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會不會不習慣 (2007)
2007年8月14日我結束留學與找工作的日子, 回到了台灣....
2007/9/25
回來會不會不習慣??
回國之後, 最常被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回來會不會不習慣??"
問這個問題的人八成都已經有了"回來台灣一定會不習慣"的預設
他們也多半會期待你回答:"是啊, 還真不習慣呢..."
說也奇怪,以居住時間長短來論, 台北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所在,而我到美國唸書生活也不過兩年時間, 照理是不該有"不習慣"的問題的; BUT...我還真的有些"不習慣"
OK, 我想應該這麼說.
這情結也許牽涉到一些心理分析,
就好像有人曾說, " 愛上一個陌生人要比愛自己的家人容易 "
愛上一個短暫停留過的地方也是如此
記得我以前只要從國外旅行回台灣,常常得要經過一陣子的"重新調適"才能重回在台灣的生活--如果回國沒多久就要上班上課還好,可以強迫自己迅速重回軌道; 可是如果回國後還要一陣子才上班上課,我經常會不自主地將在台灣的每日生活與在國外旅行的每日生活做比較, 想著:
"現在我如果是在 X, 我就會是在做 Y" / "如果我還在 Z 的話,現在我會去 A 散步, 或者前往 B 閒逛..." 等等
很傻,也很不切實際, I KNOW, 但我就是會忍不住(有時候還會想到哭).
何況,這次我出國了兩年...
有一次在Hanover參加一個Party, 遇到一位義大利同學,天南地北亂聊中, 提到一般人對義大利的"刻板印象", 這位義大利同學下結論道: "因為當時你是在觀光旅行, 所以每樣東西使每件事每個人看起來, 相處起來, 感覺起來都無限美好; 不過如果你是住在當地的話,心情或許就會不一樣了"
我想他的話很實際.
沒有錯,在旅行時--尤其是一個人的旅行--整個人是百分百地沉浸在"期待"之中,僅管期待不見得和事實相同,我們還是會因為"旅行的情緒"--一種追尋的熱切,而坦率接受那些與期待不符的事實進而在回憶之中美化所有的經驗.
我想, 這是為什麼大部分的旅行書和旅行文摘當中的經驗都那麼美妙, 那麼令人嚮往的原因之一.
However,若將這種"態度"歸類為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是不公平的.
在國外唸書的這兩年,我體會了外國月亮的圓與不圓,美與不美,然而,或許是和個人性格有關也說不定(只能先說自己的不是),回台灣之後,經常最被內心的價值比較所放大的,是台灣的不美之處; 換句話說, 真正讓我不習慣的是不斷在腦海中竄出的 "要是台灣也像 X 一樣有 Y 多棒啊..." 這種想法
我了解,正是這種"比較"讓一些"歸國學人,旅行家,觀光客" 被冠以"崇洋媚外"之名--更別提現在"愛台灣"一詞已然成為"全民之蠱",誰說台灣不好不美不可愛,難免不被冠上"不愛台灣,貶低台灣,背叛台灣"之罪名...所以, 以下我將述說之事,恐怕會讓我陷入萬劫不復之淵
幾個禮拜前的某天晚上,我和友人在忠孝東路四段的一家義大利麵餐廳有約,當我從SOGO百貨走往敦化南路的路上,心中忍不住地湧起一鼓憤怒,當下, 我最想做的事情是: 放聲大叫...YES,放聲怒喊大叫
為什麼?? 到處都是人都是車?? 為什麼人那麼多? 車那麼多? 為什麼到處都那麼擁擠? 啊~ ~ ~ ~ 啊~ ~ ~ ~ ~
我要呼吸, GOD, 給我大一點的空間啊,我想要那種走在路上兩手自然擺動,不需要擔心會撞到人,也不用三不五時承受被其它行人手上的錶或手中的傘所撞到之痛...過去兩年,我走在路上,即使是在紐約,也沒有跟人相撞過...為什麼到 處 都 那 麼 擠 啊??
那股想要放聲大叫的衝動現在想起來還心有餘悸...
那股衝動所包含的不只是"不習慣"而已,更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憤恨
下一篇:就不計較了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