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2霧峰學,米飯吃多少&米價知多少
(行銷組)
指導老師:張永清 老師
參與同學:郭玉章、陳柏均
日期:
報告背景、動機
因為沒有接觸過行銷這個區塊,想說既然每個人都可以下田,那報告的話就做點沒做過的題目,於是選擇了米的行銷!去農會問了一下之後才發覺,米其實有分成很多種價錢,當然也有差,想說藉此認識一下米的種類與米的價錢,在與我們做的香米做個比較。
問題、目的
老師有說過吃米也要知道米價,但是我覺得可能有些人,連吃的是什麼米也傻傻分不清楚,可能還沒有自己親身去挑米的習慣。藉此希望能讓大家更認識米價的種類外,更能知道一些市面上食米的知識。
方法、過程
由於課程停休的原故,我們設計組的同學忽然銳減許多,連小組長也都不見了,導致我們沒有週誌的這樣參考資料,不過老師提供了很多意見,讓我們上網查詢,做資料統整與問題查詢,還可以親自到農會做體驗調查,訪問裡面的幹事請教問題,從中學習到許多!
發現
一、活動精神主軸
我覺得我們這次是要藉著以香米的推銷活動,讓香米與霧峰這個地名更廣為人知,雖然在霧峰農會已開始很積極的對外宣傳,香米的好吃與品質的優良,但是這次在校園的成果展,我希望更多學生,能知道霧峰香米是什麼之外,更能感恩能孕育這麼好吃的米的土地-霧峰!
二、市面上食米的挑選與分類
★稻米的計量
稻米,除了以秤重方式(公斤、公兩、公克)計量外,也有以容重量大小(公升、公斗)來計測。目前仍有零售米行以「斗」為單位,販賣白米。
★小包裝食米包裝上項目的意義
(1) | 稻米種類:分為粳米(蓬萊)、秈米、糯米。 | |
(2) | 品種:例如臺粳八號、臺農六十七號。 | |
(3) | 產地:稻米種植、生產區域,例如西螺鎮、池上鄉…等。 | |
(4) | 規格或等級:標示食米之國家標準(CNS)等級或規格。 | |
(5) | 淨重:每包總重量扣除包袋重量後之食米重量。 | |
(6) | 產期: | 稻米收穫年期別;臺灣地區每年可種植稻作兩期,於 |
(7) | 碾製年月日:加工包裝日期。 | |
(8) | 保 存 期 限:食米品質保持新鮮之期限。 | |
(9) | 碾 製 工 廠:碾製工廠之名稱、地址、電話。 |
★食米的品質等級
市售白米依糧食標示辦法規定,應依國家標準等級或其實際品質標示品質規格,故市售白米確實有等級之分。依照中國國家標準(CNS),白米品質分為一等、二等、三等三個等級,一等米品質最好,其次為二等米,再來為三等米。各品質規格訂有一定的標準,一等米所含損害粒、白粉質粒、碎粒、異形粒、夾雜物、糙米及稻榖等最少,品質最好。
★高品質食米的條件
就是好看、好吃的米。外觀充實飽滿,粒型均一,透明度高,完整且有光澤。食味優良的米飯具有香味、黏性高且光澤好之特徵,而食味差的米飯則沒有香味、黏性低、光澤亦差。
★食米的選購方法
1. 選購食米的原則為〝一分錢一分貨〞,價格與品質成正相關。
2. 依需要選擇食米種類,如糙米、胚芽米、白米三種,著重營養,建議您多吃糙米飯或胚芽米飯,如果講究口感,則選擇白米。
3. 選擇米粒外觀良好者,若米粒外觀不良,如米粒的變色粒、損被害粒、碎粒、異型粒、白粉質粒、夾雜物含量較多,或粒型不均一、無光澤、有異味及米粒外表粉粉的,均為米質較差或不新鮮之現象。
4. 選購時,注意包袋所標示之內容,如碾製加工日期、產地、規格或等級、淨重、保存期限、碾製工廠名稱、地址、電話。碾製日期愈接近購買日期者愈好。
5. 不要一次買太多米,以免貯存時間過長,米質降低,且容易生蟲,若無法於短期內使用完,應置於冰箱中冷藏,以確保白米之品質,最好是依照外包裝袋上所標示的有效期限內把米吃完。
6. 選購有品牌之食米較有保障,除選擇包裝標示完整外,更要選擇經政府輔導,品管良好的品牌,如CAS良質米廠商所生產的「台灣好米」。
三、98年米價
品種名稱: 水稻台農71號香米 商品名稱: 益全香米 命名時間: 民國八十九年十月 品種特性: 糙米及白米均具有芋頭香味: 米粒外觀優良、米飯黏彈性佳(Q): 稻穀產量較臺梗1號佳且穩定: 較中晚熟品種早熟: 推廣情形: 台農七十一號於民國九十年第一期作開始於高屏地區進行示範栽培,第二期作將於國內進行全面性之示範栽培。依據提供農民試種觀察之種子量估算,民國九十年第二期作國內稻農試種面積約為
未命名.JPG
未命名1.JPG
臺梗育62069號為香米新品系,香味似芋頭而濃郁宜人,與目前國際稻米市場之Basmati (主要產自巴基斯坦及印度)及Jasmine (主要產自泰國)香味不同。新品系如蒙登記,將是臺灣地區第三個梗型香米品種(前兩個分別為:民國76年由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命名的臺農72號及民國79年由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命名的臺梗4號)。
臺農71號穀粒大而飽滿,糙米外觀良好,米粒透明度佳,無白堊質粒(無心腹背白)。而食用品質品評被評為B級,表示本新品系之米飯與良質米產區之良質米推薦品種臺梗9號的米飯品質不分軒輊。相信,本新品系必定具有商業生產良質米之潛能。
在梗稻區域試驗中,新品系第一期作比對照品種臺梗1號平均增產11.2 %,第二期作增產幅度稍降,但仍比臺梗1號增產6.6 %。在稻穀產量穩定性方面,新品系第一、二期作稻穀產量之穩定系數分別為0.90與0.74,皆與1無顯著差異存在,而且離迴歸均方均不顯著,顯示新品系具穩定性。綜合言之,新品系複合性狀稻穀產量在兩期作之表現確較對照臺梗1號為優異。
臺農71號在梗稻區域試驗中,第一期作平均全生育日數為118天,比早熟對照品種臺梗1號晚2天;第二期作為104天,比臺梗1號晚6天,雖不若臺梗1號早熟,但比中晚熟品種平均提早一星期(台農67號第一期作為124天,第二期作為109天)。早熟品種之使用在複種指數高之地區,除了可增加農時調配彈性空間,亦可對臺灣生態環境之保育提供一定程度之影響。早熟品種在產量方面一般較中晚熟品種為低,因而形成早熟品種在推廣栽培的阻礙,若能如本新品系在米質方面有突破性之特色,則早熟品種之推廣應較易被接受。
日治時代以前,台灣的稻米只有秈稻品種。日本領有台灣以後,稱台灣產的秈米為「在來米」,即「本地米」的意思;為了供應日本國內食米的需求,每年都從台灣進口大量稻米。
但是日本人習慣吃較黏軟的粳米,對在來米不太適應,於是便引進日本品種(當時日本栽培品種均為粳米)在台灣栽培,直到1926年才在台灣栽植成功。為了與日本當地生產的稻米有所區別,特別將在台灣生產的日本種米(粳米)取名為「蓬萊米」,即「來自蓬萊仙島的米」的意思。當時的「在來米」全都是「秈米」,「蓬萊米」都是「粳米」。
然而,今天我們所吃的粳米,絕大多數都是由台灣自行育種的「本地米」,就意義上而言均屬「在來米」。所以所謂的「在來米」已經不再是「秈米」的代名詞,而「蓬萊米」也不能完全代表「粳米」了。其實「在來米」、「蓬萊米」只能算是日治時代的專有名詞,為了避免混淆,還是應該恢復「秈、粳」的稱呼較妥當。
類型 | 米粒外觀特性 | 米飯特性 | 一般用途 | |
粳 米 | 圓短、透明(部分品種米粒有局部白粉質) | 介於糯、秈之間 | 一般食米 | |
秈 米 | 細長、透明度高 | 煮熟後米飯較乾、鬆 | 蘿蔔糕、米粉、炒飯 | |
糯 米 | 粳 糯 | 圓短、白色不透明 | 煮熟後米飯較軟、黏 | 釀酒、米糕 |
秈 糯 | 細長、白色不透明 | 八寶粥、粽子 |
四、香米起源
香米顧名思義就是煮成熟飯後,會散發出獨特香味的米。其原產地據說是在印度,然後逐漸傳到亞洲各國;其中以巴基斯坦為香米主要輸出國。我國早在漢朝時代就有香米的種植,只是面積有限,沒能引起注意,在本省也不知何時起,就由阿美族山胞引進種植,可惜面積零星而稀少,國人大多不曉得本省種有香米。
民國66年嘉義農業試驗分所開始做香米育種工作,由菲律賓稻米研究中心及日本引進香米品種,與本省優良水稻品種進行雜交,已選育出許多梗稻(蓬萊型)及秈稻(在來型)香米品系。
『益全香米』的由來是在
五、何謂香米
水稻台農71號香米
台農71號益全香米推廣
六、香米的特性
1.粒短圓飽滿,外觀晶瑩剔透。
2.烹煮時散發濃郁芋頭香味。
3.飯粒黏度適中,香Q彈性優,口感佳。
4.品種具有較強的病抗性,品質安全無虞。
5.適宜多種烹煮方式。
七、制定米價與規格
以霧峰農會所賣的價格來說大致分為
霧峰香米一般包裝3公斤 180元 一公斤60元
霧峰香米真空包裝2公斤 220元 一公斤110元
香米5公斤一般包裝 原價:NT$290元 現價:NT$280元
香米--2公斤真空包裝一等米 原價:NT$240元 現價:NT$220元
龍眼蜜 原價:NT$350元 現價:NT$350元
香米3公斤一般包裝 原價:NT$190元 現價:NT$180元
福圓果----龍眼乾 原價:NT$200元 現價:NT$140元
八、銷路方式
分析、討論與結論:
在了解過香米的資料後,覺得香米真的是我們台灣人的驕傲,要讓日本人知道我們重的香米也是不輸他們的。雖然在台灣是比一般米貴一些,但是跟日本的香米比起來是比較便宜的,希望香米之後再在國際的出口把台灣發揚光大。
成員每個人的心得分享
柏均:經過這幾個星期的校外學習,雖然感覺變成是下田組的了,不過也蠻有趣味的說!第一次與田靠的這麼近,第一次大學的校外上課,第一次被小黑蚊叮得這麼慘...第一次上課忘記時間這回事,可惜還沒獻出第一次下田與第一次抓福壽螺,還是不太敢下到軟軟的泥土上與稻田為伍,像農夫一樣辛勤在田裡揮汗工作。聽洪爺爺很認真的訴說著他年輕的故事,雖然我不懂台語,可是看他認真的表情,相信故事一定很精采,而且他也很樂在其中唷~希望我也能有像他一樣這麼精采的人生!
玉章:第一次選到這門〝學種田學設計〞這組時,覺得這塊是以前從未踏到的領域,未來可能也不會接觸到。雖然同學們聽到上課要種田,難免會覺得這不是應該是老一輩人的工作,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創新的體驗,也是一種嘗試。第一次下田的那種感覺,令人覺得農人真的很辛苦,風吹雨淋不說,還需要照顧到那些脆弱的秧苗,花的心血與得到的東西,還不一定成正比。雖然礙於時間的關係,只能讓我們體驗施肥抓害蟲等的樂趣,不過希望往後可以在農業這塊上面,更近一步的嘗試。
文獻探討(期刊論文之相關研究或報導)
http://www.wffa.org.tw/front/bin/home.phtml
http://www.afa.gov.tw/public_index.asp?CatID=98
http://agrapp.coa.gov.tw/RICE/index.htm
http://www.tari.gov.tw/variety/rice/%A4%F4%BD_%A5x%B
http://www.wffa.com.tw/product/pd_index.asp?pdclass_id=00001
下一篇:97-2霧峰學,學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