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06 14:36:22Constance M.Y.

Hong Kong, My New Version 我對香港的新理解

寫於201414

遠在旅居中國工作之前,曾在香港短暫停留過四天,當時我搞不清楚究竟為何要前往香港,只記得不是很喜歡這個城市……

如今在東莞生活,『香港』成為距離此區最接近西方文明的一處『聖地』,拜訪的機會多了,想尋找的香港便不再是旅遊書、旅遊達人或饕客、設計師們所指出的那個香港,我想建立自己對它的定義,而在那之前,我渴望看見不同面向的香港。

『一處風景美不美、一個地方有無特色,要看你如何思考與選擇觀看的角度,以及許多外界事物共同的合力,當然背後的那股力量—好奇心、渴望心、走逛心、獵景心—也很重要。』這是我一直以來行跡於這個國家的真實感想!

從上一回香港生態之旅 (赤柱、蒲台島) 到這一回的香港地質公園、幾乎無人的靜謐漁村以及老舊的西貢碼頭區,大概會有朋友想問:「妳怎麼老往香港破敗的漁村跑?它們看來看去不都一樣嗎?」那樣的話,這家COACH、這家PRADA和那一家GUCCI、ARMANI不也差不多?我只是不想再將香港定義為Shopping、Eating的地方罷了!

 『入境隨俗』應該不只是吃當地食物、買當地貨品而已,真正的入境隨俗是能以當地人的視角看事情而讓自己多一點解釋世界的方法,而這通常最難做到,因為我們很難不帶著自身的經驗與文化去參與、窺看、探索另一地的生活,種種比較與批評由然而生……透過幾次的香港行,我的問題漸漸由「除了吃、買東西,香港還有什麼?」轉變成「什麼是真正的香港?在香港人眼裡我們這些觀光客是什麼?如果我是香港人,一個周末我會如何度過?」這就好比從「在Google輸入關鍵字查找」轉換成「讓我也在Wikipedia的香港一詞下寫一則定義」。

漁村不是破敗,是老舊、是滄桑、是生命歷練過。

群聚的老人。在小公園玩耍的孩童以及他們的外籍保姆。外國人。 噢,對了,上回在「赤柱」海濱區也有非常多外國人士活動,似乎他們在香港不喜居於市區或山上別墅,全都跑向海濱地區。販售 Home Made食物的小店。人潮洶湧的海鮮店。靜靜待角落不擔心沒人光顧的書店。迂迴曲折的巷弄。以散步的心情巡視社區的警察。來自日本進口的手工雜貨。海產、乾糧、各式酒類。狹窄的樓面與少數塗鴉牆。吃喝玩樂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和鋪陳……












在「滘西村」上岸後,整個村子讓我望之惘然,除了我們幾個下船的遊客,全村只有一個老婆婆和幾隻狗兒在活動。繁華市景在此消逝無蹤,徒留有著悠悠浪子心的我,默默體會著內心一種無所歸屬的惆悵,不知如何去留,拿起相機給未來添回憶……

接受單人旅行洗禮的人,知道自己在承受什麼、享受什麼!

破舊的東西。有點悲傷的東西。被忽视的地方好像更有趣,事物在那裡按自己的秩序運轉......

下一篇:蝸居 & 豪居

dangerousxx 2015-02-11 10:51:38

你看到的香港我都沒見過...猴賽雷!! 每次我去香港都只有買衣服和吃飲茶,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