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霧峰學‧學霧峰授課大綱
100-1霧峰學社區老師
孫崇傑、張芳玲、張永清
林綉汝、范道莊、莊湧裕
蔡淑娟
教學目標所要達成之能力培養項目
基本素養/核心能力Core Literacy/Core Competencies
健康 Health [具有促進身體、心理以及靈性健康的良好習慣]
關懷 Care [具有實踐關懷自己(尊重生命、感恩惜福)、關懷他人 (孝親尊長、同理尊重、團隊合作)、關懷社會(扶助弱勢、服務社區)、以及關懷世界(愛護地球、多元文化) 的行動力]
創新 Innovation [具有創造特色的原創力與求新、求變及應變的能力]
卓越 Excellence [具有追求自我突破,並能終身學習,以不斷因應社會與時代需求的企圖心]
中文能力 Chinese Competencies
英文能力 English Competencies
資訊能力 Information Competencies
教學目標(Objective)
認知面:透過社區實地體驗與接觸,了解霧峰文化、歷史、文學、詩歌和環空間。
技能面:藉由做中學、小組共同撰寫報告,學習團隊合作,共同創造知識。
情意面:開創在地新視野,立足霧峰,與國際接軌。建立社區與大學的夥伴關係。
符合教學目標之課程內容設計
本課程在於彰顯人的存在價值,人與自然和所生長土地的不可分割性。人與所處社會的相依存,取之於社會,服務社會,對所處社會的了解與接納,是本課程的基本訴求。
本課程的構想來自於引導學生對於本體知識的探索,學生從己身經驗出發去看待知識,透過閱讀、反思、討論、批判,在實務與理論中來回辯證,了解己身所處的時代與所屬的文化,繼而了解其存在價值。
由於這門課是社區與大學結合而衍生的課程,所以希望保有社區參與的特色,因而本課程結合霧峰在地專業人士共同授課。
多元教學方法(Teaching Method)
由學生自訂學習目標與抱負水準
講述
服務學習
學生課後書面報告
小組討論
參訪
學生上台報告
腦力激盪
學生實作
影片欣賞與討論
田野調查
觀察與資料收集
一分鐘回饋
多元評量方法(Evaluation)
參訪心得(書面 )
期中筆試
服務學習週誌
小組期末報告(書面檔與PP檔)
個人期末心得與反思報告
小組上台報告
前後測比較進步與成長
出席狀況
課堂參與和表現
講義位址(http://)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cialwork1930
亞洲大學「霧峰學‧學霧峰」是少數以地方知識為課程核心的大學通識課程,內涵在於彰顯人的存在價值,人與自然和所生長土地的不可分割性,透過網站呈現大學與社區的交流,師生與居民的互動相長,冀望藉由開放性的交流,幫助更多有興趣的夥伴與朋友,能夠瞭解霧峰,開啟學生對霧峰的認識與關懷,同時開創在地新視野,並且建立社區/大學的夥伴關係和國際接軌,也希望喚起更多大學資源能夠接連社區,帶動社區意識與公民行動的發展。
課程進度
一
(1)霧峰文史產業文化、
(2)田野調查。詳述教學目標、與學生討論課程內容、介紹講師、了解教師與學習者的要求與期待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參考書目(Reference)
新修霧峰鄉志。霧峰鄉公所編印。2008年
謝仁芳(2007)。霧峰林家開拓史。台中縣霧峰鄉:貓羅新莊文史工作室。
霧峰文化創意協會(2005)。擁抱在地人的感情:霧峰履歷創作。
Meskill, J. M. (1979)。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feng, Taiwan 1729-1895,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ew Jersey, 1979。中文譯本,王淑掙(1986)。霧峰林家─台灣拓荒之家。台北:文鏡出版社。
黃富三。(1987)。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黃富三。(1992)。霧峰林家的中挫(1861~1885)。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許雪姬。台中縣口述歷史第五輯─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篇、下厝篇)。
廖振富。(1996)。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