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8 11:11:31So
961206無常的體會
961206無常的心_體會
無常的心,故需無常的法
隨時將心歸零,方可靜心,
無成見的觀照自己、人事物,
才能做到「不犯四相」,
才能問心無愧,
問心無愧是「安覺」
無常的心,故需無常的法,
謹言慎行,防惡起
才能冷靜調整自己
隨時靜心拿捏解決事情之法
無常的心,所以學習無止盡
當自己已經盡力了
別因自己的能力不足
而有所自責、沮喪
人生就是來學習磨練
苛求無錯是貪心
用心檢討、執行是盡心
「安心」是盡己之力
正面看待自己在學習中
那顆無常的心──
經歷讓人謹記教訓
也令己體諒他人
於是
戒願守
定力足
慧,因為慈悲喜捨自己及他人而生
無常的心是累世的習性
不懼滅了又生的改變起伏
不畏他人的批評
只要凡事盡力
其他就放下
隨順因緣
無常的心不是我的
是環境影響而有
既然不是自己的
要捨去,一定有方法
累世的環境影響
要捨去習性
當然要花心思;
不計算這中間時間的長短
只看清自己當下的言行
無常的心用「可定心」的環境
先靜自己的心
從五根─眼身鼻舌身
來靜定心根
無常的心是苦
要知苦,
苦會滅,因為有佛法
苦也會與日俱增
因為「不覺得苦,反以為樂(反而覺得是樂)」,
因為「可以忍,不想滅」
因為「因緣果報」;
自己受苦的感受不滅除,
身口意會傷人傷己
這樣的情況下,
累世輪迴之惡緣
會令人苦中帶怨,
苦不堪言
要有決心、信心離苦
離苦要掌握住自己無常的心
知道無常的每一個心念
從何而來
苦從「欲」而來
欲少苦自然淡
隨時轉念
放下「欲」
苦自然有方法可以離
無欲,心可定──
因為無「欲」的得失
無欲,法可生──
因為無太多「不行」的想法
離苦非逃避現實
而是面對現實
可以忍住改變習性過程中的苦
直到無苦的感受
「心若無礙
心法自通
弘法無障
眾生有靠」
無「私」欲,就可以無礙,
要知道因緣非自己一人可以成;
於是不會太強求事情結果,
有方法解決事情,
如此可以悟出更多離苦方法;
弘法不限定四處為家,
家人、子女、父母、鄰居等,皆可傳法,不一定以佛教名詞教導,重在觀念的給予。
眾生包含自己,遇到困難,因為放得下欲望,所以可以悟到方法解決,有佛法的依靠。
無常的心,故需無常的法
隨時將心歸零,方可靜心,
無成見的觀照自己、人事物,
才能做到「不犯四相」,
才能問心無愧,
問心無愧是「安覺」
無常的心,故需無常的法,
謹言慎行,防惡起
才能冷靜調整自己
隨時靜心拿捏解決事情之法
無常的心,所以學習無止盡
當自己已經盡力了
別因自己的能力不足
而有所自責、沮喪
人生就是來學習磨練
苛求無錯是貪心
用心檢討、執行是盡心
「安心」是盡己之力
正面看待自己在學習中
那顆無常的心──
經歷讓人謹記教訓
也令己體諒他人
於是
戒願守
定力足
慧,因為慈悲喜捨自己及他人而生
無常的心是累世的習性
不懼滅了又生的改變起伏
不畏他人的批評
只要凡事盡力
其他就放下
隨順因緣
無常的心不是我的
是環境影響而有
既然不是自己的
要捨去,一定有方法
累世的環境影響
要捨去習性
當然要花心思;
不計算這中間時間的長短
只看清自己當下的言行
無常的心用「可定心」的環境
先靜自己的心
從五根─眼身鼻舌身
來靜定心根
無常的心是苦
要知苦,
苦會滅,因為有佛法
苦也會與日俱增
因為「不覺得苦,反以為樂(反而覺得是樂)」,
因為「可以忍,不想滅」
因為「因緣果報」;
自己受苦的感受不滅除,
身口意會傷人傷己
這樣的情況下,
累世輪迴之惡緣
會令人苦中帶怨,
苦不堪言
要有決心、信心離苦
離苦要掌握住自己無常的心
知道無常的每一個心念
從何而來
苦從「欲」而來
欲少苦自然淡
隨時轉念
放下「欲」
苦自然有方法可以離
無欲,心可定──
因為無「欲」的得失
無欲,法可生──
因為無太多「不行」的想法
離苦非逃避現實
而是面對現實
可以忍住改變習性過程中的苦
直到無苦的感受
「心若無礙
心法自通
弘法無障
眾生有靠」
無「私」欲,就可以無礙,
要知道因緣非自己一人可以成;
於是不會太強求事情結果,
有方法解決事情,
如此可以悟出更多離苦方法;
弘法不限定四處為家,
家人、子女、父母、鄰居等,皆可傳法,不一定以佛教名詞教導,重在觀念的給予。
眾生包含自己,遇到困難,因為放得下欲望,所以可以悟到方法解決,有佛法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