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7 20:22:44So

*受侮辱了怎麼辦?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被侮辱?

侮辱是種誤解,
對於不合理的事,我們常不自覺得在心裡點了火苗,
如果因為火而不受了,
用燒向他人的方式來滅,
結果常是越燒越大,
為什麼呢?

這證明了滅火的方式錯了,
所以才會有「忍辱」這個詞出現啊!

先忍,等情緒過,
再思考問題在哪裡。

從得失去思考:
別人不再如此欺人太甚,我的世界就會「得」平靜,
如果別人繼續惡性不改,我就「失」去了安寧。
歸納的結果,我的欲望就是「希望別人照著我所想」,
「希望世界照著我的想法轉」。
是不是「貪」心了呢?

從觀察中去看自己所想要的,
在世上是很難得到的,
能去接受現實,
就是開始解開被侮辱操控情緒的結。

再觀察如何把情緒的反彈降到最低,
那麼就是走出「防火」的第一步。

「我們以為合理的,不一定是現實。」
別把眼光放在理想上,不顧及現實,
最後就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中哭泣,
你會發現,是因為自己的懦弱(以為都是別人造成的),
而非別人讓自己有苦受;
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我們所遇上的類似的事,
但不是每個人都會氣急敗壞呀~
那麼能讓火點燃的關鍵人是誰呢?

如果自己無法想到好方法解決被辱的感受,
那麼要趕緊去問問或接觸那些可以把事情不放在心上,
快樂依舊的人。
學習他們的智慧或感染他們的性格吧~^o^

---------
心靈佛法:

如何學習忍辱?

「六度法」(六種度過苦難的方法)中有持戒、忍辱。

既是佛法,第一步就是言行要先做到;
心中如仍有無法化解的情緒,
就要去思考欲望的根源;
有時明白欲望的根源,也想做到捨去欲望,
但情緒仍在,
那就是習性了。

習性是因為環境所感染的性格,
一天天、一點滴一點滴的累積,
放下「要立刻去除習性」(貪,重結果)的想法,
把重點放在「我做了什麼」來改變自我(重過程)。
從接觸不同的環境改變自己,
從觀察人事物的前因後果改變自己,
在念佛中定心,
直到有天,習性是可以轉變的。

既是戒,就是要好好守,
如果想等待能說服自己的理由,
再去做,
而無法讓自己的言行在戒中,
受苦的時間就會較長。

既是辱,總是會帶給自己情緒,
情緒會隨著自己的努力和時間淡化,
所以別太在意。

結論:

「三明心」中有「信佛」。

要對自己學佛有信心,
就是對佛法和諸佛有信心的證明。

花總是會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