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17 23:18:00包淳亮
略論台灣「多元文化」
略論台灣「多元文化」
蘋果日報,2003年11月24日
由於台獨意識形態需要,將台灣文化形容為一種不同於中國文化的努力,近年在台灣頗不罕見。有人以「最大海洋與最大陸地的交會」之類口號來形容台灣,更有人強調台灣是「多元文化」,以此與中國的「單一文化」相區別。
然而,台灣的現實並不如此之多元------早在十七世紀就結束了被西方殖民的歷史,人口百分之九十八為華人,是世界上種族最單純的地方之一;甚至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痕跡,在文化上也僅屬表皮。而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不僅是大陸海洋交會,處在中國文化與印度文化之間,加上伊斯蘭、基督教等文明深刻影響,其種族與文化意義上的「多元」,實遠甚於台灣。
人們或會說道:「台灣可也有四大族群」。然而,倘若閩南、客家、外省可以稱為「多元」,那麼漢族外加五十五個官定少數民族的中國大陸,豈不更為多元?因此四大族群之說,實在是多元論述的最大的幻象。何況上述東南亞國家的所謂族群之間,基本上是不通婚的;而台灣的所謂族群,遠遠不是如此;漳泉之分早以消弭,閩客以及外省族群界線,在台灣也已漸漸消失。而由於原住民數量極少,加上台灣對接受新移民的猶豫態度,因此台灣實際上已形成了在全世界也極為罕見的族群單一的社會。
不過族群單一不代表我們生活乏味。因為我們可以看日本漫畫、美國電影,玩韓國電玩,去印尼、泰國、歐洲度假。從這裡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其實「文化」是自己的事,是人發揚文化,是人享受文化,是人將文化融會貫通,是人雲遊四海,是人夜郎自大,是人承載文化。總之,是人的活動定義文化,而非相反。文化是人的創造,也是為了人存在的。死抱著「中國文化」、「台灣文化」不放,不僅不可能得來「多元文化」,更甚者不過是敝帚自珍。
那些喜歡大談特談台灣文化、中國文化、日本文化、美國文化等等大字眼的,其實是在討論文化政治。文化政治是要藉由政府干預來提倡、補助、壓抑某些人的文化活動,干涉人們的自由,因此與「多元文化」一詞所揭櫫的對不同思想、認同、風格、語言、膚色、信仰的人的尊重,與對弱勢的保護,其實大不相同。
當此際,許多台灣人正在努力的思考「台灣是什麼」,台灣要用什麼來突顯特殊性、用什麼來加強台灣認同,以建構與中國大陸的區隔。然而,倘若是以「多元文化」一詞,來建構台灣的自我想像、包裝台灣的歷史、重朔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建構台灣的民族意識,我們必須注意,以多元作為「區隔人我」的標準,正是對多元的背棄。
圖:伊拉克民眾在祈禱。多元文化論本來是用以實現族群和平,但在台灣常是用來強調、製造台灣與中國不一樣形象;不是為了兩岸的和平,反而是為了衝突。這不是一個弔詭,而是一個悲劇。
蘋果日報,2003年11月24日
由於台獨意識形態需要,將台灣文化形容為一種不同於中國文化的努力,近年在台灣頗不罕見。有人以「最大海洋與最大陸地的交會」之類口號來形容台灣,更有人強調台灣是「多元文化」,以此與中國的「單一文化」相區別。
然而,台灣的現實並不如此之多元------早在十七世紀就結束了被西方殖民的歷史,人口百分之九十八為華人,是世界上種族最單純的地方之一;甚至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痕跡,在文化上也僅屬表皮。而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不僅是大陸海洋交會,處在中國文化與印度文化之間,加上伊斯蘭、基督教等文明深刻影響,其種族與文化意義上的「多元」,實遠甚於台灣。
人們或會說道:「台灣可也有四大族群」。然而,倘若閩南、客家、外省可以稱為「多元」,那麼漢族外加五十五個官定少數民族的中國大陸,豈不更為多元?因此四大族群之說,實在是多元論述的最大的幻象。何況上述東南亞國家的所謂族群之間,基本上是不通婚的;而台灣的所謂族群,遠遠不是如此;漳泉之分早以消弭,閩客以及外省族群界線,在台灣也已漸漸消失。而由於原住民數量極少,加上台灣對接受新移民的猶豫態度,因此台灣實際上已形成了在全世界也極為罕見的族群單一的社會。
不過族群單一不代表我們生活乏味。因為我們可以看日本漫畫、美國電影,玩韓國電玩,去印尼、泰國、歐洲度假。從這裡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其實「文化」是自己的事,是人發揚文化,是人享受文化,是人將文化融會貫通,是人雲遊四海,是人夜郎自大,是人承載文化。總之,是人的活動定義文化,而非相反。文化是人的創造,也是為了人存在的。死抱著「中國文化」、「台灣文化」不放,不僅不可能得來「多元文化」,更甚者不過是敝帚自珍。
那些喜歡大談特談台灣文化、中國文化、日本文化、美國文化等等大字眼的,其實是在討論文化政治。文化政治是要藉由政府干預來提倡、補助、壓抑某些人的文化活動,干涉人們的自由,因此與「多元文化」一詞所揭櫫的對不同思想、認同、風格、語言、膚色、信仰的人的尊重,與對弱勢的保護,其實大不相同。
當此際,許多台灣人正在努力的思考「台灣是什麼」,台灣要用什麼來突顯特殊性、用什麼來加強台灣認同,以建構與中國大陸的區隔。然而,倘若是以「多元文化」一詞,來建構台灣的自我想像、包裝台灣的歷史、重朔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建構台灣的民族意識,我們必須注意,以多元作為「區隔人我」的標準,正是對多元的背棄。
圖:伊拉克民眾在祈禱。多元文化論本來是用以實現族群和平,但在台灣常是用來強調、製造台灣與中國不一樣形象;不是為了兩岸的和平,反而是為了衝突。這不是一個弔詭,而是一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