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食減碳從吃改變世界 人間永續高峰論壇今登場
圖說:2022《人間永續》高峰論壇—蔬食減碳年會,主講者余泳濤、趙先之、簡又新、謝奇峰、李宜樺。
【台北訊】地球正在「發燒」,減緩氣候變遷的永續行動刻不容緩。第一個以蔬食減碳為主題探討ESG的論壇,《人間永續》高峰論壇—蔬食減碳年會今(30)日登場,從淨零生活、植物肉、蔬食減碳、綠色轉型新經濟等引入創新想法,讓減碳從「吃」開始。
論壇聚焦「世界永續、產業永續、食在永續」三大主題,由實體到線上,帶領民眾從最新趨勢脈動、產業策略,甚至個人一餐低碳餐的行動,都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一同邁向淨零排放、創新永續的實踐之道。
論壇邀請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歐洲在台商務協會—低碳倡議行動副主席余泳濤、資誠永續發展服務董事長李宜樺、弘陽食品董事長謝奇峯,以及《人間福報》永續長趙先之等5名專家分享最新永續新知。
圖說:主講者: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董事長 簡又新大使。
首場「世界永續」專題,簡又新以「淨零時代的新生活」為題,提出「凡走過的必留碳足跡」、「清潔能源為必走之路」等六大觀念外,更介紹各界如何從食衣住行推動永續發展,他強調:「世界變得非常快,唯思想變改變、行為改變後,整個生活才會變,才能達到淨零時代。」
余泳濤主講「創新永續新疆域」,表示歐洲在台商務協會「低碳倡議行動」以綠色能源、綠色金融等七大核心領域為主,並分享「照明節能是達成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以及如何透過循環照明的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實現碳中和優勢。
產業永續專題上,李宜樺暢談「ESG與綠色轉型新經濟」,提出ESG(環境保護、社會共融、和公司治理)是當今企業非懂不可的致勝關鍵字,「必須在這三個面向都需有實際作為,滿足員工、客戶、投資人,甚至社區和社會的期待,企業才能永續發展」。
謝奇峯則在「植物肉演進循環經濟低碳飲食」中點出,全球有26%的溫室氣體來自食品業,其中58%源於動物產品的製造過程,「若一個人一個月不食用動物性食品,可以減少281公斤二氧化碳排放、減少621公斤穀物飼料」。他也並享植物肉對環境減碳和健康的益處,強調接下來將不只提倡植物肉,而是進一步定位為「低碳食物」。
圖說:2022《人間永續》高峰論壇—蔬食減碳年會,結合產官學人士,一同討論蔬食減碳問題。
「地球暖化不只是國家、企業的責任,全民的行動很重要,而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就是蔬食減碳。」壓軸登場的食在永續專題,趙先之探討「人間永續—蔬食減碳倡議」,透過關鍵數據指出素食者和葷食者碳排差距最少達15倍,個人減碳可從一頓低碳餐開始,「減碳飲食指的是符合—蔬食、在地、當季。」
首屆「第一屆《人間永續》高峰論壇—蔬食減碳年會」,由人間福報、社團法人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主辦,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財團法人綠色公益基金會、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協辦。參與人數跨宗教、產、官、學,並普及到各界菁英共逾兩百人與會。
主辦單位人間福報副總經理陳世晉表示,去年底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召開,追求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成為國際趨勢;台灣也在3月宣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企業導入ESG指標也蔚為顯學,因此盼首屆《人間永續》高峰論壇的舉辦,能促進產、學、研激盪創新思維,發揮影響力,同時透過國際蔬食減碳平台的推行,讓全世界都能掀起綠色蔬食減碳風潮,一起用吃守護氣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