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8 12:58:49参慧

信憶二字,不離於心。稱敬二字,不離於口。(第421集摘記)

 
 










信憶二字,不離於心。稱敬二字,不離於口。




    《彌陀疏鈔》曰:「清涼大師云:『高齊大行和尚,宗崇念佛,以四字教詔。謂信憶二字,不離於心。稱敬二字,不離於口。』」即本經「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之旨。

   

    這是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面,引用清涼大師一段話。大行和尚,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從《蓮宗寶鑑》節錄出來的。「大行和尚宗崇念佛,《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信卷第五》」,把出處說出來了。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信卷第五》:大行和尚遣念佛人。心唯信佛。佛則知之。他心通故。口惟稱佛。佛則聞之。天耳通故。身惟禮佛。佛則見之。天眼通故。是以大行和尚以此念佛法。勸人生信心也。又喻云。信心者猶如深栽果樹。根深故風吹不動。後著果實濟人飢渴。念佛之人亦復如是。要由深信得到西方。若無信心空無所獲。


    「大行和尚遣念佛人」,也就是教導念佛人。「心唯信佛」,這一句很重要,心裡要真信。真信佛,佛知道,為什麼?他心通,佛有他心通,六通在如來果地上達到究竟圓滿。究竟圓滿是什麼意思?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心裡起念頭,佛知道;口裡面言語,佛也知道;你在做些什麼,佛也知道,佛沒有不知道的。範圍,過去、現在、未來,這是時間;空間,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又何況是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要以為別人不知道,那就完全錯了,是我們自己不知道。現在我們曉得,不但佛菩薩知道,實際上一切眾生沒有不知道的,真的是我們自己迷失了本性,我們不知道了。


    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回歸自性而已,自性真的是萬德萬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般宗教裡拿它用來讚歎上帝的,讚歎神的,在佛法講,所有眾生統統都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怎麼失掉了?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失掉了。我們有妄想,妄想自己不知道,妄想是起心動念,佛教裡還有個名詞叫無明,無明煩惱,《華嚴經》上叫它作妄想。這個東西要是斷掉了就成佛了,佛沒有這個妄想,菩薩有,所以菩薩不如佛。菩薩有起心動念,菩薩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有分別,沒執著。我們能把執著斷掉,就證阿羅漢;能把分別斷掉,我們就成菩薩;能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了。經教裡佛常講,我們看得太多了,聽得太多了,做不到,真做不到。

   

    幸虧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傳到中國來了,東晉時代慧遠大師在江西廬山建一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那個時候淨土經典只有一部,《無量壽經》,《觀經》跟《阿彌陀經》在我們想像可能已經到中國來了,沒翻成中文。遠公在廬山只用一部《無量壽經》,開淨土宗,所以《無量壽經》是淨土宗第一經。以後這兩部經翻出來了,淨土三經一論,天親菩薩的《往生論》,那是天親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他所看到的做了個報告,給我們說出二十九種莊嚴,超越世間。不但超越世間,超越諸佛剎土,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這個報告,也可以說他給我們做證明,他往生到極樂世界,給我們做證明,證明極樂世界真有,不是假的。


    所以淨土有三經一論,三經是介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是概論,對於極樂世界方方面面統統說到,是淨土概論。《觀無量壽經》講淨土兩樁事情,一個講道理,淨土根據什麼道理建立的,把這個理說出來了。這個理就是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根據這個道理建立淨土宗。理明白了,我就能相信,不懷疑,這個心是自己的念頭。第二個講方法,往生極樂世界方法,它講了十六種,所以叫《十六觀經》。念佛這個方法是最後一種,第十六種。不像《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連西方極樂世界歷史、緣起都說了。這是世尊三轉法輪,示轉、勸轉,淨土三經都說了,最後一個作證轉,出來做證明,天親菩薩的《往生論》,三經一論,妙極了。


    在前清,魏默深居士把《普賢行願品》放在三經後面,成為四經,四經一論。魏默深居士有《無量壽經》的會集本,批評他的人很多,所以這部經沒有流通。會集本的流通,王龍舒老居士的流通本最多、最廣泛,現在是夏蓮老的。都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對淨宗不懷疑了。依照這個法門修行的人,淨土宗裡頭,跟諸位說,沒有什麼正法、像法、末法,沒有,為什麼?往生就是正法。淨宗,有講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證果的人,往生是證果。所以它是永遠正法,末法時期的正法就這一門,除這一門之外沒有第二門。

             

    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終極的目的叫我們成佛,成佛是回歸自性。在淨土宗裡面講,回常寂光,常寂光就是真如、本性。回常寂光,證得《華嚴經》上講的妙覺如來,無上菩提。等覺還有上,妙覺上面沒有了,回歸常寂光。所以我們對大行和尚說的這個,我們要相信。我們信佛,佛知道,你是真信還是假信,佛曉得,佛有他心通;我們口裡念佛,佛聽到,他有天耳通;我們天天拜佛,佛都看見,他有天眼通。「是以大行和尚以此念佛法」,這個方法,「勸人生信」。我們看到科學報告,知道這個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能騙佛菩薩,要真幹,勸人生信心。


    又舉比喻說,「信心者猶如深栽果樹,根深故風吹不動」,根要深。什麼風?八風,八風是我們外頭境界的誘惑,財色名利,這個誘惑力量太大了,你的根深不動搖。根深怎麼栽?古人教給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就是紮根的方法。我們同學當中有,專門就學這部《無量壽經》,學多久?十年。每天讀經、聽經十個小時,十年不間斷。除聽經之外就念佛,專修,一門深入。她得什麼結果?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定。定,有沒有開悟?大徹大悟我不敢講,大悟我可以說。為什麼?她其他的經沒學過,有同學請她去講經,講得頭頭是道。這就是什麼?一經通一切經通,《無量壽經》通了,講什麼經典都沒有障礙,道理就在此地。「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古人的兩句話,這兩句話比什麼都重要。為什麼?它是深入經藏的方法,它是紮深根的方法。不能搞多,搞多就亂了,根不深,遇到外面境界馬上就動搖,你就受不了。無論什麼境界現前如如不動,這個人決定往生,他自己知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成佛,都是一生,不是等第二生,一生圓滿成就,這比什麼都重要。信要紮根,願要紮根,行要紮根,無論什麼境界都不能動搖。


    說「後著果實濟人飢渴」,這是講栽果樹,風吹不動,果樹長大了,結果它能利益眾生。「念佛之人亦復如是,要由深信得到西方,若無信心空無所獲」。千經萬論,天天講經為的是什麼?紮信根、願根。對這個世間要放下,不能有絲毫貪戀,財色名利邊都不能沾,沾了,你的信心就動搖,就被破壞了,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指望。


    高齊,高齊是時代,我們這個註解裡頭也有,諸位看了就知道。大行和尚宗崇念佛,宗是主要的、主修的,他主修的就是念佛法門,崇是崇尚、崇敬。以四字教詔,教人四個字,就是信、憶、稱、敬這四個字,教人家念佛,要信、要想佛,不離於心,心裡頭真信,真的想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自己真的要有誠意,一定要知道,我想佛,佛想我,佛真的知道;我念佛,佛聽到了;我拜佛,佛看到了。不是叫你打妄想,事實真相如是。我跟阿彌陀佛沒有差距,貼得很近,就像他在隔壁一樣,這叫念佛人。不是佛隔我很遠很遠,不是,大乘教裡佛常講,就在當下,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此界他方。空間跟時間全是假的,在哪裡?即在當下。當下為什麼不現?當下我們有煩惱障礙住了,妄想分別執著三大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三種煩惱障礙了我們,我們沒見到。三種煩惱一放下,真的就在面前,佛說得一點也不錯。稱,稱是念佛,敬是身體的禮敬,不離於口,我們讚歎佛也是敬佛。「即本經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之旨」,經文裡頭,憶念受持,歸依供養,大行和尚所講的跟這個意思完全相同。


    《念佛鏡》:大行和尚言。若有人。能依阿彌陀經念佛。不取相貌。心唯信佛。口唯稱佛。身唯敬佛。違情能忍。惡衣先著。麁食先喫。孝義并仁慈。專心念佛。逢緣不退至死不移。雜善及惡亦皆不作。唯專念佛。能如是者。大行皮中剝與作衣服著。肉中截割與作飯食喫。


    我們先講前面這幾句話,這是他教給我們,要依《阿彌陀經》。《無量壽經》是大本《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是小本《無量壽經》,這兩部經叫同部,大本講得詳細,小本講得簡單,講得簡單,便於課誦。佛對後世眾生的根性完全了解,一個是教你明理生信,另外一個小本當作課誦用,每天早晚不能缺少,佛想得很周到。不取相貌,不要著相,最重要的是心。心裡頭真正信佛、真正有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把心裡頭的念頭統統把它清除掉,都放下。為什麼?那些東西帶不走的,只要有這些東西在,就會搞六道輪迴。把六道輪迴的這些念頭全部清出去,我不再搞六道輪迴,我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真正念佛人。口不要離開佛號,身早晚拜佛,禮敬。違情能忍,違是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事情,跟自己心意相違背的,能忍,不計較,就是逆境惡緣不要去計較,能忍。惡衣,別人不要的衣,討厭的衣,人家不要,我先著,我先穿。麁食,別人不願意吃的食物,我先吃。


    「孝義并仁慈,專心念佛」。孝義、仁慈,處事待人接物這是根本。孝是根,仁義是本,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要有仁、要有義,孔子講仁,孟子講義。孝這個字是會意,你看這個字的結構,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什麼意思?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不能分開。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佛法裡面講,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是一個自體,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跟一切眾生關係非常密切,同一個體,一般人不承認,為什麼?他迷了。佛承認。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自性是什麼?自性是我,自性是我的體,我的法身。講法身是相同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過去佛、現在佛,我們所有眾生是未來佛,同一個法身。這是佛法裡講倫理,講到究竟圓滿,講絕了。佛跟我們什麼關係?同體,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緣是沒條件。佛幫助我們有沒有條件?沒有條件。為什麼沒有條件?同體。


    在這個世間,這樣的學問找不到。佛出現在世間,遇到佛真正有福報,遇不到佛,你怎麼會知道?老子有說有這麼個意思,沒講清楚,老子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沒有詳細來論述。佛說得詳細、說得清楚,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明瞭之後,我們會主動的敬人,尊敬一切眾生,重視一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他真做到了。沒有做到,沒做到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沒有真正了解,真正了解,哪有做不到的!有孝、有義、有仁、有慈,專心念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覺不是離世間,離世間到哪來的覺?不離世間覺。


    「逢緣不退至死不移」,不移就是不變,我決定不退轉,我決定不改變。「雜善及惡亦皆不作」,善惡有智慧能分辨得很清楚。雜善,這個裡面夾雜著有妄想,夾雜著有不善。譬如這個善是為自利的,自己可以得名聞利養,夾雜著「我」在裡頭,這個就不善了。佛法首先教我們把「我」放下,「我」是一切不善的根源,它會產生自私自利,會產生貪瞋痴慢。所以要拔除煩惱,無我是最好的辦法。《金剛經》上半部就教我們這個方法,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什麼人?阿羅漢跟辟支佛。不執著相了,但是還有習氣,相的習氣沒斷乾淨,所以他不能往上提升,必須再把習氣斷掉。《金剛經》後半部,習氣斷了,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見是什麼?念頭。相不著了,他還有念頭,念頭也斷掉了,這就是菩薩。《金剛經》後半部的比前半部深,前半部是二乘境界,後半部是菩薩境界,不但不著相,念頭都不會起,這才叫真正不著。「唯專念佛」,你就老老實實的念這句佛號。「能如是者,大行皮中剝與作衣服著,肉中截割與作飯食喫」。大行和尚發的這個願,你能做到這裡,我把皮剝下來給你當衣服穿,我把肉割下來給你當飯吃。這是什麼?供養,捨身供養。為什麼?你往生極樂世界決定成佛。這是大行菩薩一段事跡。

(本篇恭錄自《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421集)







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念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