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藝術 台灣的第一次,世界都在看!首屆「買得起藝術博覽會」,讓全民好看!
2010年除了上海的世界博覽會、台北的國際花卉博覽會,在7月份還有一場集結上千件藝術作品展出的「買得起藝術博覽會」將在台灣首次展出。
這是首次台灣以藝術家為單位的國際大型藝術博覽會,2010年的「買得起藝術博覽會」從創始地倫敦、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巴黎到紐約、雪梨、新加坡、墨爾本、布里斯托等城市都在舉辦「買得起藝術博覽會」,可以預計,未來全球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今年是台灣首度舉辦如此盛大的藝術盛會。使民眾願意投資藝術,是件重要的事。英國「買得起藝術博覽會」的創辦人很早便發現這點,我們相信「唯有藝術,才能改善生活品質」,沒有民眾支持藝術家,使他們能在經濟穩定的情況下持續創作,藝術家會逐漸流失,這樣台灣就無法產生好的文化素養,生活環境的品質也無法提升。
舉辦「買得起藝術博覽會」的動機
我們見過有些藝術家堆積了滿屋子的畫作,但確連買材料的錢都付不起。事實上依他的創作品質;論資歷,已創作數十年,也得過大大小小的獎項,論學歷,他從國外學成歸國,在國外、在大陸,同級的畫作經過行銷後,都是近百萬。今天在「買得起藝術博覽會」上,有七成的作品只需三千至十五萬間便能買到了,因為臺灣的藝術家活得太寂寞、無聲,他們只是需要一個發聲的機會。
因此「買得起藝術博覽會」是為台灣的藝術家尋找發表作品的舞台,使藝術家能夠繼續透過這樣的行銷平台,獲得一些發聲與溫飽的機會。上古藝術想承辦這樣的藝術博覽會,是看到台灣有許多才華洋溢的藝術家,終年埋首創作,卻尋找不到舞台行銷他們的作品,這是非常可惜的。尤其這裡要特別談到的是,「買得起藝術博覽會」標榜的「買得起」(affordable)並不是「廉價」之意,而是作為藝術收藏的「入門」,觀眾投資藝術的敲門磚。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藝術都是昂貴、有錢人才買得起的高價品,或是寧可把錢拿去投資股票、房地產,卻不知原來投資藝術品並不難。
「買得起藝術博覽會」的規模
雖然這是首次舉辦,但也正因為是台灣的首次,所以在一開始,就設定是全民參與的盛會,選了最大的場地以及最好的地點,就是要讓這個活動一鳴驚人,並起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很幸運的,在這個活動發起之初,就匯聚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非常多的藝術家踴躍參與,在幾經評選最後由165位台灣藝術家勝出,地點就選在商辦大樓匯聚的敦化北路宏國大樓,占地1,500坪的場地,提供藝術家們絕佳的佈展空間,更提供一般上班族群或民眾交通便利的活動地點,活動開放時間更是長達12個鐘頭,從每日早上9點直至晚上9點半,可讓大家在工作午休之餘或下班之後,來此放鬆心情享受藝術,並預期將有二十萬人次的參觀潮。
「買得起藝術博覽會」與其他藝術博覽會意義上的差別
這種所謂消費得起的藝術博覽會,其實在歐美許多大城市已經行之有年,
過在台灣,倒是個創舉!我希望能將這樣的理念、這樣的藝術消費模式變
成共識、變成習慣,要讓大家一起來參與,所以就算碰到很多的困難阻礙,我都堅持一定要把這個博覽會實踐出來,並且發揮它後續的影響力。
雖然台灣原本就存在一些藝術博覽會,但所容納與包含的藝術種類與藝術家都不夠多元,同時門檻也相當的高,導致許多優秀但未被扶植的藝術家參與不了,相對的,與會的民眾也是較小眾的收藏群體,在社會普遍將藝術收藏視為奢侈消費的觀念下,反其道而行,在「買得起」為前提的理念下,我們提供了低的展位成本,嚴格篩選優秀的藝術家,廣邀所有民眾共同見證這樣的活動,也要一般大眾能在消費得起的價格中體驗收藏的樂趣,促成平價的藝術消費體驗奢侈的藝術享受。
至於大家仍然懷疑藝術品到底能多平價,能多親民呢?我們在活動現場每天都推出五件大師精品畫作,以5,000 – 9,900左右的超優惠價格,當然,這都遠低於這些大師們一般的行情,重點就是要大家先放下刻板的印象,不到一萬元的價格,一樣可以晉身為收藏家,因為這是一場人人買得起的藝術博覽會。
「買得起藝術博覽會」隱藏的效益與願景
剛才我所提到的,基本上都是硬體或是馬上可看到成果的效益,然而我更期待的會是後續所產生的長遠效益。當然,這個博覽會會是很重要的一個風向球,也是前哨站!若此活動成功的締造藝術家與培養廣大收藏族群的雙贏局勢,並建立臺灣人進入藝術的門道,下個階段更要積極策劃進入紐約、邁阿密或倫敦等藝術活動頻繁的重要城市,將台灣成熟優秀的藝術帶向國際,
讓國際藝術舞台上有更多「臺灣」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