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0 09:30:57荷塘詩韻
三更有夢書當枕話琦君
【三更有夢書當枕話琦君】
本名潘希真的人瑞作家琦君於二零零六年六月七日告別了人間,走過漫漫九十載歲月劃下休止符了!琦君,浙江永嘉人,民國六年生。她的文章被譯為美、韓、日文,極受海內外讀者喜愛。其實從返國定居淡水之後,作家身體一路走下坡,生活在在需要仰人照料。生命不過百歲,唯文章長存。溫柔和善的琦君予讀者最深刻印象的應該是面對一花一木,一喜一悲都以溫婉之心相待,即便是諸多生活波折與煩惱,也都能細細思量,化為信念、智慧與勇氣,積極面對。
走進作家的文章裡,便彷彿聆聽娓娓道來生活中諸多趣聞,因為書中天地寬,常在閱讀至精彩處,擊掌莞爾,是作者的真性情一直緊握一支筆,才能無遠弗屆滿足廣大讀者群的精神需索。現代人生活腳步甚快,有時用繁亂不堪都還不足以形容,忙碌的結果,就是腦子裡該記得的卻忘了,不該記得的卻老擺脫不了,所以有好幾回衝上樓去,卻忘了是要拿什麼?呆了半晌還是無法想起,只好快步再下樓,等到下到樓下,才又猛然記起,於是你會看見一個身影上上下下,窮忙一陣。這時還由不得你生氣,因為唯恐火急攻心,又沒神沒魂,那陣子真有一種老之將至的危機意識,偶然間讀到琦君一篇文章<忘掉了也好>,其中情節居然如此相似,其中一段是這麼說的:其實,除了讀書之外,對於日常瑣事,能忘掉也未始不好。當年恩師曾教誨我們說:「要能修練得忘掉,而不是記得,才能保持心境澄明。」今日社會環境複雜,人與人相處中,若偶有不愉快之事,能彼此寬恕而忘卻前嫌,才能保持心情的平靜快樂。古訓說:「人有德於我,不可忘也。人有負於我,不可不忘也。」這便是儒家的寬恕精神。西諺中也有Forgive and Forget
的說法。可見能遺忘實在是一份生活的藝術,也是人生一門修練的課題。
琦君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讀得人拍案叫絕,事情是這樣的:想起先父有一位好友,自號童仙,天真如稚子,他最大的本領就是遺忘……..有一回在火車上,他把帽子脫下放在小桌上,鄰座乘客代他掛在窗邊鉤子上,大家都呼呼入睡了。火車到站,他醒來人都走光了,抬頭看見帽子,心裡嘀咕:「誰的帽子忘了帶走啊?我是路不拾遺,不拿別人東西的。」走出車站,風吹得腦袋瓜發冷,才想起掛在車窗上的帽子原來是自己的。
生活是一份悠遊安閒,每每在翻閱琦君作品,不管是<母心 佛心 >或<琦君說童年><與我同車>或<永是有情人><水是故鄉甜>等一系列作品,受益良多的是半生在戰火中嘗盡生離死別,卻依然以寬厚的心回顧往事,筆墨間除了才情,許多人生道理足堪留與他年說夢痕,而今而後對這麼一位溫婉的作家怕只能遙遙寄予一絲永恆的懷念了!2006. 6. 9
圖檔來自九歌及中時電子報
本名潘希真的人瑞作家琦君於二零零六年六月七日告別了人間,走過漫漫九十載歲月劃下休止符了!琦君,浙江永嘉人,民國六年生。她的文章被譯為美、韓、日文,極受海內外讀者喜愛。其實從返國定居淡水之後,作家身體一路走下坡,生活在在需要仰人照料。生命不過百歲,唯文章長存。溫柔和善的琦君予讀者最深刻印象的應該是面對一花一木,一喜一悲都以溫婉之心相待,即便是諸多生活波折與煩惱,也都能細細思量,化為信念、智慧與勇氣,積極面對。
走進作家的文章裡,便彷彿聆聽娓娓道來生活中諸多趣聞,因為書中天地寬,常在閱讀至精彩處,擊掌莞爾,是作者的真性情一直緊握一支筆,才能無遠弗屆滿足廣大讀者群的精神需索。現代人生活腳步甚快,有時用繁亂不堪都還不足以形容,忙碌的結果,就是腦子裡該記得的卻忘了,不該記得的卻老擺脫不了,所以有好幾回衝上樓去,卻忘了是要拿什麼?呆了半晌還是無法想起,只好快步再下樓,等到下到樓下,才又猛然記起,於是你會看見一個身影上上下下,窮忙一陣。這時還由不得你生氣,因為唯恐火急攻心,又沒神沒魂,那陣子真有一種老之將至的危機意識,偶然間讀到琦君一篇文章<忘掉了也好>,其中情節居然如此相似,其中一段是這麼說的:其實,除了讀書之外,對於日常瑣事,能忘掉也未始不好。當年恩師曾教誨我們說:「要能修練得忘掉,而不是記得,才能保持心境澄明。」今日社會環境複雜,人與人相處中,若偶有不愉快之事,能彼此寬恕而忘卻前嫌,才能保持心情的平靜快樂。古訓說:「人有德於我,不可忘也。人有負於我,不可不忘也。」這便是儒家的寬恕精神。西諺中也有Forgive and Forget
的說法。可見能遺忘實在是一份生活的藝術,也是人生一門修練的課題。
琦君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讀得人拍案叫絕,事情是這樣的:想起先父有一位好友,自號童仙,天真如稚子,他最大的本領就是遺忘……..有一回在火車上,他把帽子脫下放在小桌上,鄰座乘客代他掛在窗邊鉤子上,大家都呼呼入睡了。火車到站,他醒來人都走光了,抬頭看見帽子,心裡嘀咕:「誰的帽子忘了帶走啊?我是路不拾遺,不拿別人東西的。」走出車站,風吹得腦袋瓜發冷,才想起掛在車窗上的帽子原來是自己的。
生活是一份悠遊安閒,每每在翻閱琦君作品,不管是<母心 佛心 >或<琦君說童年><與我同車>或<永是有情人><水是故鄉甜>等一系列作品,受益良多的是半生在戰火中嘗盡生離死別,卻依然以寬厚的心回顧往事,筆墨間除了才情,許多人生道理足堪留與他年說夢痕,而今而後對這麼一位溫婉的作家怕只能遙遙寄予一絲永恆的懷念了!2006. 6. 9
圖檔來自九歌及中時電子報
下一篇: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