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29 19:03:28包淳亮

閒談兩句:王育徳,李登輝,商周

一、
晚上,在三民書局,翻看特賣中的王育德全集。這大概也是執政的好處吧,所謂的本土的獨立心聲,被官方背景的書局大張旗鼓的鋪翻開來!

王育德所指控的落後的中國政權,雖在台灣已告結束,但在中國大陸仍在繼續之中。不過,一下子跳到「獨立」,很多問題也就似乎沒被思考過。最主要的是,所謂的台灣國家,究竟要在面對未來(或者,現在進行時?)可能的中國崛起一事上,採取什麼態度?更簡單的說,台灣究竟要和中國建立什麼關係呢?

而王育德似乎只給了一個依靠日本的簡單答案。

如果這個答案在清政府戰敗後的一百年前,或共產中國剛建立的五十年前,或者文革的三十年前,或者六四事件的十年前,或者亞洲金融風暴的五年前,還勉強可以被認可,今天,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這個答案無疑顯得太過薄弱天真。

不過,在閱讀中隨著他的文筆起伏,我心裡還是有所嗟嘆。相對於天真的直接跳到獨立這個簡單答案,我卻是把那一些被拋棄、被割讓、被屠戮、被出賣的歷史情緒簡簡單單地就丟到一邊去了。手上只有「現實主義」的幾根稻草。

現實主義的幾根稻草,得出了和康寧祥幾乎沒有差別的結論;這個結論,被王育德批評得厲害!

二、
李登輝幾個月前鼓吹著「中國即將崩潰」,幾個月後又號稱2008年中國就將崛起。照前者說法,台灣獨立的遠景看好,徐圖即可;照後者說法,台灣獨立遠景不妙,只爭朝夕。

2008年7月28日的自由時報頭版報導,說兩岸經濟互賴,會導致台灣被併吞,看來也只爭朝夕。不過她的輿論版倒衝塞著暴政必亡的言論,似乎再過幾年,中共就要完蛋了。

相對於這種自相矛盾,商周這一類報刊,則一以貫之把常駐上海的台灣人,從一萬多誇張到幾十萬,把沿海省分仍然落後台灣近三十年、內陸省分更落後台灣五十年的現實,用上海的一小片繁華來掩蓋。前一期該路報刊,還有一則分析文章,說這個移民數量「少則五十萬、多則一百萬,折中數字也有七十五萬」。我心想,這數字到底該除以五,還是除以十,比較正確些?

其實當局只要在中正機場作一些抽象調查,就能夠得出一些大概的數字。但陸委會這一類行政機關似乎沒有在這上面有什麼表現,放任著讓這些誇大的數字氾濫成災。而不曉得是不是商周這一套宣傳奏效,於是李登輝和自由時報也被搞糊塗了。

在感情上,在習慣上,在表現上,自由時報這一路,習慣於否定中國大陸近年的成長,僅在為獨立催生的要求下,略論中國經濟成長對台灣的「壓力」。而商周這一路,則是習慣於藐視兩岸的差距,僅在宣傳可能的商機時,正視落後帶來的「無限潛力」。

而我,對於引述與判斷「錯誤」,沒有多少包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