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5 23:50:37snow
台灣中打轉‧Day 2‧有時晴有時雨
在晨光中出發,心情份外好,期待風和日麗的一天。
周末的車站人群一堆堆。背包、波鞋,輕裝上路,打打鬧鬧的年輕一族;另一頭一團穿好制服,帶上證件,手持行程表,正打點看上年紀更小的一群;某一角,頭髮花白的阿桑阿伯全力做好防曬,帽子加墨鏡。
之前看時刻表都集中看快車,把區間車忘了,其實由台中站到豐原站,只幾站之距,大部分區間車都能到達,跳上去就行了。
比原定的時間要早到達豐原,甫出車站便看到有人聚集,不用懷疑,觀光車站就在這。當車子駛過來時,還懷疑了一下。因為就一台普通的旅遊車,完全看不出有甚麼標示,直到工作人員下車把橫額掛上,燈燈登凳,觀光車就出列了XD
以為只不過是一條觀光線,主要跑觀光點,原來車上還有工作人員沿路講解、玩遊戲、送小禮物,讓我奇怪自己何時跟了團XD
前所未有地,出發前在網上找了再找,也找不出一張完整而清楚的東豐、后豐自行車道地圖。每一張的樣子都不同,不同網友介紹的起點都有異,於是沒法整理出一個具體的樣子。就是我們到達的方法也影響之後的行程:有沒有趕上第一班觀光車成了關鍵。A.觀光車+起點 B.公車+中段。第一次整理行程時就要準備PLAN B。終於我們順利登上第一班觀光車,所以按PLAN A行事。
千里迢迢外出旅行,轉車再轉車,騎車技術也不見得很好,還是堅持,只能說是我的任性。自第一次在台灣騎車後,以後每次來到台灣,情況許可下都會安排騎車的行程。有些地方就是用走會走到累,搭車又太白痴,騎車是剛剛好,無論距離和速度,不遠不近,不快不慢,喜歡多看看就停停,想要快感就拼足腳力。
看文字怎麼也了解不了東豐、后豐這兩條自行道的交錯,來到現場,才明白再簡單不過,就同一起點分岔開去而已。走在綠蔭之下,說不出的寫意。雖然是盛夏,也不覺炎熱,只是心躍動不已,為沿路的風光興奮。
綠蔭車道穿梭在民居、農地之中,這一刻在人家門前經過,下一刻走過誰家的水果田,既是遊覽之地,也仍然是他人的家。發展觀光旅遊不免改造當地環境,但當一個地方只服務遊客,完全脫離了本土,也是遊之無味。
路邊開了水果攤,梨子來自附近的樹上,一片片水晶晶的,在炎炎太陽之下,在喉乾頸裂之時,份外垂涎欲滴。我們好奇梨子的銷售網路,大哥好奇香港出產甚麼農作物。大哥大概不知道香港的農業小到不能再小,出產出口甚麼的當然沒有,連自給自足(給自己吃)也越來越難。大哥聽罷似是難以理解天經地義的作業為甚麼在香港不是。其實我也不明白。
一路開揚,走過田野、大河、吊橋。然後穿過一條條隧道,在小斜坡中間滑過。林蔭漸隆,把太陽的兇猛擋下來,雖然汗流浹背,但當中還是夾雜了點點的涼快。
一心一意到終點,把自行車道中間的小分岔都放一旁,幾乎馬不停蹄地衝了兩小時。一停下來就不得了,走進客家文物館繞一圈,兩支花花雨傘不由自主(?)地跑入包包,包包裡的台幣就吐出來了……要不是考慮到要騎車回程,不能負傘於背,大概會把大傘也帶走。
去程時踩到腿軟,回程時幾乎不用力,方明白那是暗斜(微坡?),看上去像平路,實際暗有坡幅。卻也爽爆了,車子輕鬆溜過,感受速度帶來的快感。說時遲那時快,已回到東豐、后豐路線的起點。在那交界位,出現了預料之外的行程—「豐原緊急救援 緊急救護站」。
拐彎的速度太快,摔車了。本來以為用隨身的急救用品處理一下就好,但是擦傷了好幾個地方,範圍也不小,手上的東西根本顧不了,決定到救護站找幫忙。明明抬頭就有指示,但是左望右望找不到,對面的小哥提示我們到背後的茶寮。
原來茶寮就是求護站﹗(對不起,失覺了。)阿姨見我們一拐一拐的,連忙放下手上的工作,拿出急救用品,戴上手套,利落又仔細地打理傷口,反覆檢查,確定沒有放過任何要關注的地方。
理論上應該停下來,然而,包紮好後又騎上車,繼續走后豐段。
相對東豐,后豐沒有暗暗地斜,真的如履平地,騎起來不用花太大力氣。后豐自行車道從前是鐵道,穿過不少山洞。可不是一閃而過那種,而是長長的隧道,一眼看不到底的九號隧道。甫進去,空氣即轉變了,清涼得宛如走入雪櫃。溫度跟外面截然不同,吹過的風帶有寒意。(要讓很怕熱的人覺得寒,是多麼難的一件事XD)
冷不勝防的,頭頂、肩膀、手臂或腳被水滴打到。是雨水灑在山上,穿過山滲下來,所以隧道內幾乎都是濕的,甚至一灘灘水,騎起來小心奕奕。
隧道本身單軌,僅夠一列火車通過,即使改成自行車道也沒有很闊,回聲很重。聲音難辨遠近,常常被吸引過去,卻不見蹤影。和人的距離變得難以觸摸,有時候擠擁到塞車,然後當其他車都超前遠去,後面的人未至,前前後後空無一人,隧道彷彿延長了。
沒有刻意計劃騎車的路線,但是意外地剛剛好。早上太陽未猛之時在開揚的東豐,烈日當空之際正好過隧道,然後,騎車騎得七七八八同時,天已變陰暗,風雨欲來。大叔指着灰了一片的天際說道:三四點就要下雨囉。換個走法,大概要錯過晨光和煦又被烈日煎乾還要淋雨。剛剛好,不是嗎?
跑過東豐、后豐,時間游刃有餘。再吃個小吃,呆在路邊等觀光車。各家租車店忙着伸手招客,先攔就贏了。看起來是高中生的小兄弟,暑假在家幫忙,拿着指揮捧向路過的車招手,黝黑的皮膚不知道天生還是來自太陽。對面另一家租車店傳來音樂,不期然跟着哼哼唱唱。啊,是《好的事情》。
再登上觀光車,遠望剛才走過的道路,觀光車與自行車遙遙地平行而行。然後,慢慢分岔,路過片片田野,伴隨的是愈來愈暗的天色。
因為泰安有花火節,觀光車只能在外圍停靠。當初還擔心不知道會在哪裡把我們丟下,車子停下來後,一顆心即定了,不就是當年騎自行車繞過的路口,那個好笑的指示牌仍在。
殘留的記憶指引着方向,其實路相當簡單,但走起來不簡單,零落的雨點火速演變為傾盆大雨(沒錯,傾盆大雨AGAIN),雨傘擋不了水流,完全沒有閒情拍照,慌忙收起相機,竄進涼亭躲避,把雨衣往身上罩。
旁邊的田地頓成水塘,嘩啦嘩啦,雨水下得擲地有聲,滴滴咚咚。才一會,已經水過腳背。
等了好一會,等到雨勢收細,又再出發。一路上都有工作人員,基本上不帶腦袋也可以到達,慢慢一排排的帳篷出現,一團團的人在排隊在觀望,還有巨型的氣球人在飄呀飄。雖然有雨,人聲依然鼎沸。
沿着攤位走,也不知道自己走到哪裡了。初次來泰安時,可以用人湮杳杳來形容,遊人不多,連居民也不常見,最熱鬧的地方是正在辦喪事的大棚。舊站入口本來就不起眼,臨時架起的攤檔,加上處處是人,差點就錯過。
小小的站樓塞滿了人,正緩緩地在隧道入流動,離開或進入月台。驀然發現,人群中竟有COSPLAYER身穿布袋戲服裝,不由得心生佩服,當下可是三十度高溫,又有雨水加持,既濕又熱,叫人如何受得了。(但火車站和古裝之間……是怎樣的組合?)
月台上一樣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小孩興奮地拉動繩索去敲響大鐘,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不絕於耳
花火節請來已退休的蒸氣火車頭,大人小孩樂此不疲地輪流跟它合照。有時候,有緣不必相約。五年前在二水,今天在泰安,沒有預算,但遇上了。
古老火車頭固然吸引,但是於我來說,踏足荒廢的路軌已夠滿足。經過了這些年頭,再走在上面一樣興奮。看似看不到盡頭,但是這段路已經走完,在某一地方它已與原來的路線分別,在某一年它的時間已停止。
越過人群,走向另一方向。時而踩上路軌,時而踏在碎石上,原來走來不輕鬆,更不輕鬆是走過兩層樓高的架空路軌。明明不是第一次來到,早就有心理準備,但來到現場完全不是那回事。
兩層樓有這樣高嗎?當年是怎樣輕鬆走過去的?一步一步踏在晾在木條之木條之間的鐵塊上,鬆跨跨的……心臟不受控制的跳動到發麻,一口氣不敢放,心裡想着加快腳步衝過去,身體只能僵硬地前進。
才兩層樓高、十米八米的小橋,餐前小菜而已,主菜在後頭—泰安花樑吊橋,全長不明,只知盡頭沒入山洞。從前火車就是在這裡來來往往,這天蒸氣老頭也在上面走過,南下來到泰安。
橋上傳來嘻嘻哈哈,人影晃動,讓我以為一切都沒有變,想再踏上。現實卻是橋前加了閘,上了鎖,五年之間隔了一塊鐵絲網。
橋上的大哥見我們(其實主要是我)對著吊橋狂拍,蠢蠢欲動。指示我從閘邊的隙縫繞過去,甚至伸出了友誼之手。雖然在邊緣,但位置絕對夠用,抓着鐵絲網轉轉身就是了……我朝想暮想再遇見的地方……
但……保險不包括這種項目吧……
躍動未止,只是有點遺憾,摸摸鐵橋,有那麼一天,找回勇氣的時候,再見吧。
有來有回,一想到那令人腿軟的小橋……還好有大哥同行,邊聊邊走,倒是比較少在意腳下,注意力被大哥搶走了。同行=同時在路軌上行走,我走中間,他走邊緣,雙手插袋,如履平地,談笑風生…小女子也不好意思說自己正在腿軟。
五年來未變的,是那驅之不散的孓孑。
雨沒有再下,丟下身上的膠紙,不,雨衣,混在人群中,停停看看,八八卦卦。花火節的攤位需要事前買票,雖未能臨時參一腳,但沾沾氣氛也同樣高興。
亂逛着,偏離了原來的路徑,原路歸去的行算已不可行。花火節的規模比想像大,攤檔擴散在主要的路上。突然覺得四周環境很面善,高出地面的農田,路邊的民宿,原來不知不覺,來到當年的起點,正好把那年的路反過來走一遍。那時說有機會要來住住這簇新的樹屋民宿,今天已熱情不再。
在外的日子,黃昏總是來得很快,日落了,歸去了。
暮光中漫步,人影散亂,都流向火車新站,都帶着滿足,從談笑中聽得出來。
新站有比得上高鐵的高度,但沒有電梯的情況下,爬上三四層樓,不是一般的耗力,把所剩無幾的腳骨力都搾出。
站在月台上忍不住尋找舊站的所在,腦中浮現列車從舊站連接到新站的想像。然而,兩者已斷交,火車從新線道駛來,載着我們離開新站,告別舊站。
下一站,持續懷舊。就是到台中不免俗跑一趟逢甲。
很多關於逢甲的印象源於二零零七年,太深刻,丟不下。即使沒有特別喜好,仍然會到此一遊,像探望老朋友,無甚麼理由,只要確定對方安好。
每次到逢甲,都感覺它在擴展,由一條主街,到附近的幾條大街,再到縱橫的一帶,攤販以外,還有大小商場,都包在裡面。
超出記憶範圍之後,老是亂走亂碰的我以為找到大街就沒問題,終究繞了超大的圈子才回到正軌。
好不容易烘乾的雨傘,在晚上又有露臉的機會,迎來同日第二次大雨,似是為一天的高亢興奮降溫,催促着歸程。
回火車站的公車不只一台,所以放棄計算車程,一心一意有車就跳上。
恐怕在一眨眼之間錯過下車的機會,縱使累,亦不敢打瞌睡。
車子像在走遍了台中市每個角落,輕輕的,靜靜的,走過許許多多不熟悉的街口。直到車箱裡的人開始懷疑,是不是過站,車子終於回到令人安心的火車站。
下車的時候,雨已停。
做了多少的準備,晴雨還是難料。
走過的路,沒去過的地方,看過的風光,沒遇過的人與事,交錯着。
熟悉與陌生混和,計劃中夾雜不確定,還有很多來不及放進去的行程。
剛剛才開始找回感覺,明天就要道別了。
五年前已有人介紹的日月潭、清境請等等我,小街巷弄也請等等我。請一切別變得太快,請等等我。
周末的車站人群一堆堆。背包、波鞋,輕裝上路,打打鬧鬧的年輕一族;另一頭一團穿好制服,帶上證件,手持行程表,正打點看上年紀更小的一群;某一角,頭髮花白的阿桑阿伯全力做好防曬,帽子加墨鏡。
之前看時刻表都集中看快車,把區間車忘了,其實由台中站到豐原站,只幾站之距,大部分區間車都能到達,跳上去就行了。
比原定的時間要早到達豐原,甫出車站便看到有人聚集,不用懷疑,觀光車站就在這。當車子駛過來時,還懷疑了一下。因為就一台普通的旅遊車,完全看不出有甚麼標示,直到工作人員下車把橫額掛上,燈燈登凳,觀光車就出列了XD
以為只不過是一條觀光線,主要跑觀光點,原來車上還有工作人員沿路講解、玩遊戲、送小禮物,讓我奇怪自己何時跟了團XD
前所未有地,出發前在網上找了再找,也找不出一張完整而清楚的東豐、后豐自行車道地圖。每一張的樣子都不同,不同網友介紹的起點都有異,於是沒法整理出一個具體的樣子。就是我們到達的方法也影響之後的行程:有沒有趕上第一班觀光車成了關鍵。A.觀光車+起點 B.公車+中段。第一次整理行程時就要準備PLAN B。終於我們順利登上第一班觀光車,所以按PLAN A行事。
千里迢迢外出旅行,轉車再轉車,騎車技術也不見得很好,還是堅持,只能說是我的任性。自第一次在台灣騎車後,以後每次來到台灣,情況許可下都會安排騎車的行程。有些地方就是用走會走到累,搭車又太白痴,騎車是剛剛好,無論距離和速度,不遠不近,不快不慢,喜歡多看看就停停,想要快感就拼足腳力。
看文字怎麼也了解不了東豐、后豐這兩條自行道的交錯,來到現場,才明白再簡單不過,就同一起點分岔開去而已。走在綠蔭之下,說不出的寫意。雖然是盛夏,也不覺炎熱,只是心躍動不已,為沿路的風光興奮。
綠蔭車道穿梭在民居、農地之中,這一刻在人家門前經過,下一刻走過誰家的水果田,既是遊覽之地,也仍然是他人的家。發展觀光旅遊不免改造當地環境,但當一個地方只服務遊客,完全脫離了本土,也是遊之無味。
路邊開了水果攤,梨子來自附近的樹上,一片片水晶晶的,在炎炎太陽之下,在喉乾頸裂之時,份外垂涎欲滴。我們好奇梨子的銷售網路,大哥好奇香港出產甚麼農作物。大哥大概不知道香港的農業小到不能再小,出產出口甚麼的當然沒有,連自給自足(給自己吃)也越來越難。大哥聽罷似是難以理解天經地義的作業為甚麼在香港不是。其實我也不明白。
一路開揚,走過田野、大河、吊橋。然後穿過一條條隧道,在小斜坡中間滑過。林蔭漸隆,把太陽的兇猛擋下來,雖然汗流浹背,但當中還是夾雜了點點的涼快。
一心一意到終點,把自行車道中間的小分岔都放一旁,幾乎馬不停蹄地衝了兩小時。一停下來就不得了,走進客家文物館繞一圈,兩支花花雨傘不由自主(?)地跑入包包,包包裡的台幣就吐出來了……要不是考慮到要騎車回程,不能負傘於背,大概會把大傘也帶走。
去程時踩到腿軟,回程時幾乎不用力,方明白那是暗斜(微坡?),看上去像平路,實際暗有坡幅。卻也爽爆了,車子輕鬆溜過,感受速度帶來的快感。說時遲那時快,已回到東豐、后豐路線的起點。在那交界位,出現了預料之外的行程—「豐原緊急救援 緊急救護站」。
拐彎的速度太快,摔車了。本來以為用隨身的急救用品處理一下就好,但是擦傷了好幾個地方,範圍也不小,手上的東西根本顧不了,決定到救護站找幫忙。明明抬頭就有指示,但是左望右望找不到,對面的小哥提示我們到背後的茶寮。
原來茶寮就是求護站﹗(對不起,失覺了。)阿姨見我們一拐一拐的,連忙放下手上的工作,拿出急救用品,戴上手套,利落又仔細地打理傷口,反覆檢查,確定沒有放過任何要關注的地方。
理論上應該停下來,然而,包紮好後又騎上車,繼續走后豐段。
相對東豐,后豐沒有暗暗地斜,真的如履平地,騎起來不用花太大力氣。后豐自行車道從前是鐵道,穿過不少山洞。可不是一閃而過那種,而是長長的隧道,一眼看不到底的九號隧道。甫進去,空氣即轉變了,清涼得宛如走入雪櫃。溫度跟外面截然不同,吹過的風帶有寒意。(要讓很怕熱的人覺得寒,是多麼難的一件事XD)
冷不勝防的,頭頂、肩膀、手臂或腳被水滴打到。是雨水灑在山上,穿過山滲下來,所以隧道內幾乎都是濕的,甚至一灘灘水,騎起來小心奕奕。
隧道本身單軌,僅夠一列火車通過,即使改成自行車道也沒有很闊,回聲很重。聲音難辨遠近,常常被吸引過去,卻不見蹤影。和人的距離變得難以觸摸,有時候擠擁到塞車,然後當其他車都超前遠去,後面的人未至,前前後後空無一人,隧道彷彿延長了。
沒有刻意計劃騎車的路線,但是意外地剛剛好。早上太陽未猛之時在開揚的東豐,烈日當空之際正好過隧道,然後,騎車騎得七七八八同時,天已變陰暗,風雨欲來。大叔指着灰了一片的天際說道:三四點就要下雨囉。換個走法,大概要錯過晨光和煦又被烈日煎乾還要淋雨。剛剛好,不是嗎?
跑過東豐、后豐,時間游刃有餘。再吃個小吃,呆在路邊等觀光車。各家租車店忙着伸手招客,先攔就贏了。看起來是高中生的小兄弟,暑假在家幫忙,拿着指揮捧向路過的車招手,黝黑的皮膚不知道天生還是來自太陽。對面另一家租車店傳來音樂,不期然跟着哼哼唱唱。啊,是《好的事情》。
再登上觀光車,遠望剛才走過的道路,觀光車與自行車遙遙地平行而行。然後,慢慢分岔,路過片片田野,伴隨的是愈來愈暗的天色。
因為泰安有花火節,觀光車只能在外圍停靠。當初還擔心不知道會在哪裡把我們丟下,車子停下來後,一顆心即定了,不就是當年騎自行車繞過的路口,那個好笑的指示牌仍在。
殘留的記憶指引着方向,其實路相當簡單,但走起來不簡單,零落的雨點火速演變為傾盆大雨(沒錯,傾盆大雨AGAIN),雨傘擋不了水流,完全沒有閒情拍照,慌忙收起相機,竄進涼亭躲避,把雨衣往身上罩。
旁邊的田地頓成水塘,嘩啦嘩啦,雨水下得擲地有聲,滴滴咚咚。才一會,已經水過腳背。
等了好一會,等到雨勢收細,又再出發。一路上都有工作人員,基本上不帶腦袋也可以到達,慢慢一排排的帳篷出現,一團團的人在排隊在觀望,還有巨型的氣球人在飄呀飄。雖然有雨,人聲依然鼎沸。
沿着攤位走,也不知道自己走到哪裡了。初次來泰安時,可以用人湮杳杳來形容,遊人不多,連居民也不常見,最熱鬧的地方是正在辦喪事的大棚。舊站入口本來就不起眼,臨時架起的攤檔,加上處處是人,差點就錯過。
小小的站樓塞滿了人,正緩緩地在隧道入流動,離開或進入月台。驀然發現,人群中竟有COSPLAYER身穿布袋戲服裝,不由得心生佩服,當下可是三十度高溫,又有雨水加持,既濕又熱,叫人如何受得了。(但火車站和古裝之間……是怎樣的組合?)
月台上一樣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小孩興奮地拉動繩索去敲響大鐘,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不絕於耳
花火節請來已退休的蒸氣火車頭,大人小孩樂此不疲地輪流跟它合照。有時候,有緣不必相約。五年前在二水,今天在泰安,沒有預算,但遇上了。
古老火車頭固然吸引,但是於我來說,踏足荒廢的路軌已夠滿足。經過了這些年頭,再走在上面一樣興奮。看似看不到盡頭,但是這段路已經走完,在某一地方它已與原來的路線分別,在某一年它的時間已停止。
越過人群,走向另一方向。時而踩上路軌,時而踏在碎石上,原來走來不輕鬆,更不輕鬆是走過兩層樓高的架空路軌。明明不是第一次來到,早就有心理準備,但來到現場完全不是那回事。
兩層樓有這樣高嗎?當年是怎樣輕鬆走過去的?一步一步踏在晾在木條之木條之間的鐵塊上,鬆跨跨的……心臟不受控制的跳動到發麻,一口氣不敢放,心裡想着加快腳步衝過去,身體只能僵硬地前進。
才兩層樓高、十米八米的小橋,餐前小菜而已,主菜在後頭—泰安花樑吊橋,全長不明,只知盡頭沒入山洞。從前火車就是在這裡來來往往,這天蒸氣老頭也在上面走過,南下來到泰安。
橋上傳來嘻嘻哈哈,人影晃動,讓我以為一切都沒有變,想再踏上。現實卻是橋前加了閘,上了鎖,五年之間隔了一塊鐵絲網。
橋上的大哥見我們(其實主要是我)對著吊橋狂拍,蠢蠢欲動。指示我從閘邊的隙縫繞過去,甚至伸出了友誼之手。雖然在邊緣,但位置絕對夠用,抓着鐵絲網轉轉身就是了……我朝想暮想再遇見的地方……
但……保險不包括這種項目吧……
躍動未止,只是有點遺憾,摸摸鐵橋,有那麼一天,找回勇氣的時候,再見吧。
有來有回,一想到那令人腿軟的小橋……還好有大哥同行,邊聊邊走,倒是比較少在意腳下,注意力被大哥搶走了。同行=同時在路軌上行走,我走中間,他走邊緣,雙手插袋,如履平地,談笑風生…小女子也不好意思說自己正在腿軟。
五年來未變的,是那驅之不散的孓孑。
雨沒有再下,丟下身上的膠紙,不,雨衣,混在人群中,停停看看,八八卦卦。花火節的攤位需要事前買票,雖未能臨時參一腳,但沾沾氣氛也同樣高興。
亂逛着,偏離了原來的路徑,原路歸去的行算已不可行。花火節的規模比想像大,攤檔擴散在主要的路上。突然覺得四周環境很面善,高出地面的農田,路邊的民宿,原來不知不覺,來到當年的起點,正好把那年的路反過來走一遍。那時說有機會要來住住這簇新的樹屋民宿,今天已熱情不再。
在外的日子,黃昏總是來得很快,日落了,歸去了。
暮光中漫步,人影散亂,都流向火車新站,都帶着滿足,從談笑中聽得出來。
新站有比得上高鐵的高度,但沒有電梯的情況下,爬上三四層樓,不是一般的耗力,把所剩無幾的腳骨力都搾出。
站在月台上忍不住尋找舊站的所在,腦中浮現列車從舊站連接到新站的想像。然而,兩者已斷交,火車從新線道駛來,載着我們離開新站,告別舊站。
下一站,持續懷舊。就是到台中不免俗跑一趟逢甲。
很多關於逢甲的印象源於二零零七年,太深刻,丟不下。即使沒有特別喜好,仍然會到此一遊,像探望老朋友,無甚麼理由,只要確定對方安好。
每次到逢甲,都感覺它在擴展,由一條主街,到附近的幾條大街,再到縱橫的一帶,攤販以外,還有大小商場,都包在裡面。
超出記憶範圍之後,老是亂走亂碰的我以為找到大街就沒問題,終究繞了超大的圈子才回到正軌。
好不容易烘乾的雨傘,在晚上又有露臉的機會,迎來同日第二次大雨,似是為一天的高亢興奮降溫,催促着歸程。
回火車站的公車不只一台,所以放棄計算車程,一心一意有車就跳上。
恐怕在一眨眼之間錯過下車的機會,縱使累,亦不敢打瞌睡。
車子像在走遍了台中市每個角落,輕輕的,靜靜的,走過許許多多不熟悉的街口。直到車箱裡的人開始懷疑,是不是過站,車子終於回到令人安心的火車站。
下車的時候,雨已停。
做了多少的準備,晴雨還是難料。
走過的路,沒去過的地方,看過的風光,沒遇過的人與事,交錯着。
熟悉與陌生混和,計劃中夾雜不確定,還有很多來不及放進去的行程。
剛剛才開始找回感覺,明天就要道別了。
五年前已有人介紹的日月潭、清境請等等我,小街巷弄也請等等我。請一切別變得太快,請等等我。