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0 18:20:50包淳亮

成長率、物價上漲率和匯率:中國GDP近期前景

07年上半大陸GDP成長11.5%(一說11.9%),物價上漲率約3.2%(其中6月份4.4%),對美元匯率在政府控制下以每年約5%上漲中。2005年大陸的GDP總額約2.23兆美金,2006年增至2.65兆美金。請問依照上述資料,2007年以美金當年度匯率計算的的大陸GDP約成長多少?總額約多少?答:約成長20%,達3.2兆美金。

這是一種太簡單的計算,通常不宜如此。因為物價上漲高、有時意味通膨,使本國貨幣的匯率降低。不過高速成長國家,常能達到三個指標同時上揚,例如日本、台灣、韓國都曾經歷此一美妙時刻。這是由於高額投資帶來的基礎建設與出口產品的快速升級,其力道使得薪資上漲(GDP成長的一部份)、通膨、匯率上揚得以並行不悖。
如此高速度可否持續?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不行,他們也從來沒預期大陸會出現如此高的成長率。林毅夫近十年來一貫認為以大陸的投資額以及產業潛能,可以達到10%至12%的高速成長,且維持多年,從實踐結果看來林毅夫比較對,因此若依照林的判斷,繼續預期大陸會以此高速成長多年,押對寶的機率應該也比較高。

台灣近年對美匯率基本持平,物價上漲率低,經濟成長率也低,處於三低狀態。以當年美元計算的年度經濟成長幅度大概在5%左右,高不過10%。美國每年成長3%至6%,加上物價上漲,年度平均成長率長期維持在7%左右,這是台灣過去十年和美國的差距拉大的背景。雖然日本的人均是台灣的近三倍,但目前日本與台灣的狀況類似。

以中國年度成長20%,美國7%,日本、台灣5%計算,中國不到四年可以翻一番,不到七年可以成長為三倍,不到八年可以翻兩番,即為四倍。美國約十年成長一倍,日本、台灣約得十五年。目前美國的GDP為中國六倍,日本為一倍,台灣為八分之一,可以估計五、六年後中國將趕上日本,十年後約為美國一半。

其實三、五年後中國的成長率大概就會開始逐漸下滑,因此上述估計仍可能不大準確。但考慮到出口成長的力道,年度的匯率升幅未必就僅止於5%。可以估計大約十年後大陸的人均將略多於美國與日本的十分之一,接近台灣的二分之一。雖然屆時大陸沿海與內陸、大城市與農村的差距將開始縮小,但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的人均都將已超過台灣。

這個意涵的台灣的邊緣化,將在五至十年內發生。對台灣而言,這是個壞消息嗎?
美教授 2008-09-22 14:46:42

美教授:不需20年,中國便能超越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22 10:27:21


  中評社香港9月22日電/信貸危機捲起華爾街金融海嘯,削弱了美國在國際間的經濟影響力。哈佛大學歷史教授弗格森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這場危機對美國經濟的打擊,大大削減了美國稱霸全球這個論調的可信性。他認為美國轉弱,中國經濟有望於不足20年,甚至更短時間內,便能超越美國。

  文匯報今天報道,美國財政部先後接管“兩房”和全美最大型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將之國有化,套用國際著名大炒家索羅斯的話,“市場基本主義”就此步向末路,隨之而來的是全球權力洗牌。

  國民存款佔壓倒優勢

  中美兩國曾是全球經濟的火車頭,美國負責消費,中國負責存款,比較一下兩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NP),美國國民存款所佔的份額有所降低,由1990年代初期的逾5%,跌至2005年的差不多為零。中國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同期的國民存款由不足30%,升至45%,兩國經濟層面上存在“互利共生”的關係,弗格森更創造新詞“Chimerica”來形容兩國。

  但是中國已漸漸脫離美國,“Chimerica”的時代即將終結。弗格森認為中國大可於不同領域,例如透過上海合作組織,或藉從資源豐富的非洲,探索如何增加全球影響力的這種關係。

  GDP將提早13年超美國

  美國金融業界寬鬆的借貸政策釀成了樓市泡沫,次按危機爆發,按揭銀行陷入財困,引發投資衍生工具市場出現危機,並使美國經濟推向衰退,改寫地緣政治。高盛證券曾經指出,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4國中,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有望於2040年超越美國,但最新報告已將日子推前至2027年,弗格森認為這個日子可能會更早來到。

  金融風暴削弱美國經濟,相反中國經濟卻穩步上揚。由於淨出口再不是中國經濟急速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美國打噴嚏,中國能夠抵得住,亞洲國家並不會因此著涼。

  各國外匯都使用美元,弗格森預測這個趨勢可能終結。回顧歷史,英鎊曾是全球的頂尖貨幣,但英國因為兩次世界大戰而積存大量負債,加上經濟頹靡,都使英鎊的領導地位消失殆盡。當今的信貸危機下,華府接管“兩房”而大增負債,很可能面臨當年英國的命運,美元或會步英鎊的後塵,不再是各國的外匯貨幣。

製造業爭霸 中國明年 2008-09-14 10:57:58

製造業爭霸 中國明年變老大
2008/08/12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搶走美國百年王位
金融時報:較預期提早4年


金融時報報導,隨著美國經濟加速減弱,中國將比預期時程提早四年,明年就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製成品(manufactured goods)生產國。


根據美國經濟顧問公司Global Insight提供給金融時報的數據,中國2009年將生產全球11兆7830億美元加值產出製成品當中的17%,美國只占16%。


去年時,美國仍然以20%的占有率獨占龍頭地位,第二位的中國還以13.2%遙遙落後。


設於華盛頓的全美製造商協會會長恩格勒淡化這項估計數字的影響,他說,中國的規模龐大,超越美國是「不可避免」的事。「這應該是健康的發展,因為這表示全球最大國家可望維持政治安定,繼續為美國提供出口與投資的機會。」


遲至去年,Global Insight的經濟學家尚預測美國會維持世界最大製成品生產國的地位直到2013年,但今年與明年大幅下修生產數字,可能讓美國提前讓出寶座。


這項數據也凸顯中國的製造導向經濟近20年來的突飛猛進。1990年經濟改革開始發威之前,中國的製成品只占全球的3%。


2007年時,製造業雖僅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7.5% ,但零售、通路、運輸與通訊等規模更大的服務業,都對製造活動有很深的依賴。


製成品占有率飆升
重新搶回千年前龍頭寶座


根據經濟史家的說法,預期中的改變將終結美國在世界製造業的100年主宰優勢,中國則重新奪回1840年以前長達1800年的龍頭地位。在1840年產業革命之後與美國崛起之前,英國曾是世界最大製造國。


Global Insight把國內外公司在本國的製造活動,都列入加值產出 (value-added output)。從個別公司測定營收的「毛產出」扣除購買原料、零件與服務等各項input費用後,就獲得加值產出的數據。
【2008/08/11 聯合晚報】

鬼雄 2008-05-06 14:57:10

台湾现在还算不上我心目中的“自由民主”。
所以,自由民主下的统一能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