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5 02:26:23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2009:少年霧峰、亞洲霧峰

                                                                                                                          

在臺灣,一個地方鄉鎮能有兩間大學設校,是這地方鄉鎮的福氣;也是發展上的契機。大學是人才的培育中心,更是知識的積累與傳遞中心,地方因大學的素質而能有向上提升的機會。「全球視野、在地行動」的最佳例證,正是大學的在地化行動!

 

相對地大學也向地方傳達著新的信念和新的價值,這次「霧峰文化創意協會」與「亞洲大學」的合作課程:『霧峰學、學霧峰』。表徵了對地方的新信念和新價值,時機上,又恰巧是霧峰鄉長補選,地方一新的氣象呈現。

 

此次的合作是一全新的起步,經驗上仍然是摸索期,書寫技巧和記錄方式仍須琢磨,雖然如此成果依然豐碩。

 

主要有三方面的意義:首先地方不是沒有文化、沒有知識的地方。地方的生活歷程,因著地方人的認真、踏實和堅持的態度,而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何況士農工商各有其職,他/她們工作的方式,有著最真實的有形和無形文化資產。端看在地人有無自信心和榮耀感,加以重視。

 

其次是在地人材與年輕學子的教學相長。十位地方人材(協會會員),以其豐富的地方生活閱歷,帶領外地來霧峰求學的學子,對地方進行觀察、探索、記錄、訪談、瞭解,開啟了珍視地方的點點滴滴。

 

學生對霧峰的瞭解不再只是四年過客的遊子,也許在人生的某個片刻,會憶起霧峰的吉光片羽,享受此刻的靜謐幸福;十位帶課老師因緣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珍視的種子已然培育於地方的沃土。最後對地方的文化資料之積累,有寬廣的視野。亞洲大學透過通識課程對霧峰進行在地文化研究,為霧峰引入高等教育的視野,引發協會會員的自我期許。

 

這次合作,困難有之、快樂有之、成績有之,除了帶課老師和學生之外,最勞心勞力的是亞洲大學廖淑娟老師,和霧峰文化創意協會總幹事崔曼莉女士,她們張羅課程的細節,排教室、排時間、分組討論、找經費、發表會、連繫所有的事,讓『霧峰學、學霧峰』的田野調查得以順利完成,她們的貢獻厥偉!如上文所述,此次係一起步,後續仍有待為霧峰投入更多新行動,為居住於此的我們開創新世局。

 

 霧峰文化創意協會理事長 李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