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2 22:56:58snow

想見你

故事

 2019年,黃雨萱在男朋友王詮勝死後兩年,得到一台隨身聽和一卷「愛情的盡頭」,交錯地穿越到1998年的陳韻如身上。為了改變陳韻如於1999年被殺一事,開始利用殘存的記憶和來回穿越去找線索,發現李子維與王詮勝愈來愈重疊。陳韻如日記中「他就是王詮勝」引導黃雨萱去追尋「真相」,「真相」就是當黃雨萱開始介入陳韻如的人生,交錯的循環就會開始,陳韻如會死,莫俊傑會如陳韻如所願為她在世上留下痕跡,李子維會在車禍中穿越到2010年的王詮勝身上,以王詮勝身份再與黃雨萱相識相戀,然後在2017空難中身死,重回2003年的李子維身上,企圖改變莫俊傑的結局無果,接下來就是等待2019年黃雨萱回到1998。時間非常跳躍,第一次看的時候頭很大,懷疑自己看漏是甚麼,要畫時間線來整理。

 《想見你》很早就入了穿越主題,跟從前看過的穿越劇不同的是,穿越不是ONE TAKE,而是來來回回,並且可以穿越的不只一人,而是數人跳躍於不同的時間牽引事件。穿越故事的懸念在於穿越到底有沒有改變歷史?是不是因為穿越者的介入而變了後來的結果?穿越者是擾亂了還是導正了歷史軌跡?歷史是不是可不可以被改變?黃雨萱愈是想改變陳韻如的死,愈是導致陳韻如尋死;李子維愈是想靠近黃雨萱愈是拉遠二人距離。《想》交錯糾纏的時間線令故事充滿懸念,也是吸引的地方。像是每人來回穿越的時間點應該是相連的,兩個時空的流動速度不一樣(天上一日,人世已千年的概念),返回原來的時空可能過了很久,但一旦穿越也會接到原點,但是不是可以控制那具身體則別論。有一點是當初看甚都覺得奇怪的,如果穿越的只有靈魂,而靈魂只有一個,靈魂可以穿越到其他身體和時空,原空間的身體和時間是靜止的,但相同的靈魂應該無法同時以兩個身份出現在同一空間中。黃雨萱穿到陳韻如身上時,黃雨萱是睡了的;謝芝齊穿到謝宗儒身上時,謝芝齊也是睡了的;唯獨是李子維情況比較複雜,他從2003年車禍中穿越到2010年王詮勝身上,李子維是植物人的狀態,直到2017年王詮勝身死,又回到2003年車禍後接着活,2003年的王詮勝仍然是原來的王詮勝,很好理解,那麼去到2010年,2003年的李子維又再穿到王詮勝身上?於是世上有兩個李子維?再仔細想想也可以是合理的,故事設定兩個同樣的靈魂可以同時存在的。1998年小雨萱和在陳韻如身上27歲的黃雨萱;同理,2019年的謝芝齊可以回到1998年親子調教小時候的自己,所以在時空中跳了兩次的李子維和只跳了一次的李子維在2010年後可以同時存在。

 謝家兄弟黑化這一線非常驚艷,加分加分加分!!懸念開到最高,也把穿越發揮得極妙,當謝芝齊否認自己是謝宗儒,然後又拿出與陳韻如有關的「證物」,很自然會導觀眾想:他裝甚麼裝!結果,他真的不是「謝宗儒」,他是「謝宗儒」教出來的「謝芝齊」。謝家兄弟一開始便是陰沈之人,謝宗儒有怪癖但還未到做出甚麼出格的事,但在謝芝齊心中埋下了種子,令謝芝齊對陳韻如起了歹念,直到長大後從黃雨萱口中得知穿越的事,便發酵出來了。謝芝齊輕易地穿越到謝宗儒身上直接行凶,更甚是把更多歹念藏入小時候的謝芝齊腦中,這是何等的變態!!!自己調教自己!!!如此一來,謝芝齊的循環是更加坐得實實的。相比李子維和黃雨萱的兩個循環追逐,謝芝齊個人循環都有夠精彩的。

 《想見你》好看在於感情線揉進了懸疑,兩者幾乎不可分。就算不喜歡看談情,也不會覺得太膩。每談一次情,就影響着日後的走向。然後各自回到原來的時空企圖找到線索在下一次穿越中發揮作用,但同時觸發另一條穿越線,歷史似被輕輕撼動,但搖擺過後走向又似無不同,這種張力很不錯。收尾有一點顏強歡笑的感覺,結局陳韻如開竅似的看透了,有些突然。畢竟歷史歸位後,她沒有了具體的記憶,經驗過會像一場模糊的夢,對李子維和莫俊傑的印象應該停留在受襲暈倒前,即使醒來就見到莫俊傑,應該還是有些過渡,一下子就不愛李子維也太快了吧,那之前的好感算甚麼XD好像是急於要走向另一種結局。

 角色

整套劇說不上特別喜歡那個角色,我看到的是每個人代表的一種性格,平常而普通的,你不會很喜歡又無法討厭,因為通通會在自己身上找到。

陳韻如+黃雨萱

陳韻如自然是不討好的,陰陰沉沉,想得到世界但不願走出去,看得人很懨悶。這種「全世界都不懂我」、「我的人生只有灰色」、「沒有人記得我」的想法,在十幾歲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有吧。擁抱悲觀厭世視為「與眾不同」,又無法承受「與眾不同」帶來的孤獨,討厭現狀又拒絕改變。有時時間會磨平這些菱角,慢慢接受自己毫不獨特的現實,換取平凡的人生,陳韻如最後最後的決定就是這樣。黃雨萱是外向型的,直來直往,忠於自己追求的,不是挺好嗎?對於自身己而言是不錯,但當她要以自己的想法加在他人身上,就不太好了。當黃雨萱困在陳韻如小屋中對話時,叫陳韻如冷靜,努力一點就可以變好的時候。以今天的角度來看,是死穴呢,是以陳韻如的反應也很合理:更歇斯底里。換個說法,就是天真地不通人情。必須經歷過(他人的)生死才明白,人生背負另有不同,不是只有自己的一套生存之法、生活方式。柯佳嬿分飾二人,多數時候能夠用髮型、表情、肢體動作去區別。每次張眼,都可以是不同人,每次都要先觀察才可確定是誰。黃雨萱穿到陳韻如身上時,有些時候還是帶着陳韻如的感覺,說話表情是黃雨萱,跑起來的姿勢是陳韻如。可能刻意混淆二人,為後半陳韻如假扮黃雨萱舖陳,觀眾作為上帝視角,有時候會被前文後理所影響為她的行為自行解讀呢XD

莫俊傑

莫俊傑的角色很有熟悉感,會裹足不前,會與現實妥協,會停留在安全帶。他從一開始就知道,無論是陳韻如還是黃雨萱眼中都在追逐李子維,他不情願,但亦無法放棄,無論是李子維或陳韻如,所以退到一個安全的距離。這是現實中多數的我們,會天真地期待,也會在感覺要受傷之前先閃。或是成長背景影響,自小就「懂事」,不能任性,不能有「非分之想」,壓抑而鬱悶的。莫俊傑的時間恐怕在「殺死」陳顏如的一刻就停止了吧。帶着花和蛋糕去看陳韻如那一幕,難以想像他心裡想的是甚麼?悔?愧疚?想念?無奈?完了陳韻如的願,可是她知道嗎?她快樂嗎?施柏宇的莫俊傑明顯是真青澀,有點老成,有點敏感。看的時候一直在想:現在的小朋友吃甚麼的,長這麼高的高中生

 李子維+王詮勝

雖然李子維被推爆為絕世痴情暖男,設定很討好,直話直說不拖拉,很早就拒絕了陳韻如,關心朋友,活潑開朗,後為見黃雨萱明知是慘痛的過程仍堅持,加起來是絕了,也正正因為絕了而沒有實感,所以沒有感。再看看,李子維家境還不錯(可以移民加拿大呢),可以說是生活無憂的少年。穿越後王詮勝家裡也不差,所以他可以有餘力去還原黃雨萱所說的一切。經歷了愛的人離開,朋友死去,身殘身死,李子維既不幸又有一點幸,最少他還有機會穿越去見所愛的人。由於真王詮勝只存活了一個MV的時間,許光漢一人分飾兩角,但交替互換是一次完成,沒有分辨困難,換個髮型和妝分別可以好大,當然也是要看許光漢的功力。跟陳韻如黃雨萱的情況一樣,穿越之初即使明知道是李子維,但表情動作仍然有王詮勝的影子,直到很後的後來,還是感覺到王詮勝跟李子維有些不一樣,眉頭眼角那麼一點點,這些細微的差異,是王詮勝的影響?是李子維我變化?可以作不同的解讀,也是有趣的地方。

陳思源

很少看台劇,認得的演員很少,第一眼只識柯佳嬿。想不到另一個熟臉孔是飾演陳思源的林鶴軒,萬年高中生再升級:國中生!!!沒有貶意,林鶴軒演的陳思源毫不違和,很有那種裝酷耍嘴皮的少年感,明明還是小孩又不認,只是感慨被外表限制了發揮。陳家姊弟的親情線是不錯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姊弟感情很易成為犧牲品,做就了陳韻如有心結一點都不意外,陳思源沒有長歪實屬安慰。

 OS

看劇慢幾季是我的標準操作了。最初聽到《想見你》的多數形容是「愛情劇」、「校園劇」,令我好不想點開,就算好評如潮亦無阻我不入坑,要是一開始的標籤是「穿越懸疑劇」會比較吸引XD結局以「發生過的事從沒發生」為代價,打破循環,所有痕跡一點一點地抹去,「歷史」重回正軌。不難聯想到《你的名字》:有關的記憶在改變「歷史」同時失去,最不想忘記的通通記不起。《鎮魂》原作結局有類似的處理,要拯命所愛之人的世界,付出生命不可怕,可怕是所愛的人不能記得你。這似乎是近期的新式虐法,不是生離死別,不是意外丟失記憶,而是要自己親手殺死過去。

差不多全劇終時,心裡有種「好有教育意義啊」的感覺。

 (1) 接納不同性格特質

 陳韻如在學校沒人理會是事實,但應該不算被欺凌,單純跟其他人格格不入。十幾歲的年紀,傾向親近陽光舒坦的人是人之常情吧,陳韻如自己也被李子維吸引,這種無意中的疏離對陳韻如來說等同被凌遲,可是把問題全算進身邊的人身上不公道。亦有讀懂陳韻如的人,不過她的眼光又看不見。陳韻如扮黃雨萱時,身邊的人都跟她說不喜歡真正的陳韻如,完全被否定的人格,陳韻如會選擇自毀並不意外。黃雨萱想改變陳韻同的宿命,理所當然地以自己的方式去做,無意中就是否定了陳韻如的生存方式和價值,那段靈魂對話,黃雨萱的「勸說」可以說是最佳反面教材,今時今日我們都知道,對一個正絕望的人說明天會更好並不會令情況變好。後來的處理就正正是另一個方向,認同陳韻如原來的模樣,告訴她在世界中摸索到屬於她的位置,改變是需要的,但不是改造。

 (2) 認清現實

陳韻如說:對這個世界太失望。黃雨萱說:你不是對這個世界太失望,而是對這個世界太多期望。兩句說話並沒有衝突,不是有句老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悲劇發生在看不清現實,產生錯誤的期待,而期待又落空。陳韻如第三個生日願望是變成李子維會喜歡的女生,她許願時就知道自己不是李子維喜歡的類型,只是心存僥倖期待奇蹟。後來透過假扮黃雨萱,證實李子維從頭到尾喜歡的都是黃雨萱,原本的自己不被愛,期待破滅因而崩潰。結局安排她看開了,接受自己,接受自己不是群星拱照的人,調整期望活下去。

青春、校園題材果然還是日台王道,飲日劇、動漫奶水養出來的胃口,偏愛加了濾鏡的感覺。也有部分喜好是變了的,以前覺得有逗趣的配角搞搞氣氛不錯,可是現在有些怕,一不小心就OVER了,很聒噪。要是身邊有這種不懂看眼色的人應該反檯反到上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