錯,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也許「中國崛起」在我們耳畔嗡鳴已久,使一些人感到麻痺。過去十幾年,兩岸交流已經頗為密切,台商大舉西進,大陸經濟迅速發展,這些都不是新聞。但是,過去我們對大陸人貨來台進行了嚴格的管制,兩岸沒有直航,因此兩岸基本上僅是進行著單向的交流。許多台灣人心中的大陸仍是「沒有門的廁所」;而被「共產」的恐懼更仍蟄伏在許多人的心底。表面上多數人「認知」到大陸發展了,但那些指稱大陸經濟「虛假」、「泡沫」的說詞,依舊能夠輕易獲得許多人的認同。一些人甚至繼續以大陸遲早大亂為前提,進行兩岸關係的思考,甚至指出兩岸直航將進一步加遽台灣房地產貶值,彷彿台灣果真可以迴避此一現實的需求與挑戰。
現實是,遲早要「通」的心理預期,已經對房地產構成持續的影響。更重要的現實是,不僅兩岸遲早將會直航,「大陸觀光客」遲早撲天蓋地來台,大陸的產業、公司行號更將大舉進入台灣。不管人們願不願意,我們很快不僅是「聽聞」中國大陸的發展,我們將「感受」。因為兩岸往來人數將不是三、四百萬人次,而是五百萬、一千萬人次;每天都有數萬大陸觀光客在台灣的各個角落鑽動,每年可能有上百萬人次的大陸人來到台灣;而大陸公司「聯想」、「海爾」、「中國銀行」的商標,將矗立在我們的街頭。「大陸」將不再是「彼岸」,而就在我們的身旁。這是一層衝擊。
帶來這一層衝擊的是經濟實力的變化。我們認知此點,但看得不夠。1998年之前,雖然大陸也快速發展,但高等人力非常缺乏,因此僅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與其他國家進行競爭。一些人便指出,隨著大陸薪資上揚,其經濟發展將趨緩等等。然而事實是,隨著這幾年大陸高等教育迅速擴大,大學畢業生將從去年的一百萬,今年的一百四十五萬,五年內增加到三百萬以上。碩士、博士也快速增加,十年內每年畢業的博士數量就會超過美國。大陸的理工科大學生、博士數量,都將成為世界第一位,而這些人的平均薪資,僅是先進國家的數分之一。大陸將以此參與知識產業的競爭,並已揚言三、五年內在軟體產業上超過印度。此外,大陸的重工業、金融業,也在這兩年開始起飛。因此大陸將不再僅是玩具、紡織品的出口國,而將對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產業,構成全方位的競爭。這是另一層衝擊。
我們可以從大學生自一百萬增加到三百萬,來理解此一衝擊。當大陸了每年大學畢業生僅僅一百萬人的九十年代,大陸的經濟成長傲視全球,留學生數並已佔美國、英國的第一位,許多台灣留學生因此難以擠入美國的一流學府。那麼,此一數量增長為三百萬人之後,大陸經濟的型態將會有何轉變?台灣勞工將面對怎樣的競爭?台灣的留學生又將面對怎樣的競爭?更不要說三百萬僅是五年內的「必然」,十餘年後將是每年新增五百萬以上的龐大高等教育人口。這就是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面對的新時代。
衝擊已近在眼前,仍有人提出兩岸是敵對國家,敵對國家之間不會像兩岸這樣進行經貿往來,更不會三通。說這句話的人是要提醒我們進行貿易限制、並認為兩岸斷不可直航。然而我們或該認識到,自從美國與中共建立邦交的同時,迫使中共宣布和平統一、實質上放棄對台使用武力的那一天開始,兩岸就已非實質敵對了。重點在於,此一敵對意識處處陷台灣於被動,甚至阻礙了我們對現實的認識,並對即將到來的大陸崛起抱持僥倖心態。審視國際大局,只要美中關係緩和,經貿正常往來,大陸的崛起就難以阻擋,衝擊就必將到來。而面對此一局勢,我們沒有繼續與大陸敵對的必要,更沒有長期敵對的本錢。
圖:上海市。有人以為大陸只有城市在快速發展,我覺得這是最大的錯誤之一。農村的發展也很快,只是原點太低,看起來就沒多大的進展。這幾年城市相對更快,但這與農村要完蛋是兩碼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