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01 02:42:36奇蹟

<生命教練故事1>尋訪孩子心靈成長的角落

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付出時間陪伴、凝聽與鼓勵。

尹可名(劉俠之友會秘書長、廣播節目主持人)

前陣子騎機車為閃避施工路段未清理乾淨的石子,車行過石子路面打滑,人車連滾了五圈,小腿的脛骨和腓骨同時粉碎骨折。

在醫院開刀療養住了九天,小腿上了石膏,從此成了「獨腳龍」。撐著柺杖行走,行動比以往不便許多。出院之後,面對住在五樓的家,上下樓梯要將微胖的身子「帶上帶下」,還真有點吃力,所以骨折復原期間,絕大部份時間都待在家裡養病。

這一受傷,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了,和以前不一樣的是,可以在家裡等孩子放學,和太太孩子們一起共享晚餐,晚上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陪孩子。

孩子們放學沿著階梯一層一層上五樓,有時候聽到的是沉重的步伐夾雜著喘氣聲音,有時候回到家喘息未定,就迫不及待地告知學校的種種趣事。
從小瓢蟲談起

有一天,讀小學三年級的小女兒千千回到家,閃閃躲躲怕我發現什麼秘密。大人的眼睛當然雪亮,看到塑膠袋裡有小點點蠕動著,一看就知道是小瓢蟲。

我就故意問:「怎麼啦!發生什麼事,千千。」
「沒事,沒事!」孩子們有秘密當然不可能馬上告訴大人,但是異於平常的舉動總藏不住秘密。
「來吧,爸爸幫妳準備一隻瓶子,讓小瓢蟲住在裡面吧!」
「你怎麼知道我抓到瓢蟲了?」千千非常訝異地問著。
「妳的臉告訴我的呀!」
「我抓到了七隻小瓢蟲,兩隻送給同學,我還有五隻。」小千千得意地說著,將小瓢蟲放進瓶子裡。
「怎麼餵養小瓢蟲呢?」
「問得好,告訴爸爸瓢蟲哪裡抓來的。」
「學校操場的草叢裡抓的啊!」
「嗯!那裡就是牠的家。」
「那牠吃什麼長大的呢?誰煮東西給牠們吃。」
「好,千千給妳一個功課,上網查看小瓢蟲吃什麼,以及妳抓到的是哪一種瓢蟲!找到了告訴爸爸喲!瓢蟲妹。」
「我不是瓢蟲妹!」千千說完,頭也不回地就急著到書房上網找瓢蟲的故事。

凝聽孩子心靈的聲音

吃完飯後,讀國中二年級的老大芃芃顯得悶悶不樂,不像以往洋溢著淺淺靦腆笑容,一看就知道有心事。過去再怎麼忙碌,都會告訴自己每天一定要和孩子至少有30分鐘的互動,免得有一天孩子沒有習慣和爸爸聊心事。

「芃,妳看起來不快樂喔!」
「我討厭上學!」果不期然,芃芃有心事。
「學校讓妳討厭啦,那轉學好嗎?」
「不要轉學,我喜歡我的學校,但是不喜歡班上的同學。」
「妳不喜歡班上同學!」
「不是,是班上同學不喜歡我!」
「所有的同學都不喜歡妳嗎?」
「只有五、六個同學不喜歡我!」
「其他同學呢?」
「我擔心他們也不喜歡我!」
「他們可能不喜歡妳哪一點。」
「我長得很醜!」
「妳長得很像媽媽,美麗有氣質啊!」
「我很矮,都是爸爸害的啦,不好的都遺傳給我?」
「爸爸不矮耶!爸爸經常登上山頂,發現自己也比山高啊!」孩子知道我喜歡自我解嘲,開個玩笑也不以為意。
「我討厭自己!」
「妳很棒啊!」
「我不喜歡別人稱讚我!在班上當好學生很丟臉,會被瞧不起!」我突然聽不懂這話的邏輯,「當好學生會很丟臉,會被瞧不起?」
「對,好學生一點都不勇敢,我很想考試考個不及格,但是又沒有勇氣。」芃芃邊說邊拿著鉛筆沒有思緒地亂畫著。

就在我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芃芃心思的可能狀態時,發現孩子的眼睛泛著淚光,自然地哭了起來,在一陣哭泣聲中,芃芃的情緒漸漸平穩,從臉部的表情中看見鬱悶的心似乎得到紓解,也說出她心情不好的原因。

青少年孩子最怕在失落中和失望與憂愁奮鬥,他們的擔心總是會擴大成生命中最艱難的一刻,大人不能小看與忽略。

傷了腳不便於行,卻有更多的時間陪著家人,和家人一一述說著一天所發生的事情,也許沒有辦法立即解決孩子心裡的為難與憂愁,但是透過陪伴,至少紓發了孩子內心的擔憂與愁悶。我選擇不用嚴峻的態度說教,因為讓孩子說出來,是需要更多的傾聽,再適時的給予建議,孩子們的成長要的不多,他們在乎的是大人們能否凝聽他們的心聲。

我相信對家庭的付出與對孩子的關注,加上對親密的伴侶的關愛,是身為爸爸、先生一生中最美好的投資。而孩子們的成長更需要一位貼身且值得信賴、安全的人生導航教練,而「父親」就是最佳的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